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流发言: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进首都生态文明建设

交流发言: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进首都生态文明建设

交流发言: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进首都生态文明建设

2017年,北京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26天,同比增加28天,重污染天数下降到23天,同比减少16天;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2%;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提高到43%和48.2%……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数字背后,是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在推进首都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作出的不懈努力。

近年来,北京市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三次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围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治理“大城市病”等要求,以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为目标,深入推进首都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各项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治理大气污染,增强人民蓝天幸福感

2013年至2017年是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力度最大、措施最得力、战线最广泛、成效最显著的五年。2014年1月,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表决通过《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8年3月,市人大常委会对该条例进行了修订,为北京市大气环境治理提供了坚实的法制保障。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履行立法、监督职能,从2011年起连续六年以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议题,通过执法检查、议案办理、专项工作报告等方式,研究破解治理大气污染的难点问题。同时,北京市加强顶层设计,印发实施了“五年清空计划”“两年强化措施”“秋冬季攻坚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并进行任务职责分解,进一步完善了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体系。

北京坚持问题导向,在加强重点领域污染防治方面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推进

电力、工业和供暖领域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全面实施散煤清洁能源替代;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不断严格油品标准,推广新能源车辆,聚焦重型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加强高排放车管控;强化源头管控,淘汰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污染企业,对保留企业强化环保技改升级;加强施工工地、道路扬尘污染管控;建立三级应急减排体系,修订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开展秋冬季攻坚行动。

推进垃圾分类处理,提升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水平

近年来,北京市将垃圾分类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抓手,坚持首善标准,加快设施建设,推动源头减量,大力推进垃圾分类治理工作。

北京市坚持立法先行,积极加强政策保障。2011年,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明确生活垃圾管理遵循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方针,对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为北京市的生活垃圾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制保障。2017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对市政府实施《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提出了动员社会力量、推动源头减量、注重前端管理、推进强制分类等十条审议意见。2017年10月,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行动计划(2017—2020年)》,明确了工作目标、重点任务、责任主体和保障措施,对全市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今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就生活垃圾分类推进情况,开展专项工作报告和议案办理工作,进一步推动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责任落实、前端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建筑垃圾和餐厨垃圾分类处理等工作。

为推动形成市民垃圾分类习惯,北京市积极推动党政机关垃圾强制分类,创建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和农村垃圾分类示范村。通过示范先行,典型引路,不断扩大垃圾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