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规划】年六大城市交通规划实例

【城市规划】年六大城市交通规划实例

【城市规划】年六大城市交通规划实例
【城市规划】年六大城市交通规划实例

【城市规划】年六大城市交通规划实例

交通规划实例

目录成都市综合交通规划2

济南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6

合肥市综合交通规划12

贵阳市城市交通规划23

珠海市城市交通规划28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简介33

南京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37

威海市区城市交通规划49

洛阳市中心区近期交通研究与规划56

上海市人民广场地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65

罗湖口岸道路交通规划73

成都市综合交通规划

成都市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发达城市,是四川省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中心。面对西部开发带来的发展机遇,以及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发展压力,城市交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与城市用地开发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本次交通规划的目标就是要为城市未来发展创造和谐的交通与经济发展关系。

此次综合交通规划是成都市1993年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后进行的第二次城市交通规划。如何根据城市战略发展目标和城市总体规划,促进城市交通设施布局与土地利用之间的良性互动,解决当前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提高城市交通组织运行效率,以适应城市经济增长和开发建设中的需要,使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是本次交通规划的重点。规划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为成都市域范围,规划重点在中心城(外环路内地区),面积为598平方公里,在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和对外交通系统的分析中,研究范围扩大至成都市域。规划年限与总体规划一致为2020年,近期为2005年、中期为2010年,在城市发展策略的研究和轨道交通研究中,将适当考虑城市的远景发展。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在交通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定性和定量的科学分析手段,对包括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城市道路网络、公共交通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地规划研究,并充分考虑城市土地开发和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加强了交通发展战略与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以及城市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布局的协调。

综合交通规划的工作和成果主要为三方面内容:

一、城市机动车出行调查和大型设施交通发生源单位调查

在中心城区范围进行机动车出行调查,通过调查了解现状城市机动车出行特征,并完成机动车的现状、2010年和2020年的出行OD;大型设施交通发生源调查,通过选取不同

位置、有代表性的城市交通发生源单位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进行调查,分析不同类型交通发生源单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交通特征。

二、建立城市交通规划信息数据库

针对成都市城市交通特点和需要,在交通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成都市交通规划数据库,提供城市交通定量分析数据,配合规划项目进行方案测试和论证。

三、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成果

1、现状交通分析:结合本次交通调查和以往已有的交通调查及相关统计资料,对现状城市交通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城市交通改善的建议;

2、城市交通发展策略研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发展战略,通过对城市发展前景分析、交通发展战略构造和测试,分别从投资、公交发展、道路网络、城市停车和交通管理等方面,提出资源条件限制下未来城市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系统,兼顾考虑私人交通发展,并利用公共交通系统,引导城市土地开发和结构形态调整的交通发展战略;

3、道路网络规划:规划以推荐的交通发展战略为前提,通过对城市总体规划中道路系统进行的交通分析与论证,调整及完善了道路系统的功能和层次划分。针对城市主要交通问题,以城市道路系统的整体运输效益提高和中心区交通环境改善为目标,结合道路所承担交通流特征综合考虑城市客运交通系统和小汽车交通系统进行道路网络规划,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提出调整东部路网结构、加强外围道路、强化公交发展、以及加强城市主要发展轴及地区交通联系的规划措施。加强二环路、优化一环路、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以及道路使用功能与交通流走廊分布结合的规划策略和方案,提高了道路网络的整体交通服务水平,并对保持中心区可持续发展和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发挥城市环放路网结构特点,分层次的对外交通联系衔接和强化城市主要发展轴及地区的交通联系,有利于中心区功能有效发挥和促进城市结构调整;结合用地发展的路网调整使城市道路网络结构更加合理、

统一,有利于城市交通流量的均匀分布,降低交通组织难度。

4、公共交通规划:规划在对未来土地利用与交通发展的前景分析和战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城市客流走廊变化特点,以城市客流走廊和换乘枢纽为规划重点,提出城市公共交通专用道、公交换乘枢纽和运营场站布局的近、远期规划方案,并结合用地发展和客运需求提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网络调整建议和公共交通系统升级的发展策略,以推行城市的TOD发展模式。

5、停车规划:以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为基础,通过分析现状城市停车存在的问题和供需矛盾,根据未来城市车辆发展、停车需求和现状停车设施供给水平,结合城市发展和交通需求管理要求提出城市停车发展规划,规划考虑中心区停车需求管理的要求,提出“P&R”的规划理念,并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城市发展和停车需求提出相应城市停车发展策略。

交通分析

路网规划

济南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九十年代末,济南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城市交通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需以新的观念和思路重新审视,探索新的对策。因此,编制了济南市第一个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一、规划构思

通过对城市交通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等相关资料的调查分析,建立济南市城市交通数据库。对城市交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其产生的实质性症结所在。

依据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规模及土地利用布局,研究制定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拟定未来城市交通发展和各种机动车增长的几种模式,科学预测未来交通需求,确定济南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性政策、措施。

二、规划主要内容

利用TRIPS交通规划软件,建立了济南市交通模型,为科学定量研究、决策城市交通提供了技术支持。

确定城市道路的四级标准,规划城市快速路系统。同时,加密了城市次干路系统,完善了城市道路网系统。

重点进行了公交系统的研究,确定了发展目标及规模,落实了公交发展所必需的各类场站用地,提出对出租车及摩托车进行规模控制。

提出了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的思路,争取2010年完成轨道交通一号线,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的地位。

重视静态交通的研究,确定了停车场的容量,并提出了配建停车场的指标。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确定了2010年济南市城市交通系统技术经济指标:中心城区道路网密度为5.7公里/平方公里,道路用地率为15.7%,人均道路用地为16平方米,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之比为1:1.3:2.7,高峰小时路网平均负荷度为0.4。二环路以内公交线网密度达到3.2公里/平方公里,线网覆盖率达到90%,公共交通所承担的客运量占客运出行总量的33%,规划年需建

1.9万个标准车位的机动车公共停车场。

四、创新与特色

通过与城市总体规划结合,互相反馈,交通规划更加科学合理,更具可操作性。

利用世界先进的TRIPS交通规划软件,建立数学模型,并编制了适合济南状况的公次分析模型。

五、实施效果

济南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已全面应用于城市交通政策的制定、交通建设及管理。针对摩托车的快速增长,按规划制定了限制政策。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政策得到落实,建设了公交专用道及港湾式停车站,每年增加200部车辆,公交年运量平均增长率达到20%。轨道交通建设进入实施操作阶段,2001年上半年可立项。在交通规划指导下,完成了济南市城市快速路规划的编制。

合肥市综合交通规划

项目承担单位: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项目主持人:李旭宏

项目参加人:徐吉谦王炜过秀成杨涛乔凤祥陈学武顾尚华李峻利秦福生叶涛夏有才姚大振沈俊涛刘泽海施强徐家兵朱立新唐军陈文徽

一、交通规划背景与内容

1.规划背景

合肥市是安徽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我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和建设中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公路主枢纽。合肥市已基本形成东、北、西三个工业区和西部风景区,市区为四区一镇,市区总面积45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7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11万,其中城市居民80万。合肥市综合交通规划工作开始于1992年,1995年完成。

2.规划内容

(1)规划层次及年限

近期交通治理:年限为1996年,重点解决老城区及交通问题突出地区、结点。

中期综合交通规划:年限为2000年,对主城区(100km)进行全面交通系统规划。

远期交通战略规划:年限为2010年,对城市交通骨架进行规划。

远景交通战略构想:年限为2030年,对城市交通宏观构架进行探讨。

(2)总体规划目标

通过近期交通治理对策,解决现状交通网络若干难点,缓解交通拥挤状况。

通过中期交通综合规划,完善交通设施体系,保证交通系统运营畅通。

通过远期交通战略规划,确立城市交通网络骨架,使交通与城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通过远景交通战略设想,确定城市交通网络宏观构架,使交通能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3)规划总体框架

图1合肥市综合交通规划总体框架

二、交通调查与分析

在合肥市综合交通规划中,为了了解合肥市交通系统的现状、特征及规律,进行了多项调查,项目设计见图2。

在这些调查项目中,流动人口出行调查包括旅客、招待所流动人口调查,建筑工地和集贸市场流动人口调查以及车站码头当日进出流动人口调查三个分项,以期对不同类别流动人口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对外交通调查分别对旅客(货物)对外出行的两阶段--从市内到车站码头机场,再由车站码头机场到外地均进行了调查,以便对对外交通的规律作出系统的分析。针对合肥市日益突出的行人和自行车停车与城市道路交通的矛盾,还对市区繁华商业地区进行了行人流量和自行车停车调查。

在合肥市居民出行调查中,为了较好的统计分析出居民出行的特征(特别是空间分布特征)并尽量减少调查统计的工作量,调查采用了整群等距抽样方法,即只抽部分有代表性的交通区(代表不同土地利用性质、不同地理位置),每隔若干户抽一户进行家访调查,被调查小区的抽样率采用高值,总抽样率则采用低值。合肥市规划区共划分为89个交通区,选择了27个进行调查;被调查小区的实际抽样率为7.04%,全市总抽样率则为2.52%。

图2合肥市综合交通调查项目

三、近期交通综合治理

1.综合治理的内容

城市交通综合治理工作以远期、远景战略规划和中期综合交通规划为指导,针对现状交通系统的突出问题,充分挖掘现有交通设施的潜力,力争少花钱、多办事、见效快。其内容包括分析评价现状城市交通系统,提出远景及中长期规划的近期实施步骤,制定全面综合的治理计划等。依据治理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战术的治理与战略的治理;微观的治理与宏观的治理;治标的治理与治本的治理;简单的治理与复杂的治理等。

2.综合治理对策

通过对合肥市交通在路网布局、道路建设水平、道路系统、静态交通设施、交通管理、公交体系等各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综合治理对策,并就关键交叉口、路段提出了治理方案。

(1)总体对策

①平衡交通供需总量

②大力发展公交

③慎重处理自行车、行人问题

④加强市场管理

⑤增加交通管理资金的投入,逐步实施现代化的管理

(2)道路重点建设与管理对策

打通一环。近期应形成城市第一条交通性环路。环线与各放射性干道的交口需要重点加以治理,以确保一环路的畅通,分流穿越老城区的交通。

建设二环。在近期打通一环的同时,若资金许可,亦可适当建二环部分道路,以缓解市中心及建成后的一环的过境交通压力。

规划三环。未来城市发展后,一环、二环皆作为市内交通性干道,过境交通由三环分流,要规划好三环线的道路走向,留下空间与通道,以备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