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易经和太极八卦的辩证法

易经和太极八卦的辩证法

易经和太极八卦的辩证法
易经和太极八卦的辩证法

易经和太极八卦的辩证法

易经和太极八卦的辩证法

李建军

中国古代智者历经数代人的努力才写成《易经》。“太极图”是易经的形象读本。如上图,它是一个圆圈,中间由一条“S”形曲线分为相等的两半;一半黑,一半白,形同两条鱼首尾相抱,故称“阴阳鱼”;“阴鱼”的眼睛是白的,属阳;“阳鱼”的眼睛是黑的,属阴。

最近自己又在看《易经》和八卦太极图,现将有关感想记录如下。

《易经》及其阴阳太极图,科学、直观、深刻地提示了宇宙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大范畴”和宇宙万物变化主体与宇宙“三大变量”(时间、空间和生物)。

第一章易经和太极图中的三大规律

第一节对立统一规律

一、阴阳图表示事物的对立统一

1、八卦太极图分别用交互旋转着的“阴阳鱼”和“阳爻”和“阴爻”表示事物内部矛盾、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二面”)、或对立的两种性质(“二质”)。

确实,宇宙各个层次、各个方面都存在“阴”、“阳”两个方面或两种性质。我认为宇宙之阳,为物质、能量和场,宇宙之阴为人们已经发现,但没有完全理解的暗物质、暗能量和暗场。将宇宙联系起来的是这种暗类存在。其联系方式不是量子态的,因为,我们知道,光量子速度是恒定的,统一的无穷大的宇宙,不可能通过量子态进行联系。如以光量子相互联系实在太慢了。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在广阔无垠的太空中,有无数颗恒星,离太阳也有4.22光年。坐上光速火箭都要走4年多。目前观测到的最远天体距地球距离为120亿光年。如果有光联系,120亿年后才能听到地球人类的问候。所以,统一的宇宙,可能是以一种更快的存在进行联系。这种“存在”也许是一种“暗场”,或可以称之为“神场”。这种“暗场”中有超越光速的时空遂道。

二、八卦三爻的意义

1、表示“一个事物变化”与“天、地、人”“三才”的关系。事物的发展变化与其所处的“时间”、“空间”和相联系的“其他事物”联系在一起,所以,八卦中的每一卦都以三爻合为一卦。其中一卦表示天时的好与坏(二时);一卦表示地利的好与坏(二地);一卦表示人和好与坏(二人)。

乾纯阳=阳时阳地阳人(天地人都好)

兑太阳=阳时阳地阴人(天地好人不和)

离中阳=阴时阳地阴人(天人不好得地利)

震少阳=阳时阴地阴人(地人不好得天时)

坤纯阴=阴时阴地阴人(天地人都不好)

艮太阴=阴时阴地阳人(天地不好人好)

坎中阴=阳时阴地阳人(天好地不好人好)

巽少阴=阴时阳地阳人(天不好地人好)

2、表示一个事物发展变化的三个发展阶段(“三时”)好与坏的二种状况(“二况”)。初爻表示初始阶段好与坏。中爻表示中间阶段好与坏。上爻表示结束阶段好与坏。

乾纯阳=初阳中阳老阳(一生顺)

兑太阳=初阳中阳老阴(少中顺老不顺)

离中阳=初阴中阳老阴(少老不顺中顺)

震少阳=初阳中阴老阴(少顺中老不顺)

坤纯阴=初阴中阴老阴(一生不顺)

艮太阴=初阴中阴老阳(少中不顺老顺)

坎中阴=初阳中阴老阳(少老顺中不顺)

巽少阴=初阴中阳老阳(少不顺中老顺)

3、表示一个事物发展变化与上中下三个群体关系的好坏。或者自己处在下位、中位、上位(“三地”)时顺利不顺利二种状况(“二况”)。

乾纯阳=下阳中阳上阳(上中下都好)

兑太阳=下阳中阳上阴(下中好上不好)

离中阳=下阴中阳上阴(中好下上不好)

震少阳=下阳中阴上阴(下好中上不好)

坤纯阴=下阴中阴上阴(上中下都不好)

艮太阴=下阴中阴上阳(下中不好上好)

坎中阴=下阳中阴上阳(上下好中不好)

巽少阴=下阴中阳上阳(下不好中上好)

第二节量变质变规律

一、量变引起质变

八卦描绘了事物由小到大(少、中、太、纯),或由多到少(纯、太、中、少)的变化量变质变过程。

随着量变,主体的性质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

由乾(纯阳)-------兑(太阳)-------离(中阳)-------震(少阳)的变化过程是事物的一个方面(一个质)“阳”的量的减少。反之,是阳的增加。

坤(纯阴)-----艮(太阴)------坎(中阴)------巽(少阴)的变化过程是事物的另一个方面(另一个质)“阴”的量的减少。反之,是阴的增加。

阴与阳是此消彼长的,随着事物内部阴阳的量的变化,事物的性质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二、同一数量不同时空变化引起的质变

如八卦图在旋转中,八卦图的不同方位(空间)、同一方位不同时间,阴阳的数量、性质是不同的。

同一数量的事物,伴随着时间的消长和空间方位的变化,其性质也发生变化。如从少阴、到中阴,或从少阳、到中阳,阴、阳的数量没有变化,但阴、阳所处的的空间、时间发生

了变化,时空的变化,也会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中阴、中阳虽然也只有一根阴爻或阳爻,但这一阴和阳爻处于关键的中间位置,比起少阴、少阳处在初始位置更会影响事物的性质。

三、同一数量不同变化的方向引起的质量

事物变化有矢量和标量的不同。如果八卦太极图不旋转,其阴阳的变化是标量型的。如果八卦图在“左旋”或“右旋”,则同一质和量的变化,由于方向不同,结果完全不同。可以分别将“左旋”或“右旋”表示为变化的相反性,或变化的“左倾”性与“右倾”性。

易经和太极图对事物性质变化与时空关系的提示,是其发明者通过观察自然而得出的真知灼见。现代科学进一步证明,这种变化的时空一致性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自然界许多有机化合物,存在左旋和右旋两种形式,尽管其分子式一样,但性质很不同。我们吃的糖,无论是甘蔗汁制的,还是甜莱汁制的,它们的分子都是右旋的。近年来,人工合成了左旋糖,但是说也奇怪,这种糖只有甜味,却不产生热量,原来我们身体里的代谢酶,只接爱存在于自然界里的右旋糖。在人体内,一切氨基酸分子都是左旋的,而淀粉的分子却都是

右旋的,传递生物遗传信息的脱氧核糖核酸,它那巨大的分子有着盘梯一般的双螺旋形状,这种螺旋从底部到顶端,一路都是呈右旋。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种呈锯齿形的核酸,它却是左旋的。

第三节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阴阳到头,物极必反。如八卦中的纯阳(纯阴)过后,必然出现是少阴(少阳),即由阳变阴,或由阴变阳,否定原来的性质。当新一轮变量到头时,将发生否定之否定,事物表现出螺旋式上升。

二、阴阳从不平衡到新的平衡是新旧事物的否定之否定。如缺阴少衰,或缺阳少阴时,系统外或系统内部,必然对系统所缺进行补充(注入),即新生事物对旧事物在改革、改造中否定之否定。

三、旋转方向相反,事物变化的方向相反,引发的性质变化相反。

第二章易经和太极图中的五大范畴

太极图中的阴阳(两仪)旋转、互动、变化,演绎出四象、八卦、三十二卦、六十四卦等。实际上将辩证法的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偶然与必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五

大范畴全部进行了演绎。

1、本质与现象

事物的本质与其现象既统一又对立。如质阳的事物,在阴时、阴地、阴人的环境中,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现象,但是,虽然现象与本质是分离的,但其内在是统一的。也就是说阳质有时就不一定会表现为阳质的现象,而会表现为阴质等假象。

如易经作者解释“乾卦”的“初阳”时,用了“潜龙,勿用”。即这一卦的“本质”是阳(是龙)。但由于处在“时间”的“初始”阶段和“空间”的“下位”(潜龙在水),表现出“勿用”的“现象”。

当时空发生变化。则在不同的空间时间上变为不同的现象解释。

解释“二阳”为:“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解释“三阳”为:“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解释“四阳”为:“或跃在渊,无咎”。

解释“五阳”为:“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六阳”解释为:“亢龙,有悔”。实际上,本质为阳的亢龙,处于质量互变的前夜。

2、偶然与必然。

事物的变化以偶然形式出现,但其中包含必然性。变化是事物内部性质与其所处的时间、空间、外物的状况交互联系运变的结果。如阳之事物,处于阳时、阳地、又到了上位和终位,必然会发生由盛到衰的变化。不管其主观意愿如何,如果事物的性质和时空条件不发生变化,其走到另一个反面的可能是必然的,虽然其变化形式可能表现为一系列偶然的事件,但事物内部已经具备了变化的必然性,只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这种变化而已。

3、原因与结果。

变化的原因来于是事物与时间、空间和联系性,阴阳互动与时、空、人交互影响的不同情况,导制事物变化的不同结果。

4、可能与现实

任何变化是可能与现实的统一。阴阳互变的可能性要通过一定的条件得以实现。

5、内容与形式

阴阳图是一个高度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既有丰富的内容,又有高级的形式,使辩证法更加直观而深入浅出。

第三章易经和八卦太极图中的运用

《易经》和八卦图中揭示了事物矛盾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性。

1、阴阳矛盾变化推动事物的进化,时间、空间、其他生物与变化主体相互关联。随着时间、空间和生物、人的变化,事物主体内体从阴阳不平衡------到平衡------到新的不平衡

--------又到新的平衡。

2、事物成长的过程可比喻为时间和空间的不同变化期:由“幼儿期”(下下位)------“少年期”(下位)---------“青年期”(中位)--------“壮年期”(中上位)---------“中年期”(上位)---------“老年期”(上上位)。

3、在阴阳消长的变化过程中呈现出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三大规律和“本质与现象”“偶然与必然”“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十大辩证范畴。

中国确实是辩证法和宇宙观的发祥地。我们祖宗发明《易经》和“太极图”至少已经一千多年了。而黑格尔率先提出辩证法,不过二百多年。

更为重要的是,发明者不仅发现和总结了这些规律,还指导人们正确地运用这些规律。

易经和八卦太极图指导人们,用联系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

点、时间、空间、人事变化的观点,对各类事物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因应之策。下面以八卦为例说明:易经和八卦太极图对事物变化的预测功能和因应之策。

乾卦原文为: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对以上“乾卦”的白话翻译是:

男性卦:是好的开始,可发展,繁荣,结果。

九在最下面一行:龙潜于水,不要行动。

九在倒数第二行:见到龙出现于田野,有利于去见大人先生。九在倒数第三行:君子在白天努力,在晚上努力,这样好好干,就没错。

九在倒数第四行:龙在渊中跃动了,没错。

九在第二行:龙飞上天了,有利于去见大人先生。

九在第一行:龙飞在天上,过于高了,要后悔。

九外一章:见到许多龙没有为首的,是吉象。

乾卦(纯阳。下中上三爻均为阳)。乾纯阳在时间之初期,空间之下位,好象为“潜龙”(潜在水中的龙)。此时此地,可以表示为人的小学阶段,或一个国家的初创阶段,此时宜“潜龙勿有”-----即这个纯阳性的生物,天地人都不宜出水活动。即宜潜伏,不与其他事物过多的交流。也就是要谦虚、谨慎、忍耐勿动勿燥。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则能顺利渡过“之初”的困难时间。

乾卦2阳(2位阳爻,易经称九二)表示:龙在空间上升,由水到田,“见龙在田”,时间上也已经从开创之初进入了第二期,主体人或生物站稳了脚根。初阳已经顺利渡过了开始期的困难时间。此时,人自身可以有所作为,与应该与大多数人进行交流。所以,该爻的爻辞为“利见大人”。

所以,易经和太极图告诉人们:

1、在事物发展的初期和下位,事物刚从不平衡的旧体中走出,内部阴阳由原来的不平衡达到了一种新的平衡。虽然事物性质是新生事物、有旺盛的生命力,但是新生事物的质与量又是软弱幼小的,时、空、人均不宜,不要轻举妄动。

2、事物发展到中期和中位,是生机勃勃、一片繁荣的。如果时、空、人均适宜,可以有所作为。

3、到事物发展的后期、上位,阴阳消长发生了变化,繁荣中潜伏着危机,到事物发展的后期,阴阳由原来的平衡变化为不平衡,阴阳失去平衡,否定的力量在上升。预示着否定之否定的开始。此时,要按照互的原则,要么进行自我**、革新,要么被**、被革新,以改变事物的性质的极度不平衡性和不稳定性,阴盛要补阳,阳盛要补阴。自私者,要利他;超级强大者要助弱;或者利他过盛者,要适当自私;太过勤奋者,要注意休息;太过弱小者,要注意自重自尊自强;贫富差距太大的地区和国家,要采取调节政策,缩小贫富差距;太专制的国家要扩大民主,太自由的国家要注意适当集中;过于黑暗、不公的国家要增加光明和体现公平公正等等。

 

易经六十四卦全图案详解

易经六十四卦全图解 《周易》里的“六十四卦”,图像上是由两个八卦上下组合而成。按照一定的规律演化。在阴阳的变化中,阐述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和指导。 六十四卦方图、方圆图 六十四卦方图

六十四卦方圆图六十四卦词义辨析

六十四卦:周易里的六十四卦,图像上是由两个八卦上下组合而成。各卦的含意可参见:周易上经三十卦一览及周易下经三十四卦一览。 《易》中的八经卦﹐两两重复排列为六十四卦。 卦名是: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咸﹑恒﹑遁﹑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 乾(天)坤(地)震(雷)艮(山)离(火)坎(水)兑(泽)巽(风) 乾(天)1乾 11泰 34大壮 26大畜 14大有 5需 43夬 9小畜

坤(地)12否 2坤 16豫 23剥 35晋 8比 45萃 20观 震(雷)25无妄 24复 51震 27颐 21噬嗑 3屯 17随 42益 艮(山)33遁 15谦 62小过 52艮 56旅 39蹇 31咸 53渐 离(火)13同人 36明夷 55丰 22贲 30离 63既济 49革 37家人坎(水)6讼 7师 40解 4蒙 64未济 29坎 47困 59涣 兑(泽)10履 19临 54归妹 41损 38睽 60节 58兑 61中孚 巽(风)44姤 46升 32恒 18蛊 50鼎 48井 28大过 57巽

易经八卦及太极图

卦图真的是转动的,而且是永恒转动永不停息的,是在宇宙诞生时就已产生的 我发现了八卦图确实原本就在转动的,不是因被我们拔转后才动的。不管这张后天八卦图如何转动,其中之八卦宫位是永恒不变的,是处于一种恒动中之真静,其所示之大方向也是不变的,她的五行属性也是不变的,她归纳了宇宙间的万物万象。我们都知道,后天八卦图中显示的是离南坎北震东兑西艮东北坤西南乾西北而巽东南的,这是其基础而且是固定不变的。 八卦图的转动有四种形式,现分述于下: 一.阴阳太极图的转动即是八卦图转动的一种形式。 我们学易之人都不会不熟悉这张阴阳鱼的太极图的,它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那两个黑白鱼眼就是太极图中的一点真阳(白点)和一点真阴(黑点)。也就是说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根,互为依存。从此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阴阳是此消彼长互相转化的,阳极则转阴,阴极则转阳,如此阴阳不停地旋转互化永无停息。这张阴阳太极图中的相对于后天八卦图中的坎位的阴阳交界点,即八主图中的十二地支中的子水位就是阴极,为一阳生的转接处,由此而阳气始生阴气渐消,随着顺时针的向右旋转,也即后天八卦图中的地支子水位顺时针的旋转由子到丑,经寅卯辰巳到午离卦位,阳气由子位之一阳始生慢慢地转化成了离卦地支午火位的阳气的极盛时期。物极则反,此时阳气盛极而一阴暗生,阴阳又开始了阴始渐长而阳始渐消的时候了。随着阴气渐长而阳气渐消的过程,阴气向右旋转到了坎宫子位阴盛极转衰,而一阳暗生,又形成了阴阳互转,阴阳如此反复变动周而复始永不停息,就形成了阴阳太极的永恒转动,也就是后天八卦图的内在的真正的一种永恒转动的形式的体现了。这动转动形式是先天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亘古不变永恒存在的。 二.时间的永恒流动也是八卦图转动的一种真实体现。 时间是流动不息的,从亘古的不知何时开始而永不停息地流动至今,乃至于将来的永无止息,它都将永远流动下去,我们也无法知道它将流转到何时。

周易八卦图解

周易八卦图解 《周易八卦图解》是研究《周易》象数学并探索河洛深意和卦爻精蕴的最完备的易学工具书。全书收集易学图谱近千幅,集中了宋代至清代之易学大家的主要研究心得和治易菁华,资料完备详实,可谓穷幽测隐,奥妙无穷。《周易八卦图解》自亚994年出版以来,多次再版,为治易者通透《周易》,提供了重要津梁。 《周易八卦图解》是有关《周易》图谱最完备的工具书,收图近千幅:《周易》之精蕴,从而“藏万于一”,使读者存一书而可见易图发生及发展之大概。《周易八卦图解》图象内容跨越哲学、象术、术理、大文、医学、军事、堪舆、卜筮等众多领域,是对《周易》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入探寻。其中对天地万物共通规律的揭示,堪称穷幽测隐,奥妙无穷,闪烁着古代东方智慧之光芒。 《易经·系辞》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者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是说八卦产生于古代初民们“观天俯地”的实践活动。

第一节先天八卦 】 一、先天八卦次序图,也称伏羲八卦次序图 图1:先天八卦次序图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周易·系辞》) “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邵雍《皇极经世》)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邵雍《皇极经世》) “从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缺,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此八卦之象也。 二、先天八卦圆图 图2 :先天八卦图

图3 :八卦相生图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周易·说卦》) 图4 :八卦数S图

八卦详解

八卦 八卦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用“一”代表阳,用“- -”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代表山,巽代表风,兑代表泽。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八卦源于中国古代对基本的宇宙生成、相应日月的地球自转(阴阳)关系、农业社会和人生哲学互相结合的观念。最原始资料来源为西周的易经,内容有六十四卦,但没有图像。《易传》记录“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故近代考证认为所谓太极即宇宙,两仪指天地,四象就是四季天象;如长日照的夏季称太阳,短日照的冬季称太阴,春是少阳,秋是少阴,而八卦再分三爻,自然是指廿四节气。表面上“太极八卦图”明显是指地球自转一周年而复始。 阴阳学中对八卦认识:这个世界上没有偶然只有必然,无论多么微小的邂逅都必定会影响未来的命运,缘分缔结就不会消失。世界貌似很大,其实很小只限于自己看的见的,手摸得到的。也是因此,古人认为祈福是重要的事情,女士需要带橘子石手链,男士带红竹石饰品,在结印册上添加“但马土佐、梦窗疏石、

隐岐元简”结押从而可以祈福带来人生幸福的机遇。 及至宋朝,有学者认为四象演八卦(方位),八八生成六十四卦,此为伏羲八卦,也叫先天八卦;亦有学者认为八卦应该出自周文王的乾坤学说,他认为先有天地,天地相交而生成万物,天即乾,地即坤,八卦其余六卦皆为其子女:震为长男,坎为中男,艮为少男;巽为长女,离为中女,兑为少女,是为文王八卦,又称后天八卦。八卦符号通常与太极图搭配出现,代表中国传统信仰(儒,道)的终极真理:“道”。 八卦卦象 宋代朱熹在《周易本义》中写了一首《八卦取象歌》帮助人记住八卦的卦象: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简释:《说卦》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后人多以此作为上图的说明,也有人认为图中的乾(天),坤(地),艮(山),兑(泽),震(雷),巽(风),坎(水),离(火)的方位关系即由此而来。 先天八卦的方位与后天八卦为何不同?有人认为先天八卦反映了世界未产生前的景象,而后天八卦则相反。也有人认为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分别代表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类似于西学中之维度),如清人张潮〈幽梦影〉中即有“先天八卦,竖看者也;后天八卦,横看者也”之句。 简释:《说卦》曰:“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与上图中由“震”出发,顺时针经巽,离,坤,兑,乾,坎,艮回到震位的顺序一致。 后天八卦方位与东南西北方位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震离兑坎分别代表东

易经《太极图》渊源研究之我见

易经《太极图》渊源研究之我见 周敦颐《太极图》渊源问题,历来争讼不已。此图是否出于道家,成为争论 的焦点。 周氏《太极图》乃本汉《易》象数说而出,是“母包子” 一分 为二的模式,而《太极先天之图》则是本邵雍《先天图》“一生二,二生 三,三生万物” 的模式,出于元代的一幅改造《周氏太极图》之图。从而 否定了周敦颐《太极图》出于 道家的说法。 一.《太极图》研究的历程及瓶颈问题 周敦颐《太极图》先见于朱震的《汉上易传卦图》。图说:“右太极 图,周敦实茂 叔传二程先生。”其后由于朱熹对周敦颐儒学的大力推崇, 《太极图》在宋代理学中占 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而此图也就成为历代学者研 究的重点,而其渊源问题也成了争论 的焦点。民国之后,诸国学大家,如吕思 勉、陈钟凡、冯友兰、侯外庐等于中国哲学史 或宋明理学史等著作中,均本清 初毛奇龄、黄宗炎等人的考证结果,言周氏《太极图》 渊源于道家修炼图。解 放以来,亦有多数学者仍持此种观点。至八十年代,如张立文、 束景南等学者 仍撰文谈周氏 《太极图》 是“沿袭” 《道藏》 所载之 《太极先天之图》 。 束景南则进一步说周氏 《太极图》 是 《太极先天之图》 与 《无极图》 的合一, “ 他也仿 道图作了正反顺逆的解说,因此他的图也可正反顺逆看”。(1) 时至八十年代末,王卡方于任继愈主编的《道藏提要》中就《上方大洞真元 妙经图》 (其中包括《太极先天之图》)指出: 此图原不著撰人与年代。其中图象哲理,汲取邵雍、周敦颐之《易》学。 第 二页引山谷(黄庭坚)解 《老子》 之语。 第三页曰: “昔者真君在武当山进 道 凡四十有二年,方升紫霄,位列仙圣,非乎龟蛇。”此所谓真君当指玄武 神, 宋大中祥符间(1008—1016 年)诏封真武灵应真君。从此知此书盖出 北宋后。 时至九十年代初,李申著《周易之河说解》与《话说太极图》二书,对周氏 《太极图》 的渊源进了详尽的考证。以“欲世民”字样不避唐太宗 之名讳、北宋中期以后方大讲五运六 气及万物皆有太极、陈抟没有在华山石壁 上刻过《无极图》等证据,明确指出: 这个所谓唐明皇的序言也是伪造的,《经品》也不出于唐代。 那个《太极先天之图》肯定出于周敦颐的《太极图》之后。 如此,李申的考证就比王卡又前进了一步。特别是他所列举的“在对

周易八卦易象歌诀

周易八卦易象歌诀 一、乾卦 乾物金玉与珠宝,冠镜木果钱钟表。高档用品如轿车,圆物刚物全是了。动物马狮天鹅象,寺院皇宫都市撞。高楼宫殿博物馆,君父长官有名望。英雄独裁掌权人,刚毅果断积极行。冷酷傲慢是缺点,还有强制任专横。身体胸部头骨肺,季节秋天戌亥配。颜色大赤玄金黄,一四九数西北位。 二、坤卦 坤人勤劳又恭敬,沉默迟缓性柔顺。消极懒躺懦弱穷,依赖吝啬要谨慎。人物普通之大众,农夫乡人泥瓦工。老母后母妻寡妇,臣民顾问村干部。大腹之人地产商,阴气盛者小人狂。牛马雌兽脾胃肉,西南八五十色黄。辰戌丑未均旺季,五谷布衣包瓦器。矮旧农舍会市场,田野仓库平原地。 三、震卦 震怒躁动起虚惊,性急无礼强霸民。表现进步显勇敢,追求紧迫便粗心。人物有名是将帅,警察法官长子在。狂士声大善吹牛,运动驾驶跑得快。住宅楼阁闹市中,公园车站大道同。唯有庭院山林静,歌厅舞厅乱轰轰。春来寅卯四八三,龙蛇鹰蜂鹤鹿眠。足肝神经声音发,竹木制品采花鲜。 四、巽卦 巽为长女为僧道,教师商人手艺妙。优柔寡断科技人,额宽面白头发少。奔波忙碌飘难定,多欲空虚基不牢。进退忧疑生权谋,鼓舞附和直爽好。场地山林之寺观,商店码头邮局连。窄路管道长直物,木制纤维丝线牵。蝇笔蚊香电风扇,兰花草约救生圈。鸡鹅鸭蛇五三八,青兰辰巳股肱边。 五、坎卦

坎人算计太聪明,义气漂泊不安宁。时时险陷灾难困,狡猾欺诈亦劳心。善则思想多创造,恶则暗昧匪与盗。劳苦沉默变酒鬼,耳血腰肾防不妙。江湖泉井与河沟,酒店澡堂监狱囚。车库饭店地下室,油盐酱醋饮料流。带核桃李放酒具,磁盘影带计算器。一六亥子属北方,色黑猪鱼狐鼠遇。 六、离卦 离为火兮为日电,聪明虚心重表现。煽动轻浮好虚荣,自满扩张示鲜艳。中层美人文艺人,目疾兵戈幻多情。报刊印章图书信,影视机器灯照明。大腹中空瓶笼类,玻璃门窗烧烤会。名胜书馆影剧场,医院学校火山射。公安法院检察院,三二七南红紫变。雉龟虾蟹凤孔雀,心目上焦小肠患。 七、艮卦 艮为少男与儿童,僧道闲人土建工。石匠囚犯监狱吏,奴仆官僚可怜虫。主观任性太顽固,困阻偏激保守路。沉着冷静慢更新,建设改善莫停步。丘陵坟墓山高台,银行寺庙休息宅。堤坎监狱派出所,仓库门坎桌子鞋。磁器石碑床与伞,硬木硬果钱袋满。五黄十七在东北,手背胃鼻虎鼠犬。 八、兑卦 兑为少女妾可爱,巫师巫婆娼妓坏。动口职业如歌女,饮食金融与破败。喜悦温柔逞雄辩,谗毁谤说成淫滥。笑骂吵闹空议论,服从脱落装伪善。身体口舌肺咽痰,泽中之物羊猴猿。饮食用具缺损品,金刀金类乐器玩。有口瓶子酒杯罐,山洞池井水泽畔。废墟路口破壁屋,四二九白西方看。

最新从易经太极图看东西方的思维模式

从易经太极图看东西方的思维模式

从易经太极图看东西方的思维模式 引言 十九世纪以来,由于科技事业的逐步发展伴随着交通工具电讯业的广泛应用,特别二十世纪后期电子计算机的普遍运用。太平洋此岸、彼岸的距离在逐渐缩短,东西方人越来越频繁地接触、交流。表现在文化、学术、政治、经济、管理、宗教……如何看待东西方不同的文化根基,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生活特性? 笔者由于长期研究《易经》,在此,试以易经的《太极图》所显示的原理,对东西方相反相成的思维模式作一论述。 笔者又从自己感悟到的上述表中,联想到我们应该遵循的宇宙客观规律:东西方将由分(一分为二)转为合(合二为一)。东西方必须采取互补的原则,取长补短,东西合璧。这样,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纪才是完美的。 东西方两种基本自然观 当今世界上,唯物主义自然科学家和自然哲学家形成了两种基本自然观——西方粒子论自然观和东方(以中国周易为核心)元气论自然观。 粒子论自然观又称原子论自然观,认为世界万物是由最小的不可再分的微粒——原子组成。原子之间的空隙里一无所有,是虚空的。因之,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虚空,原子就在虚空中运动着。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道尔顿新原子学说的确认,粒子自然观得以公认。但原子论在确认物质粒子性方面,

存在缺陷和不足,表现在“虚空”构设及原子不变和原子运动外因论方面。 元气论自然观,源于中国《周易》及老子哲学,随着社会进步,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元气论自然观认为:充满整体宇宙并具连贯性的客观物质是气,而不存在非物质的虚空。气永恒存在是不灭的,且永恒地运动变化。气是构成万物的本源,包含在对立统一的阴阳体系中,由阴阳的矛盾对立统一形成气的运动变化状态:当气凝聚则成物成象,气散则归于太虚,气把宇宙万物联成一个整体。元气论的不足之处是对有形有象的物体缺乏微观粒子结构的观察。 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使人类对自然图像有了新的认识:发现了原子论的一些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同时也发现元气论的单间证观能深刻反映客观自然面貌,已充分显示出原子论自然观和元气论自然观合流的趋势。 为什么出现东西方的相反相成?

太极八卦图解

太极八卦图解 太极阴阳论 《周易·系辞传》中讲,“《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是我们祖先对宇宙万物的高度概括和认识。就现代来看,颇像近代天文学所倡导的宇宙产生的“大爆炸”理论,那个原始的一点就是太极。 太极图: 八卦产生图解: 在宋代陈抟和邵雍画阴阳太极图,把这一思想表达的更为形象。从太极图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任何事物都是由两个相反的对立面组成,二者的相互转化处于一个动态过程中,同时它们又组成了一个统一、平衡的体系。在黑白阴阳鱼中的白黑点则表示任何事物不是绝对的,只有相对而言。太极阴阳图直观的揭示了万事万物发展变化最根本的哲理,是适应于自然界万物的普遍法则。 八卦卦名如下: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这八个卦称之为“八经卦”,每个经卦又各领一个宫,“八经卦”彼此两两组和就产生了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是古人对万物都具六十四种基本形态的抽象概括。

八卦数目属性代表图

八卦基本意义 卦象:天 人物:老父、上司、长辈、王帝、袖 天气:晴天、乾旱 身体:头、脑、骨髓 方位:西北 数字:一 五行:金 场所:首都、大郡、大广场 其他:精神意识、圆形、刚健、果决、红色

卦象:泽 人物:少女、收怠员、出纳员、播音员、歌星天气:多云、梅雨 身体:口、齿、舌 方位:西 数字:二 五行:金 场所:食肆、卡拉OK、怠行、水边、洞穴 其他:喜悦、不完整的、金属、乐器、白色

卦象:火 人物:中女、文人、军人 天气:阳光普照、闪电 身体:眼睛、心脏 方位:南 数字:三 五行:火 场所:图书馆、法院、美容院、学校、灯塔其他:文明、发光的、外表美丽的、紫色 卦象:雷 人物:长男 天气:行雷、地震 身体:脚、肝脏、头发、声音 方位:东 数字:四 五行:木 场所:树林、闹市、大街、发电厂 其他:有核的、木器、惊恐、发怒、碧绿色

从易经太极图看东西方的思维模式

从易经太极图看东西方的思维模式 引言 十九世纪以来,由于科技事业的逐步发展伴随着交通工具电讯业的广泛应用,特别二十世纪后期电子计算机的普遍运用。太平洋此岸、彼岸的距离在逐渐缩短,东西方人越来越频繁地接触、交流。表现在文化、学术、政治、经济、管理、宗教……如何看待东西方不同的文化根基,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生活特性? 笔者由于长期研究《易经》,在此,试以易经的《太极图》所显示的原理,对东西方相反相成的思维模式作一论述。 笔者又从自己感悟到的上述表中,联想到我们应该遵循的宇宙客观规律:东西方将由分(一分为二)转为合(合二为一)。东西方必须采取互补的原则,取长补短,东西合璧。这样,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纪才是完美的。 东西方两种基本自然观 当今世界上,唯物主义自然科学家和自然哲学家形成了两种基本自然观——西方粒子论自然观和东方(以中国周易为核心)元气论自然观。 粒子论自然观又称原子论自然观,认为世界万物是由最小的不可再分的微粒——原子组成。原子之间的空隙里一无所有,是虚空的。因之,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虚空,原子就在虚空中运动着。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道尔顿新原子学说的确认,

粒子自然观得以公认。但原子论在确认物质粒子性方面,存在缺陷和不足,表现在“虚空”构设及原子不变和原子运动外因论方面。

元气论自然观,源于中国《周易》及老子哲学,随着社会进步,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元气论自然观认为:充满整体宇宙并具连贯性的客观物质是气,而不存在非物质的虚空。气永恒存在是不灭的,且永恒地运动变化。气是构成万物的本源,包含在对立统一的阴阳体系中,由阴阳的矛盾对立统一形成气的运动变化状态:当气凝聚则成物成象,气散则归于太虚,气把宇宙万物联成一个整体。元气论的不足之处是对有形有象的物体缺乏微观粒子结构的观察。 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使人类对自然图像有了新的认识:发现了原子论的一些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同时也发现元气论的单间证观能深刻反映客观自然面貌,已充分显示出原子论自然观和元气论自然观合流的趋势。 为什么出现东西方的相反相成?

奇门遁甲八卦图:解析数字的五行属性

奇门遁甲八卦图:解析数字的五行属性 数字极大的便利了我们的生活,很多事离开了数字甚至没法表达清楚。《易经》认为万事万物分阴阳五行,数字也不例外。事实上有观点认为,数理是先于五行存在的,五行是由数生出来的,先后天八卦之象是由数理生出来的,概括起来为理生数、数生相。 《易经》中的数来自河图、洛书。《易经》本身非常神秘,成书于何时、为何人所著一直有争议,比《易经》更久远的河图、洛书神秘程度更要加倍,简直可以称为天书。伏羲氏见到在黄河里见到了一个长着既像龙又像马的怪兽,看到它身上的花纹和斑点受到启发,画出了八卦的符号。后人将这个怪兽称为龙马,其背上的图案叫河图,伏羲氏所画八卦称为先天八卦。 与“河图”的形成相似,大禹治水的时候遇到瓶颈找不到解决方法,有一天洛水中冒出来一直乌龟,乌龟背上也有很多图案,被后人称为“洛书”,这大禹见到洛书,茅塞顿开,成功地治好水患。 这河图、洛书上讲的是啥呢,讲的是一种道理,这个道理可以数来说明。河图之数讲究天地生成(阴阳正配)之数,其中单数为阳、为天,有五个(13579)合数是25;偶数为阴、为地,也有五个(246810)和数是三十。 具体到水火木金土五行的出现就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古人认为河图是先天,洛书是后天,河图以天地化合生成五行分在四方,洛书则以五行的生克制化而变为九宫。 洛书以五居于中,取1234 6789居于四周,其对角、纵横三数之和均为15,其中:一六生成水居于北和西北,二七生成火居于西和西南,四九生成金居于南和东南,三八生成木,居于东和东北,五居于中土,统乎四方。 关于河图八卦与节气、方位如何相配,洛书九宫与八风、节气、方位如何相配历来也是研究者争论的不休的话题。现代观点,在涉及楼层五行,鱼数目五行时,一般采用:一、六五行为水,二、七五行为火,三、八五行为木,五、十五行为土。

《太极》和《易经》有什么区别

《太极》和《易经》有什么区别? 感谢邀请太极图意义深远,其内涵包含了古代智慧哲学,体系出阴阳概念。太极图主要体现观点有三点:第一就是阴阳本是一,把阴阳画到一个圆内,这是阴阳为一;第二就是阴阳互化的特点,由一点点的小阳发展到阳极的时候,一个小阴生出来,同理太极图的另一面,一个小点点的阴,发展到阴极的时候,一个小阳生出来了;第三阴阳互为能量,我们这个宇宙是个能量的世界,阴阳互相转换需要能量的概念,没有能量这个世界就是一潭死水了,也就没有了宇宙万象与山川河流,没有了生命。一即太极——道生一,道是无极,无形无象,无物无状的原始物质,随着运动和变化,它由散而聚,由隐而显,由无到有,生成为一,这个一就是太极。太极是有, 无极是无。一即太极,外面的圆圈代表太极。二即阴阳——一生二,即“太极生两仪”即为阴阳,阳者为天, 阴者为地;三即三才——二生三,有了天和地,就有了人。天、地、人即为三才。就是阴阳交感化合。三生万物, 就是太极含三为一, 因万物由阴阳而化生, 故万物各具一太极, 也就是说, 太极不仅包含了阴阳两个方面, 还包含了划分阴 阳的界线和标准在内。万物就是我们所理解的世间万物了。《易经》的重要可以用四句话诠释,第一,群经之首;第二,文化之源;第三,智慧之海;第四,生命宝库。提到《易经》

大家想到更多的是高深莫测、让人费解的爻辞和爻卦,其实《易经》贯穿于我们生活的始终。它不仅是宇宙自然,天地万物的自然法则,更是中华民族一切文化的根本,是儒家、道家以及诸子百家思想之源,也是学、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兵法、历法、哲数学、中医、武术、风水、命理、音乐、文学、艺术、农业、琴棋书画等的源头。其实《易经》就在我们身边。耿奎认为:“易”为日月,“易”为阴阳,“太极图”就是一个“易”的——日月、阴阳的代表符号。阴阳是由日月代表的。“太极图”就是在无极图的基础上,溶以日月、阴阳,用符号代“易”演化而来的。“无极图”是道教修炼长生之术,刻在石壁上的一个圈。“无极”之圈,就是练功者为更快的入静,而直视静思的一个标记。在“无极”圈里,加进了“易”,——也就是画进了代表“易”的——“日、月”二字,即为太极。古代的“日月”二字,与现代字稍有区别,古文日字为O里装进一个圆点,月字也是一个象形为中间加一个竖点,日月装进一个(无极)中。由古文月字一分,正好形成一个“S”形。圆(无极)里的“日月”一边一半,日月中间又各有一点,以黑白一分,就变成了看上去似如两条“鱼”形了。其含义是,“易”为日月;“易”为阴阳。“易”之图变——由“无极”而“太极”——是由一个无极圆圈内装有了古文“日、月”二字,即成了代表“易”之阴阳机理的太极图案。

教你学易经八卦

教你学易经八卦(八卦图解) 《易经·系辞》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者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是说八卦产生于古代初民们“观天俯地”的实践活动。 第一节先天八卦

一、先天八卦次序图,也称伏羲八卦次序图 图1:先天八卦次序图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周易·系辞》) “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邵雍《皇极经世》)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邵雍《皇极经世》) “从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缺,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此八卦之象也。 二、先天八卦圆图

图2 :先天八卦图 图3 :八卦相生图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周易·说卦》) 图4 :八卦数S图 图5:卦划相对图 S线说明是太极的中玄,也是阴阳鱼的旋转方向。 三、先天八卦图的特点 (1)先天八卦图循环的过程有顺逆之分,即“由一至四,反时针方向,顺序为乾、兑、离、震四卦,乾象征天在最上方。亦即南方。由五至八,顺时针方向,顺序为巽、坎、艮、坤四卦。坤象地,在最下方,亦即北方”。(《白话

易经》)(见图6.2、图6.3) (2)卦划相对,“乾三阳与坤三阴一对也,坎中满与离中虚一对也,震初阳与巽初阴一对也,艮末阳与兑末阴一对也。”(见图5) (3)先天八卦主生,图中“震巽为一炁,乾金生坎水,艮土生兑金,离火生坤土。”(《周易浅述》)震巽在五行上都属木,震一阳生,巽一阴生,故为一炁。乾为金,坎为水,故乾金生坎水。艮为土,兑为金,故艮土生兑金。离为火,坤为土,故离火生坤土。(见图6.3。) (4)在人事上表现了老与老,少与少相对。老男与老妇相对,长男与长女相对,中男与中女相对,少男与少女相对。 图6 :阴阳消长图 (5)阳极阴生,阴极阳生,阴阳消长。坤左顺时针至乾阳长阴消,乾阳盛极,巽起阴长阳消右顺至坤阴盛极。(见图6) (6)先天八卦图的炁的运转方向两种,可用两种阴阳鱼旋转表示。即右旋和左旋也称顺转和逆转。炁以先天数的顺序可形成S形逆转。所以先天八卦图中间配阴阳鱼图也划有左旋的。气功逆修理论系用逆转图。(见图4)

周易八卦图解

周易八卦图解

周易八卦图解 【八卦基本概念】 八卦亦称“经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用“一”和“--”符号,每卦由三爻组成;以“一”为阳,以“--”为阴。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具体符号表示见下面的『八卦符号』。《易经》六十四卦皆由八卦两两相重组成。八卦起源于原始宗教的占卜。《易传》作者认为八卦主要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每封又象征多种事物,并认为“乾”、“坤”两卦在“八卦”中占特别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最初根源。 【八卦符号解析】 八卦符号: 乾:乾三连坤:坤六断震:震仰盂艮:艮覆碗 ▅▅▅▅▅▅▅▅▅▅▅▅▅▅▅▅▅▅ ▅▅▅▅▅▅▅▅▅▅▅▅▅▅▅▅▅ ▅▅▅▅▅▅▅▅▅▅▅▅▅▅▅▅▅▅ 离:离中虚坎:坎中满兑:兑上缺巽:巽下断 ▅▅▅▅▅▅▅▅▅▅▅▅▅▅▅▅▅▅ ▅▅▅▅▅▅▅▅▅▅▅▅▅▅▅▅▅▅▅ ▅▅▅▅▅▅▅▅▅▅▅▅▅▅▅▅▅▅ (一)八卦歌诀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二)八卦代数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 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三)八卦方位 乾:西北。坎:北。艮:东北。震:东。 巽:东南。离:南。坤:西南。兑:西。 (四)八卦所属 乾、兑(金);震、巽(木);坤、艮(土);离(火);坎(水)。 (五)八卦生克 乾、兑(金)生坎(水),坎(水)生震、巽(木),震、巽(木)生离(火),离(火)生坤、艮(土),坤、艮(土)生乾、兑(金)。 乾、兑(金)克震、巽(木),震、巽克(木)坤、艮(土),坤、艮(土)克坎(水),坎(水)克离(火),离(火)克乾、兑(金)。 (六)八卦旺衰

_周易_六十四卦图_解_上_

英才高职论坛 2006年第4期(总第5期)The Forum of Yingcai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2006 No.4(Serial No.5) 36 《周易》“六十四卦图”解(上)* 常光明 (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编辑部,山东 济南 250104) 摘要:本文通过论证“龟甲九宫”与“八卦图”组成“九宫八卦图”,进而揭示出“八卦相重(八乘八)成六十四卦” 的生成原理,纠正了《易》学界流传至今的宋代邵雍、朱熹所谓“八卦变十六卦变三十二卦变六十四卦”错误理论。 关键词:龟甲;洛书;八卦图;九宫图;九宫八卦图;六十四卦图 一、宋儒成卦论质疑 关于《周易》中“六十四卦”的形成,宋代大儒朱熹在《周易本义》卷首按语中说:“邵子曰: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也。……若逐爻渐生,则邵子所谓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者,尤见法象自然之妙也。”[1]为形象说明,朱熹在《周易本义》的扉页,用黑白色块画出了“六十四卦生成图”(见图1)。此“六十四卦生成论”及“六十四卦生成图”,自宋至今被易学家们奉为真理,似乎已成定论。但笔者却不以为然。20年前,笔者写作论著《周易图解》时,已破解“六十四卦”的生成,并扬弃了邵雍、朱熹“六十四卦生成论”。因种种原因《周易图解》未得出版,只有其中两章在学术刊物上单独发表:一为《河图洛书解》[2],二为《太极图、八卦图解》[3]。而其中的另一章《六十四卦图解》,至今未能发表。没想到20多年后的今天,易学界依然信奉邵、朱的“六十四卦生成论”之教条,其错误观点仍无人纠正。% 邵雍、朱熹所说的“六十四卦”形成次序,实际是根据《系辞》所言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4][P62]的规律,延伸推演出来的。由“太极”到“八卦”,似乎均属二倍关系:太极1×2=2仪,2仪×2=4象,4象×2=8卦。于是,邵雍与朱熹便想当然地依此类推:8卦×2=16卦,16卦×2=32卦,32卦×2=64卦;而“六十四卦生成图”的画法,也是“一分为二”法,按两倍数率渐多生成。表面看上去,此“六十四卦生成图”颇有规律,似近完美。所以,自古以来无人对大儒邵、朱敢生怀疑。% 笔者以为,由“太极”到“八卦”,固然有二倍关系,但由“八卦”到“六十四卦”却未必然。由“八卦”变为“十六卦”、“三十二卦”、“六十四卦”的“二倍变法”,纯属邵、朱二人主观臆造的错误说法。因为自古至宋,就只有“八卦”和“六十四卦”两种说法,而从未听说过“十六卦”和“三十二卦”;而且,自古以来,不管是《连山易》、《归藏易》,还是《周易》,“八卦”和“六十四卦”均有卦象与卦名,也 从未见过“十六卦”和“三十二卦”的卦象与卦名。%《系辞》所言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规律,并非只是数学关系,其中蕴涵着远古先民对宇宙自然运行规律的观测总结,体现出天文、地理、气象、物候、时节等等,而且是随着认识的由浅入深,逐渐细化而来的,绝非像宋儒眼中的数字游戏。% 《史记?太史公自序》说:“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5][P989]《周易?乾凿度》:“孔子曰:《易》始于太极,太极分而为二,故生天地;天地有春夏秋冬之节,故生四时;四时各有阴阳刚柔之分,故生八卦。八卦成列,天地之道立,雷风水火山泽之象定矣。”[6][P168]*% 初民根据天地、日月、昼夜、寒热、上下、左右、大小等时空的简单两极,先有了“阴阳”两分法;到商周时已有了“四时”(春夏秋冬)和“四方”(东南西北)的“四分法”;春秋之前也有了“八节”(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和“八方”(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的“八分法”;此后,《春秋》中有一年“十二月”的划分,即“十二分法”;《管子?幼官图》和《淮南子?天文训》中又有了“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与名称,可谓“二十四分法”。汉前的《周髀算经》也说:“凡八节二十四气”。赵爽注:“二至者,寒暑之极;二分者,阴阳之和;四立者,生长收藏之始,是为八节。节三气,三而八之,故为二十四。”[7][P157]可见《史记》之言,是有古史根据的。同时,我们可知,自古有“二分法”、“四分法”、“八分法”,乃至“十二分法”和“二十四分法”,而独独没有“十六分法”和“三十二分法”。 孔颖达《周易正义》引东汉马融说:“易有太极,谓北辰也。太极生两仪,两仪生日月,日月生四时,四时生五行,五行生十二月,十二月生二十四气。”[8][P168]汉《易》中,有用“十天干”配“八卦”,而称“纳甲”的;有用“十二地支”配“六十四卦”,称“十二消息卦”,代表十二月或十二时辰;还有将“八节”三分,“三而八之,为二十四”,称“二 * 收稿日期:2006-08-10 作者简介:常光明(1954- ),男,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讲师。

《易经》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九星是自然规律科学技术应列为中国古代重大发明之一

《易经》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九星是自然规律科学技术应列为中国古代重大发明之一 ( 清华大学国学智慧高级研修班教授、中国易经协会会长裴翁) (图为裴翁教授在清华大学庄严发表《易经》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九星是自然规律科学技术应列为中国古代重大发明之一) 中国古代应该有五大发明,过去大家只知道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却偏偏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智慧发明,就是《易经》阴阳、五行、八卦、九宫飞星智慧的重要发明。华夏文化精深,源远流长,璀璨多彩,四域生辉,在这大海般辉煌灿烂的文化宝藏中心,绽放着一朵奇葩,散发着奇光异彩,以至被誉为华夏文明之源,它就是《易经》。 世界上从没有一本书像它这么古老,这么影响深远。它是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智慧中的智慧。从古至今,在全世界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其发行量之大,影响力之强,历世之久,中外很多学者一致认为世界最为智慧的书籍只有三本: 一是中国的《易经》,二是印度的《吠陀》,三是欧洲的《圣经》。 《易经》博大精深,包括象、数、理、占四大部分。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著作。汉朝时期,汉武帝正式建立了中国的科举制度,并将《易经》列为儒家五经之首。从此以后《易经》一直是儒家必修的首要经典。唐朝宰相虞世南曾说: “不读易,不可为相”。唐朝大医学家孙思邈曾说: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日本国明治维新时的组阁原则是: “不知《易》者,不得入阁”。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也称:

“《易经》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并在其自传中承认他所创造的正反合辩证逻辑定律,来自《易经》的启发”……由此可见《易经》对世界的影响是如此的深远而广泛! 在中国,《易经》不止是帝王之家和儒家的经典、道家、兵家、农家、医家、法家、商业家、养生家、政治家、小说家、堪舆家、预言家、发明家、教育家,管理学家等等,无不将《易经》思想尊为圭臬,所以说易学思想贯穿了中国古代所有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枢纽与精髓。是华夏七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历代学者喻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易经》起源于伏羲,神农和皇帝,成熟于周文王,姜尚,周公,孔子,老子,鬼谷子,发扬光大于张良,董仲舒,东方朔,孔安国,司马迁,孟喜,焦延寿,京房,费直,历代精通《易经》的名人略计有刘歆,虞翻,诸葛亮,陆绩,王肃,管 辂,阮籍,王弼,何晏,裴秀,郭璞,干宝、韩康伯,孙颖达,一行,李通玄,孙思邈,李虚中,杨筠松,陈抟,徐子平,欧阳修,刘牧,周敦颐,朱熹,邵雍,朱升,梁寅,刘伯温,黄宗义,方以智,沈孝瞻,顾炎武,陈梦雷,王夫之,全祖望……他们或是圣贤,帝王,或名相,名将,或名医,高僧,或为大诗人,大思想家,推动着中国乃全世界文明的进程。 《易经》对世界文化也有极大影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者内尔斯·玻尔,因其对物理学的杰出贡献而被授予爵士徽章,在选择徽章标志时,他选用了《易经》阴阳四象图来纪念他的发明和贡献。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发挥了《易经》哲学,提出了著名的辩证法的思想。另一位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后来为计算机内存所采用),也得益于《易经》八卦的启示。从商业界来说: 原世界首富(美国)比尔盖茨,(日本)丰田创始人丰田喜一郎也从《易经》中受到很大的启发,从而开拓出影响世界的商业王国。此外《易经》对生物学,社会学,天文学,地理学等现代科学的贡献早已被国内外科学界和文化界首肯。

河洛太极图

河洛太极图 河图洛书历来被人们认为是中华文明的源头,说它是中国古代的数理、天文、地理、历法、气象、音律、医学等诸多高明学科之母,其中包含了诸多未被人们理解的宇宙奥秘。人们只要明了其神秘,就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故而历代研究者,都急于知道其具体涵义与答案。 数学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向导,人们离不开数学,否则,就不能正确分析和把握客观事物,就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太极图与河图洛书解析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太极图、河图、洛书是三个最古老的图形, 太极图就是道的示意图,河图是阳的示意图,洛书是阴的示意图. 幻方(纵横图)——解法 幻方最早记载于我国公元前500年的春秋时期《大戴礼》中,这说明我国人民早在2500年前就已经知道了幻方的排列规律。而在国外,公元130年,希腊人塞翁才第一次提起幻方。我国不仅拥用幻方的发明权,而且是对幻方进行深入研究的国家。公元13世纪的数学家杨辉已经编制出3-10阶幻方,记载在他1275年写的《续古摘厅算法》一书中。在欧洲,直到574年,德国著名画家丢功才绘制出了完整的4阶幻方。 摘要:一部《周易》,“简捷明了”。因“象、数、理”寓其中,不需再去说明。《周易》系辞讲得好,“一阴一阳谓之道”,即凡事都一分为二,《周易》之书也一样,因其过于简捷,随着时间变易,语言环境变迁,思辨方式的演变,弄得繁缛末节,反而不能明了了。其实,《周易》有其深化,完善的过程,有其内在规律性。“数、象、理”是其核心内容,“占”是其技术手段及应用。《伏羲八卦次序图》主“数”,《先天八卦图》主“象”,《后天八卦图》主“理”。“占”是以对“数、象、理”之综合应用。《周易》是“数、象、理、占”的提炼、归总和综合应用。 本文论述“数、象、理”是根据日、月、地三者运动关系而来的,具有客观性。日、月、地运动是地上一切能量变化,生命活动之源泉。任何生命活动和社会现象都脱离不了日、月、地天体运动节律及其影响范围,即都超越不了太极八卦规律。也就是任何事物都遵循太极八卦之“数象理”。故太极八卦具有物质基础,具有客观性。至于“占”,则类似于当今的生命“克隆”技术,是一种信息克隆。 自古以来,对待《周易》一直有两种态度,一种是肯定。持肯定态度者,倾毕生精力,学习,研究,应用《周易》。历朝历代以来,著书《周易》可谓汗牛充栋。一种是否定。持否定态度者极力歪曲,打压《周易》的研究,应用。尤其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占领思想阵地以后,认为“八卦”的应用,是“无根无据的迷信”。不管是肯定也好,否定也好,《周易》的研究与应用,由过去官方太卜掌握,到后来流入民问,持久不衰,除《易经》之外,世上没有任何一种学问,持续研究,应用几千年而不衰,这不是仅仅用“文化热”现象能解释得了的。那么,“太极八卦”到底蕴含了什么?也就是说“太极八卦”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易经和太极八卦的辩证法

易经和太极八卦的辩证法 易经和太极八卦的辩证法 李建军 中国古代智者历经数代人的努力才写成《易经》。“太极图”是易经的形象读本。如上图,它是一个圆圈,中间由一条“S”形曲线分为相等的两半;一半黑,一半白,形同两条鱼首尾相抱,故称“阴阳鱼”;“阴鱼”的眼睛是白的,属阳;“阳鱼”的眼睛是黑的,属阴。 最近自己又在看《易经》和八卦太极图,现将有关感想记录如下。 《易经》及其阴阳太极图,科学、直观、深刻地提示了宇宙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大范畴”和宇宙万物变化主体与宇宙“三大变量”(时间、空间和生物)。 第一章易经和太极图中的三大规律 第一节对立统一规律

一、阴阳图表示事物的对立统一 1、八卦太极图分别用交互旋转着的“阴阳鱼”和“阳爻”和“阴爻”表示事物内部矛盾、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二面”)、或对立的两种性质(“二质”)。 确实,宇宙各个层次、各个方面都存在“阴”、“阳”两个方面或两种性质。我认为宇宙之阳,为物质、能量和场,宇宙之阴为人们已经发现,但没有完全理解的暗物质、暗能量和暗场。将宇宙联系起来的是这种暗类存在。其联系方式不是量子态的,因为,我们知道,光量子速度是恒定的,统一的无穷大的宇宙,不可能通过量子态进行联系。如以光量子相互联系实在太慢了。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在广阔无垠的太空中,有无数颗恒星,离太阳也有4.22光年。坐上光速火箭都要走4年多。目前观测到的最远天体距地球距离为120亿光年。如果有光联系,120亿年后才能听到地球人类的问候。所以,统一的宇宙,可能是以一种更快的存在进行联系。这种“存在”也许是一种“暗场”,或可以称之为“神场”。这种“暗场”中有超越光速的时空遂道。 二、八卦三爻的意义

易经卦象图解

易图详解(图解) 先天八卦图 先天八卦讲对峙, 即把八卦代表的天地风雷, 山泽水火八类物象分为四组, 以说明它的阴阳对峙关系.《周易说卦传》中将乾坤两卦对峙, 称为天地定位; 震巽两卦对峙, 称为雷风相薄; 艮兑两卦相对, 称为山泽通气; 坎离两卦相对, 称为水火不相射以表示, 这些不同事物之间的对峙. 按上述峙图式的内容, 先天八卦可分为三个周期: 第一周期: 从坤卦左行, 表示冬至一阳初生, 起于北方; 从乾卦右行, 表示夏至一阴初生, 起于南方, 本周期指的先天八卦图的最内圈, 即由卦的初爻组成. 这一寒一暑, 表示太阳在一年的周期运动. 第二周期: 由卦之中爻组成, 半圈阳爻表示白昼太阳从东方升起,经南天而到西方; 半圈阴爻表示太阳落山后的黑夜, 这是记太阳运行一日的周期图象.

第三周期: 由卦之上爻组成, 半圈阴爻表示月亮运行的上半月, 即朔; 半圈阳爻表示月亮运行的下半月, 是为弦.由此可见,这一图象是统一年月日时周期. 中天八卦图 中天易的天文依据,乃本地法之晷景而来, 晷景又决定于"昼参日影,夜考极星"之历数. 参阅中天八图,我们可以了解中天八卦与节令宫辰的关系. 后天八卦图

后天八讲流行, 形容周期循环, 如水流行, 用以表示阴阳的依存与互根, 五行的母子相生. 后天图是从四时的推移, 万物的生长收藏得出的规律. 从<<周易.说卦传>>中可以看出, 万物的春生, 夏长, 秋收, 冬藏, 每周天360日有奇, 八卦用事各主45日,其转换点就表现在四正四偶的八节上, 这就构成了按顺时针方向运转的后天八卦图. 每卦有三爻, 三而八之, 即指一年二十四个节气, 于此可见这些卦图的实质了. 先天八卦图与后天八卦图比较

《易经》与太极的现象学分析

Advances in Philosophy 哲学进展, 2019, 8(1), 13-17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9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b914827505.html,/journal/acpp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b914827505.html,/10.12677/acpp.2019.81003 The Book of Changes and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of Taiji Xiaoyu So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Received: Feb. 25th, 2019; accepted: Mar. 11th, 2019; published: Mar. 19th, 2019 Abstract The Book of Changes and Taiji embody the way in which Chinese people know the world. This way has much in common with Husserl’s phenomenological way of knowing the world.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perception, intuitive behavior, representational behavior, interactive subject and reduction advocated by phenomenology can be embodied in the Book of Changes and Taiji.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henomenological significance, static and dynamic intentions, images and meanings of the Book of Changes and Taiji. Interactive subject, phenomenological reduction and so on are elaborated. Keywords The Book of Changes, Taiji, Phenomenology 《易经》与太极的现象学分析 宋笑宇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北京 收稿日期:2019年2月25日;录用日期:2019年3月11日;发布日期:2019年3月19日 摘要 《易经》与“太极”体现了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方式,这种方式与胡塞尔现象学认识世界的方式有很多共同之处,现象学所提倡的感知、直观行为、表象性行为、交互主体、还原等理论和方法都可以从《易经》和“太极”中得到体现。本论文从《易经》与“太极”的现象学意义、静态和动态意向、图像和立义交互主体、现象学的还原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