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云纹”之历史脉络

浅析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云纹”之历史脉络

浅析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云纹”之历史脉络
浅析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云纹”之历史脉络

浅析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云纹”之历史脉络

论文关键词:吉祥纹样起源

论文摘要:云纹为何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并得以世代沿袭,文章从云纹的起源、演变及种类进行了分析。

传统吉祥纹样是在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先人们在劳作的过程中智慧的创造。其包含了远古的自然崇拜等许许多多人们可以解释及不可解释的现象、事物,往往寄托着人类的美好向往。正因其含有许多美好的愿望,因此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得以世代沿袭,流传至今。

吉祥纹样的起始可上溯到商周,至宋代逐渐成熟,明清为盛期。自古以来,我国传统装饰纹样大多含有一定的寓意,在鼎盛时期尤为明显,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吉祥纹样随处可见,进人到最为基础的衣、食、住、行之中,并大量的运用于宫廷建筑、家具、雕刻、染织、刺绣、地毯、年画、剪纸、首饰、宫灯、陶瓷、漆画等各个方面。其中云纹便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云纹源于云气。其迎合了中国的审美习惯,多体现出一种喜庆、乐观、吉祥的愿望和对生命的美好希冀。云纹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经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使其在具有民族风格的同时又继承了各时期艺术形式,成为可代表中国文化符号旋涡纹饰中的一支,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产生的一种纹饰,在中国纹饰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云纹的起源及其演变

云纹作为原始艺术中的一种纹样形式,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装饰艺术。原始先民对“云纹”的这种特殊情感和认识使得云纹在中国传统吉祥纹饰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具有符合中国儒道精神的特殊意境,中国艺术的特有内涵,在几千年的变化发展中,形成了变化万千的独特气质。

1.1云纹的起源

云纹作为我国最古老的装饰图案之一,历史上多有专家学者展开推断、猜测或论证。单就其起源而言,就有多种看法。

1.2自然崇拜

云纹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界的某些物体或现象的模仿;原始人类以定居的农耕方式来生活,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对自然条件的依赖,在采集与耕作中,人们认识到云与雨的联系,以及这种联系对人类以至万物的生

存意义与普遍影响。当人们认识到了云多就有可能下雨,甚至会打雷、闪电。因此处于蒙昧时期的人类自

然而然的产生了强烈的敬畏之心。《论衡·乱龙》日:“神灵之气,云雨之类。”中国古时求雨祈年活动充分体现了这种观点。在殷商甲骨文的记录中,当时不仅有祭云的习俗,而且还采用了高规格的祭仪,将云绘制

于各种岩壁、器物之上,加以膜拜。这便是云纹的雏形了。

1.3云纹生于文字的演变

在甲骨文中的云字下部卷曲,这是古人在经过观察云的自然形态后,加以提取,象形而来,见图1其

与云纹的形态十分相似。故也是很有可能的一种说法。可追本溯源其仍是对天象的崇拜所至。

1.4产生于原始时期烧制陶器时手指纹的誊摹

古人在烧制陶器皿时,手指纹印在未干的陶土上留下指纹的回旋状纹理,逐渐形成陶制器皿上的一种装饰纹样,随着时间的发展,渐渐的演变成了人们崇拜的“云”形纹饰。

1.5漩涡纹的演变

在新石器时代纹样中除了动物纹样还有几何纹样。在几何纹样这个庞大的家族之中,曲线纹、水纹和漩涡纹占了很大的比重,漩涡纹与云纹的相似之处是两者都有跳动的韵律。漩涡纹作为云纹的起源也具有很大的可能性。

2云纹的历史脉络及每个时期的代表样式

从各个时期的云纹变迁来看,大致可有以下历史脉络。远古起源—商周(云雷纹、卷云纹)—秦汉(卷云纹、羽状云纹)—魏晋南北朝(飘带云纹)—隋唐(朵状云纹)—宋元(如意云纹)—明清(团云纹、叠云纹)。

2.1云纹的种类简介

每一个时代的不同,都造就着不同的艺术。纹饰同样如此,商周的刻板、循环往复的回纹造型到战国的百家争鸣下的生动流畅,再到秦汉时期多以亮丽的色彩、舒展的形态夺人眼球。再发展至魏晋南北朝的飘逸轻盈。后至隋唐,随着时代有了变化,出现了朵状云纹,其造型丰满、手法写实、线条优美。发展至宋元又出现了如意云纹等一系列和各种吉祥图案相结合的云纹样式,广泛的应运与建筑、家具、服饰中。明清云纹以团云纹、叠云纹为主,前者精致,有较强的秩序感,后者铺张,繁复、多变。

2.1.1云雷纹

陶瓷器装饰的一种原始纹样,图案呈圆弧形卷曲或方折的回旋线条。圆弧形的也单称云纹,方折形也称雷纹,云雷纹是两者的统称。云雷纹有拍印、压印、刻划、彩绘等表现技法,在构图上通常以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式展开。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可能从漩涡纹发展而来。至商代晚期,云雷纹已经比较少见,但在商代白陶器和商周印纹硬陶、原始青瓷上,云雷纹仍是主要纹饰。

商周时代云雷纹大量出现在青铜器上,常作为青铜器上纹饰的地纹,用以烘托主题纹饰。也有单独出现在器物颈部或足部的。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仍见沿用。

见图4,钩连云雷纹篡,商援期至西周早期,台北故宫藏,高16.2 cm,口径24.8 cm,腹深12.4 cm,足径17.8 cm,足高3.3 cm。

全器直腹,口稍外张,下有圈足圈足,壁亦外张。颈足饰5形张口夔纹,腹饰钩连云雷纹,皆有与主体花纹等高的衬底雷纹,属罗越第四种风格。乳丁小而尖锐,全器有6条明显的范线,器形、纹饰与陕西出土的纂相近。

圆篡,盘口、深腹、圈足。腹范线明显。颈饰夔纹,中央有小兽首,腹饰乳丁纹,每个乳丁纹置为雷纹中央,足饰夔纹。蔓是商凋时重要的礼器。宴享和祭祀时,以偶数与列鼎配合使用。

另:在粤系的铜鼓上,云雷纹是作为主导纹饰应用的,常见密布于鼓面中心太阳纹的周围,象征太阳与云雷共存于天际,这是南方民族对云雷崇拜的一种反映。多作衬托主纹的地纹。到了汉代,随着青铜器的衰退,陶瓷器上的云雷纹也消失了。

2.1.2朵云纹

一种传统的陶瓷器装饰纹样,用云朵形纹饰象征高升和如意,多与龙、凤、蝙蝠等相配,有时也单独使用。

如图清雍正天蓝釉加白朵云纹盘敞口,弧腹,浅圈足。盘内外壁罩天蓝釉,盘内绘三朵白色云朵,胎质细腻,釉质坚细莹润,底足修饰规整。天蓝釉系康熙时初创的高温单色釉,以钻为着色剂,含量较霎蓝釉低,色调犹如雨过天晴后的蓝天,十分高雅。https://www.doczj.com/doc/b913551025.html,

2.1.3卷云纹

青铜器纹饰之一。起于战国,秦时得到进一步发展,汉、魏时代流行的装饰花纹之一。以“W”、“6”为基本线形,通过粗细、疏密、黑白和虚实等对比手法,组成各种卷云纹。由卷曲线条组成对称的图案,大都作为瓦当或金银错器物上的边饰。云纹寓意高升和如意。

秦·卷云纹瓦当,泥质灰色,径15.1 cm,圆形,边轮整齐,1962年陕西咸阳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2.1.4战国时期的弧形云纹

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多思想流派,至使百家争鸣的出现,同时也影响着云纹的发展变化。出现了许多别具风格的造型样式,形式大胆,手法夸张,与各种动植物相互结合,形成许多有趣的云纹样式。

2.1.5秦汉时期的羽状云纹

秦汉为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云纹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统治阶级的青睐。汉武帝时,宫殿里的装饰普遍运用云纹图案,最有特色的当属是羽状云纹。《马王堆汉墓帛画》上的云纹,头尾呈羽状,体现了对

于成仙的美好心愿。羽状云纹在汉代刺绣上最为多见,色彩艳丽,舒展自由。东汉末年,羽状云纹出现了形变,有了新发展。

2.1.6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飘带云纹

这一时期佛教兴盛,受此影响云纹多用于佛像,壁画之中。其中尤以“北凉供养菩萨”为典型,菩萨身边飘带云纹环绕。

2.1.7宋元明清时代的如意云纹

云纹在隋唐时期与灵芝相结合产生了如意云纹,意为吉祥如意,广泛的应用与建筑、服饰之中。因其寓意美好,而运用广泛,流传至今。

将传统文化元素推陈出新,首先要对传统经典的文化元素进行深了解,每个时期的经典都是当时人类文明的优秀代表,也是一种文化得以维系不坠的基本支撑点。只有通过深人的阅读理解和躬行践履,才能充分领会经典的妙处,从而择优而用,用得其所。

中国艺术设计史试题整理

填空(每空格1分)? 1.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类型主要有(硬山)、(悬山)、(庑殿)、(歇山)、(攒尖)、(卷棚)、(单坡)、(平顶)、(囤顶)、(毡包式)、(穹隆顶)等。? 2.古代陶瓷的专着有《陶说》、《陶雅》、《陶录》、《古窑瓷考》、《说瓷》、《瓷史》,?建筑专着有《鲁班经》、《营造法式》,?刺绣专着有《蚕桑萃编》、《存绣堂丝绣录》、《绣谱》。?有关漆器的专着有《髹饰录》,?竹刻工艺专着有《竹人录》,?园林专着有《园冶》,? 刺绣专着有《存素堂丝绣录》、《绣谱》,?工艺专着有《天工开物》《闲情偶寄》《装潢志》。? 3.古代丝织品的纹样组织主要有(二方连续式)、(连续式)、(散点式)、(团花式)、(折枝花式)、(穿枝花式)、(几何纹)等。? 3.中国建筑彩画的制作程序分为(衬地)、(衬色)、(细色)、(贴金)4个步骤。? 4.马家窑文化主要有(黑陶文化)、(庙沟底文化)、(龙山文化)三种彩陶文化类型。?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简册)、(卷轴装)、(旋风装)、(梵夹装)、(经折装)、(线装)、(蝴蝶装)、(包背装) 艺术设计史试题库 一、选择题部 1.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石器时代又可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2、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3、古希腊建筑最高成就是雅典卫城 4、希腊陶器工艺先后流行三种艺术风格即:“东方风格”、“黑绘风格”和“红绘风格”。 5、古希腊建筑的三大柱式是多立克式、爱奥尼克式、科林斯式。 5.彩绘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中最成功的装饰手法。 6. 中国青铜很早就加入锡,以降低熔点。 7、我国古代植物染料中最常见的是靛蓝 8、明代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的典型代表。 9、宋代,青瓷已完全成熟,中国进入瓷器时代。 10. 我国陶器艺术发展的高峰是唐代 11. 英国艺术与工艺运动中影响最深远的评论家是约翰·拉斯金 12、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是由“工业设计之父” 威廉·莫里斯倡导的。 13、1851年英国皇家园艺总监约瑟夫·帕克斯顿设计了着名的“水晶宫” 14、德国工业同盟主要人物有穆特休斯、凡?德?威尔德、彼得?贝伦斯

中国民间传统图案

中国民间传统图案 1 图案:狮子、绣球。 解题:狮,哺乳纲猫科动物。雄狮壮硕雄健,颈有鬣。 我国古代工艺中的狮纹样,是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提炼并 加以图案化的结果,较真狮英武而活泼。绣球是用丝织品 仿绣球花制作的圆球。古代视绣球的为吉祥喜庆之品。据 《汉书·礼乐志》,汉代民间流行「狮舞」,两人合扮一狮, 一人持彩球逗之,上下翻腾跳跃,活泼有趣。「狮子滚绣球」 图案,来源于此。舞狮子为民俗喜庆活动,且寓意祛灾祈 福。由绣球组成的图案又叫「绣球锦」、「绣球纹」等。 2 图案:象驮宝瓶 解题:太平,谓时世安宁和平。《汉书·王莽传上》:「天下太平,五谷成熟。」温庭筠《长安春晚》诗:「四方无事太平年。」又指连年丰收。《汉书·食货志上》:「进业曰登,再登曰平……三登曰太平。」象,哺乳动物。体高约三米,鼻长筒形,能蜷曲。门齿发达。象寿命极长,可达二百余年,被人看作瑞兽。象也喻好景象。宝瓶,传说观世音的净水瓶,亦叫观音瓶,内盛圣水,滴洒能得祥瑞。「太平有象」也叫「太平景象」、「喜象升平。」形容河清海晏、民康物阜。

3 图案:三只羊 解题:羊、古同祥字,寓吉祥。三羊喻「三阳」。三阳,卦爻之初九、九二、九三,阳气盛极而阴衰微也。开泰,泰卦名;乾上坤下,天地交而万物通。开泰即启开的意思,预示要交好运。「三阳开泰」图案,寓意祛尽邪佞,吉祥好运接踵而来 4 图案:一个盒子里飞出五只蝙蝠。或画和合两仙嬉戏蝙蝠 解题:和仙、合仙,是指高僧寒山和拾得。寒山,一称寒山子,唐代僧人,相传他居丰县(今浙江天台)寒岩,喜吟诗饮酒,与天台国清寺僧人拾得为好友。清雍正十一年,寒山,拾得被封为和圣与合圣,世人称「和合二仙」或「和合二圣」。「盒」与「合」、「和」同音,喻「和合」。旧时民间嫁娶,喜挂和合像,取「和谐好合」之意,以图婚姻美满。

完整版中国美术史整理

第二章先秦美术一、商周青铜艺术1、青铜器分期 二里头文化期夏代青铜器的基本特点:(前19C----16C) 1)少数青铜礼器已经做得比较精巧,器壁匀薄; 2)夏代青铜礼器的装饰基本是圆点,园块和几何纹饰; 3青铜器形体受陶器影响,为商代提供了参考。代表器物:乳钉纹爵。 商早期(盘庚迁殷)青铜器特点:(前16C----15C中叶) 1)商代青铜器一般比较匀薄,纹饰边线清晰深峻,镂刻技术高超,含铅量高; 2)出现了圆锥形款足(中空),扁足(实心)。 3)纹饰大多为复杂的兽面纹器物:饕餮乳钉纹方鼎 商中期青铜器特点:(前15C中叶----前13C) 1)器物比早期厚重,尤其口部; 2)品类增多; 3)出现了斝(jia)(圆筒底体的)圆底爵开始; 4)宽体觚(gu)喇叭状的觚; 5)纹饰纹样装饰特点加强,浮雕出现 6)仍保持着不铸铭文的习惯,个别器物上发现做器者本人的族氏徽记。 商晚期前段青铜器的特点:(前13C----前11C) 1)方形器大为发展; 2)纹饰方面,动物形象比较具体,有主次之分; 3)铭文多为一二字,为器物所有者的族徽(出现铭文); 4)器物方面代表器物:司母戊(后母戊)鼎,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商晚期后段青铜器特点: 1)器物方面,无肩尊和扁体卣是新出的典型器,出现车马器; 2)纹饰最为发达,艺术装饰水平达到高峰(动物,神怪为主的兽面纹空前发展); 3)有较长的铭文,铸工精细,内容增多(族徽,祭祀祖先,赏赐,征伐); 4)出现蹄形足圆鼎较多,双耳簋,平底爵消失代表器物:人面钺,四羊方尊,大禾人面方.. 鼎,虎食人卣. 西周青铜器特点:周人有计划有目的的改变(殷)商人礼器重酒的习俗体制,而建立起重食的礼器。 1)新出现了方形簋,西周早期,利簋;大盂鼎,三足圆鼎 2)长篇铭文盛行(祖先功业和自身业绩)记载了史事;3)出现了新纹饰(鸟兽)。 西周中后期: 1)鼎,簋,鬲规范化,大克鼎 2)波曲纹的出现。最大的簋,害夫簋;铭文最长的鼎,毛公鼎;水器,虢季子白盘;颂壶东周春秋早期:(前770----前7C上半叶)子仲姜盘 春秋中期:(前7C上半-----6C上半)立鹤方壶(复杂美感、立鹤莲花) 春秋后期:(前6C下半-----前476年)越王勾践剑 战国时期:(前476----前221)镶嵌图像纹壶犀牛尊错金银工艺 2、青铜器文饰: 饕餮纹: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夔(kui)龙或夔凤图案。它形象狰狞可怕,用来“辩神奸”的图腾符号。春秋时代基本消失。 3、青铜器铸造工艺: ①陶范:内外范两层拼合成中空铸模,铸造铜器,完成后打碎内外陶范 ②失蜡法:春秋以后采用的铸造青铜器的方法。它用石蜡做成器物模型,陶土包在外面做成外模,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与寓意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与寓意 吉祥图案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美术形式,是中国传统艺术宝库中的一支奇葩。它源于商周,始于秦汉。发育于唐宋,成熟于明清。它那丰富的内涵,善美的理想正是中华民间文化的象征。 吉祥图案出于吉祥观念,乃民俗民风。而吉祥观念的产生一直可上溯至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图腾是指一个民族的标志,一般是宗教的祖先和守护神,以祖灵崇拜为主,兼及生殖崇拜。此类吉祥图案有:龙纹(如二龙戏珠)、凤纹(如鸣凤朝阳)、龙凤呈样、句芒(农神)鞭春(春牛图)、虎纹、犬纹、龟纹、蛇纹、鱼纹及葫芦、莲花(两者皆喻生命本源)、石榴、葡萄、桃等,沿用至今。 中国历代的吉祥纹样,代代相承又代代相异。商周的威仪神秘,秦汉的质朴写实。魏晋的矫健刚劲,隋唐的丰满富丽,宋朝的典雅秀丽。.明清的纤细巧密,都令人赞叹。 吉祥图案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出现在陶瓷、漆器、建筑画、雕刻、织锦、刺绣;地毯、年画、剪纸、首饰、服装等工艺美术日用品上,在装饰性和实用性方面为其他美术形式所不能比拟。 吉祥图案着重于寓意吉祥的内涵,因而有别于一般的装饰图案。而吉祥的内涵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辞海》云:“吉祥,亦作吉羊。”《庄子·人世间》日:“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台湾《中文大辞典》:“吉祥止止:谓喜庆好事不断出现。”)成玄英疏曰:“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 此种解释仍是以抽象概念解释抽象概念,而吉祥图案是将抽象的概念物化。睿智的中国人以丰富的想象力与联想力,先将抽象的概念与一具体的实物相联系,再将这种实物美化,并与其他吉祥物组合在一起,最后的效果,就是让人们在画面中读出那一抽象的概念。其主要表现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谐音法:即以同音或相近的音借喻某一吉祥事物,在民间创造出了不少谐音的装饰图案。 吉祥如意:戟代表吉,祥云图案代表祥,这样就可用戟、祥云与如意组成图案。或用小孩手中拿着橘子和如意骑在大象背上来表示吉(橘)祥(象)如意。 吉庆有余:吉、庆、余三字换成戟、磬、鱼,这样即便不识字也能从图案中读出吉庆有余来。荷花与盒子在一起为“和合”,意为和谐好合。 原形为搔痒杖的如意,加上柿子,一同构成新的图形便能读出“事事如意”。若加百合或柏树则读做“百事如意”。若换成万年青,自然该读“万事如意”了。 四季花卉或月季花安放于花瓶之中即是“四季平安”。 其他类似的如佛手(福)、鹿(禄)、芙蓉桂花(夫荣妻贵)、十钱(全)十梅(美)、獾(欢)天喜(喜鹊)地、枫树或蜜蜂(封)猴(侯)挂印等等。 这种形式与内容巧妙结合的手法,既悦目又悦耳,为中国装饰艺术中——个趣味盎然的特色。 二、借喻法:借助可视的有寓意或象征性的事物来比喻吉祥。 富贵白头:选择象征富贵的牡丹与白头翁组成画面,以一种花和一种鸟来比喻人与人长时间的和谐相处。 佛教的八吉祥图案:寓意消灾灭祸。法螺——妙音吉祥。法轮——圆转不息。宝伞——张弛自如,保护众生。华盖——解脱众生病苦之象征。莲花——圣洁、出污泥而不染,生命之本.灵魂安息处。宝瓶——福智圆满不漏。双鱼——避邪、解脱坏劫。盘长(吉祥结)——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要点(整理过-比较全)

工艺美术史考点习题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图腾)是最早的具有实用意义的一种装饰。 (磨制石器)和(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物质文化的主要标志。 人物舞蹈彩陶盆出土于(青海上孙家寨)。 彩陶工艺以(装饰)取胜,而黑陶以(造型)见长。 马家窑彩陶的装饰花纹以(螺旋纹)最出色。 属于马厂型彩陶的有(裸体人像彩陶壶、回形纹罐)。 原始制陶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彩陶)和(黑陶)。 黑陶工艺产生于(龙山)文化中。 简述黑陶的工艺特点。黑、薄、光、纽 轮制的优点:、器形浑圆工整,趋于正圆。、器胎厚薄均匀。、提高了制陶的速度。 黑陶已采用轮制,其工艺特点:黑、薄、光、纽(盖纽)。彩陶以装饰见长,黑陶以造型取胜。(黑陶产生的前提是轮制技术的成熟)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陶器,是原始社会制陶工艺中最出色的品种。它分布地区广,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时间也较早。 半坡型彩陶的鱼形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 原始社会彩陶工艺的主要类型及艺术特点。 原始社会彩陶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仰韶文化的彩陶以西安半坡彩陶和河南陕县庙底沟彩陶最具有特色,艺术成就也最高。 半坡型彩陶常见的器形有卷唇平底或圆底盆、小口尖底瓶、敛口束腰葫芦瓶、细颈大腹壶以及杯、钵、罐、瓮、甑、釜等。装饰一般用直线,并多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以动物纹为主。 庙底沟型彩陶在造型上的典型器形为: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有折唇和敛口两种。装饰多是单一的黑色或紫黑色成带式连续图案,图案构成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以植物为主。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主要类型有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 马家窑彩陶已采用泥条盘筑法制作陶器,造型多样。装饰纹样以螺旋纹最有特色,点的运用之装饰画面产生定点和核心的效果,马家窑彩陶中有很大一部分彩陶通体画满花纹,同时又有内彩。 半山型彩陶质地细腻,呈橙黄色,表面磨光,造型更加实用,装饰精巧工整,是彩陶工艺中最精美的一类。 马厂型彩陶造型上也更加丰富,增加了流、盖、提梁和纽,以提高器物的使用功能。装饰纹样趋向于简略,具有刚健粗犷的艺术特色。 商、西周、春秋时期的工艺美术 代表奴隶社会工艺最高水平的是(青铜)工艺。 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模范法)法和(失蜡法)法。 商代青铜器以(饕餮纹)作为主要纹饰。 商代,(司母毋鼎)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为祭祀母亲而铸造,重875公斤,高133厘米,横长110厘米,宽78厘米。青铜金属在物理化学性能上的优点:、熔点比较低。(容易掌握铸造过程)、硬度可以增高,根据铜和锡的含量比例的不同,能够得到不同硬度的青铜器。、在熔铸时由于铜液膨胀性加大,可以减少气孔,得到清晰的花纹。、加锡可以增加青铜器的光泽度。(商代),有了原始青瓷。 商代青铜器的装饰艺术特点:图案纹样是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是以饕餮纹为主体,或双夔纹组成的饕餮。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采用对称格式的原因:A、均衡的格式往往产生活泼感,而对称的格式则产生庄严感,可以强烈地烘托出青铜器的肃穆威严;B、与器物的制作和成型有关,青铜器用模块制作花纹,运用左右对称的办法,更能做到工整和准确。商代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以饕餮纹作为主花,回纹为地花,制作精美层次丰富。 试述商周青铜工艺不同的艺术特点。(10分)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大全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大全 群芳祝寿:桃、月季花、灵芝和竹。芳,即花卉,亦比喻美名或美德。多种花卉组在一起曰「群芳」。「群芳祝寿」比喻许多具有美好品德的人为健康长寿者祝寿。此外,以灵芝、水仙、竹和桃或寿石组成图案叫「芝仙祝寿」。

群仙祝寿:寿石、数株水仙及竹。以数株水仙喻「群仙」。寿石取「寿」字、竹与「祝」谐音。《埤雅》:「海上有蟠桃,三千霜乃熟;一千年开花,一千年结子。」相传三月三曰西王母寿辰,设蟠桃会,上、中八洞神仙齐来祝寿,其间白猿献桃,麻姑献酒,欢宴歌舞,共庆王母寿诞。

新韶如意:花瓶、山茶花、松枝、梅枝、灵芝、柿子、百合。韶,寓意美好、梁简文帝《答湘东王书》:「暮春美景,风云韶丽」。韶光、韶哗,美好的时光也,常指春光。韩维《太后阁》诗:「迎得韶哗入中jìn,和风次第遍神州。」范成大《初夏》诗:「晴丝千尺挽韶光,百舌无声燕子忙。」新韶喻新春或新年。「新韶如意」,新的一年开始,平平安安、万事如意

五福捧寿:五只蝙蝠围绕篆书寿字或桃。《书·洪范》云:「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纹命。」攸好德,意思是所好者德;考纹命即指善终不横夭。「五福捧寿」寓意多福多寿。还有以●字和蝙蝠组成图案叫「福寿万代」。

喜得连科:喜鹊、莲、芦。「连科」见「一路连科」题解。「喜得连科」祝贺连连取得应试好成绩。 三阳开泰:三只羊。羊,古同祥字,寓吉祥。三羊喻「三阳」。三阳,卦爻之初九、九二、九三,阳气盛极而阴衰微也。开泰,泰卦名;乾上坤下,天地交而万?物通。开泰即启开的意思,预示要交好运。「三阳开泰」图案,寓意祛尽xié佞,吉祥好运接踵而来。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图案及寓意(图文)整理版

中华传统精华图案及寓意大全 中国的传统图案大都以神话传说、民间典故等为题材,通过比拟、借喻、象征、谐音、寓意等手法表达人们对于平安、和谐、幸福生活的向往! 【天中辟邪】 图案:钟馗、蝙蝠。 解题:钟馗,传说故事人物。相传唐明皇于病中梦见一大鬼捉一小鬼啖之。大鬼自称名钟馗,生前曾应武举未中,死后决心消灭天下妖孽。明皇醒后,命画工吴道子绘成图象(见沈括《梦溪笔谈》)。旧俗端午节多悬钟馗之钟,谓能打鬼和驱除邪祟。天中,即天中节。《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端午,也作端五。阴历五月初五日,民间节日。辟邪,祛除邪祟,又指古代传说的神兽,似狮而带翼。古代织物、军旗、带钩、印纽等常绘之。南朝陵墓用作镇墓兽石。皆驱灾去邪之意!!

【一琴一鹤】 图案:七弦琴,弦琴」。 见於周、成於汉。鹤,亦称「仙鹤」。羽毛雪白,颈背和翼部分呈黑色,头顶有红色肉冠。体态潇洒优雅。《宋史·赵●传》载神宗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冀其为政简易,如其行装也。后人用「一琴一鹤」称颂为官刑清政简、廉正不阿。也用以称颂品德高尚者 【鹤鹿同春】 图案:桐、鹤、鹿。

解题:桐,梧桐树,落叶乔木。树干平滑挺直。桐木是制乐器的好材料。桐与「同」同音。「同春」,象春天一样美好。「鹤」、「鹿」都是瑞兽。隐喻「禄」、「寿」。「鹤鹿同春」祝颂长寿之词。 【马上平安】 图案:信使骑马奔驰送家书。 解题:「马上」,匆促之意也。唐诗有「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据《名臣言行录》记载:「胡安定读书泰山,十年不归,得家书,见平安二字,即投涧中,不复展读。」 「马上平安」图案,也叫「马报平安」,古代交通不便,家人、行人,久未得书信,但得平安二字,以慰焦虑之情。此图表达时人对亲人或亲朋之良好祝愿 【麒麟送子】 图案:童子手持莲花、如意,骑在麒麟上。

中国传统图案和传统纹样

中国传统图案及寓意 中国传统图案及寓意 图案:梅花、竹、绶带鸟 解题:齐眉,《后汉书·梁鸿传》:「〔鸿〕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案」,有脚的托盘。「眉」与「梅」同音。世称夫妇相敬谓「举案齐眉」。「齐眉祝寿」,比喻夫妻互敬互爱,健康长寿。

图案:鸳鸯、莲花、莲实。 解题:鸳鸯,水鸟名,羽毛颜色美丽,形状象凫,但比凫小。雄的翼上有扇状饰羽。雌雄常在一起。旧时文艺作品中常用来比喻夫妻恩爱。《禽经》载:鸳鸯,朝倚而暮偶,爱其类。据说鸳鸯成对游弋,夜晚雌雄翼掩合颈相交,若其偶失,永不再配。莲实,莲子,喻连生贵子。「鸳鸯贵子」寓意夫妻恩爱,同偕到老。

图案:两条龙、龙珠等。 解题:龙,《说文》十一:「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钜,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珠,指夜明珠、珍珠。《述异记》卷上:「凡珠有龙珠,龙所吐者……。」传说龙能降雨。民间遇旱年常拜祭龙王祈雨。后演成「耍龙灯」的民俗活动,「二龙戏珠」即由「耍龙灯」演变来的,有庆丰年,祈吉祥之意

图案:凤凰、太阳。 解题:凤凰,亦作「凤皇」传说中的神鸟。雄的叫「凤」,雌的叫「凰」其形据《尔雅·释鸟》郭璞注:「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伦,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安宁。」古来有关凤凰的传说故事很多,传统年画,以凤凰为题材的图案运用也较普遍

图案:龙凤呈祥。 解题:龙凤都是传说想象中的生物。不仅形象生动、优美,而且赋予许多神奇的色彩。龙能降雨祈丰收,又象征皇权。凤凰风姿绰约高贵,牵涉许多传说,在人们心目中成为吉祥幸福的化身。龙凤又用来形容有才能的人。《南史·王僧虔传》:「于时王家门中,优者龙凤,劣者虎豹。」「龙凤呈祥」图案象征高贵、华丽、祥瑞、喜庆。

中国美术简史整理

中国美术简史教师招聘核心笔记 第一编史前及先秦美术(距今约 200 万年前---公元前 221 年) 第一章史前美术 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约公元前 7000——前 5000 年),内蒙古林西白音长汗的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我国迄今发现早的石刻女神像。 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约公元前 5000——前 3000 年),农业手工业出现分工,山产规模扩大,到本期后段,手工业内部也有了新的分工。彩陶艺术也十分流行,琢玉已成独立的部门。 新石器时代末期文化(约公元前 3000——前 2000 年),这个时代亦称龙山时代,或称铜石并用时代。 第一节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 陶器的发明和磨制石器的应用,并列为新石器时代的两大标志。 陶器工艺的主要代表:仰韶文化的红陶和彩陶、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的黑陶。 一、陶器陶器----人类利用泥土的烧制造的实用器皿或陶艺品,是史前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距今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1、陶器依用途可分为饮食器、炊煮器和储藏器。其中盆、钵、碗、杯、豆、勺属饮食器;鼎、鬲、簋、釜、灶属炊煮器;壶、罐、瓶、瓮属储藏器。 2、按陶质分:红、灰、白、黑; 3、按器表装饰分:拟形陶,彩陶,印纹陶,素陶 4、装饰纹样分:动物纹、植物纹、人形纹。 5、陶塑的创作手法分为:模仿性、幻想性、抽象性 (一)仰韶文化(公元前5500年-前3000年)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的河南、山西、陕西等地。有半坡类型和庙地沟类型的成就最高。 彩陶绘画:《人面鱼纹盆》、《鱼纹盆》和《鹿纹盆》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代表。 半坡类型 以西安半坡村和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其造型以圆底钵、圆底盆和平底盆较多,还有折腹盆、细颈壶、直口尖顶瓶以及大口小底盆等,造型风格厚重朴实。 纹样形象生动自然,手法简练,笔触粗犷,特征鲜明。几何纹样中主要有并列折线,并列斜线、三角形面构图的二方连续装饰带,单纯而富有装饰效果。二方连续纹饰在我国早期的装饰图样的发展中,可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半坡类型彩陶纹样的造型特点是将虚实、疏密、正反、阴阳等关系较好地协调组织在一个空间平面之中。图样的多次重复,使看上去简单的图样显得丰富多彩,富有魅力。 庙地沟类型 以河南陕县庙地沟和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距今有5000多年。陶器有大口小底曲腹盆和碗。曲腹盆盆口较大,口部有折沿;碗型较小,并且是直口。盆的造型挺秀饱满,轻盈但很稳重。纹饰的色彩大多是黑色,一切都饰于器物外壁的上半部分。装饰风格由半坡的写实转向变形,而且是几何花纹居多,通常用圆点、弧型线构成的新月型、叶形、花瓣形等纹饰,以及弧线与直线相交而成三角形纹饰图样。 (二)马家窑文化是以首先发现于甘肃临洮的马家窑而得名,年代为公元前 3190 年到公元前 1715 年。它与仰韶文化相近似,主要分布甘肃、青海地区,它上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下接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一般分为三种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 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是马家窑类型的绘画代表。 1.马家窑类型马家窑类型以甘肃临洮马家窑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有代表性的一件是出土于甘肃永靖的双耳四系大彩陶瓮,其造型稳定匀衡,纹饰由旋涡纹、圆圈纹、波状纹、弦纹组成,线条生动流畅,弧线旋转造成强烈的运动感,堪称我国早期彩陶的杰作。 2.半山类型以甘肃和政县半山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长颈小口、宽肩大腹的双耳罐是常见的器物。它们造型圆浑厚重,大方稳定,外型轮廓线转折变化为考究,是工艺制作成功的陶器之一。半山陶器彩绘以黑色为主,也兼用红色,组成的黑红间用的类型也较多。红黑的强烈对比与胎地的橙黄色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效果。陶器的装饰面积较大,有的装饰带有四五条之多,主次分明,相互配合呼应,结构严谨、规整,形成一个变化多样统一的整体装饰色彩。装饰纹样多是几何纹,常见的有连旋纹、葫芦纹、平行线纹、大圈纹、波状纹、折线纹、方格纹、锯齿纹等。 半山彩陶纹样均以宽窄不同的二方连续样式展开,合围整个陶器。从陶器的顶部俯视,其图案变为优美的适合纹样,妙趣横生。 3.马厂类型以青海和县马厂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基本上沿袭半山类型的器物。马厂彩陶装饰纹样略显粗犷简率,具特色的纹饰是大圆圈纹,卷曲纹,蛙形纹和勾连纹。处理方法上是在二连纹饰的单位中,填以不同的纹饰。同时首次出现雷纹,它与勾连纹为后来的回纹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黑陶艺术 在整个龙山文化系统中,又以山东龙山文化的氏族部落制黑陶器最为发达,其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010到公元前1530年。由于陶坯经过磨光,加上封窑严密,又有意识地让烟熏黑,表面光亮如漆。 黑陶----史前陶器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类,器物表面光洁,整体器形线条流畅优美,器物本身具有黒’薄’光’亮’棱’鼻’的艺术效果,富有高于实用价值的纯审美价值。 彩陶和黑陶代表着我国古代美术创造的第一次高峰,在技术上,造型上都为青铜器的出现做了准备,也为以后陶瓷器的发展奠定

中国传统纹样赏析

中国传统纹样赏析 姓名:于泽江 班级:工美2班

关于先秦时期青铜器纹样赏析 在众多的中国传统纹样中,最打动我的时关于先秦时期青铜器上的纹样,或许是因为刚当兵回来,依然保持着部队的一种审美,粗旷质朴,整齐简单,大方有力,先秦时期的青铜器纹样就给我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觉体验,一种十分纯粹的变现欲望,带着这种感觉,认真的浏览了一番此类书籍,得出以下认知。 在商周时期,以及之后的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文化一直时贯穿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夏商周时期,我给政治仍是奴隶制国家,政权是王权神权相结合的方式,人们对于自然的力量十分敬畏,于是,这种想法在生活中也体现的十分的明显,其中,纹样也是人表达感情的一个释放点,在商周时期,人们对于自然的一切都是无奈与畏惧,他们就会希望自己也能拥有一些神秘力量,能够对抗自然,那时期的青铜器也多用来宗教崇拜使用,纹样多事狞厉怪异的样子,但这样不是出于奇异的审美观念,而是出于对自然力量崇敬和支配它的欲望表达,这种纹样是和生活离不开的,所用的纹样也都是同自然界有关的,工匠们会夸张或分割图案来拼凑成力量,所以,青铜器上多是恐惧,瞪眼,咧嘴,带有一丝杀气,让人看到有种严肃紧张,可拍的感觉,给人以震撼力量,同时也体现了统治者的威严(这同当时使用价值有关,青铜器多是贵族和仪式使用),其中突出表现就是饕餮纹。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运用工具,智慧来与自然对抗,渐渐融合自然,此时的纹样又发生了变化,当然,这个变化时循序渐进的。其

中就表现为动物纹样趋于程序化,前期为主要的饕餮纹等逐步减少,所传递的力量也在逐步减少,看上去也不在怪异狰狞,逐渐悲动物纹,几何图案或人物纹所代替。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逐步走入平民百姓生活,青铜器也多向生活用品发展,所以纹样也在发生着变化,多变于细腻繁荣灵巧,列如蟠螭纹,多是蛇纹互相穿插,连续展开的形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对关注自然专项关注自己,在青铜器上出现了绘画方式表现生活场景,当然,影响变化的因素也有很多种。列如工具的使用变化,工匠自身或使用者的兴趣爱好等等。 中国青铜器的体现主要夏商周三个朝代,随后就进入了铁器使用,青铜器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青铜器在此时期的变化也在于从祭祀礼器转变成使用器具,纹样由庄重狰狞变成富有美感的韵律纹样,这种变化就在于社会改革,而背后根基与当时的文化思想。 在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人都是干脆,在表达方式上都是比较直率,甚至连两军交战都是约好地点,正面交战,是什么就是什么,而今,我们的心理,交流方式都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却有很少人再去关注曾经粗旷野蛮的一些古代文化,有时候,是否是我们的社会少了一股刚性,尚武情怀。

【整理版】中国传统吉祥寓意图案

大吉大利:图案以橘和栗纹样组成,借大橘大栗与大吉大利同音,象征事事吉利,户户见喜的喜庆祥和愿望。 万事如意:“万字纹”出自梵文,则天武后长寿二年正式定为文字“万”。将“万字纹”组成四方连续,再配以吉祥纹样用以象征事事如意。

万寿五福:图案集福寿三多、万寿团字、五福捧寿等多种吉祥纹样组成。象征万年长寿、五福康泰之意。 万象更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是新年伊始的颂锌。图案借万年青的万字,和大象的形象,组成象征人间大地回春之意。

犀牛望月:意寓人生虽步入晚千,但人老心不老,壮志不减,正是夕阳无限好,晚霞更金辉之时。古时并合有仕途虽不如愿,盼望晚年仍可月宫折桂之意。 天马行空:《山海经》载:“马成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图案选自北京故宫的宫墙气眼纹样。它象征无拘无束,独往独来之意。

天地交泰日月同辉:图案以火鸟纹样象征太阳,以篆文兔字象征月亮,日月升恒,天地交泰,同辉世界,四海生色,五湖呈祥之意。 五毒协合:我国民间在端午节时,有用蝎子、蜈蚣、蜥蜴、蛇、蟾蜍组成“五毒”的传统习俗。并做成五毒符供儿童佩用,以驱邪辟魔,祈求安泰协合。

五谷丰登:古代,五谷通指稻、黍、稷、麦、豆等粮食作物。每逢新春佳节,人们制 作各式花灯挂在屋里屋外,以示庆祝。图案借灯与登谐音,寓意物阜民康,五谷大丰收。 五湖四海:五湖指我国五大湖泊,分布地域很广。四海指古时以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犹言天下,泛指四面八方全国各地。图案以五个葫芦和四只海螺组成,寓意我国地大 物博,国泰民安。

五福捧寿:五福即:1、长命;2、富贵;3、康宁;4、攸好德;5、考终命。图案以五只蝙蝠环绕篆文寿字组成。借蝠与福同音,象征福寿安康之意。 双福拱寿:图案造型活泼,以两个犬蟠桃代表寿,以蝠谐音福组成,象征幸福长寿吉祥。

中国传统纹样常的几种和寓意

几种植物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天地之间,万物丛生,芸芸众生,有万千生灵相伴,在这些生灵中,有很多动植物在我们传统文化中,都有其象征意义呢。 一、石榴 果实里含籽粒甚多,常用来寓意多子多福,人丁兴旺,可以送之给新婚夫妇,以示祝福早生贵子。多子多福,自然就家族兴旺、绵延不断。此外,中国人喜欢红火喜庆,见过石榴花的人都知道,石榴花色如火一般,热情艳丽,满枝的石榴花象征了繁荣、美好、红红火火的日子。因为这个原因,中医上还有石榴入肾,有补肾精、强腰膝的作用。

松柏的枝傲骨峥嵘,而且四季长青,历严冬而不衰。在《论语》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很多诗人常以松柏象征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所以,松柏象征着坚贞不屈。 三、葫芦 葫芦单单丛字音上来看,葫芦的谐音是“福禄”。福是和谐,这就是代表家庭的幸福。禄代表的是升官发财,这就是代表的是财富,所以连起来的话就是家庭幸福,升官发财。

芍药和玫瑰一样,都是富贵花,西方的玫瑰由血液浇灌而成,而东方的芍药乃天地灵气所生,玫瑰华丽而多刺,芍药则艳而不娇,媚而不俗。芍药花的花语和象征代表意义:依依惜别,难舍难分。《诗经·溱洧》:“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情人离别赠以芍药,是离别的花朵,同时也寓意伤心。 芍药象征友谊,情爱,尊为“花中皇后”,“情人花”。古人以互赠芍药来寄思传情,也表示惜别。 五、桃花 象征着青春、婚姻和爱情,桃木可以辟邪。桃之夭夭,烁烁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同时,桃花还象征着长寿,《太清方》曰,“三月三日采桃花,酒浸服之,除百病,好颜色”,而桃花所形成的果实,桃实更被视为延年益寿之物,由此其引发出的许多如王母的蟠桃会等故事,把桃果称为“寿桃”。

传统装饰纹样

第一章传统装饰纹样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节的理论教学使同学们理解:什么是装饰画,装饰画与一般绘画的区别,装饰画的主要特点;明白“传统装饰纹样的”主要组织形式与风格。通过实训使同学们切身感受“装饰纹样”的艺术魅力,增强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本章节实践要求学生从博物馆、旅游景点吸取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的精华。 教学重点:认识装饰画;传统装饰纹样;民间装饰与纹样 教学难点:不同时期的装饰纹样及风格 教学学时:理论4学时实践12 课程类型:理论与实践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图片、实践 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装饰画 1.广义的装饰画泛指属于装饰方面的一切绘画,狭义的装饰画是指装饰壁画、商业美术中的广告等。它虽然偏重于其表现形式,但一般都具有实用功能。 2.装饰画与一般绘画的区别: 虽然现在对装饰画的概念的界定尚存争议,但大致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1)、它不同与一般的绘画,是通过各种装饰的特殊手段来创作,以达到特定的“装饰”美感。 (2)、它是一种受图案规律影响的独特绘画形式,或者说是一种介乎绘画和图案之间的边缘艺术。 (3)、它具有不同与一般绘画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可以大大提高审美情趣。 3.装饰画的特点: 装饰画的特点是单纯化、平面化、秩序化,它追求的是形式美、单纯美和秩序美。 二、装饰的起源 我们在构思时,不能忘记对传统文化的借鉴与吸纳,从古到今,从中到外,这种学习与借鉴是必不可少的。 1、中国传统装饰与纹样 (1)、彩陶装饰与纹样 (2)、青铜器装饰与纹样

(3)、玉器装饰与纹样 (4)、漆器装饰与纹样 (5)、金银器装饰与纹样 (6)、瓷器装饰与纹样 (7)、印染织绣与纹样 (9)、建筑装饰与纹样 2、民间装饰与纹样 (1)、什么是民间装饰 (2)、种类分析 ①.脸谱 ②、泥塑 ③、面塑 ④、剪纸 ⑤、蜡染 ⑥、扎染 实训项目 实训一 实训名称:素材的积累 实训目的:让学生实际考察学习,了解中国传统装饰文化需求、价值观,以及对社会造成的影响,通过信息收集与写生,去探询市场上传统装饰文化的竞争态势及消费群的需求,在分析评估后,有机地与装饰画的发展策略相融合,以最终定义出主题。 实训内容: 一、拍摄、临摹 1、准备阶段 在对原始资料的观察和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想象,提出多种方案。 2、选择阶段 对提出的设想进行比较分析,选择最理想的方案,并进一步做具体的设计,使形象明确化、具体化。 3、完成阶段 在这阶段的创作与实践活动分不开,完整的构思意图在具体形象与整体关系中表达出

关于中国传统纹样

关于中国传统纹样的愚见 2007年08月31日星期五 00:09 中国传统纹样背后的“意”是人们迷恋其造型的关键。不论古人还是现代人,对美好事物都一样地心存向往,因而传统纹样蕴含的吉祥意味同样适用于现代设计,适用于传达现代人的设计意念。例如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采用的就是源于佛教“八宝”之一“盘长”的造型,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之意,迂回往复的线条象征着现代通信网络,寓意着信息社会中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井然有序、信息畅通,同时也象征着联通公司的事业无以穷尽、地久天长。这种吉祥寓意的沿用,使我们的现代设计少了一些商业气,更多了一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靳埭强设计有限公司司标设计是中国传统吉祥文化和现代审美观成功结合的又一范例,司标巧妙借用“方胜”图案为基本框架,“方胜”是中国特有的吉祥文化图形,它表达了同心双合、彼此相通的美好意愿,结合“盘长”图案以传达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相辅相成的思想,这是一种积极的对追求幸福生活的情感寄托,因此在民间广泛应用。靳埭强先生借题发挥,使自己的设计更有情感色彩,对内含的表达更具哲理性。虽源于传统“方胜”图案,但又不如实照搬,而是经过了形象的再创造,使司标更加适应以后的展开使用。北京2008年申办奥运的标志(附图3)没有对传统造型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艺术特有的“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意象,标志不仅体现了中国特有的风采,同时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同。又如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台标,借用了原始社会彩陶上的凤鸟图形,并使用了中国图案特有的“喜相逢”结构形式,反映出一种厚实的文化底蕴,凤鸟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现代媒体的特色。还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原企业标志均采用了吉祥纹样“回纹”。视觉传达艺术、环境艺术等设计领域处处可见表达吉祥的元素。近些年服装业“中国风”的回归也反映了这种趋势,就连肯德基老爷爷也戴上了喜气洋洋的瓜皮帽,穿上了唐装向我们传递祝福。这些都反映了现代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透过传统艺术的历史延伸脉络,我们可以看出,艺术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断地受到新的技术与意识观念的冲击而更新拓展,它的内涵与精神则是民族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也是民族形式的灵魂之所在。中国吉祥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它那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正熠熠生辉。当然,继承并不意味着拘泥,在设计中单纯地奉行“拿来主义”,没有推陈出新,将会导致民族传统艺术发展的停滞,最终也会使我们的设计成为大批没有时代精神的古董拷贝。完全背离传统更是不可取的,对西方现代艺术简单的模仿和挪用将使我们的艺术丧失民族个性。当前有不少素质低劣的设计者呈给大众的不是精神食粮和美的享受,而是打着“前卫”的旗号从西方拾来的一些“牙慧”甚至视觉污 染。 因此,我们应该倡导民族文化和先进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打造新的民族形式,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以现代化国际化语言来表达,把吉祥符号的精神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必定会使现代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

中国传统吉祥纹样探寻

中国传统吉祥纹样探寻 发表时间:2016-08-22T11:42:03.843Z 来源:《文化研究》2015年12月作者:陈雯 [导读] 素有衣冠大国之称的中国,服饰历史可回溯至原始时期。 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作为东方文化的集大成者,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几千年的历史,传统吉祥纹样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部分,是服饰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素有衣冠大国之称的中国,服饰历史可回溯至原始时期,传统吉祥纹样作为传统服饰艺术上的精华所在,有着独特的装饰特色和民族语言,散发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传统;纹样;服饰 中国传统吉祥纹样是指从原始社会时期开始起源的从劳动过程中与各种劳动工具的接触及对自然形象的观察慢慢创造的固定纹样一直发展到封建时代末期所有的出现过的有着一定吉祥象征意义的纹样。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简单可分为四大类。 几何纹样是中国历史上出现时间最早也是应用范围较广的一种纹样,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这类纹样种类较多,包括连珠纹、回纹、云纹、旋涡纹等等。几何图案最长用于器皿,如原始社会早期的陶器青铜器等。等到秦汉之后几何纹样已经十分繁复形式结构也更为复杂,并开始作为辅助纹样出现在服装袖口领口等。 动物纹样出现的历史也相对较早,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就已经开始出现大量的动物图案,如鱼纹、鹿纹等,还包括神话中的祥瑞动物纹样,如龙凤纹、饕餮纹、麒麟纹等。这些精致繁复的动物纹样被先人们巧妙的组成了各种类型的图案。有一些纹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在发生着变化如龙纹。动物纹样也是最长出现在古代服装上的纹样,尤其是宫廷里,如冕服及各朝代的官服补子。到现代,传统动物纹样也常常应用在服装设计领域。 花鸟昆虫纹样是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中最主要的一类,也是最常应用在服装上的吉祥纹样。它可以分为花草植物纹和鸟虫纹两大类,当然,也不乏一些花鸟混合纹样。花鸟昆虫纹样几乎涉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花鸟纹中常用的鸟纹有孔雀、锦鸡、鹤雁、等。花草纹纹样则更多,我们常见的有四君子、荷花、牡丹花、石榴等。反而是昆虫纹样在服装中的应用较少,较常见的只有蝴蝶蜘蛛等。 吉祥字纹样较常见的有卍字、双喜字、文字纹样、如意纹、铜钱纹等。这类纹样具有特定的构图方式及寓意,也是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这些吉祥纹样一般表达的都是吉祥、福禄、如意、富贵等寓意。吉祥字纹样作为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的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认知精神和审美观,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在服装领域的应用常出现在一些特定场合需要的衣服。 传统吉祥纹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变换不停的发展,贯穿于整个中国历史发展历程。从原始社会简单的岩画到奴隶社会粗犷的青铜器纹饰,再到封建社会精美复杂的各类吉祥纹样,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的历史脉络清晰。这些纹样从侧面也能反映一个年代的特点。服装作为传统吉祥纹样最好的载体,从古至今,一直体现着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的魅力、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商周时期的服饰图案已经具有了鲜明的象征性,这个时期在服饰上所运用的纹样主要是动物纹样和几何纹样,动物纹样为主,几何纹样为辅。这期间最主要使用的是龙凤纹,鹤和鹿等代表长寿的动物纹也较常用。在造型上也开始有了规律感产生了二方连续。从这一时期开始使用的十二章冕服也可以体现严谨的理性特征。到了战国时期,服饰中的纹样开始具有了浪漫自由的特点,并且关注人性。由于战国时期社会体制动荡不安,各家思想也空前活跃,对人性的关注得以提升,此时的服饰纹样加入了很多人为的主观意识。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得到提高。隋唐时期服饰纹样更是炫彩华丽、雍容大气,这和朝代的大一统及朝代文化的包容与扩张是分不开的。这一时期的服饰纹样色彩绚丽,突出主纹,细节繁复。并且引入了大量外来文化,如卷草纹,宝相花等图案开始盛行。宝相花是具有佛教象征性的花卉纹样,由莲花演变而来。由于早期的写实莲花过于朴素,于是在变体莲花的基础上,出现了以牡丹为母体的宝相花纹。花中套花的添加手法及多层次的配色,使得这一形象丰满而又富丽堂皇。总体的风格特征也更加多元。宋元时期一改唐朝的雍容华贵,服饰变得保守的同时,纹样也开始清新淡雅起来。此时兽纹已经很少用到,较多的是牡丹或梅花等图案以更加写实的状态在服饰上体现。同时这一时期的服饰纹样也受到了少数民族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像驼色这样异域风情明显的颜色。到了明清时期,服饰上的纹样又开始繁复多彩,纹样本身也开始追求美与寓意的统一。另外,明清时期官服上的补子文化也足以证明纹样的重要性。 经过相当漫长的岁月以及时代的重大变迁以后,人们思想上的不同使得人们在审美的过程中也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例如在古代一些吉祥纹样深受各个阶层的欣赏,可是现如今,却并不是很受人们的喜欢。传统吉祥纹纹样从奴隶制社会一直到封建社会末期,历经沧桑却一直被保留下来也足以证明它具有比较强的传承性和适应性,但是传统纹样残留的陈旧思想和统治阶级的封建意识也是不可否认的。二十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使得包括传统吉祥纹样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一度陷入危机,新文化运动提倡西化反对传统,使得吉祥纹样在这一时期是以封建残留的名义苟活。但这同时也为传统吉祥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领域中如何重获新生带来了思考。改革开放以后,中西文化交流愈发密切,这使得很多的设计师开始发掘自己的服饰文化,追寻独特的东方艺术。传统纹样作为中华艺术瑰宝的一部分,其鲜明的文化特色及神秘的东方气息也受到中西各地更多人的青睐。 中国传统吉祥纹样所蕴含的传统民族文化和艺术特色给当代的服装设计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价值,它的表现形式及艺术魅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也成为了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标志之一。对传统吉祥纹样的探寻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只有把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感觉结合起来,设计本身才能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 参考文献 [1]古月.中国传统纹样图鉴[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17-25. [2]李学英.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精粹[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61-62. [4]袁杰英.中国历代服饰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20-32. 作者简介:陈雯(1992年2月)女,河北人,云南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寓意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寓意 玉佛:佛是和阗玉摆件、把件、挂件常用的传统题材,选取大肚弥勒佛的造型,其实是从一个叫契比的和尚形象塑造出来的。佛,意译觉者、知者,觉悟真理之意。亦具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成就正觉之大圣者,乃佛教修行之最高果位。弥勒佛在佛教中被称为未来世佛,有着最慈悲的胸怀,最无边的法力,帮助世人渡过苦难。弥勒佛以大肚、大笑为形象,有“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天下可笑之人”之说,代表了人们向往宽容、和善、幸福的愿望! 钟馗: 钟馗为捉鬼第一大神。据说,钟馗生得丑恶怕人,但才华出众,秉性耿直忠诚。进京应试,被点为状元。唐德宗以貌取人,偏听谗言,将钟馗赶出龙廷,钟馗当场自刎而死,德宗悔恨,追封钟馗为“驱魔大神”,遍行天下,以斩妖降魔。和阗玉传统作品常以他的画像作为辟邪驱妖的题材。

如意: 如意是一种象征吉祥的器物,头呈灵芝或云形,柄微曲,供赏玩。表示做什么事情或要什么东西都能够如愿以偿。童子或仕女手持如意,表示“吉祥如意”。一根如意插在瓶子上,表示“平安如意”。 蟾蜍: 蟾蜍寿命很长,可以活到三千年。得金蟾者,无不大富。古代神话传说,月中有蟾蜍,而这只蟾蜍是嫦娥所变。原来,嫦娥的丈夫+后羿是一个射日英雄,他从西王母请回不死药,准备夫妇同吃,嫦娥却偷偷地把药吃掉,奔月而去,谁知她一到月宫就变成了蟾蜍,所以,直到现在还有人称月为蟾、蟾宫等。 佛手: 佛手原是一种形状奇特的柑橘果实,果实有裂纹如拳,或张开如手指,通称为“佛手”。“佛”与“福”谐音,佛手就是福手。一般,佛手与桃子、石榴一起被称为“福寿子三多”,即多福多寿多子。 葫芦: 葫芦是天地的微缩,里面有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