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物依赖性的防范措施

药物依赖性的防范措施

药物依赖性的防范措施
药物依赖性的防范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85351426.html,

药物依赖性的防范措施

作者:周兰坤李敏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第10期

【摘要】在治疗过程中,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使机体产生一种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状

态促使患者对该药物的强烈渴求感和“觅药行为”、往往会给社会造成公害。如何认定药物依赖,区分依赖、成瘾和滥用,如何从多方面防止医源性药物依赖的发生等,本文将逐一说明,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早期发现,及早控制,避免药物依赖给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药物依赖性;防范措施

1 药物依赖的最新释义

WHO专家委员会对药物依赖性的定义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它表现出一种强迫要连续定期使用该药的行为和其他的反应,为的是要去感受它的精神效应,或是为了避免由于断药所引起的不舒适,可以发生或不发生耐受性,同一人可以对一种以上药物产生依赖性。”

2 如何区分药物依赖、药物成瘾、药物滥用

2.1 药物依赖性是某些药品或化学物质具有的一种特殊毒性,使人处在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出现“欣快感”,对所有物质产生强烈“渴求”,用药者在这种渴求感驱使下出现“觅药行为”和频繁的“用药行为”,这种特殊的精神状态和引发的行为称为“精神依赖性”。由于频繁的使用毒品,机体对毒品产生身体“依赖性”,这时若中断使用毒品将会发生严重反应称“戒断症状”。

2.2 药物依赖的含义比原有的药物成瘾性要广,它包含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两个方面内容,而药物成瘾性不能概括这两个方面的内容,长期以来人们误将戒断症状作为判断药物成瘾性的主要依据,实际上药物成瘾性指的是药物的精神依赖性而非它的身体依赖性。WHO的有关专家委员会鉴于长期以来人们习惯采用的“药物成瘾性”一词含义不够全面,在20世纪60年代建议用的“药物依赖性”作为取代的科学术语。因此,对“药物成瘾性”即药物精神依赖性的正确认识应该有药物或物质所产生的特殊精神效应,它表现为对该药物或物质强烈渴求感和欣快感,出现反复的、难以自我控制的强迫性觅药行为和用药行为。

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绵竹市第二中医医院

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为加强我院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以下简称预防用药)的管理,改变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状况,规范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等文件制定本制度,本制度供所有手术和介入诊疗预防用药工作相关的医师、药师、护士及其他医务人员遵照执行。 一、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职责 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由医院主管院长负责,药事管理委员会提供咨询与技术支持,医务科、药剂科、感染科、质控科、护理部、外科病区、麻醉科、检验科等共同参与,并由医务科组织协调,负责本机构相关人员的培训、指导、管理等工作,确保本制度贯彻落实。 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 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所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术后可能发生的感染。预防用药不能代替严格的无菌操作。 三、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 1.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2.清洁手术:为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严格控制,用药比例不超过30%,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如: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等。 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大于3小时)、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存在感染相关高危因素者:年龄超过70岁、糖尿病控制不佳、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 3.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4.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

2018年抗菌药物培训试题答案

2018年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试题科室:姓名:得分: 单项选择题(每题 2.5 分 , 共 100 分) 1.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需考虑:() A患者感染病情B感染的病原菌种类 C抗菌药作用特点D以上3项 2、可辅以抗菌药局部应用的情况有:( ) A化脓性胸膜炎大量胸腔积液 B 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 C隐球菌脑膜炎D化脓性腹膜炎 3.下列哪种情况有抗菌药联合用药指征:( ) A 慢支急性发作 B 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细菌感染 C 急性肾盂肾炎 D 急性细菌性肺炎 4、下列情况何种是预防用药的适应:( ) A 昏迷 B 中毒C上呼吸道感染 D 人工关节移植手术 5、预防用药用于何种情况可能有效:( ) A用于预防任何细菌感染B长期用药预防 C晚期肿瘤患者D风湿热复发 6、手术前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 ) A 切口感染B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C肺部感染D切口感染和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感染 7、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多数不超过:( ) A手术后 3 天B24小时C术后1周D用至患者出院 8、全身性应用庆大霉素时应当注意的问题是:( ) A 肝脏功能B心衰C心率D肾毒性和耳毒性 9、肾功能减退时,必须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 A 糖肽类 B 克林霉素 C 利福平 D大环内酯类10、肝 功能减退时,不需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 ) A 氯霉 素 B庆大霉素 C红霉素酯化物 D利福平 11、厌氧菌感染不可以选用:( )

A 亚胺培南 B 氨基糖苷类 C甲硝唑 D克林霉素 12、治疗肠球菌属感染首选:( ) A 氯霉素 B氨苄西林 C左氧氟沙星 D头孢唑林 13、下列药物中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者有:( ) A 氨苄西林 B 头孢曲松 C头孢他啶 D头孢呋辛 14、有神经肌肉阻滞不良反应的药物为:( ) A 青霉素 B氟喹诺酮类 C氨基糖苷类 D头孢菌素 15、新生儿感染治疗不宜选用:() A 环丙沙星 B 头孢曲松 C青霉素 D以上都是 16、妊娠期不宜选用的抗菌药有:( ) A 青霉素 B头孢呋辛 C环丙沙星 D磷霉素 17、氨基糖苷类对以下那种细菌抗菌活性差:( ) A 大肠埃希菌 B 肺炎链球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肺炎克雷伯菌 18、在骨组织中浓度高的药物为:( ) A 克林霉素 B 亚胺培南 C庆大霉素 D青霉素 19、老年感染患者一般不宜选用:( ) A 青霉素类 B 克林霉素 C氨基糖苷类 D头孢菌素类 20、以下孕妇可使用的抗菌药为:( ) A 环丙沙星 B 庆大霉素 C青霉素 D四环素 2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适用于以下何种病原菌感染:( ) A 肺炎链球菌 B 厌氧菌 C革兰阴性菌 D以上都是 22、下列哪个药物的皮疹发生率最高:( ) A 头孢唑林 B 红霉素 C氨苄西林 D磷霉素 23、 MRSA菌株是指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下列哪一种抗菌药耐药:( ) A 甲氧西林或苯唑西林 B 万古霉素 C利福平 D氯霉素 24、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A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B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效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C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D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E以上都是 25、阿莫西林 / 克拉维酸不适于治疗下列哪项感染() A 流感嗜血杆菌 B 大肠埃希菌 C 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 D 溶血性链球菌

阿片类药物依赖治疗指导原则

阿片类药物依赖诊断治疗指导原则 阿片类药物依赖是全世界药物依赖的主要问题之一。为规范阿片类药物依赖的诊断治疗工作,卫生部于1993年发布《阿片类成瘾常用戒毒疗法的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对规范阿片类药物依赖的治疗起到积极作用。随着戒毒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指导原则》已不能满足戒毒医疗工作需要。为进一步规范阿片类药物依赖的诊断治疗工作,卫生部组织专家对原《指导原则》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阿片类药物依赖诊断治疗指导原则》侧重于生理脱毒阶段的诊断治疗,兼顾其他治疗措施,包括防复吸治疗和心理社会干预等。 阿片类药物包括天然类如鸦片、吗啡(阿片中的生物碱)、海洛因(吗啡的衍生物)以及人工合成类如美沙酮、度冷丁等。阿片类药物具有镇痛、止咳、止泻、麻醉等药理作用,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成瘾性和耐受性,滥用后易产生依赖。 一、临床表现 (一)戒断症状。滥用阿片类药物的种类、剂量、时间、途径、停药速度不同,戒断症状的严重程度也不一致。短效药物如吗啡、海洛因一般在停药后8-12小时开始出现戒断症状,48-72小时达到高峰,持续7-10天。长效药物如美沙酮一般在停药后1-3天出现戒断症状,可持续2周左右。 典型的戒断症状分为两大类: 1.客观体征。如血压升高、脉搏加快、体温升高、立毛肌收缩、瞳孔扩大、流涕、震颤、腹泻、呕吐、失眠等。 2.主观症状。如肌肉骨骼疼痛、腹痛、食欲差、无力、疲乏、不安、喷嚏、发冷、发热、渴求药物等。 (二)急性中毒症状。在大剂量滥用阿片类药物后,出现精神运动性抑制,言语不清、昏睡甚至昏迷;体征有针尖样瞳孔(深昏迷时也可能由于缺氧瞳孔扩大)、呼吸抑制、肺水肿、心率减慢、心律失常等。 (三)其他症状。可出现精神障碍如人格障碍、情绪障碍和精神病性症状等。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表现为工作学习困难、逃学、不负责任和不履行家庭责任等。 二、诊断 诊断参照ICD-10阿片类药物依赖诊断标准: (一)对阿片类药物有强烈的渴求及强迫性觅药行为。 (二)对阿片类药物滥用行为的开始、结束及剂量难以控制。 (三)减少或停止滥用阿片类药物时出现生理戒断症状。 (四)耐受性增加,必须使用较高剂量药物才能获得原来较低剂量的感受。 (五)因滥用阿片类药物而逐渐丧失原有的兴趣爱好,并影响到家庭和社会关系。 (六)不顾身体损害及社会危害,固执地滥用阿片类药物。 在以往12个月内发生或存在3项以上即可诊断为阿片类药物依赖。 除参照以上诊断标准外,诊断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末次使用阿片类药物72小时内的尿毒品检测结果。 (二)病史、滥用药物史及有无与之相关的躯体并发症如病毒性肝炎、结核等,还应注意有无精神障碍、人格障碍等心理社会功能的损害。 (三)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注射痕迹、皮肤瘢痕和感染等。 (四)性病、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的检测结果。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4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个别也可局部应用)的各种抗生素以及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磺胺类、硝基呋喃类等化学合成药。抗菌药物用于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等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非上述感染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力争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正确采集标本,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以期获得用药的科学依据。 未获结果前或病情不允许耽误的情况下,可根据临床诊断针对最可能的病原菌,进行经验治疗,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经验治疗选用药物参考附表1《感染性疾病经验治疗选用药物参考表》。 一旦获得感染病原培养结果,则应根据该病原菌的固有耐药性与获得性耐药特点以及药敏试验结果、临床用药效果等调整用药方案,进行目标治疗(参见附表2《针对不同病原体的抗菌药物选择参考》)。 (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过程)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临床医师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上述特点,按临床适应证(参见“第三部分各类抗菌药物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1、阳性菌感染抗菌药物选择思路: (1)窄谱青霉素类(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青霉素V)、耐青霉素酶青霉素(苯唑西林、氯唑西林)、氨基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及其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合制剂(氨苄西林舒巴坦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舒巴坦钠)、第一代头孢菌素、第二代头孢菌素、林可霉素类、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处方权考试试题答案.doc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处方权考试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一、是非题(每题 1 分,总计30 分) 1、局部用药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和不易致过敏反应的杀菌剂,青 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局部应用。氨基糖苷类等可局部滴耳。× ) 2、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术中需要追加的情况见于手术时间长( 3 小时)或术中失血量大 (1500mL ),可手术中给予第 2 剂。(√) 3、新生儿禁用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可导致脑性核黄疸及溶血性贫血的磺胺类药 和呋喃类药避免应用。√ ) 4、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属抗菌药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5、头孢吡肟属于第四代头孢菌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属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6、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 小时。(√) 7、门诊处方不得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 8、治疗重症感染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对 9、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 射给药。对 10、氟喹诺酮类药物常规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限预防用药。错 11、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为预防感染,需联合 二联用药。错 12、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 物。对 13、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 2 小时内给药或麻醉 开始时给药。对 14、Ⅰ类切口手术总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12 小时。错 15、医疗机构负责人是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 16、最早发现、毒性较低而抗菌活性较强的化学药物是磺胺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抗生 素是青霉素。对 17、为保证感染部位的组织和体液中药物浓度达到有效水平,血药浓度应达到病原菌最低抑 菌浓度( MIC )的 2~10 倍。对 18、耐药质粒在细菌间转移的方式有:转化、转导、接合、易位或转座。对 19、喹诺酮类药物作用于细菌细胞的DNA 旋转酶,干扰 DNA 合成而致细菌死亡,为窄 谱抗菌药。错 20、最有效的控制深部真菌感染药为两性霉素 A 。错 2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两个方面: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选用的品 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对 22、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抗菌药物剂量增加。错 23、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接受主要自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应按轻度肾功能减退情况 减量给药,可用至正常治疗量的2/3 至 1/2 。对 24、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30 种。 错 2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中所指的两菌四体,两菌指的是细菌、病毒;四体指的 是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错 26、《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60% ,

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规定

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及各级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订以下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一、预防用药目的 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污染或者严重污染-感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二、手术预防用药的基本原则 根据手术野是否有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1、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椎间盘植入术、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4、严重污染-感染: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三、预防用药的选择及给药方法 (一)用药选择

1、选择抗生素时要根据手术种类的常见病原菌、切口类别和病人有无易感因素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杀菌剂而非抑菌剂、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头孢菌素是最符合上述条件的。头颈、胸腹壁、四肢软组织手术和骨科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唑啉、头孢拉定。进入腹腔、盆腔空腔脏器的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则多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复杂、易引起感染的大手术可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下消化道手术、涉及阴道的妇产科手术及经口咽部粘膜的头颈部手术多有厌氧菌污染,须同时合用抗厌氧菌药物。一般是在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基础上加用针对厌氧菌的甲硝唑。肝、胆系统手术,可选用能在肝、胆组织和胆汁中形成较高浓度的头孢曲松、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哌拉西林。 2、病人对青霉素过敏不宜使用头孢菌素时,针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可用克林霉素,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可用氨曲南,大多二者联合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耳、肾毒性,不是理想的预防药物。但因其价廉易得,在我国耐药情况不严重的基层医院,在密切监控防止不良反应的情况下,仍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万古霉素一般不作预防用药,除非有特殊适应证,例如已证明有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SSI(手术切口感染)流行时。喹诺酮类在国内滥用造成恶果,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高,一般不宜用作预防,除非药物敏感试验证明有效。 3、下消化道手术除术中预防用药外。术前一日要分次口、服不被吸收或少被吸收的肠道抗菌药物(如新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并用口服泻剂或灌肠清洁肠道。不主张术前连用数日。 (二)给药方法 1、给药的时机极为关键,应在切开皮肤(黏膜)前30min-2h内开始给药,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不应在病房应召给药,而应在手术室给药。

药物滥用与依赖

(选填题)药物依赖性:又称药物成瘾是由于连续地或周期性地用药而产生的人体对药品的心理上、生理上或兼而有之的一种依赖状态,表现为定期或持续地强迫性用药,以期体验精神效应,并避免停药后引起不快感和痛苦。包括:(注意区分) ①身体依赖性,又称生理依赖性 ②精神依赖性,又称心理依赖性。 身体依赖性:指长期使用依赖性药物,机体对药物产生适应,形成生理上的依赖,一旦突然停药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以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为主的严重症状和体征,此即戒断综合征 精神依赖性: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效应,通常表现出强烈的心理渴求和周期性、强迫性觅药行为,强迫用药者不顾一切地去不断寻求毒品以满足自己的欲望。 断药后无明显戒断症状。 一旦产生,很难祛除。 是造成滥用者不断追求用药的最主要因素。 导致意志衰退和人格缺陷,对社会危害较大。 药物滥用:指非医疗目的地使用有致依赖性潜能的精神活性物质的行为。 药物耐受性 定义:指连续多次用药后机体对药物反应性减弱,药物效应降低,必须增加剂量才能达到原有效应的现象。 致依赖性药物分类、表现特征及其依赖性形成机制 一、致依赖性药物分类 (一)麻醉药品(narcotics) ——是指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连续使用、滥用或不合理使用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形成瘾癖的药品。 (二)精神药品(psychotropic substances) ——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产生精神依赖性的药品 (三)其它 ③烟草(tobacco) ④乙醇(alcohol) ⑤挥发性有机溶剂(volatile organic solvents) 依赖性:阿片类药物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潜力,反复使用很容易产生依赖性。 戒断综合症:反复用药并不断加大用量使滥用者的机体很快进入身体依赖性状态,这时若突然断药将产生戒断症状,有如下表现: ①在停药后的最初8~12小时期间出现不安,失眠,呵欠,出汗,流涕,流泪,食欲不振,散瞳,汗毛竖起(鸡皮疙瘩)和震颤。 ②戒断症状在36小时达到顶点,患者的激动不安加重,明显食欲不振,猛烈打呵欠,流涕流泪均加重,恶心,呕吐,腹泻,明显发冷,交替发热与大汗淋漓,一阵阵汗毛竖起,皮肤近似拔毛的火鸡皮,通常称这种景象为“冷火鸡”(cold turkey)。 由于不进食不饮水,加上呕吐、出汗和腹泻,使体重显著减轻,有的人在24小时内体重可减轻10磅之多。患者呼吸加快,血压上升,体温升高。 在出现戒断症状期间如给予阿片类药物可迅速消除各种症状,若不加任何处理,多数症状在第7~10天消失。 但失眠、软弱无力、激动不安和肌肉疼痛等症状可以持续数周甚至半年以上,是复吸的重要原因。 药物依赖的综合治疗 戒毒治疗包括脱毒,预防复吸,回归社会三方面。 脱毒只是消除其生理依赖性。 消除精神依赖性可有效预防复吸,有一定难度。 患者回归正常社会生活,脱离吸毒人群,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采用综合措施。 需进行心理、生理、家庭、社会和法律等多方面的干预治疗,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酒精(中枢神经抑制剂) 身心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具有明显的生理结构和功能障碍的一类躯体性疾病,由心理社会紧张刺激引起的应激,常常能导致心理疾病。 心身疾病的发病三要素:(1)未解决的心理冲突(2)器官脆弱易感倾向(3)自主神经过度活动性

药物依赖术语英汉对照

A abstainer 戒断者 abstinence 撤药 abstinence syndrome 戒断综合征 abuse 滥用 abuse liability 滥用倾向 abuse potential 滥用潜力 acid [俚]大麻 acoasma 幻听 acolasia 放纵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cute alcoholism 急性酒精中毒 acute intoxication 急性中毒 acute withdrawal syndrome 急性戒断综合征 addict 成瘾者 addiction 成瘾 addiction medicine 成瘾性药 addiction prone personality 依赖性倾向人格 addictionologist 成瘾性研究者 addictive 成瘾的 addictive personality 成瘾个性 adverse drug reaction 药物不良反应 affion (offium) 烟土 afyuni 阿芙蓉(鸦片) agonist 激动剂 agrypnia 失眠 alcohol abstinence 酒戒断 alcohol abuse 酒滥用 alcohol dependence syndrome 酒依赖综合征 alcohol intoxication 酒中毒 alcohol preference 酒精偏爱 alcohol tolerance 酒耐受 alcohol withdrawal 酒戒断 alcoholic personality 酗酒者人格 Alcoholics Anonymous (AA) 戒酒者协会 alcoholics 酗酒者 alcoholism 酒精中毒 alcoholophilia 酒癖 alcoholtherapy 酒精疗法 algesia (algesthesia) 痛觉 algesic (algetic) 疼痛的 algid sudor 冷汗 alienation 精神错乱 amphetamine 苯丙胺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试题答案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40分) 1、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A A.20% B.30% C.40% D.50% 2、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B 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真菌 D.支原体 3、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时,最安全的品种是C A.氟喹诺酮类 B.氨基糖苷类 C.β—内酰胺类 D.氯霉素类 4、预防用抗菌药物药缺乏指征(无效果,并易导致耐药菌感染)的是D A.普通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灰髓炎、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有发热的患者 B.昏迷、休克、心力衰竭患者 C.免疫抑制剂应用者 D.以上都是 5、卫办医政发〔xx〕38号文的要求,当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时应B A.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B.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C.慎重经验用药 D.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6、二级医院购进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B种。 A.40 B.35 C.50 D.60 7、具有B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A.初级 B.中级 C.高级 D.初中高均可 8、紧急情况下,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处方量应当限于A天用量。 A.1天 B.2天 C.4天 D.7天 9、医疗机构应当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D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A.2次 B.4次 C.5次 D.3次 10、对大多数厌氧菌有良好抗菌作用的药物是D A.头孢唑啉 B.庆大霉素 C.青霉素G D.甲硝唑 11、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不包括C A.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 B.需要较长时间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性者 C.合并病毒感染者 D.联合用药以减少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的剂量 12、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几小时,特殊情况,妥善处理C A.24h B.48h C.72~96h D.96h 13、清洁手术的下列情况不考虑预防用药D A.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B.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容易造成严重后果者 C.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药物依赖性与药物滥用

药物依赖性与药物滥用 药物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重要手段,在药物作用到人体发挥药理效应过程中,有时也产生一些与治疗作用无关的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在药物不良反应中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要数药物依赖性。 一.药物依赖性的基本概念 药物依赖性是一种特殊的神经精神毒性 ?出现愉悦欣快(rush) 的精神效应,或现实并不存在的飘飘欲仙(high) 的感觉 ?这种感受会留下极其强烈而牢固的记忆 ?渴求用药的强烈欲望和强迫性用药行为 ?形成感受欣快效应是其生活唯一追求的特殊精神状态 ?反复用药,促使机体不断调整新陈代谢水平,维持机体基本功能,即所谓适应性 ?机体达到适应后,一旦断药,代谢活动发生剧烈变化,生理功能发生严重紊乱,出现一系列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 ?用药者形成依赖于外源性物质的存在才能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特殊身体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麻醉品专家委员会给药物依赖性下了如下定义: 药物依赖性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造成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表现出一种强迫性地要连续或定期用该药的行为和其他反应,为的是要去感受它的精神效应,有时也是为了避免断药所引起的不舒适。可以发生或不发生耐受性。同一个人可以对一种以上药物产生依赖性。 简单的说,药物依赖性是反复地(周期性地或连续性地)用药所引起的人体心理上或生理上,或兼而有之的对药品的依赖状态,表现出一种强迫性的或非强迫性的要连续或定期用药的行为和其他反应 药物依赖性分为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 精神依赖性(又称心理依赖性): 它使人产生一种愉快满足的欣快感觉,并且在精神上驱使该用药者具有要周期地或连续地用药的欲望,出现强迫性用药行为,以便获得满足感。 凡是能有效地改变精神状态或行为的任何药物,或者能引起令人愉快的意识状态的任何药物都可能产生精神依赖性。 身体依赖性(又称生理依赖性): 它是由于反复用药所造成的一种适应状态,中断用药后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身体方面的损害,表现为精神和身体方面的一系列特有症状,即戒断症状。它使人非常痛苦,甚至有生命危险 具有依赖性特征的药物当中,大多数同时兼有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在反复用药过程中先产生精神依赖性,后产生身体依赖性,而且一旦产生身体依赖性后,将会对药物的渴求进一步加重。少数药物只产生精神依赖性而无身体依赖性,例如致幻剂 致依赖性药物之间有交叉依赖性,即一种药物可以抑制同类另一种药物停药后出现的戒断症状,维持后者产生的身体依赖性,并有代替后者产生的欣快能力。例如,海洛因和二氢埃托啡之间就有交叉依赖性

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原则

一、抗菌药物的治疗性应用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1.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3.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而定。 1.住院病人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门诊病人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送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2.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部位、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给药方案。 (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过程)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临床医师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上述特点,按临床适应证(参见“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四)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制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 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2. 给药剂量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治疗重症感染(如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 宜较大(治疗剂量范围高限);而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限)。 1

药物依赖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编号 【ZH】G P T 3 - 1 药物非临床依赖性研究 技术指导原则 二○○七年九月

目 录 一、概述 (1) 二、基本原则 (2) (一)实验管理 (2)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三)整体性 (2) (四)试验设计 (2) 三、基本内容 (2) (一)适用范围 (2) (二)受试物 (3) 1、中药、天然药物 (3) 2、化学药物 (3) (三)试验系统 (4) 1、选择试验系统的依据 (4) 2、实验动物 (4) 3、离体试验系统 (4) (四)给药剂量 (4) (五)给药途径 (5) (六)对照组 (5) (七)试验要求 (5) 1、神经药理学试验 (5) 2、躯体依赖性试验 (6)

3、精神依赖性试验 (7) 4、体外依赖性试验 (8) (八)依赖性研究项目的选择 (9) (九)依赖性研究的阶段性 (9) (十)结果分析与评价 (9) 四、参考文献 (10) 五、附录 (11) (一)躯体依赖性试验 (11) 1、小鼠跳跃试验(催促戒断试验) (11) 2、大鼠体重减轻试验(自然或催促戒断试验) (11) 3、大鼠替代试验(替代试验、交叉躯体依赖性试验) (12) 4、大鼠攻击试验(自然或催促戒断试验) (13) 5、戒断症状的记分评定(自然或催促戒断试验) (14) (二)精神依赖性试验 (14) 1、自身给药试验 (14) 2、大鼠药物辨别试验 (16) 3、条件位置偏爱试验 (16)

药物非临床依赖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药物依赖性是指药物长期与机体相互作用,使机体在生理机能、生化过程和/或形态学发生特异性、代偿性和适应性改变的特性,停止用药可导致机体的不适和/或心理上的渴求。依赖性可分为躯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躯体依赖性主要是机体对长期使用依赖性药物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状态,包括耐受性和停药后的戒断症状。精神依赖性是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效应,表现为对药物的强烈渴求和强迫性觅药行为。依赖性倾向可以在动物或人体的药物研究过程中反映出来。 躯体依赖与精神依赖可能同时存在,也可能有分离,如兴奋剂通常表现为精神依赖,躯体戒断症状并不明显。 耐受性和敏感性(敏化)是中枢神经系统适应性改变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耐受性是指反复使用某种药物以后,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需增大剂量才能产生原有的效应。与耐受性相反,敏化是指在反复使用药物以后,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提高,药物的效应增强。成瘾药物敏化现象表现为行为反应和自主性觅药动机增强。 目前已知可产生依赖性的化合物主要有阿片类、可卡因、苯丙胺类、大麻类、苯二氮卓类和巴比妥类及某些甾体激素类等。 本指导原则的目的,是为在药物研发过程中进行动物潜在依赖性研究时提供技术指导。非临床药物依赖性研究可为临床提供药物依赖性倾向的信息,获得的非临床试验数据有利于指导临床研究和合理用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依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治疗用抗菌药物原则。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微生物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而定。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

给药方案。 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的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临床医师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特点,按临床适应症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四、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制定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一)、给药剂量: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治疗重症感染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抗菌药物剂量应较大;而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 (二)、给药途径: 1、清度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重度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疗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 2、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某些皮肤表层及口腔、阴道等黏膜表面的感染可采用抗菌药物局部应用或外用。局部用药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和不易致过敏反应的杀菌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易产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不可局部应用。氨基糖甙类等耳毒性药不可局部滴耳。 (三)、给药次数: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

药物依赖与戒断

昆明医学院麻醉学专业教案 麻醉学专业 2006年8月日

第三十七章药物依赖与戒断 第一节基本概念 概念: 药物耐受性(Drug tolerance ):WHO专家委员会的定义,是指长时间使用某种药物后,药物的效应逐渐减弱以至消失;或是如果要获得同样的效应,需不断增加药物的剂量。 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指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它表现出一种强迫要连续或定期使用该药行为和其他反应。可伴有或不伴有耐受性;同一人可以对一种以上药物产生依赖。 药物依赖性分类: 躯体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指反复使用具有依赖性潜能药物所造成的一种适应状态,一旦停药,将发生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即戒断综合征(withdrawal syndrome)。 戒断综合征:是指突然停止或减量使用依赖性药物,或使用依赖性药物的拮抗剂后引起的一系列心理生理功能紊乱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精神依赖性(psychological dependence):指使人产生一种对药物欣快感的渴求,这种精神上不能抑制的强烈欲望驱使滥用者周期性或连续性地用药。 精神依赖与身体依赖的主要不同点是前者在停药后不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一般先产生精神依赖后产生躯体依赖,躯体依赖一旦产生,会使精神依赖更为加重。 强化效应是指药物或其他刺激引起个体强制行为。引起强化效应的药物或刺激因子称为强化因子。 正性强化效应(positive reinforcement effect)又称奖赏效应(reward):是指能引起欣快或精神愉悦舒适的感受,促使人或动物主动觅药(或寻求刺激)行为的强化效应。它是精神依赖的基础。 负性强化效应(negative reinforcement effect)又称厌恶(aversion):是指能引起精神不快或身体不适(如戒断症状),促使人或动物为避免这种不适而采取被动觅药(或寻求刺激)行为的强化效应。它是身体依赖的基础,促使药物滥用。 脱毒(detoxification):指逐渐清除体内毒品,减少主观难受,减轻可观察或可测量的戒断症状,预防突然中止体内毒品后产生健康风险的治疗过程。 复吸(relapse):一般是指经临床脱毒治疗或以其他方式(强制戒毒)及其他原因(如关押劳教等)停止使用依赖性药物一段时间后,依赖个体又重新滥用依赖性药物并形成依赖。 第二节依赖性药物的分类 国际禁毒公约把依赖性药物分为三大类: 1、麻醉药品(opioids) (1)阿片类(opioids):包括天然的、半合成及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剂如吗啡、二已酰吗啡(海洛因)、哌替啶、芬太尼、美沙酮等。 (2)可卡因类(cocaines):包括可卡因、古柯叶、古柯糊。 (3)大麻类(cannabis) 2、精神药品 (1)镇静催眠药和抗焦虑药(sedetive –hypnotics and anxiolytics):如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等。 (2)中枢兴奋药(central stimulants):如苯丙胺类、利他林、咖啡因等。 (3)致幻剂(hallucinogens):如LSD、麦司卡西洛西宾等。 3、其他依赖物质 (1)烟草(tabacco) (2)酒精(alcohol) (3)挥发性溶媒(volatile organic solvents) 第三节药物依赖的机制 一、病理生理基础: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或放射、超声等影像学结果,诊断为细菌、真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上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临床或实验室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应用抗菌药物征。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以下简称药敏试验)的结果而定。因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对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应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及时留取相应合格标本(尤其血液等无菌部位标本)送病原学检测,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并据此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三、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对于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在未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前,或无法获取培养标本时,可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发病情况、发病场所、既往抗菌药物用药史及其治疗反应等推测可能的病原体,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待获知病原学检测及药敏结果后,结合先前的治疗反应调整用药方案;对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应根据经验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情况采取进一步诊疗措施。

四、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和人体药动学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临床医师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药学特点,按临床适应证(参见“各类抗菌药物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及抗菌药物药效学和药动学证据制订抗菌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一)品种选择 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尽可能选择针对性强、窄谱、安全、价格适当的抗菌药物。进行经验治疗者可根据可能的病原菌及当地耐药状况选用抗菌药物。2 (二)给药剂量 一般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治疗重症感染(如血流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范围高限);而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限)。 (三)给药途径 对于轻、中度感染的大多数患者,应予口服治疗,选取口服吸收良好的抗菌药物品种,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仅在下列情况下可先予以注射给药:

简要概述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遵循的四项基本原则

临床医学2012年专业科目中、高级职称学员作业 姓名:卢淑玲学号: 415100120412 工作单位:虎林县东方红林业局人民医院 1. 简要概述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遵循的四项基本原则。 答: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四)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2. 临床医师如何开抗菌药物处方? 答: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签名。 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 3. 第一代头孢菌素的适应症? 答:注射剂主要适用于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所致的上、下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尿路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等;亦可用于流感嗜血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敏感株所致的尿路感染以及肺炎等。头孢唑林常用于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 头孢拉定、头孢氨苄等口服剂的抗菌作用较头孢唑林为差,主要适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轻症病例。 4. 如何进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病原治疗? 答:(1)可能由肺炎支原体或百日咳博德特菌引起者,可采用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 (2)肺炎衣原体感染可用四环素或多西环素,或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

药物依赖性

药物依赖性 一、药物依赖性的定义 药物依赖性是专用术语,又称药物成瘾或药物成瘾性,也俗称“药瘾”,是指药物长期与机体相互作用,使机体在生理机能、生化过程和/或形态学发生特异性、代偿性和适应性改变的特性,停止用药可导致机体的不适和/或心理上的渴求。这个概念是60年代逐渐形成的。在此之前,人们所说的成瘾性只单指身体依赖性,而将心理依赖性称之为习惯性。 药物的成瘾性和习惯性早为人们所知。但由于人们在使用上述两术语时常出现混淆现象,故有必要确定一个更为科学的术语。为此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于1964年用“药物依赖性”这一术语取代了“成瘾性”,和“习惯性”,并于1969年对药物依赖性的含义作了如下描述: 药物依赖性是由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具体状态,表现出一种强迫性地要连续或定期用该药的行为和其他反应,目的是要感受它的精神效应,有时也是为了避免停药引起的不适,可以发生或不发生耐受。用药者可以对一种以上药物产生依赖性。 总之,不是为了医疗需要,而是由本人主动连续地或周期性地使用药物,造成轻重不等的慢性或周期性的中毒状态,称为药物依赖。 二、药物依赖性的分类

依赖性可分为躯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 (一)躯体依赖性 主要是机体对长期使用依赖性药物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状态,包括耐受性和停药后的戒断症状。 (二)精神依赖性 是指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效应,表现为对药物的强烈渴求和强迫性觅药行为。 依赖性倾向可以在动物或人体的药物研究过程中反映出来。非临床药物依赖性研究可为临床提供药物依赖性倾向的信息,获得的非临床试验数据有利于指导临床研究和合理用药,警示滥用倾向。 三、可产生药物依赖性的药物分类 1、酒精-巴比妥类:乙醇,巴比妥类及其他催眠药和镇静药,例如苯二氮卓类(benzodiazepines)。 2、苯丙胺:苯丙胺,右旋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哌唑甲脂(利他灵,methylphenidate)与苯甲吗啉(phenmetrazine)。 3、大麻:大麻制剂,例如大麻(marihuana)和印度大麻(hashish)。 4、阿片类:阿片,吗啡,海洛因,美沙酮,哌替啶等。 5、可卡因:可卡因和古柯叶。 6、致幻剂:LSD,麦司卡林(墨仙碱,mescaline)和裸盖菇素(西洛斯宾,psilocybi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