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Intel芯片组大全列表

最新Intel芯片组大全列表

最新Intel芯片组大全列表
最新Intel芯片组大全列表

Intel芯片组大全列表

目录

早期芯片组

2 桌面与移动芯片组

2.1 4xx系列芯片组

2.1.1 80486芯片组

2.1.2 Pentium芯片组

2.1.3 Pentium Pro/Pentium II/Pentium III芯片组

2.1.4 4xx系列芯片组南桥

2.2 8xx系列芯片组

2.2.1 Pentium II/Pentium III芯片组

2.2.2 Pentium III-M移动芯片组

2.2.3 Pentium 4芯片组

2.2.4 Pentium 4-M/Pentium M/Celeron M移动芯片组2.2.5 8xx系列芯片组南桥

2.3 9xx与x3x/x4x系列芯片组

2.3.1 Pentium 4/Pentium D/Pentium EE芯片组

2.3.2 Pentium M/Celeron M移动芯片组

2.3.3 Core/Core 2移动芯片组

2.3.4 Core 2芯片组

2.3.5 Core 2移动芯片组

2.3.6 9xx与x3x/x4x系列芯片组南桥2.4 x5x/x6x系列芯片组

2.4.1 Core i系列芯片组

2.4.2 Core i系列移动芯片组

3 服务器与工作站芯片组

4 嵌入式芯片组

5 参考链接

6 相关列表

7 外部链接

1

早期芯片组

英特尔授权ZyMOS推出的POACH系列芯片组来搭配80286与Intel 80386SX处理器。

英特尔早期芯片组资料:[1]

82350 EISA

82350DT EISA

82310 MCA

82340SX PC AT

82340DX PC AT

82320 MCA

82360SL 用来搭配移动版80386SL与80486SL处理器。

桌面与移动芯片组

2

Pentium芯片组

3

Pentium Pro/Pentium II/Pentium III芯片组

4xx系列芯片组南桥

4

5

8xx 系列芯片组

Pentium II/Pentium III 芯片组

6

Pentium III-M

移动芯片组

Pentium 4芯片组

7

摘要:

875P (Canterwood)

规格与E7205基本相同, 但它支援800 MHz前端总线,支援双通道DDR 400 ECC或Non-ECC内存以及CSA,SATA RAID与PAT技术

支援Socket 640接口的Xeon处理器

865PE (Springdale)

与875P相比,取消了PA T技术,只支援双通道DDR 400 Non-ECC内存

简化版:

865P - 规格与865PE基本相同,但只支援533 MHz前端总线与双通道DDR 333内存

848P - 规格与865PE基本相同,但不支援双通道内存

865G (Springdale-G)

与865PE相比内部整合了Extreme Graphics 2显示核心

简化版:

865GL - 规格与865G基本相同,但不提供AGP插槽

8

9

Pentium 4-M/Pentium M/Celeron M

移动芯片组

8xx 系列芯片组南桥

10

9xx 与x3x/x4x 系列芯片组

Pentium 4/Pentium D/Pentium EE

芯片组

915P (Grantsdale)

支援800 MHz的前端总线。支援最大4GB的双通道DDR 400或DDR2 533内存。最多可提供一个PCI-E 1.0 X16插槽与四个PCI-E 1.0 X1插槽。可与其搭配ICH6R南桥来支援混合RAID

简化版:

915PL - 与915P规格基本相同,但只支援最大2GB的双通道DDR 400内存

915G (Grantsdale-G)

与915P相比内部整合了GMA900显示核心

简化版:

915GL - 与915PL规格基本相同,内部整合了GMA900显示核心,只支援最大4GB的双通道DDR 400内存,不提供PCI-E X16插槽

915GV - 与915GL规格基本相同,只支援最大2GB的双通道DDR 400内存,不提供PCI-E X16插槽

910GL - 与915GV规格基本相同,但只支援533 MHz的前端总线

925XE (Alderwood)

上一代875P的替代品,与915P规格基本相同,支援1066 MHz前端总线,强制支援双通道DDR2 400/533 ECC或Non-ECC内存而不能使用DDR 400内存

简化版:

925X - 与925XE规格基本相同,只支援800 MHz前端总线

945P (Lakeport)

上一代915P的替代品,原生支援双核心处理器,支援1066 MHz前端总线,最大4GB的双通道DDR2 533/667内存,可与其搭配ICH7R系列南桥支援SATA 3.0 Gbit/s与RAID5等级

简化版:

945PL -与945P规格基本相同,只支援800 MHz前端总线,最大2GB内存

945G (Lakeport-G)

与945P相比内部整合了GMA950显示核心

简化版:

945GZ - 与945PL规格基本相同,内部整合了GMA950显示核心,不提供PCI-E X16插槽

955X (Glenwood) 上一代925XE的替代品,与945P规格基本相同,支援最大8GB的DDR2 533/667 ECC或Non-ECC内存

11

12

Pentium M/Celeron M

移动芯片组

Core/Core 2

移动芯片组

Core 2芯片组

以下所列芯片组全部支援Pentium Dual-Core 以及Core 微架构的Celeron 处理器,支援部分LGA 775接口的NetBurst 架构处理器[9]。

13

14

15

摘要:

975X (Glenwood)

上一代955X的替代品,支援65纳米处理器,后期通过更改供电电路来支援Core 2处理器。提供两个PCI-E X16插槽,采用X8+X8的方式来支援ATi 的CrossFire双显卡互联技术,支援最大8GB的双通道DDR2 667 ECC或Non-ECC内存

P965 (Broadwater)

上一代945P的替代品,规格与975X基本相同,原生支援65纳米的Core 2处理器,后期通过更改供电电路来支援45纳米Core 2处理器,支援最大8GB 的双通道DDR2 667/800 Non-ECC内存

G965 (BroadwaterG)

16

与P965相比内部整合了GMA X3000显示核心

Q965 (Broadwater)

定位于商用办公平台,规格与G965基本相同,支援vPro技术, 支援ADD2转接显卡。

简化版:

Q963 - 规格与Q965基本相同,但不支援ADD2转接显卡。

P35 (Bearlake)

上一代P965的替代品,原生支援45纳米Core 2处理器,支援1333 MHz前端总线。支援最大8GB的双通道DDR2 533/667/800或DDR3 800/1066内存G35 Broadwater(GC) Refresh

上一代G965的替代品,整合了支援DirectX10的GMA X3500显示核心,支援最大8GB的双通道DDR2 533/667/800内存

简化版:

G33 Bearlake (G+) - 规格与G35基本相同,整合了GMA X3500的简化版GMA X3100显示核心

G31 Bearlake (G) - 规格与G33基本相同,整合了GMA X3500的简化版GMA X3100显示核心,只支援最大4GB的双通道DDR2 533/667/800内存,南桥只能搭配ICH7系列

X38 Bearlake (X)

上一代975X的替代品,规格与975X基本相同,原生支援45纳米Core 2处理器,支援1333 MHz前端总线。支援最大8GB的双通道DDR2 533/667/800 ECC或Non-ECC内存,或DDR3 800/1066 Non-ECC内存

X48 Eaglelake (X)

上一代X38的替代品,规格与X38基本相同,支援1600 MHz前端总线。支援最大16GB的双通道DDR2 533/667/800/1066 ECC或Non-ECC内存,或DDR3 800/1066/1333 Non-ECC内存

P45 Eaglelake (P+)

上一代P35的替代品,规格与P35基本相同,支援1600 MHz前端总线。支援最大16GB的双通道DDR2 533/667/800/1066或DDR3 800/1066/1333内存简化版:

P43 Eaglelake (P) - 规格与P45基本相同,但不支援组建ATi的CrossFire,只支援双通道DDR2 533/667/800或DDR3 800/1066内存

G45 Eaglelake (G+)

上一代G35的替代品,规格与P45基本相同,但整合了GMA X4500HD显示核心

简化版:

17

G43 Bearlake (G+) - 规格与G45基本相同,整合了GMA X4500显示核心

G41 Bearlake (G) - 规格与G43基本相同,只支援最大8GB的双通道DDR2 533/667/800或DDR3 800/1066内存,南桥只能搭配ICH7系列移动芯片组

Core 2

18

19

x5x/x6x系列芯片组

Core i系列芯片组

摘要:

X58 (Tylersburg)

上一代X48的替代品,支援LGA 1366接口的Nehalem与Westmere处理器,由于处理器已整合传统北桥中的内存控制器,所以原来的北桥MCH更名为IOH,不同于P5x系列,由于PCI-E控制器未被整合,所以通过全新设计的一条高速QPI接口来连接处理器中的内存控制器,支援的最高速度为6.4 GT/s。与其搭配的仍为ICH10南桥,IOH仍通过DMI接口来连接南桥。同时支援ATi的CrossFire和nVIDIA的SLI,支援最大16GB的三通道DDR3 800/1066内存

P55 (Ibex Peak)

上一代P45的替代品,支援LGA 1156接口的Nehalem处理器,由于处理器已整合过去北桥中的所有功能,如内存控制器与PCI-E控制器(Lynnfield处理器)甚至显示核心(Clarkdale处理器),传统意义上的北桥已不存在,所以改为单芯片设计,被称为PCH,功能相当于过去的南桥。类似的PCH不存在需要高连接的设备,所以仍通过DMI接口来连接到处理器中的原北桥部分,速度为2.5 GT/s。同时支援ATi的CrossFire和nVIDIA的SLI,支援最大16GB的双通道DDR3 800/1066/1333内存。提供8条PCI-E 2.0通道(不包括处理器内PCI-E控制器所提供的16条PCI-E 2.0通道),6个SATA接口(支援Frame Information Structure[20]),14个USB接口。

加强版:

P57 (Ibex Peak) - 暂未推出。规格与P55基本相同,支援Braidwood技术,但目前有消息称将取消P57的发布[21]

H55 (Ibex Peak)

20

Intel 5 系列芯片组简介

【Intel 5系列芯片组】 随着英特尔基于Lynnfield(林恩菲尔德)和Clarkdale(克拉克代尔)核心的处理器(Core i7/i5/i3)发布,配套的主板芯片也浮出水面,除商业平台的 B55和Q57外,在消费级平台上,一共有四款芯片可供选择,即P55、P57、H55和H57。 【这是2009年Intel 5系列的发布图,高端的X48、X58,主流的P、H系列】 【3芯片转变为2芯片:新的Nehalem(尼黑勒姆)架构处理器采用二芯片解决方案】 由于在Lynnfield和Clarkdale的CPU中整合了PCIE 2.0控制单元(Bloomfield无),并且Clarkdale也会整合GFX图形单元,它们的整合度比Bloomfield更高,相当于将原来北桥(GMCH,图形/存储器控制器中心,俗称为“北桥”)的大部分功能转移到了CPU中,因此英特尔抛弃了过去的三芯片结构(CPU + GMCH + ICH),开始采用新的双芯片结构(CPU + PCH,PCH为Platform Controller Hub,原研发代号为Ibex Peak)。

新的PCH芯片除了包含有原来南桥(ICH)的IO功能外,以前北桥中的Display单元、ME(Management Engine,管理引擎)单元也集成到了PCH中,另外NVM控制单元(NVRAM控制单元,Braidwood技术)和Clock Buffers也整合进去了,也就是说,PCH并不等于以前的南桥,它比以前南桥的功能要复杂得多。 CPU与PCH间会采用传统的DMI (Direct Media Interface)总线进行通信。在三芯片时代,南北桥间就是依靠DMI总线作数据交换的,但是X58芯片(北桥)与Core i7处理器间用的是QPI (Quick Path Interconnect)总线连接。DMI总线的带宽仅有2GB/s,QPI最高带宽可达到25.6GB/s,两者显然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因此有些读者可能觉得新的双芯片间数据通信会遭遇瓶颈,实际上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以上面这个架构图来看,在CPU内部,可以分为CPU核心(绿色虚线框)和GPU核心(红色虚线框)两块,在GPU核心这一块,包含有GPU控制器、内存控制器和PCIE控制器等几部分,相当于原来意义上的北桥,CPU与GPU这两个核心间是通过QPI总线来通信的。再看蓝色虚线框内的PCH芯片,主要是一些功能性的单元,比原来的南桥功能更丰富,但它与CPU间同样不需要交换太多数据,因此连接总线采用DMI已足够了。新的Nehalem平台采用了双芯片结构,但逻辑结构上和以前三芯片是一样的。

英特尔i3_i5_i7处理器型号及参数总览表+CPU型号大全

英特尔i3/i5/i7处理器型号及参数总览表 请仔细看完本文,看完后你将会对笔记本芯片有一定了解,买笔记本才不会被JS坑骗。 ~~Kiong 前言:随着英特尔全新32nm移动处理器的推出,英特尔移动处理器大军的规模进一步膨胀。粗略地计算一下,现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Core i、酷睿2、 奔腾双核、赛扬双核、凌动处理器几大家族的成员已经超过了80款,即使是经常关注笔记本技术的达人,也很难记住每一款处理器的技术规格。 名词解释 前端总线:是指CPU与北桥芯片之间的数据传输总线,人们常常以MHz表示的速度来描述总线频率。总线的种类很多,前端总线的英文名字是Fr Bus,通常用FSB表示。 睿频:英特尔睿频加速技术。是英特尔酷睿i7/i5 处理器的独有特性。也是英特尔新宣布的一项技术。 英特尔官方技术解释如下:当启动一个运行程序后,处理器会自动加速到合适的频率,而原来的运行速度会提升10%~20% 以保证程运行;应对复杂应用时,处理器可自动提高运行主频以提速,轻松进行对性能要求更高的多任务处理;当进行工作任务切换时,如果存和硬盘在进行主要的工作,处理器会立刻处于节电状态。这样既保证了能源的有效利用,又使程序速度大幅提升。 三级缓存(L3):目前只有酷睿I系列才有,之前的都是L2(二级缓存)。是为读取二级缓存后未命中的数据设计的—种缓存,在拥有三级缓存的CPU 有约5%的数据需要从内存中调用,这进一步提高了CPU的效率。 制程:制程越小越好。越来越高的工艺制程可以提高芯片的集成度,增加晶体管的数量,扩展新的功能。同时随着晶体管尺寸的缩小,每颗的单位成本也有所降低。此外,更高的工艺制程可以帮助降低CPU的功耗,另外,降低CPU的成本以前扩大CPU产能也是新工艺制的积极影响。 TDP:TDP的英文全称是“Thermal Design Power”,中文直译是“散热设计功耗”。主要是提供给计算机系统厂商,散热片/风扇厂商,以及商等等进行系统设计时使用的。一般TDP主要应用于CPU,CPU TDP值对应系列CPU 的最终版本在满负荷(CPU 利用率为100%的理能会达到的最高散热热量,散热器必须保证在处理器TDP最大的时候,处理器的温度仍然在设计范围之内。 注意:由于CPU的核心电压与核心电流时刻都处于变化之中,这样CPU的实际功耗(其值:功率P=电流A×电压V)也会不断变化TDP值并不等同于CPU的实际功耗,更没有算术关系。

Intel(英特尔)、AMD(超微)所有CPU型号大全

Intel(英特尔)、AMD(超微)所有CPU型号大全 英特尔的处理器有以下品牌: ?英特尔? 酷睿? 处理器 ?英特尔? 奔腾? 处理器 ?英特尔? 赛扬? 处理器 ?英特尔? 凌动? 处理器 ?英特尔? 至强? 和安腾? 处理器 英特尔? 酷睿? i7-975 处理器至尊版 世界上性能最强的台式机处理器。1 借助英特尔? 酷睿? i7 处理器 975 至尊版的智能化表现,释放台式机计算潜能,轻松应对复杂的多线程游戏和应用。 英特尔? 酷睿? i7 处理器至尊版 用世界上最快的处理器征服极致游戏世界: 英特尔? 酷睿? i7 处理 器至尊版。1 更快速的智能多核技术,满足您的各类需求,带来难以 想象的突破性游戏体验。 英特尔? 酷睿? i7 处理器 智能多核技术速度更快,能够自动为最需要的应用提供处理能力。借助该技术, 新的英特尔? 酷睿? i7 处理器将能为您带来惊人的突破性计算性能。这是全 球最好的台式机处理家族。 英特尔? 酷睿? i5 处理器 智能特性,能够根据任务需求进行加速。英特尔? 酷睿? i5 处理器是一款出 色的解决方案,适用于多媒体多任务处理环境。 英特尔? 酷睿?2 至尊处理器 适用于超级计算。享受英特尔最新双核及四核技术带来的革命性性能 水准,获得逼真的高清晰度体验和多任务响应能力。 英特尔? 酷睿?2 至尊处理器 适用于超级计算。享受英特尔最新双核及四核技术带来的革命性性 能水准,获得逼真的高清晰度体验和多任务响应能力。 英特尔? 酷睿?2 四核处理器 多媒体发烧友们将迎来一次疯狂的体验。借助英特尔? 酷睿?2 四核

处理器,为台式机带来强大的四核性能。它是高度线程化娱乐应用和高效多任务处理的理想引擎。 英特尔? 酷睿?2 双核处理器 至尊威力,铸就优异性能。凭借能效优化的双核技术和优异的能源 使用效率,英特尔? 酷睿?2 双核处理器可以出色地运行要求最苛刻 的应用程序。 英特尔? 奔腾? 处理器 英特尔? 奔腾? 处理器可提供超强的台式机性能、更低的能耗以及更出色的日常计算多任务处理能力。 英特尔? 赛扬? 处理器 基于英特尔? 赛扬? 处理器的台式机平台可为您提供超凡的计算体验,以及源自英特尔的出色品质和可靠性。 -------------------------------------------------------------------- 在同一处理器等级或家族内,编号越高表示特性越多,包括: 高速缓存、时钟速度、前端总线、英特尔? 快速通道互联、新指令或其它英特尔技术1。拥有较高编号的处理器可能某一特性较强,而另一特性较弱。 一、英特尔? 酷睿? 处理器 英特尔? 酷睿? i7 品牌的处理器号由 i7 标识符加三字数字序列组成。

主板芯片组详解

[转帖]主板芯片组详解 Intel 845E Intel 845E是为了533MHz外频Pentium 4推出的DDR芯片组,它正式支持533MHz的系统前端总线,支持DDR266的内存规范,由于i845PE的推出,其价格势必降低,也是其成为一款高性价比的主流芯片组,很适合对性能要求较高和资金又不很充裕的用户购买,其支持533MHz的系统前端总线,在升级上也有较大的空间。 i845E芯片组由北桥芯片82845E GMCH和南桥芯片ICH4组成,继续使用i845的架构,南桥采用了ICH4芯片,支持增强型的六声道 AC97音效控制器和USB 2.0的通用串行总线传输规范。 技术规范 支持 Intel Pentium4 处理器 提供 400/533MHz 系统前端总线 支持 AGP 2X/4X 支持最多 2.0GB DDR200/266 SDRAM 南北桥芯片之间采用Intel Hub Architecture总线连接,提供高达266MB/s 数据传输宽带 支持网络唤醒功能 内建 AC-97控制芯片 内建 10/100M以太网络适配器 支持 ATA 33/66/100/磁盘传输界面 支持 6个USB 2.0接口 支持高级电源管理功

Intel 845D i845D是第一代的基于Pentium 4处理器的DDR整合型芯片组,由于i845使用SDRAM的效能实在无法满足Pentium 4处理器的需求,使得Pentium 4处理器在家用主流系统的性能表现平平,但i850芯片组的价格有过高,在这样的情形下,intel只好回到DDR SDRAM的的怀抱,i845D就是Intel在i845芯片组的基础上改进其内存管理器,使其支持DDR200/266的SDRAM,在DDR内存的帮助下,Pentium 4的性能得到了长足的提高,其合理的价格也使得Pentium 4处理器迅速的流行起来。但Intel官方并没有用i845D为其命名,而是用其代替了原来的i845,由于其推出的时间较长,其价格已经大幅降低,其性能表现仍然不差,搭配400外频的Pentium 4十分理想,是一个高性价比的组合,配合一款600元左右的Gefcrce 3 Ti显卡,满全可以满足大部分个人用户和游戏爱好者的需求。 i845D芯片组由北桥芯片82845 MCH和南桥芯片ICH2组成,作为第一款P4平台的DDR芯片组,其同时兼容DDRAM和SDRAM内存,而且南桥芯片ICH2整合了10/100M自适应以太网络控制器、6声道AC97音效控制器以及USB 1.1的支持,其外设的扩展能力还是十分强大的。 技术规范 支持 Intel Pentium4 处理器 提供 400系统前端总线 支持最多 2.0GB DDR200/266/PC133 SDRAM 南北桥芯片之间采用Intel Hub Architecture总线连接,提供高达266MB/s 数据传输宽带 支持网络唤醒功能 内建 AC-97控制芯片

Intel芯片组命名规则

Intel芯片组命名规则 Intel芯片组往往分系列,例如845、865、915、945、975等,同系列各个型号用字母来区分,命名有一定规则,掌握这些规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快速了解芯片组的定位和特点: 一、从845系列到915系列以前 PE是主流版本,无集成显卡,支持当时主流的FSB和内存,支持AGP插槽。 E并非简化版本,而应该是进化版本,比较特殊的是,带E后缀的只有845E这一款,其相对于845D是增加了533MHz FSB支持,而相对于845G之类则是增加了对ECC内存的支持,所以845E常用于入门级服务器。 G是主流的集成显卡的芯片组,而且支持AGP插槽,其余参数与PE类似。 GV和GL则是集成显卡的简化版芯片组,并不支持AGP插槽,其余参数GV则与G 相同,GL则有所缩水。 GE相对于G则是集成显卡的进化版芯片组,同样支持AGP插槽。 P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增强版,例如875P;另一种则是简化版,例如865P 二、915系列及之后 P是主流版本,无集成显卡,支持当时主流的FSB和内存,支持PCI-E X16插槽。 PL相对于P则是简化版本,在支持的FSB和内存上有所缩水,无集成显卡,但同样支持PCI-E X16。 G是主流的集成显卡芯片组,而且支持PCI-E X16插槽,其余参数与P类似。 GV和GL则是集成显卡的简化版芯片组,并不支持PCI-E X16插槽,其余参数GV 则与G相同,GL则有所缩水。 X和XE相对于P则是增强版本,无集成显卡,支持PCI-E X16插槽。 总的说来,Intel芯片组的命名方式没有什么严格的规则,但大致上就是上述情况。另外,Intel芯片组的命名方式可能发生变化,取消后缀,而采用前缀方式,例如P965和Q965等等。 三、965系列之后 从965系列芯片组开始,Intel改变了芯片组的命名方法,将代表芯片组功能的字母从后缀改为前缀,并且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进行了细分,例如P965、G965、Q965和Q963等等。 P是面向个人用户的主流芯片组版本,无集成显卡,支持当时主流的FSB和内存,支持PCI-E X16插槽。 G是面向个人用户的主流的集成显卡芯片组,而且支持PCI-E X16插槽,其余参数与P类似。 Q则是面向商业用户的企业级台式机芯片组,具有与G类似的集成显卡,并且除了具有G的所有功能之外,还具有面向商业用户的特殊功能,例如Active Management Technology(主动管理技术)等等。

Intel处理器型号命名详解

Intel处理器型号命名详解  凭借着妇孺皆知的品牌效应和随处可见的广告宣传,Intel的CPU在国内拥有数量极其庞大的用户群。但是由于产品线频繁更新,别说是普通消费者,就连一些泡在卖场的商家都被其种类繁多的产品型号搅得一头雾水。下面笔者就将对这些CPU的型号命名进行讲解,以帮助读者选择自己钟意的产品。 Intel CPU产品介绍 从大的命名规则来看,Intel的CPU产品主要分为Pentium奔腾系列和Celeron赛扬系列处理器。而从架构上区分,目前市面上的Intel CPU产品既有最常见的Socket 478架构,也有老一代的Socket 370架构,还有极少量的Socket 423架构。 (Intel的Pentium 4和Celeron处理器) 一、早期的Socket 370架构: 这是Intel的早期产品,当前二手市场上能见到的有Coppermine铜矿核心的Pentium Ⅲ和Celeron Ⅱ,以及Tualatin图拉丁核心的Celeron Ⅲ。虽然看起来稍显过时,但其实这里面也有着性价比较高的产品。例如Tualatin图拉丁核心的Celeron Ⅲ,因为拥有 32KB的一级缓存和256KB的二级缓存,所以性能与同频的Pentium Ⅲ都有得一拼。并且由于采用了0.13微米制程,所以Tualatin图拉丁赛扬的超频潜力也不错。不过由于Intel的市场策略,Socket 370架构现已被彻底抛弃,基于该架构的主板和CPU产品也因此失去了任何升级潜力。所以这些CPU只适合老用户升级使用,并不推荐新装机的用户购买。 二、过渡型Socket 423架构: 这主要见于Intel第一批推出的Willamette核心Pentium 4产品。但它只不过是昙花一现,上市不久便立即被Socket 478架构所取代。其相应的处理器和主板产品也迅速被品牌机等市场消化,现在市场上已经几乎见不到它们了。所以如果您在逛市场时见到这样的CPU,估计都是不知道从哪翻出的仓底货或是二手产品,笔者奉劝大家尽量少碰为妙。三、主流的Socket 478架构: 这是当前Intel的主流产品,产品线中既包括有高端的Pentium 4处理器,也包括了低端的Celeron处理器。可就是同属Socket 478架构的Intel处理器,也有许多不同类型。这就是我们下面将要讲述的内容。 "ABCDE"含义释疑 我们知道,Intel的不少Pentium 4处理器在频率后面还带有一个字母后缀,不同的字母也代表了不同的含义。 "A"的含义: Pentium 4处理器有Willamette、Northwood和Prescott三种不同核心。其中Willamette核心属于最早期的产品,采用0.18微米工艺制造。因为它发热较大、频率提升困难,而且二级缓存只有256KB,所以性能颇不理想。于是Intel很快用Northwood核心取代了它的位置。Northwood核心Pentium 4采用0.13微米制程,主频有了很大的飞跃,二级缓存容量也翻了一番达到了512KB。为了与频率相同但只有256KB二级缓存的Pentium 4产品区别,Intel在其型号后面加了一个大写字母"A",例如"P4 1.8A",代表产品拥有 512KB二级缓存。这些产品均只有400MHz的前端总线(Front Side Bus,简称FSB)。"B"的含义: 同样频率的产品,在更高的外频下可具备更高的前端总线,因此性能也更高。为此Intel在提升CPU频率的同时,也在不断提高产品的前端总线。于是从可以支持533MHz FSB的845E等主板上市开始,市场上又出现了533MHz FSB的Pentium 4处理器。为了与主频相同但是只有400MHz FSB的Pentium 4产品区别开来,Intel又给它们加上了字母"B"作为后缀,例如"P4 2.4B"。 "C"的含义:

Intel 7系芯片组详尽说明

Intel 7系芯片组详尽、权威规格对比 由于型号达到了九款之多,包括桌面四款Z77、H777、Z75、B75,笔记本五款HM77、HM76、HM75、HM70、UM77相互之间的规格差异显得相当繁琐,因此我们特意搜集整理了来自Intel官方的一些技术资料,对这九款芯片组的异同做一个归纳总结。Intel 7系列芯片组采用65nm工艺制造,FCBGA封装,其中桌面版尺寸27×27毫米,焊球数量942个,球间距0.7毫米,热设计功耗6.7W,移动版尺寸25×25毫米,焊球数量989个,球间距0.6毫米,热设计功耗4.1W、待机3.7W,只有面向超极本的UM77为3.0W。 价格方面和之前披露的相同,桌面版四款依次为48美元、43美元、40美元、37美元,移动版中只公开了HM77、HM76分别为48美元、43美元,其它不详。 Intel 7系列桌面芯片组规格对比

Intel 7系列笔记本芯片组规格对比 解析—— PCI-E 2.0端口:除了HM70、UM77都是四个之外,其它均为八个,都能拆分成x1、x2或者x4。 PCI总线:只有B75保留了原生支持,其它全部砍掉,相应主板只能借助第三方桥接芯片支持。 USB 3.0/2.0接口:Z77、H77、Z75、HM77都是完整的4/10个,B75、HM76减少到4/8个,UM77是4/6个,HM70只剩下2/6个,HM75则是0/12个(即不支持USB 3.0)。 SATA 6Gbps/3Gbps接口:Z77、H77、Z75、HM77、HM76、HM75都是完整的2/4个,B75改为1/5个,HM70、UM70则是1/3个。 整合图形核心:全部支持,P67之类的悲剧不会重演。 视频输出:除了UM77不支持VGA/LVDS之外(超极本放不下这个),其它都是所有规格都支持,包括 VGA/DVI/HDMI/DisplayPort/eDP。 WiDi 3.0无线显示技术:笔记本型号全都有,但需要配合相应模块才行。 AHCI:全部支持。 RAID 0/1/5/10磁盘阵列:Z77、H77、Z75、HM77、UM77支持。 SRT固态硬盘加速技术:Z77、H77、HM77、UM77支持。 ATT防盗技术:全部支持。 AMT 8.0主动管理技术:全部不支持。 SBA小型商业优势技术:B75、HM77、UM77支持。 RST快速启动技术:全部支持,但需要搭配特定的Ivy Bridge处理器。 ACPI S1睡眠状态:全部支持。 HD Audio高保真音频:全部支持。 千兆以太网MAC:全部支持。

英特尔全线处理器型号及参数总览表

英特尔i3/i5/i7+全线处理器型号及参数总览表前言:随着英特尔全新32nm移动处理器的推出,英特尔移动处理器大军的规模进一步膨胀。粗略地计算一下,现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Core i、酷睿2、奔腾双核、赛扬双核、凌动处理器几大家族的成员已经超过了80款,即使是经常关注笔记本技术的达人,也很难记住每一款处理器的技术规格。 正是由于英特尔移动处理器的混乱,JS们才拥有了可趁之机,肆无忌惮的欺瞒消费者,经常以处理器的某项参数来忽悠消费者,让我们为本不需要的功能,或者被夸大的技术所买单。 下面是特尔主流移动处理器的技术参数,避免在选购笔记本时被JS商家忽悠,亲爱的网友们,你可要睁大眼睛看了。。。。。 *************************名词解释 ************************************ 前端总线:是指CPU与北桥芯片之间的数据传输总线,人们常常以MHz表示的速度来描述总线频率。总线的种类很多,前端总线的英文名字是Front Side Bus,通常用FSB表示。 睿频:英特尔睿频加速技术。是英特尔酷睿 i7/i5 处理器的独有特性。也是英特尔新宣布的一项技术。 英特尔官方技术解释如下:当启动一个运行程序后,处理器会自动加速到合适的频率,而原来的运行速度会提升 10%~20% 以保证程序流畅运行;应对复杂应用时,处理器可自动提高运行主频以提速,轻松进行对性能要求更高的多任务处理;当进行工作任务切换时,如果只有内存和硬盘在进行主要的工作,处理器会立刻处于节电状态。这样既保证了能源的有效利用,又使程序速度大幅提升。 三级缓存(L3):目前只有酷睿I系列才有,之前的都是L2(二级缓存)。是为读取二级缓存后

Intel_CPU型号规格大全

产品型号主频插槽核心前端总线外频制程 L2/L3缓存核数工作电压 Intel 赛扬II 800 800MHz Socket370 Coppermine 100MHz 0.18微米 128KB/-- 单 核 1.70V Intel 赛扬II 850 850MHz Socket370 Coppermine 100MHz 0.18微米 128KB/-- 单核1.70V Intel 赛扬II 900 900MHz Socket370 Coppermine 100MHz 0.18微米 128KB/-- 单核1.50V Intel 赛扬II 1G 1GHz Socket370 Coppermine 100MHz 0.18微米 128KB/-- 单核 1.50V Intel 赛扬II 1.1G 1.1GHz Socket370 Coppermine 100MHz 0.18微米 256KB/-- 单核1.50V Intel 赛扬II 1.2G 1.2GHz Socket370 Coppermine 100MHz 0.13微米 256KB/-- 单核1.50V Intel 赛扬II 1.3G 1.3GHz Socket370 Coppermine 100MHz 0.13微米 256KB/-- 单核1.50V Intel 赛扬III 1.1G 1.1GHz Socket370 Tualatin 100MHz 100MHz 0.13微米 256KB/-- 单核 1.475V Intel 赛扬III 1.2G 1.2GHz Socket370 Tualatin 100MHz 100MHz 0.13微米 256KB/-- 单核 1.475V Intel 赛扬III 1.3G 1.3GHz Socket370 Tualatin 100MHz 100MHz 0.13微米 256KB/-- 单核 1.45V Intel 赛扬III 1.4G 1.4GHz Socket370 Tualatin 100MHz 100MHz 0.13微米 256KB/-- 单核 1.45V Intel 赛扬4 1.7G 1.7GHz Socket478 Willamette 400MHz 100MHz 0.18微米 128KB/-- 单核 1.7V Intel 赛扬4 1.8G 1.8GHz Socket478 Willamette 400MHz 100MHz 0.18微米 128KB/-- 单核 1.7V Intel 赛扬4 2.0G 2.0GHz Socket478 Northwood 400MHz 100MHz 0.13微米 128KB/-- 单核 1.525V Intel 赛扬4 2.2G 2.2GHz Socket478 Northwood 400MHz 100MHz 0.13微米 128KB/-- 单核 1.525V Intel 赛扬4 2.4G 2.4GHz Socket478 Northwood 400MHz 100MHz 0.13微米 128KB/-- 单核 1.525V Intel 赛扬4 2.5G 2.5GHz Socket478 Northwood 400MHz 100MHz 0.13微米 128KB/-- 单核 1.525V Intel 赛扬4 2.6G 2.6GHz Socket478 Northwood 400MHz 100MHz 0.13微米 128KB/-- 单核 1.5V Intel Celeron D 310 2.13GHz Socket478 Prescott 533MHz 133MHz 0.09微米 256KB/-- 单核 1.4V Intel Celeron D 315 2.26GHz Socket478 Prescott 533MHz 133MHz 0.09微米 256KB/-- 单核 1.4V Intel Celeron D 320 2.40GHz Socket478 Prescott 533MHz 133MHz 0.09微米 256KB/-- 单核 1.4V

Cpu型号大全及其参数

Cpu大 ¥1280Intel Xeon E3-1230 v2 CPU频率:3.3GHz CPU核心:四核心八线程 接口类型:LGA 1155 制程工艺:22纳米 二级缓存:1MB 三级缓存:8MB 核心类型:Ivy Bridge 工作功率:69W 新品Intel 酷睿i5 3210M CPU频率:2.5GHz CPU核心:双核四线程 制程工艺:22纳米 三级缓存:3MB 核心类型:Ivy Bridge CPU说明:Intel Core i5-3210... 睿频加速频率:3.1 ¥761Intel 酷睿i3 3220 CPU频率:3.3GHz CPU核心:双核四线程 接口类型:LGA1155 制程工艺:22纳米 二级缓存:256KB 三级缓存:3MB 核心类型:Ivy Bridge

工作功率:45W ¥1979Intel 酷睿i7-3770 CPU频率:3.4GHz CPU核心:四核 接口类型:LGA 1155 制程工艺:22纳米 三级缓存:8MB 工作功率:77W CPU说明:Intel Core i7-3770... 睿频加速频率:3.9 ¥1239Intel 酷睿i5 3470(散) CPU频率:3.2GHz CPU核心:四核 接口类型:LGA 1155 制程工艺:22纳米 三级缓存:6MB 核心类型:ivy bridge 工作功率:77W 加入对比 ¥1239Intel 酷睿i5 3470(盒) CPU频率:3.2GHz CPU核心:四核 接口类型:LGA 1155 制程工艺:22纳米 三级缓存:6MB 核心类型:ivy bridge 工作功率:77W CPU说明:Intel 酷睿i5 3470 ..

intel cpu型号大全

intel cpu型号大全 2009年12月24日星期四 15:12 intel cpu型号大全 按照处理器支持的平台来分,Intel处理器可分为台式机处理器、笔记本电脑处理器以及工作站/服务器处理器三大类;下面我们将根据这一分类为大家详细介绍不同处理器名称的含义与规格。由于Intel产品线跨度很长,不少过往产品已经完全或基本被市场淘汰(比如奔腾III和赛扬II),为了方便起见,我们的介绍也主要围绕P4推出后Intel发布的处理器产品展开。 台式机处理器 Pentium 4(P4) 第一款P4处理器是Intel在2000年11月21日发布的P4 1.5GHz处理器,从那以后到现在近四年的时间里,P4处理器随着规格的不断变化已经发展成了具有近10种不同规格的处理器家族。在这里面,“P4 XXGHz”是最简单的P4 处理器型号。 这其中,早期的P4处理器采用了Willamette核心和Socket 423封装,具256KB二级缓存以及400MHz前端总线。之后由于接口类型的改变,又出现了采用illamette核心和Socket478封装的 P4产品。而目前我们所说的“P4”一般是指采用了Northwood核心、具有400MHz前端总线以及512KB二级缓存、基于Socket 478封装的P4处理器。虽然规格上不一样,不过这些处理器的名称都采用了“P4 XXGHz”的命名方式,比如P4 1.5GHz、P4 1.8GHz、P4 2.4GHz。 Pentium 4 A(P4 A) 有了P4作为型号基准,那么P4 A就不难理解了。在基于Willamette核心的P4处理器推出后不久,Intel为了提升处理器性能,发布了采用Northwood 核心、具有 400MHz前端总线以及512KB二级缓存的新一代P4。由于这两种处理器在部分频率上发生了重叠,为了便于消费者辨识,Intel就在出现重叠的、基于Northwood核心的 P4处理器后面增加一个大写字母“A”以示区别,于是就诞生了P4 1.8A GHz、P4 2.0A GHz这样的处理器产品。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这些新P4当中未与早期P4发生频率重叠的产品依旧沿用“P4”的名称,比如P4 2.4GHz。 Pentium 4 B(P4 B) 在Northwood核心全面推广以后,Intel决定再次对P4处理器进行改进,推出了基于Northwood核心、采用533MHz前端总线、具有512KB二级缓存的 P4处理器。尽管这些处理器在核心架构与二级缓存容量上都与P4 A相同,但由于前端总线被提升到了533MHz,性能也得到了提升。为了与主频相同的P4 A处理器区分开来,Intel又在处理器名称后面增加了字母“B”,未出现频率重叠

Intel至强E系列CPU参数

I n t e l至强E系列C P U 参数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I n t e l X e o n E系列服务器处理器 一、IntelXeonE系列CPU命名规则 首先,IntelE3,E5,E7代表了3个不同档次的至强CPU,这种命名方式类似桌面上的Corei3,i5,i7,分别对应好、更好、最好。 其次,以E3-1220为例,E3-1220中的这个"1",也就是连字符后的第一个数字,它代表处理器最多支持的并行路数,有1、2、4、8四种规格,分别代表了单路、双路、四路和八路。因此,E3-1220这款CPU就是一款单路的CPU,只能用于对应的单路的服务器主板上面。再如E5-2400系列,E5-2600系列,相比于E3-1200系列来讲,E5代表了更高档次,更好性能,而连字符后的第一个数字为"2",这里的2也代表了是双路的CPU,只能用于对应的双路芯片组的主板。 紧接着,我们来看连字符后的第二个数字,它代表处理器封装接口形式,一共有2,4,6,8四种规格,分别是2对应SocketH2(LGA1155)、4对应SocketB2(LGA1356)、6对应SocketR(LGA2011)、8对应SocketLS(LGA1567)。我们现在举例的这款E3-1220至强CPU,连字符后的第二个数字是"2",2对应SocketH2(LGA1155),也就是说,这个CPU封装是SocketLGA1155的。 然后,连字符后第三和第四位代表编号序列,一般是数字越大产品性能越高,价格也更贵。 接下来,紧跟第四位数字后的"L"代表是低功耗版,留空的话就代表是标准版。 连字符后面最后的数字代表修订版本,比如v2、v3、v4等等 二、产品家族 InterXeonE3-1200产品家族 InterXeonE5-1600产品家族 InterXeonE5-2400产品家族 InterXeonE5-2600产品家族 InterXeonE5-4600产品家族 InterXeonE7-2800产品家族 InterXeonE7-4800产品家族 InterXeonE7-8800产品家族

Intel平台主流芯片组全析全解(Intel芯片组篇)

目前在市场上流行的Intel芯片组产品中,有老款的945/965系列芯片组、占据主流市场的Bearlake 3系列新列芯片组,而即将在明年第一季度上市、研发代号为Eaglelake的4系列芯片组也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老骥伏枥——9系列酷睿2芯片组 第一代正式支持Conroe处理器的965系列芯片组已经渐别市场 伴随着Intel酷睿2处理器一同上市的Intel P965/G965芯片组,同时也被认为是第一代正式支持酷睿2处理器的芯片组产品。随后,各类经过供电模块改良并破解FSB的945P/945PL等酷睿2主板纷纷登场,而整合主板领域则主要由945GC接替945G/GZ等产品市场,继续成为低端整合酷睿2市场的主力军。虽然无论945P还是945GC都不能原生支持1066Mhz FSB,但800Mhz FSB的奔腾双核E和赛扬4系列处理器的

Intel 9系列整合芯片组规格对比 但再经典的产品也有终被淘汰的一天。从目前我们从厂家透露的情况来看,不少大品牌已经停止了P965主板的生产,各大代理手上的P965主板也非常稀少,特别是大品牌、热门P965主板来说,已经很难买到“新品”。而945GC虽然还是目前Intel在整合市场上不可或缺的产品,但某台系一线大厂透露这款芯片组也将在08年3月份进入清货阶段。

当打之年——Intel Bearlake(3系列)芯片组 Intel Bearlake系列芯片组是Intel今年5月份推出的最新产品。该系列芯片组当初以首款支持Intel 45nm处理器、支持DDR3内存为卖点进入人们视线。同时,Intel Bearlake也是首款此用65nm工艺制程的芯片组,因此在发热量和功耗方面均比前者——9系列芯片组有不少改进。 BearLake架构芯片组是继P965芯片组后Intel推出的首款桌面芯片组,也是首款支持DDR3内存的桌面解决方案,在这点上Intel再一次把AMD抛到后面。BearLake架构采用了65nm工艺制程,较之前P965(90nm)和P975X(110nm)均有所进步。从Intel 的Roadmap可以看出,BearLake家族仍主要针对主流市场,和之前的975X定位的高端

CPU品牌型号及Intel命名规则

Center Process Unit中央处理器,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CPU厂商会根据CPU产品的市场定位来给属于同一系列的CPU产品确定一个系列型号以便于分类和管理,一般而言系列型号可以说是用于区分CPU性能的重要标识。 早期的CPU系列型号并没有明显的高低端之分,例如Intel的面向主流桌面市场的Pentium和Pentium MMX以及面向高端服务器生产的Pentium Pro;AMD的面向主流桌面市场的K5、K6、K6-2和K6-III以及面向移动市场的K6-2+和K6-III+等等。 随着CPU技术和IT市场的发展,Intel和AMD两大CPU生产厂商出于细分市场的目的,都不约而同的将自己旗下的CPU产品细分为高低端,从而以性能高低来细分市场。而高低端CPU系列型号之间的区别无非就是二级缓存容量(一般都只具有高端产品的四分之一)、外频、前端总线频率、支持的指令集以及支持的特殊技术等几个重要方面,基本上可以认为低端CPU产品就是高端CPU产品的缩水版。例如Intel方面的Celeron系列除了最初的产品没有二级缓存之外,就始终只具有128KB的二级缓存和66MHz以及100MHz的外频,比同时代的Pentium II/III/4系列都要差得多,而AMD方面的Duron也始终只具有64KB 的二级缓存,外频也始终要比同时代的Athlon和Athlon XP要低一个数量级。 CPU系列划分为高低端之后,两大CPU厂商分别都推出了自己的一系列产品。在桌面平台方面,有Intel面向主流桌面市场的Pentium II、Pentium III 和Pentium 4以及面向低端桌面市场的Celeron系列(包括俗称的I/II/III/IV 代);而AMD方面则有面向主流桌面市场Athlon、Athlon XP以及面向低端桌面市场的Duron和Sempron等等。在移动平台方面,Intel则有面向高端移动市场的Mobile Pentium II、Mobile Pentium III、Mobile Pentium 4-M、Mobile Pentium 4和Pentium M以及面向低端移动市场的Mobile Celeron和Celeron M;AMD方面也有面向高端移动市场的Mobile Athlon 4、Mobile Athlon XP-M和Mobile Athlon 64以及面向低端移动市场的Mobile Duron和Mobile Sempron 等等。 目前,CPU的系列型号更是被进一步细分为高中低三种类型。就以台式机CPU而言,Intel方面,高端的是双核心的Pentium EE以及单核心的Pentium 4 EE,中端的是双核心的Pentium D和单核心的Pentium 4,低端的则是Celeron D以及已经被淘汰掉的Celeron(即俗称的Celeron IV);而AMD方面,高端的是Athlon 64 FX(包括单核心和双核心),中端的则是双核心的Athlon 64 X2 和单核心的Athlon 64,低端就是Sempron。以笔记本CPU而言,Intel方面高端的是Core Duo,中端的是Core Solo和即将被淘汰的Pentium M,低端的则是Celeron M;而AMD方面,高端的则是Turion 64,中端的是Mobile Athlon 64,低端的则是Mobile Sempron。 但在购买CPU产品时需要注意的是,以系列型号来区分CPU性能的高低也只对同时期的产品才有效,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今天的高端就是明天的中端、

CPU型号大全总结CPU型号查询一览表

一、X86时代的CPU CPU的溯源可以一直去到1971年。在那一年,当时还处在发展阶段的INTEL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4004。这不但是第一个用于计算器的4位微处理器,也是第一款个人有能力买得起的电脑处理器!!4004含有2300个晶体管,功能相当有限,而且速度还很慢,被当时的蓝色巨人IBM以及大部分商业用户不屑一顾,但是它毕竟是划时代的产品,从此以后,INTEL便与微处理器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这么说,CPU的历史发展历程其实也就是INTEL公司X86系列CPU的发展历程,我们就通过它来展开我们的“CPU历史之旅”。 4004处理器核心架构图 1978年,Intel公司再次领导潮流,首次生产出16位的微处理器,并命名为i8086,同时还生产出与之相配合的数学协处理器i8087,这两种芯片使用相互兼容的指令集,但在 i8087指令集中增加了一些专门用于对数、指数和三角函数等数学计算指令。由于这些指令集应用于i8086和i8087,所以人们也这些指令集统一称之为X86指令集。虽然以后Intel 又陆续生产出第二代、第三代等更先进和更快的新型CPU,但都仍然兼容原来的X86指令,而且Intel在后续CPU的命名上沿用了原先的X86序列,直到后来因商标注册问题,才放弃了继续用阿拉伯数字命名。至于在后来发展壮大的其他公司,例如AMD和Cyrix等,在486以前(包括486)的CPU都是按Intel的命名方式为自己的X86系列CPU命名,但到了586时代,市场竞争越来越厉害了,由于商标注册问题,它们已经无法继续使用与Intel 的X86系列相同或相似的命名,只好另外为自己的586、686兼容CPU命名了。 1979年,INTEL公司推出了8088芯片,它仍旧是属于16位微处理器,内含29000 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4.77MHz,地址总线为20位,可使用1MB内存。8088内部数据总线都是16位,外部数据总线是8位,而它的兄弟8086是16位。1981年8088芯片首次用于IBM PC机中,开创了全新的微机时代。也正是从8088开始,PC机(个人电脑)的概念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 Intel 8086处理器 1982年,许多年轻的读者尚在襁褓之中的时候,INTE已经推出了划时代的最新产品棗80286芯片,该芯片比8006和8088都有了飞跃的发展,虽然它仍旧是16位结构,但是在CPU的内部含有13.4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由最初的6MHz逐步提高到20MHz。其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皆为16位,地址总线24位,可寻址16MB内存。从80286开始,CPU 的工作方式也演变出两种来:实模式和保护模式。 Intel 80286处理器 1985年INTEL推出了80386芯片,它是80X86系列中的第一种32位微处理器,而且制造工艺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与80286相比,80386内部内含27.5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12.5MHz,后提高到20MHz,25MHz,33MHz。80386的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都是32位,地址总线也是32位,可寻址高达4GB内存。它除具有实模式和保护模式外,还增加了一种叫虚拟86的工作方式,可以通过同时模拟多个8086处理器来提供多任务能力。除了标准的80386芯片,也就是我们以前经常说的80386DX外,出于不同的市场和应用考虑,INTEL又陆续推出了一些其它类型的80386芯片:80386SX、80386SL、80386DL等。

Intel的主板芯片组发展史

Intel的主板芯片组经过多年发展,型号繁多有810、820、845、865、915、945、965等许多型号以及最新的P35,让人分不清东南西北,因为使用Intel芯片组的主板在人群中占有比较普遍的比率,我就在此做一个简单的讲解。因本人水平有限,出现错误希望大家指正。这里所说的只是主板的北桥芯片组,它决定了主板对CPU、内存、显卡等配件的支持,我们平时所说的“845”主板就是指使用845北桥芯片组的主板,另外、南桥芯片决定了主板所能支持的硬盘和外部设备(如USB设备),每个北桥芯片都有相应规格的南桥芯片与其对应,南桥的功能需要北桥支持,因此正规厂商出品的主板都将同一时期的南北桥搭配在一起,而一些杂牌的主板为节省资金会出现高等的北桥搭配低等南桥的现象发生。更确切的说,从810开始,Intel放弃了以往的南桥和北桥的概念,用MCH(Memory Controller Hub,内存控制中心)取代了以往的北桥芯片,用ICH(I/O Controller Hub,输入输出控制中心)取代了南桥芯片。 810:810芯片支持主频为133MHz的P3,但最关键的是它提供了对PC 100 SDRAM的支持,支持硬盘的ATA66模式(理论传输速度66MB/S),加上第一次实现了声卡、显卡全部集成,使得它在品牌机市场占据了非常巨大的份额,当时2000年初满天飞的“9999,P3电脑搬回家”、联想天僖系列机都使用810主板,迄今仍有很多在使用。当时甚至有媒体认为PC从此走向全整合时代,恐怕是因为没有预计到显卡迅速发展所致。 815:因为810不支持外接显卡,限制了它在DIY市场的发展,Intel又推出了最初的815芯片,与810主板相比,815主板支持PC133 SDRAM,配有AGP 4X显示接口,但依然集成显示核心。 810E/815E:为了配合ATA100技术使硬盘的理论传输速度上升到100MB/S,相应的 810E/815E增加了对ATA100的支持,其他没有什么变化。 815EP:减去了815E中的集成显示核心,815系列芯片至此已非常成熟,成为P3最佳搭配。 810ET/815ET/815EPT:2001年初,Intel推出了图拉丁核心的新P3以及使用了256KL2的图拉丁赛扬,虽然因为市场定位原因(当时P4已经上市,Intel不希望性价比优异的图拉丁赛扬影响P4的销售),这款CPU并没有什么后续的发展,但是相应的 810ET/815ET/815EPT推出提供了对图拉丁的支持,其实后期的815EP同样支持图拉丁,不过需要更新BIOS而已。现在这种主板和CPU依然有强劲的性能,使用依然广泛。甚至还有新货在出售。 850:支持奔四最初的主板芯片组,插口是423针的,搭配的内存是RDRAM(就是必须成对使用的RAMBUS内存),因为内存成本高昂,没怎么普及。 845:最初的845为填补850的尴尬而推出,CPU接口变换为478针,但因为与RDRAM 存在技术协议,仍然只支持PC133 SDRAM,与DDR背道而驰,同样没有普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