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尝试教学与幼儿科学探索精神培养的研究

尝试教学与幼儿科学探索精神培养的研究

尝试教学与幼儿科学探索精神培养的研究
尝试教学与幼儿科学探索精神培养的研究

尝试教学与幼儿科学探索精神培养的研究

摘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多处提到“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要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这和尝试教学理论是相一致的,其充分表明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对于幼儿的主体性活动,教师不可替代,也不可直接控制,而应给予尊重和保护。教师在引导幼儿积极探索过程中,应遵循尝试教学法中的“先做后学”的原则,给幼儿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在自我尝试、小组讨论、集体分享中学习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主动参与、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对于幼儿的发展和终身学习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尝试教学科学探索设疑协作区角活动

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目标中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

传统的科学教学观念是重教轻学,对主体性的认识比较肤浅,一谈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会想到单纯的动手操作,而忽视了被动操作,对知识点的关注远远超过对幼儿主动探索精神的关注。“尝试教学”更新了我们的教育观念,更加关注情感和态度,一改过去“填鸭式”、“注入式”的做法,而让幼儿主动去试、去想、去探索、去发现,变“教师在上,幼儿在下”的被动局面为“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主动状态,真正把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幼儿。

分析与讨论

“尝试教学理论”是一种指导思想,是一种教学模式,它对幼儿教育的指导意义在于它提倡“先练后讲”,强调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主张“从小培养幼儿…试一试?的精神”,这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实质是不谋而合的。从当前独生子女的特点来看,普遍存在娇生惯养,百般依赖等不良倾向,让幼儿自己先去想,自己试着做,培养这种敢于尝试,勇于探索的品质对他一生将有极大的益处。在幼儿期采用尝试教学的方法,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和幼儿教育的特点。因为幼儿年龄小、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环境创设、重游戏活动、重尝试操作,这对发展幼儿智能,培养主动探索精神很有必要。

尝试教学可以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精神。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创导发现法,他认为,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他主张教师提供材料,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事物,发现知识,解决问题,做出结论。而尝试教学让幼儿“先试后讲”,目的就在于让幼儿去探索、发现。如中班幼儿“磁铁找朋友”活动中,要让幼儿了解磁铁的特性,教师需提供各种回形针、发夹、硬币、螺丝帽、木珠、塑料积木等小玩具,让幼儿拿着磁铁自己去摆弄、去发现,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真知,得出结论。记得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说过:“儿童的世界是多么大,有伟大的自然急待他去发现;有广博的大社会,急待他去探讨。”“凡是儿童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去想。”从小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是我们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尝试教学提倡让幼儿“试做一做”、“试想一想”、“试说一说”,这非常有利于幼儿探索精神的培

方法和模式

既然尝试教学法能大大促进幼儿探索精神的培养,那么教师该如何才能使这种积极的影响作用于幼儿。根据尝试教学理论和幼儿年龄特点以及生理、心理的发展情况,笔者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认为可以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

一.创设尝试氛围,激发主动探索的兴趣和愿望。

探索活动不仅是一种组织形式,它更是获得感性经验,掌握科学方法,培养执着的探索精神和探索兴趣的重要途径。活动中,教师需尊重幼儿、支持幼儿,尽可能让每个幼儿获得一个完整的体验过程。丰富的物资材料是幼儿尝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创设轻松气氛的必要条件。仍以“磁铁找朋友”为例,在准备了丰富材料之后,让幼儿观察这些材料,自由操作。由于材料充足,幼儿一下子将情绪调动起来,玩起来得心应手,有利于幼儿从中发现问题,寻找答案,拓宽思路。

兴趣是幼儿学习和探索新事物最重要、持久的动力,也是幼儿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先决条件。优质的教育应让幼儿在快乐的情绪中学习,并保持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愿望是一切活动顺利开展的前奏曲,当幼儿愿意尝试时,就会产生愉快情绪争着去“试一试”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需特别注重抓住这一时刻,创设与新概念紧密相关的尝试氛围,培养幼儿愿意尝试的积极情感。如:“磁铁找朋友”,采取“找朋友”的游戏形式,“请小朋友帮磁铁找找朋友!”

顿时,幼儿象小喜鹊似的张着小嘴,嘀嘀咕咕的说开了:“咦,找朋友啊?什么朋友?”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个个都表现出强烈的尝试愿望。在尝试中经过老师的提问、引导,幼儿经过一番探索,边操作边寻找出问题的答案。最后,幼儿自然地得出了“别针、发夹等是磁铁的好朋友”的结论。幼儿得到的这个结论是通过主动探索而获得的,这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幼儿通过验证得到结论的方法。

二.设疑尝试困难,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运用设疑适当增加困难可以增强幼儿敢于、勇于探索的精神,使他们获得成功的的情感体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尝试-讨论-再尝试-再讨论的方法来达到。

向幼儿提出尝试任务时首先需要创设问题的情境,激起幼儿探索的需要,明确要发现的目标。其次要抓住提问的“趣”字,激发幼儿较快地投入到问题地情境之中。如在“寻找另一半”的教学活动中,活动一开始,幼儿就对所提供的半面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看到的这些东西究竟是一个还是半个呢?幼儿都说是半个,接着又通过设疑:塑料片、纸、镜子能帮助我们找到“蝴蝶”“太阳”“娃娃”的另一半吗?你们去试试看。幼儿活动踊跃,都力争能找出“蝴蝶”“太阳”“娃娃”的另一半。其中一名幼儿反复用塑料片尝试,始终不成功。但由于透明塑料片总给人能找出“另一半”地错觉,于是他很坚持地通过塑料片来寻找,当然花了他很多时间。结果,在活动尝试过程中,有的幼儿很快就成功了,有的幼儿则尝试了困难才成功。而后者更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在第一次尝试之后,需要进行必要的讨论。小班年龄的幼儿也不例外。如在“寻找另一半”活动中,通过交流、幼儿找出能寻找到另一半是镜子后,提出再次尝试的疑问“能不能想个办法使镜子外的另一半正好变成完整的一个太阳、娃娃和一只蝴蝶呢?”幼儿再次尝试后,能力强的幼儿把镜子放在物体之间的中心线上得到了成功。(如图)

镜面

能力较弱的幼儿通过观察同伴的成功,迁移同伴的经验,反复尝试最终内化。接着讨论“你看到哪里也有镜子?谁也要请镜子帮忙?”于是,幼儿就生活中镜子的用途展开了讨论,说了许多,如:“妈妈涂口红时”“爸爸刮胡子时”等等。在培养了幼儿的探索精神的同时,语言能力也得到发展。

再如“会站立的蛋宝宝”,为幼儿准备了不同材料(米、橡皮泥、盖子、瓶子、沙包、积木等)。在幼儿对蛋宝宝产生关爱的情感下,提出问题:“这些东西能帮助蛋宝宝站起来吗?去试试!”幼儿很快投入到了问题的情境中,尝试着用不同的材料通过不同方法让蛋宝宝站立起来。别看他们年龄小,但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努力寻找答案,而且力争使自己的办法与同伴的不同。这次活动使幼儿明白了一个问题可以从多方面思考,用多种方法解决。

三.反复尝试练习,提倡群体协作。

尝试教学法提倡通过主动探索获得结论,丰富经验,增长知识。因此给予幼儿反复尝试练习的机会可以提高幼儿各项能力。

在“闻闻看“的教学活动中,笔者将班内幼儿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通过等距抽样法抽取,确保样本比例的均衡性)。实验组运用尝试教学理论中的“先试后讲”,给予幼儿反复尝试机会;对照组则注重知识的掌握,幼儿尝试机会较少。实验组的幼儿通过三次尝试,一次比一次深入,幼儿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闻着各种气味,特别开心。每一次尝试活动都遵循层层深入的原则。第一次给予幼儿激发活动兴趣的机会,使其通过自身的体验,初步感受到鼻子能闻气味的作用。第二次尝试活动,使幼儿有了进一步活动参与的机会,特别在让幼儿将图片和食物匹配时,幼儿充分利用感官-鼻子来帮助自己寻找各种各样的气味,达到幼儿主动学习,主动尝试的目的。第三次尝试活动运用操作和语言表述相结合的方法,使活动达到了又一高潮,幼儿争先恐后地来尝试表达“哪些东西没有气味”,得出的结论都是幼儿主动探索而获得的,大大激发了幼儿对科学尝试活动的兴趣。而对照组的幼儿和实验组的幼儿相比,在参加该科学探索活动中的表现存在明显的差距。(见表一)。

表一:幼儿参加科学探索活动的表现

从以上“闻闻看“教学活动可见运用尝试教学法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初步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根据活动情况统计,约90%的幼儿能大胆地进行闻、试、讲;约10%的幼儿在同伴的感染下,也能尝试着参与活动并进行表述。这对小班年龄的幼儿来说是成功的。可见,尝试法运用于科学活动中,有利于幼儿特别是小班幼儿初步探索精神的培养。

同伴关系是幼儿在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外的又一重要的社会关系。虽然在平时教学中会设计一些诸如“一起玩“的主题活动,并努力做到主题的生成,以促进同伴间的交流。但处于小班年龄段的幼儿往往仍乐于个体活动或平行游戏为主要的活动方式。而同伴间的交流和讨论是幼儿科学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尝试教学法有意识的设计一些协作游戏,不但可以促成幼儿主动探索精神的培养,而且可以使幼儿从单独游戏、平行游戏逐步转变成为联合游戏、合作游戏,从而感受到合作、分享的快乐。如在小班教学活动“有趣的水”中,让幼儿通过尝试来感受水的流动。活动前为幼儿准备不同大小的漏斗,活动时只有通过两人之间合作,才能达到游戏的目的。两人合作的方式增强了游戏的乐趣,也促成了同伴间的协作,使小班幼儿真正体会到了合作是一种快乐。正如兰本达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教学法所提出的,同伴间的交流,不仅有利于他们分享经验、交流各自的结论,还有助于他们发现新问题,从而激发进一步的探索。

再如上一例“寻找另一半”活动,让幼儿寻找镜子相似物,鼓励幼儿和小伙伴一起去找一找,找到了告诉自己的好朋友。孩子们携手同行,瞧瞧这样,瞧瞧那样。有的幼儿伸出小手,探出脑袋。让同伴看看镜子相似物内的自己,并相互说着“找到了!有化妆品盖,有调羹(不锈钢),热水瓶瓶身(不锈钢)。”幼儿们得到了交流,把尝试活动又推向了另一高潮,使活动得以深化。

四.引导自由尝试,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

赋予幼儿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给予幼儿自我发现的机会有助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潜能。因此,为了使幼儿经历完整的科学学习过程,作为教师应突破“课”的框框,将一个有意义的科学学习主题分几次时间来实施完成,也可以将集体教育活动与自然角、科学角等区域活动结合起来,以确保幼儿有足够多的探索机会和时间。

仍以“磁铁找朋友”为例,幼儿对磁铁颇感兴趣,那么这个科学学习主题就可分成几次来实施完成,并在活动区角投放更丰富的活动材料,如磁铁及丰富的背景图,让幼儿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分探索。教师则仔细观察幼儿探索情况,倾听他们的问题,关注他们的疑问,鼓励他们通过想、做、听、问来获取知识经验,习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果然,幼儿通过区域活动,在科学角中发现磁铁放在背景图后面来回摆弄,竟出现意想不到的画面,不同的背景图会出现不同的画面:汽车开动了、红旗升到旗杆上又降下来了、鸡妈妈走来了等。反复探索后,能力强的幼儿发现汽车、红旗、鸡妈妈身上的回形针是出现美丽画面的原因。同时,不同能力的幼儿在区角活动中会有不同的“玩”法,A幼儿继续玩刚才的方法;B幼儿则拔下回形针,用磁铁直接尝试各种玩法;而C、D幼儿合作用两块磁铁,一块在上,一块在下地玩,他们发现摆弄上面这块,下面这块会动起来。

在活动前,笔者有意识地将幼儿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等距抽样法抽取)进行统计。结果运用尝试教学法的实验组幼儿在活动后对活动区中“磁铁”的兴趣远比对照组的幼儿浓厚,而

且有继续探索欲望的幼儿远远超过对照组。他们对活动区中磁铁的兴趣表现如表二:

表二:幼儿对活动区中磁铁的兴趣表现

可见,通过区角活动,能大大促进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幼儿们在玩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些有趣好玩的现象,虽然他们并不完全明白其中的原因,但在整个过程中,他们深深地感到玩磁铁的快乐,从中自然地促进了探索精神的培养。从上一实例中还可以看出区角活动给予幼儿自由尝试的机会,合作游戏的机会。这种合作使幼儿充分感到游戏的快乐,探索的快乐。

五.让幼儿大胆提出自己观点,通过尝试前后的比较,自己寻找答案和科学道理。从而使幼儿乐于探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传授者,而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帮助者、引导者。可见,孩子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孩子们会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已有经验直接与客观世界进行对话、比较、探索和发现。

照片三)

(照片二)

(照片一)

如:在大班主题活动“奇妙的水”的教学活动“沉与浮”中,让幼儿先根据自己已有经验说说:“这些鹅卵石、软木塞、盖着瓶盖的瓶子等放到水里结果会如何?”并将自己认为是沉下去的东西贴上小红标记,结果幼儿各抒己见,将自己的判断用标记记录了下来。在活动中笔者拍摄了一幼儿的记录(见照片一)他在尝试之前认为软木塞和鹅软石是沉下去的,因此贴上了标记,而瓶子是浮这是在水面上的。但经过尝试探索后,他欣喜地发现原来软木塞是浮在水面上的,鹅卵石沉到水底。(见照片二)从而也证实了自己对盖上盖的空瓶子是浮在水面上的判断是正确。(见照片三)这一结果是幼儿通过自己尝试前后的比较而得到的。之后,又反复尝试后,幼儿们还探索到玻璃瓶子打开盖,灌进水后玻璃瓶会沉到水底。(见照片四)但同样塑料瓶打开盖灌进水后不一定都沉到水底。经过讨论后他们得出塑料瓶比玻璃瓶轻的道理

(照片五)

为了配合主题“奇妙的水”的开展,在区角活动中开设了“小小水吧”,让幼儿进行“流动的水”

的实验。(见照片五)尝试之前,大部分幼儿都认为盘子平着接水会从一侧流下来。幼儿将尝试前后的结果都记录了下来。(见照片六)经过自己尝试和比较后,得出结论:水在平面且在没有遮挡的情况下,是四面八方流动的。(见照片六、七)之后,通过再一次尝试和前后的比较,发现漏斗接水不仅只朝一个方向(漏斗的细口)流出。(见照片六、八)在水流很大的情况下,漏斗里的水来不及从细口流出,也会出现向四周溢出落下的现象。(见照片六、九)整个过程,幼儿通过尝试前后的比较,自己寻找到了答案和科学道理。从而使幼儿感受到探索的乐趣。

(照片六)

(照片九)

(照片八)

(照片七)

(照片九)

应注意的问题

一.活动材料的选择应遵循操作性强,开放性的原则;材料的投放也应符合广大幼儿主动探索科学的愿望。

操作材料则是幼儿思维的基石,脱离了操作材料的探索将是一纸空谈。操作材料可以引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热情,能帮助幼儿完成探索过程,因此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对材料的选择和投放就显得格外重要。

(1)教学活动中,材料的准备对幼儿的探索精神有一定的影响。

以“会站立的蛋宝宝”为例,幼儿之所以能找出多种蛋宝宝站立起来的方法,与材料的提供有密切关系。孩子们通过尝试,发现了原来蛋宝宝没有脚,也能站起来。如:能站立在米里、橡皮泥上、盖子上、瓶子上、积木上,甚至盖子里加了米后也能使蛋宝宝站立起来。可见,丰富的材料为幼儿主动探索提供机会,孩子在看一看、动一动、玩一玩中得到启发。

(2)区域中的材料应提倡操作性强、具有选择空间的材料,使区域化学习活动中的教、学、做合一,使有意义的科学主题得到生成和延伸。

如在区域中投放磁铁、背景图、回形针、木珠、玻璃弹珠等,幼儿就能有足够时间去进一步探索磁铁的奥秘。作为教师,在科学区角中投放的材料需进行阶段性的调整和丰富,可提供没有固定玩法的材料。如让幼儿收集纸盒、树叶、废光盘、卷筒纸芯等。这样孩子就可以根据自己意愿自由组合、主动探索出各种玩法,使区域成为幼儿探索、创造的乐园。

二.多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探索热情和所付出的努力及发现。

作为教师,不要一味地总结幼儿的活动成果,而应从幼儿在探索过程中所伴随的意志努力和情感态度方面进行评价,具体为:

(1)在活动之后,多评价幼儿在游戏中的探索热情和所付出的努力,这就保护了那些探索认真但未成功的孩子的探索热情,也起到了引导其他幼儿的作用。

(2)在活动中多评价幼儿在游戏中的发现,帮助全体幼儿拓展思路,做到资源共享。例如,幼儿在玩磁铁时,有幼儿发现磁铁隔衣服也能吸铁。之后,教师对这一发现应给予肯定,并称赞这位幼儿善于发现的精神。对小班的幼儿来说能起很大作用。从那以后幼儿陆续地发现了更多地秘密:磁铁隔纸也能吸铁,隔着手指缝也能吸铁,隔手掌就不能吸铁??????而对于中大班幼儿来讲,一道鼓励的目光、一个拥抱,它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由此可见,恰当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潜能,突破活动的预期目标,使活动的主题得以更加深化。

结论

尝试是人的天性,有了尝试,才有了今天五彩缤纷、变化万千的世界。尝试教学正是利用了这一人类改造世界的本性,在幼儿初涉大千世界的特殊阶段,给他以充分的自由,让他在尝试-失败-再尝试-成功的过程中自主的学习,在探索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去发现科学的美。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在小学数学课中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正在逐步融合,逐步改变了以教师、课堂或课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探索在课堂上显现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及做法。 一、给学生提供可探索的材料和可探索的学习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和解决不可能是自觉行为,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教师必须努力为学生提供可探索的材料和可探索的学习内容,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课堂上显现。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探索的内容和目标,确定适宜的探究空间,学生探究的知识空间既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如果探究的知识空间过小,答案触手可及,则缺乏探索的意义,也影响学生探究的热情;若探究的知识空间太大,学生感觉无所适从,根本达不到探究的目的,还会挫伤学生探索的信心。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引导学生从日历入手,探究发现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如果对学生提出:“观察你所带的日历,看看一年一共有多少个月?”这样的探究空间显然太小,学生一数即知,毫无意义。如果提出:“观察日历互相说一说你在日历上发现了哪些知识,看谁发现得最多。”这样探究的内容较为适宜。 二、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背景和可探究的学习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背景和可探究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广阔背景中更好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并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变为学生自己探究的创新过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可为学生创设这样的学习背景:“有甲乙丙三位工人师傅,甲每加工25个零件,有23个及格,乙加工20个零件,有19个及格,丙加工50个零件,有47个及格。如果有一批零件要其中一位师傅加工,你会选择谁?”通过探究,使学生认识到这个现实问题实际上可转化成“求谁的合格率高”这一数学问题(教育学/学科教育论文https://www.doczj.com/doc/b97931458.html,/)。又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以下的可探究学习情境:上课开始,我拿着一捆36本课外书,从容地走进课堂。同学们在猜想:这节课老师让我们看课外书了。于是我指着这捆课外书说:“这36本课外书,我要分给你们三个小组,要求让第一组分得这捆书的三分之一,第二小组分得这捆书的六分之二,第三小组分得这捆书的九分之三,请同学们说一说,这样分法合理不合理,谁分得多?谁分得少?结果分完没有?”这样问题的创设,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探究活动立即在课堂上显现,有的按照自己的思路去画线段图,有的一会儿测量,有的一会儿皱眉思索,兴趣盎然,学生会心地笑了,一样多。这时,学生又产生困惑,为什么会一样多呢?最后经过引导探究,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给学生主动学习,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标准》明确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对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学习、独立学习。为实现学生自主建构性学习,教师不能把现成的方法和结论告诉学生,或亲自讲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法则的推导过程和方法与规律的寻找过程。而要通过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反思与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 四、关注课堂人文价值,体现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的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心理、修养及人生观、价值观等属性的综合体现,它对人的学习具有动力、定向、维持、调节、控制和强化作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摘要: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在实 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开发他们的创造智慧,使他们养成 科学思维的习惯,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鼓励创新注重求异培养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在好动、好奇的行为活动中,每个学生或多 或少都会有创新意识的萌芽,再加上科学课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本身 的操作性和趣味性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小学生 虽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心,但他们从上小学起就被老师们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管得 死死的:只有老师让干什么才敢做什么;回答问题,不能离开那“唯一”正确的答 案一步;没法问老师课本以外的一些问题,不敢举手质疑……长此以往磨灭了好奇心,磨灭了求知欲,磨灭了想象力,又谈何创新能力的萌生?又谈何创新能力的 培养?那么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科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注重求异训练,鼓励标新立异 传统教学观把获取知识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学生往往从教材或学习过 程中获取“唯一”正确的答案。“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记。”是形成唯一正确答案的基本模式,学生很少有发挥创新的余地。破除“唯一” 正确答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方向进行求异思维,允许学生根据所学的知 识“异想天开”地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寻求“众多”答案,发挥自己的创新,鼓励 标新立异……只有不断的这样训练,学生才会不再是被动消极的“听客”,而成为主 动求知的“主人”,学生的应变素质、应变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例如,教学《磁铁》时,让学生做“巧取曲别针”的实验,同学们大都很容易 地想到先用磁铁在烧杯壁外吸住曲别针,然后沿着烧杯壁慢慢向上移动取出的方法。此时,我为鼓励学生求异思维,问:“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强烈的好胜心 促进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不一会儿,他们果然想出了很多办法:“我用铅笔刀在磁铁上磨几下,铅笔刀就能吸出曲别针”。“我用磁铁吸住一长串曲别针,然后 将它们伸入烧杯也能吸出曲别针,好像猴子捞月亮一样。”……这些方法虽不能说 明磁铁隔着物体吸铁,但也是学生们经过一番思考几次试验后“发现”的新奇方法,不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吗? 二、巧妙观察实验,诱导发现问题 善于发现问题本身就包含了创造的成分,不去发现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 活动,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科学老师应巧妙组织观察,设计合理 的实验,把问题蕴含于有结构的观察实验材料中,提供发现问题的契机,诱导学 生独立分析,尽可能地多“发现”问题。当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发现并提出的问题不 成熟、不完整时,教师应多鼓励,以营造一种民主的教学气氛,促进学生积极观 察探索,形成创新的心理愿望。 例如:在教学《水的浮力》时,巧妙设计了四个乒乓球分别装有沙、锯末、 空气和水(留少许的空气,目的是“模拟”一物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相同)。通过 对比实验让学生“发现”:一样大小的物体,轻的浮在水面上,重的沉入水底。“物 体的轻重和谁相比较呢?”继而,细心的同学又“发现”:四个装着不同物体的乒乓 球在水中的高低位置不同,而装水的乒乓球处在他们“中间”,自然而然地想到: 是不是应和同体积的水相比较呢?这样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材料,诱导学

《诊断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诊断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目的评价双语教学在《诊断学》课程实施的可行性。方法对2010级临床医学生分别选取50名学生为观察组,50名学生为对照组,对平时考勤、课堂活跃程度、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接受双语教学的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平时考勤4.88±0.12,课堂活跃程度4.69±0.33,技能操作考试平均成绩94.32±5.17 ,理论考试平均成绩88.54±10.2;对照组的平时考勤3.54±0.36,课堂活跃程度3.70±0.23,技能操作考试平均成绩89.18±3.69,理论考试平均成绩73.95±11.5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诊断学》双语教学不但增加学习兴趣,还可提高学生的医学专业英语水平。结论双语教学可明显提高学生学习《诊断学》的兴趣,且无论是在知识掌握还是技能操作方面均获得较理想成绩。 标签:双语教学诊断学医学英语 为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医学人才,加速我国的生命科学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实行双语教学也成为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诊断学》是医学院校的专业必修课,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课程,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1]。为此,我们在2010级临床医学本科《诊断学》教学中选择了部分学生实行了双语教学,并通过对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解双语教学的效果,总结了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双语教学模式,为日后开展双语教学奠定了基础。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来自于大学三年级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50人为2010级学生,其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20~24岁,平均为(20.37±1.25)岁。纳入标准:(1)均为自愿报名;(2)具备自学能力;(3)大学英语平均成绩70分以上或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且英语听说能力测试合格。排除标准[4]:(1)不愿参加双语教学的学生;(2)英语水平不符合要求者;(3)因休学等其它原因而无法完成研究者。对照组为同年级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50名,男34例,女16例。年龄20~25岁,平均为(20.09±2.20)岁。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及专业成绩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 教学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按《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观察组采取中文与英语的双语教学方式授课,对照组仅采取单一母语授课。具体内容:(1)授课方式:均为小班(<50人)讲授;(2)教学手段:制作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播放教学视频,应用教学模型等,提升学生的听课兴趣及理解效率。观察组师生互动要求应用英语对答,制作的教学PPT为全英文,

幼儿园教案:《科学探究》

下载后可编辑可打印 Kb023 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科学领域中班科学探究教案 学习方向: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在科学的学习中,尝试引导幼儿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中认识和发现周围事物。 教育建议: 1.这个阶段的孩子看起来对很多事情、事物、现象感兴趣,但是有些时候,他 们的关注点又很难捕捉,老师该怎样观察儿童的“观察”呢? ●了解孩子观察的目标性和无意义性的两种情况,这样才能准确引导。 ●孩子对新环境总是好奇,老师可以在活动开始前先让他们充分熟悉环境。 ●孩子对老师的引导的回应,老师应该捕捉,然后再进一步引导。 2.中班的孩子在科学探究实验中有哪些典型的现象呢,你知道你的孩子们属于哪一种吗? ●投入型——专心致志地观察,沉浸其中。 ●犹疑型——不停的问老师,期待共同关注。 ●合作型——关注同伴所关注的,与同伴共同“探讨”。 ●游离型——心不在焉,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3. 孩子观察自然现象的时候,经常会通过自己的幻想改变一些有逻辑的传统科学常识,这个时候,老师该怎么回应呢? 尊重孩子的想象,引导他们探索更多的未知,短期内“不求甚解”。但是要给孩子预备相关领域的必备的认知材料,给他们探索的空间,在他们反复观察之后,引导孩子发现、了解合理的科学常识。

幼儿园认字教案

幼儿园认字教案 活动目标:1.认读汉字“吃,喝,吐,立,坐,走,飞,看,问,哭,笑”等字,让幼儿体会识字的乐趣。 2.培养幼儿在游戏中的敏捷性,体会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字卡,吸力球,凳子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之前学过的儿歌《聪明人》,教师以儿歌为例先整顿课堂纪律和鼓励幼儿。 2.教师:今天,咱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们想不想见见它呀?教师出示小熊手偶,并学小熊与小朋友打招呼,并告诉幼儿:今天小熊带来了好多字宝宝跟我们做好朋友,小朋友想不想认识这些字宝宝啊? 二.认读字宝宝 1.教师逐一出示字卡认读,每个字卡教师先带读两遍,再解释图片意思,并做相应动作与幼儿互动,提起幼儿的兴趣。 2.幼儿认读,教师给于引导。 3.请个别幼儿上来玩“小孩真爱玩”游戏,教师把字宝宝贴在黑板上,幼儿集体说儿歌:"小孩小孩真爱玩,摸摸这,摸摸那"教师指定 一位小朋友:"摸摸X字宝宝跑回来." 三.巩固训练 教师出示吸力球,引起幼儿兴趣,教师告诉幼儿玩法:“老师把小球扔到哪个字,小朋友们就大声读出来,看谁读得又快又准确!”此环节全班幼儿一起参与。 四.游戏——抢凳子

1.游戏玩法:幼儿分组进行,教师先把字卡放在几张凳子上,先请 一组幼儿进行游戏,教师读什么字,幼儿就立刻找到并坐上去,其他幼 儿也可坐在别的幼儿上面,游戏重复进行。 2.游戏规则:幼儿必须听指令找到相应的字卡,找对了教师给于表扬和鼓励。 3.活动结束。 日、月、水、火 活动目标: 1、正确认读:日、月、水、火、山、木、人、口,正确发出卷 舌音:山(sh?n)、水(shui)。 2、通过对照阅读图文的形式,初步了解文字的起源。 3、在游戏中产生对识字活动的兴趣,增强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铅笔人手一只,实物投影仪。 2、各种报纸每人一张。 3、小黑板两块、红色粉笔两只。 4、已认识的字卡若干张,如:大、小、高、矮、笑、哭、前、后,小猫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猫捉老鼠》,复习、巩固已经认识过的汉字宝宝。 1、(老师戴上猫的头饰)师:看,老师变成什么了?(小猫)现在,小猫我又要来捉老鼠了,你们会被我捉到吗?(不会)这么自信?那我 们开始游戏吧!

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索教案汇编

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索教案 (精选汇编)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怎样移动物体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和制作,进一步体验可以使用多种方法移动物体。 2、乐意与同伴合作并不断尝试,培育不怕困难的精神。 重难点: 通过实验和制作,进一步体验可以使用多种方法移动物体。 活动准备: 1、可乐瓶、牙膏盒、正方形纸、水盆、绳子等 2、幼儿已会折纸船。活动过程: 1、幼儿交流移动的经验。 教师:上学期我们是怎样移动物体的你还有什么好办法 2、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试验、制作,进一步体验物体的移动现象。 3、出使幼儿收集的可乐瓶、牙膏盒。 4、教师出示记录单,请幼儿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

5、幼儿根据自己的医院分组进行试验和制作,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活动过程,鼓励幼儿不断尝试、不怕困难,及时记录自己的发现及操作活动过程。教师给予幼儿帮助和鼓励。 6、幼儿交流自己的试验及制作活动过程。 教师:你制作了什么怎么制作的遇到什么困难什么解决的 7、集中展示幼儿作品。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制作不倒翁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积累关于重心、平衡的科学经验。 2、对科技活动感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难点:通过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积累关于重心、平衡的科学经验 活动准备: 1、不倒翁一个、每人一个塑料套蛋玩具,一盘沙子等。 2、幼儿用书:《制作不倒翁》。 活动过程: 1、玩"不倒翁",激发幼儿制作兴趣。 教师将不倒翁向左右两边推,请幼儿观察。

教师:请你们给这个玩具起个名字,你们想要不倒翁吗可是这里只有一个,怎么让大家都能玩呢 2、出示幼儿用书,引导幼儿制作不倒翁,探索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幼儿自由选取制作材料,尝试制作不倒翁,教师巡回指导。当幼儿在制作中遇到困难或失败时,教师进行提示,帮助幼儿完成制作。 请幼儿演示自己制作的不倒翁,交流制作经验。 请幼儿拆开所有的不倒翁,互相看看里面的填充物,谈谈自己的发现。 请幼儿改进自己的不倒翁木制作完成后玩一玩自己自作的不倒翁。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种瓜点豆 科学:种瓜点豆 1、通过讨论种植的内容、材料及记录方法,感知春天进行播种的方法。 2、愿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语言交流,并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语言交流,并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幼儿有过相关的知识经验准备。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以讨论的方式确定种植内容。

培养学生探索学习精神的几个细节

培养学生探索学习精神的几个细节 玉林市新桥一中谢远珍 摘要: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大胆的发现。”研 究表明,在愉悦轻松、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得到激活。敏锐地把握机会,果敢地探索的行为的精神状态处于最佳的境界;反之,紧张、严肃、压抑的课堂气氛,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得不到激活,也就无从谈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师生快乐、平等、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是培养探索精神的土壤和阳光。 关键词:课改探索精神数学压抑平等 引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好几个年了,但目前的课堂教学仍旧多为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接受”模式。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实际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高,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将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和谐的师生互动呢,我认为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探索学习精神,为此就应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一、打造“水文化”的学习环境,是培养探究精神的前提。 “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水,真有那么大的能耐吗?回答是肯定的。学生的思想引领、人格塑造,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它同样需要像载歌载舞的水一般灵动、诗意、执着。教室环境布置,在无声地营造着育人的氛围,在关注和雕琢的同时,也应该把握好一个“度”,切不可过分“功利”。 闻名中外的“杜郎口”教学模式是成功的,我校已借鉴试行将近一年了,成功与否还得留给时间去证明,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教室文化的设计。寒窗十多年,参加工作也近十年了,对教室的传统有做法是教室前方黑板上张贴班训,两侧是名人名言,鼓励的话语已习以为常,也一直认为对于毕业班的教室前方的黑板写下醒目的“距中考仅有××天”、“超载梦想,赢在中考”……是为了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让他们更懂得珍惜时间。但在一次和学生深入的谈心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习惯的只是我们没有从传统的教育中走出来,现的中学生多是90后的,他们生在长在一个开放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很丰富的年代里,他们的心灵都很脆弱,需要的是更多的激励。他们本身就有强烈的自尊心,渴求得到赞扬。而激励会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使之产生快乐的内心体验,推动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让他们信心百倍地鼓起前进的风帆,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而面对铺天盖地的‘中考’二字,他们深感紧张、压抑,父母、老师每天都把‘中考’挂在嘴边,他们觉得就像电视里文化大革命张帖的大字报的场景,每天除了压抑还是压抑,这样单一的暗示,平添了毕业班学生的心理紧张。所以借鉴“杜郎口”的模式和本班的实际情况,我及时地把班规改为了“我的梦想我做主”,增加了才艺展示台,主题为“风景这边独好”让每一个同学写下自己的格言。中考的提示牌移到了教室后墙,内容改为“距离实现我的梦想还有××天”,口号式班训改为瑞士心理学家的励志名言“每一天不管用什么方式,我都会变得越来越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间激励自己,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方案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一、提出课题研究的背景: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这是新世纪人才规格的特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依据实际生活中的经验,解决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问题,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不断深入,教育创新改革向纵深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不断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是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的。它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客观条件的产物,又是人们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活动,有利于

青少年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二十一世纪,是科技创新的世纪。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着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各国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内容已作为中小学核心课程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由此可见,面对科技创新教育,国内外在科学发展观、创新教育理念、新思路和新对策等方面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为科技创新教育在学校里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本次所确定的研究课题是在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为目标;结合学校实施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经过不断探索、研究而产生的。它全面概括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意义和目的、实施策略和指导方法。通过研究,旨在使青少年学生坚定科技兴国信念、初步养成勇于探索、追求新知、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广博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参与、动手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能力。以科学发展观和科技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引领青少年学生创新教育向深层次发展。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研究目标:①探索一套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基本思路和具体策略,并通过创新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②使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

幼儿园小班科学探索活动教案

小班科学探索活动教案:趣味小蚂蚁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细心观察和亲自动手的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表述蚂蚁的形状、颜色和身体特征。 3、从小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活动准备] 蚂蚁头饰、蚂蚁挂图、放大镜每人一个、盆、沙子、小碟、投影仪、活蚂蚁、小透明盖。 [活动过程] 活动一: 1、把投影仪打开,上面放着几只活蚂蚁在上面爬,让幼儿猜猜这是什么?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教师让你们看一种很有趣的小动物,你们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幼:“小蚂蚁。”师:“你们可真聪明” 2、比赛捉蚂蚁:让幼儿从大盆里用手把蚂蚁捉到自己的小碟子里,再思考一下用什么方法让蚂蚁不要爬出来。 师:“你们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多小蚂蚁,你们想不想和它们玩呀?那好,咱们做个游戏,比赛捉蚂蚁,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胆大。把盆里的小蚂蚁捉到自己的小碟子里,捉好之后还要想办法不让蚂蚁爬出来。好了,你们听明白了吗?”师:“准备好了吗?开始比赛。”3、观察蚂蚁: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捉到的蚂蚁是什么样的?(小不小呀?是什么颜色的?有没有眼睛、口、足…?)小朋友做事要有始有终,我们现在再把小蚂蚁放回去。

活动二:看挂图,分析挂图 在教师的指导下,来分析蚂蚁的外形特征。说出自己看到的蚂蚁和挂图上的有什么不同吗? 师:“小蚂蚁我们都观察了,现在呀,我们来看一只大蚂蚁,你们想不想看呀? 出示挂图 师:“那你们看看你们捉到的蚂蚁和教师这里的这只蚂蚁一样吗?” 师:“有说一样的有说不一样的,那哪一样哪不一样?”让幼儿观察挂图 师:“谁能看出蚂蚁身体分为几部分?”(头、胸、腹三部分) 师:“那我们再看一看,蚂蚁头上都有什么呀!”(眼睛、口、触角)师:“那你们知道小蚂蚁的触角是干什么的吗?”(两蚁相遇时,靠触角相碰,传递消息,就像我们说话一样) 师:“胸上还有什么?”(叫足,一共有三对) 师:“好了,我们今天知道了这么多关于小蚂蚁的知识,你们表现的都这么好,想不想玩一个游戏呀?” 活动三:游戏《小蚂蚁搬豆》 1、交代游戏名称 2、这个游戏怎么玩呢?老师会选出最听话的小朋友来玩。 小蚂蚁们先站好两组进行比赛,看哪组搬的最快。

幼儿园科学教育论文: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

幼儿园科学教育论文: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 “科学就是探秘,探秘就是乐趣。”培养幼儿爱好自然科学,需要珍视孩了们可贵的好奇心,激起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愿望,并加以谆谆诱导。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是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通过活动,幼儿从感觉反馈中感到周围世界是自己发现的,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获得成功的喜悦,因而促进了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和自信心的建立和发展,并产生继续探索操作的愿望。 幼儿都有他们自己的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特定方式,对幼儿来说,更好地引导他们观察有关自然环境中有生命物质、无生命物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可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使幼儿乐意参加科学活动,喜欢动、植物,注意周围的自然环境,在探索过程中获得发展。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过程中,科学探索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如今,教师的传统观念已被逐步打破,由以往教师讲科学、幼儿学科学,转变为幼儿是主动的探索者,教师成为幼儿学科学的指导者,幼儿真正成为学科学的小主人。幼儿科学探索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而科学探索活动逐渐成为幼儿学科学的重要方式。 第一、要扩大幼儿的眼界,使幼儿获得早期科学经验的积累。 幼儿在科学探索活动中,通过他们的观察、操作,直接感知和接触周围世界的事物而取得的经验叫早期科学经验。对幼儿来说,这些早期科学经验就是他们早期接触的世界,是他们所感知的事物给他们留下的印象。例如:母鸡会下蛋,公鸡会啼叫;鱼儿离不开水;鸟因为有翅膀,所以才会飞;风力会使风车转动,也可以使帆船前进;物体之间的摩擦可以产生热等……,这些都是幼儿学习的基础,对于幼儿科学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通过开展科学探索活动,幼儿逐渐学会一些实际的操作能力,其中包括动物饲养管理、植物栽培管理、科学小实验及小制作等。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幼儿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外界环境的关系;有利于幼儿在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实践活动中锻炼机体的灵活性;还有利于发挥个别幼儿的才能,使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善于思考,思维活跃,并富有创造性。 第三、科学探索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及想象力。 自然界充满着许多诱人的奥秘,富于好奇心的孩子们总是喜欢提出各种问题或是亲手拨弄一下探个究竟,而科学教育往往以科学探索活动为主,操作性强,幼儿能在自由宽松的活

浅谈小学二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论文.doc

浅谈小学二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论文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 1.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2.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3.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来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 4.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原文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浅谈历史教学如何进行科学精神培养 内容摘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中学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深挖其中的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显得尤为必要而且实际可行。本文通过对中学历史教学中科学精神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提出了历史教学中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途径,为创新历史教学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科学精神培养 科技改变生活,科技影响生活,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手机、电脑那些昂贵的奢侈品“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我们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等等。 正是因为科学技术具有如此的重要性,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也在多种场合提出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毛泽东强调:科学精神要实事求是;邓小平强调:科学精神要解放思想;江泽民强调:科学精神的精髓是求实创新;胡锦涛也提出了新时期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实创新。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开拓进取、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科学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任何一个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都是寄托在一代代朝气蓬勃的青年人身上。而中学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在中学生当中开展与加强科学精神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探索求真、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竞争协作、敬业献身等都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我国青少年科学素养存在明显不足,缺乏科学精神,这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所致。中学历史教学要积极参与,努力挖掘素材,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纲要》指出:教育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历史课程标准》在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中也要求:历史教学要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的巨大物质进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科学态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科学需要人才。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就需要培养出具有科学精神的新一代中学生,教育他们从小立志献身科学,献身祖国和人民的进步事业。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科学精神培养的可能性 历史学科史料丰富,浩如烟海,有着进行科学精神培养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过程中,历史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可以从历史事迹中得到启迪,从这些人物对科学的追求中汲取历史经验,更好地把握今天的生活。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这些资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 漫漫历史长河,我们伟大的祖先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技文化。这些科技文化成就以及背后所蕴藏的科学精神都是我们可以挖掘的课程资源。比如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秦汉科技文化时,可以向学生穿插讲述“神医”——华佗的故事。华佗是东汉末期人,正因为他从小爱好医学,善于观察,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性人才是历史赋予学校教育的光荣使命。那么,如何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一、更新教育观念,解放教育思想,树立创新榜样。《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教师的职责和作用,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要坚持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来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流程,考虑教学环节,运用教学手段,从而真正作到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的讲解为学生的活动服务,教学的过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同时,我们还要解放教育思想,开放教学空间,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开放课堂的教学空间,因为“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的才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淡化教师的表演,强化学生的表现,让学生尽展其能而不是教师独霸讲台进行单独表演,要通过学生的成功来展示教师的成功。作为教师,还应以创新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言谈举止、学习态度、工作方法、思维方式等,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自己要有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以更新的观念和知识技术武装自己,不断的获取新知识,接收新理念,学习新经验,以新的思想和学识启迪学生。这样,在教学中就能借助教材这个载体,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构思教学流程,循循善诱,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二、营造创新氛围,给以创新时间,教给创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和谐愉悦的氛围。让学生感到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是完全自由的,确实是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激活他们的脑细胞,使他们的创新潜能被充分的开发。同时,给以一定的创新时间,这样,他们就可以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质疑问难,操作,观察,做练习等。而最重要的莫过于教给创新方法了,因为知识是创新的基础,方法是能力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的探索,演练,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创新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常用想象、联想、求同、发散、逆反、类比、归纳、演绎等方法教学生创新。三、持课堂阵地,加大创新力度。进行教材的再创造。教材是对学生进行启智,培

幼儿园大班科学:科学探索区

幼儿园科学新课程标准教材科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大班 /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大班科学:科学探索区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科学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通过科学探究以及实验活动,学生们能够学会尊重事实,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学会根据所学知识大胆猜想并实践检验,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幼儿园幼儿园大班科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科学探索区 磁铁可以吸什么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了解区分磁铁可以吸的物质,感知磁铁特性。 2、了解磁化现象。 活动过程: 1、课前让幼儿了解磁铁可以吸什么,再让幼儿相互自己已知的哪些物体可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行。引导幼儿进行分类。 2、组织幼儿讨论:这些不能被磁铁吸的是什么材料的?能被磁铁吸的是什么材料的? 3、让幼儿在活动室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能? 4、磁铁不能放在什么地方?了解磁化现象。

磁力可以穿过什么 活动目标: 让幼儿操作、探索、发现磁力具有穿透性的现象。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猜想磁力可以穿过什么,并在活动室里寻找磁力可以穿过的物品。 2、幼儿分类验证材料:纸、木头、玻璃、布、瓷、植物叶子、橡胶等。 3、教师小结:磁力具有穿透性。 磁力的大小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让幼儿感知磁力的大小。 活动过程: 1、准备布、被子带领幼儿观察实验:磁铁能穿过布,但不能穿过被子。 2、引发 幼儿讨论:为什么磁力可以穿过布穿那不过被子? 3、师生再次实验:用磁铁透过木盒盖使别针动起来,引导幼儿认识到,随木盒盖的加厚,磁力最终动不了别针。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乔庄中心校 舒梦茹 摘要:教育对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具有基础性作用。作为一名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深深地体会到肩上重要职责。如何让自己的学生随时有一颗敏感的发现和探索之心,如何让自己的学生有着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深根究底的精神,这对于科技辅导员来说,尤为重要。把科学的探索精神深入到学生心中,随时保持一颗发现科学,探索科学的敏感之心,并结合持之以恒、吃苦耐劳的精神真正的实践行动起来,才是成功的稳基石,科技创新教育的落实点。 关键词:科技、创新、探索、教育 正文:近年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可以让我们眼花缭乱、叹为观止。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科技创新起着主导性作用,而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荣辱兴衰起着至关重要的青少年接班人,他们的科学创新的素养培养尤为至关重要。作为一名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深深地体会到肩上重要职责。如何让自己的学生随时有一颗敏感的发现和探索之心,如何让自己的学生有着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深根究底的精神,这对于科技辅导员来说,尤为重要。 每年一年一度的科技创新大赛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参展作品也层出不穷、巧思新颖,其中不凡有许多让人豁然开朗、奇思妙想的构造打动着我们缺少发现的心灵,原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创新就在我们的勤于思考中。如果我们紧紧是为了参赛才在接到文件的短短时间中匆忙凑数的完成作品,显然这是很仓促而缺少许多真正有价值的创新灵感的。所以作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我们,必须把科学的探索精神深入到学生心中,随时保持一颗发现科学,探索科学的敏感之心,并结合持之以恒、吃苦耐劳的精神真正的实践行动起来,才是成功的稳基石,科技创新教育的落实点。就以下几方面针对如何培养青少年学生敏感的科学探索精神浅谈自己的观点。 一、落实思想,引起重视 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科技、教育、人才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竞争。教育对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具有基础性作用。当今的青少年是一个身体由幼小到强壮不断成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形成,对周围世界的认知逐渐走向成熟的庞大群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少而之,使化肌骨,习以成性”,这些警句其睿智之处在于:既告诉人们习惯可以养育而成,也说明少时获得育形成的理念和习惯有极长的延续性。科技育活动之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功能,特别是对青少年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良好人格的塑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将“益智”、“养德”等功能寓于青少年科技育活动之,已经成为青少年获得科学知识和养成健康人格所不可缺的一课,并且也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和重视。所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引导,认识科学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对他们成长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参加科技创新对自身能力和素养提高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其中,积极上进,引起重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科学探索区》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科学探索区》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了解区分磁铁可以吸的物质,感知磁铁特性。 2、了解磁化现象。 活动过程: 1、课前让幼儿了解磁铁可以吸什么,再让幼儿相互自己已知的哪 些物体可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行。引导幼儿进行分类。 2、组织幼儿讨论:这些不能被磁铁吸的是什么材料的?能被磁铁 吸的是什么材料的? 3、让幼儿在活动室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能? 4、磁铁不能放在什么地方?了解磁化现象。 磁力可以穿过什么 活动目标: 让幼儿操作、探索、发现磁力具有穿透性的现象。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猜想磁力可以穿过什么,并在活动室里寻找磁力可以 穿过的物品。 2、幼儿分类验证材料:纸、木头、玻璃、布、瓷、植物叶子、橡 胶等。 3、教师小结:磁力具有穿透性。 磁力的大小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让幼儿感知磁力的大小。 活动过程:

1、准备布、被子带领幼儿观察实验:磁铁能穿过布,但不能穿过被子。 2、引发 幼儿讨论:为什么磁力可以穿过布穿那不过被子? 3、师生再次实验:用磁铁透过木盒盖使别针动起来,引导幼儿认识到,随木盒盖的加厚,磁力最终动不了别针。 4、幼儿自己做实验并记录: 为幼儿提供大小不同的磁铁和别针,让幼儿记录大小磁铁一次分别可吸多少别针。 好玩的电动玩具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电动玩具,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2、让幼儿了解电池的正负极会影响玩具的启动或静止。 活动过程: 1、准备一些电动玩具先让幼儿玩,并让幼儿思考:电动玩具为什么会动起来? 2、师幼共同探索。装反电池的正负极,启发:“老师这里的玩具也有电池,谁来试试电动玩具能动起来吗?” 3、教师总结:电池的正负极的不同,会影响玩具的动或静。 4、引导幼儿了解不同的玩具里面装的节数也不一样。 好玩的摩擦起电 活动目标: 1、探索什么东西能摩擦起电。

幼儿园识字教案简单

幼儿园识字教案简单 1、游戏:钓鱼识字 玩法:把字卡当作鱼撤在地上,让幼儿去"钓",钓来一个字卡教一个字,此法可把幼儿认过的字当作鱼让幼儿钓。成人读一个字,幼儿必须钓到那个字,读出那个字才算钓到了"鱼"。也可以几个幼儿比赛看谁换钓到"鱼"。这方法用来复习巩固效果好。 2、游戏:表演识字 玩法:让幼儿表演他最喜欢做的游戏,如幼儿喜欢当小大夫,就让他坐到写有医生的位置上,对病人问这问那,用一听筒在听,开药方,打针……这时候教育他识读,"医"、"药"、"病"、"针"等,就不会太难。 3、游戏:吃东西识字 玩法:幼儿在吃东西时,往往是最高兴的,这时教他识读字,兴趣也会高些。如削菠萝时教"菠"、"萝",切西瓜时教"西"、"瓜",吃棒冰或糖果时教包糖纸上的那些字。 4、游戏:讲故事识字 玩法:给幼儿讲故事,边讲边把故事中主要人物,关键情节在黑板上写下来认一认,讲完故事后读一读,让幼儿复述时再认一认。这样既不影响讲故事、故事,认了字又可使幼儿把故事情节记得更牢。 5、游戏:游动物园识字 玩法:把许多字卡围成一圈当作动物园的围墙,"围墙"里面放许多写有各种动物名字的字卡。说有许多小朋友要上动物园去玩,开哪个门进去呢?看门人说走"鬃"门进去安全,如果开错门,老虎会逃出来咬人的,这时候要幼儿去"鬃"门,开对了才能进动物园,开错

了重开。进了"动物园"让幼儿捡一个个的字卡来问:"妈妈,这是什 么呀?"妈妈说:"唷,好大的大老虎的'虎'字…"如果场地大,还可 在动物园内再分隔成几个"猴"、"虎山"、"鸡禽馆"、"熊猫馆"之类 的小圈圈,可以把各种飞禽走兽的名词都教幼儿认读。此法复习旧字,认新字,效果都很好。 6、游戏:踩字过河识字 玩法:地上画两条平行直线当作是一条河,河中间放若干个字卡当作"桥",幼儿要从"桥"上"过"河去,先要读出一个字才能上前踩 中跨到前面的这个字上,读错了重教重读。过了"河"还要从"桥"上 返回来,再一个字一个字读过来复习一遍,能做到一字不错返回来 的要大大表扬。 7、游戏:教布娃娃识字 玩法:让幼儿当小老师,让布娃娃、绒毛狗、小熊、猩猩、企鹅、大熊猫等绒布玩具当学生,成人当班长喊"起立、坐下"识字……此 法用来复习已经学过的旧字有很好的效果。 8、游戏:出门之前识字 玩法:让幼儿上儿童公园前,先要认一认"儿童公园"四个字。凡是幼儿迫切要求出去玩的时候,都可以先识几个字再行动,到外婆 家去也可以学"外婆"两字,认认外婆家居住和街道、村庄、门牌号 码等。 9、游戏:红绿灯 准备:写有"红灯"、"绿灯"的字卡。 玩法:一幼儿扮警察,其余幼儿扮汽车面向"警察"站一横排。边拍手边念儿歌:"大马路宽又宽,警察叔叔站中间,红灯亮了停一停,绿灯亮了往前行。""警察"喊:"一,二,绿灯。"出示绿灯字卡," 汽车"向"警察"方向开去。"警察"出示红灯字卡,"汽车"立即停住。 换成"绿灯"字卡,"汽车"继续开动,先到终点者胜。 10、游戏:说一说,做一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