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道德失范的问题及对策

网络道德失范的问题及对策

网络道德失范的问题及对策
网络道德失范的问题及对策

网络道德失范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0-06-18T15:55:15.357Z 来源:《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年第5期供稿作者:杨永候

[导读] 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引发出一系列网络道德问题

杨永候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温州 312000)

摘要: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引发出一系列网络道德问题,计算机网络是把锐利的双仞剑,既为人类道德进步提供了难得的

机遇,催动了人类道德发展的进程,也引发了严重的网络道德失范。本文作者从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入手,对网络失范问题产生的原因、

网络道德失范的根源等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网络道德;失范;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5-0000-01

Network Moral Problems and Solutions

Yang Yonghou

(Yuan Pei Institute of Shaoxing University,Wenzhou 312000,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networks and universal triggered a series of network https://www.doczj.com/doc/bb16746768.html,puter n Keywords:Network ethics;Anomie;Countermeasures

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带来极大的变化,一种崭新的社会生活方式----“网络社会”诞生了。由于计算

机网络特殊的信息媒体导致的网络道德失范,具有世界广泛性、个体隐匿性、影响严重性等特点,而研讨网络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社会伦理

问题,有助于我们在利用它提供的历史机遇的同时,抵御其负面效应,大力进行网络道德建设。

一、网络道德失范

(一)知识产权的侵犯

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维护产权所有人的正当利益,促进社会知识繁荣与进步的手段。知识产权包括版权、专利权、商标权;它涉及大

量的科技、文化、经贸等信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认可和实施该权利。在网络空间,知识产权问题呈现复杂化,由于信息存在、产

生、传播、利用等条件的不同,以至知识产权的发生、使用和分配出现新情况。

(二)个人隐私权的失控

隐私权是公民个人生活不受他人非法干涉和擅自公开的权利,它足一种无赋权利,应受到法律保护。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侵权

的问题越来越多。当前的网络侵权行为突出地表现为侵犯个人隐私权和知识产权问题。此外,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借用、复制、移植、

复制软件已变得轻而易举,这就为一些不道德的开发者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诸如软件、商标、专利、未经授权的资料,乃至半导体芯片

等提供了便利,给直接开发者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影响了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

(三)信息内容的污染

信息污染是指无信息、劣质信息和有害信息,如:过失的、重复的、不准确的、色情的、暴力的、种族主义、恐怖主义和违反国家法

律、法规内容的信息,渗透到信息资源中。卡耐基梅隆大学的一项调查说,美国多数家庭电脑网络中,有92万件带有不同程度色情内容的

图片、文章和录像;电子公告板储存的数据图像有4/5含有淫秽内容。由此可见,网络的色情污染已经无处不在,无奇不有,严重腐蚀着

广大青少年的价值观念。

(四)信息安全的破坏

信息安全的破坏是指行为人以菲法的方式故意对信息资源实施破坏性攻击。其攻击和破坏的对象是计算机内部所存储的信息程序,以

及计算机硬件。病毒同样是网络挥之不去的一个噩梦。自从第一个蠕虫病毒发现以来,病毒就与计算机如影相随,病毒传播速度之快、范

围之广,令人触目惊心。

二、网络道德建设的对策

(一)建立网络道德规范

信息网络道德,它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信息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高新技术对人们道德品质和素养的特定要

求,体现出人类道德进步的一种价值标准和行为尺度,具有一定的“人类共同性”。可以说,遵守一般的、普通的网络道德是网络活动的

基本“游戏规则”,是信息网络的社会公德。

(二)加速网络立法

针对网络社会中的犯罪行为和严重问题,仅靠道德的约束太薄弱,还需要用法律的强制性手段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即进行网络法制建

设。很多网民之所以在网上胆大妄为,是因为在网络的言行不需负任何的责任。当网民的道德意识水平不高,又缺少相应的法律制约时,

只要有少许的环境因素的诱导,很可能会导致人的行为的失常。由于互联网本身发展的不成熟,缺少一套相应的规范体系,网民在上网时

高度的自我卷入,所以在不太友好的气氛中,不道德的行为就会表现出来。

(三)加强网络道德观念教育

网络社会是一种特殊的“公共场所”,它的界面不公开、不透明,不同于传统社会人们的活动直接置于他人的可视范围和环境的强制

他律一F;而网络环境外界对个人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十分困难,所以要求人们在道德上的自觉、自制、自律尤为重要。为了提高网络人的

道德修养,必须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网络道德观念的建设,关系到网络社会未来发展方向,是整个网络道德建设的灵魂和核心。

(四)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在构建网络主流文化的过程中,政府是理所当然的倡导者和实施者。政府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建造者。信息高速公路不仅需要庞大的资

金投入,而且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这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但它同时又是一项惠及国家和人民的伟大工程。当今社会早已进入信息时

代,打造信息高速公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高速公路是网络的基础性设施,只有建好遍布全国的信息高速公路,才能保证网络的

通畅和快捷。

(五)加强技术研究,完善信息资源网络系统

网络的超地域性和开放性必然导致网络信息混杂,而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除了靠网络行为主体内在的道德自律外,还需要一定

的网络技术手段作外在的屏障,以此来净化网络社会环境。在网络社会中,任何主权国家都应该有责任、义务和能力对外来信息进行审查

与控制。要建立网络安全体系,采取高技术手段,对网络不道德行为加以预防,维护国家网上的安全。

参考文献: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量表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量表 一、指导语 下面的语句是关于网络行为表现的陈述,请仔细阅读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评定,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1=从不; 2=偶尔; 3=通常;4= 总是. 二、测验项目 编号项目从不偶尔通常总是 1 匿名发布不实消息 1 2 3 4 2 下载或使用盗版软件 1 2 3 4 3 利用网络复制传播音乐 1 2 3 4 4 下载未经授权的音乐或视频 1 2 3 4 5 发表诽谤性言论 1 2 3 4 6 恶意灌水或刷屏 1 2 3 4 7 在即时聊天中强迫他人语音或视频 1 2 3 4 8 发表不当言论 ( 如发言曾被网管删除) 1 2 3 4 9 匿名在网上辱骂他人 1 2 3 4 10 下载资料拼凑论文 ( 包括课程论文) 1 2 3 4 11 论文中引用网上资料不注明 ( 包括课 1 2 3 4 程论文) 12 做作业时从网上抄答案 1 2 3 4 13 上课时用手机上网或聊 1 2 3 4 14 网络黑客 1 2 3 4 15 在网上偷看过别人的邮件 1 2 3 4 16 欺骗网友 1 2 3 4 17 浏览色情图片!视频或小说 1 2 3 4 注: 网络言论失范行为包含条目1、5、6、8、9、14、15、16; 网络学习失范行为包含条目10、11、12、13; 网络侵权失范行为包含条目2、3、4、17. 三、评分计分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首先按被试的受教育程度、性别、专业将样本平均分为两个样本,对样本1(n=491)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样本2(n=494)进行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使用AMOS17.0对样本2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题总相关为项目区分度指标,结果各项目与量表总分的相关在0.39至0.62之间,均P<0.01。17个项目分布在 3个因子上,因子1包含9个项目,命名为网络言论失范;因子2包含4个项目,命名为网络学习失范;因子3包含4个项目,命名为网络侵权失范。大学生道德失范行为量表的初始问卷采用4级评分:1=从不,2=偶尔,3=通常,4=总是。 四、信效度分析 1.信度 (1)内部一致性信度: 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1,3个因子的系数依次为0.84、0.74、0.73。3个分量表得分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在 0.19至0.48之间,3个分量表得分与总量表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64、0.75、0.82(均P<0.01)。 (2)重测信度: 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4,3个因子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72、0.86、0.78。 2.效度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和产生的影响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和产生的影响 [摘要]自从网络出现之后,由于网络本身所具有的开放、隐蔽等特点,部分大学生出现了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当前大学生群体中的网络失范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浏览不良信息:恶意攻击他人:网络知识侵权:网络成瘾。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四个问题:影响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造成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价值取向紊乱:导致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缺失:使大学生产生对现实生活的疏离感。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互联网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具体表现 课题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调查发现,当前大?W生群体中的网络失范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1、浏览不良信息 网络是一个缩小的地球,现实生活中有的一切,网络社会中都有。在网络中,除了有大量健康和有用的信息外,还有大量不良信息,包括:反动、迷信、庸俗、色情、凶杀、恐怖等。这些不健康的内容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造成了极大威胁,甚至使一些大学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有研究表明,有高达60%左右的大学生,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他们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一步寻找类似信息,

从而深陷其中。 2、恶意攻击他人 网络社会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社会,在网络中言论可以极端自由,因此一些存心不良的人就在网络中造谣中伤,肆意的侮辱、诽谤他人,给别人造成极大的心理影响;一些自身素质不高的人在网上出口成脏,任意谩骂;还有个别人通过技术移花接木,制做散布对他人不利的图片、在BBS、贴吧和虚拟社区中散布流言蜚语、侮辱诽谤他人,对他人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甚至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甚至利用网络这个相对自由的平台,大肆捏造虚假消息,大量散布反党反社会的过激言行,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 3、网络知识侵权 在互联网这个存贮数据资料的宝库。我们想获得的任何资料几乎都可以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检索找到。互联网未经允许的随意上传、存储和任意下载对现行的著作权保护制度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通讯网络日益发展的今天,知识产权更易受到侵害。工业时代的著作权,由于传播载体是有形的,需要专门的工厂进行生产,因此能够通过海关、交通、工商等传统部门,运用法律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但是随着网络网络的出现,以及网络独特的“数字化”信息方式,著作权体系的地域空间概念被完全打破,大量的文字、图像、音乐、电影等均可通过网络链接的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实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

office opertions 办公室业务?理论探讨 196 办公室业务2012?5 文/孟鹏涛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大学生也成为使用网络的重要群体之一。然而在享受自由的网络学习、便捷的网络生活和轻松的网络交往的同时,由于网络的负面影响以及大学生自身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大学生中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也日渐凸显。因此,了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是摆在我们目前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原因 大学生是接受互联网最快、受其影响最深的群体,网络传播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心理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却不容乐观。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日渐凸显。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已成为新时期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是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构建中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 (一)热衷网上聊天,言行过度放纵。当代的大学生承受着来自社会、学校激烈的竞争和繁重的学业和就业压力。但他们们由于自身的受教育程度,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再生气也要保持仪态和素质,于是,网络这个虚拟空间就成了他们发泄的最佳场所。他们经常通过上网聊天交友、逛论坛发帖子来排解内心的压力。由于网上聊天交友是隐姓匿名的,他们便可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说粗话、恶意攻击他人的行为层出不穷。网络语言极度放纵,他们心有所想随即在论坛上发帖,或将状态更新在微博、人人网上,且相互转发,以此为乐。 (二)上网时间过长,过度痴迷网络游戏。从中学到大学,很多学生没有了中学时的升学和考试压力,课余时间多了起来,一时没有了方向和目标,大把的时间都在网上度过。新颖刺激的网络游戏,对他们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他们可以在这虚拟的世界里,尽情地冲浪。特 别是那些富有挑战性和诱惑力的,或是 带有暴力和色情内容的游戏,更使他们如痴如醉、欲罢不能,有的甚至通宵达旦沉湎于网络中。研究表明,长时间迷恋网络,会使大脑高度兴奋,使人颓废、消沉。如果他们不及时改弦易辙,不但会导致学业荒废、人际关系淡化,而且会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制造与传播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一种隐藏在可执行程序或数据文件中的一种干扰程序,具有多样性和传染性,其繁殖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危害程度之深令人触目惊心。大学生是一个掌握高深专门知识的群体,其中的极少数人凭借娴熟的技术在网上制造和传播网络病毒,蓄意破坏他人网络终端,危害网络的正常运行。例如在2006年被列为十大病毒排行榜首的“熊猫烧香”,就是由武汉某高校大学生雷磊和李俊编制和散播,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探析 (一)网络的虚拟性和隐匿性弱化了大学生的自律意识。网络社会不同于现实社会,它是由数字构成的,具有虚拟性。而虚拟生存的一大特点就是人们不需要以自己真实的面目出现,也不需要对自己在网络上的行为承担后果。这样大学生可以随意地虚拟构建各种身份,借助符号代码在网上实行各种虚拟行为。大学生在网上的言行是否正当,既不易察觉和监督,也不会受到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的制约。网络给大学生提供的极大“自由”,使其自觉或不自觉地放松了自我道德的约束,削弱了责任感,从而导致大学生放纵自己的行为。在这样的环境下,网络的虚拟性容易导致大学生原本已经构建的自律意识弱化,做出一些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 (二)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是引发网络道德失范的重要根源。大学生群体一般在18—25岁年龄段。这个阶段是人成长过程中由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的阶 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待完善的特殊时期。大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对新事物特别敏感,感情丰富而不稳定,勇于挑战创新。网络文化的特殊性契合了大学生追求自由、崇尚自我和标新立异的独特心理。但是他们长期生活在校园中,缺乏社会阅历和较强的道德意志自制力,面对充满诱惑的网络世界,难以判断信息的真伪,也很难按照传统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在网络生活中的行为。大学生极易为网络的消极面所影响,他们辨别西方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相对不足,政治热情相对缺乏,这些消极的东西,难免会反映到网络活动中。 (三)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引导机制是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客观原因。网络安全维护和网络行为文明,一方面要靠网民良好的道德水平的支持,另一方面也要靠社会对网络行为的监督,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因此,一个有效的网络监督机制是必需的。目前,社会上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对网络监督体系。网络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的网络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原来颁布实施的一系列网络法律法规,由于网络应用向纵深发展,已有部分明显滞后,一些关于网络行为的认定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且宣传力度不够,使一些网络行为无法可依。除此之外,网络监控技术发展也不是很成熟,很多监管技术还没能得到普及和应用,层出不穷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急需网络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技术的成熟应用。 参考文献: ①郑显亮.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其教育对策[J ].高等农业教育,2008(09). ②李士群,网络道德[M ].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③魏雷东,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2011(01).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一、互联网道德失范分析当网络仅用于军事、教育领域时,它离我们的生活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当人们通过电子邮件相互问候,通过Oicq聊天,在网上购物、获取新闻信息的时候,它就和我们密不可分。我们的某些社会行为被搬到了网上,大家在网上交往、学习,就形成了一个新“社会”一虚拟社区。在这个新社会中,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正在逐渐形成。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负面、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网络道德的失范。如恶意域名抢注、网络盗版、垃圾邮件、网络垄断、网络腐败等不道德的丑行。虽然,道德在本质上不是经济资本,也不可能作为直接的经济资本来使用。然而它却从来不乏价值资源的意义,甚至也能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发挥巨大效用。人们与网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网民低龄化也成为一大趋势,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社会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就总体而言,青少年好奇心、好胜心强,精力旺盛,渴望丰富的知识,需要平等的交流。而网络正以其独特、新奇和神秘的世界吸引着广大的青少年。据一项调查显示,上网人群的年龄段在25-30岁以下的占了74.59%,而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上者占了70.11%。如果我们的社会对网络的道德失范问题处理不当有可能影响青少年德性的形成,甚至导致青少年犯罪。所以网络的道德失范问题给我们的素质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越来越受到德育工作者的关注。目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色情污染和暴力问题的出现色情污染是指通过互联网上传播黄色淫秽的图片和文字信息,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侵蚀网民的

道德失范

道德失范 道德失范,是指社会生活中基本道德规范的缺失与不健全所导致的社会道德调节作用的弱化以及失灵,并由此产生整个社会行为层面的混乱无序。当人们通过电子邮件相互问候,通过Oicq聊天,在网上购物、获取新闻信息的时候,它就和我们密不可分。我们的某些社会行为被搬到了网上,大家在网上交往、学习,就形成了一个新“社会”一虚拟社区。在这个新社会中,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正在逐渐形成。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负面、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网络道德的失范。如恶意域名抢注、网络盗版、垃圾邮件、网络垄断、网络腐败等不道德的丑行。虽然,道德在本质上不是经济资本,也不可能作为直接的经济资本来使用。然而它却从来不乏价值资源的意义,甚至也能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发挥巨大效用。二、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网络交往的特殊性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也包括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生活方式。目前,之所以在互联网的发展中会出现道德失范的现象主要是基于以下的两个原因:弱化的“自律道德”和难以形成“他律道德”。 "道德失范" 英文对照 :moral abnormality; moral disorder; disordered moral (一)“道德失范”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1、指在社会生活中,作为存在意义、生活规范的道德价值及其伦理原则体系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的个人生活发挥正常的调节和引导作用,从而表现为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失控、失序和混乱。道德失范表征出社会精神层面的某种危机和剧烈冲突,它常常是社会急剧变革或转型时期的产物。 (二)“道德失范”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所谓“道德失范”是指旧有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被普遍否定,逐渐失去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而新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尚未形成,不具有对社会成员的有效约束力,使得社会成员的行为处在一种规范真空的社会状态中。 2、所谓道德失范,就是指在道德领域的一些准则或规范,已经不能够通过社会的舆论压力或人们的内心确信来有效地调整和控制人们行为。 3、所谓道德失范,是指在社会生活中,道德规范约束力的失去或弱化,表现为相当一部分具有道德责任能力的社会成员,在社会活动中不遵守本该遵守的道德准则,丢失了最起码的道德良心的行为现象。 4、所谓道德失范,是指社会缺乏一个统一明确的道德规范体系,个人行为丧失是非善恶标准,由不同道德观、价值观相互冲突所造成的道德混乱和无序现象。 5、道德失范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作为存在意义、生活规范的道德价值及其规范要求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社会生活发挥正常的调节作用,从而表现为社会行为的混乱。 7类被公众认为最痛恨的道德失范行为 1、人心冷漠,见死不救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危害性及其对策探讨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危害性及其对策探讨 沈克祥 目前,在我国的网民中,21—35岁的占88.4%,大专学历以上的占86%”。由此可见,中国互联网使用的主要人群是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随着互联网在高校校园的日益普及,网络的负面影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日渐凸现,并已经成为新时期德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这是当今科技进步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新挑战。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危害性 互联网的普及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不言而喻,其开放性、平等性和互动性为大学生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网络环境,提供了一个便利的交流平台。在这个虚拟的网络里,大学生可以尽情展示自我个性,发挥自我想象,追求自我超越,体验自我成功。但同时,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和无约束性之特征又极大地助长了学生的侥幸与放纵心理。许多学生由于忽视网络文明而导致网络道德失范,进而引发网络犯罪,使之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实际上,网络道德失范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错误行为,它是当代大学生道德意识和品德心理畸形发展的具体反映,这种行为从某种角度折射出了大学生内心的诸多问题,极具危害性。 首先,网络道德失范易导致大学生人格发展错位。在人格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环境是仅次于个性的第二大因素。大学生正处在身心急剧发展和自我意识分化,矛盾逐渐走向统一的特殊时期,大学阶段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良好有序的环境对于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由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恶化了网络环境,不利的网络环境反过来又影响着学生身心发展。网络的匿名和隐蔽性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自由空间,在网络的虚拟空间里学生完全展示着个性和本我的一面,浏览暴力、恐怖和色情的信息,畅谈性的自由与开放已是明目张胆。网络中良莠不分、藏污纳垢导致许多大学生在虚拟世界中迷失自我。在网络环境中,大学生们遵循着快乐的原则,追求着感官的刺激,自由的发表观点可以不考虑社会规范和道德。然而,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必须接受来自社会舆论的监督,按照社会人的标准和道德原则生活和行事。网络内外的这种“双重道德标准”极易使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价值观念扭曲,思想意识模糊。在虚拟的空间追求低级而无限的刺激,甚至沦为网络的奴隶,网络失范容易导致人格缺陷,甚至形成青年学生的人格发展错位。据资料显示,很多大学生希望自己在网上成为和现实生活中不一样的人,这正是学生人格缺陷的具体反映。 其次,网络道德失范易导致大学生品德心理畸形发展。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个体道德由他律向自律发展和转化的重要时期。良好品德心理的形成,需要知、情、意、行四种心理成分共同促进,以及内外途径综合作用。由于种种原因,家长逐渐失去对学生的影响,学校德育工作因其方式单一性和内容政治化的局限又慢慢丧失了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因此,学生个体在自身社会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角色。但是,很多学生并非积极努力去适应现实生活,而是沉迷于网络。在虚拟的网络社会里,学生肆意放纵自己。在思想内容上大肆宣扬西方意识形态,传播色情、暴力、迷信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一、互联网道德失范分析 当网络仅用于军事、教育领域时,它离我们的生活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当人们通过电子邮件相互问候,通过Oicq聊天,在网上购物、获取新闻信息的时候,它就和我们密不可分。我们的某些社会行为被搬到了网上,大家在网上交往、学习,就形成了一个新“社会”一虚拟社区。在这个新社会中,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正在逐渐形成。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负面、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网络道德的失范。如恶意域名抢注、网络盗版、垃圾邮件、网络垄断、网络腐败等不道德的丑行。虽然,道德在本质上不是经济资本,也不可能作为直接的经济资本来使用。然而它却从来不乏价值资源的意义,甚至也能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发挥巨大效用。 人们与网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网民低龄化也成为一大趋势,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社会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就总体而言,青少年好奇心、好胜心强,精力旺盛,渴望丰富的知识,需要平等的交流。而网络正以其独特、新奇和神秘的世界吸引着广大的青少年。据一项调查显示,上网人群的年龄段在25-30岁以下的占了74.59%,而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上者占了70.11%。[1]如果我们的社会对网络的道德失范问题处理不当有可能影响青少年德性的形成,甚至导致青少年犯罪。所以网络的道德失范问题给我们的素质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越来越受到德育工作者的关注。目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色情污染和暴力问题的出现 色情污染是指通过互联网上传播黄色淫秽的图片和文字信息,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侵蚀网民的思想,甚至引起网民道德价值观念的变化。互联网不乏色情和暴力的内容。据有关专家调查,因特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每天约有2万张色情图片进入互联网。[2]而另一项统计表明,60%的青少年是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的,而接触过网络上黄色信息的青少年90%以上有性犯罪的

浅谈当代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其对策

浅谈当代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其对策 新疆克拉玛依市高级中学陈婷 20世纪以来,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文化交流方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现代计算机信息与网络技术智能化和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作为网络主体中学生,其网络行为直接影响着网络发展状况和自身的全面发展。研究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对规范中学生网络道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当代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现状入手对其进行初步探讨。 一、当代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现状。 在日益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里,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中学生来说,网络道德问题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大量存在并不容忽视。归结起来可有:1.忽视甚至抛弃传统道德的约束。 传统道德对一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对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但在网络社会中,由于网络的特殊性和中学生自身的一些原因,出现了中学生在网络上忽视甚至抛弃传统道德、沉溺在无序的网络世界中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对自己采取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不自重自爱;任意发泄自己的情绪,轻易地接受黄色等不健康的文化,对自己的成长不负责任。 2.法律意识淡薄,逃避和忽视法律责任。 法律是一个国家用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全及秩序的手段,通过宪法和规章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越轨行为具有重大功效。当前,在网络社会中中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不高。虽然我国正在大力提倡素质,但注重升学率的传统教育模式仍然在现实的教育中占支配地位,导致中学生整体法律知识水平不高。加之,在网络社会中,由于没有现实社会里那样有形可感的边界和障碍,于是凭着好奇心自由驰骋,有时出现越轨行为也不知道。这就是没有边界意识和法律知识水平不高的表现。另一方面,中学生在网络行为中表现出法制观念淡薄。部分中学生对自己行为的合法性缺乏最基本的认

网络新闻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 通过对网络中各类失范现象的观察

网络新闻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通过对网络中各类失范现象的观察,笔者认为网络新闻道德失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虚假新闻充斥、不良信息泛滥、侵权问题严重、新闻评论随意化、报道题材失衡。以下就各个方面分别进行叙述。 (一)虚假新闻充斥虚假新闻是新闻史上一个顽疾。在外国,曾经因为黄色报刊的盛行而出现了一段虚假新闻泛滥成灾的时期。在中国,我们也一直与虚假新闻在斗争。老前辈陆定一曾说过“新闻工作搞来搞去还是个真实问题。千头万绪,根本性的还是这个问题,有了这一条,就有信用了,有信用,报纸就有人看了”。[1]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力丹认为,那些明确因为利益收买或外部压力而造成的新闻失实,数量并不多。大多数失实新闻的例子,只是源于一些微小的原因,如惰性、赶截稿时间、采访不到相关人员,或仅仅为了把报道“糊弄”得好看点。[2]从陈力丹教授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假新闻的产生往往是新闻工作者主观上的原因。而网络因其传播主体的隐蔽性,更是成为虚假新闻产生的温床。网络的传播速度快和无国界等特性,让网络上的虚假新闻可以在瞬间便传遍全球,网络虚假新闻的危害超过传统媒体数倍有余。如2009年9月24日《时代周报》网络版发布的关于谢才萍包养16个年轻男子的报道就是最好的证明。“谢才萍,江湖上人称‘谢姐’,是重庆目前已逮捕的19个黑恶团伙首犯中唯一一位女性,江湖地位甚高。在这次打黑成果展中官方首次披露她与文强是‘亲戚关系’:她是文强的弟媳。让人瞠目的是,谢才萍在个人生活上极度荒淫。重庆市打黑成果展信息称,她长期包养16个年轻男子供自己玩乐”。[3]但是真相确与新闻所述有很大的出入,“重庆警方新闻发言人称,打黑成果展上从未出现过这样的内容,该报道是假的。一位曾观看过同样展览的人士则告知,参观时并未看见所谓‘包养16个男子’的信息,他看到的是,‘谢才萍包养了一个比自己小20多岁的26岁男青年罗某’,但不知民间为何出现16个的传闻。”[4]这条新闻当时被众多网络媒体疯狂转载,并且被传统媒体大量引用。至今,百度百科对谢才萍的介绍里还有“包养16个男子供自己玩乐”等文字。由此可见,网络虚假新闻对新闻真实性造成的危害与影响有多大。 (二)不良信息泛滥不良信息主要是指以凶杀暴力、淫秽色情为主的黄色信息和以颠覆政权、破坏和谐为主的反党、反政府信息。这类信息的泛滥对社会风气的营造、青少年人生观的培养有极大的负面影响。而网络因其开放、隐蔽、自由等特点,使得不良信息有了滋生和泛滥的条件,从而对网络及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精神污染。在这个方面,我们网络新闻媒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各类传统媒体网站、商业门户网站等都以半裸露的女性图片作为赚取眼球的筹码。网易等大型门户网站时常出现“女大学生私密自拍”、“漂亮女生挑逗写真”等标题;而Tom娱乐频道上形形色色的爆乳女孩图片更是超过了娱乐明星图片的数量;腾讯网图片频道,满眼都是“性感内衣写真”、“风情写真”等字眼;新浪图库的女性频道更是充斥着“真空”、“湿身”、“酥胸诱人”等不良图片。这类图片中的女性均是用有限的物件遮住身体的重点部位,其他身体皮肤全部裸露,这些与完全赤裸相差无几的图片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仅次于黄色网站。但是各类网站利用法律的盲区,打法律的擦边球,大肆的利用写真、人体摄影的名目上传半裸或者全裸图片来吸引网络用户的眼球、赚取点击率。这种大型门户网站主导的迎合部分受众猎奇心理赢得“点击率”的做法,不但影响网络新闻道德,而且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侵权问题严重由于网络环境的自由和宽松、法律的缺位与无力,网络作品的版权保护一直是个难题,网络侵权现象非常普遍。我们随便打开Google或者百度搜索一个新闻标题,会发现整版都是同一篇新闻。其中部分页面的新闻内容完全一样,甚至连错别字出现的地方都是同一个位置,而个别的新闻网站在转载他人的新闻时,则恶意的剪切和篡改他人的新闻作品。这类网络侵犯著作权的现象主要出现在商业性媒体网站上,这类网站由于政策法规限制,只能以传统的新闻媒体和新闻单位建立的网站作为自己的新闻来源。“目前,非新闻单位建立的网站都未经过国家有关行政部门予以采编、发布新闻的资格。因此,非新闻单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与对策

贺永平周鸿 [摘要]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包括行为上的失范和认识上的错误,它是由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不高的内在原因和网络自身特点的外在原因共同导致的。大学生网络失范的治理应从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净化网络环境和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入手。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原因对策 [作者简介]贺永平(1974-),男,四川高县人,宜宾学院,副教授,西南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高校管理。(四川宜宾644000)周鸿(1949-),男,四川遂宁人,西南大学,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原理、教育基本理论。(重庆 40071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新建师范院校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培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TER2009-005)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11-0050-0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到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网民每周上网时间平均为16.6小时.81.4%的大学生有自己的博客。①网络生活正在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各种研究和事实表明,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却不容乐观。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 网络道德是道德的一种特殊形式,是调节网民在网络生活中行为规范的总和。网络道德有一般道德具有的属性和特征。网络道德从心理结构上看可分为网络道德认知、网络道德情感、网络道德意志和网络道德行为。中国传统道德理论把道德分为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强调知行合一,通过知和行来考察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更便捷,因为道德行为本身包含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因素。 (一)网络道德行为失范 大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涉黄。涉黄行为是大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中最为显著和严重的行为。有研究显示,大学生男生中有浏览色情网站和发布黄色情信息行为的比例高达62.8%,是女生比例的两倍多,有近40%的被调查大学生偶尔或经常浏览色情网站、发布色情信息。。②有的甚至有过网络虚拟性行为,这种不良行为会严重影响学生正常的人格发展。第二,不诚信。网络参与是缺少监督的,参与者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提供虚假的信息,随意下载他人论文来提交课程论文。有研究者对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5所高校的大一至大四的本科生进行抽样调查显示,有142人在网上抄袭过论文,占29.6%;有18人在网络上传播过不实的信息,占3.8%。③这种不诚信会产生学生的信任危机,增加学生不诚信行为。第三,语言暴力。语言暴力行为也是经常发生的网络不道德行为?因为网络是匿名性,个人在网络上的轻度不道德行为不会受到处罚,所以语言暴力行为时有发生。第四,网络黑客。在网民中存在着黑客崇拜的现象,一些人会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而去攻击网站,如在官方网站发布虚假消息造成居民恐慌,给国家和社会的安全带来了消极影响。 (二)网络道德认知失范 道德认知是道德行为的基础。人们犯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正确的。所以,我们应该主张通过知识教育培养人们的理智,,网络道德认知是网络道德行为的基础,很多网络不道德行为是因为网民不知道他的行为是不道德的。有研究显示,大学生网民对于网络使用规范的文明守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比较了解或很了解的人非常少,仅占6.1%。④学生不知道在网络生活中哪些是不应该的,一些不道德的网络行为在很多大学生看来是值得崇拜的,甚至认为网络不道德行为没有现实生活中的不道德行为伤害严重,因而可能放纵自己的行为。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摘要: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层出不穷,成为了高校德育的新难题。本文对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表现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提高当今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的对策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失范 网络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作为时代的前沿的大学生更是与网络的关系愈发的紧密了,网络成为了他们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而网络作为一种开放化、大众化的交流平台,存在着各种主流和非主流的意识形态。 网络失范行为体现在于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所做出的一切不理性的有违道德乃至于触犯法律底线的行为。如通过网络即时通讯工具进行诈骗,骗取他人信息、财物,通过搜索引擎剽窃他人智力成果,贩卖他人商业机密,侵犯他人知识产权,通过传媒工具散步不良舆论、制造恐慌,对社会公共秩序造成危害,通过攻击、非法入侵并破坏他人信息系统,制造混乱等。这些现象在高校的大学生群体的并不少见,更让人担忧的是,大学生对于网络道德缺乏足够的认知,在

网络的世界里任意妄为,不知不觉间走上了违法和犯罪的道路。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随着互联网在高校中的日益普及也越来越严重,这也引起了高校德育工作者们的高度重视。如何消除网络对于学生的负面影响,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问题,成为了新时代德育工作者们共同研究的课题,也是高校教育与时俱进面临的新挑战。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主要表现 1.欺骗性的网络交往行为 借助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如QQ、微信、陌陌、论坛和贴吧等进行的网络交往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网络交往中,个人的社会特征如性别、年龄、长相、职业、背景、学历等都可以被掩盖,只有隔在屏幕间的文字符号交流。在这样的网络空间里,我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想法,宣泄自己的情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但与此同时也为不怀好意的欺骗者们提供了便利。如当下聊天工具可以借助地理位置分享,进行陌生人之间随机的网络交流,其中为代表的就是微信中的“摇一摇”。而且由于年轻人敢于尝试、向往“邂逅”心理,导致了含有危险因素的网络交往,甚至由于大学生的“轻信对方”可能造成个人重要信息和财产的损失。 2.侵权性的网络抄袭行为

网络道德失范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分析 道德失范,是指社会生活中基本道德规范的缺失与不健全所导致的社会道德调节作用的弱化以及失灵,并由此产生整个社会行为层面的混乱无序。 当人们通过电子邮件相互问候,通过QQ聊天,在网上购物、获取新闻信息的时候,它就和我们密不可分。我们的某些社会行为被搬到了网上,大家在网上交往、学习,就形成了一个新“社会”一虚拟社区。在这个新社会中,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正在逐渐形成。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负面、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网络道德的失范。如恶意域名抢注、网络盗版、垃圾邮件、网络垄断、网络腐败等不道德的丑行。虽然,道德在本质上不是经济资本,也不可能作为直接的经济资本来使用。然而它却从来不乏价值资源的意义,甚至也能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发挥巨大效用。 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是指个体在网络环境下缺乏网络道德的约束或自律而产生的一种非常态行为,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对正常的社会秩序而言,失范现象实际上是一种可以治愈的反常现象或病态现象。要治愈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这一现象就必须进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调适。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调适是指教育者、政党或社会组织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方式,对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加以调整,使之与社会(尤其是网络社会)的发展相协调、相适应。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产生,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又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因此,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进行调适,必须从主观和客观这两个方面来探讨。 一调适的关键:提高大学生的自教自律水平 产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内在的思想道德防御机制和价值观念体系的改变。因此,要调适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根本就在于提高大学生的自教自律水平。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高大学生网络活动的自觉性 提高大学生网络活动的自觉性是大学生作为网络主体的内在要求。所谓自觉性是指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不受外界力量的控制,能够独立和理性地做出选择。提高大学生网络活动的自主性,就是要使大学生在网络活动中把握行为的目的性,

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危害性及其对策探讨

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危害性及其对策探讨 目前,在我国的网民中,21—35岁的占88.4%,大专学历以上的占86%”。由此可见,中国互联网使用的主要人群是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随着互联网在高校校园的日益普及,网络的负面影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日渐凸现,并已经成为新时期德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这是当今科技进步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新挑战。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危害性 互联网的普及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不言而喻,其开放性、平等性和互动性为大学生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网络环境,提供了一个便利的交流平台。在这个虚拟的网络里,大学生可以尽情展示自我个性,发挥自我想象,追求自我超越,体验自我成功。但同时,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和无约束性之特征又极大地助长了学生的侥幸与放纵心理。许多学生由于忽视网络文明而导致网络道德失范,进而引发网络犯罪,使之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实际上,网络道德失范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错误行为,它是当代大学生道德意识和品德心理畸形发展的具体反映,这种行为从某种角度折射出了大学生内心的诸多问题,极具危害性。 首先,网络道德失范易导致大学生人格发展错位。在人格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环境是仅次于个性的第二大因素。大学生正处在身心急剧发展和自我意识分化,矛盾逐渐走向统一的特殊时期,大学阶段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良好有序的环境对于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由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恶化了网络环境,不利的网络环境反过来又影响着学生身心发展。网络的匿名和隐蔽性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自由空间,在网络的虚拟空间里学生完全展示着个性和本我的一面,浏览暴力、恐怖和色情的信息,畅谈性的自由与开放已是明目张胆。网络中良莠不分、藏污纳垢导致许多大学生在虚拟世界中迷失自我。在网络环境中,大学生们遵循着快乐的原则,追求着感官的刺激,自由的发表观点可以不考虑社会规范和道德。然而,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必须接受来自社会舆论的监督,按照社会人的标准和道德原则生活和行事。网络内外的这种“双重道德标准”极易使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价值观念扭曲,思想意识模糊。在虚拟的空间追求低级而无限的刺激,甚至沦为网络的奴隶,网络失范容易导致人格缺陷,甚至形成青年学生的人格发展错位。据资料显示,很多大学生希望自己在网上成为和现实生活中不一样的人,这正是学生人格缺陷的具体反映。 其次,网络道德失范易导致大学生品德心理畸形发展。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个体道德由他律向自律发展和转化的重要时期。良好品德心理的形成,需要知、情、意、行四种心理成分共同促进,以及内外途径综合作用。由于种种原因,家长逐渐失去对学生的影响,学校德育工作因其方式单一性和内容政治化的局限又慢慢丧失了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因此,学生个体在自身社会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角色。但是,很多学生并非积极努力去适应现实生活,而是沉迷于网络。在虚拟的网络社会里,学生肆意放纵自己。在思想内容上大肆宣扬西方意识形态,传播色情、暴力、迷信等颓废庸俗内容;在行为上发表反动言论、恶意攻击、谩骂他人甚至发展畸形的网恋;在经济利益上实施网络诈骗、偷窃他人网络财富等等。这些行为均以反社会的面目出现,折射出了大学生内心的自私占有心理和破坏心理。据资料显示,“有48.7%的男生光顾过黄色网站,有14.3%的女生接触过黄色信息”,有66.1%的学生不认为诚实守信是网上最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可见,网络道德的缺失最终将导致这些学生道德认识模糊,道德情感淡漠,道德意志薄弱,道德行为失范,大学生的品德心理在虚拟的网络社会里畸形发展和扭曲。

大学生论文: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及其对策

大学生论文: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网络道德失范影响着大学生成长成才,阻碍了高校校园和谐网络文化的构建,导致了大学生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的弱化。大学生心理发展尚不成熟、高校网络道德教育效果不佳、开放与虚拟的网络环境的消极影响以及网络法律法规不健全等是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应通过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加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净化网络环境和完善网络法律法规等对策来有效减少以至杜绝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以保证他们的健康成才。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应对策略 2010年6月8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白皮书指出,截至2009年底中国网民人数已达到3.84亿,比1997年增长了618倍,年均增加3195万人。至此,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互联网使用人口最多的国家,35岁以下的网民占网民总数的80%以上,大专及以上学历的高学历群体超过网民数的90%。该数据表明,在互联网发展十分迅速的高校校园,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学习知识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与此同时,网络也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产生着极大的影响。随着互联网在高校校园的日益普及,网络的负面影响——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日渐凸显。目前,网瘾现象、浏览色情网站、

网恋网婚导致大学生侵犯他人隐私等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高校学生中屡有发生,而网络欺诈、黑客攻击、盗版侵权和散播网络病毒等网络犯罪行为也时有发生。 网络道德失范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阻碍了高校校园和谐网络文化的构建,也导致大学生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的削弱。大学生的心理尚不完全成熟、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效果不如人意、开放及虚拟的网络环境的消极影响以及网络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等是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面对多元而复杂的信息化的环境,如何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问题,以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本文拟对此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寻找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会给大学生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其中包括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阻碍高校校园和谐网络文化的构建以及导致大学生道德意识的被削弱等。 1 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身心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思想正处于尚未完全定型之中,很容易受到网络上不健康言论包括反动文化和思想等的影响,从而产生全盘西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崇洋媚外等思想。网络上的一些不健康的或者有暴力倾向的游戏中常常渗透着西方的思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及其对策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网络道德失范影响着大学生成长成才,阻碍了高校校园和谐网络文化的构建,导致了大学生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的弱化。大学生心理发展尚不成熟、高校网络道德教育效果不佳、开放与虚拟的网络环境的消极影响以及网络法律法规不健全等是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应通过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加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净化网络环境和完善网络法律法规等对策来有效减少以至杜绝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以保证他们的健康成才。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应对策略 2010年6月8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白皮书指出,截至2009年底中国网民人数已达到3.84亿,比1997年增长了618倍,年均增加3195万人。至此,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互联网使用人口最多的国家,35岁以下的网民占网民总数的80%以上,大专及以上学历的高学历群体超过网民数的90%。该数据表明,在互联网发展十分迅速的高校校园,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学习知识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与此同时,网络也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产生着极大的影响。随着互联网在高校校园的日益普及,网络的负面影响——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日渐凸显。目前,网瘾现象、浏览色情网站、网恋网婚导致大学生侵犯他人隐私等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高校学生中屡有发生,而网络欺诈、黑客攻击、盗版侵权和散播网络病毒等网络犯罪行为也时有发生。 网络道德失范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阻碍了高校校园和谐网络文化的构建,也导致大学生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的削弱。大学生的心理尚不完全成熟、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效果不如人意、开放及虚拟的网络环境的消极影响以及网络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等是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面对多元而复杂的信息化的环境,如何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问题,以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本文拟对此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寻找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会给大学生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其中包括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阻碍高校校园和谐网络文化的构建以及导致大学生道德意识的被削弱等。 1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身心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思想正处于尚未完全定型之中,很容易受到网络上不健康言论包括反动文化和思想等的影响,从而产生全盘西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崇洋媚外等思想。网络上的一些不

《网络道德失范及应对策略》

网络道德失范及应对策略 工作单位: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风华中学作者:谢永海摘要二十世纪末作为高科技卓越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已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普及,并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生产、生活与生存空间,社会逐渐迈进一个新阶段——网络社会。但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网络社会的道德问题,尤其是网络社会的道德失范问题,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网络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对网络一些基本特点的分析,总结出了网络道德失范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唯物辩证法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提出了解决网络道德失范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道德自律与道德他律的统一。道德自律主要是通过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网民的道德修养;提高网民的自主道德意识;提高网民的道德自律性来实现的。道德他律则主要是通过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建立完善的网络监督和管理机制;完善相关的网络法律法规;加强跨国界的网络领域合作等措施来实现的。根据唯物辩证法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只有坚持道德自律与道德他律的统一才是正确解决网络社会道德失范问题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网络社会;网络道德;网络道德失范;自律;他律 Moral Loss of the Network and Resolute Measures

Abstract By the and of the 20th century, as an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the high-tech,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depending on its unique charm, spread quickly all over the world, and provided people a vast production, life and living space . The society gradually entered a new step-the network society. However, the network technology is a double-edged sword, bringing the convenience to people’s life while bringing some moral issues to social networks, particularly the loss of social ethics network. This phenomenon seriously affected the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social network. Therefore, through analysis of som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twork, this passage summarizes the cause of this phenomenon of moral loss of the network, and based on this, provides effective measures about how to solute this issue of moral loss of network according to the materialist dialectics of combin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perspective-the reunification of moral self-discipline and others-discipline . Achieving moral self-discipline mainly by strengthening moral education network, improving the Internet moral cultivation, raising awareness and moral self-discipline of the Internet, while achieving others-discipline mainly by increasing the intensity of supervision, establishing improved mechanism of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network, improving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 of the network, and strengthening cord-border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 of the network .Only adhering to the reunification of moral self-discipline and moral others-discipline is the effective measure of correct resolution the problem of loss of social ethics. Keywords Network Society; Network Ethics; Network Moral Loss; Self-Discipline; Others-Discipline 目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