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江苏省南通市2020-2020学年度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苏教版)江苏省南通市2020-2020学年度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响水县双语实验学校2020-2020学年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程红海

一.(20分)

1.根据下面语段中的拼音,在括号中写上正确的词语。 (3分) 想像是创造的先导,是人类腾飞的ch ì b ǎng ( )。第六单

元的四位作家从天上到人间,从事物到人物,从现实到未来,ch í ch ě

ng( )想像,奇妙无比。这些想像植根于现实生活,饱含哲理,给人以q ǐ d í( )。

(苏教版《语文》)

2.按课文内容填空。(6分,①—④题必做,共4分;⑤⑥题选做一题,2分)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乐乎。(《<论语>八则》) ② 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 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札札弄机杼。(《古诗十九首》)

⑤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将月亮人格化,无知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的一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⑥ 苏轼的《水调歌头》一词中表达了作者对天底下所有离人美好祝愿的一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句中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 、《为你打开一扇门》是一篇书序。作者运用比喻,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像,目的是使读者了解

文学,亲近文学,逐步走进文学的大门。 B 、《天上的街市》借助联想和想像,描绘了天街美好的生活图景,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歌收入了诗集《女神》中。 C 、《斜塔上的实验》是一篇写伽利略生平的人物传记的节选。 D 、小说《社戏》的作者鲁迅围绕中心事件“看社戏”,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来构思。作品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友爱和无私。

4.下面是某同学的一个作文片段,其中有三处存在错误,请用规范符号加以修改(含标点符号、错别字和语病等)。(4分)

星期五下午,我们班举行了一次“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的语文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同学们勇跃上台展示自己的小发明、小创造,掌声不断,气氛非常热

闹。特别是“小专家”的评价过程,声情并茂,精彩纷呈,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

喝彩。通过这次语文活动,使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 5.综合性学习。(4分)

光明中学初一(1)班开展“保护野生动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①在“成语与动物”的环节中,请你写出有关狼的成语和谚语各一条。(2分)

成语:谚语:

②现在,自然环境的破坏,气候的急剧变化,使很多野生动物濒临灭绝,请你提出两条有利于保

护野生动物的建议。(2分)

(1)

二.(4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7分)

①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

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②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③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6.阅读节选的三段文字说说:这三段是围绕什么论点进行论述的?(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文中画线的句子,“拥有创造力的人”最重要的两个特征是什么?(2分)(1)

(2)

8. 第③段告诉我们:“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你认为你自己是一个拥有创造力的人吗?

请举出一例加以论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我的读书生活》,完成9—12题。(10分)

我的读书生活

莫云

平生与书似有前缘。

儿时极爱看连环画,常入“废寝忘食”之境。那种兴趣是游戏性的,书虽图文并茂,但读之如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像《三国演义》《水浒传》与《红岩》等成套的连环画册,只要一接触,非一口气读完不可,若其中缺少一册,于是乎便“上下求索”,直到如愿方罢。

读小学时,我便开始向长篇小说“进军”,启蒙人便是我的父亲。他是做老师的,每次进县城开会,归来时常买回一些食品和书籍。前者是物质的,后者是精神的,食品只能饱人肠胃,书籍却能孕育志向、塑造灵魂。记得父亲买回的第一本小说是《岳飞传》,其良苦用心不言而喻,但那时的我是体会不到的。数年间,我连续阅读了近百部古今长篇名作。从书中,我读到了勤劳、善良与

正义,也读到了历史的兴衰与人间的不平。是熏陶,是感染,更是教诲。①

“文革”中破“四旧”,书籍亦遭劫难,家中仅有的几本书被母亲于心悸中塞进了灶膛。但我的读书生活一直没有中止。三姐一家自异乡迁回,姐夫转业从部队带回一箱书。这便成了我插队生活中的“高级营养品

.....”。体力劳动的繁重与淡饭粗茶的贫困,时时磨砺着我的意志,无论是工休饭后,还是在深夜那如豆的油灯下,书籍总是伴我同行。那一箱书读完了,便到村内村外去借,“三顾茅庐”为寻常事。君子之趣,不在艳服,不在美味,更不在玩乐之中。②

我有幸考入大学。校图书馆成了我求知的“圣地”。我的读书范围更广阔,视野也悄悄地走出了“国境线”,与一批蓝眼睛、大胡子的作家、诗人“相识”。星期天,我是极少逛街的,甚至连洗澡理发的时间都“吝啬”得很。那种饥渴状,至今仍历历在目。

对于难以借到或买到的书,最好的办法是“抄”。那次,同窗从外地借得一本《红楼梦诗文评注》。我竟爱不释手,真恨自己无过目不忘的天赋。阅读时,我买来几个大笔记本,一本10余万字的书,便成了我连篇抄摘的专利。1980年春在南京鼓楼书店,我从《田汉文集》中翻找到《关汉卿》剧中唱段“双飞蝶”,全套书买不起,因为自已还是个穷学生。我立即取出纸笔,抄下后才欣欣然离开书柜。③

我不知道那些不爱读书的人日子是怎样度过的,一个有文化的人,如果不能养成爱读书的习惯,那便是人生一件莫大的憾事、错事。在各自的岗位上劳心费神,我们都有两个好老师:一个是生活,一个是书籍。生活教会我们走路,书籍教会我们飞翔。徐特立同志说过:“案头上书要少,胸中书要多。”这句话对厌读者,无疑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当然,书多并非坏事,多读书更能使人生活充实,因为精神上的获得远胜于物质上的满足。我们的生活中不能没有书,可是,我的书斋里还缺少一条简洁的座右铭----苦读。

9.文中第三小节提到“我”没能体会到父亲给“我”买《岳飞传》的苦心,联系上下文,你认为父亲的苦心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有人认为徐特立同志说的“案头上书要少,胸中书要多”的意思是反对花钱买大量的书籍。你认

为这样的理解恰当吗?说出你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1.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都运用了排比手法,并且是该段内容的总结和提升。请仿照这两句,在画横

线的③句处写上一组排比句。(友情提示:用排比手法,提升内容。)(3分)读书之乐,乐在,乐在,乐在。

12.文中说:“多读书更能使人生活充实,因为精神上的获得远胜于物质上的满足。我们的生活中不

能没有书。”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结合文中观点,写出自己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经历和体会。(记叙完整,语言简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爆竹的记忆》,完成13-16题。(13分)

爆竹的记忆

聂尔

小时侯过年,最大的乐事是放炮。

尚未进入腊月就开始一分两分的攒钱,为的就是买鞭炮。鞭炮终于买了,就把它藏到一个安全妥当的地方,每天都去查看,看看还在不在,少了没有。这样的一种揪心般的幸福

...........一直漫长的持续着,直到大年夜。

大年初一,天刚蒙蒙亮,父亲已经起床,在外面放了3响大雷炮。那是开门炮。新的一年的大门算是响亮的开启了。在母亲的吆喝声中,我们也睡眼惺忪却是兴奋无比的从床上爬起,穿好新衣服,从自己的鞭上揪下几枚小炮,穿过父亲三声开门炮的余响,走出门去,进入新的一年。

不论谁家的孩子,每人都只有一挂一百响或二百响的小鞭。要想让悠扬的炮声贯穿整个新年,就只有把鞭拆开,一个个单独来放,这样就可以一百次二百次的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响彻整个天空的巨大声响中,弄出自己的声音,这仿佛成了我们对这个世界最初的发言。

我们所有的人都是这样,没有例外,因为所有的人家都是穷人,所有的孩子都是穷人的孩子。我们最为奢侈的享受是挤着看谁家的父亲高高挂起一挂鞭,点燃后开始连续的爆响,我们便一窝蜂似的涌到那位父亲的脚下,拼命抢拾那些没有放响的小炮,都顾不上头顶正在燃放的鞭炮,更顾不上大人们夹杂着嬉笑声的叱喝。

临近早饭时,家家户户门前便只剩下落红缤纷

....。与凌晨时分连续不断的爆响相比,此刻是难以忍受的寂静。成群结队的孩子逡巡在各家门前,低着头,仔细的搜寻着,指望能有意外的收获。但是,除非特别幸运,否则是不可能有所发现的。这时候,就只好动用自己的库存。从口袋里摸出一枚小炮,迅速的点燃,把它抛向别的孩子,那孩子还没来得及躲闪,小炮已凌空炸响。

这时候便听到母亲歌声一般嘹亮的叫声,那是开早饭了。这样也好,口袋里的剩余还多,吃过早饭,再慢慢来放。整整盼望一年的春节,就这样轰轰烈烈的来到了。我们在灶台边端起饭碗,看看确是一年的好饭菜,而又想着下一顿,便满心都是高兴。

不知为什么,奶奶却跟母亲说:“唉,又是一年了!”母亲居然响应道:“唉,年年难过年年过。”奶奶和母亲总是这样悲观,她们对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她们给全家人做新衣服,做饭,做春节待客用的所有的一切,她们从腊月忙到正月,差不多有半个冬天都在准备过年,然而当这一天终于来到时,她们却要长嘘短叹。这使我们难以理解,也不愿去理解,我们只一心想着去放炮。13.本文围绕爆竹回忆了哪些有趣的事?请简要概括出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指出下列加点词句的具体

..含义。(4分)

(1)这样的一种揪心般的幸福

...........一直漫长的持续着,直到大年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临近早饭时,家家户户门前便只剩下落红缤纷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文写得童趣盎然,令人回味无穷。请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喜欢的理由。(3分)语句:

理由:

16.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本文和《本命年的回想》都是回忆过年的事,所回忆的内容有何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课内文言文内容,完成17—18题。(4分)

17.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吾忘持度.( ) (2)明察.

秋毫( ) (3)飞漱.其间( ) (4)犬.坐于前( ) 18.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9—21题。(6分)

买鸭捉兔

苏轼

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①

,买一凫②

而去。原上兔起,掷之使击③

。凫不能飞,投④

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⑤

,奈何加我以投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⑥

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⑦

得他兔否?”

【注】①鹘(h ú):一种打猎用的凶猛的鸟。 ②凫:野鸭子。③掷之使击:把凫投放出让它袭击兔子。④投:掉落。⑤其分:是我的本分职责。⑥谓尔:以为你。⑦搦(nu ò):持握、捕捉。 19. 选出下列文言语句中的“而”与“将猎而不识鹘”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2分)

A 、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八则》)

B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郑人买履》)

C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梵天寺木塔》)

D 、拔山倒树而.来 (《幼时记趣》) 20. 翻译下列一组句子。(2分)

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投掷之苦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这则寓言蕴含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40分)

22.请以“温馨的回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题材自选,文章一定要有真情实感。(2)文中涉及真实人名或班级请用“××”代

替。(3)书写要工整,标点要正确,不写错别字,字数600字左右。

温馨的回忆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20分)

1、(共3分)翅膀驰骋启迪

2、(共6分)①有朋自远方来②归雁洛阳边③绝胜烟柳满皇都④纤纤擢素手⑤我寄

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共3分)B (把《女神》改为《星空》)

4、(共4分)(1)第一句后面的“!”改为“。”;(2)“勇跃”改为“踊跃”;(3)“气氛非常热闹”

改成“气氛非常热烈”;(4)最后一句删掉“通过”或“使”。(每改对一处得1分)5、(共4分)①示例:成语:狼狈为奸、狼吞虎咽谚语: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狼肚子里没有好

心肝(写对一个成语和一条谚语,即可得2分)

②言之有理即可。(写出一条建议的1分,共2分)

二.(40分)

6.(共2分)我们要坚信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7.(共2分)(1)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2)坚信自己一定能使细小的想法变为现实。

8.(共3分)示例:我认为我是一个有创造力的人。比如在解数学题时,我从不满足于一种解法,而是要运用所学知识,找到多种解决方法,甚至想出老师没有讲过的方法。这就表明

我是一个有创造力的人。(观点1分,举例2分,除示例外,也可结合第三节中的“好

奇心”“灵感”举例。)

9.(共2分)希望“我”读了这本书以后能够学习岳飞的爱国精神和坚强勇敢的品质。(意思对即可)10.(共2分)不恰当。徐特立的意思是:摆在书桌上的书籍不在多,而书中的知识、道理却要掌握得越多越好。他并没有提到“花钱”“买书”的问题。

11.(共3分)示例:读书之乐,乐在抄写,乐在废寝忘食,乐在“酒逢知己”的酣畅淋漓。12.(共3分)记叙的表达方式1分,过程清晰完整1分,语言简洁1分。

13.(共2分)(1)攒钱买鞭炮;(2)妥善藏鞭炮;(3)拆开鞭,一个个单独放鞭炮。(4)挤看大人放鞭炮,并捡剩鞭炮。(意思对即可,每点0.5分)

14.(共4分)(1)指攒钱买鞭炮,藏鞭炮,查看鞭炮到放鞭炮的痴心期待,长久快乐的过程(2分)。

(2)指鞭炮放过后满地狼藉的景象(2分)。

15.(共3分)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我们便一窝蜂似的涌到那位父亲的脚下,拼命抢拾那些没有放响的小炮,都顾不上头顶正在燃放的鞭炮,更顾不上大人们夹杂着嬉笑声的叱喝。”,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的动词和环境的烘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们”对鞭

炮的极度喜爱和珍惜。(例句1分,理由2分)

16.(共4分)《本命年的回响》主要按照时间顺序,以二十四节气衬托春节,从腊月初一写到除夕之夜,如数家珍地写了过年的一系列的风俗(2分);而本文主要是通过作者回忆小

时候买、藏、放、捡鞭炮的一系列事情,表现了作者对童年趣事的难忘,对清贫而充

满温馨的生活的怀念(2分)。

17.(共2分)(1)量好的尺码(2)看清(3)冲荡(4)(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每题0.5分)18.(共2分)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每组句子0.5分,共2分)

19.(共2分)C(和例句一样的意思,表示转折,译为但是。A项表承接,B项表修饰,D项表承接,不译)

20.(共2分)我是一只鸭子,杀死我并吃掉(我),这是我的本分,(你)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强加于我呢?(意思对即可)

21.(共2分)示例:选用人才务必要避其所短,用其所长。不然的话,就会像该文描写的猎人那样,不但捉不住兔子,而且白白糟踏了鸭子。(意思对即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