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显微镜原理flash课件演示

显微镜原理flash课件演示

显微镜原理flash课件演示

(完整版)光学仪器基本原理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 光学仪器基本原理 1.眼睛的构造简单地可用一折射球面来表示,其曲率半径为5.55mm ,内部为折射率等于4/3的液体,外部是空气,其折射率近似地等于1。试计算眼球的两个焦距。用右眼观察月球时月球对眼的张角为1°,问视网膜上月球的像有多大? 解;眼球物方焦距;当s ’=∞时,f=﹣5.55/﹙4/3﹣1﹚=﹣16.65㎜=﹣1.665㎝ 眼球的象方焦距:f '=s '=mm 2.2213455.534 =-? 当u=1°时,由折射定律n 1sinu 1=n 2sinu 2 U 1=1°n 1=1,n 2=4∕3 像高l '=f 'tanu 2=f 'sinu 2=f '×3∕4 sin1o =22.2×3∕4×0.01746=0.29mm 2.把人眼的晶状体看成距视网膜2㎝的一个简单透镜。有人能看清距离在100㎝到300㎝ 间的物体。试问:⑴此人看清远点和近点时,眼睛透镜的焦距是多少?⑵为看清25㎝远的物体,需配戴怎样的眼镜? 解:人眼s '=2cm. S 1=100cm.s 2=300cm 近点时透镜焦距'f =21002 100+?=1.961cm 远点时透镜焦距f '=23002 300+? =1.987cm 当s =﹣25cm 时s '=﹣100cm ﹦﹣1m 34125.0100.1111=+-=---=-'= Φs s D 300=度 3.一照相机对准远物时,底片距物镜18㎝,当镜头拉至最大长度时,底片与物镜相距20 ㎝,求目的物在镜前的最近距离? 解:.18.0m f =' m s 20.0=' 照相机成像公式: f s s '=-'1 11 556.020.01 18.01111-=+-='+'-=s f s m s 8.1-= 目的物在镜前的最近距离为m 8.1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五章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同步练习(有答案)

第5 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1、(多选)人类借助于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看到了人眼所不及之处,实现了对微观世界和浩瀚宇宙的探索。图中的甲和乙是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的结构示意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显微镜的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B. 望远镜的物镜成缩小的实像 C. 显微镜的目镜成放大的实像 D. 望远镜的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2、如图所示,显微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成像原理与此相同的是( ) A. 照相机的镜头 B. 投影仪的镜头 C. 放大镜 D. 平面镜 3、从显微镜的结构图中的光路图可以看出( )

A. 目镜的焦距比较长,物镜的焦距比较短 B. 目镜的焦距比较短,物镜的焦距比较长 C. 目镜和物镜的焦距一样长 D. 对目镜和物镜焦距的长度没有明确的要求 4、用显微镜和普通天文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光学知识判断,关于像的正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B.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C.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D.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5、如图所示,小明取来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分别用一只手握住其中一个来模仿望远镜,他通过两个透镜看到前面远处木棉树的叶子,调整两个透镜的距离,直到看清楚为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靠近眼睛的透镜是物镜,靠近被观测物的是目镜 B. 用望远镜观察远处木棉树的叶子,物镜得到的是放大的像 C. 两透镜互换后再观察叶子,人看到的像是放大的 D. 目镜能把物镜成的像放大

自组显微镜和望远镜

如何自组显微镜和望远镜? 1. 自组显微镜和望远镜( hkais 2008-07-04 23:59:17 提供资料) 查看详情>>> 可以在下面这个论坛上面找,就有相关的制作文章。 望远镜论坛望远镜、天文望远镜、显微镜的研究与制作及二手交易的论坛... 镜之家--望远镜论坛 2. 自组显微镜和望远镜( gm807 2008-08-23 11:48:38 提供资料) 查看详情>>> 1.仪器的准备 望远镜实验 光学平台,标尺,物镜,目镜,二维架,二维平移底座,三维平移底座等。 显微镜实验 光源,微尺,透镜架,物镜,目镜,三维平移底座,升降调节架,毫米尺,双棱镜架等。 2.望远境步骤 自组望远镜 (1)参照光路图组成望远镜,向约3米远处的标尺调焦,使标尺的像清晰可见,并对准两个红色指标间的“E”字(距离为d1); (2)观察者用一只眼睛观察望远镜视场中标尺的像,另一只眼睛直接注视标尺,在视觉系统获得被望远镜放大的和直观的标尺的叠加像,再测出放大的红色指标内直观标尺的长度d1。 (3)求出自组望远镜的放大率,并与计算出的放大率作比较。 3.显微境步骤 (1)按光路图布置各器件,目测调至共轴。 调节光源,微尺,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在显微镜系统中得到清晰的放大的微尺的像。 (2)在目镜之后置一与主光轴成45°角的平玻璃板(半透半反),距此玻璃板25cm处置一白光源照明的毫米尺; (3)测量显微镜的放大率:通过显微镜能看到微尺的放大像,这个像与半透半反镜所成的标尺的像在同一平面上,从这两个像的大小之比求得显微镜的放大率。 (4)测量物镜与目镜之间的距离,并比较显微镜的测量放大率与计算放大率。 3. 自组显微镜和望远镜( 黄燕 2008-08-13 16:32:05 提供资料) 查看详情>>> 1,比较各种测量薄透镜焦距的方法,设计出测量焦距的光路,并测量出实验提供的所有透镜的焦距,从中选择出适合组装显微镜和望远镜的透镜. 2,设计出自组望远镜的光学系统,画出光路图,说明结构和简单原理,并用你选择的透镜组成望远镜 3,设计出自组显微镜的光学系统,画出光路图,说明结构和简单原理,并用你选择

望远镜与显微镜 教案教学设计

望远镜与显微镜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核心内容。该章所有教学内容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因此望远镜与显微镜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内容的拓展,是利用两个透镜的组合看物体。学习本节知识对学生加深理解凸透镜成像原理,开阔眼界,感受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都有益。同时对创造学中的“组合法”有一个浅显认识,以提高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本节须突出实践性动手探究活动和“模型”制作来完成学习目标,通过利用自制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来总结出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是本节课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透镜对光的作用及凸透镜成像规律,有了一定理解本节内容基础。但由于学校教学器具的缺乏,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未能完成必要的学生独立探究的过程,理解成像规律不深。而本节的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又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有些困难,对二次成像不是认识能理解好的。为了克服本节学习障碍,能达到基本认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及成像原理的目的,通过利用自制的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组装与探究来总结出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望远镜与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 过程和方法:通过自制的望远镜与显微镜来探究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四、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并了解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 难点:探究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 五、教学资源:希沃电子白板 手机 学生自制望远镜与显微镜 六、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课之前呢先给大家将两个小故事,你们想听故事吗? 生:…… 师:小故事1:17世纪初的一天,荷兰小镇的一家眼镜店的主人利伯希,为检查磨制出来的透镜质量,把两个透镜排成一条线,通过透镜看过去,发现远处的教堂塔尖好像变大拉近了,于是在无意中发现了望远镜的秘密.

光学显微镜的发展历史

光学显微镜的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 杨拓拓 (苏州大学现代光学技术研究所,江苏苏州215000) 1基本原理 显微镜成像原理及视角放大率 显微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体AB 在物镜前焦面稍前处,经物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A'B',它位于目镜前焦面或稍后处,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该像位于无穷远或明视距离处。 图1-1显微镜系统光路图 牛顿放大率公式: f f x x ''= 'x 是像点到像方焦点的距离,x 是物点到物方焦点的距离。 根据牛顿放大率公式可得物镜的垂轴放大率为 '1'1'11--f f x ?== β 目镜的视觉放大率为: '22250 f =Γ 组合系统的放大率为 '1f

'2'121250f f ? -=Γ=Γβ 显微镜系统的像方焦距 ?-=/'2'1'f f f '250 f = Γ 显微镜系统成倒像轴向放大率 '2'1'2'1/f f x x =β 若物点A 沿光轴移动很小的距离,则通过显微镜系统的像点'2A 将移动很大的距离,且移动 方向相同。 显微系统的角放大率 '2'1'2'1/x x f f =γ 即入射于物镜为大孔径光束,而由目镜射出为小孔径光束。 显微镜的孔径光阑 单组低倍显微物镜,镜框是孔径光阑。 复杂物镜一般以最后一组透镜的镜框作为孔径光阑。 对于测量显微镜,孔阑在物镜的象方焦面上,构成物方远心光路。 显微镜的视场光阑和视场 在显微物镜的象平面上设置了视场光阑来限制视场。由于显微物镜的视场很小,而且要求象面上有均匀的照度,故不设渐晕光阑。 显微镜是小视场大孔径成像,为获得大孔径并保证轴上点成像质量,显微镜线视场不超过物镜的1/20,线视场要求: 1'120202β?=≤f y

薄透镜焦距测量及自组显微镜、望远镜

薄透镜焦距测量及自组显微镜、望远镜 【学习重点】 1. 了解和掌握透镜焦距的简单测量方法 2. 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调节和使用方法 【仪器用具】 1.5米光具座、透镜夹持架、凸透镜三个、半透半反镜、平面镜、分化板、钨灯光源 【预习重点】 1. 自准法测量透镜的原理 2. 位移法测量透镜焦距的原理 3.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4. 显微镜和望远镜放大倍数的定义及测量中如何运用的 【背景知识】 1. 自准法:自准法是自准直技术的简称,它在平行光管和测量望远镜的调整、测量球面和非球面的面型以及测量透镜或光学系统的焦距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是几何光学实验中经常采样用的一种实验技术。无限远的物经 透镜成象,象处在透镜的焦平面上。准直技术在光学实验中通常是指产生平行光束或获 得处于无限远的物的方法。自准法测量透镜 焦距就是首先利用待测透镜自身产生一个位 于无限远的物,再用待测透镜对它成象,通 过测量象与透镜之间的距离来确定透镜的焦 距。自准直法测量透镜焦距的原理如图1所 示。当物y 位于透镜的焦平面上时,经透镜L 和平面反射镜所组成的光学系统后,如果在焦平面上成一与物等大的到立实象,物到透 镜中心的距离就是透镜的焦距。 2. 位移法又称贝塞尔法或二次成象法。测量原理如图2所示。首先选定物象间的距离A 。 如果透镜在这个距离间能有两个成象位置,两个成象位置之间的距离为d 。 A d A f 4'2 2-= 从理论上可知,只要'4A f >, 上述公式都成立,在实验之前思 考一下,在实验中这个条件还成 立吗?如果不成立,原因是什 么? 3. 显微镜是一种助视光学仪器。显 微镜是用来观察和测量有限远 微小目标的工具,光学显微镜根 据具体用途可分为许多种类,在 图1 自准直法测量透镜焦距 图2 位移法测量透镜焦距

典型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

1、光学仪器在国民生产和生活中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绝大多数光学仪器可归纳为望远镜系统、显微镜系统和照明系统三类。 2、人眼构造:人眼本身就相当于一个摄影系统,外表大体呈球形,直径约为25mm,由角膜、瞳孔、房水、睫状体、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组成的屈光系统相当于成像系统的镜头,起聚焦成像作用。眼睛内的视网膜和大脑的使神经中枢等相当于成像系统的感光底片和控制系统,能够接收外界信号并成像。 3、视度调节:眼睛通过睫状肌的伸缩本能地改变水晶体光焦度的大小以实现对任意距离的物体自动调焦的过程称作眼睛的视度调节。 4、视觉调节:人眼除了随着物体距离的改变而调节晶状体曲率外,还可以在不同的明暗条件下工作,人眼能感受非常大范围的光亮度变化,即眼睛对不同的亮度条件下具有适应的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称为眼睛的视觉调节。 5、放大镜定义:放大镜(英文名称:magnifier):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物体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正比于物对眼所张的角(视角)。 6、视角愈大,像也愈大,愈能分辨物的细节。移近物体可增大视角,但受到眼睛调焦能力的限制。使用放大镜,令其紧靠眼睛,并把物放在它的焦点以内,成一正立虚像。放大镜的作用是放大视角。 7、显微镜: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

镜是在1590年由荷兰的詹森父子所首创。现在的光学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1600倍,分辨的最小极限达0.1微米,国内显微镜机械筒长度一般是160mm。 8、光学显微镜由目镜,物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压片夹,通光孔,遮光器,转换器,反光镜,载物台,镜臂,镜筒,镜座,聚光器,光阑组成。 9、显微镜以显微原理进行分类可分为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 10、光学显微镜:通常皆由光学部分、照明部分和机械部分组成。无

【初中教育】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同步训练(解析版)word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初中教育】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同步训练(解析版)word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显微镜和望远镜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共13题;共26分) 1、第一位把望远镜用于科学研究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 A、牛顿 B、伽利略 C、富兰克林 D、开普勒 2、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于观测天体的是() A、光学望远镜 B、放大镜 C、X射线望远镜 D、射电望远镜 3、在生物实验课上,小明想详细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结构,请你为他选择一种合适的观察仪器() A、平面镜 B、放大镜 C、望远镜 D、显微镜 4、显微镜和望远镜都装有一组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 A、投影仪的镜头 B、一个放大镜 C、照相机镜头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上生物实验课时,小刚发现他所用的显微镜是目镜、物镜上分别标有5倍和10倍字样,则他所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 A、5倍 B、10倍 C、15倍 D、50倍 6、使用望远镜时() A、物镜成实像,目镜成虚像 B、由于没有光屏,物镜、目镜都成虚像 C、物镜成虚像,目镜成虚像 D、由于物距远大于焦距,物镜、目镜都成实像 7、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右下方,要想将物像置于视野正中央,应将装片移向() A、右上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8、远处的物体在望远镜中成的像为什么在其焦点附近?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因为物镜的焦距太大 B、因为物镜的焦距太小 C、物体离物镜 太远D、物体离物镜太近 9、小明取来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分别用一只手握住其中一个来模 仿望远镜,它通过两个透镜看到前面远处木棉树的叶子,如图所示, 调整两个透镜的距离,直到看的清楚为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靠近眼镜的透镜是物镜,靠近被观测物的是目镜B、用望远镜观察远处木棉树的叶子,物镜得到的是放大的像C、两透镜互换后再观察 叶子,人看到的像都是放大的D、目镜能把物镜成的像放大 10、关于望远镜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望远镜的物镜成缩小的实像 B、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 C、望远镜的物镜直径越大,越容易观察到较暗的物体 D、天文 爱好者用的望远镜,目镜的焦距比较短,物镜的焦距比较长 11、望远镜是用两组凸透镜组成的,下面关于望远镜的说法中正确的 是() A、目镜、物镜直径相同 B、目镜、物镜焦距相同 C、通过目镜看到天 体的像比实际的天体大D、物镜直径比目镜直径大,目的是为了会聚 更多的光 12、如图所示是一种天文望远镜的光路图,分析图光路图可知它的物 镜是()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凹面镜 D、凸透镜 13、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数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 凸透镜分别做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是()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xx 光学显微镜是为了使肉眼看不清楚的标本影像,人们设想经过一种装置,使肉眼能够观察到该标本组织形态和其间的结构。这种设想的装置就被后人创造问世了。当前广泛应用在各种微小物体的观察、测定、分析、分类、鉴定等。在波长范围上也不限於可见光波段(4000~7000)而且(>2000)到红外(1~2u)以及用眼睛观察、显微、摄影和一般辐射检测器放大。 显微镜的分类是根据照明方法,有透射型与反射(落射)型二种。透射型显微镜是应用透射照明通过透明物体的打光方法。反射型显微镜是以物镜上方打光到(落射照明)不透明的物体上。另一种分类方法,系根据观察方法的差异,分为明视野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位差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干涉相位差显微镜、萤光显微镜等。每种显微镜一般又各有透射型和反射型二种。在这些显微镜中,特别是明视野显微镜是构成所有显微镜中组成最基本的基础。通过这种显微镜观察的物体,穿过透过(吸收)率、反射率,因场所不同而各不相同,这种物体被称为随照明光强度(振幅)变化振幅物体,无色透明物体只有在照明相位改变时,才能被肉眼观察到,由於明视野显微镜不能改变相位,所以对透明不染色标本不能被观察到。 倍率、数值孔径与视场数 显微镜的综合倍率是物镜倍率G1与目镜倍率G2的乘积,G=G1×G2。G1是1~100倍,G2是5~20的范围。 数值孔径(NumericalAperture)N. A.是决定物镜的分辨率、焦深、图像亮度的基本数据,如图所示,当物镜焦点对好后,物镜前透镜最边缘处的倾斜光线与显微镜光轴所交角成α,此即该物镜的半孔径角设标本数据空间的折射率为n,则N. A.=n×sinα。 n通常在空气中为1,在物镜与标本间浸入水、甘油、油脂时,该标本折射率,即随浸液不同而异。这种物镜称为浸液系物镜;如是空气时,称为乾燥系物镜。

大物实验7.1自组显微镜和望远镜

实验7.1自组显微镜和望远镜 一.目的 1.测量实验室提供透镜的焦距,选出适合组成显微镜和望远镜的透镜组 2.设计出自组显微镜的光学系统,画出光路图。说明其结构和简单原理。并用选择的透镜 组成显微镜 3.设计出自组望远镜的光学系统,画出光路图。说明其结构和简单原理。并用选择的透镜 组成望远镜 4.测量自组显微镜的视觉放大率,画出其测量光路。 5.估测出自组望远镜的视觉放大率。 二.仪器 GsZ-Ⅱ光学平台、带有毛玻璃的白炽灯光源、薄透镜、分束镜(1:1)、可调支架、分划板(0.1mm、0.2mm和1mm)、白色像屏等。 三.原理 1.测量薄透镜焦距的方法 自准法:自准法是自准直技术的简称。无限远的物 经透镜成象,象处在透镜的焦平面上。自准直技术在光 学实验中通常是指产生平行光束或获得处于无限远的物 的方法。自准法测量透镜焦距就是首先利用待测透镜自 身产生一个位于无限远的物,再用待测透镜对它成象, 通过测量象与透镜之间的距离来确定透镜的焦距。自准 直法测量透镜焦距的原理如图1所示。当物y位于透镜 的焦平面上时,经透镜L和平面反射镜所组成的光学系 统后,如果在焦平面上成一与物等大的到立实象,物到 透镜中心的距离就是透镜的焦距。 最简单的显微镜和望远镜都由两个正焦透镜组成(物镜,目镜)。物镜作用是使物体成像于目镜物方焦点以内,并且靠近物方焦点或位于物方焦点处;目镜起放大镜作用。2.自组显微镜的光学系统的结构及简单原理 显微镜是一种助视光学仪器。显微镜是用来观察和测量有限远微小目标的工具。选择两块合适的透镜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调整使光学系统共轴(等高共轴)。固定两透镜之间的距离L为18cm。 被观察的物y1处在物镜前面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它经物镜在目镜的焦平面上成

光学显微镜的原理及构造

光学显微镜的原理及构造显微镜是人类认识物质微观世界的重要工具,是现代科学研究工作不可缺少的仪器之一。显微镜自1666年问世以来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其间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显微镜的品种不断增加,结构和性能逐步得到完善和提高。 根据不同的使用用途,光学显微镜可分为普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倒置显微镜、体视显微镜、偏光显微镜等10多种。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可以生产光学显微镜,牌名、种类繁杂,其中德国、日本等国制造的显微镜品质、数量占优势,但价格昂贵。 对于现代的光学显微镜,包括各种简单的常规检验用显微镜、万能研究以及万能照相显微镜等,首先要认识其构造及各部件的功能,同时要掌握正确的调试、使用和保养方法,才能在实际应用中面对各种要求时以不同的显微镜检方法,充分发挥显微镜应有的功能,提高常规检验工作效率. 光学显微镜的原理和构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显微镜检方法由最传统的明视野、暗视野发展出了相差法、偏光方法;荧光方法也由透射光激发进展为落射光激发,使荧光效率大为提高;微分干涉相衬方法基于偏光方法,而巧妙地利用了微分干涉棱镜,使之能应用于医学与生物学的样品,又能应用于金相样品的分析与检验。 下面以德国ZEISS公司生产的Axioplan万能研究用显微镜,简单介绍万能显微镜的基本组成部件。 1. 显微镜主机体(stand) 显微镜的主机体设计成金字塔形,而底座的截面呈T字形,使显微镜的整体相当稳固。显微镜的光学部件和机构调节部件、光源的灯室、显微照相装置、电源变压稳压器等,都可安装在主机体上或主机体内。 2. 显微镜的底座(base) 底座和主机体通常组成一个稳固的整体。底座内通常装有透射光照明光路系统(聚光、集光和反光)部件,光源的滤光片组,粗/微调焦机构,光源的视场光阑也安装在底座上。 3. 透射光光源(tranilluminator) 透射光光源由灯室(lamp housing)、灯座(lamp socket)、卤素灯(halogen lamp)、集光与聚光系统(lamp collector and lamp condenser)及其调整装置组成。 4. 透射光光源与反射光光源的转换开关(toggle switch) 这是新一代AXIO系列显微镜特有的装置,透射光和反射光可通用。当具有透/反两用的配置时,利用这一转换开关能方便而又迅速的使透射光 和反射光互相转换。在纯透射光的配置中,这一开关就改为电源开关。

初二物理第五章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含解析)

2019初二物理-第五章-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含解析) 一、单选题 1.用显微镜和普通天文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光学知识判断,关于像的正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B.用显微镜现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 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2.在我县举办的青少年科技节上,某中学天文爱好兴趣小组自制一台天文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物体放大 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 3.对于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来说,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分别是() A.放大的实像,放大的虚像 B.缩小的实像,缩

小的虚像 C.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 D.放大的实像,放大的虚像 4.有一种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其中物镜和目镜的作用分别是() (1)成倒立、缩小、实像;(2)成倒立、等大、实像;(3)成倒立、放大、实像;(4)成正立、放大、虚像. A.(1)(3) B.(2)(3) C.(1) (4) D.(4)(2) 5.下列关于显微镜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过目镜看到的是正立的实像 B.通过目镜看到的是倒立的实像 C.将被观察物体向左移,通过目镜看到的像则向右移 D.反光镜的作用是为了成正立的虚像 6.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物镜和目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的目镜的成像原理及其作用类似于() A.一个放大镜 B.投影仪镜头 C.照相机镜头 D.一个平面镜 7.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蛔虫卯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小污点,为了判断此污点究竟位于玻片上还是位于显微镜的镜头上,该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①移动玻片,结果视野中污点不移动;①移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结果视野中原先的污点仍然存在.由此可以推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 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我们在白纸上画一个小箭头,用两个火柴盒压住,在它上面放一块无色透明的塑料膜,用滴管从烧杯中吸上一些水,小心地把一个小水滴滴在塑料膜上,观察到什么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们调整水滴跟桌面的距离,或滴管改变水滴的直径]

[生甲]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箭头。 [生乙]观察到一个倒立、放大的箭头。 [生丙]从实验中可得出小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生丁]改变水滴跟桌面的距离可得到正立放大的箭头和倒立放大的箭头。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说明大家观察很认真,那么如何能放大的更大? 学生们再一次调整或借用其他仪器尝试。 [生甲]从水滴看到一个和原来方向相反放大的箭头。再用一只放大镜来观察水滴。当放大镜移到一定位置,看到一个清晰的和原来方向相反的被放得很大的箭头。 [学生们对这个结果很迷惘] [师]看投影,在胶片上我画了个很小很小的三角形,经过投影仪,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像,现在通过放大镜,再看看。 [生甲]看到比原来三角形大好几倍的三角形。 [学生们走出困惑,情绪高涨] [师]人眼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时,分辨本领是有限的。把物体移近些,可以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镜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对于太细微的结构,如生物的细胞,移得再近,用放大镜也是看不清楚的。我们从实验中可看出用两个凸透镜可以放得更大。利用这个原理就制成了显微镜,想了解它吗?想了解什么? 二、新课教学 [生甲]显微镜的构造? [生乙]显微镜的原理是什么? [生丙]如何使用显微镜? 结合课本图3.5-1投影。让学生讲解。 [生甲]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生乙]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 [生丙]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0自组望远镜或显微镜并测量其视觉放大率

自组望远镜或显微镜并测量其视觉放大率 望远镜和显微镜都是助视光学仪器,是观察或测量时常用的仪器,它们有时也是其他一些光学仪器(如分光计等)的重要组件。因此,了解它们的构造原理并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不仅有利于加深理解透镜成像的规律,而且能为正确使用其他光学仪器打下基础。 实验目的 (1)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2)了解视放大率等的概念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3)进一步熟悉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原理 望远镜主要用于观察远处的目标,显微镜主要用于观察近处的微小物体,它们的作用都是增大被观察物对人眼的张角,起着视角放大的作用。两者的光学系统比较相似,都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体先通过物镜成一中间像,再通过目镜来观察。两者对物体的放大能力都是通过视放大率来表示(在本实验中我们只关心放大率的大小,不考虑其符号)。 望远镜(telescope) 基本的望远系统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的无焦系统,物镜的像方焦点与目镜的物方焦点重合。无穷远物体发出的光经物镜后在物镜焦平面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再利用目镜(短焦距)将此实像成像于无穷远处,使视角增大,利于人眼观察。为了利于对远处物体的观测,望远镜物镜的焦距一般较长。 图1 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图 图1所示的望远镜,物镜与目镜均为会聚透镜,这种望远镜称为开普勒望远镜,其优点是可在物镜与目镜之间的中间像平面上安装分划板(其上有叉丝和刻尺)以供瞄准或测量。实验装置中用到的望远镜(如分光计上的望远镜、光杠杆系统中的望远镜等)均为开普勒望远镜,在中间像平面上装有分划板。 实际上,为方便人眼观察,物体经望远镜后一般不是成像于无穷远,而是成虚像于人眼明视距离处;而且为实现对远近不同物体的观察,物镜与目镜的间距即镜筒长度可调,物镜的像方焦点与目镜的物方焦点可能会不重合。使用望远镜时,观察者应先调目镜(这称为视

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显微镜就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史。自从有了显微镜,人们瞧到了过去瞧不到的许多微小生物与构成生物的基本单元——细胞。目前,不仅有能放大千余倍的光学显微镜,而且有放大几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使我们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规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普通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中,大部分要通过显微镜来完成,因此,显微镜性能的好坏就是做好观察实验的关键。 一、显微镜的光学系统 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物镜、目镜、反光镜与聚光器四个部件。广义的说也包括照明光源、滤光器、盖玻片与载玻片等。 (一)、物镜 物镜就是决定显微镜性能的最重要部件,安装在物镜转换器上,接近被观察的物体,故叫做物镜或接物镜。 1、物镜的分类 物镜根据使用条件的不同可分为干燥物镜与浸液物镜;其中浸液物镜又可分为水浸物镜与油浸物镜(常用放大倍数为90—100倍)。 根据放大倍数的不同可分为低倍物镜(10倍以下)、中倍物镜(20倍左右)高倍物镜(40—65倍)。 根据像差矫正情况,分为消色差物镜(常用,能矫正光谱中两种色光的色差的物镜)与复色差物镜(能矫正光谱中三种色光的色差的物镜,价格贵,使用少)。 2、物镜的主要参数: 物镜主要参数包括:放大倍数、数值孔径与工作距离。 ①、放大倍数就是指眼睛瞧到像的大小与对应标本大小的比值。它指的就是长度的比值而不就是面积的比值。例:放大倍数为100×,指的就是长度就是1μm的标本,放大后像的长度就是100μm,要就是以面积计算,则放大了10,000倍。 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等于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②、数值孔径也叫镜口率,简写NA 或A,就是物镜与聚光器的主要参数,与显微镜的分辨力成正比。干燥物镜的数值孔径为0、05-0、95,油浸物镜(香柏油)的数值孔径为1、25。 ③、工作距离就是指当所观察的标本最清楚时物镜的前端透镜下面到标本的盖玻片上面的距离。物

光学显微镜成像原理

物体介于物镜的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相,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知实相在异侧二倍焦距之外。实相位于目镜焦点或者焦点之内,被再次放大,形成放大的虚像。而人的眼睛是可以看到虚像的(这个原理自然清楚)。要搞清显微镜的使用原理,就得对物理中的凸透镜成像有所理解。 { 只有当物体对人眼的张角不小于某一值时,肉眼才能区别其各个细部,该量称为目视分辨率ε。在最佳条件下,即物体的照度为50~70lx及其对比度较大时,可达到1'。为易于观测,一般将该量加大到2',并取此为平均目镜分辨率。物体视角的大小与该物体的长度尺寸和物体至眼睛的距离有关。有公式y=Lε 距离L不能取得很小,因为眼睛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尤其是眼睛在接近调节能力的极限范围工作时,会使视力极度疲劳。对于标准(正视)而言,最佳的视距规定为250mm(明视距离)。这意味着,在没有仪器的条件下,目视分辨率ε=2'的眼睛,能清楚地区分大小为0.15mm的物体细节。 在观测视角小于1'的物体时,必须使用放大仪器。放大镜和显微镜是用于观测放置在观测人员近处应予放大的物体的。 (一)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表面为曲面的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制成的光学透镜可以使物体放大成像,光路图如图1所示。位于物方焦点F以内的物AB,其大小为y,它被放大镜成一大小为y'的虚像A'B'。 放大镜的放大率 Γ=250/f' 式中250--明视距离,单位为mm f'--放大镜焦距,单位为mm 该放大率是指在250mm的距离内用放大镜观察到的物体像的视角同没有放大镜观察到的物体视角的比值。 (二)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显微镜和放大镜起着同样的作用,就是把近处的微小物体成一放大的像,以供人眼观察。只是显微镜比放大镜可以具有更高的放大率而已。 图2是物体被显微镜成像的原理图。图中为方便计,把物镜L1和目镜L2均以单块透镜表示。物体AB位于物镜前方,离开物镜的距离大于物镜的焦距,但小于两倍物镜焦距。所以,它经物镜以后,必然形成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A'B'。A'B'位于目镜的物方焦点F2上,或者在很靠近F2的位置上。再经目镜放大为虚像A''B''后供眼睛观察。虚像A''B''的位置取决于F2和A'B'之间的距离,可以在无限远处(当A'B'位于F2上时),也可以在观察者的明视距离处(当A'B'在图中焦点F2之右边时)。目镜的作用与放大镜一样。所不同的只是眼睛通过目镜所看到的不是物体本身,而是物体被物镜所成的已经放大了一次的像。 (三)显微镜的重要光学技术参数 在镜检时,人们总是希望能清晰而明亮的理想图象,这就需要显微镜的各项光学技术参数达到一定的标准,并且要求在使用时,必须根据镜检的目的和实际情况来协调各参数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显微镜应有的性能,得到满意的镜检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第五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五章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一、填空题 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它把来自物体的光__________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_________. 2.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得比较_________,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_________在视网膜上,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得比较_________,对光的偏折能力变_________,近处物体射来的光_________在视网膜上,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3.产生近视的原因是晶状体变_________,折光能力_________,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_________,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_________,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 4.产生远视的原因是晶状体变_________,折光能力_________,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_________,因此来自近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_________,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 5.近视眼镜镜片是一个_________透镜,某同学所戴的近视眼镜镜片的焦距是0.5 m,该同学的眼镜度数是__________________;远视眼镜镜片是一个_________透镜,某人所戴的远视眼镜镜片的焦距是0.5 m,该人的眼镜度数是__________________. 6.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__________,靠近眼睛的是_________,靠近被观察物体的是_________,物体经_________成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像再经_________放大,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7.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与物体对我们的眼睛所成的“视角”大小有关,物体离我们越近,“视角”越_________,看物体越清楚. 8.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__________附近成实象,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用来把这个像__________.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口径做得较大,是为了__________. 9.在合适的照明情况下,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_________cm;晶状体变得最扁时,能够看到的最远点在_________;晶状体变得最凸时,能看清得最近点大约在离眼睛_________cm处. 二、选择题 10.我们看远处的物体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来自物体的光可以会聚在视网膜上 B.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厚,来自物体的光可以会聚在视网膜上 C.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来自物体的光可以会聚在视网膜上 D.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薄,来自物体的光可以会聚在视网膜上 11.关于近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变薄,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 B.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变厚,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第五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 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用具 放大镜、挂图、火柴盒、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装片(植物).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我们在白纸上画一个小箭头,用两个火柴盒压住,在它上面放一块无色透明的塑料膜,用滴管从烧杯中吸上一些水,小心地把一个小水滴滴在塑料膜上,观察到什么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们调整水滴跟桌面的距离,或滴管改变水滴的直径] [生甲]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箭头. [生乙]观察到一个倒立、放大的箭头. [生丙]从实验中可得出小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生丁]改变水滴跟桌面的距离可得到正立放大的箭头和倒立放大的箭头.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说明大家观察很认真,那么如何能放大的更大? 学生们再一次调整或借用其他仪器尝试. [生甲]从水滴看到一个和原来方向相反放大的箭头.再用一只放大镜来观察水滴.当放大镜移到一定位置,看到一个清晰的和原来方向相反的被放得很大的箭头. [学生们对这个结果很迷惘] [师]看投影,在胶片上我画了个很小很小的三角形,经过投影仪,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像,现在通过放大镜,再看看. [生甲]看到比原来三角形大好几倍的三角形. [学生们走出困惑,情绪高涨] [师]人眼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时,分辨本领是有限的.把物体移近些,可以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镜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对于太细微的结构,如生物的细胞,移得再近,用放大镜也是看不清楚的.我们从实验中可看出用两个凸透镜可以放得更大.利用这个原理就制成了显微镜,想了解它吗?想了解什么? 二、新课教学 [生]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的原理是什么?如何使用显微镜? 结合课本图5.5—1投影.让学生讲解. [生甲]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生乙]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

光学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

光学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 光学显微镜和望远镜(包括一部分天文望远镜)都是利用光的折射和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制成的 放大镜和显微镜是用于观测放置在观测人员近处应予放大的物体的。 (一)放大镜的成像原理表面为曲面的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制成的光学透镜可以使物体放大成像,光路图如图1所示。位于物方焦点F以内的物AB,其大小为y,它被放大镜成一大小为y'的虚像A'B'。放大镜的放大率Γ=250/f' 式中250--明视距离,单位为mm f'--放大镜焦距,单位为mm 该放大率是指在250mm的距离内用放大镜观察到的物体像的视角同没有放大镜观察到的物体视 角的比值。 (二)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显微镜和放大镜起着同样的作用,就是把近处的微小物体成一放大的像,以供人眼观察。只是显微镜比放大镜可以具有更高的放大率而已。图2是物体被显微镜成像的原理图。图中为方便计,把物镜L1和目镜L2均以单块透镜表示。物体AB位于物镜前方,离开物镜的距离大于物镜的焦距,但小于两倍物镜焦距。所以,它经物镜以后,必然形成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A'B'。 A'B'位于目镜的物方焦点F2上,或者在很靠近F2的位置上。再经目镜放大为虚像A''B''后供眼睛观察。虚像A''B''的位置取决于F2和A'B'之间的距离,可以在无限远处(当A'B'位于F2上时),也可以在观察者的明视距离处(当A'B'在图中焦点F2之右边时)。目镜的作用与放大镜一样。所不同的只是眼睛通过目镜所看到的不是物体本身,而是物体被物镜所成的已经放大了一次的像。 (三)显微镜的重要光学技术参数在镜检时,人们总是希望能清晰而明亮的理想图象,这就需要显微镜的各项光学技术参数达到一定的标准,并且要

自组显微镜实验报告

自组显微镜 显微镜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用来放大微小物体的像,是放大虚像的透镜系统。当把待观察物体放在物镜焦点外侧靠近焦点处时,在物镜后所成的实像恰在目镜焦点内侧靠近焦点处,经目镜再次放大成一虚像,观察到的是经两次放大后的倒立虚像。 【实验目的】 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并掌握其调节、使用和测量放大率的一种方法。 2、了解视觉放大率的概念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3、进一步熟悉透镜的成像规律。 【实验仪器】 光学平台、带有毛玻璃的白炽灯光源S 、1/10mm 分划板F 、显微物镜L 0(焦距f 0=1.5cm )、显微目镜Le (去掉物镜头的读数显微镜,焦距f e =1.25cm )、读数显微镜架SZ -38、二维调整架SZ -07(2个)、底座4个。 【实验原理】 由于人眼分辩能力的限制,在观察远处物体或微小物体时,分辩不清物体的细节。为此人们发明了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以增大对眼的视角。仪器增大视角的能力用视角放大率来描述。若人眼通过光学仪器观察物体时(实际是物体的像)的张角为φ,不通过光学仪器直接观察物体的张角为ψ,则视角放大率M 定义为:

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如图所示,它的物镜L0和目镜Le都是会聚透镜。被观察的物体y1位于物镜前面一倍焦距f0和二倍焦距之间,经物镜L0后成倒立放大实像y2,y2应成像在Le的第一焦点f e之内,经过目镜Le后成一放大的虚像y3。y3应该位于人的明视距离处。为了适合观察近处的小物体,显微镜物镜L0的焦距f0应该选取比较小,一般在12.5-30.0mm左右。目镜主要作为放大镜,观察中间像y2。 显微镜的视角放大率M定义为最后的虚像和物体在明视距离处对人眼的张角之比。 由上式可知,显微镜的视角放大率等于它的物镜的垂轴放大率和目镜的视角放大率的乘积。其中,D=250mm为明视距离,△为显微镜的物镜与目镜焦点之间的距离,称为光学间隔。 【实验内容】 1、用已知焦距的透镜组组装显微镜。 2、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步骤】 图2 实验光路图 1.带有毛玻璃的白炽灯光源S; 2. 1/10mm分划板F1;3.二维调整架SZ-07;4.物镜Lo:f o=15mm;5.5、二维调整架SZ-07;6.测微目镜Le (去掉物镜头的读数显微镜);7.读数显微镜架SZ-38;8.三维底座SZ-01;9.一维底座SZ-03;10.一维底座SZ-03;11.通用底座SZ-0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