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6.鲁班和橹板

26.鲁班和橹板

26.鲁班和橹板
26.鲁班和橹板

26.鲁班和橹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学习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第四自然段。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26.鲁班和橹板

看竹篙撑吃力

盯想鸭子蹼、拨水轻快

(有什么办法)

圆形

找削橹板扁形省力快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生字、口述故事。

课外: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鲁班

介绍鲁班。

2.继续板书:和橹板(领读,指插图):那人是艄公,手上握的就是橹板。

二.初读课文

1.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自由读课文。

2.再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看哪写词语的意思你已经理解了。3.重点指导理解:吃力、对岸、盯着、扑通、安。

4.认读要求只识不写的字词。

5.各自试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力岸已经盯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写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认读字词。

2.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

(1)鲁班造的橹板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好处?

结合插图指名口述本自然段的内容。

(2)他怎么想到造橹板的?

a.指名读第一、二段。讨论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b.指名读第三、第四自然段,想想:鲁班怎么想到橹板的样式的?哪几个词告诉我们他看得很认真?

2.师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小结:橹板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

3.练习概括各自然段所写的内容。

轻轻读课文,想想:各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坐船—想—看鸭子拨水—做橹板—后人称呼)

4,练习口述《鲁班和橹板》的故事。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口述故事。

3.学习生字词,想办法记住它们。

第三课时

一.指名认读生字词

出示卡片,指名认读。

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程度

1.理解“吃力“的意思。找出课文中哪个句子、告诉我们用竹篙撑船十分吃力。2.指名做“盯”的动作。用简笔画画出河两岸,要求指出“对岸”。“老艄公拿去安在船尾”,把“安”换个说法,怎么说?演示动作。

三.各自想办法记住生字

指名学生说说各字的记法。

着重指导“安”的写法。

四.总结谈话

1.鲁班怎么发明橹板的?

2.讲述故事《锯子是怎样发明的》

五.作业

抄写生字。

鲁班和橹板版教案1

23课《鲁班和橹板》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第四自然段。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读比较,导入课题。 1.(出示鲁班人物图)猜猜看,他是谁?(板书:鲁班,生自读。) (板书:橹板,生自读。) 2.把上面两个词读一读,比一比,看看你会发现什么?(与前一个字字音相同,字形不同。)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自读自悟,大胆质疑。 1.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2.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看哪写词语的意思你已经理解了。

4.重点指导理解:吃力、对岸、盯着、扑通、安。 5.认读要求只识不写的字词。 6.各自试读课文。 7.同桌合作,交流初读成果。 师:你是怎样读这篇课文的?哪些字、词、句你是注意读的?课文的哪儿是问题的答案。 8.学生提出自己无法解决或有疑惑的问题。 (1)学生之间能解决的问题由学生回答。 (2)老师梳理学生的问题,提出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出示:①鲁班为什么要发明橹板?②鲁班是怎样发明橹板的?)三.指导写生字。 力岸已经盯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写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认读字词。 2.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落实重点,合作交流。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鲁班为什么发明橹板呢?(生读第一、二自然段。出示图,让

学生感受老艄公的“十分吃力”和“累得满头大汗”。)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读第三、四自然段的内容。 (2)师:带着“鲁班是怎样发明橹板的”这个问题到课文中找一找,读一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轻声读、大声读、默读,也可以与同桌一起读。 (3)小组合作,进一步读懂、读好第三、四自然段。 教师提出不同的学习方法:可以边看图边读;可以读读课文,再学着动手做做,也可以边读边表演。 学生在小组内自选方法合作学习。 (4)交流小组学习方法、读书情况并随机指导。 各小组介绍、读书,教师引导学生评价。 朗读充分感知第四自然段(结合画面)。 (5)表演诵读第三、四自然段。 (6)小结:人们就把鲁班发明的这种摇船工具叫做“橹板”。 三、课外延伸,构建联系。 师:你觉得鲁班是个怎样的人?你知道鲁班还发明了什么?哪些工具也是受动物的启发而发明的? 课后,请小朋友收集鲁班或其他发明家的资料,也可以是其他仿生学的知识。 第三课时

鲁班和橹板

鲁班和橹板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2、指导学习第1-3自然段。 教学教程: 一、揭示课题 1、你听爷爷奶奶讲过鲁班的故事吗?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认读生字:鲁、板。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2、认读文中18个生字。 3、认读出现的生字词。 4、用手势告诉教师有几处自然段。 三、读文、探究、巩固识字。 1、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再读读。 (4)巩固识字。

(1)指名读。 (2)指导读好问句。 (3)做动作理解“盯”,“默默”。 (4)巩固识字。 3、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 (2)出示课件: (3)巩固识字。 四、布置作业: 五、小结 六、教学后记:圆和园会混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2、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鲁班看到艄公用竹篙撑船十分吃力就想,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人们驾驶起来感到省力呢?接着课文的第3自然段写鲁班看到鸭子用脚蹼拨水,这和鲁班找到好办法有什么关系呢? 二、继续读文,、巩固识字

(1)自由读,想想截的是什么? (2)再读读,画一画鲁班制作的工具。 (3)课件出示,学生观察“鲁板”,说一说样子。(4)齐读这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5)巩固识字。 2、学习第3自然段。 (1)齐读。 (2)说说你读了这个故事后的启示。 三、指导书写 1、自学生字的写法。 2、交流并质疑。 3、示范、指导。 4、描红、临写。 四、小结 五、教学后记:学生学会了只有动脑筋才能解决问题。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23《鲁班和橹板》

《鲁班和橹板》说课稿 教材分析: 《鲁班和橹板》一课主要写的是鲁班怎样从鸭子的脚蹼受到启发而发明橹板的。课文叙事具体明白,通过朗读要让学生感受到鲁班爱观察、勤思考、能创造的优秀品质。 学生分析:对任何一个成年人来说阅读这一课都不成问题,也很容易理解。因为我们有一定的生活阅历,至少对鲁班,对橹板,对仿生学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孩子们不一样,他们对这些都不了解,而这些也离他们的生活很远。理解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这一课写的是一件事,孩子们不能按照平时那样理出事情的顺序来。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的意思。3、通过朗读思考,体会鲁班爱观察、爱动脑、爱动手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向鲁班学习。 教学重点:识写本课9个生字,通过感情朗读体会鲁班爱观察、善联想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条非常美丽的小河边,看看住在那儿的一群可爱的小鸭子。这群小鸭子啊,每天都在小河里快活的游戏。有一天啊,小鸭子看见一位撑船的老艄公用长长的竹篙十分吃力地撑船,累得是满头大汗!于是,这群鸭子就嘎嘎嘎地向着老艄公的船游了过去。小鸭子游过去干什么呢?这里面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故事的名字就叫做“鲁班和橹板” 2.板书课题:学习:“板“字。“鲁班和橹板”各指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3.引导质疑:鲁班为什么要发明橹板?鲁班是怎样发明橹板的? 二、初读课文 1. 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合作,交流初读成果:你是怎样读这篇课文的?哪些字、词、句你是注意读的? 3.检查生字词, 4.指名分段读文。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一年级下册《鲁班和橹板》课文原文-2019年学习文档

一年级下册《鲁班和橹板》课文原文 鲁班和橹板 有一天,鲁班坐船回家,看到老艄公用竹篙撑船十分吃力。等把船撑到对岸,老艄公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了。 鲁班上岸后,两眼盯着小船默默地想: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人们驾驶起来感到省力呢? 这时,一群鸭子“嘎嘎”叫着,“扑通扑通”跳下水。只见它们用脚蹼往身后拨水,身子轻快地向前滑行。 鲁班出神地看着,忽然眼睛一亮,马上找来一根粗木棍。他把木棍上半截削成圆形,就像鸭子的腿,把下半截削成扁形,就像鸭子的脚蹼。老艄公拿去安在船尾,一摇,嗬,不光省力,船也行得快多了。 后来,人们就把这种摇船的工具叫做“橹板”。 教材分析 《鲁班和橹板》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2课。它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鲁班受鸭子游泳的启示而发明橹板的故事。课文叙事具体明白,通过朗读要让学生感受到鲁班爱观察、勤思考、能创造的优秀品质。 学生分析 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及学习需求各不相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

为。”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认知水平,即关注学生阅读“期待视野”。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以唤醒、激活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并以“读”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力求让学生“以读求悟”,“读中见悟”,并通过合作学习,来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

《鲁班和橹板》说课稿

《鲁班与橹板》讲课稿【公开课】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我今天讲课的题目是:板书-—《鲁班与橹板》,下面我将从讲教材、讲教法与学法、讲教学过程、讲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讲教材(时间控制3分钟) 《鲁班与橹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3课,该单元以叙事为主题展开。《鲁班与橹板》是一篇传讲故事,主要写的是鲁班如何从鸭子的脚蹼受到启发而发明橹板的过程。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鲁班看到艄公用竹篙撑船十分吃力。第二自然段写鲁班在想让船行驶得又轻快又省力的方法。第三自然段写一群鸭子用脚蹼拨水,轻快地向前滑行。第四自然段写鲁班仿照鸭子的脚蹼制成一种摇船工具,让船行驶得又轻快又省力。第五自然段写人们把这种工具叫做橹板。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课文叙事具体明白,并配有插图,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通过朗读要让学生感受到鲁班爱观察、勤考虑、能创造的优秀品质、依照新课标的第一时期要求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 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 9个生字, 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朗读考虑,体会鲁班爱观察、爱动脑、爱动手的优秀品

质,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向鲁班学习。 本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学习重点:识写本课9个生字,通过感情朗读体会鲁班爱观察、善联想的优秀品质。 难点: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习时间:依照课文内容需要,将安排3个课时、现在讲的是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讲教法与学法(时间控制1分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鲁班发明橹板的过程,结合一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听读法、朗读法、演读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考虑。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讲学习过程(时间控制5分钟)

鲁班和橹板教学设计

课题:23 鲁班和橹板总课时:3课时本课时:第1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写“力、身、已”三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识字、朗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图文结合,读通课文,重点指导读好课文中的长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体会留心观察、大胆探索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读准本课生字的音,记住它们的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对策:利用生字卡片进行拼读,对字形进行比较,加深记忆。 教学难点:读通课文。 对策:出示课文中的长句,提示停顿地方,引导学生反复练读。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等。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简介人物 1.(出示鲁班人物像)猜猜看,他是谁? 这位就是被人们称为“木工祖师”的鲁班。 (板书:鲁班,生自读。) 【以“猜”激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儿童学习动机最现实、最积极的因素。】 (板书:橹板,生自读。) 2.把上面两个词读一读,比一比,看看你会发现什么?(与前一个字字音相同,字形不同。)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4、完整板书课题:23 鲁班和橹板 5、简介鲁班和橹板 鲁班:复姓公输,名般,是春秋时代鲁国的建筑工匠。他发明了锯子,创造了攻城的云梯,是有名的能工巧匠,被建筑工匠尊称为“祖师”。不过民间传说的鲁班,已经不是历史上的那个鲁班,而是集中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有的

已把他神化。 橹板:使船前进的工具,比桨大、长,安在船梢或船旁,用人摇。(结合插图讲解)教学生字:bǎn 板 鲁班是人的名字,橹板是船上的工具,这二者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①标出自然段序号。 ②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③自读课文,努力将句子读通顺。 2、检查自习情况 生字词:出示 bǎn lì yǐ shēn hūn ān qián 橹板吃力已经身后忽然安在前 lǔ bān dīng mò bō huá yuán tuǐ 鲁班盯着默默拨水滑行圆形腿 (1)指导学生认读上面的词语,注意平翘舌音以及前后鼻音。 (2)自由读,进行记忆。 (3)抽读,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及时正音。 (4)指导理解词语意思 A.理解“吃力“的意思。找出课文中哪个句子、告诉我们用竹篙撑船十分吃力。B.指名做“盯”的动作。用简笔画画出河两岸,要求指出“对岸”。“老艄公拿去安在船尾”,把“安”换个说法,怎么说?演示动作。 (5)比较 已---己往---住身---声生升 课文: (1)问: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指导读好长句子。(投影出示) 有一天,鲁班坐船回家,看到老艄公/ 用竹篙撑船/ 十分吃力。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3课《鲁班和橹板》同步练习(I)卷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3课《鲁班和橹板》同步练习(I)卷姓名: 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共9题;共36分)1 1.( 2分)查字典填空。 (1 “徒”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 再查音节,组词。 “恰”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2 ) 再查音节,组词。 2. (8分)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小溪两柳树 三白云四燕子 一船夫两竿子 三鸭子四曲子 3.(4分)把反义词找出来写在括号里。 ①小鸭子的脚用力往后一蹬,身子就向前游去。 ②老艄公撑船很吃力,鲁班做出了橹板后,老艄公就省力多了。 4.(4分)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

①上学 ________ (以已)后,小明懂事多了。 ②秋天到了,菊花__________ (以已)经开了。 ③今天,小红___________ (身生)病了。 ④爸爸天天锻炼__________ (身生)体。 5.(2分)照样子把句子说具体。 例:花生长出了叶子。(绿油油的)花生长出了绿油油的叶子。 ①天空中飘着白云。(蓝蓝的) ②车子向前滑(hu d )行。(轻快地) 6.(2分)照样子,写句子 ①老艄公用竹篙撑船十分吃力。 十分---- --------- ②老艄公拿去安在船尾,一摇,嗬,不光省力,船也行得快多了! 不光……也……__________ 7.(8分)我会比(比一比,再组词) 往已力呼 住己\立忽 8.(2分)把下面部首相同的字写到一起。 _________ ? _________

23鲁班和橹板

《鲁班和橹板》第一课时教学案 课型鲁班和橹板课时第一课时执教老坝港小 学戴子云 理论支撑 低年级语文教学作为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奠基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持续集中,但对各种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有对事物探究的心理动态。因此,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儿童的认知特点,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特点,借助各种媒体来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游戏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提高3~4倍。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能喜欢学习,上课能积极参与,精力集中,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学习,能主动地寻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根据教材特点及一年级孩子的身心特点,我采用逐步闯关这一模式,在教学全程中对学生进行识字、朗读的训练。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认识“鲁班”和“橹板”。 2.认识本课生字,理解新词,学写本课6个生字。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规范写好生字。 教学难点1.读好生字词,写好“身”“安”“板”等生字。2.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设计内容 一、课前自主预习: 1. 读《鲁班和橹板》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二、课内精讲精练: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1.引导学生比较多媒体教 室和一(1)班教室不同点。 2.出示鲁班画像 介绍:小朋友们,今天我们 要来认识一位老人,你们知 1.观察比较发现不同 点交流。 2.看图猜人物 通过引导学生比 较多媒体教室和一 (1)班教室不同点, 表扬学生爱观察、能 发现,从而起到强化 爱观察、能发现的好 习惯。

鲁班和橹板

《鲁班和橹板》教案 一、导入 1.(出示图片)你知道这人是谁吗?生:鲁班 鲁班是谁?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下他?(2——3人) 师出示鲁班简介 鲁班是建筑行业的祖师爷,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发明家,他一生发明了很多东西造福人类,被誉为“中国科技发明之父”。 2、你知道鲁班和橹板有什么关系吗?生:橹板是鲁班发明的。对了,所以它们的读音才这么像呢!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鲁班为什么要发明橹板?他是怎么发明橹板的?橹板又是什么样子的?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大声读,轻声读,还可以边读边想象画面。 (一)学习字词 心灵手巧的鲁班爷爷要考考我们班的小朋友,看谁和他一样聪明能干。 .瞧,这些词语你都能读准吗?(出示词语,加拼音读,去拼音读,齐读) 盯着驾驶拨水滑行脚蹼圆形已经忽然满头大汗安在船尾 (出示词语)学生自由练读。 lǔbān lǔbǎn dīngzhe mòmòde jiàshǐ jiǎop ǔ tui(3) 鲁班橹板盯着默默地驾驶 脚蹼腿 huáxíng mùgùn chuánweǐ bōshuǐ shao (1)gong(1) 滑行木棍船尾拨水艄公2、开火车领读,正音。 3、出示相关句子,读好长句: 一天,鲁班坐船回家,看到老艄公/用竹篙撑船/十分吃力。 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人们驾驶起来∕感到省力呢? 后来,人们就把这种∕摇船的工具∕叫做“橹板”。 感悟句中停顿;指名读;齐读。 4、.鲁班爷爷可喜欢我们班的小朋友啦!所以他就把自己的故事讲给了我们听,接下来我们请五名同学来读一读这个故事,请其他同学仔细听。评出我们今天的朗读小明星。 指名分段比赛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你打开书本,读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鲁班为什么要发明橹板?(出示第一自然段)生:看到老艄公用竹篙撑船十分吃力。 (1)(点红“十分吃力”)什么是“十分吃力”?生:就是很费力,很累。(2)你看老艄公手里拿着的细细长长的竹竿就是竹篙,(边说边做动作)他就是拿着这根竹篙,左撑一下,右撑一下,推动船前进,你说吃力吗?生:吃力。(板书:吃力) (3)你能读好这个词语吗?真累啊!你撑的太费力了! 2.你还从哪个词语看出老艄公十分吃力的?生:满头大汗。(点红“满头大汗”)是啊,只是把船从河的这边撑到河的那一边,就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了,可真是吃力啊!

《鲁班和橹板》教案

《鲁班和橹板》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2、指导学习第1-3自然段。 教学教程: 一、揭示课题 1、你听爷爷奶奶讲过鲁班的故事吗?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认读生字:鲁、板。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2、认读文中18个生字。 3、认读出现的生字词。 4、用手势告诉教师有几处自然段。 三、读文、探究、巩固识字。 1、学习第1自然段。 (1) 自由读。 (2) 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 再读读。 (4) 巩固识字。 2、学习第2自然段。

(1) 指名读。 (2) 指导读好问句。 (3) 做动作理解“盯”,“默默”。 (4) 巩固识字。 3、学习第3自然段。 (1) 自由读。 (2) 出示课件: (3) 巩固识字。 四、布置作业: 五、小结 六、教学后记:圆和园会混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2、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鲁班看到艄公用竹篙撑船十分吃力就想,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人们驾驶起来感到省力呢?接着课文的第3自然段写鲁班看到鸭子用脚蹼拨水,这和鲁班找到好办法有什么关系呢? 二、继续读文,、巩固识字 1、学习第4自然段。

(1) 自由读,想想截的是什么? (2) 再读读,画一画鲁班制作的工具。 (3) 课件出示,学生观察“鲁板”,说一说样子。 (4) 齐读这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5) 巩固识字。 2、学习第3自然段。 (1) 齐读。 (2) 说说你读了这个故事后的启示。 三、指导书写 1、自学生字的写法。 2、交流并质疑。 3、示范、指导。 4、描红、临写。 四、小结 五、教学后记:学生学会了只有动脑筋才能解决问题。

《鲁班和橹板》说课稿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 个生字, 两条绿线内的8 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通过朗读思考,体会鲁班爱观察、 第爱动脑、爱动手的优秀品页 鲁班和橹板》说课稿【公开课】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板书——《鲁班 和橹板》,下面 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 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说教材(时间控制3 分钟)鲁班和橹板》是苏教版小 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23 课,该单元以叙事为主题展开。《鲁班和橹板》是一篇传 说故事,主要写的是鲁班怎样从鸭子的脚蹼受到启发而发明橹板的 过程。全文共5 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鲁班看到艄公用竹篙撑 船十分吃力。第二自然段写鲁班在想让船行驶得又轻快又省力的办法。第三自然段写一群鸭子用脚蹼拨水,轻快地向前滑行。第四自 然段写鲁班仿照鸭子的脚蹼制成一种摇船工具,让船行驶得又轻快 又省力。第五自然段写人们把这种工具叫做橹板。第四自然段是全 文的重点。课文叙事具体明白,并配有插图,有助于学生理解课 文。通过朗读要让学生感受到鲁班爱观察、勤思考、能创造的优 秀品质。 根据新课标的第一阶段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 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 质,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向鲁班学习。 本课的重点、难点为:重点:学习重点:识写本课9 个生 字,通过感情朗读体 会鲁班爱观察、善联想的优秀品质。 难点:学会本课9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 个字只识不 1、

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习时间:根据课文内容需要,将安排3 个课时。现在 讲的是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二、说教法和学法(时间控制1 分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 生充分理解本节课鲁班发明橹板的过程,结合一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听读法、朗读法、演读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 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通过自主朗 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学习过程(时间控制5 分钟)

26.鲁班和橹板

26.鲁班和橹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学习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第四自然段。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26.鲁班和橹板 看竹篙撑吃力 盯想鸭子蹼、拨水轻快 (有什么办法) 圆形 找削橹板扁形省力快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生字、口述故事。 课外: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鲁班 介绍鲁班。 2.继续板书:和橹板(领读,指插图):那人是艄公,手上握的就是橹板。 二.初读课文 1.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自由读课文。 2.再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看哪写词语的意思你已经理解了。3.重点指导理解:吃力、对岸、盯着、扑通、安。 4.认读要求只识不写的字词。 5.各自试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力岸已经盯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写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认读字词。 2.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 (1)鲁班造的橹板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好处? 结合插图指名口述本自然段的内容。 (2)他怎么想到造橹板的? a.指名读第一、二段。讨论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b.指名读第三、第四自然段,想想:鲁班怎么想到橹板的样式的?哪几个词告诉我们他看得很认真? 2.师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小结:橹板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 3.练习概括各自然段所写的内容。 轻轻读课文,想想:各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坐船—想—看鸭子拨水—做橹板—后人称呼) 4,练习口述《鲁班和橹板》的故事。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口述故事。 3.学习生字词,想办法记住它们。 第三课时 一.指名认读生字词 出示卡片,指名认读。 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程度 1.理解“吃力“的意思。找出课文中哪个句子、告诉我们用竹篙撑船十分吃力。2.指名做“盯”的动作。用简笔画画出河两岸,要求指出“对岸”。“老艄公拿去安在船尾”,把“安”换个说法,怎么说?演示动作。 三.各自想办法记住生字 指名学生说说各字的记法。 着重指导“安”的写法。 四.总结谈话 1.鲁班怎么发明橹板的? 2.讲述故事《锯子是怎样发明的》 五.作业 抄写生字。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3课《鲁班和橹板》课文及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3课《鲁班和橹板》课文及教案 【课文】 有一天,鲁班坐船回家,看到老艄公用竹篙撑船十分吃力。等把船撑到对岸,老艄公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了。 鲁班上岸后,两眼盯着小船默默地想: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人们驾驶起来感到省力呢? 这时,一群鸭子“嘎嘎”叫着,“扑通普通”跳下水。只见它们用脚蹼往身后拨水,身子轻快地向前滑行。 鲁班出神地看着,忽然眼睛一亮,马上找来一根粗木棍。他把木棍上半截削成圆形,就像鸭子的腿,把下半截削成扁形,就像鸭子的脚蹼。老艄公拿去安在船尾,一摇,嗬,不光省力,船也行得快多了。 后来,人们就把这种摇船的工具叫做“橹板”。 【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第四自然段。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26.鲁班和橹板 看竹篙撑吃力 盯想鸭子蹼、拨水轻快 (有什么办法)

圆形 找削橹板扁形省力快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生字、口述故事。 课外: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鲁班 介绍鲁班。 2.继续板书:和橹板(领读,指插图):那人是艄公,手上握的就是橹板。 二.初读课文 1.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自由读课文。 2.再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看哪写词语的意思你已经理解了。 3.重点指导理解:吃力、对岸、盯着、扑通、安。 4.认读要求只识不写的字词。 5.各自试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力岸已经盯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写字。

23、鲁班和橹板

(语文)备课 备课教师备课单位 课题23、鲁班和橹板课型新授 审核人年级一年级编号 导学目标 个性化修改补充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学习每个自然段。 3、指导书写生字。 教材分析 这一篇传说故事,讲的是鲁班发明櫓板的过程。课文 叙述具体明白,并配有插图,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预习感知 1、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2、认读文中18个生字。 ★学习指导 一、揭示课题 1、你听爷爷奶奶讲过鲁班的故事吗?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认读生字:鲁、板。 二、整体感知 3、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4、认读文中18个生字。 5、认读出现的生字词。 6、用手势告诉教师有几处自然段。 三、读文、探究、巩固识字。 1、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再读读。 (4)巩固识字。 2、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指导读好问句。 (3)做动作理解“盯”,“默默”。 (4)巩固识字。 3、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 (2)出示课件: (3)巩固识字。 四、布置作业: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鲁班看到艄公用竹篙撑船十分吃力就想,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人们驾驶起来感到省力呢?接着课文的第3自然段写鲁班看到鸭子用脚蹼拨水,这和鲁班找到好办法有什么关系呢? 二、继续读文,、巩固识字 1、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截的是什么? (2)再读读,画一画鲁班制作的工具。 (3)课件出示,学生观察“鲁板”,说一说样子。(4)齐读这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5)巩固识字。 2、学习第3自然段。 (1)齐读。 (2)说说你读了这个故事后的启示。 三、指导书写 1、自学生字的写法。 2、交流并质疑。 3、示范、指导。 4、描红、临写。 四、小结 ★达标测验 1、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