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作物统计数据(全国)

农作物统计数据(全国)

农作物统计数据(全国)
农作物统计数据(全国)

农作物统计数据(2015年,全国)

2017年6月

目录

1. 2015年全国粮食种植面积前10名统计数据 (1)

2. 2015年全国小麦种植面积前10名统计数据 (2)

3. 2015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前10名统计数据 (3)

4. 2015年全国水稻种植面积前10名统计数据 (4)

5. 2015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前10名统计数据 (5)

6. 2015年全国花生种植面积前10名统计数据 (6)

7. 2015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前10名统计数据 (7)

8. 2015年全国谷子种植面积前10名统计数据 (8)

9. 2015年全国高粱种植面积前10名统计数据 (9)

10. 2015年全国蔬菜种植面积前10名统计数据 (10)

11. 2015年全国粮食单产前10名统计数据 (11)

12. 2015年全国小麦单产前10名统计数据 (12)

13. 2015年全国玉米单产前10名统计数据 (13)

14. 2015年全国水稻单产前10名统计数据 (14)

15. 2015年全国棉花单产前10名统计数据 (15)

16. 2015年全国花生单产前10名统计数据 (16)

17. 2015年全国大豆单产前10名统计数据 (17)

18. 2015年全国谷子单产前10名统计数据 (18)

19. 2015年全国高粱单产前10名统计数据 (19)

20. 2015年全国蔬菜单产前10名统计数据 (20)

21. 2015年全国粮食总产前10名统计数据 (21)

22. 2015年全国小麦总产前10名统计数据 (22)

23. 2015年全国玉米总产前10名统计数据 (23)

24. 2015年全国水稻总产前10名统计数据 (24)

25. 2015年全国棉花总产前10名统计数据 (25)

26. 2015年全国花生总产前10名统计数据 (26)

27. 2015年全国大豆总产前10名统计数据 (27)

28. 2015年全国谷子总产前10名统计数据 (28)

29. 2015年全国高粱总产前10名统计数据 (29)

30. 2015年全国蔬菜总产前10名统计数据 (30)

(10省份粮食种植面积占全国粮食总种植面积的61.9%)

(10省份小麦种植面积占全国小麦总种植面积的89.1%)

(10省份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国玉米总种植面积的78.2%)

(10省份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国水稻总种植面积的80.5%)

(10省份棉花种植面积占全国棉花总种植面积的97.8%)

(10省份花生种植面积占全国花生总种植面积的83.2%)

(10省份大豆种植面积占全国大豆总种植面积的79.5%)

(10省份谷子种植面积占全国谷子总种植面积的96.8%)

(10省份高粱种植面积占全国高粱总种植面积的90.4%)

(10省份蔬菜种植面积占全国蔬菜总种植面积的63.0%)

农产品检测

1、检验用水的要求 食品分析检验中绝大多数的分析是对水溶液的分析检测,因此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在实验室中离不开蒸馏水或特殊用途的纯水,在未特殊注明的情况下,无论配制试剂用水,还是分析检验操作过程中加入的水,均为纯度能满足分析要求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蒸馏水可用普通的生活用水经蒸馏汽化冷凝制成,也可以用阴阳离子交换处理的方法制得。特殊项目的检验分析对水的纯度有特殊要求时,一般在检验方法中注明水的纯度要求和提纯处理的方法。 为保证纯水的质量能符合分析工作的要求,对于所制备的每一批纯水,都必须进行质量检测。一般应达到以下标准: ①用电导仪测定的电导率小于或等于530μs/cm(25℃)。 ②酸度呈中性或弱酸性,PH=5.0~7.5(25℃).可用精密pH试纸、酸度计测定,也可用如下指示剂法测定:在10 ml水中加入2~3滴1g/L甲基红指示剂,摇匀呈黄色不带红色,则说明水的酸度合格,呈中性;或在10 ml水中加入4~5滴1g/L溴百里酚蓝指示剂,摇匀不呈蓝色,则说明水的酸度合格,呈中性。 ③无有机物和微生物污染。检测方法为:在100 ml水中加入2滴 0.1g/L高锰酸钾溶液煮沸后仍为粉红色。 ④钙、镁等金属离子含量合格。检测方法为:在10 ml水样中加入

2 ml氨-氯化铵缓冲溶液(PH=10),2滴5g/L铬黑T指示剂,摇 匀。溶液呈蓝色表示水合格,如呈紫红色则表示水不合格。 ⑤氢离子含量合格。检测方法为:在10 ml水样中加入数滴硝酸,再加入4滴10g/L的AgNO3溶液,摇匀。溶液中无白色浑浊物表示水合格,如有白色浑浊物则表示水不合格。 2、检验用试剂的要求 化学试剂是符合一定质量要求标准的纯度较高的化学物质,它是分析工作的物质基础。试剂的纯度对分析检验很重要,它会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试剂的纯度达不到分析检验的要求就不能得到准确的分析结果。能否正确选择、使用化学试剂,将直接影响到分析实验的成败、准确度的高低及实验的成本,因此,仪器使用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化学试剂的性质、类别、用途与使用方面的知识。 根据质量标准及用途的不同,化学试剂可大体分为标准试剂、普通试剂、高纯度试剂与专用试剂四类。 ①标准试剂 标准试剂是用于衡量其他物质化学量的标准物质,通常由大型试剂厂生产,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验,其特点是主体成分含量高 而且准确可靠。 滴定分析用标准试剂,我国习惯称为基准试剂(PT),分为C级

中国历代人口数量及变化的因素

中国历代人口数量及变化的因素 中国的人口数量,现存最早的一项全国性和分政区户口统计数为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6000万,此前只留下零星的地区性数字。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实施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民国期间也做过多次人口调查,但直到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中国才通过科学的普查,获得了除台湾、港澳地区以外的准确人口数字。 下面根据有限的原始资料和目前的研究水平,对中国人口历史的发展作一简单概述。 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人口数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时,秦朝的人口估计有3000万或更多,但到西汉初大约只剩下1500万至1800万,至西汉末的公元2年增加到6000万。王莽时到东汉初,总人口下降到3500万。到东汉后期的永寿三年(157年)稍后,才重新突破6000万。 从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到220年三国鼎立形成这个期间,人口损失估计达60%,仅存约2300万。4世纪初的西晋约有3500万。此后南北分裂,北方进入十六国时代,人口多次出现大幅度下降,直到隋朝重新统一后的大业五年(609年),才恢复到6000万左右。 隋末的战乱,造成人口降幅超过50%,到唐初仅有2500万。至安史之乱前夕的755年,又增至约9000万,达到新高峰。唐后期和五代的战乱导致人口锐减,到960年宋朝初建时估计只有4000万,其境内仅3000万左右。 北宋时期人口持续增长,大观四年(1100年)境内人口超过1亿,辽(金)、西夏、大理等政权的人口合计也在1000万以上。两宋之际的战乱使人口大幅度下降,但此后南宋和金的人口都有增长,至13世纪初,宋、金、西夏、大理及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合计已超过1.2亿。蒙古灭金和西夏造成空前浩劫,北方人口损失高达80%,仅剩1000余万。元统一时实际人口约7000万。到14世纪中期增加到8500万左右。 明初的人口不足6000万。但到17世纪初,全国人口已突破2亿。但明末的天灾人祸和清初的残酷战争,又使人口降幅达40%,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估计已降至1.2亿。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恢复至1.5亿,以后很快破2亿大关,到道光三十年(1850年),全国人口创造了4.3亿的新纪录。太平天国起义和清朝的镇压,导致南方人口稠密地区的巨大损失,人口下降超过1亿(最保守估计也有五六千万),以至到1912年尚未恢复到1850年的水平。1953年新中国人口普查结果为5.8亿(不含台湾、港澳)。 中国的人口数量在世界人口总数中一直占有很高的百分比。除了东汉末年处于人口低谷、所占比例可能略低于10%以外,其余历史阶段占世界人口比例基本都在20%以上,一般在30%左右。 中国历代人口变迁的特点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人口数量的衍变,具有以下一些明显特点。 1、增长缓慢。从公元2年的6000万增加到1850年的4.3亿,总数仅增长了7倍,年平均增长率仅约1‰。

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治常识

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治常识 害虫防治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要提出正确的害虫防治途径,必须弄清楚虫害发生的原因,造成虫害的条件有三条:第一,有适宜的环境条件,这种环境条件主要指温湿度和其他生物因子;第二,有大量的害虫来源,而且必须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害虫种群数量发展到足以造成为害农作物产量或质量的虫口密度时,才能造成虫害;第三,有适宜的寄主作物,且寄主作物易受害的生育期与害虫发生为害的盛期吻合。 针对以上害虫发生的原因,从而提出害虫防治的基本途径: 第一,恶化害虫的环境条件。在研究清楚农业生态系的基础上,实施两个改变:一是改变非生物环境,使农田环境有利于作物,不利于害虫。二是改变农田生物群落,通过人为控制,引进或保护天敌,从而增加天敌种类及其种群数量,减少害虫。 第二,控制害虫来源及其种群数量。害虫的来源不外有两种:一是本地虫源,二是外地虫源。首先应加强植物检疫,防止危险性害虫的传入和蔓延。其次,对本地虫源,主要是通过越冬防治压低虫源基数,加强虫源基地内的防治工作,抑制害虫种群数量在造成经济损害的数量水平之下。 第三,调整作物品种及其生育期,实施“一选一调”。一选是选用非寄主作物或抗虫品种,以达到抗虫免害;一调是调节播、植期,使作物易受害的生育期与害虫盛发期错开,以减轻或避免作物受害。 怎样全面理解“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首先,应以“预防为主”是我国植保工作的指导思想进行理解。害虫防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各类防治措施的综合运用,害虫防治技术水平的衡量,从预防作用体现的程度来作出评价。要判断“预防为主”体现程度,先要弄清“防”与“治”的区别界限:“防”就是在害虫大量发生为害以前采取措施,使害虫种群数量较稳定地被抑制在足以造成作物损害的数量水平之下,体现在稳定、持久、经济、有效地控制害虫的发生以及避免或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而“治”仅是要求做到在短期内控制害虫的为害,指采取措施控制害虫大量发生为害之前。其次,应从综合防治的具体内容和所包含的主要观点来全面理解。所谓“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 病虫害农业综合防治主要措施 农业防治就是综合运用一系列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有目的定向改变某些环境条件,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和有益生物的生存繁殖,而不利于害虫发生的环境条件,从而直接或间接消灭或抑制害虫的发生和为害,达到保证作物丰产的目的,称为农业防治。农业防治包括的主要措施: 1、开垦荒地,兴修水利。这些措施往往影响农田生态系的改变,引起害虫种类、数量发生深刻的变化,减少或消除害虫的滋生基地。 2、轮作:正确的轮作,可提高地力,给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使食性较狭窄的害虫营养条件恶化。 3、耕犁:对地下害虫或以作物遗株越冬的害虫有直接杀伤,或使害虫翻出土面被捕食或捕杀。 4、调节作物的播、植期:使作物容易受害的生育期与害虫严重为害的盛发期错开,减轻或避免受害。 5、清除杂草和清洁田园:杂草常常是害虫的越冬场所或寄主,从而成为害虫为害农作

农作物田间实监测管理与技术服务系统

农作物田间实时监测管理与技术服务系统 ZXO-2ST 农作物生长土壤环境实时监测系统 (GPRS 无线实时传输+分析软件) 一、概述 该系统可以实时测量出土壤水份、土壤温度、土壤热通量、土壤水势、土壤电导率等五大参数,为土壤性能研究提供可靠数据保证。广泛用于农作物、农业科技的研究和生产、病虫害的测报预警。 二、系统组成 传感器(土壤水份、土壤温度、土壤热通量、土壤水势、土壤电导率),监测主机,电源系统,通讯模块,连接电缆,微机软件 三、系统特点 1、可连续监测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热通量,土壤水势,土壤,电导率等五大参数,适合于野外长期观测。 2、自动完成数据采集,处理,存储与传输。 3、耐腐蚀,适于各类土壤的参数测量 4、性价比高,可测量土壤的不同深度剖面(多达12层) 5、性能稳定,可靠性高,免维护,易操作。 6、支持多种通讯方式,易组成网络监测系统 四、技术指标 1、工作环境:温度:-40℃~+60℃,湿度:0%~95% 2、测量通道:1~16路(可选) 3、存储容量:6000条数据 4、监测距离:20米,标配10米电缆 5、供电方式:市电或电池方式(DC12V ),配太阳能电池可在野外无电地区常年工作。 6、标准RS232/USB 接口与管理微机有线连接(选GPRS 无线通讯模块可实现数据异地遥测),实时传送采集数据,并下载数据存入微机。 7、PC-2ST 土壤参数监测系统主机一台。其采用高性能微处理器为主控CPU ,大容量数据存储器,可连续存储数据6000条以上,工业控制标准设计,便携式防震结构,大屏幕汉字液晶显示屏(一屏显示多项内容),轻触薄膜按键,操作简单。适合在恶劣工业环境使用。具有停电保护功能,当交流电停电后,由后备电池供电,可维持48小时以上。 8、系统配置室外防雨机箱,可在野外全天侯常年使用 % ℃ W/㎡ MPa ds/m 0~100% -30~60℃ -150~150 W/㎡ 0kpa ~1500Kpa (或0~15bar) 0.25~20ds/m 0.1% 0.1℃ 1 W/㎡ 0.1 kPa 0.01 ds/m ±2% ±0.2℃ ≤5% 0 到 -100 kPa 时 <5kPa ;-100 到 -1500 kPa 时读数的 5% ±5%

农田、作物智能检测预警系统(仅供参考)

井冈山大学 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 申请书 项目名称:农田、作物智能检测预警系统 项目类别:□√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 申请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项目负责人负责人所在学院专业、班级::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填表日期:年月日 井冈山大学教务处制 二〇一四年十月

填表说明 一、本“申请书”由大学生团队或个人,在校内外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填表工作。 二、本“申请书”一式三份,经批准立项后分别由项目负责人、“井冈山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和学校有关管理部门保存。 三、项目类别: 1、创新训练项目:指大学生团队或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创新训练项目应当具备一定的新颖性和创新点。 2、创业训练项目:指大学生团队或个人,在导师指导下,由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达到创业模拟训练的目的。 创业训练项目应当具备大学生进入社会后进行创业活动的针对性。 3、创业实践项目:指大学生团队或个人,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创业实践项目应当具备社会企事业单位背景、社会实践特点和可操作性。 四、专家组意见:如果没有组织专家评审,该栏目可以不填。 五、填表要求简明扼要,表格空间不足的可以扩展。 六、字体使用小四号仿宋体,单倍行距,双面印制、装订;如有附件材料,可集中装订于“申请书”后面。

农产品检测的工作总结

农产品检测的工作总结 结 一、我站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业标准化生产为重点,以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保障群众安全消费为目标,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农产品消费安全。 二、上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注。今年以来在市和区检测中心的指导下,多次组织各街镇的检测人员培训、学习、参观,让我站工作人员撑握到更多专业技能。此外,前三季度各街镇的总结,相互交流经验相互探讨学习,使我站工作经验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使我站的检测工作上了新的台阶。 三,加强监督抽检工作,定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全面开展农药残留、禽畜产品“瘦肉精”、“磺胺类”、水产品的药物残留的检测项目。我站每日对农贸市场的肉类、蔬果、水产品、进行例行随机抽检。第四季度共抽检肉类样品519份;酒楼水产品102份、检出一份不合格;蔬菜3855份,共53751公斤、检出农药残留超标样本9份,共102公斤、蔬菜基地抽检样本238份。此外,第四季度开展对食肆、酒楼水产品孔雀石绿抽检专项行动,行动中共抽检家食肆,共31份样本,其中1份不合格,已对不合格样本的经营户

作出整改,并继续不定期抽检。 四、市场检测方面,在我站监督人员指导下,以及市场检测人员共同努力工作,市场农产品质安全检测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第四季度抽检蔬果样本32151份,检出农药残留超标样本201份,销毁45份。在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下第四季度未发生过一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中毒事件。 五、加强辖区学校、幼儿园、机关集体饭堂的食用农产品检测监督管理工作,特别是对农村集体聚餐的食用农产品的监管,10月8日、22日、23日,大富村、上朗、大江村村庆围餐939席从农产品抽样检测到上桌进行全程监管,防止集体中毒事故的发生。 六、加大宣传力度。为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安全生产,安全消费意识,我站结合街道在文化广场的各项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横幅、标语和印刷食品安全法等宣传资料,用派发的方式,大力宣传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扩大了宣传覆盖面、强化了宣传效果。第四季度发放宣传资料600多份,接受咨询群众400余人。 七、加强辖区内蔬菜生产基地监管,我们按规定时间,按严格检测程序,对生产基地进行每月一至二次例行抽样检测,重大节假日和新菜上市之前,我们组织技术人员深入蔬菜生产基地,大力推广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技术,指导生产者

中国历代人口普查

:xx 古代人口曾八落八从 2010年11月1日零时开始,新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正式拉开帷幕。人口普查是现代各国政府获取人口资料、掌握国情国力的一种最基本的调查方法。早在遥远的古代,中国就已经开始了人口普查。那么,中国最早的人口普查究竟从何时开始,在技术条件落后的过去,人们又是如何进行大范围的人口普查并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大禹 传说中最早的人口普查 人口数字具体到个位令人生疑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的徐铭东老师说,西晋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一书中曾讲到,从原始社会末期大禹治水以后,就有统计人口的数据,为。但专家认为,这个数据肯定不能作为准确数据,因为并没有文献流传下来,且这个数据具体到个位数,更难使人相信了。 徐铭东说,在中国古代,智慧的先民们就意识到人口普查的重要性,比如春秋时期的管仲就曾经提出实行四民分业定居及书社制(按社登记户口),强调城乡人口、军民人口的适当比例,认为“其野不足以养其民”,比例失调,则“国贫民饥”。而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也指出,如果人口与资源失衡会带来很严重的问题,他说,过去男人不耕田、女人不织布,还是有丰富的草木果实和野兽的皮衣可以穿,因为人少资源多,而如今一个人有5 个儿子不算多,但如果每个儿子又有5 个儿子,如此往复,人口越来越多,而资源还是那些,那分到的就变少。 正因如此,所以了解人口数量以实施相应措施显得相当重要。那么,中国有文献记载,最早实施的人口普查开始于何时呢? xx 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人口普查 为“避税”夸大官奴婢数量 《汉书·萧何传》中记载,在反秦战争时,刘邦的军队进入秦都咸阳,萧何

就先把秦朝丞相御史收藏的图书收缴上来了,所以刘邦知道此时的人口已由原3000 万降到1300 万左右。可见秦朝时期是做过户口统计的,但是后来这些户口资料全部散佚。所以现在我们知道的最早的人口调查数据是在西汉末年,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 年)的户口数,这是中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第一个比较完整 的户口统计。 不过这些户口统计数据还是存在误差,主要是夸大了官奴婢的数量。徐铭东分析,这是当时的社会制度造成的,西汉时期,很多奴仆被编入官府的户籍,没有徭役,但要对官员加倍征收人头税。但是有一种是不收税的,就是官奴婢。元帝时朝廷各官府奴婢就有十余万,很多贵族官僚也是奴婢成群,他们将其他人员也算作官奴婢不上报。 东汉 最为细致的古代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与选美同时并进 西汉末年,战乱和天灾使人口从6000万降至2100万。这2100 万的数字是经过东汉对户口调查得来的。 东汉对户口调查,有一套严格的制度。东汉时的户口调查称为“案比”,即案验、比较。 常常在每年8 月举行,同时,宫廷还会派人来“算人”,就是朝廷派人挑选少女入宫,凡是良家少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如果姿色端丽的就可以入宫选妃子。 东汉每年的户口调查规模也是非常之大,从县到乡,上至80 岁老人,下到6 岁以下孩童,都要一一进行调查。东汉户口调查的内容也很细,连身高、相貌都要调查,这些从现在一些考古实物中也可得到证明,在一片汉代的《居延新简》上就写有: “戍卒南阳武当县龙里张贺年卅长七尺二寸黑色”。这里面包括的信息有郡、县、里、姓名、年龄、身高、肤色。 这个叫张贺的人出生在南阳郡武当县龙里,30 岁,身高七尺二寸,肤色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

篇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方案》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方案(2007-04-26 05:16:30) 转载▼ 分类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和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根据《市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政办发[2003]79号)精神,以及省农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目标 以提高我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以发展绿色、无公害、安全、优质、和出口农产品为目的,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农业标准化的推广和实施力度,全面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的竞争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逐步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从土壤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为我市农业标准的制定和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标准 现使用的残留农药测定仪和所配套的试剂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标准号 GB/T500199-2003)。是根据酶的活性变化程度,定性和半定量地测定果蔬中农药的残留量,并用“抵制率”来表示残留农药量的多少。其判别标准为若被测样本的酶抑制率<50%为安全果蔬。 若被测样本的酶抑制率≥50%为农药残留的毒性超标。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要求 根据市农委与省农委签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监测系统项目协议书要求,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建设和工作要求》、《检测人员行为准则和岗位职责》、《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地样品送检时间及要求》,承担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有关部门和人员,要按照有关规定,高度重视,认真执行,确保高质量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 四、农产品安全检测基地确定 首批检测基地设在市区蔬菜、果品主产乡。蔬菜基地为西郊乡、滴道河乡、长青乡、红旗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市蔬菜公司等六个检测点。果品基地设在

历年世界各国GDP排名 中国GDP总值、世界排名、人口及外汇储备统计数据

历年世界各国GDP排名中国GDP总值、世界排名、人口及外汇储备统计数据 (一)中国GDP总值、世界排名、人口及外汇储备统计数据 1949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X位:179.56亿美元(50年国家外汇储备:1.57亿美元)人口5.42亿 1952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X位:276亿美元[679亿](外汇储备:1.08亿美元)人口5.75亿 1962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X位:467亿美元[1149.3亿](外汇储备:0.81亿美元)人口6.73亿 197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13位:916亿美元[2252.7亿](外汇储备:0.88亿美元)人口8.30亿 1978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15位:2683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67亿美元)人口9.63亿 198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7位:3332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2.96亿美元)人口9.87亿 199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10位:3638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10.93亿美元)人口11.43亿 1995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7位:6913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735.97亿美元)人口12.11亿 200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0801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655.74亿美元)人口12.67亿

2001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1592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2121.65亿美元)人口12.76亿 2002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2371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2864.07亿美元)人口12.85亿 2003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7位:14099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4032.51亿美元)人口12.92亿 2004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9787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6099.32亿美元)人口12.99亿 2005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5位:22564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8189亿美元)人口13.09亿 2006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4位:26448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0663亿美元)人口13.10亿 2007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3位:29330亿美元/预测(汇率按7.8计算)(国家外汇储备:12020亿 (二)历年世界各国GDP排名 1970——2009世界GDP排名197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除苏联外,按当时汇率) 01----美国--------1,0255亿美元 02----日本----------2068亿美元 03----西德----------2037亿美元

中国历年出生人口统计

1949 13,913,927 1950 14,711,260 1951 14,413,123 1952 17,236,621 1953 16,745,695 1954 18,513,434 1955 18,612,172 1956 17,364,027 1957 18,998,424 1958 17,135,981 1959 13,059,787 1960 14,684,726 1961 11,414,017 1962 20,923,112 1963 27,866,189 1964 24,144,848 1965 24,799,129 1966 24,828,470 1967 21,736,582 1968 27,718,516 1969 25,018,386 1970 28,012,344 1971 25,160,381 1972 24,800,391 1973 23,630,435 1974 22,874,423 1975 21,136,635 1976 20,491,797 1977 17,931,155 1978 18,831,591 1979 18,924,822 1980 18,393,809 1981 19,122,938 1982 23,100,427 1983 20,065,048 1984 20,313,426 1985 20,429,326 1986 23,190,076 1987 25,282,644 1988 24,576,191 1989 25,137,678

1990 26,210,044

1991 20,082,026 1992 一 18,752,106 1993 17,914,756 1994 16,470,140 1995 16,933,559 1996 15,224,282 1997 14,454,335 1998 14,010,711 1999 11,495,247 2000 13,793,799 2001 17,020,000 2002 16,470,000 2003 15,990,000 2004 15,930,000 2005 16,170,000 2006 15,840,000 2007 15,940,000 2008 16,080,000 2009 16,150,000 2010 15,740,000 2011 16,040,000 2012 16,350,000 2013 16,400,000 2014 16,870,000 2015 16,550,000 2016 17,860,000

历年世界各国GDP排名中国GDP总值、世界排名、人口及外汇储备统计数据

历年世界各国GDP排名?中国GDP总值、世界排名、人口及外汇储备统计数据 (一)?中国GDP总值、世界排名、人口及外汇储备统计数据 1949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X位:179.56亿美元(50年国家外汇储备: 1.57亿美元)人口5.42亿 1952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X位:276亿美元[679亿](外汇储备:1.08亿美元)人口 5.75亿 1962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X位:467亿美元[1149.3亿](外汇储备:0.81亿美元)人口6.73亿 197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13位:916亿美元[2252.7亿](外汇储备:0.88亿美元)人口8.30亿 1978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15位:2683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 1.67亿美元)人口9.63亿 198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7位:3332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2.96亿美元)人口9.87亿 199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10位:3638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10.93亿美元)人口11.43亿 1995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7位:6913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735.97亿美元)人口12.11亿 200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0801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655.74亿美元)人口12.67亿

2001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1592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2121.65亿美元)人口12.76亿 2002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2371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2864.07亿美元)人口12.85亿 2003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7位:14099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4032.51亿美元)人口12.92亿 2004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9787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6099.32亿美元)人口12.99亿 2005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5位:22564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8189亿美元)人口13.09亿 2006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4位:26448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0663亿美元)人口13.10亿 2007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3位:29330亿美元/预测(汇率按7.8计算)(国家外汇储备:12020亿 (二)历年世界各国GDP排名 1970——2009世界GDP排名197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除苏联外,按当 时汇率) 01----美国--------1,0255亿美元 02----日本----------2068亿美元 03----西德----------2037亿美元 04----法国----------1470亿美元 05----英国----------1236亿美元

中国历代人口统计一览表

中国历代人口统计一览表 战国末年: 公元前221年,估计全国总人口2000万。 西汉: 公元2年,汉平帝元始2年,全国有户1223万,总人口5959.4978万。汉书-地理志下 东汉: 公元57年,汉光武帝建武中元2年,全国有户427.9634万,总人口2100万。续汉书-郡国志五 公元75年,汉明帝永平18年,全国有户586.0573万,总人口3412.5021万。续汉书-郡国志五 公元88年,汉章帝章和2年,全国有户745.6784万,总人口4335.6367万。续汉书-郡国志五 公元105年,汉和帝元兴元年,全国有户923.7112万,总人口5325.6029万。续汉书-郡国志五 公元156年,汉桓帝永寿2年,全国有户1067.7960万,总人口5647.6856万。续汉书-郡国志五

三国: 魏:公元263年,魏元帝景元4年,全国有户66.3423万,总人口443。2881万。晋书-地理志 蜀:公元263年,蜀汉后主炎兴元年,全国有户28万,总人口94万。通典-食货七 吴:公元280年,吴主皓天纪4年,全国有户52.3万,总人口200万。晋书-地理志 西晋: 公元280年,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有户245.984万,总人口1616.3863万。晋书-地理志 南北朝: 刘宋:公元464年,宋武帝大明8年,全国有户90.687万,总人口468.5501万。通典-食货七 北魏:公元525年,魏孝武帝正光年,全国有户500万,总人口3200万。通典-食货七 北齐:公元577年,北齐幼主承光元年,全国有户303万,总人口2000万。通典-食货七

南陈:公元589年,陈后主桢明3年,全国有户50万,总人口200万。通典-食货七 隋: 公元609年,隋炀帝大业5年,全国有户890.7536万,总人口4601.9956万。通典-食货七 唐: 公元649年,唐太宗贞观22年,全国有户300万。?? 通典-食货七。公元705年,唐中宗神龙元年,全国有户615.6141万,总人口3714万。资治通鉴-卷208 公元740年,唐玄宗开元28年,全国有户841.2871万,总人口4814.3609万。新唐书-地理志 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13年,全国有户906.9154万,总人口5288.0488万。新唐书-地理志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14年,全国有户891.4709万,总人口5291.9309万。通典-食货七 公元764年,唐代宗广德2年,全国有户293.3125万,总人口1690万。通典-食货七

历年世界各国GDP排名 中国GDP总值、世界排名、人口及外汇储备统计数据

历年世界各国GDP排名? (一)? 1949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X位:179.56亿美元(50年国家外汇储备:1.57亿美元)人口5.42亿 1952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X位:276亿美元[679亿](外汇储备:1.08亿美元)人口5.75亿 1962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X位:467亿美元[1149.3亿](外汇储备:0.81亿美元)人口6.73亿 197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13位:916亿美元[2252.7亿](外汇储备:0.88亿美元)人口8.30亿 1978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15位:2683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67亿美元)人口9.63亿 198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7位:3332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2.96亿美元)人口9.87亿 199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10位:3638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10.93亿美元)人口11.43亿 1995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7位:6913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735.97亿美元)人口12.11亿 200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0801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655.74亿美元)人口12.67亿

2001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1592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2121.65亿美元)人口12.76亿 2002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2371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2864.07亿美元)人口12.85亿 2003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7位:14099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4032.51亿美元)人口12.92亿 2004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9787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6099.32亿美元)人口12.99亿 2005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5位:22564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8189亿美元)人口13.09亿 2006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4位:26448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0663亿美元)人口13.10亿 2007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3位:29330亿美元/预测(汇率按7.8计算)(国家外汇储备:12020亿 (二)历年世界各国GDP排名 1970——2009世界GDP排名197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除苏联外,按当时汇率) 01----美国--------1,0255亿美元 02----日本----------2068亿美元 03----西德----------2037亿美元 04----法国----------1470亿美元 05----英国----------1236亿美元

中国历年出生人口统计

中国历年出生人口统计 1949 13,913,927 1950 14,711,260 1951 14,413,123 1952 17,236,621 1953 16,745,695 1954 18,513,434 1955 18,612,172 1956 17,364,027 1957 18,998,424 1958 17,135,981 1959 13,059,787 1960 14,684,726 1961 11,414,017 1962 20,923,112 1963 27,866,189 1964 24,144,848 1965 24,799,129 1966 24,828,470 1967 21,736,582 1968 27,718,516 1969 25,018,386 1970 28,012,344 1971 25,160,381 1972 24,800,391 1973 23,630,435 1974 22,874,423 1975 21,136,635 1976 20,491,797 1977 17,931,155 1978 18,831,591 1979 18,924,822 1980 18,393,809 1981 19,122,938 1982 23,100,427 1983 20,065,048 1984 20,313,426 1985 20,429,326 1986 23,190,076 1987 25,282,644 1988 24,576,191 1989 25,137,678 1990 26,210,044

1991 20,082,026 1992 18,752,106 1993 17,914,756 1994 16,470,140 1995 16,933,559 1996 15,224,282 1997 14,454,335 1998 14,010,711 1999 11,495,247 2000 13,793,799 2001 17,020,000 2002 16,470,000 2003 15,990,000 2004 15,930,000 2005 16,170,000 2006 15,840,000 2007 15,940,000 2008 16,080,000 2009 16,150,000 2010 15,740,000 2011 16,040,000 2012 16,350,000 2013 16,400,000 2014 16,870,000 2015 16,550,000 2016 17,860,000

中国历朝历代人口数目

中华民国: 公元1913年,民国2年,全国总人口43200万。民国二年世界年鉴 公元1928年,民国17年,全国总人口47478万。民国十七年户口调查统计报告 公元1947年,民国36年,全国总人口46100万。中华民国统计年鉴中华人民国和国:公元1954年,全国总人口60266万。 公元1969年,全国总人口80671万。 公元1981年,全国总人口100072万。 公元1995年,全国总人口120000万。公元2000年,全国总人口130000万。 中国历代人口: 公元纪年 人口数(万人) 公元前5000 出现原始农业 493 公元前340 战国初期 3000 公元前221 秦朝初期 2000 公元前202 西汉初期 1300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 6300 157东汉桓帝永寿三年7200 265 三国末期2500 300晋惠帝永康元年3379 368~407 十六国东晋中后期3128 520 南北朝中期5240 581 南北朝末期4430 609 隋炀帝大业五年5542 624 唐高祖武德元年2274 755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 8775 860 唐懿宗咸通元年6700 960 五代十国末期3979 1110 宋徽宗大观四年 11946 1207~1223 南宋宁嘉宗十六年 12540 1351 元惠宗至正十一年 9730 1566 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 16480 1661 清世祖顺治十八年8490 1691 清圣祖康熙三十年11023 1751 清高宗乾隆十六年20560 1805清仁宗嘉庆十年33218 1851 清文宗咸丰元年43216 1874 清穆宗同治十三年35890 1912 中华民国元年44294 1949 民国三十八年54545 1950 55196 1951 563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