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期中考试试卷讲评

期中考试试卷讲评

期中考试试卷讲评
期中考试试卷讲评

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讲评

、试题命制的指导思想:

功能定位:检测诊断激励反馈

检测:初三“入境”与“阶段”教学内容的基本情况。

诊断:初三“以新带旧”、“立体推进”的教学行为

激励:让能够按照要求进行实施教学行为的行为主体获得成就感

反馈:为调整教学行为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试卷考查内容的范围、考查的核心能力要求、结构形式、试卷容量(文字量、题量)等均接近中考,体现对“入境”“立体推进”的考查特点;试卷重

点能力与难点能力(整体感知、信息整合、理解感悟等)考查,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体现出“阶段” “以旧带新”的考查特点;试卷五大板块的试题设计具有较强的基础性,试题所蕴含的思维路径清晰,体现试题的“激励”特点。

二、对于试卷命题意图的讲析

(一)对试卷内容结构的讲析

根据考查内容,试卷分为五部分:语文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

以中考精神为指导,试卷各部分的赋分比例与中考状况基本一致,并突出初三阶段教学的考查特点:试卷结构为五部分,语文积累与运用的考查体现基础性特点,总体偏易;阅读理解的考查基本上为中等难度,少部分理解运用为难点;写作的考查部分不设审题障碍,以便考查学生初三入境的写作水平。

(二)对试卷能力结构的讲析

试卷是通过学生在积累与运用、语言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

几方面的表现来考查学生语文水平。试卷所考查语文能力结构如下表:

表二:试卷能力结构

试卷在考查上力图做到:依标据本,注重双基,突出核心能力,体现初三向中考靠拢而又兼顾阶段教学的特点。难易度大致为:30:20: 10(以小题所附分

数归类)。

(三)试卷五大板块的具体讲析

1?语文积累与运用部分的讲析

表三:第一大题(选择题)考查内容

从测试内容看,本大题考查功能定位于重基础、重落实,重积累、重运用,多为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考查范围来自《10中考说明》与《初三考试规划》,范围大,难度低,主要考查的是平时教学的“立体推进”情况。

句子连贯的考查立足于使用的最底层,但突出了句间逻辑关系的考查,体现

出课标关于语法知识教学的思想

第二大题考查学生的古诗文及名著阅读的积累状况,试题总体偏易。古诗文默写采用了识记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考查方式。考查范围来自《初三考试规划》,更侧重于本学期期中前学习的内容。对名著阅读的考查,侧重在对相关文常、人物以及故事情节的考查,后者的考查,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明确中考名著考查的方向:学生是否真的读了名著,读得怎么样。

2?综合性学习部分的讲析

为了夯实对表格、语段的信息把握、强化活动主题意识,综合性学习部分采用了两种常见的信息整合题型、一种常见的运用设计题型,突出考查最基本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表五:第三大题综合性学习

要求为同类试题的基础层级

综合性学习试题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活动主题,进行简单的活动设计

3?文言文阅读部分的讲析。

文言文阅读材料节选自课内阅读篇目《陈涉世家》,文言文的用文与现代文写景抒情散文的构成互补关系,对于全文体的教学起到了一个“入境”的检测作用。

表六:第四大题文言文阅读考查内容

文言文的字句考查,突出重点(文言实词、课下注释明确的),考查的是平时积累文言词语、梳理文意的基本功夫;文言文主要内容的考查,首先是对文章重点内容的考查,其次结合今年来的中考文言文的考查方式,强化在原文中提取信息的精准识。

4?现代文阅读部分的讲析

现代文阅读材料三篇。记叙文为写景抒情散文,期中前教材《鼎湖山听泉》与《雪》可为文章示例。说明文与议论文阅读难度都小于教材选文,说明文阅读难度也略小于中考用文。

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命制,说明文与议论文主要围绕文体规律来设题,依据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文化特质、论点、论证与论据等文体知识,着重考查了整体感知、信息提取、

理解、形成解释等核心能力。这两类文体的考查,在能力要求与题型设计、题干表述上都呈现出平稳的特点,旨在对于教学常态的诊断。但是议论文的命题设计体现出教考研一体化的思想。

记叙文的考查,凸显出期中前阅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根据抒情散文的文体规律,主要在一个“懂”上下功夫,将考查的重点放在了对抒情散文的景物特征与文章情志把握上。主要诊断初三“阶段”教学的教学行为是否科学、到位。

5?写作部分的分析

作文题目全命题作文,无提示语,文体不限,写一篇作文。这个作文题的设计,首先是将学生“入境”初三的大背景联系起来,在情感价值观方面力图起到一个积极引导的作用;其次无审题障碍,可以将写作能力的考查集中指向文章的内容与表达上,真实地呈现初三“入境”时学生写作能力的起点,为后续作文教学提供参照。

本次作文,审题做到:立意,突出“绿叶”的作用;行为主体,可以是“我”,也可以是他人;主体材料要凸现出在“绿叶”的作用下,出现的令人满意的结果;

“甘”,要能读出“绿叶”的主动之乐。

本次作文,在表现手法上,可以采用象征的方法,以虚写实。

三、典型试题的分析:

[典型试题1]

6.下面语句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功能是很奇妙的。

②中国文学的鉴赏,要从语言入手,但不要被语言所局限,应当从言内到言外,品尝那些言外的滋味。

③中国的文学家深知“言不尽意”的道理,所以特别注重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把那些微妙的意味寄诸言外,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④然而语言的表现力又是有限的,即使是语言大师也常常遇到语言表达的苦恼。

A .②③①④ B.①④③② C.③①②④ D.②③④① 答案:

B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句子运用的基本能力一一简明连贯。主要体现课标要求:能够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来解决语文学习的难点。本题的实际运用能力分解为:能够运用单句知识(陈述对象、陈述内容)找准分句之间的对接关系;能够运用概念的上下级关系,找准句间的对接关系;能够根据基本的逻辑关系,找准句间对接关系。

[典型试题2]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4分)

[材料一]

调查显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与肥胖等成年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在低龄化,逐渐成为威胁城市儿童少年健康的突出问题。15至17岁少年高血压患病率高达7.0%;学龄儿童血脂异常率为2.2%。13至17岁少年糖尿病患病率为3.6 %o。在包括咼血压、肥胖、咼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异常、血脂异常等一系列代谢异常指标的“代谢综合

征”检测中,有64.1%的孩子至少有一项指标异常。

《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材料二]

答案:

(2)锻炼时间偏少、饮食结构不合理、不良的娱乐习惯等原因造成学龄儿童成年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低龄化,超过半数儿童的“代谢综合征”指标异常。

(4 分)(共4分。材料一信息概括2分;材料二信息概括2分,表达不到位倒扣1分。)分

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表格语段的信息概括能力,以及对不同信息之间所呈现的逻辑关系的把握能力。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会出现三个层级的能力要求:第一层级的概括,是能够分别概括出两则材料的基本信息,但是没能够认识两者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不能形成整合的语言表达;第二层级的概括,即为答案所示,主要体现了较为扎实的图文转换能力、主要信息的把握能力;第三层级的概括,运用了最上位的概括语言,即运用表格中的表头信息、语段中表明主要问题现象的语句进行概括表达,具体可以表述为:城市学龄儿童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导

致他们的健康问题突出

[典型试题3]

12?选段哪些内容表现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计划十分周密?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3 分)参考答案:

12.抓住时机巧除两尉,扫除起义障碍;善于宣传鼓动,坚定戍卒起义的决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队伍,顺应民心;建立起义组织,领导起义。

(每少一个要点扣0.5分,共3分)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言文主要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间接考查了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概括)。对叙事文理解概括,主要是按照事情发展过程来进行分析理解概括。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

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典型试题4]

14.文章写了两座令“我” “动情”的山,请阅读文章②一⑧段,填写表格。(4分)

答案:

14. (1)奇丽娇美、气魄宏大

(2)冲动、沉醉

(3)充满绿意、有历史内涵

(4)充满敬意

(共4分。每小题1分)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于写景抒情散文的整体感知能力。即感知主要景物的特征、作者情感的发展。写景抒情散文的整体感知能力的分解,首先要结合写清抒情散文的文体知识,解读文章所写何景,景物的外在特征与内在特征分别是什么,所写何情,是集中浓烈的情感,还是处于变化流动的情感;其次要能够根据题目的要求或暗示,形成基本概括的表达或高度概括的表达。

因此,本题答案所示为高度概括的表达形式。基本概括的表达主要体现为(1)小题,供参考答案为,红色的高山峻岭,形貌怪绝,奇丽娇美,气魄宏大。

[试题延伸]

09年海淀期中试题:(《三峡放歌》阅读理解)

15. 请你根据第③一⑥段内容,概括出三峡的特点,补全下列表格。(3分)

建议:

分析两篇文本的同与异,分析试题的同与异,从而理解教学与考试之间的关系,明确抒情散文的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建构“读懂”与“能做对题”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真正养成阅读抒情散文的能力。

[典型试题4]

16?文章第③段有许多句子写得很精彩,请你结合具体语句作简要赏析。(不超过120个字)(5分)

答案:

示例1:作者采用对比和比喻的手法,将拉水峡比作绵延无尽的棕红色的驼

队,将美国“红石山国家公园”的红色山峦比作“一匹孤驼”,表现了拉水峡山脉的绵长以及多座山峰耸立的特点,突出了拉水峡气魄的宏大。表现了作者对拉水峡的赞叹之情示例2: “它诱惑一切游人的想象”一句中作者用“一切”这一副词强调了范围之广(大),写出了拉水峡的景观是令人荡气回肠的大自然的杰作,突出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神奇力量的由衷赞叹。

(共5分。能够从词语或修辞角度进行合理地赏析4分,语言表达1分)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语言的基本赏析能力。题型示例2,从虚词的角度进行赏析,对于教学的导向是有积极意义的。

本题所涉及的对比,要在知识上帮助学生厘清是对比的修辞手法,还是对比的表现手法。

[典型试题5]

19.仔细阅读链接材料,请根据文中相关知识,说明双墩陶器刻划符号是不是文字。(3分)

1985年至1992年,安徽蚌埠双墩遗址发掘,出土的600多件陶器上均有刻划符号。这些符号大都位于器底,类别丰富。其中与“水纹”相关的刻划符号有9 0件,用水纹表示鱼或鱼群的有近4 7例,水纹与其它符号组合的有近3 8例。这些符号以弧形为主,也

有少量的圆圈纹、漩涡纹和水波纹。这些水纹刻画符号所表现的内容包括:双墩先民所经历的各种水环境现象;适宜渔猎活动环境下的各种捕鱼手段;还有通过水纹变化来掌握天象和创造原始历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运用文中知识解释相关现象能力。本题的能点主要有

三点:其一,找准文中的知识,不能缺点;其二,找准链接材料中需要解释的对应点;其三,形成较为简洁的表达语言。

因此,此题的参考答案应该表述为:因为双墩陶器刻划符号号主要呈现了

“水纹”的轮廓特征,成为表示水环境现象、捕鱼手段、天象历法等内容的提示符号,表示出固定的信息,因此这些刻划符号是文字。

[典型试题6]

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答案:

作为每个个体的人,对自己的生活取舍和人生追求,也应该像古典文学和国画一样,删繁就简,取道简约。(或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为“我们应该追求简约的人生”)

(2分)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议论文的整体感知能力,即对中心论点的把握能力。主要是结合10年中考的情况,体现本学期研究课主题:“如何通过论据或论证过程来推理或验证中心论点”。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需要利用后文的论证过程(尤其是分论点与中心论点的证明与被证明关系)来推理并验证引论部分的那一句话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文段]

①其实,作为个体的人,对自己的生活取舍和人生追求,也应该像古典文学和国画一样,删繁就简,取道简约。②简约,才不会被各种欲望所牵累,不会被荣辱褒贬所困扰,更不会被名利得失所左右……③追求简约,才能轻装前进,朝着理想的高山之巅奋勇攀登。

①阐明我们应该追求简约人生的观点;

②阐明简约人生的好处(侧重摆脱欲望、荣辱、名利的烦恼);

③阐明简约对于成功的益处。

而下文的分论点为:

简约的人生是幸福的。(侧重状态)简约的人生是智慧的。(侧重智慧)简约的人生是高尚的。(侧重品德)

可见,②③分别与分论点构成部分被证明与部分补充的关系;而①与分论点

构成了“是什么”与“为什么”的被证明与证明之间的关系。因此,①为中心论点。

四、教师试卷讲评建议

1 ?让学生首先动手分析,将考试结果与学习过程结合起来思考,使试卷激励功能最大化。

在教师讲评试卷之前,先让学生自己对答题进行分析,以结果为参照,回顾初三入境的学习过程,在语文学习的态度、习惯与方法等方面,找到自己的成功之处,享受成功的

喜悦,从而固化提升,为后续学习服务。

2?教师分析试卷,要将考试结果与平时的教学结合起来研究,明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明确教师应该解决的问题。

①无需讲评,是教学导向出现的问题:例如语文积累,因为没有落实“立体推进”而无功的;

②需要重点训练,在教学没有彻底落实的问题:例如信息提取与概括能力,因为没有以语言为抓手进行强化训练而无攻的;

③需要内化教研精神,需要深化教学行为的问题:例如抒情散文的理解感悟,因为没有讲透阅读规律而练习无功的;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把握问题,因为没有真正落实运用论证、论据来推论验证论点而无功的。

④需要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问题。

3?试卷讲评要以解决学生的问题为出发点,以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为目的,通过还原考场思维来发现知识、思维、能力三者之间的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4?试卷讲评,要运用全卷打通,以能力归类来分析现象,找出彼此之间的异与同,探求规律,明确获取能力的思维操作手段。

5?将试卷讲评与以后教学、系列训练结合起来,明确教学方向,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6 ?依据学生的归类分析,进行后续分层、分内容的学习指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