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与空间重构_以大庆市空间战略规划为例_余新海

浅析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与空间重构_以大庆市空间战略规划为例_余新海

浅析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与空间重构_以大庆市空间战略规划为例_余新海
浅析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与空间重构_以大庆市空间战略规划为例_余新海

浅析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与空间重构

——以大庆市空间战略规划为例

余新海郑醉文王尊光

【摘要】大庆作为能源型城市向“现代化国际化”城市迈进,面临着众多需要协调的问题。本文尝试从分析资源型城市在产业转型及空间重构规划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采取的分析方法及规划原则,并以大庆市为例,提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产业发展战略及空间规划理念。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空间规划

1.资源型城市转型跨越的主要问题

资源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其他城市所不具有的复杂的形势及问题,对于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主要面临的问题有:

1.1路径依赖

1.1.1产业结构的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是我国资源型城市最典型的特点之一,也是这类城市目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从根本上讲是由资源型城市的形成机制决定的,资源型城市大都形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由资源开发基地演变而来,国家当初对这些城市的职能定位是为国家的工业化发展提供能源和原材料而非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城市。单一资源型产业的长期发展对于城市的其他产业形成

图1 2009年大庆与黑龙江省其他城市产业结构比较

了排斥效应,造成其他产业尤其是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等发展缓慢。

2012年,大庆市的原油年产量仍高达4000万吨,它既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动力,同时又面临着重大的风险和危机。从第二产业内部来看,大庆市工业主要以石油开采和加工为主,呈现出依赖“油经济”的单一结构。2010年石油及其加工业对大庆市制造业的产业贡献率达到78.7%;在不考虑三产的前提下,测算出大庆经济对于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达到64.7%。尽管大庆的非油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必须冷静的看到,大庆转型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1.1.2 产业链长度的路径依赖

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往往成为单一的资源输出基地,产地本身对资源的定价权往往却是,其结果便是资源价格被动,下游高附加值的产业发育不足,资源的价值被其他地区吸纳,对本地的经济及资本积累具有无形的剥夺。

表1 三大资源型城市发展模式及特征分析

在石油产业链条上,上游业务包括原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中游主要是油气的存储与运输,下游则涵盖炼油、化工、天然气加工等流程型业务及加油站零售等产品配送、销售型业务。大庆市是石油资源产地型城市,依靠输出低附加值的原油与初级产品加工为主要经营方式,并未将产地优势转化为附加值优势,目前仍属于产业链上游,2009年大庆石油与天然气开采业工业总产值1160.68亿元,占整个产业总产值59.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总产值684.46亿元,占整个产业总产值35%,后续产业延伸所占比例不足6%。1.1.3资本粘滞的路径依赖

与处于“老年期”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不同,资本活力粘滞的路径依赖特征为仍处于“中年期”的资源型城市特有的特征,这类城市虽然资源产量处于下降趋势,但产能依旧处于高位,在资源枯竭之前,资本对资源型产业的投资仍然具有较强的粘滞效应,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投资导向政策,资本仍然向资源型产业集聚,这种集聚一方面造成其他产业投资的抑制,

另一方面投资的边际收益也会随着资源开采量的减少而逐步减少。大庆的固定资产投资仍然主要集中于资源采掘业,对接续产业的投资力度不足。数据显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总投资额为282.71 亿,占投资总额的59%,而接续产业中石油化工业的总投资额为47.15 亿,其他主要接续产业的总投资额为25.27 亿,仅占总额的9% 和5%。与此同时,另一组数据显示,大庆银行内的金融存贷差高达600 多亿元,可以说大庆虽然具备了较高的投资能力,但资本对投资于接续产业的意愿并不强烈,资本活力粘滞于采掘行业。

1.2 空间无序

城市空间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载体,因此城市空间的转型是城市型城市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途径之一。由于受到自然条件、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其开发导向等影响,资源型城市在空间结构形态上大都表现出明显的松散性、无序化特征。

1.2.1 中心城区与外围城镇二元化布局

表现为城市空间布局以中心城市过渡集聚,外围城

镇发展缓慢,这种高度的要素集中,阻碍了城市区域

的均衡发展。同时城市的空间联系较弱,周边城镇

尤其是外围县区与中心城区联系较少,呈现出明显

的“二元结构”,不利于区域的整体发展。

大庆的城镇体系目前呈现典型的二元结构,主

城区工业总产值巨大,人口密集,2010年主城区人

口达到165万,已经成为超百万的大型城市,而周

图2 2009年大庆工业总产值分区布边县区发展缓慢,产业机构以农业为主,尤其是北

部的林甸和杜蒙,林甸县仍为国家级贫困县,农业产值比重高达40%以上。

1.2.2 城市空间发展碎片化

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往往以“有利生产”为核心原则进行空间布局,城市的空间布局受资源用地的限制,资源开到哪里,居民点就建到哪里,长此以往,城市的空间碎片化比较

明显,在资源开采初期,这种模式是有利生产有力生活的最佳选择,随着大工业时代的来临及城市转型面临的压力,这种空间布局的局限

性就迅速凸显出来,一方面城市向外扩展面临

建设用地限制,另一方面碎片化的布局对土地

的集约利用度较低。

为避让油田开采区域,大庆中心城形成西

部以东风新村、开发区,东部龙凤、万宝地区

为主体的双城发展格局。在城市发展功能定位

中明确大庆将逐步走出石油及石油化工产业

单一发展模式,实现以高科技发展为推动的现

代化综合型城市建设,跨越转型成为黑龙江省

西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城市生活服务、现代

商贸活动等综合职能逐步植入到城市开发进

程中,城市多元文化魅力逐步展现。但油田产能区仍然限制着城市对建设用地的整合和利用。 1.2.3 生态空间格局无序

由于长期对矿产资源进行开采和利用,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环境面临较大的压力,如水土污染和流失严重,采矿剥离物和废弃物乱堆乱弃,地表塌陷等。对于大庆来说,生态环境的压力较小,主要问题在于生态格局的重新梳理。

大庆市拥有丰富的湿地、草原等独特的生态环境,并呈现出与其他北方城市所不一样的生态景观特征。以这些宝贵的资源为主体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水绿环城”的圈层式生态景观空间格局。但核心问题在于众多水泡目前为死水,水体交换性较差,如果用人工技术手段供水,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所以主要的对策应是通过合理规划串联不同水体,实现水体自净能力。

2.资源型城市空间战略规划的原则与技术方法

2.1资源型城市空间规划的一般原则

2.1.1动态发展原则

图3 大庆主城区用地现

动态城市空间发展模型(Space Development

Model ,SDM 模型)是可持续城市发展理念指导下,

对特定研究范围内城市用地空间的基本战略构

架、用地功能属性、空间发展状态等要素因其驱

动力随时间变化而发生改变的一种战略推演模

型。

资源型城市的空间战略规划是一个典型的动

态空间复杂系统,具有开放性、动态性、自组织

性,非平衡性等耗散结构特征。城市空间拓展受

到自然特制、产业经济、历史文化、城市运营体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其行为过程具有高度的复杂性。静态、宏观和确定的传统城市模型在大庆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中,必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采取分部实施—动态优化战略,分阶段进行反馈性评估,保证未来大庆空间发展战略实施的分步操作重点,保证动态发展是重要原则。 2.1.2有机组团原则

有机组团化是资源型城市空间规划

的重中之重,我们惊喜地发现,原本对城

市形成无序分割的油田限建区,如果进行

合理的城镇体系规划,将成为田园型城市

的最佳本底,与人工勾画的田园城市具有

巨大的优势,在本次规划中,我们尝试有

层级的空间布局,由道路导向的线性分散

布局转变为有机组团式的集聚布局。组团之间结合油田限建区通过生态廊道实现组团有机分离,实现各组团公共核心之间的功能牵引。

2.1.3 资源开采区有效利用原则

图4 SDM 模式构想图

图 5 有机组团模型衍化构想分析图

资源开采区的有效利用是资源型城市空间规划的难题,如果将资源开采区与公共开放空间融合,整体公园化—局部景观化—重点活力化,将成为打造“生态织底,组团镶嵌,城园交融”的田园休闲魅力城市的有力条件,本文中我们强调生态养护与圈层布局的原则。实施百湖净化、运河贯通、游憩通道,林带成网、布点实验、片区优化,临近城市建成区边缘,依托交通区位优势,适度发展市郊休闲游憩、石油主题科普、活动乐园、工业旅游;由城区向油田中部功能利用强度逐步递减,形成三大功能布局圈层:市郊游憩活力圈层、生态设施建设圈层、近自然保育圈层。

2.2 资源型城市空间战略规划的技术方法创新

针对资源型城市的特殊性,本次规划从全面评估入手,需找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系统性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城市的发展战略。

2.2.1 区域态势评估制定总体战略

城市转型需要充分挖掘自身特色, 并在区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作用, 准确定位科学发展,本次规划立足大庆实际情况,从国际国内能源格局、哈大齐城市群、大庆的发展腹地以及大庆与哈尔滨的双城关系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大庆市“全面现代化、专业国际化”的发展路径以及“陆港对接,蓝色门户”、“双廊贯通,十字枢纽”、“圈层辐射,拓展腹地”、“双城错位,产业联动”、“行政协调,一体统筹”五大区域竞合发展战略。

2.2.2产业系统评估制定产业战略

产业的发展是转型升级的内核,本次研究通过对大庆的产业结构、产业发展阶段、产业发展瓶颈、接续产业状况、经济外向度等进行系统评估,提出了“油气产业,立体升级”、“接续产业岩镇发展”、“服务产业二三联动”的发展战略。

图 6 油田保护区开发基本模式构想

2.2.3空间系统评估制定空间布局

通过对大庆市域生态敏感用地进行GIS 分析,推导市域范围内可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情况,基于生态图底分析大庆市域生态景观格局、通过现状交通体系评估大庆的交通系统瓶颈,全面掌握大庆的城市空间布局现状,在现状基础上进行空间系统规划。

3.大庆转型跨越的产业战略

3.1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

油气升级,立体分工,四管齐下,

有效提升大能源产业集群结构,形成

石油开采+石油化工两大千亿级产业

集群。采用四大策略,有效提升大庆

大能源产业集群结构,使大庆将产地

优势转化为附加值优势,改变目前以

资源的采炼—异地转移及被动回溢的

发展模式,成为东北亚能源产业集群

加工、科研与信息定价中心。 3.2接替产业雁阵培育

接替产业,雁阵升级,

打造“现代装备、汽车制造、

商贸流通”三大千亿级接续

产业集群,培育10大百亿级

产业,形成有序形成合理的

雁阵式发展模式。积极发展油气产业之外的接替产业,动力永续、有序形成合理的雁阵式产业发展模式,掌握城市群产业定价权,由资源输出的内陆型城市转变为要素聚集、增值、辐射的门户型城市。

3.3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

二三联动,四流融合,避免空心,有机融合服务业发展支撑体系。大庆建设现代化国际

图7 能源产业升级构想图

图8 雁阵产业升级示意图

化城市,服务业发展的主导思路是有步骤地突破城市发展的流量瓶颈,形成物流、资金流、智力流、信息流各种要素的充分汇集,形成四流融合的服务业核心发展思路。依托5个千亿级、1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鼓励支持15个百亿级企业实施二三联动战略,避免产业空心化,促进地区经济规模扩大、经济持续发展。

4.大庆转型跨越的空间重构

城市空间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载体,因此资源型城市空间的转型是规划的核心,优化其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结构关系,进行城市形态和职能的调整,是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研究视角

4.1市域空间布局战略

4.1.1构建有序的城镇体系

大庆市域将构建“软硬双轴、蓝绿外廊、

三大圈层、四级城镇”的总体空间布局结构。

“软硬双轴”:即东西向沿滨州铁路(世纪大

道)的城市实力发展硬轴,南北向油田限建区

与公共开放空间融合的城市魅力休闲软轴。

“蓝绿外廊”:即沿江城镇发展廊道蓝廊,西

北侧杜蒙、林甸生态休闲涵养绿廊。“三大圈

层”:即城市拓展区、市郊功能提升带和外围

城镇发展廊道三大城镇拓展圈层。城市拓展区

包括主城区及各大产业新城,市郊功能提升带

包括边缘新城及重点市镇发展带,外围城镇发

展廊道为城市外围的一般镇。“四级城镇”:指由一个主城、两大新兴边缘城、三大产业新城、四个重点新市镇构成的城镇发展体系。

4.1.2 集群与分工相融合的产业布局模式

图9 市域空间格局规划图

结合现状基础、资源禀赋与对外交通条

件,市域要构筑“一心、三区、三基地、四廊

道”的有序产业格局。

中心城区,重点发展现代商务、特色商贸、

都市旅游、生态居住、科教研发等现代服务业。

三大产业片区,重点发展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旅

游、绿色食品加工等产业。其中,外围三大高

端产业基地,是大庆未来先进制造业的主要承

载区。四廊道指依托哈大齐高速、大广高速、

让通铁路、省域沿江绿廊形成的四条发展走

廊。包括哈大齐城市发展走廊、西部石化产业

与能源制造产业走廊、东部外向型先进制造业

与物流发展走廊,沿江绿色产业与蓝色物流走廊。 4.2市区空间布局战略

4.2.1田园为底组团镶嵌的空间结构

大庆市区将按照“东优、西拓、南延、北育”

的空间发展原则,形成“双轴双带、双城六星、

田园为底、组团镶嵌”的空间发展格局。

双轴双带构筑起城市发展的主骨架。双轴是

指东西向城市实力发展硬轴和南北向城市魅力休

闲软轴;双带是指沿让通铁路布置的石化产业带

和沿大广路布置的先进制造业发展带。

双城六星承载起城市发展主空间。主城区强

调东西双城均衡发展,外围各级城镇组团六星环

绕,包括林源石化专业产业新城、经开区综合产

业新城、红岗—光明—杏树岗产业新城、卧里屯

新兴边缘城、大同新市镇和四季青旅游新市镇。

田园为底、组团镶嵌描绘了城市发展主基调。未来主城区将构筑以“四纵二横、水绿交织”的田园生态系统为基底,东城综合服务组团、

图10

市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图11 市区空间格局规划图

西城综合服务组团、庆北多元产业复合组团、庆西文化宜居组团有机镶嵌的格局。

4.2.2 水陆空完备的交通网络体系

大庆市区道路交通体系将重点实施“双环放

射道路骨架、十字交互铁路动脉、南北双港能级

提升”三大发展策略,形成水陆空完备发达的交

通运输网络。

双环放射道路骨架是指主城外围快速交通大

动脉和城市内部干路成环,将城市主干路网由单

环发展成为“8”字双环;把大广高速城区段调整

到主城区外围,保障区域高速交通网络有机衔接。

十字交互铁路动脉是指让通铁路向北延伸至

黑河,与滨州铁路构成铁路十字动脉,加强大庆

对黑龙江省北部和西部地区乃至俄罗斯的辐射能

力。南北双港能级提升是指加强枢纽港区升级,

提升北部机场空港的辐射半径,成为综合性的空

港经济区;南部大同物流港与肇源港、辽宁海港实现空间对接。 4.2.3 网络化城市景观系统

本文提出将油田限建区与公共开放空间融

合,整体公园化—局部景观化—重点活力化的理

念:积极彰显“绿色之都、百湖之城”城市风貌

特质,优先构筑大庆水库、红旗水库、龙凤湿地

和防护林带构成的外围生态养护廊道。强调油田

限建区有效利用原则,将油田限建区与公共开放

空间融合,注入主题游憩、节事休闲等功能,创

造城市中部开敞廊道。充分利用大庆优越的生态

资源环境,构筑一廊、一弧的“弓”型生态主骨

图12 市区交通结构规划图

图13 市区生态景观系统规划图

图14:市区空间发展动态演化

架和“四纵二横、水绿交织”的网络化城市景观系统。

4.2.4动态化的空间发展路径

作为动态修正原则的体现,规划面向未来,预留弹性优化用地,形成近期、中期、远期的“三步走”城市空间动态发展行动纲要。行动纲要包括城市空间结构、道路系统、建设用地及开放空间等方面的行动纲要,通过动态的规划落实,指导大庆实施转型战略成为:产研联动、特色鲜明的专业研发集成战略管理城市;产业主导,跨省辐射的区域能效型制造业中心城市;通江联港、三港并举的东北亚物流商贸节点性城市;水绿交融、组团镶嵌的国际知名田园休闲魅力城市。

5.结语

目前我国有大量的资源型城市已经进入转型期,这类城市具有较为普遍的规律性,在制定总体空间战略规划时的一些技术方法与研究思路具有互通性,本文结合大庆的空间规划进行分析,尝试为我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规划提供一点思路,但同时需要指出,资源型城市的类型及所处的区域不尽相同,针对不同类型的资源型城市,应该立足城市本身进行详细分析,同时在规划阶段就必须将转型的思想作为规划的指导思想,才能减少转型的盲目性,及早实施城市在定位、产业和空间布局等各方面的全面转型,帮助资源型城市的转型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赵景海,俞滨洋.资源型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战略初探——兼论大庆市城市空间重组[J]. 城市规划, 1999, 23

[2]李昆仑.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以盘锦为例[J].城乡规划园林景观, 2012, 08

[3]隗剑秋,田昌贵,王庆国.资源性城市的转型及可持续发展——以大冶铁矿城市为例.现代城市研究[J],2007.10

[4]李志江,马晓冬.资源型城市空间扩展研究——以徐州市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01

[5]黄光宇, 林锦玲. 山地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环境空间控制初探[J].规划师,2006,04

[6]朱志兵,胡忆东. 老工业区有机更新和改造的探索[J].城市规划学刊,2009,07增刊

作者简介:余新海(1976- ),男,硕士,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协同规划工作室总经理;

郑醉文(1982- ),女,硕士,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协同规划工作室主任规划师;

王尊光(1981- ),男,硕士,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协同规划工作室主任规划师。

城市战略规划研究

城市战略规划研究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城市化、环境动态化的背景下,城市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城市成为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国家和地区的竞争日益表现为城市的竞争;另外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城市竞争的范围和程度。而在剧烈变动的环境下,城市要获得长远的、持续性的发展,就需要针对多变的环境进行长远的谋划。我国现有的以城市物质形体规划为主的城市规划体系已难以为城市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形成有效的指导,引入为城市长远发展而制定的城市战略规划,可以解决形体规划指导作用不强,难以适应环境变化情况下城市发展等问题。 城市战略规划目前尚无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实施框架,尤其是我国的城市战略规划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于是选择城市战略规划进行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新的、更能指导城市发展、较为完善的城市战略规划的理论体系和模式。主要任务是借鉴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方法,在充分论证城市企业化趋势的前提下,应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构筑城市战略规划的理论模式,并从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的角度,对城市各个组成部门的战略规划进行分析。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对战略的概念与演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适合各类活动的战略定义,认为战略是针对人类各类活动,为达到一定目标的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谋划。 城市发展是综合性的人类活动,城市发展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城市发展具有长期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符合战略的特征,所以也能应用战略规划的手段对城市的未来发展进行谋划。城市战略规划就是对城市未来发展而做出的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谋划。本研究将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和城市战略规划结合,借鉴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方法进行城市战略规划的研究,提出了城市战略规划的模式:即城市战略规划的内容可以划分成城市总体战略(主要内容为城市战略远景与战略目标);城市竞争战略(主要内容为城市竞争力及在竞争环境中的策略选择);城市部门战略(包括城市经济战略、城市社会战略、城市建设战略和城市生态战略)。编制的基本程序可分为:资料调查——资料分析、问题诊断——战略分析、战略制订——战略实施——评估与反馈等五个阶段。 研究提出在城市战略规划中应将原有重视的城市性质定位的规划模式,改变

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趋势与空间重构

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趋势与空间重构 ———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汤放华1,陈立立2,曾志伟1,易纯 1(1.湖南城市学院,湖南益阳, 413100;2.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湖南长沙,410081)【摘要】随着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未来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空间将出现三个趋势:区域一体化、信息化与知识化、 生态文明趋势。在此三个趋势的影响下,长株潭城市群必然要进行空间重构,其进行空间重构的措施主要包括:构建区域一体的 “流动空间”体系,构建区域发展所需要的五个支撑网络;构建以生态基础设施为空间分割的组团式空间结构;实现区域等级空间结构的扁平网络化,实现要素流动的无阻隔。在上述三个趋势及措施的指引下,长株潭城市群将增强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已实现其作为中部重要增长极的历史重任。【关键词】空间结构;演化趋势;空间重构;长株潭【中图分类号】TU982.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09年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9JJ6060]“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研究”项目资助。 引言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它在给世界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给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跨国公司推动了新国际地域劳动分工的形成,制造业的国际转移使得当今区域城镇空间的发展日益呈现出网络状的复杂联系,区域城镇发展的前途、层次与绝对的规模已非必然相关 [1][2] ,“城镇在网络中的地位比 空间区位、 工业综合程度等传统的特征来得更为重要”[3] 。“城市体系将不再是传统的行政区相连模式,而是构建在功能节点(中心城市)和发展轴上的商品流、 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动。[4] ”区域城镇实体空间与影响空间越来越大的分离,世界城市、出口加工区、离岸银行中心等新战略地点的形成,对城镇来讲, 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区域内部一体化发展正逐步加强的同时,“核心-边缘”效应的范围已扩大到国家、 区域之间,在新的空间层次继续得到强化,并呈现迅速加大的趋势。 传统城镇体系的研究往往是将研究地域视作一 个相对闭合的自运行系统,着眼对于本系统内要素的均衡配置及良性运作的探讨,习惯于将城镇作为 点状的要素[ 5] ,仅仅注重城镇之间的关系,而忽视了对乡村、生态空间等地域的研究。 生态环境和人文物质环境的形成都需要漫长的历史积累,一旦破坏往往不可逆转。快速城市化必然带来城市空间的快速扩张, 不可避免的要将一部分既有人文物质、自然生态环境包入到城市空间之中,以往一味以牺牲人文物质环境和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已被证明不可持续。因此在新时代下,人文物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必须要纳入到区域发展的主线中。 1 空间演化趋势 1.1 区域一体化趋势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地域生产方 式和空间组织方式发生着激烈的变化, 日趋一体化发展的城市集团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载体。各城市集团为增强区域竞争力,在内部以建立一体化的生产体系为前提,打破行政壁垒, 促进生产要素高效流动与优化配置;在外部以建立全球化的市场体系为目标,消除市场障碍,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和城市体系。随着城市集团的发展壮大,将呈现出“区域一体化”的空间组织形态:一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项目计划.doc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项目计划

目录 1引言 (3) 1.1 基本信息 3 1.2 术语定义 3 2项目概述 (3) 2.1 项目范围 3 2.2 项目软件过程描述 4 2.3 开发标准和模板 5 2.4 里程碑5 2.5 依赖和约束 5 3项目组织结构 (5) 3.1 角色与职责 6 3.2 培训计划7 4项目估计 (7) 4.1 估计的方法与假设条件7 4.2 人员估计8 4.3 成本预算8 4.4 项目任务进度表9 5资源计划 (9) 5.1 硬件环境9 5.2 软件环境9 6风险管理计划 (9) 7产品质量目标管理 (10) 8项目约定 (10) 8.1 外部约定10 8.2 内部约定11 8.3 会议计划12 9交付标准 (12) 9.1 交付软件工作产品12 9.2 交付活动计划13

1引言 1.1基本信息 本章简要描述该项目的投资方,基本信息、实施目标、项目特性等,同时说明本项目的项目计划的组成(如各子计划)及维护。项目的大体情况及产生背景与项目类型进行说明。 1.2术语定义 HRM:人力资源管理 2项目概述 2.1项目范围 人力资源、薪金发放等人资管理业务是日常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原来基本上采用手工处理方式进行操作,造成工作效率低、处理速度慢、人工计算薪金准确率较低的情况。因此开发人力资源管理

系统,通过在该系统中的相关数据录入、参数设置,使用电脑保存职工档案资料、计算薪资发放以及记录职工参加培训、职位变更等的详细资料,代替原来的手工处理工作,方便进行人力资源、薪金资源的查询,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2.2项目软件过程描述

京东的人力资源战略分析

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 14人资双学位 陈琳 0713140401

一、企业战略: 京东是中国目前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集团旗下设有京东商城、京东金融、拍拍网、京东智能、O2O及海外事业部等。2014年,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是中国第一个成功赴美上市的大型综合型电商平台。京东与腾讯、百度等中国互联网巨头共同跻身全球前十大互联网公司排行榜。随着企业规模的的不断扩大,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也更加凸显它的重要性。 目前京东的经营理念:合作,随着中国经济的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给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竞争的全球化,中国电子商务领域风云变幻,京东作为首当其冲的旗帜性企业,不可避免的会迎来更为激烈甚至白热化的商业竞争。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时刻告诫自己:我们不仅要协同战略合作伙伴加强密切合作关系,更要与对手在充分竞争的基础上展开合作。这种合作,是共赢发展的合作、联合互补的合作。我们收获由合作带来的“竞合共赢”,这才是是京东谋求发展的永恒理念。 诚信,京东在企业的发展上秉承着,“先人后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诚信的基础上建立与用户、供应商、投资方等多方合作者之间最为融洽的合作关系。“诚”代表了京东在合作关系中所坚持的诚意态度,而“信”则代表了京东以“信用”为根本的发展信条。可以说,“诚信”既是京东的行为准则,同时也是我们的道德规范。

交友,如果将京东比喻为一个高速运转的机器,那么,用户、员工、投资方、供应商等多方合作者则是这一机器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有多方合作者亲密无间的合作才能让这一庞大的机器正常运转。因此,京东在生意的过程中,力争与每一个客户或合作伙伴多一些情感交流,而不是纯粹的生意往来。京东一直秉持先做人,再做生意的理念,充分的考虑与客户之间的交友关系。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也更加凸显它的重要性。对企业进行规划的目的就是使企业的各种资源之间彼此协调并实现内部供需平衡,由于人是企业内最活跃的因素,因此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规划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划。人力资源规划的总目标是:确保企业各类工作岗位在适当的时机,获得适当的人员,实现人力资源与其它资源的最佳配置,有效地激励员工,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潜力,从而最终实现在员工、企业、客户、社会利益一致基础上,保障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集锦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集锦 武汉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战略目标 聚焦中部崛起,打造中国区域经济新增长极。创造更具凝聚力的资源环境和更好的创新氛围,建设区域性的国际化大都市。 战略导向找回武汉,重塑江城。抓住国家交通体系重构、国际产业转移和有利的政策环境等三大机遇,重点解决三大关键问题:一是如何打破区域封闭,领导区域发展;二是如何确立城市中心,再现中心城市辉煌;三是如何完善体系,找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战略选择 战略之一——“都市内核,国际中枢”,建设整合武汉三镇的中央都市核心空间(UC,即Urban Core),引导武汉快速建立起华中金融、贸易、产业服务和现代物流的区域精密控制内核,作为武汉迈向国际化的载体。 战略之二——“智力先导,产城一体”,提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导向的“十字型” 产业空间布局构想。 战略之三——“滨江而展,一带多心”,突破当前城市圈层构架,构筑沿长江两岸的综合城市发展走廊,通过带形的跳跃式增长提供城市持续的发展框架。 战略之四——“破环成带,轴向拉伸”,强化滨江道路交通建设,形成区域式组团发展构架。战略之五——“以江为脊,连湖成网”,充分发挥武汉水优势,打响“百湖江城”全球品牌的思路。 战略之六——“产业整合,价值链接”,以研发销售为核心,实现武汉区域“1+8”产业和区域契合发展,构成主导产业加工为依托的新城发展模式; 战略之七——“近展双翼,远视三极”,向东连接,武汉城市圈沿京广线和沿京九线两个带状区域,近期横跨京九京广的武汉都市走廊,未来构筑武汉、长沙和南昌为基点的三角经济区,继而形成中国的第四极三角经济区的目标。 战略之八——“多元并蓄,文化凝聚”,把汉正街为代表的汉味市民文化等传统型文化和UC 新都市文化、高科技文化等提升型核心文化转化为具有鲜明地缘识别性的城市形象。 场景分析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人力资源三年滚动规划 宣讲目录 一、总体目标 二、目标解读 三、实施方案 1.规组织架构流程 2.人员编制配置计划,依据公司总体规划制定 3.规招聘录用流程 4.培训发展规划 5.薪资改善计划 6.激励改善计划 7.绩效考核系统 8.企业文化建设 四、时间安排 1.2016年下半年:夯实基础、制定标准 2.2017年:稳步推荐、促进发展 3.2018年:完善整合、巩固效果

一、总体目标 根据公司总体规划,利用三年时间,围绕公司核心资源、能力、业务,以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整合组织流程、建立素质模型、优化薪酬激励、积蓄人力资本、构建企业文化为目标,通过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发展,有力地推动公司向现代化新型企业发展。 二、目标解读 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规合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为人才的选用育留,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也是公司部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与流动的基础。因此需要建立科学规的职位体系、组织架构流程、招聘录用流程、培训发展规、绩效管理制度和淘汰选拔机制。这一整套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有助于将整个公司对人的管理都纳入制度化的轨道。 整合组织流程:组织机构和部门间权限流程是企业管理的基础。通过整合组织流程,规各部门职责和相互间的配合关系,理顺分工合作和业务流程,实现高效管理。可以整合各部门的人力资源,实现人力配置的科学合理,也为服务公司、金融公司、与各个项目公司之间扁平化管理关系打下基础。 建立素质模型:员工对企业的贡献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业务能力和工作动力。其中业务能力是基础和前提。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于不同的职位,业务能力的要不同的,也就是要求员工具备不同种类和程度的能力。这些能力的种类和程度要求的组合就是能力素质模型。协助员工建立素质模型,一方面有利于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员工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实现终身学习,为打造学习型企业打基础。 优化薪酬激励:薪酬是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但不是主要手段,更不是唯一手段。因此,一方面需要设计带有业绩激励导向的薪酬,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包括期权、补充保险等在的员工保障机制,建立包括部培训、外派培训、培训基地(将来甚至国外)等在的员工发展机制。通过这些机制的建立在维护员工关系,实现激励。 积蓄人力资本:利用三年时间,以培养为主、挖掘为辅、引进为补充,造就一支有操守、懂专业、善经营、能管理的人才队伍,包括地下管线相关专业人才队伍、市场拓展人才队伍、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和资本运作人才队伍;并将这支人才队伍锻炼和凝聚成一个上下目标一致、外价值一致、部沟通协调、专业能力互补和共担风险成果的高效能团队。 构建企业文化:公司成立和运作多年来,已经形成一定的“文化”和“习惯力量”。但是这种“文化”与邱总倡导的文化还有很大差异,存在很大的负能量。因此,需要花一段时间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逐渐总结、提炼企业的文化精髓;并通过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把这种文化逐渐固化下来,从而影响人的最终行为。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工程,一方面统一思想,需要时间;另一方面企业文化需要随着社会和企业的发展而发展,需不断建设。希望三年之可能形成一个初步的框架和适合企业实际的文化建设模式。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XXXX-2020)

目录 引言 (2) (一)战略规划的缘起及实践 (2) (二)本轮战略规划编制的背景 (3) (三)本轮战略规划编制的过程 (6) (四)战略规划编制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12) 1 回顾与挑战 (14) 1.12000年战略规划要点 (14) 1.2 2000年战略规划实施效果 (16) 1.3机遇与挑战 (24) 结语 (40) 2 目标与定位 (41) 2.1城市发展目标 (41) 2.2城市定位与职能 (41) 2.3城市规划目标 (43) 3 发展战略 (45) 3.1从城市到区域—强化区域中心 (45) 3.2从制造到创造—发展现代产业 (63) 3.3从实力到魅力—建设文化名城 (68) 3.4从安居到宜居—构筑宜居城乡 (75) 3.5从二元到一体—实现城乡统筹 (90) 4 空间与特色 (98) 4.1城镇体系 (102) 4.2 空间结构 (106) 5 实施策略 (147) 5.1生态优先串珠发展 (151) 5.2优化主城构建新区 (156) 5.3文化复萌强化特色 (161) 5.4 制度保障持续发展 (162)

引言 广州市2000年的战略规划是结合城市发展特点,改进城市快速发展和市场体制下城市规划工作方法的成功尝试,在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编制方法、实施检讨等方面开创性的、卓有实效的探索,为战略规划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2007年开始,伴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落实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要求,应对空间发展战略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支撑,广州市及时开展了新一轮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工作。 2007年3月至2009年9月,新一轮的战略规划经过规划咨询,多方案比选完成初步方案,落实解放思想调研成果完成中期报告,贯彻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完成了最终成果。本轮战略规划不仅因应形势的变化提高了城市定位、明确了城市目标、深化细化了总体战略、科学制定了空间规划、制定了近期行动计划,还对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创新战略规划研究和编制方法做出了有价值的探索。 (一)战略规划的缘起及实践 2000年6月至9月,广州开国内大城市之先河,邀请国内五家规划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开展了战略规划咨询工作。2000年12月在咨询方案基础上,广州市城市规划局进行了战略规划的整合与深化,完成了《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以下简称“2000年战略规划”),2001年4月获得广州市政府第76次常务会议通过。 2000年战略规划提出了将广州建设成为适宜创业发展又适宜生活居住的国

东莞市主城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东莞市主城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项目背景 香港-深圳-广州-珠海-澳门正在形成一个都市区域,那个地点将成为21世纪杰出的工业、商业与文化中心。区域核心都市业已完成产业的置换和升级,中小都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升级也在持续进行。 从1991年至2000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以年均5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0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已达2846.81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7.2%。高新技术产业的进展为东莞提供了新的进展空间。 东莞凭籍区位优势成为我国外向型加工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社会经济进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交通沿线形成高度城镇化地域。2000年东莞市国内生产总值493亿,“五普”人口为645万,其中户籍人口153万。但从进展竞争能力上,其城镇社会文化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和产业空间构成尚表现出城镇化初级时期的特点,距现代都市化的要求尚有相当距离。 按照广东省委指示,东莞要抓好都市现代化建设,使它从出口加工基地型都市向区域性经济中心都市转变,并与广州、深圳和谐进展,共同构成珠三角组合都市群。在此基础上,东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以国际制造业名城为特色的中心都市”的战略目标和“一网两区三张牌”、将现有市区-同沙-松山湖科技园区在功能上整合为一个整体,建设东莞“大城区”的构想。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东莞市主城区范畴为东莞都市总体规划范畴2 73平方公里和寮步、大朗、大岭山三个镇(含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土地面积578平方公里,现状总人口153.6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47.36万人,暂住人口106.28万人。

一.从“基地”到“名城”——东莞宏观进展战略的重大转变东莞的的经济尽管发达,但都市化进程远远落后于工业化进程。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东莞同意了大量香港转移来的加工工业,成为香港的工业区;90年代以来,专门是通过“九五”期间的努力,东莞已成为全球有阻碍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多年来,市区占全市的经济比重和人口比重不高,且没有提升的趋势。 城区的都市功能和设施水平对行政区域和经济腹地的辐射力不强,造成本市大的城镇经济实力,小的中心都市职能。沿交通干线进展的城镇几乎连成了片,包围着农村。都市与农村,高楼大厦与村民小楼在那个地点积聚、碰撞。快速蔓延的都市化相伴着的是基础设施短缺、环境恶化和建设布局的纷乱。 总而言之,东莞的主城区和沿路连绵进展形成的“大城镇区”,实质上是小都市进展和众多村镇城镇化基础上形成的城镇集合体。因此都市功能不强,与其集合形成的总体都市形状规模(大都市)远不相称。 进入21世纪,东莞市委、市政府将“建设以国际制造业名城为特色的中心都市”作为新时期的进展战略目标,正是适应了时代进展的要求,是东莞宏观进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从东莞实际看,近期在全市全面开展现代化都市建设的条件尚不具备。因此将中心城区、同沙水库区和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作为大主城区,集中力量进行建设,一定能对全市的都市进展和产业进步起到专门好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二.区域竞争态势与都市功能定位 在国内的区域竞争中,珠江三角洲的对手是长江三角洲,东莞所在的珠江三角洲差不多受到长江三角洲的有力挑战。上海在亚太地区的中心地位日渐提升,这种“中心优势”与珠江三角洲的“边界优势”形成鲜亮对

城市空间发展 相关书目

专著: 1.段进;城市空间发展论;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12月 2.段进、比尔·希列尔等;空间研究3:空间句法与城市规划;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3.张勇强;空间研究(2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与城市规划);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4.张京祥罗震东何建颐;体制转型与中国城市空间重构;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5.杨冬辉;城市空间扩展与土地自然演进:城市发展的自然演进规划研究——中国城市规划·建筑学·园林景观博士文库;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6.陈泳;城市空间:形态、类型与意义——苏州古城结构形态演化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006年10月 7.王兴中;中国城市生活空间结构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01年1月 8.周春山;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 9.(美)刘易斯·芒福德编译者:宋俊岭倪文彦;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3月 10.王旭了;美国城市发展模式:从城市化到大都市区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 11.何念如、吴煜;中国当代城市化理论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 学位论文: 1.王晓燕;银川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毕凌岚;生态城市物质空间系统结构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3.沈磊;快速城市化时期浙江沿海城市空间发展若干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熊国平;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形态演变研究[D];南京大学;2005年 黄大鹏;芜湖城市土地利用及空间形态演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曹坤梓;城市化进程中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演进与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王剑锋;城市空间形态量化分析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张愚;基于可见性的空间及其构形分析[D];东南大学;2004年 徐昊;我国中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群空间形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丁小兰;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整合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07年 王国志;长春市城市化空间发展格局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杜聪;济宁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其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崔宁;重大城市事件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D];同济大学;2007年 严昕;厦门近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范少言;城市地域系统演变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李世峰;大城市边缘区的形成演变机理及发展策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邹卓君;大城市居住空间扩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为什么要学习本课程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企业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必不可少的路线图,也是目前很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是解决当前困扰许多人力资源管理者疑难问题的根本和基础,它将确定一个企业如何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进行战略管理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同时提供了依仗通过人力资源管理获得和保持竞争的优势的发展思路。 本课程将人力资源战略与人力资源规划联系起来,从人力资源环境分析、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进行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预测、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方案,以及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的评价和控制等方面,帮助中国企业构建一个统一的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体系。 本课程具有的独特优势 ·跨国公司高级经理人的全过程讲授。本课程的主讲专家曹渊勇先生先后担任朗讯中国与吉百利中国人力资源总监一职达十二年之久,本课程的全部内容均为朗讯集团、吉百利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精华。 ·充分考虑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际。本课程在系统总结朗讯与吉百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中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规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与培养实操技能。授课过程中,主讲专家与学员一起分析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制定过程中的各类问题,逐步教会HR人员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的步骤与方法,使学员在掌握跨国公司成功经验的同时,更能将理论与经验转化为实践技能。 课程目标: ·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如何有效支持企业战略实施的理念、方法和技巧·帮助人力资源管理者从人事行政管理转变真正转变为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帮助企业建 立人才竞争优势 ·了解如何从战略角度系统规划设计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 ·了解企业在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误区,并掌握有效的解决方法 ·帮助人力资源从业者真正设计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与计划 导师介绍: 曹渊勇先生(原朗讯人力资源总监) 人力资源专家,美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学硕士,原朗讯中国人力资源总监,现任吉百利CHO。曹渊勇先生先后在朗讯中国与吉百利中国担任人力资源总监一

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案例分析

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案例分 析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一、飞龙集团是有一个小企业发展到集团公司的,但在这发展的过程中,飞龙集团除1992年向社会严格招聘营销人才外,从来没有对人才结构认真地进行过战略性设计。随机招收人员、凭人情招收人员,甚至出现亲情、家庭、婚姻等不正常的招收人员的现象。公司没有一个完整的人才结构,也没有一个完整地选择和培养人才的规章,人员素质的偏低,人才结构不合理,致使在发展迅速的情况下,突然消失的结果。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1、没有一个长远的人才战略规划,没有将组织的经营和发展战略作为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依据。 2、缺乏招聘规划,也没有完整地选择和培养人才的规章。 3、招聘程序不规范,缺乏科学习性的筛选与录用,而出现随机招收人员、凭人情招收人员,甚至出现亲情、家庭、婚姻等不正常的招收人员的现象。 4、人才机制没有市场化,没有通过各种招聘渠道,到人才市场选拔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 5、单一的人才结构,盲目地大量招收中医药方向的专业人才,并且安插在企业所有部门和机构,造成企业高层、中层知识结构单一,导致企业人才结构不合理,严重地阻碍了一个大型企业的发展。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总的来说飞龙集团的失败,是在人才招聘、规划管理方面的失误,这也是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将会碰到的一个“致命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建议: 为了解决这一“致命问题”,我们认为,企业在选人、用人的过程中,至少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制定与公司相适应的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即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在人力资源的吸收、发展、使用、保留、激励等方面进行长期规划,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组织就能吸引并保证有一支与发展战略匹配的员工队伍,就能使员工队伍具备实现发展战略必备的能力。就不会出现飞龙集团的营销中心主任离开公司,营销中心就一度陷入混乱,造成了无法管理和不管理的情况。 2、根据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做好企业的定员管理。即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行,按一定素质要求,对企业配备各类人员所预先规定的限额。这就不会出现案例中因盲目地大量招收中医药方向的专业人才,并且安插在企业所有部门和机构,造成企业高层、中层知识结构单一,导致企业人才结构不合理,阻碍企业的发展的现象。 3、企业决策集体应真正树立市场化的选人、用人观念,确立正确的人才选拔标准、原则。市场竞争是残酷的,只有拥有优秀人才时,才能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具有勃勃生机。为了求得优秀人才,树立一种“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观念是十分必要的。而不应出现随机招收人员、凭人情招收人员,甚至出现亲情、家庭、婚姻等不正常的招收人员的现象。 一般说来,公司从一开始组建就应把选人放在首位,并且提出了简单、明确的选人标准:①任人为贤。不能因为认识某位领导就得到好的差事,要做到唯才是用。②一专多能。尽量发挥人的潜能,使得真正有才之人尽显其能,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③严格选拔,加强培训。在选拔人员时,从多角度多侧面选

大都市周边城镇空间重构

大都市周边城镇空间重构 摘要:江津作为重庆绕城高速经过的除主城区之外的唯一一个区县,在重庆主城区进入“二环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其城市发展动力发生了较大改变,原来以几江片区为核心的城市空间发展结构受到了巨大冲击。文章梳理了江津中心城区空间发展的历程,探讨了重庆主城区空间发展趋势对江津中心城区的影响,探讨大都市周边城镇空间重构的特点。 关键词:绕城高速;发展动力;空间重构 abstract: jiangjin as the chongqing high-speed beltway passes in addition to the main city only a county, into the “ development background of second time” in the downtown area of chongqing city,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city development, city spatial development structure with a few original area as the core have been a tremendous impact. this paper combs the history of jiangjin space center city development,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ongqing urban district of jiangjin space center city, discu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ace surrounding towns in metropolitan reconstruction. key words: highway; development; space re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 [f299.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江津中心城区发展演变历程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案例分析

案例一:小王的绩效考评结果 公司年终的绩效考评结束了,小王的绩效考评分数低于他的同事小何。 小王和小何是同时应聘进入这家公司的,两个人又被分配到同一部门,做着同样的工作。这是她们进入公司后接受的第一次绩效考评,而且这一次的绩效考评结果,可能会影响到下一年度谁能够被提升的问题。 从进入这家公司开始,小王一直勤勤恳恳努力工作,并希望自己的这一付出能够得到上司的认可。并且,无论从学历来讲,还是工作能力方面,小王都自认为优于小何,这一考评结果令小王产生了困惑。 这时,邻座的电话响了,电话铃声不由得使她想起了一件事情。刚刚进入这家公司后不久的一个周末,她和小何都在加班,因为有事情需要请示领导,所以小何拨通了上司家的电话。刚开始接电话的可能是上司家5岁的儿子,上司接了电话后,小何并没有直接谈工作,而是先问“刚才接电话的是亮亮吗,真可爱,让他再和阿姨说几句话?贝贝在叫啊,是不是着急让你带它出去了?”小王觉得奇怪,她怎么会知道上司儿子的名字?贝贝又是谁? 事后她才知道贝贝原来是上司家的一条宠物狗。小王当时的感觉是这件事情很无聊,也很浪费时间,如果是她挂电话,一定会直接和上司谈工作,别人的儿子和狗和工作又有什么关系? 现在小王开始明白了,自己恐怕是在人际关系方面出了问题,不仅仅是和上司,和同事之间也是这样。因为自己过于关注工作,忽视了很多和同事之间的这种沟通,并且在工作中过于认真的态度,也可能会令同事感觉紧张,会给人不够随和的感觉。但是,人际关系和工作质量有什么关系呢?小王自认为自己的工作质量和业绩是无可挑剔的,从到公司以来,承担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工作一直勤勤恳恳,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为什么最后的考评结果仍然很低呢?毕竟人际关系也只是考核内容中的一方面而已呀?是不是搞好人际关系是考评的大前提?如果是这样的话,也许自己和公司的想法是不一样的。那么究竟是应该适应公司的这种方式,改变自己的个性,还是应该考虑重新找工作的问题呢? 对绩效考评结果产生困惑的不只是小王一个人。广告部的员工对金融部员工的成绩普遍高于自己而不满,而公司里有些年纪较大的员工也?衔堑某杉ǖ陀谀昵崛耸且蛭纤救衔约耗昙痛螅ㄐЬ鸵欢ǖ汀? 绩效考评结束了,公司却开始变得不平静了。员工的这些抱怨也传到了老总的耳朵里,他在思考,究竟问题出在哪里? 问题: 1、为什么小王会得到这样的绩效考核结果? 2、公司里其他员工对绩效考核结果的抱怨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详细设计报告【免费】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详细设计报告 说明:本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详细设计报告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引言:实施本系统的公司的背景介绍等 2.项目章程:目前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项目范围、进度表、预算等 3.系统详细设计说明,包括: 系统功能说明、系统结构说明、DFD图、ER图、操作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详细的数据表(包括主键、外键、数据类型、默认值、取值范围等) 引言 编制《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详细设计报告》(下称报告),是为了得出对目标系统的精确描述,设计出程序的蓝图,使程序员能够根据此蓝图写出代码。 本《报告》的读者是:参与系统开发的管理人员以及系统设计人员、代码编制人员和系统实施人员。 背景介绍 A公司是一家主营全国XXXXXXX的有限责任公司,拥有XXXXXX服务许可证。 A公司成立于1994年,经过12年的迅速发展,已经在全国建立了金融、出版、航空机票预定、远程诊断等六个专用子网系统,并建立了八百多个卫星终端站,同时,为不同的客户提供数据、图象、话音等通信传输业务。到目前为止,A公司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VSAT通信服务企业之一。 项目章程 1.项目的参与者 该项目是对A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和实施。前期主要的项目参与者包括:A公司一名副总经理担任项目经理,A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A公司人力资源部两名副主管,高级系统分析人员2名,系统设计人员2名。 2.存在的问题 在实施该系统之前,A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较低 系统实施前,A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大部分工作都是通过手工完成,只使用了office等基本的办公软件,文档的整理和归档方面完全是存储原始的文本资料。 (2)人力资源管理的体系不健全、不完善 公司缺乏统一的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人力资源部门的大部分精力仍从事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不具备履行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对员工的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以及员工的职业

南通城市发展规划战略

南通城市发展规划战略 2003-10-30 [摘要]在评析历次城市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提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建议和南通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关键词]城市空间形态;规划调整;南通市 一对南通历次城市规划的总体评析 1.有关近代张謇对南通城市发展规划实践的评价 1895年张謇在南通兴办实业,新辟了唐闸工业区、天生港港口区和狼山风景区,同时在旧城区南部开商场、办学校、建博物馆、修道路等,改变了老城过去“以中轴线为对称的方形城廓、十字长街的城市形态格局”。由此,南通形成了以老城区为政治、金融、商业、文化中心,唐闸镇、天生港和狼山镇环绕的“一城三镇”的城镇组团体系。城镇之间以河道及公路相联,在城市功能发挥上成为一个整体。张謇这种朴素的田园城市模式的规划实践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可能出于以下考虑:其一,唐闸地区有丰富的棉花原料和从事土布生产的熟练工人,在交通方式为水运和步行的年代就近于原料和劳动力市场布局纺织企业是比较合理的;其二,位于通扬运河畔的唐闸地区,是历史上海盐集散中转码头,水运条件较为优越;其三,张謇在南通兴办实业的指导思想是“实业救国、地方自治”,通过兴办实业来获取教育经费,以唤起民众救国救家;其四,避免在旧城大兴土木办工业,可以保护南通古城风貌和居住环境。从他的故居选址及周边环境建设可窥见张謇的传统风水意识以及与现代环境意识的交融。 我国著名的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在提及“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时认为:“张謇发展南通的思想不只是基于城市观念,还是集城、镇、乡地区整体共同发展的观念,是谋求城乡关系、工农商关系协调发展并带有区域发展的思想。拟议中的通、泰、盐经济区,比今天苏锡常经济区要早半个世纪。在张謇思想的影响下,当时周边地区如皋县沙元炳、金沙镇孙儆、盐城县凌钟智,都致力于振兴本地实业,筹建学校,起到了建设南通卫星城镇的作用”。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张謇的规划实践过早地分散了城市功能,给南通城市空间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弱化了中心城市的集聚作用;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影响了城市经济实力总体水平的提升;影响到长江岸线港口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各组团之间的相互联系度等。虽然张謇的这种城市规划实践可与霍华德(E. Howard,1898年)在《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中提出的“田园城市模式”的思想相比拟,但两者是基于完全不同的历史发展背景。英国城市规划学者霍华德建议围绕大城市建立分散、独立、自足的田园城市以解决大城市发展的矛盾,以达到高度的城市生活和清静的乡村生活的有机结合,强调把城市和区域作为整体。而当时南通城区规模很小,社会经济状况亦十分落后,陆路交通也很不便,在城市经济集聚尚不充分的条件下,张謇就把城市的诸多功能分散,将3个不同的功能组团布局在城外9公里处,这种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不符合国际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 2.1949年—1978年的南通总体上是建设生产型的城市

人力资源系统三年战略规划

人力资源系统三年战略规划 在公司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背景下,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快提升人力资源职业能力为目标,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步伐,显得尤为重要。 一、人力资源系统三年的战略目标: 建立一支强大的管理团队,吸收一批懂管理和技术人才,将管理团队转变成知识型管理团队,最大限度开发每个人的潜能,提高管理水; 到2014年,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管理人才;培养一批能吃苦、能战斗、能带头、甘奉献、敢打硬仗具有中高级职称(或者与具有中高级职称工人同等技能)技术人才达到50名;建立健全培训后考核机制,使得培训具有时效性,促进一般管理人员技能和素质的提升;规划期末公司员工总数控制在1800人左右,总体知识结构、技术水平将会得到显著提高; 增强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打造一支凝聚力、向心力极强的学习型团队;引导员工与时俱进,及时转变观念,为企业发现问题、提出对策、解决问题,实现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 利用薪酬杠杆,丰富激励措施,引进股权分配,完善激励制度,使薪酬分配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在公司资金允许的条件下,员工工资年增长10%,力争实现:员工享受“五险一金”,让员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同时提高员工薪酬待遇,增强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

加快人才梯队建设,完善用人制度,实现选人、育人、用人公平公正,防止核心人才流失,留住人才; 二、目标分解 为确保三年战略规划稳妥执行,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推进,将三年战略规划目标进行分解。 (一)薪酬与福利 1、第一战略年计划实现目标: 狠抓“四定”工作,确实落实集团的“四定”政策;在公司资金允许的条件下,力争增加有限成本的同时,实现员工享受“五险一金”待遇; 探索股权分配制度,完善薪酬分配结构,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 措施: 岗位写实,对于不符合集团“四定”政策的行为,另行处理; 了解社会保险法律和地方政策,和地方政府沟通,完善公司员工的社保体系; 出台股权分配方案(初稿),2012年年底定稿; 完善工资结构:引入提高技能工资的分配比例,引导员工重视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确保工人岗享受技能工资;完善炉龄工资考核方案。 2、第二战略年计划实现目标: 调整工资分配; 在公司资金允许条件下,全员享受“五险一金”待遇;确保部分

人力资源五年战略规划

企业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得以维持、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现代企业经营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公司第二届第三次董事会提出“加强人才战略管理建设”的要求,着眼当前、筹谋未来,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武汉鑫锦程投资有限公司人力资源五年战略规划。 一、总体目标 依据公司总体战略经营目标,利用三到五年时间(2014-2018)围绕公司核心产业即:水务工程建设、工程监理、环保(污水处理)、投融资。以积蓄人力资本,构建企业文化为目标,整合组织流程、规范人事体系、建立素质模型、优化薪酬激励,通过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发展,有力地推动公司向现代化新型企业发展,打造公司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升级版。 二、目标解读 1、积蓄人力资本:其基本思路是按照“一稳定、二培养、三引进、四使用”的原则,利用3至5年时间,以培养为主、挖掘为辅、引进为补充,造就一支有操守、懂专业、善经营、能管理、干实事的人才队伍,包括水务、市政工程建设专业人才队伍;营销策划人才队伍;环保(污水处理)技术人才队伍;监理、造价人才队伍和资本运作人才队伍;并将这支队伍锻炼和凝聚成一个上下目标一致,内外价值一致,内部沟通协调、专业能力互补和共担风险成果的高效能团队。 2、构建企业文化:公司成立五年来已提出“企业至上、诚信为本、爱岗敬业、协作高效”的企业精神,集中体现了公司的经营宗旨,价值准则和管理信条,已形成一定的“文化”和“习惯力量”,但企业文化的真正传播、弘扬和扎根于员工中,还有待加强。因此,需要花一段时间来逐渐固化下来,从而影响人的最终行为。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一方面其建立需要改造人的思想,需要时间;另一方面企业文化需要随着社会和企业的发展而发展,需不断建设。希望五年内能形成一个初步框架和适合本公司(企业)实际的文化建设模式。 3、整合组织流程:组织机构和部门间权限流程是企业管理的基础。通过整合组织流程、规范各部门职责和相互间的配合关系、理顺分工合作和业务流程。

浅析人力资源战略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78987916.html, 浅析人力资源战略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作者:邓亚茂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19期 摘要:企业是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最基本、最具活力的创造性经济组织,市场经济竞争的 加剧,使得人才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参与到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中。对人才价值的开发利用成为企业实现自身价值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人力资源成为传统资源以外的另一项重要资源,因此企业注重人力资源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企业管理;人力资源;整合作业;特征分析;完善对策 人力资源是相对于其他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名称称谓。它是企业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总和。人力资源战略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重要的支撑系统。人力资源战略通常泛指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中,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总体方向、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依据其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定位,将其细化为一个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工作计划。因此,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企业在对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以及各种相关要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的全局利益和发展目标出发,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和发展所做的总体预测、决策和安排。 一、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作用的演变 1992年以后,“人事管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开始转变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其在企业绩管理中的作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始从企业员工的保护者和甄选者向企业发展的规划者和变革者转变。 1.与企业战略的整合 企业要通过战略匹配来保持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的一致性。无论是何种战略都必然是追求企业的整体利益,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建立在由企业管理层共同确定的、符合企业内外部各方面利益且得到企业全体员工一致认同的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基础之上,这是提高企业绩效的关键所在。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配合,可以帮助企业增加利用市场的机会,提升企业内部的组织优势,帮助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 2.与企业文化的整合 企业文化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两大要素,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要根据自身企业文化的实际情况,将企业核心文化整合到吸引、培育、发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人力资源实践中去。从实践中看,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系统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梳理,可以更好地使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管理的每一部分中去。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依托企业的整体战略,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整合管理。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