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科版张廷模主编临床中药学功效速记汇总

上科版张廷模主编临床中药学功效速记汇总

上科版张廷模主编临床中药学功效速记汇总
上科版张廷模主编临床中药学功效速记汇总

发散风寒药

羌活,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痛。

藁本,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痛。

荆芥,祛风解表,止痒,透疹,止痛。

防风,祛风解表,祛风湿,止痛。

麻黄,发汗解表,平喘止咳,利尿退肿。

桂枝,发汗解表,温经脉,助阳气。

紫苏叶,发散风寒,行气宽中。

生姜,发散风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香薷,发散风寒,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细辛,发散风寒,止痛,通鼻窍,温肺止咳。

白芷,祛风解表,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

苍耳子,发散风寒,通鼻窍,止痛。

辛夷,发散风寒,通鼻窍。

葱白,发散风寒,宣通阳气。

发散风热药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牛蒡子,疏散风热,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止痛。

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升麻,疏散退热,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葛根,疏散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淡豆豉,疏散表邪。

浮萍,疏散风热,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清热泻火药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收湿敛疮。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芦根,清热生津,清胃止呕,清肺祛痰,排脓,利尿。

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

栀子,泻火除烦,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清利湿热。

夏枯草,清泻肝火,解毒散结。

决明子,清肝,明目,缓下通便。

谷精草,清肝热,疏风热,明目退翳。

密蒙花,清热养肝,明目退翳。

清热燥湿药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穿心莲,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龙胆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苦参,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杀虫,利尿。秦皮,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泻肝火。

野菊花,清热解毒,清肝平肝。

绵马贯众,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清利湿热。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大血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土茯苓,清热解毒,利湿。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消痈,利湿通淋。

射干,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马勃,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重楼,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息风定惊。

半边莲,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山慈菇,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漏芦,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通经下乳。

熊胆,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

鸦胆子,清热解毒,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清热凉血药

地黄,清热凉血,止血,养阴生津。

玄参,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虚热。

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清泻肝火。

水牛角,清热凉血,泻火解毒,定惊。

紫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清虚热药

青蒿,清虚热,凉血,解暑热,截疟。.

地骨皮,清虚热,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白薇,清虚热,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胡黄连,清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银柴胡,清虚热,除疳热。

攻下药

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芒硝,软坚泻下,清热消肿。

番泻叶,泻热通便。

芦荟,泻热通便,清肝热,驱蛔虫。

润下药

火麻仁,润肠通便。

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峻下药

甘遂,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京大戟,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芫花,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

牵牛子,逐水退肿,利尿,去积。

商陆,逐水退肿,利尿,消肿散结。

巴豆,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

祛风湿止痛药

独活,祛风湿,止痛,解表。

威灵仙,祛风湿,舒筋活络,止痛。

川乌,祛风湿,散寒,止痛。

防己,祛风湿,止痛,清热利水。

雷公藤,祛风湿,止痛,清热解毒。

海桐皮,祛风湿,舒筋止痛,杀虫止痒。

海风藤,祛风湿,舒筋止痛。

昆明山海棠,祛风湿,祛瘀止痛,续筋接骨。

祛风湿舒筋活络药

秦艽,祛风湿,舒筋活络,退虚热,清湿热。

豨莶草,祛风湿,舒筋活络,清热解毒。

臭梧桐,祛风湿,舒筋活络,清热解毒。

络石藤,祛风湿,舒筋,清热解毒。

木瓜,祛风湿,舒筋,化湿。

乌梢蛇,祛风,通络,止痉。

祛风湿强筋骨药

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

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狗脊,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收敛固涩。

化湿药

广藿香,芳香化湿,和中止呕,发表解暑。

佩兰,芳香化湿,发表解暑。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解表。

厚朴,燥湿,行气,平喘。

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砂仁,化湿开胃,温中止泻,行气安胎。

草果,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利水消肿药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

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清热排脓。

猪苓,利水渗湿。

泽泻,利水渗湿,泄热。

香加皮,利水渗湿,祛风湿,强筋骨。

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祛痰。滑石,利尿通淋,清热解暑,(外)祛湿敛疮。

川木通,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

石韦,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海金沙,清利湿热,通淋止痛。

瞿麦,利尿通淋,活血通经。

萹蓄,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地肤子,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灯心草,利尿通淋,清心降火。

冬葵果,清热利尿,下乳,润肠。

利湿退黄药

茵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

金钱草,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虎杖,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化痰止咳。珍珠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明目,清积。

温里药

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吴茱萸,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

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丁香,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高良姜,温中止痛,止呕。

花椒,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胡椒,温中散寒。

荜茇,行气通络,化痰止咳。

行气药

陈皮,行气调中,燥湿,化痰。

青皮,疏肝破气,散结消积。

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枳壳,理气宽中,消胀除痞。

佛手,疏肝解郁,行气和中,燥湿化痰。

木香,行气止痛。

香附,疏肝行气,调经止痛。

沉香,行气止痛,温中降逆,温肾纳气。

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荔枝核,行气散结,祛寒止痛。

川楝子,行气止痛,疏肝泄热,驱虫,止痒。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柿蒂,降气止呃。

消食药

山楂,消食化积,行气化瘀。

鸡内金,消食健脾。

神曲,消食化积。

麦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

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稻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

驱虫药

槟榔,驱虫,缓下消积,行气,利水,截疟。使君子,驱蛔消积。

雷丸,驱虫。

榧子,驱虫,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南瓜子,驱绦虫。

凉血止血药

小蓟,凉血止血,解毒消痈。

大蓟,凉血止血,解毒消痈。

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槐花,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侧柏叶,凉血止血,化痰止咳。

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苎麻根,凉血止血,安胎,清热解毒。

化瘀止血药

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茜草,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蒲黄,止血,化瘀,利尿。

五灵脂,化瘀止血,活血止痛。

收敛止血药

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仙鹤草,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补虚。

棕榈炭,收敛止血。

血余炭,收敛止血。

温经止血药

艾叶,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炮姜,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活血止痛药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

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姜黄,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乳香,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活血调经药

丹参,活血祛瘀,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红花,活血祛瘀,通经止痛。

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

益母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牛膝,活血祛瘀,补肝肾,强筋骨,引火下行,利水通淋。鸡血藤,行血补血,舒筋活络。

活血疗伤药

土鳖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自然铜,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苏木,活血疗伤,祛瘀通经。

骨碎补,活血续伤,补肾强骨。

马钱子,活血通络止痛,攻毒散结消肿。

血竭,活血止痛,化瘀止血,生肌敛疮。

北刘寄奴,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凉血,止血,清热利湿。

破血消癥药

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水蛭,破血逐瘀。

温化寒痰药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

白附子,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

芥子,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旋覆花,降气化痰,止咳止呕。

白前,降气,消痰,止咳。

清化热痰药

川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

浙贝母,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

瓜蒌,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

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竹沥,清热豁痰,清心定惊。

天竺黄,清热豁痰,清心定惊。

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前胡,降气化痰,疏散风热。

蛤壳,清肺热化痰,软坚散结,制酸止痛,(外)收湿敛疮。昆布,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

止咳平喘药

苦杏仁,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紫苏子,止咳平喘,降气化痰,润肠通便。

百部,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紫菀,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款冬花,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马兜铃,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脂。

枇杷叶,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葶苈子,泻肺平喘,行水消肿。

白果,敛肺定喘,止带缩尿。

矮地茶,化痰止咳,清利湿热,活血化瘀。

洋金花,平喘止咳,解痉镇痛。

安神药

酸枣仁,养心益肝,安神,敛汗。

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远志,宁心安神,祛痰开窍。

合欢皮,解郁安神,活血消肿。

夜交藤,养心安神,祛风通络,止痒。

朱砂,镇心安神,清热解毒。

磁石,镇心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龙骨,镇心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琥珀,镇心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

平肝潜阳药

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珍珠母,平肝潜阳,清肝明目,镇心安神。

牡蛎,平肝潜阳,镇心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赭石,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蒺藜,平肝疏肝,祛风明目,祛风止痒。

息风止痉药

羚羊角,息风止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牛黄,息风止痉,化痰开窍,清热解毒。

钩藤,息风止痉,清热平肝。

地龙,清热定惊,息风止痉,通络,平喘,利尿。

天麻,息风止痉,平肝潜阳,祛风通络。

僵蚕,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全蝎,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蜈蚣,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开窍药

麝香,开窍醒神,活血止痛。

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苏合香,开窍醒神,散寒止痛。

石菖蒲,开窍醒神,宁心安神,化湿和胃。

蟾酥,开窍醒神,解毒消肿,止痛。

补气药

人参,大补元气,补益脏气,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太子参,补气,养阴。

党参,补脾肺气,补血,生津。

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排脓,养血生肌。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

山药,补脾肺肾气,益脾肺肾阴。

甘草,补心脾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解毒,调和药性。

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蜂蜜,补脾肺气,润燥,缓急止痛,解毒。

补阳药

鹿茸,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固冲任,托毒生肌。

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锁阳,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巴戟天,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祛风湿。.

淫羊藿,补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

补骨脂,补肾阳,固精,缩尿,温脾阳,止泻,平喘。

益智,温肾助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开胃摄唾。

菟丝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精缩尿,止泻,安胎。

沙苑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精缩尿,止带。

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续断,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安胎。

蛤蚧,补肾阳,益精血,补肺气,定喘咳。

冬虫夏草,补肾阳,益肾精,补肺气,止血化痰,止咳平喘。

紫河车,补肾益精,补气养血。

补血药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

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何首乌,(制)补血,益精;(生)截疟,解毒,通便。

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枸杞子,补肝肾,益精血,明目。

补阴药

北沙参,养阴润肺,益胃生津。

南沙参,养阴润肺,益胃生津,祛痰,益气。

百合,养阴润肺,止咳化痰,清心安神。

麦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天冬,养阴润肺,滋肾降火,益胃生津。

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玉竹,养阴润肺,益胃生津。

黄精,养阴润肺,滋肾益精,补脾益气。

墨旱莲,补肝肾阴,凉血止血。

女贞子,补肝肾阴,退虚热,明目。

龟甲,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固经止血,养血补心。

鳖甲,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固表止汗药

麻黄根,固表止汗。

浮小麦,固表止汗,益气,除热。

涩肠止泻药

五味子,收敛固涩(敛肺、涩肠、固精),益气滋肾,生津止渴,宁心安神。乌梅,涩肠止泻,敛肺止咳,安蛔,生津。

诃子,涩肠止泻,敛肺止咳,利咽开音。

石榴皮,涩肠止泻,收敛止血。

肉豆蔻,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外)敛疮生肌。赤石脂,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止带,

五倍子,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止汗,固精,止血,收湿敛疮。

涩精缩尿止带药

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固精、敛汗、止血)。

覆盆子,固精缩尿,补益肝肾,明目。

桑螵蛸,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金樱子,固精缩尿止带,涩肠止泻。

海螵蛸,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外)收湿敛疮。

莲子,补脾止泻,益肾固精,止带,养心安神。

芡实,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

涌吐药

常山,涌吐痰涎,截疟。

瓜蒂,涌吐痰食,祛湿退黄。

胆矾,涌吐风痰,解毒收湿,蚀疮祛腐。

攻毒杀虫去腐敛疮药

蛇床子,(外)燥湿杀虫止痒;(内)温肾壮阳,祛寒燥湿。

土荆皮,杀虫止痒。

硫黄,(外)解毒杀虫止痒;(内)补火助阳。

雄黄,攻毒,杀虫。

砒石,(外)攻毒杀虫,蚀疮去腐;(内)劫痰平喘。

升药,拔毒去腐。

轻粉,(外)攻毒杀虫止痒,收湿敛疮;(内)逐水通便。

铅丹,(外)攻毒化腐,收湿杀虫止痒;(内)坠痰镇惊,截疟。白矾,(外)收湿止痒,攻毒杀虫;(内)止血,止泻,祛风痰。炉甘石,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

(内)清肺化痰。(外)清热解毒;硼砂,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目录 目录 (1) 第01 讲绪言 (4) 第02 讲中药知识的初步积累中药学的发展(一) (10) 第03 讲中药学的发展(二) (16) 第04 讲中药材的品种、产地、采集 (23) 第05 讲中药材的储存中药的炮制:含义、目的 (29) 第06 讲中药的炮制:方法中药的作用 (36) 第07 讲中药的性能:概述 (42) 第08 讲中药的性能:四气(一) (47) 第09 讲中药的性能:四气(二)五味(一) (52) 第10 讲中药的性能:五味(二)归经(一) (59) 第11 讲中药的性能:归经(二)升降浮沉(一) (65) 第12 讲中药的性能:升降浮沉(二)毒性(一) (71) 第13 讲中药的性能:毒性(二)、小结 (77) 第14 讲中药的应用:中药的配伍(一) (84) 第15 讲中药的应用:中药的配伍(二)中药的禁忌(一) (90) 第16 讲中药的应用:中药的禁忌(二)中药的剂量 (96) 第17 讲中药的应用:中药的用法各论概述 (102) 第18 讲解表药的概述发散风寒药概述 (110) 第19 讲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一) (117) 第20 讲发散风寒药:桂枝(二)、紫苏、生姜 (124) 第21 讲发散风寒药: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 (130) 第22 讲发散风寒药:细辛、苍耳子、辛夷、藁本发散风热药概述发散风热药:薄荷、 牛蒡子 (137) 第23 讲发散风热药:桑叶、菊花、蝉蜕、蔓荆子、葛根(一) (145) 第24 讲发散风热药:葛根(二)、柴胡、升麻、淡豆豉清热药概述 (151) 第25 讲清热泻火药概述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 (158) 第26 讲清热泻火药: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子、夏枯草、决明子清热燥湿药概述 (163) 第27 讲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穿心莲、秦皮 (170) 第28 讲清热解毒药概述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青黛、贯众.176 第29 讲清热解毒药:鱼腥草、蒲公英、紫花地丁、土茯苓、熊胆、野菊花、红藤、败酱 草 (184) 第30 讲清热解毒药:山豆根、射干、马勃、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清热凉血药概述 (191) 第31 讲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水牛角、紫草 (198) 第32 讲清虚热药概述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 (205) 第33 讲泻下药概述攻下药概述攻下药:大黄(一) (211) 第34 讲攻下药:大黄(二)、芒硝 (217) 第35 讲攻下药:番泻叶、芦荟润下药概述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峻下逐水药概述峻下逐水药:甘遂、大戟 (224) 第36 讲峻下逐水药:芫花、牵牛子、商陆、巴豆 (231) 第37 讲祛风湿药概述祛风湿散寒药概述 (237) 第38 讲祛风湿散寒药: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金钱白花蛇、乌梢蛇、木瓜 (242)

中药学主治功效表

中药学主治功效表 第八章解表药(发表药)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 品名功效主治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散寒通滞风寒感冒、咳嗽气喘、风水水肿、风寒痹证、阴疽、痰核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风寒感冒、寒凝血滞诸痛证、心悸、痰饮、蓄水、奔豚证紫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风寒感冒,咳嗽痰多、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风寒感冒、胃寒呕吐、胃热呕吐、风寒咳嗽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阴暑证、水肿脚气、利水退肿 荆芥发表散风、透疹消疮、炒炭止血外感表证、透疹消疮、吐衄下血 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感冒头痛、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证 羌活散寒去风、胜湿止痛风寒感冒、头身疼痛、风寒湿痹,肩臂疼痛 白芷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外感风寒,头痛鼻塞、头面诸疾、风湿痹痛、带下过多、疮痈肿毒又治乳痈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风寒感冒、阳虚外感、寒痰停饮,气逆咳喘、通关开窍醒神、头痛鼻渊、牙痛、痹痛 藁本祛风散寒、胜湿止痛风寒感冒,颠顶头痛、风寒湿痹 苍耳子散风除湿、通窍止痛鼻渊头痛、风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疥癣痲疯 辛夷发散风寒、宣通鼻窍风寒头痛、鼻渊头痛 葱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解毒散结风寒感冒轻证、阴寒腹痛、乳汁郁结,乳房胀痛、疮痈疔毒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品名功效主治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上犯、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牛蒡子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散肿风热感冒、咽喉肿痛、麻疹不透、痈肿疮毒、痄腮喉痹、乳痈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熄风止痉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上攻,咽痛瘖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痫夜啼、小儿急热惊风、破伤风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肺热燥咳、肝阳眩晕、目赤昏花、血热吐衄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目赤昏花、眩晕惊风、疔疮肿毒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风热感冒,头痛头风、目赤肿痛,目昏多泪 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邪在少阳、感冒发热、肝郁气滞、气虚下陷、疟疾寒热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风热头痛、麻疹透发不畅、多种热毒证、气虚下陷、久泻脱肛气虚崩漏下血 葛根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外感表证、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泄热痢、脾虚泄泻 第九章清热药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 品名功效主治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清泄肺热、清胃泻火、疮疡不敛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热病烦渴、肺热咳嗽、骨蒸潮热、阴虚燥咳、阴虚消渴、肠燥便秘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呕热病烦渴、胃热呕逆、肺热咳嗽、外感风热、身热咳嗽、肺痈吐脓

中药学功效记忆口诀汇总

中药学记忆口诀汇总 1、辛温解表药 荆防麻桂紫苏姜,香白羌细辛夷苍。 麻黄发汗治伤寒,利水痹痛与咳喘。桂枝温胃善助阳,温经通络化水强。紫苏散寒兼中宽,气胀解毒胎能安。荆芥祛风解肌表,痒疹出血及感冒。防风辛散表里风,胜湿疗痹止痛痉。羌活祛风寒湿气,太阳头疼上肢痹。白芷通窍阳明疼,燥湿止带消痈脓。细辛祛风通鼻窍,诸班寒痛肺饮消。 2、辛凉解表药 蔓荆牛蒡二子凉,薄荷蜕豆饮菊桑,葛根生柴兼升阳。 薄荷清利头目咽,散热透疹又疏肝。牛蒡散热利二便,解毒透疹消肿疮,宣肺利咽痄腮强。蝉蜕疏风透痒疹,明目息风痉开音。桑叶清肺兼平肝,止血燥咳目昏眩。菊花疏散外感热,明目平肝热毒解。柴胡解热又疏肝,升举阳气治下陷。葛根解肌治颈项,透疹生津升泄阳。升麻发表又透疹,清热解毒升陷阳。蔓荆清利头目热,止痛祛风在经络。 3、清热泻火药 泻火石膏知芦竹,决明栀子粉夏苦。 石膏泻火清肺胃,除烦止渴高热退,煅用收敛又生肌,专配知母情相须。知母清胃又润肺,滋阴润燥虚热退。栀子泻火除烦湿,凉血解毒肿痛止。夏枯草清肝散结,高压消瘿珠痛解。芦根除烦又生津,止呕排脓利尿淋。决明益肾又清肝,明目润肠通大便。 4、清热燥湿药 三黄苦胆 黄芩清肺除湿热,解毒止血又安胎。黄连燥湿清心火,胃火痢疾疮毒瘥。黄柏入肾燥下湿,泻火解毒退虚热。胆草燥湿泄肝胆,带状疱疹小儿惊。苦参燥湿又杀虫,疮疹癣麻痢尿淋。 5、清热凉血药 清热凉血水牛角,生地玄参紫丹芍。 生地凉血阴津热,润肠吐衄伤营血。玄参凉血且滋阴,解毒散结润肠真。丹皮凉血散淤血,内外痈肿骨蒸热。赤芍凉血兼清肝,瘀滞肿痛经闭痊。凉血活血有紫草,解毒消斑水牛角 6、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双黄连,蚤休败酱青板蓝,二白地丁垂盆菊,马勃红藤马齿苋。山豆土苓鸦胆子,秦皮射干穿心莲,鱼熊牛蛇青半边。 银花解毒散风热,痈肿毒痢卫营邪。连翘解毒散肿结,清心透散利尿淋。

最新版中草药功效大全

最新版中草药功效大全 A字头 【艾叶】理气血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除湿杀虫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胎动不安,心腹冷痛 【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燥,主治阴虚心烦失眠, B字头 【巴戟(ji)天】补肾阳,壮筋骨,去风湿,主治子宫虚冷,风寒,腰膝酸痛? 【巴豆】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水肿,外用治疗喉风 【八角】健胃,行气,促进消化,用于白细胞减少症 【百部】润肺止咳,杀虱杀虫 【百合】润肺止咳,养阴消热,清心安神 【柏子仁】养心安神,止汗,润肠。用于虚烦失眠,心悸怔忡,阴虚盗汗,肠燥便秘

注意事项:便溏及痰多者慎服. 【板蓝根】(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细菌性感染,败血症,肺炎、肠炎、血痢、咽炎等 【白芍】扩张动脉,降血压,护肝,阴虚发热,养血,盗汗? 【白术】健脾益气,止汗,脾胃虚弱 【白前】主冶肺气壅实之咳嗽痰多;气逆喘促;胃脘疼痛;儿疳积; 跌打损伤 【白果】敛肺气,定喘嗽,止带浊,缩小便 【白芷】去风,燥湿,消肿,止痛,解热,降压,平肝 【白笈】补肺,止咳化痰,止血生肌,主治矽肺,肺结核,气管炎,百日咳 【白茅根】补中益气,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治热病烦渴,肺热喘急,胃热哕(yue)逆 【白及】苦甘涩,微寒,归肺胃肝经。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白豆蔻】辛温,归肺脾胃经。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半边莲】利水消肿,解毒,治黄疸,水肿,臌胀,泻泄,痢疾,蛇伤,疔疮,肿毒,湿疹,癣(xuan)疾,跌打损伤肿痛,用于大腹水肿,面足浮肿,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晚期血吸虫病腹水 【槟榔】苦辛温,归胃大肠经。驱虫消积,行气利水。 【斑蝥】破血消癓,功毒蚀疮,引赤发泡。用于癓瘕肿块,积年顽癣,瘰疬,赘疣,痈疽不溃,恶疮死肌。 【北沙参】肺燥干咳,虚劳嗽血,胃级不足,津伤口干,风寒作嗽肺胃虚寒者忌服。

上科版张廷模主编《临床中药学》功效速记汇总

发散风寒药 羌活,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痛。 藁本,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痛。 荆芥,祛风解表,止痒,透疹,止痛。 防风,祛风解表,祛风湿,止痛。 麻黄,发汗解表,平喘止咳,利尿退肿。 桂枝,发汗解表,温经脉,助阳气。 紫苏叶,发散风寒,行气宽中。 生姜,发散风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香薷,发散风寒,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细辛,发散风寒,止痛,通鼻窍,温肺止咳。 白芷,祛风解表,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 苍耳子,发散风寒,通鼻窍,止痛。 辛夷,发散风寒,通鼻窍。 葱白,发散风寒,宣通阳气。 发散风热药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牛蒡子,疏散风热,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止痛。 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升麻,疏散退热,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葛根,疏散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淡豆豉,疏散表邪。 浮萍,疏散风热,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清热泻火药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收湿敛疮。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芦根,清热生津,清胃止呕,清肺祛痰,排脓,利尿。 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 栀子,泻火除烦,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清利湿热。 夏枯草,清泻肝火,解毒散结。 决明子,清肝,明目,缓下通便。 谷精草,清肝热,疏风热,明目退翳。 密蒙花,清热养肝,明目退翳。 清热燥湿药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中药学解表药归纳总结

解表药 1.含义: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用以治疗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2.共性 (1)药性:多具有辛味,辛能发散,且药物大多质轻(多为花、叶类)而清轻上扬宣散;其归经主入肺、膀胱或肝经,偏行肌表。 (2)功效:使初入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而解,而主具有发汗解表作用。 相关功效释义: 1)发汗解表:解表药多辛散轻扬,具有使患者发汗或微发其汗,使表邪随汗出而解,从而控制疾病转变的作用,达到早期治愈疾病的目的。这就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的意思。古时称其为“开鬼门”,鬼(同魄)门即指汗孔,“开鬼门”,即指发汗。 2)发散风寒:解表药中,一般具有性味辛温,人肺与膀胱经,能达表以辛散风邪,温散寒邪的药物,具有治疗风寒表证的作用,如麻黄、桂枝、紫苏叶等。 3)疏散风热:解表药中,一般具有性味辛凉,人肺与肝经.能达表以辛散风邪.凉散热邪.其发汗、发散之力均较发散风寒药为弱的药物,具有治疗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的作用,如桑叶、菊花、蝉蜕等。 4)发表解肌:即具有治疗外感表证初起有汗的功效。有辛温解肌,如桂枝;辛凉解肌,如葛根。也可以说是比发汗而较弱的解表作用。 (3)适应证:主要用于外感六淫之邪,病位浅在肌表肺卫肌肤所致之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其中尤以恶寒为表证特征。表证又分表寒(风寒表证),表热(风热表证),表虚(气虚表证、阳虚表证、阴虚表证、血虚表证),表实(风寒夹湿表证、风寒表实证)等见下表 (4)有功效及适应证:借其辛散、宜肺、散表、达表透邪之功,有的解表药兼有宣肺利尿,宣肺止咳平喘,宣毒透疹,祛风胜湿止痛,解表消疮等作用,故还可分别用于水肿、尿闭因肺气不宣者.咳喘.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风疹.风湿痹痛或头痛身痛,疮疡等疾病的初起阶段而兼表证者。值得注意的是,若上述病症不具备初起而兼表证的前提条件,则不可用,因里证而不能发汗解表。 相关功效释义: 1)宣肺利尿:即具有恢复肺之通调水道功能,开肺气而利水湿的功效,适用于表证咳嗽气喘而有水肿.浮肿以上半身和面部为甚,小便不利,量少色深黄,腹部胀满,伴有咳嗽气喘或有寒热,苔白滑,脉浮滑,如麻黄桂枝等药物。

中药2 中药功效总结完整版

中药专业知识二经典 本《2007新大纲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考前冲剌》分《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药学专业知识(一)》、《药学专业知识(二)》五个分册,是由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大学药学院、山东大学药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药学院、中国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培训中心、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等高等医药院校和医药科研单位的一批教学和辅导培训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为工作繁忙、考前复习时间紧迫的应试人员编写的。本中药专业知识二能帮助和指导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内轻松地学习和掌握《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试范围的知识,并得到强化训练,收到考前实战冲刺的效果。 一,解表药(发表药)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 共性:解表散寒 麻桂紫苏和生姜 荆防羌细芷薷香 藁仓辛夷西河柳 发汗解表齐帮忙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肺气壅遏咳喘要药) 麻黄选妃平川,利水消肿。(麻黄得了水肿,需要选胸部平川的妃子,可以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桂枝喊劫机,问通京吗,猪样滑稽。(桂枝在飞机上大喊劫机,问这飞机通北京吗,样子像猪一样滑稽)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安胎(风寒感冒常药) 紫苏发散行乞观众,解鱼蟹毒,安胎。(支书解散了看行乞卖艺的观众,并告诉他,老婆中了鱼蟹毒, 快回家解毒安胎)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呕家圣药) 生姜发表,文中直呕,蚊飞直咳,解毒。(姜昆发表论文中直呕吐,蚊子飞来直咳嗽,中毒了) 荆芥散风解表,透疹止痒,炒炭止血(发表散寒) 警戒散解,偷羊,炒炭止血。(警戒解除了,开始偷羊,回家炒成炭给病人止血)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治风通用药) 祛风解表,风湿童子痉。(有风祛风,有风胜湿,止痛止痉)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墙(羌活)高(藁本)借伞风时通 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墙太高,借把伞,有风时就通过了)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寒饮伏肺) 细心表姐上海取峰桶,桶敲,蚊飞化蝇。 白芷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阳明头痛) 白纸三行,笔敲指痛,找师带小农。(白纸写文章只写三行,笔敲得手指都痛,只能找老师带我这小农)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相如河中画狮,利水肿。(画家相如在河中画狮子,这样可以利水肿)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苍耳子掉水里,冷!耳朵通鼻窍,耳朵湿了又痛又痒,要除湿止痛止痒)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鼻渊要药) (辛夷又称木笔花,笔和鼻同音,看到笔就想到通鼻窍) 西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西河柳的枝条像头发——头发风湿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共性:疏风散热(树上疯人) 薄荷蝉蜕牛蒡子 桑菊葛根蔓荆子 柴升浮木淡豆豉

《中药学》教学大纲..doc

《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等知识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学 科,是祖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基础学科与中医临床学科之间起承上启下的 作用,使理、法、方、药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对于中医临床专业学生,它是安全有效使用中 药的必备知识;对于中药专业学生,它是开展中药药学服务和中药应用研究的前提与基础; 对于其它医药相关专业,它是培养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的特色理论支撑。通过本课 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应用等理论知识及技能, 为学习中医药各相关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1. 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以及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促使学生热爱中 医事业,积极运用中医药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 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具有敬业爱岗、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 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尊重生命,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团 队合作精神。在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能够充分考虑患 者及家属的利益并发挥中医药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2. 知识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要能够在《中药学》:1)总论部分:掌握“中药”、 “本草”、“中药学”的含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炮制目的、配伍关系、用药禁 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的炮制方法、用量、用法。了解中 药的起源、产地、采集及其它炮制方法。 2)各论部分:掌握约 85 味常用中药 ( 或有代表性 ) 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配伍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及某些特殊方法; 了解其来源(指同一药味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某些特殊的炮制意义、用量、用法及使 用注意。熟悉约 70 味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 解约 74 味常用药物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余药仅作参考,学生以课外自学为主。 附药视具体情况由任课教师作具体要求。 3)初步了解中药学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及相关的行业 需求。 3. 技能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正确掌握中药的药性和应用、同类药物间的 异同比较以及重要配伍等知识,了解临床辨证用药特点,具有一定的中药学知识应用能力; 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观摩见习中药材饮片标本,了解中 药饮片的性状特征及传统辨识经验,对常用中药饮片初步具备一定的识别能力。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第一个学期,课程重点是讲授中药基本理论和各药的功效主治, 包括一些特殊用法和特殊使用注意,同类药物间的异同比较、重要配伍等基础理论知识;使 学生正确掌握中药的药性和应用,学习临床辨证用药的特点, 培养其遣方处药的准确性与灵活性;难点是对中药性能,配伍和用药禁忌等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对重点章节药物功效主治 等知识的掌握。重点章节主要有第1~ 4 章、第 10~ 18 章、第 20~ 29 章。难点章节是第6~8 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中药学》教学以结合PPT 课件进行课堂讲授的教学法为主,其中,要注意运用启发式 教学,教学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同时也要运用 PBL 教学法,在教学中 要多开展分组讨论的教学活动。平时加强对学生的辅导,指导学习方法,并强化、

中药学功效整理

中药学 第一章,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治疗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 麻黄;温肺膀胱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温心肺膀胱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紫苏叶;温肺脾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香薷;微温肺胃脾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荆芥;微温肺肝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防风;微温膀胱肝脾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白芷;温胃大肠肺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细辛;温肺肾心小毒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温肺化饮 羌活;温膀胱肾解表散寒祛风湿止痛 藁本;温膀胱解表散寒祛风湿止痛 生姜:微温肺脾胃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 苍耳子:温肺小毒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辛夷;温肺胃散风寒通鼻窍 葱白:温肺胃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胡荽;温肺胃发表透疹开胃消食止痛解毒 西河柳:平肺胃心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薄荷;凉肺肝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牛蒡子;寒肺胃疏散风热宣肺透疹祛痰利咽解毒消肿 蝉蜕;寒肺肝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桑叶;寒肺肝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菊花;微寒肺肝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蔓荆子;微寒膀胱肝胃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葛根;凉脾胃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柴胡;微寒肝胆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升麻;微寒肺脾胃大肠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淡豆豉:凉肺胃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浮萍:寒肺膀胱宣散风热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木贼:平肺肝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谷精草:平肺肝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第二章,清热药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主治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石膏;大寒肺胃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湿敛疮止血生肌 知母;寒肺胃肾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芦根;寒肺胃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天花粉;微寒肺胃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淡竹叶;寒心胃小肠清热除烦利尿 竹叶;寒心胃小肠清热除烦生津止渴利尿 栀子;寒心肝胆肺胃三焦泻火除烦清利湿热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夏枯草;寒肝胆清肝火散结消肿 决明子;寒肝大肠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密蒙花;寒肝清热泻火养肝明目退翳 青葙子;微寒肝清热泻火明目退翳 寒水石;寒心胃肾清热泻火 鸭跖草;寒肺胃小肠清热泻火解毒利水消肿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黄芩;寒肺胆脾胃大肠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寒心脾肝胃胆大肠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寒肾膀胱大肠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龙胆;寒肝胆清热燥湿泄肝胆火 苦参;寒心肝大肠膀胱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秦皮;寒肝胆大肠清热燥湿涩肠止痢止带明目 椿皮;寒大肠肝清热燥湿涩肠止泻止带止血 白鲜皮;寒脾胃膀胱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第三节,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寒肺心胃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微寒肺心小肠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 大青叶;寒心胃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板蓝根;寒心胃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消肿 青黛;寒肝肺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 贯众;微寒肝胃小毒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重楼;微寒肝小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 蒲公英;寒肝胃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清肝明目 紫花地丁;寒心肝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野菊花;微寒肝心清热解毒泻火平肝 穿心莲;寒心肺大肠膀胱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 射干;寒肺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山豆根;寒肺胃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中药学笔记整理之完整版

一,解表药--味辛归肺膀胱经 1.辛温解表药 麻黄--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宣肺平喘风寒表实无汗 桂枝--发表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风寒表实无汗表虚有汗皆可 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毒气滞胎动不安,妊娠恶阻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 荆芥--散风解表透疹止痒疗疮止血既散风寒又散风热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引经药无所不达一身之风寒湿痹痛 羌活--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止痛上半身风湿痹痛太阳之头项强痛 藁苯--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止痛巅顶头疼 细辛--散寒祛风温肺化饮通窍止痛阳虚感冒用量<3克 白芷--发散风寒燥湿止带通窍止痛消肿止痛阳明头痛眉棱骨痛 香薷--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和中化湿夏季乘凉冷饮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热 苍耳--散寒通窍除湿止痛有小毒 辛夷--散寒通窍 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肺胃心经 2.辛凉解表药 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蔓荆--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风湿痹痛肢拘急 牛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辛苦寒能升浮沉降兼可通便 蝉蜕--疏散风热明目退翳透疹止痒息风止痉喑哑咽痛 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桑叶--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葛根--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长于缓解颈部肌肉紧张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少阳之寒热往来配黄芩半表半里之热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丹毒痄腮温毒发斑 豆鼓--解表除烦辛甘微苦凉归肺胃经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二,清热药--多寒凉味多苦主治里热证 1.清热泻火药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湿敛疮生肌止血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配黄柏阴虚火旺配川贝母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注射液引产不宜与乌头孕妇禁用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配淡豆鼓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 夏枯草--清肝明目散结消肿瘰疬瘿瘤 芦根--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生津止呕利尿 竹叶--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生津心火上炎之口糜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生津心火下移小肠之热淋尿痛,尿赤,尿涩 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谷精草--明目退翳疏散风热风热头痛 青葙子--明目退翳平肝阳降血压 密蒙花--明目退翳养肝血除虚热

中药学(功效)

执业药师中药功效总结(汇总) 1.解表药 1.1辛温解表药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 紫苏:发散风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半夏天南星毒。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炒炭止血。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藁本: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细辛:祛风散寒,止痛,通鼻窍,温肺化饮。 白芷: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

消肿。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西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1.2辛凉解表药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 蔓荆子: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葛根:解 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 泻,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

阳气, 淡豆豉:解表,除烦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2.清热药 2.1清热泻火药 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夏枯草:清肝明目,散结消肿, 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2.2清热燥湿药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

中药学CAI教学分析

中药学CAI教学分析 中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应用学科。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中药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规律,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一个好医生必须做到“医理通,药性熟”,由此可见中药学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中药学药物种类较多,为了从感官上加深学生对中药的印象以及激发其学习兴趣,故应突出教学的直观性和实践性,中药学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课堂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 除了演示教材本身的内容外,CAI教学中还可添加大量的相关基础学科内容、临床病案病症以及现代中药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全方位多学科联系式教学[1-2]。如中药学中活血化瘀药、祛湿药、祛痰药、消食药、补益药等都常配伍行气药,为方便学生理解可在相应章节的CAI教学中添加中医基础理论相关的知识: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湿邪重浊粘腻,易于阻碍气机;痰随气机升降,气壅则痰聚,气顺则痰消;食积内停,易致气机不畅,气滞则食积难消。再如学习清热燥湿药时,可用超链接或音频的方式复习六淫中火、热、湿的致病特点,从而明确“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意义;也可用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现肺热、心火、胃火、胃肠湿热、肝胆湿热等具体病症的临床表现,为讲述相应药物的主治奠定基础。大量音频、视频、动画等元素加入到CAI教学中,使表现形式多样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加深其对每一味中药的记忆,对于具体中药能够达到知其名、识其物、治何病,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如同样是治疗风寒感冒头痛,羌活和藁本善治太阳经头痛,疼痛部位多是后头痛牵连项部,巅顶头痛甚者更是多用藁本;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疼痛部位多是前额头痛以及伴随牙龈肿痛;柴胡善治少阳经头痛,疼痛部位多为头之两侧,连及耳部。如果仅凭教师口头描述这些疼痛部位,学生的印象不深也不容易记住,CAI教学中加入相应的经络走向图,辅以动画的形式,把以上药物治疗头痛的具体部位与脉络走向结合展现出来,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减少了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 2模拟实验教学,提高兴趣 我们利用多媒体手段以视频、图片、动画、讲解的方式,情景呈现中药学中的实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中药学总论中介绍的用量,从古至今出现了许多描述中药剂量的词,如估量词匕、勺、盏、撮、溢、束、握等和拟量词麻子大、小豆大、枣大、蛋黄大等。CAI教学能直观地呈现药物分量的多少,使学生在学习中医古籍时,对古医籍中的一些中药剂量特殊的描述方法有一个准确的量化认识。再如中药的煎药方法涉及许多的实验物品和实验条件。对于学习中药学课时较少的班级来说,没有足够的时间能让他们对每一种煎煮方法都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CAI教学就能很好的弥补这一点,通过模拟仿真,将汤剂的煎煮过程、特殊药物的煎煮处理过程和机器煎药模式完整地呈现出来。 3使中药术语及难点易记易懂 中药学中涉及大量的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诊断学等课程中的内容,而且药物本身具有多重功效,学生在学习时经常觉得理解和记忆困难[3]。因此在课堂上要适当运用合适的比喻,再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加以说明,辅以一些直观的方式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如止血药这一章中有一节是化瘀止血药,在学习这节药物时,学生们会提问:这些药物为什么会同时具有止血和活血化瘀看似相矛盾的两个功效呢?首先,给学生说明化瘀止血药主要用于瘀阻经脉,血不循经而妄行外溢所致的出血证及其他出血而兼瘀者。然后,在课堂CAI教学课件用动画的形式模拟瘀阻经脉所致出血证的形成过程,可形象生动地帮助学生理解。具体模拟血液在血管中的正常运行,当血管壁上有沉着物时(似中医的血瘀)势必影响血液的运行,造成血管壁的压力增大,最终导致血管壁破裂出血。化瘀止血药可消除血管内的瘀滞,使血液恢复正常运行,减缓血管壁上的压力,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再如中药有许多有毒的药物,

中药学笔记整理

中药学知识基础归纳与总结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一、中药的起源 二、中药学的发展(各时期的代表著作) 1.《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载药365种,首创上中下三品分类法。其对四气、五味、毒性、七情等的论述,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 2.《本草经集注》,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 3.《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载药844种,开创药物图谱文字说明等图文对照法。 4.《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即《证类本草》,载药1558多种 5.《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载药1892种,集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的大成。 6.《本草纲目拾遗》,作者赵学敏,载药921种,其中新增药物716种。 7.《中华本草》成书于1999年,载药8980种。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 中药材的产地、采集、贮存对中药质量会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临床效应(安全性与有效性) 第一节中药的产地 道地药材:是某地出产的、在同一品种中质量优等的药材。 第二节中药的采集 采收方法和时间由药物的有效成分的质、量决定,保护药物资源。 一、植物类药物的采收: 1.植物药采收季节与药效的关系; 2.植物药不同药用部分的采收原则; ①全草类: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刚开花时采收,连根拔起。 ②叶类: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的时候进行。 ③花类:一般在花正开放时进行。 ④果实和种子类:多数果实类药材,当于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采收。 ⑤根和根茎类:通常秋末至春初时采收。并指出“春宁宜早,秋宁宜晚”。 ⑥树皮和根皮类: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即春、夏时节)剥取树皮。根皮应于秋后苗枯,或早春萌芽前采集。 二、动物类药物的采收:品种不同,采收各异。 三、矿物类药物的采收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 炮制的含义:药物在应用前或做成各种剂型以前的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 炮制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如半夏、乌头。 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3.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需要,如生地制成熟地,生何首乌与制首乌等。 4.改变药物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 5.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 6.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第二节炮制的方法 1.修治(修制) (1)纯净:保证药物质量。 (2)粉碎:便于煎煮、服用、制剂。 (3)切制:便于煎煮、炮制、制剂、干燥、贮藏、调剂称量。 2.水制洗,淋,泡,润,漂,水飞。 (1)润:便于切制。 (2)漂:去腥味、盐分、毒性成分。 (3)水飞:便于煎煮、制剂、服用。

常见中药材及其功效

一、解表药 1、辛温解表药 【麻黄】 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麻黄汤》 宣肺平喘:用于喘咳实证。《三拗汤》《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 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兼有表证,恶寒发热,脉浮等。《越婢汤》《越婢加术汤》 【桂枝】 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表证,无论有汗无汗均可应用。《桂枝汤》《麻黄汤》 温经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胃寒腹痛、经闭、痛经。《桂枝附子汤》《小建中汤》《温经汤》助阳化气:用于痰饮证和膀胱蓄水。《苓桂术甘汤》《五苓散》《桂枝甘草汤》 【荆芥】 祛风解表:用于外感风邪,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荆防败毒散》《银翘散》 透疹:用于麻疹透发不畅而有表证。 止血:用于衄血、便血、崩漏等出血证(炒碳用)。 【防风】 祛风解表:用于外感风邪,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荆防败毒散》 胜湿:用于外感风湿或风湿痹痛。《羌活胜湿汤》 止痉:用于破伤风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痉挛抽搐等。《玉真散》 【细辛】 发散风寒:用于阳虚外感,恶寒发热,无汗脉沉等。《麻黄附子细辛汤》 祛风止痛:用于头痛、牙痛、痹痛。《川芎茶调散》 温肺化饮:用于肺寒咳嗽,痰多清稀。《小青龙汤》 【白芷】 散寒通窍:用于外感风寒,头痛鼻塞。《九味羌活汤》 祛风止痛:用于风邪所致的眉棱骨痛、牙痛、头风痛、鼻渊头痛。《川芎茶调散》 消肿排脓:用于疮疡肿痛,为外科常用药。《仙方活命饮》 燥湿止带:用于寒湿带下,色白清稀。 【羌活】 解表散寒: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九味羌活汤》 祛风胜湿、止痛:用于风湿痹痛,以项背、肢节等上半身为宜。《蠲痹汤》 【辛夷】 散风寒、通鼻窍:用于鼻病,为鼻渊要药,偏于风寒常与细辛、白芷等同用;偏于风热常与薄荷、黄芩同用。 2、辛凉解表药 【薄荷】 疏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及热病初起,发热恶风、头痛无汗等。《银翘散》 清头目、利咽喉:用于风热上攻所致头痛、目赤或咽喉肿痛等。 透疹毒:用于麻疹初起,或风热外袭疹发不畅。《加减葛根汤》 【葛根】 发表解肌:用于外感发热,头痛无汗,项背强痛等。《葛根汤》《葛根解肌汤》 升阳止泻:用于湿热泄痢及脾虚腹泻等。《葛根芩连汤》《七味白术散》 解热生津:用于用于热病口渴或消渴症。《玉泉饮》 透疹: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升麻葛根汤》 【柴胡】

古代中药剂量考证

古代剂量考证 东垣方的药物剂量换算标准 1、东垣方的药物剂量换算标准折算 以【《中药大辞典·附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年7月第1版】古今度量衡对照表换算标准为准.陕西省中医院中医内科高少才 〖1〗1斤=16两,1两=10钱,1钱=10分,1两=37.3克 〖2〗【汉代】一弹丸=一鸡子黄=10梧桐子=20大豆=40小豆(赤小豆)=120大麻子=360细麻子=320黍(经实测得到的结果表明:该换算关系中换算比例过小,即一弹丸应折合为40梧桐子大,其它比例关系则保持一致,一弹丸=一鸡子黄=40梧桐子=80大豆=160小豆=480大麻子=1440细麻子=1280黍)这与《方剂学》第六版中换算关系较一致. 【汉代】十黍为一累,十累为一铢,六铢为一分,四分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 --【《中华临床中药学》雷载权张廷模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 第一版】〖3〗【现代测定】粟大:0.0025ml;黍大0.015ml;小豆大0.07 ml;大豆大0.22 ml;梧桐子大0.25 ml;枣核大0.65 ml;枣大6 ml;鸡子黄大10.6 ml;鸡子大40.56 ml;1升=664.1ml(宋代剂量),1钱匕约合1.82 ml:含金石药约1g; 草本药约0.7g; 根据《中药大辞典》中记载的五味子直径为0.5---0.8毫米,估算得其体积约为0.11毫升.麻子仁(火麻仁)略呈扁球形,长4-5毫米,直径为3-4毫米,估算其体积约为0.025毫升, --【《中华临床中药学》引自【朱颜《中国历代医用度量衡考》】 根据现代测定的结果,可大致推算出:一鸡子黄大=40梧桐子大=50大豆大=150小豆大 〖4〗【晋以后】十黍为一铢,六铢为一分,四分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一两为二十四铢) 【宋代】 10毫为1厘,10厘为1分,10分为1钱,10钱为1两,16两为1斤引用本草纲目:4刀圭为1撮;10撮为1勺;10勺为1合;10合为1升…… --【《临床中药学》翁维良房书亭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5 第一版】〖5〗方寸匕:是依古尺正方一寸所的量器,形状如刀匕,一方寸匕容积约等于现代的2.7ml;其重量,金石药末约为2克,草木药末约为1克。 字:古以铜钱抄取药末,钱面共有四字,将药末填去钱面一字之量,即称一字。铢:古代衡制中的重量单位,汉代以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 钱匕:用汉代的五铢钱币抄取药末以不落为对贿称一钱匕,分量比一方寸匕稍小,合一方寸匕的十分之六七。半钱匕者,系用五铢钱的一半面积抄取药末,以不落为度,约为一钱匕的1/2。钱五匕者,是指药末盖满五铢钱边的五字为度,约为一钱匕的1/4。 刀圭:形状像刀头的圭角,端尖锐,中低洼。一刀圭约等于一方寸匕的1/10。 --【《中药大辞典·附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年7月第1版】 【6】 1鸡子黄=1弹丸=40梧桐子=80粒大豆=160小豆(赤小豆)=480粒大麻子=1440粒小麻子 十勺为一合,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一升约为三至九两,.(怀疑为汉代的容积计量) --【《方剂学》第六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6.第一版】 2、某些药物的剂量未用斤、两、钱、分表示,而是以个、枚、字、朵、抄、升、

中药学药物功效(全)

十八反药歌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 藻戟芫遂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药歌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药性歌 辛发散行气血, 甘补和中缓急, 酸涩收敛固涩, 苦有泄燥之功, 咸能软坚泄下, 淡能渗湿利尿, 辛甘温热升浮, 酸苦咸凉沉降。 解表药 1.发散风寒药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表,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紫苏叶散寒解表,行气和胃。 生姜散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炒炭止血。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羌活散寒解表,胜湿止痛。 白芷散寒解表,祛风止痛,燥湿止带,宣通鼻窍,消肿排脓。藁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细辛散寒解表,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辛夷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苍耳子散风解表,宣通鼻窍,祛风除湿,止痛。 2.发散风热药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牛蒡子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消肿。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升麻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葛根解表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大豆黄卷解表祛暑,清热利湿。 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石膏: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止呕,祛痰排脓,利尿。 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竹叶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焦栀子:凉血,止血)夏枯草(果穗) 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谷精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寒水石清热泻火 密蒙花清热泻火,养肝明目,退翳。 青葙子清热泻火,明目退翳。 鸭跖草清热泻火,解毒,利水消肿。 2.清营凉血药 生地黄清营凉血,养阴生津。 玄参清营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 牡丹皮清营凉血,活血驱瘀。 赤芍清营凉血,散瘀止痛。 紫草清营活血,透疹。 水牛角清热,凉血,定惊解毒。 地骨皮养血除蒸,清肺降火。 银柴胡清热凉血,退虚热,除疳热。 胡黄连清热凉血,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白薇清营凉血,退虚热,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3.清热燥湿药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龙胆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秦皮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清肝明目。 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中药学(张廷模)讲稿

目录 目录 (1) 第一讲绪言 (3) 第二讲中药知识的初步积累 (9) 第三讲中药学的发展(二) (14) 第四讲中药材的品种、产地、采集 (20) 第五讲中药材的储存 (25) 第六讲中药的炮制:方法 (31) 第七讲中药的性能:概述 (37) 第八讲中药的性能:四气(一) (42) 第九讲中药的性能:四气(二) (46) 第十讲中药的性能:五味(二) (53) 第十一讲中药的性能:归经(二) (58) 第十二讲中药的性能:升降浮沉(二) (63) 第十三讲中药的性能:毒性(二)、小结 (68) 第十四讲中药的应用:中药的配伍(一) (74) 第十五讲中药的应用:中药的配伍(二) (79) 第十六讲中药的应用:中药的禁忌(二) (84) 第十七讲中药的应用:中药的用法 (89) 第十八讲解表药的概述发散风寒药概述 (96) 第十九讲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一) (102) 第二十讲发散风寒药:桂枝(二)、紫苏、生姜 (108) 第二十一讲发散风寒药: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 (113) 第二十二讲发散风寒药:细辛、苍耳子、辛夷、藁本发散风热药概述发散风 热药:薄荷、牛蒡子 (120) 第二十三讲发散风热药:桑叶、菊花、蝉蜕、蔓荆子、葛根(一) (126) 第二十四讲发散风热药:葛根(二)、柴胡、升麻、淡豆豉清热药概述 . 131 第二十五讲清热泻火药概述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 (138) 第二十六讲清热泻火药: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子、夏枯草、决明子清 热燥湿药概述 (142) 第二十七讲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穿心莲、秦皮 (148) 第二十八讲清热解毒药概述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青 黛、贯众 (153) 第二十九讲清热解毒药:鱼腥草、蒲公英、紫花地丁、土茯苓 (160) 第三十讲清热解毒药:山豆根、射干、马勃、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清 热凉血药概述 (165) 第三十一讲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水牛角、紫草 (171) 第三十二讲清虚热药概述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 连 (177) 第三十三讲泻下药概述攻下药概述攻下药:大黄(一) (182) 第三十四讲攻下药:大黄(二)、芒硝 (18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