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气储层裂缝预测方法及发展趋势

油气储层裂缝预测方法及发展趋势

油气储层裂缝预测方法及发展趋势
油气储层裂缝预测方法及发展趋势

致密砂岩储层构造裂缝形成机制及定量预测研究进展_徐会永

第19卷第4期 2013年12月地质力学学报JOURNAL OF GEOMECHANICS Vol.19No.4 Dec.2013 文章编号:1006- 6616(2013)04-0377-08致密砂岩储层构造裂缝形成机制及 定量预测研究进展 徐会永1,冯建伟2,葛玉荣 3(1.中国石油大学期刊社,山东青岛266580; 2.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 3.中国石油测井有限公司,新疆哈密735200) 收稿日期:2013- 03-02基金项目:山东省博士后基金项目“基于应力场模拟的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多参数定量建模”(201003104) 作者简介:徐会永(1977- ),男,汉族,山东庆云人,副编审,博士,主要从事沉积学及石油地质学等方面的研究及科技论文编辑工作。E- mail :xhy7714@https://www.doczj.com/doc/b95946865.html, 摘 要:致密砂岩裂缝性储层已逐渐成为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点,构造裂 缝形成机制研究及定量预测也相应成为热点问题。从构造地质学和地质力学角度对目前的裂缝研究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含微裂隙的岩石损伤力学实验分析、复合 地层本构关系及破裂准则的建立以及不同应力场作用下裂缝参数的定量表征方法进 行详细对比后认为,裂缝的产生、裂缝的位置和方向以及裂缝参数的量化是实现裂 缝准确预测的关键。今后裂缝研究的发展方向主要有3个,即基于构造地质学和岩 石损伤力学的宏观野外观察和微观室内试验相结合研究裂缝形成机制,考虑多重影 响因素并基于能量转换理论的复合岩石破裂准则建立,基于精细构造地质模型的有 限元数值模拟实现各期应力场作用下裂缝参数的三维定量表征。 关键词:致密砂岩储层;构造裂缝;形成机制;定量预测;非常规油气 中图分类号:P542;P553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中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逐渐由东部向西部、由常规储层向非常规储层转变,致密 气、页岩气和煤层气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后的开发重点[1]。很多学者认为在致密气、 页岩气和煤层气3种非常规天然气中,应该优先发展致密气[2 3]。致密气资源量数据相当可靠、开发致密气技术较成熟、致密气的分布与常规气在很多地方重叠、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低[3],因此致密气的开发前景比页岩气更明朗。中国石化已启动鄂尔多斯致密油气增储上产会战[3]。此外,来自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天然气产量为1011.15?108m 3[4],致密气产量约为350?108m 3[3],约占全国天然气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非常规气藏开发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都需要打水平井和丛式井、都需要压裂工艺等。国内已基本掌握了致密砂岩油气的开发配套技术,有些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但大规模开发不能照搬国外模式,还需要通过有的放矢的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先导性试验,提出适合中

油气储层保护工艺原理(张强)2

油气储层保护工艺原理 张强 在钻井、完井、井下作业及油气田开采全过程中,造成油气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通称为油气层损害。油气层损害的实质包括绝对渗透率下降和相对渗透率下降。绝对渗透率的降低主要指岩石储渗空间的改变。引起变化的原因有:外来固相的侵入、水化膨胀、酸敏损害、碱敏损害、微粒运移、结垢、细菌堵塞和应力敏感损害;相对渗透率的降低主要指水锁、贾敏效应、润湿反转和乳化堵塞等引起的。二者损害的最终结果表现为储渗条件的恶化,不利于油气渗流,即有效渗透率降低。 我国石油工作者早在50年代就开始注意到此问题,川中会战时,就提出钻井液密度不宜过高,以免压死油气层。60年代大庆会战时,为了减少对近井地带的油气层损害,对钻开油气层钻井液的密度和滤失量也提出了严格要求。长庆油田在70年代开始进行了岩心分析和敏感性分析,但由于受到仪器与技术条件限制,再进一步深入下去有困难。直到80年代,在引进国外保护油气层技术的基础上,我国才全面开展了保护油气层技术的研究工作,并在“七五”期间将保护油气层钻井完井技术列为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原中国石油工业部科技司、开发司、钻井司共同组织辽河、华北、长庆、四川、中原等五个油田和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学院、江汉石油学院、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共同进行攻关,使我国保护油气层技术不仅在理论研究上,而且在生产实践中均取得较大进展,形成了适合我国的保护油气层系列技术。“八五”期间,此项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和发展,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保护油气层系统工程的技术思路 保护油气层系统工程的主要技术思路可归纳为五个方面: (1)分析所研究油气层的岩石和流体特性,以此为依据来研究该油气层的潜在损害因素与机理。 (2)收集现场资料,开展室内试验,分析研究每组油气层在各项作业过程中潜在损害因素被诱发的原因、过程及防治措施。 (3)按照系统工程研究各项作业中所选择的保护油气层技术措施的可行性与经济上的合理性,通过综合研究配套形成系列,纳入钻井、完井与开发方案设计及每一项作业的具体设计中。 (4)各项作业结束后进行诊断与测试,获取油气层损害程度的信息,并评价保护油气层的效果和经济效益。然后反馈给有关部门,视情况决定是否继续研究改进措施或补救措施。 (5)计算机预测、诊断、评价和动态模拟。 岩心分析是认识油气层地质特征的必要手段,油气层的敏感性评价、损害机理的研究、油气层损害的综合诊断、保护油气层技术方案的设计都必须建立在岩心分析的基础之上。所以,岩心分析是保护油气层技术系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油气层技术这一系统工程的起始点。

出砂基础知识

第一节概述 石油工业中,油井生产出砂(sand production)是个普遍性问题,而且油井生产出砂问题的研究十分困难,原因是: ①无法直接观测出砂过程。油田开发在地层深处进行,在地面无法直接观测; ②岩石力学性质(rock mechanical properties)复杂。地层岩石的力学性质可能在较大范围内变化,地层深部取心不但花费昂贵,而且也有一定的偶然性、局限性,如地层深部的含水率、温度和压力条件在地面上难以保持,而这些因素对地层岩石的力学性质有很大影响; ③储层条件复杂。随着生产的进行和各种增产措施的实施,使储层变得十分复杂,这也给研究出砂机理带来困难。 ④油井出砂影响因素多。油井出砂受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如;地质条件、岩石力学性质、生产参数等; 在一口井最终完成之前以及在其生产过程中,准确地预测其是否出砂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无论采取何种防砂(sand control)措施费用都会很高,所以不必要的采取防砂措施,不仅使生产费用增加,而且污染油气层,降低生产效率。 但是对那些因出砂而被放弃或不能继续开发的井,采取防砂措施又是使油井成为有开采价值的唯一方法。 第二节油井出砂的过程及危害 一、油井出砂的基本过程 地层砂可分为两种:充填(松散)砂和骨架砂(framework sand)。 当流体的流速达到一定值时,首先使得充填于油层孔道中的未胶结的砂粒发生移动,油井开始出砂,这类充填砂的流出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起到疏通地层孔隙通道的作用;反之,如果这些充填砂留在地层中,有可能堵塞地层孔隙,造成渗透率下降,产量降低。因此充填砂不是防治的对象。 当流速和生产压差达到某一数值时,岩石所受的应力达到或超过它的强度,造成岩石结构损坏,使骨架砂变成松散砂,被流体带走,引起油井大量出砂。防砂的主要对象就是骨架砂,上述情况是在生产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的。 根据以上情况可以把油井出砂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由骨架砂变成自由砂,这是导致出砂的必要条件; 对于出砂的该阶段来说,应力因素:如井眼压力(borehole pressure)、原地应力状态(in site stresses state)及岩石强度(rock strength)等是影响出砂的主要因素。 第二阶段是自由砂的运移。 要运移由于剪切破坏而形成的松散砂,液力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如流速、渗透率(permeability)、粘度以及两相或三相流动的相对渗透率等的作用等。 生产过程中,只要满足以上两方面条件,油井就会出砂。 因此,对于具有一定胶结强度(cementation strength)的地层而言,要实现有效的防砂(sand control),首先要防止地层发生破坏,即不让出砂的必要条件得到满足,这主要通过控制应力因素:如保持储层压力、减小生产压差(draw-down)等来实现。 但是,随着生产的进行,储层压力衰减,岩石强度降低都是必然要发生的,那么,岩石不可避免要发生破坏。这样,过程就由出砂的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这时主要通过控制流速来阻止自由砂的运移达到防砂(sand control)的目的,即控制产量(流速)。 同样,对于弱胶结和未胶结储层而言,出砂第一阶段的条件很容易满足,这样防砂(sand control)的关键在于不让出砂第二阶段所需要的条件得到满足,即可通过控制流速和生产压差来达到防砂的目的。 二、出砂的危害

储层裂缝表征及预测研究进展

0引言 裂缝性油气藏是近年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如何对裂缝 进行准确表征,对不同类型裂缝的识别、分布规律的预测以及如何建立更加贴近实际的裂缝性油气藏地质模型,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1,2]。为此,国内外学者做了很多努力,最早的研究方法是通过对露头、岩心、薄片等地质分析来对裂缝特征进行描述,如Van Golf-Racht [3]在薄片观察的基础 上,提出了裂缝孔隙度、渗透率以及体密度的计算方法,Ruh - land 提出裂缝强度等概念[4]。随测井技术的发展,利用常规测 井数据分析,总结出了一系列数学统计方法:神经网络法、多元统计、灰色关联等,罗贞耀、戴俊生等[5,6]提出了裂缝物性参数计算方法。在裂缝预测方面,主要有数值模拟、非线性理论预测等方法,包括构造曲率法、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二维、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物探方法等[2,7]。本文通过系统总结分析 储层裂缝表征及预测研究进展 唐诚 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地质录井分公司,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 全面、准确对致密储层的裂缝网络进行定量表征及预测影响着裂缝性油气田的高效开发。在系统调研国内外裂缝研究成果 且详细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从地质分析、测井识别、构造曲率法及应力场模拟、地震裂缝检测、非线性理论方法等着手,总结出了储层裂缝表征及预测研究的进展。研究表明,根据成因将储层裂缝划分为构造裂缝和非构造裂缝两大类,构造缝包括区域性裂缝、局部构造缝和复合型构造缝,局部构造缝指与断层和褶皱相关的裂缝;非构造缝主要分为收缩缝和与表面有关的裂缝两大类及9个亚类,裂缝类型不同,其特征及成因机理也不同。采用地质分析与测井解释相结合,建立露头、岩心与测井的识别模式对裂缝进行准确识别。利用地质、测井和构造应力等资料,建立数学模型,对裂缝参数进行定量计算。详细阐述并分析了多种裂缝预测方法的优缺点,最终指明了储层裂缝研究的不足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裂缝性储层;裂缝表征;裂缝识别;裂缝预测 中图分类号P618.13文献标志码A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3.21.013 Progress in Fracture Characterization and Prediction TANG Cheng Geologic Logging Company of Southwest Petroleum Bureau,Sinopec,Mianyang 621000,Sichuan Prvovince,China Abstract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il and gas to comprehensively and accurately and quantitatively describe and predict fracture.Base on the basis of the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of fractures research findings around the world,from geological analysis,log fracture identification,curvature method,tectonic stress simulation,seismic fracture prediction and so on,the progress of fracture characterization and prediction are summarized.It is shown that the reservoir fractur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types,including structural and non-structural fracture according to their origin.The structural fracture includes regional fracture,local fracture and complex structural fracture,in which the local structural fracture is related to fracture of fault and fold.The non-structural fracture can be classified into contraction fracture and related fracture of surface,which have 12sub-types.Every type of fractures ha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origin.The main identification of fracture is combination of geological analysis and log interpretation,and then pattern recognition of outcrop,core and well logging will be established.Also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method for fracture is proposed using geological,logging and tectonic stress data.With the aid of those bases,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methods for detection and prediction of the fracture distribution are discussed.Finally the shortcoming and development of fracture research are pointed out. Keywords fractured reservoir;fracture characterization;fracture identification;fracture prediction 收稿日期:2013-01-28;修回日期:2013-03-18 作者简介:唐诚,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石油地质录井与信息技术研究,电子信箱:110880280@https://www.doczj.com/doc/b95946865.html,

非常规油气成因及其测井评价

摘要:目前我国页岩油&气行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关键技术尚未攻克、高成本、开发模式效率低、投入与产出回报不确定等问题。本届论坛以“完善勘探开采技术、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与投资效率加速中国页岩油气商业化发展进程”为主题重点探讨页岩油气在我国天然气行业中的发展战略地位,页岩气钻完井技术的挑战与成本控制,我国页岩气油&气发展风险分析,如何发现更多储量提高勘探成功率,如何解决页岩油气开发后产量递减快与产量影响因素多等问题,页岩油&气开采对于技术与设备的需求,我国页岩油气开发现状与未来发展建议,微地震技术在勘探中的应用效果,美国页岩气行业发展的新认识与技术革命以及如何将新的认识应用到我国页岩气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非常规油气;地球物理技术;成藏地质;问题;新技术方法;建议 中图分类号:P631.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油气供需矛盾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2010年我国原油产量突破2×108t,但对外依赖度达到54%,但截至2010年底,中国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约 3.8%左右。根据“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我国非常规油气总资源量达1.9 × 1014m3,是常规油气的2倍[1],因此如果能够将国内非常规能源开发利用起来,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献调研发现,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理论聚焦于成藏地质理论研究和钻井开发技术研究,对地球物理技术方法的关注少之又少,目前还没有一篇专门综述非常规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现状与研究进展的文献。地震技术在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制约了非常规油气的规模发展,有必要对非常规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应用现状及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一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分布及开发现状 非常规油气指成藏机理、赋存状态、分布规律及勘探开发方式等不同于常规油气藏的烃类资源,现阶段非常规油气资源主要指油页岩、油砂、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等。我国非常规油气总资源量达1.9 ×1014m3,其中煤层气3.7 × 1013m3,位居世界第三,已探明储量2.8 × 1011m3。我国页岩气资源量达1 ×1014m3,其中可采储量2.6 × 1013m3,与美国相当;目前,我国页岩气资源仍处于未开发状态,开发潜力巨大;我国致密砂岩天然气资源量约为1.48 × 1013m3,2010年全国致密砂岩气产量达到3×1010m3[2~6]。我国非常规油气成藏特点、分布状况及地球物理勘探现状见表1,其特点如下:①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区域广;②油气类型多样,成藏类型多;③储层非均质性强,受构造、裂缝及孔隙等因素控制; ④大都表现为低孔低渗。可见非常规油气藏与常规油气藏相比,其成藏地质条件更复杂,勘探开发技术要求更高。 二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应用现状 1 测井评价技术 目前非常规油气储层测井评价技术大致分为4类:基于常规油气储层评价思想的定性识别方法;基于体积模型的储层评价方法;基于概率统计模型的储层评价方法;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储层评价方法。测井地层评价主要围绕3个方面展开:①非常规油气地层的岩性和储集参数评价,包括孔隙度、含气量(包括吸附气、游离气)、渗透率等参数;②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评价,主要包括干酪根的识别与类型划分、有机质含量、热成熟度等一系列指标的定性或定量解释;③岩石力学参数和裂缝发育指标的评价[14~17]。 2 地震勘探技术 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非常规油气勘探的地震技术系列。当前地震采集和处理技术主要以提高构造成像为主,但一批新的方法技术已经被初步应用到工业生产,比如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致密砂岩气采用的高密度、大偏移距、小道距采集技术系列等;四川、鄂尔多斯等盆地大力开展地震多波多分量勘探技术,大力促进了非常规油气勘探的发展[18~21]。利用地震技术进行有利储层预测已形成多手段、多系列的特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用水量预测方法综述(作业)

用水量预测方法综述 摘要:本文阐述了研究用水量预测方法的目的和意义,简要的介绍了六种目前常用的预测方法,并指出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 最后对不同情况水量预测方法的择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用水量预测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方法择优 一、引言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产业和人口的增加,我国城市、工业、农业各方面用水量都在迅速增长,缺水城市和地区的范围日益扩大。全国640个城市中有333个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1]。同时,水污染是我国面临的又一严峻的问题。缺水、水污染己经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构成了严重的威胁[2]。因此,水资源规划和供水系统的优化调度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供水管理前提和基础的用水量预测方法的研究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二、研究用水量预测方法的目的和意义 水量预测工作是水资源管理中掌握未来发展趋势的关键。而合理预测城镇规划期限内的用水量,使其与城镇发展实际相接近,对城镇今后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预测未来的用水量,一方面,我们可以大致估计城市和农村的缺水量,着手寻找解决方案,减少经济损失。另一方面,用水量预测是水资源管理规划的重要内容。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分好几个部门,如不做好预测工作,就难以制定中长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规划和供水规划,就会影响国民经济计划的实现。所以预测用水量,无论在经济效益上还是宏观调控上都有重要意义。 三、用水量预测分类以及相应预测方法 用水量的预测方法按用水部门性质可分为生活用水预测、工业用水预测、农业灌溉用水预测、渔业用水预测等几方面。生活用水量的预测方法有综合分析定额法、趋势法和分类分析权重估算法,在预测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一种为主,其他亏法进行检验、校核。趋势预测法、分块预测法、相关法、分行业重复利用率提高法等是较为常见的工业需水量预测方法. 四、几种常用的用水量预测方法[3] a)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法 ARMA模型是自回归模型和移动平均模型的综合,它通过对相应数学模型的分析研究,能更本质地认识动态数据的内在结构和复杂特性。ARMA模型将预测对象时间序列加工成一个白噪声序列进行处理,所以它可对任何一个用水过程进行模拟,且预测速度快,能得到较高的预测精度。然而,ARMA模型具有预测周期短、所用数据单一的缺点,只能给出下一周期用水量的预测值,且无法剖析形成这一预测值的原因及合理的

蛋白质结构预测方法综述

蛋白质结构预测方法综述 卜东波陈翔王志勇 《计算机不能做什么?》是一本好书,其中文版序言也堪称佳构。在这篇十余页的短文中,马希文教授总结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三步曲,即首先进行形式化,将领域相关的实际问题抽象转化成一个数学问题;然后分析问题的可计算性;最后进行算法设计,分析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寻找最优算法。 蛋白质空间结构预测是很有生物学意义的问题,迄今亦有很多的工作。有意思的是,其中一些典型工作恰恰是上述三步曲的绝好示例,本文即沿着这一路线作一总结,介绍于后。 1 背景知识 生物细胞种有许多蛋白质(由20余种氨基酸所形成的长链),这些大分子对于完成生物功能是至关重要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往往决定了其功能,因此,如何揭示蛋白质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生物学界常常将蛋白质的结构分为4个层次:一级结构,也就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二级结构,即骨架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局部结构,比如alpha螺旋,beta片层和loop区等;三级结构,即二级结构在更大范围内的堆积形成的空间结构;四级结构主要描述不同亚基之间的相互作用。 经过多年努力,结构测定的实验方法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比较常用的有核磁共振和X光晶体衍射两种。然而由于实验测定比较耗时和昂贵,对于某些不易结晶的蛋白质来说不适用。相比之下,测定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则比较容易。因此如果能够从一级序列推断出空间结构则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这也就是下面的蛋白质折叠问题: 1蛋白质折叠问题(Protein Folding Problem) 输入: 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输出: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蛋白质结构预测的可行性是有坚实依据的。因为一般而言,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由其一级结构确定的。生化实验表明:如果在体外无任何其他物质存在的条件下,使得蛋白质去折叠,然后复性,蛋白质将立刻重新折叠回原来的空间结构,整个过程在不到1秒种内即可完成。因此有理由认为对于大部分蛋白质而言,其空间结构信息已经完全蕴涵于氨基酸序列中。从物理学的角度讲,系统的稳定状态通常是能量最小的状态,这也是蛋白质预测工作的理论基础。 2 蛋白质结构预测方法 蛋白质结构预测的方法可以分为三种: 同源性(Homology )方法:这类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如果两个蛋白质的序列比较相似,则其结构也有很大可能比较相似。有工作表明,如果序列相似性高于75%,则可以使用这种方法进行粗略的预测。这类方法的优点是准确度高,缺点是只能处理和模板库中蛋白质序列相似性较高的情况。 从头计算(Ab initio ) 方法:这类方法的依据是热力学理论,即求蛋白质能量最小的状态。生物学家和物理学家等认为从原理上讲这是影响蛋白质结构的本质因素。然而由于巨大的计算量,这种方法并不实用,目前只能计算几个氨基酸形成的结构。IBM 开发的Blue Gene 超级计算机,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穿线法(Threading )方法:由于Ab Initio 方法目前只有理论上的意义,Homology 方法受限于待求蛋白质必需和已知模板库中某个蛋白质有较高的序列相似性,对于其他大部分蛋白质来说,有必要寻求新的方法。Threading 就此应运而生。 以上三种方法中,Ab Initio 方法不依赖于已知结构,其余两种则需要已知结构的协助。通常将蛋白质序列和其真实三级结构组织成模板库,待预测三级结构的蛋白质序列,则称之为查询序列(query sequence)。 3 蛋白质结构预测的Threading 方法 Threading 方法有三个代表性的工作:Eisenburg 基于环境串的工作、Xu Ying 的Prospetor 和Xu Jinbo 、Li Ming 的RAPTOR 。 Threading 的方法:首先取出一条模版和查询序列作序列比对(Alignment),并将模版蛋白质与查询序列匹配上的残基的空间坐标赋给查询序列上相应的残基。比对的过程是在我们设计的一个能量函数指导下进行的。根据比对结果和得到的查询序列的空间坐标,通过我们设计的能量函数,得到一个能量值。将这个操作应用到所有的模版上,取能量值最低的那条模版产生的查询序列的空间坐标为我们的预测结果。 需要指出的是,此处的能量函数却不再是热力学意义上的能量函数。它实质上是概率的负对数,即 ,我们用统计意义上的能量来代替真实的分子能量,这两者有大致相同的形式。 p E log ?=如果沿着马希文教授的观点看上述工作 ,则更有意思:Eisenburg 指出如果仅仅停留在简单地使用每个原子的空间坐标(x,y,z)来形式化表示蛋白质空间结构,则难以进一步深入研究。Eisenburg 创造性地使用环境串表示结构,从而将结构预测问题转化成序列串和环境串之间的比对问题;其后,Xu Ying 作了进一步发展,将蛋白质序列表示成一系列核(core )组成的序列,Core 和Core 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因此结构就表示成Core 的空间坐标,以及Core 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这种表示方法的基础上,Xu Ying 开发了一种求最优匹配的动态规划算法,得到了很好的结果。但是由于其较高的复杂度,在Prospetor2上不得不作了一些简化;Xu Jinbo 和Li Ming 很漂亮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将求最优匹配的过程表示成一个整数规划问题,并且证明了一些常用

储层裂缝常规测井响应

双侧向—微球形聚焦测井系列 对高角度裂缝,深、浅側向曲线平缓,深側向电阻率> 浅側向电阻率,呈“正差异”。 在水平裂缝发育段,深、浅側向曲线尖锐,深側向电阻率< 浅側向电阻率,呈较小的“负差异”。 对于倾斜缝或网状裂缝,深、浅側向曲线起伏较大,为中等值,深、浅电阻率几乎“无差异”。 声波测井识别裂缝: 一般认为声波测井计算的孔隙度为岩石基质孔隙度,其理由是声波测井的首波沿着基质部分传播并绕过那些不均匀分布的孔洞、孔隙。但当地层中存在低角度裂缝(如水平裂缝)、网状裂缝时,声波的首波必须通过裂缝来传播。裂缝较发育时,声波穿过裂缝使其幅度受到很大的衰减,造成首波不被记录,而其后到达的波反而被记录下来,表现为声波时差增大,即周波跳跃。因此,可利用声波时差的增大来定性识别低角度缝或网状缝发育井段。 利用感应差别识别裂缝:钻井液侵入裂缝,使感应测井曲线有明显的降低。 密度测井识别裂缝 密度测井测量的是岩石的体积密度,主要反映地层的总孔隙度。由于密度测井为极板推靠式仪器,当极板接触到天然裂缝时,由于泥浆的侵入会对密度测井产生一定的影响,引起密度测井值减小。 井径测井的裂缝识别对于基质孔隙较小的致密砂岩,钻井使得裂缝带容易破碎,裂缝相交处的岩块塌落,可造成钻井井眼的不规则及井径的增大。另一方面,由于裂缝具有渗透性,如果井眼规则,泥浆的侵入可在井壁形成泥饼,井径缩小。因此,可以根据井眼的突然变化来预测裂缝的存在。 井径测井对于低角度缝与泥质条带以及薄层的响应很难区分;另外,其它原因(如岩石破碎、井壁垮塌)造成的井眼不规则,会影响到该方法识别裂缝的准确性。 自然伽玛能谱测井识别裂缝 测量地层中天然放射性铀(U238)、钍(Th282)、钾(K40)含量。 原理:正常沉积环境U元素含量低于或接近泥质体(钍+钾)的值,当有裂缝存在时,铀含量比泥质体大。 应用能谱的高铀值识别裂缝和地下流体的运移及活跃程度有关。当裂缝(孔洞)发育段的地下水活跃时,地下水中溶解的U元素才能被吸附及沉淀在裂缝(或孔洞)周围,造成U元素富集,使得自然伽玛能谱测井在裂缝带处显示出U含量增加,在地下水不活动地区,裂缝性储层的自然伽玛显示为低值。 (1)侧向、感应及微电阻率测井 裂缝在电阻率测井曲线上的响应取决于裂缝的产状(倾角与方位)、 裂缝的宽度与长度(纵向或径向)、裂缝中的充填物(胶结物、泥浆 滤液、地层流体等)以及泥浆侵入深度等因素。 1.电阻率测井响应特征 (2)侧向测井——高角度裂缝影响 电极型仪器将强烈地受垂直裂缝的影响,这是因为这样的裂缝实际上提供了低阻通道(并联)。所以在垂直裂缝的情况下,侧向测井的电阻率比感应测井的电阻率低。又因为垂直裂缝的有效导电截面在径向上不变,而孔隙的导电截面在径向上是逐渐增大的,所以在浅侧向探测范围内裂缝与孔隙的有效导电截面之比远比深侧向要小。 在Rmf≈Rw时,常观察到RLLD与RLLS的比值为1.5到2; 在Rmf Rw时,RLLS与RLLD的幅度差很小,有时甚至出现RLLS>RLLD。 (2)侧向测井——水平裂缝影响

国内物流需求预测方法文献综述

国内物流需求预测方法文献综述 (河北工程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阮俊虎) 物流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活动对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商品以及废旧物品、废旧材料等的配置作用而产生的对物在空间、时间和费用方面的要求,涉及运输、库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需求等物流活动的诸方面[1]。物流需求的度量可以采用价值量和实物量两种度量体系。实物量意义上的物流需求主要表现为不同环节和功能的具体作业量,如货运量、库存量、加工量、配送量等;价值量意义上的物流需求是所有物流环节全部服务价值构成的综合反映,如物流成本、物流收入、供应链增值等[2]。 物流需求预测是根据物流市场过去和现在的需求状况,以及影响物流市场需求变化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利用一定的判断、技术方法和模型,对物流需求的变化及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国内外许多专家和学者都对物流需求的预测进行了研究,提出不同的预测方法和手段。物流预测方法可以分为定性预测方法(如德尔菲法和业务人员评估法等)和定量预测方法,但多数是定量预测方法,因此,本文主要是对国内物流需求定量预测方法进行综述,归为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因果关系预测方法、组合预测方法等三类。 1.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综述 时间序列预测方法是依据从历史数据组成的时间序列中找出预测对象的发展变化规律,以此作为预测依据。常用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有增长率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随机时间序列模型、灰色模型、以及在经济领域已经被广泛应用的混沌与分形等。 增长率法指根据预测对象在过去的统计期内的平均增长率,类推未来某期预测值的一种简便算法。该预测方法一般用于增长率变化不大,或预计过去的增长趋势在预测期内仍将继续的场合。刘劲等[3](2002)在利用增长率系

页岩油气储层岩石组构特征及测井评价方法研究

页岩油气储层岩石组构特征及测井评价方法研究随着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逐步深入,泥页岩油气越来越成为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目标,作为非常规油气的主要类型之一,泥页岩油气在未来会成为一种主要的接替能源。Z凹陷是济阳坳陷泥页岩油气最发育的地区之一,具有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到目前为止,已有多口探井在沙三下亚段泥页岩储层中获得工业油流。 泥页岩储层物性通常较差,岩石类型看似单一,纵向变化不大,但实际上并非如此,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泥页岩岩性组合多样,结构复杂,矿物成分、有机质丰度、孔隙类型及发育程度非均质性很强。由于复杂的地层岩石组构特征及参数的影响,泥页岩储层测井响应特征不够明显,在测井剖面上划分储层较为困难,也极大的影响着后续的产能评价、储量计算、开发方式设计等工作。 目前,对于泥页岩储层的岩石组构特征、测井识别及测井-地质综合评价的研究涉及较少。本文以Z凹陷A井沙三下亚段的泥页岩地层为研究对象,利用地质、岩心、测井、录井、薄片、电镜、衍射等资料分析研究泥页岩储层特征,包括研究区储层的矿物组分、储层物性、地化特征、含油气性、可压裂性、测井属性以及“六性”之间的关系。 首先,通过岩性、物性与多种测井响应交会分析,确定了泥页岩储层测井响应特征,表现为声波时差(AC)低、中子孔隙度(CNL)低、密度(DEN)高,自然伽马(GR)相对低值。其次,通过对矿物组分、地化参数、物性参数、饱和度及含油气参数与各测井响应数据的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各参数的敏感测井响应变量及计算方法。 然后,通过岩心物性、岩性分析,并结合气测资料(钻时、全烃含量)和测井曲

线(自然伽马等)响应分析,总结裂缝对应的测井响应特征。最后,在测井响应特征分析、岩心数据刻度测井信息、岩电参数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Z凹陷沙三下亚段泥页岩储层及地化参数的优化计算模型,开发了相应的处理解释模块,用于计算矿物含量(砂质、灰质、黏土矿物及黄铁矿)、地化参数(TOC、SI、S2、Ro、Tmax及HI、干酪根)、物性参数(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及含油气量(SW、Go)。 通过本论文的工作,基本建立了一套泥页岩储层的测井评价方法,有利于在井筒剖面上识别泥页岩储层、进行储层参数计算以及储层评价等工作,对于泥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概述全面)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概述摘要:由于经济全球化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当今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时,考虑的往往不是单个因素的影响,而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和相互影响。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总体上分为定性和定量两大类。通过对目前流行的各种需求预测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理论联系实践,理论应用于实践,为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了有用的建议和相应的指导。 关键词: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定性方法定量方法 一、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内容 所谓预测,是指利用预测对象本身历史和现状的信息,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预测对象尚未发生的未来发展演变规律预先作出科学的判断。信息的不确定性注定了预测的困难及其不完美性。企业的人力资源预测可以分为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人力资源需求包括总量需求和个量需求,也包括数量、质量和结构等方面的需求。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是指对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人力资源需求的总量、人力资源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学历层次结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与技能结构等进行事先估计。 二、影响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因素 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不仅受到企业内部经营状况和已有人力资源状况等诸多内部因素的影响,还要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诸多不可控的企业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需要预测时更为复杂。另外在企业人力资源需要预测中还必须注意到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人力资源发展中企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影响人力资源发展的相关因素,揭示人力资源发展的总体趋势。此外,在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时,还要掌握预测中的定性、定量、时间和概率四个基本要素,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性要素是指在预测之前,必须对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性质进行叙述性的、非定量的描述,对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大致方向和

(2)油气藏出砂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收稿日期:2004-03-11;改回日期:2005-04-19 作者简介:汪周华(1979-),男,西南石油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读博士研究生,攻读方向为气田开发。 文章编号:1006-6535(2005)04-0005-06 油气藏出砂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汪周华1,郭 平1,孙 雷1,孙凌云2,马力宁2 (1 西南石油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2 中油青海油田分公司,甘肃 敦煌 736200) 摘要: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在油气藏出砂地质特征、出砂机理以及防砂方面取得的成果,重点是 对气藏出砂的研究;指出了目前在油气藏出砂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油气藏出砂研 究的方向,对现场生产和相关研究人员有实际借鉴意义。关键词:油气藏;地质特征;出砂;防砂 中图分类号:TE358 文献标识码:A 1 油气藏出砂地质特征 目前全世界许多油气田存在严重的油气井出 砂问题,这是油气开采过程中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油气田产层出砂除与后天的钻井方式、开采方式、 增产措施及管理方式有关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存 在具有一定出砂潜能的地层。 我国出砂油气田的地质特征主要有:油气层埋 藏浅,压实程度差,胶结疏松;胶结物含量高、泥质成 分所占比重大;非均质性严重;对于气藏而言还存在 一定程度的水窜。 柴达木盆地东部气田[1,2]为第四系气田,气藏埋藏较浅,井深一般在1200m 以内。成岩性差,胶结疏松,胶结物以泥岩为主。储层一般以泥质粉砂岩和细粉砂岩为主。粒径在0 04~0 07m m 之间,最大粒径为0 12mm,小于0 01mm 占14%。气藏投产以后一直受到出砂问题的困扰。雅克拉凝析气田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是一高压气田[3]。该气田气井井深5300m 左右,地层原始压力平均为58MPa,储层岩性为砂岩,胶结类型为孔隙式胶结,岩石粒度分布广,包括细、中、粗3种级别,粒径为0 125~0 7mm 。储层物性较好,但非均质性严重,如M1井进行系统测试时有出砂现象,试采过程中,M1井、M2井气流带出的固体颗粒刺坏油嘴,且油管内壁有冲蚀道纹。土库曼斯坦最大的油田库图尔哲别油田[4]油藏埋深为1400~2600m,岩性为砂岩、粉砂岩,渗透率为40 10-3~400 10-3 m 2,地面原油粘度为1 0~1 8mPa s,密度为0 86~0 87g/c m 3,含蜡为8%~12%,泥质胶结。由于地层胶结疏松导致主力油层许多油井停产。2 油气藏出砂危害2 1 产层出砂增加渗流阻力,造成减产、停产由于产层出砂,当气量小到不足以将其带出地面时,将部分或全部堵塞产气层段,使产气量减小,甚至停产。如四川纳溪气田10号井,裸眼完井,产层砂堵46 34m,有效井段84 67m(含夹层),气井 出砂后产气量由5658m 3/d 降到1116m 3/d,日产 水量由20 8m 3降到5 4m 3,生产异常,濒临停产。 2 2 井底沉砂破坏机抽设备 对机抽排水采气井,井底压力较低抽汲速度慢, 大量泥砂便会沉积井底堵塞井筒,卡死固定凡尔和 游动凡尔;有砂的地层水会增大柱塞与泵筒间的摩 擦力,损坏柱塞皮碗,降低泵效,缩短检泵周期,增加 生产成本。四川宋家场气田8号井阳三产层,岩性 为碳酸岩盐,裸眼完井,从1990年10月上机抽,至 1992年12月共2a 多时间,前后因砂卡凡尔、堵塞泵 筒共进行4次检泵,作业时间累计104d,但检泵后 正常生产时间仅45 15d,效果很不理想。 2 3 随气体采出砂粒将加快地面设备损坏 随气体采出地面的砂粒和高速流动的气体一第12卷第4期2005年8月 特种油气藏Special Oil and Gas Reservoirs Vol 12No 4Aug 2005

国内物流需求预测方法文献综述

国内物流需求预测方法文献综述 (河北工程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阮俊虎)物流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活动对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商品以及废旧物品、废旧材料等的配置作用而产生的对物在空间、时间和费用方面的要求,涉及运输、库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需求等物流活动的诸方面[1]。物流需求的度量可以采用价值量和实物量两种度量体系。实物量意义上的物流需求主要表现为不同环节和功能的具体作业量,如货运量、库存量、加工量、配送量等;价值量意义上的物流需求是所有物流环节全部服务价值构成的综合反映,如物流成本、物流收入、供应链增值等[2]。 物流需求预测是根据物流市场过去和现在的需求状况,以及影响物流市场需求变化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利用一定的判断、技术方法和模型,对物流需求的变化及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国内外许多专家和学者都对物流需求的预测进行了研究,提出不同的预测方法和手段。物流预测方法可以分为定性预测方法(如德尔菲法和业务人员评估法等)和定量预测方法,但多数是定量预测方法,因此,本文主要是对国内物流需求定量预测方法进行综述,归为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因果关系预测方法、组合预测方法等三类。 1.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综述时间序列预测方法是依据从历史数据组成的时间序列中找出预测对象的发展变化规律,以此作为预测依据。常用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有增长率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随机时间序列模型、灰色模型、以及在经济领域已经被广泛应用的混沌与分形等。 增长率法指根据预测对象在过去的统计期内的平均增长率,类推未来某期预测值的一种简便算法。该预测方法一般用于增长率变化不大,或预计过去的增长趋势在预测期内仍将继续的场合。刘劲等[3](2002)在利用增长率系数法对百色地区港口货运量进行了逐一分析。 移动平均法是用一组最近的实际数据值来预测未来一期或几期内产品的需求量的一种常用方法。当产品需求既不快速增长也不快速下降,且不存在季节性因素时,移动平均法能有效地消除预测中的随机波动。根据预测时使用的各元素的权重不同,移动平均法可以分为:简单移动平均和加权移动平均。杨荣英等[4](2001)在讨论移动平均值的基础上,提出了移动平均线方法,并介绍了运用移动平均线进行物流预测的方法。李海建等[5](2003)利用二次移动平均线模型对芜湖市物流业发展的规模进行了预测。 指数平滑法是在移动平均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它是通过计算指数平滑值,配合一定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现象的未来进行预测。其原理是任一期的指数平滑值都是本期实际观察值与前一期指数平滑值的加权平均。移动平均法则不考虑较远期的数据,并在加权移动平均法中给予近期资料更大的权重;而指数平滑法则兼容了全期平均和移动平均所长,不舍弃过去的数据,但是仅给予逐渐减弱的影响程度,即随着数据的远离,赋予逐渐收敛为零的权数。韦司滢等[6]( 1999)将指数平滑法等其他多种方法应用在三峡移民工程建材配送决策支持系统中。黄荣富等[7(] 2003)、张云康等[8](2008)在进行指数平滑法预测的基础上进行了物流需求多种方法组合预测。 随机时间序列模型就是指在所研究对象的一组实测时间序列的基础上,通过

出砂预测

一、出砂概况 油井出砂是油气开采过程中由于储层胶结疏松、强度低、流体的冲刷而导致射孔孔道附近或井底地带砂岩层结构被破坏,使得砂粒随流体从油层中运移出来的现象[1].(李兆敏,林日亿,王渊,等.高含水期射孔井出砂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4):58,61,65.)在我国,除了少数油田的油井是由于砂岩层胶结不好、砂粒疏松.在开采初期就有出砂现象之外,许多出砂现象都是发生在油井生产的中后期.油田的中后期出砂特点是出砂量大、时间持久且难预测何时发生、防治较为困难。国外在出砂预测方面研究应用较早.开发出了大尺寸出砂试验模拟系统、多种出砂理论模型和软件.我国近几年也正在从小尺寸的出砂预测逐步向大尺寸的出砂预测过度。 二、出砂的危害 (1)减产或停产作业:油、气井出砂最容易造成油层砂埋、油管砂堵,地面管汇和储油罐积砂。沙子在井内沉积形成砂堵,从而降低油井产量,甚至使油井停产,因此,常被迫起油管清除砂堵、清洗砂埋油层,清理地面管汇和储油罐。其工作量大,条件艰苦,既费时又耗资。即使这样,问题也还没有最终解决。恢复生产不久,又须重新作业。 (2)地面和井下设备磨蚀:由于油层出砂使得油、气井产出流体中含有地层砂,而地层砂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石英),硬度很高,是一种破坏性很强的磨蚀剂,能使抽油泵阀磨损而不密封,阀球点蚀,

柱塞和泵缸拉伤,地面阀门失灵,输油泵叶轮严重冲蚀。使得油、气井不得不停产进行设备维修或更换,造成产量下降,成本上升。 (3)套管损坏,油井报废:最严重的情况是随着地层出砂量的不断增加,套管外的地层孔穴越来越大,到一定程度往往会导致突发性地层坍塌。套管受坍塌地层砂岩团块的撞击和地层应力变化的作用受力失去平衡而产生变形或损坏,这种情况严重时会导致油井报废。 (4)安全及环境问题:意料之外的由于出砂引起的管道渗漏或设备失效还会引起严重的安全问题和溢出事故,尤其是在海上或陆上有水的地方。此外地层砂产出井筒,对环境会造成污染,尤其是海洋油、气田更为环境保护法规所制约,所以油、气井防砂不仅是油、气开采本身的需要,也是环境保护的需要。 三、国内外出砂机理的发展 80年代末N.Morita 和 D.L.Whltfill[2]( N.Morita and D.L.Whltfill. Realistic Sand Production Prediction. Numerical Approach SPE 16989)等人在文章中论述了剪切应力与张拉应力的作用所导致的地层破碎,出砂。如果井底压力下降,剪切破碎将占主导地位。如果地层内流体的流速高,张拉应力破碎将发生。当达到以下条件时纯张拉应力破碎就会发生:1.射孔孔眼间距超过总间距的1/3; 2.射孔密度小于7孔/米; 3.射孔孔眼被封堵; 4.对孔眼进行清洁时。 1991年N.Morita 和 P.A.Boyd 两人发表的文章中详尽地分析了油田现场常见的5种典型的油气田出砂问题[3]。(N.Morita and P.A.Boyd. Typical Sand Production Problem. Case Studies an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