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矿系统及综合地质异常

成矿系统及综合地质异常

成矿系统及综合地质异常
成矿系统及综合地质异常

现 代 地 质第13卷 第1期

1999年3月GEOSCIENCE Journal of Graduate School ,China University of G eosciences Vol 113 No 11 Mar.1999

 收稿日期:1998—12—103受国家科技攀登计划预选项目(项目号:952预239和952

预225)、国土资源部地质科技攻关项目(项目号:952022

013)和重点科技项目(项目号:9501107)联合资助。

成矿系统及综合地质异常3

翟裕生 邓 军 崔 彬 丁式江 彭润民 王建平 杨立强

(地矿系 北京 100083)

摘 要 矿床综合异常是成矿预测的重要标志。在概述成矿系统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地质

异常与成矿系统的关系,提出矿源场异常、矿液通道异常、矿石圈闭异常(储矿场异常)等

概念,建立了成矿系统与综合异常的相关性模型框架。提出了矿床综合异常的研究方法,并

依据对胶东金矿和赣西北铜矿地质异常的实际研究,提出对找寻热液金属矿床有重要意义的

4种异常带:①异常浓集带;②异常急变带;③异常复合带;④异常叠加带。并强调指出,

对控矿地质因素和矿化类型的详细研究是评价异常和成矿预测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成矿系统 综合地质异常 地球化学异常 地球物理异常 成矿预测

分类号 P612

第一作者简介 翟裕生,教授,矿床地质学专业,主要从事金属矿床成因和区域成矿学研究。

1 概 述成矿预测的基本目的是能够预测未发现矿床的位置,并大体知道这些矿床的类型、规模和品位。但是,这一愿望我们目前还未完全实现。专家们运用控矿条件、矿床成因、矿床模型、成矿系列、成矿轨迹、成矿时空结构以及地质异常、物化探异常和遥感异常等多种理论和方法,以达到成功预测的目的,虽有一定成效,但仍有较大风险。因此,成

矿预测成为当代最受关注、最复杂的地质课题之

一。面临21世纪对多种矿产资源的迫切要求,我

们需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建立新的勘查思维方

法,研制新的矿产预测和评价技术,在将矿床地质

学等学科新成果转化为预测新方法方面取得突破性

进展,为正在开展的国土资源大调查作出贡献,为

国家提供更多的矿产基地。

矿床是地质异常的产物。赵鹏大教授等[1,2]提

出具有找矿新思路的地质异常理论,并系统阐述了

中国地质异常的主要特征。矿床又是区别于一般地

质体的异常地质体。形成较大规模的矿床,更需要

特定的地质异常条件。在形成矿床的过程中,也必

然出现种种异常的地质现象和产物(构造的、岩石的、矿物的、元素的、流体的……

),它们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和空间、时间范围。这种局部的地质

异常是指示矿床存在的地质标志,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重要成矿信息。人们对物化探异常作为矿床预测的重要依据已经熟知,解译方法也比较成熟。但是,对于各类地质异常的预测意义却缺乏系统的、深入的研究。由于地质异常的种类繁多,多解性强,涉及面广,一般都由有关学科的专家分别加以研究,如蚀变岩石学、找矿矿物学、矿田构造学、矿床地球化学、矿床水文地球化学以及矿物流体包裹体学等,都作过专门的研究,并利用含矿构造、氧化带铁帽、地化原生晕和次生晕、矿物标型、矿物共生组合、矿化蚀变带等作为预测矿床的重要地质标志,并获得较好的找矿效果。但是总的看来,这些研究是比较分散的,难以形成综合的成矿预测标志。因此,加强对矿床的综合地质异常及其评价意义的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从宏观看,各类矿化异常又是成矿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从成矿系统与综合异常的关系入手,全面分析各种异常的成因及其与成矿的直接和间接联系,以及各类异常的相互关联,在此基础上找出最关键的含矿异常,建立矿床综合地质

异常模型,作为评价异常和找矿的依据。此处提的

结合地质异常是广义的,包括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

等异常在内。

2 成矿系统的要素、作用和产物矿床是复杂的地质作用的产物,它包括基本控矿因素的有机匹配和多个作用过程的耦合。近年来,研究者们强调运用系统的、整体的观点来研究成矿作用,成矿系统一词常见于矿床研究文献中。例如,热水成矿系统、斑岩成矿系统、成矿系统分析[3]、内生流体成矿系统[4]等,但目前对成矿系统这一概念的内涵尚无统一的认识。作者认为:“成矿系统是在一定地质时空域中,控制矿床形成和保存的全部地质要素和成矿作用动力学过程,以及所形成的矿床、矿化和相关异常构成的整体,是一个具有成矿功能的自然作用系统”[5]。按照这一定义,一个成矿系统中包括了控矿要素、成矿作用过程、成矿产物(矿床及有关异常)以及成矿后的变化保存等4方面基本内容,体现了与矿床形成有关的物质、运动、能量、空间、时间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从而有利于系统、全面和深入地研究成矿规律,以提高成矿预测和矿产勘查工作的成效。

211 成矿系统的属性

(1)成矿系统是地质历史演化的产物,是岩石圈系统乃至整个地球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2)成矿系统产生在一定的地质构造环境中,系统与环境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最终达到成矿组分的高度浓集而形成矿床;(3)成矿系统具有非线性反馈的动力学机制和自组织能力,从而能自发排除作用过程中的干扰,保持稳定、持续的成矿功能;

(4)成矿系统具有一定的时空范畴,它在空间上是区域尺度,相当于一个成矿带的范围(通常为n×103~n×104km2);在时间上,一个成矿系统从发生到终结,一般需104~106a时间;(5)成矿系统具有四维(3Dt)性质,它是动态的,它的内部结构和与外界环境的作用都是随时间而变化的;(6)成矿系统在地质历史上的演化是不可逆的,其种类、数量有随时间前进而增加、并有复杂化的趋势。

212 成矿系统的要素和作用过程

成矿系统的要素有:(1)矿质来源:包括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有机质和它们的化合物,按它们的来源有幔源、壳源、壳幔混源、海水、大气降水等。已初步富集矿质的矿源层(岩)固然有利于成矿,不具备矿源岩(层)、但成矿的地质地球化学作用强烈或反复多次,也可将一般岩石中的某种成矿物质浓集成矿。另外,矿质在岩石中的赋存状态,是否易于被活化析出也是能否成矿的关键。

(2)成矿流体:是萃取、溶解、输运和浓集成矿物质的媒介。流体的类型有多种。流体的稳定、充分供应是成矿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3)含矿流体运移通道:包括岩石中的原生和次生裂隙、空洞、孔隙和构造应变形成的断层、破裂和角砾带等。(4)成矿能量:指成矿作用的原动力,它包括温度梯度、压力梯度、浓度梯度、速度梯度和化学反应亲合力等。如岩浆冷凝体放热、构造应变能、重力能等。有了动力的供给,系统内部得以保持运动状态和自组织能力,从而达到成矿的功能。(5)矿石堆积场地:即矿床定位场所,是由岩石构造因素耦合而成,它经常是地球化学障即物理化学性质的突变带,并具有圈闭成矿物质不致分散流失的性能。

成矿系统的作用过程包括:(1)从矿源地分离、萃取矿质的作用(溶解、交代、淋滤……);

(2)流体输运矿质的作用(水/岩反应、渗滤、淋滤、径流……);(3)从流体中沉淀矿质的作用(温度、压力突变,流体混合、沸腾、过饱合、蒸发、重力差异堆积……);(4)矿床形成后的改造作用(热液改造、构造变形、风化剥蚀、变质改造……)。成矿作用发生的基本条件是突变成矿和边界成矿。前者包括成矿参量(T、p、f O

2

、地应力……)的突变,后者包括各种边缘和界面。也即在具备各项成矿要素时,一旦出现了突变、突发、临界状态和事件,含矿流体即被激发而强烈运动,标志着成矿“机器”的启动。

213 成矿系统的产物

成矿系统的产物包括密切联系的两个部分:

(1)矿床系列:一个成矿系统经过较充分的作用过程,可以形成一系列的产物,其核心产物是不同矿种、不同成因类型矿床所组成的矿床系列(成矿系列)[6],例如广义斑岩成矿系统中的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脉型、热液角砾岩筒型Cu、Mo (Au)矿床等,它们共同组成一个成矿系列。成矿系列具有一定的时空结构,在空间上常表现为集群性(矿集区)、分带性(矿化分带);在时间上显示出阶段性(成矿阶段)、重叠性(叠加成矿);在物质组成上常表现为互补性,即矿产总量不变条件下,矿量在各类矿床中分配的不均一性,是造成一个系统中矿床规模不等的基本原因。

(2)矿化异常:在成矿系统作用过程中,伴随着矿床(点)的形成,还产生各种异常(地质的、

001现代地质———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学报 1999年

图1 成矿系统结构图

Fig11 Basic structure of ore2forming system

地球化学的、地球物理的),这些异常既是找矿的标志,又是全面研究和认识成矿系统、探索成矿规律的重要信息。关于成矿系统的基本结构见图1。

3 成矿系统与综合地质异常

在成矿系统的两类产物中,一类是矿床系列,一类是地质异常系列。在地质异常系列中包括地质的、地球化学的和地球物理的各类异常,它们有:矿物的、岩石的(蚀变岩)、元素的、同位素的、流体的(水/岩反应)、构造的、生物的以及重力、磁、电、放射性等种种异常。这些异常产在成矿系统的各个阶段和各个部位,具有一定的时空结构。主要有:(1)矿源场异常:在矿质来源地,含矿岩石因流体作用萃取、析出矿质而产生淋失带、破碎蚀变带等(如玢岩铁矿底盘辉长闪长玢岩中的钠化带)岩石和元素异常。(2)含矿流体通道异常:在含矿流体运移过程中,流体的水/岩反应可在流经岩石中产生反应蚀变带、热液充填脉、矿化裂隙、矿化细脉浸染带和蚀变矿化角砾岩带等异常。它们虽未达到工业矿石品位,但已有较多的矿化痕迹,标志着距矿体的距离不远。(3)矿石圈闭异常:在矿石堆积场地,由于成矿作用强烈而集中,产生更为明显的和多样的异常。如元素(成矿的、伴生的)异常、矿物异常(如黄铁矿的标型特征)、围岩蚀变(如钾化、硅化、绢英岩化等,因矿床类型不同而不同)、矿物流体包裹体异常(如盐度、温度、压力、特征化学组分的变化)以及矿床构造异常(被蚀变矿化了的构造,如金矿床中构造蚀变岩)等(图2)。

在已往的矿床地质异常研究中,没有详细具体地按矿化阶段和不同空间来划分异常类型,而是把这些不同阶段、不同作用生成的异常作为一个“混合体”来笼统处理,这就难以缩小找矿靶区,影响预测效果。而用成矿系统的观点分析各种异常的来龙去脉,精细地区分不同异常类型及其成矿意义,从而有可能提高异常评价的成效。

上述这些地质异常的实质可理解为,在成矿流体的作用下,成矿物质及伴生化学组分的分解、化合与在岩石中的带入、带出所发生的异常;而控制和影响有关物质的带入、带出的T、p、f O

2

、Eh、p H等参量也作有规律的变化,显示出相应的异常。这些物质带入带出的结果又表现在岩石物理性质的变异上,这就产生了地球物理场的异常,如磁铁矿大量堆积导致磁场增强,导电性强的矿物(如金属硫化物)增多则表现为电场的加强等。各类地质

地球化学异常可表现为固态、液态(如矿区的地下

101

第1期 翟裕生等:成矿系统及综合地质异常

图2 成矿系统及矿床综合异常模型

Fig12 Ore2forming system and model of comprehensive geo2anomaly of mineral deposits

水异常)和气态(如汞气异常,可出现在很多金属矿床中)。规模巨大的矿床,其各类异常的强度较大,异常的保存时期也较长。

矿化异常一般都占有比矿床、矿体更大的三维空间,在地表或近地表常呈面状、带状作有规则或无规则的分布(取决于控制异常的地质因素是否规则有序)。不同种类异常在一个矿床、矿田中常显示出空间分带性,如蚀变分带、矿物标型分带、温度和压力分带、成矿元素分带等。

矿床形成后因地质环境和地质作用的变化,将会发生种种变化,包括变形、变质、变品位、变规模、变位置等,最终关系到矿床是继续保存下来,还是被强烈破坏而消失[7]。相应地,与矿床、矿体伴生的各类异常也有原生、次生之分,成矿期形成的各种异常为原生异常;成矿后随着矿床(体)的变化而产生的新异常和有关原生异常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两类异常统称为次生异常。例如,原生矽卡岩型铁铜矿床经受地表风化作用后,磁铁矿氧化为褐铁矿和赤铁矿,组成的铁帽伴有表生次生矿物作为新的矿物异常,因而原有的磁异常则被削弱。而金属硫化物在地表则变为氧化物和硫酸盐,其电性异常也随之消减。这是原生矿床在地表风化作用改造下形成的次生异常。

在地下一定深度,当原生的层状金属矿床遭受后来的侵入岩浆及岩浆热液的叠加改造,但并不过度强烈时,则形成复合的矿化蚀变带,原生的矿物和蚀变岩被后生的矿物和蚀变岩所叠加,形成原生异常和次生异常的复合叠加带。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层控矽卡岩型铜(金)矿床是海西期热水沉积成矿和燕山期岩浆热液成矿相叠加的产物,就具有这种复杂的异常现象[8]。

综上所述,成矿过程中产出的种种地质异常是综合性、系列性的。按类型有地质异常、地球化学异常和地球物理异常之分;按空间场地有矿源地异常、矿液运移通道异常和矿石圈闭(矿产地)异常之分;按异常发生时间有原生异常和次生异常之分……。对这些复杂多样且彼此间又有内在联系的异常系列,作者称之为“综合地质异常”或“地质异常系列”。

4 矿床综合异常模型及异常评价矿化异常种类多、范围广,常围绕矿床(体)形成三维网络。因此,它们是重要的找矿标志,尤其是找寻隐伏矿床的标志。矿化异常中包含的信息十分丰富,且错综复杂,在具体的异常评价工作中,如何从这样大量的信息中加工处理、提炼出最有找矿意义的主要异常呢?作者建议采用下列工作步骤。

(1)研究成矿前的各种有利成矿地质条件和异常。详细研究1/20万和1/5万区调和化探资料中

201现代地质———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学报 1999年

的地质控矿信息,包括地层、岩相、岩浆岩、构造、地热场以及区域地球化学背景等异常信息。在一般的地质异常背景上,筛选出最有利成矿的地质异常场。一些成矿前异常经过成矿作用后,还可能有一部分被保存在矿床附近,可以作为预测成矿的标志。

(2)研究成矿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地质异常及其相互关联,尤其是主要成矿阶段产生的各种地质异常。这包括:①成矿期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及流变学特征,以认识成矿元素和成矿流体的运移轨迹、成矿发生的部位、流体的规模和成矿深度等。用构造地球化学方法研究成矿构造异常。

②注意区分区域应力构造、热致构造与流体驱动构造,后二者经常伴随成矿作用,如隐爆矿化角砾岩等。③含矿岩石中的异常:接触热变质带、围岩蚀变、交代岩、岩石中成矿痕迹、岩石物性异常等。④找矿矿物学:近矿矿物晕、矿物标型、矿物共生组合、矿物物理学标志等。⑤成矿的地球化学异常:各类地球化学晕、稳定同位素异常、放射性同位素异常、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异常等。⑥成矿流体活动导致的异常,包括矿物流体包裹体的物化性质及其时空分布,热液活动轨迹的追踪,流体运移网络的建立,以及不同介质中热流体动力学的研究等。

(3)研究矿床形成后经受变化、改造而发生的原有异常的变化及新产生的次生异常,包括原有岩石矿物化学异常受风化作用后产生的新变化,原有含矿构造又遭受后来的变形改造等。着重研究这些后来的次生异常与矿床位置的相关概率及其预测意义。对于中生代及以前的古老矿床,这种研究更有实际意义。

(4)综合研究上述各类地质异常的相互关联及时空结构。上述各类异常信息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矿作用是多种地质作用耦合的结果,各种地质作用常常具有不同的地质和地球化学信息标志。通过研究异常信息的关联而确定的异常信息的叠合部位或信息浓集区,将是成矿可能性最大的空间。

(5)在上述各项研究基础上,全面掌握该类型矿床主要的成矿地质异常特征,建立矿床综合地质异常模型及其判别准则,使有关研究成果系统化和直观化,以之作为评价异常和矿产预测的基础,并尽可能通过实际工作的反复检验,对所建立的综合地质异常模型加以改进和完善。

运用以上方法,通过对胶东金矿、赣西北铜(金)矿等热液型金、铜矿床综合异常的研究[9~11],初步提出对热液型金属矿床有重要找矿意义的4种异常带是:

(1)异常浓集带:是成矿元素和伴生元素的高丰度带,说明成矿强度大,可能指示大型矿体和/或富矿体的产出部位。

(2)异常急变带:或称拐点(带),是由于岩石、构造等控矿因素的突变或地球化学障引起的、常能反映矿体与围岩的边界或是贫矿体与富矿体的边界,或是较宽的矿化蚀变构造带的边界。

(3)异常复合带:多种异常在同一空间的复合,显示多种成矿因素在一个局部空间的耦合,或是多种物化性质不同的矿物组合在一个局部空间的汇集,大多能反映大矿、富矿的位置。

(4)异常叠加带:常为多阶段矿化在同一空间叠加的表现,或是原生异常与次生异常相互叠加的反映,或是由含矿构造在同一空间反复活动造成的。

这些最有找矿意义的异常带在不同矿种、不同矿床类型中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在具体的异常评价中要从具体工作区的地质矿化特征出发,以精细的对测区的地质填图、地质观测为基础,对该区的成矿条件、控矿因素,可能存在或已存在的矿床类型及矿化特征有明确的认识,则有助于对含矿异常作出合理的解释和评价。因此,作者强调,对工作区的控矿地质因素的详细研究和对未知(或已知)矿床类型的正确判断是进行异常评价和成矿预测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 赵鹏大,池顺都1初论地质异常1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1,16(3):241~248

2 赵鹏大,王京贵,饶明辉,等1中国地质异常1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5,20(2):117~127

3 李人澍1成矿系统分析的理论与实践1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8.1~23

4 ВНЩарапов1Развитиеэндогенныхфлюидныхрудообразующихсистем1Новосибирск“НАУКА”11992147~75

5 翟裕生1古大陆边缘构造演化和成矿系统.北京大学地质系主编1北京大学国际地质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北京:地

震出版社,19981769~778

6 翟裕生,姚书振,崔彬,等1成矿系列研究1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61192

7 翟裕生1论矿床形成后的改变与保存1地学研究,第29~30号1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1267~273

301

第1期 翟裕生等:成矿系统及综合地质异常

8 翟裕生,姚书振,林新多,等1长江中下游地区铁铜(金)成矿规律1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1177~187

9 邓军,徐守礼,方云,等1胶东西北部构造体系及金成矿动力学1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10 丁式江1胶东地区地质体含金性的地质地球化学评价1地质找矿论丛,1997,12(3):1~10

11 崔彬,李忠文1江西九瑞地区铜金成矿系列1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

ORE2FORMING SYSTEM AN D COMPREHENSIVE GEO2ANOMALY

Zhai Yusheng Deng J un Cui Bin Ding Shijiang

Peng Runmin Wang Jianping Yang Liqiang

(Chi na U 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 ng,100083)

Abstract

Comprehensive geo2anomaly of mineral deposits is a main kind of ore2forming indicator.After the discrip2 tion of the ore2forming system idea,the authors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o2anomaly and ore2 forming system and some concepts about the ore source field anomaly,the ore2bearing fluid passageway anomaly and the ore trap anomaly are put forward.The authors present also the methods for studying the comprehensive geo2anomaly.Based on systematic research on the gold deposits in Jiaodong district and copper deposits in northwest Jiangxi Province,four anomaly belts with more significant in finding of hydrothermal ore deposits are summarized,namely:(1)concentrated anomaly belt,(2)abrupt anomaly belt,(3)com2 posited anomaly belt and(4)superimposed anomaly belt.At final,the authors emphasize that the carefully studies of ore2controlling factors and mineralizing styles of prospecting area are the key problem in appraising geo2anomaly and mineral deposit prognosis.

K ey w ords:ore2forming system,comprehensive geo2anomaly,geochemical anomaly,geophysic anomaly, mineral deposit prognosis

401现代地质———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学报 1999年

透辉石地质背景及成矿系统

透辉石、透闪石矿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系统 1成矿地质背景 本区地处胶辽台隆(Ⅱ),北部为胶北台拱(Ⅲ),南临胶莱台陷(Ⅲ),横跨6个Ⅳ级构造单元。区内镁质碳酸盐岩发育,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的影响,对透辉石、透闪石矿床的形成极为有利。 1.1地层 区内地层主要为新太古代胶东岩群(Ar 3j)、古元古代粉子山群(Pt 1 f)、 荆山群(Pt 1j)、芝罘群(Pt 1 Z^)和新元古代震旦纪蓬莱群(Zp),它们组成结晶 基地。缺少古生代地层。盖层只有中生代白垩系(K)及新生代新近系(N)和第四系(Q)。 粉子山群、荆山群镁质碳酸盐岩建造是重要的含矿层位, 古元古代粉子山群(Pt 1 f)主要岩性为大理岩、黑云变粒岩、透闪岩、透辉岩、石墨透闪岩、浅粒岩、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矽线黑云片岩等。从岩性组合看,粉子山群原岩下部以碎屑岩为主;中部以富镁碳酸盐岩为主,为透辉石、透闪石矿的形成提供了原岩基础;上部则以泥质岩系为主。本群岩石变质达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本群经历了比较强烈的多期褶皱变形。直接覆盖于太古宙岩系之上。 荆山群野头组(Pt 1 j Y)是透辉石矿的又一含矿层位。本组据其岩性组合分为二段,下部祥山段为一套变质的钙镁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各地横向变化较大。上部定国寺段基本岩性为大理岩,相对比较稳定。从原岩分析,祥山段主要为正常沉积的碎屑岩和钙镁质碳酸盐岩,但在各地均发育的斜长角闪岩,其原岩应为基性火山岩类,说明此段沉积过程中,曾普遍发生过较强烈的基性火山喷发作用。定国寺段在各地延伸稳定,其原岩主要为含杂质的灰岩及白云岩类,但在牟平祥山、莱阳荆山地区、莱西南墅地区尚夹斜长角闪岩,表明伴随沉积,火山喷发事件在这些地区时有发生。从变质建造看,荆山群是一套经历了高角闪岩相—麻粒

地质找矿勘察技术原则与方法解析

地质找矿勘察技术原则与方法解析 发表时间:2017-10-09T11:56:00.8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5期作者:胡伟平师维许矿霞潘岩冯阳光 [导读] 摘要: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地质找矿勘察技术已经为进一步保证地质找矿勘察技术的有序发展,需要保证遵循相应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方法。其中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于下文中简要分析了地质找矿勘察技术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所采取的方法。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地质找矿勘察技术已经成为了矿产资源开发中值得关注的内容,且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下,为进一步保证地质找矿勘察技术的有序发展,需要保证遵循相应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方法。其中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于下文中简要分析了地质找矿勘察技术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所采取的方法。 关键词:地质找矿勘察技术;原则;方法 导言 在现代化的建设当中,我国的人口数量开始大幅度的增长,社会对各种物质需求也开始不断的提升。想要在今后的国家发展上取得更高的成就,则必须在地质找矿方面有所努力。现如今,很多地方的矿产资源都被开发殆尽,只能是朝着深层次来继续开采,而这样的矿产资源,与浅层地区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无论是勘察工作,还是开采工作,都必须十分的谨慎。为保证地质找矿工作顺利开展,需要合理改进勘察技术,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更多的保障。 1概述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和生活都取得了突飞猛进地发展,工业生产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都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这同时也造成了对矿产资源的消耗量日益增长,如何对矿物资源实施有效地勘察和开采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种背景形势下,地质找矿勘察工作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现阶段,我国的地质勘察找矿技术较以往有了明显改善,很多新技术和设备都被不断地开发出来并投入使用,这促使我国的地质勘察找矿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都获得了提升。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地质找矿勘察技术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一些比较恶劣的地质勘测环境的适应性不高,这对我国地质勘察找矿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制约。鉴于此,加强对地质找矿勘察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工作意义重大。 2地质找矿勘察技术原则 2.1统筹规划原则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地质找矿工作的实施,一定要从地方的限制性条件出发,不能一味的按照主观上的需求来完成。我国现阶段的自然环境以及各地方的矿产资源情况,总体上并不乐观,为保持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勘察技术当中,坚持“统筹规划”原则。首先,针对地方的矿产资源勘察,应该从整体区域的角度出发,并对该区域的矿产情况有一个深度的了解,既要结合以往的开采情况,又必须坚持矿产资源的合理应用。其次,在规划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相邻地方的矿产问题。有些地方是矿产资源的重点供应地方,有些地方则是重点的消费地方,相邻地方的矿产资源,必须在界限上明确,同时要平衡矿产的供需关系,减少严重的浪费问题。 2.2科学布局原则 找矿勘察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在现阶段取得的成果是比较显著的。可是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科学布局的原则,并未在所有的地方积极遵守,有些问题还是会反复的出现,这就对我国今后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均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本文认为,在科学布局原则上,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并不是所有的矿产资源都可以被开发的。我国虽然地域面积辽阔,可有些矿产资源的地理位置非常的特殊,即便是浅层的矿产,但是在开发以后,很容易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极为严重的破坏,表现为“得不偿失”的现象,这并不是国家所推崇的内容。第二,在找矿勘察布局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考虑到日后的需求问题。现如今的清洁能源得到广泛推广,相关技术的成熟度也在不断的提升,矿产资源的需求开始得到控制,如果再进行破坏性的开采,势必会引起反效果,这一点在布局过程中,要特别的注意。 3地质找矿勘察技术的方法创新 3.1物、化、地三场异常相互约束技术 对于地质找矿勘察来讲,以往的技术实施,主要是从经验的角度出发,虽然长期积累的经验,能够为矿产勘察提供较多的指导,可是自身带有的偶然性是比较突出的,并且耗费的时间较多,在工作效率上不满足当代工作的需求。现下,“物、化、地三场异常相互约束技术”得到了较高的欢迎。该项技术在应用的过程当中,可针对勘察目标进行快速的干预,同时还可以在矿产开采的过程当中,给予较多的指导工作。例如,我国现下存在很多的大区域矿产、老旧矿产等等,通过将该技术应用以后,则可以对矿产资源的开发更好完成,减少错误开发、过渡开发的问题。但是,该项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物、化、地三场异常相互约束技术的操作,只能是在自身特定的领域当中勘察、开采,但是对于定线圈边界而言,却表现出了很大的不足,很容易造成一些隐患,需要积极的联合其他技术手段来完成。 3.2甚低频电磁法 就地质找矿本身而言,勘察技术手段的应用,完全可以朝着一些新探索的领域来发展。经过多项研究以后,甚低频电磁法应运而生。从地球自身来分析,本身存在着非常强烈的磁场,而电力资源在被开发和应用以后,也积极的投入到了各项设备、技术、手段当中。将电磁技术进行融合,相信可以为地质找矿提供更多的帮助。甚低频电磁法,作为勘察技术的创新内容,自身的可行性是比较高的。现阶段,已经基本采空地下浅层矿产,想要能够合理开发和勘察地质深层矿产,需要不断研究先进科学的勘查方法,以此建立了甚低频电磁法。甚低频电磁法实际上是浅层物探技术的一种,主要就是测量和滤波数据获得相应结果,然后对勘查矿体和数据结果来综合分析控矿规律和存储规律,从而达到准确定位矿产的目的,此时能够获得矿区部位,为进一步勘查矿产提供依据。这种勘查方式具备比较准确结果、操作方便快捷,可以十分方便的了解和分析深层地质,是一种理想的地质勘查技术。 3.3拓宽勘察工作领域,突出重点 地质找矿勘察工作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作,其开展过程中更是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只有对勘察工作的重点加以明确,把握住工作开展的重心,才能切实提升地质找矿勘察工作的效率。此外,在具体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还应以当前已有的条件为依据,综合应用各种

民主柬埔寨地质构造与区域成矿

2009年6月J une,2009 矿 床 地 质  MIN ERAL DEPOSITS 第28卷 第3期 28(3):381~383 周边国家矿产资源简介 民主柬埔寨地质构造与区域成矿 民主柬埔寨位于中南半岛南部,东邻越南,东北连老挝,北及西北与泰国为界,西南临泰国湾,面积为181035km2。柬埔寨地势呈北高南低,其西部和北部为山地,海拔1000m左右;东北部为高原,海拔100~500m;中部和南部为平原,海拔小于100m。高原占29%,平原占46%,山地仅占25%。全国海岸线长460 km,曲折多岬角,并有大、小岛屿43个,其中以戈公岛最大。最大河流湄公河由老挝流入,并自北向南横穿全国,其主要支流有洞里萨河、桑河、公河、斯雷博河等。西部北西走向的洞里萨湖是柬埔寨的最大湖泊,其支流与湄公河相通。柬埔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分旱季(11月至次年2月)、热季(3月至4月)和雨季(5月至10月)3个季节。全年平均气温29℃。年降水量约2000mm。柬埔寨是以农业为主导的国家,森林和丛林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75%。工业以轻工、纺织及农产品加工业为主。交通运输基本上以金边为中心向全国幅射,有金边至泰国曼谷(境内长385km)和金边至磅逊(长270km)2条铁路;金边至各重要城镇均有公路相连;水运以湄公河、洞里萨河以及洞里萨湖为主,通往沿河各地;磅逊港为重要海港,可停巨轮,与世界各大港口相通。 早在1882年,就有法国地质学家在柬埔寨进行过地质工作,1898年东印度支那地质调查局建立后,以法国为主的地质学家在柬埔寨开展了地层古生物、大地构造、火山岩和矿产等方面的工作,并编制了1∶200万印度支那地质图以及有关论著。1950年,独立后的柬埔寨成立了国家地质调查局,领导全国地质工作。中国地质队曾在1960~1962年对北部罗文真、马德望等地进行了矿产勘查,1966~1970年与法国地质学家合作在全国开展了普查找矿工作,并在1972~1973年出版了14幅1∶20万地质图与矿产图(附有说明书),同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全国1∶100万矿产资源图及其说明书的编制。20世纪80年代初,越南地质学家以项目合作名义与其他国家地质学家一起对印支半岛三国开展了区域性地质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并于1991年发表了1∶100万老挝、柬埔寨和越南地质图及《柬埔寨、老挝和越南地质学》,这是该区最新、最全面的地质资料。目前,柬埔寨地质矿产部门正致力于对国家重建中所需的矿产资源进行潜在价值评估,并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合作开展油气及其他矿产资源的勘查。 柬埔寨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欧亚大陆范畴,处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板块之间,中、新生代构造对其影响较大。柬埔寨地层出露较全,以中、新生界最发育,而上、下古生界和前寒武系不但出露较少,且十分零散。前寒武系主要分布于东北部边境附近,以黑云母堇青石片麻岩、混合岩和片岩为主,在西北部拜林地区亦有小面积出露,主要为石英斜长片麻岩和混合岩。这套高级变质岩系目前没有确切的年代数据,暂归属于元古宇。下古生界散布于西北部腊塔纳基里省和上丁省、西部的拜林和南部的贡布、菩萨等地,以石英岩、云母片岩、泥质板岩和斑点板岩为主,只在上丁省找到寒武纪三叶虫化石,其他地区均无年代依据,但与印支地区对比,这套地层应属于寒武系—奥陶系,缺失志留系。上古生界出露面积比下古生界略广,泥盆系主要为板岩、燧石板岩、砂岩、泥灰岩和硅质板岩等,仅在顶部有少量灰岩,主要分布在拜林至贡布、上丁至桔井等地,呈不连续分布,确切厚度不详,并与上覆的下石炭统灰岩呈角度不整合。中、上石炭统一般与下石炭统呈连续沉积,以灰色2黑色含纺锤虫化石的碳酸盐岩为主,岩性比较稳定,局部具重结晶现象,最大厚度达数百米。二叠系主要于诗梳凤、菩萨至贡布一带,以白色、米灰色较纯灰岩为主,夹页岩、泥灰岩和泥质粗砂岩等,其中各种鲕粒和生物碎屑特别丰富,厚度较大,达500~600m,据生物化石判断应归属于中2晚二叠世。三叠系虽分布较广,但岩相变化大,西部由海陆交互相的灰色和绿色角砾岩、砂岩、泥岩与流纹质凝灰岩互层组成,最大厚度可达1000m。东部为海相绿色砂质页岩、钙质砂岩、泥灰岩,富含植物化石,厚数百米。北部以黑色、灰色砂岩、页岩为主,夹煤层,厚百余米。而中东部局部地区中、下三叠统则由流纹岩、或英安岩及其凝灰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得尔图铜矿成矿地质背景与找矿研究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得尔图铜矿成矿地质背景与找矿研究 牛美琴1孙庆茹2王连芳1 1.内蒙古国土资源勘查开发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100 2.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100 摘要:通过对得尔图铜矿区域及矿床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特征分析,为铜矿成因研究,以及指导今后找矿和深入开展地质工作意义重大。因此本文着重探讨得尔图铜矿地质背景及其特征。 关键词:铜矿区域地质铜矿化激电中梯背景特征 引言 得尔图铜矿位于阿拉善左旗北东部图克木苏木南东东方向38km 处,地理坐标:东经106°11′30″~106°13′30″,北纬40°37′07″~40°39′07″,矿区面积10km 2。矿区地处内蒙古高原狼山山脉南西端,海拔标高1,500—1,740.3m ,属中低山区。1980年宁夏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在该区开展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调查,圈定铜矿矿化体长约250m ,宽约25m ,矿化体赋存于渣尔泰群第二岩段中的北东向断裂破碎带内。2004年内蒙古国土资源勘查开发院对该区进行了普查并开展了1∶1万地质检测,在距原位置南800m 处又找到了一处铜矿化带,但矿化体特征与上述有所差异,铜矿脉规模较小,并且由多条矿脉平行组成。为指导今后找矿工作,对矿区铜矿化体地质背景特征分析如下: 1.区域地质概况 得尔图铜矿普查区所属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阿拉善台隆东缘之吉兰泰断陷,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区阿拉善小区。区域构造线方向呈北东向展布。地层出露主要有下元古界阿拉善群、中元古界渣尔泰群。岩浆岩分布有加里东中期辉长岩、角闪岩及闪长岩、华力西晚期花岗岩。脉岩侵入有辉长岩脉、闪长玢岩脉、石英脉等。 区域矿产有铁矿和铜矿。铁矿主要有叠加斯格、哈拉陶勒盖中型铁矿床,伊肯乌苏、巴格布鲁格、克林哈达、查汗陶勒盖小型铁矿床及许多铁矿点。铜矿主要有扣克 陶勒盖、敖尤图、吉克根敖瑞等铜矿(化)点。 1∶20万区化扫面圈出的铜及多金属异常以Cu 、Zn 、Au 为主要元素,伴生元素组合为As 、Sb 、Fe 2O 3、Ti 、Cr 、Ag 、Cd 、Sn 、Y 、U 、B 、M o 等,其中Cu 异常面积达100km 2,峰值为96.5×10-6。其中Cu 、Zn 、M o 元素组合好,浓集中心明显,且强度高,处于渣尔泰群出露区,断裂及基性岩脉发育,并且已知有三处铜矿化点,得尔图铜矿点就是其中之一,该地段是寻找铜矿及多金属矿的有利地段。区域内有一处Au 异常,面积为39.0km 2,峰值8.5×10-9,虽然过去检查异常不理想,但其异常面积大,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异常处于中元古界渣尔泰群华力西碎裂花岗岩接触带边部,是寻找金矿的有利地段。 2.铜矿矿床地质特征2.1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渣尔泰群增隆昌组(Pt 2zhz )和阿古鲁沟组(Pt 2zhag ),少量有第四系冲洪积、残坡积物分布于沟谷及低凹地带。中元古界渣尔泰群增隆昌组:出露于普查区中南部,呈北东—南西向分布,主要岩性为灰白色变质石英砂岩、灰黑色变质钙质石英砂岩、绢云石英片岩、炭质板岩夹黄色结晶灰岩、炭质粉砂岩。辉长岩呈多组条带状顺地层走向贯入。得尔图铜矿脉就赋存于该组地层石英砂岩与炭质板岩接触带,成矿与辉长岩侵入有密切关系。中元古界渣尔泰群阿古鲁沟组:大面积出露于普查区北西部,呈北 东向展布;底部为浅灰色变质石英砂岩、青灰色变质钙质石英砂岩夹青灰色板岩;中部为石英砂岩、灰黑色千枚岩、炭质板岩与泥质结晶灰岩互层;顶部为灰褐色砂质结晶灰岩夹板岩。 2.2构造2.2.1断裂 断裂构造为区内主要构造,呈近东西向和北东向分布。东西向断裂有乌那格乌勒萨拉压扭性断裂(F 1)和乌那格郭勒压扭性断裂(F 2)。F 1断裂横贯普查区南部,地表形成一条平直的沟谷,沟宽70—100m 。F 1断裂北侧为渣尔泰群增隆昌组地层及加里东中期辉长岩,南侧为华力西晚期花岗岩,岩石陡峻。F 2断裂位于F 1断层南部,相距500—900m ,近于平行F 1断层。沿断裂走向为舒缓波状的冲沟,断裂西侧切割渣尔泰群增隆昌组地层,东部位于华力西晚期花岗岩体内,于敖仑浩特附近见断裂破碎带,带宽5m ,可见断层角砾岩存在。北东向断裂为渣尔泰群增隆昌组和阿古鲁沟组地层的分界线,断层北西为阿古鲁沟组地层,断层南东为增隆昌组地层。沿断裂有加里东期中期辉长岩脉及闪长玢岩脉侵入。此外,区内还分布若干小型北东向小断层。 2.2.2褶皱 区内仅渣尔泰群层间发育有一些小型褶曲。 2.3岩浆侵入 区内侵入岩分布广泛,岩浆活动强烈,主要为加里东中期辉长岩(υ32)和华力西晚期花岗岩(γ32 )。加里东期辉长岩较大面从这里了解西部资源从这里了解西部经济 〖论文天地〗 068 WESTRN RESOURCES

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矿及找矿标志

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矿及找矿标志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某铅锌矿区地质特征、成矿原因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铅锌矿;成矿模式;矿床成因;找矿标志 1、矿床地质特征 1.1 区域地质概况 某矿区岩体是一面积较大的酸性侵入岩基,地层出露有中三迭统杂谷脑组(T2Z)、上三迭统如年各组(T3r)、第四系(Q)等,除局部地段有扭曲外,地层总体走向NNW,倾向NE。位于牦牛沟一卡子复式向斜构造的西翼,次级褶皱主要有背斜及热桑山向斜;主要断裂属北西向的炉霍一道孚一康定断裂带与北东向的木居断裂的组成部分。 1.2 矿体特征 通过地质勘探,区内共圈出3条工业矿体,即西矿带I号矿体和东矿带Ⅱ、Ⅲ号矿体,3条矿体大致平行产出,自上盘至下盘分别为Ⅲ、Ⅱ和I号矿体。 I号矿体为矿区主矿体,矿体走向长1150m,自7勘探线至12勘探线以南,厚度平均231TI,走向NW,倾角37°,矿体总体向西侧伏、侧伏角10°~15°;矿体赋存于喜山期折多山碱长花岗岩体的含矿碎裂花岗岩相带(r53-Tr2)中,矿体产状与含矿层产状基本一致,顶板为花岗糜棱岩、碎裂花岗岩。矿体顶板与围岩多由断裂破碎带分开,底板界线不清晰,通过试样分析成果确定。矿体沿倾向分支现象明显,矿体总体厚度变薄,倾角变小。 Ⅱ号及Ⅲ号矿体分布在矿区东侧,赋存于三叠系中统杂谷脑组角岩层(T2Z-HS)中,两条矿体均规摸小,延深不大。 1.3 构造特征 矿区内构造以断层为主,褶皱次之,节理发育。矿区断裂较为发育,属于区域北西一南东向压扭性炉霍一道孚一康定断裂带构造体系所派生的一系列不同力学性质所产生的不同方向断层;节理、裂隙,构成矿区基本构造格架,这些不同性质、不同序次的构造都与矿体的形成和矿物组分富集密切相关。北西向压扭性断裂破碎带是主要断裂,位于矿区东部I矿带上盘,沿山岩体东部边缘展布,纵贯矿区,规模较大;主要将大山岩体边缘相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挤压呈糜棱结构,形成了花岗糜棱岩带,由于受强烈的区域挤压、扭裂作用,使糜棱岩带蚀变具强

铅锌矿

闪锌矿(sphalerite) 化学成分为ZnS晶体属等轴晶系的硫化物矿物。成分相同而属于六方晶系的则称纤锌矿闪锌矿含锌6 7.1%;通常含铁,铁含量最高可达30%,含铁量大于10%的称为铁闪锌矿;此外常含锰、镉、铟、铊、镓、锗等稀有元素。因此闪锌矿不仅是提炼锌的最重要矿物原料,还是提取上述稀有元素的原料。纯闪锌矿近于无色,但通常因含铁而呈浅黄、黄褐、棕甚至黑色,随含铁量的增加而变深;透明度相应地由透明、半透明至不透明;光泽则由金刚光泽、树脂光泽变至半金属光泽。摩斯硬度3.5~4.0,比重3.9~4.2,随铁含量的增高,硬度增大而比重降低。具完全的菱形十二面体解理。晶体形态呈四面体或菱形十二面体,通常成粒状集合体产出。闪锌矿是分布最广的锌矿物,主要为热液成因,几乎总是与方铅矿共生。闪锌矿在地表易风化成菱锌矿。 中国铅锌矿产地以云南金顶、广东凡口、青海锡铁山等最著名,世界上著名产地有澳大利亚的布罗肯希尔、美国密西西比河谷地区等。

菱锌矿Smithsonite 菱锌矿 ::矿物概述 菱锌矿是一种成分为碳酸锌的矿物,在人们发现闪锌矿之前,它一直被作为锌的主要来源。菱锌矿一般产出在金属矿床中的氧化带里,它是原来某种锌矿物蚀变成的,这叫作次生矿。纯的菱锌矿是白色的,如果含有其他元素,则会带上绿、黄、褐、黑等颜色,它们具有玻璃光泽,像葡萄、肾球、钟乳等形状,有的甚至像土的样子。有些好看的菱锌矿还可做成工艺品。 化学组成:ZnCO3;ZnO64.90%,CO235.10%; 菱锌矿 鉴定特征:以其形态、产状及其粉末加冷盐酸起泡为鉴定特征,与本亚族其他矿物的区别在于比重较大,菱面体解理较不完全; 成因产状:产于铅锌矿床氧化带,是由闪锌矿氧化分解所产生的硫酸锌,交代碳酸盐围岩或原生矿石中的方解石而成,常与孔雀石、蓝铜矿等次生矿物伴生; 著名产地:世界著名的产地有意大利撒丁岛(Masua,Sardinia);墨西哥的北部;希腊的Laurium;波兰;比利时;非洲的Zambia和South-WestAfrica;美国的Colorado和Utah州和中国广西融县等地。 名称来源:以美国华盛顿Smithsonian研究院的奠基人,英国矿物学家James Smithson (1754-1829)的姓名而命名; ::晶体形态 复三方偏三角面体晶类;呈菱面体,e,f及复三方偏三角面体v,和六方柱m的聚形; ::晶体结构 晶系和空间群:三方晶系,D63d—R-3c; 晶胞参数:arh=5.67Å,α=48°26′; 粉晶数据:2.75(1)3.55(0.5)1.703(0.45) ::物理性质

金矿地质找矿方法

一、确定成矿的地质因素 1、首先应关注硅化带、石英脉、次生石英岩。这是因为金矿化均与硅化关系密切,可以说无硅不成金。当然不是所有的硅质体都产金,但含金的硅质体大多为烟灰色,水色好。这是因为含金的硅质体均含有或多或少的硫化物,因硫化物极细,故使石英呈烟灰色。特别是页片状石英脉(其内可含多条黑色条带如炭质与细粒硫化物的混合物)含金性好。即便是少硫化物的明金型石英脉,在出现金矿包时,往往都有硫化物如辉锑矿、辉铋矿、车轮矿、毒砂、鱼子状铅锌矿等存在。 2、再次关注断裂构造带,特别是韧性剪切带。金矿化无一不与断裂有关,可以说无构不成金。尤其是要关注超糜棱岩、糜棱岩、微砂糖状似石英岩、滑石菱镁片岩,它们往往是富金矿体所在。巨型至大型断裂带本身的含金性往往不佳,而旁侧的次级断裂带往往是金矿体产出部位。 3、第三要注意铁帽、褐红色、褐黄色残坡积物及碳酸盐的溶沟溶槽堆积物的含金性查定。它们不但本身可成为铁帽型、红土型金矿,而且可以指示原生金矿的寻找。 4、第四要注意在锑矿、汞矿、砷矿(特别是雄黄矿、雌黄矿)区找金,就锑矿而言,它既可与金共生构成锑金矿床;也可分离,但相距不远,故有“不在其中,不离其踪”之说。部分铅锌矿的外围也可找金,如青城子铅锌矿外围;铜矿床的下部。铜镍硫化物矿床蚀变带也是找金的好去处。

5、与金矿化有关的蚀变除硅化外,还有铁白云石化、铁方解石化、铬白云母化、黄铁绢英岩化、冰长石化、细粒黄铁矿化、砷、锑、汞、铋、铊矿化等低温蚀变组合。 6、关注基性岩、超基性岩、煌斑岩、碱性岩、偏碱性花岗质岩石、碳硅泥质岩、不纯碳酸盐岩内的断裂破碎带及其构造蚀变带。 7、开展河流重砂、沟系次生晕及各种化探方法工作,以金找金,是目前最主要的找金方法。 8、根据找金的指示元素找金,如汞、锑、铋、砷、铊、硒、铅、锌、铜、银的元素组合异常找金。 9、以物探方法查明断裂构造及硫化物分布规律来间接寻找金矿。 二、地质地貌调查 是砂金找矿的基本方法,主要用于砂金成矿条件分析和成矿有利地段的预测上。 在找矿阶段,主要是进行河谷路线调查。其中地质调查可采用自然露头法,河流碎屑观察法,用区内已知的产金沟的岩石作对照类比,同时采一些自然重砂样,了解含金性。间接或直接地确定有否砂金补给以及补给的贫富程度。在调查中,要注意了解沟谷的构造背景和与金矿化有关的地质现象。 地貌观察主要划分河谷类型各种地貌单元并确定其分布,了解其规模、成因,沉积物特征及其含金性等,并在1 :50000

四川乌依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四川乌依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本文总结了四川省布拖县乌依铅锌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分析认为乌依铅锌矿为一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并厘定了乌依铅锌矿的成矿模式,对区带内同类型矿床的勘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标签:乌依铅锌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 四川省布拖县乌依铅锌矿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凉山陷褶束(IV)西缘碧鸡—宁南坳褶断束(V)南段,紧临雷波穹褶束(V)部份。该区是宁南一雷波一金阳铅锌磷成矿带的一部分。在区域上沿着小江的断裂的两侧,密集的分布着铅锌矿床己知的产出的矿点、矿床30多处,其中大型的矿床有7处,小型的矿床有12处,中型的矿床有7处,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因此,研究乌依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对指导区内铅锌矿的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1成矿地质背景 乌依铅锌矿位于川南—滇东—黔西铅锌等成矿区北段部分,位处凉山陷褶束(Ⅳ)西缘,碧鸡—宁南坳褶断束(Ⅴ)南段。矿床西临南北向小江深断裂,小江断裂具多期活动性,为乌依矿床成矿作用提供了多期次深源含矿热液。 2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矿区内主要出露奥陶系、志留系的地层,主要为下古生界的浅海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区内铅锌矿赋矿层位为奥陶志留系大箐组(OSd),该组岩性组合特征为:为深灰至灰黑色薄至中厚层状微晶—极细晶白云岩、泥晶灰岩,厚121.6~264.3米。该组上、中、下部均发育有条带状、层纹状重晶石白云岩,由后期热液蚀变和成矿改造富集作用,形成了团块状、脉状、细脉状重晶石、白云石及方解石为特征的“矿化蚀变带(层)”,铅(锌)矿体即赋存于矿化蚀变带内,各矿化蚀变带均呈似层状分布,产状与上下围岩(白云岩)一致。 顶部矿化蚀变带:厚3.14~23.54米,以含方解石脉、重晶石团块及波纹状、层纹状白云石为特征,该矿化蚀变带含矿性差,仅发现一两个小矿体。 中部矿化蚀变带:厚5.91—31.62米,呈层状、似层状产出,重晶石脉及团块普遍发育,局部地段可见顺层、不连续产出的数十厘米厚透镜状重晶石体。同时,波纹状、层纹状重晶石白云石特别发育。该矿化蚀变带是矿床主要的含矿带。 底部矿化蚀变带:厚6.0—58.4米,呈层状、似层状分布,以发育方解石脉和层纹状白云石脉为特征。该带含矿性差,仅见个别小矿体。

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

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 论文结合笔者实际的工作研究经验,以某处铅锌矿床的成因、流体包裹体与成矿规律等为研究内容,以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性的建议,论文中的观点为笔者研究所得,其中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批评指正。 标签:铅锌矿床地质成矿规律 1引言 铅锌矿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对社会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而随着资源开采的速度加快,资源稀缺导致的发展成本不断上升,而更加深入的研究铅锌矿床的成因、流体包裹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从而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并且更好的保护自然环境,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稳定性的保障。 2铅锌矿矿床的地质特征 (1)地层:本文研究的铅锌矿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北缘,该地区的出露地层的分布为下元古界达肯大板群、上奥陶统滩间山群、上泥盆统阿木尼克组、下石灰统城墙沟组,其中下元古界达肯大板群的岩性为斜长片麻岩、白云石英片岩、二云片岩等深变质岩系;上奥陶统滩间山群为浅海相基性-酸性火山喷发熔岩,有少量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夹沉积;上泥盆统阿木尼克组为断续式的分布,岩性为细砾岩夹砂岩透镜体和紫红色复成份砂岩;下石灰统城墙沟组为黄色、红色粉砂岩,细砂岩夹泥质灰岩。 (2)矿床地质特征:铅锌矿床位于柴北缘构造带的三级盆地内,在盆地的下部发育一系列同生断裂,滩涧山群包括火山岩沉积组和紫红色砂岩组,其中上部和下部都为火山岩沉积组,而中部为紫红色砂岩组,而岩性的组成与变质程度也是有所不同的,分别成型与岛弧火山环境和弧后盆地环境,火山岩的构造环境也有较大的差异,铅锌矿为一套富含碳质、石英绢云母片岩等,总体是以层状赋存于下部火山岩组的大理石中,大理石以厚层状为主。 (3)矿体特征:矿体的走向为连续型的。其总体的趋势由北西向东南,规模是由大至小,探明的矿体超过了120个,参加储量计算的接近90个。这些铅锌矿主要存在于大理岩边部或大理岩中,按照矿体的分布和结构形状等特点,可以将硫化矿体分为层状矿体和非层状矿体,其中层状矿体具有过渡性质,且随着矿体和大理岩等地质体的方向呈明显的分带状;而非层状矿体分布在深部,与层状矿体的郏县大体在29线附近,产于厚层大理岩中,与层状矿体有明显的不用矿床地质特征。 (4)铅锌矿石的组成和类型特征:铅锌矿石的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白铁矿、金银矿等形式,其中矿物的主要载体是方解

以地质找矿为中心

以地质找矿为中心,坚持科技创新 为我队地勘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 持续的发展观。党的十七大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是: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 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 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 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 调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反映了当今世界 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新情况,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要求。 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在全党全国人民中形成了广泛共识,在国际上 引起了广泛关注。广大干部群众衷心拥护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形成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推动我队地质勘查工作迈向新台阶具 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下面,我结合我本次深入野外一线调查研究的结果,就我队地质勘查工作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党的十七大之后,我国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社会发展 正处在步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地质勘查工作迎来了大好机遇,也面临着重大挑战。要使党的十七大精神在地质勘查工作中落地生根,必须把十七大精神具体转化为地质勘查的工作部署和政策措施。最核心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统一对地质勘查工作新形势的认识,加快构建保障科学发展的新机制。 一、认清形势,深刻理解和认识在我队地质勘查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我队自建队以来,在历届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经过逐 年发展,目前已形成地质找矿、矿业开发、工程勘察、多种经营(酒店、印刷)几大支柱产业。建队四十年来,始终坚持以地质找矿为中心,主动承担起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的责任,发现和探明了以公婆泉

四川乌依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四川乌依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摘要]本文总结了四川省布拖县乌依铅锌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分析认为乌依铅锌矿为一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并厘定了乌依铅锌矿的成矿模式,对区带内同类型矿床的勘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乌依铅锌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 [中图分类号] F41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 (2015)-5-104-2 四川省布拖县乌依铅锌矿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凉山陷褶束(IV)西缘碧鸡―宁南坳褶断束(V)南段,紧临雷波穹褶束(V)部份。该区是宁南一雷波一金阳铅锌磷成矿带的一部分。在区域上沿着小江的断裂的两侧,密集的分布着铅锌矿床己知的产出的矿点、矿床30多处,其中大型的矿床有7处,小型的矿床有12处,中型的矿床有7处,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因此,研究乌依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对指导区内铅锌矿的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1成矿地质背景 乌依铅锌矿位于川南―滇东―黔西铅锌等成矿区北段 部分,位处凉山陷褶束(Ⅳ)西缘,碧鸡―宁南坳褶断束(Ⅴ)南段。矿床西临南北向小江深断裂,小江断裂具多期活动性,为乌依矿床成矿作用提供了多期次深源含矿热液。

2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矿区内主要出露奥陶系、志留系的地层,主要为下古生界的浅海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区内铅锌矿赋矿层位为奥陶志留系大箐组(OSd),该组岩性组合特征为:为深灰至灰黑色薄至中厚层状微晶―极细晶白云岩、泥晶灰岩,厚121.6~264.3米。该组上、中、下部均发育有条带状、层纹状重晶石白云岩,由后期热液蚀变和成矿改造富集作用,形成了团块状、脉状、细脉状重晶石、白云石及方解石为特征的“矿化蚀变带(层)”,铅(锌)矿体即赋存于矿化蚀变带内,各矿化蚀变带均呈似层状分布,产状与上下围岩(白云岩)一致。 顶部矿化蚀变带:厚3.14~23.54米,以含方解石脉、重晶石团块及波纹状、层纹状白云石为特征,该矿化蚀变带含矿性差,仅发现一两个小矿体。 中部矿化蚀变带:厚5.91―31.62米,呈层状、似层状产出,重晶石脉及团块普遍发育,局部地段可见顺层、不连续产出的数十厘米厚透镜状重晶石体。同时,波纹状、层纹状重晶石白云石特别发育。该矿化蚀变带是矿床主要的含矿带。 底部矿化蚀变带:厚6.0―58.4米,呈层状、似层状分布,以发育方解石脉和层纹状白云石脉为特征。该带含矿性

区域构造与成矿浅析

区域构造与成矿浅析 区域构造是控制成矿的基本要素,成矿是一种复杂的地质作用。构造不仅控制矿床形成,同时它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矿床的破坏与保存。构造不仅仅是局部的控矿因素,它还能控制或影响岩浆活动、沉积作用、流体作用、变质作用……各类地质作用,文中简略叙述了构造成矿研究的历史,论述了大型构造与成矿的关系,提出构造动力体制转换是引发成矿作用的一种重要机制,总结提出构造研究的一些思路。 标签:区域构造控制成矿作用 地质构造有不同的级别和层次,从显微构造直到全球构造,它们影响成矿的范围,并且研究意义各不相同构造尺度成矿构造级别矿化单元研究应用目的微型构造显微成矿构造矿石、矿物选矿、冶炼中小型构造矿田矿床构造矿田、矿床、矿体找矿、勘探、采矿大型构造区域成矿构造成矿区(带)区域成矿与预测大地构造大区域成矿构造成矿域资源潜力评价全球构造全球成矿构造全球成矿域全球成矿分析。 1大型构造与成矿 大型构造通常是指规模达数百千米级的地质构造。一般而言,大型构造不是一个单一的构造形迹,而是由与其拌生的或派生的一系列构造要素组合成的。常见的大型构造可按其所反映的地壳变形场分为五大类端元:即反映地壳水平运动的伸展、收缩和走滑,反映垂向调整的隆升和沉降,其间可以有各种过渡或转化型式。与同类型的小型构造相比,大型构造不仅是地壳或岩石圈受力变形的产物,而且它的形成和演化控制着与其有关的沉积、岩浆、变质等作用。大型构造如裂谷、推覆构造、剪切带构造等都是岩石圈动力作用的产物。大型构造的控矿作用主要表现在:(1)大型构造可为矿源场、中介场和储矿场的有机联通提供有利条件。例如,深源的含矿流体可以大断裂为通道而到达地壳浅表,并在该大断裂的次级断裂裂隙中堆积成矿;(2)大型构造的长期性、脉动性和继承性,有利于成矿物质的反复叠加富集,使它们汇聚在同一有限空间,这种多重富集作用有利于形成超大型矿床;(3)一些矿床尤其是大型矿床,其形成需要巨大、稳定的热液对流系统,支持这种系统正常运转的巨大岩石裂隙网络带,只有在大型构造的热动力作用下才能形成,如超大型斑岩铜、钼矿床;(4)大型构造因其贯通性而能连通位于不同深度和不同地质体内的不同类型的流体,并导致它们的混合,这有利于汇集成矿所需的矿质、挥发分和形成必要的地球化学障,因而有利于矿床的形成。 大型构造在源(控制岩石建造的形成的分布)、运(连通、驱动含矿流体)、储(提供多样的成矿环境)等方面控制了矿床的产生。另外,其控矿作用还可表现为一些超大型矿床主要分布于一定的成矿构造环境中,而同一构造环境对不同类型成矿系统的作用不同。近年来,由于深部探测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地球物理探测、地幔岩包体研究和区域地球化学以及一些碰撞造山带的研究,提供了有关

第三章 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特征

第三章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特征 一、区域地质背景 广西融水—罗城地区地处江南古陆(江南地轴)东南缘。北部属于桂北台隆(九万大山穹褶带),南部属桂中台陷(罗城弧形褶断带)。经历了四堡、雪峰、加里东、海西、印支及燕山等构造运动,沉积了元古代、古生代的地层,形成了不同特点的构造,发育四堡期、雪峰期的岩浆岩。桂北台隆内部及周缘断裂活动强烈,形成复杂的弧形褶皱和断裂岩浆岩带,伴随有锡、铜、铅锌等矿化,为锡多金属矿的重要成矿区。 ㈠地层 本区出露地层有元古界~二叠系及第四系。中上元古界为一套浅海、半深海复理石泥沙质夹火山碎屑岩建造,构成结晶基底,分布于北部桂北台隆区。 下古生界主要出露寒武系,为一套复理石、类复理石夹少量碳酸盐,分布于桂北台隆周缘。 上古生界主要分布于本区的南部,出露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以浅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建造为主,沉积类型可分为浅水台地相和深水台盆相两种,其中浅水台地相沉积为浅灰色厚层块状灰岩和白云岩,深水台盆相沉积为富含有机质、黄铁矿的黑色碎屑岩、粘土岩及灰岩、硅质岩。 本区的赋矿层位有四堡群、寒武系、泥盆系等,其中四堡群为本区锡多金属矿的重要赋矿层位,九毛~六秀大型锡即产于四堡群中。地层中成矿元素的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性,Cu主要富集于丹洲群的碳质页岩和四堡群变质岩中,Sn在泥盆系炭质页岩和寒武系、四堡群中的丰度较高。 1、四堡群

分布于本区北部三防复式岩体和元宝山岩的周缘,分为文通组和鱼西组,与丹洲群一起构成三防复式背斜及元宝山复式背斜的两翼,为区内锡铜多金属矿的重要赋矿层位。其地质特征如下: 文通组(Pt2w):主要为由深灰、绿灰色变质细砂岩、变质粉砂岩、变质泥质粉砂岩、基性熔岩、凝灰岩、科马提岩组成。以夹多层火山岩为特征。 鱼西组(Pt2y):下段为千枚岩、板岩、变质砂岩、变质泥质粉砂岩夹凝灰岩、细碧岩;上段为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千枚岩。为一套深海环境沉积。 2、丹洲群 分布于三防复式岩体和元宝山复式岩体的周缘,分为白竹组、合桐组和拱洞组。与四堡群一起构成三防及元宝山复式背斜的两翼。亦为本区锡多金属矿的重要赋矿层位。 白竹组(Pt3b):下段:底部为灰、灰绿色变质砾岩、变质含砾砂岩或含砾绿泥石英片岩;下部为变质砂岩夹千枚岩或片岩;上部为千枚岩或片岩。上段:灰-灰绿色钙质片岩、钙质千枚岩夹绢云千枚岩、大理岩。 合桐组(Pt3h):下部为深灰色千枚岩夹变质砂岩、变质粉砂岩;上部为深灰色碳质页岩夹少量千枚岩。 拱洞组(Pt3g):为灰色千枚岩夹变质砂岩、变质粉砂岩,底部为硅质板岩。 3、震旦系 分布于调查评价区南部,出露有长安组、富禄组、黎家坡组、陡山沱组。 长安组(Z1c):下部为灰绿色块状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含砾砂岩;下部为灰绿色块状含砾砂泥岩,含砾砂岩、含砾泥岩夹泥岩、砂岩。 富禄组(Z1f):主要岩性为灰、灰绿色岩屑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岩屑

地质找矿工作方法的研究

地质找矿工作方法的研究 地质找矿工作方法的研究 1地质找矿工作的原则和意义 1.1地质找矿工作的原则。在地质勘查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勘察的具体要求,环境限制,以及所能达到的技术手段来合理的选择勘查技术,并制定科学有效的勘察方案。有些采矿的要求是单一的开采一种矿物质,此时就应该选择用砾石找矿法进行矿源位置的确定,在开采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不同的矿物质的分离,对开采不需要的矿物质要舍弃和保护,不能破坏其他的矿物资源。在地质勘查及找矿技术的原则中,要从大局观来确定地质勘查及找矿的方案,结合地质条件、人口分布及国土资源来进行合理的布局工作,并在工作过程中权衡利弊得失,坚决防止因为单方面的原因而影响了整体的工作进展。 1.2地质找矿的意义。地质找矿手段是地质矿产勘查中不可缺少的,是地质矿产勘查的核心组成部分,只有进行地质找矿手段的利用,才能促进地质矿产勘查的发展,通过对地质找矿手段的利用,从而可以找到更多的矿产资源,也更好的进行矿产资源的开发工作。地质矿产勘查是各种工业的发展基础,而地质找矿手段的利用是地质矿产勘查的基础,从而有效的利用地质找矿手段促进各个行业的发展,如冶炼工业,石油工业等。只有通过对地质找矿手段的综合合理化利用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 2基本的地质找矿方法 2.1砾石找矿法。砾石找矿法是应用方式最为简单的一种找矿方

法,它的原理是利用地质的运动来寻找矿源。矿石暴露在空气中会在风化作用下产生许多小的矿砾或者岩石砾岩并受到一些外力的作用(如风力、水流冲击、冰冻)散布于矿床的周围。一般情况下砾石散布的范围会大大超过矿床范围而砾石找矿法正是根据砾石产生的途径和散布的范围进行找矿工作。地质工作者依据砾石产生的原理靠着外力作用搬运矿砾产的地带进行追踪可以找到矿床。但这种找矿方式存在着一定的缺点,有时砾石散布的范围会大大超过矿床范围,部分甚至单独被外力带到很远的地方去。在其周围一定范围没有矿源,给采矿人员带来错误的信息,以至找不到矿源。这种操作简单,准确率低的方式在近阶段也有一定的改进,在寻找矿砾的基础上进行矿砾的单位密度计算与分析,科学的计算将很大程本文由收集整理度上减少矿源错误的概率。 2.2地质填图法。在地质找矿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地质填图法适用的范围较为广泛,它能将找矿理论内容转化为易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这种地质找矿法的理论内容十分严谨,首先它将选择适当的比例尺对地质进行画图处理,对基本的地质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得到准确的地质构造图。根据构造图就可以确定矿源的准确位置,采矿人员将节省寻找矿源的时间,也降低了找错矿源的风险。地质填图法主要通过对基本的地质特征(构造、岩石等)的详细分析随之编制出一定的成矿规律进而完成全面的找矿工作,这是其他找矿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2.3重砾找矿法。重砾找矿法主要针对寻找原生矿和砂矿,使用

构造与成矿(资料汇编)

(一)摘自《论层间滑动断层及其控矿作用》 沈远超 1、层间滑动断裂成矿特征及成矿规律 通过对位于胶莱盆地北缘的蓬家夼、发云夼、郭城、大庄子等金矿的研究,对受层间滑动断裂控制的金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及规律总结如下: (1) 地(岩) 层-断层-矿层三位一体,断层-脉岩-矿体时空有序 层间滑动断裂控制了含矿层位,层间滑动断层发生于能干岩性与非能干岩性之间,层间滑动断裂带即为金矿化带,即具有地层-断层-矿层三位一体的特征。同时,闪长岩脉沿断层分布,与矿层呈平行伴生关系。 (2) 成矿系统与构造系统密切相关 区域性层间滑动系统控制了矿带的分布,某一层次的滑动单独构成一个矿床,单一滑动断层控制矿体,不同小构造形式控制不同的矿化类型,如角砾状矿石的分布受构造角砾岩带控制,脉状-网脉状矿化受碎裂岩带控制,从而构成了多级控矿构造系统。 (3) 多层次滑动与多层次成矿 如蓬家夼、大庄子金矿产于盆地基底地层中,发云夼金矿产于盆地盖层中。 (4) 矿体产状缓、规模大,矿化-蚀变具一定的分带性。 (5) 成矿多期次多阶段。 如大庄子金矿体形成期经历了先张后压再剪切的过程。拉张阶段形成碎裂-角砾状矿石和张性断裂,挤压期形成石墨化矿石和透镜状构造,剪切期形成于矿化之后,主要表现为形成斜切矿体的断层和基性脉岩的侵入。 2、层间滑动断裂的控矿作用 层间滑动断裂对金矿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 (1) 层间滑动断裂为岩浆-流体提供通道,为成矿物质的沉淀提供了容矿空间。 (2) 控制成矿物质的来源 层间滑动断裂为低角度正断层,其上下盘切层断裂及羽裂发育,与大范围的围岩有良好的沟通性,便于热液运移并萃取成矿物质。 (3) 层间滑动过程中的构造地球化学作用 在层间滑动过程中因构造-化学作用,断裂带中的物质成分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对蓬家夼金矿区蚀变岩的常量组分分析结果,表明从围岩到断裂中心,Si 、Ti 、Ca 有规律地依次递增或递减,K在矿体中含量最低,这与钾化主要发生于矿体外围有关。在断裂带的中心部位,因Ca 、Na 大量逸散,而使Si 、Fe等元素富集。总的来看,从断裂中心向外大致次序为:Si 、Fe 、Mg、Mn、Al 、Ca 、Na 、K,这与孙岩等以韧脆性断裂的成型阶段为例,以元素的离子半径、离子比重为据,将造岩元素稳定顺序归为: Si 、Mg、Mn、Al 、Ca 、Na 和K(1998 ,孙岩) 的情况相一致,这是一种动力分异作用的结果。在断裂蚀变带中,微量元素也有一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