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1.西方文明古国的各种博物馆和图书馆是古代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

2.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3000年前就已出现。

3.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4.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

5.中世纪大学的特点:(1)行会性(2)自治性(3)国际性

6.四大学科:文学、法学、医学、神学

7.洪堡原则:一是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二是学术自由原则

8.威斯康辛思想:教学、科研、为人民服务

9.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也是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10.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

11.政治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内容

第一: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第二:阶级关系规定高等教育发展的利益追求

第三:政治任务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

第四: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等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环节

第五:教育民主化运动促进了高等教育机会的扩展

第六:建立国家高等教育体制

12.经济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规模

第二:经济发展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决策

第三:经济制约高等教育结构的完善程度

第四:经济促进高等教育终身体系的形成

13.科技进步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

第一: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新的高等教育职能的产生,拓宽了高等教育的发展空间。

第二:科技进步改变了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极大地丰富了高等教育内容。

第三:科技进步改革了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

第四:科技进步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表现为促使高等学校强化科学研究

第五:科技发展强化了高等院校与产业的联系

第六:科技进步提升了高等教育的社会地位,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营造了理想的社会氛围

14.判断:基础教育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作用

第一:基础教育质量制约高等教育质量

第二:基础教育规模影响高等教育规模

15.高等教育表现出独特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16.判断:高等教育再生产着社会教育关系

17.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

第一: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

第二:有助于个人收入分配趋于平等,促进社会公平

18.舒尔茨33%

19.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传承文化

(2)改造文化

(3)创新文化

20.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

(1)提高个人的知识与能力水平

(2)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

(3)提高个人劳动效率,增加个人收入

(4)提升个人社会地位

21.高等学校职能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2)发展科学

(3)直接为社会服务

这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其中(1)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是高等学校之所以是高等学校的根本理由。(2)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他既是高等学校培养高水平人才的保障又是高等学校不同于其他层次学校的本质要求(3)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前两项职能在当地社会的合理延伸与实际运用,既是高校应对当地社会应尽的义务,也是高校本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22.论述: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和谐的人,也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应该直接面对社会的直接需要?(高等教育价值作答)

这是高等教育的两种基本价值观,前者称为个人本位价值观后者称为社会本位价值观。个人本位价值观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角度出发,涉及高等教育目的,强调教育要为人本身的需要服务,社会本位价值观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涉及高等教育目的,强调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两种价值观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含有片面性和局限性,个人本位价值观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了尊重人性以人为本自由发展的思想,但把社会视作个体的简单集合,使得教育面对复杂的个体需要而无所适从,导致教育中的极端个人主义自由化,加强,个体社会责任感下降,社会本位价值观肯定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于教育密切于社会的联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容易导致教育的某种被动性,助长了高等教育短视行为,影响了社会长远的意义,导致对学生个性的抹杀,在现实社会背景下,要寻求两种价值之间的协调与整合,历史上出现的高等教育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单项选择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教训,要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作出积极的动态调整。

23.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总方向,具有主观性和复杂性。

24.高等教育目标的意义

第一: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

第二: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依据

第三:高等教育目标还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归宿

25.教育目标是教育评价的依据。

26.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目标在不同的高等学校的具体化。

27.知识面和职业应用面宽广的是通才,知识面和职业适应面单一的是专才。

28.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29.高等学校课程的特征主要表现在(1)专业性(2)探究性(3)前沿性(P114)大问题

30.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知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发展个性的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

特点:

(1)特殊性:a、教学过程的认识对象与一般认识活动的对象不同

B、教学认识的条件和形式与一般的认识活动也有所不同

C、科学家和人类的认识活动是无限的,而教学认识过程是有时限的。

(2)双边性:a、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B、师生双方双边活动的过程不仅体现在认识方面的交流和分享,还有着情感方面的交流和影响。

(3)发展性

31.判断:教学认识活动不是学生独立的发现活动

32.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

33.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典型地表现为四个方面:(1)专业性(2)独立性(3)创造性(4)实践性(小问

题)

34.高等学校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规律,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是成功地进行教学活动所必须依据的准则。具有实践性和相对科学性的特点。

35.《学记》总结的教学相长原则,是第一部古代教学文献。

论述:36.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体系

(1)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3)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5)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

(6)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7)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

(8)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37.教学组织形式是为了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活动诸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介、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组合方式。

38.班级授课制是各级各类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39.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主要表现为(1)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扩大教育对象(2)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3)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不足之处是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40.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1)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2)教学活动的短学程化(3)教学活动场所多样化。

简答:41.备课的要求

(1)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透彻领会教学目的和具体要求

(2)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自己的学生

(3)要寻求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写出具体的教案。

分析题:大学不同于中小学,讲课不要那么讲究?

42.上课的要求:(1)组织教学(2)检查复习(3)讲授新内容(4)巩固新内容(5)小结与布置课外作业43.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表述清晰(5)气氛活跃

课后:(1)补充,必不可少(2)因材施教(3)不能变相为讲课

44.判断:教学方法仅仅是教师施教活动方式的总和。(╳)

45.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个方面。

46.(大)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主要是:(1)明确的目的性(2)内容的逻辑性(3)语言的感染性(4)内容的科学性

47.教学方法的分类:

第一类,运用语言传递教学内容的方法,如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第二类,通过直观感知传递教学内容的方法,如实验实习法、演示法、参观法等;第三类,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的独立活动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如自学指导法,练习法等。

48.发现法是20世纪50年代末由美国教育家布鲁纳首先提出的。

49.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1)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和任务

(2)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3)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4)依据教师自身的素养条件

(5)依据各种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

(6)依据教学效率和时间的要求

50.启发式是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不是)

51.高等学校教学评估,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一种价值评判活动。

52.科学研究是衡量高等学校水平的重要标志。真正具有科学性质的高等学校科研可从19世纪初算起。53.科研在高等学校中的作用:

(1)科研是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2)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3)科研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4)科研是学科发展的基础

(5)科研是高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6)科研是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

54.教育教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体系

55.(小)高校教育研究的内容(1)研究教育对象(2)研究教学内容(3)研究教学方法

56.科学研究的起点是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57.高校科研管理方法与形式1.激励法2.计量法3.权利控制法4.专家评议法

58.1980年2.12五届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1993年10.31八届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95年3.18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6年5.15八届人大常委会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1998年8.29九届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59.高校教师的价值教学、科研、为人民服务。

60.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

第一: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

第二: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第三: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应有强烈的自警自省意识

第四:群体性→决定了其高度的协作意识

61.高校教师的素质:

(1)政治思想素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强烈的爱国热情,勇于坚持真理)

(2)职业道德素质(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尊重集体)

(3)文化知识素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相关的学科知识)

(4)能力素质(驾驭教育的能力,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主持和管理教学实验和研究的能力

(5)身心素质(身体素质,体质健康,耐性力强,反应敏捷,精力充沛)

(6)心理素质(愉快的心境,开朗的心胸,幽默的情绪,顽强的毅力)

62.教师的教育情意:教育理想、教育情操、教育性向、教师自我。

63.教师权利的内容: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

64.高等学校组织具有教育性和学术性这两方面的二重性。

65.高校教育管理制度大致分为三大模式:集权模式、分权模式、并重模式。

66.高等学校享有办学自主权和法人资格。

67.我国的学位制度分为三级: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68.精英教育→在校生人数比例占15%以下

大众化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比例占15%至50%

普及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超过50%

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施教方式的总和(错); 教学方法不是教师施教方式的总和(对)

学历是指学生受教育的经历(错) 学历是指学生法定范围内受教育的经历(对)

分析题:大学素质教育?

概念: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兴起的背景?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 论述题

第一章 论述: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谈谈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目的:研究高等教育学可以让教师了解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理解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认识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可以让教师从理论和实践想结合的高度,掌握高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以增强高等教育实践的自觉性,从根本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意义: 1、有利于增强教师对高等教育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高等教育是以培养高级人才为根本使命的。发挥高级人才的作用,对科学的发现、技术的创新、社会的改革、历史的推进是举足轻重的。作为社会中心的高等教育的教师,不仅重担在肩,必须有为,而且大有可为。 2、有利于深化教师对高等教育的理性认识 理论具有普遍性、抽象性,对实践具有发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高等教育学理论的指导下,高等教育实践的自觉性可以大大提高。 3、有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水平。 高等教育学虽然是对高等教育的宏观综合层面的理性审视和把握,但对高等教育的一系列活动也给出了意义、原则、过程、方向灯“中观”层面的阐述,这对教学活动的规范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科研教研的深化强化,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方法: 1、要以现实的高等教育为中心 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理论,一要联系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实际,二要联系各高校教师所在学校、所在学科的工作实际,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和自己的工作实际为中心。 2、注重讲高等教育学理论运用于实际 理论的运用是学习研究的根本目的。理论应用首先要对理论有透彻的理解,把握其精神实质;其次,要设计运用的技术路线和环节,思考这种路线和环节的可能性、现实性以及由可能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3、对高等教育的实际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高等教育学的学习研究首先要善于从高等教育的实际中提出问题。问题就是矛盾。其次,要对矛盾进行分析,即分析其矛盾多方或双方的特点、地位和在运行的作用,把握其来龙去脉和发展转化的趋势。再次,探讨解决矛盾的途径和方法。 4、了解关注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 高教理论和高教实践是辩证运动的。高校教师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要树立科学辩证的发展观,在高教时间基础上进行高教理论创新,在学习创新高教理论中推进高教实践。 第二章 试述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 高等教育的功能具体体现于高等学校的职能中,高等学校也成为了社会生活的中心,其职能主要有:(1)培养专门人才,这是高等学校永恒的职能,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是高校区别其他社会机构的根本特征,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把培养专门人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能是永恒的,但培养专门人才职能的内涵是发展变化的。(2)发展科学,主要体现在大学的科研活动中,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科技、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3)社会服务。虽然培养人才,发展科学都是为社会服务,但高等学校还通过其他形式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特别是在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担负起对社会各方面工作的指导与咨询责任,帮助社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理论和实际问题。除了通过培养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点总结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点总结 教育学总结绪论教育学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 教育学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学研究内容: 揭示教育规律教育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论语》一书汇集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伦理、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夫人教育思想寓于他的政治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 (寓教于乐)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礼记.学记》乐正克著(孟子的学生)化地成俗,其必由学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又名《雄辩术原理》,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1623 年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提出把教育作为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独立出来。 1632 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思想,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的作用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 1 / 12

高度地评价了教师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这些主张在推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方面起了开创性作用。 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1762 年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他的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儿童应自然地发展)按个体生长的自然年龄阶段,依次阐明了自己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个体教育的目标、重点、内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独特见解。 该书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开拓了以研究儿童生长与教育的关系的教育研究新领域,提升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促进了近现代教育思想的变革。 1776-1778 年,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曾先后四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之一。 著作《康德论教育》 1806 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内容: 强调教师的作用: 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861 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 斯宾塞是实证主义者、他反对思辨,主张科学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 他提出的教育任务是为完善生活做准备。 1901 年,德国的梅伊曼提出了实验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考试要点第九章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重点试题解析

高等教育学考试要点第九章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重点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句话是片面的或不正确的?( ) A.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B.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 C.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D.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学生独立的发现活动 2.在教学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师是主体B.学生是主体 C.教为主导,学为主体D.A、B和C均不正确 3.就教学的静态结构而言,教学是由多项内容构成,不属于其构成内容的是( )。 A.教学内容B.教学媒介C.教师和学生D.教学原则 4.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认识过程,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 )是构成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 A.被动学习B.自主学习C.间接学习D.接受学习 5.学生的学习,一般地说主要是系统地学习( )的过程。 A.直接经验B.直接知识C.间接知识D.新的知识 6.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是教学工作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自学能力和( )是学生能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A.记忆能力B.创新能力C.科研能力D.辨别能力

B.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C.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D.学科专业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 10.在高等教育中,既要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共性中的个性,又要重视个性的发展离不开共性的支持,这是( )教学原则决定的。 A.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相结合B.因材施教和统一要求相结合 C.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D.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11.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与探索研究的能力,这是( )原则决定的。 A.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相结合B.理论联系实际 C.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D.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12.只有将各教学原则紧密结合在一起,彼此互相补充,实现教学原则体系的( ),才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A.整体化B.系统化C.最优化D.紧密化 → 二、填空题 1.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特殊的( )。

2017山香教育理论基础整理笔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战国时荀子——“以善人者谓之教” 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4、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三种: 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认为的定义,即不管他人使用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就是这个意思。运用规定性定义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要求作业在后面的论述和讨论中,前后一贯地遵守自己的规定。 描述性定义:回答“教育实际上是什么”的定义。尽量不夹杂自己的主观看法,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 纲领性定义: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定义。即通过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样。 6、教育是一种活动。“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因而。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 7、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8、“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 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9、“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指明人在生理成熟后仍继续接受教育。 10、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1、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4、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 15、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6、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可控性②专门性③稳定性 17、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18、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 19、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20、“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 从时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保证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连续性的教育过程; 从空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利用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 从方式上看,终身教育要求灵活运用集体教育、个别教育、面授或远距离教育; 从教育性质上看,终身教育即要求有正规的教育与训练,也要求有非正规的学习和提高,既要求人人当先生,也要求人人当学生。 21、教育的形态,是指教育的存在特征或组织形式。 22、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整理汇总情况全

实用文档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一、简答题: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特点?(P10-12) 1. 教育:促进、提升个体和人类素质的活动; 2. 教育:通过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3. 教育:通过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二、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P13-16) 1. 高等教育的高级性; 2. 高等教育的专业性; 3. 高等教育的学术性; 4. 高等教育的公益性; 5. 高等教育的主体性。 三、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P17-20)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2. 推进科学技术发展;3. 服务社会发展需要。 四、选择题:(P19页)1810年,德国的威廉·冯·洪堡创办了柏林大学,提出了著名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通过科学研究促进教学”的原则。在洪堡和柏林大学的影响下,“洪堡原则”迅速传至西欧、美国、东欧、日本和中国,成为现代大学共同遵守的一条原则。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简答题:中国最早的高等教育具有哪些总体特征? 其一,学在官府,或称学术官守、非官无学;其二,官学一体,或官师合一;其三,政教合一。 二、选择题(P24)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到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实用文档 三、选择题(P26)

作为东罗马帝国的教育中心,其任务是为帝国训练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官吏。教学内容以七艺为基础,七艺之上设哲学、法律学和修辞学三种。 四、选择题(P27) 最初成立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宗教性等特点。 五、选择题或名词解释(P30) 1862年国会通过了《莫雷尔法案》(亦称“赠地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3万英亩,用这些土地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而这些学院主要开设有关农业和机械技艺方面的专业,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 六、选择题(P30) 1904-1918年,威斯康星大学率先提出大学应具有社会服务职能,从而将德国大学拥有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又向前拓展了一步。 七、选择题(P32) 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百日维新”的仅存硕果。(北京大学的前身) 八、选择题(P34)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对校内管理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 九、选择题(P36) 从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来看,1952年的院系调整应当说基本上是成功的(多科制学院和单科制学院),若以是否符合高等学校自身发展规律来评价,答案就不那么肯定了。 实用文档 十、选择题(P37) 1961年1月,教育部召开全国重点高校工作会议,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提出对全国高等学校实行“定规模、定任务、定方向、定专业”。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整理汇总(全)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一、简答题: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特点?(P10-12) 1. 教育:促进、提升个体和人类素质的活动; 2. 教育:通过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3. 教育:通过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二、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P13-16) 1. 高等教育的高级性; 2. 高等教育的专业性; 3. 高等教育的学术性; 4. 高等教育的公益性; 5. 高等教育的主体性。 三、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P17-20)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2. 推进科学技术发展;3. 服务社会发展需要。 四、选择题:(P19页)1810年,德国的威廉·冯·洪堡创办了柏林大学,提出了著名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通过科学研究促进教学”的原则。在洪堡和柏林大学的影响下,“洪堡原则”迅速传至西欧、美国、东欧、日本和中国,成为现代大学共同遵守的一条原则。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简答题:中国最早的高等教育具有哪些总体特征? 其一,学在官府,或称学术官守、非官无学;其二,官学一体,或官师合一;其三,政教合一。 二、选择题(P24)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到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三、选择题(P26) 作为东罗马帝国的教育中心,其任务是为帝国训练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官吏。教学内容以七艺为基础,七艺之上设哲学、法律学和修辞学三种。 四、选择题(P27) 最初成立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宗教性等特点。

五、选择题或名词解释(P30) 1862年国会通过了《莫雷尔法案》(亦称“赠地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3万英亩,用这些土地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而这些学院主要开设有关农业和机械技艺方面的专业,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 六、选择题(P30) 1904-1918年,威斯康星大学率先提出大学应具有社会服务职能,从而将德国大学拥有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又向前拓展了一步。 七、选择题(P32) 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百日维新”的仅存硕果。(北京大学的前身) 八、选择题(P34)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对校内管理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 九、选择题(P36) 从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来看,1952年的院系调整应当说基本上是成功的(多科制学院和单科制学院),若以是否符合高等学校自身发展规律来评价,答案就不那么肯定了。 十、选择题(P37) 1961年1月,教育部召开全国重点高校工作会议,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提出对全国高等学校实行“定规模、定任务、定方向、定专业”。 十一、选择题(P38) 从1999年开始,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等口号的推动下,开始了3年扩招。 第四章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论述题(开放性)(P58) 注:可参考书中两部分章节的思考题。 1.什么是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

《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1.高等教育的概念 高等教育通常是指一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之上的专业教育。 2.高等教育学的概念 高等教育学是适应高等教育的需要,立足于高等教育而产生,是一门以研究高等教育规律为任务,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的高级人才为直接目的的学科——它涉及研究并阐述高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及发展趋势等诸多方面的理论问题。 3.中外高等教育发展概述 4.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二是高等院校为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在这方面,世界各国都在进行不断的改革和探索,呈现出两方面的特点:一是产、学、研三结合的一体化;二是建立高水平的科研基础。 5.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意义 第一,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自身修养的需要; 第二,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需要; 第三,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知识结构与学识修养的需要。包括学识素养、教育学识和专业知识方面的修养。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功能与结构 1.高等教育的结构及其概念 高等教育结构,则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高等教育结构包括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方面。 2.高等教育的功能 功能是系统结构要素之间和系统与其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通常以系统所发挥的能量、作用和功效表现出来。可以说,功能是事物或系统本身所具有的能力 3.高等学校的职能 职能则是作为一种社会机构或部门,由于其特殊的地位所应发挥或履行的职责,它是社会机构所应承担的社会职责和履行这种职责的能力的统一体。 4.高等教育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系统内部各种要素有机联系与相互作用形成一定的结构,而系统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则产生了特定的功能。因此,功能总是具有一定结构的系统的功能,而结构也总是具有某种功能的系统的结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没有结构的功能是不存在的,而没有功能的结构也是不存在的。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则是结构的外部表现。 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1)高等教育结构决定高等教育功能; 2)高等教育功能反作用于高等教育的结构。

整理高等教育学_判断题

【判断题】由普通高校、企业和其他社会团体或个人等办学机构提供的非正规高等教育不属于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 【答案】错 【判断题】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学者创办的各类学术机构被认为是大学(university) 【判断题】以采用问答法教学而闻名的古希腊学者是柏拉图 【判断题】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现代第一所大学(university) 【判断题】北京大学的诞生标志着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生 【判断题】中世纪大学没有自治权 【判断题】以发展科研为主要职能是中世纪大学的特征之一 【判断题】经济发展不会引起高等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改革 【判断题】高等教育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无关 【判断题】大学的科研职能源自美国哈佛大学 【判断题】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源自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 【判断题】德国和法国属于集中型高等教育体制 【判断题】高校教师与医师、律师一样都是专业人员,但不具有专业必备的基本属性 【判断题】研究能力是大学教师的基本能力 【判断题】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判断题】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19世纪以来美国大学对世界高等教育的贡献,它已经成为各国高校普遍遵循的原则丨 【判断题】大学生已成年,其社会认知、情感及自我意识,都已成熟,因此,大学生的成长已基本定型 【判断题】〃向师性〃是指教师支配学生的一种倾向 【判断题】大学生权益就是取得高等学校学籍的在校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以作为的方式,以及要求他人做出一定行为的方式实现一定利益的许可和保障

【判断题】大学生权益包括受教育权和一般公民权两个方面,受教育权不属于公民权的一部分 【判断题】传统教育观认为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是被管理的对象 【判断题】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人才类型 【判断题】教育目的就是教育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判断题】教育方针是高校最高层次的培养目标,是一种反映一定时期社会价值观念的,具有普通指导意义的育人标准 【判断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唯一依据 【判断题】大众高等教育排斥精英高等教育 【判断题】专才强调人才的基础性、综合性和适应性,通才强调人才的技能性和职业性 【判断题】高校培养目标是一成不变的 【判断题】学术型人才是才与应用型人两个不同层次的人才类型 【判断题】高校实施教育活动,只要实施〃五育〃中的几个方面就可以了 【判断题】通识教育就是宽口径教育 【判断题】改变人文教育落后状况的主要措施是使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支配地位 【判断题】课程就是指教学科目 【判断题】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对美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并不适合高校课程领域 【判断题】科学主义课程观提倡螺旋式课程组织及发现法教学 【判断题】作为一种课程思潮,永恒主义课程观忽视了科技发展综合性的一面,坚持课程内容狭窄的专门化 【判断题】钻研教材即钻研教科书 【判断题】教学重点即学生常常容易误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

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的概念: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所构成的一个教育目的系统。 3.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活动。 4.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种具有强制性、法律保障的、免费特征的教育制度。 5.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心变化。 6.教师专业化: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7.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 8.经验课程:也称为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

9.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10.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将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安排教师有计划地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二.简答题 1. 学校产生的条件: (1)进入奴隶社会后,金属工具代替了原始社会的石器,生产水平提高了,有了剩余产品且足以供养一部分人脱离直接的生产劳动,专门从事教育与学习,学校的产生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以及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教师。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生产、生活经验,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更丰富的教育容。 (3)文字的产生,为学校传授知识提供了便利的工具。 (4)私有制的产生,社会贫富两级分化,对立的阶级形成,国家机器产生,统治阶级为强化对劳动人民的统治,迫切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培养阶级的接班人和为其服务的官吏及知识分子,学校的产生有了客观的需要。 2. 多元智力视野中的学生观 第一,对所有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才期望,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使我们的教育真正成为“愉快教育”和“成功教育”。 第二,针对不同的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即教师

高等教育学考试试题 AB卷 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试题A卷 单项选择题 1.我国考试制度的建立始于()。 A.汉代 B.隋代 C.唐代 D.宋代 2.欧美教育史称世界上第一所大学是()。 A.雅典大学 B.赫克迈大学 C.阿资哈尔大学 D.萨莱诺大学3.大学的交流功能包括自由的学术氛围,校园的开放化,学科发展的综合化,还有()。 A.民族化 B.地域化C.国际化 D.时代化 4.美国在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上采用()。 A.中央集权制B.权力分散型 C.集权与分权结合型 D.高校独立发展型 5.高校教师来源的构成状况是指()。 A.专业结构 B.学缘结构 C.学历结构 D.职务结构 6.“真理就是有用”是哪种人生价值观的观点()。 A.享乐主义 B.存在主义 C.权力意志主义 D.实用主义7.做好大学德育工作,必须多方位,多层次形成合力,是指()。 A.层次性原则 B.情理相融原则 C.教管结合原则D.整体性原则8.学科发展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主要涉及()。 A.学科的发展潜力 B.学科发展的成熟水平 C.学科发展布局的整体性 D.学科影响的社会性 9.最早的研究生教育出现在19世纪的()。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10.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是()。 A.在校大学生 B.社会影响与学校师生的互动 C.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结合 D.全校师生员工 多项选择题 1.19世纪英国发动了新大学运动,其特点包含()。 A.打破宗教信仰限制B.重视技术教育 C.政府加强集权管理D.推行男、女同校E.提倡多元捐资办学 2.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进程中的标志是()。 A.办学主体多样化 B.办学形式多样化C.教育目标多样化 D.管理体制多样化E.教学内容多样化 3.从价值观考察的教育本质论包括()。 A.个人本位 B.经济本位C.社会本位D.文化本位 E.知识本位4.高校教师职业特点的多样角色包括()。 A.传道者 B.授业解惑者 C.示范者 D.管理者 E.研究者5.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主要指()。 A.职务结构 B.学历结构 C.性别结构D.专业结构 E.年龄结构6.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是()。 A.人本性 B.理想性C.层次性 D.开放性 E.传统性7.德育工作中的消极观点有()。 A.务虚论 B.从属论 C.法德论 D.智德论 E.抵消论8.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有()。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

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学: 一、概念: 1、来源: (1)孟子:“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战国) (2)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许慎,东汉) 题:最早使用“教”和“育”两个字的是(孟子)。 最早对“教”和“育”两个字解释的是(许慎)。 2、广义: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3、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 现代学校的教育者具有以下特征: (1)主体性---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和具体实施者。 (2)目的性---教育者所从事的是以教育为目的的活动。 (3)社会性---现代学校的教育者是社会要求的体现者。 2.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中介 4.教育活动中的三对基本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矛

盾)(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是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三、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 No.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No.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No.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社会属性:(重点) ——永恒性: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人在教育在)【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本身的职能决定的】 ——1.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 (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没有阶级性,社会主义社会也具有阶级性) ——2.历史性:教育与社会的生产力的水平和统治阶级制度密切相关,并随之变化而变化发展。 【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不同时期的教育有其不同的历史形态、特征。】 ------3.继承性。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后一时期教育是对前一时期教育的继承与发展。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点总结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点总结 教育学总结绪论教育学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 教育学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学研究内容: 揭示教育规律教育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论语》一书汇集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伦理、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夫人教育思想寓于他的政治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 (寓教于乐)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礼记.学记》乐正克著(孟子的学生)化地成俗,其必由学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又名《雄辩术原理》,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1623 年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提出把教育作为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独立出来。 1632 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思想,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的作用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 高度地评价了教师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这些主张在推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方面起了开创性作用。 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1762 年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他的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儿童应自然地发展)按个体生长的自然年龄阶段,依次阐明了自己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个体教育的目标、重点、内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独特见解。 该书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开拓了以研究儿童生长与教育的关系的教育研究新领域,提升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促进了近现代教育思想的变革。 1776-1778 年,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曾先后四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之一。 著作《康德论教育》 1806 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内容: 强调教师的作用: 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861 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 斯宾塞是实证主义者、他反对思辨,主张科学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 他提出的教育任务是为完善生活做准备。 1901 年,德国的梅伊曼提出了实验教育学。 1908 年,德国教育家拉伊出版《实验教育学》 19 世纪末 20 世

高等教育学复习重点

《高等教育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一、简答题 1、高等教育研究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 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系统研究阶段 2、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 高等教育学,就其总体来说,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就其研究任务来说,既有应用教育基本理论以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的任务,又有其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的作用。高等教育的研究工作,大量的应是应用性、开发性的研究,但也必须重视理论研究,包括应用研究和基本理论研究。 3、试分析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动因。 1)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成熟 2)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促使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升华 3)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 三、论述题 1、简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P7 1)规模化。精英教育—大众教育——普及教育阶段(马丁特罗理论) 2)中心化。大学从社会的边缘步入社会的中心 3)综合化。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 4)国际化。一国的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发展的总趋势和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功能中的过程。 5)职业化。大学注重职业教育的倾向,关心学生的职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6)终生化。从一次教育观向终生教育观转变。 7)多元化。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 越复杂。 2、高等教育研究可运用哪些研究方法?P27 1)哲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2)一般科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3)高等教育的具体研究方法 多学科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反思批判法、体悟总结法 3、高等教育学是如何产生的?目前对高等教育学有哪些体系的探 索?P24 高等教育学是通过高等教育研究而完成理论探索与体系构建的。 高等教育研究活动正如大多数研究活动一样,旨在通过发现和应用新知识以解决理论问题。然而,高等教育的研究目的比较复杂,高等教育本身不仅是理论活动而且是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以科学有效的途径发展教育主体的身心。 因此,高等教育研究同其他研究活动一样,要关注调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它所寻求解决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实践问题。 在我国,将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时间并不长,在国外高等教育学形成学科,也只有40余年的时间。国内对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进行了如下探讨:①1984年7 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和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潘—元的《高等教育学》,是全国第一套。是全国最早的、最有影响的专著。1995年9月潘—元和王伟廉主编的另一本《高等教育学》。2001年王伟廉主编出版了《高等教育学》。②1990年田建国撰写出版的《高等教育学》是以基础理论-宏观高等教育-微观高等教育的逻辑展开的;特点是按层次设计了基础理论+宏观高等教育+微观高等教育体系。内容编排有独到之处,材料丰富。 ③1991年杨德广主编了《高等教育学概论》,该书注重搜集和吸收高等教育新成果,现实针对性较强。④1995年胡建华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新论》确实构建了一个有别于知识体系、课程体系的学科框架,其主线为历史——现实——未来。⑤薛天祥2001年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是按科学方法论构建高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一次尝试。从德育、教学、课程、科研、体育——美

高等教育学整理教案资料

高等教育学整理

第一章: 我国高等教育追溯到1898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 高等教育学的性质:高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特殊的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的一门综合学科,它研究的是高等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 识记:高等教育的四个阶段及其内容(P2~P6) 常用的高等教育学研究方法:多学科研究法 第二章: 高等教育建立在普通教育(或基础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性教育,以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为目标。 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识记:高等教育价值观及其观点: 1、个人本位价值观:A:高等教育的价在于促进个人的理智发展。B:高等教育的职责在于知识传递而非知识创新。C:高等教育在于通过实施自由教育、普通教育、人文教育来达到目标。 2、知识本位的价值观:A: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追求真理、创造知识。B:高等教育通过研究进行教学,以自由学术为教学基础。 3、社会本位的价值观:A: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B: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公民,造就人才。 (识记+理解)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高等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A、受生产力与科技发展水平制约。B、受社会制度制约。C、受文化传统制约。 2、高等教育服务于社会:A、服务于经济建设.。B、服务于制度建设。C、服务于文化建设。 第三章: 我国制定教育方针的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教育基本规律。 3、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教育目的:人们在观念上、思想上对教育对象的质量规格总得设想与规定。专才教育与通识教育:专才教育是为了培养适应于某一专业领域的需要的人才教育;通识教育是以发展人的理性为终极目的的教育。 教育目的的作用: 1、制约教育对象的发展 2、指导整个教育过程 3、激励教育主体 高等教育目的: 1、自由教育目的 2、职业教育目的 3、普通教育目的 4、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教育目的

最新教育学(小学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教育学考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建立,又称制度化教育。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时期产生的人类早期教育。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随之颁布的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古代中国教育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以后,形成了六艺教育,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4、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创办私学,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仁”为最高道德标准,重视因材施教。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先秦时期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科学技术的传习。 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战国后期,《学记》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

高等教育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 ?重点:高等教育的概念;中外高等教育发展概况;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意义。 复习要点: ?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通常是指一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第一章,第4页) ?2、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是一门揭示高等教育活动规 律的科学。(第一章,第1页) 1、国外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答题要点:(第一章,第15—16页)?国外高等教育的模式源于德国,发展于资本主义发达的意、法、英等国家,其影响遍及欧洲诸国。美国立国后,高等教育全力仿效德国。随着经济发展与国际的交往日增,其影响随着时代 的变化,而逐渐为亚、澳等诸洲所接受。现行的高等院校,从所有制上分为公立和私立两大类;从学校建制上分 为中央政府直接管理为国立,地方直接管理为公立,行政上不受国家管理的为私立;从基本学制、修业年限和培 养目标上一般分为4—5年的大学本科,着重学术研究,培养专业知识水平高,综合能力强,传播知识与发展科学 的人才;2-3年的高等专科学校,着重职业教育,培养工、商、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及高级技术人员;1-3年的短期大学,其中2-3年的学习专门技艺;培养职业上和生活上的必需能力,1-2年的进行职业培训,一般由地方自办,结业后,在本地工作。学习通常采用学分制。为了培养尖端科学人才,各国有条件的大学,均建立研究员, 美国有的教育机构就将美国大学分类,划分出研究型大学,日本则将部分国立大学确定为研究院重点大学。在管理体制上,一些国家传统的管理体制是高等教育由国家承办和管理,如德国、意大利。另一种管理体制是教育管 理权不属于国家而是属于地方,国家制定关于学校教学、科研、人事、财务诸方面的法律和政策,通过制定“教 育目标”进行宏观引导,通过国家领导人和国会这类国家机构的政治影响力、政府拨款、设立各种研究基金这类 经济手段,来体现政府的意志推动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2、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题要点:(第一章,第16—19页)?1)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我们可从高等教育的职能、高等 学校的任务和培养目标,剖析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高等 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重要任务。?2)高等院校为社会生产科学技术。进入21世纪,国际竞争愈来愈烈。经济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同时,这也就突出了高等教育在经济中的战略地位。 纵观各国高等教育所进行的改革内容及特点,第一是产、学、研三结合的一体化。企业和大学要力争在适应社会 经济发展需要的竞争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以求得在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从互补的需要中 产生双赢的结果。 3、高等教育学研究目的? ?答题要点:(第一章,第19页)?学习和研究高度教育学,旨在揭示高度教育的客观规律,引导高等教育工作者,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学习和掌握高度教育的基本原理,为高等教育实践提供力量指导。 4、高等教育学研究意义? ?答题要点:(第一章,第19—23页)?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学,旨在揭示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引导高等教育工 作者,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学习和掌握高等教育的基本原理,为高等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这一点对 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尤为重要。?1)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自身修养的需要。高等教育工作者担负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这样一种“为人师表”的专门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何使他的知识品德、 学识技能、管理才干,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更关键的还在于整个社会都要认识到教育工作者 与教育关系的重要性,从而认识加强教师修养的重要性。?2)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加强职业道德建 设的需要。高等教育是专业,也是事业和职业。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专业精 神和事业目标,应当遵循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基本规范,具备高尚的师德。一切职业道德的基本点就是 热爱本职工作,而职业道德的核心是责任心,就是要对学生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事业负责,对社 会与未来负责。有了责任心就能积极工作,勤于钻研,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管理育人,也才能以为人师表来严 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楷模。?3)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与学识修养的需要。学 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学,必须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高等教育工作者只有具备了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担负起育人 和科研的任务,这是教育工作者准备步入高等教育的起点,也是今后不断加强、提高且无止境的终点,这样才能 随着修养的不断完善而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才能。学识素养,首先是文化素养,即知识结构中的基本知识。知识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