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定性检验细则代用法

安定性检验细则代用法

安定性检验细则代用法

安定性检验细则代用法

一、依据标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 1346—2011)。

二、适用范围:水泥、粉煤灰(对比样品和被检验粉煤灰按7:3质量比混合而成)。

三、准备工作:每个样品需准备两块约10×10cm的玻璃板,凡与水泥净浆接触的玻璃板都要稍稍涂上一层油。

四、试饼的成型方法:

将制好的标准调度净浆取出一部分分成两等分,使之成为球形。放在预先准备好的玻璃板上,轻轻振动玻璃板并用湿布擦过的小刀由边缘向中央抹,做成直径70-80 mm、中心厚约10 mm、边缘渐薄、表面光滑的试饼,接着将试饼放入湿气养护箱内养护24±2h。

五、沸煮:

1、调整好沸煮箱内的水位,能保证在整个沸煮过程中都超过试件,不需中途加水,同时又能保证在30±5min内升至沸腾。

2、脱去玻璃板,取下试饼,在试饼无缺陷的情况下将试饼放在沸煮箱水中的篦板上,然后在30±5min内加热至沸腾并恒沸180±5min。

六、结果判别:沸煮结束后,立即放掉沸煮箱内的热水,打开箱盖,待箱体冷却至室温,取出试件进行判别。目测试饼未发现裂缝,用钢直尺检查边缘未有弯曲(使钢直尺和试饼底部紧靠,以两者间不透光为不弯曲)的试饼为安定性合格,反之为不合格。当两个试饼判别有矛盾时,该水泥的安定性为不合格。

材料热稳定性的测定

材料热稳定性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陶瓷测定热稳定性的实际意义。 2、了解影响热稳定性的因素及提高热稳定性的措施。 3、掌握热稳定性的测定原理及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热稳定性(抗热震性)是指陶瓷材料能承受温度剧烈变化而不破坏的性能。普通陶瓷材料由多种晶体和玻璃相组成,因此在室温下具有脆性,在外应力作用下会突然断裂。当温度急剧变化时,陶瓷材料也会出现裂纹或损坏。测定陶瓷的热稳定性可以控制产品的质量,为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陶瓷的热稳定性取决于坯釉料配方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相组成、显微结构、坯釉料制备方法、成型条件及烧成制度等工艺因素以及外界环境。由于陶瓷内外层受热不均匀,坯料与釉料的热膨胀系数差异而引起陶瓷内部产生应力,导致机械强度降低,甚至发生分裂现象。 一般陶瓷的热稳定性与抗张强度成正比,与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成反比。而导热系数、热容、密度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热稳定性。 釉的热稳定性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釉的热膨胀系数。要提高陶瓷的热稳定性首先要提高釉的热稳定性。陶瓷坯体的热稳定性则取决于玻璃相、莫来石、石英及气孔的相对含量、粒径大小及其分布状况等。 陶瓷制品的热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坯釉的适应性,所以它也是带釉陶瓷抗后期龟裂性的一种反映。 陶瓷热稳定性测定方法一般是把试样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接着放入适当温度的水中,判定方法为: 1)根据试样出现裂纹或损坏到一定程度时,所经受的热变换次数; 2)经过一定次数的热冷变换后机械强度降低的程度来决定热稳定性; 3)试样出现裂纹时经受的热冷最大温差来表示试样的热稳定性,温差愈大,热稳定性愈好。 陶瓷热稳定性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将试样(带釉的瓷片或器皿)置于电炉内逐渐升温到220℃,保温30分钟,迅速将试样投入染有红色的20℃水中10分钟,取出试样擦干,检查有无裂纹。或将试样置于电炉内逐渐升温,从150℃起,每隔20℃将试样投入20±2℃的水中急冷一次,直至试样表面发现有裂纹为止,并将此不裂的最高温度为衡量瓷器热稳定性的数据。 也有将试样放在100℃沸水中煮半小时到1小时,取出投入不断流动的20℃的水中,取出试样擦干,检查有无裂纹。如没有裂纹出现,则重复上述试验,直至出现裂纹为止。记录水煮次数,以作为衡量瓷器热稳定性的数据。热交换次数越多,说明该陶瓷样品的热稳定性越好。 本实验采用前面两种方法来测定试样的热稳定性。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1、实验仪器:普通陶瓷热稳定性测定仪(由加热炉体、恒温水槽、送试样机构、控温仪表四部分组成)、万能材料试验机。 2、实验材料:市场购买的瓷砖样品、红墨水或黑墨水。 四、实验步骤 (一)方法一

热稳定性校验主焦

热稳定性校验主焦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井下高压开关、供电电缆动热稳定性校验 一、-350中央变电所开关断路器开断能力及电缆热稳定性校验 S1点三相短路电流计算: 35kV 变压器阻抗:22 2.1.u %7.5 6.30.37()1001008z N T N T U Z S ?===Ω? 35kV 变压器电阻:2 22.1.22. 6.30.0120.007()8 N T N T N T U R P S =?=?=Ω 35kV 变压器电抗:10.37()X ===Ω 电缆电抗:0 2 (x ) 0.415000.08780 0.66()1000 1000i L X ??+?= = =Ω∑ 电缆电阻:02(x )0.11815000.118780 0.27()1000 1000 i L R ??+?== =Ω∑ 总阻抗: 1 1.06()Z ===Ω S1 点三相短路电流:(3)1 3.43()d I KA === S2点三相短路电流计算: S2点所用电缆为MY-3×70+1×25,长400米,变压器容量为500KVA ,查表的:(2)2d I = S2 点三相短路电流:32 d d =2.88I I KA = 1、架空线路、入井电缆的热稳定性校验。已知供电负荷为,电压为6KV ,需用系数,功率因数cos 0.78φ=,架空线路长度,电缆长度780m (1)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电缆,计算容量为 3128.020.62 2486.37cos 0.78 kp S KVA φ?= ==。

电缆的长时工作电流Ig 为239.25 Ig = == A 按长时允许电流校验电缆截面查煤矿供电表5-15得MYJV42-3×185-6/6截面长时允许电流为479A/6kV 、大于符合要求。 (2)按电压损失校验,配电线路允许电压损失5%得 60000.1300Uy V ?=?=,线路的实际电压损失 109.1L U COS DS φφ?====,U ?小于300V 电压损 失满足要求 (3)热稳定性条件校验,短路电流的周期分量稳定性为 电缆最小允许热稳定截面积: 其中:i t ----断路器分断时间,一般取; C----电缆热稳定系数,一般取100,环境温度35℃,电缆温升不超过120℃时,铜芯电缆聚乙烯电缆熔化温度为130℃,电缆负荷率为80%。 2min 185S mm ≤故选用 LGJ-185架空线和MYJV42-3×185电缆符合要 求。 2、二回路电缆的热稳定性校验,与一回路电缆相同,不在做叙述。 3、高压开关断路器开断能力计算 (1)额定电压:U e =6kV (2)额定电流:I e >本变电所最大长期工作电流I gmax (3)查电气设备手册及设备说明书确定断路器型号及参数如表

高压电缆热稳定校验计算书

筠连县分水岭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井 下 高 压 电 缆 热 稳 定 性 校 验 计 算 书 巡司二煤矿 编制:机电科 筠连县分水岭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井下高压电缆热稳定校验计算书 一、概述: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453条及456条之规定,对我矿入井高压电缆进行热稳定校验。 二、确定供电方式 我矿高压供电采用分列运行供电方式,地面变电所、井下变电所均采用单母线分段分列供电方式运行,各种主要负荷分接于不同母线段。 三、井下高压电缆明细: 矿上有两趟主进线,引至巡司变电站不同母线段,一趟931线,另一趟925线。井下中央变电所由地面配电房10KV输入。 入井一回路:MYJV22-8.7/10KV 3*50mm2--800m(10KV) 入井二回路:MYJV22-8.7/10KV 3*50mm2--800m(10KV) 四、校验计算 1、井下入井回路高压电缆热稳定性校验 已知条件:该条高压电缆型号为,MYJV22-8.7/10KV 3*50mm2 ,800m,电缆长度为800m=0.8km。 (1)计算电网阻抗 查附表一,短路电流的周期分量稳定性为 电抗:X=0.072*0.8=0.0576Ω; 电阻:R=0.407*0.8=0.3256 Ω; (2)三相短路电流的计算

A Z I 5.174693305 .0310000 3v 3=?== ∞ (3)电缆热稳定校验 由于断路器的燃弧时间及固有动作时间之和约为t=0.05S; 查附表二得热稳定计算系数取K=142; 故电缆最小热值稳定截面为 23mm 51.2705.0142/5.17469t )/(min ===∞)(K I S Smin<50mm 2 故选用 MYJV 22 -8.7/10KV 3*50 电缆热稳定校验合格,符合要求。 附表一:三相电缆在工作温度时的阻抗值(Ω/Km ) 电缆截面S (mm 2 ) 4 6 10 16 2 5 35 50 70 95 120 150 185 240 交联聚乙烯 R 4.988 3.325 2.035 1.272 0.814 0.581 0.407 0.291 0.214 0.169 0.136 0.11 0.085 X 0.093 0.093 0.087 0.082 0.075 0.072 0.072 0.069 0.069 0.069 0.07 0.07 0.07 附表二 不同绝缘导体的热稳定计算系数 绝缘材料 芯线起始温度(° C ) 芯线最高允许温度(°C ) 系数K 聚氯乙烯 70 160 115(114) 普通橡胶 75 200 131 乙丙橡胶 90 250 143(142) 油浸纸绝缘 80 160 107 交联聚乙烯 90 250 142

热稳定剂热稳定性能评价的相关标准

聚氯乙烯热稳定剂热稳定性能评价及相关标准 聚氯乙烯(PVC) 由于分子链上存在叔碳氯原子、烯丙基氯原子等不稳定氯原子,受热时容易分解。为保证PVC配混料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赋于PVC制品合宜的使用性能,就必须在PVC配混料中加入热稳定剂,以保证加工和再加工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并满足制品在受热环境下的使用要求。 -. 热稳定性分类 热稳定性是热稳定剂的最基本功能, 从使用要求看,热稳定性能可分为初期热稳定性、长期热稳定性和残余热稳定性。初期热稳定性也称初期变色性,或称颜色保持稳定性(Color-Hold Stability),它是保证任一生产周期内,同一PVC制品自始至终的颜色稳定性,以及不同生产周期间,该PVC制品的色差保持在可允许范围内的热稳定性。长期热稳定性则是保证在生产过程中,因某些偶然故障造成生产不能顺利进行,导致PVC物料虽已分解变色, 但不致于停机清理模具或螺杆的热稳定性。而所谓残余热稳定性, 是满足制品在受热环境下的使用要求的稳定性, 也就是说,当以PVC制成品作为试样时, 对其所评价的热稳定性就是残余热稳定性。 从测试方法看,热稳定性能可分为静态热稳定性和动态热稳定性。静态热稳定性是指在只有热或在热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下, 热稳定

剂阻滞PVC热分解的能力。动态热稳定性是指在热、空气和剪切力的共同作用下,热稳定剂抵抗PVC热分解的能力。现行测试热稳定性能的相关标准见表1。 表1 有关标准及其所采用的相关标准

二. 热稳定性评价 1.静态热稳定性 PVC配混料在加工或再加工过程都会在较高温度的设备中停留-定时间, PVC制品在使用过程中也会经受-定的环境温度, 这就

热熔胶粘剂热稳定性测定

热熔胶粘剂热稳定性测定GB/T16998-1997 Hot-melt adhesives—Determination of thermal stability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非反应性热熔胶粘剂热稳定性的方法,最高试验温度为260℃。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2794—1995胶粘剂粘度的测定 GB/T15332—94热熔胶粘剂软化点的测定环球法 3原理 将一定量的热熔胶在给定条件下加热,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取出样品,记录加热期间粘度和软化点的数值。胶粘剂试验温度和试验时间由供需双方商定。 4仪器 4.1不锈钢或玻璃容器:外径65mm,高95mm,配有松动配合的盖子。 4.2油浴或鼓风恒温烘箱:温度波动范围为±2℃。 4.3玻璃棒。 4.4测定软化点所用的仪器,按GB/T15332规定。 4.5测定粘度所用的仪器,按GB/T2794规定。 4.6温度计:分度值为0.1℃。 5操作步骤 5.1将不锈钢或玻璃容器(4.1)放入油浴或烘箱(4.2)中,将温度调节至所需的试验温度。 5.2将足量的试样放入容器中,用玻璃棒(4.3)搅拌热熔胶直至样品完全熔融,将温度计(4.6)插入样品中,测量温度。从该点开始计时。在试验温度±2℃范围内连续加热2h以达到热平衡。 5.3在试验温度±2℃范围内,按GB/T2794测量粘度1]。取适量胶粘剂,按GB/T15332测定软化点2]。 5.4以4h至6h的时间间隔,重复5.3中所述的全部操作,直至达到预定的试验时间止。如果在热熔胶粘剂表面发现形成表皮,则应在测量粘度前先除去表皮。 如果不可能以每隔4h至6h的时间间隔进行试验,则时间间隔的选取应避免使胶粘剂产生破坏。 采用说明: 1]ISO10363中,粘度测量按ISO2555:1989规定进行。 2]ISO10363中,软化点测量按ISO4625:1980规定进行。 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绝缘导线的热稳定校验

现对《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的第4.2.2条的规定,谈谈我的意见。 第4.2.2条:绝缘导线的热稳定校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 当短路持续时间不大于5s时,绝缘导体的热稳定应按下式进行校验: S≥It0.5/K(4.2.2) 式中 S——绝缘导体的线芯截面(mm2); I——短路电流有效值(均方根值A); t——在已达到允许最高持续工作温度的导体内短路电流持续作用的时间(s); K——不同绝缘的计算系数。 二.不同绝缘、不同线芯材料的K值,应符合表4.2.2的规定。 三.短路持续时间小于0.1s时,应计入短路电流非周期分量的影响;大于5s时应计入散热的影响。 在执行该条规定时,需注意下列问题: 1. 公式(4. 2.2)只适合短路持续时间不大于5s。 2. 短路电流I如何确定: a) 相线的热稳定校验: 在220/380配电系统中,一般以三相短路电流为最大。两相短路电流在远离发电机处发生短路时仅为三相短路电流的0.866倍,只有在发电机出口处短路时两相短路电流可能达三相短路电流的1.5倍。因此,当短路点远离发电机时,校验相线的热稳定时I值采用三相短路电流值;在发电机出口处发生短路时I值采用两相短路电流。 b) 中性线(N)的热稳定校验:取相线对中性线的短路电流作为I值。 c) TN-C系统的PEN、TN-S系统的PE、TT系统的PE、IT系统的PE线热稳定校验:TN-C系统的PEN及TN-S系统的PE线的热稳定校验取相线对PEN或PE线的短路电流作为I值。 TT系统,考虑到某一设备发生中性线碰外壳接地,因中性线基本上为地电位,故障电流甚小,回路上的过电流保护以及RCD都无法动作,此故障作为第一次故障得以长期潜伏下来。但因中性线碰设备外壳与PE线导通,此TT系统实际已转变为TN系统。其后设备发生相线碰外壳时,PE线上流过的故障电流将和TN系统同样大,以金属导体为通路的金属性短路电流。因此TT系统的PE线的热稳定校验所采用的I值需考虑上述的要求。 IT系统,如果某一设备发生第一次接地故障后不能及时消除(例如遇到难以找到故障点和消除故障,或绝缘监测器失灵未发出报警信号等情况),其后其他设备发生第二次接地故障,则故障扩大为两相短路,这时PE线上将通过两相短路电流而非微量的接地电容电流。因此IT系统的PE线热稳定校验所采用的I值应为上述两相短路电流值。 国际电工标准非常重视电气事故的防范措施,在不少情况下需考虑发生两个故障引起的危险,上述即是两例。 d) 短路持续时间小于0.1S时短路电流中的非周期电流分量的发热将起到较显著作用。例如采用带限流作用的断路器,其全分断时间小于0.1s。此时需先按断路器无限流作用计算预期的短路电流值,然后根据制造厂所提供的“I2t——预期短路电流”特性曲线查找对应的I2t值。根据K2S2≥I2t来校验热稳定(该I2t中的I值,是包括非周期分量电流分量的均方根值)。 注:相——N短路电流及相——PE短路电流的如何计算,可参照《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的相关内容。 3. 短路持续时间t如何确定: a) 采用断路器的瞬时脱扣器作为短路保护时,t为断路器全分断时间(包括灭弧时间)——全分断时间可查断路器的样本或由断路器制造厂提供。

物质热稳定性的热分析试验方法

物质热稳定性的热分析 试验方法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物质热稳定性的热分析试验方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差热分析仪和(或)差示扫描量热计评价物质热稳定性的热 分析方法所用的试样和参比物、试验步骤和安全事项等一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惰性或反应性气氛中、在-50~1000℃的温度范围内有焓变 的固体、液体和浆状物质热稳定性的评价。 2 术语 物质热稳定性 在规定的环境下,物质受热(氧化)分解而引起的放热或着火的敏感程度。 焓变 物质在受热情况下发生吸热或放热的任何变化。 焓变温度 物质焓变过程中的温度。 3 方法原理 本方法是用差热分析仪或差示扫描量热计测量物质的焓变温度(包括起始温度、外推起始温度和峰温)并以此来评价物质的热稳定性。 4 仪器和材料 仪器 差热分析仪(DTA)或差示扫描量热计(DSC):程序升温速率在2~30℃/min 范围内,控温精度为±2℃,温差或功率差的大小在记录仪上能达到40%~95% 的满刻度偏离。 样品容器

坩埚:铝坩埚、铜坩埚、铂坩埚、石墨坩埚等,应不与试样和参比物起反应。气源 空气、氮气等,纯度应达到工业用气体纯度。 冷却装置 冷却装置的冷却温度应能达到-50℃。 参比物 在试验温度范围内不发生焓变。典型的参比物有煅烧的氧化铝、玻璃珠、硅 油或空容器等。在干燥器中储存。 5 试样 取样 对于液体或浆状试样,混匀后取样即可;对于固体试样,粉碎后用圆锥四分 法取样。 试样量 试样量由被测试样的数量、需要稀释的程度、Y 轴量程、焓变大小以及升温 速率等因素来决定,一般为1~5mg,最大用量不超过50mg。如果试样有突然释放大量潜能的可能性,应适当减少试样量。 6 试验步骤 仪器温度校准按附录A 进行,校准温度精度应在±2℃范围内。 将试样和参比物分别放入各自的样品容器中,并使之与样品容器有良好的 热接触(对于液体试样,最好加入试样重量20%的惰性材料,如氧化铝等)。将装有试样和参比物的样品容器一起放入仪器的加热装置内,并使之与热传感元件紧密接触。

井下高压电缆热稳定性校验

井下高压电缆热稳定性校验

————————————————————————————————作者:————————————————————————————————日期:

井下高压电缆热稳定性校验 机电运输部 二○一二年七月

一、井下高压电缆明细: 水泵一回路 MYJV 428.7/10-3*150mm 2-520m(6KV) 水泵二回路 MYJV 428.7/10-3*95mm 2-520m(6KV) 井下一回路MYJV 428.7/10-3*150mm 2-520m(6KV) 井下二回路MYJV 428.7/10-3*95mm 2-520m(6KV) 12采区上部一回路MYJV 328.7/10-3*95mm 2-1300m(6KV) 12采区上部二回路MYJV 328.7/10-3*70mm 2-1300m(6KV) 12采区下部一回路MYJV 328.7/10-3*70mm 2-600m(6KV) 12采区下部二回路MYJV 328.7/10-3*70mm 2-600m(6KV) 14采区回路MYJV 328.7/10-3*70mm 2-1400m(6KV) 南翼配电点回路MYJV 328.7/10-3*70mm 2-495m(6KV) 二、校验计算 1、井下水泵一回路高压电缆热稳定性校验 已知条件:该条高压电缆型号为 MYJV 428.7/10-3*150mm 2(6KV ),电缆长度为520m 。 短路电流的周期分量稳定性为 X=0.08*0.52=0.0416Ω; R=0.295*0.52=0.1534 Ω ;Ω=+=+=158.01534.00416.02222 X R Z ,A Z I 23021158 .0363003v 3=?==∞ 用短路电流不衰减假想时间等于断路器的动作时间(0.25s )故电缆最小热值稳定截面为

热稳定性分析方法

版 本 号:0.1 页 码:1/3 发布日期:2009-12-09 实验室程序 编 写: 批 准: 签 发: 文件编号:SHLX\LAB\L2-008 题 目:热稳定性测量方法 1.0 目的 提供了产品热稳定性的测量方法。 2.0 概述 (1)原理 Na 2SO 3 方 法 : 用 1N 的 Na 2SO 3 溶 液 吸 收 样 品 粒 子 中 释 放 的 甲 醛 , 生 成HOCH 2SO 3Na 和 NaOH 。 CH 2O +Na 2SO 3+H 2O →HOCH 2SO 3Na +NaOH (2)本测量方法是利用聚甲醛树脂在高温熔融,产生甲醛气体,随氮气带出,被亚 硫酸钠溶液吸收,由滴定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得出甲醛含量。 3.0 仪器和试剂 【仪器】 (1) 油浴(容量约为 130L ,并配有样品熔融管) (2) 加热器 (3) 过热保护装置 (4) 搅拌器 (5) 自动滴定装置 (6) 数据处理计算机 【试剂】 (1) 0.005mol/l 硫酸 (2) 福尔马林(36.0~38.0%) (3) 亚硫酸钠(Na 2SO 3) (4) 缓冲液(pH 6.86) (5) 缓冲液(pH 9.18) (6) 0.1mol/l NaOH 4.0 定义 甲醛含量通过以下方式表示: (1)K 0 :表示从 2 分钟到 10 分钟之间,聚合物中溶解的甲醛,不稳定端基和聚合 物主链分解出来的甲醛量。转化为每分钟的甲醛含量。 (2)K 1 :表示从 10 分钟到 30 分钟之间,聚合物中剩余的溶解甲醛,不稳定端基

文件编号:SHLX\LAB\L2-008 和聚合物主链分解出来的甲醛量。转化为每分钟的甲醛含量。 (3)K2:表示从50 分钟到90 分钟之间,聚合物不稳定端基和聚合物主链分解出来的甲醛量。转化为每分钟的甲醛含量。 5.0安全注意事项 (1)搁置和取出样品过程中,要穿戴安全手套,以防被烫伤。 (2)电极容易损坏,使用时防止碰撞。 (3)作业时,穿戴安全眼镜和防护手套。 (4)实验过程中使用氮气作为载气,所以要控制好氮气流量,并确保良好的通风。6.0步骤 6.1准备 (1) 确认油浴温度223±2℃,硫酸溶液的量。 (2) 打开参比液添加孔,检查电极内饱和KCL 的量,确保液位超过甘汞位置。 (3) 打开自动电位滴定仪、打印机及电脑电源。 (4) 打开电脑桌面上AT-WIN,输入密码并确认与自动电位滴定仪联机。 (5) 调整氮气流量到60 l/h。 (6) 分别用pH 为6.86(25℃)、9.18(25℃)的缓冲液,对电极进行校正(根据 电脑提示进行),若显示“OK”,则校正通过,否则进行检查并重复校正步 骤。 (7) 对自动电位滴定仪进行排气,确保滴定管路中无气泡。 (8) 用250ml 的烧杯,取150ml 吸收液(1mol/L 亚硫酸钠溶液,它的配制方法: 将250g 的Na 2SO3溶于2000ml 的水中,充分搅拌。),放入磁性搅拌子、加 盖、并将电极、N2管、喷嘴插入溶液中,启动搅拌按钮。 (9) 用硫酸溶液(0.1N)将溶液pH 调节至9.10,待稳定后,用0.1mol/l 甲醛溶 液(配制方法:将81g 的福尔马林放入1L 的容量瓶中,然后加水到刻度线, 配成约0.1mol/l 福尔马林),调节pH 至9.21~9.22,并稳定10 分钟以上。 (10) 电极浸泡液的配制方法:PH=4 的缓冲试剂250ml 一包溶于250ml 水中, 再加入56gKCL,适当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 6.2步骤 (1) 用铝皿取3.000±0.003g,将其放到小金属底部,然后用钩子,将准备好的 样品放入油浴的熔融管中。 (2) 盖紧硅胶塞,快速按下START,开始试验,试验过程控制pH 值为9.20。 (3) 当实验进行到设定的时间后,自动结束。(按“RESET”键,可手动停止实 验。)测定结束,打印机自动打印结果。 (4) 取出金属筒冷却,取出电极,并将电极放入浸泡液中。

热稳定性校验(主焦

井下高压开关、供电电缆动热稳定性校验 一、-350中央变电所开关断路器开断能力及电缆热稳定性校验 1 23 G 35kV 2 Uz%=7.5△P N.T =12kW △P N.T =3.11kW S N.T =8MVA 6kV S1点三相短路电流计算: 35kV 变压器阻抗: 2 22.1. u %7.5 6.30.37()1001008z N T N T U Z S ?===Ω? 35kV 变压器电阻:2 22.1.22. 6.30.0120.007()8 N T N T N T U R P S =?=?=Ω 35kV 变压器电抗:10.37()X = ==Ω 电缆电抗:02(x )0.415000.08780 0.66()1000 1000i L X ??+?== =Ω∑ 电缆电阻:02(x )0.11815000.118780 0.27()1000 1000 i L R ??+?== =Ω∑ 总阻抗: 21.370.66) 1.06( Z ==Ω S1点三相短路电流:(3)1 3.43()d I KA === S2点三相短路电流计算: S2点所用电缆为MY-3×70+1×25,长400米,变压器容量为500KV A ,查表的:(2)2d I =2.5KA

S2点三相短路电流:32 d d =2.88I I KA = 1、架空线路、入井电缆的热稳定性校验。已知供电负荷为3128.02KV A ,电压为6KV ,需用系数0.62,功率因数cos 0.78φ=,架空线路长度1.5km ,电缆长度780m (1)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电缆,计算容量为 3128.020.62 2486.37cos 0.78 kp S KVA φ?= ==。 电缆的长时工作电流Ig 为239.25 Ig === A 按长时允许电流校验电缆截面查煤矿供电表5-15得MYJV42-3×185-6/6截面长时允许电流为479A/6kV 、大于239.25A 符合要求。 (2)按电压损失校验,配电线路允许电压损失5%得 60000.1300Uy V ?=?=,线路的实际电压损失 109.1L U COS DS φφ?====,U ?小于300V 电压损失满足要求 (3)热稳定性条件校验,短路电流的周期分量稳定性为 电缆最小允许热稳定截面积: 3 2min d =S I mm 其中:i t ----断路器分断时间,一般取0.25s ; C----电缆热稳定系数,一般取100,环境温度35℃,电缆温升不超过120℃时,铜芯电缆聚乙烯电缆熔化温度为130℃,电

高压电缆热稳定校验计算书

*作品编号:DG13485201600078972981* 创作者:玫霸* 筠连县分水岭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井 下 高 压 电 缆 热 稳 定 性 校 验 计 算 书 巡司二煤矿

编制:机电科 筠连县分水岭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井下高压电缆热稳定校验计算书 一、概述: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453条及456条之规定,对我矿入井高压电缆进行热稳定校验。 二、确定供电方式 我矿高压供电采用分列运行供电方式,地面变电所、井下变电所均采用单母线分段分列供电方式运行,各种主要负荷分接于不同母线段。 三、井下高压电缆明细: 矿上有两趟主进线,引至巡司变电站不同母线段,一趟931线,另一趟925线。井下中央变电所由地面配电房10KV输入。 入井一回路:MYJV22-8.7/10KV 3*50mm2--800m(10KV) 入井二回路:MYJV22-8.7/10KV 3*50mm2--800m(10KV) 四、校验计算 1、井下入井回路高压电缆热稳定性校验 已知条件:该条高压电缆型号为,MYJV22-8.7/10KV 3*50mm2 ,800m,电缆长度为800m=0.8km。 (1)计算电网阻抗 查附表一,短路电流的周期分量稳定性为

电抗:X=0.072*0.8=0.0576Ω; 电阻:R=0.407*0.8=0.3256 Ω; (2)三相短路电流的计算 (3)电缆热稳定校验 由于断路器的燃弧时间及固有动作时间之和约为t=0.05S; 查附表二得热稳定计算系数取K=142; 故电缆最小热值稳定截面为 Smin<50mm2故选用 MYJV22 -8.7/10KV 3*50 电缆热稳定校验合格,符合要求。 附表一:三相电缆在工作温度时的阻抗值(Ω/Km)

陶瓷的热稳定性测试

陶瓷的热稳定性测试 一、实验目的 普通陶瓷材料由多种晶体和玻璃相组成,因此在室温下具有脆性,在外应力作用下会突然断裂。当温度急剧变化时,陶瓷材料也会出现裂纹或损坏。测定陶瓷的热稳定性可以控制产品的质量,为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1. 了解测定陶瓷材料热稳定性的实际意义。 2. 了解影响热稳定性的因素及提高热稳定性的措施。 3. 掌握陶瓷材料热稳定性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 陶瓷的热稳定性取决于坯釉料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相组成、显微结构、制备方法、成型条件及烧成制度等应素以及外界环境。由于陶瓷内外层受热不均匀,坯釉的热膨胀系数差异而引起陶瓷内部产生应力,导致机械强度降低,甚至发生开裂现象。 一般陶瓷的热稳定性与抗张强度成正比,与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成反比。而导热系数、热容、密度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热稳定性。 釉的热稳定性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釉的膨胀系数。要提高陶瓷的热稳定性首先要提高釉的热稳定性。陶坯的热稳定性则取决于玻璃相、莫来石、石英及气孔的相对含量、粒径大小及其分布状况等。 陶瓷制品的热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坯釉的适应性,所以它也是带釉陶瓷抗后期龟裂性的一种反映。 陶瓷热稳定性测定方法一般是把试样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接着放入适当温度的水中,判定方法为 (1) 根据试样出现裂纹或损坏到一定程度时,所经受的热变换次数; (2) 经过一定的次数的热冷变换后机械强度降低的程度来决定热稳定性; (3) 试样出现裂纹时经受的热冷最大温差来表示试样的热稳定性,温差愈大,热稳定性愈好。 本实验采用试样出现裂纹时,平均经受的热冷最大温差来表示试样的热稳定性 三、实验器材 1. 陶瓷定性测定仪主要技术参数是: (1)炉体最高温度:400℃;

变压器低压侧出线电缆热稳定校验

变压器低压侧出线电缆热稳定校验 设计人员常对变压器高压侧电缆作短路热稳定校验。但低压侧电缆的短路热稳定校验往往容易被忽略,尤其是配至消防控制中心和弱电机房等处的出线回路,由于负荷容量不大、所选电缆截面较小,有时并不满足规范对电缆热稳定的要求。 1 电缆热稳定校验的重要性 根据GB 50054—201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第3.2.14条、第6.2.3条和GB 50217 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第3.7.7条的规定,电缆应能承受预期的故障电流或短路电流和短路保护的动作时间,对于非熔断器保护回路,应该校验电缆的相导体和保护导体的最小截面。 如果电缆不满足热稳定校验的要求.则在短路时电缆的绝缘层可能被破坏.同时可能影响到近旁的电缆和电气装置,甚至引发电气火灾。电缆的热稳定校验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2 变压器低压侧出线电缆的热稳定校验要求 根据GB 50054—2011第3.2.14条、第6.2.3条的规定,绝缘导体的热稳定,应按其截面积校验,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短路持续时间小于等于5 S(但不小于0.1 S)时,绝缘导体的截面积应符合下式: ------------- 短路持续时间小于0.1 s时,校验绝缘导体截面积应计入短路电流非周期分量的影响;大于5 S时.校验绝缘导体截面积应计入散热的影响。由上式可得:----------- 3 民用建筑中典型案例校验 3.1 短路参数计算 假设变压器高压侧的短路容量为S=300 MVA,则l 000 kVA变压器的低压出 I=1处(U n =0.38 kV,u k %=6)的短路电流计算如下: 取基准容量:S j =100 MVA,基准电压:U j = 1.05 U n =0.4 kV,基准电流: ----------- 电力系统的阻抗: ------ 变压器的阻抗: -------- 变压器低压出口处的短路阻抗: --------- 变压器低压出口处的短路电流: -------- 假设这个短路点远离发电厂,短路电路的总电阻较小,总电抗较大(R Σ≤XΣ/3)时,t一0.05 s。取短路电流峰值系数K P =1.8,矩路全电流最大有效值, I P =1.51 I K =1.51×22.8=34.4 kA 。 3.2 保护电器自动切断电流的动作时间 a.低压出线开关的主保护分闸时间(即低压馈线屏出线开关的脱扣时间) 可查样本获得。如出线开关的长延时整定电流值为40 A,由上面的数据可知,短路电流I K =22.8 kA,是长延时整定电流的570倍。一般带热磁脱扣器的断路器,

(完整版)LGA底部热稳定性测试方法

LGA 底部热稳定性测试方法 测试设备:陶瓷炉 测量仪器:接触式热电偶传感器、测温仪、内凹仪、三角架内凹仪、游标卡尺 测试环境:室温(25+/-5度) 产品底径:D1 测试步骤: 第一步:测量炊具底部内凹值 1、将锅身反扣在水平台上面; 2、用定制的八格定位板进行划线,用内凹仪测量八点内凹值,计算平均值且记录 M1; 第二步:测量炊具的热变形量 1、将陶瓷炉正确置于水平台上面; 2、将锅身正确置于陶瓷炉加热区域; 3、将三角架内凹仪正确置于锅身内底部,并且每只脚离锅身内底径5mm处,并 将数显设置为0.00mm,即归零; 4、手持测温仪并将陶瓷炉的电源打开,功率开到最大(功率根据底径确定),将热 电偶探头置于内凹仪柱子边缘5-10mm处进行测温直到测温仪温度显示为200度时并同时读取内凹仪显示的数字变化量且记录T1; 第三步:十次底部热冲击 1、将锅身正确置于室温陶瓷炉加热区域; 2、手持测温仪并将陶瓷炉的电源打开,功率开到最大(功率根据底径确定),将热 电偶探头置于锅身内底测量内底温度,当温度达到200度时,将锅身移开陶瓷

炉并马上注入冷水,当锅身温度降至室温时,将水倒干净并擦干 3、按上述操作十个循环 4、重复第一步的方法测量内凹值并记录M2 第四步:热冲击之后的热稳定性 1、重复第二步的方法测试并记录变化量T2 计算方法: 第一次冷态:M1/D1= (值不能超过千分之六) 第一次热态:(M1+T1)/D1= (值不能超过千分之3.5) 第二次冷态:M2/D1= (值不能超过千分之六) 第二次热态:(M2+T2)/D1= (值不能超过千分之3.5) 判定标准: 第一次冷态:不超过千分之六(+)超过千分之六(-) 第一次热态:不超过千分之3.5(+),等级为很好,在千分之3.5-5之间(+/-)等级为好, 在千分之5与6之间(+/-)等级为满意,大于千分之6为(-)第二次冷态:不超过千分之六(+)超过千分之六(-) 第二次热态:不超过千分之3.5(+),等级为很好,在千分之3.5-5之间(+/-)等级为好, 在千分之5与6之间(+/-)等级为满意,大于千分之6为(-)所有测试结果冷态必须为(+),热态允许(+/-),但必须是处于好的级别,否者不合格 制定:审核:批准:

从检验到项目 电缆基本性能测试全解析

1、检验方式 例行试验:是制造厂对全部成品电缆进行的实验。其目的是检查产品质量是否符合技术条件的要求,以便发现制造过程中的偶然性的缺陷。它是非破坏性的实验,如导线的直流电阻、绝缘电阻时间。和耐压试验局部放电检测等。 型式试验:是制造厂家定期对产品进行全面的性能检验,特别是对一种新产品在定型成批生产之前,或对一种产品的结构、材料和主要工艺有了变更而可能影响电缆的性能时进行的试验。通过型式试验:可检验该产品能否满足运行的要求,并可与老产品进行比较。如绝缘和护套的热老化性能、电力电缆长期稳定性试验等。 验收试验:是电缆安装敷设后对电缆进行的验收试验,以便检查安装质量,发现施工中可能生的损伤。如安装后的耐压试验等。 2.试验项目 2.1导线直流电阻的测试 电线电缆的导电线芯主要传输电能或电信号。导线的电阻是其电气性能的主要指标,在交流电压作用时线芯电阻由于集肤效应、邻近效应面比直流电压作用时大,但在电眼频率为50Hz 时两者相差很小,现在标准规定那个均只能要求检测线芯的直流电阻或电阻率是否超过标准中的规定的值,通过此项的检查可以发现生产工艺中的某些缺陷:如导线断裂或其中部分单线断裂;导线截面不符合标准;产品的长度不正确等。对电力电缆,还可检查其是否会影响电线电缆产品的运行中允许载流量。 对导体直流电阻的测量有单臂直流电阻法和双臂直流电桥法,后者的准确度较前者高一些。测试步骤也较前者复杂。 2.2 绝缘电阻的测试 绝缘电阻式反映电线电缆产品绝缘特性的重要指标,它与该产品的耐电强度,介质损耗,以及绝缘材料在工作状态下的逐渐劣化等均有密切的关系。对于通信电缆,线间绝缘电阻过低还会增大回路衰减、回路间的串音及在导电线芯上进行远距离供电泄露等,因此都要求绝缘电阻应高于规定值。 测定绝缘电阻可以发现工艺中的缺陷,如绝缘干燥不透或护套损伤受潮;绝缘受到污染和有导电杂质混入;各种原因引起的绝缘层开裂等。在电线、电缆的运行中,经常要检测绝缘电阻和泄漏电流,以此作为是否能够继续安全运行的主要依据。 目前电线电缆绝缘电阻的测量,除了用欧姆计(摇表)外,常用的有检流计比较法高阻计法(电压——电流法)。 2.3电容及损耗因数的测量

热氧稳定性常用的三种评价方法

热氧稳定性常用的三种评价方法长期处于热氧环境中,塑料易发生降解,从而导致材料性能下降。 材料热氧稳定性的常规表征方法主要有热失重分析(TGA)、氧化诱导时间(OIT)、加速热老化实验、热滞留实验、流变等。小编简单总结了OIT、TGA和加速热老化实验三种评价方法。 1.氧化诱导时间(OIT) 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聚烯烃材料。 测试设备:DSC 原理:在氧气或者空气气氛中,在规定温度下恒温(等温OIT,如图1)或者以恒定的速率升温(动态OIT,如图2)时,测定试样抑制其氧化所需的时间与温度。 5.6min 0.8min a.5001-T的氧化诱导时间 b.国产相容剂的氧化诱导时间 图1 两种相容剂的氧化诱导时间测试结果 231℃218℃ c.5001-T的氧化诱导温度 d.国产相容剂的氧化诱导温度 图2 两种相容剂的氧化诱导温度(动态OIT)测试结果

意义:(1)等温OIT测试结果的OIT时间越长,表明材料热氧稳定性越好,这结合长期热氧老化实验结果更能说明这一点; (2)动态OIT测试结果氧化诱导温度越高,表明材料在氧气环境下耐热性越好。动态OIT测试与氧气环境的TGA比较类似,同样反映了材料的热氧稳定性。 (3)对于相容剂而言,相容剂的单体和引发剂的残留率越高,其OIT越长,氧化诱导温度会越低,加入到基体中后对材料热稳定性负面影响越大。 2. 氧稳定性更好。材料热氧稳定性越好,其加速老化实验后外观变化程度越低、物性保持率越高,氧化诱导期越长。 对于相容剂而言,在相同的基体中,相容剂的引发剂、单体残留高,最终产品的热氧稳定性差。如图3,结合氧化诱导时间可知,国产相容剂OIT较短(图1),对应耐热氧老化性能较差,而CMG5001-T的热氧稳定性更好。

铜排动热稳定校验

都是需要考虑的,特别是母桥距离比较长的时候。需要计算出现短路故障时的电动力,绝缘子类固定件的安装距离、绝缘子安装件的抗屈服力等。不很少有人会特别计算,我感觉是大家都自觉不自觉的把母线规格放大了,所以基本上不用计算。 4 母线的热效应和电动力效应 4.1母线的热效应 4.1.1母线的热效应是指母线在规定的条件下能够承载的因电流流过而产生的热效应。在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中指在规定的使用和性能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母线承载的额定短时耐受电流(IK)。 4.1.2根据额定短时耐受电流来确定母线最小截面 根据GB3906-1991《3.6-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附录F]中公式:S=(I/a)(t/△θ)1/2来确定母线的最小截面。 式中: S—母线最小截面,mm2; I--额定短时耐受电流,A; a—材质系数,铜为13,铝为8.5; t--额定短路持续时间,s; △θ—温升(K),对于裸导体一般取180K,对于4s持续时间取215K。 如对于31.5kA/4S系统,选用铜母线最小截面积为: S=(31500/13)×(4/215)1/2=330 mm2 铝母线最小截面积与铜母线最小截面积关系为: SAl=1.62SCu 式中, SAl为铝母线的最小截面积;SCu为铜母线的最小截面积。 如对于31.5kA/4S系统,铝母线最小截面积为: SAl=1.62×330 =540 mm2 根据DL404-1997《户内交流高压开关柜订货技术条件》中7.4.3条规定,接地汇流排以及与之连接的导体截面,应能通过铭牌额定短路开断电流的87%,可以计算出各种系统短路容量下(短路时间按4S)的接地母线最小截面积。 如对于31.5kA/4S系统,接地铜母线最小截面积为: S=330×86.7% =287mm2 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对应各种额定短时耐受电流时,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中对应几种常用的额定短时耐受电流,母线最小截面及所用铜母线和铝母线的最小规格见表1: 表1 母线kA/4s 25 31.5 40 63 80 设备中铜母线规格50×6 60×6 80×6或60×8 80×10 100×10 接地铜母线规格50×5 50×6 50×8 80×8 80×10 设备中铝母线规格80×6或60×8 80×8 100×8或80×10 设备中铜母线 最小截面(mm2)260 330 420 660 840 设备中铝母线 最小截面(mm2)425 540 685 1075 1365 4.2 母线的电动力效应 母线是承载电流的导体,当有电流流过时势必在母线上产生作用力。母线受电流的作用力与

井下高压系统短路电流计算及高压控制开关分段能力和电缆热稳定校验

井下高压系统短路电流计算及高压控制开关分段能力和电缆热稳定校验 35K V变电站 MYJ V22-3×120 0.66K m 中央变电所 MYJ V22-3×120 1.6K m 采区变电所 S1S2 S3 综采工作面配电点 M Y P T J - 3 × 5 1 . 4 K m 35/10 6.3MV A 井下高压系统短路电流计算及高压控制开关分段能力和电缆热稳定性校验: Y0=0.38Ω/K m X0=0Ω/K m △P k=36k w △P0=6k w U K%=7.5%I0%=0.45%Y0=0.179Ω/k m X0=0.06Ω/k m Y0=0.179Ω/k m X0=0.06Ω/k m (一)S1点回路总阻抗 1、求短路回路中各元件折算阻抗;

R T1=△P K/1000·U N2/S N2=36/1000×10.52/6.32=3969/39690=0.1Ω X T1=U K%/100×U N2/S N=7.5/100×10.52/6.3=826.875/630=1.3125Ω R L1=0.179×0.66=0.11814Ω X L1=0.06×0.66=0.0396Ω (二)求短路回路总阻抗; X互=1.3125+0.0396=1.3521Ω (三)求S1点的短路参数; I S(3)=Vav/3×∑=10.5/3×1.3521=10.5/2.342=4.48KA i im=2.55I S(3)=2.55×4.48=11.43KA I im=1.52I S(3)=1.52×4.48=6.81KA S S=Uar2/X∑=10.52/1.35=81.7MVA I S2=0.866I S(3)=0.866×4.48=3.88KA 井下中央变电所高压真空配电装置(PJG-400/10Y)极限允许通过电流值为31.5KA,2s热稳态电流为12.5K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