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中国武陵山民族地区区域经济“整合”与发展“共赢”

武陵山民族地区是以武陵山脉为中心的渝鄂湘黔交界地区,包括重庆市渝东南的5个区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8个市县、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8个市县、张家界市的4个区县和贵州省铜仁地区的10个区市县,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人口1500多万,包括土家、苗、侗、白等30多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7%,是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也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的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

 1 该区域虽在行政关系上分属4省市,但是山同脉、水同源、民同俗、文同根,其经济发展的速度、规模和产业布局基本相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很相似——

(1)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方政府都按行政管辖范围组织地区经济发展,形成了“行政区经济”模式和“小而全”的经济结构,造成了产业结构趋同,导致生产要素不能有效流动,资源不能优化组合。

(2)该地区的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很少,特别是知名品牌更少,在整个武陵山区,没有一家中国500强企业入驻。虽然各区市县都确立并实施了支柱产业发展战略,涌现出一些有一定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但因长期受重复建设和产业同构的影响,企业发展缺乏个性和特色,农副产品多而不优,龙头企业小而不强,对区域经济辐射带动较弱,区域内的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

(3)该地区地势险要,山高路险,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高,交通、通讯、电力、水利等建设相对滞后,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不能对外来投资及合作形成有效的吸引,导致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发展的滞后,影响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于是形成恶性循环,制约了该地区的整体发展。

2 但是,武陵山民族地区经济区域化发展也有其有利的一面——例如政策支持,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等

(1)2004年,全国政协委员提出了《关于加快武陵山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建议》,建议将武陵山民族地区设立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综合试验区”。从2004年10月开始,由全国政协民宗委牵头,国务院有关部门及渝鄂湘黔4省市有关负责人,先后4次分别在重庆、武汉、长沙、贵阳召开了每年一次的“武陵山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分别就该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打造旅游精品线路达成协作开发共识,并建议争取将区域协作开发作为一个完整的板块纳入国家发展总体规划。 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也迫切希望建立边区区域化发展框架和机制,湖北省恩施州将推动武陵山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合作列入了“十一五”规划,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提出了建设“武陵之心,边城示

范”的奋斗目标,湖南省龙山县、湖北省来凤县正在努力把两个县城连为一体,打造“龙凤同城”。

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等政策,并将位于中部省份的湖北省恩施州、湖南省湘西州纳入西部大开发范畴。地方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了支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如湖南省下发了《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重庆市出台了《加快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加大了投资、扶贫力度,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民族专项资金和财政投入,推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2)该地区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矿种70多种,锰矿、汞矿、铅锌矿闻名全国,还有丰富的天然气、黄金、铜、煤等各种资源。水能蕴藏量达4100万千瓦,可开发量3200万千瓦,有极大的开发潜力。经济植物达3000多种,有久负盛名的黄柏、党参、天麻等名贵中药材,富有开发前景的青蒿、金银花、白术等天然药源植物,石柱黄莲和古丈毛尖、秀山钟灵毛尖全国有名。另外,该地区还拥有众多历史文化古迹和风景名胜。

(3) 自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大力支持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渝怀铁路建成通车,六大国道等公路改造升级完成,宜万铁路、沪蓉高速公路通车,渝湘高速公路2009年可建成通车,清江的水运,张家界、铜仁、恩施机场通航,黔江机场即将完工,该地区的立体交通网络正逐步形成。

如何实现武陵山民族地区区域经济“整合”与发展“共赢”,我提出了以下对策和建议:

(1)——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武陵山区要全面、深入、长期地进行跨区域合作联动,要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积极争取中央的大力支持,在边区建立具有权威性的区域协调委员会。该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的派出机构或由国家部委领导,主任由国家部委官员担任,副主任由国家有关部委和渝鄂湘黔4省市政府负责人担任,边区地州(区县)政府负责人为成员,定期召开会议,协调各行政区的关系,协调区域发展规划、信息、资源等,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弱化行政区划障碍,为推动区域化合作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和政策支持。建立边区地方党政合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谈判、协商、交流等方式,在利益分配、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坚持资源共享、利益共享原则,建立区域内部利益补偿机制,对那些因为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区域整体实力而导致自身利益受损的区县,更需要利用区域补偿机制来进行合理的利益补偿。

 (2) ——联合编制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在武陵山区,民族政策、老区政策、扶贫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都能适用。各级党政部门须切实打破行政“心理界线”,以区域整体发展大局为重,用好用活优惠政策。要联合编制武陵山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总规划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编制自己的发展规划;要联合争取相关优惠政策,争取国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增加民族地区企业补贴和科技创新基金等;要联合申报项目,可以通过协商,跨区市县联合打捆申报建设项目,增强项目的竞争力,引起更多的重视和支持。

 (3) ——大力整合区域内的各种资源。推进武陵山民族地区区域化发展,各级政府必须加强横向合作联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多途径整合政策资源、交通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以及教育、人才资源,使各种资源从行政区域配置转为经济区域配置。

 (4) ——合力打造良好的“软”环境。武陵山区要谋求更快发展和吸引外来投资,必须把打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放在显著位置,改善服务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的做法,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政府对经济发展主要通过土地、金融、税收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为地方经济加快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要整合武陵山民族地区区域内的各种经济力量,消除行政壁垒,合理利用资源,实现互利共赢,促进武陵山民族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2015年)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 (2015) 编写提纲 —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是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西部民族经济研究中心的年度报告,紧密围绕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或重大问题开展对策性、前瞻性研究,分主题每年正式出版。每个主题下,设总报告、专题报告和地区报告三部分。总报告是把民族地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专题报告是把年度主题分解为若干个专题进行研究,地区报告根据年度主题的不同,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民族自治地方,就年度主题在地区层面进行深入研究。在每年的年度报告最后,是对前一年民族地区的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内容包括全国及民族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农业、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消费、进出口、利用外资、财政金融等方面基本运行情况,经济运行热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 2015年的编写主题是“一带一路”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基本框架结构是: 总报告 “一带一路”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 地区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新疆经济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西藏经济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内蒙古经济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宁夏经济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广西经济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云南经济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青海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甘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报告 中巴经济走廊研究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东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 专题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民族地区自贸区建设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民族地区口岸经济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民族地区城镇化报告 “一带一路”与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与民族地区沿边对外开放研究 …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富于创造性的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对东方文化曾发挥过重大作用,对全人类的文明有过巨大贡献的民族。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团结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大家庭。有五十六个民族,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除外,全国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我国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少,约亿,但分布地区很广,居住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湖南、河北、湖北、福建、台湾等省区。我国边境线约有万公里在少数民族地区,涉及到123个边境县,有约30个少数民族与境外的相同民族毗邻而居,这些民族是,朝鲜、赫哲、鄂温克、蒙古、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俄罗斯、藏、门巴、珞巴、仡佬、水、壮、傣、布依、苗、瑶、彝、哈尼、拉祜、傈僳、景颇、阿昌、怒、独龙、佤、德昂、布朗、京族等。许多在国界线两侧的同一民族往来密切,进出频繁,包括探亲访友、通婚、互市、朝庙拜佛、节日聚会,甚至过境耕种放牧。近年来,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少数民族地区与邻国的边境贸易迅速发展起来。我国人口最多的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虽然相对人口较少,但是居住地区广阔,主要聚居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5个自治区和一些省的部分地区。以内蒙古为主要聚居地的少数民族是蒙古族,新疆是维吾尔族等,西藏是藏族,广西是壮族,宁夏是回族。云南、贵州、青海、甘肃、吉林、四川等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面积较大。其中,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数量最多。以云南省为主要聚居地的少数民族,如白、哈尼、傣等族就达15个;如果加上不是主要聚居,但又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民族,如藏、壮等族,数量达到20几个。黑龙江、辽宁、广东、湖南、湖北、浙江、福建、海南、台湾等省少数民族聚居地的面积相对较小。总的说来,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边疆地区,从东北内蒙古到新疆、西藏,再到云、贵、川、两广、海南和台湾省,大体上呈“U”字型分布。其主要部分在中国西部地区,重心在西北和西南。所以,我国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烟稀少的人口分布,是与我国的民族分布密切相关的。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 一、地域广大,人口稀少。许多少数民族住在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区。 二、物产资源丰富。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三、大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属于国防要冲。由于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屯田,移民戍边,朝代更迭等原因,而引起的人口变动,使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各民族又杂居又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状况。有些少数民族既有一块或几块聚居区,又散居在全国各地。大约有一千多万人口散居在全国各省、市的大小乡镇和乡村。各少数民族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方面,不仅相互影响,而且都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边疆,担负着保卫边疆和建设边疆的双重任务。少数民族地区在政治上、国防上、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人口及分布图(DOC)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人口分布背景介绍 编辑 分布特点

编辑 人口数目 编辑 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长5.74%; 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 分布地区 编辑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截至1997年,民族自治地方总面积达616.2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64.2%;草原面积30000万公顷,占全国草原面积的75%,中国著名的5大天然牧区,都在少数民族地区;森林面积5648万公顷,占全国的43.9%;林木蓄积量52.49亿立方米,占全国的55.9%;水力资源蕴藏量4.46亿千瓦,占全国总量的65.9% 。此外,还有大量的矿藏资源,以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 基本政策 编辑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政府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1947年5月,中国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地区──内蒙古自治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又相继建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截至目前,全国共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 在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自治地方的数量和布局,与中国的民族分布和构成基本上相适应。 生育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了宽于汉族的生育政策。为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国家有关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的精神,制定了本地区少数民族的计划生育政策,但其政策明显宽于汉族的生育政策。这使得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中国少数民族:1953年7月1日为3532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张丽君民族经济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张丽君民族经济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考博参 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一、专业的设置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每年招收博士生12人,下设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分为11个方向,樊胜岳的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与经济协调发展;黄健英的民族经济现代化研究;李克强的中国财政经济理论与民族地区财政政策研究;李澜、罗莉的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宋才发的民族地区经济法律制度研究;王文长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谢丽霜的区域投融资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杨思远的当代中国经济与少数民族经济理论研究;张丽君的民族经济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二、招生专业、人数及考试科目 招生专业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本专业备注 招生导师(或导 师组) 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导师备注 张丽君 民族经济与区域发展战略 研究①1001英语或1002俄语或1003日语②2002理 论经济学③3002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拟招收普通计划生2人 三、导师介绍 张丽君:女,蒙古族,1964年12月26日生。法学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师从著名经济学家、民族学家施正一教授。现任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总支书记、副院长、少数民族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博士联谊会秘书长等职务。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四、参考书目(推荐)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另外,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八九叁,二肆壹,二二陆,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第二,专题信息汇总整理。每一位考生在复习专业课的最后阶段都应当进行专题总结,专题的来源一方面是度历年真题考点的针对性遴选,另一方面是导师研究课题。最后一方面是专业前沿问题。每一个专题都应当建立详尽的知识体系,做到专题知识点全覆盖。 第三,专业真题及解析。专业课的试题都是论述题,答案的开放性比较强。一般每门专业课都有有三道大题,考试时间各3小时,一般会有十几页答题纸。考生在专业课复习中仅仅有真题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合对真题最权威最正统的解析,两相印证才能够把握导师出题的重点、范围以及更加偏重哪一类的答案。 第四,导师的信息。导师的著作、研究方向、研究课题、近期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另外就是为研究生们上课所用的课件笔记和讨论的话题。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初复试出题的考察重点。同时这些信息也是我们选择导师的时候的参照依据,当然选择导师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还应当考虑到导师的研究水平、课题能力、对待学生的态度和福利等等。 第五,时事热点话题分析。博士生导师在选择博士的时候会一般都会偏重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热点问题的能力,这一点在初试和复试中都有体现。近几年的真题中都会有联系实际的热点分析。所以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就应单多阅读一些本专业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方向研究成果,权威的期刊上面“大牛们”都在关心、探讨什么话题,以及一些时事热点问题能不能运用本专业的知识来加以解释解决。 五、中央民族大学考博英语复习指导 中央民族大学大学的考博英语满分100分,题型有如下: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经济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916165718.html,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经济研究综述 作者:吴芳梅谢妮 来源:《北方经济》2012年第09期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经济上不仅表现为公有经济为主导的市场经济,同时还应该表现为区域布局上的特色经济。特色经济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它的不断拓展壮大已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一、对特色经济内涵的理解 对于特色经济内涵的理解,理论界目前尚未形成定论,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从产业识别与评判标准角度理解 王元京在《西部特色经济的产业识别与评判标准探讨》一文中提出,识别和判断特色经济的价值标准一是产业独有标准,即“你无我有”;二是产业规模标准,即“你小我大”;三是产业专业化标准,即“你泛我专”;四是产业效益标准,即“你弱我强”。“独、大、专、强”是其识别和判断特色经济的基本标准。 (二)从区域比较优势的角度进行理解 李渤认为,要正确认识特色经济的内涵首先就必须把握“特色”的内涵,“特色”内涵重在区别,而无优劣、好坏、高低之分,将“特色”内涵移植到经济上来,便显现了区域特色经济体系内涵的质的规定性。他认为,特色经济的内涵体现在以下几点:(1)特色经济是独有经济;(2)特色经济是优势经济;(3)特色经济是差别经济;(4)特色经济是优质经济;(5)特色经济是多媒体经济;(6)特色经济是效益经济。王芳指出,特色经济仅是比较而言,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特色经济。其将特色经济定义为:在一定的经济区域范围内,以一定的特色产品为前提,以特色产业群的发展为核心,以特有资源转化为基础,以特色技术为支撑,具有市场适应性、效益性、开放性、稀缺性和可持续性的比较优势经济。 (三)从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角度理解 李澜、张君丽理解的特色经济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依据本地区现有的经济、社会、文化状况、资源禀赋和生产力水平,能最大限度的扩张经济总量,结构合理且主导产业优势突出,经济效益显著,能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具有鲜明地区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特色经济是能把自己的优势发挥扩大,形成一定的规模,获取高效益的经济。马晓京、高新才、刘晖等人基于民族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开发的角度出发,指出发展特色经济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认为特色经济首先必须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服饰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服饰 阿昌族: 男子多穿蓝色、白色或黑色的对襟上衣、下穿黑色裤子,裤脚短而宽。小伙子喜缠白色包头,婚后则改换黑色包头。有些中老年人还喜欢戴毡帽,青壮年打包头时总要留出约40厘米长的穗头垂于脑后。男子外出赶集或参加节日聚会时,喜欢斜背一个“筒帕”(挎包)和一把阿昌刀,更显得英俊而潇洒。妇女的服饰有年龄和婚否之别。未婚少女平时多着各色大包或对襟上衣、黑色长裤,外系围腰,头戴黑色包头。 梁河地区的少女也喜欢穿筒裙。已婚妇女一般穿蓝黑色对襟上衣和筒裙,小腿裹绑腿,喜用黑布缠出类似尖顶帽状的高包头,包头顶端还垂挂四五个五彩小绣球,颇具特色。 每逢外出赶集、做客或喜庆节日,妇女们都要精心打扮一番。她们取出珍藏的各种首饰,戴上大耳环、花手镯,挂上银项圈,在胸前的纽扣上和腰间系挂上一条条长长的银链,此时的阿昌族妇女,全身银光闪闪,风采万千。 当你走进阿昌族山寨,你还会发现阿昌族青年男女都喜欢在包头上插饰一朵朵鲜花。这朵朵鲜花,不仅美观,而且他们还视之为品性正直、心灵纯洁的标 志。 白族:

女子穿白上衣、蓝裤、黑紫丝绒背心,扎绣花围腰,用花包头、银首饰,着百节鞋(翘头绣花鞋)。男子为白衣裤、黑背心、白或蓝布包头,绣花挂包;高寒地区常穿羊皮披肩。 保安族: 女穿高领大襟花短衣、镶花边长背心,罩盖头,穿双梁鞋。盖头还是回、东乡、撒拉等族的女子头饰,通常披垂及腰,婚前用绿色、婚后黑色、老年白色。男子冬季穿斜襟皮袄、春夏为白衬衫,黑背心,白布便帽,挂保安刀。保安刀挂于腰左边,刀把叠嵌“十样景”图案。十分惹人喜爱! 布朗族: 女穿黑色或红绿纹相间的统裙,扎大包头。男穿无领上衣、黑色宽大长裤,黑或白布包头。 布依族: 女穿大襟上衣、长裤、绣花围腰,或蜡染百褶长裙;黔南地区穿传统栏干服。栏干服是衣裤套装,衣襟、领口、衣袖、裤脚均镶花边。男子为对襟衣或大襟长衫,蓝或白地蓝方格头巾。 朝鲜族: 尚素白,有“白衣民族”之称。女子穿传统的襦裙套装,上襦称则高利,为小灯笼袖斜襟短衣,以花结襻带系合;下裙称契玛,是高腰长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黄健英民族经济现代化研究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黄健英民族经济现代化研究考博参考书考博 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一、专业的设置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每年招收博士生12人,下设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分为11个方向,樊胜岳的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与经济协调发展;黄健英的民族经济现代化研究;李克强的中国财政经济理论与民族地区财政政策研究;李澜、罗莉的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宋才发的民族地区经济法律制度研究;王文长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谢丽霜的区域投融资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杨思远的当代中国经济与少数民族经济理论研究;张丽君的民族经济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二、招生专业、人数及考试科目 招生专业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本专业备注 招生导师(或导 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导师备注 师组) ①1001英语或1002俄语或1003日语②2002理 拟招收普通计划生1人 黄健英民族经济现代化研究 论经济学③3002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三、导师介绍 黄健英:教授,蒙古族,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硕士点负责人。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四、参考书目(推荐)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

我国是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除汉族外,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6.6%,分布在我国总面积50—60% 的土地上。 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区 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青海省,河北省,河南省,甘肃省,云南省。 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河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云南省,河北省,山东省,安徽省,辽宁省,北京市,黑龙江省,天津市,吉林省,陕西省。 藏族西藏自治区,四川省,青海省,甘肃省,云南省。 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湖南省。 苗族贵州省,云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广东省,湖北省。 彝族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 布依族贵州省。 朝鲜族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 满族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河北省,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 侗族贵州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瑶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四川省。 白族云南省,贵州省。 土家族湖南省,湖北省,四川省。 哈尼族云南省。 哈萨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 傣族云南省。 黎族海南省。 僳僳族云南省,四川省。

佤族云南省。 畲族福建省,浙江省,江西省,广东省,安徽省。 高山族台湾省,福建省。 拉祜族云南省。 水族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东乡族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纳西族云南省,四川省。 景颇族云南省。 柯尔克孜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黑龙江省。 土族青海省,甘肃省。 达斡尔族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仫佬族广西壮族自治区。 羌族四川省。 布朗族云南省。 撒拉族青海省,甘肃省。 毛难族广西壮族自治区。 仡佬族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 锡伯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 阿昌族云南省。 普米族云南省。 塔吉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怒族云南省。 乌孜别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俄罗斯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鄂温克族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 德昂族云南省。 保安族甘肃省。 裕固族甘肃省。 京族广西壮族自治区。 塔塔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独龙族云南省。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史研究漫谈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史研究漫谈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史的研究亟待加强 中国有56个民族,其中的少数民族是相对于历史上经常处于主导地位的汉族而言的。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史是一个边缘学科,它既是中国经济史的分支,又是中国民族史的分支,同时又和民族学、民族经济学、边疆史、民族关系史、中外关系史、历史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等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史有很广阔的研究空间,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史的整体构架、研究内容、研究角度、研究资料及发展脉络等进行较为宏观的整合、梳理和描述,而系统地收集整理有关少数民族经济史的资料尤其重要。 客观地看,对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史的研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为人们所忽视的。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已出版的经济史著作,基本上都是有关东部发达地区的,而且所涉及的内容基本没有考虑民族因素和文化背景。 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以及民族经济学科的创建和发展,对于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及少数民族经济史的研究才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目前,已公开出版的有关少数民族经济史方面的著作主要有况浩林的《中国近代少数民族经济史稿》;阿岩、乌恩的《蒙古族经济发展史》;沈斌华主编的《鄂温克族经济简史》;赖存理的《回族商业史》;卢明辉主编的《清代北部边疆民族经济发展史》;陈高华、史卫民著的《中国经济通史·元代经济卷》等。这些论著填补了大量学术空白。 然而,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一部比较完整地介绍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史的著述。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史的研究难点较多 首先,是研究角度和切入点问题。近年来,区域经济史研究很热,但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中国古代经济区的划分不能不考虑民族和文化的因素。因此,以少数民族经济关系为对象的民族经济史研究,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可以按民族、地区研究,也可以按经济类型、年代研究。但不论选取什么样的角度,均应注意民族、地区、类型、年代几大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注意各少数民族之间、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相互关联,在这种关联中研究各民族历史上的经济运行及其机制。这样,少数民族经济史才可以构成中国经济史中相对独立的、有机联系的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一、专业的设置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每年招收博士生12人,下设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分为11个方向,樊胜岳的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与经济协调发展;黄健英的民族经济现代化研究;李克强的中国财政经济理论与民族地区财政政策研究;李澜、罗莉的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宋才发的民族地区经济法律制度研究;王文长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谢丽霜的区域投融资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杨思远的当代中国经济与少数民族经济理论研究;张丽君的民族经济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二、招生专业、人数及考试科目 招生专业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本专业备注 招生导师(或导 师组) 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导师备注 樊胜岳 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与经济 协调发展①1001英语或1002俄语或1003日语②2002理 论经济学③3002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拟招收普通计划生1人 黄健英民族经济现代化研究 ①1001英语或1002俄语或1003日语②2002理 论经济学③3002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拟招收普通计划生1人 李克强 中国财政经济理论与民族 地区财政政策研究①1001英语或1002俄语或1003日语②2002理 论经济学③3002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拟招收普通计划生1人 李澜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经 济发展战略研究①1001英语或1002俄语或1003日语②2002理 论经济学③3002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拟招收普通计划生1人 罗莉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经 济发展战略研究①1001英语或1002俄语或1003日语②2002理 论经济学③3002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拟招收普通计划生1人 宋才发 民族地区经济法律制度研 究①1001英语或1002俄语或1003日语②2002理 论经济学③3002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拟招收普通计划生1人 王文长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 ①1001英语或1002俄语或1003日语②2002理 论经济学③3002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拟招收普通计划生1人 谢丽霜 区域投融资与民族地区经 济发展①1001英语或1002俄语或1003日语②2002理 论经济学③3002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拟招收普通计划生1人 杨思远 当代中国经济与少数民族 经济理论研究①1001英语或1002俄语或1003日语②2002理 论经济学③3002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拟招收普通计划生1人 张丽君 民族经济与区域发展战略 研究①1001英语或1002俄语或1003日语②2002理 论经济学③3002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拟招收普通计划生2人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情况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情况 我国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少,但分布地区很广,居住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湖南、河北、湖北、福建、台湾等省区。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一、地域广大,人口稀少。许多少数民族住在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区。二、物产资源丰富。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三、大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属于国防要冲。由于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屯田,移民戍边,朝代更迭等原因,而引起的人口变动,使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各民族又杂居又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状况。有些少数民族既有一块或几块聚居区,又散居在全国各地。大约有一千多万人口散居在全国各省、市的大小乡镇和乡村。各少数民族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方面,不仅相互影响,而且都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他各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地域却相当广阔,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0~60%。东至台湾,南达海南岛,西到新疆、西藏、北至宁夏、内蒙古都有分布。而少数民族分布也有“小聚居”和相对集中的特点,其具体分布大致情况如下:

满族分布于全国各地,但以辽宁省为最多;其次有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新疆、甘肃和北京等省、市、自治区。朝鲜族主要集中于吉林省;其次有黑龙江、辽宁等省。现在最大的聚居区为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赫哲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下游同江、抚远和饶河等县的沿江地区。 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则有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等省、区;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多与蒙古族、汉族等民族交错杂居。 回族分布全国各地,但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最为集中,其次则有甘肃、青海以及河南、河北、新疆等省区。东乡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土族主要分布在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撒拉族主要居住在青海省东部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保安族和裕固族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维吾尔族大部分聚居在新疆天山以南、伊犁地区和北疆各地。哈萨克、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俄罗斯、塔塔尔等族都居住或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甘、青、川、滇四省。门巴族分布在我国西藏自治区南部。珞巴族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茂汶羌族自治县境内。彝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四川二省,少数在贵州、广西等省(区)。苗族主要居住在贵州和湖南、云南等省。侗族主要居住在贵州、

2021西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自打考完试以后学弟学妹就一直喊我给他们讲讲,有什么种草的复习策略,有什么踩雷的可以提醒他们不要重蹈覆辙,要书单的,要我用过的书说要沾沾欧气的,各种吧,就像三傻大闹宝莱坞一样,各种方法都想试试看,我也不是大神其实,但可以把我的一些适合普通学生的方法分享出来,祝你们都能考上心仪的学校哦。 依我看哈,英语不用报班!听着热血沸腾,完了该啥样啥样。这是个慢功夫,急不得。单词是重中之重,我在大二下学期一直在准备六级,考完六级的那天下午我就去买了一个《一本单词》,,正式开始考研英语的学习,直到考前,那本单词我看(是看,不是背)了13遍(画“正”字记次数,更有成就感!)。考研单词一定要地毯式轰炸,每个单词,每个意思,每个词性,每个例句,都要细看,但不用刻意背,见面次数多了,自然记住,所以建议同学们不要拿本单词跑到草坪上吼,那个效率太低了。单词记忆原则也是上文所述的“两遍原则”。背考研单词,千万要虚心,因为考研英语就是考熟词僻义,要求你重新认识常见单词,不要觉得初中就背过就不用看了。真题《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做上三四遍,留一套最后练手。仔细分析每一篇文章,句型、单词用法、语法现象、篇章结构、出题思路等等都分析得挺好了,仔细看就行了。新题型看似难,其实不难,有技巧,最后一个月不用做传统阅读,专门做新题型,认真操练,拿满分不难。作文模板还是自己总结吧,不用上网找。历年真题都是很地道的外文,琢磨琢磨人家怎么开头,怎么议论,怎么叙事,怎么结尾,抄些句子,拼成一个自己的模板。这个工作十二月下旬再开始都不晚!不要急!完型和翻译我除了真题没有练过别的,也没有什么心得。这俩东西啊,随缘吧,还是要以阅读为提高英语水平的基本题型。前面说了不用报班哈,但是我还是有在手机上看蛋核英语的课程,是学长让我听的,说可以利用起来我的零碎时间,也是可以培养一整天的一个学习状态,微信找蛋核英语和木糖英语就好。 我高中是理科生,一直不喜欢政治,所以我的政治其实没什么发言权。但是得分也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我是从九月份开始复习政治的,我买了李凡《政治新时器》 那一套。做真题,感受考试的题型。看一看自己选择题能得多少分,不会做的再回去翻书巩固,大题就是靠前几天疯狂的背就行了,至少让自己考试的时候

关于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重要性的认识

关于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重要性的认识 摘要: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少数民族经济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少数民族地区在国防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等原因,体现了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性。另外,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还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发展;少数民族;经济;重要性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事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事业,是马克思主义特别强调与重视的民族理论政策原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的民族政策。是中国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 一、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原因 我们党和国家一直坚持加快发展(包含帮助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政策。这是依据少数民族、民族地区的状况和整个国家的状况采取的政策,是非常必要的,具有重要的原因。 1.从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来看其相对落后 中国少数民族,在新中国成立前因为受到国内发动统治阶级与本民族剥削阶级的严重剥削,社会生产力遭到很大的摧残与束缚,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充分、尤其是鸦片战争以来,因为西方列强的侵略掠夺,中国各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处在极度贫困与愚昧落后的状态。大部分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停滞在前资本主义阶段,没有现代工业,农业生产也非常落后,全部靠天吃饭。交通运输特别落后,就连公路也很少,全部依赖肩挑背扛,牛拉马驮,文化教育在很多地方还是空白状态,文盲比重占到总人口的绝大部分,科学技术,医疗卫生事业十分落后,医药稀缺,经常发生流行疾病,人口发展迟缓。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成功地开展了民主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生产力得到解放。然而,因为自身发展基础差、底子薄,和汉族地区发展相比较,差距依旧较大。在这种差距较大的情况下要想赶上先进民族,那就得要加快自身的发展速度。在自身发展基础差的状况下要想调动自身发展的活力和加速自我发展的能力,那就得在自身奋发努力的基础上,需要国家与先进民族给予相应的帮助。半个多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与技术力量等诸多方面全面地支援与帮助了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变化,这是与国家的帮助与少数民族经济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富于创造性的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对东方文化曾发挥过重大作用,对全人类的文明有过巨大贡献的民族。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团结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大家庭。有五十六个民族,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除外,全国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我国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少,约1.1亿,但分布地区很广,居住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湖南、河北、湖北、福建、台湾等省区。我国边境线约有2.1万公里在少数民族地区,涉及到123个边境县,有约30个少数民族与境外的相同民族毗邻而居,这些民族是,朝鲜、赫哲、鄂温克、蒙古、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俄罗斯、藏、门巴、珞巴、仡佬、水、壮、傣、布依、苗、瑶、彝、哈尼、拉祜、傈僳、景颇、阿昌、怒、独龙、佤、德昂、布朗、京族等。许多在国界线两侧的同一民族往来密切,进出频繁,包括探亲访友、通婚、互市、朝庙拜佛、节日聚会,甚至过境耕种放牧。近年来,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少数民族地区与邻国的边境贸易迅速发展起来。我国人口最多的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虽然相对人口较少,但是居住地区广阔,主要聚居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5个自治区和一些省的部分地区。以内蒙古为主要聚居地的少数民族是蒙古族,新疆是维吾尔族等,西藏是藏族,广西是壮族,宁夏是回族。云南、贵州、青海、甘肃、吉林、四川等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面积较大。其中,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数量最多。以云南省为主要聚居地的少数民族,如白、哈尼、傣等族就达15个;如果加上不是主要聚居,但又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民族,如藏、壮等族,数量达到20几个。黑龙江、辽宁、广东、湖南、湖北、浙江、福建、海南、台湾等省少数民族聚居地的面积相对较小。总的说来,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边疆地区,从东北内蒙古到新疆、西藏,再到云、贵、川、两广、海南和台湾省,大体上呈“U”字型分布。其主要部分在中国西部地区,重心在西北和西南。所以,我国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烟稀少的人口分布,是与我国的民族分布密切相关的。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 一、地域广大,人口稀少。许多少数民族住在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区。 二、物产资源丰富。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三、大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属于国防要冲。由于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屯田,移民戍边,朝代更迭等原因,而引起的人口变动,使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各民族又杂居又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状况。有些少数民族既有一块或几块聚居区,又散居在全国各地。大约有一千多万人口散居在全国各省、市的大小乡镇和乡村。各少数民族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方面,不仅相互影响,而且都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边疆,担负着保卫边疆和建设边疆的双重任务。少数民族地区在政治上、国防上、经济上和对外关系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们说少数民族主要聚居边疆地区,并把那里称为少数民族地区。但是,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的居民并非全是少数民族,还杂居着很多汉族人口。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大都是与汉族杂居或交错聚居。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在内蒙古、广西、宁夏3个自治区,汉族人口都超过少数民族人口。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汉族人口虽未超过少数民族人口,但也接近全区人口的40%。而且,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也不是当地主要少数民族仅与汉族杂居,还与其他一些少数民族杂居。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除维吾尔族和汉族外,还有十几个少数民族杂居其中。云南省更是多民族交错杂居,全省共有20多个民族。西藏自治区民族成份较少,但仍有汉、回、门巴、珞

中央民大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李澜、罗莉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李澜、罗莉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一、专业的设置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每年招收博士生12人,下设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分为11个方向,樊胜岳的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与经济协调发展;黄健英的民族经济现代化研究;李克强的中国财政经济理论与民族地区财政政策研究;李澜、罗莉的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宋才发的民族地区经济法律制度研究;王文长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谢丽霜的区域投融资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杨思远的当代中国经济与少数民族经济理论研究;张丽君的民族经济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二、招生专业、人数及考试科目 招生专业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本专业备注 招生导师(或导 师组) 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导师备注 李澜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经 济发展战略研究①1001英语或1002俄语或1003日语②2002理 论经济学③3002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拟招收普通计划生1人 罗莉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经 济发展战略研究①1001英语或1002俄语或1003日语②2002理 论经济学③3002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拟招收普通计划生1人 三、导师介绍 罗莉,1965年生,藏族,四川人,民族经济专业博士,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主授课:西方经济学及其流派的发展与演变。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四、参考书目(推荐)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

2021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考研的话重要的就是抢分,怎么样拿到更高的分数其实非常有讲究,所以阅读一下我的方法,看看大家有没有帮助。 考研英语是一门比较特别的英语考试,它不像托福或国内的四六级一样注重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它更看重的是你的阅读思维、写作和逻辑思辨的能力,因为研究生阶段是要接触大量外文文献的嘛,所以考试偏重考查阅读和写作,所以初试对听力和口语比所以初试对听力和口语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讲可以松一口气,但不代表听力和口语可以不管不顾,因为复试是有英语口语面试的,部分专业尤其是看重英语能力的专业在复试时甚至会考听力,所以听力和口语方面大家还是要长期练习准备着。 因为自己本身就很喜欢英语,还在大学阶段辅修了英语的第二学位,所以对英语的复习相对轻松一些。4-12月份考试不结束就不要结束背单词,但背不是从单词书上背,而是从真题文章中背。且对于考研英语,真题是永远的王道,研究几遍都不嫌多。为大家安利几个课程我当时的课程与参考书,课程蛋核英语的视频课程,书就用《一本单词》就好。对于真题没啥说的,就是刷吧,我当时的《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刷了至少3遍。我推荐的材料在微信都有,大家也可以关注下获取更多资讯。 政治的复习不宜过早开始,我是从8月20多才开始的。大策略是距离考试半个月之前(也就是12月8号之前)重点放在选择题复习上,12月8号之后重点放在分析题复习。刚开始先是每天1小时用20天左右时间复习完了马原之后每天加时间半小时,又回头迅速看了一遍讲。当时我主要的材料就是李凡《政治新时器》。 大概12月6号我就放下了选择题的复习,重点放在了分析题上。此外,考前一天再把选择题错题好好看一下,如果真题考到做到的原题,再做错就得不偿失了。 总结起来政治的复习大概有这么几点: 一、不能战略性放弃,一定要重视,政治分数虽然很玄学,但复习不到位取得75+高分是不太可能的。要考热门学校热专业,一定不能忽视。今年初试道口有一个老哥专业课145,总分394,但无奈政治考了59没过院政治线,实在太可惜了。

中国各个民族分布

中国民族地理分布及其特点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管彦波 世界各民族的地理分布,是在各种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历史上殷商开拓边地,西周狁南下,秦汉移民戍边,两汉匈奴内附,东晋五胡问鼎中原,南北朝隋唐民族大融合,五代以降,契丹女真南下,蒙古族满族入主中原,以及因战争、屯垦、商贸、移民等社会原因所导致的民族迁徙、汇聚、分解、融合和人口的分布与再分布,加之中国大陆地理连接的整体性、辽阔性,地形气候条件的复杂性,人类活动历史的悠久性,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建国后各民族的相互支援、进一步融合与交往,共同铸就了现今中国各民族分布的基本格局。 一、“大杂居”、“小聚居”和“普遍散居”的民族分布格局 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和“普遍散居”的互相插花、交错分布,是中国民族地理分布的基本格局。从民族的空间表现形式——民族人口分布来看,中国各民族人口在地域上的集聚与扩散,呈现出既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的态势。主体民族遍及全国,但主要密集在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中下游各省市以及东南沿海各省市;55个少数民族分布也很广泛,但又主要呈“C”字型地分布在从东北内蒙到新疆、西藏至云、贵、川、两广、海南、台湾这一占中国国土总面积62.5%的广阔地带,其主要部分在中国的西部地区,重心在西北和西南。各民族的水平空间分布形式,亦具有点、线、面相结合的特点。汉、满、蒙古、藏、维吾尔、回、壮等民族具有广阔的分布面和较为完整的聚居区。如回族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及甘肃部分地区,但分布于回族自治地方的回民人口只占其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散居全国各地。满族近一半的人口分布于辽宁省,其余则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苗、瑶、彝等民族分隔在互不相连的地域上,有聚居区又散居各地。布依、白、傣、哈萨克等民族的主体(98%以上)有着明显的聚居区。畲、仡佬、乌孜别克等族分散居住在各地。再从汉族的分布与少数民族分布的差异来看,占全国总面积62.5%的民族自治地方,包括当地汉族居民在内的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12%;汉族地区包括当地少数民族居民在内占全国人口的88%,面积却不到全国的40%。 当然,各民族在地理分布上的杂居、聚居、散居、集中与分散是相对的。在我国各民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由于始终存在着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的相互接触、交往、融汇现象,所以,绝对单一的民族聚居区的构成始终从属于民族大杂居这一总体范畴之内。杂散居分布是我国民族分布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因素,而聚居则只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各民族的分布区界并非泾渭分明,整齐划一,而是大分散中有集中,聚居中有杂散居,杂散居住区中又有相对的小集中居住,如同血肉相连,谁也离不开谁。就具体的建立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民族聚居地区而言,截止到1986年底,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共建了140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五个自治区,三十一个自治州,104个自治县(旗)。民族自治地方总面积达611.49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63.7%。但是,这些建立了自治地方的民族的成员,如果不在本民族自治地方内居住,而居住在非自治地方的省、市(地)、县,或其他民族自治地方内,则属于散居、杂居的民族成份。全国所有自治地方以内都有包括汉族在内的数量不等的非自治民族成份杂居其中。

论少数民族经济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论少数民族经济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论少数民族经济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黄健英(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少数民族经济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是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在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下,两者既存在一致性,又存在差异性。本文指出在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使各民族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利益,实现和谐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经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谐发展 少数民族经济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一直是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少数民族经济研究的侧重点是多民族国家中人口处于少数的民族的经济问题,具体包括某个或某些民族经济发展的历史、现状、特点、发展模式以及与其他民族的经济关系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是研究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经济,既把一定地域范围作为研究的重点,这个地域居住的可能是单一民族,也可能是几个或多个民族,是区域因素与民族因素的结合。 一、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密不可分的两个内容 在中国现有的民族分布格局下,少数民族经济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虽然存在着一致性和交叉性,但又是相区别的。 (一)少数民族经济 少数民族经济是以某一少数民族为主体,具有共同历史、共同特征、共同利益关系的群体的经济,或者把一定地域范围内具有一些共同特征的几个少数民族的经济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也可以把55个少数民族作为一个整体,虽然内部存在着差异,但在经济发展的很多方面具有共性的特点,面临着共同的发展问题。少数民族经济强调的是作为人们共同体的特定群体的经济,其研究的重点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民族经济类型的形成和变化,民族内部及与其他民族的经济交往关系,民族经济发展的特征及与其他民族的差异,民族经济发展及其面临的问题,多民族聚居和杂居地区民族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中国民族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在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科学文 * 本成果系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建设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985—2—10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