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一、二章单元过关检测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一、二章单元过关检测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一、二章单元过关检测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一、二章单元过关检测含答案

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一、二章单元过关检测含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使用的研究方法配对正确的是

①1866年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

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2.下列关于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规律适用于一切生物B.遗传规律只适用于植物C.遗传规律适用于受精作用过程D.遗传规律在配子形成过程中起作用

3.如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研究中正确运用了假说—演绎法是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

B.操作①叫去雄,时间上要在花粉未成熟之前进行,操作过程中要干净、全部、彻底.操作②叫受粉;为了确保杂交实验成功,操作后要套上纸袋

C.相对性状明显、闭花受粉、繁殖快、子代数量多,都是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D.该实验的亲本中,左边的是父本,右边的是母本

4.下列各项,除哪项外都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A.选用豌豆作实验材料

B.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后研究多对相对性状

C.先研究基因的行为变化,后研究性状的分离现象

D.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5.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猫的白毛与狗的蓝毛B.人的身高与体重

C.棉花的细绒与长绒D.兔的长毛与短毛

6.等位基因是指

A.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

B.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C.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同一位置上的基因

D.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并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7.下列有关测交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通过测交来获得有优良性状新品种B.通过测交来确定被测个体的遗传组成

C.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有可能稳定遗传D.测交亲本中必有隐性纯合体

8.下列对遗传学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B.纯合子交配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C.表现型相同的生物体的基因型也相同

D.“测交实验”是对演绎过程及结果进行的验证

9.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上述实验结果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有显性作用

B.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C.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F1产生配子时,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10.某同学利用红球(表示D)和白球(表示d)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其操作过程中错误的做法是

A.在代表雌性生殖器官的小桶中放入两色小球各50个,在代表雄性生殖器官的小桶中放入两色小球各100个

B.每次抓取之前摇匀桶中小球

C.每次抓取之后将抓取的小球放回桶中

D.抓取10次之后就进行统计分析

11.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A.只有一对等位基因B.至少有一对等位基因

C.可能有多对等位基因D.最多一对等位基因12.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下列变化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同源染色体联会②DNA复制③着丝点分裂④染色体数目减半⑤形成四分体

A.①③②④⑤B.②①③⑤④C.②①⑤④③D.①③④⑤②

13.下列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①体细胞②初级精母细胞③次级卵母细胞④精子⑤精原细胞⑥受精卵

A.①②⑤B.①②⑥C.①②③④D.①②⑤⑥14.某动物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24条染色体,那么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应为

A.12条B.24条C.36条

D.48条

15. 处于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排列在赤道板上的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各不相同,该细胞可能是

A.体细胞B.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

C.卵细胞D.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16.某一生物有四对染色体.假设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则这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比例为

A.1∶1 B.3∶1 C.1∶3

D.2∶1

17.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均要发生的现象是

①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②纺锤体的形成③同源染色体配对和分离

④着丝点的分裂⑤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⑥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⑤D.①②④⑥18.在受精作用过程中,体现受精实质的是

A.同类生物的精卵互相识别B.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

C.卵细胞增厚并形成受精膜D.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互相融合

19.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的是

A.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B.同源染色体分离

C.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着丝点一分为二

20.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可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B.中心粒的倍增发生在前期

C.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D.生殖细胞形成,是在一个细胞周期内,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21.图甲、乙、丙是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是极体和卵细胞

B.图乙细胞不会出现在生殖器官中

C.图丙细胞的名称是初级卵母细胞

D.该生物减数分裂时可形成两个四分体

22.如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b、c分别进行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B.CD与OP的染色体数相同

C.JK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与分开

D.OP的核DNA含量比MN增加1倍,原因是NO发生了受精作用

23.下列关于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形成4个精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B.精子、卵细胞的形成都要经过变形阶段

C.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均等分裂,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分裂不均等D.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

24.下图显示了果蝇某一条染色体及部分基因所处位置,该图能表明

A.—条染色体上有多个DNA

B.染色体上的绝大多数片段都是基因

C.深红眼基因和朱红眼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D.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呈线性排列

25.下列各项中,能证明基因与染色体具有平行关系的实验是

A.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B.孟德尔的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C.细胞的全能性实验

D.孟德尔的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6.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和染色体在行为上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B.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

C.所有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D.一对等位基因一般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7.下列关于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果蝇体细胞中共有4对染色体,其中3对是常染色体

B.在雌果蝇中的性染色体是同型的

C.在雄果蝇中的性染色体是异型的

D .在果蝇体细胞中各对染色体都含有各自的等位基因 28.下列一定属于同源染色体的是

A .形态、大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B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C .在减数分裂中能配对的染色体

D .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 29.下图为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示意图.对这一图示分析错误的是

A .此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

B .此时有两个四分体,两对同源染色体

C .1号染色体与2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D .此细胞分裂后的子细胞染色体的组合一定是1与3号、2与4号

30.下图中①~④表示某动物有性生殖时细胞连续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a 、b 、c 分别表示某时期一个细胞中三种物质的相对数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③→④过程中

B .处于①和③时期的细胞分别为精(卵)原细胞和次级精(卵)母细胞

C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发生在③时期

D .图中b 表示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相对数量的变化,c 表示细胞内染色单体相对数量的变化

31.下列对一个“四分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含有4个DNA 分子

B .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

C .四分体中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

D .四分体的形成与DNA 分子的复制有关

3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和着丝点分裂发生的时期分别是

A .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B .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C .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D .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33.下列有关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二者形成过程中都出现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现象

B .二者形成过程中都有染色体的复制、均分,而且细胞质也是均分的

C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的地方是精子需变形,卵细胞不需要变形,其余完全相同

D .形成100个受精卵,至少需要100个精原细胞和100个卵原细胞

34.如图是科学家对果蝇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定结果,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控制朱红眼与白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B .控制深红眼和朱红眼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 .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后代中都不能表达

D .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呈线性排列

35.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哪个过程?AaBb ――→

①1AB ∶1Ab ∶1aB ∶1ab ――→②配子间16种结合方式――→③子代中有9种基因型――→④

4种表现型(9∶3∶3∶1)

A.①B.②C.③

D.④

36.在下列遗传实例中,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

①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②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有高有矮,数量比接近于1∶1③圆粒豌豆自交后代中,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分别占3/4和1/4④开粉色花的紫茉莉自交,后代出现红花、粉花、白花三种表现型A.②③④B.③④C.②③D.③37.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让一株杂合子的小麦自交获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的植株后,再自交得到F2,从理论上计算,F2中不抗锈病植株占总数的A.1/4 B.1/6 C.1/9 D.1/16 38.已知果蝇的灰身对黑身为显性,让一群杂合子的果蝇自由交配获得F1,淘汰掉其中黑身的果蝇后,再自由交配得到F2,从理论上计算,F2中黑身果蝇占总数的

A.1/4 B.1/6 C.1/9 D.1/16 39.某种群中,AA的个体占25%,Aa的个体占50%,aa的个体占25%.若种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且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子代中AA∶Aa∶aa是

A.3∶2∶3 B.4∶4∶1 C.1∶1∶0 D.1∶2∶0 40.控制玉米株高的4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且对株高的作用相等,已知基因型aabbccdd 的玉米高20cm,基因型AABBCCDD的玉米高36cm.如果已知亲代玉米是20cm和36cm 高,则F1的表现型及F2可能的表现型种类是

A.22cm6种B.22cm9种C.28cm 9种D.28cm6种

第Ⅱ卷(非选择题 40分)

41.(6分)下图是孟德尔用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所做的遗传分析图解,回答相关问题.

(1)孟德尔选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是因为豌豆是严格的__________________植物,在自然情况下一般都是纯种.

(1)图中F l代自交,F2中出现不同亲本性状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

(2)孟德尔为了证实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推断的正确性,首创了测交的实验方法.测交是用基因型未知的显性个体与_______________进行杂交,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用亲本做上述的杂交实验时,首先要对亲本进行______________,然后进行人工授粉,再进行套袋处理,以防止自体或其他植株的花粉受粉,影响实验结果.

(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配子形成时,_____________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42.(6分)下列两图为某种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坐标图和细胞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②为________________数目变化;b阶段为________________分裂过程;c阶段中除了包括有丝分裂过程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过程.

(2)图乙中D的子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B的上一个时期对应图甲中_______________段;C对应图甲中___________________段(用图中字母表示).

43.(14分)现有四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2个品种的果形表现为圆形(圆甲和圆乙),1个表现为扁盘形(扁盘),1个表现为长形(长).用这4个南瓜品种做了3个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圆甲×圆乙,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9∶6∶1

实验2:扁盘×长,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9∶6∶1

实验3: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分别对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F1植株授粉,其后代中扁盘∶圆∶长均等于1∶2∶1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南瓜果形的遗传受__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2)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依此类推,则圆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扁盘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1)中的结论,可用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种植株与实验1的F1进行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型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44.(14分)某学校生物小组在一块较为封闭的低洼地里发现了一些野生植株,这些植株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茎秆有绿茎和紫茎两种.同学们分两组对该植物的花色、茎色进行遗传方式的探究.请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第一组:取90对亲本进行实验

第二组:取绿茎和紫茎的植株各1

杂交组合F1表现型交配组合F1表现型A:30对亲

红花×红花

36红花∶1白

D:绿茎×紫茎

绿茎∶紫茎=

1∶1 B:30对亲

红花×白花

5红花∶1白

E:紫茎自交全为紫茎C:30对亲

白花×白花全为白花F:绿茎自交

由于虫害,植株死

(1)从第一组花色遗传的结果来看,花色隐性性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可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组.

(2)若任取B组的一株亲本红花植株使其自交,其子一代表现型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B组可以判定,该种群中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约为________________.

(4)从第二组茎色遗传的结果来看,隐性性状为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组.

(5)A、B两组杂交后代没有出现3∶1或1∶1的分离比,试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小组: 姓名: 成绩:

选择题答案

1-5: 6-10: 11-15: 16-20:

21-25: 26-30: 31-35: 36-40:

高一年级生物单元过关检测(二)答案

CDDCD. BADDD. CCDBD. ABDDC.

BBBDA. CDCDC. CBADA. BBCBC

41.【答案】(1)自花受粉

(2)性状分离

(3)隐性个体(隐性纯合体)确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或验证假说的正确性)(4)母本去雄

(5)等位基因

42.【答案】(1)染色体减数受精作用

(2)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3)GH CD和MN

43.【答案】(1)2(两)基因的自由组合(或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

(2)AAbb、Aabb、aaBb、aaBB AABB、AABb、AaBb、AaBB

(3)长形扁盘形、长形、圆形1∶1∶1∶1

44.【答案】(1)白色 A

(2)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

(3)2∶1

(4)紫茎D和E

(5)红花个体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

【解析】(1)从第一组花色遗传的结果来看,A:30对红花亲本杂交,F1中红花:白花=6:1,说明花色隐性性状为白色.(2)B:30对红花×白花,F1中红花:白花=5:1,说明亲本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或Aa两种,因此若任取B组的一株亲本红花植株使其自交,其子一代表现型的情况是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3)红花植株(AA)×白花→全部为红花,红花植株(Aa)×白花→红花:白花=1:1;由B组30对红花×白花→F1中红花:白花=5:1,可以判定亲本红花种群中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约为2:1.(4)从第二组茎色遗传的结果来看,隐性性状为紫茎,判断依据的是D组和E组.

高一年级生物单元过关检测(二)答案

CDDCD. BADDD. CCDBD. ABDDC.

BBBDA. CDCDC. CBADA. BBCBC

41.【答案】(1)自花受粉

(2)性状分离

(3)隐性个体(隐性纯合体)确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或验证假说的正确性)(4)母本去雄

(5)等位基因

42.【答案】(1)染色体减数受精作用

(2)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3)GH CD和MN

43.【答案】(1)2(两)基因的自由组合(或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

(2)AAbb、Aabb、aaBb、aaBB AABB、AABb、AaBb、AaBB

(3)长形扁盘形、长形、圆形1∶1∶1∶1

44.【答案】(1)白色 A

(2)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

(3)2∶1

(4)紫茎D和E

(5)红花个体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

【解析】(1)从第一组花色遗传的结果来看,A:30对红花亲本杂交,F1中红花:白花=6:1,说明花色隐性性状为白色.(2)B:30对红花×白花,F1中红花:白花=5:1,说明亲本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或Aa两种,因此若任取B组的一株亲本红花植株使其自交,其子一代表现型的情况是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3)红花植株(AA)×白花→全部为红花,

红花植株(Aa)×白花→红花:白花=1:1;由B组30对红花×白花→F1中红花:白花=5:1,可以判定亲本红花种群中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约为2:1.(4)从第二组茎色遗传的结果来看,隐性性状为紫茎,判断依据的是D组和E组. 27.(18分)现有黄(Y)绿(y)和圆(R)皱(r)两种相对性状的纯合豌豆若干,利用上述材料模拟了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1)F1的性状应为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为显性性状.

(2)F2的性状有___________种,其分离比为___________.

(3)某小组计算出本组的F2中亲本性状比例为3/8,请推测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F2中与F1表现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__,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__. 27.【答案】(1)黄色圆粒黄色圆粒

(2)4 9:3:3:1

(3)YYrr yyRR

(4)9/16 1/4

【解析】(1)依题意可知:利用具有黄(Y)绿(y)和圆(R)皱(r)两种相对性状的纯合豌豆杂交,F1的基因型为YyRr,性状为黄色圆粒,说明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 (2)F2的性状有4种,其分离比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3)某小组计算出本组的F2中亲本性状比例为3/8,说明亲本的表现型为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进而推知其基因型为YYrr和yyRR.(4)结合对(2)的分析可知:F2中与F1表现型(黄色圆粒)相同的概率为9/16,与F1基因型(YyRr)相同的概率为1/2Yy×1/2Rr=1/4.

28.(12分)下面是某雄性哺乳动物某器官内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回答问题:

(1)根据题干和图像,推测该器官为_________,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___(填字母),B和D中分别含有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是_______(填字母).

(2)C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

(3)图中属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细胞图像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8.【答案】(1)睾丸A、D、E、F 0、2 F

(2)次级精母细胞

(3)B、C、D、E

【解析】(1)根据题干和图像,该器官内细胞既可进行有丝分裂,也可进行减数分裂,则该器官为睾丸.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A、D、E、F.B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无同源染色体,D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有2对同源染色体.A图为有丝分裂后期,C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图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F图为有丝分裂中期.(2)C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3)B、C、D、E属于减数分裂图像.

【解析】(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因此在自然情况豌豆都是纯种.(2)图中子一代Aa(紫花)自交,后代同时出现了紫花和白花,发生了性状分离.(3)测交实验是让未知基因型的显性个体与与隐性个体(隐性纯合体aa)杂交,以确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4)在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为了防止自花传粉,首先要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然后进行人工授粉、套袋,套袋的目的是防止自体或其他植株的花粉受粉,影响实验结果.(5)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27.(14分)现有四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2个品种的果形表现为圆形(圆甲和圆乙),1个表现为扁盘形(扁盘),1个表现为长形(长).用这4个南瓜品种做了3个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圆甲×圆乙,F

1

为扁盘,F

2

中扁盘:圆:长=9:6:1

实验2:扁盘×长,F

1

为扁盘,F

2

中扁盘:圆:长=9:6:1

实验3: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分别对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F

1

植株授粉,其后代中扁盘:圆:长均等于1:2:1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南瓜果形的遗传受__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____________定律.

(2)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依此类推,则圆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扁盘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1)中的结论,可用表现型为____________的品种植株与实验1的

F

1

进行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基因型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27. _________.

【答案】(1)2(两)基因的自由组合

(2)AAbb、Aabb、aaBb、aaBB AABB、AABb、AaBb、AaBB

(3)长形扁盘形、长形、圆形 1:1:1:1

【解析】(1)根据实验1和实验2中F

2

的分离比“9:6:1”可以看出,南瓜果形的遗传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圆形的基因型应为A_bb和aaB_,即AAbb、Aabb、aaBB、aaBb,扁盘形的基因型应为A_B_,即有AABB、AABb、AaBB、AaBb;,长形的基因型应为aabb.(3)为了验证(1)中的结

论,可用表现型为长形的品种植株与F

1

进行测交,测交后代表现型为扁盘形、圆形、长形,比例为1:2:1,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比例为1:1:1:1.

28.(12分)下图是某种果蝇的精原细胞(含四对同源染色体)分裂产生精子细胞的示意图,其中图Ⅳ细胞中只表示了部分染色体的情况.请据图回答

:

(1)图Ⅱ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每个细胞有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有_________个染色单体.

(2)图Ⅳ细胞表示的时期应该在方框___________填①或②)的位置).

(3)图Ⅲ每个细胞的核DNA含量是①阶段细胞的_____________.

(4)假定该果蝇的三对常染色体上各有一对等位基因,则这个精原细胞可生____________种精子.

28.【答案】(1)次级精母细胞 0 8

(2)①

(3)1/4

(4)2

【解析】(1)图示为某种果蝇的精原细胞分裂产生精子细胞的示意图,图Ⅱ细胞为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图Ⅱ的每个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即含有0对同源染色体;精原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即图Ⅱ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2)图Ⅳ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于图中方框①所处的时期.(3)图Ⅲ为精细胞,其细胞核中DNA含量只有体细胞的一半,而①处的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其细胞核中的DNA含量是体细胞的2倍,因此图Ⅲ每个细胞的核DNA含量是①阶段细胞的1/4.(4)在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交叉互换的情况下,每个精原细胞只能产生4个2种精子(两两相同).

高一年级生物单元过关检测(一)

23.【答案】B

【解析】假设相关基因用W和w表示,则杂合红眼雌果蝇(X W X w)与红眼雄果蝇

(X W Y)交配,子代雌果蝇均为红眼(X W X W、X W X w),雄果蝇中红眼(X W Y)和白眼(X w Y)均有,A错误;白眼雌果蝇(X w X w)与红眼雄果蝇(X W Y)交配,子代雌果蝇均为红眼(X W X w),雄果蝇均为白眼(X w Y),B正确;杂合红眼雌果蝇(X W X w)与白眼雄果蝇(X w Y)交配,子代雌果蝇中红眼(X W X w)与白眼(X w X w)均有,雄果蝇中红眼(X W Y)和白眼(X w Y)均有,C错误;白眼雌果蝇(X w X w)与白眼雄果蝇(X w Y)交配,子代雌果蝇(X w X w)与雄果蝇(X w Y)均为白眼,D错误.

24.【答案】D

【解析】①双亲正常生有患病的女儿,因此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②双亲正常生有患病的儿子,且女儿没有患病,因此最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B正确;③父亲是患者,所生的3个女儿都是患者,母亲正常,2个儿子都正常,因此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C正确;④中父亲是患者,其女儿正常,因此不可能是X 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D错误.

25.【答案】B

【解析】结合左图中的描述,可分析出右侧遗传图解中Ⅰ-1基因型为aaX B X-,Ⅰ-2基因型为AAX b Y,Ⅱ-3基因型为AaX B X b,Ⅱ-4基因型为AAX b Y.Ⅱ-3和Ⅱ-4后代中秃顶色盲女儿(aaX b X b)的概率为0×1/4=0,A错误;秃顶色盲儿子(AaX b Y、aaX b Y)的概率为1/2×1/4+0×1/4=1/8,B正确;非秃顶色盲儿子(AAX b Y)的概率为1/2×1/4=1/8,C 错误;非秃顶色盲女儿(A_X b X b)的概率为1×1/4=1/4,D错误.

29.【答案】(1)伴X隐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BBX a Y或BbX a Y bbX A X A或bbX A X a BBX a Y或BbX a Y

(3)7/16

【解析】(1)由图可知Ⅱ

5和Ⅱ

6

没有甲病,且Ⅱ

6

不携带致病基因,而其儿子Ⅲ

9

甲病,说明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而Ⅱ

3和Ⅱ

4

没有乙病,而其女儿Ⅲ

8

有乙病,说明该病

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Ⅲ

7

有甲病,而其姐妹有乙病,说明其父母是乙病的携带者,

所以其基因型是BBX a Y或BbX a Y.Ⅲ

8有乙病而无甲病,但其母亲是甲病的携带者,所以其

基因型是bbX A X A或bbX A X a.Ⅲ

9

有甲病而无乙病,其母亲是乙病的携带者,所以其基因型

是BBX a Y或BbX a Y.(4)Ⅲ

8

有1/2bbX A X A和1/2bbX A X a,Ⅲ

9

有1/2BBX a Y和1/2BbX a Y,他们

婚配,子女中患甲病的概率是1/2×1/2=1/4,不患甲病概率是3/4,患乙病的概率是:1/2

×1/2=1/4,不患乙病的概率是3/4,所以子女患遗传病的概率为1-(3/4×3/4)=7/16.

高中生物必修二综合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二综合测试题 1.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有说服力 C.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D.DNA分子的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 2.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标记 3.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 标记一个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结果产生了n个子代噬菌体。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有2个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含有32P B.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都含有31P C.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含35S和32S D.噬菌体增殖需要大肠杆菌提供原料、酶等4.下列有关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出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量是n/2 B.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中需要tRNA从细胞质转运脱氧核苷酸 C.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脱氧核糖通过氢键连接 D.DNA分子互补配对的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5.将一个有100个碱基组成的DNA分子,其中含有鸟嘌呤20个,放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复制两次,问所有的子代DNA中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量为() A.30B.60 C.90 D.120 6.下列关于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信息从碱基序列到氨基酸序列不会损失B.密码子中碱基的改变一定会导致氨基酸改变C.D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决定mRNA的序列D.每种tRNA可以识别并转运多种氨基酸7.如图为基因表达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DNA,其双链均可作为②的转录模板 B.②上有n个碱基,则新形成的肽链含有n-1个肽键 C.③是核糖体,翻译过程将由3′向5′方向移动 D.④是tRNA,能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 8.核糖体RNA( rRNA)在核仁中通过转录形成,与核糖核蛋白组装成核糖体前体,再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进一步成熟,成为翻译的场所。翻译时rRNA催化肽键的连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rRNA的合成需要DNA做模板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题

高二生物必修二第二单元复习题---2015.12.21 1、根据基因与染色体的相应关系,非等位基因的概念可概述为( ) A .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不同基因 B .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基因 C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 D .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 2、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而提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假说,下列不属于他所依据的“平行”关系的是( ) A .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都只含有成对中的一个 B .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自由组合 C .作为遗传物质的DNA 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形成的 D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3、对甲、乙两细胞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细胞都处于四分体时期 B .甲细胞中染色体数是4,没有染色体组 C .乙细胞有两个染色体组,但不含染色单体 D .乙两细胞一定来源于雄性个体 4、菠菜的阔叶和窄叶是一对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阔叶对 窄叶为显性。要判断阔叶和窄叶基因位于片断Ⅱ上还是片断Ⅲ上,现用窄叶雌株与阔叶雄株杂交,不考虑突变,若后代①雌性为阔叶,雄性为窄叶;②雌性为窄叶,雄性为阔叶,可推断①、②两种情况下该基因分别位于( ) A .Ⅱ;Ⅱ B .Ⅲ或Ⅱ;Ⅱ C .Ⅲ;Ⅱ D .Ⅲ;Ⅲ 5、以下二倍体生物的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是( ) ①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 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 ④减数第二次 分裂中期细胞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 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①③⑤⑥ D .①④⑤⑥ 6、科学家将抗冻蛋白基因导入烟草,筛选出抗冻蛋白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烟草(假定抗 冻蛋白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某些烟草的体细胞含两个抗冻蛋白基因,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 上的整合情况有图示的三种类型(黑点表示抗冻蛋白基因的整合位点);让这些含两个抗冻蛋白基因的烟草自交,后代抗冻烟草和 普通烟草(不含抗冻蛋白基因)的比值分别是( ) A .1∶0 3∶1 15∶1 B .3∶1 3∶1 9∶6∶1 C .1∶0 1∶1 9∶6∶1 D .1∶1 3∶1 15∶1 7、基因型为XXY 的人发育成男性,但基因型为XXY 的果蝇却发育成雌果蝇,由此推测人和果蝇的性别决定差异在于( ) A .人的性别主要取决于X 染色体数目,而果蝇取决于Y 染色体数目 B .人的性别主要取决于是否含有X 染色体,而果蝇取决于X 染色体数目 C .人的性别主要取决于是否含有Y 染色体,而果蝇取决于X 染色体数目 D .人的性别主要取决于X 染色体数目,果蝇取决于是否含有Y 染色体 8、雄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 ,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 。某种鸟(2N =80)的羽毛颜色由三种 位于Z 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如图所示),D +控制灰红色,D 控制蓝色,d 控制巧克力色,D +对D 和d 为显性,D 对d 为显性。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有关推论合理的是( ) A .该鸟种群中共有6种基因型 B .蓝色个体间交配,F 1中雌性个体都呈蓝色 C .灰红色雌鸟与蓝色雄鸟交配,F 1中出现灰红色个体的概率是1/2 D .绘制该种鸟的基因组图至少需要对42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序 9、一对夫妇,其中一人为红绿色盲患者,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 ) 10、将雌性蝗虫某个细胞的染色体中所有DNA 链都用32P 标记,然后将该细胞置于不含32 P 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两次连续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如果是有丝分裂,则子细胞中含32 P 的染色体数目将有两种且两两相同 B .如果是减数分裂,则子细胞中含32 P 的染色体数目将有两种且两两相同 C .如果是有丝分裂,则子细胞中含32P 的染色体数目将都相同 D .如果是减数分裂,则子细胞中含32 P 的染色体数目将都相同 11、如图为某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仅画出部分染色体),图中的现象是什么?若该细胞产生的配子参与受精,会发生何种情况( ) A .交叉互换 囊性纤维病 B .同源染色体不分离 先天性愚型 C .基因突变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D .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 性腺发育不良 12、下图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相关基因用B 、b 表示。图中1个体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 A .bb B .Bb C .X b Y D .X B Y 13、如图甲乙丙是某高等动物体内发生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丁为某一时刻部分染色体行为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最新高中生物必修二检测题及答案(带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二检测题及答案(带解析)(2012.3) 一、单项选择 1. “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一演绎推理一检验推理一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孟德尔利用该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下列对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 A.孟德尔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 l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C.孟德尔为了验证所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能够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 2.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杂交产生F1通过连续自交直到F n,则在此过程中()A.AA和aa的亲本不含等位基因,杂交结果不符合分离定律 B.此过程共发生了n次的等位基因的分离 C.杂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保持不变 D.理想状态下,A和a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 3.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但I、II桶 小球总数可不等 C.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的过程 D.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率均约为50% 4.下图表示某遗传系谱,两种致病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 ) A.如果2号不带甲病基因,则甲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 B.如果2号不带甲病基因,4号是杂合子的概率为2/3 C.如果2号携带甲病基因,则4号与l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4/9 D.经检查,1、2号均不带乙病基因,则5号致病基因来源于基因突 变 5.A、a和B、b是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1号和 2号这一对同源染色体上,l号染色体上有部分来自其它染色体的片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和a、B和b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B.可以通过显微镜来观察这种染色体移接现象 C.染色体片段移接到l号染色体上的现象称为基因重组 D.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后可能产生4种配子 6.下图是同种生物4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其中哪两个图代表的生物杂交可得到2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 ) A.图①、图④ B.图③、图④ C.图②、图③ D.图①、图②

高一生物必修二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生物必修二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B.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C.除病毒外,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D.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2.下列哪一项说法不符合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A.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B.细胞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生物整体的生命过程起作用 C.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D.细胞中只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其他物质 3.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①生活在人的大肠内的细菌等生物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 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菌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 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②①D.③①④ 4.下面是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叶表皮气孔时的几个操作 步骤。要把显微镜视野下的图像从右下图中的甲转为乙, 规范的操作步骤是()

①移动载玻片②调节光圈和反光镜③转动转换器 ④转动细准焦螺旋⑤转动粗准焦螺旋 A.①③②④B.②③④① C.④③①⑤D.③②①⑤ 5.洋葱与大肠杆菌细胞最显著的区别是() A.有无核物质B.有无细胞质C.有无核膜D.有无细胞膜 6.在生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对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有()A.Fe、Mn、Zn、Mg B.Zn、Cu、Mg、Ca C.Zn、Cu、B、Mn D.Mg、Mn、Cu、Mo 7.下列有关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B.都是由C、H、O、N 4种元素组成 C.基本组成单位都是五碳糖D.基本组成单位都是六碳糖 8.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 A.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鉴定 B.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后再加入乙液 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和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要现配现用 9.甲硫氨酸的R基是-CH 2-CH 2 -S-CH 3 ,它的分子式是() A.C5H11O2NS B.C3H7ONS C.C5H11O2S D.C5H10O2NS 10.若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8,由100个氨基酸所组成的1个环状多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检测卷

第七章检测卷 (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 小题,每小题2分,共50 分) 1.关于达尔文学说和拉马克学说的两种学说的区别,正确的说法是() A .达尔文学说认为环境的作用可引起不定向的变异 B?拉马克学说认为不定向的变异是由动物的意愿决定的 C ?达尔文学说认为变异后就能适应环境 D ?拉马克学说认为生物通过变异适应环境 2 ?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核心是() A?获得性遗传B?用进废退学说 C?自然选择学说 D ?中性学说 3 ?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都是生物与生物进行斗争的结果 B ?自然选择过程中保留下来的个体有的对人有利,有的对人不利,所以,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 C?在自然选择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 D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 4 ?如图所示,以长颈鹿的进化为例说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长颈鹿个体之间许多性状存在差异,如颈和前肢的长短不同 B ?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环境所能承受的数量而引起生存斗争 C ?颈和前肢长些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得到食物而生存并繁殖 D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使长颈鹿个体朝着符合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 5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自然选择学说的关系是() A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就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B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否定 C ?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D ?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都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6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A ?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 B ?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 C ?冬季来临时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为了更好地防止冻害 D ?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 7?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谓定向是() A ?必须与环境相适应 B ?定向生存斗争 C?能传种接代D?变异是定向的 8. 某种群中AA 、Aa、aa 的基因型频率如图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选择之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频率的结果最可能是图2中的()

生物必修二期末测试题(二)汇总-共10页

生物必修二期末测试题(二)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1.5分,共69分。) 1.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经过了( ) A .实验→假设→验证→结论 B .实验→分析→假设→结论 C .假设→实验→结论→验证 D .分析→假说→实验→验证 2.马的黑色与棕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黑色马与棕色马交配的不同组合及结果如下: ①黑×棕→1匹黑 ②黑×黑→2匹黑 ③棕×棕→3匹棕 ④黑×棕→1匹黑+1匹棕 根据上面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黑色是显性性状,棕色是隐性性状 B .棕色是显性性状,黑色是隐性性状 C .交配的不同组合中的黑马和棕马肯定都是纯合子 D .无法判断显隐性,也无法判断哪种马是纯合子 3.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如图所示,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 A .DD×dd B .dd×Dd C .Dd×Dd D .dd×dd 4.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在F 2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数占( ) A .l/16 B .2/16 C .3/16 D .4/16 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是由于( ) A .着丝点的分裂 B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 .DNA 的复制 D .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6.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是( ) A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B .萨顿蝗虫细胞观察实验 C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D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印证 7.已知一色觉正常女孩的祖母是红绿色盲,这个女孩携带红绿色盲基因的可能性是( ) A .25% B .50% C .75% D .100% 8.在下列4个遗传系谱中(图中深颜色表示患者),只能是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是( ) A . B . C . D . 9.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对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细菌 B .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噬菌体 C .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酶来自噬菌体 D .氨基酸原料来自噬菌体,酶来自细菌 高 矮

生物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二综合测试卷 1.(2013·郑州一模)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 )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 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类比推理法 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假说—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 2.1953年Watson和Crick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重要意义在于( ) ①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②确定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③发现DNA如何存储遗传信息④为DNA复制机制的阐明奠定基础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色基因(y)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则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现有基因型WwYy的个体自交,有关子代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9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为wwYy、WwYy的个体表现为白色 B.有9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为Wwyy、wwyy的个体表现为绿色 C. 有3种表现型,性状分离比为12:3:1 D.有4种表现型,性状分离比为9:3:3:1 4.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的相对性状。用杂合的灰身雌雄果蝇杂交,去除后代中的黑身果蝇,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其子代果蝇基因型比例为( ) A.4∶4∶1 B.3∶2∶1 C.1∶2∶1 D.8∶1 5.下图为某动物细胞减数分裂的两个时期的结构模式图,a、b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关于两图叙述错误的是() A.图1细胞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 时期没有遗传物质的复制 B.两图说明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不发生在 两图所处的分裂时期 D.若两图来源于同一个卵原细胞,且图2是卵细胞,则图1是次级卵母细胞 6.红花蚕豆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黄花的蚕豆植株,推测该黄花表现型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确定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黄花植株与红花植株中()A.花色基因的DNA序列 B.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 C.细胞的DNA含量 D.细胞的RNA含量 7.如图表示H5N1病毒、硝化细菌、酵母菌和人体内遗传物质组成中五碳糖、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其中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H5N1病毒B.硝化细菌 C.酵母菌 D.人体 8.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的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9.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对35S标记的噬菌体甲组不进行搅拌,32P标记的噬菌体乙组保温时间过长,其结果是( ) A.上清液中,甲组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B.甲组沉淀物中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C.沉淀物中,甲组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D.甲组上清液中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10.(2013·山东一模)如图甲、乙表示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的两个过程,图丙为其中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酶1和酶2是同一种酶 B.图乙所示过程在高度分化的细胞中不会发生 C.图丙中b链可能是构成核糖体的成分

(完整word)高中生物必修二期末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二期末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其中1-30小题,每题1分;31-40小题,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类的下列性状中,不属于 ...相对性状的是 A.高鼻梁与塌鼻梁 B.卷发与直发 C.五指与多指 D.眼大与眼角上翘 2.在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若一只桶内放10个D和10个d,另一只桶内放20个d,某同学第一次抓出的组合是dd,问第二次再抓出dd的可能性是 A.0 B.1/4 C.1/2 D.1 3.为鉴定一株高茎豌豆和一只黑色豚鼠的纯合与否,应采用的最简便方法分别是A.杂交、杂交B.杂交、测交C.自交、自交 D.自交、测交 4.豌豆控制高茎的基因和控制矮茎的基因 A.具有相同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B.控制不同的生物性状 C.脱氧核苷酸种类不同D.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5.据右图,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是 6.与RNA相比,DNA所特有的成分是 A.核糖和尿嘧啶 B.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 C.脱氧核糖和尿嘧啶 D.脱氧核糖和鸟嘌呤 7.右图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它属于下列何种细胞 A.肝细胞 B.初级卵母细胞 C.次级卵母细胞 D.卵细胞 8.下列关于纯合子的叙述错误 ..的是 A.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 B.两纯合子杂交,后代仍是纯合子 C.杂合子自交可产生纯合子 D.纯合子减数分裂只产生一种配子 9.某豌豆的基因型为Aa,让其连续自交二代,其后代中是Aa的概率是A.12.5% B.25%C.50% D.75% 10.某生物的体细胞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若每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一对杂合基因,且等位基因具有显隐性关系,则该生物产生的精子中,全部为显性基因的概率是 A.1/2 B.1/4 C.1/8 D.1/16 11.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是指 A.DNA 分子的任意片段 B.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 C.DNA 分子的一条链 D.DNA 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12.正常情况下,有可能存在等位基因的是 A.一个四分体上 B.一个DNA分子上 C.一个染色体组中 D.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13.在果蝇的下列细胞中,一定存在Y染色体的细胞是 A.初级精母细胞 B.精细胞 C.初级卵母细胞 D.卵细胞14.“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工作是测定基因组的整体序列,其序列是指A.DNA的碱基排列顺序 B.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 C.tRNA的碱基排列顺序 D.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15.如图所示的四个遗传图谱中,不可能 ...是伴性遗传的一组是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检测题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卵细胞 B.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一般能形成4种精子细胞 C.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D.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比原始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 2.下列关于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个染色单体就是一个四分体 B.一个四分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C.一个四分体就是两对染色体 D.一对同源染色体就是一个四分体 3.某动物的精子细胞中有染色体16条,则在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四分体、染色体 单体、DNA分子数目分别是() A.32、16、64、64 B.32、8、32、64 C.16、8、32、32 D.16、0、32、32 4.如果精原细胞有三对同源染色体,A和a、B和b、C和c,下列哪四个精子是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 A.aBc、AbC、aBc、AbC B.AbC、aBC、Abc、abc C.AbC、Abc、abc、ABC D.abC、abc、aBc、ABC 5.一个基因型为YyRr的精原细胞和一个同样基因型的卵原细胞,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各能产 生几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 A.2种和1种 B.4种和4种 C.4种和1种 D.2种和2种 6.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揭示出() A.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 B.同源染色体上不同基因之间的关系 C.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 D.表现型之间的数量比接近于9∶3∶3∶1 7.右图的家庭系谱中,有关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X染色体隐性遗传 C.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D.X染色体显性遗传 8.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下列科学发现与使用的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是 A.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运用假说―演绎法 B.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C.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D.萨顿类比推理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9.右图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该细胞属于()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到第五章课堂检测(含答案)

.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到第五章课堂检测 一、单选题 1.用纯合子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灰身、红眼 B.体色和眼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蝇中灰身白眼的概率为3/4 D.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中黑身白眼的概率为1/8 2.一对夫妇,其中一人为红绿色盲患者,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 )3.如图所示为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若表示减数分裂,则cd段的细胞都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 B.该图若表示减数分裂,则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cd段的某一时期 C.该图若表示有丝分裂,则细胞板和纺锤体都出现在de段 D.该图若表示有丝分裂,则ef段的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 4.下图是某二倍体生物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该细胞中不可能有X染色体B.该细胞的分裂后期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C.该细胞形成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D.该生物体内的细胞中最多含有8条染色体 5.下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图像,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甲到乙的过程属于减数分裂 B.乙到丁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C.甲和丙细胞中发生了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D.乙细胞中大小、形态相同的两条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6.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②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纸层析法 ③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中碳的来源 ④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 A.①②均使用离心技术 B.②④均使用无水乙醇 C.①③均使用同位素标记法 D.①④均使用光学显微镜 7.在“噬菌体侵染细菌”以及“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实验中,科学家分别用32P、15N标记DNA,所标记部位依次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③ 8.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同位素标记法,重复了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预测实验结果是:沉淀物中放射性强。可是检测实验结果时,却得到了相反的结果,上清液中放射性强。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实验时间过长,细菌解体,子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 B.实验时间过短,大量的子代噬菌体没有被释放出来 C.搅拌力度过大,大量的亲代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

2020高考生物必修二模块检测卷二

模块检测卷(二)(教师独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倍镜下可看到人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中含两条X染色体 B.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会出现着丝点分裂 C.雌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是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 D.受精作用实现了基因重组,从而使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多样性 解析初级卵母细胞虽然已经进行过染色体复制,但染色体数目没变,所以细胞内含有两条X染色体,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细胞内存在两条X 染色体,A正确;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不会出现着丝点分裂,着丝点分裂伴随着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B错误;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但是它们的数量并不相等,一般是精子的数量远远超过卵细胞的数量,C错误;受精作用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错误。 答案 A 2.(2019·湖北稳派教育联考)下列有关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 B.沃森和克里克用显微镜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并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 C.在DNA分子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2个磷酸和1个碱基 D.若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丢失了若干个碱基对,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解析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只能证明S型肺炎双球菌体内存在转化因子,但不能证明转化因子是DNA,A错误;DNA的双螺旋结构不能用显微镜观察到,沃森和克里克用模型构建的方法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B错误;在DNA分子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2个磷酸和1个碱基,C正确;若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丢失若干个碱基对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则属于基因突变,D错误。 答案 C 3.(2019·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为确定果蝇A性状和B性状的相对显隐性,某研究者将正常的具有A性状的雄果蝇与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具有B性状的雌果蝇进行杂交,得F1。已知控制A性状和B性状的基因均位于果蝇的Y染色体上且位置相同,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成为XXY的细胞,其两条染色体可移向细胞一极,另一条移向另一极;染色体组成为XXY的个体为可育雌性,染色体组成为XYY的个体为可育雄性,染色体组成为XXX和YY的个体致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亲本雌果蝇可产生4种配子,F1的雌雄比例为1∶1 B.A性状和B性状的遗传在雌雄果蝇中都可能出现 C.若雄性后代表现为A性状∶B性状=4∶1,则A性状是显性 D.若雄性后代表现为A性状∶B性状=3∶2,则B性状是显性 解析染色体组成为XXY的个体可产生XX、XY、X和Y共4种配子,比例为1∶2∶2∶1,若用A、B分别表示控制A性状和B性状的基因,则具有A性状的雄果蝇的基因型是XY A,产生的雄配子为X∶Y A=1∶1,具有B性状的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XY B,产生的雌配子为XX∶XY B∶X∶Y B=1∶2∶2∶1,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如表所示:

高中生物必修二测试题及答案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第3章基因的本质 一、选择题 1.肺炎双球菌最初的转化实验结果说明() A.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 B.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转化的因子. C.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蛋白质 D.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No table of contents entries found. A.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 B.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 C.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 D.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3.No table of contents entries found. A.染色体能被碱性染料着色 B.染色体能变细变长 C.它能复制,并在前后代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D.DNA主要分布于染色体上. 4.噬菌体侵染细菌繁殖形成的子代噬菌体() A.含有细菌的氨基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 B.含有细菌的核苷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 C.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不含有细菌的氨基酸 D.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不含有细菌的核苷酸 5.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G) : (T + C)=2.5,则DNA双链中(A+G) : (T + C)的比值是( A. 0.25 B. 0.4 C. 1. D. 2.5 6.下述关于双链DNA分子的一些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条链中A和T的数S相等,则互补链中A和T的数S也相等 B.—条链中G为C的2倍,则互补链中G为C的0.5倍 C.一条链中A:T:G:C = 1:2:3:4,则互补链中相应的碱基比为2 : 1 : 4 : 3

生物必修二12章检测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1、2章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共50分) 1.下列有关推理不正确的是 A.隐性性状的个体是纯合子 B.后代全为显性性状,则双亲必为显性纯合子 C.显性个体的基因型难以确定 D.隐性个体的显性亲本必为杂合子 2.有些植物的花为两性花(即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有些植物的花为单性花(即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下列有关植物杂交育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两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需要对父本进行去雄 B.对单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C.无论是两性花植物还是单性花植物,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 D.提供花粉的植株称为母本 3.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个生物群体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4种不同的交配类型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例为3∶1 C.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 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4.下列现象中未体现性状分离的是 A.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 B.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 C.花斑色茉莉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绿色、花斑色和白色三种茉莉花 D.黑色长毛兔与白色长毛兔交配,后代出现比例相等的黑色长毛兔和白色长毛兔 5.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的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者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B.“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属于假说内容 C.“F1(YyRr)能产生数量相等的四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D.“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测 6.某植物的花色性状由一系列的基因(a1、a2、a3)控制,且前者相对于后者为显性,其中a1和a3都决定红色,a2决定蓝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 B.杂合蓝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2a3 C.若两红花植株杂交后代中红花∶蓝花=3∶1,则亲本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均为a1a2 D.若基因型为a1a2、a2a3两亲本杂交,子代中红花植株所占比例为1/2 7.鼠的黄色和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研究发现,多对黄鼠交配,后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黑鼠,其余均为黄鼠。由此推断合理的是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二章练习题

生物必修二一二章复习训练 1.豌豆中高茎(T)对矮茎(t)是显性,黄粒(G)对绿粒(g)是显性,则Ttgg和TtGg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依次是( ) A.5、3 B.6、4 C.8、6 D.9、4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现型一定相同B.杂合子一般表现出显性性状 C.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D.T和T,T和t,t和t都是等位基因 3.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表1中有三组交配组合,请判断显性性状及纯合子亲本分别为( ) 交配组合子代表现型及数目 ①甲(黄色)×丁(黑色)全为黑色 ②甲(黄色)×乙(黑色)6黑、4黄 ③甲(黄色)×丙(黑色)8黑、9黄 C.黄色;丙和丁 D.黑色;甲和丁 4.下列关于伴性遗传方式和特点的说明中,不正确的是() A.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女性发病率高;若男性发病,其母、女必发病 B.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性发病率高;若女性发病,其父、子必发病 C.伴Y染色体遗传:父传子,子传孙 D.伴Y染色体遗传:男女发病率相当;也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 5.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组合能判断显隐性关系的是 A.紫花×紫花→紫花 B.紫花 →301紫花+101白花 C.白花×白花→白花 D.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 6.下列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几个步骤,其正确顺序是() ①形成四分体②同源染色体分离③交叉互换④联会⑤染色体复制⑥染色单体分离.A.②①③④⑤⑥ B.⑤③②④⑥① C.⑤④①③②⑥ D.⑤④③⑥②① 7.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成功地揭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为遗传学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世人公认为“遗传学之父”。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豌豆是自花受粉,实验过程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 B.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C.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 D.检测假设阶段完成的实验是: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体杂交 8.下列遗传实验中,属于性状分离的是( ) ①纯种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是高茎豌豆 ②杂种高茎豌豆自交,产生的后代中有高茎和矮茎豌豆 ③杂种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 ④红眼果蝇的后代中出现了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甲至丁为二倍体生物卵巢中的一些细胞分裂图,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若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则顺序依次为乙→丙→甲→丁 B.甲、乙、丙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目依次为4、2、1 C.若乙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则丁的基因组成为AaBb D.乙是次级卵母细胞,丁可能为卵细胞 10.在下图中,能表示人的受精卵在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以及精细胞在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图分别是()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③ D.④和③ 11.下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减数四分体时期的是() 12.在某种鼠中,黄鼠基因Y对灰鼠基因y为显性,短尾基因T对长尾基因t为显性。且基因Y或t纯合时都能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的表现型比例为( ) A、9∶3∶3∶1 B、2∶1 C、4∶2∶2∶1 D、1∶1∶1∶1 13.如果将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两个核DNA分子双链都用32P标记,并只供给精原细胞含31P的脱氧核苷酸,则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子中,含32P的DNA分子和含31P的DNA 分子的精子所占比例依次为() A.100%、0 B.50%、50% C.50%、100 D.100%、100% 14.雕鸮(鹰类)的下列性状分别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有一对基因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显性纯合子在胚胎期死亡)。已知绿色条纹雕鸮与黄色无纹雕鸮交配,F1为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比例为1∶1。当F1的绿色无纹雕鸮彼此交配时,其后代(F2)表现型及比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过关检测

章末过关检测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 )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C.RNA是遗传物质D.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 D 解析这两个实验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的结论,是由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2.艾弗里细菌转化实验中,为了弄明白什么是遗传物质,他设计了有关实验,下列选项所列的实验过程中,培养基中有光滑菌落产生的是 ( ) A.S型菌的蛋白质+R型菌 B.S型菌的多糖+R型菌 C.S型菌的DNA+R型菌 D.S型菌的多糖+S型菌的蛋白质+R型菌 答案 C 解析表面光滑的是S型菌落,表面粗糙的是R型菌落。在A、B、D中所利用的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菌落中只有R型菌落,C项中加入了S型菌的DNA,所以可以使R型菌进行转化,出现S型菌落。 3.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究“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用R型活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菌分别给小白鼠注射,小鼠均不死亡 B.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在子代噬菌体中也有35S标记 C.用烟草花叶病毒核心部分感染烟草,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离心,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

答案 A 解析R型肺炎双球菌无毒性,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不能繁殖,故将其分别给小白鼠注射,小鼠均不死亡;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被35S标记,该物质没有进入被侵染的细菌中,故子代噬菌体中无35S标记;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离心,沉淀物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4.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因为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DNA能分开研究 D.艾弗里提出了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答案 B 解析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一种“转化因子”,证明该“转化因子”是DNA的科学家是艾弗里,他提取S型细菌的蛋白质、多糖、DNA等与R型细菌混合,证明了只有加入DNA时,才可以实现R 型细菌的转化。 5.某一个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中,腺嘌呤为200个,复制n次后,消耗周围环境中含腺嘌呤的脱氧核苷酸3 000个,该DNA分子已经复制了几次 ( ) A.三次B.四次 C.五次D.六次 答案 B 解析依题意,一个DNA分子中A=200个,设复制n次,消耗A 3 000个,则(2n-1)×200=3 000,所以n=4。 6.S型肺炎双球菌菌株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R型菌株却无致病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加热杀死的R型菌与S型菌混合使S型菌转化成R型菌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 测试题及答案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生物必修二第3章基因的本质测试题 姓名:班级: 一、选择题 1.肺炎双球菌最初的转化实验结果说明() A.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 B.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转化的因子 C.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蛋白质 D.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在DNA分子中,两条链之间的两个脱氧核苷酸相互连接的部位是() A.碱基B.磷酸C.脱氧核酸 D.任一部位 3.一个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DNA子链() A.是DNA母链的片段B.和DNA母链之一完全相同C.和DNA母链相同,但T被U所代替D.和DNA母链稍有不同 4.下列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连接正确的是() 5.DNA分子在细胞什么时期能够自我复制() A.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 B.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C.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 D.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6.下图表示核苷酸的结构组成,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a代表磷酸,b为五碳糖,c为含氮碱基 B.DNA的b有一种 C.DNA的c有一种 D.DNA是由脱氧核糖核苷酸构成的双链结构 7.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的依据是() A.染色体能被碱性染料着色 B.染色体能变细变长 C.它能复制,并在前后代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D.DNA主要分布于染色体上 8.噬菌体侵染细菌繁殖形成的子代噬菌体() A.含有细菌的氨基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 B.含有细菌的核苷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 C.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不含有细菌的氨基酸 D.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不含有细菌的核苷酸 9.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 + G)︰(T + C)= ,则 DNA 双链中(A + G)︰(T + C)的比值是 () A.B.0.4 C.1 D.10.下述关于双链DNA分子的一些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一条链中A和T的数量相等,则互补链中A和T的数量也相等 B.一条链中G为C的2倍,则互补链中G为C的倍 C.一条链中A︰T︰G︰C = 1︰2︰3︰4,则互补链中相应的碱基比为2︰1︰4︰3 D.一条链的G︰T = 1︰2,则互补链的C︰A = 2︰1 11.一个双链DNA分子中含有胸腺嘧啶的数量是胞嘧啶的倍,现测得腺嘌呤数量为1 800个,则组成该DNA的脱氧核苷酸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