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楚辞》选篇赏析

《楚辞》选篇赏析

《楚辞》选篇赏析
《楚辞》选篇赏析

《楚辞》选篇赏析

《楚辞》选篇

二湘(《湘君》、《湘夫人》)

屈原[1]

(一)

君不行兮夷犹[2],蹇[3]谁留兮中洲?

美要眇[4]兮宜修[5],沛[6]吾乘兮桂舟[7]。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8]兮谁思?

驾飞龙[9]兮北征,邅[10]吾道兮洞庭。

薜荔[11]柏兮蕙绸,荪[12]桡[13]兮兰旌。望涔阳[14]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扬灵兮未极[15],女婵媛[16]兮为余太息。

横流涕兮潺湲[17],隐思君兮陫侧[18]。

桂櫂[19]兮兰枻[20],斫[21]冰兮积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22]芙蓉兮木末。

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23]兮轻绝[24]。

石濑[25]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26]。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27]兮北渚。

鸟次[28]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29]余玦[30]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31]。

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32]。

【注释】

[1]屈原: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省秭归)人,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创立了“楚辞”文体。有《离骚》、《九歌》等作品留世。

[2]夷犹:指犹豫不决。

[3]蹇:停滞难行的样子。

[4]要眇:眼睛左顾右盼的样子。

[5]宜修:打扮合宜得体。

[6]沛:急速地漂行。

[7]桂舟:用桂木制造的小船。

[8]参差:这里指用长短不一的竹管做成的排箫。[9]驾飞龙:以龙驾舟称为“驾飞龙”。

[10]邅:绕道而行。

[11]薜荔:一种蔓生植物。

[12]荪:一种香草的名称。

[13]桡:船桨。

[14]涔阳:地名,在今湖南省境内。

[15]未极:这里指没有到湘君那里。

[16]婵媛:因忧虑怨恨而喘息激动的样子。[17]潺湲:流泪的样子。

[18]陫侧:与“悱恻”同意,指悲凄失望。[19]櫂:船桨。

[20]枻:船舷。

[21]斫:砍削。

[22]搴:采摘。

[23]不甚:不深。

[24]轻绝:指绝情很容易。

[25]石濑:指石头上清而浅的流水。[26]不闲:没有空闲。

[27]弭节:放慢速度前行。

[28]次:停歇。

[29]捐:抛弃。

[30]玦:留有缺口的呈环状的玉器。[31]下女:侍女。

[32]容与:舒适自在的样子。

【赏析】

《湘君》与《湘夫人》合称“二湘”,是《九歌》中最优美、最抒情的诗篇之一。一般认为,湘君和湘夫人是一对湘水配偶神,《湘君》是女神的唱词,表达了对湘君的思念;《湘夫人》则是男神的唱词,表达了对湘夫人的思念。但从内容上看,它其实只是描写湘夫人一个人的活动和思绪的诗篇,有人据此认为,《湘君》与《湘夫人》本来应该是一篇,后来分为两篇。

第一篇里主要描写了湘夫人对湘君的思念与追寻,以及寻而不得的失望与哀怨;第二章主要描写了湘夫人久久等待湘君,但湘君却迟迟不来,湘夫人心生焦虑和幻想的情景。在第一篇里,湘夫人经过一天的追寻,终于到了北渚。第二篇又继续写了她到了北渚之后,渴望与湘君相会的心情。全诗通过对湘夫人爱情心理虚实交替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苦苦追求爱情的女子形象。纵观全诗,读者能领略到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

尽管湘夫人苦苦追求的爱情迟迟没有来,而且她的爱人始终没有

出现,可是她真的放弃和释怀了吗?在极端失望之中,她毅然把十分珍惜的定情之物扔到了江中,以表自己决绝之心,又把香花赠予侍女。看上去,她已经放弃和释怀了,但实际上,也许思念永留她心中。

(二) (1)

帝子[1]降兮北渚,目眇眇[2]兮愁予[3]。

嫋嫋[4]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5]下。

登白■[6]兮骋望[7],与佳期[8]兮夕张。

鸟何萃[9]兮■[10]中,罾[11]何为兮木上?

沅[12]有茝[13]兮醴[14]有兰,思公子[15]兮未敢言。

荒忽[16]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17]。

闻佳人[18]兮召余,将腾驾[19]兮偕逝[20]。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21]。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22]兮兰橑[23],辛夷楣兮药房。

罔[24]薜荔兮为帷,擗[25]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26],疏[27]石兰[28]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29]之兮杜衡。

合百草[30]兮实庭,建芳馨[31]兮庑[32]门。

九嶷[33]缤兮并迎,灵[34]之来兮如云[35]。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36]兮醴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注释】

[1]帝子:即湘夫人。

[2]眇眇:眯着眼睛眺望远处。

[3]愁予:使我发愁。

[4]嫋嫋:微风吹而不断的样子。

[5]木叶:枯叶。

[6]白■:湖边的小草。

[7]骋望:远望。

[8]与佳期:与佳人相约的日期。[9]萃:聚集。

[10]■:一种水草的名称。

[11]罾:渔网。

[12]沅:指沅水。

[13]茝:即白芷,一种香草的名称。[14]醴:同“澧”,指澧水。

[15]公子:指湘君。

[16]荒忽:同“恍惚”,指神思迷惘。[17]澨:水边。

[18]佳人:这里指湘君。

[19]腾驾:飞快地驾车。

[20]偕逝:同行。

[21]荷盖:指用荷叶做屋顶。

[22]桂栋:指用桂木做的房梁。

[23]兰橑:指用木兰做的椽子。

[24]罔:同“网”,编织。

[25]擗:剖开。

[26]镇:压席用的玉器。动词变为名词使用。

[27]疏:散开。

[28]石兰:兰草的一种。

[29]缭:围绕。

[30]合百草:即汇集各种花草之意。

[31]芳馨:指流传很远的香气。

[32]庑:厢房。

[33]九嶷:指湖南的九嶷山,这里指居住在那里的神仙。[34]灵:指九嶷山中的神灵。

[35]如云:纷纭而至。

[36]褋:指内衣。

【赏析】

这是一首写湘水女神的祭歌,由巫师扮作男神湘君来独唱。全篇表达出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以及惆怅、迷惘的心情。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写湘君迟迟未至,湘夫人直迎寻至北渚相见。开篇四句有上佳的写景语句,勾勒出一幅幅清秋的意象:秋风轻拂,洞庭湖水荡漾起微波,枯黄的树叶凋零飘落,站立在水边的主人公正纵目远望。寥寥数语,写出了时节和环境,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其实,这只是湘君在幻觉中感受到的所爱之人的举动,反衬出湘君见不到所爱之人的惆怅和凄婉。

推想自己的爱人在等候,深秋却带来了凉意,可想感情上自己有多寂寞!诗人起笔描摹景致于虚无缥缈之中,让身在其中的人真可谓神情欲活,如此寓情于景,融情景为一,密合无间,让人有无尽遐想。接着,写湘君的失意和落寞。与佳人相期有约,却迟迟不见所爱

之人,湘君无法遏抑急切的心情登高远望,热切盼她的到来。望眼欲穿,最后期望化为失望,钟情受到了冷落。此时,只有潺湲的水声还在流动,热念中的人却不知身在何处。于是,意念中出现了颠倒错乱的景象,这一切都说明湘夫人的爽约让湘君是多么苦痛。而当仿佛听到“佳人”的召唤时,湘君重振精神,驾车赶至约会的地点。从后面的文字来看,这一切并非真实的,只不过出现在一个痴情者的幻觉之中,即所谓的“因痴生幻,以幻为真”。

第二部分写湘君和湘夫人见面之后对新居的美好构想。诗人驰骋想象,把理想住所的蓝图和特有的审美趣味传达出来。这些构想象征着主人公的正直、纯洁和美善,表达出对真挚爱情的珍视。湘君还想象到了湘夫人降临时的热闹场面,宾至如云,烘托出他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样,这也是以虚幻之景表达无比炽烈之情。

第三部分写湘君之情的“反复”。幻,终究还是幻,当梦幻碰到坚硬的现实时,主人公的失望加剧,于是自然而然有决绝之词。但回想自己与湘夫人的爱情毕竟是纯真的、坚贞的,即以杜若赠予远居的

爱人。

全篇都在描写此恨绵绵、生死契阔的男女之情。极富浪漫主义的想象和比兴手法,让作品显得深婉细致,读来令人不禁为之唏嘘感慨。

诗经楚辞起名汇总

诗经楚辞起名汇总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1、伯庸。《离骚》:“朕皇考曰伯庸”。譬如作家马伯庸…… 2、正则、灵均。《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则:公正而有法则。灵均:灵善而均调。屈原名平,字原,正则是对“平”字进行的解释,灵均是对“原”字进行的解释。 3、修能。《离骚》:“又重之以修能”。修能:即美好的外表仪形。一释为很强的才干和能力。 4、骐、骥。《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骐骥:骏马。 5、峻茂。《离骚》:“冀枝叶之峻茂兮”。峻茂:犹繁茂。 6、信芳。《离骚》:“苟余情其信芳”。如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 7、圣哲、茂行。《离骚》:“夫维圣哲以茂行兮”。圣哲:具有超人的道德才智的人。茂行:德行充盛。 8、曼路。《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9、望舒。《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望舒:神话中为月驾车的神。如写《雨巷》的诗人戴望舒。 10、陆离。《离骚》:“斑陆离其上下”。陆离:光辉灿烂的样子。我们对于该词的认知多来自于成语“光怪陆离”,意指色彩繁杂、变化多端。 11、珵美。《离骚》:“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珵:美玉。 12、云旗。《离骚》:“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云旗:绘有云霓的旗帜。 ===================九===歌===的===分===界===线=================== 1、辰良。《九歌·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辰良”系“良辰”之倒文,指好时光。易被读作“乘凉”。

(完整版)国殇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 本文选自《楚辞·九歌》,国殇的意思是为国牺牲的将士。 2. 屈原名平,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创了诗人由集体歌唱到个人 二、选择 1.《国殇》描写战斗的进程,对主要表现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 .侧面烘托B.对比描写C.场面描绘D.象征暗示 解析:本诗的战斗场面描写很出色。第一部分描写战斗过程,诗句虽不多,但内容丰富,笔法灵活。短短十句诗,记叙了楚军披挂出发,与敌接战,兵败身死的完整过程。其中既写了敌军人多势众、进攻凶猛,又写了楚军士气昂扬、奋力死战;既有短兵相接、箭矢交坠的细节描写,又有天怨地怒、尸横原野的气氛渲染;既写了士兵披坚执锐,奋力冲杀,也写了将帅援枹击鼓,临阵指挥。诗中描写了吴戈、犀甲、兵车、旌旗、弓箭、军阵、战马、鸣鼓等诸多事物,涉及到敌我、将士、人马等多个方面,几乎包容了当时战斗景况的所有内容。 2.下面对课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 A .“矢交坠兮士争先”表现了楚军在箭如雨下的激战中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气概。 B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两句歌颂战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表达对烈士的钦佩与悼念。 C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两句突出地赞颂楚国将士虽死犹生,精神不死,浩气长存。 D .“旌蔽日兮敌若云”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敌军人多势盛,气势汹汹。 解析:“旌蔽日兮敌若云”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敌军人多势盛,气势汹汹。 3.下面对《国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诗作运用了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一方面高度赞颂了楚军将士,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B.诗作运用了夸张、比喻、反衬等手法,生动再现出战争的惨烈和楚军将士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 C.语言上诗作运用“兮”字构成诗歌的节奏,具有强烈的咏叹抒情色彩。 D. 诗作从另一方面也控诉了统治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表现了作者希望和平生活的理想。 4.以下各句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 A .《国殇》的语言像屈原其他诗作那样色彩瑰丽,鲜明地体现了屈原的语言风格。 B .《国殇》刻画了一批英勇无畏的烈士形象。虽然遥隔两千多年,但烈士们的英雄气概,却依旧能够震撼我们的心灵,为之深深感动。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分析报告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分析 《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的出现以及它所达到的高度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使其在我国和世界文化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楚辞以其思想上的博大精深、艺术上的精美富丽深受世人的瞩目,在思想上艺术上都堪称典范,以至在其以后的诗歌发展史上形成了一个浪漫主义的艺术表现与爱国主义的献身精神相结合的优秀传统。《诗经》和楚辞所代表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的作者在学习中对诗、骚作了一些研究,现就二者之间的表现手法、主题、审美等作粗浅的比较。 一、《诗经》、楚辞比较综述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诗歌共三百零五首。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直到汉代学者们把它奉为儒家经典之一,始称为《诗经》。《诗经》中的作品本来都是要以由乐器伴奏演唱的乐歌,所以《墨子?公盂篇》说:"弦诗三百,歌诗三百。"它根据音乐的不同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雅又分为大雅、小雅。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这些优秀的篇章,确立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坚实基础,对后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从汉魏乐府到近代民歌、民谣的历代民歌是它的嫡传。同时,《诗经》对历代文人的创作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它启发诗人与作家以文学为手段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抵制脱离社会内容、单纯追求形式的形式主义倾向,推动了诗坛的健康发展。《诗经》在艺术表现上对后代诗歌的影响也很大。它树立了一种朴素而优美的风格,不事雕琢,而是选择准确、生动的语言刻画各种事物,尤其是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寄托复杂的感情的比兴手法,向来被后代诗人所称道、继承和发扬,在我国诗歌创作中形成了一个传统。 楚辞是战国后期形成于楚国的一种新型诗体,是继《诗经》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上的又一诗歌高峰,楚辞的产生和形成与《诗经》不同,其有着古老的根源和复杂背景。首先,楚国民歌是楚辞产生的直接源头。楚国民歌与中原地区流行的民歌在音调、句式、韵律以及风格、情致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同楚辞有明显的沿承关系,楚辞不过是扩展了的文人化的楚歌。其次,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的楚文化是楚辞产生的摇篮。当然,楚辞在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就诗歌而言,代表着中原诗歌最高成就的《诗经》不仅是北方各诸侯国家从事外交活动的辞令规范,教育子弟培养人才的典章和教材,也深受江淮流域诸国的重视和喜爱。战国时,能够赋诗言志的楚国政客文人很多,屈原作为楚国的一个高层知识分子,对《诗经》无疑是相当精熟的,因此,他的许多作品如《天问》、《橘颂》等在形式体制上深受《诗经》

中华诗词精典_楚辞精典诗文欣赏

离骚——屈原 读前须知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在全部屈原作品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壮丽辉煌的伟大诗篇。 原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①,朕皇考曰伯庸②。 摄提贞于孟陬兮③,惟庚寅吾以降④。 皇览揆余初度兮⑤,肇锡余以嘉名⑥: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⑦,又重之以修能⑧。 扈江离与辟芷兮⑨,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⑩,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阝比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茞?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昌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揆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原竢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揽木根以结茞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娉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

出自诗经辞楚的好名字大全

诗经取名注意事项 易写易读。 即使从诗词中选,也不要挑那种生僻的字词。生僻字不好记,别人不认识,或者字典、电脑里都没有,以后就很麻烦。 如今,很多家长为了避免重名率,都希望给宝宝取一个独特的名字,但是这“独特”也被特意地演化为“繁复”,因为,大家都不认识你的名字,难免会引起一些笑话。这样的结果是不仅给别人带来麻烦,还给孩子增添了一份苦恼。其实,用最简单的字组合成最有意义的名字,才是最难的,用些生僻字不算本事,象毛泽东、刘少奇这样的名字都是很常见的字组成的。 读音洪亮。 有些名字很好看,但读起来是在拗口,名字就是用来让人唤的,所以尽量别挑变扭的词。还要注意方言中的读法。 新颖别致。 本来不想提这个的,因为用诗词取名已经很新颖别致了,但以前看到有人居然推荐明月这个名字,容许小编小小的汗颜一下吧…… 出自诗经楚辞好名字大全: 子奕-奕奕寝庙,君子作之。《诗经·巧言》 一诺-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上湖南崔中丞》 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 子佩-青青子佩,悠悠我思。《诗经) 子慕-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楚辞》 一川-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志学-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昊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两句诗词首字组合而成。)

子荣-咄嗟徇权子,翕习犹趋荣《全唐诗·韦道安》 子文-松萝长稚子,风景逐新文。《秋日夏口涉汉阳,献李相公》婉清-水木清华,清扬婉兮。《诗经》 云泥-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上湖南崔中丞》 竹猗-占彼淇澳,绿竹猗猗。《诗经》 兰泽-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古诗十九首) 玉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清秋-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海若-海若不隐珠,骊龙吐明月。《全唐诗·赠僧行融》 梦泽-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晴川-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烟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凌波-凌波不过横塘路。《贺铸·青玉案》 月桥-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贺铸·青玉案》 凤玉-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淇猗-瞻彼淇奥,绿竹猗猗。《诗经·卫风》 正则-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楚辞》 灵均-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楚 辞》 丹青-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溢海-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国殇

《国殇》教案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屈原及楚辞。 2. 学习战士的爱国精神和英雄主义。 3. 积累文言知识。 4. 背诵课文。 一、情景导入 1.《三国演义》片段(赵云救幼主) 2. 读唐·曹松《己亥岁》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3.解说:根据一项科学统计,在过去的50000年时间里,地球上发生了15000场战争,超过35亿人死于战争。在人类的历史上,和平年份只有292年!《国殇》正是对阵亡的爱国英雄的挽歌。 二、了解背景 .(怀王)十七年春,与秦战丹阳。秦大败我军,斩甲士八万,虏我大将军屈匄(gài)、裨将军逢侯丑等七十余人,遂取汉中之郡。楚怀王大怒,乃悉国兵复袭秦,战於蓝田,楚军大败。韩、魏闻楚之困,乃南袭楚,至於邓。楚闻,乃引兵归。 二十八年,秦乃与齐、韩、魏共攻楚,杀楚将唐眛,取我重丘而去。 二十九年,秦复攻楚,大破楚,楚军死者二万,杀我将军景缺。怀王恐,乃使太子为质於齐以求平。 三十年,秦复伐楚,取八城。楚怀王被骗,囚于秦。 (顷襄王)元年,秦要怀王不可得地,楚立王以应秦,秦昭王怒,发兵出武关攻楚,大败楚军,斩首五万,取析十五城而去。

——《史记 ·楚世家》 三、讲读课文(学生摘记要点) 1.解题:殇(shāng)之义二:男女未冠(20岁)笄(jī)(15岁)而死,谓之殇;在外而死者,谓之殇。殇之言伤也。国殇,死国事,则所以别于二者之殇也,歌此以吊之,通篇直赋其事。(清 ·戴震《屈原赋注》) 《国殇》是屈原为祭祀神鬼所作的一组乐歌——《九歌》中的一首,内容是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 2.作者: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浪漫主义诗人、政治家,“楚辞体”创始人。屈原曾任楚国左徒、三闾(lǘ)大夫等职,主张授贤任能,彰明法度,联齐抗秦。公元前278年,秦灭楚,屈原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于同年五月五日投汨(mì)罗江自杀。根据刘向、刘歆(xīn)父子的校(jiào)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 3. 全诗结构(分为两个层次) 描述:披挂出发----敌我遭遇----奋力死战----兵败身死 赞美:视死如归----至死不屈----浩气长存 4.思考题,协作完成 1.作者着力描述战斗场面,意在突出什么? 提示:敌多,敌狠,敌强。为楚军死战作铺垫。 2.楚军一方的战况怎样?精神怎样? 提示:阵破,行乱,不退缩,全部战死;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3描述与赞美的的关系如何? 提示:述是赞的依据,赞是述的深化。 4 诵读诗作,我们有什么感受? 提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为国杀敌,死何可畏!

对古诗词的解读与赏析

对古诗词的解读与赏析 对古诗词的解读与赏析 对古诗词的解读与赏析,不是孤立的鉴赏评价,它要求与认读、理解、分析能力综合在一起。对作品形象的感知和对情感的审美把握。 诗歌鉴赏要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掌握了这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要领,就能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和阅读古诗词,提高我们的赏析能力。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是诗词的语言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是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悟意。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歌——如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诗人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客中送客之情,但并不令人感到伤感,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 对象。全诗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

男孩女孩从诗经楚辞诗词歌赋起名字大全(含寓意)

男孩女孩从诗经楚辞诗词歌赋起名字大全(含寓意) 子衿——《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子佩——《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子慕——《楚辞》:"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子墨——《文选·扬雄<长杨赋>序》:“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为主人,子墨为客卿以风。”钮琇《觚賸·酒兵》:“其挥毫染翰,淋漓子墨也。” 雨霏——《诗经?国风?邶风?北风》:“北风其喈,雨雪其霏”。 悠然——闲适淡泊。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怡然——安适自在、喜悦。《史记?孔子世家》:“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卓然——陶渊明《饮酒并序》:“青松在乐园,众草没其姿,凝霜珍异类,卓然见高枝”。 。 安然——杜濬《唐港耕人歌》:“倪生昔日有此田,无米纳课犹安然。” 斐然——文彩貌;显著貌。《汉书·礼乐志》:“九歌毕奏斐然殊,鸣琴竽瑟会轩朱。”陈康祺《郎潜纪闻》:“周侍郎亮工,文章政绩,斐然可观。 博文——《论语·子罕》:"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博艺——博通艺文。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孔子家语·弟子行》:“好学博艺,省物而勤也,是冉求之行也。 腾逸——顾璘《国宝新编·陕西按察副使何景明》:“若乃天才腾逸,咳唾成珠,实亦人伦之隽乎! 暄妍——天气暖和,景色明媚。林逋《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嘉卉——美好的花草树木。《诗·小雅·四月》:“山有嘉卉,侯栗侯梅。”

嘉树——佳树;美树。《楚辞·九章·橘颂》:“后皇嘉树,橘徠服兮。” 嘉月——美好的月份。《九怀·危俊》:“陶嘉月兮总驾,搴玉英兮自脩。” 嘉言——朱熹《朱子全书?学五》:“见人嘉言善行,则敬慕而记录之。嘉言懿行是美善的言行。 - 嘉瑞——祥瑞。《汉书·宣帝纪》:“承天顺地,调序四时,获蒙嘉瑞,赐兹祉福。” 佳音——徐渭《五色鹦鹉》: “侍儿不用抛红豆,自有佳音慰圣慈。”曾几《大雨苗苏,喜而有作》: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梧桐更佳音。 佳期——《楚辞·九歌·湘夫人》:“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佳妍——壮美;壮丽。南朝梁武帝《阊阖篇》:“西汉本佳妍,金马望甘泉” 锦文——织锦,美丽的花纹。《礼记·王制》:“锦文、珠玉成器不粥於市。 锦心——比喻优美的文思。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有奇事,方有奇文,未有命题不佳,而能出其锦心,扬为绣口者也。” 瑾瑜——比喻美德贤才。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今世所覩,怀瑾瑜而握兰桂者,悉耻为之。” 景行——高尚的德行。《诗·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谨言——《礼记·缁衣》:“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於言而慎於行。”《宋史·李穆传》:“质厚忠恪,谨言慎行,所为纯至,无有矫饰。 静嘉——洁净美好。《诗·大雅·既醉》:“其告维何,籩豆静嘉。” @ 静姝——《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静涵——静心涵泳。莫友芝《<巢经巢诗钞>序》:“精研身考,以求此心之安,静涵以天地时物变化之妙,切证诸世态古今升降之故” 俊豪——才智杰出的人。宋叶适《书<龙川集>后》:“僚友一时,志同义合,相与扶立俊

国殇赏析

翻译: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 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首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6-7] 赏析:《九歌》是一组祭歌,共11篇,是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的再创作。《九歌·国殇》取民间“九歌”之祭奠之意,以哀悼死难的爱国将士,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乐歌分为两节,先是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由第一节“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可知,这是一场敌众我寡的殊死战斗。当敌人来势汹汹,冲乱楚军的战阵,欲长驱直入时,楚军将士仍个个奋勇争先。但见战阵中有一辆主战车冲出,这辆原有四匹马拉的大车,虽左外侧的骖马已中箭倒毙,右外侧的骖马也被砍伤,但他的主人,楚军统帅仍毫无惧色,他将战车的两个轮子埋进土里,笼住马缰,反而举槌擂响了进军的战鼓。一时战气萧杀,引得苍天也跟着威怒起来。待杀气散尽,战场上只留下一具具尸体,静卧荒野。 作者描写场面、渲染气氛的本领是十分高强的。不过十句,已将一场殊死恶战,状写得栩栩如生,极富感染力。底下,则以饱含情感的笔触,讴歌死难将士。有感于他们自披上战甲一日起,便不再想全身而返,此一刻他们紧握兵器,安详地,心无怨悔地躺在那里,他简直不能抑止自己的情绪奔进。他对这些将士满怀敬爱,正如他常用美人香草指代美好的人事一样,在诗篇中,他也同样用一切美好的事物,来修饰笔下的人物。这批神勇的将士,操的是吴地出产的以锋利闻名的戈、秦地出产的以强劲闻名的弓,披的是犀牛皮制的盔甲,拿的是有玉嵌饰的鼓槌,他们生是人杰,死为鬼雄,气贯长虹,英名永存。 依现存史料尚不能指实这次战争发生的具体时地,敌对一方为谁。但当日楚国始终面临七国中实力最强的秦国的威胁,自怀王当政以来,楚国与强秦有过数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并且大多数是楚国抵御秦军入侵的卫国战争。从这一基本史实出发,说此篇是写楚军抗击强秦入侵,大概没有问题。而在这种抒写中,作者那热爱家国的炽烈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姓女孩诗经楚辞取名的方法

李姓女孩诗经楚辞取名的方法 李姓女孩诗经楚辞取名的方法1、称谓美辞 我、己、予、吾、均为第一人称代词,义皆同“我”。 2、助词美辞 助词本身虽无多大实际意义。但用在名字中有时也附加了一些实际意义,并且对姓名的形式起调节作用,使其具有变化之美,读起来也可抑扬顿挫。 用于取名的助词主要有:如、若、斯、然、也、之、兮、夫、哉、可、以等。 以“兮”字入名的如:杨若兮、伍思兮、杨同兮。 以“可”字入名的如:常适可、吴文可、林明可。 3、身份美辞 以“农”字入名的如:范爱农、罗亦农、姜如农等。 4、行为美辞 思:思念。以“思”字入名的如:成思危、程思远、张思德、文思奇等。 这种表示思想活动的行为美辞还很多。如:修、景、尚、秉、效、行、希、扬、笃、立、建、君、重、守、尊、树、养、倡、允、宣、济、助、让、成、羡、慕、喜、好、赐、仰、怀、咏、从、赞、悦、培、知、传、法、执、师、聆、存等。这些行为美辞往往和德行美辞配合使用,给人取名如:王思廉、姚希德、刘

思道、李修贤等。 5、德行美辞 贞:贞节、操守。以“贞”字入名的如:马永贞、王世贞、杨贞吉、张嘉贞等。 友:友谊、友爱。以“友”字入名的如:范友梅、孙友竹、许世友、伍次友等。 表示德行地美辞还有很多。如:勤、俭、廉、刚、毅、勇、健、楷、模、范、敦、厚、慈、恭、洁、慧、普、直、朴、诚、纯等等都常用于取名。 6、形容美辞 倩:美丽。以“倩”字入名的如:叶倩文、周冰倩。 李姓女孩诗经楚辞取名诗意的名字1、蓁蓁(音真)。《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蓁蓁,茂盛貌。 2、燕飞。《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3、淑慎。《邶风·燕燕》:“终温且惠,淑慎其身”。淑慎,和善谨慎。如台湾有艺人名萧淑慎。 4、惠然。《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惠然,顺从貌。 5、静姝。《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2010版三国里就加了个叫静姝的角色orz。下文还有个“静娈”,都是娴静美丽的意思。 6、炜彤。《邶风·静女》:“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彤:红色。炜:光彩。 7、洵美。《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洵美就是

诗经和楚辞的不同

诗经和楚辞的不同 【对诗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转载过去,本知识来源于网络,笔者只是拿来 给大家分享,希望不要在此对本文发表评论】《诗经》和《楚辞》都是我国先 秦时代最重要的诗歌著作。它们一个代表现实主义,一个代表浪漫主义,对我 国后世诗歌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们虽然都因同 出于华夏文化之源而有许多共同点,但也由于各自产生时代、地域等的不同以 及作者身份、地位和阅历等的差异,彼此间又在创作精神、思想内容、语言形式、传统道德观念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别。分析和比较这些异同 和差别,这对于更好地认识、了解这两部作品的性质和特点是不无意义的。中 国传统的诗歌创作,广而言之,中国传统的文学创作,都离不开两种风格样式,即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而这两种所谓主义的源头,前者为《诗经》,后者当 推《楚辞》。《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它收录了殷商至春秋中叶大约600多 年的305篇诗歌作品。这305篇又大致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其中占绝大多 数的风,即"十五国风"共计160篇,因为这160篇"风"多为诗官采诗于民间, 因此,《诗经》可以大致认为是"平民文学",即不是某个特定的文人卿士(或者说职业诗人)的作品。《楚辞》则不同,《楚辞》所收录的作品,均为一些有名有姓的专职作家所作,诸如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都为一代诗赋大家, 且在文史上留名。楚辞形成较晚,以屈原为宗,也应到战国后期。就地域来说,诗经以北方为主的广大地区,而楚辞仅限于南方楚地,它的产生与发展与楚地 的地域特色--诸如语言、风俗等密不可分,与现在的粤语音乐一样,纯属一种 地区文化。另外,从内容上,《诗经》涉猎面很广,有男嗔女怨的婚恋诗,以《南风•;关雎》为代表;有写奴隶辛劳的怨刺诗,如《魏风•;伐檀》和《魏风•;硕鼠》姊妹篇;又有幽怨反侧的思妇诗,如名篇《王风 •;于役》;又有表达士大夫爱国意识的忧患诗,诸如《王风•;黍离》、《小雅•;节南山》和《小雅•;雨无正》等等,几乎各个方 面都有涉及。概括的说来,《诗经》所反映的是各阶层的人,特别是平民(包括奴隶、服役者这样的下层劳动者)真实的生活和情感。与之不同的是《楚辞》,《楚辞》为文人士大夫所作,表达的多为士大夫阶层对现实的情感流露,多为 抒情言志,如屈原的《离骚》,如司马迁所说"离骚者,犹离忧也",即屈原遭 逐之后,苦闷之情的表述;又如《天问》,简直就是作者"忧心愁悴,彷徨山

诗经楚辞与取名

现将楚辞取名理出,以供飨鉴。 因取名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故普遍认为楚辞适合取男名。其实在古代,名字的性别色彩较淡,譬如韩嫣、陈琳皆为男子名,伏寿、曹节却是女子名。通观《楚辞》,行文相当之瑰丽,《诗经》创现实主义之源,而《楚辞》创浪漫主义之宗,这其中诸多的美词,不乏适合女孩取的名字。此次着手整理的,则是偏男性和中性化的名字(特别好的女孩名也会列出)。同样的,那就是因为过于古典而不可避免的“老土”了。 P.S.笔者只是个单纯的国学爱好者,并非取名专家,还请网友莫问我具体的取名事宜。 ===================纠===结===的===分===界===线=================== 开了这篇帖子我便悔之不及,这几乎等于把整本楚辞串讲一遍,我自问绝没有这种能耐;再加上期间出门旅行和工作变动,以致久未更新。 终究不忍烂尾。现找来《楚辞》(中华书局2010年版,林家骊译注)恶补,且学且写罢。大学时上过林老师的中国古代文学课,他是楚辞学研究的专家。本文中涉及译注的,多参考此书。 2012.04.28 ===================正===文===的===分===界===线=================== 1、伯庸。《离骚》:“朕皇考曰伯庸”。譬如作家马伯庸…… 2、正则、灵均。《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则:公正而有法则。灵均:灵善而均调。屈原名平,字原,正则是对“平”字进行的解释,灵均是对“原”字进行的解释。 3、修能。《离骚》:“又重之以修能”。修能:即美好的外表仪形。一释为很强的才干和能力。 4、骐、骥。《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骐骥:骏马。 5、峻茂。《离骚》:“冀枝叶之峻茂兮”。峻茂:犹繁茂。 6、信芳。《离骚》:“苟余情其信芳”。如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 7、圣哲、茂行。《离骚》:“夫维圣哲以茂行兮”。圣哲:具有超人的道德才智的人。茂行:德行充盛。 8、曼路。《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9、望舒。《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望舒:神话中为月驾车的神。如写《雨巷》的诗人戴望舒。 10、陆离。《离骚》:“斑陆离其上下”。陆离:光辉灿烂的样子。我们对于该词的认知多来自于成语“光怪陆离”,意指色彩繁杂、变化多端。 11、珵美。《离骚》:“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珵:美玉。 12、云旗。《离骚》:“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云旗:绘有云霓的旗帜。 ===================九===歌===的===分===界===线=================== 1、辰良。《九歌·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辰良”系“良辰”之倒文,指好时光。易被读作“乘凉”。 2、玉锵、璆鸣。《九歌·东皇太一》:“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诗曰:佩玉锵锵。璆(音求):美玉。 3、安歌。《九歌·东皇太一》:“疏缓节兮安歌”。安歌:神态安详地唱歌。有一句唐诗说:“安歌送好音”。 4、浩倡。《九歌·东皇太一》:“陈竽瑟兮浩倡”。“浩倡”又作“浩唱”,和上句“安歌”相对

国殇,诗歌鉴赏

九歌·国殇 屈原

九歌·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屈原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爱国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身楚国贵族。初辅佐怀王,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后遭谗害而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长期流浪沅湘流域。后因楚国的政治更加腐败,都城也为秦兵攻破,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而亡。 所作《离骚》《九章》《天问》等传世,多自述身世、志趣,指斥统治集团昏庸腐朽,揭露现实的黑暗与混乱,感叹抱负不申,抒发怀归之情,深度体现对国事的深切忧念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写作背景 在屈原生活的楚怀王和顷襄王时代,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在战国七雄中后来居上,扩张势头咄咄逼人,楚国成为其攻城略地的主要对象之一。但楚怀王却放弃了合纵联齐的正确方针,一再轻信秦国的空头许诺,与秦交好,当秦国的诺言终成画饼时,秦楚交恶便不可避免。自公元前313年起,楚国曾经和秦国发生多次战争,都是秦胜而楚败。公元前312年,楚秦战于丹阳,楚军大败,大将屈殇被俘,甲士被斩杀达8万,汉中郡为秦所有。楚以举国之兵力攻秦,再次大败于蓝田。

?公元前301年,秦与齐、韩、魏联合攻楚,杀楚将唐昧,取重丘。次年,楚军再次被秦大败,将军景缺阵亡,死者达2万。再次年,秦攻取楚国8城,楚怀王被骗入秦结盟,遭到囚禁,其子顷襄王即位。公元前298年,秦再攻楚,大败楚军,斩首5万,攻取15座城池。在屈原生前,据以上统计,楚国就有15万以上的将士在与秦军的血战中横死疆场。后人指出:《国殇》之作,乃因“怀、襄之世,任馋弃德,背约忘亲,以至天怒神怨,徒使壮士横尸膏野,以快敌人之意。原盖深悲而极痛之”。古代将尚未成年(不足20岁)而夭折的人称为殇,也用以指 未成丧礼的无主之鬼。按古代葬礼,在战场上“无勇而死”者,照例不能敛以棺柩,葬入墓域,也都是被称为“殇”的无主之鬼。在秦楚战争中,战死疆场的楚国将士因是战败者,故而也只能暴尸荒野,无人替这些为国战死者操办丧礼,进行祭祀。正是在一背景下,放逐之中的屈原创作了这一不朽名篇。

浅析诗经楚辞爱情诗的异同

浅析诗经楚辞爱情诗的 异同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浅析《诗经》、《楚辞》中爱情诗的异同 《诗经》与《楚辞》都是我国古代优秀的诗歌作品。事实上,由于时间关系,我对《诗经》和《楚辞》研读得不是很仔细。近日为了写出这篇文章我又翻阅了一遍,还是粗略的很,姑且就浮浅地分析一下这二者中爱情诗的异同吧。 首先来讲一讲不同之处。我认为,《诗经》、《楚辞》中的爱情诗有三大不同。分析如下: 第一,《诗经》爱情诗的题材比较丰富,而《楚辞》爱情是的题材则比较单一。举例来说吧,《诗经》有描写男女之间相互倾慕的,如《郑风.出其东门》、《郑风.叔于田》;有描写男女相会的,如《郑风.溱洧》、《邶风.静女》;有写青年男女之间思念之苦的,如《王风.采葛》、《秦风.蒹葭》,还有描写被礼教束缚的充满痛苦的爱情,如《鄘风.柏舟》、《郑风.将仲子》。而《楚辞》中的爱情题材大致是两种:除了“河伯”的爱情有过短暂的携手同游外,其它爱情中相恋的人或神总是“爱而不见”——他们总是在思念、在等待,却仿佛永远隔着一湾迷惘的水域。因此,它的主题相对《诗经》来说比较单一。 第二,《诗经》里的爱情表现得比较具体,而《楚辞》里的爱情则表现得比较抽象。这么说吧,《诗经》里的爱情诗都是具体的爱情经历的记录,如《关雎》写的是一个有修养的青年思念他倾慕的美丽而贤淑的女子,《将仲子》写的是一个姑娘婉言劝阻她的心上人逾越她家的墙……它们无一不透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让我们再来反观《楚辞》中的爱情诗歌:由于它所描写的地理环境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楚地的瑰丽神奇的山川云岭,因此它的意境显得那么迷离惝恍、摇荡神秘。于是,《楚辞》里的爱情诗让人觉得飘忽,让人觉得惆怅,让人觉得爱得仿佛像梦一样的不真实,但爱情的痛楚却又真实得不像梦。

《楚辞》赏析讲义(第11讲:九歌)

《楚辞》赏析讲义(第11讲:九歌) 教学内容:《九歌. 大司命》赏析;《九歌. 少司命》赏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九歌. 大司命》和《九歌. 少司命》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人表述的思想感情;体悟中国古典文学 欣赏。 教学重点:《九歌. 大司命》原文吟诵,诗文词句解读和赏析;《九歌. 少司命》原文吟诵、诗文词句解读和赏析。 一、《楚辞·九歌》赏析之五(大司命) 【原文】 九歌·大司命 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①。 令飘风兮先驱,使冻雨兮洒尘②。 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③。 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④。 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⑤。

吾与君兮齐速,导帝之兮九坑⑥。 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⑦。 一阴兮一阳,众莫知兮余所为⑧。 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⑨。 老冉冉兮既极,不寖近兮愈疏⑩。 乘龙兮辚辚⑾,高驰兮冲天。 结桂枝兮延伫⑿,羌愈思兮愁人。 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⒀。 固人命兮有当⒁,孰离合兮可为⒂? 【注释】 ①广开:大开。纷:多貌,形容玄云。玄云:黑云。 ②飘风:即旋风。王逸《章句》:“回风为飘。”先驱:在前开路。 ③君:对大司命的尊称。回翔:像鸟儿一样盘旋飞翔。逾: 越过。 ④纷总总:盛多的样子。言九州人口众多。 ⑤阴阳:指天地间的阴阳二气,古人认为宇宙万物的发展变 化皆由阴阳二气运行所定。以上四句为男觋扮大司命唱。 ⑥九坑:即九州,泛指人世间。上帝是造物主,有至高无上 的权威,大司命掌管人类的寿命,是这种权威的体现。“导帝之兮九坑”,就是把上帝的权威引导到人世间。这两句为女巫唱。

⑦被被:同披披,飘动的样子。 ⑧一阴一阳:或阴或阳,变幻莫测。 ⑨遗(wèi):赠给。 ⑩冉冉(rǎn):渐渐。 ⑾辚辚:车声。这两句为大司命唱,言大司命乘龙车高飞,返回天宫。 ⑿延伫(zhù):长久地站立。 ⒀若今兮无亏:犹言及时珍重。 ⒁固:本来。当:定规。 ⒂可为:可以掌握。以上六句为女巫唱,表示对大司命高飞而去的依恋和无可奈何的宽慰。 【译文】 敞开了那天国的大门,我乘上了浓密的乌云。 命令那旋风先驱开道,呼唤那暴雨洗洒路尘。 神君盘旋从空中下降,我紧跟着你越过空桑。 九州芸芸众生闹嚷嚷,谁生谁死都握我手上。 高空里我安详地飞翔,乘天地正气驾驭阴阳。 我虔诚恭敬紧跟着你,把上帝权威带到九州。 神衣飘动啊长而又长,玉佩闪烁啊放射光芒。 一阴一阳啊变幻莫测,我做的事啊众怎知详。 折一枝神麻玉色花朵,送你这将离去的神灵。 衰老已经渐渐地到来,不亲近就更疏远感情。

完整版诗经楚辞名句精选及翻译

诗经楚辞名句精选及翻译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600 年左右的诗歌305 首,其中6 首为笙诗,只有题目,没有诗,故又称“诗三百” 。只有题 目共四五百年间的民间歌谣(风)、士大夫作品(雅),以及祭神的颂辞(颂)。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 《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名句赏析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翻译:你的衣领色青青,我心惦记总不停。 2.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诗经。召南.江有汜》 翻译:江水长长有支流,新人嫁来分两头,你不要我使人愁。今日虽然不要我,将来后悔又来求。 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翻译: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4.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翻译:浅笑盈盈酒窝俏,晶莹如水眼波妙。 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翻译: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在何处?恰似在河水那一方。 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翻译:没有不能善始的,(只)可惜很少有能善终的。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 7.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翻译:面对政局我战兢,就像面临深深渊,就像脚踏薄薄冰。 8.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翻译:美君子文采风流,似象牙经过切磋,如美玉经过琢磨。 9.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翻译: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和玉器媲美。 10.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翻译:当初离家出征远方,杨柳飘扬春风荡。如今归来路途中,雪花纷飞漫天扬。11.言者无罪,闻

出自诗经辞楚的好名字大全

出自诗经辞楚的好名字大全 诗经取名注意事项: 易写易读。 即使从诗词中选,也不要挑那种生僻的字词。生僻字不好记,别人不认识,或者字典、电脑里都没有,以后就很麻烦。 如今,很多家长为了避免重名率,都希望给宝宝取一个独特的名字,但是这“独特”也被特意地演化为“繁复”,因为,大家都不认识你的名字,难免会引起一些笑话。这样的结果是不仅给别人带来麻烦,还给孩子增添了一份苦恼。其实,用最简单的字组合成最有意义的名字,才是最难的,用些生僻字不算本事,象毛泽东、刘少奇这样的名字都是很常见的字组成的。 读音洪亮。 有些名字很好看,但读起来是在拗口,名字就是用来让人唤的,所以尽量别挑变扭的词。还要注意方言中的读法。 新颖别致。 本来不想提这个的,因为用诗词取名已经很新颖别致了,但以前看到有人居然推荐明月这个名字,容许小编小小的汗颜一下吧…… 出自诗经楚辞好名字大全: 子奕-奕奕寝庙,君子作之。《诗经·巧言》 一诺-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上湖南崔中丞》

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 子佩-青青子佩,悠悠我思。《诗经) 子慕-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楚辞》 一川-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志学-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昊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两句诗词首字组合而成。) 子荣-咄嗟徇权子,翕习犹趋荣《全唐诗·韦道安》 子文-松萝长稚子,风景逐新文。《秋日夏口涉汉阳,献李相公》婉清-水木清华,清扬婉兮。《诗经》 云泥-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上湖南崔中丞》 竹猗-占彼淇澳,绿竹猗猗。《诗经》 兰泽-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古诗十九首) 玉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国殇》优秀教案

国殇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体会《国殇》通过塑造和歌颂为国牺牲的英雄,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叙和赞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点 诗中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描写古代战争的生字词。 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一首诗《国殇》。 1、释题:戴震《屈原赋注》:“‘殤’之义二:男女未冠(二十岁)笄(十五岁)而死者,谓之‘殇’;在外而死者,谓之‘殇’。‘殇’之言伤也。‘国殇’,死国事;则所以别于二者之殇也。”所谓“国殇”,就是指悼念为国牺牲的将士。 《国殇》是屈原的重要作品《九歌》中的一篇。《九歌》是一组祭歌,共十一篇,所祭的对象有天神,如《东皇太一》(天上最尊贵的神)、《云中君》(云神)、《东君》(日神)等;有地祇,如《湘君》、《湘夫人》(湘水水神)、《河伯》(河神)、《山鬼》(山神)等。唯独《国殇》一篇所祭既非天神,亦非地祇,而是人鬼。将为国牺牲的将士和天神、地祇同等祭祀,已足可见出作者对这些牺牲了的爱国英雄们怀着多么祟高的敬意,而诵读全诗,我们更能感觉到诗人胸腔中沸腾的热血。 2、作者回顾: 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汉族,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二、朗读 1.学生听录音。 2.学生自读,要求在文中标出生字的字音,读准字音。请学生要求放开音量,大声朗读。 三、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1.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先自学前10句。 要求:认真看注释后,把重点词标在书上的空隙处,每标一句,都要自己试着串讲一句。 教师可对学生认为较难理解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如“车错毂兮短兵接”(车:战车,兵:兵器)等,还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在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后,让学生自己试着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己思考,逐步锻炼概括能力。) 教师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用富于激情的语言,把这部分内容串讲一下,让学生对这前10句诗有较为完整、全面、生动的印象。 先是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由第一节“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可知,这是一场敌众我寡的殊死战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