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汽车行业现状

我国汽车行业现状

我国汽车行业现状
我国汽车行业现状

我国汽车行业现状与发展

一、中国汽车产业组织结构的现状

1.中国汽车行业现状,忧喜参半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汽车实现了两次突破。第一次是1992年,我国汽车的总产量,以完美的成绩,突破了百万辆大关。而与当年相比,在2009的上半年,我国汽车的市场销售量,已经摆脱以往,一跃而上,超越美国与其他国家成为世界第一。这一历史性的发展,已经被记录在中国世界记录协会的世界纪录中。那么,从今年的一月到七月之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000万辆,分别是1021万辆和10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4%和43%。我们可以明确看出,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为了能够更加清晰地表达出笔者的意思,笔者列了表格,以下是今年前10月十强汽车企业销量的排名:今年前10月十强车企业销量排名(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通过上述表格论证,我们可以明确的看出,21世纪的中国,对于汽车产业的发展,是具有一定潜力可言的。可是,在我们欣喜的同时,也要时刻拥有危机感,这就是古人常说的,居安思危。不仅仅要能注意到自己的优点,并且还有时刻关注自己的缺点。

(一)整车市场属于由国企和外资主导的寡占型结构.零部件市场呈现以外资和民企为主体的竞争型结构特征

1、整车市场形成了中上集中程度的寡占型结构

近年来,受国内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和市场利益的驱动,各地争相投资汽车工业,地方政府在汽车工业的投资竞赛使国内汽车厂商数量急剧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到2008年,中国汽车制造业企业总数达到了12291家,比2006年增加了4000家左右;其中汽车整车制造企业数量达到372家,比2006年增加了107家,而传统汽车大国日本的整车企业数量仅有10家左右,中国早已成为世界上整车生产企业数量最多的国家。2003年以来,我国汽车整车市场集中度保持了基本稳定的态势,在2006到2008年的3年期间,市场集中度有小幅上升。2008年,我国整车市场集中度CR3、CR4、CR8分别达到49%、58%、78%,我国整车市场已经达到中上集中寡占型的市场结构类型。从国际比较来看,2002年日本、美国和韩国汽车产业CR3的集中度分别为80%、90%和96%,显然,我国的整车市场集中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产业整合进程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并且,国有和外资企业在我国汽车整车市场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2008年,国有控股和外资整车企业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行业的76.9%和62.5%。显然,中国整车市场结构仍然存在极强的行政干预烙印和相对封闭性,民营资本和民营企业相对缺位较大程度上削弱了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活力和竞争效率。

2、零部件市场呈典型的竞争型结构特征

不同于整车市场,汽车零部件产品种类繁多,对规模经济的要求不尽相同,从国际汽车产业发展看,呈现大型龙头企业国际化、规模化和中小型企业专业化、特色化的垄断竞争趋势。如1988~1998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由30000家减少到8000家,而同期零部件跨国公司由0家增加到240家,而且,以合同为纽带的中间型体制的网络组织在不断增加。根据贝恩的市场结构划分标准,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属于典型的竞争型结构。2008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达到10331家,比2006年增加了近4000家。按照主营业务收入计算,2008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市场集中度CR4和CR8分别为15.1%和20.9%,均小于30%。从所有制构成看,当前外资和民营企业是构成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

的主体力量。尤其是大品牌的跨国零部件公司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不仅占领了中国汽车零部件的主要出口份额,而且占领了合资乘用车和商用车高端关键零部件总成的配套市场和售后市场,如发动机电喷控制、底盘制动等等零部件产品。2008年外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利润总额和出口交货值分别占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的46.3%,56.7%和67%。另一方面,民营汽车零部件企业占据了国内20%以上的市场份额。由于起步较晚,民营汽车零部件企业往往对品牌管理、团队建设、市场开拓、研发投入等缺乏长久而稳定的谋划,可持续发展前景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加快培育具有竞争实力的中资零部件龙头和专业化企业仍是汽车零部件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的重点。

(二)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规模经济效应难以发挥

汽车制造业具有较强的规模经济特征,保持一定规模是汽车企业发挥最佳效益的重要条件之一。而2008年,我国汽车整车企业平均单产仍然只有2.5万辆左右,年产销达到10万辆的汽车企业仅有15家,其中超过100万辆产销规模的仅有上汽集团、一汽集团和东风汽车3家企业。2009年上汽集团率先突破200万辆,有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和北汽等5家企业进入100万辆阵营。但即使如此,我国仍有70%左右的整车企业的年产销量不足5万辆。

另一方面,我国龙头汽车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仍然与国际巨头存在很大差距。2008年全球汽车产销前10名企业的年产销量均超过了200万辆,我国尚没有一家汽车企业进入其中。2008年我国372家整车汽车企业共生产汽车935万辆,但众多车厂的总产量尚不抵丰田和通用两家汽车公司的产量之和。可以认为,我国大多数整车汽车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

与此同时,我国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规模和竞争实力也依然较弱,中小型企业专业化程度依然不高。2007年我国最大的两家独立汽车零部件企业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万向集团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均在400亿元人民币左右,尚不到世界第10大汽车零部件公司美国天合公司销售额的1/2,同时,我国零部件企业在技术能力和品牌方面与国际同行也存在着很大差距。

目前,全国除西藏、青海、宁夏等省区外,其余29个省市(区)均有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企业,并且多数省市(区)在近年的经济发展规划中将汽车工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可见,汽车企业多、散、乱的局面仍然没有较明显的改观。

(三)产业链间垂直统合和垂直分裂的分工体制共存

当前我国汽车产业链则存在着垂直统合和垂直分裂的双轨体制。一方面,国有和合资的整车骨干企业普遍以集团的形式,将整车和主要的零部件配套企业收归麾下,整车企业向集团内部订货,零部件企业的产品市场仅仅向其特定垂直体系中的整车企业供货,一般整车产品的价值量中约70%左右是在集团内部的框架内完成的。在此垂直统合的企业组织框架下,部分通用零部件企业由于市场范围受限,其规模化生产无法实现,导致成本较高和积累能力低;由于市场有保障和企业积累能力低,又造成零部件业技术创新滞后和技术能力难以提高;而技术能力的停滞又使得零部件企业难于走出集团的范围满足社会和国际市场的需要。对企业集团而言,由于将极有限的人力、资金、物力等摊到产品生产链的多个环节,企业对核心

关键环节和技术的突破能力因此受到了较大程度的限制。另一方面,中国部分自主品牌企业在寻求自身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却独辟蹊径,采用的是一种近乎垂直分裂的基本体制,也就是整车车型及各种零部件不是在公司内部或集团内部开发或采购,而是零散地从其他公司采购。依托全球化的采购体系,自主整车厂商可以在短时间内寻求各种所需零部件,然后再花重金从国外知名的外形设计公司购买汽车造型,大量先期的研发与设计工作被省去,整车厂的主体功能更多地被赋予为简单的组装。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产品的设计周期被大幅缩短,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自主厂商对市场把握上的灵敏性。依靠这种垂直分裂的体制,中国的自主汽车产业在短时间内迅速抢占了一部分市场份额。但是,在基础薄弱且未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的前提下,过早地实施垂直分裂体制也产生了诸多的弊病,过分地依赖外部的研发设计和零部件体系导致自主品牌在与国外零部件厂商的谈判中丧失话语权,在后期发展中受制于人,单纯地求快发展、扩大规模而忽略了基本功的训练,整车厂商作为统筹、研发的职能作用被大大弱化以至于失去自我造血、自我再发展的能力。要想寻求进一步发展,自主品牌仍然应该着力突破研发设计、核心零部件等关键技术和环节基础上,逐步建立适应自身发展的、不断求新求变的配套体系。

二、中国汽车产业行为与绩效分析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某一产业在价格、产量、费用、利润、产品的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所达到的现实状态。它实质上反映的是市场运行的效率。

(一)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但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近年来,在市场竞争中,我国汽车企业不断提升其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从而推动了生产和经营效率不断提高。2008年,我国汽车制造业从业人员总数达到286.6万人,其中整车制造业从业人员64.5万人,整车制造业人均汽车产量达到14.5辆,比2006年增加了1.9辆;即使在汽车价格不断下降的条件下,整车制造业人均产值仍然达到181.9万元,比2006年增加了近40万元。

但即使如此,我国汽车企业整体的生产和经营效率仍然与国外大公司存在很大差距,如国外大的汽车公司人均年汽车产量一般都在.20辆左右,2008年日本丰田、本田、美国通用等汽车巨头的人均汽车产量均在30辆左右,人均主营业务收入均在70万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500万元左右;而仅考虑整车生产环节的从业人员,我国汽车企业生产率仅约为上述跨国公司的1/2左右,而如果考虑与整车生产密切相关的零部件等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我国汽车企业人均年生产轿车只有3辆左右,仅相当于国外大公司的1/5~1/10。较低的劳动生产率较大程度上抬高了我国汽车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我国劳动力价格低的比较优势。

(二)国内汽车价格水平依然较高,产业经济效益状况较好

尽管在日益激烈的价格竞争中,国内汽车市场价格呈现不断下降的态势,但由于关税、投资限制等壁垒导致国内汽车市场具有较强的封闭性和一定程度的相对垄断性,因而支撑了相对较高的国内汽车价格。目前我国汽车市场价格总体仍然高于国外水平,其中,除国产小排量的微型轿车价格已经与海外车价持平,甚至比海外略低外,10万以上的不同车系的车

均高于海外同类车型价格,越是高档豪华的轿车国内外的差价就越大。如A级车中的国产花冠GL-I市场价格达15.5万元,高于国外同类车型4万元左右;B级车中的国产M6 2.3豪华版高于国外同类车型价格8万元以上;C级车中的国产凯迪拉克CTS 3.6与国外同类车型价差达到了一倍左右。较高的市场价格不仅侵占了消费者的部分利益,也降低了汽车企业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压力。较高的市场价格维持了较高的产业利润水平。2003年我国汽车工业的平均收入利润率为8.62%,经过2007年的汽车销售高峰,2008年我国汽车工业的平均收入利润率降到6.3%。即使如此,当前我国汽车产业整体利润水平仍然高于正常年份国际汽车产业4%-5%左右的平均水平,2007年和2008年经济效益状况较好的世界汽车巨头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销售利润率也分别仅为6.9%和6.5%。而且,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美国、日本等国的一些汽车企业已经出现了严重亏损甚至进行破产保护局面,利润率已降至历史低点;但相比之下,我国汽车企业依然欣欣向荣,效益状况总体较好,除了因为刺激内需政策导致我国汽车市场一枝独秀外,不完全竞争的汽车市场结构也对高利润率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三)技术创新能力有所提高,但产业核心竞争力依然较弱

近年来,在激烈的产业竞争中,我国汽车企业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呈现较快增长态势,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自主品牌乘用车逐年扩张。2008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份额达到31.8%,在国家统计的35家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和运动型多用途车(SUV)生产企业中,已经有10多家企业有了自主品牌。其中我国自主品牌轿车销量比例达到25.92%,比2004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左右。同时,我国汽车产品出口也迅猛增长,特别是自主品牌日益成为我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力量,这说明我国已具备部分车型的自主开发能力,并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竞争力。据海关统计,2008年我国汽车出口量68.1万辆,占汽车产销总量的比例达到7.3%,也比2004年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我国汽车产品出口范围超过了30个国家和地区。在汽车零部件领域,技术进步也较快,目前我国通过欧美市场国际质量标准的零部件制造商数量迅速增加,越来越多的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商把采购市场锁定我国,目前,我国已超过德国成为对美汽车零部件第二大出口国。

但与世界汽车巨头相比,我国汽车龙头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的差距更为明显。2008年我国最大的3家汽车企业上汽集团、东风汽车、一汽集团的研发投入强度分别为4. 31%、2.64%和1.46%,而世界最大的3家企业丰田、大众、通用的研发强度分别为5. 59%、5.34%和5. 79%;中国研发投入最多的12家汽车企业集团平均研发强度仅为2. 84%,其中仅有6家企业的研发强度高于3%,而世界研发投入最多的12家主要汽车公司的平均研发强度达到5. 29%,其中仅有1家低于3%。

汽车企业研发投入相对不足,很大程度导致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庞大的生产规模明显不符。接近一致的估计是我国汽车产业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有5-10年的差距。目前我国汽车厂家大多不具备独立的开发能力,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车型。我国主要轿车生产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主要承担国际车型本土化的工作,参与一些联合设计,对某些产品具有一定的升级改进能力,但没有完整的轿车自主开发能力,主要轿车产品还没有完全拥有知识产权。我国自主品牌轿车和产品出口仍然以中低端车型为主,2008年我国出口轿车均价仅有7000美元/辆,而进口轿车均价则高达40000美元/辆左右。在汽车零部件方面,由于技术及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低成本方面,获得的是产业链低端制造环节的微薄利润,还没有达到国际市场上同质同价的水平。

中国汽车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 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均超过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这和美国 因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大型汽车企业通用(美国第一大汽车企业)和克莱斯勒(美国第三大汽车企业)的破产以及民众收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有关。而中国市场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及潜在内需的激发,虽然汽车出口量方面呈现了下滑,但是整体的产销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中国市场由于其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强大的市场需求,成为世界各大知名汽车制造商争相登陆的“诺曼底”战场,在华的投资逐步扩大。而与此同时,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海外并购、对外投资、自主创新,很多新兴的汽车制造商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等等。 从动力技术方面来看,日本的混合动力技术、欧洲的先进柴油机技术、美国的燃料电池技术;都得到世界公认。中国虽实现了小规模的海外并购(2009.6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HAMMER ;2009.12,吉利收购沃尔沃VOLVO;2009.12,北汽控股收购萨博SAAB部分整车平台和技术),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比较核心的技术,但是从整体来看,国外把持的一线技术对我们仍是封锁的,我们得到只是别人的一小部分、次先进的技术,而现阶段我们的自主创新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我们企业与国外企业抗衡。以石油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信号,全球的汽车产业即将进入下一轮竞争,动力电动化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技术制高点。而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外至少可以做到同时起步,应该加大投入开发,争取主动权。除了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指引,企业本身要兼具这种长远的眼光,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提升到未来竞争的战略高度,争取在下一轮竞争完全到来之前,赶超国外一线企业。 关键词;一,现状分析 <1>优势 <2>存在的问题 二,发展趋势 三,发展建议 过去十年我们见证的是中国汽车消费的巨大变化,整个十年的消费需求特征我们用一个价值观来概括就是进取。中国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整个社会属于动态向上不断改变的。反应在汽车消费上已不仅仅是一个精英消费,而慢慢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在中国汽车产业达到千万辆的时候,我们不要为取得的成绩所骄傲,要看到存在的大量结构性问题。只有在有危机感的情况下,才会有扎扎实实的心态。中国汽车工业需要有危机意识,只有这样才会有更长久的发展。 而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有以下的优势:

2020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0年xx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 汽车产业正在“磁吸”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前有互联网,后有房地产,众多行业都把造车当作新突破口。作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家电业在打败日韩品牌后曾经一度冲击造车,却纷纷铩羽而归。此次再度厉兵秣马,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家电业拥有的强大制造实力和研发水平能否成为其成功突围的利器,值得业界关注。 1、家电业再度冲浪“造车” 2003年前后,中国家电业曾涌起过一股狂热的造车“冲动”,当时春兰、美的、奥克斯、波导、夏新、小鸭等一大批家电企业进入汽车业。不过,由于低估了造车的难度,加上汽车业的游戏规则和家电业有着巨大的差别,家电厂商造车遭遇寒流。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家电企业一度熄灭了的汽车梦,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产业大潮下重新涌现。 ——家电业再度“上车” 一起价值7.4亿元的收购,引发了业界对美的再度跨界“造车”的猜想。 近日,美的发布了《关于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称,公司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暖通”)以协议方式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康新能”)的控股权,收购总价为 7.4亿元。本次收购完成后,美的暖通将拥有合康新能23.73%的表决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美的集团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间接控股股东,而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实际控制人。 对于这起收购,美的表示,“合康新能的核心业务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高、低压变频器有助于加速美的大型中央空调的变频化进程,提升对传统定频产品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合康新能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业务方面的业务布局增加了美的集团业务的多元性,也为美的集团在新业务、新模式的拓展上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基础。”

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及人才需求分析

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及人才需求分析 作为一名即将升入大四的学生,我利用大学期间最后一个暑假针对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及人才需求进行了一些相关调查,以便进行更有效的专业学习,为今后就业奠定一定的心理基础。 一、当前国际汽车行业的主要特征 1. 追求规模经济。目前对国际汽车行业规模经济的普遍标准是小轿车年产量100万辆以上,汽车总产量150万辆以上。对于发展中国家,这一标准则是年产小轿车40万辆以上(含40万辆)。今年奔驰与克莱斯勒合并,大众与宝马争购维克斯集团旗下的劳斯莱斯, 均表明了对规模经济的追求以及对市场份额的激烈争夺已经成为当代国际汽车行业发展的主方向。 2.全能型生产,以轿车为主导产品。对规模经济追求的结果是一家汽车公司要生产包括客车、货车、轿车、牵引车、越野车在内的重中轻微各种型号的汽车,但以轿车为其主导产品。轿车产品本身因其制造工艺水平较高,下游企业庞大,其质量可以代表一国工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作为个人基本交通工具,下个世纪轿车市场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与其它汽车产品相比,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轿车市场的扩展速度最快。因此对于处在成熟期的国际汽车行业来说,以轿车为主导产品是一种必然选择。在汽车行业发达的国家,轿车保有量占整个社会汽车保有量的比重均在60%以上。 3.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在汽车行业处于成长期时,生产厂商为降低成本、追求规模经济而进行日趋激烈的竞争,最终经过破产、倒闭、联合、兼并形成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行业发展步入成熟期。在这一阶段,生存者寥寥无几,但都已实现规模经济。例如20年代,美国汽车生产厂商有80家,法国有150多家,英国有40家,意大利有30多家;到70年代,美国只剩下4家即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美国汽车(后美国汽车被克莱斯勒兼并),整个西欧也只剩下12家汽车公司。 4.政府参与。作为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行业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无一例外地受到政府的扶助。一国产业政策也对汽车行业具有深远影响。1979年,克莱斯勒公司濒临倒闭,美国政府立即于当年12月通过了《克莱斯勒贷款担保法案》,由政府出面为公司提供财政担保。克莱斯勒公司接受贷款援助后逐步走出困境,于1982年盈利24亿美元,汽车销售超过200万辆。这一事例成为政府扶持汽车行业的成功典范。 5.跨国性生产。由于行业内部广泛的分工与协作,一般来说,整车厂30%以上的成本是由外部购进的投入,包括钢铁、铝、其它金属、轮胎、制动线管、电池装置、化油器、火花塞、油泵、雨刮、锁、门把手等各种零部件。汽车行业逐渐形成少数汽车总成厂由多家零部件企业支撑,再以大量下游企业为基础的金字塔结构,生产厂商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进行跨国生产。跨国性生产在我国的表现,就是我国汽车产品几乎都已打上了国际汽车集团的烙印。比如德国大众与美国通用投资上汽生产桑塔纳和别克;德国在一汽生产捷达与奥迪;通用与一汽合作生产雪弗兰厢式车和卡车;法国雪铁龙投资东风生产富康;法国在广州生产广州标致;福特与江铃汽车合作生产全顺轻型车;美国汽车投资北京生产北京切诺基;铃木投资长安奥拓及其它摩托车厂等等。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摘要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外的汽车企业陆续进入中国市场,我国汽车企业的发展经历了建设、成长、高速发展三个阶段,就现阶段来说,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势头良好,与汽车相关的行业尤其是4S店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各大车企掀起扩张网点的热潮并没有因为原料价格和油价攀升等因素而降低。一场关于汽车行业的讨论日趋白热化。 关键词:汽车行业,发展历程,销售模式,制约瓶颈,前景展望 Abstract 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foreign car companies have moved into the Chinese market, China's automotive business development experience building, growing, high-speed development in three stages, at this stage,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developed rapidly, a good momentum, with car related industries, especially the 4S shops mushrooming in major enterprises set off car craze network expansion is not as raw material prices and lower oil prices and other factors. A discussion on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s heating up. Keywords:automotive industry, development, sales model, the bottleneck Prospects

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宋体小不点已看 , 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一、当前国际汽车行业的主要特征(千金难买牛回头我不需再犹豫) 1. 追求规模经济。目前对国际汽车行业规模经济的普遍标准是小轿车年产量100 万辆以上,汽车总产量150万辆以上。对于发展中国家,这一标准则是年产小轿车40 万辆以上(含40 万辆)。今年奔驰与克莱斯勒合并,大众与宝马争购维克斯集团旗下的劳斯莱斯, 均表明了对规模经济的追求以及对市场份额的激烈争夺已经成为当代国际汽车行业发展的主方向。 2. 全能型生产,以轿车为主导产品。对规模经济追求的结果是一家汽车公司要生产包括客车、货车、轿车、牵引车、越野车在内的重中轻微各种型号的汽车,但以轿车为其主导产品。轿车产品本身因其制造工艺水平较高,下游企业庞大,其质量可以代表一国 工业发展的总体水平; 作为个人基本交通工具,下个世纪轿车市场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与其它汽车产品相比,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轿车市场的扩展速度最快。因此对于处在成熟期的国际汽车行业来说,以轿车为主导产品是一种必然选择。在汽车行业发达的国家,轿车保有量占整个社会汽车保有量的比重均在60, 以上。(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3. 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在汽车行业处于成长期时,生产厂商为降低成本、追求规模经济而进行日趋激烈的竞争,最终经过破产、倒闭、联合、兼并形成寡头垄

断的市场结构,行业发展步入成熟期。在这一阶段,生存者寥寥无几,但都已实现规模经济。例如20年代,美国汽车生产厂商有80 家,法国有150多家,英国有40家,意大利有30多家;到70年代,美国只剩下4家即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美国汽车(后美国汽车被克莱斯勒兼并),整个西欧也只剩下12 家汽车公司。 4. 政府参与。作为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行业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无一例外地受到政府的扶助。一国产业政策也对汽车行业具有深远影响。1979 年,克莱斯勒公司濒临倒闭,美国政府立即于当年12 月通过了《克莱斯勒贷款担保法案》,由政府出面为公司提供财政担保。克莱斯勒公司接受贷款援助后逐步走出困境,于1982年盈利24 亿美元,汽车销售超过200万辆。这一事例成为政府扶持汽车行业的成功典范。 5. 跨国性生产。由于行业内部广泛的分工与协作,一般来说,整车厂30,以上 的成本是由外部购进的投入,包括钢铁、铝、其它金属、轮胎、制动线管、电池装置、化油器、火花塞、油泵、雨刮、锁、门把手等各种零部件。汽车行业逐渐形成少数汽车总成厂由多家零部件企业支撑,再以大量下游企业为基础的金字塔结构,生产厂商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进行跨国生产。跨国性生产在我国的表现,就是我国汽车产品几乎都已打上了国际汽车集团的烙印。比如德国大众与美国通用投资上汽生产桑塔纳和别克;德国在一汽生产捷达与奥迪; 通用与一汽合作生产雪弗兰厢式车和卡车; 法国雪铁龙投资东风生产富康;法国在广州生产广州标致; 福特与江铃汽车合作生产全顺轻型车; 美国汽车投资北京生产北京切诺基; 铃木投资长安奥拓及其它摩托车厂等等。 二、我国汽车行业面临的问题 1. 市场狭小与生产厂商众多的矛盾制约了规模经济的实现。1995年我国汽车产量突破10万辆的厂商仅有 4 家,最多的一汽生产了18.2 万辆,还不到规模经济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分析 近几年,随着汽车行业的火爆发展,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保持迅速增长, 2010年收益为1.644万亿人民币,成为全球零部件行业盈利水平最高的国家。但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达到全球最高的盈利水平,并不意味着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拥有了更多的专利和核心技术,其实除了规模以外,汽车零部件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据了解,德国、美国、日本之所以能够成为汽车强国,除拥有一批强大的整车厂商外,还在于其背后“矗立”着一批强大的零部件公司:德国大众背后有博世、西门子,日本丰田、本田背后有电装和爱信,美国通用背后有德尔福、伟世通等,韩国则是靠摩比斯支撑。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增速较快,但由于产业技术含量不高,并受国外厂商的挤压,深陷“内忧外患”之中,已成为制约中国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的主要“短板”之一。 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转变之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国和汽车消费市场,未来五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汽车产业与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如何利用全球科技成果和智力资源,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克服困难,突出重围,中国零部件产业任重道远。

1、零部件被外资垄断,核心技术缺失,成中国汽车产业软肋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能够支撑起年产1800万辆汽车生产配套的规模和满足商用车、中高档乘用车80%以上零部件本土化的配套要求。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在高端技术领域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并未随着中国汽车工业规模的持续增长而持续缩小,反而有扩张的趋势。 2011年9月7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商务部机电司司长张骥在会上披露:“近六年来,与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持续增长的情况相反,汽车产品贸易的逆差不降反升,2010年255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整车逆差240亿美元,零部件产品逆差15亿美元。”产品出口和进口的比价差距更是惊人,比如里程表,进口价格相当于出口价格的41.3倍;再比如车辆坐具,皮革和再生皮革,进口部件相当于出口部件的26倍;车辆用的速度计,进口是出口的16.5倍。由此可以看出中外零部件企业的差距。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主要产品仍处于供应链的低端,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被外资企业垄断,零部件出口技术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缺乏品牌效应,极大的制约了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与自主研发。由于核心技术的缺失,发动机、变速箱以及底盘技术在内的汽车产业三大关键零部件技术中,我们几乎全面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很多高附加值的关键零部件几乎全靠进口来维持,变速箱、发动机、底盘等关键零部件的进口高达60%。国内高端零部件产品,基本被外资垄断了,目前全中国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外的汽车企业陆续进入中国市场,我国汽车企业的发展经历了建设、成长、高速发展三个阶段,就现阶段来说,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势头良好,与汽车相关的行业尤其是4S店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各大车企掀起扩张网点的热潮并没有因为原料价格和油价攀升等因素而降低。一场关于汽车行业的讨论日趋白热化。 关键词:汽车行业,发展历程,销售模式,制约瓶颈,前景展望 我国汽车企业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已经形成了以大型骨干企业集团为主的各种车型生产基地。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已被广泛确认。以独立自主为基础,以发展轿车工业为重点,以大集体为主体,逐部促进联合重组,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规模经济;同时以我为主,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联合开发,建立起自主发展的中国汽车企业体系已为时不远了。 一、回顾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1、初创阶段(1953年~1978年) 1953年7月,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在长春市兴建,毛泽东主席亲自为该厂题写“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1956年10月起开始大批生产载重量为4t的解放CA10系列货车,从而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1958年该厂又试制出我国第一辆轿车,毛泽东主席乘坐后表示赞赏,并勉励一汽人继续为我国汽车工业做出贡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汽的批量生产和其他一些汽车厂的相继投产仍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对其产品品种和数量的需求,汽车企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于是国家决定在内地再新建一批汽车工业骨干企业。1968年在湖北省十堰市开始动工兴建我国规模最大的第二期制造厂,随后又建成了生产重型汽车的四川汽车制造厂和陕西汽车制造厂。这三大汽车基地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已具备了独立开发载货汽车产品及主要依靠自己力量设计和装备大中型载货汽车厂的能力。据统计:1966-1980年,我国汽车总投资51亿元,15年中产量由年产5.6万辆增加到22万辆,产值由20.1亿元增加到88.4亿元。 2、成长阶段(1979年~1993年)

汽车行业发展状况

1.汽车市场分析 (1)国内车市持续增长 2012年中国销售汽车1,930.64万辆,同比增长4.33%。中汽协预计2013年国内汽车 销量将增长7%左右,这是中国汽车行业连续第三年保持单位数增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 途 4月国内汽车产销量总体呈现持续回升态势。汽车产销形势总体稳定,虽然当月产销 环比有所下降,但同比增速依然明显。具体看,汽车生产189.94万辆,环比下降8.91%, 同比增长15.29%;销售184.17万辆,环比下降9.50%,同比增长13.38%。1-4月,汽车产销同比增长保持在10%以上,增幅较一季度小幅提升,其中汽车产销729.65万辆和726.62万辆,同比增长13.44%和13.23%,增幅较前3月略有提升。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随着国内经济的好转,国家提出收入倍增计划,市场潜在购买力正在逐步增强。目前 并不能确定中国车市是否进入高速增长期,但2013年国内汽车销售将高于去年的整体增幅,市场普遍预计今年国内汽车销量将整体增长5%-7%,好于去年4.6%的增长水平。个人收集整 理勿做商业用途 (2)全球车市小幅增长,欧盟各国出现改观 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复苏,国际汽车市场出现回暖迹象,或有助于提升未来橡胶需求。 受益于经济复苏,美国汽车销量稳定增长。4月份美国轻型车销量128.5万辆,较去 年4月同比增长约8.5%;1-4月累计销量497.4万辆,同比提升7%,今年3月美国车市销 量同比增幅曾一度下探至3%的水平,4月份则再度逼近两位数比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欧盟各国汽车销售数据总体向好,终止了连续一年半的同比下跌态势。4月欧盟乘用 车销量130.8万辆,同比略增长1.7%,。1-4月欧盟27国乘用车销量为402.7万辆,同比下跌7.1%。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分国家来看,德国汽车销售出现改善迹象,4月德国乘用车销量28.4万辆,同比增长 近4%,终止了之前连续5个月的同比下跌势头;1-4月德国乘用车累计销量为95.8万辆,同比下跌8.5%。英国方面,乘用车销量16.3万辆,同比增长14.8%;1-4月英国乘用车注 册量累计达到76.8万辆,同比提升8.9%。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法国乘用车销量为15.8万辆,同比下跌5.2%;1-4月,法国乘用车销量为59.2万辆,同比下滑12.3%。轻型车销量71.7辆,同比下跌11.7%。西班牙新车销量达到6.3万,同 比增长10.8%;意大利新车销量为11.6万辆,同比下滑10.83%。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新兴市场国家汽车市场总体呈现下滑态势,虽然个别国家出现增长。4月,俄罗斯乘 用车及轻型商用车总销量为24.5万辆,同比下滑8.0%;1-4月俄罗斯市场轻型车累计销量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学号:114305244 姓名:徐超专业:旅游管理班级:2 摘要: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均超过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这和美国因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大型汽车企业通用(美国第一大汽车企业)和克莱斯勒(美国第三大汽车企业)的破产以及民众收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有关。而中国市场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及潜在内需的激发,虽然汽车出口量方面呈现了下滑,但是整体的产销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中国市场由于其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强大的潜在市场需求,成为各大世界知名汽车制造商争相登陆的“诺曼底”战场,在华的投资逐步扩大。而与此同时,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海外并购、对外投资、自主创新,很多新兴的汽车制造商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不一而足。 从动力技术方面来看,日本的混合动力技术,欧洲的先进柴油机技术,美国的燃料电池技术,都得到世界公认。中国虽实现了小规模的海外并购(2009.12,吉利收购沃尔沃VOLVO;2009.12,北汽控股收购萨博SAAB部分整车平台和技术;腾中重工收购悍马HAMMER),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比较核心的技术,但是从整体来看,国外把持的一线技术对我们仍是封锁的,我们得到只是别人的一小部分、次先进的技术,而现阶段我们的自主创新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我们的企业与国外抗衡。以石油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信号,全球的汽车产业即将进入下一轮竞争,动力电动化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技术制高点。而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外至少可以做到同时起步,应该加大投入开发,争取主动权。除了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指引,企业本身要兼具这种长远的眼光,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提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能源领域无疑是21世纪国际竞争的焦点和热点。随着环境保护概念的深入人心和国际原油供应的持续紧张,多数发达国家的研究机构和汽车厂商都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投资,以替代传统以石油为燃料的汽车,形成了多种技术共同发展的局面,其中部分技术已经在商业化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功。以美国、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国家,特别是通用、福特、大众、宝马、丰田、本田等主要汽车厂商根据本国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先后采取了不同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策略,成功研发了多款新能源概念车型和应用车型,其中一些成熟的技术己经投放 市场,实现量产。新能源汽车包括的范围较广,大致分为纯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s,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H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s,FCEV、燃气汽车(Gas Vehicles,GV、生物燃料汽车(Biological Fuel Vehicles,BFV等类型。美国将新能源汽车研发重点放在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同时推广生物燃料汽车的产业化,日本在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方面技术最为先进,德国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方面都有独特技术,同时也努力推广生物燃料汽车产业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提高,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之后,从2002年开始,我国汽车产业出现了快速发展的状态,直到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1360万辆,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2010年,中国产销更是双双突破1800万辆,继续蝉联全球汽车产销第一的位置。但是在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增长率居高不下,汽车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产生了能源消耗、大气污染、危害安全等方面问题。在我国,汽车对石油需求约占石油总需求量的35%,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0%按照目前的汽车普及速度,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无论是石油产量还是石油进口量都将面临严重负担。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提升,汽车污染已经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主要源头之一。鉴于此,在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主题下,我国应当借鉴发达国家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以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1.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2007年11月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颁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首次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范围。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 车。

我国汽车目前发展现状

我国汽车目前发展现状 在宏观经济与产业政策从双重因素推动下,中国企业产业逆境飞扬,实现历史性突破,产销双超1300万辆,超越日本、美国位居世界第一,在经过2010年井喷式增长之后,中国车市在2011年是否会再续辉煌,车市又将会呈现怎样的运行态势与市场特征? 从2010年已公布的产销计划看,多数厂家在增产扩家,其中东风日产产销量有2009年的51.7万辆调高到60万辆,华晨汽车有34万辆调整到45万辆,吉利汽车从33万辆调高到40万辆,神龙汽车从27万辆调高到40万辆,长城汽车计划产销30万辆,上海汽车增加产销9万辆,广汽丰田增加产销量7万辆,长安铃木增驾产销两万辆,二比亚迪汽车预计产销翻番,目标达80万辆,江淮汽车更将同比增幅上调至150%,2010年全国再现2009年井喷式的超预期增长,一方面随着政策利好刺激的逐步减弱,加价销售也将难觅其踪影,牺牲部分利润和价格空间降价促销将是厂家最为有效的市场生存手段,单车价格战血拼将重回大众视线 人们对汽车市场需求 1、汽车消费趋势,小排量经济型、紧凑型车销量占据了主导地位,达到占60%的水平, 私人汽车消费比例达到了空前的水平,接近70%,中高层消费比例趋于扩大。 2、汽车销售传统的淡旺季的差异越来越模糊,淡季更旺,汽车销售逐月递增,看不 见减弱的迹象。 汽油越涨价,不但小排量汽车销量继续攀升,中高端车也在快速增加,提高消费税和油价,反而促进了大排量豪华车的消费,豪华车卖疯了,其市场增长比率均超过了中低端车,达到增长率120%以上。 3。发达国家国内汽车消费者购车理念,仍然更多的偏重于外观、价格、品牌、配置及广告宣传,而汽车的品质、安全、技术、环保还是没有受到高度重视。 4、费者对车身颜色偏好,在关于车体颜色选择方面,传统的黑色、银色、白色仍然是消费者的首选,但是“汽车代表个性”观念使得消费者选车时更注重时尚感觉,红色、蓝色等鲜艳颜色成为广大年轻消费者的选择颜色。 4、性购车正在以年平均30%的速度递增,女性购车正在成为汽车市场的新的主力,而且,女性购车的热情往往高于男性,外观和造型是大多数女性首选的条件,虽然有些车型深深地吸引女性,但在不断细分市场的形势下,真正的坤车少之又少,另人遗憾。 5、V车加速向家庭渗透,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日渐成熟,高端MPV车型出现了向家庭市场渗透的现象。高端MPV相对轿车、SUV等车型,不仅具有内饰豪华、配置齐全、安全性高等特点,其宽大的空间更加适合全家人使用,高端MPV车型向家庭市场的渗透无疑为它打开了一个新的市场。 中国汽车市场的细分方案 按照地理要素细分: 一二三级城市:沿海城市以及发达城市对高档汽车需求量更大,因其地域面积更为广阔,用汽车代步的人比内地更多,而内地的经济不及沿海地区发达,因此对于汽车这类奢侈品的需求更少。 而从消费区域来看,主流购车人群开始有成都向二三线城市转移,09年二三线城市销量占据了总销量的半壁江山。从全国市场来看,2009年前九个月,一级市场的汽车销量增速为33.6%,而二级市场为41%:二三级市场的增速超过50%,达到51.4%,二三级市场增速远远高于一级市场。于2007年相比,今年前九个月二三级市场的增长贡献度明显提升,二一线

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精选 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一)行业发展概况 汽车产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汽车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实力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1、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1)全球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产业分工的日益加深,以中国、巴西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在全球汽车市场格局中的市场地位得到逐步提升。具体来看,全球汽车工业正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第一,新兴市场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生产的生力军。由于新兴市场汽车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国际汽车巨头以及本土整车企业纷纷加大在新兴市场的产能投入,2016 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 2,800 万辆(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印度、俄罗斯等国家近年来也同样发展迅速。新兴市场的特点仍然是人均汽车保有量低、潜在需求量大,因此仍是未来世界汽车业最有潜力的市场。 第二,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等老牌汽车强国受经济危机影响产量波动明显,但整体发展平稳。 2009 年全球汽车产量出现急剧萎缩,随着各国经济刺激方案的出台以及世界经济的复苏,全球汽车产量 2010 年就已经恢复并超过2007年水平。 同时,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 2016 年我国汽车产销总量较快增长,产销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2, 万辆和 2, 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 %和 %,高于上年同期和个百分点。

2014年至2016年主要国家汽车产量的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我国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整车行业在经历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回归到稳定增长状态。从中长期来看,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的市场消费需求影响相对短暂,并且由于汽车工业对 GDP 的增长贡献度较高,其对经济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在稳增长的前提下,刺激或抑制汽车行业的政策均较难出台,而地方性限购政策对汽车行业整体销量的影响有限,故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是汽车工业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首先,收入水平方面,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呈现持续、平稳增长的态势,不会出现急剧的增加或减少。中国仍处于汽车普及期,保有量偏低、刚性需求快速提升的二三线地区为汽车销量增长提供空间。截至 2016 年 6 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亿辆,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 46 个一线城市与部分二线城市汽车保有量达 6,000 万辆,占比全国汽车保有量三分之一,二三线城市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另一方面,在改善性、强制性报废及个性化购车需求驱动下, SUV、豪华车和新能源汽车等中高端细分市场增长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汽车消费升级趋势将会

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汽车工业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刻。一方面,汽车工业正在迅速发展;另一方面,汽车工业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从好的方面来看,入世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对汽车需求迅速增加,汽车市场逐步扩大,单位购车、个人购车比例快速增长,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潜在汽车市场。国家对汽车企业实行扶弱抗强政策,使在较短的时间内国内出现了上百家汽车生产企业。国内城市纷纷改建道路、修建停车场、加强交通管制,促进了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 从不好的方面看,我国的汽车工业面临的问题也不少。首先,大量居民持币待购影响了汽车工业的

发展,国内缺乏汽车大企业、大集团与国外汽车行业相抗衡。国内汽车企业普遍缺乏完整的轿车开发能力和自主品牌,零部件制造体系比较薄弱,产业服务体系十分落后,汽车工业相对缺乏国际竞争力。汽车在销售过程中价格不稳定,热销车型任意涨价,汽车的维修市场比较混乱。城市道路建设速度跟不上汽车增长速度。市民素质低下影响汽车行驶速度。公路乱收费增加了汽车使用成本,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就长远来看,中国的汽车工业是机遇与挑战并 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经济的持续强劲发展所带来的强大购买力,将促进中国汽车工业的总体进步,国产汽车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将逐步增强。中国政府将致力于汽车工业的战略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

型企业,政府引导百姓汽车消费,大量汽车将进入家庭。 发展。国道、省道、市道、城市干道等组成道路区域体系,高速路、快速路、城区道路、生活道路组成道路速度体系,地铁、高架桥、越江大桥、越江隧道等组成道路空间体系。公民素质教育将形成人、车、路和谐环境,这些都非常有利于汽车工业的发展,我国人民将逐步过上“轮子上的生活”。 但汽车工业在未来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国外进口车将严重冲击国内汽车市场,考验中国汽车工业。道路面积增长速度跟不上汽车增长速度导致堵车现象日益严重,道路管理不善将降低道路的有效使用,城市规划不到位引发的停车难、人车争路现象等

汽车行业的现状

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存在经济规模小、技术开发落后、进出口发展不平衡、消费政策不健全和服务管理落后等问题。为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的竞争力,在对外开放方面,要推行国际化战略、独立性战略和自主开发战略。在对内政策上,要促进产业重组,发展民族品牌,本着实行必要的适度保护的产业政策,对汽车销售融资政策和汽车税费政策进行调整,同时,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存在的问题 1.1经济规模问题 1.1.l汽车工业企业达不到规模经济临界点要求 企业在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之后才能赢利。各类型汽车规模经济的临界点为,国家汽车工业汽车生产量为200万辆以上;轿车企业为20万辆-30万辆;轻型载货汽车企业为10万辆-12万辆;重型载货汽车企业为1万辆-8万辆。目前我国现有124家总装厂,52家改装厂以及2000家汽车发动机、零部件和配套件企业,只有一汽集团公司等五家企业年产量超过10万辆。按照国际上25万辆-30万辆的经济规模临界点要求,目前中国还没有一家汽车企业能够达到,即使上海一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桑塔纳”轿车也只达到23万辆的规模。我国汽车工业距离达到具有开发宽系列产品能力的200万辆规模的要求相差甚远。 美国三大汽车公司汽车产量占本国汽车产量的90%;日本三大汽车公司汽车产量占本国汽车产量的80%,汽车生产集中度极高。中国汽车厂家数量超过美、日、西欧的总和,相反,全年产量却只相当于一家国外汽车大公司几个月的产量,这反映出我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的落后状态。 1.1.2汽车工业投资少、见效慢 我国汽车行业现有固定资产不足400亿元;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固定资产就达360亿美元。我国重点工程建设周期为10年左右;而韩国投资18亿美元建设的现代汽车公司,18个月建成,4年收回全部投资。我国汽车工业规模小,生产率低下,导致了成本过高。 1.1.3汽车工业厂点分散、管理多头、相互封闭,缺乏专业化分工与协作 各省市、地区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为了保证本地的经济利益及税收,各省市对本地企业给予特殊优惠政策,对外地企业设有地区间的进入壁垒。从而造成了规模小、成本高、管理混乱和产品老旧的企业仍然赖以生存,不思进取,同时也妨碍了国内企业经济规模的扩大和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并导致了多数国内企业互相排斥,对合作讳莫如深,宁可与外国公司合资,也不肯与国内同行业企业合资的现象发生。 1.2技术、开发水平落后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新能源汽车大作业 作业名称:国内外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分析我国与先进国家同行业的差距,提出改进方案建议。 学院:工学院 专业:交通运输 年级:交通运输1201 学号: 策划人:张弟 二零一五年六

月 能源领域无疑是 21 世纪国际竞争的焦点和热点。随着环境保护概念的深入人心和国际原油供应的持续紧张,多数发达国家的研究机构和汽车厂商都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投资,以替代传统以石油为燃料的汽车,形成了多种技术共同发展的局面,其中部分技术已经在商业化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功。以美国、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国家,特别是通用、福特、大众、宝马、丰田、本田等主要汽车厂商根据本国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先后采取了不同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策略,成功研发了多款新能源概念车型和应用车型,其中一些成熟的技术己经投放市场,实现量产。新能源汽车包括的范围较广,大致分为纯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s,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s,H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s,FCEV)、燃气汽车(Gas Vehicles,GV)、生物燃料汽车(Biological Fuel Vehicles,BFV)等类型。美国将新能源汽车研发重点放在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同时推广生物燃料汽车的产业化,日本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方面技术最为先进,德国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方面都有独特技术,同时也努力推广生物燃料汽车产业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提高,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之后,从 2002 年开始,我国汽车产业出现了快速发展的状态,直到 2009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 1360 万辆,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2010 年,中国产销更是双双突破 1800 万辆,继续蝉联全球汽车产销第一的位置。但是在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增长率居高不下,汽车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产生了能源消耗、大气污染、危害安全等方面问题。在我国,汽车对石油需求约占石油总需求量的 35%,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 50%按照目前的汽车普及速度,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无论是石油产量还是石油进口量都将面临严重负担。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提升,汽车污染已经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主要源头之一。鉴于此,在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主题下,我国应当借鉴发达国家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以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2007年11月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颁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首次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范围。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完整版)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8-04-05 ?浏览: 内容简介: 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汽车产业经历了近10年的持续增长。进入21世纪后,全球汽车产业的增长速度开始趋缓。由于亚洲汽车市场的全面扩容,加上中国汽车业的蓬勃兴起,亚洲正在形成与北美、欧洲鼎足而立的汽车市场。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当前世界汽车产业呈现出了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发展特点。汽车产业仍有发展空间,依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一、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格局 2006年全球约生产6582万辆汽车,主要是集中在西欧、北美以及日本,三者累计所占比重已达50%,但是重要地位正逐渐下降。而中国正处在迅速崛起中,中国汽车产量2006年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9%,到2013年将占15%,世界未来汽车生产的重心将逐渐移往中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显著加快,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格局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1. 汽车产业链日益全球性配置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显著加快,汽车产业链包括投资、生产、采购、销售及售后服务、研发等主要环节也日益全球性配置。例如,过去跨国公司在本国建立、保持研发机构,对于目标国市场采取复制产品的方式进行投资,而现在则采取将各个功能活动和能力分配给全球市场的方式。由此导致了新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模式的出现,特别是整车装配与零部件企业之间呈现分离趋势,零部件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零部件企业与整车装配企业之间以合同为纽带的网络型组织结构日趋明显。整车制造企业零部件的全球采购以及零部件工业的国际化,

模糊了汽车产品的“国家特征”,使其成为了典型的全球化产品。 2. 产业链中低端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集聚 全球汽车生产和消费总体上形成两大特征:一是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及地区,汽车生产和消费量均达到了一定的饱和状态,他们现在与今后所面临的问题都是如何来提高性能,包括汽车的整体性能,如轻量化、节能、安全舒适和多功能,以及从低污染到无污染的环保质量这两方面。因此,发达国家的汽车已进入了一个品质换代升级的新时代。二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汽车生产和消费尚处于规模扩张阶段。这两大特征表明了全球汽车生产和开发的两个不同层次,发达国家对国内汽车开发生产进行结构调整,压缩一般汽车的产量,研发生产新一代汽车产品,向高档次汽车发展。他们将一般汽车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基地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进行生产并不断扩大产量,以适应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消费需求,从而形成了一个中低档汽车的层次。作为经济正在崛起的一个世界人口大国,中国的汽车市场无疑被世界各大著名汽车厂家看好。 二、全球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特征分析 随着调整步伐加快,全球汽车产业结构呈现出了新的特征: 1.全球范围内汽车集团兼并与重组趋势加剧 1964年,全世界独立的较大规模的汽车公司有52家,到1980年减少为30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汽车生产能力普遍过剩(年过剩约1000万辆),加之各国对安全、排放、节能法规日趋严格,促使汽车产业全球性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许多发达国家的汽车公司通过扩张、合并、兼并等手段增强自身竞争力。产业链的全球化和大规模的跨国重组,从根本上改变了汽车产业的传统资源配置方式、企业的竞争模式和企业的组织结构。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前言: 汽车工业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不同于普通产品,汽车产品是一个高度综合的最终产品,需要组织专业化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相关工业产品与之配套。我国汽车制造行业经过50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基础,汽车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4位,但是我国的汽车制造业与世界汽车工业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的汽车工业尚属幼稚产业,国际竞争力不足,随着经济全球化,汽车工业必须面对国际与国内广泛领域的挑战。 一、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 自2002年之后,中国汽车行业开始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特别是随着私人消费的兴起,轿车需求量开始迅速攀升,并成为推动中国汽车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中国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地位也逐渐上升。到2009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结束了由福特公司开始的美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汽车统治地位。不仅如此,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量超过了日本和美国的总和,自2006年以来,由日本汽车工业保持的世界第一的位置,在2009年也被中国取代。2009年中国汽车工业产销总量分别达到1379.1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8.30%和46.15%。2010年,在国家扩内需、调结构、促转变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积极作用下,我国汽车工业延续2009年发展态势,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汽车产销快速增长,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提升,汽车出口逐步恢复,大企业集团产销规模整体提升,市场需求结构进一步优化,汽车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2010年,汽车产销分别为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同比增长32.44%和32.37%,保持了世界第一的地位。2011年以来,我国汽车业步伐放缓,汽车市场整体趋势向淡,但同时也是理性回归。2011年1-5月,汽车产销分别为777.97万辆和791.62万辆,同比增长3.19%和4.06%,增幅较2010年同期分别回落52.4和49.19个百分点。 中国汽车产业作为世界汽车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十年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黄金期,汽车产业已经完成了从小到大的过程,正在逐步实现由弱到强的巨大跨越,全球汽车工业将向中国和一些新兴经济体进一步转移,这对中国汽车工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