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泌水原因及解决措施

混凝土泌水原因及解决措施

混凝土泌水原因及解决措施
混凝土泌水原因及解决措施

混凝土泌水成因及措施

一、什么是混凝土泌水

通俗地讲,就是水泥混凝土中颗粒级配不合理,大直径的颗粒比例比较大,使得水分不能够均匀稳定地分散到颗粒间的空隙里,在混凝土运输、振捣、泵送的过程中,水泥和骨料沉降,在混凝土凝固前产生水分渗出到混凝土表面的现象称做泌水。

正常混凝土拌合物中适量的泌水可以降低实际的水灰比,从而使混凝土更加密实, 同时,在混凝土的表面,适量的泌水可以起到一定的修饰和抹面作用,还可以防止新浇注的混凝土表面迅速干燥及开裂等。但是过量的泌水会对混凝土质量会造成不利影响。

二、混凝土泌水的危害

1、对混凝土表面的危害

有流砂水纹缺陷的混凝土,表面强度、抗风化和抗侵蚀的能力较差。同时,水分的上浮在混凝土内留下泌水通道,即产生大量自底部向顶层发展的毛细管通道网,这些通道减弱了混凝土的抗渗透能力,致使盐溶液和水分以及有害物质容易进入混凝土中,极易使混凝土表面损坏。

泌水使混凝土表面的水灰比增大,并出现浮浆,即上浮的水中带有大量的水泥颗粒,在混凝土表面形成返浆层,硬化后强度很低,同时混凝土的耐磨性下降。这对路面等有耐磨要求的混凝土是十分有害的。

2 、对混凝土内部结构及性能的危害

在混凝土粗骨料、钢筋周围形成水囊,随着水分的逐渐挥发形成空隙,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致密性、骨料的界面强度以及混凝土与钢筋间的握裹力,导致混凝土整体强度的降低。

混凝土泌水造成塑性收缩是一个不可逆的变形。泌水引起混凝土的沉降导致混凝土产生塑性裂纹,从而会降低水泥混凝土的强度。特别是泌水混凝土产生整体沉降,浇注深度大时靠近顶部的拌合物运动距离更长,沉降受到阻碍,如遇到钢筋等障碍时,则产生塑性沉降裂纹,从表面向下直至钢筋的上方。

分层浇注的混凝土受下层混凝土表面泌水的影响,造成混凝土层间结合强度降低并易形成裂缝。

3.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泌水也能破坏对混凝土的抗腐蚀能力、抗冻性能,导致这些问题的因素也是由泌水后出现的内部泌水通道相关,腐蚀性物质经过泌水通道则能到达混凝土内部,在其到钢筋表面则会形成钢筋锈蚀,和水化产物出现腐蚀反应而损害混凝土。泌水通道可促进混凝土内部的水饱和,高度饱和的混凝土在低温作用下会出现冻融破坏。

三、混凝土泌水的原因

混凝土的泌水几乎与混凝土生产的所有环节有关,如胶凝材料、集料级配、配合比、含气量、外加剂、振捣过程等。总结以下影响混泥土泌水的因素:

1. 胶凝材料对混凝土泌水的影响

水泥作为混凝土中最重要的胶凝材料,与混凝土的泌水性能密切相关。水泥的凝结时间、细度、比表面积与颗粒分布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泌水性能。水泥中C3A含量低易泌水;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小易泌水;矿渣比普硅易泌水;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易泌水;掺非亲水性混合材的水泥易泌水。

水泥的凝结时间越长,所配制出的混凝土凝结时间越长,且凝结时间的延长幅度比水泥净浆成倍地增长,在混凝土静置、凝结硬化之前,水泥颗粒沉降的时间越长,混凝土越易泌水;

水泥的细度越粗、比表面积越小、颗粒分布中细颗粒含量越少,早期水泥水化量越少,较少的水化产物不足以封堵混凝土中的毛细孔,致使内部水分容易自下而上运动,混凝土泌水越严重。此外,也有些大磨(尤其是带有高效选粉机的系统)磨制的水泥,虽然比表面积较大,细度较细,但由于选粉效率很高,水泥中细颗粒(小于3~5μm)含量少,也容易造成混凝土表面泌水和起粉现象。

2.集料对混凝土泌水的影响

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中的砂石集料含泥较多时,会严重影响水泥的早期水化,粘土中的粘粒会包裹水泥颗粒,延缓及阻碍水泥的水化及混凝土的凝结,从而加剧了混凝土的泌水;

砂的细度模数越大,砂越粗,越易造成混凝土泌水,尤其是0.315mm以下及2.5mm以上的颗粒含量对泌水影响较大:细颗粒越少、粗颗粒越多,混凝土越易泌水;

矿物掺和料的颗粒分布同样也影响着混凝土的泌水性能,若矿物掺合料的细颗粒含量少、粗颗粒含量多,则易造成混凝土的泌水。用细磨矿渣作掺合料,因配合比中水泥用量减少,矿渣的水化速度较慢,且矿渣玻璃体保水性能较差,往往会加大混凝土的泌水量;

骨料整体偏粗,或者级配不合理,引起细颗粒空隙增大,自由水上升引起混凝土泌水,是混凝土产生泌水的主要原因。

3. 配合比对混凝土泌水的影响

混凝土的水灰比越大,水泥凝结硬化的时间越长,自由水越多,水与水泥分离的时间越长,混凝土越容易泌水;

混凝土中外加剂掺量过多,或者缓凝组分掺量过多,会造成新拌混凝土的大量泌水和沉析,大量的自由水泌出混凝土表面,影响水泥的凝结硬化,混凝土保水性能下降,导致严重泌水。

4. 含气量对混凝土泌水的影响

含气量对新拌混凝土泌水有显著影响。新拌混凝土中的气泡由水分包裹形成,如果气泡能稳定存在,则包裹该气泡的水分被固定在气泡周围。如果气泡很细小、数量足够多,则有相当多量的水分被固定,可泌的水分大大减少,使泌水率显著降低。同时,如果泌水通道中有气泡存在,气泡犹如一个塞子,可以阻断通道,使自由水分不能泌出。即使不能完全阻断通道,也使通道有效面积显著降低,导致泌水量减少。

5. 减水剂对混凝土泌水的影响

混凝土中使用的外加剂,大多是由减水剂同其他产品如引气剂、缓凝剂、保塑剂等复合而成的多功能产品,是泵送混凝土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外加剂的掺入极大地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但外加剂使用不当将可能导致混凝土的离析。

(1)如果混凝土减水剂的掺量过大,减水率过高,单方混凝土的用水量减少,有可能使减水剂在搅拌机内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而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不断的发生作用,致使混凝土到现场的坍落度大于出机时的坍落度。此种情况极易造成混凝土的严重离析。且常表现在高强度等级混凝土中,对混凝土的危害极大。

(2)外加剂中缓凝组分、保塑组分掺量过大,特别磷酸盐或糖类过量,也容易造成混凝

土出现离析现象。

(3)减水剂和水泥不溶,也可以在砼表面产生大量的水。

6. 施工技术混凝土泌水的影响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影响混凝土泌水的主要因素是振捣,振捣过程中,混凝土拌和物处于液化状态,此时其中的自由水在压力作用下,很容易在拌和物中形成通道泌出。施工过程的过振,不是将混凝土中密度较小的掺和料或混合材料振到了混凝土的表面,而是加剧了混凝土的泌水,使混凝土表面的水灰比增大,这也是造成混凝土泌水的主要原因。

如果是泵送混凝土,泵送过程中的压力作用会使混凝土中气泡受到破坏,导致泌水增多;

砼下料的垂直落差过大,产生离析,也很容易在砼表面蓄积大量的水。

运距过长或用农用拖拉机运输砼,有时也会在砼表面蓄积大量的水。

四、混凝土泌水的解决措施

根据混凝土泌水的原理和各因素影响泌水的机理,解决混凝土泌水主要方法有:

1、混凝土配合比方面

适当增加胶凝材料用量和提高混凝土的砂率,在满足其他性能的前提下,掺入适量引气剂,提高混凝土含气量减少混凝土泌水.在保证施工性能前提下,尽量减少单位用水量。

在混凝土试配时,应使混凝土在静态的条件下有20~30 mm的坍落度损失(1h),在实际生产中混凝土不易出现离析现象。

2、原材料方面

严格控制集料的含泥量,优化集料的合成级配,避免颗粒组成不均;选用较细的胶凝材料和高品质的引气剂。

3、外加剂方面

选用泌水较小的减水剂。如果配合比固定,在满足标准和使用要求的情况下选用略低的减水率或适当减少减水剂掺量,避免减水率过高造成泌水。

在混凝土外加剂中复合一定量的增稠剂;也可外加剂中复合一定量的引气剂,可增强混凝土的粘聚性,提高混凝土的抗离析性;

减水剂在掺加时要做相溶实验,避免出现减水剂的副作用;在既要减少泌水又要保证减水率的情况下,需要优化减水剂的组份配比,使得小分子和大分子物质达到最佳搭配关系。

4、施工工艺方面

提高振捣工艺,严格控制混凝土振实时间,避免过振。

砼垂直下料落差超过2米时采用串筒下料,使砼和接触面发生的冲击作用得到缓冲,以免砼发生离析,出现泌水现象。

在运距稍长时一般采用砼搅拌车运输,避免用农用运输车运输;

另外,对于现浇混凝土的性能控制,选取适当的控制点,使得控制有利于减小混凝土泌水。假如要控制最大含气量,控制点可选在入仓口,将混凝土输送过程中含气量损失对泌水的影响降到最低。

当浇筑的仓面内已经出现了泌水,必须及时排除,其最有效的方法是真空吸水、人工在仓面掏水或用海绵等吸水性强的材料吸水,尤其在混凝土收面时更应该及时吸去泌水,便于混凝土收面确保混凝土外观质量。严禁在模板上开孔自流,造成胶凝材料流失,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混凝土泌水的原因及影响

混凝土泌水的原因及影响 一、混凝土泌水的原因 1、混凝土水灰比 混凝土水灰比越大,自由水则越多,一方面会导致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延长,另外一方面会导致混凝土的屈服应力下降,因此在混凝土静置、凝结硬化前,水泥颗粒沉降的时间就越长,混凝土就越易表现出泌水。 2、水泥 水泥作为混凝土中最重要的胶凝材料,与混凝土的泌水性能密切相关。水泥的凝结时间、细度、比表面积与颗粒分布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泌水性能。水泥的凝结时间越长,所配制的混凝土凝结时间越长,且凝结时间的延长幅度比水泥净浆成倍地增长,在混凝土静置、凝结硬化之前,水泥颗粒沉降的时间越长,混凝土越易泌水;水泥的细度越粗、比表面积越小、颗粒分布中细颗粒(<5μm)含量越少,早期水泥水化量越少,较少的水化产物不足以封堵混凝土中的毛细孔,致使内部水分容易自下而上运动,混凝土泌水越严重。此外,也有些大磨(尤其就是带有高效选粉机的系统)磨制的水泥,虽然比表面积较大,细度较细,但由于选粉效率很高,水泥中细颗粒(小于3~5μm)含量少,也容易造成混凝土表面泌水与起粉现象 3、粉煤灰 粉煤灰为混凝土中最常见掺与料,一般具备减少泌水、改善与易性等功能;如果粉煤灰品质较差,需水量增大,会使混凝土中可泌水量增大;尤其就是目前人工粉煤灰的大量使用即使细度能达标,但灰中的玻璃体极少且颗粒形状不规则更容易导致混凝土泌水。3、骨料

细骨料偏粗,或者级配不合理,引起细颗粒空隙增大,自由水上升引起混凝土泌水,就是混凝土产生泌水的主要原因。【湖南金华达建材有限公司】试验室对不同砂子细度下混凝土与易性做了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湖南金华达建材有限公司】试验室对现场施工拌与混凝土用砂进行不间断检测,对连续30组进行检测结果如下:细度模数最大为3、0,最小为2、5,平均值为2、8。对右砂系统拌与的混凝土进行泌水率检测,检测结果如下:最大泌水率13、4%,最小4、5%,平均为7、0%,试验检测仍在不间断进行通过人工配制成级配良好的砂子,测得泌水结果为最大泌水率1、91%,最小泌水率0、41%。砂子级配及颗粒下表。可见骨料对混凝土泌水起着主要因素。 室内试验所使用的砂的颗粒级配如下表示:

混凝土泌水原因及解决措施

混凝土泌水成因及措施 一、什么是混凝土泌水 通俗地讲, 就是水泥混凝土中颗粒级配不合理, 大直径的颗粒比例比较大, 使得水分不能够 均匀稳定地分散到颗粒间的空隙里, 在混凝土运输、 振捣、泵送的过程中, 水泥和骨料沉降, 在混凝土凝固前产生水分渗出到混凝土表面的现象称做泌水。 正常混凝土拌合物中适量的泌水可以降低实际的水灰比, 从而使混凝土更加密实 , 同时, 在 混凝土的表面,适量的泌水可以起到一定的修饰和抹面作用 ,还可以防止新浇注的混凝土表 面迅速干燥及开裂等。但是过量的泌水会对混凝土质量会造成不利影响。 二、混凝土泌水的危害 1、 对混凝土表面的危害 有流砂水纹缺陷的混凝土,表面强度、抗风化和抗 侵蚀的能力较差。同时, 凝土内留下泌水通道, 即产生大量自底部向顶层 发展的毛细管通道网, 土的抗渗透能力, 致使盐溶液和水分以及有害物质 容易进入混凝土中, 坏。 泌水使混凝土表面的水灰比增大, 并出现浮浆, 即上浮的水中带有大 量的水泥颗粒, 在 混凝土表面形成返浆层, 硬化后强度很低, 同时混凝土的耐磨性下降。 这对路面等有耐磨要 求的混凝土是十分有害的。 2 、对混凝土内部结构及性能的危害 在混凝土粗骨料、 钢筋周围形成水囊, 随着水分的逐渐挥发形成空隙, 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致 密性、骨料的界面强度以及混凝土与钢筋间的握裹力,导致混凝土整体强度的降低。 混凝土泌水造成塑性收缩是一个不可逆的变形。 泌水引起混凝土的沉降导致混凝土产生 塑性裂纹 ,从而会降低水泥混凝土的强度。特别是泌水混凝土产生整体沉降,浇注深度大时 靠近顶部的拌合物运动距离更长, 沉降受到阻碍, 如遇到钢筋等障碍时, 则产生塑性沉降裂 纹,从表面向下直至钢筋的上方。 分层浇注的混凝土受下层混凝土表面泌水的影响, 造成混凝土层间结合强度降低并易形成裂 缝。 3. 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泌水也能破坏对混凝土的抗腐蚀能力、 抗冻性能, 导致这些问题的因素也是由泌水后出现的 内部泌水通道相关, 腐蚀性物质经过泌水通道则能到达混凝土内部, 在其到钢筋表面则会形 成钢筋锈蚀, 和水化产物出现腐蚀反应而损害混凝土。 泌水通道可促进混凝土内部的水饱和, 高度饱和的混凝土在低温作用下会出现冻融破坏。 三、混凝土泌水的原因 混凝土的泌水几乎与混凝土生产的所有环节有关, 如胶凝材料、 集料级配、 配合比、 含气量、 外加剂、振捣过程等。总结以下影响混泥土泌水的因素: 1. 胶凝材料对混凝土泌水的影响 水泥作为混凝土中最重要的胶凝材料, 与混凝土的泌水性能密切相关。 水泥的凝结时间、 细 度、比表面积与颗粒分布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泌水性能。水泥中 C3A 含量低易泌水;水泥标 准稠度用水量小易泌水; 矿渣比普硅易泌水;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易泌水; 掺非亲水性混合 材的水泥易泌水。 水泥的凝结时间越长, 所配制出的混凝土凝结时间越长, 且凝结时间的延长幅度比水泥净浆 成倍地增长,在混凝土静置、凝结硬化之前,水泥颗粒沉降的时间越长,混凝土越易泌水; 水泥的细度越粗、比表面积越小、颗粒分布中细颗粒含量越少,早期水泥水化量越少, 的水化产物不足以封堵混凝土中的毛细孔, 致使内部水分容易自下而上运动, 混凝土泌水越 严重。此外,也有些大磨 (尤其是带有高效选粉机的系统 )磨制的水泥,虽然比表面积较大, 细度较细,但由于选粉效率很高,水泥中细颗粒 (小于3?5卩m)含量少,也容易造成混凝土 表面泌水和起粉现象。 2. 集料对混凝土泌水的影响 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中的砂石集料含泥较多时, 会严重影响水泥的早期水化, 粘土中的粘粒会 包裹水水分的上浮在混 这些通道减弱了混凝 极易使混凝土表面损 较少

混凝土拌合物泌水率检测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拌合物泌水率检测作业指导书 1、检测频率 配合比设计及施工需要 2、检测仪器 压力泌水仪 3、检测依据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2002) 4、试验步骤 ⑴、用湿布湿润试样筒内壁后立即称量,记录试样筒的质量,再将混凝土试样装入试样筒,混凝土的装料及捣实方法有两种: ①方法A:用振动台振实。将试样一次装入试样筒内,开启振动台,振动应持续到表面出浆为止,且应避免过振;并使混凝土拌合物表面低于试样筒筒口30±3mm,用抹刀抹平。抹平后立即计时并称量,记录试样筒与试样的总质量。 ②方法B:用捣棒捣实。采用捣棒捣实时,混凝土拌合物应分两层装入,每层的插捣次数应为25次;捣棒由边缘向中心均匀地插捣,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插捣第二层时,捣棒应插透本层至下一层的表面;每一层捣完后用橡皮锤轻轻沿容量外壁敲打5~10次,进行振实,直至拌

合物表面插捣孔消失并不见大气泡为止;并使混凝土拌合物表面低于试样筒筒口30±3mm,用抹刀抹平。抹平后立即计时并称量,记录试样筒与试样的总质量。 ⑵、在吸取混凝土拌合物表面泌水的整个过程中,应使试样筒保持水平、不受振动;除了吸水操作外,应始终盖好盖子;室温应保持在20±2℃。 ⑶、从计时开始后60min 内,每隔10min 吸取1次试样表面渗出的水。60min 后,每隔30min 吸1次水,直至认为不再泌水为止。为了便于吸水,每次吸水前2min ,将一片35min 厚的垫块垫入筒底一侧使其倾斜,吸水后平稳地复原。吸出的水放入量筒中,记录每次吸水的水量并计算累计水量,精确至1mL 。 ⑷、泌水量的结果计算及其确定应按下列方法进行: ①泌水量应按下式计算: %1001?=m i W V P 试中: P 1—由抹面完毕后算起,t 小时泌水率。 V i —相应的t 小时累计泌水量(ml ) W m —混凝土中水量(ml ) ②计算应精确至0.01mL/mm 2 。泌水量取三个试样测值的平均值。三个测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如果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则以中间值为试验结果;如果最

混凝土泌水原因与解决措施

混凝土泌水成因及措施 一、什么是混凝土泌水 通俗地讲,就是水泥混凝土中颗粒级配不合理,大直径的颗粒比例比较大,使得水分 不能够均匀稳定地分散到颗粒间的空隙里,在混凝土运输、振捣、泵送的过程中,水泥和 骨料沉降,在混凝土凝固前产生水分渗出到混凝土表面的现象称做泌水。 正常混凝土拌合物中适量的泌水可以降低实际的水灰比,从而使混凝土更加密实 , 同时,在混凝土的表面,适量的泌水可以起到一定的修饰和抹面作用,还可以防止新浇注的混凝土表面迅速干燥及开裂等。但是过量的泌水会对混凝土质量会造成不利影响。 二、混凝土泌水的危害 1、对混凝土表面的危害 有流砂水纹缺陷的混凝土,表面强度、抗风化和抗侵蚀的能力较差。同时,水分的上 浮在混凝土内留下泌水通道,即产生大量自底部向顶层发展的毛细管通道网,这些通道减 弱了混凝土的抗渗透能力,致使盐溶液和水分以及有害物质容易进入混凝土中,极易使混 凝土表面损坏。 泌水使混凝土表面的水灰比增大,并出现浮浆,即上浮的水中带有大量的水泥颗粒, 在混凝土表面形成返浆层,硬化后强度很低,同时混凝土的耐磨性下降。这对路面等有耐 磨要求的混凝土是十分有害的。 2、对混凝土内部结构及性能的危害 在混凝土粗骨料、钢筋周围形成水囊,随着水分的逐渐挥发形成空隙,从而影响混凝 土的致密性、骨料的界面强度以及混凝土与钢筋间的握裹力,导致混凝土整体强度的降低。 混凝土泌水造成塑性收缩是一个不可逆的变形。泌水引起混凝土的沉降导致混凝土产 生塑性裂纹 ,从而会降低水泥混凝土的强度。特别是泌水混凝土产生整体沉降,浇注深度大时靠近顶部的拌合物运动距离更长,沉降受到阻碍,如遇到钢筋等障碍时,则产生塑性沉 降裂纹,从表面向下直至钢筋的上方。 分层浇注的混凝土受下层混凝土表面泌水的影响,造成混凝土层间结合强度降低并易 形成裂缝。 3.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泌水也能破坏对混凝土的抗腐蚀能力、抗冻性能,导致这些问题的因素也是由泌水后 出现的内部泌水通道相关,腐蚀性物质经过泌水通道则能到达混凝土内部,在其到钢筋表

如何处理混凝土泌水

浅论现浇混凝土的泌水 [导读]针对现浇混凝土泌水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影响现浇混凝土泌水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降低现浇混凝土泌水的有效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现浇混凝土的性能主要包括和易性、坍落度损失、含气量、泌水率等。如果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合理、原材料合格,则和易性(除保水性外)、坍落度损失、含气量等都可以通过混凝土外加剂进行调整,而泌水率则没有可以直接调整的方法。长期以来,现浇混凝土的泌水一直是一个难题,原因在于泌水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是没有哪个因素能起关键作用,不能通过该因素直接解决泌水问题。下面结合实践,就现浇混凝土的泌水现象作如下探讨。 1 泌水对混凝土的影响 混凝土产生泌水以后,泌水部位的混凝土中会产生缺陷,导致该部位强度降低。泌水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虽然很有限,但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至关重要。因为水分从混凝土内部泌出到表面以后,在混凝土中形成了从内到外的通道,这些通道首先降低混凝土的抗渗透能力,虽然这些通道很难直接或通过仪器观察到,但对于混凝土的抗渗透性能影响很大,这一点对于有抗渗透性能要求的混凝土,如水工混凝土、海工混凝土工程等非常重要。其次,泌水对混凝土的抗腐蚀能力、抗冻性能影响很大,原因同样与泌水以后留下的通道有关,腐蚀性介质通过泌水通道很容易进入混凝土内部,到达钢筋表面产生钢筋锈蚀,或者直接与水化产物发生腐蚀反应。 2 产生泌水的因素 混凝土的泌水几乎与混凝土生产的所有环节有关,如配合比、胶凝材料、含气量、振捣过程等。 2.1配合比 影响混凝土泌水的配合比因素主要有胶凝材料用量和砂率。胶凝材料用量增加或者砂率增加,会使拌和物颗粒的总比表面积增加,润湿水分量增加,使可泌水量减少。同时,骨料比例越好,砂细度模数偏小细颗粒用量增加,会使泌水通道长度增加,对减小混凝土泌水有利。胶凝材料用量增加,会使混凝土的粘聚性增加、保水性改善,对减少泌水有利。混凝土中的单位用水量与泌水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其他材料比例关系保持不变,用水量增加,会使现浇混凝土中的可泌自由水量增加,泌水增大。 2.2胶凝材料 胶凝材料影响混凝土泌水主要与其反应活性、细度、颗粒形貌等有关。胶凝材料细度越高,比表面积越大,则湿润胶凝材料表面所需的水量越多,即润湿水量较多;同时如果胶凝材料较细,其反应活性增加,初期反应所需要的结合水也会增加。这两部分水的增加会使可以逸出形成泌水的自由水量减少,从而对降低泌水有利。另外,较细的胶凝材料会细化混凝土中的孔隙,降低孔隙连通性,导致泌水通道数量减少和泌水通道距离增大,使得泌水量减少。胶凝材料形貌不同,其比表面积也不同,所以需要的润湿水不同,最终影响混凝土的泌水。 2.3含气量

浅谈影响混凝土的泌水性的因素和预防措施

浅谈影响混凝土的泌水性的因素和预防措施水泥混凝土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种建筑材料,虽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却经久不衰,仍以旺盛的生命力向前发展,应用面也越来越广。水泥混凝土的性能主要有和易性、含气量、泌水性等。并且水泥混凝土泌水性经常出现,同时不易引起人们注意,严重危害着混凝土的质量,由于泌水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是没有哪个因素能起关键作用,不能通过该因素直接解决泌水问题。因此,必须从混凝土泌水的原理着手,通过出现的病害,提出解决办法,下面就是我们在抚南高速公路施工中遇见的混凝土泌水现象,谈谈混凝土泌水性是如何被预防和减少的。 1混凝土拌和物产生泌水的原因 一般认为,混凝土拌和料浇筑之后到开始凝结期间,由于骨料和水泥浆下沉,水份上升,在已浇筑构件的表面析出水份的现象称为泌水。泌水的通道产生在水泥浆与固相骨料之间,同时伴随着泌水现象的出现。混凝土由水、水泥、细骨料、粗骨料、外加剂等拌和硬化而成,质量好混凝土应该是所有组分及气泡分布均匀稳定。产生不均匀的情况有三种,一是骨料沉底、浆体上浮,二是浆体沉底、骨料上浮,这两种情况即经常遇到的混凝土离析,三是泌水即水分上浮逸出。产生不均匀的直接原因是各组分密度不同导致沉降或上浮。前两种情况直接导致混凝土的宏观不均匀性。泌水后的混凝土在宏观上仍然是均匀的,但是会导致混凝土上表面不均匀和内部局部不均匀。 根据水分在混凝土中的存在状态,混凝土中的水分可以划分为结合水、润湿水与自由水。水泥中反应速度快的部分在加水以后可能会发生水化反应,消耗部分水,这部分水定义为混凝土中的结合水,这部分水不能被邻近部位的水分置换,也无法逸出拌和物;水遇到干燥状态的水泥、骨料等以后,水泥和骨料表面会吸附一定量的水,使干燥的材料湿润,这部分水受到固体材料表面的吸附,不能逸出拌和物,但是可以被邻近部位的水分置换,定义这部分水为润湿水;混凝土中其余的水分为自由水,在混凝土中起润滑的作用,混凝土坍落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由水量的多少和其润滑效果,这部分水与固体材料的联系较少,可以逸出混凝土,所有原材料中水的密度最小,逸出以后上浮,形成泌水,这部分水也称为可泌水分。 水分要从混凝土内部泌出到表面,需要经过较长的距离,犹如经过弯弯曲曲的微细水管,最后到达表面。如果各种颗粒级配好,堆积密实,孔隙微细,则水分泌出需要经过的距离很长,则会使泌水量减小。或者如果水分泌出的通道被阻断,泌水量也会减小。

混凝土泌水

离析是指混凝土内各矿物颗粒彼此分离的现象;而泌水是指混凝土内拌和水析出于表面的现象,所以又称为"析水"。 发生泌水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水泥品种、加水量、砂率、振动等情况有关。如矿渣水泥因水泥混合材料中水淬矿渣细度的影响,当水淬处理不良时,其颗粒很难磨细,粒度大与水包裹面积小,产生游离水而造成泌水。若混凝土的加水量过大,或当砂率小时,骨料中细颗粒占的比例小,也会产生泌水。过分的振捣而产生泌水,是与混凝土的离析现象联系在一起的。混凝土各矿物颗粒的相对密度都大于水,若经过分震动,它们受自重而下沉,将水排挤出混凝土而浮于表面,形成泌水层。 混凝土泌水,硬化后表面酥软,即常说的脱皮起砂现象。这是由于表层水泥浆内含水量过大,蒸发后微孔过多所致。对于需在混凝土表面抹砂浆的结构,因基层表面强度低,易产生空鼓,施工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HF高强耐磨粉煤灰混凝土(简称HF混凝土)是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于抵抗水流冲刷、泥沙磨损和高速水流空蚀破坏的水工抗冲耐磨护面材料。与硅粉混凝土比较具有抗磨抗空蚀性能相当,和易性好,抗裂性好,施工简单以及造价低廉等许多优点。已在刘家峡、大峡等许多工程经十几年的运行考验,效果良好。 HF混凝土的粘聚性与保水性 HF高强耐磨粉煤灰混凝土粘聚性与保水性介于硅粉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之间,既克服了硅粉混凝土粘聚性太大不泌水的缺点,又改善了普通混凝土粘聚性差易泌水的性能;在和易性方面,由于粉煤灰的微集料效应,使粉煤灰混凝土的抗剪力显著减小,在外力作用下,易产生流动,因此在施工方面HF粉煤灰抗冲耐磨混凝土表现出了较大的优越性,易于振捣密实,易于出浆和收光抹面。 HF混凝土的抗裂性

混凝土泌水的原因及影响

混凝土泌水的原因及影响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混凝土泌水的原因及影响 一、混凝土泌水的原因 1、混凝土水灰比 混凝土水灰比越大,自由水则越多,一方面会导致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延长,另外一方面会导致混凝土的屈服应力下降,因此在混凝土静置、凝结硬化前,水泥颗粒沉降的时间就越长,混凝土就越易表现出泌水。 2、水泥 水泥作为混凝土中最重要的胶凝材料,与混凝土的泌水性能密切相关。水泥的凝结时间、细度、比表面积与颗粒分布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泌水性能。水泥的凝结时间越长,所配制的混凝土凝结时间越长,且凝结时间的延长幅度比水泥净浆成倍地增长,在混凝土静置、凝结硬化之前,水泥颗粒沉降的时间越长,混凝土越易泌水;水泥的细度越粗、比表面积越小、颗粒分布中细颗粒(<5μm)含量越少,早期水泥水化量越少,较少的水化产物不足以封堵混凝土中的毛细孔,致使内部水分容易自下而上运动,混凝土泌水越严重。此外,也有些大磨(尤其是带有高效选粉机的系统)磨制的水泥,虽然比表面积较大,细度较细,但由于选粉效率很高,水泥中细颗粒(小于3~5μm)含量少,也容易造成混凝土表面泌水和起粉现象 3.粉煤灰 粉煤灰为混凝土中最常见掺和料,一般具备减少泌水、改善和易性等功能;如果粉煤灰品质较差,需水量增大,会使混凝土中可泌水量增大;尤其是目前人工粉煤灰的大量使用即使细度能达标,但灰中的玻璃体极少且颗粒形状不规则更容易导致混凝土泌水。 3、骨料 细骨料偏粗,或者级配不合理,引起细颗粒空隙增大,自由水上升引起混凝土泌水,是混凝土产生泌水的主要原因。【湖南金华达建材有限公司】试验室对不同砂子细度下混凝土和易性做了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浅论现浇混凝土的泌水

浅论现浇混凝土的泌水 发表时间:2009-07-03T13:17:23.153Z 来源:《赤子》2009年第8期供稿作者:曾祖浩(五华县长乐建筑工程公司,广东五华 514400)[导读] 针对现浇混凝土泌水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影响现浇混凝土泌水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降低现浇混凝土泌水的有效措施。现浇混凝土的性能主要包括和易性、坍落度损失、含气量、泌水率等。如果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合理、原材料合格,则和易性(除保水性外)、坍落度损失、含气量等都可以通过混凝土外加剂进行调整,而泌水率则没有可以直接调整的方法。长期以来,现浇混凝土的泌水一直 是一个难题,原因在于泌水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是没有哪个因素能起关键作用,不能通过该因素直接解决泌水问题。下面结合实践,就现浇混凝土的泌水现象作如下探讨。 1 泌水对混凝土的影响混凝土产生泌水以后,泌水部位的混凝土中会产生缺陷,导致该部位强度降低。泌水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虽然很有限,但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至关重要。因为水分从混凝土内部泌出到表面以后,在混凝土中形成了从内到外的通道,这些通道首先降低混凝土的抗渗透能力,虽然这些通道很难直接或通过仪器观察到,但对于混凝土的抗渗透性能影响很大,这一点对于有抗渗透性能要求的混凝土,如水工混凝土、海工混凝土工程等非常重要。其次,泌水对混凝土的抗腐蚀能力、抗冻性能影响很大,原因同样与泌水以后留下的通道有关,腐蚀性介质通过泌水通道很容易进入混凝土内部,到达钢筋表面产生钢筋锈蚀,或者直接与水化产物发生腐蚀反应。 2 产生泌水的因素 混凝土的泌水几乎与混凝土生产的所有环节有关,如配合比、胶凝材料、含气量、振捣过程等。 2.1配合比 影响混凝土泌水的配合比因素主要有胶凝材料用量和砂率。胶凝材料用量增加或者砂率增加,会使拌和物颗粒的总比表面积增加,润湿水分量增加,使可泌水量减少。同时,骨料比例越好,砂细度模数偏小细颗粒用量增加,会使泌水通道长度增加,对减小混凝土泌水有利。胶凝材料用量增加,会使混凝土的粘聚性增加、保水性改善,对减少泌水有利。混凝土中的单位用水量与泌水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其他材料比例关系保持不变,用水量增加,会使现浇混凝土中的可泌自由水量增加,泌水增大。 2.2胶凝材料 胶凝材料影响混凝土泌水主要与其反应活性、细度、颗粒形貌等有关。胶凝材料细度越高,比表面积越大,则湿润胶凝材料表面所需的水量越多,即润湿水量较多;同时如果胶凝材料较细,其反应活性增加,初期反应所需要的结合水也会增加。这两部分水的增加会使可以逸出形成泌水的自由水量减少,从而对降低泌水有利。另外,较细的胶凝材料会细化混凝土中的孔隙,降低孔隙连通性,导致泌水通道数量减少和泌水通道距离增大,使得泌水量减少。胶凝材料形貌不同,其比表面积也不同,所以需要的润湿水不同,最终影响混凝土的泌水。 2.3含气量 含气量对现浇混凝土泌水有显著影响。现浇混凝土中的气泡由水分包裹形成,如果气泡能稳定存在,则包裹该气泡的水分被固定在气泡周围。如果气泡很细小、数量足够多,则有相当多量的水分被固定,可泌的水分大大减少,使泌水率显著降低。同时,如果泌水通道中有气泡存在,气泡犹如一个塞子,可以阻断通道,使自由水分不能泌出。即使不能完全阻断通道,也使通道有效面积显著降低,导致泌水量减少。含气量对泌水的影响非常重要,当然必须使用优质引气剂,混凝土中的气泡能稳定存在,而且气泡足够细小。众所周知,由于气泡的润滑作用可以有效减小颗粒间的摩擦阻力,引气同时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2.4振捣过程 施工过程中影响混凝土泌水的主要因素是振捣,振捣过程中,混凝土拌和物处于液化状态,此时其中的自由水在压力作用下,很容易在拌和物中形成通道泌出。另外,如果是泵送混凝土,泵送过程中的压力作用会使混凝土中气泡受到破坏,导致泌水增大。 3 泌水的防治 根据混凝土泌水的原理和各因素影响泌水的机理,解决混凝土泌水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3.1混凝土配合比方面,适当增加胶凝材料用量,适当提高混凝土的砂率,在不满足其他性能的前提下,使混凝土适量引气。在保证施工性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单位用水量。 3.2原材料方面,选用较细的胶凝材料和高品质的引气剂。 3.3减水剂方面,选用混凝土泌水较小、流动度大的高效减水剂。如果配合比固定,在满足标准和使用要求的情况下,选用减水率合适的减水剂掺量,避免减水率过高造成泌水。 3.4施工方面,严格控制混凝土振捣时间,避免过振。另外,对于现浇混凝土的性能控制,选取适当的控制点,使得控制有利于减小混凝土泌水。假如要控制最大含气量,控制点可选在入仓口,将混凝土输送过程中含气量损失对泌水的影响降到最低。当仓面内已经出现了泌水,必须及时排除,其最有效的方法是真空吸水、人工在仓面掏水或用海绵等吸水性强的材料吸水,尤其在混凝土收面时更应该及时吸去泌水,便于混凝土收面确保混凝土外观质量。严禁在模板上开孔自流,造成胶凝材料流失,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尤其在混凝土收面时更应该及时吸去泌水,以便于混凝土收面。 3.5通过外加剂改善混凝土的泌水。混凝土外加剂(减水剂)一般是有机高分子物质。有机高分子的分子量、或者分子链长度直接影响其性能。如果减水剂的分子量较大、分子链较长,会使混凝土的泌水减少,但是同时减水剂的减水率较低;如果分子量较小、分子链较短,则使减水率增加,同时使混凝土的泌水率增大。有些减水剂在主分子链上存在支链,无论主链支链,较长时会使混凝土泌水减水,但减水率也相应降低,如果主链短而支链长,则会使泌水减少的同时,对减水率影响不大。一般情况下,减水剂不是由单一分子量的分子组成,而是各种分子量的分子混合组成。在既要减少泌水又要保证减水率的情况下,需要优化减水剂的分子量级配,使得小分子和大分子物质达到最佳搭配关系。 小结 由于缺乏直接的减少混凝土泌水的有效方法,解决混凝土的泌水必须从各个环节共同改进,使得各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才能使现浇混凝土的泌水得到很好解决。

混凝土泌水问题

墩柱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 (2009-3-20) 为了解决混凝土浇注中普遍存在的泌水流砂现象,试验室将与各部分密切配合,团结协作,争取早日解决目前施工中全线遇到的难题。 经过前段时间的试验和各个工地的情况汇总,广珠全线还有一个和别处不同的特点是:墩中无钢筋。首先,基本可以确定的是,墩柱外表的缺陷是由于泌水引起的洗白砂浆现象,而泌水是由于高墩在自身压力下的静置压力泌水,在有钢筋的时候,少量泌水会随着钢筋和混凝土交界的薄弱界面汇集,在没有钢筋的时候,由于模板和混凝土界面的粘滞阻力明显小于混凝土内部的粘滞阻力,混凝土内部靠近模板的泌水无处可走在压力下就会顺着模板和混凝土界面的汇集上流,从而形成水流通道导致后续泌水继续随着水流通道上流,导致洗白混凝土表面,有钢筋的时候在模板表面就没有足够的水汇集而集中上流,当然,此种现象只容易发生在高墩静置压力后续泌水的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要按常规方法解决泌水很困难,经分析目前可行的方法只有强制抑制泌水:尽量降低用水量,尽量使用低水胶比。必须使用高减水率且对粉煤灰适应性好的减水剂,为了降低成本,粉煤灰必须使用高掺量,这就要求粉煤灰质量必须稳定,同时要求减水剂的保水性能要非常出色,在高掺量高减水率下不能离析泌水,现场严格按配合比控制用水量,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延长浇筑时间,最好是分成三段浇筑,以不产生冷施工缝为宜。 具体到混凝土施工中,主要的施工控制过程如下:1、模板打磨、涂脱模剂、安装;2、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3、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4、混凝土拌和物的浇注振捣与成型;4、拆模;5、混凝土的养护。 1.0模板安装 1.1模板表面应打磨光滑,否则容易产生水泡和麻面。 1.2模板表面涂上轻机油或者优质脱模剂,一般可使用轻机油,既经济效果又好。 1.3模板应按相关要求安装到位,保证安装的精密度和刚度,接缝处应密封,不得产生漏浆现象,否则易漏浆产生蜂窝和流砂。 1.4认真检查各预留洞、钢筋、模板,预埋件的情况是否良好,1.5保证模板温度在5-35°C之间。 2.0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 2.1应采用干净的碎石和河砂,各个指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含泥量控制在1%以下为宜,采用细度模数在2.5- 3.0的中砂。 2.2水泥,粉煤灰外加剂检测指标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特别是粉煤灰和外加剂应与试配时的指标保持一致,否则对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能有影响。 3.0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 3.1混凝土拌和前,检查计量设备称量的准确性和各个设备的运转情况。 3.1.1砼搅拌机使用前,应先加水空转数分钟,倒净积水后再正式搅拌。 3.1.2各骨料用量应分别过磅,力求准确,材料用量允许偏差控制在规范范围内,一般水泥、水、外加剂偏差宜控制在1%以内,砂石料宜控制在2%以内。搅拌时间不得少于2分钟。

混凝土泌水的解决办法

混凝土泌水的解决办法 根据混凝土泌水的原理和各因素影响泌水的机理,解决混凝土泌水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混凝土配合比方面 适当增加胶凝材料用量,适当提高混凝土的砂率,在不满足其他性能的前提下,使混凝土适量引气。在保证施工性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单位用水量。 2、原材料方面 选用较细的胶凝材料和高品质的引气剂。 3、减水剂方面 选用混凝土泌水较小、流动度大的高效减水剂。如果配合比固定,在满足标准和使用要求的情况下,选用减水率合适的减水剂掺量,避免减水率过高造成泌水。 4、施工方面 严格控制混凝土振捣时间,避免过振。另外,对于现浇混凝土的性能控制,选取适当的控制点,使得控制有利于减小混凝土泌水。假如要控制最大含气量,控制点可选在入仓口,将混凝土输送过程中含气量损失对泌水的影响降到最低。当仓面内已经出现了泌水,必须及时排除,其最有效的方法是真空吸水、人工在仓面掏水或用海绵等吸水性强的材料吸水,尤其在混凝土收面时更应该及时吸去泌水,便于混凝土收面确保混凝土外观质量。严禁在模板上开孔自流,造成胶凝材料流失,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尤其在混凝土收面时更应该及时吸去泌水,以便于混凝土收面。 5、通过外加剂改善混凝土的泌水 混凝土外加剂(减水剂)一般是有机高分子物质。有机高分子的分子量、或者分子链长度直接影响其性能。如果减水剂的分子量较大、分子链较长,会使混凝土的泌水减少,但是同时减水剂的减水率较低;如果分子量较小、分子链较短,则使减水率增加,同时使混凝土的泌水率增大。有些减水剂在主分子链上存在支链,无论主链支链,较长时会使混凝土泌水减水,但减水率也相应降低,如果主链短而支链长,则会使泌水减少的同时,对减水率影响不大。一般情况下,减水剂不是由单一分子量的分子组成,而是各种分子量的分子混合组成。在既

混凝土质量通病砂线泌水质量通病分析原因和防治措施1

关于混凝土质量通病 砂线和泌水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浅析 目前关于混凝土质量通病包括很多,近期我部针对混凝土砂线和泌水质量通病进行探讨分析。首先我们了解下混凝土泌水跟混凝土砂线的定义,其次分析产生的原因,最后谈谈防治的措施。 混凝土砂线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泌水造成的,混凝土泌水后,表面砂浆过多,泌水后,水带走水泥浆。只剩下砂,形成泌水通道,产生砂线。 混凝土泌水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在运输、振捣、泵送等原因的过程中出现骨料下沉、水分上浮的现象。 一、分析产生问题原因 1、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1)、罐车司机向混凝土里加水 因为现在山东淄博的天气比较炎热、风大、或者待灌时间长,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损失严重。导致混凝土从罐车里倒不出来。罐车司机是按照方量和运距算钱,为了能赚到钱,司机为了省事,司机经常私自往混凝土里加水是常有的事。 (2)、振捣工人往混凝土里加水 混凝土振捣工人偷懒,不想振捣时间长。混凝土坍落度大,振捣时间就必须要短些,否则混凝土离析。工人只是一味偷懒,没有质量意识。

2、产生问题的次要原因 (1)、混凝土离析 因施工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混凝土下落高度超过2米。造成混凝土离析;混凝土拌合物组成材料粘聚力不足以抵抗粗集料下沉,混凝土拌合物成分相互分离造成内部组成不均匀的现象通常表现为粗集料与砂浆相互分离例如密度大的颗粒沉积到拌合物底部或者或者粗集料从拌合物中整体分离出来; (2)、天气温度过高,某些人偷加减水剂; (3)、混凝土振捣工人懒惰,不能及时按规范进行操作,造成混凝土过振;骨料下沉集中,靠近模板部分砂浆较厚,造成泌水离析;(4)、混凝土坍落度大; (5)、模板设计不合理,刚度不足,在混凝土振捣时候出现微弱变形,水分过大,造成泌水或者砂线; 3、可能产生问题的原因: ①外加剂进场后保管不善,造成外加剂失效; ②劣质外加剂; ③错用外加剂; ④因为拌和楼操作手的原因; ⑤拌和楼系统错误; ⑥脱模剂与混凝土发生化学反应。 ⑦模板拼缝不紧密,造成砂浆流失,砂浆的流动,造成混凝土表面出

混凝土泌水

混凝土在运输、振捣、泵送的过程中出现粗骨料下沉,水分上浮的现象称为混凝土泌水。泌水是新拌混凝土工作性一个重要方面。通常,描述混凝土泌水特性的指标有泌水量(即混凝土拌和物单位面积的平均泌水量)和泌水率(即泌水量对混凝土拌和物之比含水量之比)。 1、混凝土水灰比 混凝土的水灰比越大,水泥凝结硬化的时间越长,自由水越多,水与水泥分离的时间越长,混凝土越容易泌水;混凝土中外加剂掺量过多,或者缓凝组分掺量过多,会造成新拌混凝土的大量泌水和离析,大量的自由水泌出混凝土表面,影响水泥的凝结硬化,混凝土保水性能下降,导致严重泌水。 2、水泥 水泥作为混凝土中最重要的胶凝材料,与混凝土的泌水性能密切相关。水泥的凝结时间、细度、比表面积与颗粒分布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泌水性能。水泥的凝结时间越长,所配制的混凝土凝结时间越长,且凝结时间的延长幅度比水泥净浆成倍地增长,在混凝土静置、凝结硬化之前,水泥颗粒沉降的时间越长,混凝土越易泌水;水泥的细度越粗、比表面积越小、颗粒分布中细颗粒(<5μm)含量越少,早期水泥水化量越少,较少的水化产物不足以封堵混凝土中的毛细孔,致使内部水分容易自下而上运动,混凝土泌水越严重。此外,也有些大磨(尤其是带有高效选粉机的系统)磨制的水泥,虽然比表面积较大,细度较细,但由于选粉效率很高,水泥中细颗粒(小于3~5μm)含量少,也容易造成混凝土表面泌水和起粉现象 3、骨料 细骨料偏粗,或者级配不合理,引起细颗粒空隙增大,自由水上升引起混凝土泌水,是混凝土产生泌水的主要原因。试验室对不同砂子细度下混凝土和易性做了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试验室对现场施工拌和混凝土用砂进行不间断检测,对连续30组进行检测结果如下:细度模数最大为3.02,最小为2.50,平均值为2.82。对右砂系统拌和的混凝土进行泌水率检测,检测结果如下:最大泌水率13.4%,最小4.5%,平均为7.0%,试验检测仍在不间断进行。通过人工配制成级配良好的砂子。测得泌水结果为最大泌水率1.91%,最小泌水率0.41%。砂子 4、减水剂

混凝土离析泌水终极解决方案

混凝土离析泌水终极解决方案 (1)正确的理解离析泌水 配制流态混凝土时,流动性和粘聚性失去平衡,当粘聚性低时混凝土在自身重力或其它外力作用下产生相分离,破坏了材料组成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导致分离。通常,泌水是离析的前奏,离析必然导致分层,增加堵泵的可能。少量泌水在工程中是允许的,而且对防止产生混凝土表面裂缝有利。 (2)离析泌水产生的主要原因 ◆砂率偏低或砂子中细颗粒含量少使混凝土保水性低,砂子含泥量大易产生浆体沉降,即“抓底”。 ◆胶凝材料总量少,浆体体积小于300L/m3; ◆石子级配差,或单一粒径的石子; ◆用水量大,使混凝土拌合物粘性低; ◆外加剂掺量过大,或外加剂黏度低保水性不佳; ◆使用矿渣或矿渣水泥,本身保水性不好,易泌水、离析; (3)设计思路 浆体体积Ve、砂浆体积Ves与抗离析性的关系 1.Ve>330L,Ves>430L时,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 2.Ve<330L,Ves>430L时,混凝土泌水的可能性不大,但混凝土粘聚性、和易性差; 3.Ve>330L,Ves<430L时,混凝土保水性差,易泌水、离析、分层等。

除了原材料的因素,在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重点考虑石子体积、浆体体积的比例。用正确的思路指导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4)解决方案 从配和比、材料、外加剂综合考虑 ◆石子级配合理,单一粒径的石子应提高砂率; ◆注意调整砂率,合理的砂率能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 ◆掺加粉煤灰,特别是配制低强度等级的大流动性混凝土,粉煤灰掺量应适当提高,从而提高其保水性; ◆减少用水量或降低外加剂的掺量,使得游离水的比例减少,提高混凝土的粘聚性等。 ◆添加引气剂或增稠剂,改善混凝土粘聚性和保水性。 ◆母液类型的选择也尤为重要,选择低敏感性聚羧酸母液,可有效降低离析泌水的风险。

混凝土离析与泌水

摘要:针对水泥浆体的稳定性与混凝土离析泌水问题进行分析,重点讨论了混凝土泌水的概念模型,分析了应用外加剂技术解决混凝土泌水问题的主要方法,提出采用混凝土功能型外加剂是解决混凝土泌水问题的主要途径,针对目前混凝土高粘土含量问题,也提出研究专用功能型外加剂的必要性。 关键词:混凝土泌水;泌水模型;外加剂技术;稳定剂; 引言 混凝土是世界范围内使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由于高性能减水剂的出现和广泛应用,现代混凝土材料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原材料由传统的四组分变成了六组分,高性能减水剂和矿物掺合料已经成为现代高性能混凝土的必需组分[1]。现代施工建造技术以及工程实际的要求,促使混凝土由原来的干硬性、塑性混凝土发展成为现在的大流态混凝土。混凝土离析泌水问题严重制约了混凝土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对混凝土泌水问题的研究也受到世界各国混凝土学者和从业人员高度关注。 导致混凝土泌水的因素非常复杂,与混凝土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很大关系,包括原材料质量、配合比设计、搅拌工艺、施工技术、外加剂种类和掺入量等[2]。混凝土体系中水泥浆体属于不稳定体系,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是了解混凝土泌水机理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资源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应用水泥混凝土的外

加剂技术来解决混凝土泌水问题比较可行,也是混凝土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型产业不断转化的需要[3]。 混凝土泌水已经成为混凝土材料科学中的一个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目前研究包括混凝土泌水的机理、模型、评价以及措施等还不够深入,因此,从混凝土的原材料、配比设计、施工等环节对混凝土泌水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有机结合外加剂技术原理,才能研制具有抑制混凝土泌水、与高效减水剂配伍良好的新型功能型外加剂,本文比较深入系统地探讨国内外对混凝土泌水问题的研究情况,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1.水泥浆体的泌水模型 新拌混凝土的稳定性包括粗骨料在浆体中的沉降及水泥浆体泌水两个方面,在水胶比较大情况下,水泥颗粒之间移动或流动性的不同可能导致水泥浆自身的沉降泌水不一致。针对水泥浆体自身沉降泌水过程,需要一种抑制粉体颗粒沉降的悬浮控制剂。 1.1 水泥浆体的不稳定性 1.1.1水泥浆与悬浮液 水泥浆体的稳定性可以描述为它随时间保持均匀的能力,沉淀泌水等不稳定现象可以根据材料组成不同有多种情况[4] 。

混凝土滞后泌水原因分析及成功实例

混凝土滞后泌水原因分析及成功实例 混凝土因其性能优良、成本低廉,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海洋开发、地热工程、水电和公共交通等领域。混凝土施工中要求混凝土具备良好和易性和施工性能,而有些混凝土在拌合完成后,出现浆料下沉,粗骨料外漏,混凝土边缘泌黄浆的现象,这就是常见的混凝土泌水现象。混凝土泌水率是衡量混凝土和易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泌水率越高,混凝土和易性越差,施工难度增大。混凝土泌水率太大,成型拆模后,表面产生砂线、砂斑、麻面,严重影响混凝土外观。泌水严重的混凝土,振捣后上层产生浮浆,且在底部或侧面形成孔隙,形成泌水通道,严重影响混凝土力学性能。新拌混凝土中的拌合水可以分为2部分,一部分是提供水泥水化作用的结合水,另一部分是供混凝土流动性的自由水。新拌混凝土的自由水过多是造成混凝土泌水的本质原因。 混凝土泌水现象发生于新拌混凝土出机时,很容易被发现,可及时进行调整。有的新拌混凝土的初始状态,粘聚性良好、无离析、泌水、板结等现象,但放置一段时间后产生大面积泌水则为混凝土滞后泌水。滞后泌水会造成顶部或靠近顶部的混凝土因含水多,形成疏松的水化物结构。滞后泌水更具隐蔽性,工作台上的技术人员很难对混凝土状态作出正确的判断,待浇铸滞完成后才发现泌水,后果将难以弥补。因此,混凝土滞后泌水是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本文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工程经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

案。 1混凝土滞后泌水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混凝土滞后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从胶凝材料、掺合料、细骨料、粗骨料和外加剂等因素进行分析。 1.1胶凝材料 水泥作为混凝土中最重要的胶凝材料,与混凝土的泌水性能密切相关。水泥组分和颗粒级配等是造成混凝土滞后泌水的直接因素。普通硅酸盐水泥组分较复杂,其主要成分可视为由硅酸三钙(C3S)、硅酸二钙(C2S)、铝酸三钙(C3A)和铁铝酸四钙(C4AF)组成。其中,C3S含量最大(50%~75%),主要决定混凝土早期强度和末期强度,C2S水化热较低,决定末期强度,C3A具有较高的水化热,对凝胶时间和早期强度贡献最大,C4AF主要起到抗酸性物质腐蚀的作用。普硅水泥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以及相关性能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C3A是普硅水泥组分中水化速度最快,放热最多的组分。由于C3A的水化作用,使拌和水中的结合水增多,自由水减少,因此,通常情况下,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流动度都随时间增长而减小,直至尚失工作性。夏天气温高,C3A的水化加快,加之其放热量大,进一步促进C3A的水化,为了使水泥能够具有充足的

关于水泥泌水现象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关于水泥泌水现象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水泥泌水现象的原因 什么是混凝土的泌水呢? 通俗地讲,就是水泥中颗粒剂配不合理,大直径的颗粒比例比较大,使得水分不能够均匀稳定地分散到颗粒间的空隙里,而产生渗出。渗出的水覆盖在水泥制品的表面,就是泌水。 混凝土的水灰比越大,水泥凝结硬化的时间越长,自由水越多,水与水泥分离的时间越长,混凝土越容易泌水;混凝土中外加剂掺量过多,或者缓凝组分掺量过多,会造成新拌混凝土的大量泌水和沉析,大量的自由水泌出混凝土表面,影响水泥的凝结硬化,混凝土保水性能下降,导致严重泌水。 混凝土的组成材料砂石集料含泥较多时,会严重影响水泥的早期水化,粘土中的粘粒会包裹水泥颗粒,延缓及阻碍水泥的水化及混凝土的凝结,从而加剧了混凝土的泌水;砂的细度模数越大,砂越粗,越易造成混凝土泌水,尤其是0.315mm以下及2.5mm以上的颗粒含量对泌水影响较大:细颗粒越少、粗颗粒越多,混凝土越易泌水;矿物掺和料的颗粒分布同样也影响着混凝土的泌水性能,若矿物掺合料的细颗粒含量少、粗颗粒含量多,则易造成混凝土的泌水。用细磨矿渣作掺合料,因配合比中水泥用量减少,矿渣的水化速度较慢,且矿渣玻璃体保水性能较差,往往会加大混凝土的泌水量; 水泥作为混凝土中最重要的胶凝材料,与混凝土的泌水性能密切相关。水泥的凝结时间、细度、比表面积与颗粒分布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泌水性能。水泥的凝结时间越长,所配制的混凝土凝结时间越长,且凝结时间的延长幅度比水泥净浆成倍地增长,在混凝土静置、凝结硬化之前,水泥颗粒沉降的时间越长,混凝土越易泌水;水泥的细度越粗、比表面积越小、颗粒分布中细颗粒(<5μm)含量越少,早期水泥水化量越少,较少的水化产物不足以封堵混凝土中的毛细孔,致使内部水分容易自下而上运动,混凝土泌水越严重。此外,也有些大磨(尤其是带有高效选粉机的系统)磨制的水泥,虽然比表面积较大,细度较细,但由于选粉效率很高,水泥中细颗粒(小于3~5μm)含量少,也容易造成混凝土表面泌水和起粉现象。 施工与养护,施工过程的过振,不是将混凝土中密度较小的掺和料或混合材料振到了混凝土的表面,而是加剧了混凝土的泌水,使混凝土表面的水灰比增大,这也是造成混凝土泌水的主要原因。 混凝土离析 混凝土的离析是混凝土拌合物组成材料之间的粘聚力不足以抵抗粗集料下沉,混凝土拌合物成分相互分离,造成内部组成和结构不均匀的现象。通常表现为粗集料与砂浆相互分离,例如密度大的颗粒沉积大拌合物的底部,或者粗集料从拌合物中整体分离出来。 造成离析的原因可能是浇筑,振捣不当,集料最大粒径过大,粗集料比例过高,胶凝材料和细集料的含量偏低,与细集料比粗集料的密度过大,或者拌合物过干或者过湿等。使用矿物掺合料或引气剂可降低离析倾向。 水泥细度的变化。众所周知,水泥的细度越高,其活性越高,水泥的需水量也越大,同时水泥细度越大,其水泥颗粒对混凝土减水剂的吸附能力也越强,极大的减弱了减水剂的减水效果。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当水泥的细度大幅度降低时,混凝土外加剂的减水效果将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