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资源建设复习资料

信息资源建设复习资料

信息资源建设复习资料
信息资源建设复习资料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路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路 摘要:大力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行政能力和宏观调控能力,有利于转变职能,有利于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某种意义上,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决定了国土资源管理的成败。没有国土资源信息化,国土资源管理的现代化就是空中楼阁,没有国土资源信息化,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就无法履行好对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职能,无法担当起严格资源监管、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历史重任。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目标措施 Development of land and resources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SijieJIN (Anyue County Bureau of land and resources,Sichuan province) Summary:Vigorous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land resources information, which will help improve our administrative capacity and the macro-control ability, is conducive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functions, and help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and management level. Sense, the success of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r not, determines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land 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Land and resource information, land 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modernization is a castle in the air, land resources information, land 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departments will not be able to carry out the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f the land and natural resources, planning, management, protection and rational use of functions, not be able to play a strict resources regulatory, hold the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18 million hectares of arable land red line. Keywords: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Target Measure 1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自然资源部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 根据《土地调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下简称《通知》)的要求,为保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第三次土地调查”)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第三次土地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土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第三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对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动产统一登记、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这些都对土地基础数据提出了更高、更精、更准的需求。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各行各业用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和利用状况,是实施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依据;是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精准发力的必要前提;是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和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现实需要。 (二)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尽职尽责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支撑。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和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础的生活保障。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中低产田约占72%,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不够稳定。随着人口持续增长,我国人均耕地还将下降,耕地资源紧约束态势仍将进一步加剧。这一基本国情决定我们要多措并举,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全国耕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是实施耕地质量提

大数据技术在国土资源信息化的应用分析

大数据技术在国土资源信息化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08T17:38:21.5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作者:丁思静 [导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和各种社会平台的推广和发展,标志着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是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时期。 身份证号码:51011319870702XXXX 四川省成都市 610072 摘要: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和各种社会平台的推广和发展,标志着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是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时期。本文先介绍了大数据技术在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大数据技术在国土资源中的主要价值并提出一些国土信息化建设措施,旨在推进大数据时代国土资源信息系统能够高效安全运行。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国土资源;信息化 引言 大数据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分析手段之一,有助于加强土地资源建设和管理,实现信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土数据类型的逐渐丰富与规模的扩大,系统的复杂程度也逐渐增加,大数据技术在国土资源信息化中的实际有效运用,为国土资源的管理政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完善其中关键阶段,在发展中前行。 1大数据技术在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中的重要性 土地资源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本条件,土地资源信息化是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今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包括对数据的收集、信息的输入与核对,并构建庞大的数据库,然后对其进行分析与利用。在信息采集上,要求做到扩大数据的覆盖面、缩短更新周期以及提高内容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大数据技术是对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充分利用,能够起到加强保护环境与土地资源保护、指导科学决策的作用,这对中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大数据技术在国土资源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2.1土地利用深度分析 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土地资源信息比单纯的遥感技术更为丰富。但是,如果只是简单的数据分析,就会出现标准不同、数据不规则、连通性差的问题。所以可以采用多维角度的数据分析技术,将不标准的数据进行分类与归纳,并将其统一,从而形成一个标准的多时态国土资源信息化数据库。对土地的利用现状与耕地变化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变化的规律,为之后的土地利用提供科学性的参考数据。例如广西土地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和空间统计数据。首先采用遥感比对的手段对变化土地进行变化检测获得各个地类的变化趋势。其次是由二调数据库的地类图斑图层获得权属等细节信息,从土地变化的幅度、结构、空间布局以及质量特征等多维度进行分析。在外业复核的过程中,还可以借助无人机的倾斜测量等技术获取局部细节,这样就能进一步获得多时态土地的数据信息。 2.2国土资源审批监管与决策 建设用地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各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分析原因和特点。采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人工智能系统,利用高维属性以及自动化技术对空间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实现对国土资源供地率与征地率的异常提醒和预测,并且能够提早发现各种“征而未供”等关联性问题。为推进广西国土审管分离的政策,实现土地审批权力多方监督的机制,采用大数据技术,充分发挥机器深度学习的作用,将大数据作为国土资源科学性决策的技术保障,加强政府对国土资源的宏观调控能力。 2.3公众监督与市场引导 以国土资源信息作为基础,按照从大到小的模式,在每一个阶段分配一个负责人,从而实现各种信息的采纳、分析和上传,使公众能对每个阶段的信息都能及时掌握,与有关部门能够及时地交流与对比。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这些数据组合起来,并且有规律地对数据进行分析与采纳,建立统一的数据模型,加强对市场、投资的引导作用。大数据技术在国土资源信息中的应用,是实现实时的国土资源使用情况监测与决策科学化价值的途径之一。 3构建国土资源大数据应用平台的措施 3.1算法分析 3.1.1神经网络算法 神经网络系统由多个神经元组成,神经元之间通过可调连接权值连接。整个神经网络系统具有大规模并行处理、分布式信息存储、良好的自组织和自学习能力等特点。神经网络是基于神经单元大集合的一种计算方法,可以有效解决由轴突连接的生物神经元的大群集的问题。由于神经单元之间具有一定的连接方式,因此,单一的神经元可以对所连接的神经单元的激活状态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3.1.2灰色关联度分析 灰色关联度分析也是一种常用的大数据算法的分析方式,主要根据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同性或者不同性,进行一定的归纳和评价。灰色关联度分析方式作为衡量因素之间关联度的方法,具有特定的信息概念。 3.2建设大数据资源体系的方法 3.2.1 数据采集方法 国土资源大数据建设的关键在于数据采集,国土资源数据采集形式多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本、视频和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数据采集中,它们集成在一起形成了海量的异构数据源。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对国土资源大数据的采集也由传统方式过渡到大数据手段,利用无人机采集高分辨率的影像,利用数字远程视频传输监控破坏国土资源的非法行为,利用移动终端现场数据采集系统为国土资源监管提供最新动态信息。 3.2.2数据整理要点 (1)抽取数据,将数据源中可以分析处理的数据抽取出来;(2)所采集的数据并不是全部有用的,需要将部分没有价值的数据“清洗”掉,依据信息种类制订不同的“清洗”方案;(3)整合多源信息,除了统一不同结构类型的数据外,需要考虑受到时、地域等影响出现的数据差异,做好分析与管理国土资源数据的工作,保证经过处理后的数据可以被很好储存在管理中并在后续分析决策中应用。 3.2.3存储管理工作 随着国土资源工作内容的增加和时间的推移,相关数据的数量呈爆炸式增长。必须根据数据类型和结构完成存储和管理工作,同时应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根据省厅《XX年国土资源系统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以及省厅信息化工作总体部署,结合我州实际,XX年,我州信息化工作重点即:开展“三网一张图一网站”建设。“三网”,即推进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网上交易;“一张图”,即整合国土资源基础类数据库,形成国土资源管理一张图;“一网站”,即完成州局门户网站的改版,推进政务信息网上公开工作。围绕这一指导思想,中心全体人员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和开展各项工作,现将前段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前段工作情况 (一)制定方案 中心结合省厅要求和我州实际,先后制定并印发了《湘西自治州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及电子政务工作实施方案》和《湘西自治州国土资源数据库整合建库工作方案》。还根据我局信息工作实际情况,起草了湘西自治州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各项规章制度,经领导审定后汇编成册。同时还加强对县市信息化的工作的指导督查,对县局提出的全年的工作目标和制定下发年度考核表。 (二)具体工作进展 1、电子政务及政务大厅建设工作。一是结合州政府电

子政务流程梳理的要求,在总工程师李生岩、副局长彭英彪、副调研员杨仁颜三位领导的主抓下,由法规科牵头,信息中心做好技术支撑,全面完成了州局地政、矿政、测政等31项电子政务流程的梳理工作。二是积极与省信息中心和技术单位衍接,做好新电子政务流程开发工作。三是制作了政务大厅的规章制度和办事指南,安装完成整个大厅的办公网络和设备的调试工作。四是做好网上审批工作,已使用远程报件系统进行电子报件30余件,由中心制作上报的电子报件10件。五是积极督促检查县市电子政务使用情况,原未使用电子政务流程花垣、凤凰、泸溪三县已开始使用电子政务流程办公。 2、网上交易工作。为规范全州国土资源交易市场,实现土地和矿权市场招、拍、挂的网上交易,降低交易成本,增强交易的公平性,优化投资环境,州局现采用省厅网上交易系统,实现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统一网上招拍挂。针对此项工作,中心全力做好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工作,专门派了一名技术人员全程参与开展网上交易工作。先后参与我州网上交易系统的技术方案以及采用平台的选择,完成对湘西州国土资源网上交易系统的整个后台设置、与交易中心配合先后完成对系统的十数次测试。同时,在6月25日土地日活动上,中心人员全力配合完成对湘西州国土资源网上交易系统的演示工作。目前,全州网上交易系统已正式使用,现有

智慧国土-环境资源信息化综合监管平台大数据整体建设方案

智慧国土-国土资源信息化综合大数据平台 建 设 方 案 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X月

目录 第1章概述 (5) 1.1 背景 (5) 1.2 项目依据 (10) 1.3 建设原则 (11) 1.4 现状与差距 (12) 1.5 项目目标 (15) 1.6 项目内容 (16) 1.7 项目建设必要性 (17) 1.7.1 增强国土资源信息掌控能力,实现科学决策的需要 (20) 1.7.2 提升行政水平、提高管理效率的需要 (21) 1.7.3 有利于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22) 1.7.4 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 (22) 1.7.5 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监管的需要 (22) 1.7.6 提升XX省地灾监测与防治水平的需要 (23) 1.8 项目经济社会效益 (24) 第2章总体设计 (25) 2.1 总体框架 (25) 2.1.1 “一张图” (27) 2.1.2 综合监管平台 (37) 2.2 设计原则 (38) 2.2.1 标准化与规范化原则 (38) 2.2.2 创新性与先进性原则 (39) 2.2.3 经济性与实用性原则 (39) 2.2.4 开放性与合作性原则 (39) 2.2.5 易用性与完整性原则 (40) 2.2.6 统一化与一体化原则 (40) 2.2.7 安全性与稳定性原则 (41) 2.2.8 整体性与渐进性原则 (41) 2.3 技术路线 (41) 2.4 技术特色 (43) 2.4.1 统一GIS平台 (43) 2.4.2 国土资源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管理 (45) 2.4.3 基于共相式GIS的国土GIS应用 (48) 2.4.4 基于Intranet/Internet的系统体系架构 (50) 2.4.5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流程性业务处理 (53) 2.4.6 增强国土资源空间数据决策应用 (55) 2.4.7 可视化综合监管模式 (56) 2.4.8 采用面向服务的SOA架构 (56) 2.4.9 通过ESB实现服务的集成 (57) 2.4.10 构建全省国土GIS云雏形 (58) 2.4.11 采用插件技术便于集成和扩展 (58) 第3章建设内容 (60)

自然资源一体化审批系统解决方案

自然资源一体化审批系统 解决方案 一、建设背景 机构改革前,原国土、原规划部门、原林业部门及原其他被整合部门的各种系统均有着独立、完整的业务审批体系。自然资源部门的组建以后,亟需要从业务重组、数据融合、应用整合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实现机构改革后的“化学反应”。同时,结合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三定规定”后新业务需求及《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等文件的公布,“多审合一”、“多证合一”等新举措也给自然资源部门业务审批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因此,自然资源部门需要建立一套与新业务相匹配的智慧审批系统,以达到服务提质、审批增效的目标。 二、需求分析及建设目标 1、需求分析 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要以“三定规定”为核心,明确为履行党中央和国务院赋予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和统一行使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与生态修复的“两统一”职责,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依次梳理具体业务需求,包括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确权登记、

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修复以及进行矿产资源、海洋、测绘管理等业务梳理,做好全业务、全流程的信息化支撑,支持统一数据底板建设,满足自然资源监管决策、自然资源政务服务、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等应用需求。 2.1.1摸清家底 摸清家底,梳理分析自然资源信息化的需求差距从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情况、平台支撑、信息化应用等几个方面梳理分析原国土管理部门、规划部门以及相关单位已有的数据资源目录情况及信息化建设情况,结合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三定规定”后新业务需求,对比出现有的信息化基础与国家信息化要求和自然资源改革发展的需求差距。 2.1.2梳理自然资源数据 自然资源数据资源体系方面,需要全面梳理自然资源数据,摸清基础地理、遥感影像、土地、矿产、海洋、林草、湿地等各类自然资源数据,在现状数据、规划数据、管理信息、社会经济等数据资源目录下新增如生态环境、灾害、生态修复等专项数据。 2.1.2整合原各业务系统 在软件层面,原国土资源部门有对外服务平台、不动产登记平台、“一张图”核心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综合事务管理、行政审批系统、土地开发管理系统、土地储备管理系统、综合监管平台、档案管理系统等;原规划部门有综合事务管理系统、规划“一张图”、规划业务管理平台、综合监管、规划移动执法系统、规划档案等子系

国土资源信息化总体框架

国土资源信息化总体框架国土资源信息化总体框架 目录 一、背景情况 二、基本定位 三、目标原则 (一)建设目标 (二)建设原则 四、业务架构 (一)土地管理 (二)矿产资源管理 (三)地质环境管理 (四)土地督察 (五)执法监察 (六)综合事务 (七)辅助决策 五、数据架构 (一)国土资源数据类型、来源 (二)国土资源数据管理

(三)国土资源数据总体框架 六、应用架构 (一)国土资源信息化总体需求 (二)国土资源信息化总体构成 七、技术架构 (一)统一数据中心 (二)统一政务工作平台 (三)统一门户网站 (四)统一网络系统 八、工作统筹 (一)统筹金土工程和"数字国土"工程 (二)统筹国土资源专项调查与数据库建设 (三)统筹国土资源业务网建设 (四)统筹各类应用系统建设 九、保障措施 (一)制度保障 (二)标准保障 (三)安全保障 (四)数据更新

(五)骨干工程 一、背景情况 进入2l世纪以来,发展和应用信息技术,推动传统经济向新兴经济转型,已成为世界各国或地区提升综合竞争力、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的重要途径。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 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 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 广阔的发展前景"。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和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这对国土资 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尤其是信息 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就国土资源管理本身来说,技术密集特征 显著,信息化必定会在国土资源管理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中发挥重 要作用。 建部以来,国土资源信息化以"数字国土"工程、金土工程为主要依托,在 电子政务、数据库、网络与网站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回顾十年发展历程,从整体谋划、 试点起步、总结经验,到逐步形成总体建设思路,凝聚了全系统信息化领域的 经验和认识。1999年启动"数字国土"工程,先后印发《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五" 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2001)、《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一五"规划》(2006),制定《全国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与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总体方案》(2002)、《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信息化总体方案》(2003),完成《国土资源部政 务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2004),提出四个"统一"的电子政务建设基本思路,建成国土资源部电子政务基础平台,金土工程在国家成功立项并已完成一期项 目建设。 虽然国土资源信息化总体建设思路已经明确,但在目前项目实施过程中, 还存在统筹不到位、系统集成整合程度不高、数据共享困难等问题。深入分析 原因,主要是由于总体建设思路没有在具体的项目组织实施中得到始终如一地 贯彻。新的发展形势下,国土资源信息化迫切需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现

自然资源“一张图“系统建设方案

桂南市自然资源数据库及“一张图”系统 总体方案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名称 桂南市自然资源数据库及“一张图”系统(自然资源信息化项目)。(二)建设单位 桂南市自然资源局。 (三)项目背景 桂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立足桂南市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成果以及原有地理信息数据,结合桂南市信息化现状及机构改革后自然资源相关部门工作需要,经过深入的探讨研究,提出了桂南市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需求,构建自然资源综合数据库,桂南市自然资源数据库及“一张图”系统,自然调查移动端,服务自然资源监管决策、政务服务和调查评价等自然资源信息化应用体系,提升自然资源管理的一体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 (四)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包括:基于三调成果和原有自然资源数据的的自然资源综合数据库建设、自然资源数据建库与管理“一张图”系统建设。

二、项目的需求分析 (一)项目背景和依据 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信息化顶层设计(送审稿)》,提出要建成以自然资源“一张网”、“一张图”、“一平台”为支撑,面向监管决策、政务服务和调查评价的自然资源信息化体系,实现自然资源管理的一

体化、精细化和智能化。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数据整合力度,类型,范围不够。未对基础地理数据数据,遥感影像,规划数据进行了整合;范围上,目前只对地籍类,用地类数据进行了整理,缺乏对执法,监管,审批等业务数据的整合。范围上,目前主要还是以土地类数据为主进行整合,缺乏对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数据的梳理和整合。 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可视化展示能力缺乏。目前依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实现了简单的空间地理信息的二可视化表达。尚缺乏基于自然资源数据的多视图、多样化表达能力,急需研制。 辅助决策能力缺乏。目前依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紧提供了对矢量数据的查看和查询能力,尚缺乏对空间分析能力的应用,急需根据机构改革后,自然资源各部门管理需要开展定制化研发,辅助决策,提高管理水平。 三、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项目的意义 (1)构建桂南市自然资源一张图,形成“山水林田湖草”数据新生态 通过制定统一分类标准,建立自然资源一体化数据模型,开展土地、矿产、地质调查、测绘、林业、草地、水资源等数据整合集成,形成自然资源一张图,全面、准确掌握桂南市自然资源“家底”,实现数据资源的集中管理,联动更新,做到数据统一,权威发布。依托桂南市现有自然资源相关数据,建立横纵协调的自然资源数据联动更

国土资源信息化软件

北京安图公司作为资深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服务商,为客户提供从整体解决方案到各类国土资源数据的建库,以及开发各类专业软件系统等全方位的信息化建设服务。 城镇地籍管理系统功能特点如下: 1、系统采用B/S与C/S相结合的结构模式,图形和属性数据采用一体化存储,存储在Oracle数据库中; 2、GIS系统可支持Arc/Info、GeoMedia、Geographics等多种平台; 3、空间和属性数据的录入建库主要基于C/S结构完成,系统提供了权属数据库录入、各类地籍图形数据的转换及扫描矢量化录入系统; 4、基于地籍数据库的各类业务办公采用B/S结构,系统可完成土地初始、变更登记 、抵押登记等各类业务办公自动化的处理,这些业务均可实现图文一体化的浏览和处理,并均在客户端浏览器上完成; 5、系统可打印输出各类标准的地籍业务所需要的表、卡、证; 6、系统还可进行各类图形和属性的相互查询、基于各项属性数据的统计、以及各类空间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管理信息系统: 1、采用C/S和B/S相结合的模式实现数据的编辑入库及联网工作 2、提供多源空间数据采集、编辑功能,通过FME实现各类通用GIS数据的转换 3、提供属性数据的录入模块 4、采用大型商用数据库ORACLE实现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一体化及图形和属性数据的互访 5、提供现状数据库入库编辑的17个功能步骤: 线状地物打断处理、要素所属图幅处理、要素拓扑结构检查、田坎系数计算、线状地物所属图斑处理、面积平差、图斑净面积计算等,严格满足现状数据入库需求 6、提供任意组合查询,辖区及缓冲区查询、任意范围的条件查询 7、任意辖区、图幅的图形输出,专题图形的输出 8、提供按土地利用类别、权属性质、辖区范围的面积查询、统计和输出 9、土地统计台帐、各类土地统计簿的生成与输出 10、提供图斑合并、分割、图斑岛合成与打散、线分割图斑、面分割图斑等丰富的图斑数据变更操作 11、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变更作业方式基础上,能够实现多个乡镇的日常联网变更并可实现全市范围的联网上报数据 12、提供变更操作历史回溯功能,将所有的修改动作和原始数据做完全记录 13、提供数据字典、权属代码、数据库、城市区县控制表等的编辑和维护,用户权限的维护等

自然资源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自然资源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自然资源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第一条根据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自然资源部是国务院组成部门,为正部级,对外保留国家海洋局牌子。 第三条自然资源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自然资源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主要职责是: (一)履行全民所有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海洋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和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拟订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规划及测绘、极地、深海等法律法规草案,制定部门规章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二)负责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制定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的指标体系和统计标准,建立统一规范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制度。实施自然资源基础调查、专项调查和监测。负责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成果的监督管理和信息发布。指导地方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工作。(三)负责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制定各类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统一确权登记、权籍调查、不动产测绘、争议调处、成果应用的制度、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全国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

负责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资料收集、整理、共享、汇交管理等。指导监督全国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 (四)负责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工作。建立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统计制度,负责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编制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拟订考核标准。制定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划拨、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和土地储备政策,合理配置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负责自然资源资产价值评估管理,依法收缴相关资产收益。 (五)负责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组织拟订自然资源发展规划和战略,制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标准并组织实施,建立政府公示自然资源价格体系,组织开展自然资源分等定级价格评估,开展自然资源利用评价考核,指导节约集约利用。负责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组织研究自然资源管理涉及宏观调控、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的政策措施。(六)负责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组织编制并监督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开展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组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控制线,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研究拟订城乡规划政策并监督实施。组织拟订并实施土地、海洋等自然资源年度利用计划。负责土地、海域、海岛等国土空间用途转用工作。负责土地征收征用管理。 (七)负责统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牵头组织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并实施有关生态修复重大工程。负责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土地整

谈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和对策

谈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在国民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现今时代,国土资源部门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相关部门必须转变职能,以高效的工作效率和可靠的信息基础为保证,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实现资源的宏观调控。面对国土资源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国土资源部门必须重视新的技术手段的采用,进行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十分必要。为此,本文就针对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问题;对策 前言 国土资源信息化作为国土资源高效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国土资源信息化是国土资源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的前提,是关系国土资源事业科学发展的长期性、战略性系统工程。因此,通过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入的开发和利用来加快推动国土资源评价、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的信息化,从而加快推进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的实现,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更好推动国土资源事业的健康发展。 1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的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國土资源的数据库系统仍不完善,无法发挥宏观国土资源规划的目标。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形式主义,无法满足使用需要 我国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基础差,建设经验不足,在发展的过程中因缺乏全局规划和统一方案,使大部分地方的信息化建设走上了形式主义的道路。部分部门在跟风购买了计算机等硬件设备之后,轻视软件系统地建设和数据库的维护,不能及时更新数据库的相关信息,对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都不够重视,大部分国土资源资料仍然以传统的纸质媒介保存,无法在工作过程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满足不了实际的使用需要[1]。 1.2 差异明显,地方局限性强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均衡,各地的国土资源信息化水平也不同,地区之间发展差距较大,东部以及沿海地区发展程度先进,中西部建设相对之后,由于原始数据积累不足,全国范围的数据库共享系统尚未建立。国土资源的有效利用,需要以公开透明的网络进行,目前的计算机信息化水平已经可以实现网络共享,但由于各地的基础建设水平不同,以及已建成的信息网络普遍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使国土资源信息化网络断点较多,信息共享的网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1.3 各自为政,运行制度不健全

智慧国土资源信息化综合监管平台系统集成建设方案

【智慧国土】国土资源信息化综合大数据平台 设 计 方 案 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 2021年X月

目录 第1章概述 (7) 1.1 背景 (7) 1.2 项目依据 (12) 1.3 建设原则 (13) 1.4 现状与差距 (14) 1.5 项目目标 (17) 1.6 项目内容 (18) 1.7 项目建设必要性 (19) 1.7.1 增强国土资源信息掌控能力,实现科学决策的需要 (22) 1.7.2 提升行政水平、提高管理效率的需要 (23) 1.7.3 有利于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24) 1.7.4 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 (24) 1.7.5 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监管的需要 (24) 1.7.6 提升XX省地灾监测与防治水平的需要 (25) 1.8 项目经济社会效益 (26) 第2章总体设计 (27) 2.1 总体框架 (27) 2.1.1 “一张图” (29) 2.1.2 综合监管平台 (39) 2.2 设计原则 (40) 2.2.1 标准化与规范化原则 (40) 2.2.2 创新性与先进性原则 (41) 2.2.3 经济性与实用性原则 (41) 2.2.4 开放性与合作性原则 (41) 2.2.5 易用性与完整性原则 (42) 2.2.6 统一化与一体化原则 (42) 2.2.7 安全性与稳定性原则 (43) 2.2.8 整体性与渐进性原则 (43) 2.3 技术路线 (43) 2.4 技术特色 (45) 2.4.1 统一GIS平台 (45) 2.4.2 国土资源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管理 (47) 2.4.3 基于共相式GIS的国土GIS应用 (50) 2.4.4 基于Intranet/Internet的系统体系架构 (52) 2.4.5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流程性业务处理 (55) 2.4.6 增强国土资源空间数据决策应用 (57) 2.4.7 可视化综合监管模式 (58) 2.4.8 采用面向服务的SOA架构 (58) 2.4.9 通过ESB实现服务的集成 (59) 2.4.10 构建全省国土GIS云雏形 (60) 2.4.11 采用插件技术便于集成和扩展 (60) 第3章建设内容 (62)

自然资源部职能配置 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自然资源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第一条?根据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自然资源部是国务院组成部门,为正部级,对外保留国家海洋局牌子。第三条?自然资源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自然资源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主要职责是: (一)履行全民所有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海洋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和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拟订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规划及测绘、极地、深海等法律法规草案,制定部门规章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二)负责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制定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的指标体系和统计标准,建立统一规范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制度。实施自然资源基础调查、专项调查和监测。负责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成果的监督管理和信息发布。指导地方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工作。 (三)负责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制定各类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统一确权登记、权籍调查、不动产测绘、争议调处、成果应用的制度、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全国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负责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资料收集、整理、共享、汇交管理等。指导监督全国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 (四)负责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工作。建立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统计制度,负责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编制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拟订考核标准。制定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划拨、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和土地储备政策,合理配置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负责自然资源资产价值评估管理,依法收缴相关资产收益。 (五)负责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组织拟订自然资源发展规划和战略,制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标准并组织实施,建立政府公示自然资源价格体系,组织开展自然资源分等定级价格评估,开展自然资源利用评价考核,指导节约集约利用。负责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组织研究自然资源管理涉及宏观调控、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的政策措施。 (六)负责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组织编制并监督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开展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组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控制线,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研究拟订城乡规划政策并监督实施。组织拟订并实施土地、海洋等自然资源年度利用计划。负责土地、海域、海岛等国土空间用途转用工作。负责土地征收征用管理。(七)负责统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牵头组织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并实施有关生态修复重大工程。负责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土地整理复垦、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海洋生态、海域海岸线和海岛修复等工作。牵头建立和实施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制定合理利用社会资金进行生态修复的政策措施,提出重大备选项目。

国土资源信息系统标准化的有关问题

在我国,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正在逐步展开,国土资源信息的标准化已经提到议事日程,无论是国家信息产业的宏观决策,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还是某个信息系统建设工程的具体实施,解决标准化问题已是不可回避。然而,国土资源信息标准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不但内容众多,技术复杂,涉及面广,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的提高,标准化程度与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标准的研究与制订必须结合实际需要,以创新的思维,在权威部门的组织领导之下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本文就国土资源信息的标准化的意义与作用、标准化体系等问题加以讨论,并就具体实施提出有关建议。 一、国土资源信息系统标准化的意义 国土资源从广义上讲,包括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所有的资源,从狭义上说,主要是指土地资源。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土地资源对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国土资源,有赖于政府高效和科学的管理与决策及国民对国土资源认识和珍惜。而这些都必须建立在对国土资源的数量、质量和时空分布规律的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即建立在对国土资源信息的全面掌握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信息技术及相关技术(如GIS、RS和GPS等)的发展为国土资源信息获取、处理和分析提供了新技术手段。建立国土资源信息系统为国土资源的管理、决策和开发利用提供服务在技术已成为可能。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由于其基础性的地位将成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土资源信息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GIS)重要分支,国际上通称为土地信息系统(LIS)。在过去的三十年里,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得到飞速发展,GIS技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随着应用的推广和数据的积累,标准化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 GIS的标准化问题不旦涉及GIS技术本身,而且与各种相关技术,特别是与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密切相关。它产生的影响也非常之深刻,对未来这一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以及整个GIS界都将产生巨大影响。 今天,在GIS应用的各个国家,对GIS标准化的呼声日益高涨,要求建立统一的GIS 标准,日趋迫切。标准化是GIS技术开发、系统建设与运行的一种重要机制。现在对这种机制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从技术的角度看,GIS&127;标准建立在计算机和信息处理等多种技术的标准之上,离开了这些标准,就无法开发最基本的系统。从应用的角度来看,一个GIS系统的成功,&127;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据和各种模块的综合与集成。一般情况下,要达到这一目的,有两种途径,即通过大量而分散的个体工作而实现,或者通过制定和实施某种标准进行综合集成。显然,前者只能是一种短期的有限解决办法,而长期的综合性办法必须依靠标准的制定及其实施。所以,GIS&127;标准是数据共享和系统集成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提高综合效益的必由之路。 现在,广大用户已逐渐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数据采集和产生是建立GIS&127;系统的一项最大的投资。为了建立系统,人们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采集数据,而在另一方面,大量的数据仍停留于满足某些单一的应用目的上,没有被其他用户所共享,即现有的数据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浪费了大量的投资。如一些城市建立了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和土地信息系统,两个系统间的数据没有实现共享,而且在城市基础地理数据建库方面还出现了重复数字化的现象,一些已建立了规划信息系统或土地信息系统的城市,在着手建立土地信息系统或规划信息系统时,同样面临这些问题。城市基础地理数据库建库的投入往往是以百万元计的,这种重复投资造成的浪费是巨大的。引起这一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由于技术或管理方面的原因,而有的则是由于狭隘的地方主义所限制。然而,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是由于缺乏空间数据标准的一致性,缺少相互运行的机制。没有公认的数据标准和交换标准,自然就没有利用现存数据和产生共享网络的能力。

国土资源局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

县国土资源局信息化建设 情况汇报 我局十分重视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我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其中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建,土地利用现状及总体规划数据库、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等数据库建设),构建县级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实现业务流程、工作审签等日常办公的一体化、自动化、无纸化。在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支持下的信息共享,为政务决策提供现势、准确、科学的依据。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全县国土资源系统信息化建设情况 在局办公大楼设置专业机房,机房内有专业的机柜、服务器HP DL580R05 、防火墙和路由器各2台、网络交换机4台和专业的网络型在线式不间断UPS电源,电池续电能力近两小时,配置了专业的防雷防静电设施和精密空调,没有存储设备。局机关网线布置到每个办公室,每个办公室都有一个以上信息点,配备电脑,各股室配置了扫描仪、打印机等设备。到现在,已经建立起包括1台服务器和40余台电脑的分布式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化办公和信息资源共享。配置了相关办公软件、数据库软件、图形处理软件等专业配套软

件。局会议室配置了视频会议、投影仪等数字化设备,满足日常会议需求并可与省、州、县相连实现网络视频会议的召开。我局没有配制数据中心。目前二调数据库的使用,主要是查询和出图。政府也没有建立数据集中中心。 2、内外网布置及结构 外网采用中国电信光纤接入,8M带宽。内网为省市县三级内网,4M带宽,没有与政府或其它单位联网。 由于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包括需要保密的内部资料和公开的信息。这就要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要分为内部网和外部网。各股室电脑安装物理隔离卡或内网专用电脑,将内外网分开使用。 内部网由一台服务器为电子政务系统服务器,各股室电脑作为客户机组成。此网络连通省、州、县三级国土资源办公网,各股室可通过客户机运行服务器上的电子政务程序,进行网上办公,可实现省、州、县共同协作处理国土资源相关业务工作。 外网通过物理防火墙接入各股室。各股室可通过客户机上网,访问Internet上的资源,查询和发布国土资源信息。 在网络安全方面,采取内外网物理分离。内外网一般通过U盘数据交换,内网一般不允许使用U盘等移动存储介质,内外网分别装有金山、天清汉马物理防火墙。省厅配发的卡

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系统建设规范标准

全国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系统建设规 目录 前言 (1) 1 围 (2) 2 引用和参考标准 (2) 3 定义 (3) 4 网络建设原则和基本程序 (4) 5全国国土资源信息主干网网际互联 (5) 6部局域网建设 (7) 7 网络测试……………………………………………………… 10 附录A:全国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系统域名命名规则 (13) 附录B:基本测试项 (15) 附录C:选择测试项 (19)

全国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系统建设规 前言 实现国土资源政务管理、调查评价和社会服务三个主流程的信息化,需要建设覆盖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和县四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其直属单位的全国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系统。为确保全国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系统高效实用、稳定安全和易扩展,本着“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的建网指导思想,按照技术合理,方便实用,便于理解,易于操作的原则制定本规,为国家和省及市、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其直属单位的网络建设和网际互联提供指导。 本规主要包括全国国土资源信息主干网网际互联,部局域网建设和网络测试等方面的容。 本规由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提出。 本规由国土资源部归口。 本规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本规主要起草人:周俊杰、晓波、叶兴茂、咸容禹、志刚、祝孔强、贾光宇 本规于2002年03月01日首次发布。 本规由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负责解释。

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标准 全国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系统建设规 Norm for building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of Land and Resources 1 围 本规规定全国国土资源信息主干网网际互联,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国土资源部直属单位部局域网建设以及网络测试方面的基本要求和技术指标。 本规主要适用于国土资源部、全国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包括计划单列市、生产建设兵团,下同)和国土资源部直属单位。解放军土地管理局和市、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其直属单位亦可参照使用。 凡本规未包括的技术标准、技术要求按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规执行。 2引用和参考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5237-1994 术语学基本词汇 GB2887-89 计算机站场地技术条件 GB/T 50312-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 GB50174-93 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 GB50311-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 GB50312-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 ISO/IEC 11801 建筑物通用布线国际标准 YD5040-97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 idt ISO 7498:1984 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YD5023-96 用户接入网工程设计暂行规定 JGJ/T16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 YD/T926.1-97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YD5051-97 本地网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 YDT838.1-4(1997)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 EIA/TIA568A 商业建筑电信布线标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