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借鉴与反思

我国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借鉴与反思

我国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借鉴与反思
我国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借鉴与反思

我国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借鉴与反思

【摘要】中国社会工作理论的总结和发展,需要在了解和熟悉日趋成熟的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吸取和借鉴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但作为外来理论,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引入是不可能完全满足中国本土社会工作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借鉴西方理论的同时应该不断反思,切实地带着批判的眼光分析其在中国的适用性。

【关键词】社会工作理论;借鉴;反思

1929年社会工作者开始着手建立社会工作的科学理论体系和特有的实务方法,先后有精神分析理论、自我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系统科学、生态学等理论从其他学科被介绍和应用于社会工作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理论、社会建构理论等,也被充实到社会工作的知识体系中,并成为了社会工作重要的理论分析工具。随着社会工作的逐渐完善和成熟,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具有独特价值体系、科学理论和实务技能的专业,理论的建构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特质之一。理论具有描述、解释、预测事物的存在变化及提供方法等多种功能,walsh(2006)认为对于社会工作,理论的意义在于预测和解释服务对象的行为,辨识实践情景中的知识缝隙。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经历了一个从没有理论指导到自觉采用理论指导,从理论单一化到多元化,从指借用心理学到将社会学、认识论等学科都吸收过来逐渐发展出自己独特体系的发展演变过程(王思斌,2006)。

一、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阶段

西方社会学理论自考试卷含答案

西方社会学理论试卷 (课程代码00280)。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l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孔德认为形而上学阶段所对应的是B A.虚构阶段 B.抽象阶段 C.非实证阶段 D.实证阶段 2.墨顿认为:接受某些目标与手段,但又拒绝某些目标与手段的行为是D A.创新 B.仪式主义 C.隐退主义 D.反叛 3.将戏剧引入社会学分析的是B A.伯克 B.戈夫曼 C.布卢默 D.米德 4.单位招人时会招一些能力好的人,以掩盖走后门进来的入,这种现象反映的是D A.误解表演 B.补救表演 C.神秘化表演 D.理想化表演 5.强调社会科学要研究生活世界的主观意义的是B A.戈夫曼 B.舒茨 C.加芬克尔 D.达伦多夫 6.下列属于米尔斯观点的是A A.疯人现实主义 B.行动理论 C.价值合理 D.角色扮演 7.我们所买的东西确定了我们是什么样的人,这反映的是A A.商品化社会 B.现代主义阶段 C.消费社会 D.风险社会 8.下列不属于后现代理论代表人物的是C A.哈贝马斯 B.布希亚 C.利奥塔 D.詹姆逊 9.“打字员与她雇主的女儿打扮得一样漂亮”,这种现象说明的是劳动阶级的C A.职业分层 B.异化 C.同化 D.革命性 10.与米切尔斯的“寡头政治铁律”一样的是米尔斯的B A.巨型理论 B.权力精英论 C.社会学的想象力 D.疯人现实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l分,共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11.孔德的整体性方法论的内容有ABCD A.社会是一个整体 B.社会是一个有机体 C.社会学要从人类社会生活的整体人手展开自己的研究 D.人类历史也是一个整体 E.社会秩序论 12.帕森斯提出的“功能体系”包括的功能子系统有ABCD A.适应 B.目标获取 C.整合 D.模式维护 E.有机体 13.布劳认为,对权力的反抗有ABCDE

当代西方社会工作的十大发展趋势

当代西方社会工作的十大发展趋势 何雪松陈蓓丽 2013-4-7 10:40:34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2005年06期【作者简介】何雪松,博士,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讲师(上海 200237); 陈蓓丽,上海商学院社会工作教研室助教(上海 200235)。 【内容提要】当代西方社会工作在理论、实践和体制等不同层面呈现十大发展趋势:(1)实践方法的嬗变;(2)认识论的多元化;(3)介入取向的持续论争; (4)证据为本的实践的兴起;(5)介入聚焦的转移;(6)专业关系的重构;(7)短期治疗和折中模式的盛行;(8)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现;(9)社会服务机构的新管理主义取向;(10)社会工作教育的不断革新。在熟知国际前沿的基础上确立遵循国际规范的专业制度对于中国社会工作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西方社会工作/实践方法/介入/个案工作 近年来,社会工作在我国呈加速度发展态势。据不完全统计,200多所大学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的专业实践逐步介入不同社会服务领域,其社会影响不断扩大;社会工作的制度建设渐次展开,上海相继建立资格考试制度、注册制度和专业社团,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布了社会工作的国家职业标准。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工作面临的挑战是:下一步该怎么办?如何继续推动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如何进一步确立其学科地位和学术认同?在探索如何回应这些 挑战之时,了解当代西方社会工作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无疑对于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为此,本论文介绍当代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的十大趋势以供学界同仁参考。

一、实践方法的嬗变 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是传统实践方法(traditionalpracticemethods)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社会工作发展的早期,这些工作方法对很多社工而言是各自分立的,他们往往容易偏好某种方法而对其它方法熟视无睹。很多社会工作者就自称个案工作者,对社区工作少有涉及。尽管1951年全美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提出要进行多方法实践取向 (multi-methodpractice)的社会工作教育,但这一提议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1](pp.1-5)。 1960年代以降,社会工作实践方法在若干层面出现了变化。首先,综合取向的社会工作实践模式(generalistpracticeapproach)出现。这一模式认为社工应以全方位的观点看待案主的问题,包括个人、家庭、组织、社区和更大的社会环境。该模式宣称,案主的问题决定社工的实践方法,而非相反。然而,综合取向的实践模式因其似乎过于简单而遭受批评,针对不同实践领域、问题领域、高危人群的高级综合模式或专门实践取向(specialistpracticeapproach)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相应地,社会工作的三大直接方法的传统分类受到挑战,新的分类方式出现。一种分类方法是将社会工作的方法划分为针对个人的社会工作、针对小组的社会工作、针对家庭的社会工作、针对组织的社会工作、针对社区的社会工作。另外一种分类方式是将社会工作实践区分为微观实践(个人、家庭、小组及个案管理)和宏观实践(组织、社区和政策),也有人将小组归类为中观实践。其中,个案工作这一提法渐次式微,一个标志性事件是《socialcasework》于1990年改名

社工考试试题库

1、社会工作又可称为(社会服务) 2、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助人活动) 3、矫治服务是指(针对监狱和社区中犯罪人员的社会工作) 4、社会工作专业对服务对象的基本功能之一——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是指(让个人及家庭能够承担起基本社会责任)。 5、“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的含义是(个人的问题是个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 6、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是指(由于个人、社会或自然原因而陷于生活极度困难的群体)。 7、社会工作对象的扩大是指(社会工作服务于全体社会成员)。 8、下列哪一项是社会工作专业的要素?(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 9、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工作者的直接服务的角色?(资源争取者) 10、老年人社会服务是指(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帮助老人解决其面临问题的服务)。 11、社会工作者的政策影响人角色是指社会工作者能(影响政策)。 12、社会工作者的研究者角色是指社会工作者是(对服务对象的研究评估)。 13、社会工作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是指(.聚焦于人与环境互动的心理问题)。 14、医疗社会工作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开展的社会工作)。 15、“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实践的灵魂)。 16、(人道主义)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理论基础。 17、社会工作对于“服务”的理解是(社会工作者应当超越个人利益为他人提供专业服务) 18、“保密”原则意味着(通常未经服务对象允许,社会工作者不能向第三方透露服务对象的隐 私资料)。 19、“不批判”原则是指(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言行和价值观不进行指责,也不强迫他们接 受其他价值观)。 20、对社会工作专业来说,“尊重”是(不干涉服务对象的生活)。 21、根据罗夫曼的分类法,为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而完成的具体工作称为(任务目标)。 22、服务对象的“自决权”意味着(服务对象在事关自身利益的决策中起到主导作用)。 23、在人的一生中有这样一个时期,它是自我辨识与认定的重要时期,在此时期发展不利者,将阻碍以后人生各时期心理社会危机的克服,这一时期也被称作人生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是(青少年期)。 24、我国《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满(18)周岁的男女为未 成年人。 25、能够发展社会资源和青少年潜能,使青少年的能力得到增强的社会工作服务属于(发展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 26、预防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指通过社会工作的各类服务,对一些潜在的、阻碍青少年社会功 能有效发挥的条件和情景进行(早期发现和控制)的过程。 27、社会工作一直强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在青少年成长的微观、中观、宏观的环境中,(.家庭)的影响力无疑是最大的。 28、青少年个案服务计划的基本指引和理论基础是(社会工作价值观)。 29、强调运用小组过程及小组动力去影响服务对象的态度和行为的社会工作方法是(社会工作行政方法)。 30、社会工作者在小组工作之前必须制订小组工作计划书在每次小组活动结束后必须及时撰写 (组员鉴定表) 31、不为任何物质报酬,不受私人利益的驱使,不受法律的强制,基于道义、新年、良知、同情

社会学理论试题集

华农大社会学专业07级 西方社会学史复习参考之四 拓展部分(作为以后深入和继续学习参考) 4 简述科层制的特点,正负功能及未来发展趋势 6 简述韦伯关于“感召性权威合法化”的论述? 7 米德关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基本观点。 8 默顿怎样批评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 1试论述“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争论的基本内容和分歧实质。 2 试论帕森斯“结构功能模式”同马克思的“社会实践结构论”的联系与区别。 5 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8 异化劳动 9 普遍化的他人 6 米德怎样论述社会组织的心理基础。 7 简述布迪厄关于惯习“habitus”的基本观点。 8 简述城邦社会学的主要学术贡献及局限性。 4 试论哈贝马斯对西方社会学理性观的批判与重建。 5 有序的社会秩序是通过哪些环节建构的?谈谈你对此问题的见解。 6 试论世纪初期社会思潮的历史地位。 8 反功能 9 合法性 12 主观主义 13 异化 16 社会几何学 18 姿势对话 21 实践的模糊逻辑 22 时空抽离化 3 什么是社会行动?它大约可分几类? 6 布劳怎样分析社会交换论中的内部报酬与外部报酬? 7 莫顿的中程理论分析原则与帕森斯的结构功能分析原则区别 9 布劳怎样从微观的社会交换研究上升到宏观的社会结构研究? 10 简述利奥塔关于“重写现代性”的基本观点。 4 联系中国社会发展实践,详述帕森斯的A-G-I-L的模式理论。 6 试论帕森斯关于文化因素在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观点。 3 实体性社会结构 4 社会稳定 5 社会运行 6 宗教冲突 7 话语方式 8 次级结构 9 普遍语用学 10 社会建构论 11 秩序 8 简述帕森斯的模式变量理论。 9 简述吉登斯关于“时空抽离化”的论述。 2 依据人的社会化理论,结合中国实际,谈谈你对当前青少年社会化障碍问题的认识。 3 举例论述西方社会学理论中宏观社会学与微观社会学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4 联系当代社会专业化的趋势,论述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5 模式变量 6 实践的逻辑 4 教育制度的显功能 7 莫顿如何批判宏关结构功能主义的? 4 为什么说加芬克尔的常人方法学实现了社会学的语言学转向? 7 话语实践(福柯) 8 叙事知识(利奥诺) 10 本体性关怀(吉登斯)15 制度化(帕森斯) 16 旋转的中轴(贝尔) 8 怎样理解利奥塔对“元话语”的批判? 9 怎样来理解吉登斯的“方法论置括号”? 4 比较分析帕森斯的AGIL社会系统模式与丹尼尔.贝尔中轴原理的联系与区别。 5 怎样借鉴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解释观念更新在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中的意义? 6 概念行图示(贝尔) 7 认识的子集(利奥塔) 8 双重解读(布迪厄) 9 压抑文明(马尔库塞) 10 解放的认识兴趣(哈贝马斯) 1 当代社会学主要丛哪些角度去研究社会化问题? 2 社会互动的类型及其各自特点。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理论

老年人社会工作的常用理论 一、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针对社会撤离理论所提出的老年人因活动能力下降和生活中角色的丧失而愿意自动地脱离社会的观点,认为: 1、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满意和更能够适应社会; 2、老年人应该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角来取代因丧偶或退休而失去角色,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限度。 活动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在于,无论从医学和生物学的角度,还是从日常生活观察表明,“用进废退”基本是生物界的一个规律,因此,社会工作者不仅要在态度和价值取向上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他们力所能及的一切社会活动,而且更需要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不过,对于活动理论也有人提出一些质疑:第一,怎样界定活动?退休以后在家并不参加社区工作而只是在家种花养鸟或者习字绘画,这是不是活动?第二,晚年生活的满意与否除了活动因素外,是否还和经济收入、生活方式、家庭关糸、机体健康等多个因素有关?第三,一味强调活动是否忽视了老年人个性因素的存在?正因为如此,一些研究者提出了重视个性因素在衰老过程中的起重要作用的连续性理论。 二、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 社会损害理论着重讨论的是,有时老年人一些正常的情绪反应会被他人视为病兆而作出过分的反应,从而对老人的自我认知带来损害。例如,因患老年病而健康受损的老人,询问子女自己是否应该搬过去与其同住。这种询问就很可能被子女视为老人无能力再作处任何决定的表现,从此凡事处处为老人作决定。这种关心久而久之就会对老人产生一种消极暗示,让老人觉得自己的确缺乏能力而把一切决定权都交给子女。也就是说,接受消极标志的老人随后会进入消极和依赖的地位,丧失原先的独立自主能力。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案例表明,对老年人的过分关心导致老年人认为自己无用的错误认知,从而对老年人的身心带来损害。这一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者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它至少告诉我们,有些所谓的老人问题大多是被标定的结果,也是老年人自己受消极暗示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因此,在帮助老年人的过程中,不仅要切实地帮助老人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需要协助老人增强信心和提升能力。 社会重建理论就是意在改变老年人生存的客观环境以帮助老年人重建自信心。社会重建理论的基本模式是:第一阶段:让老人了解到社会上现存的对老年人之偏见及错误观念。第二阶段:改善老年人的客观环境,通过提倡政府资助的服务来解决老年人的住房、医疗、贫困等问题。第三阶段:鼓励老人的自我计划、自我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与归类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与归类 (一)心理分析理论 这是以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们的著作、学说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是迄今为止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它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所驱使、由人格结构中的“自我”与超我所控制的。不良行为的产生源于由各种本能集合而成的“本我”同“自我”、“超我”之间关系的失衡(本我受到过度压抑或自我、超我发育不全等)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服务对象的变态人格进行治疗,帮助服务对象恢复“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平衡,并应用心理分析的基本伦理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 (二)认知理论 这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与心理分析学不同,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制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的本能。不良行为主要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啊不能关注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维能力,从而使服务对象的行为能得到正确的、理性的指引。 (三)行为主义理论 这是以行为心理学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与心理分析学派和认知理论相似,它也认为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对服务的不适当的行为进行治疗或矫正,但它不是应用心理分析或认知心理学而是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如条件反射、条件运算、学习理论)与方法(如实验等)来完成这一任务。它认为心理分析及认知理论将关注的焦点放在难以观察、验证的内心世界上是一种不智之举,我们真正能观察到因而也能关心的只是个体的外显行为而已。它认为行为时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反应,不适当的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不恰当的反应,社会工作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和掌握恰当的反应模式。 (四)社会系统理论 这是以一般系统论及其社会学版本—结构功能主义等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它把人与生活环境看作是由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各种元素所组成的系统整体;协调或均衡时该系统运行与维持的基本条件,也即是个体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基本条件。当这个条件得不到满足,即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或各个元素之间不能有效的配合、互相协调时,系统均衡就会受到破坏,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就会出现问题。社会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帮助恢复各个子系统或元素之间的均衡关系,使他们能够重新有效配合、相互协调。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会系统理论对社会工作产生了并继续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五)标签理论 这是以社会学家勒麦特和贝克的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许多人之所以成为“有问题的人”,是与周围环境中的社会成员对他及其行为的定义过程密切相关的。因此,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一种重新定义或标定的过程来使那些原来被认为是有问题的人恢复“正常人”。 (六)沟通理论 这是以社会心理学、人类认知学和社会语言学中有关人际沟通的一些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这种理论强调人际沟通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它认为许多的行为问题都出在人际沟通的方面,如不能恰当地接受、选择与评估信息、不能很好的给予或接受信息的反馈等。社会工作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帮助人们消除这些沟通过程中的障碍,使人们的相互沟通得以顺利完成。 (七)人文主义理论 这是以马斯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胡塞尔与舒茨的现象学与布鲁默的符号互动主义等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它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意义”或“解释”建立起来的。当人

社工考试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l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社会工作程序中的(),即社会工作者与潜在服务对象开始接触,了解其需要,帮助其逐渐成为服务对象并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 A.介入 B.接案 C.预估 D.计划 2.()是检视计划介入的理想结果和这些结果实现的程度及其影响的评估。 A.过程评估 B.效果评估 C.效率评估 D.结果评估 3.()是社会工作者在制订服务计划时所需关注的对象。 A.要改变的人际关系 B.要改变的问题 C.要改变的人和系统 D.要改变的社会环境 4.社会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接触和初步面谈后,双方要决定下一步需要采取的步骤。如果发现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和期望与社会工作者所能提供的服务不相符,则要()。 A.终结服务 B.转介其他机构 C.进行沟通 D.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5.社会工作者裴嘉兴服务的社区中,有位2011年毕业的大专生梁涛,自毕业后一直赋闲在家,无所事事。裴嘉兴想通过帮助梁涛找工作来改变他目前的生活。裴嘉兴开始介入行动时没有征得梁涛的同意,因此梁涛并不愿意配合。社会工作者裴嘉兴的做法违背了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A.个别化 B.瞄准服务目标 C.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 D.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6.在儿童的(),外界环境影响的作用逐渐显现,一些个体开始表现出行为及心理偏差。例如,过度依赖、说谎、攻击性行为等。 A.婴儿期 B.幼儿期

C.学前期 D.学龄期 7.在对生活境遇不良的儿童实施救助的过程中,()服务的目的在于防止儿童被虐待、忽视及剥削,并加强家庭的功能。A.支持性 B.保护性 C.补充性 D.替代性 8.下列关于人类心理社会发展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学习信任阶段(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B.成为自主者的阶段(1.5~3岁):自主与羞耻、怀疑的冲突 C.发展主动性阶段(3~5岁):主动与内疚的冲突 D.变得勤奋阶段(6~12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9.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儿童的需要的是()。 A.财富 B.游戏 C.学习D.父母的爱 10.()是运用老年学的相关知识,以老年人及其相关人员和系统为工作对象,帮助老年人,特别是处境困难的老年人,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使老年人有更好的社会适应和福祉。 A.养老服务 B.老年照顾 C.老年福利 D.老年社会工作 11.父母离婚后,阿伟跟随父亲生活,受家庭变故的影响,阿伟性格内向,缺乏自信,也不善与人交往;而父亲整日跟人打麻将,对阿伟很少关心,每当阿伟犯错时,常常对其棍棒相加。进入初中后,阿伟的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又因他迷恋网络游戏,逃学逃课,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从此以后,阿伟不再去上学,整天上网聊天、玩游戏,几乎不与任何人来往。针对阿伟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在设计服务方案时,宜采用的取向是()。A.社会需求取向 B.个人需求取向 C.交友需求取向 D.家庭需求取向

2008年1月浙江省自考试卷西方社会学理论试题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浙江省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西方社会学理论试题 课程代码:00280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7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孔德认为,社会是一种________的结构。 2.帕森斯提出的“功能体系”包括四种功能子系统,英文可简写为________。 3.对于人们进行的所有行动来说,一个人的特定行动越是经常受到奖励,则该人越可能采取这种行动,霍曼斯把这一命题称为________命题。 4.科塞的冲突理论,重点在于探讨冲突对社会的________。 5.达伦多夫把社会冲突的起因首先归为权力________。 6.布希亚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________的时代”。 7.贝尔“有关西方社会的社会结构变化的一种社会预测”的著作是《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将社会学区分为社会静学和社会动学的学者是( ) A.斯宾塞 B.孟德斯鸠 C.孔德 D.杜尔克姆 2.1896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专业的社会学家,并创办了《社会学年鉴》的人是( ) A.孔德 B.韦伯 C.帕森斯 D.杜尔克姆 3.杜尔克姆提出社会学研究七个准则的著作是( ) A.《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B.《社会分工论》 C.《自杀论》 D.《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4.帕森斯系统功能理论的中心,是解释________的整合与均衡。( ) A.个性系统 B.文化系统 C.社会系统 D.人类行为 5.结构功能主义的创始人是( ) A.库利 B.帕森斯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的九种的理论(上)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的九种的理论(上) 在老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中,曾经产生了不少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也从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领域借用了许多有关的理论,这些理论包括人生回顾理论、人格类型理论、社会撤离理论、活动理论、连续性理论、社会环境理论、老年次文化理论、符号互动理论、交换理论、方形生存曲线理论,等等。 一、人生回顾理论 布特勒(Butler)在1963年提出这个理论。它认为有许多老年人在老年期的一个基本的人格特征就是喜欢回顾往事。这种特征的产生主要缘于老年人的一种观念,认为自己已经日渐暮年,余日无多,因此在心理上产生“人生回顾过程”。老人们回顾往事的方式包括: (1)和亲朋好友或晚辈谈论往事; (2)怀念家乡,尤其回顾自己孩童时期家乡的生活情景; (3)对镜凝视追忆自己从前的容颜,和目前的鸡皮鹤发相比较,并且发出由衷的感慨; (4)一些有较高文化的老人还喜欢撰写有关怀旧的文章。 人生回顾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启发在于:在对老年人开展辅导或个案工作时,恰当地引导老人怀旧和回顾往事,对老人的自信心和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 二、老年人格类型理论

美国有心理学家按照人格和调适情况,将老人分为下列五种类型: (1)成熟型(Mature Type) 具有这种人格特性的老人从幼年至中年,环境顺遂事业成就,从而能够平稳地进入老年,对于退休和老化能够理智地表示接受,不悲观、不退缩、既不过于进取也不过于自我防卫。 (2)摇椅型(Rocking Chair Type) 这类老人属于依赖型的人,不拘小节,也无大志,把退休看成是解除责任的一个有利时机,正好安享晚年而不用在工作单位里忙忙碌碌。他们对于老迈并不恐惧。 (3)防卫型(Armored Type) 这类老人防卫心很强,固执刻板,通常在年轻时工作勤奋负责,遵守规范,重视事业方面的成就及贡献。退休后比较不能适应晚年生活,依然想寻找工作,期望通过忙碌的工作来保持活力和消除对衰老的恐惧。 (4)愤怒型(Angry Type) 这种人格类型的老人通常在年轻的时候碌碌无为,甚至有失败和遭受重大挫折的经历,因而到了晚年就非常伤悲,但这类老人常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客观因素,或者埋怨环境太差使其无法发展,或者指责他人从中作梗致使自己不能作为,等等,故而常常牢骚满腹,愤世嫉俗,常和别人发生冲突。情绪方面的失衡,又会导致这类老人在生理方面的病症,最终影响健康和寿命。

社会工作者招聘考试练习题答案

第一套 1.下面理论和视角属于矫正社会工作实务方法的理论与视角的是【ABCE】。 A.行为主义理论 B.认知理论 C.标签理论 D.自我发展理论 E.优势视角 【答案解析】:常常被矫正社会工作运用的实务操作层面的理论与视角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标签理论、优势视角和"社会一心理"视角。 【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矫正工作的理论与视角。理论与视角是介入社会工作的基础,也是介入的理论指导,所以,合适的理论对于顺利地开展社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父母离婚后,阿伟跟随父亲生活,受家庭变故的影响,阿伟性格内向,缺乏自信,也不善与人交往;而父亲整日喝酒、打麻将,对阿伟很少关心,每当阿伟犯错时,常常对其棍棒相加。进入初中后,阿伟的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又因他迷恋网络游戏,逃学逃课,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从此以后,阿伟不再去上学,整天上网聊天、玩游戏,几乎不与任何人来往。针对阿伟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在设计服务方案时,宜采用的取向是【B】。 A.社会需求 B.个人需求 C.交友需求 D.家庭需求

【答案解析】:个人需求取向主要是指服务方案的设计是回应服务对象的需要,因此在整个服务方案的策划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起着发起者和推动者的作用,通过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然后发动服务对象挖掘自身需求,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应共同收集各类服务信息,并在对各类信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符合服务对象需要的各类服务方案。本题中,阿伟性格内向,几乎不与任何人来往,社会工作者应积极引导阿伟挖掘自身需求,帮助阿伟摆脱当前困境。 【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计划设计,考生需了解计划设计的各要素,如评估需求、理论分析、确定目的和目标、制定方案、评估方法等。本题主要针对的就是评估需求,设计计划一般分为社会问题需求和个人需求取向两种类型。 3.家庭结构图是社会工作者在家庭评估中经常运用的重要工具,它用图形方式来显示家庭的内在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C】。 A.家庭内部的压力 B.家庭内部的资源 C.家庭的重大事件 D.家庭与环境的界限 【答案解析】:在家庭评估中,社会工作者经常运用家庭结构图作为评估的工具。家庭结构图是用图形方式来表示家庭的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的一些重要事件等,它帮助社会工作者迅速、形象地了解和掌握受助家庭成员的结构、成员关系以及其他一些家庭情况。 【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家庭评估的方式。考生需要注意结构图的绘制原则。4.某社区根据政府“居家养老”政策的要求,策划“老人饭桌”项目,为社区内老

西方社会学理论试题

西方社会学理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国际关系联系着其他社会现象”,对国际关系进行这样界定的学者是(B) A.孔德 B.阿隆 C.霍曼斯 D.蒂里阿基安 2.米德指出,人类的心智包括两种能力:其一是理解象征符号的能力;其二是_(B)_的能力。 A.学习象征符号 B.运用象征符号 C.解决象征符号 D.创造象征符号 3.人们对自身的价值、目标、理想、行为进行评价时进行规范性指导的群体称为(B) A.目标群体 B.参照群体 C.功能群体 D.利益群体 4.米德认为,人类社会秩序的基础是(A) A.符号 B.利益 C.情境 D.价值 5.提出“情境定义”概念及其理论的学者是(B) A.布卢默 B.托马斯 C.米尔斯 D.米德 6.认为西方社会是病态社会的是(D) A.柯林斯 B.达伦多夫 C.李普塞特 D.马尔库塞 7.《后现代状况》一书的作者是(A) A.利奥塔 B.詹姆逊 C.托夫勒 D.贝尔 8.人们通过对_(B)_的定义与理解进行互动,是布卢默提出的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之一。 A.角色 B.符号 C.身份 D.阶层 帕森斯系统功能理论的中心,是解释____的整合与均衡。 A.个性系统 B.文化系统 C.社会系统 D.人类行为 10.杜尔凯姆提出的社会学研究的七个准则之一是,将_(B)_看做客观事物。 A.社会结构 B.社会现象 C.社会知识 D.社会常识

在互动的公理规则中提出,经济学的第一原理必须进行修改的是 A.布劳 B.霍曼斯 C.卢曼 D.帕森斯 12.最早提出“社会学”一词的是(A) A.孔德 B.斯宾塞 C.马克思 D.杜尔克姆 帕森斯认为,现代社会两个最有影响的功能领域是经济与 A.教育 B.军事 C.政治 D.科技 消除系统破坏性倾向的过程,被卢曼称为 A.社会分化 B.社会整合 C.社会系统 D.越轨行为 15.布卢默的理论建构方法是(A) A.实证的 B.可操作的 C.间接观察 D.非实证的 达伦多夫认为冲突的调节方式有仲裁、调停和 A.合作 B.竞争 C.和解 D.自我约束 戈夫曼拟剧互动理论的主题是 A.剧本期望 B.剧情 C.剧组 D.印象管理 认为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含有乌托邦的取向,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A.达伦多夫 B.柯林斯 C.李普塞特 D.科塞 19.首次使用“后资本主义社会”一词的是(C) A.科塞 B.柯林斯 C.达伦多夫 D.李普塞特 20.互动仪式链是由(A)_提出来的。 A.柯林斯 B.登津 C.达伦多夫 D.李普塞特 21.哈贝马斯认为经济危机与政治危机属于(D) A.体制危机 B.合理性危机 C.同一性危机 D.合法性危机

老年社会工作的定义

老年社会工作的定义 老年社会工作是指老年社会工作机构和老年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或方法,为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解决老年人的社会问题,是老年人能够继续参与社会生活,幸福安度晚年的社会生活 老年个案工作 老年个案工作就是老年社会工作者依托老年服务机构对老年个人或者家庭提供物质和情感支持与服务,旨在改善老年人生活环境与条件,增强其社会功能,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和应对困难的能力的活动过程 老年小组工作的定义 老年小组工作既通过组织老年人存于小组活动,提高老年人的社会生活功能,协助老年人更好地处理个人、家庭。团体及社区的问题 老年小组活动制定计划 老年人的活动小组根据小组的目标和任务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成长小组。学习小组、康乐小组、任务小组、任务小组、治疗小组、教育小组、志愿小组、兴趣小组等 老年社区工作含义 老年人社区工作主要以社区中的老年人为工作对象,通过发动的和组织区内居民参与集体活动,确定老年人在社区中的问题和需求,动员社区资源来预防和解决老年人问题,培养老年人的自助、互助、自觉精神,让老年人有愉快晚年生活并维护社区的稳定 社会撤离理论的主要观点 1.老年人身衰体弱,形成了撤离社会的生理基础 2.老年人心理较为消极,经常想到死亡,甚至盼望死亡 3.老年人的撤离过程可能由老年人启动,也可能有社会启动 4.老年人的撤离状态有利于老年人晚年生活,也有利于社会继承 5.老年人的撤离过程具有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 对社会撤离的批评(对社会撤离理论的评价) 1.忽视个体差异 2.忽视个性差异 3.忽视地位差异 4.忽视撤离造成的弊端 5.忽视撤离的文化特征 6.忽视老年完全撤离社会的负面意义 活动理论主要观点 1.活动理论的要点 ①老年期角色与成年期不同,老年期的角色属非强制性的,更加符合个人意愿。 ②非强制性角色有益于改善老年人的精神状态 ③非强制性角色的数量与老年人精神状态呈正相关关系 2.活动理论观点的基础 ①老年人角色丧尸越多,参与的活动越少 ②老年人的自我认识需要在社会活动中形成和证明 ③自我认识的稳定性源于角色的稳定性 ④自我认识越清楚,生活满意度越高 对活动理论的评价 1.有利于老年人的重新认识自我 2.活动理论符合社会的价值体系

何为“社会工作理论”与“社会工作理论”为何

何为“社会工作理论”与“社会工作理论”为何摘要:社会工作理论是现代社会工作产生的重要的标志,为我们社会工作的实践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方法论,为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理论是社会工作前行的指南针,我国的社会工作发展的相对于西方的社会工作发展的时间较晚,但是发展的进程是很快的,我国的学者也在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基础上改进成了适合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理论用于知道我国的社会工作。从而使我国的社会工作得以发展的很快。 关键字: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是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标志,更是为社工实践提供了方法和原则。是关于社会工作理念、社会工作实践的系统化的观点、是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的性质、目的、过程和方法的理论。社会工作理论主要是指:社会工作中所运用的各种理论用来描述和解释案主问题及成因;预测变化及其条件;指引改变的方向和介入行动。 理论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的功能。解释人的行为与社会过程,确定社会工作者将要协助解决的问题的性质和原因。根据其对行为与社会问题的性质与成因所做的解释,设定社会工作过程的工作目标。提出一套达到上述目标的实务工作、技巧以及模式。 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活动。社会工作实务包括一系列的的决定:是什么事?(what is the matter?)。情况怎样?(what is going on?)。得做什么?(what is to be done?)。如何做?(how is it to be done?)。做到了吗?(has it be done?)。所有的着一切都依赖于它所持的理论。理论就是一系列的看法,由概念、分类、观点、原理等所组成的,用来描述、解释、预测、控制所带来的改变。人在清醒地行动时皆有理论,区别只在于所持的理论的形态:外显的理论,隐含的理论。理论的“外显化”有助于沟通和检测。 西方的社会工作理论也是很完善和齐全的。西方的社会工作理论发展到现在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为我国的社会工作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所以本文介绍一下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主要的

社会工作者初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社会工作者初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社会工作特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职业性助人活动 B.注重专业价值 C.强调专业方法 D. 注重理论 E.双方合作与多方协同 2.我国在推进社会工作的过程中,坚持的宗旨是( )。 A.助人自助 B.利人利己 C.利人不利己 D.施人恩惠 E.解人危难 3.《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 )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日日日日日 4.一名社会工作者早晨起来发现三岁的女儿发高烧,病情严重,但因丈夫出差在外,眼前没有合适的人可以照看女儿,而她自己已经在昨天预约了服务对象要在今天上午进行一次重要的面谈。这名社会工作者面临的问题是( )。 A.保密问题 B.情理法问题 C.价值中立还是价值介入 D.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 E.自决原则和知情同意 5.“人情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很有特色的内容,它以( )为基础,体现了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重视社会交往中的情感支持和情感依赖。 A.慈善 B.仁爱 C.人道主义 D.博爱 E.人本主义

6.( )是人与环境之间的中介点,也是连续个体与社会系统的联结点。 A.社会功能 B.社会角色 C.社会互动 D.家庭 E.朋辈群体 7.弗洛伊德认为,( )是人格发展的主要动力。 A.后天的理想与目标 B.社会规范 C.当下环境的压力 D.对未来美好状态的向往 E.人类本能中的性驱力 8.成年早期的主要冲突是( )。 A.勤奋还是自卑 B.自主还是羞怯与疑虑 C.同一性还是角色混乱 D.亲密还是孤独 E.繁殖还是停滞 9.最强调个别化原则的是( )。 A.行政社会工作方法 B.个案工作方法 C.小组工作方法 D.团体工作方法 E.社区工作方法 10.人的需要层次理论是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 )提出的。 A.比斯台克 B.泰勒 C.阿尔德弗尔 D.马斯洛 E.勒温 答案: 11.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精选-《西方社会学理论》试题及答案汇总

西方社会学理论 一、单选题: 1.自1838年(D)提出社会学概念至今,仅仅17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获得了迅速发展。 A.韦伯 B.斯宾塞 C.迪尔凯姆 D.孔德 2.1838年孔德提出(D)概念至今,仅仅17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获得了迅速发展。 A.社会形式 B.工具理性 C.有机团结 D.社会学 3.孔德将(B)作为社会学的两大研究主题。 A.公平与正义 B.秩序与进步 C.效率与公平 D.个人与社会 4.从客观的个人主义出发,斯宾塞在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与回答上表现出明确的(B)。 A.社会主义 B.自然主义 C.主观主义 D.唯物主义 5.从客观的(B)出发,斯宾塞在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与回答上表现出明确的自然主义。 A.社会主义 B.个人主义 C.集体主义 D.唯物主义 6.斯宾塞认为,根据社会管理调控方式进行划分,社会进化类型是:(D)→工业社会。 A.游牧社会 B.农业社会 C.封建社会 D.军事社会 7.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社会现象 B.社会规律 C.社会组织 D.社会事实 8.齐美尔提出要建立关于社会形式的社会(B)。 A.物理学 B.几何学 C.心理学 D.动力学 9.齐美尔曾提出要建立正确研究社会的社会(C)。 A.物理学 B.生物学 C.几何学 D.动力学 10.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社会事实 B.社会形式 C.社会规律 D.社会行动 二、填空 1、帕累托将人类行为分为逻辑行为和非逻辑行为。 2、孔德人道宗教基本教义是爱是原则,秩序是基础,进步是目的。 3、涂尔干社会团结的类型是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 4、斯宾塞社会学理论两大支柱是社会进化论和社会有机体论。 5、斯宾塞将社会分为尚武社会和工业社会两种类型。 6、韦伯关于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地理解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做出因果说明的科学。 7、个人与社会关系上存在两种对立观点社会唯识论和社会唯名论。 8、托克维尔的主要代表作是《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 9、米德将人类心智分为和两种类型。 10、西方社会学理论三大流派马克思主义学派、韦伯学派、孔德学派。 11、戈夫曼分析框架的两种类型喜剧分析和印象管理。 12、齐美尔纯粹社会学基本认为是纯粹社会学研究的是社会互动和交往的纯粹形式,社会形式是由活生生的纯粹总和构建起来的,形式社会学研究的目的就是将这种纯粹形式进行归纳,并在心理学上与非社会学的内容和目的区分开来。 三、不定项选择 1、孔德认为人类智力发展的阶段是什么? 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 2、帕累托对政治精英的分类是什么? 狐狸,狮子 3、古典社会学理论有哪三大传统?

2018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试题

2014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社会工作师(初级)社会工作实务试题 (附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60 题,每题 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个最符合题意)1.小郑在医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精神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希望重新就业。经医院转介,小郑进人一家机构接受职业康复服务。小郑属于( A )服务对象。 A.自愿 B.外展 C.非自愿 D.潜在 2.与服务对象初次接触后,社会工作者小李来到其居住的社区,向居委会了解其家庭和生活状况,并拟定了一份初次面谈提纲。小李的做法属于( A )。A.接案准备 B.接案面谈 C.面谈安排 D.问题界定 3.74 岁的老李在接受居家养老服务时,向社会工作者提起孙女小红正在上初中,学习成绩不好,希望社会工作者给予帮助。此案例中,小红属于( B )服务对象。A.正式 B.潜在 C.非正式 D.现有 4.社会工作者小赵在与服务对象会谈时,通过提供情绪支持,缓解了服务对象的焦虑;通过改变不恰当的自我认知,增强了服务对象自我改变的动力。小赵的上述做法具有( B )作用。 A.启发性 B.治疗性 C.安抚性 D.肯定性 5.班主任马老师发现小学一年级新生小亮沉默寡言,很少与同学交流。于是将小亮转介给学校社会工作者华姐。在与小亮接触后,华姐觉得小亮的问题还需要其他专业人士的帮助。 为此,华姐向心理专家和精神科医生请教如何准确评估小亮的问题与需要,这属于( D )方法。 A.调查 B.询问 C.观察 D.咨询 6.某儿童服务中心计划为 3 岁以下的儿童及家长开展科学喂养知识讲座和亲子活动,为 3-6 岁的儿童及家长开展辅导、娱乐等活动,为 7—14 岁的儿童及家长开展沟通交流活动以及青春期身心健康教育。上述活动主要是依据( B )特点而设计的。 A.儿童性格 B.儿童发展 C.家长心理 D.家长行为 7.某儿童服务中心的社会工作者认为每位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能力,因此为社区内的小学生开设了美术、舞蹈、篮球、陶艺等课程,以发展各自的特长。当学生在某些课程上表现不尽如人意时,社会工作者也予以接纳。上述服务理念依据的是( B )。

13-14-2《老年社会工作》期末考查试题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查 《老年社会工作》试卷 答卷说明:1、本试卷共7页,6个大题,满分100分,100分钟完卷。 2、开卷考试。 3、适用班级:2011级社会工作 评阅人:_____________ 总分人: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括号内。本大题共16题,每小题1分,共计16分)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技巧。( ) A.生命回顾 B.善于发现老年人的潜能 C.怀旧 D.给予老年人物质帮助 2.“去机构化”是20世纪60年代早期在( )产生的、对照顾方式谋求改革的运动。 A.中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3.1987年民政部第一次提出了( )的概念来代替“社区福利服务网络”。 A.社区照顾 B.社区管理 C.社区服务 D.社区福利 4.老年人格类型理论认为,( )是人格调适良好的类型。 ①成熟型 ②摇椅型 ③防卫型 ④愤怒型 ⑤自怨自艾型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社会脱离理论属于( )的观点,是1961年由卡明和亨利提出的,也是在老 年社会工作中引起争论最多的理论。 __ __ ___ __ __ ___ __ __ 系_ __ __ ___ __ 专业_ __ __ ___ __ _班级 姓名_ __ ___ __ __ ___ __ 学号__ ___ __ __ ___ __ _ …… ……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