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布局状况及特点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布局状况及特点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布局状况及特点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布局状况及特点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布局状况及特点

摘要:文章归纳并总结了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布局的现状及特点,并指出了目前物联网产业布局中所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运用产业集群理论,探索性的提出了我国物联网产业布局的发展方向及布局构想。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提出了提高我国物联网产业集中度的对策和加快实施物联网产业布局的策略措施,从而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科学合理布局的实现;并指出应发挥政府机构在物联网产业布局中的引导作用,促进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

1、引言

Michael E.Porter(1990)在其所著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率先使用产业集群一词研究集群现象。Porter通过研究数个工业化国家得出,产业集群是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在几乎所有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存在产业集群[1]。

产业集群是指大量存在竞争和合作关系的各类规模的企业与供应商、金融组织等为其服务的机构集聚于某一特定区域内,并通过复杂的网络关系密切联系的经济集聚体,代表了一种不同于市场和等级制的经济组织结构。产业集群一般用于定义一个特定的行业为导向的经济体系中,众多产业密切联系的企业与各类服务机构在地理上的聚集,从而形成强劲和持久竞争优势的现象。

产业集群的优势在于某一产业在一定区域内的高集中度,对降低集群中企业的生产和交换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2]。

2、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布局状况及特点

2.1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布局现状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各种信息传感识别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条码识别设备、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借此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物联网与互联网连接,做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物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那么人类做到无所不能并不是一种空想,而它的建设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则是无比巨大。

我国在物联网产业发展与布局方面起步较早,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全国物联网产业的市场规模大幅度增长,形成了一个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体系。截止2010年,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市场规模已达1933亿元,在交通物流、公共安全、医疗保健、环保、电力等诸多行业领域,物联网产业的市场规模已达数百亿元。

当前,我国已有部分地区制定了区域物联网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内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但形成一个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主次清晰的物联网产业布局体系仍任重而道远。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地区集群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如图3所示。

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中心,江苏和浙江为两翼,其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最为迅速,产业规模位居三大区域的之首。由于长三角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技术优势,而物联网作为高新技术中的典型代表,使得长三角地区在发展物联网产业方面拥有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先天优势。作为我国物联网技术产生和发展的起源地,目前长三角地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主要应定位于物联网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从物联网系统集成和行业应用这两个产业链核心环节入手,实施技术标准与创新战略,成为我国华东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龙头,并引领核心企业的集聚。

珠三角地区作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制造行业的中心,同时也是全国市场化最成熟、体系最完备的地区,工业基础深厚,目前已形成了一批自主的、竞争力强的物联网应用技术成果和信息增值服务模式,建成了一批物联网产业应用示范园区,当前整个地区产业的发展着眼于物联网应用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城镇信息化管理和农村信息技术应用及农业信息化管理这两个方面。

环渤海地区包括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环渤海滨海经济带,作为我国北方最重要的集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的城市集群,也是国内重要的重工业生产制造基地;同时,该地区依托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拥有大量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群,物联网技术研发实力雄厚,传输网络密集,大量的重工业应用使得物联网产业化普及率较高。目前,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该地区发达的交通运输物流行业,已基本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物联网产业发展体系结构。

2.2我国物联网产业布局的特点

根据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布局呈现出四大特点:

2.1.1物联网相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

近年来,以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各地传统产业园区的调整和升级日趋频繁,这些产业园区集中了大量与物联网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其中物联网产业比重越来越大。

2.2.2物联网产业分布遍地开花,试点示范工程显著增多

目前,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环境已经初步形成,但由于相关标准、技术以及产业发展对策不够成熟,当前主要采取重点地区率先试点、其他地区逐步跟进的方法来推动其发展,在试点地区建立一批重点项目来推动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我国经济发达的省市如江苏、广东、上海、浙江、山东、北京、辽宁等都已制定了物联网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全面加快了发展试点的步伐。同时,一些二、三线城市如合肥、徐州、武夷山、双流等市县也纷纷结合本地区自身的特点,在积极谋划地区物联网产业的布局试点规划。

2.2.3物联网产业集群式发展,产业融合加深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移动通信、传感器件、计算机网络、软件研发等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巨大的产业集群优势[3]。按照产业关联度的大小,应该重点培育和发展核心产业,支持发展支撑产业,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以应用促进并带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布局。

2.2.4物联网产业布局相对集中,区域分工逐渐显现

当前我国各地物联网产业布局已经呈现出区域间相对独立、区域内相对集中的特点,随着物联网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区域内物联网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将加快整合的速度,区域间的产业分工协作格局也将逐渐形成。

3、我国物联网产业布局中存在的不足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全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布局已初具规模,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从总体情况看,现阶段我国物联网产业布局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制约着我国物联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3.1物联网产业集中度低,产业发展布局不平衡

从宏观上看,我国各地区经济空间差异明显,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导致了全国物联网产业布局的不平衡。从总体上看,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经济基础较好,物联网产业发展较快,产业基础深厚,区位条件优越,物联网技术应用需求相对较多。而广大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基础相对较差,相关的应用需求较少,其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也相对较慢。所以物联网产业的基础设施总体规模、应用需求等指标在全国范围内存在较大差距,从而使物联网产业布局在我国现阶段呈现出不平衡现象。

从微观上看,我国各地物联网产业园区普遍存在规模小、效能低,产业空间集聚水平不均衡等问题。虽然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的物联网产业固定资产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比重,产业集中度也相对较高,但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物联网产业属于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产业规模效应能够将投入在各个要素的环节费用实现有效的分摊;合理的经济规模可以使我国的物联网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实现利润最大化,从而取得竞争优势。目前我国的物联网产业园区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规模经济效益差,产业聚集效果不明显,竞争力不足,从而导致物联网产业集中度偏低,资源无法合理的集中利用,无法有效地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直接影响了物联网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创新能力,出口创汇、招商引资能力偏低,产业发展前景受到严重制约。

从产业链角度看,我国物联网产业基本形成了由芯片设计制造、传感设备制造、系统集成、网络运营、软件及应用开发等环节组成的产业链;其中,传感设备制造企业和系统集成企业数量较多,芯片设计制造、软件开发与应用等环节相对薄弱,产业发展布局不平衡,相关技术研发水平和标准制定工作比较落后,系统集成商多使用国外软件、芯片等产品,产业发展布局仍处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

3.2物联网产业结构失调,产业布局缺乏整体规划

目前各地政府机构积极地开展物联网相关产业的发展布局工作,许多地区都将其作为实现经济腾飞的支柱产业,成立了大量的产业园区和产业联盟;但由于各地尚未制定统一、规范、可行的物联网产业布局规划,导致现有布局呈现出明显的部门化、区域化特征,产业结构不合理,不能有效的集中现有资源以实现更好的市场绩效,严重影响了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

从全国范围来看,各地区、行业和部门之间的资讯、技术与资源的统筹协调、整合配置仍显不足,难以有效合作,缺乏顶层设计,资源未能有效共享,造成资源配置的极大浪费,加之布局规划意识和协调机制的薄弱,显现出难以形成产业规划、资源利用率过低等现象,使得物联网产业布局在全国范围内处于一个无序状态。加之各类园区产业结构雷同,新的产业链结构断层层出不穷,增长方式粗放,导致项目盲目上马、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竞争等行为日趋严重。同时,相关部门对物联网产业园区发展定位认识的偏差也对其产业的合理布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外,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许多政策尚无先例,导致各地对其产业发展培育也缺乏成熟有效的措施,投资、税收等优惠政策不配套、不到位,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物联网产业的合理布局[4]。

3.3物联网产业标准化程度较低,产业布局研究相对落后

由于物联网标准研究在国际和国内均处于初级阶段,国际各标准组织之间对物联网的研究协作也有分歧,导致目前我国物联网标准体系的开发仍未有突破性进展,系统通信的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仍有待增强。同时,我国物联网技术的创新能力仍显不足,导致相关企业只能使用国外专利和技术,极大的影响了信息安全;另外,物联网相关设备成本过高,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5]。因此,在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期,尤其要高度警惕和有效避免物联网产业核心技术空心化的问题,大力研发关键技术的独立知识产权。

此外,我国在物联网产业布局方面的研究还相当落后,从事物联网产业布局研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还相对较少,企业方面的投入及研究则更为稀少。相关从业人员的相对素质偏低,导致了物联网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短缺,无法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

4、实施我国物联网产业布局的方向及构想

实施我国物联网产业的整体布局,首先就要考虑到地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区域物联网产业发展方向的整合,实现全国产业布局的整体构想。

4.1物联网产业发展方向

4.1.1物联网主导产业简介

主导产业是指能够实现国家或区域经济快速增长,技术创新能力强大,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部门;主导产业的选择及发展程度关系到整个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发展

水平和比较竞争优势。因此,实施我国物联网产业布局的首要前提就是确定地区主导产业,在各地区确定各自的优势产业、主导产业之后,可以根据产业集群理论的指导,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辅助产业,实现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物联网特色产业集群的成长。

主导产业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高比较优势系数、高产业关联度、高需求收入弹性、高生产率上升率[6]。

主导产业的选择在我国物联网产业布局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除了需要利用上述经济指标外,还应参考大量的非经济因素,包括政策、知识、环保等因素,这些因素用指标进行量化是相当困难的。所以,确定我国各地区物联网产业布局中的主导产业需要综合考虑各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经济指标以及历史沿革、产业基础等其它非经济因素。

由于从全国范围实施物联网产业布局,很多资料较为缺乏,且一些数据尚不可具体量化,所以本文将从定性的角度去选取各地区的物联网主导产业。

4.1.2物联网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

目前,我国的物联网产业链结构庞大,包括多个环节,按现阶段发展状况主要可以分为七个环节:芯片制造产业、传感设备产业、标签成品产业、读写器制造产业、系统集成产业、网络提供与运营服务产业、应用示范产业;同时,根据各自的产业特征,可以将七个环节整合为四个子产业:物联网材料研发与芯片制造产业、物联网设备制造产业(标签成品制造、传感设备制造和读写器的制造)、物联网系统集成产业、物联网应用示范产业。

根据现阶段国内各地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基础规模,可以将我国各省市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水平划分为四个层次,如表4-1所示。

表4-1国内各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水平分区情况

从芯片制造、传感设备、标签成品等物联网产业链七大环节在各省、市、自治区发展情况来看,地区性优势差异明显,如表4-2所示。

表4-2国内各地区物联网产业优势行业

根据目前国内各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水平、地区物联网产业的优势行业和主导产业的基本特征,可以对我国物联网主要发展地区的主导产业进行相对合理的布局,如表4-3所示。根据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我们可以以表中所列主要地区为核心,重点发展地区物联网主导产业,同时要以点带面,带动周边地区物联网产业的全面发展,从而消除地区发展差异,构建现代物联网产业发展体系。

表4-3 我国物联网地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4.2我国实施物联网产业布局的构想

近年来随着我国物联网产业的迅速发展,形成了一批以区域发达城市为中心、产业规模不等、主导产业各异的物联网产业发展集群,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主要物联网产业集中区域初步形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市场规律的作用,符合国际上传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趋势。

所以,当前在我国全力发展物联网产业的背景下,形成多个以区域发达城市为中心的物联网产业基地是切实可行的。根据上文分析的各地物联网产业发展水平、地区物联网产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物联网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依据点、轴、网这一产业经济发展的普适规律,可以将物联网产业分为四类基地进行布局。

4.2.1物联网应用示范产业基地。作为物联网产业链的末端,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国家发展物联网的终极目标,发展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的地区应该具有大规模的相关产业基础,完善的网络提供与运营服务设施,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当地政府对发展物联网产业的支持,同时还要有对物联网技术有需求的传统产业,包括:北京、上海、无锡和西安。前三地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较早,基础比较深厚,产业链较为完善,都已建成数个物联网应用示范产业基地,本身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西安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拥有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具有其他西部地区所不具备的技术创新优势,同时西安也是我国航天器制造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本身对物联网技术拥有大量的应用需求,发展物联网应用示范产业具备地区主导产业的基本特征,因而上述四地都应作为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核心城市,辐射周边地区,形成应用示范产业集群。

4.2.2物联网材料研发与芯片制造基地。物联网材料研发和芯片制造业作为产业链的上游,是物联网产业的基础和不可或缺的部分。发展材料研发和芯片制造产业的地区要具备下面三个基本特征: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具有交通区位优势以方便产品运输,制造业所需人力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潜力的城市包括:苏州、深圳、成都。苏州和深圳是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领头羊,产业基础深厚,具备发展物联网芯片制造基地的良好条件;成都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拥有丰富的电子信息技术研发资源,在物联网材料研发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上述三地应发挥自身优势,互动发展,带动所在区域的产业升级,为我国物联网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4.2.3物联网设备制造基地。物联网设备制造业是整个物联网产业链的中游,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包括标签成品、传感器和读写器的制造等。物联网设备制造业的繁荣与否关系到整个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而制造业的繁荣又需要合理的产业布局作为支撑,根据物联网设备制造业的特点,目前可能形成物联网设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城市包括:广州、武汉和福州。广州的物联网设备制造业已初具规模,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同时其毗邻深圳的区位优势也为物联网上下游产业的交流互动提供了便利;武汉在发展物联网感知产业

方面有邮科院等龙头企业,同时光纤通信也是其特色产业,符合主导产业的基本特征,另外武汉自古就是九省通衢,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福州位于大陆东南沿海地区,与台湾岛隔海相望,交通便利,有利于吸引具备电子技术优势的台资企业落户,同时闽台物联网产业联盟的成立也标志着当地物联网设备制造产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4.2.4物联网系统集成产业基地。物联网系统集成产业包括硬件系统的集成和应用软件的开发,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紧密联系,所以系统集成产业基地的选址就需要考虑到与物联网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的交流是否便利,二者便利的交流可以节约大量成本、增加技术创新、提供可靠保障,根据上述要求及各地主导产业的分析,目前可能形成物联网系统集成产业集群的城市包括:南京、天津、杭州、重庆。上述四个城市经济基础较好,自身均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发展潜力巨大,物联网系统相关硬件、软件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区位优势明显,如南京、杭州与上海、无锡同处长三角经济圈,天津与北京同处环渤海经济圈,重庆与西安同处西部经济圈。

以上述四类基地中的核心城市为点,两两联结成轴,运用点、轴、网的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以沿江地区为轴,东南沿海和环渤海地区为两翼的“->”型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如图1所示。

图1 我国物联网产业布局构想图

沿江地区产业群包括:上海、江苏、安徽、湖北、重庆、四川、陕西。该地区的物联网产业产值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拥有完整的产业链系统,专业分工合理,协作紧密,组织结构完善。该地区拥有长江这个天然的黄金水道,交通优势明显,发展水运物流最为适合,可以极大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该地区整个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都通过长江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物联网横向产业带。上海、武汉、成都作为沿江地区产业群起点、中点和终点,区位优势明显,特色产业鲜明,作为区域核心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从而对沿江地区产业群形成完整的辐射作用,另外以苏州、无锡、南京、重庆、西安构成次级核心,与区域核心协同发展。

东南沿海地区产业群包括:浙江、福建、广东。该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深厚,人力资源丰富,同时毗邻港澳台地区使得该地区的技术交流通畅,开展区域合作便利,良好的区位优势使得该地区可以形成一个物联网弧形产业带。杭州、福州、广州作为该产业带的三个节点及三个省的政治经济中心,有望成为区域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核心;宁波、厦门、深圳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同样发展潜力巨大,可以作为副中心与物联网产业地区重要的增长极。

环渤海地区产业群包括:辽宁、北京、天津、山东、河北。近年来,该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迅速,科技创新能力强,同时拥有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对物联网技术改造的需要强烈,环抱渤海使得该地区交通便利,适宜发展海运物流体系,形成一个物联网环形产业带。北京、大连、青岛作为该产业带的三分点,交通便利,同时对外开放城市也有着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政策优势,适宜作为区域核心及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龙头,同时以沈阳、天津、济南作为次级核心形成补充。

综上所述,实施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合理布局,一定要立足全国产业协同发展的高度,打破区域经济的禁锢,把产业链中的研发、生产、物流、贸易、应用等环节相结合,实现物联网产业的合理高效布局,以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繁荣昌盛。

5、推进我国物联网产业布局的对策

上文从理论上提出了实施我国物联网产业布局的构想;另一方面,在具体实践中,合理的产业布局的实现需要有较高的产业集中度,而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物联网产业的集中度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标准来看,还处于较低水平,如不能有效的加以提高,会对物联网产业布局的顺利实施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提高国内物联网产业的集中度。

5.1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物联网产业集群的形成同其他高新技术产业一样,有其特定的市场机制,由市场对各种资源进行配置和组合,但短期内形成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集群完全依靠市场的作用是无法实现的,同时易导致各地区产业发展的不均衡。因此,政府在提高物联网产业集中度的目标上,要加强宏观调控;相关政府机构应根据各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状况、区位优势、产业组织规律和自身经济的特点,加强物联网产业群的规划和相关产业政策的扶持,实施配套的产业发展政策,完善相关基础设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消除产业的行政进入壁垒,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创新环境,从而促进物联网产业集群网络的形成[7]。

同时,政府在提供良性的市场环境和竞争秩序的前提下也要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利用市场来合理配置资源,实现物联网产业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在企业层面上,政府要利用各种经济手段,培育扶植物联网产业大型企业,引导产学研的结合,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对中小型物联网企业提供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引导其与大型企业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良性发展格局;引入国外先进的创新型企业,发展战略合作,形成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物联网产业集群[8]。

5.2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依赖于政府政策的调节,还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联网相关企业需要转变经营机制,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使企业成为独立自主的市场主体, 进而增强物联网企业在市场资源配置的竞争能力。当前随着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逐步完善, 市场竞争可以使得一些缺乏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自动退出市场;同时,一些具有资本和技术优势的新企业乃至外资企业也会进入市场,有助于扩大我国物联网产业的规模,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带动其他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给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最终提高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实现物联网产业的规模经济。

另外,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市场机制还可以促使各物联网企业的划分业务领域,形成各自的特色产品。如物联网材料研发与芯片制造企业主要经营物联网材料的研发和相关芯片的制造;物联网设备制造企业主要从事物联网传感设备、标签成品和读写器的制造;上述各企业集团也可同时经营产业链上下游的其他产品,如系统集成等,有利于物联网的技术创新,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5.3整合现有企业,建立产业联盟

提高物联网产业的集中度,市场机制的作用必不可少,除此之外,还需要对现有物联网企业进行有效的整合, 扩大企业规模,组建物联网企业集团;鼓励物联网产业链中上下游的企业间、企业与科研机构间通过兼并、联合、上市等方式,组建产业联盟,有益于各主体取

长补短、做大做强,从而形成一批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和国际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产业联盟,进而提高我国物联网的产业集中度,实现规模经济优势[9]。

5.4建设公共服务平台

物联网产业有投入高、周期长的特点,因而发展产业集群要根据物联网产业自身的特点建设研发、技术应用、贷款担保、产品检测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 形成为物联网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和资金支持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产、学、研的合作,加快研究成果的产业化。

另一方面,物联网企业自身也要充分使用外部资源, 建立区域内公用的联系网络以促进企业间技术和经验的流动, 优化物联网产业的结构,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投资及建设, 增强物联网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物联网产业集聚的形成。

通过上述四个方面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我国物联网产业的集中度,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培育多个物联网产业集群和一批具有技术创新优势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骨干企业和产业联盟,建设一批功能完备的公共服务平台,形成结构完善、布局合理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集聚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 Michael E.Porter.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 柯健.基于产业竞争力视角的产业集群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9(4):

54-58.

[3] 王斌义.基于A-U模型的物联网产业跨越式发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

策,2010(24):79-82.

[4] 肖豫.东北老工业基地物流产业布局及实现途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7.

[5] 徐晓兰.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J].中国发展,2010(2): 86-87.

[6]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 张小平.基于集聚效应的江苏省产业布局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

[8] 陈兆奎,申俊龙.提高我国医药产业集中度的对策研究[J].中国药

业,2007,(6):5-6.

[9] 甄文庆.增强产业集中度打造产业链竞争优势[J].中国制造信息

化,2010,(10):23-24.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完整版】2020-2025年中国物联网产业链行业市场开发与拓展战略研究报告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2020-2025年中国物联网产业链行业市场开发与拓展战略研究报告 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 战略专家 管理专家 行业专家 ……

报告目录 第一章企业市场开发与拓展战略研究概述 (5) 第一节研究报告简介 (5) 第二节研究原则与方法 (6) 一、研究原则 (6) 二、研究方法 (6) 第三节研究企业市场开发与拓展战略的重要性及意义 (8) 一、重要性 (8) 二、研究意义 (9)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8-2019年中国物联网产业链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10) 第一节物联网产业链简介 (10) 一、物联网产业链简介 (10) 二、万物智联是5G时代的重要愿景 (11) 第二节我国物联网产业链行业监管体制与发展特征 (12) 一、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12) 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13) 三、部分物联网应用领域的行业政策 (16) 四、相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19) 五、物联网产业技术水平及特点 (19) (1)移动通信技术已成为物联网网络传输的主要载体 (19) (2)接入技术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20) (3)先发优势和技术积累成为物联网企业重要的竞争优势 (20) 六、主要进口国的相关规定及竞争情况 (20) 第三节万物智联是5G时代的重要愿景 (20) 一、5G时代最大的变革即服务对象由人延伸至物 (20) 二、基于人的连接的价值已饱和,基于物的连接价值有待挖掘 (22) 第四节物联网技术已实现规模应用,5G让万物互联走向万物智联 (24) 一、物联网技术已实现规模应用 (24) 二、高速率传输支持“万屏互联” (26) 三、边缘计算推动物端智能 (27) 四、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支持海量物联网应用 (27) 五、低时延网络提升人机交互体验 (27) 第五节政策引导,行业巨头助力,产业发展动力十足 (28) 一、物联网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新兴产业 (28) 二、运营商:网络建设+补贴刺激应用,全面推进ICT业务发展 (31) 三、华为:鸿蒙系统打破设备互联边界,引领全球物联网潮流 (32) 四、阿里巴巴:全面进军IOT,5年100亿连接数目标 (35) 第六节产业链投资机会:连接先行,应用后至,平台为王 (37) 一、物联网模组:连接先行,正在爆发 (37) 二、物联网平台:龙头卡位布局,第三方或有机会 (39) 三、物联网应用:从成本控制走向效益提升,市政-工商-消费级顺序发展 (41) 第七节物联网公司梳理比较 (44)

解密工业物联网的安全现状与背后原因

解密工业物联网的安全现状与背后原因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如今,移动技术的应用和增长创造了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人们对即时信息和即时反馈已经习以为常,工业物联网涉及物联网技术在制造工艺和供应链中的应用。除了来自设备和传感器的数据外,工业物联网战略还应该结合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技术,利用现有传感器、机器对机器(M2M)通信、自动化技术的组合,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见解。 被广泛视为“智慧工厂”核心支柱的工业4.0无疑是实现适应性、自动化与敏捷性的新型联网硬件基础。LNS方面发现,大多数工业企业都有计划实施数字化转型,而这意味着网络安全问题正变得比以往任何时间都更加重要。遗憾的是,大多数计划迈入工业物联网

领域的企业都未能考虑到安全性这项因素,这主要是由于运营技术与信息技术之间存在严重隔阂,而这道鸿沟甚至有可能严重影响到工业数字化转型浪潮的未来命运。 报告指出,40%的工业企业已经启动工业物联网计划,另有24%则计划在明年之内开始着手。众多下一代工业物联网平台都将以即服务(*aaS)方式运行,这将带来更突出的灵活性、易用性并生成大量可量化数据。但这一切在网络安全层面又会带来新的软肋——特别是考虑到工业企业通常将安全保护视为一种附加因素,而非工业物联网PaaS体系中的固有部分。 LNS方面就工业物联网安全所面临的巨大风险给出了三项原因,首先是企业并不了解相关威胁的严重程度,再者是IT与OT在各自的孤岛内运作,还有就是严重缺乏网络安全最佳实践的实施经验。 1、威胁态势 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对威胁态势并不清楚:47%的受访企业没有处理过任何安全违规事件。其中19%的企业曾因便携式存储介质上的恶意软件而遭遇安全事故,相比之下直接攻击活动则非常罕见。这使得众多企业面对网络安全工作抱有一种“迷之自信”。但这种自信显然站不住脚,例如美国国土安全部就曾警告称,目前每一家主要自动化方案供应商的产品中都包含有已知软件漏洞。这意味着直接攻击必将发生,只是或早或晚的问题。 2、IT与OT间的彼此孤立 导致网络安全挑战的另一大问题在于IT与OT间的彼此孤立。OT包括工厂当中非企业模式的一切元素,例如控制系统、监控系统、工厂硬件以及机器等等。 报告指出,“即使企业开始以认真态度对待工业网络安全,如果不能在IT与OT之间建立起真正的合作关系,问题仍然不可能得到充分解决。”IT技能与OT专业知识应当加以结合,从而为下一代工业技术创造行之有效的安全规划。

物联网发展趋势

物联网发展趋势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一、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二、物联网的应用前景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 物联网可以提高经济,大大降低成本,物联网将广泛用于智能交通、地防入侵、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预计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有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 北京着手规划物联网用于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等领域。政府将围绕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生态环境,对物、事、资源、人等对象进行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实现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可控运行管理。同时,还会在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水电气热等公共服务领域和社区农村基层服务领域,开展智能医疗、电子交费、智能校园、智能社区、智能家居等建设,实行个性化服务。 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多次提及,物联网将会成为中国移动未来的发展重点。在中国通信业发展高层论坛上,王建宙表示:物联网商机无限,中国移动将以开发的姿态与各方竭诚合作。《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物联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

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全面综述 2

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趋势 关键词: 物联网RFID 【提要】2009年8月和12月,温家宝总理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努力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建立“感知中国”中心。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指出: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这代表着中国传感网、物联网的“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2009年8月和12月,温家宝总理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努力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建立"感知中国"中心。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指出: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这代表着中国传感网、物联网的“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物联网概述 1.物联网的定义与概念提出 所谓"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通俗地解释,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物联网的概念是美国Auto-ID实验室在1999年首次提出的,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激情豪迈地指出"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 2.物联网的本质和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achinetoMachine,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三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传感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传感技术通过多种传感器、RFID、二维码、GPS定位、地理信息识别系统和多媒体信息等多媒体采集技术,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

物联网产业链分析

物联网产业链图谱 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而言之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 教授提出,即“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2005 年11 月17 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 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对物联网做了如下定义: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RFID)装臵、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架构 物联网架构一般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码标签、RFID 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红外线、GPS 等感知终端。感知层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关键在于具备更精确、全面的感知能力和实现低功耗、小型化。主要技术有二维码、RFID、GPS/ 北斗导航等。 网络层由各种网络,包括互联网、广电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络、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是整个物联网的中枢,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数据和信息。网络层的关键在于高效、可靠的信息传输和处理,主要技术有Wifi、蓝牙、ZigBee、2G/3G/4G、LPWAN、LTE-M及大数据和云计算等。 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人、组织或其他系统)的接口,是物联网的智能应用。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它把物联网与具体行业需求相结合,提供物联网智能化应用的解决方案集。应用层的关键在于行业需求融合、智能化的解决方案、有效的商业模式等。主要技术有大数据、云计算、各行业应用技术等。 三层架构的比较 架构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

物联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8706-76 物联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物联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自XX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 告XX: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后,现代信息通 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相互融合,促使物联网技术日趋 成熟,以“物物智能互联”为核心的时代快速到来。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继提出了物联网战略,投入巨资 进行研究开发,我国也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在“xx” 规划和其他政策意见中做了重点部署,物联网产业迎 来了良好发展机遇。 一、物联网概念和关键技术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rfid) 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 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协议完成物品与

物品、人与物品、人与人之间的互连,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需要利用物联网才能解决的是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没有考虑的、对于任何物品连接的问题。 (一)物联网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 一是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识别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是物联网关键的技术之一。rfid标签,具有读取距离远、穿透能力强、无磨损、抗污染、效率高、信息量大等特点。当带有rfid标签的物品通过特定rfid 读写器时,标签被读写器激活并通过无线电波将标签中的信息传送到读写器以及信息处理系统,完成信息的自动采集。 二是下一代网络技术。下一代网络以软交换为核心的,采用开放、标准的体系结构,能够提供丰富业务,具有分组传送、控制功能从业务中分离、业务提供与网络分离、端到端qos和透明的传输能力、融合固定与移动业务等特征。这些特征对实现物联网人与

[特征,趋势,产业]物联网产业的市场特征及发展趋势

物联网产业的市场特征及发展趋势 受各国战略引领和市场推动,全球物联网应用呈现加速发展态势,物联网所带动的新型信息化与传统领域走向深度融合,物联网对行业和市场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已经广受关注。 物联网产业的市场前景 物联网就像一个巨大的吸盘,将整个世界纳入其中。没有人会清楚现在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事物具有物联网的特质。不过,从研究机构发布的各类报告,我们能预估物联网产业的庞大市场前景。 Gartner预测,2015年全球使用中的物联网设备或达到64亿,比2014年增加30%。到2020年实现物联网的事物数量将增长逾3倍,达到近210亿。另据CB Insights统计,过去六年中,迅速发展的物联网领域吸引了近75亿美元投资,发生近900起交易。2010至2014年期间,物联网初创公司吸引的投资金额翻番,交易数量由91起增至221起。研究机构 IDC 则预计,物联网设备及相应服务的市场容量将从 2014 年的 6560 亿上升至 2020 年的 1.7 万亿美元,增长速度将随着接入设备的增加、带宽的增长及配套服务的成熟而加速。 麦肯锡的研究认为,基于未来10年中物联网采用率的范围、经济和人口趋势,以及技术的可能发展进程,预计在2025年物联网的经济影响价值可能在3.9万亿美元至11.1万亿美元之间。不过,实际影响将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包括降低技术的成本,以及消费者和工作人员的接受程度。通过使用物联网,工厂产生的潜在经济影响最高可达3.7万亿/年。潜在影响第二大的将会是城市,在该环境下,物联网应用在2025年产生的潜在影响价值可能高达1.7万亿美元/年。 值得关注的是,物联网对新兴市场的影响日益显著。Forrester的调查显示,事实上,在物联网应用方面,中国和印度的公司甚至比欧美同行还要领先。根据Forrester的数据,全球19%的公司已经在使用物联网产品和服务,31%则希望这样做。而中印两国已经有75%的公司已经开发或计划部署物联网应用,另有20%对此非常感兴趣。调查还表明,已经部署和计划部署物联网技术水平最高的行业是公共事业和电信公司、化学和石油天然气公司、以及交通公司。而对物联网技术的关注一般是在安全和监控、供应链管理、库存和仓库管理、客户订单监控等几个方面。 物联网发展的重点领域 行业应用仍然是物联网发展的重要领域。物联网多种技术手段,如传感、定位、标识、跟踪、导航等,可以实现动态、实时、无缝、全天候的监控,为行业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不仅大大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而且能够改进行业运行模式,从技术的角度引发行业管理领域的革命,促使行业领域向着公平、开放、廉洁、高效、节约的方向发展。目前,物联网产业已渗透到城市治理、家居、交通、医疗、汽车、农业等众多领域。 1.智慧城市 物联网一个巨大的应用前景来自于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

物联网产业链由哪些环节组成

1、物联网产业链由哪些环节构成?各环节如何分工? 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包括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芯片生产商、终端生产商、系统集成商以及电信运营商等环节,涵盖了从标识、感知到信息传送、处理以及使用等各方面。整个产业链的核心是芯片生产商、终端运营商、系统集成商以及电信运营商。 分工为: (1)政府部门:产业政策的制订者以及物联网发展的主要推动者,通过出台激励机制、配套政策保障和财政支持,引导物联网发展方向,营造产业环境,为合作各方搭建开放、高效的平台。 (2)科研院所:物联网基础技术理论和新技术的主要创作者。 (3)芯片生产商:提供最底层的芯片,如传感网芯片、无线网络芯片等。 (4)终端生产商:提供通信模块、传感网络、终端设备,一二维码、RFID、传感器为主,实现“物”的识别的器件。 (5)系统集成商:面向客户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是目前产业链中的重要角色。 (6)电信运营商:通信网络的提供者,实现数据的传输。 2、RFID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功能是什么? RFID系统是由标签(Tag)、阅读器(Reader)、天线(Antenna)三部分组成;(1)标签(Tag)由耦合元件和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 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以标识目标对象。(2)读器(Reader):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以设置为手提式或固定式。(3)天线(Antenna) :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3、分别阐述什么是物联网、传感网、泛在网? 答题3:(1)物联网是:利用二维码、射频识别(RFID)、各类传感器/敏感器件等技术和设备,使物体和互联网等各类网络相连,获取无处不在的现实世界的信息,实现物和物、物和人之间的信息交互,支持智能的信息化使用,实现信息基础设施和物理基础设施的全面融合,最终形成统一的智能基础设施。(2)传感网(Sensor Network):指“随机分布的集成有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的微小节点,通过自组织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一般是指无线传感器网络,即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结构组成(无线传感器节点)。(3)泛在网(Ubiquitous Network):被称作无所不在的网络。主要特征:4A(Anytime、Anywhere,Anyone、Anything)。和传统电信网络的区别:人和物、物和物之间的网络;无许可的网络;融合的网络。重要的技术:M2M、传感网、近程通信和RFID等。 物联网对现有通信网络产生哪些影响?提出哪些要求? 在物联网使用的数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将对现有网络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在移动通信网络层面,包括: (1)海量的节点接入,导致地址资源消耗过度; (2)很多物联网节点要求永远在线,但是实际的传输的数据量很小,对网络资源,尤其是移动网络的资源造成浪费; (3)很多物联网节点的传输数据流量很小,对实时性也没有特殊的要求,但是网络给每个终端分配的资源是平等的,造成了网络资源的浪费; (4)物联网终端多为机器设备,具有自动程序化行为特征,有可能对网络造成冲击。 因此,需要网络能满足以下的需求,以保证将来物联网使用的有序发展。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产业链分析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产业链分析 摘要 如今,物联网的发展作为一个信息产业的新的发展高度。我国物联网还处在初始阶段,互联网产业发展存在许多困难。我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我国政府有必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来支持我国物联网技术的探索,掌握在工业化过程中的主动性。通过对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产业链相关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关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物联网,政策,产业链 Abstract At present,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s a highly developed information industry. But because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 China is still in initial stage,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has a lot of difficulties China. In order to avoid things pure speculation,China has become the developed country technology marketplace,is necessary for our government to make feasible policy,break the bottleneck industry at present,grasp the initiative in the later stages of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industrial chain of issues related to the Chinese Internet industry development analysis,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ternet policy and the future,and provide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Keywords: network,policy,industry chain

浅谈物联网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83936186.html, 浅谈物联网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王成莉 来源:《商情》2013年第05期 【摘要】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概述了物联网的内涵, 分析了物联网应用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并对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和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物联网现状发展趋势一、物联网的内涵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稱为“Web of Things”。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扩展,顾名思义就是“物品与物品相连的互联网”,它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是物联网仍旧是一种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的延伸和扩展,第二是物联网的用户端是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嵌上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 二、物联网的发展历史 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但确切来说,物联网的理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1995年《未来之路》一书。1999年美国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在研究RFID时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这也是在2003年掀起第一轮华夏物联网热潮的基础,同年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陸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2005年11月,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 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此时,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报告中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职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然而,报告对物联网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义。2008年后,为了促进 科技发展,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国政府开始重视下一代的技术规划,将目光放在了物联网上。 三、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就目前来说,物联网的开发和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发达国家和地区抓住机遇,出台政策进行战略布局,希望在新一轮信息产业重新洗牌中占领先机。日韩基于物联网的“U社会”战略、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及美国“智能电网”、“智慧地球”等计划相继实施;澳大利亚、新加

工业物联网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工业物联网发展现状问题和关键技术应用工业物联网是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将在能源、交通运输(铁路和车站、机场、港口)、制造(采矿、石油和天然气、供应链、生产)等应用领域上发挥重要作用。 在物联网的过程中,包含了各个类型的供应厂商,主要有: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网络运营商、平台供应商等。鉴于中国工业物联网产业链还处在形成初期,产业链条的界定和分工还不完全明晰,但随着产业整体竞争力的快速提升,行业处于爆发前期。各个环节的都必需得到良好的发展。 设备制造商 设备制造商主要涵盖感知层、传输层、现场管理层、应用层等工业物联网各层级主要设备厂商。感知层企业包括芯片、RFID、传感器、工业仪表、工业相机、二维码、PLC等企业;传输层则企业主要包括芯片、通信模块、通信设备等企业,如云里物里作为物联网企业,主要就是做蓝牙解决方案,生产蓝牙模组和iBeacon设备的厂家。现场管理层主要包括工控机、DCS、SCADA、FCS等;应用层涉及到的设备主要包括服务器、智能装备等。 平台供应商 平台供应商主要为工业物联网应用提供支撑,能够为设备制造商提供终端监控和故障定位服务,为系统集成商提供代计费和客户服务,为终端用户提供可靠全面的服务,为应用开发者提供统一、方便、低廉的开发工具等。主要包括工业物联网平台、工业数据平台、工业云平台提供商等。 网络运营商 网络运营商主要提供数据传输,是工业物联网网络层的主体,是连接传感数据和终端应用的中间环节。运营商将关注焦点放在了连接和应用这两个层面。其中连接是运营商最擅长的领域,而平台则是运营商未来突围的关键。 在网络部署方面,未来将会存在两种典型应用场景:一方面,企业的工业物联网接入移动运营商的物联网网络,比如移动物联网、NB-IOT网络、5G网络等,将数据汇总到公有云中;另一方面,如果企业关注数据安全,更倾向于先建立专有的工业物联网络和数据中心,再将一些安全级别低的数据汇总到公有云。 系统集成商 系统集成商主要致力于解决各类设备、子系统间的接口、协议、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等与子系统、使用环境、施工配合、组织管理和人员配备相关的集成,相关企业包括自动化企业、工业控制系统企业、工业软件企业等各类工业系统解决方案企业。 工业物联网目前存在的问题 基础支持力量薄弱 现阶段,我国在传感器关键技术、计算机系统设计技术、通信网络技术等物联网共性技术方面滞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无法为我国的工业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人才资金支持需要提升 目前,我国工业物联网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在技术研发、企业培育、产品推广等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目前我国的资金支持仍局限在国家科技计划,资金总量和资金的覆盖面有限,限制了我国工业物联网的发展。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目前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将是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是继通信网之后的另一个万亿级市场。 物联网环境 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美国、欧盟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此外,普及以后,用于动物、植物和机器、物品的传感器与电子标签及配套的接口装置的数量将大大超过手机的数量。物联网的推广将会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驱动器,为产业开拓了又一个潜力无穷的发展机会。按照对物联网的需求,需要按亿计的传感器和电子标签,这将大大推进信息技术元件的生产,同时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 物联拥有业界最完整的专业物联产品系列,覆盖从传感器、控制器到云计算的各种应用。产品服务智能家居、交通物流、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智能消防、工业监测、个人健康等各种领域。构建了“质量好、技术优、专业性强,成本低,满足客户需求”的综合优势,持续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物联网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据了解,2011年,全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了2500亿元,预计2015年将超过5000亿元。 2014年2月18日,全国物联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以更大决心、更有效措施,扎实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体系,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马凯指出,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方向和推动力量,对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物联网必须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全局与局部、创新与合作、发展与安全的关系。要按照“需求牵引、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原则,着力突破核心芯片、智能传感器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着力在工业、农业、节能环保、商贸流通、能源交通、社会事业、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等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和规模化应用;着力统筹推动物联网整个产业链协调发展,形成上下游联动、共同促进的良好格局;着力加强物联网安全保障技术、产品研发和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着力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物联网人才队伍建设。

物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物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分 析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物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对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经济社会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其具有巨大增长潜能,已是当今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战略制高点,成为各个国家构建社会新模式和重塑国家长期竞争力的先导。一、什么是物联网(一)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也称作“The Internet of everything”。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含义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1999年MIT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Auto-ID Center)”,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早期的物联网是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2005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定义和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2009年欧盟执委会发表了欧洲物联网行动计

工业物联网发展几大阶段

工业物联网发展几大阶段 厂商不应只着眼于提供各种硬件、软件、平台、数据模型,而是要向使用者提供这些硬件、软件、平台、数据模型,为自己服务的方法。 近几年,工业物联网发展的如火如荼,各种服务商、集成商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逐鹿市场。但工业物联网在工业制造中部署落地的情况却不容乐观,那么,发展工业物联网,难度究竟在哪里?或者说哪些能力才是工业物联网厂商们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将工业物联网的技术应用分为以下七层: 层级L1、C1:设备联网,数据采集 随着工业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很多传统的工业制造企业将目光转向了设备数据,要实现智慧管理、数据处理,第一步需要拿到设备数据。那么对于工业设备来说,数据采集很难么?设备生产厂家自己不能做?当然不是。 其实工业设备数据采集,就是做一个硬件终端,与设备交互,只要弄明白交互的物理接口、交互协议、数据类型等,这个事情就不难。但拥有协议的设备厂家,为何自身没做数据

采集,而是通过第三方来获取数据,其中的难点不在数据采集本身,因为工业设备的数据具有海量且无序的特点。 除了数据采集,还要对数据进行存储、分类、处理等等,这些都是厂家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中国制造业现状决定数据采集将是非常大的市场需求,正催生了大量的硬件制造商、数据采集集成商等提供基础数据互通能力的服务企业。 层级L2、C2:数据接收,数据存储,云平台 云平台很难吗?设备生产厂家自己做不了,其他软件公司不能做吗?MQTT就是物联网了吗? 当然是否定的。 云平台的难度当然比做一个数据采集终端要难一些,但云平台归根到底,还是一个解决终端规模接入处理能力,如何解决大规模并发的数据存储问题,这也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即便设备厂家做不了,还是有很多物联网公司能去做这件事,例如阿里云、华为云、云里物里等企业。看中的正是它们的云部署能力和雄厚的实力,对于云中部署的数据有比较高的保障,这是一般的企业想做也没有能力做好的。 层级L3、C3:数据处理 云平台虽然解决了数据接收和存储需求,但业内人都知道,这是非常复杂的时序数据存储。数据被保存到云平台后,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是想着简单,实际部署却有一定难度。 所谓数据处理,就是把数据进行高度的抽象,并进行必要的处理,让这些数据更加有序的保存,高效的检索,便于后续的数据应用、统计、分析计算。 数据处理这个环节,事实上很容易被忽略,绝大多数物联网服务商并不明白数据处理是怎么回事,更不知道如何去做好数据处理,只能把采集到保存过程中的数据直接应用,这就带来一系列问题:

中国物联网产业链分析

物联网产业链分析 物联网是信息化应用的新模式,通过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 图表 1:2010年全球产业链各环节主要参与者产业定位和规模从物联网的产业来讲,物联网是一个超大规模的产业。“从现在起到2020年的10年里,中国物联网产业将经历应用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三个关键的发展阶段,成长为一个超过5万亿规模的巨大产业。”(摘自《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2010)》) ITU的物联网产业白皮书给出一个物联网总体的三层架构图,即物联网可以分成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从具体产业链的角度,物联网以传感感知、传输通信、运算处理为基础,形成若干个面向最终用户的应用解决方案。

图表 2:国际物联网应用主要领域 序号应用领域应用场景 1 公共安全监测环境的不稳定性,根据情况及时发出预警, 2 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部位的视频监测监控及预警, 3 加强对危险物品监控、垃圾监控、可燃物排放、有毒气体 排放、医疗废物、疾病预防控制等的全流程过程监测和控 制 4 对建筑工地、矿山开采、水灾火警等现场的信息采集、分 析和处理 5 监察执法管理的现场信息监测 6 智能司法管理 7 城市运行管 城市网格、部件监控管理,如井盖等 理 8 城市水、电、燃气、热力等重点设施和地下管线实施监控

26 医疗电子档案管理 27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管理 28 文化智能文化创意园 29 文化监管 30 文物、古树、文化古迹保护 图表 3:物联网应用场景举例 目前国内产业链各环节合作模式主要集中于产业联盟,各环节除运营商外,厂商整体综合实力均较弱。目前产业联盟是产业链主要的合作形式,运营商是产业链的主导,扮演集成商和服务商角色,通过产品和服务购买的形式向产业链下游渗透。 图表 4:产业链合作形式 国内终端传感器及芯片厂商起步阶段,定位比较专,盈利能力尚不稳定,技术水平低,多为代工,国内M2M终端传感器及芯片厂商规模相对较小,针对于M2M领域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盈利能力尚不稳定,更多是在专注领域稳

物联网未来发展四大趋势

物联网未来发展四大趋势 趋势一 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是以应用为先导,存在着从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到企业,行业应用市场,再到个人家庭市场逐步发展成熟的细分市场递进趋势。目前,物联网产业在中国还是处于前期的概念导入期和产业链逐步形成阶段,没有成熟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技术体系,整体产业处于酝酿阶段。物联网概念提出以后面向具有迫切需求的公共管理和服务领域,以政府应用示范项目带动物联网市场的启动将是必要之举。进而随着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应用解决方案的不断成熟、企业集聚、技术的不断整合和提升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从而将可以带动各行业大型企业的应用市场。待各个行业的应用逐渐成熟后,带动各项服务的完善、流程的改进个,人应用市场才会随之发展起来。 趋势二 物联网标准体系是一个渐进发展成熟的过程,将呈现从成熟应用方案提炼形成行业标准,以行业标准带动关键技术标准,逐步演进形成标准体系的趋势。物联网概念涵盖众多技术、众多行业、众多领域,试图制定一套普适性的统一标准几乎是不可能的,标准的开放性和所面对的市场的大

小是其持续下去的关键和核心问题。随着物联网应用的逐步扩展和市场的成熟,哪一个应用占有的市场份额更大,该应用所衍生出来的相关标准将更有可能成为被广泛接受的事实标准。 趋势三 随着行业应用的逐渐成熟,新的通用性强的物联网技术平台将出现。物联网的创新是应用集成性的创新,一个单独的企业是无法完全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的,一个技术成熟、服务完善、产品类型众多、应用界面友好的应用,将是由设备提供商、技术方案商、运营商、服务商协同合作的结果。随着产业的成熟,支持不同设备接口、不同互联协议、可集成多种服务的共性技术平台将是物联网产业发展成熟的结果。物联网时代,移动设备、嵌入式设备、互联网服务平台将成为主流。无论终端生产商、网络运营商、软件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应用服务商,都需要在新的一轮竞争中寻找各自的重新定位。 趋势四 针对物联网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将是把技术与人的行为模式充分结合的结果。物联网将机器人社会的行动都互联在一起,新的商业模式出现将是把物联网相关技术与人的行为模式充分结合的结果。中国具有领先世界的制造能力和产业基础,具有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中国人具有逻辑理性

@物联网发展分析及创新实践

物联网发展分析及创新实践 作者:常海峰胡昌伟 来源:《中国新通信》2015年第12期 【摘要】作为信息化发展和推进的新阶段,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带来的变革已初见端倪。当前,物联网发展在经历了关键技术研发和储备、验证系统搭建、测试和应用推广,逐步步入试商用的规模推进期。未来的一个阶段期将是我国物联网发展面临的一个转接点。在零散分割的行业应用发展和基础技术、设备研发准备期后,实现行业整合应用及规模化推广将是当前的重要诉求,即实现信息汇聚到协同感知的转变。本文基于国家物联网专项的研究和实践,分析了物联网产业结构的扁平化发展应用,总结了油田和电力专网实践中基于移动网络的物联网创新应用。 【关键字】物联网信息化发展分析移动网络 一、引言 从2009年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物联网行业在资金和政策上均给予了支持,深度推进了物联网与传统领域的融合。2011年《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已明确重点培养的物联网产业10个聚集区和100个骨干企业,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汇集和产业资源整合。在2013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更是进一步的规划了物联网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当前,在物联网核心产业中,传感器、应用平台及应用服务成为物联网发展主要的推动力。各主要信息化发展国家中欧美以物联网为中心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和物联网行动计划,而日、韩以其发达的WSN(无线传感网)为其基础,提出和制定了泛在网国家发展计划。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在“感知中国”的带动下,不断借鉴和创新发展思路,变革传感器产业、RFID及信息处理、应用服务等,已成为带动经济产业和信息化跃升的主要供体。同时,在物联网核心产业高速增长和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核心技术、产业间协调整合、产业及商业模式、应用服务的市场化等发展困境已凸显,成为我国追逐第三次信息化变革制高点的关键,将较大程度上影响国家经济的增长。国家和行业在经历和助推此轮信息化变革的过程中,推动核心设备国有化等上实现飞跃[1]。 二、物联网发展阶段化 在物联网发展和推进过程中,到2014年止,国家规划和行业应用尚处于技术和产业的验证期,即信息和服务的聚合期,部分国家如美国、日本,在其发达的传感网技术支撑下较早的进入物联网发展的增值服务应用期。未来的3-5年将是实现将分散的行业内发展成果集聚整合的重要时期,在经历了前期的关键技术研发和信息系统集成,能够有效的通过整合行业内分散的研究成果和资源,实现行业内的上下服务集聚,在增值服务领域实现价值和投资的落地。所

物联网产业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综述

目录 前言: (4) 物联网概述 (4) 1.物联网的定义与概念提出 (4) 2.物联网的本质和关键技术 (5) 国外物联网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5) 1.产业现状 (6) (1)各国齐头并进,相继推出区域战略规划 (6) (2)基础性关键技术RFID,成为市场最为关注技术 (7) (3)各组织纷纷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竞争日益激烈 (7) 2.发展趋势 (8) (1)应用大规模普及,即将成为下一个万亿级产业 (8) (2)欧美市场将引领全球RFID产业发展 (8) 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9) 1.总体情况 (9) 2.发展优势 (10) (1)技术优势 (10) (2)政策优势 (10) (3)市场优势 (11) 3.瓶颈 (11) (1)缺乏统筹规划 (12) (2)核心技术缺位 (12) (3)规模化应用不足,产业链不完善 (12) 物联网技术在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 (13) 国际物联网研究概况 (13) 国内传感器网络硬件节点研究现状 (13) 国内无线传感器网络软件研究现状 (14) 结束语: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5)

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 《物联网》课程论文 论 文 题 目:物联网产业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综述 系别: 专业(方向)及班级: 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物联网产业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综 述 摘要: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以前的传统思维。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对物联网的概念及特点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物联网的发展及应用现状,指出了影响物联网发展及应用的主要因素,展望了物联网的发展应用前景。 关键词:物联网; 无线网络; 国内; 国外; 发展及应用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rend review of the iot industry in China and abroad Abstract: Take the idea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breaking the old conventional wisdom. In the era of "Internet of things", reinforced concrete, the cable will work with the chip, broadband integrated infrastructure for unity, like a piece of new earth site, the world in turning it on. Studied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of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