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职教学设计

中职教学设计

中职教学设计
中职教学设计

中职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职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 篇一: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 篇一:20xx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评分指标(1) 20xx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评分指标 (征求意见稿) 注意问题: 一、对照教学设计指标要求进行检查,最好不要有大的缺项; 二、本教学设计的特色是什么?有几个方面?每个方面最好精炼成一句话标题。让专家容易把握。 三、图、文、音、视、动画等素材选取适当。不能只说用了,最好有具体展示,让专家相信你确实用了,而不是仅仅说说而已。 四、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重难点问题,如何佐证支撑。 篇二:5-20xx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方案 20xx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方案 发布日期:20xx-06-10

20xx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方案 一、大赛名称 20xx年“凤凰创壹杯”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二、比赛时间和地点 1.比赛时间:20xx年11月1日-3日。10月31日报到。 2.比赛地点:江苏省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三、比赛项目 1.中职组。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设语文组、公共艺术课程组、石油化工专业类组、医药卫生专业类组、公共管理与服务专业类组。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参赛内容不限课程和专业。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设“声光实用型竞赛抢答器的制作与调试”、“建筑桁架模型设计”两个教学内容组。 2.高职组。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设语文类课程组、资源开发与测绘专业大类组、电子信息专业大类组、轻纺食品专业大类组、文化教育专业大类组。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参赛内容不限课程和专业。

探究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探究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19-10-29T16:36:04.680Z 来源:《教育学》2019年11月总第196期作者:段彩凤 [导读] 基于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活动开始引入信息化教学。 德宏职业学院云南德宏678400 摘要:基于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活动开始引入信息化教学。更多高职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将教学中心与难点彰显出来,以突出实际教学效果。基于此,文章将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阐述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法,希望对广大同仁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 有效融合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够使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但信息化教学并非为实现信息化而采用信息化技术,而是要在多种教学模式中,借助信息化手段的优势在课程教学中灵活应用,以强化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十分有必要深入研究并分析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的设计方法。 一、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基本原则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最终目标就是在多种信息化情境中,学习者利用既有资源进行研究并解决问题,自主构建知识架构,不断提高个人习得技能。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中,应以运用信息化技术为基础营造学习氛围,同时开放学习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必要支持。 另外,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尽量与学生选择学习内容、方式需求相适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与监督作用;在教学设计中,还应给予协作学习必要的关注。 二、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 在设计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需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合理采用设计方法,以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1.基本思路的确定。(1)应对云课堂、学习通、网络资源、微视频、Flash以及QQ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构建网络化与信息化特征明显的教学课堂。(2)借助既有教学资源、在线调查以及课程通知等多种组织途径,保证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3)充分利用任务驱动、情境创设、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模式,全面优化教学过程。 2.实现过程。设计课前网络预习的时候,应合理运用翻转课堂的自主学习模式,利用云课堂为学生布置课前的学习任务并及时通知。而各小组组员通过小组合作形式,根据导学案的具体要求,分成不同小组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期间,可以对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加以利用,充分利用知识地图对学习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后,应当将导学案作为参考开展自测,了解自学情况,完成课堂准备工作。(1)教学设计自主学习。教师应对极域教学平台加以利用,对学生端进行控制,为学生梳理基础知识。综合考虑课前布置的学习任务,小组组员根据教师课前梳理的基础知识,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对课前学习疑问进行解决,随后安排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其他学生应认真听与看,也可以适当做记录。在任务驱动的作用下,学生能够掌握学习技巧,学会合作与表达。随后,利用学习通投票的功能,评选出最佳小组。此后,教师即可自制测试题目要求学生练习,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理解基本原理,掌握课堂教学重难点(2)实践演练环节。此学习环节,教师可向学生下发任务单,通过合理引入教学实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3)交流实际操作成果。教师可以安排学习任务完成良好的小组总结项目,并利用学习通投票功能对学生掌握方法的程度进行投票,对学生了解知识点的程度形成相应的了解。这样一来,即可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加以培养,使其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得以提升。(4)任务的布置。充分利用翻转课堂中的自主学习模式,实现课后提升目标。在学生向互动教学平台上传完成的作品后,教师即可测评所收集的资源。在课后,可以将小组作为单位制作课件,向学习空间上传,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采用分层布置作业的形式,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巩固,不断提高其信息化技术水平。(5)教学评价的应用。在融入信息技术以后,教学评价即始终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课前。通过对导学案的应用自评操作问题;②课中。测评作品,采用过程化评价与多元化评价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 由此可见,信息化教学手段集中应用于以上教学环节中,为课堂教学提供必要的服务,确保了教学过程的有序性,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并实现全面发展,不断培养其职业技能以及素质水平。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活动中,合理引入信息技术,使教师结合学生学习状况对教学策略加以合理化设计。在信息化教学开展过程中,高职院校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予以解决,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获益明显。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工作也会引入更多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教学实践模式,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效果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丁晋高职院校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的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9,(17):150-151。 [2]赵玲玲信息化教学视角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课堂设计[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9,(2):32。 [3]霍如桃高职院校专业课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8,(10):68。 [4]童玲方姝高职院校会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流程设计研究[J].才智,2019,(13):36。 [5]戴澍江苏省民办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9):258-259。

印刷工艺教案

印刷工艺教案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教案学院(部) 系部教研室 课程名称印刷工艺 任教专业年级、班级 教师姓名 职称 使用教材《印刷工艺》

说明:1、本表原则上以每章为单位填写。2、此表后面为本次安排的授课内容的教案正文。 第一章印刷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本章重点: 了解文字的发明、演变和印章、刻石和拓印,学习印刷术的演变与发展。为印刷工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要求仔细理解原理和工艺流程。 第一节印刷技术的起源

公元7世纪,发明雕版印刷术,1041—1048年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10世纪左右出现套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套版印刷是中国古代印刷术的三种基本形式。19世纪现代印刷技术发展起来。 一、文字的发明、演变与发展 文字是印刷技术发明的前提条件 中国文字经历了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等类型,后来逐渐派生出各种印刷字体,如黑体、宋体等。楷书阶段,已经具备了印刷术在规范文字方面的要求和条件。文字由繁到简,便于书写、刊刻,文字是印刷术发明的重要前提。 原始的记事方法——结绳记事、契刻记事 二、笔、墨、纸的相继发明 笔。印刷必有印版。最早发明的雕版印刷术的印版是手工雕刻的,而在雕刻之前必须先书写字样。书写字样就是用的毛笔,毛笔为印刷提供了易于书写和镌刻的规范文字。墨。是印刷的主要原料之一,印版上的图文通过墨转印到承印物上。纸。分动物纤维和植物纤维,是知识和信息的载体。 三、印章、刻石和拓印 印章,最早用途是盖印,分为封泥印章;模具印章,织物和纸张印章。刻石和拓印。刻石是用刻刀在石头表面上手工雕刻出文字或图案,古代刻石有“碣”“碑”“墓志”“摩崖”之分。拓印,是一种把碑刻等上面的文字、图形印下来的方法。 四、印刷术发明的社会基础

车工工艺案例

项目三:车削加工阶梯轴 教学目标:终极目标:掌握轴类零件的车削加工方法 促成目标:1、掌握加工轴类零件车刀的种类和要求。 2、掌握车削加工中常用的工件装夹方式。 3、能够按照图纸完成轴类工件的车削加工。 模块一:车阶梯轴用的车刀 教学目标: 终极目标:能够正确选择轴类零件加工时需用的车刀 促成目标:(1)掌握车轴类零件常用的车刀 (2)掌握车轴类零件在不同工况下车刀的选用原则 工作任务 选择轴类工件车削用的车刀 相关理论知识 车轴类工件时,一般可分为粗车和精车两个阶段。粗车时除留一定的精车余量外,不要求工件达到图样要求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应尽快地将毛坯上的粗车余量车去。精车时必须使工件达到图样或工艺上规定的尺寸精度、形位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由于粗车和精车的目的不同,因此对所用的车刀要求也不一样。 粗车刀必须适应粗车时切削深、进给快的特点,主要要求车刀有足够的强度,能一次进给车去较多的余量。 选择粗车刀几何参数的一般原则是: 1、粗车刀 (1)为了增加刀头强度,前角和后角应小一些。但必须注意,前角过小会使切削力增大。 (2)主偏角不宜太小,否则容易引起车削时振动。当工件外圆形状许可时,最好选用75°左右,因为这样刀尖角较大,能承受较大的切削力,而且有利于切削刃散热。 (3)一般粗车时采用0°~3°的刃倾角以增加刀头强度。 (4)为了增加切削刃强度,主切削刃上应磨有倒棱,其宽度b r1=(0.5~0.8)f,倒棱前角γ01=-(5°~10°)。 (5)为了增加刀尖强度,改善散热条件,使车刀耐用,刀尖处应磨有过渡刃。 (6)粗车塑性金属(如钢类)时,为了保证切削顺利进行,切屑能自行折断,应在前刀面上磨有断屑槽。断屑槽常用的有直线型和圆弧型两种。断屑槽的尺寸主要取决于进给量和切削深度。 2、精车刀 精车时要求达到工件的尺寸精度和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并且切去的金属较少,因此要求车刀锋利,切削刃平直光洁,刀尖处必要时还可磨修光刃。切削时必须使切屑排向工件待加工表面。 选择精车刀几何参数的一般原则是: (1)前角一般应大些,使车刀锋利,切削轻快。 (2)后角也应大些,以减少车刀和工件之间的摩擦。精车时对车刀强度要求并不高,也允许取较大的后角。 (3)为了减小工件表面粗糙度,应取较小的副偏角或在刀尖处磨修光刃。修光刃长度一般为(1.2~1.5)f。

烧结砖生产工艺流程教案资料

烧结砖生产工艺流程

烧结砖生产工艺流程 煤矸石、页岩、粘土、粉煤灰、江河淤泥、工业尾矿等新型制砖原料经汽车运输至原料场防雨堆存,根据原料的软硬程度及含水率不同,将以上制砖原料公为软质原料和硬质原料。为使生产工艺科学合理。不同制砖原料采用不同的原料破碎处理工艺,以达到最佳的破碎效果。 软质原料由装载机送入箱式给(ji)料机均匀定量配比,经皮带输送机送入齿辊或对辊机粗碎,然后进入对辊机主碎,最后进入细碎对辊机细碎,以达到制砖原料工艺要求。软质原料因质地软、塑性好、含水率偏高,通常采用三道对辊破碎的处理工艺,该破碎方式适用于粘土、软质页岩及泥质煤矸石等原料处理。硬质原料由装载机经颚式破碎机粗碎,进入链板式给料机均匀定量配比,由皮带输送机送入锤式破碎机进行细碎,再进入圆滚筛或振动筛进行筛选,筛下料直接进入下道工序,未达到工艺要求的筛上料再返回锤式破碎机破碎。硬质原料通常采用破碎机加筛选的处理工艺。该破碎方式适用于含水率及塑性偏低、质地较硬的原料处理。根据投资情况和制品要求,也可以采用粗碎加细碎两道对辊机或轮碾机取代筛选工序的方式进行破碎处理,比较先进的生产线大多采取此种方式。无论采用哪一种破碎处理工艺,都要与原料的特性相

吻合,确保工艺设备的科学配套,以达到原料优化处理的目的,使原料在整个破碎处理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工艺粒度要求。 通过细碎处理后的制砖原料掺配定量的原煤或煤矸石等内燃料进入双轴搅拌机适量加水混合搅拌后,经由皮带输送机送到陈化库的可逆皮带机上均匀对陈化库进行布料,使原料中的水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渗透交换,并软化原料,进一步提高原料的均匀性和液塑性等综合性能指标,更利于原料挤出成型,减少设备磨损,降低能耗等。同时陈化库也起着中转储存的作用,将原料处理系统和砖坯成型系统分离,减少挤出机的频繁停机,提高设备工作性能及生产能力,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陈化库环境是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避免了原料与室外空气长时间接触而受气压、气温、风速、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失去了原料陈化的作用及目的。经过陈化处理的原料经过多斗挖土机均匀取料经皮带输送机进入箱式给料机均匀定量供料进入下一道工序。陈化库采用可逆皮带机均匀布料、多斗挖土机均匀取料、箱式给料机均匀供料的三均匀工艺,投资合理,机械化程度高,原料的匀化处理好,经陈化后的原料其综合性能指数会得到较大提高,更适用于各种原料烧结制砖的生产需要,保证了产品质量,可根据生产要求灵活处理,为生产各种新型墙材烧结制品创造了必要条件。

完整版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

2011年“神州数码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信息化教学设计 设计摘 教学题《山居秋暝 语学时安课201 所选教语文出版赵大鹏主《语文(基础模块)上 设计依 依语文课程标学习者特征分现代教育技术理建构主义学习理创设一个融多种信息化手段和教法学法于一体的情境性社会性课堂环境引导生从感受秋天入手主动从直观可感的秋景走入诗中再通过拓展迁移环节将生从诗中带回生活,完成对生活的思考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一、学习目标与内 .学习目 )知识与技能:诵读品味诗歌,体会古诗音韵、节奏之美;掌握诗中情景交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手段:采用音、视频、校园学习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将平淡的文字化成音、色、意巨美的画卷,展现蕴含着丰富的“美”的资源的语文教实现学助教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感受生活升华为思考生活,实现对审美情和心灵的塑造 .学习内

2011年“神州数码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唐宋诗词单元。该单元(课,前课是宋词五首,后课是唐诗六首。本课是唐诗六首中的最后一首共是大诗人王维的代表作,完美地体现其“诗中有画”艺术风格的作品“最美意境合作协同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展学习形式开展小组竞赛“最美男声(女声”评比,按照评价标准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学习结果:使学生从感受生活升华为思考生活,完成对生活的审美情趣和灵的塑造.学习重点及难教学重点1掌握诵读方法,在诵读中感受诗歌音韵美 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寄托的理想精神追求2教学难点:鉴赏诗歌意境,体会王维的诗歌风格 .问题设情的关系,请学生-引导学生思索画—语—“我的秋天我做主”环节摄“秋之景”照片,表达诗中意境请体会诗中韵脚、节奏“诗之声”环节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诗之意”环节?“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通过对秋景的描绘,表达了 用哪句话来概括人何种心哪位同学的作品最准确的表达了诗中意境环节“诗之为主题设计居室如果你被要求以“秋韵“我的生活我的创作”环节你想通过哪些具体的物来营造情境?我们为什么在公园里漫步,而不在嘈杂的 场二、学习者特征分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级的学生教学对象是室内装潢艺术设计专201欢竞争、有好胜心理,也喜欢信息化媒体,乐于接受感性的、直观的学习方式。学2 2011年“神州数码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生对古诗的认知规律是:首,中学学生

中职学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教学探讨

中职学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教学探讨 发表时间:2012-04-09T17:00:49.230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2年第01期供稿作者:徐学峰 [导读] 学生对机械知识缺乏感性认识,前期基础课知识掌握得不够好,与本课程衔接不上。 徐学峰辽宁省凤城市职业教育中心 118110 摘要本文从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课程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师专业知识积累、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六个方面谈了个人看法。 关键词中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探讨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涉及传统机械制造工艺的基础知识,内容繁杂,实用性、专业性和实践性都较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机械制造的常用工艺方法、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及装配的基础知识,从而对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和工作适应能力的提高。然而,近几年来,由于我国中职学校普遍采用“2+1”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由原来的3年缩短为2年,有人认为本课程与专门工艺学(如《车工工艺学》)有重复的章节,且知识讲述过略,没有开设的必要。我认为这种想法有失偏颇,由于本课程在形成学生专业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不仅有必要开设且应该加强,只要我们能灵活地处理教材,教学资源的浪费现象是可以避免的。下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本课程的教学探讨: 一、目前本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机械知识缺乏感性认识,前期基础课知识掌握得不够好,与本课程衔接不上。 2、教材内容广杂繁多,面面俱到。 3、教学辅助资料较少。 4、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有限。 5、实验、实践条件不足。 二、关于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毛坯制造工艺、零件切削加工工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和装配四部分。由于学时的限制,所有内容全部讲解是有困难的也没有必要。对于机加专业与数控专业来说,毛坯制造工艺部分与专业方向联系不大,我们将这三章的内容合并为一个教学单元,四个学时,主要介绍铸造、锻压、焊接的概念和工艺方法,以期给学生较概略的知识,作为了解内容;关于车削这一章,由于与《车工工艺学》相重复,故删去不讲;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与专业方向联系较大,作为重点详细讲解;零件切削加工工艺部分能拓展专业知识面,提高专业适应能力,应该作为重点内容。对于焊接专业,由于专业方向与课程内容相去甚远,且本课程的焊接部分与《焊工工艺学》重复,故不开设本课程。 三、关于本课程的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沿用“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探索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新法尤为重要。我们通常在开课前,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机械加工企业参观学习,让工人师傅结合生产实际讲解机加设备及工艺过程,给学生以感性认识,不要求学生全部弄懂,可以留着疑问来学习这门课程,参观后要求学生写一篇心得体会。 在授课过程中,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播放教学录像片,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力争用活动的影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授课内容,利用校内实习车间,部分内容可以到实习车间里讲解。在讲授机床结构与刀具时,将学生带到机加实习车间,在不同机床前介绍其结构和作用以及用不同刀具来加工零件的不同表面,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知识。尤其刀具的各种角度,在黑板上讲费时费力,学生难以理解,效果很差。 关于零件切削加工工艺方法,教材都遵循概念、工艺范围、工艺装备、工艺过程及方法、工艺特点的编写体例,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并结合任务驱动法。具体做法是,首先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采用传统教学法完整详细地讲授刨削的概念、刨削的工艺范围、刨削的工艺装备等内容,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知识框架。然后向学生提供任务书,要求学生通过现场参观、网络、查阅资料等多种渠道,自行搜集、探究、分析其他种类的切削加工方法知识,完成学习任务。最后由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总结归纳。采用这样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关于本课程的学法指导。 传授知识的同时,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而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每个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在本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我始终贯彻“预习、听课、复习”这一常规的学习方法,并在阶段内容结束时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在梳理知识方面的能力大大提高,学习自信心增强。 由于受数学缜密思维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这一部分内容时,对不同的工艺规程经常有对错之争,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工艺规程通常只有优劣之分。再者要引导学生理解“零件的加工精度并不是越高越好,只要能满足机器的工作要求即可”。通过实际生产中的工艺问题的实例,努力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 五、教师应加强专业知识的积累。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一门综合性的的专业基础课,涉及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必须对上述学科知识了如指掌,授课时才能得心应手。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对这些课程的掌握程度,可以做必要的提示、讲解。一位专业理论课教师要通晓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因此要加强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工人师傅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增强学科驾驭能力。 六、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 工程意识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包括:安全意识、守纪意识、质量意识、经济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环保意识等,是技术工人应该具有的自觉地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主观能动性。由于本课程的工程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授课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 工程意识的培养要贯彻学习的始终。本课程的核心内容是零件的制造工艺方法,处理工艺问题时要把握“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达到高的生产率和经济性”,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强调“两高一低”即“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不仅在绪论中加以强调,而且在后续章节中始终突出“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经济意识”的培养,避免学生思考问题理想化、完美化,过分追求质量等与工程实际相脱节的现象。 工程意识的培养还要注重知识的关联性和系统性。注重知识的关联性和系统性有助于学生系统观念的形成和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一是注重本课程与其他专业基础课的关联性,从专业课程体系的全局去把握本课程的学习;二是注重本课程内知识的关联性和系统性。将课程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设计者冯杨 案例摘要 本课要求学生从教师提供的短片《十面埋伏》和教材配套光盘中声音、视频, 让学生初步感受一下多媒体。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 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1、掌握多媒体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多媒体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己感受并收集声音、视频等媒体,利用信息技术知识对教师提供的 素材进行加工处理; 2、 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提高学生欣赏能力,并能对他人收集的媒体做出正确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 生的欣赏能力和激发学生对现代媒体的兴趣。 2. 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形式的确定、学习结果的描述、学习 重点及难点的分析) 教材上本单元要求学生知道多媒体就是多种媒体, 是融合了几种每体的交互式信息交流 和传播的载体。并学会一些简单的声音和视频的媒体处理技术以及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 单元的任务是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声音和视频的媒体处理技术以及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 课的任务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媒体。 教学重点:1、多媒体的基本特征; 2、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说说多媒体技术有那些应用。 教学难点:声音和视频的处理 3. 问题设计(能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考所学内容的问题) 欣赏短片(十面埋伏)师提问:片中都涉及到那 些媒体形式。 教师启发:张艺谋用他的智慧和创造力将中国的文化、 功夫表现的如此完美,那我们 也用我们的智慧说一说他都运用了那些媒体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挑战精神) 多媒体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具体谈一谈多媒体技术有哪些应用。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学习交往特点等) 学生初步具有欣赏美的能力,有着较强的表现欲望和创新精神,希望自己的理解看法与 众不同,并能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和评价。对本单元所涉及到的多媒体知识有初步和了解和 认识。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教学题目 第三单元感受多媒体第一节感受媒体 所属学科 信息技术 学时安排 1课时 年级 七年级 所选教材 信息技术(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编著) 1、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信息化教学设计--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4号参赛选手XXX,我的参赛题目是《Python程序设计:while循环》。我将主要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4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本次教学设计内容选自高职教育新形态一体化规划教材《Python 程序设计》,并结合培养方案,对应岗位需求,将其整合分解为七大模块,本内容选自模块四中的内容2:while循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while循环的语法格式和循环退出的使用,并能使用while循环进行编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实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教学对象为软件技术专业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前置课程:高职英语、计算机数学和办公自动化等相关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并对计算机程序编写和算法设计有了一定的认识。高职学生普遍基础知识薄弱,自控能力较差,需要教师及时引导。但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实际动手操作实践有很大的兴趣。根据学生实际特点,并结合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培养学生具备程序员的职业能力的要求, 采用新型教学模式,以案例教学法为主,进行个性化教学。课堂授课时注重案例分析,遵循“案例模仿--问题总结--扩展练习”的渐进步骤,立足使学生掌握while循环的基本语法和循环退出的使用,达到理实结合的教学目的。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结合实际岗位需求,确定本次教学内容的重

点和难点。实际课堂中,将围绕重难点,展开教学。 二,教学策略: 本次课程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结合智能化教学手段,旨在打破传统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打造新型的智慧教学模式。 课程设计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将教师引导和学生探究相结合,分组协作和任务评价相结合,完成while循环掌握与使用的核心教学任务。 利用课程平台、教学微课等展开线上学习,利用多媒体课件、智慧课堂等开展课堂教学,利用麦可思教学质量管理平台和智慧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分析和拓展提升,充分发挥互联网智慧手段,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真正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着力于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思路,展开课堂教学。 三,教学实施: 遵循课前预习、课中求实、课后拓展的教学规律,使学生在理解程序-->设计程序-->代码调试-->拓展提升中逐层递进,掌握while循环的基本使用和熟练应用,击破教学重难点。 课前,教师通过智慧课堂发布任务单,学生通过网络课程平台观看微课视频,学习while循环的基本语法格式。利用麦可思教学质量管理平台发布课前测试,初步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情况。 根据平台数据结果,掌握学生基本预习情况,并根据测试得分,及时调整教学实施,将学生出错率较高的知识点进行着重讲解。 课堂教学主要分为3个任务逐层展开。

车工工艺学教案

机电系 《车工工艺学》 教案 陈文 2007.3.5

课题:绪论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何为车工、何为工艺 教学重点、难点:对学生来讲是个全新的课目,理解有难度 授课内容: 绪论 复杂的机器有很多零件装配而成。不同的零件要有不同工种的工人加工而成。有精密铸造或冷挤压(无屑加工),但绝大多数零件离不开金属切削加工,车削加工就是其中一种。 车削加工 就是在车床上,利用工件的旋转运动和刀具的直线运动来改变毛坯的形状和尺寸,把它加工成符合图纸的要求。 内容:

课题:车削和切削用量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各概念的理解 授课内容: 第一章车削的基本知识 §1.1 车削和切削用量的基本概念 一、车削的基本概念 1.工作运动 2.工件上形成的表面 (1)已加工表面工件上刀具切削后产生的表面 (2)过渡表面工件上由切削刃形成的那部分表面 (3)待加工表面工件上有待去除的表面 二、切削用量的基本概念 1.切削深度(αp) 工件上已加工表面与待加工表面的垂直距离,也就是车刀进给时切入工件的深度(单位:mm) 公式:ap=dw-dm/2

dw待加工表面直径 dm已加工表面直径 (单位:mm) 2.进给量(?) 工件旋转一周,车刀沿进给方向移动的距离。他是衡量进给运动大小的参数。(单位:mm/r) 纵向进给——沿车床床身导轨方向 横向进给——垂直于车床床身导轨方向 3.切削速度(vc) 在进行切削加工时,刀具切削刃上某一点相对于待加工表面在主运动方向上的瞬时速度,(车刀在一分钟内车削工件表面的理论展开直线长度。)假设切屑没变形或收缩 公式:vc= πdn/1000 或vc=dn/318 d——工件直径,mm n——主轴转速,r/mm vc——切削速度,m/min 例:车削直径d=60mm的工件外圆,车床主轴转速n=600r/min.求切削速度vc。(113m/min)注:应取符合机床铭牌上 课题:车刀 教学目的、要求:车刀的用途 教学重点、难点:车刀的角度及评定

高职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高职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1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主要任务与举措中提出“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即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促进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1]。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以《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为例,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特色。 2 信息化课程分析 2.1课程定位 《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是机电一体化工技术专业针对电气自动化、机电系统安装与调试岗位能力进行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构建于《PLC控制技术》《传感器检测技术》《电气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动》等课程的基础之上,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的教学资源开发以岗位分析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模拟企业真实工作过程:订单接受→计划制订→生产准备→操作实施→技术移交,强调“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为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载体,构建学习情境的能力矩阵模型[2]。 根据一体化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本课程归属学习领域“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包括3个学习情境,从简单到复杂,3个学习情境总共包含12个任务单元,每个任务单元统一开发1个教学资源包,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 2.2课程能力目标 学生职业行为能力目标:能根据任务单元要求完成电气元件的合理选型与布局;能根据控制功能对机电控制系统进行安装、调试并解决常见问题;能编写任务单元的控制程序;能使用专业的仪表工具进行检测;能为客户进行系统调试与移交说明。 专业能力目标:具备与客户交流和协商的能力,向客户展示电气系统的技术功能;合理选择任务单元所需电气元件;能独立制订实施计划;能遵守相关法律、技术规定,按照正确规范进行操作,保证系统安装质量;根据客户要求,实现系统的电气功能;能调试安装后的机电系统工作情况,并在移交过程中向客户介绍已完成的工作。 社会能力目标: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能与客户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方法能力目标: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能独立制

车工工艺学教学大纲

车工工艺学教学大纲

车工工艺学教学大纲 一、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 《车工工艺学》是一门培养学生全面掌握中级所需要的工艺理论知识的专业课。 2.本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车工工艺学》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中级车工所需要的工艺理论知识。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 (1).了解常用车床的性能、结构、传动原理,掌握常用车床的调整和维护保养方法。 (2).能较好地解决实际操作中的计算问题。 (3).能合理的选用常用的刀具。 (4).掌握车工常用量具的用途、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 (5).会较合理地选择工件的定位基准,了解常用车床夹具的结构原理和安方法。

(6).会较合理地选择切削用量。 (7).会制订中级零件的车削步骤,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先进工艺。 (8).会分析废品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方法。 (9).懂得车工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文明生产等知识。 (10).能查阅有关的技术手册。 (11).了解本专业的新工艺、新技术及提高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方法。 3.应注意的问题 《车工工艺学》是一门密切结合生产实际的课程,在执行大纲过程中,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基础水平灵活多变,一般应注意如下问题:(1).要根据大纲的教学要求和内容来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重点,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启发式教育,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运用实物、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教学需要,组织现场教学和参观工厂、车间。 (3).熟悉本校实习工厂实习工件的生产工艺特点,

经常与实习教师联系,以取得密切的配合。 (4).经常深入实习工厂,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和运用理论知识能力,并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和归纳,以充实教学内容。 二、授课计划、课时分配表 授课计划、课时分配表

高职高专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设计稿 Microsoft Word 文档

”信息化教学设计“Understanding Human Beauty一、教材 分析 ”一文选自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前景“Understanding Human Beauty 实用英语》第一册第七单元。该篇课文主要集中于人们对美的不同理解,探讨美的定义,尤其侧重探讨什么是内在美。从语言层面上看,文章篇幅较长,句子偏长,句型较复杂,生词较多,可能会给学生顺利阅读造成一定障碍。但是该篇课文内容涉及文化、情感,易于激起学生的探讨兴趣,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二、学情分析级三年制大专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学前教育专业14幼专学习和生活,大部分学生无论是在专业学习方面还是心理素质方面,都走向更好的的发展阶段。在英语学习能力方面,大部分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用英语在知识能力方面,大部分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运用最基本的阅读技巧,如略读和查读等进行阅读并理解一些难易度适中的文章。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原有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词汇量普遍积累不够,而且由于学习方法和策略的不同、学习动机不同等原因,虽然经过一年学习,但英语听说读写以及运用能力还是相对较弱,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较低。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并掌握一些重要的词汇、短语和句式,了解课文大意,总结课文观点。能力目标:本课主要涉及阅读和说的能力的培养。通过设置问题,培养学生略读、查读的阅读技能和理解能力。积极参与语言活动,能就学习中相关问题进行积极交流与讨论,提升用英语表达观点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讨论交流,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意识。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明确由于不同文化,不同时代,不同的人对美的定义不同,实现美的方法和途径也就不同。学生应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树立对美的正确认识,做一个由内而外的美丽的人。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掌握对美的定义的相关词汇、短语和句型。(2)了解并掌握课文主要信息,能用英语谈论与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 教学难点:(1)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2)运用所学相关语言与文化知识在讨论与交流中用英语表达或阐述自己的观点。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任务型教学模式。教师通过逐层布置各种阅读任务督促学生在任务的驱使下完成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另外还采取了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本课相关知识,以及小组讨论式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综合运用各种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学法指导:为了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从“学会”向“会学”转变,在学法指导上本课堂采用了合作学习法和任务型学习法,教师在课堂上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小组进行讨论与交流,分工协作,互相帮助,彼此指导,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六、考核与评价 本门课程的整体考核采用日常形成性考核与期末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车工工艺学课程标准

《车工工艺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车工工艺学》承担教学部门机电专业组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计划学时144 课程类别理实一体化考核方式过程考核+期末统考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 二、课程的性质 《车工工艺学》是机电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相关职业中等应用性人才所必须的金属切削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切削力、切削用量计算,常用刀具的结构材料,常用机床的结构、型号、技术参数和机械零件的切削加工。本课程是车工操作实习的前修基础课程。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1)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门课程以形成金属切削加工与检测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但在具体设计课程中,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了具体的学习项目。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 (3)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4)依据各学习项目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四、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机械零件的切削加工和工件检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1)会粗、精车外圆及端面。 (2)会用麻花钻钻孔、内孔车刀扩孔。 (3)会用转动小滑板法车内、外圆锥。 (4)会车削螺纹。 (5)会车削偏心和薄壁工件。 (6)会用各种工量具检测工件。 五、课程内容与课时安排 (一)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模块一车床的基本知识 任务一文明生产和安全操作 学习目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文明生产要求 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明生产的具体要求; 2.掌握刀具刃磨时的注意事项。 参考学时 2 任务二车床的认识 学习目标能认识CA6140型车床各部分结构

工艺流程题教案

《工艺流程题的复习》教案示例一、设计思路 (一)工艺流程题课前的预习

a、建立情景:利用提纲的形式建立情景。 b、提出问题 1、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2、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有哪些? 3、若要除去Cu2+溶液中混有的Fe3+,可加入什么物质来调节溶液的pH值? 4、盐酸中有AgCl,如何洗涤沉淀,如何判断沉淀洗涤干净? c、学生探索 1、分组讨论 2、总结 d、教师评价:结合每组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肯定或者改进意见 e、学生反思,反思在此问题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工艺流程题常见的结构和常见的考点 a、建立情景:利用2009年广东高考的工艺流程题的典型例题为情景 b、提出问题:原料预处理常见的方法有哪些?粉碎、研磨的目的是什么?碱洗的目的?灼烧(煅烧)的目的?提高浸出率的方法? 采用什么来调pH值除杂?加什么氧化剂除杂?流程中如果有加热,加热的目的可能是什么?如是降温,那降温的目的又是什么?如何从金属氯化物水溶液最后制取无水盐等 c、学生探索: 1、分组讨论 2、总结 d、教师评价:结合每组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肯定或者改进意见 e、学生反思,反思在此问题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工艺流程题学生易犯的错误 a、建立情景:借学生的错误情景中提出有效问题 b、提出问题:如KNO3溶液中有NaCl杂质,要得到KNO3结晶的方法是?如NaCl中有KNO3杂质要得到NaCl结晶的方法是?单一溶液得到带结晶水的晶体结晶方法? c、学生探索: 1、分组讨论 2、总结 d、教师评价:结合每组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肯定或者改进意见 e、学生反思,反思在此问题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工艺流程题 a、建立情景:利用以掌握的知识建立情景 b、提出问题:用铝铁矿(主要成分为Al2O3、Fe2O3和少量SiO2)制取FeCl3·6H2O晶体,你能否设计一个化工流程题,并根据你所设计的流程题设计有效问题。(提供试剂:盐酸、氢氧化钠) c、学生探索: 1、分组讨论 2、总结 d、教师评价:结合每组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肯定或者改进意见 e、学生反思,反思在此问题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五)课堂巩固(情景巩固)

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如前所述,信息化教学设计以问题(或项目、案例、分歧)为核心,建立学习“定向点”,然后围绕这个“定向点”,通过设计“学习情景”、“学习资源”、“学习策论”、“认知工具”、“管理和帮助”而展开,他们共同服务于由教学目标、学习者、学习内容而决定的学习任务(问题、案例、项目、分歧)这一核心,如图3所示。结束部分的学习效果形成性评价也是设计过程的重要环节它是修改的基础,是教学设计成果趋向完善的调控环节。 图3 基于建构主义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一、分析教学目标 教学是促进学习者朝着目标所规定的方向产生变化的过程,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学习同样要遵循这一基本原则。

基于建构主义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分析教学目标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主题即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 分析教学目标首先要考虑学习者这一主体。教学目标不是设计者或教学者施加给学习过程的而是从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提取出来的。 在哲学上强调学习内容的自主建构,容易造成学习上的虚无主义。我们知道,建构主义强调事物的多样性、复杂性,不同人对同一事物可得出不同的理解,但事物有其复杂的一面,也有起客观的一面,事物的某些属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能达到共同理解的,所以,我们在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考虑教学目标的确定,避免陷入非理性主义的陷阱,但同时也应注意避免将教学目标简单化的倾向,不能采用传统的行为式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编写应有一定的弹性、可变化性,如采用认知目标分类的层次来标识(掌握...理解...),另外,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情景性、整体性,强调知识应在真实任务的大环境中展现,学生在探索真实的任务达到学习的目的,所以在编写教学目标时,应该避免传统教学目标分析过度抽象、过分细化、过分分散、过分单调的逻辑关系,而应该采用一种整体性的教学目标编写方法。 在确定教学内容后,进一步根据学科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许多的知识点,可以按照加涅的学习内容分类方法,确定每个知识点内容的属性(事实、概念、技能、原理、问题解决等),然后进行学习内容(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学习水平)的分析,确定各知识点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在描述教学目标时,通常可以先用描述内部过程的术语陈述概括的教学目的,然后用可观察的行为作例子使这个目的具体化。如平面几何课中有一个教学目的是“理解几何术语的能力”。这是教学目标的一般陈述,旨在理解,但理解是一个内部心理过程,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因此理解的标准不明确。所以必须描述证明学生具有这种能力的行为例子,这样,理解变成可以操作的目的,不再是难以捉摸的东西了。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这种重整体、轻细化具体的教学目标的编写方式,是不是意味着传统的教学目标分析方法(如归类分析法、解释结构模型法)等就没有用了呢?并非如此,建构主义强调要在真实情景与学习环境中体现学习知识,对所学知识结构的详细分析,将有助于设计更合理的真实任务与真实的学习环境,减少非学习范围的错误探索、提高学习效率。 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时,要区分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允许不同学习者之间的多重目标;其次,分析教学目标还应尊重学习主题本身内在体系特征。学习主题是由各级知识点组成。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两类:上下位关系、并列关系。这样总体上,学习主题呈现多层次的网状结构。这种结构是分析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之一。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从哲学角度看学习者是内因,外界影响是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同一课堂中,教师实施同一教学,但不同学生的学习结果却存在较大差异。学习者特征分析涉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与智力因素有关的特征主要包括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变量;非智力因素有关的特征则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 对于学习者的分析,主要目的是设计适合学生能力与知识水平的学习问题,提供适合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