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活化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生活化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生活化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生活化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生活化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化学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产生化学,化学反映生活。高中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新课程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用生活化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因此,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直是我们在研究的课题。

一、再现生活情景,激发学习热情

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出发,创造条件再现生活情景,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如,我们在学习高一化学(苏教版)《从铝土矿中提取铝》内容时,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汽车谈起:“尼桑颐达在广告中的卖点是什么?”学生会想到“全铝合金引擎”。接着可以让大家从生活中或自己周围仔细寻找铝制品。这样,学生自然会进一步激起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再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电脑图片(飞机、汽车、火车、船舶、导弹等),让学生思考:制造这些物品之所以用铝,是利用了铝的什么性质特点呢?此时,让学生学习“铝的性质”就水到渠成了。

二、利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堂教学活动作为在课堂这一特定环境中进行的特殊活动,是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初探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中学化学是基础教育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而“演示―设疑―合作探究”的实验教学模式能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使学生得到综合、全面的发展。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演示-设疑-合作探究;教学案例一、“演示―设疑―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单纯的教师演示实验大多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限制。针对单纯的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的缺陷,笔者提出了“演示―设疑―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将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究实验相结合,整个教学过程经过整体设计和组织,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效果,引导和促进学生探究,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方向。二、设计教学案例《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教材通过“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等实验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然后分析“盐酸与

碳酸钠反应”、“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中天平不再平衡的原因,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相等?”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理解其含义,并用其解释一些化学现象;(2)能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并解释实验现象,推测物质组成;(3)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观察能力、综合归纳能力以及运用实验的方法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探究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生能初步学会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体验科学家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教学流程环节一借助材料,提出假设师: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中会产生新的物质,但是究竟能产生多少新物质?反应物质量总和与生成物质量总和有怎样的关系?生:依据已有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以及课前情境资料提出猜想:增加、减少、不变。师:介绍科学史――波义耳、拉瓦锡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过程。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历史著名科学家的事迹,以及他们对化学变化规律的研究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环节二设计方案,教师演示师:提供器材,引导学生提炼探究思路―借助天平,称量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教师演示两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及现象。 A.红磷燃烧质量的测定(密封容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教学环节

煤山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教学环节及过程性评价办法 八环节 ?(一)课前预习 ? 1、任务布置:布置学生预习的目标要求、预习内容以及预习作业,时间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 ? 2、检查评价:教师批改学生的课前预习作业(全程助学);并打出评价分.要求□+□,其中前面这个□针对全程助学上交及时 打分,总分4分;后面这个□针对完成全程助学课前预习作业的 质量,总分6分,共计10分。 ?(二)互助学习1 ?要求学生订正、交流课前预习作业,要求组内学生互帮互学,切忌对答案。老师巡视课堂,了解学情,指导学习,并对每个小 组参与情况打分,总分3分,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三)教师讲解 ?教师讲解的重点是归纳知识点,典型题目的思路分析,思想方法、解题策略的参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要突出重点,分解难点。 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认真倾听老师讲解,没有听懂可向老师提 出质疑。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四)巩固练习 ?当堂训练或思考问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时间控制在7分钟左右。 ?(五)互助学习2 ?每个小组完成之后,针对刚才做的题目或问题,组内开展互助交流,要求A生教B生或C生,或B生教C生,可一起互教互学,可让组内某生进行板书。老师巡视课堂,对每个小组参与情况进 行打分,总分3分。时间控制在4分钟以内。 ?(六)成果展示: ?学生代表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学习成果,其它同学认真倾听,C生展示正确的,该小组分为6分,B生展示正确的,该小组分为 4分,A生展示正确了,该小组分为2分。不正确的酌情给分,教 师随时作点评,灵活机动给回答学生加分,关键在于激励学生, 时间控制在8分钟左右。 ?(七)检测反馈: ?精选题目若干,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然后进行反馈,根据反馈结果,进行打分,总分3分。时间控制在4分钟左右。若当堂反 馈时间紧,可收卷后在课后批改,并评价打分。 ?(八)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反思,并让学生回答,教师帮助概括、提炼,布置作业,酌情加分。时间控制在2分钟左右。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尝试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尝试 :众所周知,化学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不可分。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化学,我们的化工生产离不开化学, 化学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新课程理念强调要以学生 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开展课堂教学,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教师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针对性,而 且也提升了学生们的化学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本人结合自 己的教学实践,就高中化学学科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进行 了一些初步实践和探索。 一、联系课外内容,增强学生的实用感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不要采用传统的教学 模式,在课内渗透生活中的化学,并使其紧密结合教学内容 和进度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课内知识,同时也能及时拓展课外知识,使课内、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累赘感,反而觉得所学知识更丰富,实用性更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学好化学,是我们作为化学教师亟需 解决的一大难题。如在“食品添加剂”这一节的教学中,我 就是这样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你遇到的食品添加剂有哪 些?并结合当前影响比较大的由于违规甚至违法使用添加 剂而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再有 前几年的“苏丹红”的事件,本来只是一种正常的化学染色

剂,而那些唯利是图的商人们只知道欺骗不明事理的消费 者,违法在食品中添加该物,研究人员发现它们能造成人类 肝脏细胞的DNA突变,具有一定的致癌特性,还有就是吃着 香喷喷的火腿、方便面等,虽然觉的比家里那些“粗茶淡 饭”不知道好吃多少的食品、零食恰恰是含添加剂最多的, 防腐剂,调料等,特别是防腐剂和发色剂中的硝酸盐,非常 容易变成有较强致肠胃癌的亚硝胺,同样最近国际粮农组织 和卫生组织推荐的高效安全的防腐保鲜剂山梨酸,广泛用于 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烟草、农药、化妆品等行业,虽然 被认为是一种良好的防腐剂,但是一旦食品中添加的山梨酸 超标严重,消费者长期服用,在一定程度上危害身体肾、肝 脏的健康。 二、联系生活热点,使化学教学贴近于社会实践 任何知识都来源于经验、生活。不断地吸取原有生活经验的 合理成分,并不断地指导着人们创造出新生活,是教育的重 要功能,也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基本走向。教 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情景素材如化 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等,能够强化学生对化学与生活有关、对生活有用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居室污染物”的教学时,我就是这样做的:让学生讨论自己知道的居室污染物以及由他们带来的危害, 通过讨论告知学生:虽然,室内污染物的浓度往往较低,但

教学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

教学生活化生活化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贴近学生生活,适应社会发展。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社会实际生活与化学教学的联系,努力使化学教学内容社会化、生活化。把生活中亲身经历的生活经验事实与化学教学相联系,将生活中对未知事物的求知兴趣融于教学。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的掌握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巩固学习内容,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化学教学的生活化,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效地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为一体,让学生真正将身心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 课堂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前奏”。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化学学科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引入化学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鲜感。比如,在初中化学第一节绪言课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身边与化学有密切联系的实例:铁锅为什么会生锈?高温的油锅未点燃为什么能着火,怎样扑灭?氢气球能飞上天而普通的气球不能飞上天等等。在学习保护水资源一课时,可以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导入:为什么化肥厂附

近的小河上藻类植物疯狂生长?污水怎样处理,废渣如何利用?又如用食用松花蛋时为什么要沾食醋?蚊虫叮咬后用肥皂水涂抹可以减轻痒痛来引入酸碱中和反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来导入课堂教学,既简洁又真实,自然使学生感到非常熟悉,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生活化 课堂效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设计,它是以教材和学案内容为出发点,教师个人对课程内容的思考和加工,教师应该深入思考教学设计中生活化知识与教学内容结合的切入点。新颖的生活化教学设计能够更好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贴近学生生活体验的教学过程设计,能使学生体会化学知识的发现,形成与应用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科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生才能爱学、乐学。长期潜移默化地训练,定能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关注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学习CO2时,可设计如下生活情景:用石灰浆抹过的墙壁开始很湿,过一段时间,墙面要逐渐变硬、变白。但在墙面干燥过程中,常发现墙壁“出汗”。假如用炭火烤一烤,墙面会干、硬得更快一些。运用CO2与Ca(OH)2反应的性质,师生共同深入分析,解释上述现象。可设计系列短问:为何变硬、变白?出的汗是什么?加快反应速率的方法有哪些?等等。在这个分析过程中,性质和原理解释了生活,生活又验证了性质和原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通过设计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一、探究式教学方法的特征 1、自主性。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填鸭式”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得不到体现。探究式教学给学生直接地接受、认识教育信息载体的机会,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自己的知识经验,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因此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保障,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2、情境性。探究式教学创设激发学生学习举的“易起反应”的、与生活、生产、科学、社会实际密切联系的情境和人文情境,实现教学与现实情境的沟通,在具体情境中获取知识信息、解决问题等,在探究过程中形成学生自主实践、自主学习的空间,感受知识及科学方法的实际价值,提高学习兴趣及内在动力,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3、交互性。探究式教学要求学生不断地从教育信息载体中感知、提取信息,进行“交互”,更重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经验世界,知识水平有参差,存在个性,从而对某个问题有不同的假设和推论,让他们相互争辩、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还可培养共同协作的精神,对知识形成更丰富、更深刻的理解。 4、实践性。探究式教学充分重视学生的能动性、实践性,一方面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现实情境中,从问中学,从做中学,关注与外界交互、处理知识信息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关注学生通过上述过程形成摇篮有实践能力,能独立处理信息、应用知识的教育效果,以最大限度发挥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究式教学并没有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抛开,而是使两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是一个综合性的教与学的过程。探究式教学主要有以下四个程序。 1、提出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式教学的基本要求,问题是提出或明确要从学科实际出发,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与社会生活,以一定的情景作为铺垫,要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的不能偏离、超越学生的认识水平,使学生能明了所提出问题的指向性,不能仅仅为了提问而提出问题;当然问题的提出,最好是学生自己产生的。问题应尽量在课提出,要让学生有时间通过查阅资料、同学讨论等形式制定一定形式的学习方案。 2、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的途径是多样化的,可查阅报刊及文献资料,可利用网络资料上网查询,可以走访有关老师及专家,可以去有关部门咨询,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的体验。收集资料要丰富,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使用资料。 3、验证假设。 验证是学生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的关键。允许学生验证时犯错和出现重复,甚至失败,然而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失败的根源所在,并增加适当的素材,指导学生重新进行假设、验证。 4、导出结论。 通过学习,学生既搞清了问题的实质,又活跃了思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内驱力,从提出问题、收集资料、验证假设到导出结论;从传授知识到德育教育;从激发探究兴趣、挖掘创新潜能、发展创新思维到实践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充分体现了探究式教学重过程、重发展、重探究和重育人的教学理论。 三、探究式教学的目的。 实施探究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通过积极的亲身体验,可以逐步养成好观察、好提问、好探究的心理倾向,进而形成关于质疑、勤于思考,并在自主探究中获取新知

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新授课 基本上是按“10+25+10”的模式 学案式教学 学案的主要板块(七块) 课题:将课本大课题切割成内容较独立的小课题,以达到主题单一,内容少一点。 学习目标:基本上是课程标准上原话,极少量根据需要添加的阶段性目标。 练习一:复习与主题相关的旧知,对旧知通过习题的形式呈现,起到唤起旧知的作用,也为新知识起到铺垫作用。 知识准备:从练习一最后一题或相关题目中提炼出问题,作为探讨新课主题的导火索。 新授课:探究问题,采取主要是讲授予、阅读课本、实验探究等教学方式。 小结:提供表格,图表等,填写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练习二:应用知识点,巩固练习。 教学时间分布: 10分钟(练习一)+25分钟(新授课)+10分钟(练习二) 按学案的教学流程实施 特点: 1、注重了练习一(课始练习)与主题知识的联系,练习一既是知识的准备,又是问题的的源头,是旧树发新芽,新课引入顺其自然,实现了无缝对接,润物无声。 2、新授课教学思路清晰,只是在旧知的基础上揭示和补充新知。 3、小结提供了样板,学生有抓手,但也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建构。 4、整张学案中板块浑然一体,练习一是铺垫,新课是练习一的拓展,练习二是巩固,同一主题的知识点,不同题型的大汇聚,课题重点突出。 反思: 1、教学设计上时间的分配在实际教学中难以落实。如10分钟练习一往往需要20分钟的时间练和展示,练习二很难在课堂上完成,更谈不上及时反馈。 突破口:(1)减少题量 (2)降低难度 (3)弱化展示交流环节 (4)限时训练 (5)积分制,小组合作刺激学生高强度、高效率的训练,反馈激励 2、课堂小结要倾向于学生主动建构。 (1)需要有充足的时间,最少5分钟 (2)需要有充足的空间,学案留白更充分 (3)需要有交流展示的过程,引起学生的重视 (4)需要充分利用,反复回顾,让学生更感小结的重要 (5)课堂小结应作为新课25分钟的重要一环 3、新课的教学方式限于时间只有20分钟(除去5分钟小结),会显得比较单一,讲授、阅读课本、演示实验成为主流方式,一些内容一能深入探究,不能放开讨论,特别是对一些实验,既不能放手让学生做,又不能对一些生成问题透彻分析,显得较为夹生。 突破口:(1)内容少一点 (2)实验精一点 (3)主题单一点

解决问题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解决问题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东宝区牌楼中心小学易三红 关于高效课堂,有这样几种观点:其一、所谓高效的课堂,一定是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在新课程条件下,我们强调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不是时髦的理念,而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必需。其二、所谓高效课堂,就是在具体的一节课中学生能达到厚积知识,破难解疑,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的境界。其三、高效的课堂应该让孩子们过得心情舒畅,有良好的安全学习心理环境。高效的课堂即学生学习的高效。如果我们能做到少讲,有针对性地讲,把学生的作业消灭在课堂中,我想,我们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就达到了。 第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不断转变观念,进而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 第二,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三,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在近几年的低段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经常对小组的学法进行指导、激励、评价。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发现在班内实行小组互助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第四,作业分层布置、课内完成。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布置的作业数量要少,质量要高。同时,课堂上教师做到精讲、少讲,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完成作业,解决学生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厌学情绪滋生等问题。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必需。 近几年,我一直从事低段数学教学,在低段数学教学中,在低段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是一大难点,如何构建了小学数学自主解决问题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摘要:本文阐明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结合教学实践叙述了实施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几点做法,小结了该项实践中取得的一些收获。本文的观点和做法对当今的化学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化学教学生活化提高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1]。能否落实课标的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化学,教师起到很重要的指引作用。在几年的化学教学生活中,本人一直坚持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下面就其重要性和一些做法及成果进行阐述。 一、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1、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最终是要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的,这种教学?够让学生了解化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这种教学促使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2、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需要。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而这类教学让学生不断地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问题,从实际出发,学生是感觉很有趣和很有用的。学生会积极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不断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 3、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世界性的三大社会问题是:人口激增,环境污染,能源短缺。这都跟化学密切关联。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养成学生关注这类问题的习惯。这也是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基于以上几点需要,我们教师在入门教学中应该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在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生产。下面是本人这几年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二、实施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几点做法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化学课堂基本模式 一、模式名称:目标达成四四制。 二、模式解读: 高效课堂中的高效应该是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的总称,要想在短短的40分钟内做到这三点,教学目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课程标准是全国统一的,而教材的版本不是统一的,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呢?教学目标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唯一途径,只有实现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才可能达到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因此应该把教学目标的达成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比较现实、合理的做法就是适当加大教师对学生思维点拨指导的力度,“分层教学、分类推进、分类指导、分类达标”。将时间分为大致相等四段、过程分为四部分、学生按程度分为四个层次、学校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也采取“AD 评价”。 三、模式的内容: 1.教学过程四部分:(1)复习导入(听写化学方程式等),学习目标的展示及导学;(2)目标分解的探究、展示、合作;(3)对展示结果的评价,包括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点拨、讲解、归纳。(4)达成检测,分层达标,教师点拨、归纳、巩固提高。

2.教学时间四个十: (1)旧目标的巩固及新目标展示导学用时8-10分钟; (2)新目标探究展示用时10-12分钟; (3)探究结果评价及点拨用时15-18分钟; (4)目标检测及归纳用时8-10分钟。 3.学生划分四个层次,将每班学生划分为A、B、C、D四个层次,各层次约占25%,其中A为优秀生、B为良好生、C为合格生、D为待优生。每小组中包含各个等次的学生。 4.教学测验AD制,每次校级考试,学校将对每个学生各科成绩位次的变化情况进行量化积分,。 四、模式的操作要求: 1.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体,体现学科素养,符合课程标准; 2.目标的展示及达标的检测题,建议采用多媒体手段展现(节省时间); 3.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要全面,不能删减,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讨论、探究; 4.教案的制定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而确定; 5.原则上应遵守各阶段时间的划分,一般情况下不能超过

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研究实施方案

赣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研 究 实 施 方 案 二〇一四年 班级:11级生化系一班 姓名:钟丽

一、课题名称:《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1.研究本课题的背景: ①1986年,我国专门研究思维科学的学者刘奎林借用了19世纪德国的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亥姆霍兹(H.V.Helmholtz)经常使用的“无意识推论”这个术语提出了一种称之为“潜意识推论”的理论,并运用这种理论建立起“灵感发生模型”。这是迄今为止,在国内外有关文献中所能看到的关于创造性思维研究中比较完整、比较有说服力的模型。他力图从脑科学和现代物理学基础上阐明创造性思维过程,突破了仅仅局限于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创造性思维的传统做法。 ②国外教育界非常流行的做法:意思是“你听到的,你会忘记;你看到的,你会记住;你做到的,你就学会了。”有尝试才有发现,有发现才有创新,任何发明创造无不从尝试开始。 ③在国内,北京、广州等地区率先展开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做法:即充分解放学生的手和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实践,在做中学,在快乐中学。探索符合“主体、实践、发展、创新”的改革思路。 ④美国教育强调学生“试一试”,让学生在尝试、发现中探索问题。 综观已有的创新能力及其培养的研究,人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认为学校教育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到未来人们的创造能力。中国现行的与新课程改革配套的化学新教材更突出实验的地位,构建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将着力探索的。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 ①课题研究的目的: 尽管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活动较受重视也较普遍,但其科学水平总的看来仍不够高,在研究的方法、观念、角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中学化学实验研究,除了研究具体的化学实验外,还应包括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即还需要研究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范围和体系、方法和组织等等。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智慧品质趋向整体性;使学生的个性趋向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趋向主体性;教育面向的层次更趋向全体学生;在教育理念上趋向全方位、全过程;在创新动机上趋向全民化、终身化。 ②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及价值: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实验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新的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新课改的不断普及和深入下,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都发生了重大转变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也是针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诸多弊端 提出来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忽视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传统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即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认为学生是无知的,什么都不懂,一切都靠老师的讲解、灌注。于是,教师便从主观愿望出发,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只是一味的利用课堂向学生生硬、机械的灌注现成的知识,学生只是消极的接受。其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教师指定考试范围,学生死记硬背。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无学生的积极性。 二、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美)冯.格拉斯菲尔德(Von Glasersfeld)。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1)认识是由主体主动建构的,而不是从外界被动地吸收的。(2)主体在认识过程中,不是去发现独立于他们头脑之外的知识世界,而是通过先前个人的经验世界,重新组合,且建构一个新的认知结构,认识具有建构性。 2.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观是20世纪末,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现代教育观,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就是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的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观。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重视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研究的目标、 1.通过实践与研究创立一套科学民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使师生和谐的共同发展。 2.以全新的课程理念和教育专家的理论为指导,逐步的探索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高效课

怎样进行生活化的化学教学

怎样进行生活化的化学教学 发表时间:2014-06-05T13:57:52.467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4年1期(下)作者:柳长生[导读] 生活处处有化学,从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化学源于生活、生产,更要服务于生活、生产和社会。 柳长生 (渠县千佛乡中心学校渠县 635200) 生活处处有化学,从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化学源于生活、生产,更要服务于生活、生产和社会。运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决社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是学好化学的最终目标。怎样进行化学教学生活化呢? 一、教学导入时调动生活经验。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课堂教学开端就是新课的导入部分,对一节课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教学导入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入,能牵动学生的思绪,立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因此,教师在化学课堂导入阶段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成为化学知识的源头。让学生始终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也就是说,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导入阶段注重面向学生活生生的日常生活以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反思审视权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中建构意义,寻求超越。具体到教学方式上可以通过设问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可以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生活体验;可以通过多媒体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等等。 二、在生活现象中解读化学知识。 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可结合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实例及实验中的现象,从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提出具有启发性、新颖、有趣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情绪立刻被激活,思维很快进入最佳状态。红磷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当你在商店买灯泡时,只要细看一下在灯泡的玻璃柱上和支持钨丝的金属丝上有没有红色的东西(红磷),就可以简单识别灯泡的质量。 在介绍化学物质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讨论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像厨房中有食盐、醋、纯碱、酒,地窖中含有二氧化碳,人的胃液中有盐酸,建筑上使用大量的石灰石和熟石灰等。在讲课时举例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到化学学习的现实意义,认识到知识的价值,激发学生探究的能动性。如学习分子运动知识时,可举出炒菜时闻到香味较浓,菜凉了闻到的香味也就没有那么浓了,冰糖放到热水里比放到冷水里溶解得快等与身边的生活相关的实例,再通过对这些事例的分析、解释,使学生确信化学既有趣又有用,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使学生积极、主动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学会观察与思考,探索其中隐藏的化学规律,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三、用生活中实物演示化学原理。 生活化的化学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来演示化学原理,从而增加化学课堂的乐趣,更好的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爱好。在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强调课本中的知识,忽视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或者在做一些实验室过于专业化,导致许多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最终影响了学生的化学成绩。所以利用生活中的事物来演示化学,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理论与生活相结合,降低了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难度,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生活中的酸碱指示剂。首先学生需要准备一些新鲜并且带有颜色的花瓣,然后把这些花瓣研碎,再将这些研碎的花瓣放入到事先准备好的溶液中(该溶液为水和酒精的混合物,其体积比例为1:1)进行浸泡、过滤,最后会得到相应的色素提取物。同时还要准备一些肥皂水、食盐水、纯净水、以及食醋,然后将得到的色素提取物放入到不同的水中观察色素提取物的颜色变化,看看这些谁都呈现出什么养的酸碱性。 四、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初中化学教学不仅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出化学问题,还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思维方式去分析与解决,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化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化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例如,学习“金属的腐蚀和防腐”这个知识点后,可以让学生做练习:小林晚上在家帮妈妈洗铁锅,第二天早上发现锅底有红色物质出现,红色物质是什么?产生红色物质的原因是什么?学完“中和反应”内容后,我问学生有什么收获?学生甲说:明白了皮蛋为什么可以治疗胃酸过多。老师追问“为什么”?生答:制皮蛋的主要原料是生石灰、纯碱、食盐、红茶叶、水和植物灰(含有氧化钙、氧化钾)。把原料按一定比例溶于水制成料液(或料泥)时,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钙,并电离出氢氧根离子、钾离子、钠离子和钙离子。皮蛋显碱性与胃中的盐酸发生反应。学生乙说:明白了人被虫咬后为什么擦牙膏或肥皂水;学生丙说:明白了处理工厂的酸性污水为什么使用熟石灰?学完食物的酸碱性后,学生明白了为什么人称碱性食物为:血液和血管的清洁剂。 原来,多吃碱性食物可保持血液呈弱碱性,使血液中乳酸、尿素等酸性物质减少,并能防止其在血管壁上沉积,因而有软化血管作用,故有人称碱性食物为“血液和血管的清洁剂”。一般地说,大米、面粉、肉类、鱼类、蛋类等食物几乎都是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牛奶、山芋、土豆、豆制品及水产品等都是碱性食物。注意科学饮食,改进饮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血管硬化可望得到延缓和逆转。 五、进行生活化的课后实践探索。 实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知识理解的延伸与升华。化学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课堂中的知识,更要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后实践生活化才能真正实现让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例如,教学“燃料与热量”时,可从学生对三大可燃性气体的认知出发,就新能源问题展开联想,并提出问题“假如你是一位能源专家,你如何解决能源危机呢?”这样的设计,充分让学生感受到了他们所学的化学就在他们身边,体现了化学与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又突出了化学的人文价值。再如,通过“化学与生活”的学习,让学生总结服装商场如何鉴别“真丝”与“人造丝”,不同衣料的优缺点、洗涤和熨烫注意问题;珠宝店鉴别真假金银的方法、常见宝石的主要成分及如何保养;居家装修如何选购绿色材料;家庭饮食如何平衡膳食,食品中的防腐剂和添加剂的利与弊,等等。 生活化的化学教学,能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能使干瘪的知识变得有血有肉,能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充分地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一切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的理念。同时,生活化的化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能从社会的角度、生活的角度来认识化学,学习化学,提高化学素养。

浅析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原理与应用

浅析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原理与应用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室指导下学生通过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本文通过对探究式教学的内涵与特征的理解,分析了探究式教学的原则以及探究式教学在专业基础课中应用的典型模式。 标签:探究式教学主体性模式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应着眼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夯实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这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角色要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改变。教师从单一的讲授式转变为多形式的启发、提问、指导、参与讨论和评价,学生从一味的接受知识到自主参与探究。探究式教学模式将建构主义思想和探究式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有机的结合,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的思想,国内外教育研究者积极的将其教学理论引入实践中。 一、探究式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探究式教学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自行查找资料、调查和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强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的建构,达到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实行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知识的单向传输过程为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且把讲授的重点由单纯讲授知识本身转向同时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思维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思维的探究性教学方式,也体现了由中国传统教学理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向“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的可持续理念的升华,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背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实现激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建构知识的目的。 1.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过程获取知识 专业基础课程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极有必要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提高学习效果。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收集、组织和统计分析数据或资料等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把科学知识的学习与科学方法的训练结合起来,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新问题,可以使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等问题有切身的认识和体验。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在实验中学会实验操作的技能和方法,学会对数据分析,通过思考讨论得出初步结论,并可计划进一步的行动,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增长知识,最终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寻找规律,善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

化学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 化学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的教学是以实验选题为中心主题的探究教学。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等科学方法,对某些化学反应实质、现象以及化学实验装置从多角度、多层面做深入的研究探索,进行探究其规律的学习,有力地解释客观事实的实验属性,从而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一种探究性活动,积极开展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是落实《化学课程标准》的主要与必要的条件。下面是本人在尝试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两点方法:一、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参与实验目前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多为验证性实验,先由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归纳得物质的性质、定律,这样学生只是被动、消极的知识接受者,没有积极的思维和创新,也没有探究的目标和方向。化学教学中,开放演示实验,是渗透探究性教学的良策。从学生的问卷中得到:大多数学生认为,看老师的操作,不太注意操作动作,只注意现象,看同学操作注意每一步的操作,不对马上指出,很注意实验现象,担心能否成功。大多数学生愿意在全班同学面前演示,以显示自己的实力,一旦操作错误,改正后记得特牢。在这基础上,可以把一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在安全保障的情况下,课堂上,我大胆地让学生做演示实验。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把书本的实验作为原理自学。然后,出示一些实验仪器:集气瓶、双孔橡皮塞(上有导管、燃烧匙)烧杯、弹簧夹、酒精灯(火柴)等,一些药品:磷、硫、木炭、水等,设计测定氧气含量的方案。学生讨论积极,但不敢一试。这时老师的鼓励和点拨双管齐下,有学生上场了。不同次的实验,倒流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也会有所不同,有的正好1/5,有的超过,有的不满。不管哪种情况,都能让学生继续探究下去,找测不准的原因。然后更深层地探究用木炭或硫代替磷行吗?为什么?这时举手要求实验的学生争先恐后。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的实验设计,激发了探索兴趣,部分学生还询问哪有买实验仪器的?好在家里实验;课余时间可以随便进实验室做实验吗?从学生这种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上,可尝到探究教学的甜头。在教学二氧化碳一节时,让学生自备一瓶汽水(雪碧、可乐均可),其他的实验仪器有:酒精灯、火柴、小木条、二支小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集气瓶(毛玻璃片)、放有二支高低不一蜡烛的小烧杯;药品有:澄清石灰水、石蕊试液。隔天布置时,学生就很惊奇,上化学课要带汽水?上课一开始,出示的课标题探究汽水中气体的性质就让学生情绪高涨。有的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手了。这时老师应及时地强调探究计划,你准备探究哪些性质?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究。通过自由发言,补充,归纳出副标题:该气体的物理性质:(1)颜色、状态、气味;(2)密度(3)溶解性。化学性质:(1)可燃性或助燃性;(2)能否与石灰水反应?(3)能否使石蕊试液变色?开始实验,学生打开瓶盖,静止着观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有气体产生,气泡冒出,发出丝丝响声,泡沫溢出瓶口等。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思考。然后,让学生喝掉一些,用已有的仪器设计收集一瓶气体(可适当摇动瓶子)。有的学生用向上排气法,有的用向下排气法,有的拿着集气瓶不知所措(个别提醒一下),1分钟后,把收集的气体倒入燃有高低不一蜡烛的烧杯中(操作按书本p128)。通过实验现象,学生讨论加争论后得出结论: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最后,用适宜的方法收集两试管气体,并试验气体的其它性质,推断出气体的名称。结论一出来,有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当前的数学高效教学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知识、轻水平,重结构、轻过程,重理论、轻应用,注入式多、启发式少,学生参与不够深入、教学过程比较封闭。面对这种教学现状,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使学生学会学习。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说过“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抓课程改革,就是抓素质教育,抓素质教育必须抓课程改革”。从课堂改革到课程建构,再回归课堂。他们先将国家教材校本化,把教材整合成“授课模板”,组建的教学单元,随即又按照“各取所长,优势互补”的原则实行了教师模块授课调配,教材知识资源的重构、教师教学资源的重组,扮靓了课堂的精彩,课改的精品——高效课堂。根据当前教育教学的形式,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对高效课堂模式正在实行探索,下面就是我的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的心得体会。 一、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改理念指明“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把课堂交还给真正的主人——学生。先从改变学习状态入手——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从提升学习效益开始——让效果好起来。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动,既要求身动,更要求心动和神动。课堂上让学生大声说、相互讲,走到黑板前写。课堂45分钟,先预习,再交流,最后把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使预习——展示——交流,贯彻课堂。

二、高效课堂要改变教师观点,注重教与学的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对高效课堂注重的重点也要变,新课标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注重,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要表达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变“学会”为“会学”从而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这样一种勤于思考的学习好习惯。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成为“四者”:促动者、学习者、决定者、幸福者。1.教师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教师应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2.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还应该成为终身的学者,与学生一起“同学”。只有持续的学习才能改变自身知识结构的单一和知识面的狭窄,才能促动自己的专业持续发展,才能适合社会进步及教育改革的要求,这也是未来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3.一节高效课堂,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这其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教师决定着一节课能否成为优质课、高效课,也就是说“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出高效课,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只能上出低效课来”,所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

实现化学课堂生活化的教学体会

实现化学课堂生活化的教学体会 摘要:化学来源于生活化,又应用于生活。实现化学课堂的生活化教学,能够降低化学知识的理解难度,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形成应用理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化;课堂教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251-01 化学是初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帮助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建构,同时用学到的理论解决和解释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课程目标规定了化学教学要面向生活、面向学生,将化学的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提供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的机会或者是环境,形成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索的习惯,形成应用理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鉴于此,教师要积极探索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与生活内容密切结合,让化学回归生活,就是提高化学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下面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捕捉生活现象进行导入教学 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开端,导入新颖奇特,自然可

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思维与注意力集中起来,让学生的心情更愉悦,思维更活跃,学习热情更高涨。现实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化学信息,我们要以生活的眼光来审视化学教材,捕捉生活现象,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入手来引入新知的学习。如在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时,我们可以学生所熟知的贵州织金洞景观来导入,大自然鬼斧神工,溶洞奇形怪状,你知道这是如何形成的吗?家中装修用石灰浆刷墙,为什么墙壁越来越白还会“发汗”呢?这些都是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现象,但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这与化学有什么联系。在导入阶段抛出这些生活问题,不仅可以以熟悉的生活来拉近学生与化学教学的距离,吸引学生更多的关注,而且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与化学学科的密切联系,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二、设计生活化的化学实验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生活化教学的载体。生活中有丰富的化学现象和实验需要去挖掘与开发。在实验设计中,不妨从实际生活出发,把课本中的演示和分组实验进行优化,从而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例如:在选择实验仪器时尽量用一些生活用品来代替。用注射器代替胶头滴管、分液漏斗、长颈漏斗;铅笔代替玻璃棒;医疗输液管代替导管;装药片的塑料板代替点滴板等等。这些代用品取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不仅节约了实验器材,同时也使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