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测量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电子测量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电子测量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电子测量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国电子测量仪器的现状、机遇及测量技术五大发展趋势

前言:《电子测量》一书编写的目的是使我们掌握现代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新型电子测量仪器的应用技术,在科学实验中具有制定先进、合理测量和测试方案,正确的选用测量仪器,严格的处理数据,已获得最佳测试结果的能力,通过分析单元电路和整机电路

能够提高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始我还以为电子测量仅仅是几个仪器的原理简单分析,细细听课后发现还有好多的测量方法和不懂的数据处理方法,使我对测量技术又有了新的认识,因为我个人在感性方面不是那么细腻,所以在期末考试的论文上想浅谈我国电子测量仪器的现状、机遇及测量技术五大发展趋势。下面介绍我的浅析。

摘要: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促进了电子行业的飞速增长,也极大地推动了测试测量仪器和设备的快速发展。鉴于中国在全球制造链和设计链的重要地位,使得这里成为全球各大仪器厂商逐鹿的大战场,同时,也带动了中国本土测试测量仪器研发与测试技术应用的迅速发展。

一.中国电子测量仪器设备的发展现状与机遇

近年来中国测量仪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问题得到了很多方面的重视,状况有了很大改观。测试仪器行业目前已经越过低谷阶段,重新回到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尤其最近几年,中国本土仪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通用电子测量设备和汽车电子设备的研发方面,与国外先进产品的差距正在快速缩小,对国外电子仪器巨头的垄断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随着模块化和虚拟技术的发展,为中国的测试测量仪器行业带来了新的契机,加上各级政府日益重视,以及中国自主应用标准研究的快速进展,都在为该产业提供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机遇。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测试测量仪器每年都以超过30% 以上的速度在快速增长。在此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无疑催生出了许多测试行业新创企业,也催生出了一批批可靠性和稳定性较高的产品。目前电子仪器行业的机遇也有三点:

1.最大的机会是我国产业的全面升级。包括IC在内的几十个信息产业要全面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信息产业以外的其他产业也要全面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家电下乡、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等政策方针也将进一步扩大市场需求。

2.节能、降耗、减排,为电子仪器提供了新的广阔市场。电子仪器具有双重功能,一是为节能、降耗、减排提供测试检测仪器;二是能够提供节能、降耗、减排电子仪器应用产品。

3.从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转变、市场家电产品3C技术融合等都为电子仪器提供了新的广阔市场。为了促进经济实力薄弱的电子仪器行业的发展,建议对具有自主开发能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产品的企业,有关部门应认定其为“电子仪器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在相关政策上给予支持。

二.中国本土测量仪器设备发展的主要瓶颈

尽管本土测试测量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客观地说中国开发测试测量仪器还普遍比较落后。每当提起中国测试仪器落后的原因,就会有许多不同的说法,诸如精度不高,外观不好,可靠性差等。实际上,这些都还是表面现象,真正影响中国测量仪器发展的瓶颈为:

1.测试在整个产品流程中的地位偏低

由于人们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产品的制造流程中,研发始终处于核心位置,而测试则处于从属和辅助位置。关于这一点,在几乎所有的研究机构部门配置上即可窥其一斑。这种错误观念上的原因,造成整个社会对测试的重视度不够,从而造成测试仪器方面人才的严重匮乏,造成相关的基础科学研究比较薄弱,这是中国测量仪器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实际上,即便是研发队伍本身,对测试的重视度以及对仪器本身的研究也明显不够。

2.面向应用和现代市场营销模式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本土仪器设备厂商只是重研发,重视生产,重视狭义的市场,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现代营销体系和面向应用的研发模式。传统的营销模式在计划经济年代里发挥过很大作用,但无法满足目前整体解方案流行年代的需求。所以,为了快速缩小与国外先进公司之间的差距,国内仪器研发企业应加速实现从面向仿制的研发向面向应用的研发的过渡。特别是随着国内应用需求的快速增长,为这一过渡提供了根本动力,应该利用这些动力,跟踪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

3.缺乏标准件的材料配套体系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仪器配套行业的企业多为良莠不齐的小型企业,标准化的研究也没有跟上需求的快速发展,从而导致仪器的材料配套行业的技术水平较低。虽然目前已有较大的改观,但距离整个产业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所以,还应把标准化和模块化的研究放到重要的位置。还有,在技术水平没有达到的条件下,一味地追求精度或追求高指标,而没有处理好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上述这些都是制约本土仪器发展的因素。

三.重点关注五大技术发展趋势

从技术和市场的角度看,电子仪器今后的发展趋势是各种高技术的综合,全方位服务于各个产业和国民经济市场,具体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数字化电子测量仪器的普及率必须提升。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数字化时代是社会生活与经济现代化的最新标志,关系着一个国家在科技领域核心竞争力的高低,如果对此重视不够,电子测量仪器将失去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也将失去市场。

第二,总线技术必须跟踪国际发展水平。VXI、PXI、LXI、USB接口、总线技术在电子测量仪器领域国外已经发展到一个很高的水平。目前,有三个趋势在推动测试测量行业的发展:首先,要有系统就绪的硬件,即模块化的产品,可以很快构建一个系统。其次,要有基于标准的与PC兼容的输入输出接口,以及输入、输出驱动程序,可以基于局域网,也可以基于互联网。最后,要有灵活的软件解决方案,不论客户需要的是Excel界面还是文字界面,都可以给客户灵活的选择。国际电子测量仪器

LXI(LANeXtensionforIn-strument)联盟的产生,就是为了迎合这个变化。国外企业已经开发出LXI总线电子测量仪器产品,国内一些大学已开始着手研究,国内电子测量仪器企业尚未开始启动,如果着手太晚,将会再一次拉大我国电子测量仪器与国际技术水平的差距,因此我国电子测量仪器企业应该尽快启动LXI 总线技术在电子测量仪器中的应用测量仪器。

第三,软件技术必须尽快提上日程。电子测量仪器“软件”是电子测量仪器智能化的核心技术,而且“软件修正测量误差”是目前修正测量误差既经济又最有效的办法;此外,特别是软件定义的无线电测量仪器,在国外得到了特别的重视和发展。自从无线接收系统从超外差变频结构,转变成无外差变频的零中频结构之后,无线电发射接收系统简化成为数字变频、基带放大器、基带滤波器、数模转换器、模数转换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等数字部件,使软件定义无线电(SDR)测量仪器得以实现。总之,电子测量仪器没有软件技术,就好像我们的电子测量仪器还处于“冷兵器”时代,然而软件技术在我们的电子测量仪器中还远远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这一点不解决,我们的电子测量仪器就永远不是现代化水平的电子测量仪器。

第四,模块化技术必须加紧跟上。这是国际电子测量仪器发展的方向,实际上模块化技术与总线技术(接口技术)、软件技术是三位一体,我们必须尽快把三者有机地接合起来,形成有竞争力的电子测量仪器产品。

第五,合成仪器必须尽快实施。合成仪器采用可互换的标准模块、标准电路、标准接口,实现从单元电路至系统的积木化结构。由于美国国防部门是全球电子测量仪器的最大采购商,合成仪器将推动美国、欧洲、日本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开发从器件、模块、子系统至完整的自动测量系统,成为电子测量仪器技术创新的新动力。

参考文献

1 李保安,李行善的《基于组件的自动测量技术(ATS)软件体系结构》,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

2 年04 期

2 何玲松,张蓉,《基于Web 的网络化虚拟仪器技术及应用》,中国机械工程,2002 年09 期

工程测量的发展

我国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与成就 一、前言 工程测量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它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紧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是测绘学中最活跃的一个分支学科。工程测量有着悠久的历史,近20年来,随着测绘科技的飞速发展,工程测量的技术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取得很大的成就。主要原因有:一是科学技术的新成就,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及测绘科技本身的进步,为工程测量技术进步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不断扩大,各种大型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建设工程、特种精密建设工程等不断增多,对工程测量不断提出新的任务、新课题和新要求,使工程测量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有力地推动和促进工程测量事业的进步与发展。随着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转化,面向21世纪的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测量数据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格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的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GPS技术、RS技术、GIS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以及先进地面测量仪器等将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中,并发挥其主导作用。 二、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80年代以来出现许多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如:光电测距仪、精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电子水准仪、数字水准仪、激光准直仪、激光扫平仪等,为工程测量向现代化、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改变了传统的工程控制网布网、地形测量、道路测量和施工测量等的作业方法。三角网已被三边网、边角网、测距导线网所替代;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三、四等水准测量;具有自动跟踪和连续显示功能的测距仪用于施工放样测量;无需棱镜的测距仪解决了难以攀登和无法到达的测量点的测距工作;电子速测仪为细部测量提供了理想的仪器;精密测距仪的应用代替了传统的基线丈量。 电子经纬仪和全站仪的应用,是地面测量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电子经纬仪具有自动记录、自动改正仪器轴系统差、自动归化计算、角度测量自动扫描、消除度盘分划误差和偏心差等优点。全站仪测量可以利用电子手簿把野外测量数据自动记录下来,通过接口设备传输到计算机,利用“人机交互”方式进行测量数据的自动数据处理和图形编辑,还可以把由微机控制的跟踪设备加到全站仪上,能对一系列目标自动测量,即所谓“测地机器人”或“电子平板”野外直接图形编辑,为测图和工程放样向数字化发展开辟了道路。激光水准仪、全自动数字水准仪、记录式精密补偿水准仪等仪器的出现,实现了在几何水准测量中自动安平、自动读数和记录、自动检核测量数据等功能,使几何水准测量向自动化、数字化方向迈进。激光准直仪和激光扫描仪在高层建筑施工和大面积混凝土施工中是必不可少的仪器。国产JDA系列多功能自动激光准直仪,具有6种自动保持精度的基准,可用于高层和高耸建筑的轴线测控;滑模测偏、测扭、水平测控;构筑物与设备安装放线控测;各类工程测平,结构变形观测等。陀螺经纬仪是用于矿山、隧道等工程测量的另一类主要的地面测量仪器,新一代的陀螺经纬仪是由微机控制,仪器自动、连续地观测陀螺的摇动并能补偿外部的干扰,观测时间短、精度高,如Cromad陀螺经纬仪在7min左右的观测时间能获取3″的精度,比传统陀螺经纬仪精度提高近7倍,作业效率提高近10倍,标志着陀螺经纬仪向自动化方向迈进。 三、3维工业测量技术的兴起和应用

新型显示技术发展研究_孔彬

52?2013年7/8月号 总第102/103期? 显示技术是人机联系和信息展示的窗口,广泛应用于工业、娱乐、通讯、教育、交通、医疗、军事等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显示产业也是年产值超过千亿美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信息时代的先导性支 柱产业,产业带动力和辐射力强。为实现新型显示产业的加速创新发展,2012年8月21日,科技部组织编制了《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下简称“规划”),倡导新型显示技术的发展潮流。 1.概况 100余年来,世界显示技术日益呈现出技术融合化、种类多元化、应用综合化的发展态势,其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主要阶段(图1): 一是传统的显示技术阶段,主要以物理光学显示为主,包括镜片投影显示。二是现代显像管显示技术阶段,以1897年发明CRT 技术为标志。三是现代平板显示技术阶段,开始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现已形成了全球迅猛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四是当代新型显示技术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和高清晰度电视的发展,引发了全球显示产业的一场变革。随着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型显示技术迅速取代CRT 等传统显示技术,出现了液晶显示、等离子显示、有机发光显示等新型平板显示技术和产品互相补充、互相竞争、共同发展的局面,如图1所示。 目前,显示技术处于多种技术路线并存、产业发展迅速的黄 金阶段。其中,阴极射线管显示已基本退出显示技术历史舞台,液晶显示技术和等离子体显示已经成为显示主流技术,激光显示、3D 显示、有机发光显示、电子纸显示、场发射显示将是未来主流 新型显示技术发展研究 孔彬 显示技术。我国激光显示是最有可能领先国际水平的显示技术,3D 显示是最有生命力且终将成为显示技术共性平台的下一代显示技术,有机发光显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显示技术,电子纸显示和场发射显示是值得关注的下一代显示技术。 近年来,在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推动下,我国新型显示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产业链中上游技术创新与国际水平差距逐步缩小,下游整机应用系统集成技术得到跨越式发展。其中,我国激光显示技术保持与国际同步,3D 显示技术与国际同行差距较小,有机发光显示、电子纸显示产业发展迅速。液晶显示和等离子体显示等主流显示技术自主产业创新步伐明显加快。目前,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激光显示技术和产业均处于蓄势待发阶段,未来显 示储备技术场发射显示的发展势头也较明显, 多种显示技术在移动互联网终端显示的集成应用得到快速发展。我国新型显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迎来了十分难得的机遇期。 激光显示和3D 显示技术已经被人们熟知并处于大规模应用阶段,下文将重点介绍有机发光显示、电子纸显示和场发射显示等三种新型显示技术。 2.有机发光显示 有机发光显示,又称OLED(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有机发光显示的发光原理和无机发光显示相似。当元件受到直流电(Direct Current ;DC)所衍生的顺向偏压时,外加之电压能量将驱动电子(Electron)与空穴(Hole)分别由阴极与阳极 注入元件,当两者在传导中相遇、结合,即形成所谓的电子-空穴复合(Electron-Hole Capture)。而当化学分子受到外来能量激发后,若电子自旋(Electron Spin)和基态电子成对,则为单 重态(Singlet),其所释放的光为所谓的荧光(Fluorescence);反之,若激发态电子和基态电子自旋不成对且平行,则称为三重态 (Triplet),其所释放的光为所谓的磷光(Phosphorescence)。OLED 的基本结构是由一薄而透明具半导体特性之铟锡氧化物(ITO),与电力之正极相连,再加上另一个金属阴极,包成如 近年来,在市场需求 和技术创新推动下,我国新型显示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产业链中上游技术创新与国际水平差距逐步缩小,下游整机应用系统集成技术得到跨越式发展 图1 显示技术发展总体历程

电子封装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电子封装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 电子封装技术是系统封装技术的重要内容,是系统封装技术的重要技术基础。它要求在最小影响电子芯片电气性能的同时对这些芯片提供保护、供电、冷却、并提供外部世界的电气与机械联系等。本文将从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对当前电子封装技术加以阐述,使大家对封装技术的重要性及其意义有大致的了解。 引言 集成电路芯片一旦设计出来就包含了设计者所设计的一切功能,而不合适的封装会使其性能下降,除此之外,经过良好封装的集成电路芯片有许多好处,比如可对集成电路芯片加以保护、容易进行性能测试、容易传输、容易检修等。因此对各类集成电路芯片来说封装是必不可少的。现今集成电路晶圆的特征线宽进入微纳电子时代,芯片特征尺寸不断缩小,必然会促使集成电路的功能向着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这就使得电子封装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不断向前发展。近年来,封装技术已成为半导体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各种封装方法层出不穷,实现了更高层次的封装集成。本文正是要从封装角度来介绍当前电子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正文 近年来,我国的封装产业在不断地发展。一方面,境外半导体制造商以及封装代工业纷纷将其封装产能转移至中国,拉动了封装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另一方面,国内芯片制造规模的不断扩大,也极大地推动封装产业的高速成长。但虽然如此,IC的产业规模与市场规模之比始终未超过20%,依旧是主要依靠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因此,只有掌握先进的技术,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将国内IC产业国际化、品牌化,才能使我国的IC产业逐渐走到世界前列。 新型封装材料与技术推动封装发展,其重点直接放在削减生产供应链的成本方面,创新性封装设计和制作技术的研发倍受关注,WLP 设计与TSV技术以及多芯片和芯片堆叠领域的新技术、关键技术产业化开发呈井喷式增长态势,推动高密度封测产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更长远的目标发展。 大体上说,电子封装表现出以下几种发展趋势:(1)电子封装将由有封装向少封装和无封装方向发展;(2)芯片直接贴装(DAC)技术,特别是其中的倒装焊(FCB)技术将成为电子封装的主流形式;(3)三维(3D)封装技术将成为实现电子整机系统功能的有效途径;(4)无源元件将逐步走向集成化;(5)系统级封装(SOP或SIP)将成为新世纪重点发展的微电子封装技术。一种典型的SOP——单级集成模块(SLIM)正被大力研发;(6)圆片级封装(WLP)技术将高速发展;(7)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和微光机电系统(MOEMS)正方兴未艾,它们都是微电子技术的拓展与延伸,是集成电子技术与精密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与前景展望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与前景展望 姓名:张海洋班级:12电本一学号:1250720044 摘要:微电子是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占有举 足轻重的地位,本文简要介绍微电子的发展史,并且从光刻技术、氧化和扩散技术、多层布线技术和电容器材料技术等技术对微电子技术做前景展望。 关键词:微电子晶体管集成电路半导体。 微电子学是研究在固体(主要是半导体)材料上构成的微小型化电路、电路及系统的电子学分支,它主要研究电子或粒子在固体材料中的运动规律及其应用,并利用它实现信号处理功能的科学,以实现电路的系统和集成为目的,实用性强。微电子产业是基础性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它之所以发展得如此之快,除了技术本身对国民经济的巨大贡献之外,还与它极强的渗透性有关。 微电子学兴起在现代,在1883年,爱迪生把一根钢丝电极封入灯泡,靠近灯丝,发现碳丝加热后,铜丝上有微弱的电流通过,这就是所谓的“爱迪生效应”。电子的发现,证实“爱迪生效应”是热电子发射效应。 英国另一位科学家弗莱明首先看到了它的实用价值,1904年,他进一步发现,有热电极和冷电极两个电极的真空管,对于从空气中传来的交变无线电波具有“检波器”的作用,他把这种管子称为“热离子管”,并在英国取得了专利。这就是“二极真空电子管”。自此,晶体管就有了一个雏形。 在1947年,临近圣诞节的时候,在贝尔实验室内,一个半导体材料与一个弯支架被堆放在了一起,世界上第一个晶体管就诞生了,由于晶体管有着比电子管更好的性能,所以在此后的10年内,晶体管飞速发展。 1958年,德州仪器的工程师Jack Kilby将三种电子元件结合到一片小小的硅片上,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集成电路(IC)。到1959年,就有人尝试着使用硅来制造集成电路,这个时期,实用硅平面IC制造飞速发展.。 第二年,也是在贝尔实验室,D. Kahng和Martin Atalla发明了MOSFET,因为MOSFET制造成本低廉与使用面积较小、高整合度的特点,集成电路可以变得很小。至此,微电子学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 然后就是在1965年,摩尔对集成电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预测:集成电路的芯片集成度将以四年翻两番,而成本却成比例的递减。在当时,这种预测看起来是不可思议,但是现在事实证明,摩尔的预测诗完全正确的。 接下来,就是Intel制造出了一系列的CPU芯片,将我们完全的带入了信息时代。 由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微电子技术是当代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和心脏。时至今日,微电子技术变得更加重要,无论是在航天航空技术、遥测传感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或家用电器产业,都离不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甚至是在现代战争中,微电子技术也是随处可见。在我国,已经把电子信息产业列为国民经济的支拄性产业,微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如今,微电子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微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产业规模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微电子导论论文--发展及历史

中国微电子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论文概要: 介绍了中国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并阐述对微电子技术发展趋势的展望。针对日前世界局势紧张,战争不断的状况,本文在最后浅析了微电子技术在未来轻兵器上的应用。 一.我国微电子技术发展状况 1956年7月,国务院科学专业化规划委员会正式成立,组织数百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编制了十二年(1965—1967年)科学技术远景规划,这个著名的《十二年规划》中,明确地把发展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无线电电子学、自动化和遥感技术放到战略的重点上,我国半导体晶体管是1957年研制成功的,1960年开始形成生产;集成电路始于1962年,于1968年形成生产;大规模集成电路始于70年代初,80年代初形成生产。但是,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较,我们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生产规模上,目前我国集成电路工业还没有实现高技术、低价格的工业化大生产,而国外的发展却很快,美国IBM 公司在日本的野洲工厂生产64K动态存贮器,1983年秋正式投产后,每日处理硅片几万片,月产量为上百万块电路,生产设备投资约8000万美元。日本三菱电机公司于1981年2月开始动土兴建工厂,1984年投产,计划生产64K动态存贮器,月产300万块,总投资约为1.2亿美元。 此外,在美国和日本,把半导体研究成果形成工业化生产的周期也比较短。在美国和日本,出现晶体观后,形成工业生产能力是3年;出现集成电路后形成工业生产能力是1—3年;出现大规模集成电路后形成工业生产能力是1—2年;出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后形成工业生产能力是4年。我国半导体集成电路工业长期以来也是停留在手工业和实验室的生产方式上。近几年引进了一些生产线,个别单位才开始有些改观,但与国外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从产品的产值和产量方面来看,目前,全世界半导体与微电子市场为美国和日本所垄断。这两国集成电路的产量约占体世界产量的百分之九十,早期是美国独占市场,而日本后起直追。1975年美国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的产值是66亿美元,分离器件产量为110多亿只,集成路为50多亿块;日本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的产值是30亿美元,分离器件产量为122亿只,集成电路为17亿块。1982年美国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的产值为75美元,分离器件产量为260多亿只,集成电路为90多亿块;日本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的产值为38亿美元,分离器件产量300多亿只,集成电路40多亿块。我国集成电路自1976年至1982年,产量一直在1200万块至3000万块之间波动,没有大幅度的提高,1982年我国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的产值是0.75亿美元,产量为1313万块,相当于美国1965年和日本1968年的水平。(1965年美国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的产值是0.79亿美元,产量为950万块;1968年日本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的产值为0.47亿美元,产量为1988万块)。 在价格、成本、劳动生产率、成品率等方面,差距比几十倍还大得多,并且我国小规模集成电路的成品率比国外低1—3倍;中规模集成电路的成品率比国外低3—7倍。目前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成品率比日本1969年的水平还低。从经济效益和原材料消耗方面考虑,国外一般认为,进入工业生产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成品率不应低于50%,大规模集成电路成品率不应低于30%。我国集成电路成品率的进一步提高,已迫在眉睫,这是使我国集成电路降低成本,进入工业化大生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带有根本性的一环。从价格上来看,集成电路价格是当前我国集成电路工业中的重大问题,产品优质价廉,市场才有立足之地。我国半导体集成电路价格,长期以来,降价较缓慢,近两三年来,集成电路的平均价格为每块10元左右,这种价格水平均相当于美国和日本1965

液晶显示器及其军事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概述 作为人机交互过程中最终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显示器是信息装备的重要器件。在战场、海陆空三军的作战指挥、武器控制及信息处理系统中,无论是大型固定设施、运动机械还是便携式仪器,都必须配置显示器以便为使用者提供各种信息。例如,在飞行器座舱中,飞行员通过显示器获得关于超视距战术势态、本机状况、火控状态、导航等诸多信息。因此,显示器是现代战争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手段。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通过改变电场中液晶分子的排列来调制来自背光灯的光强,从而达到显示信息的目的,通过在像素上加滤色片即可实现彩色显示。它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 (1)低电压 (3~5V)、微功耗(工作电流仅为μA/cm2量级); (2)易于彩色化,在色谱上可准确复现,彩色失真极小; (3)工作时电磁辐射极微弱; (4)体积小、厚度薄,显示画面为纯粹的平面; (5)重量轻,相对于阴极射线管(CRT)而言具有突出的优势。 当然,液晶显示器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包括: (1)被动型显示,本身不发光,在黑暗环境下必须配外光源或背景光源;(2)视角较小; (3)亮度、响应速度、对比度较差; (4)多数产品工作温度范围不够宽(-30℃~+85℃)。 正因为液晶显示器独特的优点,从其问世之时起就引起了军方的关注,最早使用液晶显示器的是美国的海军航空飞行器。美国1983年就投资研制用于美国海军的轻型模块显示系统,并装备于F/A-18、F-14D战机,开创了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AMLCD)进入军用显示器件行列的先河。 不过,尽管AMLCD在平面度、重量、体积、构型等方面较之CRT具有优良的性能,但AMLCD尚不能广泛地应用,单从技术的角度看,还是因为AMLCD存在一定的不足并且尚未克服。为了使普通工业级甚至商用级的液晶显示器能够达到军用级要求。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军方,目前多采取对普通的十分成熟的商用AMLCD (多为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进行加固,有针对性地对其性能加以改善,使其满足军方对显示器的性能提出的具体要求。 不同的军种以及不同的应用场合对液晶显示器的要求各不相同,对于具体的应用场合,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考虑包括成本等在内的非技术因素,制定适宜的技术指标。 二、军事液晶显示器应用现状 按照有效显示尺寸划分,液晶显示器可分为微型液晶显示器(Micro LCD)和平板液晶显示器(Panel LCD),本文关注的是平板液晶显示器。 平板液晶显示器有效显示画面尺寸一般为5.2~19.6英寸,目前的军事显示器主

工程测量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94707650.html, 工程测量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作者:邓绍云 来源:《科技视界》2015年第08期 【摘要】本文针对就目前我国工程建设投入和规模及速度不断加大的现实,指出了工程 测量对于国民经济建设较为关键的工程建设行业非常重要和关键,也因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基础工程的深入,工程测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笔者总结了我国当今工程测量的主要发展成果和现状,分析了工程测量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对我国工程测量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工程测量;应用;发展;趋势 0 引言 基础建设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也是关键,是民生之本,固民之根。党的十七大之后,党和国家政府将民生列为当政之首,当政者关键工作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社会的发展、国力的强盛,中央和各地政府逐步加大基础建设的步伐,全国建设形势一片大好。 基础建设的规模和步伐加大,从而也促使了工程测量的发展。工程测量作为一门工学基础专业和学科,与工程建设密不可分,联系非常密切,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工程测量是由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等学科派生并发展起来的一门专门学科,在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技术服务作用。 工程测量的重要性与实用性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制造业的发展,让工程测量在短暂的几十年中得到空前的发展。 1 发展现状 近半个世纪里,工程测量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果,它依托测绘学、大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及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在大量工程建设的实践中,逐渐形成有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工程实践应用指导相关规程。其主要发展成果现分析如下: 1.1 基础理论方面 工程测量的两大任务就是测定和测设,测定就是将地球地面上的点位置通过测量的手段确定下来并通过一定的手段(测量坐标)表达出来,以让人们明确该点在地球表面的准确位置,这个工作就是我们常说的测绘。而测设则是将表达在设计图纸上的建筑物的每个点(主要是关键点)通过测量的手段(这个手段跟测绘没有多大区别)准确表达出来,并用一定的工具在地球表面加以标示显现,以使设计图纸上的建筑物得以通过施工的建设工程而成为现实,这个工作一般俗称为放样。在工程测定过程中为了能较为准确地测定地面每个关键点的位置,需要进

浅谈机械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机械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机械电子技术融合了机械、电子以及计算机等多方面的专业技术和知识,通过协调配合形成了机电一体化。在实际的工作中,利用计算机把集成控制、数 据检测分析以及数据处理等功能集中到轻便的机械配件中,这样一来解改善了传 统机械操作复杂笨重的缺点。另外应用电子技术还可以实现一部分自动化,使机 械能够在程序的控制下自动完成一些任务,这样可以高效率地完成批量生产,提 升生产配件的标准化,节省大量的人力与时间,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有 利于企业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关键词:机械电子技术;基本现状;发展趋势 1机械电子技术 机械电子技术也称之为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械生产活动过程中运用的电机 技术,实现电子技术和机械生产的有效结合,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 意义。我国对于机械电子技术研究起步比较晚,只能够应用在狭小范围之内,但 是随着技术水平提升,机械电子技术获得了创新,覆盖范围在不断扩大,而且纳 入了多种学科,综合型的技术体系慢慢形成。在机械控制、操作以及动力系统等 方面获得大大提高,更加具体、全面分配电子技术功能,有利于促进机械设备结 构优化,提高资源利用率,创造出巨大经济效益。 2机械电子技术特征 相比较于传统机械,机械电子技术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会体现出灵活性的特点,而且操作起来非常快捷方便。同时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可以满足多元化需求,不断拓展市场领域,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在自动化系统控制下,机械电子 技术只需要只需要按照规定就可以完成生产活动,过程中不会受到人为主观因素 影响,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由此可见,机械电子技术功能是非常强大的,代表 着先进生产水平,可以适应发展的需求。 3机械电子技术的应用 3.1质量检测 科技发展有效提高了信息的流动性,并且也产生了大量高性能材料,此材料 逐渐代替传统工业材料,所以投入及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设备机械化要满足现 代工业生产需求,传统根据人工检测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科技高精度需求,所以目 前所发展的高精度设备就是机械电子技术的重要展现。 3.2农业方面 在信息化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农业发展进程要求有效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从而支撑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能够有效解决低效率、低品质及低产 量等问题,和其具有密切关系的农业机械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现代化机械电子 信息技术融入,能够使农业机械效率得到提高,促进现代化农业的持续发展。 3.3电子产品 在机械生产过程中,为了使设备重量及体积得到降低,使部分零件通过电子 部件进行代替,以此使设备灵活性得到提高。电子产品制造中的机械微电子技术 相关全新的纳米技术能够精准掌握部件内部结构,并且还能够实现合理科学改造。 3.4工业制造 将微电子技术应用到产品制造中,使行业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 而有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发展。比如,将微电子技术应用到汽车制造行业中,能够使防盗系统及监控系统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汽车电子引擎系统中使用微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

什么是集成电路和微电子学 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C):一半导体单晶片作为基片,采用平面工艺,将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器件及其连线所构成的电路制作在基片上所构成的一个微型化的电路或系统。 微电子技术 微电子是研究电子在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中的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病致力于这些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应用,包括器件物理、器件结构、材料制备、集成工艺、电路与系统设计、自动测试以及封装、组装等一系列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微电子学研究的对象除了集成电路以外,还包括集成电子器件、集成超导器件等。 集成电路的优点: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小、成本低;速度快、可靠性高; 微电子学是一门发展极为迅速的学科,高集成度、低功耗、高性能、高可靠性是微电子学发展的方向; 衡量微电子技术进步的标志要在三个方面:一是缩小芯片器件结构的尺寸,即缩小加工线条的宽度;而是增加芯片中所包含的元器件的数量,即扩大集成规模;三是开拓有针对性的设计应用。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 1947年晶体管的发明;到1958年前后已研究成功一这种组件为基础的混合组件; 1958年美国的杰克基尔比发明了第一个锗集成电路。1960年3月基尔比所在的德州仪器公司宣布了第一个集成电路产品,即多谐振荡器的诞生,它可用作二进制计数器、移位寄存器。它包括2个晶体管、4个二极管、6个电阻和4个电容,封装在0.25英寸*0.12英寸的管壳内,厚度为0.03英寸。这一发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掀开了半导体科学与技术史上全新的篇章。 1960年宣布发明了能实际应用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MOSFET)。 1962年生产出晶体管——晶体管逻辑电路和发射极耦合逻辑电路; 由于MOS电路在高度集成和功耗方面的优点,70年代,微电子技术进入了MOS电路时代;随着集成密度日益提高,集成电路正向集成系统发展,电路的设计也日益复杂、费事和昂贵。实际上如果没有计算机的辅助,较复杂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是不可能的。 微电子发展状态与趋势 微电子也就是集成电路,它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一门前沿学科。中国科学院王阳元院士曾经这样评价:微电子是最能体现知识经济特征的典型产品之一。在世界上,美国把微电子视为他们的战略性产业,日本则把它摆到了“电子立国”的高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微电子技术是当今信息社会和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作为支撑信息产业的微电子技术,近年来在我国出现、崛起并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发展起来。微电子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1.微电子发展状态 1956年五校在北大联合创建半导体专业: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

试论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试论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6-08-23T15:25:59.750Z 来源:《低碳地产》2015年第5期作者:刘国章 [导读] 本文就对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展开了讨论。 【摘要】工程测量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任何工程的实施都离不开工程测量。。传统的测量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工程的要求,这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测绘工程的测量技术。本文就对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发展趋势 前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大地带动了各类工程的发展,从而导致了相关技术的不断改革。工程测量技术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体现的方面,测绘工作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只不过那个时候人们的设备都是比较简陋的,其难度也不大,今天的工程变得越来越大,难度的系数也在不断地提升,这样就导致了问题的出现,原有的测量技术已经不能够满足现阶段的需求,面对着这样的情形更多地融入先进的技术与理念,信息化的新时代我们的发展方向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就对相关方面进行概述,相对于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一、工程测量的含义 工程测量通常是指在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阶段中运用的各种测量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总称。传统工程测量技术的服务领域包括建筑、水利、交通、矿山等部门,其基本内容有测图和放样两部分。现代工程测量己经远远突破了仅仅为工程建设服务的概念,它不仅涉及工程的静态、动态几何与物理量测定,而且包括对测量结果的分析,甚至对物体发展变化的趋势预报。其主要课程是地形测量、测量平差与计算机程序设计、数字化测图技术、控制测量与摄影测量基础、工程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地形测量实习、控制测量与GPS测量实习、毕业综合实践与毕业设计等,以及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二、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现状 (1)摄影测量技术 摄影测量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在城市建设和其他工程测绘工作当中,研究发现:只要具有高质量、高精度的摄影测量仪器研制、生产能力,然后再结合计算机后期处理技术,所谓的摄影测量就完全能够提供三维空间的准确信息。摄影测量技术具有完全不需要接触测量物体,外业工作量相对较小,测量效率高、精度准、成品丰富等优势,因此能够被广泛应用。正因为这一点,可以展望未来的摄影测量技术一定会具有一个更为广泛的应用发展前景。测绘工程数字化测量技术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及高水平测量仪器的智能化而兴起的一项新型技术,如今,数字中国、数字城市等先进概念的提出和有关数字化工程的启动实施,特别是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内技术的迅猛发展,致使测绘工程测量的技术水平得到了极大地特高。 (2)卫星定位测量 卫星定位系统是利用卫星技术,通过远程遥感技术与计算机进行有机的结合,能够对全球的任何位置进行准确的定位和测绘,这一技术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测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测绘工作的精准度,该项技术的成熟,使得测绘的人员投入大幅度的缩减,同时还能够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动态监测,因此,可以在未来的测绘工作的发展中不断的挖掘其使用潜力,使其更好的为工程测绘提供服务和支持。 (3)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 测绘是工程制图以及规划的重要步骤,在工程测量和城市规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的测绘方法就是利用人工进行测量,在野外工作,这样不仅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还无法应对自然条件的影响,不能避免人工测绘出现的误差,无法满足现代测绘工程的要求。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电子经纬仪等设施的出现,数字化测绘成为测量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测绘技术,它利用野外数据采集的先进设备将采集到的数据和图像合成一体,形成一种自动绘图系统。这种系统在城市大比例绘图、工程绘图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为测绘工程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地面测绘仪器 光电测距仪、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激光准直仪、激光扫平仪是典型的地面测绘仪器。这些仪器的应用将有助于实现工程测量的数字化、现代化、自动化。传统的测量技术是用三角网的方式来进行测量,而今这种方式早已被边角网、测距导线网、三边网替代。地面测绘仪器中有一种无须棱镜的测距仪器。这种测距仪器的应用将能够有效解决对那些无法到达的或者是难以攀登的测量点的测量。电子速测仪的应用将能够使得细部测量变得更加精确。精密测距仪的应用将能够有效取代传统单独基线丈量。实际施工过程中对此应该保持高度重视。 (5)变形监测 以变形监测技术为基础的计量全站仪技术,通过自动全站仪,能够进行可控测量,而且精度高,可以进行立体监测。现阶段的全自动测量技术在不断地取代传统的方式,对于之前的一些未能达到的领域在不断地进行突破,尤其一些先进设备的投入完成了我们人类无法完成的工作,像是机器人的投入,打破了环境的限制,未来的发展将越来越朝着高效的领域发展,不断地打破传统,使得工作的变得更加的全面,打破传统的局限性,更好的进行相关的测量工作,未来的发展将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 三、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信息技术和测量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工程测量技术本身将会得到快速发展。针对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从具体技术和发展方向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技术方面 从技术方面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空中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范围将会扩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三维地面主体模型的应用范围将会扩大。三维地面主体模型主要是听过全自动数码航测相机并结合激光扫描仪、全球定位系统制作完成的。该模型将会应用在工业精密仪器的安装及设备定位测量过程中,此外大宗物体变形监测、外形测绘过程中也能够用到这种技术。二是遥感技术将会得到应用。多频谱、

未来20年汽车电子技术发展趋势

收稿日期:2009-08-02 作者简介:高成(1937-),男,陕西人,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汽车电子发展方向的评估和规划. 未来20年汽车电子技术发展趋势 高 成1,邱 浩2 (1. 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2.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与交通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摘 要:安全性、节能、减排和舒适娱乐性是汽车电子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全球各大汽车电子研发团队争相加大对这4个方面的研发力度.本文介绍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来自欧洲、美洲和亚洲的6个专业汽车电子研发公司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汽车安全、动力性、环保、车载通讯、信息娱乐、半导体技术和微控制器的开发上.分析结果表明,未来20年内汽车电子工业发展的重点将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汽车性能的提高更多地依赖于电子技术的提升,电动汽车将不可阻挡地占据重要地位. 关键词:汽车电子;安全;环保;半导体 中图分类号:TK9;TN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318(2010)01-0033-07 在过去10年里,汽车工业发生了2个显著变化,一是增长的基点正在从经欧美市场向以亚洲国家为主的发展中地区市场转移[1].数据显示,2007-2012年亚洲和欧洲将会主导全球汽车产量的89%;二是在市场成熟的欧美国家,汽车的性能的提高更多地依赖于电子技术.有研究表明,1989年至2010年,电子设备在整车制造成本所占比例,由16%增至40%以上.目前每部新车的IC 成本约在310美元左右,估计到2015年将增长到400美元左右.无论是市场重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还是技术重心向电子技术倾斜,都将势必影响到汽车电子发展的方向[2].而且,其技术本身也将面临着来自性能、安全以及环保法规多方面的苛刻要求.今后10年,电子技术在汽车工业中扮演着多大的作用,它又应该如何承担起汽车电子化的重任?本文就全球一些专业的汽车主体厂商和零配件厂商进行专业分析,展望未来20年汽车电子方向的发展趋势. 1 德尔福:绿色、安全和通讯是 汽车电子的未来 德尔福通过对推动全世界新技术、产品和市 场发展的全球趋势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发现汽车电子行业的未来就是绿色性环保性、安全性和连通通讯. (1)环保型.全球汽车行业最主要的发展趋势就是倾向于发展高效燃料、低碳排放量的发动机[3].目前有许多选择方案,其一就是先进的柴油发动机和电子控制系统,在公路驾驶时,其燃料经济性比汽油发动机提高30%~40%;其二就是电动动力系统或混合动力汽车(HEV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应用有许多结构,但都涉及一个小型电池组、一个电子控制器及一个可以使汽车发动机在停车时自动关闭并在发动机自动重起前对汽车进行再次电动加速的电动机.混合动力汽车系统可以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达30%~40%,并降低碳排放达60%.纯电动汽车的研发工作仍在继续,而且范围已拓展至电动汽车或插入式混合动力汽车.这些汽车采用更大的电池组,可以在纯电动驱动的情况下,行驶更长的距离.最后,供应商和汽车制造商正在开发气缸压力传感和均质充量压燃燃烧(HCCI )等系统,以在经济性和汽油发动机排放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所有这些动力系统的创新技术都将在未来的5~15年里为全世界的汽车增加大量电子内容. (2)安全性.汽车电子发展的第二大趋势是安 2010年第1期 Journal of Shenzhen Polytechnic No.1, 2010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浅谈我对微电子的认识

[键入公司名称] 浅谈我对微电子的认识 [键入文档副标题] X [选取日期] [在此处键入文档摘要。摘要通常为文档内容的简短概括。在此处键入文档摘要。摘要通常为文档内容的简短概括。]

我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考虑到微电子对我们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我怀着极大的热情报了《微电子入门》这门选修课。希望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我对微电子有更深入的认识,以便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 微电子是一门新兴产业,它的发展关系着国计民生。它不仅应用于科学领域,也被广泛应用于国防、航天、民生等领域。它的广泛应用,使人们的生活更见方便。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子。因此,对电子的了解显得十分重要。微电子作为电子科学的一个分支,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通过几周的学习,我对微电子有了初步的认识。 首先,我了解了微电子的发展史,1947年晶体管的发明,后来又结合印刷电路组装使电子电路在小型化的方面前进了一大步。到1958年前后已研究成功以这种组件为基础的混合组件。集成电路的主要工艺技术,是在50年代后半期硅平面晶体管技术和更早的金属真空涂膜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64年出现了磁双极型集成电路产品。 1962年生产出晶体管——晶体管理逻辑电路和发射极藉合逻辑电路。MOS集成电路出现。由于MOS电路在高度集成方面的优点和集成电路对电子技术的影响,集成电路发展越来越快。 70年代,微电子技术进入了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中心的新阶段。随着集成密度日益提高,集成电路正向集成系统发展,电路的设计也日益复杂、费时和昂贵。实际上如果没有计算机的辅助,较复杂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是不可能的。70年代以来,集成电路利用计算机的设计有很大的进展。制版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器件模拟、电路模拟、逻辑模拟、布局布线的计算辅助设计等程序,都先后研究成功,并发展成为包括校核、优化等算法在内的混合计算机辅助设计,乃至整套设备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微电子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尤其是超大型规模集成电路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技术。微电子技术包括系统电路设计、器件物理、工艺技术、材料制备、自动测试以及封装、组装等一系列专门的技术,微电子技术是微电子学中的各项工艺

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这就导致人们对物质生产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近些年,伴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各项工程的建设对工程测量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伴随着GPS技术、RS技术等高科技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导致我国的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工程测量技术亟需向着国际化的发展方向靠拢,促使工程测量技术应用于更加广泛的领域,为国民经济的生产与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文章概述了我国的工程测量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希望能够为工程测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仅供参考。 标签:工程测量技术;现状;未来发展 信息时代的到来,促进了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尤其是工程技术方面,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工程测量技术是对工程的设计、施工等各个阶段的数据的测量工作,对提高工程质量、保障工程工期具有重要的作用。近些年,计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使得GPS技术、RS技术等新兴技术不断地被应用到工程测量领域,极大地提升了工程测量技术的水平,使得工程测量技术在提高工程质量、促进工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方面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1 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的概述 工程测量技术是一种应用性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建筑、水利、交通、矿业等各个领域,与国民经济的生产建设、国家的国防建设等息息相关、紧密相连。近些年,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工程测量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一些新兴的技术不断地被应用到工程测量技术领域,其中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家建设在源源不断地涌现,各项工程项目不断地增加,尤其是建筑工程项目、水利工程项目、路桥工程项目等都在不断提增加,这就导致对工程测量技术的需求不断加大,相关的部门与工作人员都加大了对工程测量技术的研究与实践,使得工程测量技术正在不断地更新发展,尤其以GPS技术、RS技、GIS技术的应用最为突出,工程测量技术逐渐在工程事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 2 工程测量技术的现状分析 (1)地面测量仪是现阶段在工程测量中应用最为普遍和广泛的仪器,追溯其使用历史大概为1980年,自地面测量仪器被应用到工程测量工作中来,工程测量技术开始向着科技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工程测量技术之中,尤其是激光仪器、全站仪等技术和设备的使用,为工程测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条件,改变了传统的工程测量方

全息技术在显示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全息技术在显示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摘要:全息显示技术突破了传统声、光、电局限,将美轮美奂的画面带到观众面前,给人一种虚拟与现实并存的双重世界感觉。本文将从全息显示的理论基础、现代显示技术的全息应用以及全息显示的发展潜力与趋势三个方面来探讨全息显示。未来全息显示技术市场发展潜力将是无可估量的。 关键词:全息技术3D投影全息照相全息印刷 Holographic T ech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isplay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Abstract:Holographic display technology breaks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limitations of sound, light, electricity,and will bring magnificent picture to the audience, give us a kind of virtual reality coexist with the double world feel. This text will discuss holographic display from three aspects that the holographic display theory basis, modern display technology of holographic application and holographic display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trend in this show.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future holographic technology market will be invaluable. Keywords:Holographic 3D projection hologram Holographic Printing 引言: 全息技术其实就是实现真实的三维图像的记录和再现。记录的难题早在1947 年就被攻克。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的丹尼斯?伽伯博士发明了全息立体摄像,并因此获得197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一般的三维图只是在二维的平面上通过构图及色彩明暗变化实现人眼的三维感觉,而全息立体摄影产生的全息图则包含了被记录物体的尺寸、形状、亮度和对比度等信息,能提供“视差”。观察者可以通过前后、左右和上下移动来观察图像的不同形象——如同有个真实的物体在那里一样。 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全息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已相当广泛。目前,计算全息的主要应用范围是:二维和三维物体像的显示;此外,在安全方面也有独特的优点。随着大容量、高速度计算机的不断出现,以及激光扫描器、电子束、粒子束等成像技术的发展,计算全息必将显示更大的优越性,展宽更多的应用领域。全息技术的产品正越来越多地走向市场,而且这种新技术正以极大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科技人员致力研究, 其发展前景无限美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