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复数复习题目(中职数学选修)

复数复习题目(中职数学选修)

复数复习题目(中职数学选修)
复数复习题目(中职数学选修)

[选修]复数复习测验

1.[选做题]在4-1和4-2两题中选答一题. 1—1cos()cos sin()sin =αββαββ---

A .αcos

B .βcos

C .α2cos

D .β2cos

1—2.若1

12

a bi =-,则实数a ,

b 的值分别为

A .2,

B .2-

C .2-,

D .2

2.[选做题]在2-1和2-2两题中选答一题.

2—1.在?ABC 中,若

b

B

a A cos sin =,则B 等于 A .4π B .6π C .3π D .2

π

2—2.复数z =的模和辐角主值分别是 A .2,60o

B .4,60o

C .2,300o

D .2,60?

-

3.[选做题]在3-1和3-2两题中选答一题. 3—1.函数3sin(2)6

y x π

=-的最小正周期为

A .

2

π

B .π

C .2π

D .3π 3—2.复数2(34i -)的实部和虚部分别是 A .3,4- B .6,8- C .3,4i - D .6,8i -

4.[选做题]在4-1和4-2两题中选答一题. 4—1.)3

sin(2π

α+

等于

A .3sin 2+α

B .3sin 2-α

C .ααcos 3sin -

D .ααcos 3sin +

4—2.复数35z i =-对应的点位于复平面的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5.[选做题]在5-1和5-2两题中选答一题.

5—1.在ABC ?中,已知2AC =,∠ο

45=ABC ,60ACB ∠=o

,则AB = A .3 B .

362 C .4

6

D .6 5—2.下列各式是复数三角形式的是 A .)65sin 65(cos 2?+?-i B .)65sin 65(cos 2?-?i C .)65cos 65(sin 2?+?i D .)65sin 65(cos 2?+?i

6.[选做题]在6-1和6-2两题中选答一题. 6—1.函数)6

2sin(23π

-=

x y 的最大值为 . 6—2.计算:)4)(23(i i -+= .

中职数学(高教版)授课教案复数的几何意义和三角形式

17.3复数的几何意义和三角形式 教学目标 1. 理解复数的几何意义,会用复平面内的点和向量来表示复数,体会通过图形来讨论复数问题; 2. 知道实轴、虚轴上及各象限内的点所对应的复数的特征,掌握复数的模、幅角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会用计算器求复数的模和幅角。 教学重点 复数的几何意义 复数的模和幅角 教学难点 复数与向量的关系;复数模的几何意义。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问题1:对于复数a+bi 和c+di(a,b,c,d ∈R),你认为满足什么条件时,这两个复数相等? (a=c 且b=d ,即实部与虚部分别相等时,这两个复数相等。) 问题2:若把a,b 看成有序实数对(a,b ),则(a,b )与复数a+bi 是怎样的对应关系?有序实数对(a,b )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是怎样的对应关系?(一一对应关系) 实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实数 一一对应 实数轴上的点 (几何模型 ) 问题3:类比实数的性质,你能否找到用来表示复数的几何模型?还能得出复数其他的一些性质吗? 二、建构数学 1、复平面的概念 把建立的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复数的平面叫做_________,x 轴叫做_______,y 轴叫做______。实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除原点外,虚轴上的点都表示虚数。 2、复数的几何意义 复数a+bi ,即点Z (a,b )(复数的几何形式)、即向量OZ (复数的向量形式。以O 为始点的向量,规定:相等的向量表示同一个复数。) 三者的关系如右上图

练习 1.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A)在复平面内,对应于实数的点都在实轴上; (B)在复平面内,对应于纯虚数的点都虚轴上; (C)在复平面内,实轴上的点所对应的复数都是实数; (D)在复平面内,虚轴上的点所对应的数都是纯虚数。 2.“a=0”是“复数a+bi (a , b∈R)所对应的点在虚轴上”的()。 (A)必要不充分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不充分不必要条件 例2 已知复数z=(m2+m-6)+(m2+m-2)i在复平面内所对应的点位于第二象限,求实数m允许的取值范围。 二.复数的模和幅角 向量的模叫做复数Z=a+bi的模(或绝对值),记作或。如果b=0,那么Z=a+bi就是实数a,它的模等于(即实数a的绝对值)。 模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 求下列复数的模: (1)z1=-5i (2)z2=-3+4i (3)z3=5-5i (4)z4=1+mi(m∈R) (5)z5=4a-3ai(a<0)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许超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基础知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32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大纲教学要求用语的表述 1. 认知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了解:初步知道知识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 理解:懂得知识的概念和规律(定义、定理、法则等)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 掌握:能够应用知识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去解决一些问题。 2. 技能与能力培养要求(分为三项技能与四项能力) 计算技能:根据法则、公式,或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正确地进行运算求解。 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正确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及常用的数学工具软件。 数据处理技能:按要求对数据(数据表格)进行处理并提取有关信息。 观察能力:根据数据趋势,数量关系或图形、图示,描述其规律。 空间想象能力:依据文字、语言描述,或较简单的几何体及其组合,想象相应的空间图形;能够在基本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位置关系,或根据条件画出图形。 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能对工作和生活中的简单数学相关问题,作出分析并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予以解决。 数学思维能力: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类比、归纳、综合等方法,对数学及其应用问题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判断、推理和求解;针对不同的问题(或需求),会选择合适的模型(模式)。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1单元集合(6学时)

复数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百度文库

一、复数选择题 1.复数3 (23)i +(其中i 为虚数单位)的虚部为( ) A .9i B .46i - C .9 D .46- 2. 212i i +=-( ) A .1 B .?1 C .i - D .i 3.在复平面内复数Z=i (1﹣2i )对应的点位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4.复数312i z i =-的虚部是( ) A .65i - B .35 i C . 35 D .65 - 5.已知复数1z i i =+-(i 为虚数单位),则z =( ) A .1 B .i C i D i 6.已知复数5 12z i =+,则z =( ) A .1 B C D .5 7.复数z 的共轭复数记为z ,则下列运算:①z z +;②z z -;③z z ?④z z ,其结果一定是实数的是( )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8.若复数2i 1i a -+(a ∈R )为纯虚数,则1i a -=( ) A B C .3 D .5 9.在复平面内,复数z 对应的点为(,)x y ,若2 2 (2)4x y ++=,则( ) A .22z += B .22z i += C .24z += D .24z i += 10.已知2021(2)i z i -=,则复平面内与z 对应的点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11.复数()()212z i i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12.已知i 为虚数单位,则43i i =-( ) A . 2655 i + B . 2655 i - C .2655 i - + D .2655 i - -

中考数学试卷分析

2017年中考数学试卷分析 2017年广东省中考数学试卷与去年相比,在知识内容、题型、题量等方面总体保持稳定,不仅注重考查“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而且注重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和综合意识。试卷分值与去年相比,总分值120分和题型结构没有变化,兼顾了初中毕业水平考试与选拔的功能,不过相比较去年的试题,基础题难度不大,压轴题难度有所提升。 一、试题特点:整体平稳 2017年中考试题考点与前两年对比,不少题目的考察方式与近几年题型相似,具体考点如下:

二、逐题分析:难度适中 (一)选择题 选择题较容易得分,基本上是送分题,基础部分第10题与往年题型不同,内容有变化,今年重点考察的对象是特殊四边形与相似的综合应用,但难度不大。 (二)填空题 第15题往年喜欢考察找规律的题型,今年重点考察的是整体代入法。往年第16题常求阴影部分面积,而今年和去年都是考察几何图形中求线段长度问题。

(三)解答题(一) 第17、18题考点与往年相同,第19题尺规作图题今年放在了解答题(二)中,而以往学生最担心的应用题今年难度有所降低,放在解答题(一)中,容易得分。 (四)解答题(二) 数据分析与几何小综合和以往考察考点相似,但难度不大,容易得分,计算量比以前略有减少。 (五)解答题(三) 解答题(三)题型与去年基本一样,内容变化不大,难度稍有提高。23题函数小综合,相比去年考察的知识点比较广,涉及到函数解析式、中点公式、三角函数;24题几何大综合与去年难度相当,不过题型有所变化,重点考查了圆的基本性质与圆的切线性质、三角形相似等综合内容,要求学生对圆中角度的关系能灵活运用,对相关几何模型熟悉,对学生能力要求比较高。特别是第(3)问求弧长,要求学生利用相似三角形证明求角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综合能力。25题压轴题,为图形变换中的动点问题,把等腰三角形、矩形、特殊角度的三角形与二次函数最值等编合在一起,同时也体现出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等思想,并且本题较去年计算量有所加大,对学生的图形综合分析能力要求比较高,卓越、博达教育专家认为,正确地做出辅助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求学生具有完整的数学思维,区分度较高,具有选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完整资料).doc

《数学》课程标准 一、前言 1、课程定位 数学是以数与形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对科学技术的进步发挥着基础理论和基础应用的作用。它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又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形成人类的理性思维,促进人的智力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一门主要文化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工具功能,是学生学习其他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它对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应用价值,提高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康个性的形成起着有效的促进作用。 2、课程理念 (1)构建必需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要确保学生学习“必需的数学”,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内涵的界定,在理论与方法上应是最基本的,在现代生活和生产的应用中又是最广泛的。要构建既能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特点,又能适应时代发展的必需基础的数学课程。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还要确保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尽可能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生对数学的不同需要,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多种平台。

(2)内容精简、实用,体现选择性和弹性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要精选最基本的和应用最广泛的数学内容,体现近现代数学思想方法。要增加实际应用、问题探究、数学文化等内容,并采用整体规划与局部调整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基础和拓展两部分简明合理的内容结构。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必须删除繁杂的运算与人为的技巧,必须提出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逻辑推理、空间想象等能力要求,要适度加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所学专业相关的数学应用意识,适度加强计算器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3)重视学习过程,改善学习方式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要遵循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突出通性通法。要展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提供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的机会,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新知、掌握技能、发展情感。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无论是沿用并优化接受记忆、模仿练习的方式,还是采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方式,都要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会数学的思想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4)体现数学文化,提升数学素养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趋势,数学科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数学美学价值,数学家的敬业、创新精神等,以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并根据需要提出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使学生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领悟数学的美学价值。

中职数学教学评价的三阶段共7页

中职数学教学评价的三阶段 教学评价是依据课程标准,根据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方式系统地收集各种信息,对某一课程的教学效果作出评价判断,以利于对课程实施进行必要、及时的调整。从评价的主体上来看,教学评价可以是授课教师为了了解学生的心智特点而做出适当的教学设计,是收集、整理、反馈课堂信息的过程。从评价的客体上看,教学评价可以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积极或消极的表现,如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课堂练习、家庭作业等情况,通过可观察的学生学习行为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评价对教学活动具有强大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是对教学情况的检测、监督与反馈。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评价的及时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有利于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实施。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都表现为文化课特别是数学学科的基础薄弱,在传统评价体系中被认定为学习的“失败者”。而当前,中职学校对学生数学水平的评价大多使用限时笔试的评价形式。期中、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的高低是判断某学生数学情况好坏的标准。考试形式都是闭卷,或他人命题或会考形式。往往一张数学试卷的难度系数P值是选择题高于填空题,最低的是解答题。这就直观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是不够的,多停留在了解层面,能从四个答案中选出正确的选项,但是自己分析求解却很难,而完整地写出解答过程更是困难。 因为大部分中职学生在毕业以后都选择就业,很少有学生有机会直接用到在课堂中学习的数学知识,数学无用的想法一直存在于他们的潜意识中,加上自身数学基础不好,从小数学考试就没有及格,学习根本提不起

兴趣。因此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成绩无所谓成为中职生普遍的特点。中职学校的教学活动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所以应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以往考试数据的分析情况和现状来看,中职数学必须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而在教学评价这个环节,不能仅从考试成绩判断学生的数学素养,应当遵循人文性的原则,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和多元化的评价形式。 基于以上教学评价的概念及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现状的分析,本文根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将其分为准备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现就以中职数学《拓展模块》三角函数一章的教学为例,对这三个评价进行具体的探索。 一、准备性评价要具体详尽 准备性评价,又可称作诊断性评价,是指在一门课程或是某个教学内容开始之前对教学背景及学生已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等方面进行的评估。准备性评价通常采用“摸底测验”的方式进行。教师进行准备性评价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情况,促进学生学习而不是给学生贴标签。通过准备性评价,教师可以发现学生新旧知识的最佳契合点。一方面,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是否具备学习某种新知识所需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了解在新的教学目标中,有哪些知识与技能是学生已经掌握的,这样在新授课过程中可以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准备性评价可以检查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合理、恰当,是否适合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

高二选修1-2《复数》单元测试卷及其答案

复数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把本题正确答案填入下列框中。 1.若i 为虚数单位,则=+i i )1(( ) A .i +1 B .i -1 C .i +-1 D .i --1 2.0=a 是复数(,)a bi a b R +∈为纯虚数的( ) A .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3.在复平面内,复数 i i +-12对应的点位于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4.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 (A )两个复数不可以比较大小 ( B )两个实数可以比较大小 ( C )两个虚数不可以比较大小 ( D )一虚数和一实数不可以比较大小 5.设R ,,,∈d c b a ,则复数))((di c bi a ++为实数的充要条件是( ) A .0ad bc -= B .0ac bd -= C .0ac bd += D .0ad bc += 6.如果复数i bi 212+-的实部与虚部互为相反数,那么实数b 等于( ) A .3 2- B .3 2 C .2 D .2 7.若复数z 满足方程022=+z ,则3z 的值为( ) A .22± B .22- C .i 22± D .i 22- 8.已知z+5-6i=3+4i ,则复数z 为( ) A.-4+20i B.-2+10i C. -8+20i D. -2+20i 9.i 表示虚数单位,则2008321i i i i ++++ 的值是( ) A .0 B .1 C .i D .i - 10.复数8)11(i +的值是 ( ) A . i 16 B . i 4 C .16 D . 4 11.对于两个复数i 232 1 + -=α,i 2 3 21--=β,有下列四个结论:①1=αβ;②1=βα; ③1=β α;④133=β+α,其中正确的结论的个数为( ) A . 1 B .2 C . 3 D .4

中职数学大纲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128学时。 2.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32~64学时。 3.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大纲教学要求用语的表述 1. 认知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了解:初步知道知识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 理解:懂得知识的概念和规律(定义、定理、法则等)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 掌握:能够应用知识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去解决一些问题。 2. 技能与能力培养要求(分为三项技能与四项能力) 计算技能:根据法则、公式,或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正确地进行运算求解。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

数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2.基础模块分上下两册,分两学年学习,每学年128课时。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大纲教学要求用语的表述 1. 认知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了解:初步知道知识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 理解:懂得知识的概念和规律(定义、定理、法则等)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掌握:能够应用知识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去解决一些问题。 2. 技能与能力培养要求(分为三项技能与四项能力) 计算技能:根据法则、公式,或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正确地进行运算求解。 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正确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及常用的数学工具软件。 数据处理技能:按要求对数据(数据表格)进行处理并提取有关信息。 观察能力:根据数据趋势,数量关系或图形、图示,描述其规律。 空间想象能力:依据文字、语言描述,或较简单的几何体及其组合,想象相应的空间图形;能够在基本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位置关系,或根据条件画出图形。 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能对工作和生活中的简单数学相关问题,作出分析并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予以解决。

高中数学选修2-2复数单元测试卷

章末检测 一、选择题 1.i 是虚数单位,若集合S ={-1,0,1},则( ) A.i ∈S B.i 2∈S C.i 3∈S D.2i ∈S 答案 B 2.z 1=(m 2+m +1)+(m 2+m -4)i ,m ∈R ,z 2=3-2i ,则“m =1”是“z 1=z 2”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答案 A 解析 因为z 1=z 2, 所以????? m 2+m +1=3,m 2+m -4=-2,解得m =1或m =-2, 所以m =1是z 1=z 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设z 1,z 2为复数,则下列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 A.若z 21+z 22>0,则z 21>-z 22 B.|z 1-z 2|=(z 1+z 2)2-4z 1z 2 C.z 21+z 22=0?z 1=z 2=0 D.z 1-z 1是纯虚数或零 答案 D 解析 举例说明:若z 1=4+i ,z 2=2-2i ,则z 21=15+8i ,z 22=-8i ,z 21+z 22>0,但z 21与-z 22 都是虚数,不能比较大小,故A 错;因为|z 1-z 2|2不一定等于(z 1-z 2)2,故|z 1-z 2|与 (z 1+z 2)2-4z 1z 2不一定相等,B 错;若z 1=2+i ,z 2=1-2i ,则z 21=3+4i ,z 22=-3-4i ,z 21 +z 22=0,但z 1=z 2=0不成立,故C 错;设z 1=a +b i(a ,b ∈R ),则z 1=a -b i ,故z 1-z 1=2b i ,当b =0时是零,当b ≠0时,是纯虚数.故D 正确. 4.已知i 是虚数单位,m ,n ∈R ,且m +i =1+n i ,则 m +n i m -n i 等于( ) A.-1 B.1 C.-i D.i 答案 D

中职数学试卷分析.doc

中职数学试卷分析一、命题思路在本次中职中职数学教学质量监测中,试卷命题的指导思想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为依据,紧扣新课程理念,从概念、计算、应用几方面考查学生双基、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可以基本技能全面考查了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说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的基本理念《中职数学课程标准》努力体现的形成情况及对中职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与思想;试题既做到了覆盖面广,知识容量大,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又做到了不偏、不难、不怪,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他们学习中职数学、用中职更好地促进我校中职数为各个班主任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导向作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二、考试结果情况及分析全校总体情况分,100试卷满分为人,3350今年全校参加质量监测的学生共有、184.25学校平均分为%。50-60及格率为差的点不及格;多分,70兄弟学校平均分为好点在%。99.5及格率是分,分析:、2书写认真端正,正确率高,及格率和优秀率都不错,取有些学校的学生试卷卷面清晰,这样造成了较大差距,其成绩成绩也不理想,得了满意的成绩;而有些学校的学生书写差,差的主要原因有:)课堂教学效率不高。首先,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不强。一些教师缺乏独立研究1(和钻研教材的能力,吃不透教材,把握不准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其次,课前不能做学具准备。好充分的教具、很多课如果缺中职数学新

课程的实验教材与以往的教材不一样,少教具、学具的充分准备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第三,教师的自身素质差。有些教师上以上多种因素导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弱。教学思路不清晰,课的语言不精练,缺乏感染力,特别是新授内容如果第一遍教学学生头脑中没构建起正确清晰的知识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也很难取得明显的效果。结构,以后即使多次“炒夹生饭”)平时教学抓得不实。有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比较好,可为什么学生的成2(绩不理想,原因就在于平时工作簿认真,不踏实,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作业不能及时订正,丧导致学生对后续学习的困难越来越大,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和补救,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不少学生因为看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本次质量监测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计算,)3(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可见,一些题学生缺乏生活常识知识而导致错误。错加减号而失分,学习成功的保证。 三、学生失分原因分析、计算能力不强。1有一大部分学生在分数和小数互化上出现错小数混合运算的题,分数、递等式计算中,这就说明教学时还是把分数化小数计算起来简单。不清晰究竟什么时候把小数化分数,误,学生教师强化不到位,练习的题目也不够多,学生熟练程度不够。、概念不清晰、不扎实。2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可以画多如,如何求比值等学生失分率低。正反比例的判断,少条线段,其中最短的是什么线段,它的长度叫做什么,绝大部分学生不会。再如,一

分析中职数学教学方法

分析中职数学教学方法 分析中职数学教学方法 1、改革教学模式,研究教学新方法 学生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与教学模式的选择息息相关。新课改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改革。为了确保中职数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性,所有的改革和研究都必须在新课改后形成的新理念和新目标的指导下进行。根据中职数学教学目标,中职数学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革。优化课堂结构,增强教学实用性当前,中职数学教学关注的要点是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式恰好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即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其主要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使学生在获得新知识的成功体验时,进一步发展智能,提高个人素养,进而培养出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中职数学教师

一方面需要在数学教学中增强数学教学的适应性,需要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另一方面,要明白中职教育其实就是就业教育,教学内容要能够“学以致用”.教学中要注意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的练习,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内容替换“抽象性”强的普教化数学内容。注重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中职数学教学是一项有计划的系统的教学活动,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寻找和掌握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且加以巩固和练习,便能更好地奠定学生的数学基础,方便学生灵活掌握中职书写知识,提升数学应用能力。中职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可引导学生主动去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对数学知识形成独立的理解还掌握了有效的学习策略。例如,学生完成一节课之后,教师安排学生去生活中寻找与本节课数学知识点相关的现象或者物体,学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或者教师布置课后问题,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或者借助

高二数学复数单元测试题

高二复数单元测试题 姓名: 学号: 班级: 时间 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i)2 ·i = ( ) A .2-2i B .2+2i C . 2 D .-2 2.设复数ωω++- =1,2 321则i =( ) A .ω- B .2 ω C .ω 1 - D . 2 1ω 3.复数4 )11(i +的值是 ( ) A .4i B .-4i C .4 D .-4 4.在复平面上复数i,1,4+2i 所对应的点分别是A 、B 、C,则平面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BD 的长为 ( ) (A)5 (B)13 (C)15 (D) 17 5.复数10 1( )1i i -+的值是 ( ) A .-1 B .1 C .32 D .-32 65 的值是 ( ) A .-16 B .16 C .-14 D .144- 7.若复数(m 2 -3m -4)+(m 2 -5m -6)i 是虚数,则实数m 满足( ) (A )m ≠-1 (B )m ≠6 (C) m ≠-1或m ≠6 (D) m ≠-1且m ≠6 8.已知复数z 1=3+4i ,z 2=t+i ,且12z z 是实数,则实数t = ( ) A . 4 3 B . 3 4 C .- 3 4 D .- 4 3 9. =+-2 ) 3(31i i ( ) A . i 4 341+ B .i 4 341-- C . i 2 321+ D .i 2 321-- 10.若C z ∈且|22|,1|22|i z i z --=-+则的最小值是 ( ) A .2 B .3 C .4 D .5

数学试卷分析范文

数学试卷分析范文 数学试卷分析>范文(一) 这次数学试卷检测的范围应该说内容是非常全面的,难易也适度,比较能如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从考试成绩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一、从卷面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通过填空、判断、选择、口算、列竖式计算和画图以及操作题的检测。第二类是综合应用,主要是考应用实践题。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可以看出出卷老师的别具匠心的独到的眼光。试卷能从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细致、灵活地来抽测每册的数学知识。打破了学生的习惯思维,能测试学生思维的多角度性和灵活性。 二、学生的基本检测情况如下:总体来看,学生都能在检测中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合格率都在96%以上,优秀率在55%左右。 1、在基本知识中,填空的情况基本较好。应该说题目类型非常好,而且学生在先前也已练习过,因此正确较高,这也说明学生初步建立了数感,对数的领悟、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良好思维的培养就在于做像这样的数学题,改变以往的题目类型,让学生的思维很好的调动起来,而学生缺少的就是这个,以致失分严重。 2、此次计算题的考试,除了一贯有的口算、递等式计算以外,最要的是多了学生自主编题、用不同方法计算的题型,通过本次测验,我认识到学生的计算习惯真的要好好培养。 3、对于应用题,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很关键。自己读懂题意,分析题意在现在来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很多学生因为缺少这种能力而在自己明明会做的题上失了分,太可惜了。 4、还有平时应该多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自己的操作中学会灵活运用知识。这方面有一定的差距。 三、今后的教学建议 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忽视有些自己以为无关紧要的知识;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 2、教学中要重在凸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的策略,多做分析和编题等训练,让有的学生从“怕”应用题到喜欢应用题。 3、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要学生说题目的算理,也许不一定会错,但有时他们是凭自己的直觉做题,不讲道理,不想原因。这点可以从试卷上很清晰地反映出来。学生排除计算干扰的本领…… 4、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多做一些与生活有关联的题目,把学生的学习真正引向生活、引向社会,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关注过程,引导探究创新。>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发现规律的能力。这样既能使又能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探索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学生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 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中职数学数列教案

x x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教案

复习引入: 新授: 1. 数列的定义 我们把按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 a1, a2, a3, …,a n,…. 简记作{a n}.其中a1叫做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a2叫做数列的第2项, …,a n叫做数列的第n 项(n是正整数). 项数有限的数列叫做有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叫做无穷数列. 课内练习1 2. 数列的表示形式 数列除了表示成上述形式以外,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只要不改变有序这个特,也能以其他形式表示.例如体温记录数列(1),表示成下面的表可能更合适: 当一个有穷数列,随着项号变化,其对应的项的变化没有规律,且数据又要求比较准确时,通常会以列表方式表示.列表表示的一般形式是 在医疗单位,表示病员体温记录的数列(1),更常用的是如下图象表示形式,: 图1-3 图象表示形式以直观、变化趋势明显为特色.当数列项数不太多而又需要明显地表明其变化趋势时(例如产值变化、利润变化、人口增长率变化等等),把数列用图象形式表示出来,无疑是上策. 3. 数列的通项 对于习惯于以式作为研究对象的你来讲,最乐意见到的,是数列{a n}的第n项a n与n(n是

正整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 a n =f (n ),n =1,2,3, … 来表示.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了数列中的任何一项,为了求得第n 项,只要把n 代入到公式中就行了,而且从通项公式还可以进一步探讨数列的性质。 例1 根据数列{a n }, {b n }的通项公式,写出它的前5项: (1)a n = 1+n n ; (2)b n =n n 2 1)(-. 例2 写出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1)1 1, 2 1, 3 1, 4 1, …; (2)2, -4, 6, -8, …. 课内练习2 1. 怎样表示下面的数列比较合适? (1)全年按月顺序排列的月降水量; (2)打靶10次,按打靶顺序排列的中靶环数; (3)按由小到大顺序排列的自然数负倒数数列; (4)一年中12个月的营业额. 2. 已知数列的通项,求其前4项: (1)a n =10n ;(2)b n =n n 1 1+-)(;(3)c n =31n ;(4)d n =n (n +2). 3. 已知数列的前4项,试求出其通项公式: (1)2, -4, 6, -8, 10, …; (2)1, -1, 1, -1, …; (3) 21, 21, 21, 21,…; (4)21, 45, 89, 16 13,…. 4. 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1 2+n n ,8.1是这个数列中的项吗?如果是,是第几项? 小结 作业

(完整版)复数单元测试题(一)

一、选择题 1、复数12z i =-+对应的点在复平面的(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2、已知复数34z i =-,则z =( ) A 、34i + B 、34i -+ C 、34i -- D 、43i -+ 3、复数z 满足12i z 24i -+-=-+,那么z =( ) A 、12i + B 、3i -+ C 、12i - D 、36i -+ 4、复数2 z i i =+的模等于( ) A 、1 B C 、0 D 、2 5、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 A 、两个复数不可以比较大小 B 、两个实数可以比较大小 C 、两个虚数不可以比较大小 D 、一虚数和一实数不可以比较大小 6、复数22(56)(3)0m m m m i -++-=,则实数m =( ) A 、2 B 、3 C 、2或3 D 、0或2或3 7、计算 1i i +的结果是( ) A 、1i -- B 、1i -+ C 、1i + D 、1i - 8、方程20x x a -+=有一个复根是122 -,则另一个复根是( ) A 、12+ B 、12-+ C 、12-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9、若z a bi =+,则z z -=____________,z z ?=____________。 10、1i =____________, 11i i +=-____________。 11、复数234z i i i i =+++的值是___________。 12、在复平面内,平行四边形ABCD 的三个顶点A 、B 、C 对应的复数分别是13i +,i -,2i +,则点D 对应的复数为 。 13 o o 。 三、解答题 14、已知复数22 (32)(2)z m m m m i =++++-,m R ∈。 根据下列条件,求m 值。 (1)z 是实数;(2)z 是虚线;(3)z 是纯虚数。

数学试卷分析

数学试卷分析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五年级期末数学试卷分析试卷分析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掌握小学数学第八册的教学情况,及时发现、总结本册数学教学的成功经验,为更加有效地调控和管理教学过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供依据,现对本次期末考试的试卷情况进行分析。 一、题型及得分率: 测题分析所得的相关数据 题次 1、填空 2、判断 3、选择 4、计算 5、解决问题 6、发展题 得分率%%%%%% 二、试题情况及问题成因分析 (一)填空。注重于本册数学基础知识的题型。在全部的8个小题中,第1、2、3、4、5、、8题得分较好,只有少数学生有个别的错误。但是4、7两小题的得分率就比较。由此可见,中下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不够,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的仔细认真程度上有问题。 (二)判断。由于个别学生由于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容易产生错误和混淆或审题不清出了错误。 (三)选择。其中有学生因粗心造成的失误,中下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落后面较大。 (四)计算。第一小题是直接写出得数。本小题的得分较好,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分数,个别学生失误,做错了,这也是难免的属于正常的范围。

(五)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原是失分最多的地方,但此次试卷的出题难度不高,所以学生大部分都能得分。中后进生在第一题上出现了失分情况,本题是先计算,再填写购物小票,但由于部分没有理解要求,有的只填写,没计算,有的只计算,没填写。我认为,这跟出题的不严谨也有一定的关系。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这次数学考试最大的启示就是学生需要鼓励,他们也需要成功,学生有很强的创造力。在课堂的教学中需要关注到后进生的表现,做到每天都能落实好一项学习的任务,让他们学会学懂。培养好学生的阅读和审题能力,让学生的知识能够为他们自己所灵活运用。 1、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次考试中经常鼓励的孩子“郭冰倩”这次的考试就有94分,应该说这对于她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评价可以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2、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应该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作为教师的我们

原创:数学选修课程的实施情况分析

摘要:我国的高中课程改革也引进了“选修课程”的模式,而选修课程相对于必修课程来说,其内容与结构都有所区别。本文就着重讨论一下选修课程内容与结构的特点。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数学选修课程模块化多样化层次化弹性化学分制 本次高中课程改革在充分吸收国外选修课程模式的优点与总结我国选修课程经验的基础上,对选修课程(主要针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确定的四个选修系列)的内容与结构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归纳起来,有以下五个特点: 第一,模块化。所谓模块是指为实现一定教育目标,围绕某一主题,通过整合学习领域的相关内容和学生经验而设计的相对完整、稳定的学习单元。模块相对独立,有一定的体系,为学生在不同模块间选择提供了条件。 第二,多样化。从课程结构看,选修课程有很多系列。数学选修系列由四个系列构成,选修系列3、4的16个专题相对独立,可自由选择。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框图如下:表3-2 必修系列课程框架 表3-3 限定选修系列课程框架 表3-4 任选系列课程框架(高考可考) 表3-5 任选系列课程框架(高考不考) 第三,层次化。本次高中课程改革的选修课程可分为两个层次:国家规定的选修模块(选修系列1、2)与学校自主设置的选修课程(选修系列3、4)。前者主要着眼于保障学生的基本学力,大多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学术性和均衡性。后者更多地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专长特长。(课程展开的逻辑顺序如下图3-1) 第四,弹性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志向进行选择,对于必修课程 图3-1 课程展开的逻辑顺序图 第四,弹性化。对选修模块,只规定基本的学分要求,而对“学有余力”和“兴趣志向”的学生可以选修更多课程。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的比例也有一定的弹性。 第五,学分制。本次高中选修课程(包括必修课)采取学分制的做法,学生可以根据个人能力和志向,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选修课作不同的选择。为了保证选修课程的实施,在学分上有如下要求: (1)高中数学的基本要求。高中生在修完必修课,获得10个学分后,就达到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可以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上述10个学分也是进一步选课的基础。 (2)对倾向于人文科学的学生的选课建议。如果希望在人文科学方面发展,有两种选择:选择1:(必修)10学分+(选修系列1两个模块)4学分+(系列3两个专题)2学分=16学分,获得这16个学分后,可以报考高等院校人文科有关专业。 选择2:(如选择1的)16学分+(系列4四个专题)4学分=20学分。这是人文科学各专业中对数学较高的要求。

中职数学教学反思

中职数学教学反思 从事中职数学以来对于中职学生的基础和习惯的特殊性,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0分钟的学习效率的研究,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要教好中职数学,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了解学生此阶段的知识水平,以便因材施教;其次对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将知识系统化,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 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备课时要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要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适当地还可以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尤其是在选择例题时,例题最好是呈阶梯式展现,我在准备一堂课时,通常是将一节或一章的题目先做完,再针对本节的知识内容选择相关题目,往往每节课都涉及好几种题型。 三、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四、关爱学生,及时鼓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