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点专科专病

重点专科专病

重点专科专病
重点专科专病

附件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重点病种临床诊疗方案梳理参考体例

单位及项目名称

病名

编写说明:病名确定要使用内涵、外延明确的疾病名称,并加以说明。

一、诊断

本病种参照进行诊断。

二、中医治疗

编写说明:基于本病种临床实际梳理中医治疗方法。可按照疾病发展过程,分阶段(分期)进行整理,每个阶段(分期)的治疗措施可包括应急措施、内治、外治、非药物疗法、护理调摄等。

治疗措施按疗效和临床应用的广泛性分清主次进行排列,同时明确治疗措施的适用范围、使用方法并对疗效水平进行初步评估。

要将本病种临床实际使用的治疗方法体现在本方案中,避免照搬教科书和相关诊疗规范的内容。

三、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编写说明:

(一)在对该病种中医治疗方法、疗效水平进行整体评价的

基础上,提出中医治疗方法不能完全解决或无办法解决的情况。

(二)中医治疗难点的中医应对措施前瞻性分析。针对上述中医治疗难点,确定本病种的主攻方向、创新研究思路和攻克难点的措施方法。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

脑梗死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 CI)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相当于中医中风病范围。

一.诊断

参照2005年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进行诊断。

二.中医治疗

(一)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1.应急措施

脑梗死急性期出现神识昏蒙或严重并发症时,应积极采取措施予以救治。

(1)痰热内闭清窍者可灌服安宫牛黄丸,每次1丸,每6-8小时1次,鼻饲。

(2)痰湿蒙塞清窍者可灌服苏合香丸,每次1丸,每6-8小时1次,鼻饲。

(3)出现脱症的患者可以选择使用具有扶正作用的中药注射液,如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

(4)腑气不通,大便秘结者,急用星蒌承气汤或大承气汤煎服,每日1剂,分2次口服或鼻饲。

(5)呕血、便血者,予云南白药0.5~1g,或加用大黄粉3g,每日3次,冲服或鼻饲。

(6)高热不退者,予紫雪散口服或鼻饲,每次1.5g~3g,每日2次。

(7)呃逆频繁,腑气不通者,予大承气汤煎服。也可配合针刺或耳针治疗。

2.辨证论治

(1)中经络

①风痰阻络证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治法:熄风化痰,活血通络。

方药:化痰通络方加减。法半夏9g,生白术9g,天麻12g,胆南星6g,丹参15g,香附9g,酒大黄6g等。

舌苔黄腻或痰多色黄者,加全瓜蒌30g、浙贝母9g、天竺黄6g以清化痰热;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加桃仁9g、红花9g、赤芍15g以活血通络;头晕、头痛,加菊花9g、夏枯草9g以清利头目。

中成药:

可选择一种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注射液:三七总皂苷注射液(血塞通或血栓通)、丹参注射液(或丹参粉针)、川芎嗪注射液、苦蝶子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等。

疗效评估:该类证候为脑梗死急性期的常见证候,据证候学研究资料统计,约占脑梗死患者的60%。化痰通络方在国家“七五”攻关课题的研究中作为“中风病系列方药”之一进行了临床疗效的观察,并开展了相关的基础实验研究,探讨其疗效机制。国家“十五”攻关课题“中风病急性期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开展了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的治疗方案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其中,化痰通络方在辨证论治综合治疗方案中使用频率最高。该研究成果获得2005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②痰热腑实证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通腑。

方药:星蒌承气汤加减。全瓜蒌30g,胆南星6g,生大黄后下9g,芒硝冲服9g。

大黄、芒硝的用量需根据病人的体质而定,以大便通泻为度,不宜过量,腑气通后改用清热化痰等法治疗。若用药后大便已通,但舌苔剥脱,舌质红或红绛,改用清热养阴法;若采用星蒌承气汤治疗而仍腑气不通时,可改用大柴胡汤,或加入行气之品;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者,加黄连6g、山栀9g以清心除烦。

中成药:

清开灵注射液40ml加入0.9%生理盐水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静点,每日1次。

疗效评估:痰热腑实证是中风病急性期的常见证候,在脑梗死中,多见于急性期病情较重的患者。严格掌握化痰通腑法的适应症和用药时机至关重要。本专科主持完成的国家“七五”攻关课题将星蒌承气汤作为“中风病系列方药”之一,进行了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和相关的基础实验研究,证实了其在治疗中风病中的疗效。国家“十五”攻关课题“中风病急性期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中,该方药仍然是辨证论治综合治疗方案中的代表方药之一。

本专科主持完成的“清开灵注射液治疗中风病痰热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得199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该研究成果提出了清热解毒治疗中风急症的新思路,提高了临床疗效。临床实践表明,清开灵注射液适合于中风病痰热证,临床应注意辨证使用。

(2)中脏腑

①痰热内闭证

症状:起病急骤,神识昏蒙,鼻鼾痰鸣,半身不遂,肢体强痉拘急,项强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甚则手足厥冷,频繁抽搐,偶见呕血,舌质红绛、舌苔褐黄干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

方药:羚羊角汤加减配合灌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羚羊角粉冲服0.6g,生石决明先煎30g,夏枯草9g,丹皮9g,天竺黄6g,石菖蒲9g,郁金9g,远志9g等。

如大便数日未行,可合用星蒌承气汤或大承气汤治疗以通腑泻热。痰多者,加鲜竹沥、胆南星。

中成药:

安宫牛黄丸,每次1丸,口服或鼻饲,每6-8小时1次。

清开灵注射液,40ml加入0.9%生理盐水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静点,每日1次。

醒脑静注射液,20ml~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疗效评估:痰热内闭证见于脑梗死急性期重症患者。安宫牛黄丸具有清热化痰,醒神开窍作用。临床实践表明,脑梗死急性期及时恰当地选择安宫牛黄丸治疗,对于控制病情进展,改善患者意识状态具有积极的作用。清开灵注射液与醒脑静注射液比较,其清热作用较强,临床中如热证明显者宜选择清开灵,而窍闭神昏明显者宜用醒脑静。此类证候如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较重,则往往伴有脑水肿,必要时加用脱水剂。

②痰蒙清窍证

症状:神识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痰声漉漉,面白唇暗,静卧不烦,二便自遗,周身湿冷,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滑缓。

治法:温阳化痰,醒神开窍。

方药:涤痰汤配合灌服或鼻饲苏合香丸加减。制半夏9g,茯苓9g,枳实9g,橘红9g,胆南星6g,石菖蒲9g,远志9g,竹茹6g,丹参15g等。

病情演化迅速,或肢体抽搐,加天麻9g,钩藤后下15g以平肝熄风;痰声漉漉,舌苔厚腻者,加苏子9g,瓜蒌15g以化痰降浊。

中成药:

苏合香丸,鼻饲,每次1丸,每日2~3次。

醒脑静注射液,20ml~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疗效评估:该证见于脑梗死急性期重症患者。苏合香丸具有燥湿化痰,醒神开窍作用,对于改善患者意识状态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醒脑静注射液具有醒

神开窍作用,脑梗死急性期早期应用,可控制病情进展。此类证候如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较重,则往往伴有脑水肿,必要时加用脱水剂。

③元气败脱证

症状:昏愦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微欲绝。

治法:扶助正气,回阳固脱。

方药:参附汤加减。生晒参另煎兑服15g,附子先煎半小时9g等。

汗出不止加山萸肉15g,黄芪15g,煅龙骨先煎15g,煅牡蛎先煎15g以敛汗固脱;若见冷汗、肢厥者,合用四逆汤以回阳救逆。

中成药:

参附注射液,每次20ml~60ml,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500ml 稀释后使用。

疗效评估:该类证候见于脑梗死重症患者。此阶段属中医脱证,难以救治。需要采取积极的救治措施。

3.针灸治疗

一般在脑梗死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后,可给予针灸治疗。由针灸专业医师实施。

(1)中经络

上肢取穴——肩髃、臂臑、曲池、外关、合谷、内关等。

下肢取穴——环跳、承扶、风市、足三里、血海、委中、阳陵泉、太冲等。

吞咽障碍加风池、完骨、天柱;语言不利加廉泉、金津、玉液、哑门;手指握固加八邪、后溪;足内翻加丘墟、照海。

(2)中脏腑

脱证取穴——关元、足三里,施大艾炷隔姜灸法,神阙隔盐灸。

闭证取穴——水沟、十二井、太冲、丰隆、劳宫等。

疗效评估:临床实践表明,脑梗死患者病情平稳者应尽早采用针灸治疗,选择适宜的手法和合理的穴位配伍。大部分文献显示,针灸有助于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但也有少部分文献结论为针灸治疗疗效与西医对照组无差别。本专科主持完成的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将针灸治疗纳入了综合治疗方案中,与辨证论治中药治疗结合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期间仅对单一针灸治疗与西药治疗进行了小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难以准确评价。

4.护理

(1)体位的选择

中风急性期患者的头部抬高15~30°最为合适,切忌无枕仰卧。凡有意识障碍病人宜采用侧卧位,头稍前曲。病初期可注意患者良肢位的保持,病情稳定后即可辅助病人被动活动,而后逐渐增加活动量。

(2)饮食

神志清楚无吞咽障碍者,应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意识障碍早期,禁食1~2天,避免吸入性肺炎,或引起窒息;可通过静脉输液维持营养。3日后,如病人神志仍不清楚,无呕吐及消化道出血者,可鼻饲流质饮食,以保证营养。在拔除鼻饲管后应注意喂食方法,体位应取45°半卧位;以茶匙喂食糊状为妥;喂食中呛咳时应拍背。

(3)口腔护理

急性脑血管病人宜采取侧卧位,可用镊子夹棉球蘸湿淡盐水为病人擦洗口腔及唇部,还可用小纱布蘸湿温开水敷盖于口腔。对有假牙的病人,睡前及饭后将假牙取下,用牙刷将假牙刷洗干净,放在清水杯中浸泡。

(4)呼吸道护理

勤翻身多拍背。能咳嗽者,鼓励病人咳嗽。咳嗽困难而多痰者,应用超声雾化,属于痰热证可鼻饲竹沥水清化痰热。昏迷病人应使病人头偏向一侧,呕吐物及咽部分泌物应及时用吸引器吸出,舌后坠者,可将下颌托起。

(5)皮肤护理

每隔2~3小时翻身一次,翻身后对受压皮肤进行按摩。可应用气垫床。定时检查骨突部位是否有发红、发紫、水泡等现象,尤其是尾骶部,髂骨,大粗隆及足跟、内外踝、肩胛骨等处。卧床病人早晚要洗脸,定期擦净,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及时更换床单以免发生褥疮。发现皮肤有发红现象,应增加按摩次数,并使受压部位皮肤悬空,也可使用复元通络擦剂(草红花、川乌、当归、川芎)按摩受压骨突部,以活血通络,促进气血流通。

5.康复

脑梗死患者,在神志清楚,没有严重精神、行为异常,生命体征平稳,不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合并症时即可开始康复方法的介入,但需注意康复方法的选择。急性期患者以良肢位保持及定时体位变换为主。对于意识不清或不能进行自我被动运动者,为预防关节挛缩和促进运动功能改善,应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

(1)良肢位的设定

急性期患者,以良肢位保持及定时体位变换为主。良肢位是从治疗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对抑制痉挛模式、预防肩关节半脱位、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①良肢位保持

仰卧位:头部放在枕头上,面部朝向患侧,枕头高度要适当。双上肢置于身体的两侧,患侧肩关节下方垫一个枕头,使肩关节向前突。上肢肘关节伸展,置于枕头上,腕关节保持背伸位(约30度),手指伸展。双下肢自然平伸,患侧膝关节外下方垫一软枕或卷好的毛巾,防止髋关节外旋。患侧踝关节保持中间位,防止足尖下垂。

患侧卧位:患侧肢体在下方,肩胛带向前伸、肩关节屈曲呈90度,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踝关节轻度跖屈。健侧下肢髋关节屈曲呈90度,膝关节屈曲呈90度,踝关节呈跖屈位。

健侧卧位:健侧肢体在下方,患侧上肢向前伸抬起肩胛骨,肩关节屈曲呈90度,胸前放置一枕头,肩、肘关节放置于枕头上如抱物状,腕关节轻度屈曲,手指伸展。患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置于枕头上。健侧下肢髋关节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

②定时更换体位:每2小时更换体位1次,动作适度,防止褥疮发生和关节挛缩。

(二)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发病2周以后病情平稳者辨证选用益气活血、育阴通络的方药治疗,仍以痰瘀阻络为主者可予化痰通络法。此阶段应加强康复训练,并配合针灸治疗。

1.辨证论治

(1)气虚血瘀证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白光白,气短乏力,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沉细。

治法:益气活血。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30g,全当归9g,桃仁9g,红花9g,赤芍15g,川芎6g,地龙9g等。

若见心悸胸闷,脉沉缓或结,可合用生脉散,加党参15g,麦冬9g,五味子9g以补益心气;动则气短,乏力便溏,肢体松懈瘫软,加党参15g,白术9 g 以益气健脾;肢体痉挛,加木瓜15g,伸筋草9g以柔肝缓急;舌有瘀斑、瘀点,舌下脉络青紫,加莪术9g,水蛭6g,鸡血藤30g以破血通络。

中成药:

消栓通络片,每次25g,温开水冲服,每日3次。

脑安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

生脉注射液,每次20ml~6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使用,每日1次。

参麦注射液,每次10ml~6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使用,每日1次。

疗效评估:气虚血瘀证一般出现在脑梗死恢复期,少部分患者急性期即表现为气虚血瘀证,临床中仍应以辨证为主进行治疗,参考疾病分期。据本专科近期完成的科研课题相关资料统计,补阳还五汤在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中使用频率居首位。有文献报道对补阳还五汤及其中成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系统评价,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较为可信。

该方在本专科主持完成的国家“七五”攻关课题的研究中作为“中风病系列方药”之一进行了临床疗效的观察,并开展了相关的基础实验研究。国家“十五”攻关课题“中风病急性期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中,在该方基础上加减为益气化瘀汤,纳入治疗方案中,开展了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的治疗方案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

(2)阴虚风动证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治法:育阴熄风,活血通络。

方药:育阴通络汤加减。生地黄15g,山萸肉9g,钩藤后下15g,天麻9g,丹参15g,白芍9g 等。

口干加石斛9g,麦冬9g以滋阴润燥;大便干燥加肉苁蓉30g,火麻仁15g 以润肠通便;心烦失眠者加黄连6g,山栀9g,夜交藤30g,珍珠母先煎30g以清心除烦。

中成药:

生脉注射液,每次20ml~6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使用,每日1次。

疗效评估:该类证候常出现在脑梗死的恢复期或后遗症期。育阴通络汤系“中风病系列方药”之一,在本专科主持完成的国家“七五”攻关课题的研究中进行了临床疗效的观察,并开展了相关的基础实验研究。国家“十五”攻关课题“中风病急性期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中,该方纳入治疗方案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2.并发症的治疗

(1)肩-手综合征

中风病发病后3~7天就应指导患者进行手部的自动及被动活动锻炼,以防止肩-手综合征手胀的发生或减轻其手胀的程度。治疗以活血化瘀、益气养血活血通络为主,佐以舒筋活络之品。

中药汤剂复元通络液熏洗瘫侧肢体。川乌,草乌,当归,川芎,红花,桑枝,络石藤等。以上药物煎汤取1000~2000ml,煎煮后乘热以其蒸气熏蒸病侧手部,待药水略温后,洗、敷胀大的手部及病侧的肢体,每日2次。

(2)褥疮

毒热内蕴证,症见局部皮肤紫暗或溃烂,腐肉及脓水多,或有恶臭,舌红少苔,脉细数,选用如意金黄膏外敷患处,6~12小时换药1次。

气血不足证,症见疮面腐肉难脱,或腐肉虽脱,新肌色淡,愈合缓慢,舌淡,苔少,脉沉细无力,选用活血生肌膏外敷患处。

3.针灸治疗

恢复期应加强针灸治疗,并注意与康复评价相结合,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需注意防止诱发或加重肢体痉挛。

4.推拿治疗

按摩手法常用揉、捏法,亦可配合其他手法。避免对痉挛组肌肉群的强刺激,是偏瘫按摩中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脑梗死患者的特点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治疗。

①迟缓期

取穴:头部-----百会四神聪运动区

上肢-----尺泽曲池手三里合谷

下肢-----环跳委中承山足三里

手法:头面部手法以点按、扫散法、指揉法、鱼际揉法为主;肢体按摩手法要略重,可采用点按、弹拨、拿法、指啄法、指揉法等,循经推拿。

②痉挛期

取穴:上肢-----肩井臂臑曲池外关合谷

下肢-----阳陵泉风市膝眼解溪丘墟太冲手法:轻柔、和缓,避免强刺激,以点按、一指禅、指振法为主,同时对关节要进行缓慢、有节律的关节被动活动;对其拮抗肌采用较重手法如:gun法,点按、弹拨、拿法等,以促进肌力恢复。

③恢复期

在穴位按摩的基础上,逐渐增加患者患侧肢体的主动运动,如上肢以伸展关节训练、下肢以屈曲关节训练为主,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5.外治法

在恢复期或后遗症期,瘫侧手部或同时见到瘫侧手、足部的肿胀,可予“复元通络液”局部熏洗患肢,每日1次或隔日1次。川乌9g,草乌9g,当归15g,川芎15g,红花9g,桑枝30g,用水煎汤熏洗或泡洗肿胀的肢体。

6.康复训练

对于意识清醒并可以配合的患者可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逐步进行体位变化的适应性训练、平衡反应诱发训练及抑制肢体痉挛的训练等。卧床患者仍应注意良肢位的设定。具体方法略。

疗效评估:在偏瘫恢复的全过程中,痉挛是关系到恢复程度的突出问题,本专科针对偏瘫恢复的中药治疗,多选择养血柔肝、舒筋缓急的药物。中药煎汤熏洗,直接作用于患侧肢体,有舒筋活络、缓解疼痛、减轻肿胀等多种作用,对缓解痉挛同样有很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曾进行中风病偏瘫痉挛状态中医康复方案的临床研究,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推拿、中药熏洗等方法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减轻痉挛。该成果获得2004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三)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脑梗死后遗症期应加强康复训练,采取中药、针灸、推拿等综合治疗方法,促进语言和肢体功能的恢复。大部分患者表现为气虚血瘀、阴虚风动或阴虚血瘀的证候,仍可辨证选用补阳还五汤、育阴通络方加减治疗。见肝肾亏虚、肾阳不足者,给予滋补肝肾、温肾助阳,可予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或地黄饮子加减治疗。此期应注意患者认知功能、情感障碍和生活质量等,若逐渐出现近事遗忘,反应迟钝者,应注意防治中风后痴呆,以滋补肝肾、化痰开窍、活血通络等法治疗。

脑梗死的二级预防至关重要。若患者再次出现阵发性眩晕、发作性偏身麻木、短暂性言语謇涩、一过性偏身瘫软、晕厥发作、瞬时性视歧昏瞀等,应积极治疗,防止再发脑梗死。

疗效评估:对中风后遗症期偏瘫痉挛状态曾进行小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初步证实康复训练基础上,结合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病残程度,缓解肢体痉挛。中风后痴呆患者,中药治疗具有一定疗效。本专科曾主持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开展了“益肾化浊法治疗老年期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证实中药在控制患者智能障碍的进展、改善患者症状上具有优势。

三.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据有关资料统计,即使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能够接受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也只有4-6%。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发病时间窗的限制,以及出血并发症的影响。在我国,有条件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就更少。因此,大部分脑梗死患者可以接受中医药治疗。中风病的研究已经从一方一药的研究发展到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其研究模式和研究成果与临床实际结合得更加紧密。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在治疗脑梗死上具有一定优势,主要体现在降低病死率、减轻病残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但临床中在脑梗死病程的某些时段采用单一中医药治疗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问题如下:

1.脑梗死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如:脑水肿、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消化道出血、癫痫持续状态、肺水肿等需要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2.由于缺乏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中医药防治中风的研究成果,目前多遵循西医的脑卒中防治指南,使用阿斯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进行脑梗死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在此基础上服用中成药的患者居多,而这种治疗方案的效果尚缺乏科学的评价。

3.针对脑梗死造成的偏瘫、言语障碍、吞咽障碍,采用单一的中药治疗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而采用康复训练与中药、针灸结合的方法,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治疗脑梗死中的作用,并使其疗效优势得到认可,本专科拟提出如下解决措施和思路:

1.开展脑梗死重症患者的监测与中医药治疗方案的优化研究。

以往的临床研究均侧重于选择轻中度病情的脑梗死患者,但对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医药的介入将在对患者整体调节的基础上,减少并发症、控制病情进展。因此,提高中医脑病专科对脑梗死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将从整体上提高脑梗死的疗效、降低病死率。建议在重点专科协作组内重点开展脑梗死重症患者的监测与中医药治疗方案的优化研究。

2.开展脑卒中二级预防方案的研究。

针对目前存在的脑卒中患者用药较多、中西药物混用的现状,进一步规范防治方案,建立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的合理使用中药的脑卒中二级预防方案。并在重点专科协作组中进行临床观察。

3.开展脑梗死康复技术及康复方案的研究。

挖掘整理与脑卒中康复相关的中医药传统治疗方法,正确运用现代康复理论与技术,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技术与方法,优化康复方案,在重点专科协作组内开展临床验证研究。

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常规 (1)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由于心脏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损害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心衰按发展速度分为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以慢性居多;按发生部位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 临床表现左心衰竭以肺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表现为主,其症状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和咯血、疲倦、乏力、头晕、心悸、少尿及肾损害;右心衰竭以体静脉瘀血表现为主,包括由胃肠道及肝瘀血引起腹胀、恶心、呕吐及劳力性呼吸困难等。 一、评估要点 (一)评估可能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了解既往病史。 (二)评估患者的血压、心率、脉搏、呼吸频率及深度、有无气促及肺部啰音。 (三)评估患者有无劳力性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评估患者的出入量是否平衡。 (四)评估患者有无体静脉淤血及周围血管灌注的表现,如恶心、呕吐、腹胀、颈静脉怒张、水肿、肝大、出汗、皮肤发凉等。 (五)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有无紧张、恐惧、害怕等情绪。 二、护理问题 1. 气体交换受损 2. 体液过多

3. 活动无耐力 4. 潜在并发症洋地黄中毒 三、护理措施 1. 根据心功能安排休息,限制活动,心功能四级者绝对卧床休息。 2. 急性心衰时协助患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利于呼吸和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3. 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在湿化瓶内加入30%~50%乙醇以消除肺泡内泡沫,保证足够的血氧分压。 4. 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呼吸、神志、尿量等,准确记录出入量。 5. 遵医嘱给药,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使用血管扩张剂时,应控制滴速,注意监测血压变化;使用吗啡时,观察有无呼吸抑制;使用利尿剂时,给药以清晨或上午为宜,并注意监测电解质,严防低钾、低钠发生;使用洋地黄时,注意脉搏和心电图变化,如出现脉搏<60次/分钟,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心律失常等,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停用。 6. 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量体重。 7. 做好水肿患者的皮肤护理,预防皮肤并发症。 8. 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焦虑情绪。 四、健康教育 1. 针对患者可能发生心衰的诱因,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指导。

AA市中医重点专科(专病)管理办法

AA市中医重点专科(专病)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市中医重点专科(专病)(简称市级中医重点专科,下同)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中医重点专科在临床疾病防治、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作用,提高专科诊疗水平,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要求》和《湖北省中医重点专科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旨在指导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开展建设与管理工作。 第三条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应符合《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要求,并结合本办法进行建设。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应作为本市中医医疗临床疗效提升、质量管理、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的基地,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第四条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遵循“统一要求、分级负责、共同建设”原则。市卫生计生委负责制定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的建设标准和考核细则,遴选确定专科建设单位,资助部分建设经费,组织专科的评审和验收。 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负责制定专科建设发展计划,并组织落实,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保障。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建设项目的人才培养、业务建设工作。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AA市市级中医重点专科项目管理。 第二章申报与评审 第六条市级中医重点专科申报评审实行“自愿申报、专家评审、择优遴选”的原则。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原则上每个五年规划组织一至三次新增市级中医重点专科申报工作。 第七条申报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必须符合申报条件,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中医特色优势明显,临床疗效显著,综合学术水平较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 第八条申报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单位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所在单位为AA市二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特色中医医疗机构不受单位级别限制); (二)具有满足本专科业务需要的设施和设备; (三)具备与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医疗技术发展相适应的教学及科学研究能力; (四)学科带头人在省内或市内本专业学术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在专科发展中能起推进作用;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70%(中西结合专科≥20%);具备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及学历结构比例合理的人才梯队,并具备素质较高的后备人才队伍;科室病床数三级医院≥40张,二级医院≥30张(专病:三级医院≥20张,二级医院≥10张),病床使用率≥85%。中医治疗率≥60%(中西结合专科≥30%),优势病种住院中医治疗率≥70%(中西结合专科≥40%);中医优势病种(前3位优势病种)出院人数占出院人数比例≥60%(中西结合专科≥30%)。特色中医门诊部、诊所不受床位限制。 (五)有专科建设和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实施方案。 第九条市级中医重点专科评审工作分资料初审、集中答辩、现场评审三个阶段进行。市卫生计生委负责组织专家对提出申请的专科,按照《AA市中医重点专科(专病)评审细则》进行综合论证和评审后确定入围名单。 第十条市卫生计生委根据专家评审委员会的意见,结合全市拟建设的专科数量,研究确定市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名单并公示一周。公示结束,对公示期间无异议的,确认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由市卫生计生委以文件形式公布。凡是在公示期间有异议的专科,市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进行复核,复核结论由市卫生计生委作出,并作为最终结论。 第十一条依据评分细则,得分达到850分(含850分)以上的单位直接授予“AA 市中医重点专科”。得分在700-850分之间的单位(不含三级中医类医院)确认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第三章建设与管理 第十二条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的建设周期为3年,从市卫生计生委批准该项目之日起开始计算。

专科疾病护理常规

专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心肺复苏后的护理 1、专人专班护理,实行保护性隔离,平卧或侧卧,抬高床头50o-30o。 2、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每15-30min 观察和记录一次,出现心律失常立即报告医生。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3、维持有效呼吸。持续吸氧,随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插管超过48-72h,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各和护理。 4、维持有效循环,保持血压在正常或稍高于正常水平。 5、保证热量供给,可采用胃肠外营养,待胃肠功能恢复后给予鼻饲饮食。 6、按冬眠低温疗法护理常规。 7、观察有无因胸外按压所致的肋骨骨折、血气胸等并发症。 8、复苏后留置导尿管,观察并记录每小时尿量,定时监测血、尿素氮等,以便及时了解肾功能。 9、用药护理:使用脱水剂时确保药物快速滴入;使用糖皮质激素时,注意观察应激性溃疡的先兆;正确使用冬眠药物。 10、昏迷者按昏迷病人护理常规,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压疮、泌尿系感染和肢体废用性萎缩等。 二、休克病人的护理 1、体位:取仰卧中四位。 2、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通畅。

3、快速建立两条或两条以上静脉通道,一条选择大静脉快速输液。另一条缓慢而均匀地滴入血管活性药物。 4、持续心电监护,每15-30min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一次,观察意识、皮肤肢端温度及尿量等,记24小时出入量。 5、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用药准确无误,并严密观察用药效果及副作用。 6、注意保暖和降温,忌用热水袋局部加温,以免烫伤或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重休克。高热时应采用物理降温,也可用4℃冷盐水100ml灌肠。 7、防一止意外损伤,烦燥或意识不清者,应加床栏或约束带,并专人守护。 8、昏迷者按昏迷病人护理常规,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三、昏迷病人的护理 1、按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需要或按医嘱定时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及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肢体活动或肌力等并记录。经常呼唤患者,以了解意识情况,如有病情变化,应及时报告医师。 3、预防意外损伤。躁动不安者,须安装床栏,必要时应用保护带,以防坠床。用热水袋时严防烫伤,有痉挛抽搐时,应用牙垫垫于牙齿咬合面,以防舌咬伤。如有活动假牙,应予取出,以防误入气管。舌后坠者,及时用舌钳牵出,经常修剪指甲,以防抓伤。 4、预防肺炎:2-3h翻身拍背一次,并刺激患者咳痰或予吸痰。患者

心脑血管病重点专科建设规划

心脑血管病重点专科建设规划 为了贯彻落实广东省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强市、强区的文件要求,推动我院脑血管专科的持续发展,加强特色专科的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诊治需要,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资料显示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逐渐提高,其中脑卒中的发病率每年大约达200/10万,致残率高达60%~70%,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同时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思想负担。如何降低致残率,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其生存质量,尽可能地回归社会是医务工作者当前的重要任务。研究中医中药、中医适宜技术和现代医学、现代康复技术结合点,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深入社区对脑卒中的防治和康复,符合我国的国情,有利于弘扬我省我市我区的中医中药事业。对加强社区的卫生建设和建设中医强区有深远的意义。寻求最佳的理法方药及技术方案治疗脑血管病,建设名院名医,创立医疗牌品,使我院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专科的可持续发展再上新台阶,迫切需要一套完整的建设发展规划。 二.指导思想 落实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关于建设中医强省、强市、强区的文件要求。发挥我院在荔湾区的中医龙头单位的优势,在原有人才、技术基础上,结合实际,明确目标,做精做强做大,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脑血管专科,力争把本专科将是成为荔湾区的优质医疗服务品牌。 一、专科的现状与分析 1.专科的基本情况: 我院脑血管病研究有20多年历史,长期以来设有脑血管病专科病房、专科门诊和社区防治机构,对脑血管病的防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摸索出一套中西医结合的有效特色方法。专科注重人才的引进及培养,现已有较强的技术力量,专科技术人员共有16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5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5人,熟悉脑血管病专业知识,大部分具有全科医师资格,有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和社区工作经验。我科有关论文先后多次参加国际、全国及省市学术会议的交流;发表于国际、国家级及省市级学术论文多篇,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专科业务用房约500平方米,其中门诊约80平方米,包括专科门诊诊室、针灸室、理疗室、按摩室;住院部约420平方米,设有专科病床25张,康复治疗室1间。 2. 专科负责人: 专科带头人何景如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广州医学院医疗系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心理函授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2000年4月获得国际卫生医学研究院中西医结合博士学位,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脑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工作,先后发表有关脑血管病论文10多篇,获得中华名医高新科研成果先进奖、紫荆花创新医学金奖、共和国名医成就贡献奖等多项奖项,业绩入编《中国专家名人辞典》、《中国专家大辞典》等。 专科病房负责人冯森坚主治医师,内科副主任,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医疗本科系,从事脑血管病临床诊疗工作多年,熟悉掌握脑血管病的新动向、新技术,近四年主持本院脑血管病专科住院部工作,在脑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面较有心得,先后发表了《激光结合参麦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观察》、《重要熏蒸结合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病人康复的观察》等多篇论文。 3. 专科特色技术 专科配套各种先进仪器,现有减重步态训练仪、电动站立斜床、中药熏蒸床、中频治

三外科中医专科专病护理常规试题12

、三外科中医专科专病护理常规试题(一) 一、单选题(共20分,每题1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1、下列哪一个症状属于阳证(D) A皮色不变B肿形平塌C根脚散漫D脓液稠厚 E肿块柔软如绵 2、以下哪一穴位为急救要穴之一(A ) A水沟B 三阴交C足三里D 内关 3、痈病湿热蕴结证的治疗方药是(B) A牛蒡解肌汤合银翘散加减 B 萆薢渗湿汤加减 C 黄连解毒汤合透脓散加减 D 活血散瘀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4、肠痈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D) A腹胀B 恶心呕吐 C 腹泻D 右下腹痛 5、颜面部疔疮属火毒炽盛者,病室光线宜(B ) A偏亮 B 偏暗C 柔和 6、丹毒的病因是(A) A湿热之邪B湿邪C热邪D暑湿 7、生在口角的疔叫(A A锁口疔B 虎须疔C 人中疔D 承浆疔 &艾炷灸中,艾炷燃致(D )左右时,用镊子取出余下的艾炷,更换新炷,一般灸5~7壮 A 1/2 B1/3 C 2/3 D 2/5 9、敷药过程中,如出现:红疹、水疱、瘙痒、疼痛等过敏现象时,应(A) A停止治疗,去除药物并清洁皮肤。报告医生处理。 B停止治疗,换新的药敷于患处。 C告诉患者,该现象属于正常现象,不必再意。 D告诉患者,该现象虽不正常,但不致命,可以继续敷用。 10、足三里穴应在穴位处直刺(C ) A.0.5 —1 寸 B.0.8 —1.2 寸 C.0.5 —1.5 寸 D.1 —1.5 寸 11、腹痛病人观察期间,为避免掩盖腹部体征,影响观察,应禁止用什么药物。(A) A吗啡类止痛药 B 阿托品C 山茛菪碱D 奥美拉唑 12、13、 14、 15、下肢丹毒者应抬高患肢以多少度为宜( D ) A 15。?20° B 20 。?30° C 25 。?40° D 30 。?40 16、17、 18、软组织化脓性感染中有接触性传染的是(C ) A疖B 痈C 丹毒D 蜂窝组织炎 E 急性淋巴结炎

医院重点及特色专科建设情况汇报 (2)

医院重点及特色专科建设情况汇报 医院重点及特色专科建设情况汇报 在院委会和主管院长领导下,在医院各科室的支持帮助下,我院职工齐心协力,推动医院“三好一满意”和“十大指标”宏观监管工作的深入开展,狠抓医疗质量建设,提高服务意识,在工作上积极主动,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围绕科室工作性质,围绕医院中心工作,围绕重点专科建设,求真务实,踏实苦干,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科学规划,确保重点专科建设四个到位 1、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到位 按照市卫生局重点专科建设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确立了“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

专长”的重点专科建设指导思想,按照有条件、有能力、有市场的原则,抓住两个要素:把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使用作为重点专科建设的关键,把特色技术作为重点专科建设的基石。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择优汰劣、公平竞争的办法推进重点专科建设。科学规划:—,每年建立1个重点专科,每1—2年建立一个市级重点专科和两个特色专科,到2015年底建立3—5个市级重点专科,医院制订了重点专科发展规划,重点专科发展管理制度。 2、强化领导,组织机构到位 医院成立了重点专科建设指导委员会,院长任主任,分管院长任副主任,下设创建办公室;重点专科建设指导委员会下设协调服务领导小组,医务科、护理部、院感办、院办公室、财务科、设备科、统计室负责人为成员,对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全院形成了重点专科建设三级网络管理。 3、增加投入,保障措施到位 实行四优先:重点专科优惠政策经费优先投入,科研优先立项,设备优先购置,人员优

先进修。医院每年提取业务收入的%,作为重点专科建设的专项基金,对重点专科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所需设备成本比普通科室优惠25%。从起还增加了创建重点专科的外出学术活动指标,医院每年均组织重点专科建设的专项检查,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处罚,这些政策和措施充分调动了业务科室争创重点专科的积极性。 4、扩大影响,宣传工作到位 利用电视、报纸、专栏、标语等向社会广泛宣传医院重点专科,让更多的领导和群众了解,使社会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关心和支持。同时,还利用医院的各种会议、文件、简报、黑板报向全院职工广泛宣传创建重点专科的目的、意义、任务及方法,使全院职工特别是重点专科职工积极自觉投身到创建工作中去。 二、精心组织,确保重点专科建设顺利推进 1、以人为本,构筑人才建设平台 医院是知识密集型高风险行业,人才是医疗事业发展的源泉。医院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重点专科建设首

专科疾病常规护理工作指引

目录 1、呼吸衰竭的病情观察指引………………………………………………… 2、危重患者评估指引………………………………………………………… 3、预防压疮的护理工作指引………………………………………………… 4、各期压疮处理的工作指引………………………………………………… 5、压疮描述记录的工作指引………………………………………………… 6、危重患者约束的护理工作指引…………………………………………… 7、运送危重患者外出检查的工作指引………………………………………

一、呼吸衰竭的病情观察指引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

二、危重患者评估指引 格拉斯哥评分 1、目标 ●评估患者的清醒程度 ●迅速辨别患者神经系统状态的改变 2、方法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分值 3-15, 3 分是最差的分 值,15 分是最佳的分值。包括三个元素 ▲睁眼反应(E) ▲语音反应(V) ▲运动反应(M) 特别考虑 ●记录检查过程中最好的反应

三、预防压疮的护理工作指引 【护理目标】 对压疮高危人群和具有发生压疮高危因素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压疮的发生。 【操作重点步骤】 1. 对压疮高危人群(对瘫痪、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水肿、痴呆、营养不良、 高龄老人、病情危重、强迫体位者、大手术后)进行全面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见“压疮危险因素评估”)。 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应进行全面的皮肤情况评估。对压疮高危人群应用评估量表进行评分,判断是否属于高危人群及其高危因素。将压疮高危人群列为护理的重点对象。 2. 告知患者/家属皮肤评估结果,讲解预防压疮的意义、方法,教会其检查和评 估皮肤情况的方法,介绍预防压疮及其配合的方法。 3. 针对高危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使用气垫床、水垫床、海绵垫、水垫等预防用具,减轻局部皮肤的压力。 变换体位至少 2h 一次,不能自行翻身的患者,定时帮助其翻身。临床上常用的体位有:侧卧位、侧倾 30°位、半坐卧位和俯卧位等。取半坐卧位时,抬高床头约 30°、床尾 15°及使用膝枕、挡脚枕将局部的剪切力减至最低。 不宜翻身的患者,予受压部位使用气垫/水垫或者减压敷料等减压。 使用夹板、石膏、牵引的患者,内层应加衬垫,保持衬垫平整、松软适度。 保持关节功能位,定期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4. 保持皮肤清洁。尿失禁患者,要指导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或采用尿套、留置尿 管等方法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大便失禁患者,及时更换尿布或床单,清洁皮肤后使用皮肤保护粉和保护膜等保护肛周皮肤,必要时采用肛门置管(带气囊导管)、或者接人工肛袋以减少大便对肛周皮肤的刺激。 5. 定时为患者进行温水擦浴、促进血液循环。协助患者定期进行活动或被动肢 体功能锻炼。 6. 为患者更换卧位或使用便器时,须将患者抬离床面,避免拉、拽,减少摩擦 力和避免被便器刮伤。 7. 确保各项措施落实。 交接班时,每班查看患者皮肤情况并记录。 床边建立翻身卡,记录翻身时间、患者的体位、采取的措施及皮肤情况。 8. 采取适当的营养干预措施,鼓励、协助患者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专科专病建设报告

专科专病建设报告 一、学术定位及特色治疗: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就是我科优势病种之一,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不断增多,严重影响了患者健康生活与正常工作,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把 该病列为骨伤科专病对待,运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根据不同时期运用 不同的方法,采用理疗、药物、关节注射、臭氧治疗、射频介入等传统治疗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分期、分层治疗方式对膝关节骨关节病、滑膜炎、韧带及半月板损伤等均有突出疗效,对其观察研究逐步总结一系列有效治疗方法。针对滑膜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患者结合即将开展的关节镜手术治疗,及后期即将开展的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等,同时结合运用中医中药,总结经验方剂,形成规范化院内制剂。 1、建立专病门诊(膝关节病+运动医学门诊) 结合本科室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治的丰富治疗经验,开设专病门诊,收治相关病人,下一步对该病的临床研究望能取得明显的 进展,同时希望本专科专病被列入科室及医院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并继续申报市科研项目。 2、建立研究方向:结合科室及医院现有条件,建立以膝关节病与运动损伤为主要研究方向,结合所学逐步开展膝关节关节镜手术治疗,骨 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微创治疗。 3、在临床诊疗护理方面:进一步提高我科对此类疾病综合诊治水平:严格管理,在管理上强调以病人为中心。对各级各类人员定期开展业

务学习与培训,以临床诊治为核心提高床位使用率;提高医疗收入,提高门急诊的人次、床位周转、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医保、院感指标上严格要求,在医院的支持下,使本专病专科知名度不断扩大,增加病人收容。 4、提供良好的优质服务(要求提升医疗队伍的综合素质):真正做到“以病人为本”医疗模式,做好出院后的随访与耐心解答问题。尤其就是护理方面相应的知识点,要熟悉与掌握。 5、建立患者档案,定期电话联系来复诊,增加门诊量。以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严格的三级查房制度、丰富的医疗经验吸引各地的病人。 6、教学方面:专科的教学一直就是我们的弱点,我们需要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使相关的工作更加规范化。 7、对外交流方面:本专科专病发展较快,各家医院治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在学习、研究领域经常与上级医院或者兄弟医院的合作,特别就是进修医院,集团内医院,借助兄弟医院的硬件条件,开展本院的新业务,如关节镜手术,以扩大影响力与提升我们自己的能力。 8、科研方面:在原有科室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加大临床与基础研究力度、与其她学科关联的研究,以提高基础与临床研究的能力。 9、在科室的带领下,加强与周边社区的合作,形成并完善转诊制度,争取更大的资源,围绕学科研究大方向,定期举办学术讨论会,把相应的专家、学者请进来,进行学术交流。通过组织学术活动与学术交流

专科专病建设报告

专科专病建设报告 一、学术定位及特色治疗: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是我科优势病种之一,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不断增多,严重影响了患者健康生活和正常工作,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把该病列为骨伤科专病对待,运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根据不同时期运用不同的方法,采用理疗、药物、关节注射、臭氧治疗、射频介入等传统治疗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分期、分层治疗方式对膝关节骨关节病、滑膜炎、韧带及半月板损伤等均有突出疗效,对其观察研究逐步总结一系列有效治疗方法。针对滑膜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患者结合即将开展的关节镜手术治疗,及后期即将开展的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等,同时结合运用中医中药,总结经验方剂,形成规范化院内制剂。 1、建立专病门诊(膝关节病+运动医学门诊)结合本科室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治的丰富治疗经验,开设专病门诊,收治相关病人,下一步对该病的临床研究望能取得明显的进展,同时希望本专科专病被列入科室及医院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并继续申报市科研项目。 2、建立研究方向:结合科室及医院现有条件,建立以膝关节病和运动损伤为主要研究方向,结合所学逐步开展膝关节关节镜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微创治疗。 3、在临床诊疗护理方面:进一步提高我科对此类疾病综合诊治水平:严格管理,在管理上强调以病人为中心。对各级各类人员定期

开展业务学习和培训,以临床诊治为核心提高床位使用率;提高医疗收入,提高门急诊的人次、床位周转、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医保、院感指标上严格要求,在医院的支持下,使本专病专科知名度不断扩大,增加病人收容。 4、提供良好的优质服务(要求提升医疗队伍的综合素质):真正做 到“以病人为本”医疗模式,做好出院后的随访和耐心解答问题。 尤其是护理方面相应的知识点,要熟悉和掌握。 5、建立患者档案,定期电话联系来复诊,增加门诊量。以高质量的 医疗服务、严格的三级查房制度、丰富的医疗经验吸引各地的病人。 6、教学方面:专科的教学一直是我们的弱点,我们需要继续加强这 方面的工作,使相关的工作更加规范化。 7、对外交流方面:本专科专病发展较快,各家医院治疗技术发展日 新月异,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在学习、研究领域经常与上级医院或者兄弟医院的合作,特别是进修医院,集团内医院,借助兄弟医院的硬件条件,开展本院的新业务,如关节镜手术,以扩大影响力和提升我们自己的能力。 8、科研方面:在原有科室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加大临床和基础研究力度、与其他学科关联的研究,以提高基础和临床研究的能力。 9、在科室的带领下,加强与周边社区的合作,形成并完善转诊制度,争取更大的资源,围绕学科研究大方向,定期举办学术讨论会,把相应的专家、学者请进来,进行学术交流。通过组织学术活动和学术交流营造学科环境、提高科室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力和知名了解

肿瘤科专科护理常规

肿瘤科 第一节肿瘤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化疗一般护理常规 1.按科护理常规。 2.入院时测身高、体重,以后每周测体重一次,以便根据身高、体重计算化疗药的剂量。 3.了解患者的病情,全身状态、血象、肝。肾功能以及胃肠疾病。 4.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给予安慰解释,讲解有关化疗等知识,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并取得合作。 5.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索且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鼓励患者多饮水。 6.按医嘱准备药物,熟悉常用抗癌药物作用,给药方法和毒性反应,了解患者的治疗方案。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现配现用,不得放置,掌握药物的剂量、用法,明确给药的速度、顺序及间隔时间。 7.化疗过程中,保护血管,防止静脉炎和药物外渗引起组织损伤。 (1)使用外周静脉输液时,尽量选择前臂静脉,避开关节、肌腱、韧带,避免使用钢针,患者有上肢静脉压迫时,应采用下肢静脉输液。 (2)静脉冲入化疗药时,应边抽吸回血边注药,注药完毕后继续输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确保不发生外漏。 (3)对刺激性较强的化疗药物,应选用PICC或深静脉给药如锁骨静脉、颈静脉、股静脉等。 (4)若发生药物外渗,及时给予处理。按化疗药物外渗处理原则。 8.在化疗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等变化。有否感染性疾病所致全身毒性反应如畏寒、发热、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衰竭等;以及本系统疾病的局部表现如咳嗽、咳痰、咯血、哮喘、胸痛等。有无药物毒性反应发生,如出血、呕吐、皮疹、便秘、腹泻、便血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9.用药前给镇静止吐剂,以减轻胃肠道副反应。 10.遵医嘱每周至少查血象1次,发现血象下降的患者,因其身体抵抗力差,应加强基础护理,并做好卫生宣教工作,以预防感染,如白细胞计数小于l.O×109/L,必须给予保护性隔离,保持口腔清洁,注意观察口腔粘膜的变化,预防感染。 二、化疗操作防护常规 1.化疗药物应在配置中心配置,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无条件在配置中心配药时,要在具有通风装置的治疗室进行。 2.护士操作前要做好防护措施,戴一次性口罩、帽子、防护眼镜、双层手套(层为聚氯乙烯、外层为乳胶手套),操作中如有破损要立即更换;外穿一次性隔离衣;操作台面要覆以一次性防护垫,减少药液污染。3岩0锯粉针安瓿时要先轻弹其瓶颈,使附着的药粉降至瓶底,打开安瓿时应垫以无菌纱布,以防划破手套;溶解药物时溶酶应沿瓶壁缓慢注入瓶底,待药粉浸透后再行搅动,以防粉末溢出。‘ 4.瓶装药物稀释及抽取药液时应插入双针头,以排除瓶压力防止针栓脱出造成污染;并要求抽吸药液后在瓶排气后再拔针,不使药液排于空气中。 · 5.抽吸药液要选用一次性注射器,并注意抽出的药液不超过注射器容量3/4;抽好的药液放于垫有聚氯乙烯膜的无菌盘备用。 6.完成全部化疗药配置后,撤掉一次性防护垫,并用75%酒精擦拭操作柜或操作台面,所用一次性物品放及空药瓶放在黄色垃圾袋统一焚烧处理。

专科疾病常规护理学工作指引

^` 目录 1、呼吸衰竭的病情观察指引………………………………………………… 2、危重患者评估指引………………………………………………………… 3、预防压疮的护理工作指引………………………………………………… 4、各期压疮处理的工作指引………………………………………………… 5、压疮描述记录的工作指引………………………………………………… 6、危重患者约束的护理工作指引…………………………………………… 7、运送危重患者外出检查的工作指引………………………………………

^` 一、呼吸衰竭的病情观察指引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

^`

^` 二、危重患者评估指引 格拉斯哥评分 1、目标 ●评估患者的清醒程度 ●迅速辨别患者神经系统状态的改变 2、方法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分值3-15, 3分是最差的分 值,15分是最佳的分值。包括三个元素 ▲睁眼反应(E) ▲语音反应(V) ▲运动反应(M) 特别考虑 ●记录检查过程中最好的反应 ●进行神经系统评估时,留意有无清醒程度下降趋势的迹象是非常主要的 ●切记当患者伴有摄入酒精、改变神志的药物时,低血糖、休克状态 SBP<80mmHgs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并不能准确评估患者的情况

^` 三、预防压疮的护理工作指引 【护理目标】 对压疮高危人群和具有发生压疮高危因素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压疮的发生。 【操作重点步骤】 1. 对压疮高危人群(对瘫痪、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水肿、痴呆、营养不良、 高龄老人、病情危重、强迫体位者、大手术后)进行全面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见“压疮危险因素评估”)。 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应进行全面的皮肤情况评估。对压疮高危人群应用评估量表进行评分,判断是否属于高危人群及其高危因素。将压疮高危人群列为护理的重点对象。 2. 告知患者/家属皮肤评估结果,讲解预防压疮的意义、方法,教会其检查和评 估皮肤情况的方法,介绍预防压疮及其配合的方法。 3. 针对高危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使用气垫床、水垫床、海绵垫、水垫等预防用具,减轻局部皮肤的压力。 变换体位至少 2h 一次,不能自行翻身的患者,定时帮助其翻身。临床上常用的体位有:侧卧位、侧倾 30°位、半坐卧位和俯卧位等。取半坐卧位时,抬高床头约 30°、床尾 15°及使用膝枕、挡脚枕将局部的剪切力减至最低。 不宜翻身的患者,予受压部位使用气垫/水垫或者减压敷料等减压。 使用夹板、石膏、牵引的患者,内层应加衬垫,保持衬垫平整、松软适度。 保持关节功能位,定期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4. 保持皮肤清洁。尿失禁患者,要指导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或采用尿套、留置尿 管等方法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大便失禁患者,及时更换尿布或床单,清洁皮肤后使用皮肤保护粉和保护膜等保护肛周皮肤,必要时采用肛门置管(带气囊导管)、或者接人工肛袋以减少大便对肛周皮肤的刺激。 5. 定时为患者进行温水擦浴、促进血液循环。协助患者定期进行活动或被动肢 体功能锻炼。 6. 为患者更换卧位或使用便器时,须将患者抬离床面,避免拉、拽,减少摩擦 力和避免被便器刮伤。 7. 确保各项措施落实。 交接班时,每班查看患者皮肤情况并记录。 床边建立翻身卡,记录翻身时间、患者的体位、采取的措施及皮肤情况。 8. 采取适当的营养干预措施,鼓励、协助患者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9. 观察并记录皮肤状况、采取的护理措施及效果。发现皮肤异常症状及时处理。【结果标准】

医院重点专科建设规划

医院重点专科建设规划 为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提高我院业务水平,通过进一步完善和强化重点专科和专病建设,带动全院的技术发展与进步,以高技术、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赢得病人,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规划的重点专科 根据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流行病学情况和我院的医疗资源情况,规划七个临床学科为重点专科。内科系统重点专科为:心内科、肾内科、呼吸内科、儿科。外科系统重点专科为:骨科、妇科。医技系统重点专科为:检验科。 二、技术项目及科研能力要求 重点学科将形成技术精湛,服务优良,设备完善,以诊治疑难病为重点,具有相当规模的标志性管理现代医学专科。具备较强的解决本学科疑难、复杂、危重病症能力;具有对本学科关键技术、方法消化吸收和创新的能力;具有研究开发通用医学适宜技术的能力,并能加以优化和推广应用;具有较强的开展国内外技术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科室建设在省、市内处于领先水平。 二、基础设施和基本设备规划 在投入方面,以在充分挖掘现有设施和设备潜力的基础上,根据技术发展的需要逐步添置新的设备为原则。在使用方面,以资源共享为主,以专科使用为辅。 1、加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咼就医环境 继续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使各科室布局更合理,广大患者感受到舒适的

就医环境。 2、购置必要的高精尖诊疗设备,优化诊疗条件。 医院的发展,必须要有必要的、符合医院发展的各项仪器设备与技术的支撑。在未来几年,随着重点专科建设,医院会根据自身发展陆续添置其他的高精尖治疗设备,不断提高诊疗条件。 四、人才培养 加强重点专科人才培养是重点专科建设的基础,对重点专科的人才培养将给予倾斜政策。 1、通过每年引进素质好的本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或调入确有专长的实用型人才不断充实我院的人才队伍。 2、邀请院内专家学者到院进行学术讲座、手术指导、科研项目指导等,尽快提升我院年轻队伍的技术业务水平。 3、制定政策及奖惩机制鼓励职工自学岗位成才。 4、注重业务学习,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定期开展技术操作考核、比赛等形式,逐步提高医务人员的理论与实际水平。通过不断努力,逐步形成专业作风严谨、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稳定的技术人才队伍。 六、经济支持政策 对于重点学科将给予经济上的倾斜政策,以促进其发展。对重点专科新购置的与开展技术项目、等级医院所要求的技术项目相配套的、社会效益好但成本回收期较长的,同时具有标志性的设备,在完成年度规定的重点专科技术项目要求

中医专科专病联盟建设方案

中医专科专病联盟 建设方案

附件1 中医专科(专病)联盟建设方案 根据《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 ]32号)、《关于本市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沪府办发[ ]83号)及《上海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沪卫计中管〔〕13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本市中医药医改工作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及新一轮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重点工作部署,整合相关医疗资源,探索开展中医专科(专病)联盟建设。 一、建设目标 围绕重大、疑难及基层常见、多发疾病,结合中医临床疗效确切且特色优势明显病种,建设本市中医特色专科(专病)联盟。以专科(专病)协作为纽带,经过制定、实施和优化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推进中医药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应用,提升专科(专病)疾病救治能力和技术水平,推进各级医疗机构专科(专病)整体服务水平,形成与区域医联体补位发展模式,为居民提供更为优质、便捷的中医药服务。 二、组织模式 根据本市不同区域医疗机构优势专科资源,由本市一所(或多所)三级医院中医特色专科(专病)、特别是临床重点专科牵头,联合就近区域(或跨区域但长期合作)若干二级中医医院(含

中西医结合医院,下同)、二级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专业防治院所、专业康复机构等,以技术支持、检查互认、处方流动、信息共享、人才培养、服务衔接等方面的业务合作为纽带进行合作,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相同专业在不同片区内可根据中医资源配置实际情况同步开展若干联盟建设。鼓励各中医专科(专病)联盟开展面向崇明、金山等远郊地区的定向合作,进一步提升各区域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建设任务与要求 (一)探索建立高效有序的管理和协作机制。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管理及考核评估制度,经过制定章程或签订合同,明确牵头单位及其它成员单位的责任、权力和义务,确保联盟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建立联盟指导委员会,由各合作医疗机构分管负责人、相关区卫生计生部门分管负责人员及各医疗机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构成,指导并推进联盟整体建设;下设工作委员会,由各合作医疗机构专科(专病)所在科室负责人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构成,具体组织实施联盟各项任务建设。联盟内各医疗机构应为所建设的专科(专病)诊疗合作提供充分的工作保障和资源支撑,指定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本机构与联盟内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工作联系及协调。 (二)探索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连续性诊疗服务。优化完善专科(专病)临床诊疗方案,结合不同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及疾病不同阶段诊疗特点,制订并组织实施专科(专病)中医诊疗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专病名单

附件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专病名单序号单位项目名称类别专科/病 1、江苏省中医院肾病科中医专科 2、江苏省中医院耳鼻喉科中医专科 3、江苏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中医专科 4、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中医专科 5、南京市中医院多发性脑梗死中医专科 6、苏州市中医院骨伤科中医专科 7、扬州市中医院肿瘤科中医专科 8、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肺外结核病中西专病 医结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 重点专科(专病)入选建设项目名单 序号单位名称申报项目名称申报类别专科/病 1 江苏省中医院心血管科中医药专科 2 江苏省中医院妇科中医药专科 3 江苏省中医院眼科中医药专科 4 江苏省中医院外科(疮疡)中医药专科 5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科中西医结合专科 6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中西医结合专科 7 常州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中医药专科 8 常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中医药专科 9 无锡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中医药专科 10 无锡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中医药专科 11 徐州市中医院心血管科中医药专科 12 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烧伤科中西医结合专科 13 南京市中医院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药专病 14 连云港市中医院脑血管科中西医结合专科 15 南通市中医院风湿专科中西医结合专科 16 苏州市中医医院脾胃专科中医药专科 17 盐城市中医院肿瘤科中医药专科 18 泰州市中医院骨伤科中医药专科 19 南通市中医院蛇伤科中医药专科 江苏省中医重点临床专科(第一、二、三批)

1、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男科、心内科、妇科、眼科、推拿科、 针灸科、普外科、呼吸科、血液科 2、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心内科、妇产科 3、南京市中医院:骨伤科、针灸科、脑血管病专科、妇科 4、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瘰疠科 5、无锡市中医院:肿瘤科、骨伤科、心脏科 6、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西医结合消化科、烧伤科 7、江阴市中医院:皮肤科 8、江阴市中医肝胆病外治医院:中医肝病 9、徐州市中医院:肛肠科、针灸科、心内科 10、常州市中医院:心血管科、骨伤科、肿瘤科 11、常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耳鼻咽喉科 12、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 13、苏州市中医院:骨伤科、消化科 14、昆山市中医院:消化内科 15、南通市中医院:消化科 16、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 17、泰州市中医院:眼科 18、姜堰市中医院:骨伤科 19、盐城市中医院:儿科、消化内科 20、连云港市中医院:脑血管科 江苏省中医重点临床专科(第四批)

【doc】中西医结合睡眠疾患专科专病建设的必要性与特色性.doc

中西医结合睡眠疾患专科专病建设的必要 性与特色性 [文章编号]1007—0893(2~5105—0261—02 中西医结合睡眠疾患专科专病建设的必要性与特色性 谌剑飞 (珠海市拱北医院神经内分泌标记免疫分析实验中心,广东珠海)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睡眠障碍;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 l建立中西医结合睡眠疾患研究诊疗中心的迫21世纪神经科学的两个至关重要的领域之 切.陛 睡眠障碍的困扰已涉及到中国近数亿人中, 其中失眠患者估计为1.5亿,睡眠不良者近3 亿,生活在城市者2亿以上.成年人中50%可 能一生均有睡眠障碍的经历,职业女性更高达 80%.睡眠占人生l/3时间,然而人们今对睡 眠的发生和功能等知之甚少,随着社会一生理一 心理生物模式的不断变化,睡眠障碍已成为危 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除失眠可引起各 类严重器质性疾病外,其本身所导致的睡眠呼

吸障碍,如呼吸暂停综合征,它所产生的低氧 血症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常使一些原本既有的心脑血管病变者发生意外,甚至猝死.我国今 年1月调查材料显示,睡眠疾病发病率占普通人群的2%~4%,睡眠呼吸障碍占老年人群的22%~24%,可见其严重性.美国的报告更加惊人,由于睡眠障碍所引发的病假,直接或间接 的医疗费用支出,工作效率和生产下降以及车祸等到意外伤害事故,每年经济损失竟达干亿美元.为此,睡眠障碍已成为世界医学的研究 热点与难点,”Science”主编Bloom教授在WHO确定”国际睡眠日”与美国”国家睡眠 日”后撰文预言:”睡眠及其基础研究,将是 一 “ ,其诊疗也将成为人类最大的棘手问题, 亟待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睡眠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横断学科已进 入世界的殿堂.美国注册的与睡眠有关的疾患达84种之多,睡眠疾病诊疗中心达6000余家,睡眠疾患医院有360余家,睡眠网站300余家,就诊的主要是失眠症,嗜睡症,多梦症和睡眠呼吸

陕西省第五批重点中医专科(专病)第三批农村中医药特色

附件 陕西省第五批重点中医专科(专病)/第三批农村中医药特色专科(专病)申报书 申请项目名称: 申请项目类别:特色专科□特色专病□ 申请单位名称:(盖章) 单位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 单位通讯地址: 单位邮政编码:电话: 单位传真:电子邮件: 陕西省中医管理局制 二○○九年九月

专科(专病)名称 一般情况是否是市级重点专科 (专病)或建设单位 是□ 否□ 定点建设 时间 年月验收时间年月床位数张人员数人专科(专病)设备总值万元专科(专病) 建设经费 投入情况 来源数量来源数量 政府万元医院万元 主管部门万元其他万元 合计 服务量及服务效率 年门诊人次人次平均门诊费用/人次元年出院人次人次病床使用率% 病床周转次数次/年/床平均住院日日中医治疗率% 平均住院费用/人次元收治急危重症比例% 区域外病人数比例% 年业务收入万元,其中医疗收入占%、药品收入占% 年药品收入万元,其中中药饮片占%、中成药占%、西药占% 病种质量管理 病种名称 中医 治疗 率 有无中医/ 民族医 诊疗规范 中医诊断 符合率 治愈 好转 率 平均 住院 日 年门诊 人次 门诊均 次费用 年出院 人次 住院均 次费用 % % % 日 元元 % % % 日 元元 % % % 日 元元 % % % 日 元元 % % % 日 元元 汇总% % % 日 元元注:如形成中医或民族医诊疗规范,请列出3个病种的诊疗规范,作为该申报书的附件一

一、专科(专病)基本情况(续) 开展的主要特色疗法种(注:请简要说明各特色疗法的名称、主要适应症、效果以及就诊 人次占专科(专病)就诊人次的比例等,作为该申报书的附件二) 形成的专科(专病)自制 制剂品种种(注:请简要说明各制剂品种的名称、主要适应症、效果等,并连同制剂批文的复印件一起作为该申报书的附件三) 与专科(专病)有关的设 备设备名称 价格 (万元) 购买 日期 产地型号 月均使用 人次(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