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所有常考实验.doc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所有常考实验.doc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所有常考实验.doc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所有常考实验.doc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所有常考实验

.1.(1)小刚在实验室里做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他把一张白纸平铺在木板上,把一个小平面镜竖直立在白纸上.在白纸上画出一条垂直于镜面的直线ON,作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参考直线.用激光笔沿着白纸的表面,让光斜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反射光,然后用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如图甲所示.①小刚让光沿着白纸的表面照射,这样做的目的是.②小刚让光沿AO方向照射在平面镜的O点,他在ON的另一侧观察到了反射光OB.接着他让白纸沿ON折叠90°,这时他只观察到了入射光,而反射光在纸上看不到了,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进行研究,他在水平桌面上放一玻璃板按如图乙所示进行实验.①实验中他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是:

.②上述问题解决后,小明也顺利完成了实验.在这个实验中,用玻璃棒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光的特点,便于.③细心的小明透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2.图17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1)白纸的主要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放置平面镜和白纸的顺序是:先把一个小平面镜竖直立在一块长方形木板上,然后把一张白纸平铺在木板上,使白纸边缘紧贴平面镜放置,而不是先放白纸再把平面镜竖直立在白纸上,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各章节能力测试题含答案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各章节能力测试题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填空题 1.(1)如图1甲所示,王晨同学用停表测量李明在校运会上女子1500m比赛成绩,从开始计时到此刻经历的时间是。李明同学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2)张华同学用图乙所示的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由图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所测木块的长度是。 2.举世瞩目的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在酒 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如图2所示,在火箭点火开始升空时,以发射台为参照 物,“天宫一号”是的,以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静止的。 3.如图3所示,在2011年9月4日进行的2011年国际田联世界锦标赛 男子4×100米决赛中,第四赛道的美国队出现了致命失误:跑第三棒的 达维斯·佩顿还未能把接力棒交到第四棒的沃尔特·迪克斯手中,就把 自己绊倒在地,这是美国人在世锦赛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中,连续第 二次出现交接棒失误。请你给他们在交接棒时提出一个建议: 。 4.如图4所示“村村通”公路的建设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在没有斑马线的通 村公路上,当人们横过公路时,要“一停、二看、三通过”。人急行的速度约2 m, 人急行横过6m宽的马路需要的时间大约是;若急驶的小汽车的速度80,人至少要 在距离行驶过来的小汽车前处开始穿越马路才安全。 5.2011年9月9日2011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瑞士苏黎世站展开角逐,在万众瞩目的男子100米飞人大战里,新科世锦赛冠军牙买加新星布雷克9s82摘金,创造个人职业生涯最好成绩!如图所示4布雷克的速度非常快,但始终没有跑出电视机,是以为参照物。如果一辆摩托车的运动速度是36,则布雷克的运动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摩托车的行驶速度。 6.小汽车在短时间内的速度可以变化很快。有些车几秒钟内车速就可以从0急升到110。如图5所示 是一辆车在10s内的车速变化情况,由图像可知第4s时车速为,从第2s到第4s过程中,车速(选填 “增加”、“减小”或“不变”)。 7.用“频闪摄影”可以记录一个物体相隔同样时间所处的不同位置。如图6 所示是甲、乙两个小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由照片可以看出,做变速运动的 是球;你是用的方法来判定的。 8.在体育与健康测试中,小明跑前500m路程所用的时间为1 20s,跑后500m 路程用的时间为2 。则他跑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比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选填“稍快”、“稍慢”或“相等”),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约是。 二、选择题 9.估测是初中生应具备的一种技能。下列估测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中学生课桌高约为80m B.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s C.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10m D.正常人的脉搏跳动大约30次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篇一:力的平衡】 力的涵义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定义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压等具体动作的抽象概括。 2)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即:(1)发生力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有,也就是说,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力的物质性);(2)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所以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有的;(3)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接触及否”不能成为判断是否发生力的依据;(4)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个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5)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当研究对象改变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就改变了。 二力平衡 定义: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称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或叫作二力平衡。 1)两力平衡的条件:①作用在一个物体上;②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④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两个平衡的力的合力为零。 3)二力平衡的结果: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注意: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篇二:力的合成】 求几个共点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1)力是矢量,其合成及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一条直线上两力合成,在规定正方向后,可利用代数运算。 (3)互成角度共点力互成的分析 ①两个力合力的取值范围是|F1-F2|≤F≤F1+F2 ②共点的三个力,如果任意两个力的合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个力,那么这三个共点力的合力可能等于零。 ③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共点力才能合成(同时性和同体性)。 ④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 【篇三:牛顿第一定律】 亚里士多德观点: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伽利略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须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个定律)。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及质量相关。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专项训练》

八年级物理实验探究专项训练题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实验步骤如下: A.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甲所示. B.让一束红光贴着硬纸板沿着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着另一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EO和反射光线OF的径迹.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做两次,换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如甲图)C.取下硬纸板,用量角器测量NO两侧的角i和角r. D.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 察反射光线.(如乙图)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硬纸板显示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两侧. (2)该实验中硬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是为了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 法线是否. (3)由实验步骤C可以得到的规律是. (4)在甲图中,如果将光线沿着FO射向平面镜时,你还会发现的规律是. 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在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置一把刻度尺,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 分别竖立于玻璃板两侧,以蜡烛A为成像物体.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 (2)点燃蜡烛A,从A一侧观察蜡烛B,缓慢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可以得知像与 物大小相同;用刻度尺和笔将A、B所在的位置连接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 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3)如果在蜡烛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无论怎样,在光屏上(填“能”或“不能”) 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3、如图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小鹭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刻度尺垂直.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放置在玻璃板 两侧的刻度尺上,点燃蜡烛A,进行观察和调整. (1)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2)小鹭想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若蜡烛A与玻璃 板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光屏应安放在玻璃板右侧,与玻璃板相距 cm. (3)若蜡烛A以0.2m/s的速度远离玻璃板,则它的像远离玻璃板的速度是m/s.且像的大小。 3、晓雯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 (1)如图所示,让太阳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右表中. ①在表中空格内填写相应内容. ②当烛焰从远处靠近透镜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透镜. 5、娟娟想用测密度的方法来测量她家色拉油的密度,于是她进行了以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桌面上,把游码移至称量标尺的“0”刻度线上,调节使天平平衡;(2)往烧杯中倒入适量色拉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M(如图甲所示),再将烧杯中的部分色拉油倒入量筒中,测出烧杯和剩余色拉油的总质量为23.8g,则量筒内色拉油的质量m= g; (3)图乙显示的是量筒内色拉油的体积V,则V= cm3; (4)色拉油的密度= g/cm3. 6、小昊做“测量盐水的密度”的实验: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的零刻度线上,发现指针偏向分度标尺中线的左侧,此时应该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平衡螺母,才能使横梁平衡. (2)如图所示,甲、乙、丙图是他用调节好的天平按照顺序进行实验的示意图,请你依据图中的数据将实验记录 (3)在以上实验中,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选填“偏大” 或“偏小”). 7、某同学收藏有一块精美的“太白醉酒”贺兰石工艺品,如图所 示.为测量这块贺兰石的密度,他进行如下实验:(g取10N/kg) (1)将贺兰石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如图甲所示,测得它的质量为 g; (2)接着利用图乙所示的方法将贺兰石没人水中,收集它排出的水,倒入量筒中,如图丙.这块贺兰石的体积为ml,由此测出贺兰石的密度为kg/m3. (3)上述测量体积的方法,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8、小盘同学用天平、量筒、水和细线测量铝块的密度. (1)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天平放在桌面上,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调,使横梁平衡; ②用调好的天平测量铝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及游码位置如 图乙所示,则铝块的质量m= g; ③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记下此时液面对应的示数(如 图丙所示); ④用细线系好铝块,并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此时液面 对应的示数(如图丁所示); ⑤整理器材. (2)从丙、丁可知:铝块的体积V= cm3,则铝块 的密度ρ= kg/m3; (3)如果实验步骤顺序改为③④①②⑤,将会导致测出的铝块密度比真实值(选填“偏大”或“偏小”).9、小永同学为了测量永春老醋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物距 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30 15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测试题

精品文档 八年级物理第1页(共4页) 八年级物理第2页(共4页)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 密 封 线 内 不 准 答 题 八年级物理单元作业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的答案;每题3分,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在如图所示的四位科学家中,以其名字命名功率单位的是( ) A .牛顿 B .帕斯卡 C .瓦特 D .焦耳 2、下列机械或工具的使用,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羊角锤 B .筷子 C .起瓶器 D .独轮车 3、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很多公共场所贴了如图所示的标志,这主要是考 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 这是因为( ) A .物质是分子组成的 B .分子间有引力 C .分子间有斥力 D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4、如图所示,用一根绳子绕过定滑轮,一端拴在钩码上, 手执另一端,分别用力F 1、F 2、F 3匀速拉起钩码.忽略绳子与滑轮的 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F 1较小 B .F 2较大 C .F 1、F 2、F 3的大小不能确定 D .如果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那么力F 1、F 2、F 3做的功相等 5、手抛鸡蛋的杂技演员抛出的鸡蛋从最高处到最低处重力做功大概是( ) A .0.2J B .2J C .20J D .200J 6、如图所示,男孩脚踩滑板车从高处滑下,在下滑过程中( ) A .动能增加,势能减少 B .动能增加,势能增加 C .动能减少,势能增加 D .动能减少,势能减少 7、连通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如图所示事例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 .活塞式抽水机 B .茶壶 C .锅炉水位计 D .三峡船闸 8、在汶川抗震救灾时,用飞机空投物品,物品下落过程中,如果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那么它 将做( ) A .匀速运动 B .减速运动 C .加速运动 D .曲线运动 9、一个重50N 的木箱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0N 的水平推力作用下静止不动,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f 1;当推力为22N 时,木箱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f 2,则( ) A .f 1=0N ,f 2=22N B .f 1=0N ,f 2=50N C .f 1=50N ,f 2=22N D .f 1=10N ,f 2=22N 10、在表面涂蜡的细木棒末端绕上适量的金属丝,把它分别放到甲、乙、 丙三种不同的液体里,如图所示,则( ) A .木棒在甲液体里受的浮力最大 B .木棒在乙液体里受的浮力最大 C .丙液体的密度最大 D .甲液体的密度最小 11、用如图所示的杠杆提升重物,如果作用在A 端的力F 始终垂直于杠杆,在将 重物慢慢提升到一定高度的过程中(不超过水平位置),力F 的大小将( ) A .逐渐变大 B .逐渐变小 C .保持不变 D .先变大,后变小 12、同学们梳理了教材中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图实验,装有水的瓶子竖放在海绵上,瓶中水越少,海绵凹陷越明显 B .乙图实验,当微小压强计的探头在水中深度逐渐增大时.U 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不变 C .丙图实验,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和吸盘的面积,可估测大气压强的值 D .丁图实验,向外拉活塞,试管内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可知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13、如图所示,小汽车受到的重力为G ,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 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为F 1,则G 和F 1的大小关系是G_________ F 1; 当它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以90Km/h 的速度行驶时,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为F 2,若考虑周围空气对它的影响,则G 和的大小关系是G_________ F 2(选填“>”、“<”或“=”)。 14、小华用牙膏探究物体的沉与浮.如图所示,牙膏悬浮在水中,牙膏所受浮 力__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重力.向水中加入食盐并使其 溶解,牙膏将___________(选填“上浮”或“下沉”).如果不加食盐,将牙膏内 部分空气排出,再次放入水中后,牙膏将___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15、如图所示,分别用定滑轮、动滑轮把重力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在相同时 间内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则所用拉力F 甲_____F 乙, 拉力做功的功率F 甲_____F 乙(均选填“>”、“<”或“=”). 16、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正将一袋大米从车间运送到粮仓.重500N 的一袋 大米静止放到传送带上,米袋先在传送带上滑动,稍后与传送带一起匀速 运动,米袋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重力的0.5倍.米袋在滑动时受到 的摩擦力方向向_______,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 . 17、如图所示,小明正在做俯卧撑,把他的身体看作一个杠杆,O 为支点, A 为重心,他的体重为550N .地面对手的支持力F 的力臂是_________m , 大小为__________N .

沪科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运动复习提纲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 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 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 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 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 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 乙汽车没动② 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 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 : 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 S, 13.7 S,13.9 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s s, s = v t 计算公式: v= t变形t = v 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 km/h两单位中 m/s 单位大。 换算: 1m/s=3.6km/h。人步行速度约 1.1m/s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 1 秒中运动 1.1m S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速度图象:匀速运动的物体速 度v 是个恒量与路 程 S 时间 t 没关系Ⅱ 变速运动:t 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实验

1、如图3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如上图8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时,能看到左边音叉旁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会;如果在月球上进行同样的实验,则,这是因为。 3、同学们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王成在竖立的玻璃板前20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蜡烛高12cm,烛焰高4cm,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他再取一段同样的点燃蜡烛B放在像处,使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 (1)A蜡烛的烛焰像高____________cm; (2)实验中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纠正了错误之后,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他最好在_____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4)将A蜡烛以5cm/s的速度匀速远离玻璃板2s时,B蜡烛应与A相距____________cm才可能与A 的像完全重合。 4、如图甲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其中A、B是两段相同 的蜡烛,C是平整的白纸,E是玻璃板. (1)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观察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A'.此时在玻璃板 后移动蜡烛B使其与像A'完全重合.但小红无论怎样移动B,始终不能与蜡烛的 像A'完全重合,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看到A 的像属于现象,看到B蜡烛属于现象。 (2)取两段相同的蜡烛,目的是关系。 (3) 实验中观察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有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造成的; (4)发现问题并改进后,小红重新做实验,并在白纸上记录下实验时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接着小红就在记录的白纸上进行相关处理,请问这样有什么不妥?,你认为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 (5)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5、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了凸透镜成像规律。(1)小红同学为了形象记忆和理解这一规律,她想将物与像的关系用图进行描述。请你帮助小红把同一个发光物体分别放在a、b处时,所成对应的像a′、b′性质的大致情况在图中画出来。 (2)小亮同学为了证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正确性,他设计了如下实验,将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的35cm刻度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的5cm刻度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们保持烛焰的位置不变,在原位置上将凸透镜A换成凸透镜B,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请问凸透镜A的焦距凸透镜B的焦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请你根据小红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描述和小亮的实验,归纳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是由什么决定? 6、小军和小民班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图26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他们按照图甲所示安装各种器材后,点燃蜡烛,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2)实验小组 依次选取了不 同的物距分别 进行实验,同时 记录下相关实

沪科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测试卷

1 图1 图2 图3 图11 图6 图7 图8 B D A 图5 水中山的倒影 C 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 (完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有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下列数据是小明对身边的一些物理量值的估计,其中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教室里黑板的长度大约20m B 、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2m/s C 、一般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200Kg D 、用手托住两个鸡蛋的力约为10N 2、小明同学想测量学校操场的长度,想从下列器材中选一种,你认为最合适的 测量工具应该是( ) A 长为30cm ,分度值为1mm 的钢尺 B 长为3m ,分度值为1cm 的钢卷尺 C 长为30m ,分度值为1cm 的皮卷尺 D 长为1m ,分度值为0.5cm 的木尺 3、甲车做直线运动的s-t 图像如图1所示,由图像可知 ( ) A 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甲车做加速直线运动 C 甲车的速度为10 m/s D 经过8秒,甲车运动了0.6 m 4、 图2是神七宇航员翟志刚出轨道舱时的照片,他和留在轨道舱内的刘伯明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当他们都在返回舱内时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 ) A. 太空中噪声太大 B. 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C. 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 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5、在汶川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3),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 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 C.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 D.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 6、如图4中的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B.乙图中,敲鼓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正在发声的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7、如图5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8、如图6 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9、北京奥运举世瞩目,下列有关奥运比赛的现象中,不能.. 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 .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不能马上停 B .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一段距离 C .射击比赛中子弹离开枪膛后继续向前运动 D .射到球门框架上的足球被反弹 10、如图7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使其匀速直线滑动,以下叙述中的二个力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 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 B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 C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D 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 11、如图8所示.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作直线运动,实验记录如下表。由此可知,木块与水平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为( ) A .4. 5 N B .3. 2 N C .3. 0 N D .2. 1 N 12、小明用奶奶的老花镜镜片对着太阳时,可在距镜片5cm 处得到一个最亮、最小的小圆点。若小明想通过此老花镜的镜片看微雕作品上较小的图案,则作品到老花镜的距离应满足( ) A.小于5cm B.大于5cm C.大于10cm D.大于5cm 小于10cm 13、 把图9 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视网 膜。给凸透 甲 乙 丙 丁 图4 抽气 图 9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米),比m大的有km(千米),比m小的有dm(分米)、cm(厘米)、mm(毫米)、um(微米)、nm(纳米)。 2)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秒),比s大的有h(小时)、min(分钟)。比s小的有ms(毫秒)、μs(微秒)。 2)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静止: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没有改变称为静止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 换算:1km=1000m、 1m= 10 dm = 10 2㎝ = 103mm= 106 μm= 109nm 长度测量的工具:刻度尺 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测量操场的跑道 5、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h min s ms μm 换算:1h=60min=3600s 1s= 103 ms= 106μm 6、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产生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 减小方法: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7、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百米竞赛) 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观众看跑步比赛) 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 8、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1-6章_测试卷

八年级物理第1-6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所列的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计36分) 1.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之路上,众多科学巨人给后人留下的财宝是( ) A.有关运动的三大规律 B.物理公式、物理定律和实验设备 C.经典物理学理论 D.知识宫殿、探究方法和科学精神 2.下列几种估测中,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图1 A.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C. 一个鸡蛋质量约为500g D. 学生用文具盒长40 cm 3.如图1所示为流传千百年被称为“东方迪斯科”的闽南拍胸舞, 舞者用力拍击自己的胸膛是为了使拍击声的( ) A.音调升高 B. 响度增大 C. 音色改变 D.音调降低 4.2007年2月3日,我国成功地将第四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该定位卫星是一种地球同步卫星,地球上的人觉得它在空中是静止的,人们这时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D.流星 5.如图2所示,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可以看到两侧设 有3—4 m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是为了( ) A.保护车辆安全行驶

B.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 C.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 D.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污染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有振动的物体,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振动的频率,与介质的性质无关 C.只要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在20—20000Hz之间,人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7.下列现象中属于光反射的是( ) A.人影形成B.水中倒影C.凿壁借光D.傍晚落日 8.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D.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9.一束与镜面的夹角为30°的光线射在平面镜上,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 A.60° B.90° C.120° D.150° 10.在浴室里,为了防止地面沾水使人打滑跌倒,下列采取的措施错误 的是( ) .. A.浴室地面应铺上带有凹凸不平花纹的地砖B.脚底下垫一条毛巾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学习提纲

八年级上学期复习提纲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自然科学的先驱波兰人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否定了托勒玫地心说。 2、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得到天体运行的结果,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建立了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伽利略在研究落体观点的过程中,亲自试验,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因此,伽利略被后人誉为实验物理学的先驱。 8、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复习提纲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 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 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 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 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 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 分度值。 1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二章达标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给下列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某同学的身高是176.4________;一本书的厚度大约为1________;人步行的速度约为4.5__________;光年是__________的单位。 2.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对一木条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3.34 cm、3.23 cm、3.24 cm、3.25 cm,该木条的长度记为________cm。 3.如图所示,我国先后发射的“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两个飞行器在太空中自行交会对接,之后,它们一起绕着地球高速飞行。此时,它们相对于地球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4.小黄测得自己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为70次,他用脉搏作为计时工具,测得从跑道的一端走到另一端脉搏跳动的次数是140次,则他用的时间约为________秒。 5.为了能较准确地测量出小球的直径,请用作辅助线的方式在图中画出测量方法,并读出小球的直径为________cm。 6.随着中国高铁铁路的飞速发展,中国高铁已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和谐号”列车从合肥南站出发行驶到北京南站全程为980 km,行驶时间只需约4 h,则列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km/h。 7.图中利用频闪摄影记录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时间间隔为T,则图中1、4两点之间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_。(用所给字母表示)

8.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方向运动,其路程s跟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甲的速度与乙的速度大小之比为________。 9.小李同学在百米赛跑时,在前8 s内加速跑完了36 m,接着保持8 m/s的速度跑完全程,则他百米赛跑的成绩是________s,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0.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这时,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就“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环节B.论证环节C.实验环节D.分析环节 11.对一些常见物品长度的估测,其中与实际相符的是() A.圆珠笔的长度约为150 mm B.拇指甲的宽度约为5 cm C.教室门框的高度约为4 m D.课桌的高度约为120 mm 12.下列情况中是因为误差而引起结果不准确的是() A.测量时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够精密 C.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D.读数时没有再估读一位数字 13.下列运动中的人或物,速度最大的是() A.某同学用6 min 40 s,骑自行车前进了2 400 m B.刘易斯百米赛跑的世界纪录是9.86 s C.雨燕在空中1 min时间飞行1 500 m D.火车的速度约100 km/h 14.小明同学骑自行车沿东海大街自西向东运动,看到两面的高楼不断向西运动。能正确说明高楼向西运动,是以下面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A.东海大街B.天上飞过的小鸟 C.小明同学的自行车D.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 15.如图所示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钟表(钟表每格表示1

(完整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实验专题训练

1、(1)观察如右图所示量筒,每小格代表的体积是_______, 量筒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 (2)用天平测小石子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 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小石子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3)利用量筒测小石子的体积。先在量筒内装一定量的水,如(1)图所示水面在量筒的A处,水的体积为_________cm3。然后将小石子放入量筒里,水面上升到量筒的B处,则小石子的体积为__________cm3。 (4)算出小石子的密度为__________g/cm3,合_________ kg/cm3。 (5)在观察量筒里的水面到达的刻度时,视线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刚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 定量的水和酒精),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下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②、③、④,说明浮力大小跟有关。 (2).分析,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3).物体完全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N。 (4).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该金属块的密度是kg/m3。(g取10 N /kg) (5)右图能反映浮力F和物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关系的图象为____ 3、为了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在家里找到了一块海绵(如 沙发垫)、一个方凳、一个铁锤(或其他重物),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凳腿朝下放在海绵上,如图A; ②在凳上加一铁锤,如图B;

③将凳面改为朝下放在海绵上,并加上铁锤,如图C。 根据小明的作法及图中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为什么选用海绵而不是其它像木板之类的材料? (2)实验中“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体现? (3)由图A和B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图B和C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28中各图所示的操作。 (1)为了顺利完成实验,除图中画出的器材外,还需要用到___; (2)比较图中代号为___、__、__的三个图,可得到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比较__、__两图,可以知道: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_____;(4)、比较A、D、E三个图,可以看出:_______。 5、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若用两根粗细不同的玻璃管同时测大气压,则两水银柱高度_________;若用滴管从水银槽中吸取一些水银(试管口仍在液面下),则水银柱的高度__________;若将管向下压1厘米(管内上方仍有空隙),则水银柱的高度__________。(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6、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 右端下倾,可将右端螺母向_____边旋转,使杠杆在水 平位置平衡(填“左”或“右”)。 (2)实验中共有6个钩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好 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2格的A处挂了3个钩码, 如图29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在杠杆 右边挂上钩码(用一种方法).你的方法是_________。 (3)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4)是杠杆在倾斜一定角度的位置做实验,也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这种 实验方案与杠杆在水平位置做实验的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种实验方案好并说明理由: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测试题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测试题 姓名_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 填空题(每空0.5分,共14分) 1、如图1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 台”.台上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个现象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 1 图2 2、图a 、图b 是两种声音的波形,从图可知:图a 是 __ 的波形,理由是 _____;图b 是 的波形,理由是 ___。 3、如图2所示的招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4、如图3所示,在城市的繁华路段旁常竖有噪声显示装置.图 中数字的含义是__________.这样的噪声________(填“会”、“不 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的学习和工作. 图a 图b

图3 图4 5、如图4所示,四支相同的试管内装有不同深度的水. (1)用嘴贴着管口吹气,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对应序号). (2)用棒敲击试管,则发出的声音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____ ___.(只填对应序号) 6、如图5所示的是摩托车引擎后安装的消声器的结构图.摩 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采用______的方法来减弱噪声的,起消声作用的 主要部件是__________. 图6 图5 7、弦乐器的音调高低决定于弦的长短、松紧、粗细.在弦的 粗细,松紧相同时,弦越_____________,音调越高;在弦的粗细, 长短相同时,弦越____________,音调越高;在弦的长短,松紧相 同时,弦越___________________,音调越高. 8、当别人嚼脆饼时,你听到的声音很小;而你自己嚼同样的 脆饼时,你会听到较大的咀嚼声.这是因为前者的声音是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