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6年福建高考语文卷及答案

2006年福建高考语文卷及答案

2006年福建高考语文卷及答案
2006年福建高考语文卷及答案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福建卷)

第 I 卷(选择题,共24分)

一、(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李普曼认为,公众舆论的形成不仅基于现实利益,而且更大程度上为公众自身的信念所左右。在他看来,公众的舆论是建立在长期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牢固的信念之上,这种信念在极大程度上受到新闻报道和新闻舆论的影响;换句话说,是报刊等大众媒介通过经年累月的报道和宣传,塑造出一种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另一种知觉模式,从而在公众头脑中植入一整套“固定的成见”——公众在无意识中受到这种刻板成见的支配,以媒体的立场和视角去现察世界并形成舆论。他说;“对于大多数事物,我们是先想象它们,然后经历它们的。如果不是教育使得我们已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的话,那么这些先入之见会深深地支配整个知觉过程,这些先入之见把某些事物划分为熟悉的或陌生的,强调了这种区别,所以,看到了有一点熟悉的东西就像是很熟悉;有一点生疏的东西,就像是非常陌生。”他认为,固定的成见是我们每个人都难以避免的,它会妨碍人们对真实世界的了解,让人们生活在一种虚幻的“拟象”之中,“当成见的体系已牢固地形成时,我们都会注意那些能支撑成见的事实,而不去注意那些与成见相矛盾的事实,但是,固定的成见并不总是偏见和错误的观点,事实上常常是有条理的、能够自圆其说的信念体系,是一种社会心理的自我防御机制,

对于社会意识的统一和公共价值的认同具有积极的意义。一言以蔽之,固定的成见就是看不见的社会习俗和对传统的维系力量。1.下列对李普曼的“固定的成见”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固定的成见会妨碍人们对真实世界的理解,使人们生活在一种虚幻的“拟象”之中。

B.固定的成见不总是偏见和错误的观点,事实上,它是有条理并能自圆其说的信念体系。

C.固定的成见是一种社会心理的自我防御机制,对统一社会意识、认同公共价值有积极意义。

D.固定的成见是我们每个人都难以避免的,它是看不见的社会习俗和对传统的维系力量。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公众舆论的形成不仅建立在现实利益基础之上,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受制于公众自身的信念。

B.公众舆论是公众在无意识中受到刻板成见的支配,以媒体的立场和视角观察世界而形成的。

C.人们对大多数事物的先入之见会深深地支配整个知觉过程,并妨碍人们对真实世界的了解。

D.当成见的体系尚未牢固形成时,人们对那些能支撑成见的和与成见相矛盾的事实都不会关注。

二、(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老鼠不仅有99%的基因和人类相似,而且在胚胎发育、疾病类型甚至行为上都和人类有可比之处。科学家开始一项耗资1亿英镑的计划:培育不计其数的转基因老鼠。这项计划的目标是在老鼠身上造出糖尿病、心脏痛、癌症及精神病等人类主要疾病,揭示上述疾病的遗传根源和环境基础,找到新药物和新疗法。这项计划的协调人维斯特教授说:“欧盟已经认识到老鼠遗传研究之中的无穷潜力。”

“欧洲老鼠”计划是三年前完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后续。那项耗费巨资的DNA排序计划揭示了人体两万种基因的构成。但是,科学家目前仍然不知道其中一半基因的作用或者这些基因能制造哪些蛋

白质。

科学家承认,老鼠和人类如此相似的事实的确令人惊讶。医学研究委员会遗传学分部的布朗博士说:“表面看人类和老鼠显然没什么可比性,但其实它们像我们一样常常生病,而且显示出同样的症状。”在一个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类似的计划之下,构成老鼠基因组的两万种基因都已经排出序列。

“欧洲老鼠”计划将使用一种称作“黑六品系”的老鼠。这类老鼠已经广泛用于实验室,而且完全出自同系交配。每只雄鼠都是其他雄性“黑六”的克隆,每只雌鼠也都是其他雌性“黑六”的克隆。参加“欧洲老鼠”计划的科学家将从这些“黑六”中提取胚胎,消除或改变其中一种基因,再把经过遗传改性的胚胎放回雌鼠子宫,创造一个每名成员体内都有一个变异基因的新种群。科学家将对“黑六”体内的两万种基因重复这个过程。剑桥生物信息科学研究所的伯尼博士

说:“最后,这就将使我们得到两万种老鼠,而且毒种体内都有一个变异基因。”

然后,科学家将现察这些基因变异对每种老鼠的外观和行为产生哪些影响。这样,他们就能发现每种基因有什么作用,由此了解相应的人类基因。科学家还希望弄清不冈同的基因组合对不同的人有哪些影响。人类的主要疾病不是由一种基因而是由多种基因共同作用形成的,这之中还有环境因素。

3.下列对“欧盟已经认识到老鼠遗传研究之中的无穷潜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鼠遗传研究将揭示人类主要疾病的遗传根源和环境基础。

B.老鼠遗传研究将找到人类主要疾病的新药物和新疗法。

C.老鼠遗传研究将排出构成老鼠基因组两万种基因的序列。

D.老鼠遗传研究将弄清不同的人类基因组合对不同的人的影响。4.根据文中提供的倌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欧洲老鼠”计划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后续,它将消除人类疾病,延长人类寿命。

B.如果“欧洲老鼠”计划能使科学家知道人体两万种基因的作用,就能提高人类智力。

C.如果能够发现“黑六”体内每种基因的作用,相应的人类基因的作用就能得以了解。

D.“欧洲老鼠”计划的研究和实施将极大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提高人类的生命质量。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①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②。”“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③,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④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⑤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

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老予伯夷列传第一》)

[注]①由、先:人名,指许由、务光。②希:稀少。③木主:死人的牌位。④爰:于是;就。⑤徂:通“殂”,死亡。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而去之去:使……离开

B.天下宗周宗:祭祀

C.我安适归矣适:往,到

D.余甚或焉或:通“惑”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B.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

且七十子之徒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其孰能讥之乎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伯夷、叔齐谈泊名利、坚持操守的一组是

①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②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③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

⑤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

⑥(伯夷、叔齐)义不食周栗,隐于首阳山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⑤⑥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赞扬了许由、务光的高尚气节,赞美了叔齐、伯夷互让王位的行为,并含蓄地批评了晃太伯、伯夷这类人的消极避世行为。

B.武王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后,向东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认为武王“父死不葬”、“以臣弑君”是不“孝”不“仁”的,因此不吃周粮而饿死。

C.伯夷、叔齐及好学的颜回早早去世,而残暴横行、滥杀无辜的盗跖这类人往往寿终正寝,这使作者颇感困惑,因而质疑天道的公正性。

D.作者认为因为世俗混浊不堪,清高的人才会显现出来,并不是因为重视富贵就能成为世俗之人,轻视富贵就能成为清高之人。

第Ⅱ卷(共126分)

四、(24分)

9.阅涣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①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注]①桀:夏桀,暴君。

?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2分)

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4分)

②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①也。(4分)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端居①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11.默写。(8分)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①—⑤选四小题,⑥—⑧选二小题)(6分)

①寄蜉蝣于天地,。(苏轼《赤壁赋》)

②,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③金风玉露一相逢,。(秦观《鹊桥仙》)

④此夜曲中闻折柳,。(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⑤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王羲之《兰亭集序》)

⑥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⑦,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⑧,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课文原文填写。(只选一小题)(2分)

⑨杜甫《旅夜书怀》诗中描绘雄浑阔大境界的两句是:

,。

⑩李煜《虞美人》词中将愁思形象化的两句是:,。

五、(20分)

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泪与笑粱遇春①

匆匆过了二千十年,我自然是常常哭,也常常笑,别人的啼笑也看过无数回了。

可是我生平不怕看见泪,自己的热泪也好,别人的呜咽也好;对于几种笑我却会惊心动魄,吓得连呼吸都不敢大声,这些怪弄的笑声,有时还是我亲口发出的。

当一位极亲密的朋友忽然说出一句冷酷无情冰一般的冷话来,而且他自己还不知道他说的会使人心寒,这时候我们只好哈哈哈莫名其妙地笑了,因为若是不笑荚,叫我们怎么样好呢?我们这个强笑或者是出于看到他真正的性格和我们先前所认为的他的性格的矛盾,或者是我们要勉强这么一笑来表示我们是不会被他的话所震动,我们自己另有一个超乎一切的生活,他的话是不能损坏我们于毫发的,或者……但是那时节我们只觉到不好不这么大笑一声,所以才笑,实在也没有闲暇去仔细分析自己了。

当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苦痛缠着,正要向人细诉,那时我们平时尊敬的人却用个极无聊的理由来解释我们这穿过心灵的悲哀,看到这深深一层的隔膜,我们除开无聊赖地破涕为笑,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

我们一生忙碌,把不可再得的光阴消磨在马蹄轮铁,以及无谓敷衍之间,整天打算,可是自己不晓得为什么这么费心机,为了要活着用尽苦心来延长这生命,却又不觉得活着到底有何好处,自己并没有享受生活过,总之黑漆一团活着,夜阑人静,回头一想,哪能够不吃吃地笑,笑里感到无限的生的悲哀。

这几种笑声发自我们的口里,自己听到,心中生个不可言喻的恐怖,或者又引起另一个鬼似的狞笑。若使是由他人口里传出,只要我

们探讨出它们的源泉,我们也会惺惺惜惺惺而心酸,同时害怕得全身打鼓。

此外失望人的傻笑,挨了骂的下人对主子的赔笑,生离永别时节的苦笑——这些笑全是“自然”跟我们为难,把我们弄得没有办法,我们承认失败了的表现,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②。

莎士比亚的妙句“对着悲哀微笑”说尽此中的苦况,传出“笑”的悲剧的情调。

泪却是肯定人生的表示。因为生活是可留恋的,过去的是春天的日子,所以才有伤逝的清泪。若使生活本身就不值得我们的一顾,我们哪里会有惋惜的情怀呢?当一个中年妇人死了丈夫的时候,她嚎啕地大哭,她想到她儿子这么早失去了父亲,没有人指导,免不了伤心流泪,可是她隐隐地对于这个儿子有无穷的慈爱和希望。她的儿子又死了,她或者会一声不响地料理丧事,或者发疯狂笑起来,因为她已厌倦于人生,她微弱的心已经麻木死了。

我每回看到人们流泪,不管是失恋的刺痛,或者丧亲的悲哀,我总觉人世真是值得一活的。眼泪真是人的甘露。当我还是小孩的时候,常常觉得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故意去臆造些伤心事情,想到有味时候,有时会不觉流下泪来,那时就感到说不出的快乐。现在却再寻不到这种无根的泪痕了。嘟个有心人不爱看悲剧,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净化的确不错。我们精神所纠结郁积的悲痛随着台上的凄惨情节发出来,哭泣之后我们有形容不出的快感,好似精神上吸到新鲜空气一样,我们的心灵忽然间呈非常健康的状态。

果戈里的著作人们都说是笑里有泪,实在正是因为后面有看不见的泪,所以他的小说会那么诙谐百出,对生活处处有回甘的快乐。

中国的诗词说高兴赏心的事总不大感人,谈愁语恨却是易工,也由于那些怨词悲调是泪的结晶,有时会逗我们洒些同情的泪;所以亡国的李后主,感伤的李义山始终是我们爱读的作家。

天下最爱哭的人莫过于怀春的少女和在情海中翻身的青年,可是他们的生活是最有力,色彩最浓,最不虚过的生活。人到老年了,生活力渐渐消磨尽了,泪泉也枯了,剩下的只是无可无不可的那种行将就木的心境和好像慈祥实在是生的疲劳所产生的微笑——我所怕的微笑。

十八世纪初期浪漫诗人格雷在他的诗里说:

流下也就忘记了的泪珠,

那是照耀心胸的阳光。

这些热泪只有青年才会有,它是同青春的幻梦同时消灭的;泪尽了,每个人心里都像苏东坡所说的“存亡惯见浑无泪”那样的冷淡了……(文章有删改)

[注]①梁遇春:(1906—1932)现代散文家。②幡:一种窄长的旗子。

12.“对于几种笑我却会惊心动魄,吓得连呼吸都不敢大声”,请分点概括出使作者不敢大声呼吸的几种笑的具体内容。(6分)13.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14.“我每回看到人们流泪,不管是失恋的刺痛,或者丧亲的悲哀,我总觉人世真是值得一活的。”作者为什么这么说?(4分)15.本文视角独特,立意新颖,请简要分析。(6分)

六、(12分)

16.下面文字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多处错误,请找出两处加以改正。(4分)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先河。我国于1998年开通手机短信,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层出不穷。随着手机短信由多媒体形式到纯文本形式的进化,我国手机短信用户在2005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17.为下面的短文续写一个画龙点睛的结尾。(4分)

创造时尚的人

一天,在英国小镇莱切,一个青年人走到一家化工厂楼下时,被楼上倒下来的一桶化学物质弄脏了头发。他没钱去理,就那么留着,红红黄黄的留了几天,惹得大街上许多青年人纷纷追逐,然后又去效仿。结果,有家理发店抓住时机,专门找人研制出各种染发的颜料,满足了新奇者的愿望。这一现象一直扩大到全球,成为一种典型的时尚。

在巴西,一个乡下女孩进城时,她的姥姥在她的裤子上绣了几朵花,这本来是很土很落后的手工艺,早就被淘汰了。可老太大太实在没钱打扮自己的孙女,只能力所能及地绣上几朵花。但没想到,那时候城里的女人正为“没得穿”而发愁,她们看到女孩子的裤子时,不觉眼睛一亮,爱美的城里女人纷纷效仿。于是,满大街都是绣了花的裤子。这种裤子先是在欧洲流行,后来又传到了亚洲。

18.今年4月,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回到福建祭祖,请你以福建学子的身份写一段真切自然,简洁得体的欢迎辞。(不得出现与考生真实身份有关的人名、市县名及山水地理名等信息;不超过60字)(4分)

七、(70分)

19.创新思维课上,同学们讨论热烈,发言踊跃,其中最能引起师生关注的话题有:

?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

?戈多今天已经来了

?留一点空白

这三个话题引发你怎样的想象、感悟与思考?请选择其中一个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该话题范围之内。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6分,每小题3分)

1.B 2.D

二、(6分,每小题3分)

3.C 4.C

三、(12分,每小题3分)

5.B 6.A 7.C 8.A

四、(24分)

9.(10分)

?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翻译

①现在侍奉国君的人说:“我能替国君开辟疆土,充实府库。”

②君王不向往王道,不追求仁政,(侍奉国君的人)却谋求使国君富有,这是让像夏桀一样的暴君富有啊。

10.(6分)

?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

如果认为用“对”或其它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11.(8分)

?①渺淹海之一粟②羁乌恋旧林③便胜却人间无数④何人不起故园情⑤齐彭殇为妄作⑥留取丹心照汗青⑦学然后知不足⑧君予坦荡荡

?⑨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⑩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五、(20分)

32.(6分)

①当一位亲密的朋友说出冷酷无情的话时,我们只好莫名其妙地笑。

②当我们向尊敬的人倾诉悲苦,他却轻描淡写地加以应付时,我们只好无聊赖地笑。

③当我们一生忙碌,费尽心机,却不知生的意义而感到悲哀时,我们只好吃吃地笑。

意思答对即可。

13.(4分)

使用了暗喻(或比喻)的修辞手法。

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因素把我们弄得无可奈何,只好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失败。

意思答对即可。

14.(4分)

作者认为泪是对人生的肯定,是人生的甘露,它能使人感到快乐,净化人们的情感,让人们的心灵呈现出非常健康的状态。

意思答对即可。

15.(6分)

人生在世,哭笑本是人之常情,笑是快乐的表示,泪是痛苦的表现。但是,作者从中翻出新意:透过笑看到生的悲苦,揭示出笑的悲剧情调;透过泪看到生的快乐,揭示出泪的阳光意味。文章独特的视角,新颖的立意,表现出作者的机敏与睿智。

意思答对即可。

六、(12分)

16.(4分)

第一处错误是“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先河”,改为“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序幕”,或改为“开了短信文化的先河”。

第二处错误是“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层出不穷”,改为“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与日俱增”,或改为“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逐年增加”。

第三处错误是“随着手机短信由多媒体形式到纯丈本形式的进化”,改为“随着手机短信由纯文本形式到多媒体形式的进化”。

17.(4分)

示例一:许多时尚的创造,往往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或者干脆就是穷人的无奈之举。

示例二:许多时尚的发明,开始并非都是乐事,而往往源白普通人的苦涩经历。

意思答对即可。

18.(4分)

示例:尊敬的连战先生,我们福建学子热烈欢迎您回乡祭祖,愿您“寻根之旅”顺利、圆满和愉快,期盼您和家人常回家看看。

意思答对即可。

七、(70分)

19.(70分)(略)

2006年高考福建卷文科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6年高考福建卷文科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两条直线2y ax =-和(2)1y a x =++互相垂直,则a 等于 (A )2 (B )1 (C )0 (D )1- (2)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1232,13,a a a =+=则456a a a ++等于 (A )40 (B )42 (C )43 (D )45 (3)"tan 1"α=是""4 π α=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而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已知3(,),sin ,25π απα∈=则tan()4π α+等于 (A )17 (B )7 (C )1 7 - (D )7- (5)已知全集,U R =且{}{} 2 |12,|680,A x x B x x x =->=-+<则()U C A B 等于 (A )[1,4)- (B )(2,3) (C )(2,3] (D )(1,4)- (6)函数(1)1x y x x =≠-+的反函数是 (A )(1)1x y x x = ≠+方 (B )(1)1x y x x =≠- (C )1(0)x y x x -=≠ (D )1(0)x y x x -=≠ (7)已知正方体外接球的体积是32 3 π,那么正方体的棱长等于 (A ) (B (C (D (8)从4名男生和3名女生中选出3人,分别从事三项不同的工作,若这3人中至少有1名女生,则选派方案共有 (A )108种 (B )186种 (C )216种 (D )270种 (9)已知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120o ,3,a a b =+= 则b 等于 (A )5 (B )4 (C )3 (D )1 (10)对于平面α和共面的直线m 、,n 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 )若,,m m n α⊥⊥则n α∥ (B )若m αα∥,n ∥,则m ∥n

高考作文:2015年福建高考语文同题作文赏析(三篇)

高考作文:2015年福建高考语文同题作文赏析(三篇) 2015年福建高考语文同题作文赏析 僻远幽径,风景独好 张佳滢 清末异代,满目哀凉,梁公一声长叹如惊雷乍响:人人皆畏败而惮先,天下遂以腐坏不可收拾。嗟叹甚哀,然至今日,吾辈亦伤,只因当代之人仍沉湎旧迹,不知创新之可贵,变法乃公器。一味踏履于前人旧迹,一个时代恰似韩松笔下那随时间变化而不进化的机器国度。立于往辈之陈迹,余深知:今日之昏昏逐逐,吾辈呼告奔求者,乃一种敢于创新,不畏变革之力量;乃是一番敢于踏上僻远之幽径,独追一片淳静风光之精神涤荡。 勇于开拓,不惮创新,于当代正是个人锐意进取的不朽诗篇。 国学大师辜鸿铭刚直果敢,百年以前就曾剑指蒙昧之国人: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而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心为形抑,闻者太息,然民国之人却多是如此,沉湎于前人旧迹,深以大国自居而不知耻,不敢开拓,畏变而惮先,终只能为龙应台所唾弃的沉默的牺牲者,生命只随枯朽之形体而销陨,不复有诗篇存世。而同一时代的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身为外国之人,却知道开拓创新之要意,把中华传统之浩瀚文化同欧美科技合而自成有机体系,于战火之中恰似惠风吹拂学子心境,铸就了个人的生命诗篇,更在创新之中突破了有限生命的无常,自书一番风华,成一片萧条中锐意进取之典范。 勇于开拓,不惮创新,更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必由之路。 巴尔扎克高昂头颅,傲然而言:我已经粉碎了所有障碍。古语总言多歧路,然,歧路却是创新的根源,看似荒诞谬误的路,往往是民族发展的起点。一如追溯中国之改革开放,正是因总工程师邓小平创新性地在社会主义性质社会中引入了市场经济,才赢得了今日的国之腾飞,反观清末慈禧畏变而国门终为列强尖船利炮所破,涕泣之余,不免了悟创新乃民族发展必由之路。 然,老子言坚硬者死之徒并非空穴来风,一味求进求新,抛却公序良俗,本身亦使创新偏离了本质。 而今,我们似乎步入了加谬口中的腐朽时代,信息化之潮奔流,却窒息了个人生活,一味求新求进,处处设立新建筑水利枢纽,却只余下《苍南随想》里余秋雨对这番近乎撕裂自然的大丑的叹惋。无独有偶,践踏公序良俗,以虚假的新奇来博人眼球的网络推手们纷纷身陷囹圄,正是时代奔流中创新偏离本质的道道缩影。 电影《黄金时代》中配乐唱着:总要选择奔流,或冒险出走。人行于路,行而不屐,总要有几分独觅幽径的冒险之心;活在当下,唯有那些尚未开拓的路,才能守得独好的风景,攫取一番精神绦荡。 僻远幽径,勇者独往,纵历风霜,风景和畅。 为自己开路 陈滢 有诗云:林中有两条路,人们永远是走着一条,心中怀念着另一条。人生海海,我们常被外界所影响,随着人潮踏上前人铺好的康庄大道,将自己的初心丢到一边。可在之后的平稳日子里,我们又不禁要问自己:如果当初我走上那条没人走过的路,会怎么样? 可这世上本没有如果,我们能得到的,仅仅是无限的遗憾和追悔罢了。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要知道,这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盲人男孩力排众议,费尽心血攻读英语,最终被英国著名大学录取;《国王的演讲》中的国王,为了克

福建省高考语文2020年真题及答案(文字版)

福建省高考语文2020年真题及答案(文字版) 2017年高考全国卷1语文真题及答案(文字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新课标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

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 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 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 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 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 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 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 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 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 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 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 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2006年福建高考理综试卷及答案(文字版)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一)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1页。全卷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确无误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回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素。这些细胞位于 A.大脑皮层B.垂体C.下丘脑D.脊髓 2.一般情况下,用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 3.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中的人效应T细胞能产生单克隆抗体 B.培养中的人B细胞能够无限地增殖 C.人的成熟红细胞经过培养能形成细胞株 D.用胰蛋白酶处理肝组织可获得单个肝细胞 4.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 ..的是 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 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 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 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5.采用基因工程将人凝血因子基因导入山羊受精卵,培育出了转基因羊。但是,人凝血因子只存在于该转基因羊的乳汁中。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中凝血因子基因编码区的碱基对数目,等于凝血因子氨基酸数目的3倍B.可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含有人凝血因子基因的重组DNA分子导入羊的受精卵 C.在该转基因羊中,人凝血因子基因存在于乳腺细胞,而不存在于其他体细胞中D.人凝血因子基因开始转录后,DNA连接酶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 6.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化合物,降温使其固化得到的晶体属于 A.分子晶体B.原子晶体 C.离子晶体D.何种晶体无法判断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其单质的熔点一定越高 B.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 C.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它的沸点一定越高 D.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其单质的沸点一定越高

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深海的发现:从“大洋中脊”到“深部生物圈”。人们看惯了绵亘的山岭和曲折的海岸,一般不会问“为什么”的问题。90年前,发现大西洋两侧的非洲和南美洲海岸线可以拼合,又有同样的化石,从而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但当时回答他的只是嘲笑和冷漠。半个世纪后,深海测量技术发现深海洋底也有高山峻岭,全世界有8万公里长的山脊蜿蜒在各个大洋,而大西洋的中脊恰好与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平行,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大陆和大洋的岩石圈是分成若干“板块”的整体。同样,沐浴在阳光下的人们,看惯了飞禽走兽、树木花草,决不会对“万物生长靠太阳”产生怀疑,又是深海洋底"黑暗生物圈"的发现,开辟了新的视野。上世纪70年代,“ALVIN”号深潜器在东太平洋发现了近百度的高温区,原来海底有"黑烟"状的含硫化物热液喷出,冷却后形成“黑烟囱”耸立海底。更为有趣的是在热液区的生物群。现在,这类热液生物群在各大洋被发现的地点已经数以百计,离我们最近的就在日本冲绳海糟。黑暗食物链的基础,是在还原条件下进行化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的原核心生物,据推测与生命起源时的生物群相近。不只是海底,近年来发现在数千米深海海底下面数百米的深处,还有微生物在地层的极端条件下生存。这种“深部生物圈”虽然都由微小的原核生物组成,却有极大的数量,有人估计其生物量相当于全球地表生物总量的1/10。“深部生物圈”的发现,大大拓宽了“生物圈”的分布范围。原来从极地冰盖到火山热泉,从深海海底到地层深处,生物的分布几乎无处不在,人类迄今研究和熟悉的,只不过是生物圈中的一小部分。不但海底,海水层里也是一样:运用新技术,发现了普通显微镜下看不见的微微型浮游生物。 深海大洋的发现,纠正了我们对生物界的偏见:我们用肉眼甚至用光学显微镜见到的只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上层,只占生物圈的一小部分;地球生态系统的真正基础,在于连细胞核都没有的原核生物。生物的一级人类,应当是古菌、细菌与真核生物三大类,而我们熟悉的动、植物只是真核生物中的一部分。生物圈概念的扩展,也改变了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传统地质学里生物的“主角”是大化石,而实际改造地球的首先是原核生物,它们几首没有形态化石可留,只靠生态过程影响着化学元素周期表里几乎所有的元素,在三四十亿年的地质历史上默默无声地“耕耘”,直到今天才有可能得到重新的评价。总之,深海大洋的研究,不仅是地球科学,也是生命科学的突破口。 1.根据文章,下列对“大洋中脊”或“深部生物圈”有关内容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与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平行的大西洋海底山脊,构成了大西洋的“中脊”。 B.“大洋中脊”的发现证明了“大陆漂移”的假说和“板块”现象的存在。 C.组成“深部生物圈”的原核生物生存于深海海底及其下面数百米的深处。

2006年福建高考数学卷(理科)

2006年福建高考数学卷(理科)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设a 、b 、c 、d ∈R ,则复数(a +b i)(c +d i)为实数的充要条件是 A.ad -bc =0 B.ac -bd =0 C. ac +bd =0 D.ad +bc =0 2、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1=2,a 2+a 3=13,则a 4+a 5+a 6等于 A.40 B.42 C.43 D.45 3、已知α∈( 2π,π),sin α=53,则tan(4 π α+)等于 A.71 B.7 C.- 7 1 D.-7 4、已知全集U=R,且A={x ︱︱x -1︱>2},B={x ︱x 2 -6x+8<0},则( U A)∩等于 A.[-1,4] B. (2,3) C. (2,3) D.(-1,4) 5、已知正方体外接球的体积是 π3 32 ,那么正方体的棱长等于c A.22 B.332 C.324 D.33 4 6、在一个口袋中装有5个白球和3个黑球,这些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从中摸出3个球,至少摸到2个 黑球的概率等于 A. 72 B.83 C.73 D.28 9 7、对于平面α和共面的直线m 、n ,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若m ⊥α,m ⊥n ,则n ∥α B.若m ∥α,n ∥α,则m ∥n C.若m ?α,n ∥α,则m ∥n D.若m 、n 与α所成的角相等,则n ∥m 8、函数y=㏒21-x x (x ﹥1)的反函数是 A.y =122-x x (x >0) B.y = 122-x x (x <0) C.y =x x 212- (x >0) D. .y =x x 212- (x <0) 9、已知函数f (x )=2sin ?x(?>0)在区间[3π-,4 π ]上的最小值是-2,则?的最小值等于 A.32 B.23 C.2 D.3 10、已知双曲线12222=-b y a x (a >0, b <0)的右焦点为F ,若过点F 且倾斜角为60°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有 且只有一个交点,则此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A.( 1,2) B. (1,2) C.[2,+∞] D.(2,+∞) 11、已知︱OA ︱=1,︱OB ︱=3,OB OA ?=0,点C 在∠AOB 内,且∠AOC =30°,设OC =m OA +n OB (m 、 n ∈R ),则 n m 等于

2008年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福建卷)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英语 第Ⅰ卷(选择题共115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19.15 B. £9.15 C. £9.18 答案是B。 1.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A.It’s raining. B. It’s cloudy. C. It’s sunny. 2.Who will go to China next month? A. Lucy. B. Alice. C. Richard. 3. What are the speaker talking about? A. The man’s sister. B. A film. C. An actor. 4. Where will the speakers meet? A. In Room 340. B. In Room 314. C. In Room 223. 5.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a restaurant B. In an office. C. At home.

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福建卷)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福建卷) 第 I 卷(选择题,共24分) 一、(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李普曼认为,公众舆论的形成不仅基于现实利益,而且更大程度上为公众自身的信念所左右。在他看来,公众的舆论是建立在长期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牢固的信念之上,这种信念在极大程度上受到新闻报道和新闻舆论的影响;换句话说,是报刊等大众媒介通过经年累月的报道和宣传,塑造出一种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另一种知觉模式,从而在公众头脑中植入一整套“固定的成见”——公众在无意识中受到这种刻板成见的支配,以媒体的立场和视角去现察世界并形成舆论。他说;“对于大多数事物,我们是先想象它们,然后经历它们的。如果不是教育使得我们已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的话,那么这些先入之见会深深地支配整个知觉过程,这些先入之见把某些事物划分为熟悉的或陌生的,强调了这种区别,所以,看到了有一点熟悉的东西就像是很熟悉;有一点生疏的东西,就像是非常陌生。”他认为,固定的成见是我们每个人都难以避免的,它会妨碍人们对真实世界的了解,让人们生活在一种虚幻的“拟象”之中,“当成见的体系已牢固地形成时,我们都会注意那些能支撑成见的事实,而不去注意那些与成见相矛盾的事实,但是,固定的成见并不总是偏见和错误的观点,事实上常常是有条理的、能够自圆其说的信念体系,是一种社会心理的自我防御机制,对于社会意识的统一和公共价值的认同具有积极的意义。一言以蔽之,固定的成见就是看不见的社会习俗和对传统的维系力量。 1.下列对李普曼的“固定的成见”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固定的成见会妨碍人们对真实世界的理解,使人们生活在一种虚幻的“拟象”之中。 B.固定的成见不总是偏见和错误的观点,事实上,它是有条理并能自圆其说的信念体系。 C.固定的成见是一种社会心理的自我防御机制,对统一社会意识、认同公共价值有积极意义。 D.固定的成见是我们每个人都难以避免的,它是看不见的社会习俗和对传统的维系力量。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公众舆论的形成不仅建立在现实利益基础之上,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受制于公众自身的信念。 B.公众舆论是公众在无意识中受到刻板成见的支配,以媒体的立场和视角观察世界而形成的。 C.人们对大多数事物的先入之见会深深地支配整个知觉过程,并妨碍人们对真实世界

2015年福建高考语文试题卷及答案

2015年福建高考语文试题卷及答案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师者,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3宁溘死以流亡兮,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4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6夕阳西下,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与王昆绳书① [清]方苞 苞顿首: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接手书,义笃而辞质。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 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又违膝下色养②久,得归省视,颇忘其身之贱贫。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③辈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 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聚落居人,貌甚闲暇。因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天地 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故其文章皆肖以出。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而著书,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君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 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⑤也。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彷徨,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谁可告语哉!吾兄其安以为苞策哉! 吾兄得举,士友间鲜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退之⑥云:“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愿时自觉也。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虽冒雪风,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日月迅迈,惟各勖励,以慰索居。苞顿首。 (选自《四部丛刊》本《方望溪先生全集集外文》 [注]①本文是方苞在科举受挫后写给中举的学友王昆绳的回信。②色养:指孝养侍奉父母。③褐甫:方苞的另一位朋友。④胥易技系:形体劳累,心怀忧惧。⑤蔑蔑:藐小,不足称道。⑥退之: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解析 第Ⅰ卷(选择题共15分) 一、(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民间艺术与民俗生活息息相关,离开民俗就如同离开母体,民间艺术将孤立难存。只是由于时代观念的变逆和愿有生活方式的改变,民俗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传统民间艺术要永保青春,就要设法在变化了的民俗生活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比如,近年来一种两三公分见方的“福”字往流行,常用来贴在电脑屏幕上方。别小看这小小的“福”字,它可以使数千年来民族传统中的“过年”的情杯一下子点燃起来。这种脱象还告诉我们,在时代转型期间,其实不是人们疏离了传统,而是传统的情感无所依傍,缺少载体。可喜的是,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如今已成为法定休假日,有的传统节日还在复苏,与这些传统节日相关的民间艺术也将随之有了宽广的用武之地。 许多传统的民间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由生活中的应用文化转化为历史文化,成为一种历史的记忆、标志、符号,乃至经典。就像马家窑的陶器,原来只是再寻常不过的容器,现在却被视为艺术珍品,摆在博物馆的玻璃柜里,甚至要装上报警器保护起来。但是,也有许多传统的民间艺术离开我们今天的生活还不远,我们还不应“历史地”去对待它们,而应当采取积极的方式,为这些民间艺术注入时代的活力,让它们重新回到今天的生活中来。也就是说,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应当顺应时代的转型,做到既适应变化了的生活,富有时代的朝气,又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保持着独特的民族风格。 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民间艺术要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就要在民俗生活的变化中调整自己,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B.在时代转型期间,传统的情感并没有消失,只是人们的心灵再也无法承载这份传统的情感了。 C.许多民间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渐渐失去了它的实用功能,转化为历史文化,有的还成为经典。 D.应该通过努力,让那些还没有完全从生活中消失的传统民间艺术,重新回到我们今天的生活。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和推断文中信息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B项曲解原意,由原文“其实不是人们疏离了传统,而是传统的情感无所依傍,缺少载体”可知。A、C、D三项可以筛选和整合第一段和第二段信息看出均为正确选项。】 2.下面列举的现象,与文中“传承传统民间艺术”的主张不一致的一项是 A.在唐装中加入一些现代元素,使这种服装兼具古典韵味和现代气息。 B.研究和借鉴马家窑陶器的传统制作工艺,用以开发新的陶器产品。 C.把传统京剧《将相和》改编为西方话剧,增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 D.春节时,用“福”字剪纸代替过去的门神,使传统的情感有所寄托。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需要准确理解原文信息来作答。C项强加因果,】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晏子之暑,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患于逾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于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父者也。”晏子曰:“何为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于中牟,见使料归。”晏子曰:“何为为仆?”对曰:“不免冻饿之切吾身,是以为仆也。”晏子曰:“为仆几何?”对曰:“三年矣。”晏子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以赠①之,因载而与之俱归。 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于使人应之曰:“吾来尝得交夫子也,子为仆三年,吾乃今日赌而赎之,吾于子尚未可乎?子何绝载之暴也。” 越石父对之曰:“臣闻之,士者诎乎不知已,而中乎知已,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不为彼功诎身之理。吾三年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于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请鬻于世。” 晏子出,见之曰:“向者见客之容,而今也见客之意。婴闻之,省行者不引其过,寝实者不讥其辞,婴可

2006年福建高考理科数学试卷及答案(文字版)[1]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理工农医类)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设a 、b 、c 、d ∈R ,则复数(a +b i)(c +d i)为实数的充要条件是 A.ad -bc =0 B.ac -bd =0 C. ac +bd =0 D.ad +bc =0 (2)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1=2,a 2+a 3=13,则a 4+a 5+a 6等于 A.40 B.42 C.43 D.45 (3)已知α∈( 2 π ,π),sin α=53,则tan(4πα+)等于 A.71 B.7 C.- 7 1 D.-7 (4)已知全集U =R,且A={x ︱︱x -1︱>2},B ={x ︱x 2 -6x +8<0},则(U A )∩等于 A.[-1,4] B. (2,3) C. (2,3) D.(-1,4) (5)已知正方体外接球的体积是 π3 32 ,那么正方体的棱长等于 A.22 B.332 C.32 4 D.334 (6)在一个口袋中装有5个白球和3个黑球,这些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从中摸出3个球,至少摸到2个黑 球的概率等于 A. 72 B.83 C.73 D.28 9 (7)对于平面α和共面的直线m 、n ,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若m ⊥α,m ⊥n ,则n ∥α B.若m ∥α,n ∥α,则m ∥n C.若m ?α,n ∥α,则m ∥n D.若m 、n 与α所成的角相等,则n ∥m (8)函数y=㏒2 1-x x (x ﹥1)的反函数是 A.y =122-x x (x >0) B.y = 122-x x (x <0) C.y =x x 212- (x >0) D. .y =x x 212- (x <0) (9)已知函数f (x )=2sin ?x(?>0)在区间[3π-,4 π ]上的最小值是-2,则?的最小值等于 A.32 B.23 C.2 D.3 (10)已知双曲线122 22=-b y a x (a >0,b <0)的右焦点为F ,若过点F 且倾斜角为60°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有且 只有一个交点,则此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A.( 1,2) B. (1,2) C.[2,+∞] D.(2,+∞) (11)已知︱︱=1,︱︱=3,?=0,点C 在∠AOB 内,且∠AOC =30°,设=m +n (m 、n ∈R ),则 n m 等于 A.3 1 B.3 C.33 D.3 (12)对于直角坐标平面内的任意两点A (x 1,y 1)、B (x 2,y 2),定义它们之间的一种“距离”:‖AB ‖=︱x 1 -x 2︱+︱y 1-y 2︱.给出下列三个命题:①若点C 在线段AB 上,则‖AC ‖+‖CB ‖=‖AB ‖;②在△ABC

2006年高考福建卷理科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理工农医类)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a 、b 、c 、d ∈R ,则复数(a +b i)(c +d i)为实数的充要条件是 A.ad -bc =0 B.ac -bd =0 C. ac +bd =0 D.ad +bc =0 (2)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1=2,a 2+a 3=13,则a 4+a 5+a 6等于 A.40 B.42 C.43 D.45 (3)已知α∈( 2π,π),sin α=53,则tan(4 π α+)等于 A. 71 B.7 C.- 7 1 D.-7 (4)已知全集U =R,且A={x ︱︱x -1︱>2},B ={x ︱x 2 -6x +8<0},则( U A )∩等于 A.[-1,4] B. (2,3) C. (2,3) D.(-1,4) (5)已知正方体外接球的体积是 π3 32 ,那么正方体的棱长等于 A.22 B. 332 C.324 D.3 3 4 (6)在一个口袋中装有5个白球和3个黑球,这些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从中摸出3个 球,至少摸到2个黑球的概率等于 A. 72 B.83 C.73 D.28 9 (7)对于平面α和共面的直线m 、n ,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若m ⊥α,m ⊥n ,则n ∥α B.若m ∥α,n ∥α,则m ∥n C.若m ?α,n ∥α,则m ∥n D.若m 、n 与α所成的角相等,则n ∥m (8)函数y=㏒2 1 -x x (x ﹥1)的反函数是 A.y =122-x x (x >0) B.y = 122-x x (x <0) C.y =x x 212- (x >0) D. .y =x x 2 12- (x <0) (9)已知函数f (x )=2sin ?x(?>0)在区间[3π- , 4 π ]上的最小值是-2,则?的最小值等于 A. 32 B.2 3 C.2 D.3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福建卷,含解析)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福建卷,含解析) 一、古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师者,。(韩愈《师说》) (3)宁溘死以流亡兮,。(屈原《离骚》) (4),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6)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答案】(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3)余不忍为此态也(4)大漠孤烟直(5)烽火连三月(6)断肠人在天涯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与王昆绳书① [清]方苞 苞顿首: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接手书,义笃.而辞质。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 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又违膝下色养②久,得归省视,颇忘其身之贱贫。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③辈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 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聚落居人,貌甚闲暇。团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故其父亲皆肖以出。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而著书,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君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 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⑤也。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徬徨。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谁可告语就?吾兄其安以为苞策哉! 吾兄得举。士友间鲜.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退之⑥云:“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愿时自觉也。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虽冒风雪,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日月迅迈,

2006年高考数学福建卷理科

2006年高考数学福建卷理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a b c R ∈则复数()()a bi c di ++为实数的充要条件是 (A )0ad bc -= (B )0ac bd -= (C )0ac bd += (D )0ad bc += (2)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1232,13,a a a =+=则456a a a ++等于 (A )40 (B )42 (C )43 (D )45 (3)已知3(,),sin ,25π απα∈=则tan()4π α+等于 (A )17 (B )7 (C )1 7 - (D )7- (4)已知全集,U R =且{}{} 2|12,|680,A x x B x x x =->=-+<则()U C A B 等于 (A )[1,4)- (B )(2,3) (C )(2,3] (D )(1,4)- (5)已知正方体外接球的体积是 32 3 π,那么正方体的棱长等于 (A ) (B (C )3 (D (6)在一个口袋中装有5个白球和3个黑球,这些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从中摸出3个球,至少摸到2 个黑球的概率等于 (A )27 (B )38 (C )37 (D )928 (7)对于平面α和共面的直线m 、,n 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 )若,,m m n α⊥⊥则n α∥ (B )若m αα∥,n ∥,则m ∥n (C )若,m n αα?∥,则m ∥n (D )若m 、n 与α所成的角相等,则m ∥n (8)函数2log (1)1 x y x x =>-的反函数是 (A )2(0)21x x y x =>- (B )2(0)21x x y x =<- (C )21(0)2x x y x -=> (D )21 (0)2 x x y x -=< (9)已知函数()2sin (0)f x x ωω=>在区间,34ππ?? -??? ?上的最小值是2-,则ω的最小值等于 (A ) 23 (B )3 2 (C )2 (D )3

2015年高考福建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7、2015年高考福建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师者,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3)宁溘死以流亡兮,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4)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6)夕阳西下,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与王昆绳书① [清]方苞 苞顿首: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接手书,义笃而辞质。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 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又违膝下色养②久,得归省视,颇忘其身之贱贫。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③辈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 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聚落居人,貌甚闲暇。因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故其文章皆肖以出。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而著书,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君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 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⑤也。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彷徨,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谁可告语哉!吾兄其安以为苞策哉! 吾兄得举,士友间鲜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退之⑥云:“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愿时自觉也。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虽冒雪风,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日月迅迈,惟各勖励,以慰索居。苞顿首。 (选自《四部丛刊》本《方望溪先生全集集外文》)

2006年高考福建优秀作文集

2006年福建高考优秀作文:山的那边 黎明咬破夜的唇,将那抹血迹留于天际。于是,鸡鸣,犬吠,炊烟袅袅地从寨子里浮起来了,飘飘摇摇进了林子。 父子俩便起了床,父亲用麻利的手脚,戴上斗笠,荷上锄头,“吱———”地打开门,走去。儿子的动作显得嫩生了许多。摸下床,掬了一捧清水,清醒了自己,水缸中一圈一圈漾着他惺忪的睡眼。然后拎起灶上昨夜整好的干粮,朝着渺茫的晨雾中那个略有些佝偻的身影奔去…… 这是一方好美的水土。是啊,来这里拍照旅游的人都这么说。绿水环抱着青山,相环相绕,相厮相守,美了这里的风景,也美了这里的人。只是光着脚的儿子不懂,为何如此迷人的风景,留不住那张记忆深处母亲模糊的脸,让爹和自己成日守着那块巴掌大的地,还让自己光着脚丫子满山溜。只是这些疑问,似乎都没有个清晰的答案,儿子疑惑,山水也疑惑了。 那块巴掌大的地,便是当地人称作“坝子”的山间小盆地。不大,却隐着儿子童年所有的欢娱,锄草、浇水、施肥,甚至是看着太阳从山的那边落下。而此刻,儿子和父亲正躬着背,劳作。 儿子累了,直起腰来。“爹,俺还得在这里多久?” 父亲一怔,“说啥?伢子。” “爹,俺老师说让俺回学校上课……”父亲没回话,双眉稍稍蹙了一下。 “爹,老师说了,上了学,有了学问,就能出山。山的那边可大了!老师说出了山,就能让视野变大———” “啥,‘视野’不‘视野’的?俺只懂种地!” 儿子不还嘴了。他懂爹的脾气。只是他用稚嫩的眼,瞅了瞅银雾弥漫的青山,又低下头劳作。 而爹也纳闷了。“山的那边,真有‘视野’么?说不准有,要不他妈为啥死活不肯回来?———不想咯,不想咯。”

正午,山雾便揭开了面纱,山才笔挺地屹于水中,父子俩歇下来,坐在田埂上。父亲黝黑的脸上沾满汗水,手一抹,便又沾上些泥的芳香。 儿子又呆了,望着山的那边。 “伢子,又怔!快吃,干活。”儿子收回眼神,有些失落。于是,又是劳作。 红日西薄。天际再次被染红,不过,是金灿灿的,烘得儿子的心暖暖的。 儿子眯缝起眼,似乎在眺望着什么,脸颊红彤彤的,又有话要说,“爹,瞧!” 爹也直起身子。 “爹,看。太阳落到山的那边去了。那里肯定遍地都是金子。太阳也喜欢那边。” 爹倏然有了欲哭的念头。是呀!说不准伢子出了山,能找回他娘呢!想到这里,心里不禁幻想出他娘回来的情景,心里也就暖了。 “伢子,上学去吧!爹许了。”儿子脸上真的暖了。他能回学校了,能有“视野”了。 “记得给老师捎句话,让他记得给你们‘视野’……” 山和水找到答案了,灵动在父子的心里…… 2006年福建高考优秀作文:戈多来临,请关好门 窗 依旧是那个夏天,骄阳高照。 背景并无不同,依旧打着荒诞剧的名号,但主角变成了我。我把靴子脱下使劲地倒,抓狂地拨弄自己的乱发,盼望着戈多能在头皮屑里面出现。

2006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福建卷)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福建卷) 第 I 卷(选择题,共24分) 一、(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李普曼认为,公众舆论的形成不仅基于现实利益,而且更大程度上为公众自身的信念所左右。在他看来,公众的舆论是建立在长期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牢固的信念之上,这种信念在极大程度上受到新闻报道和新闻舆论的影响;换句话说,是报刊等大众媒介通过经年累月的报道和宣传,塑造出一种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另一种知觉模式,从而在公众头脑中植入一整套“固定的成见”——公众在无意识中受到这种刻板成见的支配,以媒体的立场和视角去现察世界并形成舆论。他说;“对于大多数事物,我们是先想象它们,然后经历它们的。如果不是教育使得我们已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的话,那么这些先入之见会深深地支配整个知觉过程,这些先入之见把某些事物划分为熟悉的或陌生的,强调了这种区别,所以,看到了有一点熟悉的东西就像是很熟悉;有一点生疏的东西,就像是非常陌生。”他认为,固定的成见是我们每个人都难以避免的,它会妨碍人们对真实世界的了解,让人们生活在一种虚幻的“拟象”之中,“当成见的体系已牢固地形成时,我们都会注意那些能支撑成见的事实,而不去注意那些与成见相矛盾的事实,但是,固定的成见并不总是偏见和错误的观点,事实上常常是有条理的、能够自圆其说的信念体系,是一种社会心理的自我防御机制,对于社会意识的统一和公共价值的认同具有积极的意义。一言以蔽之,固定的成见就是看不见的社会习俗和对传统的维系力量。 1.下列对李普曼的“固定的成见”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固定的成见会妨碍人们对真实世界的理解,使人们生活在一种虚幻的“拟象”之中。 B.固定的成见不总是偏见和错误的观点,事实上,它是有条理并能自圆其说的信念体系。 C.固定的成见是一种社会心理的自我防御机制,对统一社会意识、认同公共价值有积极意义。 D.固定的成见是我们每个人都难以避免的,它是看不见的社会习俗和对传统的维系力量。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公众舆论的形成不仅建立在现实利益基础之上,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受制于公众自身的信念。 B.公众舆论是公众在无意识中受到刻板成见的支配,以媒体的立场和视角观察世界而形成的。 C.人们对大多数事物的先入之见会深深地支配整个知觉过程,并妨碍人们对真实世界的了解。 D.当成见的体系尚未牢固形成时,人们对那些能支撑成见的和与成见相矛盾的事实都不会关注。 二、(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老鼠不仅有99%的基因和人类相似,而且在胚胎发育、疾病类型甚至行为上都和人类有可比之处。科学家开始一项耗资1亿英镑的计划:培育不计其数的转基因老鼠。这项计划的目标是在老鼠身上造出糖尿病、心脏痛、癌症及精神病等人类主要疾病,揭示上述疾病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