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5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5.1 数据的收集 同步测试题 含答案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5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5.1 数据的收集 同步测试题 含答案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5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5.1  数据的收集  同步测试题 含答案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5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5.1  数据的收集  同步测试题 含答案

2020年~2021年最新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15.1 数据的收集同步测试题1.进行数据的收集调查时,在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对象后一般还要完成以下4个步骤:①展

开调查;②得出结论;③记录结果;④选择调查方法.但它们的顺序弄乱了,正确的顺序是( ) A.④①③②B.③④①②

C.④③①②D.②④③①

2.要调查某校学生周日的睡眠时间,下列调查对象选取最合适的是( )

A.选取该校一个班级的学生B.选取该校50名男生

C.选取该校50名女生D.随机选取该校50名学生

3.下面哪项调查适合选举的形式进行数据收集( )

A.谁在2015年亚洲杯足球赛中进球最多B.5月1日是什么节日

C.谁在学年度期末考试中取得第一D.谁最适合当班长

4.想知道你班里的同学如何处理压岁钱,你必须调查,然后再加以总结,那么:

(1)你调查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调查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感兴趣的是调查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打算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6.某校有500名学生参加外语口语考试,考试成绩在70分~85分之间的有120人,则这个分数段的频率是( )

A.0.2 B.0.12 C.0.24 D.0.25

7.在一次调查中,出现A种情况的频率为0.4,其余情况出现的频数之和为30,则这次调查的总次数为( )

A.12 B.18 C.50 D.75

8.某体育老师将本班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进行整理后,分成5组,已知从左到右4个小组的频率分别为0.05,0.15,0.30,0.35,第5小组的人数是9人,则参加这次测试的学生有( ) A.60人B.55人C.50人D.45人

9.八(1)班共有55名学生,其中男同学28名,为计算该班女同学的身高应收集________个数据.10.数字11001000100001110001中,1和0出现的频数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 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11.某校500名学生参加生命安全知识测试,测试分数均大于或等于60且小于100分数段的频率分布情况如表所示(其中每个分数段可包括最小值,不包括最大值),结合表中的信息,查得测试分

1人.

(1)填写表格;

________人.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频率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B.频率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

C.频率与总次数的比值是频率D.频率与总次数的比值是频数

14.期中考试结束后,老师统计了全班40人的数学成绩,这40个数据共分为6组,第1组至第4组的频数分别为10,5,7,6,第5组的频率为0.10,那么第6组的频率是() A.0.15 B.0.20 C.0.25 D.0.30

15.在一次体育测试中,10名女生在一分钟内完成仰卧起坐的个数如下:43,47,42,41,45,45,46,45,40,44.则这次体育测试中仰卧起坐个数不小于45个女生的频率为() A.5 B.2 C.50% D.20%

16.某市启动了第二届“美丽港城,美在阅读”全民阅读活动,为了解市民每天的阅读时间情况,随机抽取了部分市民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绘制如下尚不完整的频数分布表:

(1)补全表格;

(2)将每天阅读时间不低于60 min的市民称为“阅读爱好者”,若我市约有500万人,请估计我市

17.在“我喜欢的体育项目”调查活动中,小明调查了本班30人,记录结果如下:(其中喜欢打羽毛球的记为A,喜欢打乒乓球的记为B,喜欢踢足球的记为C,喜欢跑步的记为D)

A A C

B A D

C C B C

A D D C C

B B B B C

B D B D B A B

C A B

求A的频率.

18.我市通过网络投票选出了一批“最有孝心的美少年”.根据各县市区的入选结果制作出如下统计表,后来发现,统计表中前三行的所有数据都是正确的,后三行中有一个数据是错误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统计表中a=________,b=________;

答案:

1. A

2. D

3. D

4. (1) 班里的同学如何处理压岁钱(2) 班上的每一位同学

(3) 处理压岁钱的方式(4) 问卷调查

5. A

6. C

7. C

8. A

9. 27

10. 8 12 0.4 0.6

11. 150

(2) 250 175

年龄在14岁的有:500×0.5=250(人)

15岁的有:500×0.35=175(人)

13. A 14. B 15. C

答:估计我市能称为“阅读爱好者”的市民约有75万人

17. 分析数据可得:在30人中,喜欢打羽毛球的即A的有6人,根据频率的求法:A的频率=6÷30=0.2

18. (1) 0.1 6

(2)∵4+5+6+8+5+12=40,∴各组频数正确,∵12÷40=0.3≠0.25,故株洲市城区对应频率0.25这个数据是错误的,该数据的正确值是0.3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十一章 数的开方 11.1平方根与立方根(1) 【教学目标】:以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引出平方根的概念,理解平方根的意义,会求某些数的平方根。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平方根的概念,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难点:平方根的意义 【教具应用】:老师:三角板、小黑板 学生: 【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1、要剪出一块面积为25cm 2的正方形纸片,纸片的边长应是多少? 问题2、已知圆的面积是16πcm 2,求圆的半径长。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来学习本节内容 二、 自学提纲: 1、 你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吗?这两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2、 看第2页,知道什么是一个数的平方根吗? 3、 25的平方根只有5吗?为什么? 4、 会求110的平方根吗?试一试 5、 -4有平方根吗?为什么? 6、 想一想,你是用什么运算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7、 根据平方根的定义你能指出正数、0、负数的平方根的特征吗? 8、 什么叫开平方? 三、 能力、知识、提高 同学们展示自学结果,老师点拔 ① 情境中的两个问题的实质是已知某数的平方,要求这个数。 ② 概括: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 如52=25,(-5)2=25 ∴25的平方根有两个:5和-5 ③ 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可以利用平方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④ 任何数的平方都不等于-4,所以-4没有平方根。 ⑤ 0的平方等于0。所以0只有一个平方根为0。 ⑥ 概括: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⑦ 求一个数a (a ≥0)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四、 知识应用 1、 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 49 ②1.69 ③81 16 ④(-0.2)2 2、 将下列各数开平方 ①1 ②0.09 ③(- 5 3)2 五、 测评 1、 说出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81 ②0.25 ③125 4 2、 求未知数x 的值 ①(3x )2=16 ②(2x -1)2=9 六、 小结: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11章 数的平方 11.1平方根与立方根 一、平方根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 二、平方根的性质 1.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2. 0有一个平方根,就是它本身。 3. 负数没有平方根。 三、算术平方根 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读作“根号a ”;另一个平方根是它的相反数,即-。因此,正数a 的平方根可以记作±,其中a 称为被开方数。 0的算术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 四、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1. 概念不同; 2. 表示方法不同; 3. 个数及取值不同。 五、开平方 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六、立方根 1. 概念: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立方根。 2. 性质:任何数(正数、负数和0)的立方根只有一个。 3. 表示:数a 的立方根,记作,读作“三次根号a ”。其中a 称为被开方数,3是根指 数。 4. 一个正数只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只有一个负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 七、开立方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11.2实数 一、无理数 1. 无线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2. 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 (1)有理数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而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2)所有的有理数都能写成分数的形式(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而无理数不能写成分数的形式。 二、实数及其分类 1. 实数的概念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即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a a a 3a

2. 实数的分类 (1)按概念分类 正整数 整数 0 有理数 负整数 正分数 分数 实数 负分数 正有理数 无理数 负有理数 (2)按正负分类 正整数 正有理数 正实数 正分数 正无理数 实数 0 负整数 负有理数 负实数 负分数 负无理数 三、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意义对应。 四、实数的有关概念 1.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 ???<-=>=0,0,00,a a a a a a 2.一个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即a≥0,因此,在实数范围内,绝对值最小的数是零.两个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第12章 整式的乘除 12.1幂的运算 12.1.1同底数幂的乘法

最新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华师大版数学(下) 第16章分式 §16.1分式及基本性质 一、分式的概念 A 1、分式的定义: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 B 叫做分式。 3、分式有意义、无意义的条件 (1)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0; (2)分式无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分母等于0。 4、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 A=0的条当分式的分子等于0,而分母不等于0时,分式的值为0。即,使 B 件是:A=0,B≠0。 二、分式的基本性质 通分: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使分子和分母都乘以适当的整式,不改变分式的值,把几个异分母分式化成同分母的分式,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通分。 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确定最简公分母的一般方法是:(1)如果各分母都是单项式,那么最简公分母就是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字母的最高次幂、所有不同字母及指数的积。(2)如果各分母中有多项式,就先把分母是多项式的分解因式,再参照单项式求最简公分母的方法,从系数、相同因式、不同因式三个方面去确定。 约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去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改变分式的值,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约分。 在约分时要注意:(1)如果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那么可直接约去分子、分母的公因式,即约去分子、分母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2)如果分子、分母中至少有一个多项式就应先分解因式,然后找出它们的公因式再

约分;(3)约分一定要把公因式约完。 三、分式的符号法则: (1)-a b = a -b =-a b ;(2)-a -b =a b ;(3)- -a -b =a b §16.2分式的运算 一、分式的乘除法 应用法则时要注意:(1)分式中的符号法则与有理数乘除法中的符号法则相同,即“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多个负号出现看个数,奇负偶正”;(2)当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应先进行因式分解,以便约分;(3)分式乘除法的结果要化简到最简的形式。 二、分式的加减法 (一)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 1、 用式子表示: 2、注意事项:(1)“分子相加减”是所有的“分子的整体”相加减,各个分子都应有括号;当分子是单项式时括号可以省略,但分母是多项式时,括号不能省略;(2)分式加减运算的结果必须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 (二)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 1、法则: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转化为同分母分式后,再加减。用式子表示: bd bc ad bd bc bd ad d c b a ±=±=±。 2、注意事项:(1)在异分母分式加减法中,要先通分,这是关键,把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变成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2)若分式加减运算中含有整式,应视其分母为1,然后进行通分。(3)当分子的次数高于或等于分母的次数时,应将其分离为整式与真分式之和的形式参与运算,可使运算简便。 四、分式的混合运算 注意事项:(1)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规律对分式运算同样适用,要灵活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2)分式运算结果必须化到最简,能约分的要约b c a b c b a ±=±

(完整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

第17章 分式 §17.1.1 分式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 2、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 3、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如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教学难点: 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米; (2)面积为S 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 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__米; (3)一箱苹果售价p 元,总重m 千克,箱重n 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是___元; 二、概括: 形如 B A (A 、B 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 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即有理式 整式,分式. 三、例题: 例1 下列各有理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 x 1; (2)2 x ; (3)y x xy +2; (4)33y x -. 解:属于整式的有:(2)、(4);属于分式的有:(1)、(3). 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是零.如果分母的值是零,则分式没有意义.例如,在分式a S 中,a ≠0;在分式n m -9中,m ≠n. 例2 当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11-x ; (2)3 22 +-x x . 分析 要使分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分母不等于零. 解 (1)分母1-x ≠0,即x ≠1. 所以,当x ≠1时,分式 1 1 -x 有意义. (2)分母23+x ≠0,即x ≠-2 3 . 所以,当x ≠-23时,分式3 22 +-x x 有意义. 四、练习: P5习题17.1第3题(1)(3)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x 7 , 209y +, 54-m , 2 38y y -,91-x 2. 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4522--x x x x 235-+2 3+x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分课时练习题及答案

15.1 数据的收集 1.进行数据的收集调查时,在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对象后一般还要完成以下4个步骤:①展开调查;②得出结论;③记录结果;④选择调查方法.但它们的顺序弄乱了,正确的顺序是( ) A.④①③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①② D.②④③① 2.要调查某校学生周日的睡眠时间,下列调查对象选取最合适的是( ) A.选取该校一个班级的学生 B.选取该校50名男生 C.选取该校50名女生 D.随机选取该校50名学生 3.下面哪项调查适合选举的形式进行数据收集( ) A.谁在2015年亚洲杯足球赛中进球最多 B.5月1日是什么节日 C.谁在学年度期末考试中取得第一 D.谁最适合当班长 4.想知道你班里的同学如何处理压岁钱,你必须调查,然后再加以总结,那么: (1)你调查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调查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感兴趣的是调查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打算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老师对本班40名学生的血型作了统计,列出如下的统计表,则本班A型血的人数是( ) A.16人 B.14人 C.4人 D.6人 6.某校有500名学生参加外语口语考试,考试成绩在70分~85分之间的有120人,则这个分数段的频率是( )

7.在一次调查中,出现A种情况的频率为0.4,其余情况出现的频数之和为30,则这次调查的总次数为( ) A.12 B.18 C.50 D.75 8.某体育老师将本班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进行整理后,分成5组,已知从左到右4个小组的频率分别为0.05,0.15,0.30,0.35,第5小组的人数是9人,则参加这次测试的学生有( ) A.60人 B.55人 C.50人 D.45人 9.八(1)班共有55名学生,其中男同学28名,为计算该班女同学的身高应收集________个数据. 10.数字11001000100001110001中,1和0出现的频数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 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11.某校500名学生参加生命安全知识测试,测试分数均大于或等于60且小于100分数段的频率分布情况如表所示(其中每个分数段可包括最小值,不包括最大值),结合表中的信息,查得测试分数在80~90分数段的学生有________名. 12.某校八年级(1)班的40名学生中,13岁的有5人,14岁的有20人,15岁的有14人,16岁的有1人. (1)填写表格; (2)若该校八年级共有500名学生,请你估计年龄在14岁有________人,15岁的有________人.

八年级数学华东师大版上学期期末试卷及复习资料

初二(上)数学期末测试题(华东师大版)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细心选一选(本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 满分30分,下面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 以下四家银行行标中,不是旋转对称图形的有 ( ) 2. 如图1所给的4个正方形网格图形中,黑色部分只用..平移可以得到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 64的平方根是( ) A. 4 B. 4± C. 8 D. 8± 4. 8a 可以写成( ) A. 44a a + B. a 4·a 2 C. 62 ()a - D. (-a)7·(-a) 5.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2555a a a +-=- B. () 2222x x x x +÷=+ C. ()2 222a b a ab b +=-+ D. ()()2 2 a b b a b a ---=- 6. 若2 6(3)(2)x kx x x +-=+-,则k 的值为( ) A. 2 B. –2 C. 1 D. –1 7. 下列四边形中,两条对角线不一定相等的是( ) A. 正方形 B. 矩形 C. 菱形 D. 等腰梯形 8. 已知ΔABC 的三边分别是3,4,5cm cm cm ,则ΔABC 的面积是( )2 cm A. 6 B. 7.5 C. 10 D. 12 9. 如图2,在菱形ABCD 中,6cm,8cm AC BD ==,则菱形AB 边上的高CE 的长是( ) A. 24 5 cm B. 48 5 cm C. 5cm D. 10cm

华东师大新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经典试题(超值)

八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试题 一、选择题 1.计算(﹣a )3?(a 2)3?(﹣a )2的结果正确的是( )A .a 11 B .﹣a 11 C .﹣a 10 D .a 13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x 2(m+1)÷x m+1=x 2 B .(xy )8÷(xy )4=(xy )2 C .x 10÷(x 7÷x 2)=x 5 D .x 4n ÷x 2n ?x 2n =1 3.已知(x+a )(x+b )=x 2﹣13x+36,则ab 的值是( )A .36 B .13 C .﹣13 D .﹣36 4.若(ax+2y )(x ﹣y )展开式中,不含xy 项,则a 的值为( )A .﹣2 B .0 C .1 D .2 5.已知x+y=1,xy=﹣2,则(2﹣x )(2﹣y )的值为( )A .﹣2 B .0 C .2 D .4 6.若(x+a )(x+b )=x 2+px+q ,且p >0,q <0,那么a 、b 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 .a 、b 都是正数 B .a 、b 异号,且正数的绝对值较大 C .a 、b 都是负数 D .a 、b 异号,且负数的绝对值较大 7.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3x ﹣4、2x ﹣1和x ,则它的体积是( ) A .6x 3﹣5x 2+4x B .6x 3﹣11x 2+4x C .6x 3﹣4x 2 D .6x 3﹣4x 2+x+4 8.观察下列多项式的乘法计算: (1)(x+3)(x+4)=x 2+7x+12;(2)(x+3)(x ﹣4)=x 2﹣x ﹣12; (3)(x ﹣3)(x+4)=x 2+x ﹣12;(4)(x ﹣3)(x ﹣4)=x 2﹣7x+12 根据你发现的规律,若(x+p )(x+q )=x 2﹣8x+15,则p+q 的值为( )A .﹣8 B .﹣2 C .2 D .8 9.如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给出了四种表示该长方形面积的多项式: ①(2a+b )(m+n ); ②2a(m+n )+b (m+n );③m(2a+b )+n (2a+b ); ④2a m+2an+bm+bn , 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有(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0、4的平方根是( )A 、2 B 、-2 C 、±2, D 、±4 11、27的立方根是( )A 、3 B 、-3 C 、±3 D 、27± 12、下列实数中,是无理数的是( ) A 、9± B 、38- C 、 3 π D 、0.101001 13、32a a ?的结果是( )A 、a 6 B 、5a C 、6a D 、26a 14、32)2(x -的结果是( )A 、58x B 、58x - C 、68x D 、68x - 15、99100)2()2(-+-的结果是( ) A 、2- B 、2 C 、992- D 、992 16、36)()(a b b a -÷-的结果是( ) A 、22b a - B 、22a b - C 、3)(b a - D 、3)(b a -- 17、2-x 有意义的条件是( ) A 、2≠x B 、2≥x C 、2>x D 、2

新版华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教案全册

第十六章分式 16.1分式 16.1.1从分数到分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 小时,所以=. 3. 以上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 和不同点? 五、例题讲解 P5例1. 当x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的取值范围. [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2. 当m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2) (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 (1)m=0 (2)m=2 (3)m=1

六、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 , , , 2. 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2)(3) 3. 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2) (3) 七、课后练习 1.列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正是?哪些是分式? (1)甲每小时做x个零件,则他8小时做零件个,做80个零件需小时. (2)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千米,水流的速度是b千米/时,轮船的顺流速度是千米/时,轮船的逆流速度是千米/时. (3)x与y的差于4的商是 . 2.当x取何值时,分式无意义? 3. 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八、答案: 六、1.整式:9x+4, , 分式: , , 2.(1)x≠-2 (2)x≠ (3)x≠±2 3.(1)x=-7 (2)x=0 (3)x=-1 七、1.18x, ,a+b, ,; 整式:8x, a+b, ; 分式:, 2. X = 3. x=-1 课后反思: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 上册全册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第十一章 数的开方 平方根与立方根(1) 【教学目标】:以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引出平方根的概念,理解平方根的意义,会求某些数的平方根。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平方根的概念,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难点:平方根的意义 【教具应用】:老师:三角板、小黑板 学生: 【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1、要剪出一块面积为25cm2的正方形纸片,纸片的边长应是多少? 问题2、已知圆的面积是16πcm2,求圆的半径长。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来学习本节内容 二、 自学提纲: 1、 你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吗这两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2、 3、 看第2页,知道什么是一个数的平方根吗? 4、 5、 25的平方根只有5吗为什么 6、 7、 会求110的平方根吗?试一试 8、 9、 -4有平方根吗为什么 10、 11、想一想,你是用什么运算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12、根据平方根的定义你能指出正数、0、负数的平方根的特征吗? 13、 14、什么叫开平方? 三、 能力、知识、提高 同学们展示自学结果,老师点拔 ① 情境中的两个问题的实质是已知某数的平方,要求这个数。 ② 概括: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 如52=25,(-5)2=25 ∴25的平方根有两个:5和-5 ③ 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可以利用平方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④ 任何数的平方都不等于-4,所以-4没有平方根。 ⑤ 0的平方等于0。所以0只有一个平方根为0。 ⑥ 概括: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⑦ 求一个数a (a ≥0)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四、 知识应用 1、 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 49 ② ③81 16 ④(-)2 2、 将下列各数开平方 ①1 ② ③(- 5 3)2

最新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 第11章数的开方 §11.1平方根与立方根 一、平方根 1、平方根的定义: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 即:若x2=a,则x叫做a的平方根。 2、平方根的性质:(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2)零的平方根是零;(3)负数没有平方根。 二、算术平方根 1、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2、算术平方根的性质:(1)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且为正;(2)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3)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4)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a ≥0。 三、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是记号:平方根±a(读作:正负根号a);算术平方根a(读作根号a) 即:“±a”表示a的平方根,或者表示求a的平方根;“a”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或者表示求a的算术平方根。 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负数没有平方根,∴被开方数a必须为非负数,即:a≥0。 四、开平方: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其实质就是:已知指数和二次幂求底数的运算。 五、立方根 1、立方根的定义: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 即:若x3=a,则x叫做a的立方根。 2、立方根的性质:(1)一个正数的立方根为正;(2)一个负数的立方根为负;(3)零的立方根是零。 3、立方根的记号:3a(读作:三次根号a),a称为被开方数,“3”称为根指数。 3a中的被开方数a的取值范围是:a为全体实数。 六、开立方: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其实质就是:已知指数和三次幂求底数的运算。 七、注意事项: 1、“±a”、“a”、“3a”的实质意义:“±a”→问:哪个数的平方是a;“a”→问:哪个非负数的平方是a;“3a”→问:哪个数的立方是a。 2、注意a和3a中的a的取值范围的应用。 如:若3 x有意义,则x取值范围是。(∵x-3≥0,∴x≥3)

华东师大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63人,其中男生39人,女生:24人。上期末数学考试最高分120分,最低分15分,平均分103,110分以上30人.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及格的同学仅93.5%;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基本概念,基本计算,以及基本的空间与图形知识都极其欠缺;数学的思维混乱;不能独立思考,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兴趣低落,多数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谈数学而色变。 二、教材分析: 1、体系结构: (1)数学内容的引入,采取从实际问题情景境入手的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具有现实背景的素材,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获得数学概念,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技能和方法。 (2)教材内容的呈现,努力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况和机会,适当编排应用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自主探索、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教材内容的编写,把握课程标准,同时又具有弹性,编入一些选学内容,以适应较高程度学生学习的需要,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4)教材内容的叙述、行当介绍数学内容的背景知识与数学史料等,将背景材料与数学内容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 (5)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教材中占有适当地位,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自主探索、实践体验。 2、教材体例。 (1)教材的正文中,根据教材内容的实际需要,适当设置了一些相应的栏目。如“观察”、“思考”、“实验”、“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体验和感受,掌握必要的知识。 (2)结合教材各块内容,安排一些有关的阅读材料,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故事、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数学趣题、知识背景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对数学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人文主义精神教育。 (3)控制习题总量,降低难度,增加探索、开放、实践类型的习题,按照不同的要求,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11章数的开方 11.1平方根与立方根(1) 【教学目标】:以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引出平方根的概念,理解平方根的意义,会求某些数的平方根。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平方根的概念,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难点:平方根的意义 【教具应用】:老师:三角板、小黑板 学生: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1、要剪出一块面积为25cm2的正方形纸片,纸片的边长应是多少? 问题2、已知圆的面积是16πcm2,求圆的半径长。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来学习本节内容 二、自学提纲: 1、你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吗?这两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2、看第2页,知道什么是一个数的平方根吗? 3、25的平方根只有5吗?为什么? 4、会求110的平方根吗?试一试 5、-4有平方根吗?为什么? 6、想一想,你是用什么运算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7、根据平方根的定义你能指出正数、0、负数的平方根的特征吗? 8、什么叫开平方? 三、能力、知识、提高

同学们展示自学结果,老师点拔 ① 情境中的两个问题的实质是已知某数的平方,要求这个数。 ② 概括: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 如52=25,(-5)2=25 ∴25的平方根有两个:5和-5 ③ 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可以利用平方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④ 任何数的平方都不等于-4,所以-4没有平方根。 ⑤ 0的平方等于0。所以0只有一个平方根为0。 ⑥ 概括: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⑦ 求一个数a (a ≥0)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四、 知识应用 1、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 49 ②1.69 ③81 16 ④(-0.2)2 2、将下列各数开平方 ①1 ②0.09 ③(-5 3 )2 五、 测评 1、说出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81 ②0.25 ③125 4 2、求未知数x 的值 ①(3x )2=16 ②(2x -1)2=9 六、 小结: 1、什么叫做平方根? 2、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几个?零的平根有几个?负数的平方根呢?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11章数的平方 11.1平方根与立方根 一、平方根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 二、平方根的性质 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2.0有一个平方根,就是它本身。 3.负数没有平方根。 三、算术平方根 a,读作“根号a”;另一个平方根是它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a。因此,正数a的平方根可以记作±a,其中a称为被开方数。 的相反数,即- 0的算术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 四、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1.概念不同; 2.表示方法不同; 3.个数及取值不同。 五、开平方 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六、立方根 1.概念: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 2.性质:任何数(正数、负数和0)的立方根只有一个。

3.表示:数a的立方根,记作3a,读作“三次根号a”。其中a称为被开方数,3是根指数。 4.一个正数只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只有一个负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 七、开立方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11.2实数 一、无理数 1.无线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2.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 (1)有理数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而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2)所有的有理数都能写成分数的形式(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而无理数不能写成分数的形式。 二、实数及其分类 1.实数的概念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即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2.实数的分类 (1)按概念分类 正整数 整数0 有理数负整数 正分数 分数 实数负分数 正有理数 无理数

数学七年级上华东师大版华师大版5.1数据的收集二同步练习

华师大版5.1数据的收集练习二 1.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用_________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用__________表示. 2.在一次优秀干部的评选活动中,得票结果如下表所示.(总票数为50) 候选人小林小明小华小丽 唱票记录正正正 正— 正下T 正正正 得票数21 8 2 19 上表数据显示,小林的得票频数是_______,得票频率为______;小丽的得票频数是_________,得票频率为_________. 3.能够表示对象出现频繁程度的是________. 4.某同学随手写了下面这一长串数字:0100100011000011100000111101000001111101. 其中0出现的频数是_______,频率是_______;1?出现的频数是?_______,?频率是___. 5.阅读下表并回答问题: 甲队乙队 二分球50 48 二分球命中 率 54% 50% 三分球20 25 三分球命中 率 40% 48%

罚球18 20 罚球命中率83.3% 90% 以上数据是甲、乙两支篮球队在某次比赛中的情况,从数据上来看,甲、乙两队的最终比分是_________,_______队获胜? 6.小明抛硬币的过程见下表,阅读并回答问题: 抛掷结果10次50次500 次5000次 出现正面次 数 3 2 4 258 2498 出现正面的 频率 30% 48% 51.6% 49.96% (1)从表中可知,当抛完10次时正面出现3次,正面出现的频率为30%,那么,?小明抛完10次时,得到_______次反面,反面出现的频率是________; (2)当他抛完5000次时,反面出现的次数是______,反面出现的频率是_____. ? (3)?通过上面我们可以知道,?正面出现的频数和反面出现的频数之和等于____,正面出现的频率和反面出现的频率之和等于_________.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11.1平方根与立方根(1) 【教学目标】:以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引出平方根的概念,理解平方根的意义,会求某些数的平方根。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平方根的概念,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难点:平方根的意义 【教具应用】:老师:三角板、小黑板 学生: 【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1、要剪出一块面积为25cm 2的正方形纸片,纸片的边长应是多少? 问题2、已知圆的面积是16πcm 2,求圆的半径长。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来学习本节内容 二、 自学提纲: 1、 你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吗?这两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2、 看第2页,知道什么是一个数的平方根吗? 3、 25的平方根只有5吗?为什么? 4、 会求110的平方根吗?试一试 5、 -4有平方根吗?为什么? 6、 想一想,你是用什么运算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7、 根据平方根的定义你能指出正数、0、负数的平方根的特征吗? 8、 什么叫开平方? 三、 能力、知识、提高 同学们展示自学结果,老师点拔 ① 情境中的两个问题的实质是已知某数的平方,要求这个数。 ② 概括: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 如52=25,(-5)2=25 ∴25的平方根有两个:5和-5 ③ 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可以利用平方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④ 任何数的平方都不等于-4,所以-4没有平方根。 ⑤ 0的平方等于0。所以0只有一个平方根为0。 ⑥ 概括: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⑦ 求一个数a (a ≥0)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四、 知识应用 1、 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 49 ②1.69 ③81 16 ④(-0.2)2 2、 将下列各数开平方 ①1 ②0.09 ③(- 5 3)2 五、 测评 1、 说出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81 ②0.25 ③ 125 4 2、 求未知数x 的值 ①(3x )2=16 ②(2x -1)2=9 六、 小结: 1、 什么叫做平方根? 2、 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几个?零的平根有几个?负数的平方根呢? 3、 平方和开平方运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区别:①平方运算中,已知的是底数和指数,求的是幂。而在开平方运算中,已知的是指数和幂,求的是底。 ②平方运算中的底数可以是任意数,平方的结果是唯一的,在开平方运算中,开方的数的结果不一定是唯一的。 联系:二者互为逆运算。 七、 布置作业 1、 P 7第1题 2、 (选做)已知:x 是49的平方根,y 是1的平方根,求: ①2x+1 ②(x+y)2 11.1 平方根与立方根(2)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系统,在学生正确理解平方根概念的意义和平方根的表示方法基础上,讨论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17章 分式 §17.1.1 分式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 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能通过回忆 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教学难点: 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米; (2)面积为S 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 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__米; (3)一箱苹果售价p 元,总重m 千克,箱重n 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是___元; 二、概括: 形如B A (A 、B 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 A 叫做分式的 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即有理式 整式, 分式. 三、例题: 例1 下列各有理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 x 1; (2)2 x ; (3)y x xy +2; (4)33y x -. 解:属于整式的有:(2)、(4);属于分式的有:(1)、(3). 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是零.如果分母的值是零,则分式没有意义.例如,在分式a S 中,a ≠0;在分式n m -9中,m ≠n. 例2 当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11-x ; (2)3 22 +-x x . 分析 要使分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分母不等于零. 解 (1)分母1-x ≠0,即x ≠1. 所以,当x ≠1时,分式1 1 -x 有意义. (2)分母23+x ≠0,即x ≠-2 3 . 所以,当x ≠-23时,分式3 22 +-x x 有意义. 四、练习: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16章 分式 安岳县自治九年义务教育学校----王耀尚 §16.1.1 分式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 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能通过回忆 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教学难点: 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米; (2)面积为S 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 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__米; (3)一箱苹果售价p 元,总重m 千克,箱重n 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是___元; 二、概括: 形如 B A (A 、B 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 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即有理式 整式,分式. 三、例题: 例1 下列各有理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 x 1; (2)2 x ; (3)y x xy +2; (4)33y x -. 解:属于整式的有:(2)、(4);属于分式的有:(1)、(3). 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是零.如果分母的值是零,则分式没有意义.例如,在分式 a S 中,a ≠0;在分式n m -9中,m ≠n. 例2 当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11-x ; (2)3 22+-x x . 分析 要使分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分母不等于零. 解 (1)分母1-x ≠0,即x ≠1. 所以,当x ≠1时,分式 1 1 -x 有意义. (2)分母23+x ≠0,即x ≠-23 . 所以,当x ≠-23 时,分式3 22+-x x 有意义. 四、练习: P5习题17.1第3题(1)(3)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x 7 , 209y +, 54-m , 238y y -,91-x 2. 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3. 当x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五、小结: 什么是分式?什么是有理式? 4 5 22--x x x x 235-+23+x x x 57+x x 3217-x x x --221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收集与表示单元试题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单元试题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座号____ 一、填空题:(每题2 分,共24 分) 1、在数字102030中,“0”的出现的频数为____。 2、小明1 分钟内投篮75 次,共进了45 个球,则小明进球的频率是____。 3、常见的统计图有_____,_____,_____三种。 4、用_____统计图,可较直观的反映某市五个区占地面积与全市总面积的对比情况。5、在一次数学测试中,有的同学不及格,那么这次考试的及格率是____。 6、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动画片,这个事件是_____发生的。 7、在股市交易上,为了让股民清楚、直观地了解某种股票的涨跌情 况,那么使用的统计图是_____统计图。 8、如图,某校学生年龄的扇形统计图,14岁的人数占____%。 9、若一个事件发生的机会是99.9%,则它是____发生。(填“必然”、“可能”或“不可能”)。 10、写出一个必然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对某班学生的一次考试进行统计,90~99分的学生有10 名,这一分数段出现的频率为0.2,则该班学生有___ _人。 12、如图,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转动转盘,当转盘停止 时,指针落在____区域的可能性较大。 二、选择题:(每题3 分,共18 分) 1、能够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的是() A、频率 B、频数 C、频率和频数 D、以上都不是 2、如图是我校初一学生到校方式的条形统计 图,根据图形可得出步行人数是总人数的 () A、20% B、30% C、50% D、60%

3、在一个口袋中,装有 5 个黑球,2 个白球,任意摸出一个球,则( ) A 、可能摸到白球 B 、只能摸到黑球 C 、只能摸到白球 D 、不可能摸到白球 4、要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应选择( ) A 、条形统计图 B 、扇形统计图 C 、折线统计图 D 、表格统计 5、太阳绕着地球转是( ) A 、不可能的 B 、不太可能的 C 、可能的 D 、可能性很小 6、任取一副扑克牌,如果任意抽取一张,抽到大王的机会是( ) A 、不可能的 B 、必然的 C 、介于 1 和 0 之间 D 、有一半可 能 三、解答题:(每题 8 分,共 48 分) 1、某校某班共有 40 位同学,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将成绩分为A 、B 和C 三级,根据表 中已知信息完成统计表。 2、我校为了解一个年段的学习情况,在这个年段中抽取 50 名学生,对某学科进行测试,将成绩整理后如右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70-79分出现的频率为____。 ② 90分以上的人数(包括 90 分)有____人。 ③ 本次测试 50 名学生成绩的及格率是____。(60 分以上为及格,包括 60 分) 3、小明的书架上有一些书,其中三分之一是学习参考书,六分之一是学习工具书,剩下 的都是科普书,根据这些信息,请你作出表示每一类书籍所占百分比的扇形统计图。 4、初一年三班同学在“你我同心,抗击洪灾”的募捐活动中,自愿捐款情况如下: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试题

八年级数学试题 2015.10.22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 下列交通标志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B.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C.所有正方形都是全等形 D.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3.点(3,2)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 ) A.(3,-2) B.(-3,2) C.(-3,-2) D.(2,-3) 4. 如图,已知点A、D、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BC=EF,要使△ABC≌△DEF,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是() A. ∠BCA=∠F B. ∠B=∠E C. BC∥EF D. ∠A=∠EDF

5. 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说明∠A/O/B/=∠A O B的依据是 ( ) A.ASA B.SAS C.SSS D.AAS 6. 下列四种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其中对称轴条数最多的图形是 () A. 等边三角形 B.矩形 C.菱形 D.正方形 7.如图,△ABC中,∠C=90°,∠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若 CD=4,则点D到AB的距离是( ) A.2 B.3 C.4 D.5 8. 一名同学想用正方形和圆设计一个图案,要求整个图案关于正方形的某条对角线对称,那么下列图案中不符合 要求的是( ) ...

9.如图,已知AB∥CF,E为DF的中点,若AB=9cm,CF=4cm,则BD等于( ) A.2cm B.3cm C.4cm D.5cm 10. 如图,在△ABC中,AC=4cm,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N,△BCN的周长是7cm,则BC的长为( ) A.1cm B.2cm C.3cm D.4cm 11. 如图,正六边形ABCDEF关于直线l的轴对称图形是六边形A/B/C/D/E/F/.下列判断错误 ..的是(). A. AB=A/B/ B. BC//B/C/ C.直线l⊥BB/ D.∠A/=12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