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菜基本知识

油菜基本知识

油菜基本知识
油菜基本知识

油菜基本知识

一、油菜的生长特性和生长期

油菜(rape or rapeseed or canola)是以采籽榨油为种植目的的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菜籽油是良好的食用油,饼粕可作肥料、精饲料和食用蛋白质来源。油菜在轮作复种中也有重要地位。已成为四大油料作物(大豆、向日葵、油菜和花生)之一。

油菜有两个起源中心。白菜型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和芥菜型油菜B.juncea Czern.et Coss.的起源中心主要在中国和印度;甘蓝型油菜B.napus L.的起源中心在欧洲。

在亚洲,油菜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中国和印度,自70年代后期起,两国种植面积都扩大到300万公顷以上。至1985年中国油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都超过了印度。

油菜一生可以分为苗期、蕾薹期、开花期和角果发育成熟期等四个时期。

1、苗期油菜从出苗至现蕾这段时间称为苗期。现蕾是指揭开主茎顶端1-2片小叶能见到明显花蕾的时期。冬油菜苗期较长,一般占

全生育期的一半或一半以上,为120多天。春油菜苗期较短,大约40—50天。油菜苗期通常又分为苗前期和苗后期。

2、蕾薹期油菜从现蕾至初花称为蕾薹期。我国冬油菜蕾薹期一般在2月中旬至3月中旬,时间迟早因品种和各地气候条件而有差异。油菜一般先现蕾后抽薹,但有些品种,或在一定栽培条件下,油菜先抽薹后现蕾,或现蕾抽薹同时进行。油菜在蕾薹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在我国长江流域甘蓝型油菜蕾薹期一般为25—30天。

3、开花期油菜从开始开花到开花结束的一段时间称为开花期,花期长约30—40天。开花期迟早和长短,因品种和各地气候条件而有差异,白菜型品种开花早,花期较长,甘蓝型和芥菜型品种开花迟,花期较短。早熟品种开花早,花期长,反之则短;气温低,花期长。油菜开花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旺盛的时期。

4、角果发育成熟期从终花到角果籽粒成熟的一段时间称为角果发育成熟期,具体又可分为绿熟期、黄熟期和完熟期。

二、油菜的分类

我国栽培的油菜可分为三大类型:

1、芥菜型又称高油莱、苦油莱、辣油莱或大油莱。籽粒小,种皮多呈黄色或棕红色,有浓厚辣味,千粒重l-2克,含油率30%左右,油的食味较差。

2、白菜型又称短油菜、甜油菜和小油菜。籽粒大小不一,种皮多为棕红色、褐色或黑色,千粒重2-3克,含油率在35-45%之间。

3、甘蓝型即胜利油莱,是目前我国种植面积最多的一种。它产量高、子粒大,种皮多为黑褐色,千粒重一般在3克左右,含油率在40-45%之间。

按季节分有秋种油菜和春种油菜。

以前,我国栽培的是以白菜型油菜为主,芥菜型油菜次之,甘蓝型油菜的栽培则是30年代才开始的。印度栽培的油菜主要是芥菜型品种,其次是白菜型,甘蓝型品种则是近年才种植的。在欧洲,基本上是以甘蓝型品种为主,白菜型品种比重很小,而芥菜型品种主要是用于生产调料或芳香油而有少量种植。北美洲油菜主产国加拿大主要种植的是甘蓝型品种,白菜型品种和芥菜型品种目前种植面积很小。

另外,根据油菜的生物学特性春化阶段对温度的要求,将油菜分为冬油菜和春油菜两种类型。冬油菜系秋季或初冬播种,次年春末夏初收获的越年生油菜,分布于冬季较温暖、油菜能安全越冬的地方。我国种植的油菜90%属冬油菜,主要种植于南方以及北方的部分冬暖地区,以长江流域最为集中。春油菜系春季播种、秋季收获的一年生油菜,主要分布于油菜不能安全越冬的高寒地区,或前作物收获过迟

冬前来不及种植油菜的地方。中国北部、西部和东北部,以及欧洲北部等高纬度或高海拔低温地带,均以种植春油菜为主。加拿大几乎全为春油菜,由于一般是在5月播种,亦称夏油菜。

三、油菜的用途

从籽粒中提取的菜籽油是良好的食用油。无芥酸的菜籽油用于制造人造奶油,并可作生菜油(色拉油)、起酥油和调味用油。菜籽油中各种脂肪酸组成,与其他食用植物油相比,其主要特点是芥酸含量很高(一般40-55%)。芥酸为廿二碳的长链脂肪酸,人体不易消化吸收,营养价值低。通过品质改良后,无芥酸的菜籽油中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显著提高,亚油酸是动物油中所不具有的,只有依赖植物油的供应,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并有降低人体内血清胆固醇和某油三酯、软化血管和阻止血栓的形成,对人体有脂肪代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高芥酸(芥酸含量为55-60%)的菜籽油,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铸钢工业中作为润滑油。一般菜籽油在机械、橡胶、化工、塑料、油漆、纺织、制皂和医药等方面都有广泛用途。

榨油后的菜籽饼,其蛋白质含量高达36-38%,营养价值与大豆饼相近,是良好的精饲料。

油菜是谷类作物的良好前作,在农作物轮作复种中占有重要地位。油菜根系能分泌有机酸,可溶解土壤中难以溶解的磷素,提高磷的有效性。根、茎、叶、花、果壳等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后期阶

段大量落花落叶,收获后残根和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并改善土壤结构。

此外,油菜花器多,花期长,具有蜜腺,是良好的蜜源植物。

乐油 3 号

选育单位:四川省乐山市农牧科学研究所

四川省乐山市农牧科学研究所用自育的高配合力、强优势不育系101A与自育的恢复力强、高油分的恢复系乐9052--1配组,育成高产、高油分、耐病的杂交油菜新组合——乐油3号。该组合于2002年3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一、主要特征特性

植物学特性:

乐油3号属甘蓝型质不育三系中熟杂交油菜品种,全生育期219天,较对照蓉油4号长1天。株高210cm,主花序长51cm,一次有效分枝9.0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83个,每果粒数16.3粒,千粒重3.2g。幼苗近直立,叶绿色,株型松散适中,茎秆绿色,有蜡粉,角果中长斜向上,后期黄熟转色好。

主要优点:

产量高,该品种2000年、2001年连续两年参加四川省区试,平均产量2,448.0kg/hm2,比对照蓉油4号增产7.34%,八点一致增产;2001年眉山、绵阳、峨眉、南充4点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88.5kg/hm2,比对照蓉油4号增产12.5%,四点一致增产;2001年在乐山市井研县示范植60余公顷,平均产量2,680.5kg/hm2,比对照蓉油4号增产9.4%。

含油量高,乐油3号经两年全省各试验点扦样统一测试,在我省自然生态条件下,该品种商品菜籽平均含油率(干基)40.68%,比对照蓉油4号蓉油高4.22个百分点。

抗性较好,两年区试植保鉴定结果,该品种低抗病毒病,低抗菌核病,耐力和抗倒力优于对照蓉油4号。

二、适用范围及栽培要点

1)、适宜种植范围

该品种适合在蓉油4号种植的地方种植。

2)、栽培要点

a、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川内育苗移栽适宜播期在9月中下旬,苗龄30--35天;直播在10月上中旬为宜。

b、合理密植,保证基本苗

育苗移栽适宜密度9--12万株/hm2,直播基本苗应保证在12-15万株/hm2。

c、科学管理,建立高产的群体结构

田间管理主要是通过科学的肥水管理调节,以建立高产的群体结构。总的原则是在重施底肥的情况下,早施苗肥,蕾苔肥。促进秋发冬壮,提高一次分枝数。氮、磷、钾合理配合,适时施肥。对缺硼田块,底施11.25--15kg/hm2硼肥,防止花而不实。

d、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乐油3号虽然对病毒病、菌核病表现低抗,但仍需加强对其他病虫草害的防治。其他栽培管理与蓉油4号相同,可参照蓉油4号的栽培管理办法进行。

油菜基本知识

日期:2005-06-08 09:09:59 来源:一站通作者:

一、油菜的生长特性和生长期油菜(rape or rapeseed or canola)是以采籽榨油为种植目的的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菜籽油是良好的食用油,饼粕可作肥料、精饲料和食用蛋白质来源。油菜在轮作复种中也有重要地位。已成为四大油料作物(大豆、向日葵、油菜和花生)之一。油菜有两个起源中心。白菜型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和芥菜型油菜B.juncea Czern.et Coss.的起源中心主要在中国和印度;甘蓝型油菜B.napus L.的起源中心在欧洲。在亚洲,油菜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中国和印度,自70年代后期起,两国种植面积都扩大到300万公顷以上。至1985年中国油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都超过了印度。油菜一生可以分为苗期、蕾薹期、开花期和角果发育成熟期等四个时期。1、苗期油菜从出苗至现蕾这段时间称为苗期。现蕾是指揭开主茎顶端1-2片小叶能见到明显花蕾的时期。冬油菜苗期较长,一般占全生育期的一半或一半以上,为120多天。春油菜苗期较短,大约40—50天。油菜苗期通常又分为苗前期和苗后期。2、蕾薹期油菜从现蕾至初花称为蕾薹期。我国冬油菜蕾薹期一般在2月中旬至3月中旬,时间迟早因品种和各地气候条件而有差异。油菜一般先现蕾后抽薹,但有些品种,或在一定栽培条件下,油菜先抽薹后现蕾,或现蕾抽薹同时进行。油菜在蕾薹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在我国长江流域甘蓝型油菜蕾薹期一般为25—30天。3、开花期油菜从开始开花到开花结束的一段时间称为开花期,花期长约30—40天。开花期迟早和长短,因品种和各地气候条件而有差异,白菜型品种开花早,花期较长,甘蓝型和芥菜型品种开花迟,花期较短。早熟品种开花早,花期长,反之则短;气温低,花期长。油菜开花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旺盛的时期。4、角果发育成熟期从终花到角果籽粒成熟的一段时间称为角果发育成熟期,具体又可分为绿熟期、黄熟期和完熟期。二、油菜的分类

我国栽培的油菜可分为三大类型:

1、芥菜型又称高油莱、苦油莱、辣油莱或大油莱。籽粒小,种皮多呈黄色或棕红色,有浓厚辣味,千粒重l-2克,含油率30%左右,油的食味较差。

2、白菜型又称短油菜、甜油菜和小油菜。籽粒大小不一,种皮多为棕红色、褐色或黑色,千粒重2-3克,含油率在35-45%之间。

3、甘蓝型即胜利油莱,是目前我国种植面积最多的一种。它产量高、子粒大,种皮多为黑褐色,千粒重一般在3克左右,含油率在40-45%之间。按季节分有秋种油菜和春种油菜。以前,我国栽培的是以白菜型油菜为主,芥菜型油菜次之,甘蓝型油菜的栽培则是30年代才开始的。印度栽培的油菜主要是芥菜

型品种,其次是白菜型,甘蓝型品种则是近年才种植的。在欧洲,基本上是以甘蓝型品种为主,白菜型品种比重很小,而芥菜型品种主要是用于生产调料或芳香油而有少量种植。北美洲油菜主产国加拿大主要种植的是甘蓝型品种,白菜型品种和芥菜型品种目前种植面积很小。另外,根据油菜的生物学特性春化阶段对温度的要求,将油菜分为冬油菜和春油菜两种类型。冬油菜系秋季或初冬播种,次年春末夏初收获的越年生油菜,分布于冬季较温暖、油菜能安全越冬的地方。我国种植的油菜90%属冬油菜,主要种植于南方以及北方的部分冬暖地区,以长江流域最为集中。春油菜系春季播种、秋季收获的一年生油菜,主要分布于油菜不能安全越冬的高寒地区,或前作物收获过迟冬前来不及种植油菜的地方。中国北部、西部和东北部,以及欧洲北部等高纬度或高海拔低温地带,均以种植春油菜为主。加拿大几乎全为春油菜,由于一般是在5月播种,亦称夏油菜。三、油菜的用途从籽粒中提取的菜籽油是良好的食用油。无芥酸的菜籽油用于制造人造奶油,并可作生菜油(色拉油)、起酥油和调味用油。菜籽油中各种脂肪酸组成,与其他食用植物油相比,其主要特点是芥酸含量很高(一般40-55%)。芥酸为廿二碳的长链脂肪酸,人体不易消化吸收,营养价值低。通过品质改良后,无芥酸的菜籽油中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显著提高,亚油酸是动物油中所不具有的,只有依赖植物油的供应,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并有降低人体内血清胆固醇和某油三酯、软化血管和阻止血栓的形成,对人体有脂肪代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高芥酸(芥酸含量为55-60%)的菜籽油,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铸钢工业中作为润滑油。一般菜籽油在机械、橡胶、化工、塑料、油漆、纺织、制皂和医药等方面都有广泛用途。榨油后的菜籽饼,其蛋白质含量高达36-38%,营养价值与大豆饼相近,是良好的精饲料。油菜是谷类作物的良好前作,在农作物轮作复种中占有重要地位。油菜根系能分泌有机酸,可溶解土壤中难以溶解的磷素,提高磷的有效性。根、茎、叶、花、果壳等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后期阶段大量落花落叶,收获后残根和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并改善土壤结构。此外,油菜花器多,花期长,具有蜜腺,是良好的蜜源植物。

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一、发生危害规律 1、症状:⑴叶面症状。早期多发生于叶缘,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初呈水渍状,后变成青褐色,有时生有轮纹,多雨高湿时极易穿孔。后期多发生于叶片基部,多为脱落的花瓣带菌感染所致,常迁延至茎秆发病。⑵花期症状。菌核病的子囊孢子极易侵染花瓣,致花瓣褪色,提早萎谢。⑶茎枝部位症状。早期病部淡黄褐色,天气潮湿时病部多呈软腐状,晴燥时病部淡褐色,后病部变成白色或灰白色,皮层易与木质部分离,并破碎呈麻丝状,茎内中空,后期茎内生有黑色如鼠粪状的菌核,病部以上提早枯死。 2、影响发病的因子:⑴越夏越冬的油菜菌核病菌核数量多,气候条件有利于子囊盘和子囊孢子的产生,油菜花期与菌核病孢子释放期吻合时间长,天气潮湿多雨,就易造成油菜菌核病流行。油菜花荚期遇多雨天气,月降水量100毫米以上,雨日10天以上,田间相对湿度在85%以上,病害发生重;如雨量雨日少于上述指标,但多浓雾天气,油菜菌核病发生也较重。若花荚期少雨雾,相对湿度低于75%,则病害发生较轻。⑵不同油菜间发病差异显著,白菜型油菜发病最重,甘蓝型油菜品种间发病差异也极显著。⑶稻油轮作区发病比旱油轮作区轻,油菜栽种密度大的发病多较重,偏施氮肥、排水不良的田块发

病也较重。 二、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选种抗病品种;适当稀植或采取宽窄行移栽的方式;开挖好排水沟,做到雨停田干;合理施肥,尤其要控制氮肥的施用量。 2、化学防治:⑴防治对策。由于油菜菌核病发病期滞后于油菜开花期,菌核病的发病程度与花期雨雾时间长短密切相关,所以防治中应遵循“预防为主,根据开花进程,主动出击”的原则。⑵防治适期。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最佳适期为油菜主茎开花株率100%至一次分枝开花株率80%时。观察中得知油菜主茎开花株率达25%后,8-9天开花株率即可达90%以上。为了在防治过程中便于掌握,可以将油菜主茎开花株率达80-100%,至一次分枝开花率达95-100%时为油菜菌核病防治的关键时期。⑶防治方法。过去本地长期使用多菌灵防治油菜菌核病,且发现多菌灵与硼肥混用对防病与增产均有明显作用。但90年代后期发现本地油菜菌核病菌株已对多菌灵产生抗性,菌株抗病力增强了10-20倍。因此,防治油菜菌核病已不宜使用多菌灵及其混配剂,可选用菌核净、异菌脲及其复配剂。

金属学基础知识

共析钢、亚共析钢、过共析钢 1. 共析钢 碳溶解在铁的晶格中形成固溶体,碳溶解到a――中的固溶体叫铁素体, 溶解到丫一一中的固溶体叫奥氏体。铁素体与奥氏体都具有良好的塑性。当铁碳合金中的碳不能全部溶入铁素体或奥氏体中时,剩余出来的碳将与铁形成化合物——碳化铁(Fe3C)这种化合物的晶体组织叫渗碳体,它的硬度极高,塑性几乎为零。 从反映钢的组织结构与钢的含碳量和钢的温度之间关系的铁碳平衡状态图上可见,当碳的含量正好等于0.77%时,即相当于合金中渗碳体(碳化铁)约占12%,铁素体约占88%时,该合金的相变是在恒温下实现的。即在这种特定比例下的渗碳体和铁素体,在发生相变时,如果消失两者同时消失(加热时),如 果出现则两者又同时出现,在这一点上这种组织与纯金属的相变类似。基于这个原因,人们就把这种由特定比例构成的两相组织当作一种组织来看待,并且命名为珠光体,这种钢就叫做共析钢。即含碳量正好是 0.77%的钢就叫做共析钢,它的组织是珠光体。 2. 亚共析钢 常用的结构钢含碳量大都在0.5%以下,由于含碳量低于 0.77%,所以组织中的 渗碳体量也少于 12%,于是铁素体除去一部分要与渗碳体形成珠光体外,还会有多余的出现,所以这种钢的组织是铁素体+珠光体。碳含量越少,钢组织中珠光体 比例也越小,钢的强度也越低,但塑性越好,这类钢统称为亚共析钢。 3. 过共析钢 工具用钢的含碳量往往超过 0.77%,这种钢组织中渗碳体的比例超过 12%,所以除与铁素体形成珠光体外,还有多余的渗碳体,于是这类钢的组织是珠光体+ 渗碳体。这类钢统称为过共析钢。 二、有关钢材机械性能的名词 1?屈服点(<rS 钢材或试样在拉伸时,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即使应力不再增加,而钢材或试样仍继续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称此现象为屈服,而产生屈服现象时的最小应力值即为屈服点。 设Ps为屈服点s处的外力,Fo为试样断面积,则屈服点 d s =Ps/Fo(MPa,) Mpa 称为兆帕等于 N (牛顿)/mm2 , ( MPa=106Pa, Pa:帕斯卡=N/m2 ) 2?屈服强度(d 0.2 有的金属材料的屈服点极不明显,在测量上有困难,因此为了衡量材料的屈服 特性,规定产生永久残余塑性变形等于一定值(一般为原长度的0.2%)时的应力, 称为条件屈服强度或简称屈服强度 d 0.2。 4. 抗拉强度(db)材料在拉伸过程中,从开始到发生断裂时所达到的最大应力值。它表示钢材抵抗断裂的能力大小。与抗拉强度相应的还有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 设Pb为材料被拉断前达到的最大拉力,Fo为试样截面面积,则抗拉强度 d b= Pb /Fo ( MPa)。 4.伸长率(3) 材料在拉断后,其塑性伸长的长度与原试样长度的百分比叫伸长率或延伸率。 5. 屈强比((T s/ )r b 钢材的屈服点(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值,称为屈强比。屈强比越大,结构 零件的可靠性越高,一般碳素钢屈强比为0.6-0.65,低合金结构钢为 0.65-0.75合金

油菜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油菜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直播油菜技术是指油菜种子直接由人工或机械播种到大田,无育苗过程的栽培技术。 一、直播油菜的生育特点 1.根系发达直播油菜主根粗长,根系入土深,干旱季节,沙性土壤油菜主根深达土层1m 以上,能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和养分,因而其抗旱、抗倒伏能力强,能较好地避免因土壤冻结造成翻根倒苗现象。直播油菜没有因移栽而造成生育停滞阶段,所以耐寒、抗冻能力也较强。 2.抗逆性强在干旱、瘦瘠或低温地区,特别是在土壤粘重的田块,直播油菜较移栽油菜更具优越性。它的根系与土壤接触良好,成活率高,可以提早苗期生长发育。此外,直播油菜的播种期较晚,在一定程度上错过了油菜病毒病与菌核病的主要感染期。受病菌侵染的机会降低,能减轻病害,因而直播油菜发病程度一般较移栽油菜为轻。 3.长势不匀直播油菜往往由于抢时整地,质量不易达到要求,播种后常常出苗不齐,间苗、治虫、管理面积大,花费劳力多,稍有疏忽,易造成高脚苗或线苗。比如间苗、定苗时,照顾到壮苗,又可能照顾不到行株距,往往造成田内植株生长不整齐。由于其须根数量较少,吸收耕作层内土壤养分的能力较弱,长势也不强。 4.直播油菜较为省工省时,能缓解季节和劳动力矛盾,直播油菜可省去移栽环节,而且用工分散,便于其他作业和农事安排。 二、播种育苗技术 1、选用优良品种。选择生长优势强,产量、出油率高的生育期适中的优质油菜品种。如华双 5 号、中双9号、中双10 号等。 2、适期播种。直播油菜无起苗环节,生长无停滞阶段,因此同一品种直播比移栽延迟10—15 天播种。在我区9 月底、10月初播种为宜。 3、、精细整地,施足基肥。直播油菜根系入土较深,大部分根群集中于表

目前我国油菜育种和产业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目前我国油菜育种和产业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莫鉴国,余勤,李万渠,彭云强 油菜是我国最主要的油料作物,菜籽油是我国人民的主要食用油,约占国产食用植物油的40%。目前,我国年消费食用植物油约2300万吨,但自产不到1000万吨(其中菜籽油约450万吨),自给率约占40%多,自给安全水平低。我国油菜育种经历了系统选育、常规育种、品质育种、杂种优势利用以及目前的“品质+杂优”等阶段,品种潜力得到了显著提高。通过良种良法配套,使得我国油菜单产从1949年的487.5 kg/hm2提高到2011年的1761 kg/hm2,新育成的高产优质杂交油菜品种单产达到了3000 kg/hm2以上。在我国油菜育种和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本文仅就其中的若干问题谈一些看法,供同行参考。 一、关于低硫苷育种 强调高产优质,以“杂优+双低”选育双低杂交种是一段时期以来我国油菜育种和推广的主要方向。但笔者认为硫苷含量并非越低越好,理由是: 1.低硫苷带来抗性降低 有研究表明,在田间自然发生和人工接种条件下,高硫苷品系的病情指数均极显著小于低硫苷品系。高硫苷是自然选择长期进化的结果,人为超幅降低硫苷含量会带来抗性的降低和物种的退化。 2.低硫苷带来油菜环境胁迫增大,鸟、鼠、虫害加重 据研究,田鼠、野兔、鹿及鸽子等对油菜幼苗的啃食或啄食程度与油菜叶片中的硫苷含量呈负相关,硫苷还可作杀虫剂、杀菌剂或抗微生物制剂;早期培育的某些低硫苷品种因植株硫苷水平降低,潜在的自身保护功能下降,对病、虫、畜的抗逆力消弱。 3.低硫苷带来油菜的菜用保健作用弱化 据研究,经常食用十字花科蔬菜会降低癌症的发病率。比如肠癌,其主要机理在于十字花科蔬菜硫苷的降解产物可以作为致癌物的阻断剂。特别值得注意的sulforaphane(萝卜硫素)是硫苷glucoraphanin(4-甲基硫氧丁基硫苷)降解产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烈的Phase Ⅱ酶诱导剂,它能使致癌基因失去作用。还有的研究表明硫苷能提升肠道免疫功能,有望用于防治肠道感染和慢性肠炎。显然降低硫苷含量会带来油菜的菜用保健作用的弱化。 从目前情况看,要使我国油菜籽大量出口并不现实,因而没有必要去盲目追赶“国际标准”。而兼顾饼粕饲用和品种抗性,40μmol/g(饼)硫苷含量是现阶段较为适宜的选择。理论上讲,选育营养器官含量高、种子含量低的品种也应该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技术方向。为了提高双低油菜的生态适应性,不宜一味降低而应维持油菜植株体内适当的硫苷水平以保持其种性和生态协调性。 二、关于早熟育种 目前,我国油菜生产上对早熟品种的需求非常迫切。

金属材料基础知识

金属材料及处理工艺基础知识 一、金属材料分类: 金属材料的分类有多种方式,有按照密度分的,价格分的…常用的是分类是把金属材料分成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大类。 1.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常用的黑色材料为钢铁。其又分为三类:纯铁,钢,铸铁。 纯铁:其主要由Fe组成的,含C量在0.0218%以下,工业中很少用; 钢:含C量在0.0218%-2.3%之间的铁碳合金(不加其他元素的称碳素钢,加入其他合金元素的称合金钢)。其又可以按照成分分类(碳素钢,合金钢),用途分类(轴承钢,不锈钢,工具钢,模具钢,弹簧钢,渗碳用钢,耐磨钢,耐热钢…),品质分类(普通钢,优质钢,高级优质钢),成形方式分类(锻钢,铸钢,热轧钢,冷拉钢),形式分类(板材,棒材,管材,异形钢等)等等。 铸铁:含C量在2.3%-6.69%之间的铁碳合金成为铸铁。按石墨的形态其又可以分为灰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等,石墨的不同形态和基体的配合而具有不同的性能。 2.有色金属:又称非铁金属,指除黑色金属外的金属和合金,如铜、锡、铅、锌、铝、镍锰以及黄铜、青铜、铝合金和轴承合金等。 二、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及指标 金属材料常用的性能指标有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1.力学性能: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各种特性,如弹性、塑性、韧性、强度、硬度等。 强度: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是极为重要的强度指标,是金属材料选用的重要依据。强度的大小用应力来表示,即用单位面积所能承受的载荷(外力)来表示,常用单位为MPa。 屈服强度:金属试样在拉力试验过程中,载荷不再增加,而试样仍继续发生变形的现象,称为“屈服”。产生屈服现象时的应力,即开始产生塑性变形时的应力,称为屈服点,用符号σs表示,单位为MPa。一般的,材料达到屈服强度,就开始伴随着永久的塑性变形,因此其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抗拉强度:金属试样在拉力试验时,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用符号σb表示,单位为MPa。 塑性: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去掉外力后不能恢复原状的变形),但不会被破坏的能力。 弹性: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去掉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变形)。 伸长率:金属在拉力试验时,试样拉断后,其标距部分所增加的长度与原始

2019年油菜菌核病防控技术方案

2019年油菜菌核病防控技 术方案

油菜菌核病是我国长江流域秋播油菜产区重要病害,主要发生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重庆、四川等省(市)及陕西汉中和河南信阳等地区。近年来,由于夏季雨水偏多,西北春油菜产区也逐渐偏重发生。为做好2019年我国油菜产区菌核病防控工作,确保油菜生产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防控处置率总体达到9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占防控面积的40%以上;常发区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下,重发区防治效果达到65%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下。 二、防控策略 采取“预防为主、统防统治”的防控策略。播种时和菌核病发生初期施用生物菌剂,降低田间菌核数量;防治关键时期,在始花期和盛花期各施药一次进行预防;大力推广应用无人机等植保高效施药器械进行统防统治。 三、防控措施 (一)分区防控重点 1.重发区:长江流域秋播油菜产区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为菌核病重发区,注意重点防控。 2.常发区:浙江、重庆、四川、河南信阳和陕西汉中地区为菌核病常发区,注意关键期防控。 3.轻发区:云南、贵州、陕西关中、甘肃、青海、新疆和内蒙古等为菌核病轻发区,注意适期防控。

(二)主要技术措施 1.农业防治。(1)田间管理措施:开沟排水,做到雨住沟干,不留渍水,降低田间湿度,抑制菌核萌发;(2)水旱轮作:条件适宜地区建议进行水旱轮作,有效减少田间菌核数量;(3)施用生物防治菌:结合播种深翻,施用盾壳霉或木霉菌等生物菌剂,可加速腐烂土壤中菌核,减少田间菌核数量。 2.药剂防治。适时使用生物和化学农药防控。雨水较多的情况下,花瓣带菌率高,有利于菌核病发生。(1)生物防治:菌核病发生初期,采用盾壳霉、木霉菌或地衣芽孢杆菌等生物菌剂防治。(2)化学防治:始花期施用,重点保护油菜茎基部;盛花期施用,阻断花瓣接触侵染。可选用咪鲜胺、菌核净和多菌灵等乳剂或水剂为主的药剂适时防控。注意轮换用药以避免出现抗性产生。 3.加强统防统治。在油菜花期推荐无人机进行统防统治,迅速控制病害蔓延,减轻油菜菌核病发生程度,减少为害损失。 注意花期施药对授粉蜜蜂的不良影响。严格按照规定剂量和浓度科学施用农药,提高油菜生产质量。

主要油料的储藏

主要油料的储藏 上一层油菜籽┃大豆┃花生┃棉籽┃芝麻 一、油菜籽 (一)油菜籽的形态与分类 油菜为十字花科的作物,主要产区是长江流域各省市,以及四川省的产量最大。它在农闲季节生长,不与其它粮食、经济作物争地、争劳力,生产周期短,效益高,故广大农民都乐于种植。油菜的种子称为油菜籽(又称菜籽),平均含油量35--42%,是一种重要的油料。 油菜籽,呈球形,粒很小,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种皮色泽淡黄、深黄、金黄、淡红、褐、紫黑、黑色等多种。种皮上有网纹,黑色种皮的网纹明显。种皮上可见种脐,与种脐相反的一面有一条沟纹。 油菜籽脱去种皮即为胚,胚由两片肾形的子叶和胚根、胚茎、胚芽组成。子叶呈黄色,含有丰富的脂肪,每片子叶从中部折叠,故两片子叶看起来好象四片。两片子叶在种皮内的位置则是一片包在外,一片裹在内,在外的一片稍大稍厚。胚根,胚茎色泽略浅,胚芽不明显。 根据植物特征,一般将油菜籽分为三种类 型: 白菜型:南方的矮油菜或甜油菜及北方的 小油菜均属于此类。生产周期短,含油量高。 成熟后种皮有网纹结构,多为棕红色,褐色或 黑色。 芥菜型:亦称高油菜、苦油菜、辣油菜等。成熟后种皮表面网纹粗,多为黄色、棕红色。芥菜型种子含油率约30%,因有辛辣味,油的食味较差。 甘蓝型:是近代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生长期长,角果长,籽粒大,产量高,含油率一般达40--45%。种皮光滑,成熟后的种皮多为黑褐色。其芥子甙含量比白菜型低。 (二)油菜籽储藏特性 1、易吸湿发霉

油菜籽皮薄肉嫩,胚部较大,蛋白质含量较高吸湿性强,在85%相对湿度中,水分可升高到10%以上。每年5--6月成熟,收获时正值梅雨季节,雨水多,湿度大,如不能及时干燥,容易霉变。油菜籽的霉变程度对品质影响大致如下:霉变初期,种皮出现白色霉点,擦去霉点后皮色正常者,不影响出油率;种皮变白,子叶仍保持淡黄者,也不明显影响出油率;种皮变白,子叶变红有酸味者,出油率下降;如已结块,有酒味者,严重影响出油率;种皮破烂,子叶呈白粉状者,则不出油。 2、易发热生芽 油菜籽吸湿返潮后,极易生芽。油芽籽的胚成熟较早,氧化酶的活性高,呼吸强度大,无明显的后熟期,在植株上就有发芽能力,故油菜籽吸湿返潮后即能发芽。吸湿后的油菜籽,也很容易发热霉变,其变化速度不是以天数计算,而是以小时计算。水分13%以上的油菜籽,往往无任何早期迹象,一夜之间温度即能升高10℃以上,籽粒全部生霉变质,因此,农民把这种现象称为“一夜穷”。油菜籽发热温度之高也是罕见的,其最高温度可达70--80℃。这是由于油菜籽粒细小,孔隙度小,含油量高,热容量大,堆内湿热不易散发,而且发芽霉变所产生的热量迅速积累在堆内的缘故。 油菜籽发热、霉变、生芽后,品质显著下降,出油率大幅降低,油的质量也明显变劣,酸价增高,严重的不能食用。因此,油菜籽除留作种子以外,一般不作长期保管,大都入库后尽快榨油。 3、呼吸旺盛易生虫 油菜籽的呼吸作用在相同的条件下较其它粮种呼吸作用旺盛,因此易生虫、螨。 4、堆内水分梯度小 由于菜籽的吸湿强且速度快,所以堆内水分差较小,不论高水分仓囤(12%)或是低水分仓囤(8.5%),经过高温季节后,通常上、中、下层的水分趋于平衡,一般均在9%左右,其差值为0.5%左右。 5、酸价与含油量变化快 油菜籽在储藏期间,酸价与含油量易于变化,酸价随储藏期的延长而增加,含油量则随储藏期的延长而降低。菜籽储藏4个月酸价从1.4 增加至于2.38,含油量则由41.55%降至40.85%。 (三)油菜籽储藏技术 1、常规储藏

油菜杂交制种技术

油菜杂交制种技术 油菜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油菜籽含油量达35%~50%,油菜的嫩茎及叶也可以食用,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1亿亩左右,主要分布在黄淮地区和长江流域。杂交油菜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成为我国发展油菜生产的重要途径,种植面积逐年递增,目前杂交油菜种植面积已占我国油菜种植面积的60%以上,需种量越来越大。 今天,我们将给大家介绍一下油菜杂交制种技术的各个环节。要想出好种儿,关键得有好苗儿。那什么样的地块能培育出好苗儿来呢? 苗床选择 油菜苗床要选择水旱轮作田块,近1年内没有种过油菜,也不曾种植过白菜、萝卜、芥菜等十字花科蔬菜;旱地则需要3年没有种植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同时要求土壤肥沃、地势平整,靠近水源,排灌方便。 在这里提醒大家,要按计划制种面积来留足苗床。一般情况下,母本苗床与大田以1:5配置,父本以1:20配置。父母本要分开种植,避免混杂。

要想让油菜苗儿顺利成长,接下来您得给它整好床铺。 苗床整理 结合整地施足苗床肥,一般肥料施用量为:每亩施碳酸氢铵30~35千克或尿素15~20千克,过磷酸钙30~35千克,氯化钾10~15千克,硼砂0.5~1.0千克。不能施用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秸秆沤制的农家肥。 油菜种子发芽势弱,顶土能力差,尤其是母本,生命力更弱,出苗困难。为确保一播全苗,必须精心整地,做到苗床田土碎、厢平、地湿、草净,上虚下实。在这里要说明一下,父本苗床与母本苗床的整理方法和标准是一样的。 苗床整理好就要开始播种了。油菜杂交制种技术不同于油菜常规栽培的地方就得看这个环节。 专家提示:通过杂交制出的油菜种子,它的父母本是有严格要求的。父母本一定要由育种单位提供,农户千万不能随意在市场上购买油菜种子作为父母本进行杂交制种工作。下面我们来看看它是如何播种的。

金属材料性能知识大汇总(超全)

金属材料性能知识大汇总 1、关于拉伸力-伸长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的问题 低碳钢的应力-应变曲线 a、拉伸过程的变形:弹性变形,屈服变形,加工硬化(均匀塑性变形),不均匀集中塑性变形。 b、相关公式:工程应力σ=F/A0;工程应变ε=ΔL/L0;比例极限σP;弹性极限σ ε;屈服点σS;抗拉强度σb;断裂强度σk。 真应变e=ln(L/L0)=ln(1+ε) ;真应力s=σ(1+ε)= σ*eε指数e为真应变。 c、相关理论:真应变总是小于工程应变,且变形量越大,二者差距越大;真应力大于工程应力。弹性变形阶段,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基本吻合;塑性变形阶段两者出线显著差异。

2、关于弹性变形的问题 a、相关概念 弹性:表征材料弹性变形的能力 刚度:表征材料弹性变形的抗力 弹性模量:反映弹性变形应力和应变关系的常数,E=σ/ε;工程上也称刚度,表征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 弹性比功:称弹性比能或应变比能,是材料在弹性变形过程中吸收变形功的能力,评价材料弹性的好坏。 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滞弹性:(弹性后效)是指材料在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的延长而产生的附加弹性应变的性能。 弹性滞后环:非理想弹性的情况下,由于应力和应变不同步,使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而形成一封闭回线。 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金属的循环韧性,也叫内耗 b、相关理论: 弹性变形都是可逆的。 理想弹性变形具有单值性、可逆性,瞬时性。但由于实际金属为多晶体并存在各种缺陷,弹性变形时,并不是完整的。 弹性变形本质是构成材料的原子或离子或分子自平衡位置产生可逆变形的反映

油菜病虫害防治

油菜病虫害防治 一: 油菜病害 1、"病毒病(又称毒素病,花叶病或萎缩病): 油菜从苗期到成株期均能感病,油菜类型不同,病害症状差异很大。甘蓝型油菜感染了油菜病害,最初在新叶的叶脉间发生油渍状的小斑点,以后逐渐成黄色斑块,开花后长出的新叶病斑扩展很快,成为花叶,下部的叶片变黄脱落,到发病末期,茎叶发生坏死病斑,变成褐黑色,最后枯死。主要传染途径是由蚜虫的活动,蚜虫在病株上吸汁,可使油菜感病。对病毒病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主要措施有: ①选用抗病品种: 甘蓝型油菜一般比白菜型品种抗病,因此大力推广甘蓝型油菜,是减轻病害损失的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如豫油4号、豫油5号、杂 9522、"杂 97060、"杂 98033、"杂双1号、杂双2号、杂双4号、丰油9号、丰油10号等品种; ②适期播种: 在冬油菜区,秋季气温高,其重病区或秋季干旱的年份,适当延迟播期,错开有效蚜迁飞高峰的时间,可减轻病毒病的危害。③选地种植: 油菜田应选择离蔬菜区较远,前茬作物不是十花科的田块,并应集中种植,以便集中管理治蚜,此外增施磷肥,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并及时抗旱。④经常检查田块,及早发现病株及时销毁,减少病源。⑤药剂防治,以灭蚜虫为主,因为蚜虫是传病的主要媒介。 2、"油菜菌核病(也称霉杆,烂杆等)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它危害时间长,从苗期到成熟期都可发生,开花后发生最多。油菜苗期感病后,茎基部和

叶柄出现红褐斑点,然后扩大,转为白色,组织腐烂,上面长有白色絮状菌丝,最后病苗枯死,病组织外形成许多黑色菌核,现蕾到成熟期的主要症状是: 叶片上产生园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心为灰褐色,中层呈暗青色,外围有黄色晕圈。发病后期: 茎杆变空,皮层破裂,维管束外露如麻,病株茎杆容易开裂、折断,内有鼠类状黑色菌核。花瓣感病后颜色苍白,没有光泽,容易脱落。角果受害后,产生不规则白斑,内部有菌核,种子干瘪。防治方法: ①轮作换茬,最好与水稻轮作,因为菌核在水中浸泡1-2月后就会腐烂,旱地轮作应在3年以上。②选用抗病品种: 应选用高产抗(耐)病的优质品种,如豫油4号、豫油5号、杂 97060、"杂 9522、"杂 98033、"杂双1号、杂双2号、杂双4号、丰油9号、丰油10号等品种。 ③种子处理: 可用10%盐水溶液进行漂洗,除去上浮的秕粒和菌核,把下沉的种子用清水洗净晾干播种。④清沟排渍: 排渍可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⑤中耕松土,可在2-3月进行一次中耕松土,以破坏子囊盘并压抑菌核的萌发。⑥摘除老黄叶和病叶,一般在3月底4月中旬摘除下部的黄叶和病叶,减少病源,还能够提高通风透光率,提高油菜产量。⑦药剂防治: 主要在初花后进行,喷药次数应根据病情酌情掌握,尽量喷于植株中、下部,可选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喷施,每次每亩可喷洒药液80-100千克。 3、"油菜霜霉病在油菜一生期间均可发生,叶片发病后,初为淡黄色斑点,后扩大成黄褐色大斑,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叶背面病斑上出现霜状霉

金属材料基础知识汇总

《金属材料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本知识 一,材料性能:通常所指的金属材料性能包括两个方面: 1,使用性能即为了保证机械零件、设备、结构件等能够正常工作,材料所应具备的性能,主要有力学性能(强度、硬度、刚度、塑性、韧性等),物理性能(密度、熔点、导热性、热膨胀性等)。使用性能决定了材料的应用范围,使用安全可靠性和寿命。 2,工艺性能即材料被制造成为零件、设备、结构件的过程中适应的各种冷、热加工的性能,如铸造、焊接、热处理、压力加工、切削加工等方面的性能。 工艺性能对制造成本、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 二,材料力学基本知识 金属材料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都要承受不同形式外力的作用,当达到或超过某一限度时,材料就会发生变形以至于断裂。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的一些性能称为材料的力学性能。 承压类特种设备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主要有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等。这些指标可以通过力学性能试验测定。 1,强度金属的强度是指金属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材料强度指标可以通过拉伸试验测出。抗拉强度σb和屈服强度σs是评价材料强度性能的两个主要指标。一般金属材料构件都是在弹性状态下工作的。是不允许发生塑性变形,所以机械设计中一般采用屈服强度σs作为强度指标,并加安全系数。2,塑性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断裂前发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评定材料塑性的指标通常用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伸长率δ=[(L1—L0)/L0]100% L0---试件原来的长度L1---试件拉断后的长度 断面收缩率φ=[(A1—A0)/A0]100% A0----试件原来的截面积A1---试件拉断后颈缩处的截面积 断面收缩率不受试件标距长度的影响,因此能够更可靠的反映材料的塑性。 对必须承受 强烈变形的材料,塑性优良的材料冷压成型的性能好。 3,硬度金属的硬度是材料抵抗局部塑性变形或表面损伤的能力。硬度与强度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情况下,硬度较高的材料其强度也较高,所以可以通过测试硬度来估算材料强度。另外,硬度较高的材料耐磨性也较好。 工程中常用的硬度测试方法有以下四种 (1)布氏硬度HB (2)洛氏硬度HRc(3)维氏硬度HV (4)里氏硬度HL 4,冲击韧性指材料在外加冲击载荷作用下断裂时消耗的能量大小的特性。 材料的冲击韧性通常是在摆锤式冲击试验机是测定的,摆锤冲断试样所作的功称为冲击吸收功。以Ak表示,Sn为断口处的截面积,则冲击韧性ak=Ak/Sn。 在承压类特种设备材料的冲击试验中应用较多。 三金属学与热处理的基本知识 1,金属的晶体结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根据原子在物质内部的排列方式不同,可将物质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凡内部原子呈现规则排列的物质称为晶体,凡内部原子呈现不规则排列的物质称为非晶体,所有固态金属都是晶体。 晶体内部原子的排列方式称为晶体结构。常见的晶体结构有:

油菜菌核病测报技术规范

油菜菌核病测报技术规范 时间:2009-12-25 16:44:00 油菜菌核病测报技术规范 (试行)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菜菌核病春季子囊盘萌发时期及其消长动态调查、病情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以及预测预报技术方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油菜菌核病测报调查和预报。 2 术语与定义 2.1子囊盘萌发期 累计100粒菌核萌发数或旱作连茬系统调查田查得的子囊盘数量占全季节子囊盘总数的16%、50%和84%出现的日期,分别为子囊盘萌发的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始盛期和盛末期两者之间的时期即为子囊盘萌发盛期。 2.2 严重度分级指标 0级:无病; 1级:1/3以下分枝数发病,或主茎病斑不超过3cm; 2级:1/3-2/3分枝数发病,或发病分枝数在1/3以下及主茎病斑超过3cm以上; 3级:2/3以上分枝数发病,或发病分枝数在2/3以下及主茎中下部病斑超过3cm以上。 2.3 病情指数计算方式 (1) 公式(1)中:I为病情指数,d i为各严重度级值,l i为各级病株数,L为调查总病株数,4为病情严重度级别值。 发生程度预测

3 发生程度 以最终调查的茎病株率、病情指数和发病面积比率为划分标准,分为5级,即轻发生(1级),偏轻发生(2级),中等发生(3级),偏重发生(4级),大发生(5级),各级指标见表1。 表1油菜菌核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4春季子囊盘调查 4.1 菌核埋播调查萌发时期 调查地点:在上年油菜播种或移栽时,选择排水良好、土壤疏松的旱地油菜田,将当年采集的菌核100粒,播入表土下3cm左右深处,每粒菌核相距3cm ,作好标记。 调查时间:当春季气温稳定通过5℃后开始,每5天调查一次,到子囊盘消失为止。 调查方法:调查记载萌发菌核数(肉眼可见子囊盘柄尖端露出土面为菌核萌发期),计算萌发率,查后摘除已计数的子囊盘,结果记入表2。通过逐次调查,计算出子囊盘出现始期、始盛期和高峰期。 表2油菜菌核病菌核埋播春季萌发情况调查表 4.2 田间子囊盘消长动态调查 调查地点:选择旱作、连茬、长势较好的油菜田一块。 调查时间:春季当气温稳定通过5℃后开始,每5天调查一次,直至连续3天查不到子囊盘止。

油菜种子安全储藏知识

种子栽培—油菜种子的贮藏技术方法 阿里巴巴农业2012-04-05来源:阿里巴巴农业频道专题:种子打印【阿里巴巴农业】 油菜种子含油量较高,约在35%~40%之间,一般认为不耐贮藏。但如能掌握它的贮藏特性,严格控制条件,也能达到安全贮藏的目的。 一、油菜种子的贮藏特性 油菜种子贮藏特性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吸湿性强 油菜种子种皮脆薄,组织疏松,且子粒细小,暴露的比面大。油菜收获正近梅雨季节,很容易吸湿回潮;但是遇到干燥气候也容易释放水分。据浙江省的经验,在夏季比较干燥的天气,相对湿度在50%以下,油菜种子水分可降低到7%~8%以下;而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其水分很快回升到10%以上。所以常年平均相对湿度较高的地区和潮湿季节,特别要注意防止种子吸湿。 (二)通气性差,容易发热 油菜种子近似圆形,密度较大,一般在60%以上。由于种皮松脆,子叶较嫩,种子不坚实,在脱粒和干燥过程中容易破碎,或者收获时混有泥沙等因素,往往使种子堆的密度增大,不易向外散发热量。然而油菜种子的代谢作用又旺盛,放出的热量较多。如果感染霉菌以后,分解脂肪释放的热量比淀粉类种子高1倍以上。所以油菜种子比较容易发热。尤其是那些水分高、感染霉菌,又是高堆的种子。据上海、苏南等地经验,发热时种温甚至可高达70~80℃。经发热的种子不仅失去发芽率,同时含油量也迅速降低。 (三)含油分多,易酸败 油菜种子的脂肪含量较高,一般在36%~42%,在贮藏过程中,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会自动氧化成醛、酮等物质,发生酸败。尤其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这一变化过程进行得更快,结果使种子发芽率随着贮藏期的延长而逐渐下降。 油脂的酸败主要由两方面原因所引起:一是不饱和脂肪酸与空气中的氧起作用,生成过氧化物,它极不稳定,很快继续分解成为醛和酸。另一种原因是在微生物作用下,使油脂分解成甘油及脂肪酸,脂肪酸进而被氧化生成酮酸,酮酸经脱羧作用放出二氧化碳便生成酮。实践中油脂品质常以酸价表示,即中和1g脂肪中全部游离脂肪酸所耗去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耗去氢氧化钾量越多,酸价越高,表明油脂品质越差。 油菜种子在贮藏期间的主要害虫是螨类,它能引起种子堆发热,是油菜种子的危险害虫。

最新 金属和金属材料基础知识汇编及练习测试题

最新金属和金属材料基础知识汇编及练习测试题 一、金属和金属材料选择题 1.取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粉末,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只有甲、乙能产生气体,甲反应更剧烈;再取一小块丁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丁的表面有丙析出。则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甲>乙>丁>丙B.乙>甲>丙>丁 C.丁>丙>乙>甲D.乙>甲>丁>丙 【答案】A 【解析】 投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只有甲、乙能产生气体,甲反应更剧烈,说明甲和乙均排在氢前面,甲比乙活泼;取一小块丁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丁的表面有丙析出,说明丁比丙活泼,活泼金属可以把不活泼金属从他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甲>乙>丁>丙。故选A。 点睛∶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⑴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与稀硫酸或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⑵排在前面金属可以把排在其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⑶从左到右金属活动性越来越弱。 2.向Cu(NO3)2、AgNO3、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充分反应后过滤。关于滤渣和滤液有以下四种说法,正确的有() ①滤渣的组成有三种可能②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和Al(NO3)3 ③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④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可能相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C 【解析】 【详解】 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银强,比铝弱,不能与硝酸铝溶液反应;向Cu(NO3)2、AgNO3、 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锌首先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锌粉,锌才能与Cu(NO3)2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铜; ①滤渣的组成有三种可能,可能只含有银,也可能含有银和铜,也可能是银、铜和过量的锌,故①正确; ②硝酸铝没有参加反应,反应后生成硝酸锌,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和Al(NO3)3,故②正确; ③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不一定有气泡产生,滤渣中可能不含锌,故③错误; ④锌与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Zn+2AgNO3═Zn(NO3)2+2Ag、Zn+ Cu(NO3)2═Zn(NO3)2+Cu,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反应生成216份质量的银,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小于生成银的质量,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每65份质量的锌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大于生成铜的质量,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所以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可能相等,故④正确。正确的是①②④有3个。故选C。

油菜种子的贮藏(论文)

油菜种子的贮藏与加工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油菜种子的贮藏与加工 摘要: 种子加工,即对采收的种子进行清选、分级、干燥、消毒、包衣,包装等处理,是提高和保证种子质量的主要措施。清选是从采收的种子中去除未熟、空瘪、受损种子及杂物的过程。种子必须干燥,达到安全贮藏的含水分标准,才能在一定的时期内保持活力和种用价值。种子贮藏,就是为了能较长时间的保持种子具有旺盛的生活力,延长种子的使用年限,保证种子具有较高的品种品质和播种品质,以满足生产对种子数量和质量的需求。 在分析油菜种子贮藏特性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总结提出了油菜种子贮藏应突出抓好收获晾晒、清仓消毒和入库时的水分控制、种子清选、检验、药剂熏蒸以及贮藏期间的检查管理等环节的工作,确保贮藏质量 . 关键词:油菜;种子;贮藏特性;措施, 入库水分,贮入库水分含量,干燥. 正文:(一)种子清选分级的原理 1、根据种子大小进行分离 根据种子的大小,可用不同形状和规格的筛孔,把种子与夹杂物分离开,也可以将长短和大小不同的本品种种子进行分级。 (1).按种子的长度分离按长度分离是用圆窝眼筒来进行的。窝眼筒为一内壁上带有圆型窝眼的圆筒,筒内置有盛种槽。 (2).按种子的宽度分离按宽度分离是用圆孔筛进行的。凡种粒宽度大于孔径者不能通过。当种粒长度大于筛孔直径2倍时,如果筛子只作水平运动,种粒不易竖直通过筛孔,需要带有垂直振动。 (3).按种子的厚度分离按厚度分离是用长孔筛进行的。筛孔的宽度应大于种子的厚度而小于种子的宽度,筛孔的长度应大于种子的长度,分离时只有厚度适宜的种粒通过筛孔。(4).应用液体进行分离利用种子在液体中的浮力不同进行分离,当种子的比重大于液体的比重时,种子就下沉;反之则浮起。这样,即可将轻、重不同的种子分开。 (5).重力筛远其工作原理是重力筛在风的吸力(或吹力)作用下,使轻种子或轻杂质瞬时处于悬浮状态,作不规则运动,而重种子则随筛子的摆动作有规则运动,借此规律将轻重不同的种子分离。 (二)、种子清选分级的程序 1、预先准备:为种子基本清洗作准备。包括脱粒(主要指玉米及许多蔬菜)、预清、脱芒(水稻、大麦和燕麦)、脱绒(棉花),种子的预清,主要是利用粗选机进行。是否需要预清,应根据不同批量种子质量情况而定,如种子中的夹杂物对种子流动有显著影响,就需预清,反之则不用预清。 2、基本清洗:为一切种子加工中必要的工序。其目的是清除比清选种子的宽度或厚度过大过小的杂质和重量更轻的物质。粗加工是采用风筛清选机进行,主要根据种子大小和密度进行分离,有的也根据种子形状进行分离。 3、精选分级:基本清选后的种子还不能达到种子质量标准,必须进行精加工。精加工包括按种子长度分级,按种子宽度和厚度分级,按比重分级和处理。 二、种子的干燥

油菜菌核病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油菜菌核病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和县植保植检站二O二一年三月一日 油菜菌核病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一、发生趋势:预计偏重流行。 二、预报依据: ①田间菌源充足。近年来,我县油菜菌核病均呈中等以上程度流行,田间菌源广泛存在。 ②田间病情略重于去年。叶发病于2月19日初见,接近常年,近日普查,病田率45.5%,叶病株率平均1.3%,略高于偏重发生去年。③易感品种种植比例较大。我县主栽油菜品种,抗病能力差,利于发病。④气候条件有利于菌核病的流行。近期雨水较多,田间湿度高,另据省气象局预报预计3-4月份平均气温略偏高,但阶段性波动较大,降水量适中,油菜菌核病发生气象等级较高。偏湿的油菜田环境和未来的气候对油菜菌核病的流行总体有利。 三、防治意见 1、农业防治 近期雨水较多,应加强油菜田田管,开好三沟,做到沟沟相通,确保田间明水能排、暗水能滤,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油菜根系活力,增强植株抗逆性。 2、化学防治 ⑴防治适期、次数:分别在油菜盛花初期(一次分枝开花枝率20-30%)开始第一次用药防治,盛花期(二次分枝开花枝-率30%)进行第二次防治。 ⑵防治药剂:可选用亩有效成分啶酰菌胺15-25克,或菌核净40-60克,或腐霉利37.5克。施药时可加入叶面肥一起喷施,增加植株抗逆性。 ⑶防治方法:细水喷雾,力求均匀周到,确保植株上下受药均匀,以提高防治效果,亩喷药液量,机动喷雾器不少于30公斤,电动喷雾器不少于45公斤。 注:对于蚜虫发生较重田块,可每亩使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克兼治油菜蚜虫。注意花期用药,对授粉蜜蜂的不良影响。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怎么防治油菜病虫害

怎么防治油菜病虫害 油菜,又叫油白菜油菜营养丰富,其中维生素C含量很高。油菜一般生长在气候相对湿润的地方,譬如中国的南方。油菜也有许多用处,比如油菜花在含苞未放的时候可以食用;油菜花盛开时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过经常会出现一些病虫害的,那如何防治农作物虫害呢?利用自然界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的一种方法。首先要注意保护害虫的自然天敌,提高天敌对害虫的抑制作用,尽量创造有利于害虫天敌生存的条件,或者采取人工大量饲养繁殖和释放害虫天敌,以增加天敌的数量,抑制虫害的发;利用害虫的致病微生物来防治害虫,其致病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多种类群。以菌治虫是一种十分安全的防治手段,对人、畜、农作物和微生物都没有危害,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且防治效果非常好,蚜虫是油菜病毒病的主要的传播媒,而油菜幼苗最易感染病毒病。因此,应当在油菜幼苗期及时进行防治。在油菜未播种前,对寄主上的蚜虫进行彻底防治,以消灭传毒的介体。同时在未移栽前,也要勤查虫,发现有蚜虫时,立即进行防治。 2、田园管理。播种前要深翻土地,深埋菌核,早春结合中耕培土破坏子囊盘。结合苗床管理,拔除病苗、劣苗。油菜开花前摘除老黄病叶并带出田间集中处理,随后喷施护树大将军消毒杀菌,减少病菌侵染。合理施肥,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在

油菜苗期、初花期各喷1次浓度为0.1%的硼砂溶液+新高脂膜可有效治疗因缺硼引起的“萎缩不实病”、“花而不实病”。 3、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控制菌核病、霜霉病、白锈病等病害。每次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植物细胞免疫因子以寄主植物抗病机理及利用病菌毒性变异原理,控制植物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繁衍。连续施药2--3次,每隔7--10天1次。

有关油菜育种栽培的题目

作物栽培学—油菜 一、油菜生产的重要性 (一)油菜为人类生活所必需:衣、食、住、行、康、乐。 (二)油菜为国家工农业生产所必需:工业生产所必需,农业生产所必需,油菜花节可促进经贸发展和科学技术普及。 二、安徽省油菜生产情况 我省属长江流域一个重要的油菜产区,又是全国油菜生产大省。常年油菜种植面积在100 万公顷,总产150万吨,面积与总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 “十五”期间我省平均面积1508.04万亩,平均单产113.74kg/亩,总产170.28万吨。在我省所有农产品中,油菜籽最具有产量比较优势,其产量比较优势指数和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分别在全国排名第9和第2,综合优势指数排名第3位。 主要分布在江淮丘陵、沿江、江南地区的巢湖市、合肥市、滁州市、六安市、安庆市和宣城市等6个地市,面积100万亩以上,年产量均在12-20万吨。 从2005年开始连续3年油菜面积大幅度下滑,到2008年随着油价的上涨才回升。 三、我省油菜生产发展历程 我省油菜生产经历了较长的曲折发展过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油菜发展迅速,改革开放30年油菜面积、单产增加了3倍多。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5年——快速发展阶段。1978年,全省油菜面积346万亩,总产17.6万吨,平均亩产50.9kg。1981年扩大到740万亩,总产65万吨,平均亩产87.5kg。1982 年总产首次突破100万吨,亩产首次突破100kg。1985年面积首次突破1000万亩,达到1167万亩,总产108万吨。 第二阶段:1986-2005年——稳定发展阶段。从1986-2005年一直稳定在1100万亩以上,平均年面积1320万亩。特别是“十五”期间,我省油菜发展达历史最高。全省油菜总产最高2004年190.4万吨,面积最高2003年(1521.7万亩),平均年面积1477.9万亩,总产174.9万吨。 第三阶段:2006-至今——恢复发展阶段。自2006年开始,我省油菜面积严重下滑,到2007年全省油菜面积仅929.7万亩,降到了1985年以来的最低。比“十五”期间我省油菜平均面积下降37.1%、总产下降25.7%。2008年面积开始恢复,达到1005.6万亩,单产139.5公斤/亩,总产140.3万吨,优质化率和商品率进一步提高,优质率达92%,商品率达75.1%。第二节油菜类型与发育特性 一、油菜的类型及品种分类:甘蓝型、芥菜型、白菜型。 二、三大类型油菜主要性状比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