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磁感应的应用论文

电磁感应的应用论文

电磁感应的应用论文
电磁感应的应用论文

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摘要:自法拉利历经十年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后,电磁感应便开始运用于生活中。电话筒、录音机、汽车车速表、熔炼金属等,无一不与生活息息相关,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它的利用也是理论向实践的不断进步的过程,理论唯有利用于实践才更能发挥它的作用。

动圈式话筒

在剧场里,为了使观众能听清演员的声音,常常需要把声音放大,放大声音的装置主要包括话筒,扩音器和扬声器三部分。话筒是把声音转变为电信号的装置。动圈式话筒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当声波使金属膜片振动时,连接在膜片上的线圈(叫做音圈)随着一起振动,音圈在永久磁铁的磁场里振动,其中就产生感应电流(电信号),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变化,变化的振幅和频率由声波决定,这个信号电流经扩音器放大后传给扬声器,从扬声器中就发出放大的声音。磁带录音机

磁带录音机主要由机内话筒、磁带、录放磁头、放大电路、扬声器、传动机构等部分组成,是录音机的录、放原理示意图。录音时,声音使话筒中产生随声音而变化的感应电流——音频电流,音频电流经放大电路放大后,进入录音磁头的线圈中,在磁头的缝隙处产生随音频电流变化的磁场。磁带紧贴着磁头缝隙移动,磁带上的磁粉层被

磁化,在磁带上就记录下声音的磁信号。放音是录音的逆过程,放音时,磁带紧贴着放音磁头的缝隙通过,磁带上变化的磁场使放音磁头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变化跟记录下的磁信号相同,所以线圈中产生的是音频电流,这个电流经放大电路放大后,送到扬声器,扬声器把音频电流还原成声音。在录音机里,录、放两种功能是合用一个磁头完成的,录音时磁头与话筒相连;放音时磁头与扬声器相连。

③汽车车速表

汽车驾驶室内的车速表是指示汽车行驶速度的仪表。它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使表盘上指针的摆角与汽车的行驶速度成正比。车速表主要由驱动轴、磁铁、速度盘,弹簧游丝、指针轴、指针组成。其中永久磁铁与驱动轴相连。在表壳上装有刻度为公里/小时的表盘。

永久磁铁一部分磁感线将通过速度盘,磁感线在速度盘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越接近磁极的地方磁感线数目越多。当驱动轴带动永久磁铁转动时,则通过速度盘上各部分的磁感线将依次变化,顺着磁铁转动的前方,磁感线的数目逐渐增加,而后方则逐渐减少。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知道,通过导体的磁感线数目发生变化时,在导体内部会产生感应电流。又由楞次定律知道,感应电流也要产生磁场,其磁感线的方向是阻碍(非阻止)原来磁场的变化。用楞次定律判断出,顺着磁铁转动的前方,感应电流产生的磁感线与磁铁产生的磁感线方向相反,因此它们之间互相排斥;反之后方感应电流产生的磁感线方向与磁铁产生的磁感线方向相同,因此它们之间相互吸引。由于这种

吸引作用,速度盘被磁铁带着转动,同时轴及指针也随之一起转动。

④熔炼金属

交流的磁场在金属内感应的涡流能产生热效应,这种加热方法与用燃料加热相比有很多优点,除课本所述外还有:加热效率高,达到50~90%;加热速度快;用不同频率的交流可得到不同的加热深度,这是因为涡流在金属内不是均匀分布的,越靠近金属表面层电流越强,频率越高这种现象越显著,称为“趋肤效应”。工业上把感应加热依频率分为四种:工频(50赫);中频(0.5~8千赫);超音频(20~60千赫);高频(60~600千赫)。工频交流直接由配电变压器提供;中频交变电流由三相电动机带动中频发电机或用可控硅逆变器产生;超音频和高频交流由大功率电子管振荡器产生。

无心式感应熔炉的用途是熔炼铸铁、钢、合金钢和铜、铝等有色金属。所用交流的频率要随坩锅能容纳的金属质量多少来选择,以取得最好的效果。例如:5千克的用20千赫,100千克的用2.5千赫,5吨的用1千赫以至50千赫。

感应加热法也广泛用于钢件的热处理,如淬火、回火、表面渗碳等,例如齿轮、轴等只需要将表面淬火提高硬度、增加耐磨性,可以把它放入通有高频交流的空心线圈中,表面层在几秒钟内就可上升到淬火需要的高温,颜色通红,而其内部温度升高很少,然后用水或其他淬火剂迅速冷却就可以了,其他的热处理工艺,可根据需要的加热深度选用中频或工频等。

电磁场小论文

电磁场理论大作业 题目时变电磁场的唯一性 姓名王志全 学号2140920046 专业物理电子学 日期2015年1月15日

摘要:从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初边值问题出发,引入子区域边界条件和外边界条件,给出了均匀介质区域中时变电磁场惟一性定理的一般证明及其物理解释,得到了时变电磁场解惟一性的普遍条件,并对时变电磁场惟一性定理作了新的表述。 关键词:麦克斯韦方程组;时变电磁场;初边值问题;惟一性定理

1引言 我们都知道在静电场和静磁场的情况下,静电场和静磁场都具有唯一性定理:静电场静电场唯一性定理是在一个空间内,导体的带电量或者电势给定以后,空间电场分布恒定,唯一,边界条件可以是各导体电势,各导体电量或部分导体电量与部分导体电势之混合[1];静磁场的唯一性定理:我们假设磁场空间为一封闭曲面S所包围,如果S有限,则给定S面上的法向磁感应强度BSn件,以与高斯定理一致;如果S无限,则要求BS趋于0,其次,设磁介质各向同性,磁导率已知但允许出现非均匀性,以及在不同磁介质界面处出现间断[2]。静电场、静磁场和时谐电磁场定解问题的唯一性定理可应用微分几何的外微分分析对其进行统一表述和证明.那么在时变电磁场中是不是也具有唯一性定理呢?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表明时变的磁场能够产生电场,反之,时变的电场也能够产生磁场。时变的电场和磁场相互激励、相互依存,构成了统一电磁场不可分割的两部分。自然界中所存在的磁场室友激励源产生的,一旦激励源确定后,电磁场也就随之确定了。如果考虑范围局限于一个有限区域内,那么这个有限区域内的电磁场,除了由处在这个区域内的激励源产生,还可以由这个区域外的激励源产生,仅知道这个区域内的激励源还不能完全确定这个区域内的电磁场。为了彻底确定这个区域内的电磁场,还必须知道区域外的激励源的影响。外部激励源的影响反映在区域边界的边值上。电磁场的基本问题就是给定所有边界上的边界条件求出满足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的电磁场的解。同一电磁场问题的求解可以采用不同的场量作变量求解,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求解用不同的变量或者是用不同的方法求解得的电磁场定解问题的解答是不是正确的?电磁场定解问题的解是不是独一无二的?这就是电磁场的唯一性问题。电磁场唯一性定理是电磁场理论中的基本定理之一。经典的电磁场名著《Electromagnetic Theory》是这样表述时变电磁场唯一性定理的:“在时间t>0的所有时刻,闭区域V内的电磁场是由整个V内 t 时边界上电矢量E(或磁矢量H)之切向分量的值之电和磁矢量的初始值,以及0 所唯一确定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是电磁场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分析电磁场问题的理论基础。根据这组方程,可以建立实际电磁场初边值问题的表达式,然后用某种方法求出该初边值问题的解。惟一性定理是保证用不同的方法求解麦克斯韦方程组时都能得到同样结果的理论依据。现行的电动力学和文献对于静电边值问题的惟一性定理和静磁边值问题的惟一性定理的证明讨论较多,臻于完善。而对时变电磁场惟一性定理的证明涉及不多,有些教科书虽有讨论,但采用边界上电磁场的零值强条件而不具一般意义;经典的电磁场名著讨论了E边值或H边值的边界条件却忽视了边值情况而存在局限。其主要表现有: (1)对切向边界条件的描述与实际使用状况不完全符合。该定理指出,为了唯一地确

电磁学知识结构体系与教学研究

第8卷 第2期 2006年3月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Journal of T i a nji n Vocati o nal I n stitutes NO.2V o.l 8M ar .2006 电磁学知识结构体系与教学研究 向永红,贺 静,王泽玲 (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 300280) 摘 要: 电磁学知识结构体系分为/静态0知识结构和/动态0知识结构。在电磁学教学中,只有把教育理论与电磁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改革,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电磁学;知识结构;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O 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82X (2006)02-0139-04 收稿日期:2005-09-26 作者简介:向永红(1967-),女,湖南人,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学士,主要研究物理教学;贺静(1964-),女,河北省人,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经济数学;王泽玲(1962-),女,天津人,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计算机信息技术。 电磁运动是物质的一种基本运动形式,电磁学的研究范围是电磁现象的规律及其应用。其具体内容包括静电现象、电流现象、磁现象,电磁辐射和电磁场等。为了便于研究,把电现象和磁现象分开处理,实际上,这两种现象总是紧密联系而不可分割的。透彻分析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才能使孤立的、分散的教学变成系统化、结构化的教学。只有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从物理学的本身进行研究,并从它自身的特点出发挖掘物理教学的育人功能,才可能寻找出最佳的教学结构体系。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在电磁学的教学中作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即把教育科学中的/结构理论0及系统科学的一些成果与电磁学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建立了一个电磁学教学结构体系,从实践反馈的信息来看效果是好的。 一、电磁学知识结构体系 所谓学科知识结构理论指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而又被美国教育哲学家施瓦布等人完善的关于课程的理论。布鲁纳指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掌握该学科的结构。0我们从他的代表作《教育过程》中领会他所指的学科结构是由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定律组成的体系。但重大欠缺是他的学科结构只注重了理论知识的组成,施瓦布等人针对这种理论的不足,补充、完善了学科结构理论,他主张从概念的产生、形成过程以及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还有主体认识过程的操作/工具0一研究方法去把握结构。可见,知识结构应包括两个方面,为区分起见,我们将这两个方面所反映的知识结构分别称为/静态0知识结构一反映一定历史阶段的理论知识成果和/动态0知识结构一展现了理论认识成果的产生及发展过程。学科知识结构是两者的有机统一,这样的知识结构便是在教学中务必使学生掌握的基本结构。结构的概念来源于系统科学,因此知识结构体系具有这样几个特征:整体性、稳定性、层次性和动态性。我们从三个方面对电磁学知识结构体系进行研究。 (一)电磁学/静态0知识结构体系 电磁学是物理课中最/成熟0同时又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内容丰富、应用广泛,而且在概念和处理问题方法上都是继力学之后一个新的里程碑。整个电磁学是以下列问题发展演进的。第一,电磁作用的本质和机制是什么?电磁场是否是物质?第二,电场与磁场究竟是彼此无关的,还是有内在联系的相互制约的统一体?电磁场变化运动的规律如何?有什么重要的物质性质?第三,怎样描述电磁场与物质(指有质量的实物)的相互作用?各种物质的微观电磁结构如何?怎样描述物质的电磁性质?第四,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是怎样建立的?有何预言?他的实验如何作出最终的决定性判断?为什么它被誉为19世纪物理学最伟大的成就?从它的建立能够得到什么重要的启迪?第五,如何用/场0的观点来定义、分析和总结电路中的概念和规律,使我们对电路有更深刻的理解?上述问题横贯电磁学整个课程之中,给予全面的回答也并非电磁学这一部分的任务,但应以此统帅全课,吸引学生关注怎样逐步解决以#139#

电磁学论文

电磁学的发展史 摘要: 电磁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有今天的地位它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人类在公元500年前就发现了电磁现象,但是电磁学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在18世纪以后. 18世纪,人们通过对电和磁的定量研究,发现了许多重要的规律.19世纪,科学家们发现了电和磁的相互联系,电磁感应、电磁场、电磁波等理论得到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早期的电磁学的研究比较零散,由于磁现象曾被认为是与电现象独立无关。同时由于磁学本身的发展和应用展用等等,磁学的内容不断扩大,所以磁学在实际上也就作为一门和电学相平行的学科来研究了。 早期的电磁学研究 早期的电磁学研究比较零散,下面按照时间顺序将主要事件列出如下: 1650年,德国物理学家格里凯在对静电研究的基础上,制造了第一台摩擦起电机。1720年,格雷研究了电的传导现象,发现了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同时也发现了静电感应现象。1733年,杜菲经过实验区分出两种电荷,称为松脂电和玻璃电,即现在的负电和正电。他还总结出静电相互作用的基本特征,同性排斥,异性相吸。1745年,荷兰莱顿大学的穆欣布罗克和德国的克莱斯特发明了一种能存储电荷的装置-莱顿瓶,它和起电机一样,意义重大,为电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基本的实验工具。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对放电现象进行了研究,他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发明了避雷针。1777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通过研究毛发和金属丝的扭转弹性而发明了扭秤。1785-1786年,他用这种扭秤测量了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并且从牛顿的万有引力规律得到启发,用类比的方法得到了电荷相互作用力与距离的平反成反比的规律,后来被称为库仑定律在早期的电磁学研究中,还值得提到的一个科学家是大家都已经在中学物理课本中学过的欧姆定律的创立者-欧姆。欧姆,1787年3月16日生于德国埃尔兰根城,父亲是锁匠。父亲自学了数学和物理方面的知识,并教给少年时期的欧姆,唤起了欧姆对科学的兴趣。16岁时他进入埃尔兰根大学研究数学、物理与哲学,由于经济困难,中途缀学,到1813年才完成博士学业。欧姆是一个很有天才和科学抱负的人,他长期担任中学教师,由于缺少资料和仪器,给他的研究工作带来不少困难,但他在孤独与困难的环境中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自己动手制作仪器。欧姆对导线中的电流进行了研究。他从傅立叶发现的热传导规律受到启发,导热杆中两点间的热流正比于这两点间的温度差。因而欧姆认为,电流现象与此相似,猜想导线中两点之间的电流也许正比于它们之间的某种驱动力,即现在所称的电动势,并且花了很大的精力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开始他用伏打电堆作电源,但是因为电流不稳定,效果不好。后来他接受别人的建议改用温差电池作电源,从而保证了电流的稳定性。但是如何测量电流的大小,这在当时还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难题。开始,欧姆利用电流的热效应,用热胀冷缩的方法来测量电流,但这种方法难以得到精确的结果。后来他把奥斯特关于电流磁效应的发现和库仑扭秤结合起来,巧妙地设计了一个电流扭秤,用一根扭丝悬挂一磁针,让通电导线和磁针都沿子午线方向平行放置。再用铋和铜温差电池,一端浸在沸水中,另一端

磁场论文

磁场教学反思 临武县楚江中学:王建文 《磁场》一课已经上完了,总的来说,上得还比较成功。下面就这节课做以下评价与反思: 关于磁现象,学生并不陌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已经学过,在平时的生活中也接触过、观察过。但是,对于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来形象描述磁场却是全新的,较为抽象的。因此,把磁场和磁感线作为教学的重点,是贯穿全章的核心内容,而如何认识磁场的存在,则是本节课的难点。 在过程和方法上,我认为要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感悟,引导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分析、归纳、概括,通过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精神。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有:多媒体课件,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小磁针,铁屑,投影仪等。 教学设计我们把握了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设计导语时,我们采用了一个历史故事引入,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精彩画面,悠扬的音乐,配以生动的解说,我看到学生的眼睛是亮的,脸上充满了好奇,我知道此时学生已进入情境,马上趁势引导:“棋子并没有相互接触,为什么会互相排斥或吸引呢?”利用这个问题抓住了每一个学生的好奇心。初中生的年龄在十三、四岁左右,活泼好动,要想让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在头脑中占据主要位置,必须以实验为基础,让他们快乐地学习物理。磁场这节课的实验,要求学生分组进行的不多,演示实验较多,我们研究设计了把有些演示实验变为学

生实验,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我们觉得,演示实验不是让老师单独唱戏,要利用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的调动,让学生多体验,多实验。学生有能力做的,老师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去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动脑去思考、分析实验现象,动口说出实验结论。如在引入磁场概念时,我们设计了先让学生做游戏,用游戏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让桌子上静止的小磁针转起来。这时学生有的用手拨动小磁针,有的用嘴吹动小磁针,有的学生将条形磁铁的一个磁极靠近小磁针……,“这些方法都能使小磁针动起来,但其原因一样吗?”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有的学生说用手拨动小磁针,磁针转动是手给小磁针施加了力。“可是条形磁铁并没有接触小磁针,小磁针为什么会动呢?”学生愕然,在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思索后,老师让学生大胆讨论进行猜想,有些学生怀疑条形磁铁周围可能有一种看不见的东西在推动小磁针,使它转动。这时我对学生的猜测表示肯定,告诉学生磁体的周围确实存在着一种我们看不见的特殊物质,物理学中把这种物质叫做“磁场”,并将“物质”这一概念渗透给了学生。 二、突破了难点。接着我采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知道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可以根据它们所产生的效应来认识它们,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感受科学的力量。“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感知空气流动(风)的存在?怎样感知电流的存在呢?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啊!”学生很自然的说出了看到树叶的晃动知道有风,看到灯泡亮了,电风扇的转动,知道有电流的通过。同样可以借用一些别的物体来认识磁场,刚才小磁针偏转的实验就说明了对小磁针产生磁力作用的就是磁体周围的磁场。学生顿悟,很容易地解释出“五利将军”斗棋的奥秘。接着进行小实验“让小磁针排队”,让几只小磁针在条形磁铁周围排队,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磁体周围的确存在着磁场,然后让学生观察磁场中各个不同点的小磁针指向的不同,引导学生得出磁场具有方向性的结论,同时告诉学生,人们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

电动力学课程论文

电动力学课程论文 ——麦克斯韦方程组 物理四班 张秋红 2011012658

麦克斯韦方程组 我们都知道,电动力学是研究电磁现象的经典的动力学理论,它主要研究电磁场的基本属性、运动规律以及电磁场和带电物质的相互作用。由这可知,电动力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对电场和磁场的规律研究,进而总结出性质,方程等等。而电动力学中解释电磁现象的基本规律的理论,就是麦克斯韦方程组。在这里,我将阐述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建立和内容,发现过程,以及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应用和意义。 同所有方程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一样,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也是也是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入而建立而成的。 一,建立和内容 要说一个理论的建立,就不得不提理论的建立者。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建立者,是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麦克斯韦。提到麦克斯韦,我们就会想到电磁波,就像提到牛顿我们就会想到万有引力一样。事实上,麦克斯韦是从牛顿到爱因斯坦这一整个阶段中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经典电磁理论的创始人。麦克斯韦主要从事电磁理论、分子物理学、统计物理学、光学、力学、弹性理论方面的研究。他建立的电磁场理论,将电学、磁学、光学统一起来,是19世纪物理学发展的最光辉的成果,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综合之一。麦克斯韦被普遍认为是继法拉第以后,集电磁学大成的物理学家,他对基础自然科学的贡献仅次于艾萨克·牛顿。

麦克斯韦方程组是麦克斯韦在库仑定律、安培定律、毕奥—萨伐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以及由它们推证出的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概括和提高的成果。他是一组描述电场、磁场与电荷密度、电流密度之间关系的偏微分方程。它由四个方程组成:描述电荷如何产生电场的高斯定律、论述磁单极子不存在的高斯磁定律、描述电流和时变电场怎样产生磁场的麦克斯韦-安培定律、描述时变磁场如何产生电场的法拉第感应定律。即描述了电场和磁场的性质以及变化的电磁场相互激化的规律。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形式,一般有两种,积分形式和微分形式。 积分形式 微分形式 其实,麦克斯韦最初形式的方程组由20个等式和20个变量组成。他曾尝试用四元数来表达,可是并没有成功。现在所使用的数学形式

电磁场与电磁波论文

电磁场与电磁波论文 院系:电子信息学院 班级:电气11003班 学号:201005792 序号:33 姓名:张友强

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应用 摘要: 磁是人类生存的要素之一。地球本身就是一个磁场,由于地球自身运动导致的两极缩短、赤道拉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原因,地球的磁场强度正逐渐衰减。外加高楼林立、高压电网增多,人为地对地球磁力线造成干扰和破坏。所以,现在地球的磁场强度只有500年前的50%了,许多人出现种种缺磁症状。科学家研究证实,远离地球的宇航员在太空中所患的“太空综合症’’就是因缺磁而造成的。由此可见磁对于生命的重要性。磁场疗法,又称“磁疗法”、“磁穴疗法”,是让磁场作用于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使磁力线透人人体组织深处,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磁疗的作用机制是加速细胞的复活更新,增强血细胞的生命力,净化血液,改善微循环,纠正内分泌的失调和紊乱,调节肌体生理功能的阴阳平衡。 关键词:磁疗、电磁生物体、生物磁场、磁疗保健 电磁场与电磁波简介: 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电与磁可说是一体两面,电流会产生磁场,变动的磁场则会产生电流。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构成了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的场,这就是电磁场,而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形成了电磁波,电磁的变动就如同微风轻拂水面产生水波一般,因此被称为电磁波,也常称为电波。电磁场与电磁波在实际生产、生活、医学、军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没有发现电磁波,现在的社会生活将是无法想象的。生物电磁学是研究非电离辐射电磁波(场)与生物系统不同层次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应用的边缘学科,主要涉及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和生物学。其意义在开发电磁能在医学、生物学方面的应用以及对电磁环境进行评价和防护。。生物电磁学与工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不同主要体现在:1、后者的作用对象是具有个体差异的生命物质;2、后者的作用对象是根据人为需要而选取并加工的电磁媒质或单元而前者的作用要让测量系统服从于作用对象。生物电磁学的研究内容主要设计五个方面:1、电磁场(波)的生物学效应,研究在电磁场(波)作用下生物系统产生了什么;2、生物学效应机理,研究在电磁场(波)作用下为什么会产生什么;3、生物电磁剂量学,研究在什么条件下会产生什么;4、生物组织的电磁特性,研究在电磁场(波)作用下产生什么的生物学本质;5、生物学效应的作用,研究产生的效应做什么和如何做。 正文: (一)在生产、生活上的应用 静电场的最常见的一个应用就是带电粒子的偏转,这样象控制电子或是质子的轨迹。很多装置,例如阴极射线示波器,回旋加速器,喷墨打印机以及速度选择器等都是基于这一原理的。阴极射线示波器中电子束的电量是恒定的,而喷墨打印机中微粒子的电量却随着打印的字符而变化。在所有的例子中带电粒子偏转都是通过两个平行板之间的电位差来实的。 1.磁悬浮列车 列车头部的电磁体N极被安装在靠前一点的轨道上的电磁体S极所吸引,同时又被

物理电磁学论文

物理电磁学论文 现代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与此同时,电磁也充斥着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随着电磁学,电磁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离不开它了,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越来越多的角落,电磁学都在发挥着它的作用。1电磁对家庭输电的影响 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周围的生活环境了,所谓的污染已经不再是我们的眼睛所能看到的垃圾,耳朵听到的噪声,鼻子闻到的恶臭,还有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电磁辐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我们的居室内不仅有冰箱,彩色电视机,洗衣机,微波炉和空调机等家用电器,而且不少家庭中还有计算机,传真机等多种信息交流的工具,相应地,进入每个家庭的输电线强磁场对人体也特别有害处。 摘要:介绍了电磁学计算方法的研究进展和状态,对几种富有代表性的算法做了介绍,并比较了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包括矩量法、有限元法、时域有限差分方法以及复射线方法等。 关键词:矩量法;有限元法;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复射线方法 1 引言 1864年Maxwell在前人的理论(高斯定律、安培定律、法拉第定律和自由磁极不存在)和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统一的电磁场理论,并用数学模型揭示了自然界一切宏观电磁现象所遵循的普遍规律,这就是著名的Maxwell方程。在11种可分离变量坐标系求解Maxwell方程组或者其退化形式,最后得到解析解。这种方法可以得到问题的准确解,而且效率也比较高,但是适用范围太窄,只能求解具有规则边界的简单问题。对于不规则形状或者任意形状边界则需要比较高的数学技巧,甚至无法求得解析解。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些电磁场的数值计算方法发展起来,并得到广泛地应用,相对于经典电磁理论而言,数值方法受边界形状的约束大为减少,可以解决各种类型的复杂问题。但各种数值计算方法都有优缺点,一个复杂的问题往往难以依靠一种单一方法解决,常需要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因此混和方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2 电磁场数值方法的分类 电磁学问题的数值求解方法可分为时域和频域2大类。频域技术主要有矩量法、有限差分方法等,频域技术发展得比较早,也比较成熟。时域法主要有时域差分技术。时域法的引入是基于计算效率的考虑,某些问题在时域中讨论起来计算量要小。例如求解目标对冲激脉冲的早期响应时,频域法必须在很大的带宽内进行多次采样计算,然后做傅里叶反变换才能求得解答,计算精度受到采样点的影响。若有非线性部分随时间变化,采用时域法更加直接。另外还有一些高频方法,如GTD,UTD和射线理论。 从求解方程的形式看,可以分为积分方程法(IE)和微分方程法(DE)。IE和DE相比,有如下特点:IE法的求解区域维数比DE法少一维,误差限于求解区域的边界,故精度高;IE法适合求无限域问题,DE法此时会遇到网格截断问题;IE法产生的矩阵是满的,阶数小,DE法所产生的是稀疏矩阵,但阶数大;IE法难以处理非均匀、非线性和时变媒质问题,DE 法可直接用于这类问题〔1〕。 3 几种典型方法的介绍 有限元方法是在20世纪40年代被提出,在50年代用于飞机设计。后来这种方法得到发展并被非常广泛地应用于结构分析问题中。目前,作为广泛应用于工程和数学问题的一种通用方法,有限元法已非常著名。

电磁场论文

电感器的分类作用与发展方向 摘要:相信你对电感器并不陌生。在电子产品中虽然电感器使用得不是很多,但在电路中的作用且很大。我认为电感器和电容器一样,也是一种储能元件,它能把电能转变为磁场能,并在磁场中储存能量。它经常和电容器一起工作,构成LC滤波器、LC振荡器等。它是不可缺少的元器件。 关键词:电感器、分类、特性、发展方向。 Abstract: I believe you are no stranger to the inductor. Electronic products inductor is not a lot, but the role in the circuit and I think that the inductors and capacitors, is also an energy storage element, it can electrical energy into magnetic energy and stored energy in a magnetic field. It often and capacitors work together, constitute the LC filter, the LC oscillator. It is indispensable components. Key words: Inductor, class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电感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当电流通过导线时,导线的周围会产生一定的电磁场,并在处于这个电磁场中的导线产生感应电动势——自感电动势,我们将这个作用称为电磁感应。为了加强电磁感应,人们常将绝缘的导线绕成一定圈数的线圈,我们将这个线圈称为电感线圈或电感器,简称为电感。 电感器是能够把电能转化为磁能而存储起来的元件。电感器的结构类似于变压器,但只有一个绕组。电感器具有一定的电感,它只阻

电磁学论文

生活中的电磁学 地球上的第一个生命在大约在46亿年前诞生,就在这时,电磁就与生命结下了不解之缘,伴随生命形式从低等走向高等,也见证着整个生物界的一次次变革。而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电磁更是与生命紧密的联系着,小到移动电话,大到卫星通信,无一不是与电磁紧密相连的。可以说,没有电磁,就没有信息时代,恐怕连人类的整个文明都要倒退几个世纪了。 近些年中,人们对电磁的研究在不断地深入,对磁场、电磁场能、太阳磁场能等与生命之间的能量转化和转移的研究正逐步成为二十一世纪的热门研究方向。 电磁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许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电磁炉、微波炉等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地方便,而最近十分流行的蓝牙耳机,也是电磁学发展的结果。下面就具体介绍几个电磁学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1.电磁炉 (微波炉电路图)

(1)电磁炉主要结构有两大部分构成:电子线路部分及结构性包装部分。 ①电子线路部分包括:功率板、主机板、灯板、线圈盘及 热敏支架、风扇马达等。 ②结构性包装部分包括:瓷板、塑胶上下盖、风扇叶、风 扇支架、电源线、说明书、功率贴纸、操作胶片、合格 证、塑胶袋、防震泡沫、彩盒、条码、卡通箱。 (2)电磁炉工作原理: 采用磁场感应电流(又称为涡流)的加热原理,电磁炉是通过电子线路板组成部分产生交变磁场、当用含铁质 锅具底部放置炉面时,锅具即切割交变磁力线而在锅具底 部金属部分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锅具铁分子 高速无规则运动,分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故: 电磁炉煮食的热源来自于锅具底部而不是电磁炉本身发热 传导给锅具,所以热效率要比所有炊具的效率均高出近1 倍)使器具本身自行高速发热,用来加热和烹饪食物,从 而达到煮食的目的。 (3)电磁炉的优点: 热效率高;更安全(无明火烹调好处多);更环保(卫生、清洁);更精确(温度控制准确);更多能(煎、炒、 炸、煮、炖全能);更方便(操作简单外形秀丽)。2.蓝牙

电磁场论文:静态电磁场中的电感

静态电磁场中的电感 主题:静态电磁场中的电感 关键词:静态电磁场,电感,电感的应用 摘要: 电感包括自感和互感。由电磁学、电路理论已知,描述一个电路或两个相邻电路间电流变化而感生电动势效应的物理参数,分别是自感系数L和互感系数M,他们统称为电感。与电容、电阻参数的计算相同,同样须运用场的观点,在相应的场分布分析的基础上,才能计算出实际电磁系统的电感参数。 正文: 一、电感的定义: 电感是导线内通过交流电流时,在导线的内部及其周围产生交变磁通,导线的磁通量与生产此磁通的电流之比。 当电感中通过直流电流时,其周围只呈现固定的磁力线,不随时间而变化;可是当在线圈中通过交流电流时,其周围将呈现出随时间而变化的磁力线。根据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磁生电来分析,变化的磁力线在线圈两端会产生感应电势,此感应电势相当于一个“新电源”。当形成闭合回路时,此感应电势就要产生感应电流。由楞次定律知道感应电流所产生的磁力线总量要力图阻止原来磁力线的变化的。由于原来磁力线变化来源于外加交变电源的变化,故从客观效果看,电感线圈有阻止交流电路中电流变化的特性。电感线圈有与力学中的惯性相类似的特性,在电学上取名为“自感应”,通常在拉开闸刀开关或接通闸刀开关的瞬间,会发生火花,这就是自感现象产生很高的感应电势所造成的。

总之,当电感线圈接到交流电源上时,线圈内部的磁力线将随电流的交变而时刻在变化着,致使线圈不断产生电磁感应。这种因线圈本身电流的变化而产生的电动势 ,称为“自感电动势”。 由此可见,电感量只是一个与线圈的圈数、大小形状和介质有关的一个参量,它是电感线圈惯性的量度而与外加电流无关。 二、电感的分类 按电感值分类:固定电感、可变电感。 按导磁体性质分类:空芯线圈、铁氧体线圈、铁芯线圈、铜芯线圈。 按工作性质分类:天线线圈、振荡线圈、扼流线圈、陷波线圈、偏转线圈。 按绕线结构分类:单层线圈、多层线圈、蜂房式线圈。 三、电感的作用及应用: 在电路中,当电流流过导体时,会产生电磁场,电磁场的大小除以电流的大小就是电感,电感的定义是I L Φ= , 单位是韦伯。电感是衡量线圈产生电磁感 应能力的物理量。给一个线圈通入电流,线圈周围就会产生磁场,线圈就有磁通量通过。通入线圈的电源越大,磁场就越强,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就越大。实验证明,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和通入的电流是成正比的,它们的比值叫做自感系数,也叫做电感。如果通过线圈的磁通量用Φ表示,电流用I 表示,用L 表示,那么 I L Φ= 。电感的单位是亨(H ),也常用毫亨(mH )或微亨(uH )做单位。1H=1000mH , 1H=1000000uH 。电感只能对非稳恒电流起作用,它的特点两端电压正比于通过他的电流的瞬时变化率(导数),比例系数就是它的“自感” 。电感起作用的原因是它在通过非稳恒电流时产生变化的磁场,而这个磁场又会反过来影响电流,所以,这么说来,任何一个导体,只要它通过非稳恒电流,就会产生变化的磁场,就会反过来影响电流,所以任何导体都会有自感现象产生。板上可以看到很多铜线缠绕的线圈,这个线圈就叫电感,电感主要分为磁心电感和空心电感两种,磁

电磁学论文(电磁学在生活中应用)

电磁改变生活 一LC振荡电路应用----校园一卡通: 我们生活离不开货币,但是在校园内随时拿着一把现金很不方便,尤其还要找零,就更繁琐了。但现在我们有了校园一卡通,无论是吃饭打水,还是坐车买东西,只要在校园内有卡就能行!那么,一卡通的原理是什么呢? 其实校园一卡通的结构并不是十分复杂,运用的都是电磁学知识,其实质是以射频识别技术为核心的非接触式IC卡。卡内主体就是一个集成电路芯片(IC)和一个感应线圈(LC振荡器)。但是与其配套的读卡器,也就是我们平时刷卡的机器结构就复杂得多了。内部结构分为射频区和接口区:射频区内含调制解凋器和电源供电电路,直接与天线连接;接口区有与单片机相连的端口,还具有与射频区相连的收/发器、16字节的数据缓冲器、存放64对传输密钥的ROM、存放3套密钥的只写存储器,以及进行3次证实和数据加密的密码机、防碰撞处理的防碰撞模块和控制单元。 读卡器随时都在发着频率和LC振荡器固有频率相同的脉冲,当卡靠近时,产生电磁激励,LC振荡器产生共振,导通芯片工作,读写数据。 一、涡流的应用----电磁炉 科大食堂在冬天就会卖一些煮菜,当你买的时候菜还在电磁炉上

煮着,这样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就可以一直有热乎乎的菜吃,这是多么幸福的事! 时至今日,电磁炉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必不可少,它无需明火或传导式加热而让热直接在锅底产生,因此热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它是一种高效节能橱具,完全区别于传统所有的有火或无火传导加热厨具。电磁炉是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制成的电气烹饪器具。使用时,加热线圈中通入交变电流,线圈周围便产生一交变磁场,交变磁场的磁力线大部分通过金属锅体,在锅底中产生大量涡流,从而产生烹饪所需的热。在加热过程中没有明火,因此安全、卫生。电磁炉的功率一般在700~1800W之间,它的结构主要由外壳、高级耐热晶化陶瓷板、PAN 电磁线盘、加热电路板、控制电路板、显示电路板、风扇组件及电源等组成。电磁炉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舒适! 二、电磁波应用----微波炉 现在人们生活很忙碌,饭不一定能准时吃,经常到工作完成了饭也已经凉了,这时候微波炉就是我们的最好选择,因为只需食物放进去一会就热了,简单方便!在我们学校每个食堂和宿舍门口都有一个微波炉供我们使用! 微波炉里没有火,是靠微波,即高频电磁波,作为微波炉的热源。微波是频率为300兆赫到30万兆赫的电磁波。微波炉实际上就是一台微波发生器, 它产生的微波频率是2450兆赫。这种微波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习性,遇到像肉类、禽蛋、蔬菜这些饱含水分的食物,微波会

电磁场论文

研究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电磁场理论 授课学期2016学年至2017学年 第一学期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学号2016011607 姓名李健康 任课教师李传起 交稿日期2016年1月9日 成绩 阅读教师签名 日期 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制

浅谈麦克斯韦方程组 李健康 (广西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摘要:经过本学期对《电磁场理论》课程的学习,使我认识到麦克斯韦方程组的重要性,麦克斯韦方程组诞生的关键是“位移电流”的思想实验,这不是从电磁学经验公式的前提中用数学方法演绎出来的。麦克斯韦方程组以一种公理关系的方程组形式表达了电磁场的本质,表现了物理学进步的真正特征。麦克斯韦方程组是电磁理论的核心方程组,它是深刻理解好整个电磁理论的基础。本论文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从麦克斯韦方程组所蕴涵的物理思想、方法原理和应用价值角度重新对其进行审视,最后,再结合上述分析简单阐述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麦克斯韦方程组;位移电流;电磁理论

1 背景 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 1831 - 1879)是一个集电磁学大成的伟大物理学家,他在库仑、高斯、欧姆、安培、毕奥、萨伐尔、法拉第等人的一系列发现和实验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麦克斯韦的工作在物理学意义上的关键在于发现了交变电场可以产生(交变)磁场,在这以前[1]。安培定律己表明,电流可以产生磁场,法拉第定律则表明,变化的磁场可以产生电场,但是当时的实验物理学家都没有发现变化的电场可以产生磁场这样的事实,因为当时的实验条件达不到可以观察这种现象的水平,这样,虽然库仑定律、安培定律、法拉第定律已在当时为大家所熟悉并有了应用,但人们并没有发现它们之间重要的内在关系,顶多只不过把它们一起归结电与磁的共有现象[2]。麦克斯韦不是实验物理学家,他在理论物理领域内工作,他的实验室是思想,他的工具是数学,麦克斯韦建立了电与磁的统一的数学关系,即麦克斯韦方程组(Maxwell's equations),这样人们都认为麦克斯韦是用数学演释方法创建了了电磁理论,实际上这是一个误解,如果我们追踪一下他的工作的大概过程,我们完全可以看到他是在思想实验中而不是在数学演演中得到这个关键性的发现而完成了电与磁的统一,在这个意义上,他是先于爱因斯坦和玻尔等而进行缜密的思想实验的科学家[3]。电磁学定律是从电学实验中发现和总结出来的,当时发现(恒定的)电流可以产生(恒定的)磁场,这主要由安培定律表达,但是恒定的磁场却不会产生电流;另一方面,变化的磁场才可以导致电流的产生,这主要由法拉第定律表达,人们却没有与之对应的变化的电场的概念,这种电磁关系的不对称并没有引起当时实验物理学字的特别关注,因为在当时的实验条件下看不到这些现象。但麦克斯韦的工作不同,他完全用数学语言表达来电磁定律,从而使这种不对称的缺陷充分暴露出来,但是麦克斯韦并不能直接从这种不对称性中关系中推演出对称性来,他仍然只能回到实验中去,不同的是他不用做实验室中的实验,他只须做思想实验,这种思想实验不是数学表达式在思想中的推演,而是在思想中进行的对电和磁的运动形象过程的再创造.他沿用安培定律的实验,想象电流和磁场的运动过程,当时的情形在现在看来是非常奇特的,的物理学家只能沿用经典图像进行思考(甚至今天在大多数情况中也只能这样),比如把电和磁想象为以太流体、涡旋、弹性物质,甚至齿轮之类,麦克斯韦的思想实验也是在这样的图像中进行的,但是由于麦克斯韦脱离了具体实验环境的限制,所以他能在他的思想实验中“观察”到新的“现象”。麦克斯韦工作的关键是他的著名的所谓“位移电流(Displacement current)”的思想图像,即把变化的电场也看成为一种(以太)电流,事实上,电场在物理过程上可以解释为电介质内的分子产生极化的状态,它是分子中的外层电子的总的位移效应,在当时的实

电磁场的相对论变换

电磁场的相对论变换 摘要:该文章我们从实验事实出发导出洛伦兹变换,接着讨论相对论的时空性质,然后研究物理规律协变性的数学形式。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对性原理,我们把描述电磁规律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洛伦兹力公式写成协变形式,并导出电磁场的变换关系。最后介绍运动带电粒子激发的电磁场。 关键词:洛伦兹变换、协变性、相对性原理

目录 引言 (1) 1 爱因斯坦的基本假设 (2) 1.1伽利略变换 (2) 1.2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3) 1.3爱因斯坦的选择 (3) 2 相对论力学的若干结论 (3) 2.1洛伦兹变换 (4) 2.2四维速度 (4) 2.3四维动量 (5) 3电磁规律的协变性和电荷不变性 (5) 4电磁场的变换 (7) 4.1电磁场的变换公式 (7) 4.2运动点电荷的电场 (9) 4.3运动点电荷的磁场 (12) 结束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8)

引言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经典电磁场理论的应用已深入到许多领域中去,要了解在这些领域中如何应用电磁场的基本原理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学习进一步有关的知识。本文就几个关系比较密切的发面作以简单的初步介绍,目的在于对电磁场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有所了解,同时也有助于对已学过的知识加深认识,并为进一步学习创造条件。 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和相对论的发展有密切关系,麦克斯韦提出的电磁理论和当时经典力学的时空概念不适合。这是19世纪后期物理学者讨论和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后问题才得到澄清。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和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学习相对论有助于深化对电磁场理论的了解。借助相对论可是我们知道,磁现象的出现是电荷的相对运动的结果,从而获得对电和磁的统一性的进一步认识。

电磁场与电磁波论文

电磁场与电磁波 —电能的无线传输 姓名:李明 班级:电科1101班 学号:20113011

引言 电能的传输长期以来主要是由导线直接接触进行传输,随着用电设备对供电品质、可靠性、方便性等要求的不断提高,还有特殊场合、殊地理环境的供电,使得接触式电能传输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便携式电子设备和家电对快捷方便地获取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无线电能传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被美国《技术评论》杂志评选为未来十大科研方向之一。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最早由著名电气工程师(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提出,就是借助于电磁场或电磁波进行能量传递的一种技术。按照电能传输原理的不同,无线电能传输分为:电磁感应式、电磁共振式和电磁辐射式。通过该项技术可以实现以探讨将远程无线功率传输系统做成电子式互感器,研究其在高压测量方面的应用,还可以探讨更远的距离使将来室内电器实现无线化,所有室内电器设备都装有无接触功率传输系统,电气设备通过无接触功率接收装置远距离高效率的接收电能工作,而电能发射装置是可以装在墙壁内或者地板下的,使电气设备摆脱电线插座的束缚。此外,无线输电技术在特殊的场合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可以给一些难以架设线路或危险的地区供电;可以解决地面太阳能电站、风力电站、原子能电站的电能输送问题。深入了解其无线传输电能的意义和方向,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电能无线传输技术的简介 1.1电能无线传输的现状 1.1.1电能无线传输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较早,早在20 世纪70 年代中期就出现了无线电动牙刷,随后发布了几项有关这类设备的美国专利。20世纪90 年代初期,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对感应耦合功率传输技术(ICPT)进行研究,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该技术在理论和实践上已经获得重大突破。研究主要集中在给移动设备,特别是在恶劣环境下工作的设备的供电问题,如电动汽车、起重机、手提充电器、电梯、传送带、运货行车,以及水下、井下设备。其能量等级、距离、效率等指标都在不断提高,目前实用设备己达200kW、数千米的传输距离和85%的以上的传输效率。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在无线输电技术方面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中科院院士严陆光和西安交通大学的王兆安等人也开始对该新型电能接入技术进行研究。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研发课题组自2001 年便开始了对国内外非接触式电能接入技术相关基础理论与实用技术的密切跟踪和研究,并与国际上在该领域研发工作处于领先水平的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波依斯教授为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Patrick AiguoHu 博士进行了深层次的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在理论和技术成果上有了较大的突破。2007年2月,课题组攻克了非接触感应供电的关键技术难题,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并研制出了非接触电能传输装置,该装置能够实现600 至1000W 的电能输出,传输效率为70%,并且能够向多个用电设备同时供电,

工程电磁场论文

工程电磁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现代大量应用的电力设备和发电机、变压器等都与电磁感应作用有紧密联系。由于这个作用。时变场中的大块导体内将产生涡流及趋肤效应。电工中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电磁屏蔽等,都是这些现象的直接应用。时变电磁场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周期变化的交变电磁场及非周期性变化的瞬变电磁场。对它们的研究在目的上和方法上有一些各自的特点。交变电磁场在单一频率的正弦式变化下,可采用复数表示以化简计算,在电力技术及连续波分析中应用甚多。瞬变电磁场又称脉冲电磁场,覆盖的频率很宽,介质或传输系统呈现出色散特性,往往需要采取频域、或时序展开等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工程电磁场电力系统应用 工程电磁场的相关定义 工程电磁场,是面向工程的电磁场内容体系,内容主要是库仑定律、电荷守恒定律、安培定律、法拉第定律和麦克斯韦位移电流假设、静电场、恒定电场、恒定磁场和时变电磁场的基本方程及其边值问题、镜像法的基本原理、基于加权余量的工程中常用的有限元法和边界元法、电磁场的能量和力、平面电磁波和电路参数计算原理、电气工程中典型的电磁场问题(包括变压器的磁场、电机的磁场、绝缘子的电场、三相输电线路的工频电磁环境以及三相输电线路的电容和电感参数)。 场产生电场,两者互为因果,形成电磁场。电磁场可由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引起,也可由强弱变化的电流引起,不论原因如何,电磁场总是以光速向四周传播,形成电磁波。电磁场是电磁作用的媒递物,具有能量和动量,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电磁场的性质、特征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由麦克斯韦方程组确定。 交变电磁场与瞬变电磁场。时变电磁场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周期变化的交变电磁场及非周期性变化的瞬变电磁场。对它们的研究在目的上和方法上有一些各自的特点。交变电磁场在单一频率的正弦式变化下,可采用复数表示以化简计算,在电力技术及连续波分析中应用甚多。瞬变电磁场又称脉冲电磁场,覆盖的频率很宽,介质或传输系统呈现出色散特性,往往需要采取频域、或时序展开等方法进行分析。 电力系统的定义 由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它的功能是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主要包括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及电厂辅助生产系统等)转化成电能,再经输、变电系统及配电系统将电能供应到各负荷中心,通过各种设备再转换成动力、热、光等不同形式的能量,为地区经济和人民生活服务。 工程电磁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现代大量应用的电力设备和发电机、变压器等都与电磁感应作用有紧密联系。由于这个作用。时变场中的大块导体内将产生涡流及趋肤效应。电工中感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