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过藻类色素分析估测海洋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组成的

通过藻类色素分析估测海洋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组成的

通过藻类色素分析估测海洋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组成的
通过藻类色素分析估测海洋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组成的

对它们有更好的认识,这样对它们的研究会更具意义。参考文献

[1] Bannister W.H.,Bannister J.V.and M icallet H.,

1968.Co mp.B ioche m.P hy siol.24:106121063.

[2] I m am ura T.,Baldw in T.O.and R iggs A.,1972.J.

biol.Che m.247:278522797.

[3] M anw ell C.,1958.A rchs B ioche m.B iop hy s.89:1942

201.

[4] P ro sser C.L.,1973.Co mp arative A ni m al P hy siology.

3172361.

[5] R ead K.R.H.,1966.P hy siology of M ollusca2:2092

232.

[6] R ead K.R.H.,1968.Co mp.B ioche m.P hy siol.25:812

94.[7] Sch indel m eiser I.,Kuh l m ann D.and N o lte A.,1979.

Co mp.B ioche m.P hy siol.64B:1492154.

[8] Sek ino T.,Focesi A.J r,et al.,1981.Co mp.B ioche m.

P hy siol.61A:2232226.

[9] Suzuk i T.,T akagi T.and Sh ikam a K.1981.A p ly sia

ku rod ai.B ioch i m.biop hy s.A cta669:79283.

[10] T ento ri L.,V ivaldi G.,et al.,1973.Int.J.P ep t.

P rotein R es.5:1822200.

[11] T erw illiger R.C.and R ead K.R.H.,1970b.Int.J.

B ioche m.1:4452450.

[12] T erw illiger R.C.,T erw illiger N.B.and A rp A.,

1983.S cience,W ash.219:9812983.

[13] V an Ho lde K.E.and M iller K.I.,1982.Q.R ev.B io2

p hy s.15:12129.

[14] Yager T.,T erw illiger N.B.,et al.,1982.B ioch i m.

biop hy s.A cta.709:1942203.

通过藻类色素分析估测海洋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组成的研究进展3

RESEARCH PROGRESS ON M AR INE PHY T OPLANKT ON B I OM ASS AND COMM UN IT Y COM POSIT I ON D ETER M INED FROM AL GAL P IG M ENT ANALY SES

高洪峰 焦念志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

Ξ 对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研究是水生生

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如何富集、鉴定和计量这些微小细胞成为日益关注的焦点,电子扫描显微镜和落射萤光显微镜可以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但其准备技术繁复,在一些情况下细胞易被破坏或忽略,因此在群落中的数量估测过低[8,17],而且很多小细胞由于分类学上缺乏形态特征而难以鉴定。

近年来,藻类色素经常被用于区分天然水中浮游植物不同种类的特征标志。这主要得益于分析技术特别是高效液相色谱(H PL C)技术的发展。国外学者运用H PL C技术对多种浮游植物所含的色素进行了测定,并利用这些特征色素研究了不同海区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和群落组成。鉴于此类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本文综述了浮游植物色素研究领域的进展和分析技术的发展概况。1 色素分析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对浮游植物色素的分析可用于浮游植物的分类和生物量的测定。传统上测定藻类色素最常用的方法是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光法,但是这些方法经常不很准确,因为存在以下缺点:

(1)叶绿素b和c甚至细菌叶绿素的吸收带和发射带与叶绿素a的吸收带和发射带重叠。

(2)叶绿素的降解产物(有时甚至是绿色色素总量的主要组分)或者没有被检测,或者同其母体叶绿素一起被检测。

Ξ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调查研究报告第2860号。

收稿日期:1996年1月18日

(3)由于不同文献经常采用不同的分光光度方程式,因而对叶绿素浓度的计算经常产生不同的结果。

(4)分光光度法不够灵敏,需要过滤较大体积的水样。

(5)一些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不能被检测,而它们有时是藻体生物量和某些藻类更好的标示物[16]。

要克服这些缺陷,必须在测定前先对色素进行分离。柱色谱用于分离植物色素由于灵敏度低,不适合估测海洋浮游植物生物量。二维的纸色谱已用于培养的浮游植物的色素分离和测定,然而对天然浮游植物种群的测定不灵敏,只能作半定量测定。薄层色谱在藻生长旺盛期对色素可进行有效分离,定量测定准确度也更高。即使如此,其精确度最好的也只有±5%,对叶绿素降解产物和一些叶黄素的分离也不是很有效[3]。

自从1975年高效液相色谱(H PL C)用于分析色素的首例报道[6]以来,H PL C作为色素分析的有效手段已得普遍接受。Shoaf[20]对预先分离掉类胡萝卜素的色素提取液用H PL C分离了叶绿素a和b。A baych i 等[3]采用正相H PL C对培养的藻体中的叶绿素和类胡萝素进行了成功的分离,然而该方法不适用于水样,因而不能直接用于从天然水和沉积物中提取的90%丙酮提取液的测定。B row n等[5]用反向H PL C对淤泥的丙酮提取液中叶绿素a进行了快速测定(约12m in),但由于分辨率的限制,包括大多数叶绿素降解产物、叶绿素C和类胡萝卜素等所有极性化合物没能得到很好的分离。M an tou ra等[16]改进了从培养的藻体和天然水样的丙酮提取液中分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方法,在H ypersil OD S柱上采用离子对技术,用四丁基铵2甲醇2水(V V,10∶10∶80)和丙酮2甲醇(V V,20∶80)线性梯度洗脱,分析了14种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和17种类胡萝卜素。W righ t等[22]在R adial2Pak C18柱上用90%乙晴的乙酸乙酯作为流动向,对8种藻的提取物在21m in内对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和类胡萝卜素进行了分离,并解析了其44个色谱峰。Ko2 hata等[14,15]用Partisil OD S23柱和离子对方法;用1. 25%四丁基铵2水2丙酮2乙晴(V V,5∶25∶20∶50)和丙酮2乙酸乙酯(V V,50∶50)线性梯度洗脱分离和鉴定了至少15种色素。

今天,具有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数据处理系统在H PL C技术中的应用已能够处理、贮存包括三维色谱图的各种色谱数据和光谱数据。可对未知组分进行鉴定,而不需要复杂的操作。然而各种色谱条件(如色谱柱载体材料、流动向溶剂的极性和粘度、柱温以及洗脱速度等)的不同,适用的对象也不同,都存在一些局限性,仍需不断改进和发展。

2 藻类色素用于浮游植物分类及其生物量和群落组成的测定

藻类色素经常作为鉴定不同藻类和估测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特征标示物。叶绿素a存在于所有的光养种群中,其浓度通常用于估测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而其降解产物则用于研究浮游植物种群的生理状况、碎屑含量和摄食过程。如叶绿素酸酯是濒死植物体的特征,而浮游动物摄食严重时,会出现脱镁叶绿酸[3]。其他主要辅助叶绿素(ch l.b,ch l.C1,C2和C3)、一些类胡萝卜素(如岩藻黄质及其192衍生物、多甲藻黄素、玉米黄质、葱绿黄质P rasinoxan th in、别黄质)的存在与否是浮游植物分类的重要特征[11]。表1列举了海洋浮游植物所含的特征色素[11],但也有个别例外,如甲藻Gy rod in ium au reolum H u lbu rt,P erid in ium f o2 liaceum(Stein)B iecheler和P ty chod iscus(Gym no2 d in ium)brev is(D avis)Steidinger都不含多甲藻黄素作为其主要捕光类胡萝卜素[13,21,4]。尽管如此,对于海水中这些辅助色素的测定仍可以获得有关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例如,海水中绿藻Ch lo rophyceae和P rasinophyceae等的存在是由于检测到叶绿素b而得到确认的[12,9]。虽然现在认为原绿藻P roch lorop hy tes也是叶绿素b的来源;隐芽植物C ryp top hy tes是由于检测到别黄质(A lloxan th in)而确认的[8]。

通过分析特征色素的比例可以估测藻体对生物量的贡献。Gieskes等[10]采用H PL C技术分析了多种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比例,估测了印尼Banda海的藻类丰度。Everitt等[7]测定了西赤道太平洋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根据不同藻的叶绿素a与特征色素的比值的不同估测了浮游植物群落组成。

国内通过色素分析估测浮游植物生物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用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a的含量。另外,有几篇利用藻层层析技术分离,鉴定浮游植物色素的报道[1,2],但整体来说,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表1 海洋浮游植物中的光合色素

浮游植物色 素

原核生物(蓝细菌)

 聚球藻S y nechococus(海洋型)无辅助色素1)、玉米黄质1)、藻红蛋白

无辅助叶绿素的真核生物

 E ustigm atop hy ceae无辅助色素1)、角黄质1)、紫黄质、无隔藻黄质

含叶绿素C的真核生物

 硅藻纲岩藻黄质、硅甲藻黄质、硅藻黄质

p rym nesi ophyceae岩藻黄质、硅甲藻黄质、硅藻黄质、19′2乙酰氧岩藻黄质1)(对某些种)金藻纲岩藻黄质、硅甲藻黄质、硅藻黄质、玉米黄质、花药黄质、紫黄质

19′2丁酰氧岩藻黄质1)(对某些种)

R aph idophyceae岩藻黄质、fucoxanth ino l、紫黄质(对某些海洋型)

隐藻纲别黄质1)、藻蓝蛋白和藻红蛋白

甲藻纲多甲藻黄素1)、硅甲藻黄质、硅藻黄质、双鞭藻黄质、pyrrhoxanth in 含叶绿素b的真核生物

绿藻纲叶黄素1)、玉米黄质、花药黄质、紫黄质、新叶黄质(管藻还含有管藻黄质和管藻素)、不存在M g2,42D1)类似于高等植物

裸藻纲Eutrep tiellanone(可能存在)、管藻素、不存在M g2,42D

P rasinophyceae P rasinoxanth in和M g2,42D1)(存在于某些种) R icketts(1970)把P rasinophyceae按色素类型分为4种P rasinophytes(如下),但没进行分类学分类

(R icketts表2)叶黄素1)、紫黄质、玉米黄质、新叶黄质、不存在M g2,42D1),类似于绿藻纲

(R icketts表5)叶黄素1)、紫黄质、玉米黄质、新叶黄质、管藻黄质、不存在M g2,42D1),类似于绿藻纲的一些种

(R icketts表3)管藻素和M g2,42D1)、紫黄质、新叶黄质、玉米黄质、叶黄素K2S

(R icketts表4)P rasinoxanth in和M g2,42D1)、虾黄质、玉米黄质、新叶黄质、紫黄质

注:1)为特征色素或特征色素组合,M g2,42D为镁2,42丁二烯Phaeopo rphyrin a5单甲基酯类色素(R icketts,1966);叶绿素a存在于所有藻种。

3 结语

综上所述,H PL C与灵敏的分光光度计结合可对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进行快速分析,从而对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组成作出估测。几种适合海水样品的H PL C分析方法也已建立[10,16,22]。然而,作为藻类特征色素的应用取决于特征色素对某种藻的专一性,而这方面的研究仍在不断发展中,新的色素不断被发现。很明显,很多色素的分布远比以前预计的广泛,而在一个藻纲中也不是所有藻种都含有某种特征色素,这必然导致测定结果产生一些偏差,好在这种情况不很普遍。随着对藻体特征色素研究的不断深入,利用H PL C技术测定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组成必然更加快捷和准确。

参考文献[1] 李宝华等,1992。南极研究 4(4):24~28。

[2] 李宝华、朱明远,1992。黄渤海海洋 10(3):32~37。

[3] A baych i,J.K.and J.P.R iley,1979.A naly tica Ch i m ica

A cta107:1211.

[4] B j o rnland,T.et al.,1984.A bs.7th Int.IU PA C S ym2

p osium on Carotenoid s,M unich26.

[5] B row n,L.M.et al.,1981.Can.J.F ish.A quat.S ci.

38:205.

[6] Evans,N.et al.,1975.J.Ch ro m atog r.115:325.

[7] Everitt,D.A.et al.,1990.D eep2S ea R es.37(6):9752

997.

[8] Gieskes,W.W.C.and G.W.K raay,1983.M arine

B iology75:1792185.

[9] Gieskes,W.W.C.et al.,1978.N etherland s J ou rnal

of S ea R esearch12:1952204.

[10] Gieskes,W.W.C.et al.,1988.N etherland s J ou rnal

of S ea R esearch22:1232137.

[11] Hook s,C.E.et al.,1988.J.P hy col.24:5712580.

[12] Jeffrey,S.W.,1976.m arine B iology37:33237.

[13] Jeffrey,S.W.et al.,1975.J.P hy col.11:3742384.

[14] Kohata,K.and M.W atanabe,1988.J.P hy col.24:

58.

[15] Kohata,K.and M.W atanabe,1989.J.P hy col.25:

377.

[16] M antoura,R.F.C.and C.A.L lew ellyn,1983.A na2

ly tica Ch i m ica A cta151:2972314.

[17] M urphy,L.S.and E.M.H augen,1985.L i m nol.O2

ceanog r.30:47259.[18] R icketts,T.R.,1970.P hy toche m istry9:183521842.

[19] R icketts,T.R.,1966.P hy toche m istry5:2232229.

[20] Shoaf,W.T.,1978.J.Ch ro m atog r.152:247.

[21] T angen,K.and T.B j o rnland,1981.J.P lank ton R es.

3:3892401.

[22] W righ t,S.W.and J.D.Shearer,1984.J.Ch ro2

m atog r.294:281.

关于虾池转养鱼的探讨

D ISSCUT I ON ON CUL TUR ING F ISHES IN PRAW N POND S 王可玲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

α 海水鱼的养殖本来就应该是海水养殖的主力军。海洋鱼类是海洋生产力的最高形式,国际上海水养殖业也是海鱼养殖为主的。解放后我国的海水养殖业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其发展顺序不是鱼虾贝藻,而几乎是反其道而行之(藻虾贝鱼)。现在应该是把海鱼养殖放到它应有位置的时候了,一个全国性的海鱼养殖高潮正在形成。

我国海鱼的养殖南北方发展不平衡。我国北方,由于温度低,鱼类生长速度慢,养殖周期长,一般当年达不到商品规格,同时还存在一个麻烦的越冬问题。只要越冬问题解决了,群众则可以像养虾那样购买鱼类的越冬种苗再养5~6个月即可达到商品规格,而且只要管理跟上去其经济效益并不低于对虾的养殖。

对于虾池转养鱼可采用下列三种形式:

(1)粗养:全部利用原养虾池的条件,进行生态式或半生态式的养殖。采用少放苗、少投饵,甚至不投饵(移殖、繁殖饵料生物),广种薄收。至于具体的放苗密度应依池水深浅,换水能力、管理水平高低和拟投入的多少等因素来决定。投入多则多放苗,其产出也会按比例地升高,反之亦然。对于大多数海鱼说来,第二年的生长速度快,当年即使加强管理多投饵也难于达到商品规格。因而应投放越冬种苗。但对于像鲈鱼等少数色猛性鱼类,大面积低密度的粗养却可能在当年达到尾重400~500g的水平。这是一般高密度的精养和半精养也难于达到的快速生长。因而近几年鲈鱼养殖在北方不少地区开展了起来。适于北方进行粗养的海鱼有梭鱼、罗非鱼、黑鲷、黑鱼君东方 等,这些鱼都等第二年才能达到商品规格(尾重500g),每亩的经济收入在数百至千元以上。

(2)半精养:需要对虾池进行简单的改造:池子可改小(5~20亩为宜);水深1.5~2m,(梭鱼等为进行室外越冬要求水深2.5m以上);修建进排水闸门,日换水量在1 4以上。4~5月份放苗,每亩放越冬种苗1 000尾~2000尾,日投饵2次,10~11月份收获,亩产300~600kg,亩效益5000元左右。养殖种类北方为黑鲷、真鲷、鲈鱼、牙鲆、东方 、梭鱼、罗非鱼、黑鱼君等。这里我们特别推荐黑鲷,它适应范围广、耐高温、广盐性抗病能力强,肉味鲜美属名贵海鱼,若管理得好,亩效益可达万元。

无论是粗养还是半粗养都应考虑不同鱼种的混养,以充分利用水体,互补互利。

(3)鱼虾混养:近几年在虾病暴发的同时,我国从南到北皆有虾池中混养鱼类能减轻甚至防止虾病危害的报道。这可能与鱼能及时吃掉病虾、死虾防止了虾病的扩散同时及时清除掉残饵,有利净化水质。另据报道,鱼体的粘液还有抗病的作用。

我国历史上早就有虾鱼混养的习惯,如梭鱼、罗非鱼等与对虾混养等等,每亩放养100~200尾鱼苗。近几年一些肉食性鱼类,如黑鲷、真鲷、东方 、鲈鱼等也与对虾进行了较好混养并取得了效果。但放养量不能太多,毕竟他们是吃虾的。每亩30尾左右,同时应在虾长大些再入鱼的种苗(当年苗)。

鱼虾混养无论对粗养、半精养和精养都有好处应大力开展并进一步研究引进淡水鱼的养殖经验。

α收稿日期:1996年2月6日

植物群落调查分析示例

杭州疏林草地优秀案例之一花港观鱼雪松大草坪案例分析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是古代诗人对杭州西湖景色的描述,道出了杭州草坪是那么欣欣然而有生意。在杭州的园林绿地里,草坪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两个公园中,开阔的草坪约占整个公园陆地面积的40%左右[4]。但杭州夏季炎热,不宜多采用大面积的空旷草坪,以疏林草地为主,可提高草坪在夏季的利用率。疏林草地是杭州园林植物造景的主要特色之一,涌现出许多疏林草地的植物造景佳作。本专题将对杭州优秀的疏林草地案例进行分析。 花港观鱼雪松大草坪平面图 花港观鱼雪松大草坪 花港观鱼雪松大草坪面积约14080m2,是花港观鱼公园内最大的草坪活动空间,也是杭州疏林草地景观的杰出代表。 雪松大草坪以高大挺拔的雪松作为主要的植物材料,在体量上相互衬托,十分匹配。雪松单一树种的集中种植体现树种的群体美;适当的缓坡地形,更强调了雪松伟岸的树形。四角种植的方式,既明确限定了空间,又留出了中央充分的观景空间和活动空间,景观效果与功能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根据植物景观的平面布局,雪松大草坪可基本划分为3组植物,下面分别分析各组植物的景观特色。 A组植物(图02)

为强调公园的休闲性质、适当缓和雪松围合形成的肃穆气氛,设计者在本组雪松林缘错落种植了8棵樱花,春季景观效果突出。 该组植物结构简单、层次分明。 雪松深绿色的背景为盛开的樱花提供了极佳的背景,折线状自然种植的单排樱花恰似一片浮云,蔚为壮观。 其合理的间距与冠幅体现了整体性与连续性。由于樱花的观赏时间较短,故大多数时间仍以欣赏雪松群植的形体美为主。 樱花的平均高度约为雪松平均高度的1/3,上下层次清晰。樱花间距5~8m,为现有平均冠幅的1倍以上,三三两两的组合彼此呼应,体现了视觉上的连续性,并预留了较大的生长空间。 在平面图上还可以发现,8株樱花的疏密变化与12株雪松的组合颇为类似,中间紧,两头松,模拟自然界从密林至林缘的生长模式产生自然的景观效果,并以类似的组合方式使两种植物具有内在的联系,和谐统一。 B组植物(图03-04)

千姿百态的海洋植物

1.千姿百态的海洋植物 活动目标: 1.认识海洋植物,初步了解海洋植物的种类和数量。2.了解海洋植物的用途,感受海洋植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 感受海洋植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教案重难点: 感受海洋植物的丰富性和在生活中的用途。 教案准备: 教师准备:海洋植物图片、视频片段 学生准备:搜集生活中常见的海洋植物实物、图片以及含有海洋植物的食品等。

教案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 2.出示有关海底植物丛生、动物穿梭的视频,提出问题:你都看到了什么? 3.学生交流自己的所观、所想。 4.小结:大海是个物产丰富的世界,不但有鱼、虾、蟹等各种各样的海洋动物,还有海带、紫菜等种类繁多的海洋植物,千姿百态的海洋植物构成了“海底森林”、“海底草原”,让我们一起走进海洋植物王国。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谈话,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视频,欣赏生机勃勃、动植物和谐相处的海底世界,可以初步感受海底的美和海洋植物的丰富与多样,调动其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二、走进海洋植物王国 (一)认识海洋中的藻类植物 1.教师谈话: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生活中常见的海洋植物,咱们交流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搜集的海洋植物实物、图片等,比如:海带、紫菜、裙带菜。(学生可以介绍这些海洋植物的名字、描述它们的样子等等) 3.教师出示“巨藻”图片 ⑴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它的样子。 ⑵这是“巨藻”,从它的名字中你能知道什么? ⑶是呀,巨藻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它们最长的可达百M以上呢。 4.出示“马尾藻”图片:

植物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植物学试题 名词解释(12分,2分/个) 1、细胞器; 2、木质部脊; 3、束中形成层; 4、完全叶; 5、花程式; 6、聚合果 二、判断与改错(17分,对的填“ +”,错的填“-”并将错的改正) 1、质体是一类与碳水化合物合成及贮藏相关的细胞器。() 2、根毛分布在根尖的伸长区和成熟区。() 3、根的初生木质部发育顺序为外始式,而在茎中则为内始式。() 4、水生植物叶小而厚,多茸毛,叶的表皮细胞厚,角质层也发达。() 5、胡萝卜是变态根,主要食用其次生韧皮部。() 6、观察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都是从节处取横切面。() 7、由3心皮组成的复雌蕊有6条腹缝线。() 8、二体雄蕊就是一朵花中只有两个离生的雄蕊。() 9、双受精是种子植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10、桃和梨均为假果。() 三、填空(21分,0.5分/空)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 _和_两大部分。后者又可分为___________ 、____ 和___ 三部分。 2、保护组织因其来源及形态结丽不厂可分为___________ 和___ 。 3、兰麻等纤维作物所利用的是组织。 4、植物种子是由 , 和三部分构成,但有些种子却只有和两部分,前者称种子,后者 称种子。 5、禾物的内皮层在发育后期其细胞常面增厚,横切面上,增厚的部分呈形。 6、双子叶植物和裸 子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均包括、和三部分,玉米等单子叶植 物茎的初生结构包括、和三部分。 7、双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多为,在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间存在形成层,故又称维管束。 8、叶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和等两个方面。 9、一朵完整的花可分为____ 、____ 、___ 、_____ 、 ___ 和____ 六部分。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_______ 和_____ 。 10、小抱子母细胞进行减^^前?1雨101二般岳厂、、和组成。花粉成熟时,花粉囊壁一般 只留下和。 11、被子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在植物的生活史中发生次。 四、选择题(10分,1分/个) 1、光学显微镜下呈现出的细胞结构称。 A .显微结构;B.亚显微结构;C.超显微结构;D.亚细胞结构 2、裸子植物靠输导水分。 A .导管和管胞;B.管胞;C.筛管;D .筛胞 3、成熟蚕豆种子的种皮上一条黑色眉状物是。 A .种脊;B.种脐;C.种阜;D.种柄 4、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属于。 A .居间分生组织;B.原分生组织;C.初生分生组织; D.伸长区 5、在方形(如蚕豆)或多棱形(如芹菜)的茎中,棱角部分常分布有。 A .厚角组织;B.厚壁组织;C.薄壁组织;D.石细胞 6、栅栏组织属于。 A .薄壁组织;B.分生组织;C.保护组织;D.机械组织 7、以下所列的结构,哪一些都是茎的变态?。 A .皂荚的分枝刺,葡萄和豌豆的卷须; B.马铃薯、姜、摹养、芋头; C .莲藕、菊芋、竹鞭、白萝卜、胡萝卜; D .蔷薇和刺槐(洋槐)的刺,豌豆的卷须 8、具的花为整齐花。 A .舌状花冠;B.唇形花冠;C.蝶形花冠;D.十字花冠

植物群落调查方法

植物群落调查 考察植物群落有各种方法,如样地法、样线法、距离抽样法、点样法等。 其中样地法是基础方法,用样地法进行调查的方法步骤说明如下: (一)样地的设置 样地不是群落的全部面积,它仅是代表群落的基本持征的一定地段。对植物群落考察应在确定的样地内进行,通过详细调查,以此来估计推断整个群落的情况。 样地选择的方法:选择样地应遵循下列原则:(1)种的分布要有均匀性。(2)结构完整,层次分明。(3)环境条件(尤指土壤和地形)一致。(4)群落的中心部位,避免过渡地段。 1.样地的形状:大多采用方形,又称样方;除此还有样条,样线,弱圆等。可根据不同研究内容具体选择。 小型样方用于调查草本群落或林下草本植物层,大型样方用于调查森林群落或荒漠中的群落。为防止出现闭合差,在森林调查中,样方常沿着预定的测线方向呈菱形设置。其方法是由中心点定出距离为样方对角线长度的两个点,然后从这两点分别拉直长度恰为样方边长的测绳,使其在每一侧都恰好交接,就是样方的边界。 2.样地面积 下列样地面积的经验值可供考察时参考使用:草本群落1~10m2,灌丛16~100m2,单纯针叶林100m2,复层针叶林、夏绿阔叶林400~500m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000m2,热带雨林2500m2 3.样地数目 样地数目多少取决于群落结构复杂程度。根据统计检验理论,多于30个样地的数值,才比较可靠。为了节省人力与时间,考察时每类群落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3~5个样地;所有样地应依照顺序进行编号,以免混乱。 4.样地布局:一般可选用主观取样法,即选择被认为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调查样地。(二)植物群落样地调查内容与方法 样地调查内容主要有环境条件,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组成特征,群落的外貌。 1.环境条件调查:包括以下五项:(1)地理位置,(2)地形条件。(3)土壤条件。

植物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植物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2分,2分/个) 1、细胞器; 2、木质部脊; 3、束中形成层; 4、完全叶; 5、花程式; 6、 聚合果 二、判断与改错(17分,对的填“+”,错的填“-”并将错的改正) 1、质体是一类与碳水化合物合成及贮藏相关的细胞器。( ) 2、根毛分布在根尖的伸长区和成熟区。( ) 3、根的初生木质部发育顺序为外始式,而在茎中则为内始式。( ) 4、水生植物叶小而厚,多茸毛,叶的表皮细胞厚,角质层也发达。( ) 5、胡萝卜是变态根,主要食用其次生韧皮部。( ) 6、观察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都是从节处取横切面。( ) 7、由3心皮组成的复雌蕊有6条腹缝线。( ) 8、二体雄蕊就是一朵花中只有两个离生的雄蕊。( ) 9、双受精是种子植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10、桃和梨均为假果。()

三、填空(21分,分/空)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和两大部分。后者又可分为、和三 部分。 2、保护组织因其来源及形态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和。 3、苎麻等纤维作物所利用的是组织。 4、植物种子是由,和三部分构成,但有些种子却只有和两部 分,前者称种子,后者称种子。 5、禾本科植物的内皮层在发育后期其细胞常面增厚,横切面上,增厚的部分呈形。 6、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均包括、和三部分,玉米等单子叶植 物茎的初生结构包括、和三部分。 7、双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多为,在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间存在形成层,故 又称维管束。 8、叶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和等两个方面。 9、一朵完整的花可分为、、、、和六部分。其中最主 要的部分是和。 10、小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前,花粉囊壁一般由、、和组成。

草本植物群落的调查与分析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草本植物群落的调查与分析 一、目的意义 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内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1]。植物种类不同,群落的类型和结构也不相同,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相同[1]。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调查研究来更好地认识群落的组成,变化,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的状况。而草本植物的分布与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2],研究草本植物群落的特征及植物物种多样性,对我们了解和保护草本植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采样测定方法 1、仪器和材料 样方框(50cm×50cm),皮尺,卷尺 2、测定方法 (1)样地调查:采用样方法进行野外调查,于2011年3月21日在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网络学院门口的草坪上选好样地,在样地中每隔2m 设置1个50cm×50cm的样方,共计19个样方。调查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草本植物的植物名、株数、盖度、高度及物候相等。 (2)数据分析:本次实验采用重要值作为多样性指数计算和群落划分的依据,而群落多样性的测度选用Simpson 多样性指数D 和Shannon – Weiner多样性指数H 。 重要值 = 相对多度 + 相对频度 + 相对盖度 其中,相对多度 = 某种的多度 所有种的多度之和× 100% ;多度 = 某种的个体数 所有种的个体数之和 相对频度 = 某种的频度 所有种的频度之和 × 100% ;频度 = 某种出现的样方数 样方总数 相对盖度 = 某种的盖度 所有种的盖度之和 × 100% Shannon – Weiner多样性指数H (bit)= –∑P i log e P i

其中,P ——种i个体在全部个体中的比例 i Simpson 多样性指数D = 1 –Σ(N i / N)2 其中,N ——种i的个体数; i N ——群落中全部物种的个体数。 三、结果与分析 1、草本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优势种 表1 两耳草 + 地毯草 + 天胡荽群落表 种名总株数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重要值两耳草1416 25.22 9.88 33.16 68.26 地毯草897 15.98 11.05 24.4 49.43 天胡荽1054 18.77 9.3 9.5 37.57 黄花酢浆草505 9 5.81 7.59 22.4 水蜈蚣398 7.09 7.56 3.73 18.38 假俭草322 5.74 4.07 7.7 17.51 丰花草68 1.21 8.14 7.61 16.96 三点金267 4.76 7.56 3.71 15.94 堇菜113 2.01 8.14 1.02 11.17 纤毛鸭嘴草176 3.14 4.07 1.35 8.56 狗牙根100 1.78 4.65 1.09 7.52 崩大碗46 0.82 4.07 1.55 6.44 马唐147 2.62 2.9 0.49 6.01 雾水葛26 0.46 4.07 0.5 5.03 车前草21 0.37 1.74 1.92 4.03 铺地黍15 0.27 1.74 0.57 2.58 瓶尔小草31 0.55 1.16 0.64 2.35 蛇莓8 0.14 1.16 0.17 1.47 黄鹌菜 2 0.04 0.58 0.1 0.72 苦麦菜 1 0.02 0.58 0.1 0.7

第十章 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

第十章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 陆地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 如在潮湿热带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更替出现热带雨林→山地雨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寒温带暗针叶林→高山灌丛、高山草甸。 我国的植被分区 原则:是分地理地带性和植被地带性,尤其是水平地带性作为基础,并结合考虑非地带性规律。 ①寒温带针叶林区域:大兴安岭北部山地、用材基地。 ②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域:垂直分布带较明显,木材重要基地。 ③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植被区,占全国总面积的1/4左右。 ⑤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域:是我国森林类型中植被种类最为丰富的类型。广东分布于湛江、化 州、高州和阳江一线以南。 ⑥温带草原区域:是欧亚草原区域的一部分。 ⑦温带荒漠区域:本区内有一系列巨大山系,如天山、昆仑山等。 ⑧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发育着以山地森林垂直带为代表的植被。 第二节自然植被的群落类型 一、植物群落分类 分类方法: ①按外貌分类:以优势植物的生活型(生长型)作为分类基础。 森林、矮疏林、密灌丛、草地、稀树干草原、灌木稀树干草原、树丛、稀树草地、草甸、干草原、草甸性草原、真草原、灌木干草原、草本沼泽、木本沼泽、荒原 缺点:把生态学关系差异很大的群落混淆在一起。 ②按结构分类:忽视生态特征,没注意群落与环境的统一 ③按植物区系分类:注意植物生态、生活型和地理型 ④按优势度分类:以优势树种的生态学特征作为基础 ⑤按生态分类:主要以植物群落分布的生态条件或环境状况作为分类基础. ⑥按外貌——生态分类:以群落主要层优势种的外貌(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特征(生活型) 和生态学指标(生态环境)为划分原则。 ⑦按演替分类:强调演替在植物群落分类上的重要性。 (二)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 以群落本身的综合特征作为分类依据 1.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系统 主要分类单位分三级: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和群丛(基本单位)。每一等级之上和之下又各设一个辅助单位和补充单位。高级单位的分类依据侧重于外貌、结构和生态地理特征,中级和中级以下的单位则侧重于种类组成。其系统如下: 植被型组:如草地

植物生物学试题

被子植物 1.合蕊柱 2.叶枕 3.距 4.冠毛 5.蝶形花冠和假蝶形花冠 二、填空题 1. Cathaya argyrophyllum中名是_____属_____科 Magnolia denudate是_____科植物Cercis chinensis中名是_____,是_____科(亚科)植物 Panax ginshen中名是_____,是_____科植物 Rhododendron smithii中名是_____,是_____科植物 Lonicera japonica中名是_____,是_____科植物 Allium cepa中名是_____,是是_____科植物。 2. _____ 科的特征是木本,单叶互生;雄蕊、雌蕊多数,螺旋状排列在伸长的花托上,聚合蓇葖果。 3. _____ 科的特征是头状花序,聚药雄蕊,果具冠毛。 4. _____ 科的特征是雄花成柔荑花序,雌花生于总苞中。 5. _____ 科的特征是有副萼,单体雄蕊,蒴果。 6. _____ 科的特征是十字花冠,四强雄蕊,角果。 7. _____ 科的特征是有托叶,叶基有腺体,周位花,核果。 8. _____ 科的特征是蝶形花冠,荚果。 9. _____ 科的特征是具乳汁,花单性,子房 3 室,中轴胎座。 科的特征是蔓生草本,有卷序,瓠果。 科的特征是叶具叶舌,颖果。 科的特征是具唇瓣,合蕊柱。 13.百合科的花程式是 _____。 14.假花学说认为被子植物起源于 _____ 植物,因而 _____ 类是最原始的代表。 15.真花学说认为每一个雄蕊代表 _____ ,心皮是 _____ 变化而来的,因而 _____ 类植物是最原始的,这一学说得到了广泛的承认,同时由于被子植物具有 _____、_____、_____ 三个特点,被认为是由共同起源单元说。 16.下列植物各属于哪个科。 17.矮牵牛属 ______ 科;金鱼草属 ______ 科;辛夷属 ______ 科;吊兰属 ______ 科。胡萝卜 _____ 科;马铃薯 _____ 科;白菜 _____ 科;番茄 _____ 科;香蕉 _____ 科;

植物群落调查方法

植物群落调查方法 植物群落调查 考察植物群落有各种方法,如样地法、样线法、距离抽样法、点样法等。 其中样地法就是基础方法,用样地法进行调查的方法步骤说明如下: (一)样地的设置 样地不就是群落的全部面积,它仅就是代表群落的基本持征的一定地段。对植物群落 考察应在确定的样地内进行,通过详细调查,以此来估计推断整个群落的情况。 样地选择的方法:选择样地应遵循下列原则:(1)种的分布要有均匀性。(2)结构完整,层次分明。(3)环境条件(尤指土壤与地形)一致。(4)群落的中心部位,避免过渡地段。 1.样地的形状:大多采用方形,又称样方;除此还有样条,样线,弱圆等。可根据不同研究内容具体选择。 小型样方用于调查草本群落或林下草本植物层,大型样方用于调查森林群落或荒 漠中的群落。为防止出现闭合差,在森林调查中,样方常沿着预定的测线方向呈菱形设置。其方法就是由中心点定出距离为样方对角线长度的两个点,然后从这两点 分别拉直长度恰为样方边长的测绳,使其在每一侧都恰好交接,就就是样方的边 界。 2.样地面积 下列样地面积的经验值可供考察时参考使用:草本群落1~10m2,灌丛16~100m2,单纯针叶林100m2,复层针叶林、夏绿阔叶林400~500m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000m2, 热带雨林2500m2 3.样地数目 样地数目多少取决于群落结构复杂程度。根据统计检验理论,多于30个样地的数值,才比较可靠。为了节省人力与时间,考察时每类群落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3~5个样地; 所有样地应依照顺序进行编号,以免混乱。 4.样地布局:一般可选用主观取样法,即选择被认为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调查样地。(二)植物群落样地调查内容与方法 样地调查内容主要有环境条件,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组成特征,群落的外貌。 1.环境条件调查:包括以下五项:(1)地理位置,(2)地形条件。(3)土壤条件。(4)人类影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4.3《群落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1 / 7 第4章 第3节《群落的结构》 一、群落的概念 1.概念:一定区域内,所有的种群(或所有的生物)(准确记忆) 2.正确理解群落的概念:(理解) ①“同一时间”:随时间迁移,群落内种群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改变 ②“一定区域”:群落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③“各种生物”:包括这个区域内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④“集合”:群落不是生物的简单聚集,而是通过生物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3.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 ?全部种群???→?所有种群 群落 4.种群和群落的比较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丰富度 ①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②地位:丰富度是群落的首要特征 ③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 落结构也越复杂 三、种间关系 2 / 7

相互依存, 减少,呈现“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 数量上呈现出 ①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最终 败,如图 ②两种生物生存能力相近, 随环境等外界因素发生周期性变化,如图 对寄生种群有利,对寄主种群有害。 【规律总结】 1.几种种间关系曲线的判断 (1)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互利共生 (2)不同步变化(此消彼长)——捕食 (3)看起点,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为0——竞争2. 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 a.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 b.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3 / 7

植物生理学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分/词×10词=15分) 1.生物膜 2.水通道蛋白 3.必需元素 4.希尔反应 5.糖酵解 6.比集转运速率 7.偏上生长 8.脱分化 9.春化作用 10.逆境 二、符号翻译(分/符号×10符号=5分) 1.ER 2.Ψw 3.GOGAT 4.CAM 5.P/O 6.GA 7.LAR 8.LDP 9.SSI 10.SOD 三、填空题(分/空×40空=20分) 1.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三大结构特征是、和。 2.由于的存在而引起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叫做溶质势。溶质势表示溶液中水分潜在的渗透能力的大小,因此,溶质势又可称为。溶质势也可按范特霍夫公式Ψs=Ψπ=来计算。 3.必需元素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可以概括为三方面:(1) 物质的组成成分,(2) 活动的调节者,(3)起作用。 4.类囊体膜上主要含有四类蛋白复合体,即、、、和。由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是在类囊体膜上进行的,所以也称类囊体膜为膜。 5.光合链中的电子传递体按氧化还原电位高低,电子传递链呈侧写的形。在光合链中,电子的最终供体是,电子最终受体是。 6.有氧呼吸是指生活细胞利用,将某些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形成和,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中被氧化的有机物称为。 7.物质进出质膜的方式有三种:(1)顺浓度梯度的转运,(2)逆浓度梯度的转运,(3)依赖于膜运动的转运。 8.促进插条生根的植物激素是;促进气孔关闭的是;保持离体叶片绿色的是;促进离层形成及脱落的是;防止器官脱落的是;使木本植物枝条休眠的是;促进无核葡萄果粒增大的是。 9.花粉管朝珠孔方向生长,属于运动;根向下生长,属于运动;含羞草遇外界刺激,小叶合拢,属于运动;合欢小叶的开闭运动属于运动。 10.植物光周期的反应类型主要有3种:植物、植物和植物。 11.花粉的识别物质是,雌蕊的识别感受器是柱头表面的。 四、选择题(1分/题×30题=30分) 1.一个典型的植物成熟细胞包括。 A.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B.细胞质、细胞壁和细胞核 C.细胞壁、原生质体和液泡 D.细胞壁、原生质体和细胞膜

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目的意义:过对植物群落多样性的调查,掌握群落多样性调查方法。通过对植 物群落多样性分析,掌握群落内多样性和群落间多样性分析方法;通过对校内外荒地杂草群落多样性的调研,分析人为因素对于杂草生长的影响。 调查内容: 调查的植物包括狗尾巴草(禾本科)、马唐(早熟禾科马唐属)、狗牙根草(禾本科狗牙根属)、灰枝笕、灰绿藜、葎草(桑科)、龙葵(茄科)、臭草(禾本科)、草熟禾、打破碗碗 花等常见野生杂草。 一.基本概念 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简单度量,它只计算给定地区的不同物种数量。在数学公式里用S代表。 物种的丰富程度跟纬度呈明显的反比关系。即使考虑高纬度地区地表面积减少等因素的修正,离赤道越远,物种就越稀少。 物种多样性的其它度量包括种群的稀有程度,以及他们具备的进化稀有特征的数量。 物种多样性是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它们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群落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是物种丰富度和分布均匀性的综合反映,体现了群落结构类型、组织水平、发展阶段、稳定程度和生境差异。城市植物的多样性是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关键,是其他生物重要的栖息地,是生物流动和能量交换的场所,并决定其他生物的多样性,是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调查研究,对植物群落作综合分析,找出群落本身特征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各类群落之间的相互联系。 二.用品与材料 1.测量仪器:测绳。 2.调查测量设备:钢卷尺,剪刀,标本夹,采集杖,各种表格,记录本,标签。 3.文具用品:彩笔、铅笔、橡皮、小刀、米尺、绘图薄、资料袋等。 4.采集工具:铁铲、枝剪、标本夹、标本纸、放大镜。 三.内容与方法 (一)样地的设置 1.取样数目 如果群落内部植物分布和结构都比较均一,则采用少数样地;如果群落结构复杂且变化较大、植物分布不规则时,则应提高取样数目。 2.取样技术

群落的结构与物种多样性

群落的结构与物种多样性 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 标题:群落的结构与物种多样性 摘要:一.群落的结构(一)群落的外貌和生活型1 群落外貌群落外貌(physiognomy)是指生物群落的外部形态或表相而言。它是群落中生物与生物间,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陆地生物群落的外貌主要取决于植被的特征,水生生物群落的外貌主要取决于水的深度和水流特征。陆地生物群落…… 关键词: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 一.群落的结构 (一)群落的外貌和生活型 1.群落外貌 群落外貌(physiognomy)是指生物群落的外部形态或表相而言。它是群落中生物与生物间,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陆地生物群落的外貌主要取决于植被的特征,水生生物群落的外貌主要取决于水的深度和水流特征。陆地生物群落的外貌是由组成群落的植物种类形态及其生活型(life form)所决定的。 2.生活型类型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丹麦植物学家Raunkiaer提出的系统,他是按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和保护方式,把高等植物划分为五个生活型,在各类群之下,根据植物体的高度,芽有无芽鳞保护,落叶或常绿,茎的特点等特征,再细分为若干较小的类型。下面就Raunkiaer的生活型分类系统加以简介: ①高位芽植物(Phanerophytes)休眠芽位于距地面25㎝以上,又可根据高

取决于水中的透光情况、水温和溶解氧的含量等。水生群落按垂直方向,一般可分为: 漂浮动物(neuston) 1.浮游动物(plankton); 2.水生生物群落游泳动物(nekton); 3.底栖动物(benthos); 4.附底动物(epifauna); 5.底内动物(infauna)(三) 水平结构 群落的水平格局,其形成主要与构成群落的成员的分布状况有关。大多数群落,各物种常形成相当高密度集团的斑块状(patch)镶嵌。导致这种水平方向上的复杂的镶嵌性(mosaicism)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图陆地生物群落中水平格局的主要决定因素(Smith,1980)(四)群落的时间格局 光、温度和湿度等许多环境因子有明显的时间节律(如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受这些因子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3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3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 C02补偿点 2. 植物细胞全能性3、氧化磷酸化 4、源-库单位 5. 乙烯的三重反应6、P680; 7、PEP;8、RQ 9、逆境蛋白 10、冻害与冷害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RUBP羧化酶具有______ 和______ 的特性。 2.赤霉素和脱落酸生物合成的前体都是甲瓦龙酸,它在长日照下形成______ ,而在短日照下形成______ 。 3.细胞分裂素主要是在______ 中合成。 4.土壤中可溶性盐类过多而使根系呼吸困难,造成植物体内缺水,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5.植物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______,感受春化作用的部位是______ 。 6.促进器官衰老、脱落的植物激素是_____ 和______ 。 7.光合作用中,电子的最终供体是______ ,电子最终受体是______ 。 8.根系两种吸水动力分别是______ 和______ 。 9.光敏素最基本的光反应特性是照射______ 光有效,______ 光即可消除这种效果。 10、组成呼吸链的传递体可分为______ 传递体和______ 传递体。 11、植物光周期现象与其地理起源有密切关系,长日照植物多起源于高纬度地区;在中纬度地区______ 植物多在春夏开花,而多在秋季开花的是______ 植物。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果胶分子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A、葡萄糖; B、果糖 C、蔗糖; D、半乳糖醛酸; 2、C4途径中CO2受体是()。 A、草酰乙酸; 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天冬氨酸; D、二磷酸核酮糖; 3、光呼吸是一个氧化过程,被氧化的底物一般认为是( )。 A. 丙酮酸 B. 葡萄糖 C. 乙醇酸 D.甘氨酸 4、下列波长范围中,对植物生长发育没有影响的光是()。 A、100~300nm; B、500~1000nm; C、300~500nm; D、1000~2000nm; 5、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的某些氨基酸含量发生变化,其中含量 显著增加的氨基酸是()。 A、脯氨酸; B、天冬氨酸; C、精氨酸; D、丙氨酸 6、促进叶片气孔关闭的植物激素是()。 A、IAA; B、GA; C、CTK; D、ABA; 7、植物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分化根或芽取决于培养基中下列哪 两种激素的比例()。 A、CTK/ABA B、IAA/GA C、CTK/IAA D、IAA/ABA 8、叶绿体色素中,属于作用中心色素的是( )。

千姿百态的海洋植物精选版

千姿百态的海洋植物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1.千姿百态的海洋植物 活动目标: 1.认识海洋植物,初步了解海洋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2.了解海洋植物的用途,感受海洋植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感受海洋植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感受海洋植物的丰富性和在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海洋植物图片、视频片段 学生准备:搜集生活中常见的海洋植物实物、图片以及含有海洋植物的食品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 2.出示有关海底植物丛生、动物穿梭的视频,提出问题:你都看到了什么? 3.学生交流自己的所观、所想。 4.小结:大海是个物产丰富的世界,不但有鱼、虾、蟹等各种各样的海洋动物,还有海带、紫菜等种类繁多的海洋植物,千姿百态的海洋植物构成了“海底森林”、“海底草原”,让我们一起走进海洋植物王国。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谈话,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视频,欣赏生机勃勃、动植物和谐相处的海底世界,可以初步感受海底的美和海洋植物的丰富与多样,调动其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二、走进海洋植物王国 (一)认识海洋中的藻类植物 1.教师谈话: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生活中常见的海洋植物,咱们交流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搜集的海洋植物实物、图片等,比如:海带、紫菜、裙带菜。(学生可以介绍这些海洋植物的名字、描述它们的样子等等)3.教师出示“巨藻”图片 ⑴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它的样子。 ⑵这是“巨藻”,从它的名字中你能知道什么? ⑶是呀,巨藻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它们最长的可达百米以上呢。4.出示“马尾藻”图片: ⑴你认识这种海洋植物吗? ⑵补充有关马尾藻的资料(如:充满神秘色彩的马尾藻海等等)。5.教师小结:刚才我们认识的海带、紫菜、裙带菜、巨藻、马尾藻都属于藻类。海洋植物以藻类为主,这个家族有8000多种呢。大的有高达几百米的巨藻,小的要用显微镜放大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才能看见呢。

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报告

_____种群密度调查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野外调查时对种群密度的研究方法;种群密度是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上的一个实测数据。 二.用品与材料 1.测量仪器:地质罗盘(指南针),GPS(经纬仪),海拔表(气压高度表),测绳,计步器,测高仪,望远镜,照相机,大比例地图。 2.调查测量设备:钢卷尺,剪刀,标本夹,采集杖,各种表格,记录本,标签。 3.文具用品:彩笔、铅笔、橡皮、小刀、米尺、绘图薄、资料袋等。 4.采集工具:铁铲、枝剪、土壤袋、标本夹、标本纸、放大镜、昆虫采集箱。 三、内容与方法 (一)取样方法的设计 在植被研究中取样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这与研究对象本身的复杂性有关。常用的几种主要方法为:代表性样地法、随机取样法、分层随机取样法、系统取样法。本实验采用代表性样地法。 1、代表性样地法 这是一种根据主观判断有意识地选出某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样地进行调查,因此是主观选择取样。用这种方法取得的资料不能用于统计分析,但是却适用于像排序等某些多变量分析技术。 (二)取样技术 (1)标准样方法 (1)样方法:在一块样地单位上选定样点,将仪器放在样点的中心,水平向正北0°,东北45°,正东90°引方向线,量取相应的长度。则四点可构成所需大小的样方。 样方类型: 记名样方、面积样方、质量样方、永久样方。 1. 取样数目 如果群落内部植物分布和结构都比较均一,则采用少数样地;如果群落结构复杂且变化较大、植物分布不规则时,则应提高取样数目。总面积的5%~10%或1%。 2、样方形状 样方形状为方形、长方形或圆形。 3、样方面积

①样方的范围(最小面积调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小面积统计植物种类数目,并逐步向外围扩大,同时登记新发现的植物种类,直到基本不再增加新种类为止。 ④植物群落调查所用的最适样方大小:乔木层惯用样方大小为10×10~40×50m2,灌木层为4×4~10×10m2,草本层为1×1~3×3.3m2。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结果与计算 2结果分析

藻类植物-习题(含答案)

藻类植物-习题(含答案)

藻类植物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26.0分) 1. 大气中近90%的氧气是由下列哪一类植物完成的() A. 被子植物 B. 裸子植物 C. 蕨类植物 D. 藻类植物 2. 鱼缸长时间不换水,缸的内壁上会长出绿膜,水变成绿色,这是由下列哪种生物引起的() A. 细菌 B. 蕨类植物 C. 藻类植物 D. 苔藓植物

3. 海带是生活在海水中的大型藻类,素有“长寿菜”和“含碘冠军”的美誉,在沿海一带被广泛养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海带呈褐色,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 海带是依靠种子进行繁殖后代的 C. 海带依靠根系吸收水和无机盐 D. 细细膜控制碘进入海带细抱 4. 下列关于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人类生活的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扩散到大气中,补充大气圈中的氧气 B. 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给水中的植食性鱼类等动物提供食物 C. 许多的藻类,特别是海藻,如海带、紫菜等可供食用和药用 D. 由于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所以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 春天,某生物实验小组用显微镜观察变绿的池塘水,发现一种单细胞生物,体内有叶绿体.则该生物可能是() A. 单细胞动物 B. 藻类植物 C. 苔藓植物 D. 蕨类植物 6. 某植提供了气中绝大部分的氧气,有根茎、分化,分布在占地球面约71%的水域环中这类物是() A. 藻类植物 B. 苔藓植物 C. 蕨类植物 7. 地衣是自然界中一类特殊的生物,是下列哪两类生物的共生体() A. 细菌和真菌 B. 细菌和藻类

样方法植物群落调查实习报告

植物群落样方法的调查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通过实习掌握两种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掌握掌握植物群落数量指标的确定方法,从中学会绘制种—面积曲线。提高了我们的野外实习的能力,同时开阔我们的视野。 实习时间:2009年6月06日 实习地点:韶关学院后山 【概况】 (1).找到要设置样方的地点,然后确定样方的面积、形状。 (2).观察样方内有哪些乔木群落,记录各个乔木群落的数量、特征,投影到地面的面积,还有各个群落树木的平均树高,地表情况。 (3).整理样地调查数据和分析植物群落特征。 【实习用品与材料】 1.测量仪器:指南针,经纬仪,气压高度表,测绳,计步器。 2.调查测量设备:钢卷尺,剪刀,标本夹,采集杖,各种表格,记录本,标签。

3.文具用品:彩笔、铅笔、橡皮、小刀、米尺、绘图薄、资料袋等。 4. 参数的确定(1)密度D:某种群个体的数目/ 单位样方; 【内容】 根据之前记录到的数据进行整理、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①密度(D)=某样方内某种植物的个体数/样方面积 ②相对密度(RD)=(某种植物的密度/全部植物的总密度)×100 =(某种植物的个体数/全部植物的个体数)×100 ③.盖度(是指样地中个部植物个体遮盖地面的面积、或它们的地上部分(枝叶 等)垂直投影所覆盖的土地面积。一股用目测估计,按所占单位面积的百分率或十分数表示。基部盖度又称统盖度基盖度或真盖度,是指植物基都实际所占的面 积。)C:在样方中估计某一种植物的盖度。 ④相对盖度RC:相对盖度RC:某种群的盖度/ 样方内全部种群的盖度和= Ci/∑C; ⑤高度H:某种植物体的高度总合; ⑥相对高度RH:某种群的高度/ 样方内所有种群的高度和= Hi/∑H;

高中生物第5章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群落的主要类型群落演替学业分层测评

第5章群落第1-5节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略)、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群落的主要类型、群落 演替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列概括性结论中,阐述生物群落定义的是( ) A.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B.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群的集合 C.每个个体成为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集合的组分 D.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相互作用的整体 【解析】群落是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群落是指生物群落,它同时含有多个种群,不包括非生物因素。每个群落的组分包括该群落所有种群,而不是个体。 【答案】 B 2.(2016·杭州高二期末)森林中的植物群落由上到下分布的植物类型是( ) ①树冠层②灌木层③草本层④地表层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解析】陆生植物有六种生长型:乔木、灌木、藤木植物、草本植物、附生植物、地表植物。森林中植物类型从上到下分布为①②③④ 【答案】 A 3.(2016·杭州高二期末)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黄杉的三个种群龄级(以胸径的大小表示)的取样调查图。其中种群A为自然状态,种群B、C受到了不同强度的人为干扰。据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人为干扰对B、C种群各龄级的数量没有显著影响 B.种群A中低龄级黄杉个体数量大于种群B

C.种群B中高龄级的黄杉被采伐有利于低龄级黄杉的生长 D.种群C中高龄级黄杉数量锐减,导致其垂直结构的层次简单 【解析】人工干扰下的B种群各龄级黄杉较种群A多,C种群各龄级黄杉较种群A少,A、B项错误;垂直结构是群落的特征,而非种群的特征,D项错误。 【答案】 C 4.牛头山森林公园里的很多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引起此森林群落中的动物和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非生物因素分别是( ) 【导学号:24890041】A.食物、温度B.光照、温度 C.食物、光照D.温度、湿度 【解析】 即光照影响植物的垂直分层,食物影响动物的垂直分层。 【答案】 C 5.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分布有利于( ) A.生存竞争B.占据空间 C.资源利用D.生物进化 【解析】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分布可避免过多的种间竞争,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 【答案】 C 6.(2016·温州期末)在北半球陆地,随海拔高度增加,由南向北群落依次是 ( ) A.热带雨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 B.苔原、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苔原 D.苔原、热带雨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 【解析】群落随海拔高度增加即由平原到高原,主要表现为温度下降;群落由南向北(即纬度变化)依次经过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主要表现也为温度的下降。结合陆地生物群落的特点,可判断出最南端为热带雨林,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叶林,最北端为苔原。 【答案】 A 7.关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A.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故干湿季明显 B.我国东部分布着全球面积最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乔木、灌木、草本、地表层均具备,乔木仅有一层

草本植物群落的调查与分析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刘璐学号20082501055 专业年级、班级 课程名称实验项目草本植物群落的调查与分析 实验类型验证设计综合实验时间2011年 3 月21 日 实验指导老师实验评分 草本植物群落的调查与分析 一、目的意义 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内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1]。植物种类不同,群落的类型和结构也不相同,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相同[1]。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调查研究来更好地认识群落的组成,变化,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的状况。而草本植物的分布与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2],研究草本植物群落的特征及植物物种多样性,对我们了解和保护草本植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采样测定方法 1、仪器和材料 样方框(50cm×50cm),皮尺,卷尺 2、测定方法 (1)样地调查:采用样方法进行野外调查,于2011年3月21日在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网络学院门口的草坪上选好样地,在样地中每隔2m 设置1个50cm×50cm的样方,共计19个样方。调查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草本植物的植物名、株数、盖度、高度及物候相等。 (2)数据分析:本次实验采用重要值作为多样性指数计算和群落划分的依据,而群落多样性的测度选用Simpson 多样性指数D 和Shannon – Weiner多样性指数H 。 重要值 = 相对多度 + 相对频度 + 相对盖度 其中,相对多度 = 某种的多度 所有种的多度之和 × 100% ;多度 = 某种的个体数 所有种的个体数之和

相对频度 = 某种的频度 所有种的频度之和× 100% ;频度 = 某种出现的样方数 样方总数 相对盖度 = 某种的盖度 所有种的盖度之和 × 100% Shannon – Weiner多样性指数H (bit)= –∑P i log e P i 其中,P i——种i个体在全部个体中的比例 Simpson 多样性指数D = 1 –Σ(N i / N)2 其中,N i——种i的个体数; N ——群落中全部物种的个体数。 三、结果与分析 1、草本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优势种 表1 两耳草 + 地毯草 + 天胡荽群落表 种名总株数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重要值两耳草1416 25.22 9.88 33.16 68.26 地毯草897 15.98 11.05 24.4 49.43 天胡荽1054 18.77 9.3 9.5 37.57 黄花酢浆草505 9 5.81 7.59 22.4 水蜈蚣398 7.09 7.56 3.73 18.38 假俭草322 5.74 4.07 7.7 17.51 丰花草68 1.21 8.14 7.61 16.96 三点金267 4.76 7.56 3.71 15.94 堇菜113 2.01 8.14 1.02 11.17 纤毛鸭嘴草176 3.14 4.07 1.35 8.56 狗牙根100 1.78 4.65 1.09 7.52 崩大碗46 0.82 4.07 1.55 6.44 马唐147 2.62 2.9 0.49 6.01 雾水葛26 0.46 4.07 0.5 5.03 车前草21 0.37 1.74 1.92 4.0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