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_IETM综述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_IETM综述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_IETM综述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_IETM综述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制订 系部:机电工程系制订时间: 2018 年 2 月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标准依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标准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对《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订,用于指导《电子技术》课程教学 与课程建设。 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基于职业能力分析,以模拟电子电路为载体,将典型模拟电路设计、调试与应用有机融合的理论性、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习后 续专业课准备必要的知识,并为从事有关实际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通过项目训练,使学生具备识别与选用元器件的能力;电路识图与绘图的能力;对电子电路进行基本分析、计算的能力;对典型电路进行设计、调试、检测与维修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先修后续课程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高等数学、电工技术,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电子元器件检测能力、电路识图绘图能力、电路设计和分析能力。本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电气控制技术、PLC 技术、电气设备故障与维护的学习提供知识储备和技能储备,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须的电子设计的基本知识和灵活应用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技能;为学生全面 掌握电子电路设计技术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学习的能力,为以后就业和继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项目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品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一)知识目标 1、初步掌握常用电子器件 2、掌握放大电路基础,频率特性与多级放大器,功率放大器 3、掌握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 4、掌握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 5、掌握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分析。 (二)能力目标 1、学会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选用; 2、学会设计小信号功率放大器电路; 3、学会集成运放的应用和集成稳压电源的设计; 4、学会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三)素质目标 1、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规定的实验,具有一定的分 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满足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领域工作岗位的需要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语言表达能力、决策能力、自学能力、客观评价能力、竞争意识、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职业综合素质,为以后从事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 《电子技术》课程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将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进行整合、序化,按照职业成长规律与认知学习规律,精心设计了六个学习主情境,分别是: 常用仪表的使用和常用电子器件的测试与辨别、功率放大器的设计、集成运放的 应用电路设计、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三人表决电路设计、计数器电路设计。每个学习情境包含多个学习性工作任务。 表1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综述.doc

HefeiUniversity 合肥学院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综述 系别:电子信息及电气工程系 专业:自动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目录 摘要: (3) 绪论 (4) 1.1电力电子技术简介: (4) 1.2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 (4) 1.3电力电子技术的重要作用: (5) 1.4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 (5) 本课程简介 (6) 2.1电力电子器件: (6) 2.1.1根据开关器件是否可控分类 (6) 2.1.2 根据门极)驱动信号的不同 (6) 2.1.3 根据载流子参与导电情况之不同,开关器件又可分为单极型器件、双极型器 件和复合型器件。 (6) 2.2 DC-DC变换器 (7) 2.2.1主要内容: (7) 2.2.2直流-直流变换器的控制 (7) 2.3 DC-AC变换器(无源逆变电路) (8) 2.3.1电压型变换器 (8) 2.3.2电流型变换器 (8) 2.3.3脉宽调制(PWM)变换器 (9) 2.4 AC-DC变换器(整流和有源逆变电路) (9) 2.4.1简介 (9) 2.4.2工作原理 (9) 2.5 AC-AC变换器 (10) 2.5.1 简介 (10) 2.5.2 分类 (10) 2.6 软开关变换器 (10) 2.6.1分类 (10) 2.6.2 重点 (10) 总结 (11) 参考文献 (11)

摘要:电力电子技术是在电子、电力与控制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交 叉学科,被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命名为电力电子学(Power Electronics)或称为电力电子技术。近20年来,电力电子技术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各领域,并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业自动化或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讲述了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电路及变流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控制技术自动化电力电子器件 Abstract: Power electronic technology is in Electronics, electric Power and control technology developed on an emerging interdisciplinary, is the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IEC) named Power Electronics (Power Electronics) or called Power electronic technology. Nearly 20 years, power electronic technology has penetrated into every field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have achieved rapid development. As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industrial automation or related professional one important courses, power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about power electronics device, power electronic circuits, the basic theory of converter technology, the basic concept and basic analysis for subsequent specialized course of study and power electronic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lay a good foundation. Keywords:Power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ntrol technology automation power electronics device

电子技术发展史概述-首次

电子技术发展史概述 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由于物理学的重大突破,电子技术在二十世纪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电子器件出现了飞速的发展,而且随着微电子和半导体制造工艺的进步,集成度不断提高。CPLD/FPGA、ARM、DSP、A/D、D/A、RAM和ROM等器件之间的物理和功能界限正日趋模糊,嵌入式系统和片上系统(SOC)得已实现。以大规模可编程集成电路为物质基础的EDA技术打破了软硬件之间的设计界限,使硬件系统软件化。这已成为现代电子设计的发展趋势。 现在,人们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电子技术方面的知识,而且电子技术还在不断的发展着。这些知识是人们长期劳动的结晶。 我国很早就已经发现电和磁的现象,在古籍中曾有“磁石召铁”和“琥珀拾芥”的记载。磁石首先应用于指示方向和校正时间,在《韩非子》和东汉王充著《论衡》两书中提到的“司南”就是指此。以后由于航海事业发展的需要,我国在十一世纪就发明了指南针。在宋代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有“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的记载。这不仅说明了指南针的制造,而且已经发现了磁偏角。直到十二世纪,指南针才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的这个时期,由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在电磁现象方面的研究工作发展的很快。库仑在 1785 年首先从实验室确定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电荷的概念开始有了定量的意义。

1820 年,奥斯特从实验时发现了电流对磁针有力的作用,揭开了电学理论的新的一页。同年,安培确定了通有电流的线圈的作用与磁铁相似,这就指出了此现象的本质问题。有名的欧姆定律是欧姆在 1826 年通过实验而得出的。法拉第对电磁现象的研究有特殊贡献,他在1831 年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是以后电子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在电磁现象的理论与使用问题的研究上,楞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在1833 年建立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则(楞次定则)。其后,他致力于电机理论的研究,并阐明了电机可逆性的原理。楞次在 1844 年还与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分别独立的确定了电流热效应定律(焦耳 - 楞次定律)。与楞次一道从事电磁现象研究工作的雅可比在 1834 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机,从而证明了实际应用电能的可能性。电机工程得以飞跃的发展是与多里沃 - 多勃罗沃尔斯基的工作分不开的。这位杰出的俄罗斯工程师是三相系统的创始者,他发明和制造出三相异步电机和三相变压器,并首先采用了三相输电线。在法拉第的研究工作基础上,麦克斯韦在 1864 年至 1873 年提出了电磁波理论。他从理论上推测到电磁波的存在,为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1888 年,赫兹通过实验获得电磁波,证实了麦克斯韦的理论。但实际利用电磁波为人类服务的还应归功于马克尼和波波夫。大约在赫兹实验成功七年之后,他们彼此独立的分别在意大利和俄国进行通信试验,为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人类在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丰富着自己的知识。电子科学技术就是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发展起来的。 1883 年美国发明

交互式电子手册IETM

交互式电子手册I E T M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IETM 1.概述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Interactive Electrical Technical Manual,IETM)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与信息化战争的军事需求牵引下产生与发展起来的一项重要的装备保障信息化的新技术,自从提出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了。这20多年里,在飞速发展的现代技术信息的推动下,IETM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技术日趋成熟,已经成为装备保障信息化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IETM在降低装备保障费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装备的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等方面具有显着优势,因此成为目前装备保障信息化研究和应用的热点之一。 1.1IETM概念 IETM是在现代信息与电子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一种装备综合保障技术和手段。IETM 通过对装备的大量书面技术资料进行数字化, 形成电子化文档, 将装备信息数字化, 并划分成许多信息对象, 将其作为基本信息单元存储在数据库中, 相互关联的信息数据按照一定的结构存储。存储时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规定的中性格式, 不依赖于某个特定装备。用户使用时, 信息数据可以文字、表格、图像、图纸、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表现, 用户可以与计算机交互作用, 信息数据相互参引, 具有多种查询和导航功能查询所需要的信息, 显示样式遵循统一标准。 IETM 技术是数据存储与处理、信息分析和决策支持等多种手段的集成, 是一个具有辅助维修、资料查询、信息浏览等多种功能的综合应用信息系统。它具有数据格式统一、内容功能多样、交互丰富生动、存储多样灵活、网络分布管理、用户灵活多样等特点, 可以提高技术资料准备、处理、维护及使用的及时性和便捷性, 提高数据准确性, 改善装备故障诊断维修的精确度, 增强数据互操作性、传递与使用的实时性和共享性, 从而有效提高装备保障能力和可靠性, 并降低资料制作、管理和维护的各项费用。 1.2IETM基本功用 1、辅助维修功能 IETM能按装备层次结构形象地描述出各组成的系统、分系统、设备部件等分解结构及技术原理;能按照装备维修大纲和维修规程,制定预防性维修计划、维修范围;给出故障查找程序、分析故障原因、指导故障检测、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分解与更换零部件、在组装、调校、检测及修复损坏原件的整个维修作业过程,以及对维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给予必要的警告和提示;指导战场抢救抢修和提供远程维修支援;给出图解零部件目录、器材库存目录及零部件信息,指导器材管理和供应保障;给出保障设备、工具清单,指导其正确使用等,还可以系统集成的方式,记录装备动用、故障、零部件更换、维护和修理的信息等。 2、辅助训练功能 IETM能按照装备训练大纲和要求,制定课程培训计划;能将IETM公共源数据库中的数据模块、插入及多媒体模块自动生成装备结构原理、使用操作、维修等内容的课件,并以文字、表格图形、及虚拟现实等形式试试交互式教学或远程教学;能利用IETM 浏览器跟踪学员的学习,进行在线交流与在线考核,以及能实时进行教学总结与效果评定。 3、辅助技术资料管理功能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综述上课讲义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 望综述

课程报告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与 未来展望综述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姓名: ********* 学号: 14********* 专业: ***************** 指导教师: *******老师 0 引言

电力电子技术就是使用电力半导体器件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术,它是综合了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和电力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应用性很强的新兴学科。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能的应用已经普及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无论对传统工业的改造还是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涉及的应用领域包括国民经济的各个工业部门。毫无疑问,电力电子技术将成为21世纪的重要关键技术之一。 1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1] 电力电子技术包含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和变流技术两个分支,电力电子器件的制造技术是电力电子技术的基础。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是以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史为纲的。 1.1半控型器件(第一代电力电子器件) 上世纪50年代,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只硅晶闸管(SCR),标志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诞生。此后,晶闸管得到了迅速发展,器件容量越来越大,性能得到不断提高,并产生了各种晶闸管派生器件,如快速晶闸管、逆导晶闸管、双向晶闸管、光控晶闸管等。但是,晶闸管作为半控型器件,只能通过门极控制器开通,不能控制其关断,要关断器件必须通过强迫换相电路,从而使整个装置体积增加,复杂程度提高,效率降低。另外,晶闸管为双极型器件,有少子存储效应,所以工作频率低,一般低于400 Hz。由于以上这些原因,使得晶闸管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1.2全控型器件(第二代电力电气器件)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突破及实际需求的发展,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以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电力双极晶体管(BJT)和电力场效应晶体管(Power-MOSFET)为代表的全控型器件迅速发展。全控型器件的特点是,通过对门极(基极、栅极)的控制既可使其开通又可使其关断。此外,这些器件的开关速度普遍高于晶闸管,可用于开关频率较高的电路。这些优点使电力电子技术的面貌焕然一新,把电力电子技术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3电力电子器件的新发展 为了解决MSOFET在高压下存在的导通电阻大的问题,RCA公司和GE公司于1982年开发出了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并于1986年开始正式生产并逐渐系列化。IGBT是MOS?FET和BJT得复合,它把MOSFET驱动功率小、开关速度快的优点和BJT通态压降小、载流能力大的优点集于一身,性能十分优越,使之很快成为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主导器件。与IGBT 相对应,MOS 控制晶闸管(MCT)和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都是MOSFET和GTO的复合,它们都综合

文献综述(电子类)

养鸡场控制系统设计概述 摘要 在现在日常的价格敏感的消费电子产品中,单片机可以说是具有极强的优势,其中应用最广,并且需求量巨大的当属电子万年历,电子万年历在家庭、学校、车站等方面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都都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也由于电子芯片发展速度迅猛,工艺逐渐成熟,稳定性好,价格便宜,准确度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使用,所以正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新的消费热点,对于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子万年历的研究是有价值的。 本文经过查看多平相关论文之后,寻求到一种最优秀的解决方案,使用ATM89C51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并且使用美国DALLAS公司开发的时钟芯片DS1302作为时间控制芯片,显示器部分是由HD61202液晶显示控制驱动器和HD61203液晶显示器组成的,通过上面这几个主要部件再加上外围电路的铺设,实现电子万年历的设计,使LCD液晶显示器显示年、月、日、星期、小时、分钟、秒等功能,具有温度测量功能,具备年、月、日、星期、时、分、秒校准功能,同时还具有自动调节闰年功能。我抛弃了以前使用模拟电路的传统方法,采用这种芯片集成的方法,使得整个产品稳定性更高,出错率更低,适应性更广,使用起来更加简便。 关键词:单片机,528电子万年历,ATM89C51,DS1302

引言 从二十世纪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虽然相对于传统行业这段时间并不长,但是对于电子行业来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摩尔定律,每当十年左右电子行业技术生产力将会翻一番,这个预言已经被证实,时钟日历作为计时的重要工具很早以前已经被大家所熟识,自从发明开始一直到现在人们不断地在改造,期待它的准确性和性价比方面的平衡,从早期的人们使用天上的星辰来计算时间,后来用日晷来计算时间,再到后来就逐渐有了钟表,当然那时的钟表准确性和便携性都比较差,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新的解决方案出现了,利用单片机制作的万年历自己可以显示日期又可以显示每天的时间,功能多样化而且准确率比较高,开发成本较低,推广性很好,可以在民众之间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人们都有了自己的计时工具,为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单片机作为高度集成到微型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现在社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需要时间,从火车到站要准点,飞机航班要准点,上班的时候要准时,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每一道工序都有时间要求,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就要求我们需要比较可靠的时间记录设备,它要有比较高的精度,也要有比较低廉的价格,还要可以适应多种不同情况的场所。单片机责无旁贷地成为了首选,首先它的价格低廉,贵的一般也就是四五块钱一个,便宜的甚至一块钱一个,成本上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其次,单片机的工艺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生产厂家众多,功能也在不断的增加,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的大部分的需求使用。基于单片机的万年历设计,就是结合以上的优点,再加上广阔的市场需求,所以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是十分迫切及其有必要的。 1 电子万年历核心部件 1.1 微处理芯片AT89C52 AT89C52是一个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单片机,片内含8k bytes的可反复擦写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和256 bytes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片内置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和Flash存储单元,AT89C52单片机在电子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交互式电子手册—IETM.doc

交互式电子技能手册— IETM 1. 概述 交互式电子技能手册( Interactive Electrical Technical Manual ,IETM)出现于 20 世纪 80时代,是在现代信息技能打开的推进与信息化战役的军事需求牵引下产生与打开起来的一项 重要的配备保证信息化的新技能,自从提出到现在现已有 20 多年了。这 20 多年里,在飞速 打开的现代技能信息的推进下, IETM 也得到了敏捷的打开,其技能日趋老练,现已成为装 备保证信息化的重要手法。实践证明, IETM 在下降配备保证费用,进步作业功率,进步装 备的可靠性,修补性和保证性等方面具有显着优势,因而成为现在配备保证信息化研讨和应 用的热门之一。 1.1 IETM 概念 IETM是在现代信息与电子技能打开的根底上完结的一种配备概括保证技能和手法。 IETM 经过对配备的许多书面技能材料进行数字化 , 构成电子化文档 , 将配备信息数字化 , 并划 分红许多信息政策 , 将其作为根本信息单元存储在数据库中 , 彼此相关的信息数据依照一 定的结构存储。存储时依照有关技能标准规矩的中性格局 , 不依赖于某个特定配备。用户使 用时, 信息数据能够文字、表格、图画、图纸、声响、视频、动画等多种办法体现 , 用户可 以与核算机交互效果 , 信息数据彼此参引 , 具有多种查询和导航功用查询所需求的信息 , 显现款式遵从共同标准。 IETM 技能是数据存储与处理、信息剖析和决议方案支撑等多种手法的集成 , 是一个具有辅 助修补、材料查询、信息阅览等多种功用的概括运用信息体系。它具稀有据格局共同、内容 功用多样、交互丰厚生动、存储多样灵敏、网络散布办理、用户灵敏多样等特色 , 能够进步 技能材料预备、处理、保护及运用的及时性和便利性 , 进步数据准确性 , 改善配备毛病确诊 修补的准确度 , 增强数据互操作性、传递与运用的实时性和同享性 , 然后有用进步配备保证 才能和可靠性 , 并下降材料制造、办理和保护的各项费用。 1.2 IETM 根本功用 1、辅佐修补功用 IETM 能按配备层次结构形象地描绘出各组成的体系、分体系、设备部件等分化结构及 技能原理;能依照配备修补纲要和修补规程,拟定防备性修补方案、修补规划;给出毛病查 找程序、剖析毛病原因、辅导毛病检测、毛病定位、毛病阻隔、分化与替换零部件、在拼装、 调校、检测及修正损坏原件的整个修补作业进程,以及对修补进程中或许遇到的风险给予必 要的正告和提示;辅导战场抢救抢修和供给长途修补援助;给出图解零部件目录、器件库存 目录及零部件信息,辅导器件办理和供给保证;给出保证设备、东西清单,辅导其正确运用 等,还能够体系集成的办法,记载配备动用、毛病、零部件替换、保护和修补的信息等。 2、辅佐练习功用 IETM能依照配备练习纲要和要求,拟定课程练习方案;能将 IETM公共源数据库中的数 据模块、刺进及多媒体模块主动生成配备结构原理、运用操作、修补等内容的课件,并以文 字、表格图形、及虚拟现实等办法试试交互式教育或长途教育;能运用 IETM 阅览器盯梢学 员的学习,进行在线沟通与在线查核,以及能实时进行教育总结与效果判定。 3、辅佐技能材料办理功用 IETM 能存储和办理产品技能阐明书、产品图样、修补规程、修补手册、图解零部件目 录等用户技能材料,能对这些技能材料进行录入、阅览、检索、查询、更新、下载与归档和 进行有用的版别办理和更改办理等。

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综述

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综述 摘要:本文针对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及在自动化专业中的典型应用、工艺、功能电路实现手段及未来发展前景等进行了综述。其中,着重介绍了电子技术自动化、温度控制系统等当前电子技术应用较为广泛的领域。同时,文章以微电子领域为主阐述了电子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电子技术;EDA;自动控制;变革 引言 人类历经过以火、陶瓷及金属农具生产为代表的年代;人类也走过以英国瓦特蒸汽机发明为代表的产业革命、以德国李比希为代表的化工技术革命以美国爱迪生发明为代表的电力革命;如今跨入了以高新科技综合创新为代表的信息革命时代。 而正是电子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人类进入了高新技术时代.电子技术诞生的历史虽短,但深入的领域却是最广最深,而且成为人类探索宇宙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物质技术基础.随着新型电子材料的发现,电子器件发生了深刻变革。 二十一世纪,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社会中信息的生产、存储、传输和处理等过程一般均由电子电路来完成,因此电子技术在国民经济各方面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等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大量的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领域都存在着大量与电子技术有关的问题,目前,电子技术的应用极其广泛,涉及计算机产业、通讯、科学技术、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如电视信号传播、无线电通信、光纤通信、军事雷达、医疗X射线透视等,所有这些方面均与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电子技术是研究电子器件、电子电路及其应用的科学技术。电子技术是其他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和龙头,它的发展带动了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 1.电子技术发展史概述 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由于物理学的重大突破,电子技术在二十世纪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电子技术发展史概述-首次

电子技术发展史概述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由于物理学的重大突破,电子技术在二十世纪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电子器件出现了飞速的发展,而且随着微电子和半导体制造工艺的进步,集成度不断提高。CPLD/FPGA、ARM、DSP、A/D、D/A、RAM和ROM等器件之间的物理和功能界限正日趋模糊,嵌入式系统和片上系统(SOC)得已实现。以大规模可编程集成电路为物质基础的EDA技术打破了软硬件之间的设计界限,使硬件系统软件化。这已成为现代电子设计的发展趋势。 现在,人们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电子技术方面的知识,而且电子技术还在不断的发展着。这些知识是人们长期劳动的结晶。 我国很早就已经发现电和磁的现象,在古籍中曾有“磁石召铁”和“琥珀拾芥”的记载。磁石首先应用于指示方向和校正时间,在《韩非子》和东汉王充着《论衡》两书中提到的“司南”就是指此。以后由于航海事业发展的需要,我国在十一世纪就发明了指南针。在宋代沈括所着的《梦溪笔谈》中有“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的记载。这不仅说明了指南针的制造,而且已经发现了磁偏角。直到十二世纪,指南针才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的这个时期,由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在电磁现象方面的研究工作发展的很快。库仑在1785年首先从实验室确定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电荷的概念开始有了定量的意义。1820年,奥斯特从实验时发现了电流对磁针有力的作用,揭开了电学理论的新的一页。同年,安培确定了通有电流的线圈的作用与磁铁相似,这就指出了此现象的本质问题。有名的欧姆定律是欧姆在1826年通过实验而得出的。法拉第对电磁现象的研究有特殊贡献,他在1831年发现的电磁感应现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综述

目录 摘要: (1) 一、电力电子技术主要内容 (1) 1、1电力电子器件及应用 (1) 1、1、1电力电子器件分类 (1) 1.1.2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 (2) 1.2 整流(AC-DC变换器) (2) 1.2.1整流电路分类 (2) 1.2.2 整流的概念 (3) 1.3斩波 (3) 1.3.1基本概念 (3) 1.3.2主要内容 (3) 1、4逆变 (4) 1.4.1基本概念 (4) 1.4.2主要内容 (4) 1、5 AC-AC变换器 (4) 1.5.1基本概念 (4) 1.5.2主要内容 (5) 二、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 (5) 三、学习小结 (5) 四、电力电子的发展及其发展趋势 (6) 五、电力电子技术的具体应用 (7) 参考文献 (8)

摘要: 电力电子技术(Power Electronics Technology)是一门新兴的应用于电力领域的电子技术,就是使用电力电子器件(如晶闸管,GTO,IGBT等)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所变换的“电力”功率可大到数百MW甚至GW,也可以小到数W甚至1W以下,和以信息处理为主的信息电子技术不同电力电子技术主要用于电力变换。电力电子技术分为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和变流技术(整流,逆变,斩波,变频,变相等)两个分支。电力电子技术(Power Electronics Technology)是研究电能变换原理及功率变换装置的综合性学科,是在电子、电力与控制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包括电压、电流、频率和波形变换等知识,涉及电子学、自动控制原理和计算机技术等学科。 关键字:整流、逆变、斩波、变频 正文 一、电力电子技术主要内容 1、1电力电子器件及应用 1、1、1电力电子器件分类 按照电力电子器件能够被控制电路信号所控制的程度分类: 1.半控型器件,例如晶闸管;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综述

...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综述 学生姓名:张华 学号:20122450112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院(系):信息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马旭东 职称:讲师 2013 年05 月07 日

专业综述 电子信息技术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出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特别是 在二十世纪,发展最为迅速,成为近代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指标。进入二十一 世纪,电子技术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人类步入信息化时 代。 首先介绍一下电子信息技术的历史。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来自于军事应用,最早是马可尼发明的无线电报使得这门学科有了萌芽。随后一战、二战爆发,在军事作战中,电子对抗与侦测逐渐成为战争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雷达的研 究与应用也在战争需求中飞速的发展起来了,如二战初期英国的雷达对防范德 国空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雷达是复杂无线电路系统,由于雷达的出现, 无线电通信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没有雷达就没有今天的无线通信。当今雷 达已经发展成为高度复杂的电子系统,把雷达拆解就是电子信息工程的所有研 究方向,主要三个领域:电磁场与电磁波技术,电路与系统,信息与信号处理。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 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 应用和集成。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像电话交换局里是如 何处理各种电话信号的,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周围的 网络是怎么传递数据的,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是如何保密的等,这 些都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 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和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面向电子技术、 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电子、信息、通信领域的宽口径、 高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注重培养电子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能力;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及设计的基本能力;一般电 子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与应用能力;对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 修和维护管理能力;对通信设备、家用电子产品电路图的阅读分析及安装、调 试、维护能力;对机电设备进行智能控制的设计和组织能力;阅读相关专业英 语资料能力。并要求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达到计算机等级四级要求水平。对于

武器装备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IETM

武器装备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IETM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武器装备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IETM》内容简介:IETM(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在武器装备研制、使用、维修、训练以及后勤保障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促使“无纸张舰艇”、“无纸张坦克”、“数字化设计与虚拟制造”、“综合数据共享环境”、“交互式电子维修”、“智能化多媒体训练”等先进概念和应用技术不断出现,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的出现克服了传统的维修保障手段带来的不足,大大提高了武器装备在各种环境下的维修保障水平,取得了巨大的军事、经济效益。 《武器装备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IETM》内容覆盖了交互式电子手册的内涵、特点、分类、标准、系统总体框架、系统开发中的关键技术以及IETM的开发等。 《武器装备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IETM》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研究人员的参考资料。 编辑推荐 《武器装备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IETM》是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第1章IETM概述 1.1 IETM的产生 1.2 IETM的发展 1.2.1 美军IETM的发展情况 1.2.2 欧洲IETM的发展情况 1.2.3 其他国家和地区IETM发展情况 1.2.4 民用航空领域IETM发展情况 1.2.5 我国IETM的发展现状 1.3 IETM应用效益 1.3.1 IETM用于装备维修的效益 1.3.2 IETM用于训练的效益 1.3.3 IETM用于装备技术信息管理的效益 1.3.4 IETM用于装备研制和管理的效益 1.4 IETM发展趋势 第2章IETM及其分类 2.1 IETM概念 2.1.1 IETM定义 2.1.2 刈'IETM定义的理解 2.1.3 1ETM示例 2.1.4 IETM主要特点 2.1.5 IETM在CALS中的地位 2.2 IETM分类及特点 2.2.1 IETM的五级分类 2.2.2 IETP的五级分类 2.2.3 现行IETM分类方式

汽车电子技术概论分析

汽车电子技术之智能技术 摘要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形形色色的智能技术在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充分体现出其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的优越性能,为现代汽车的发展增添了不少的“魅力”。 关键字:汽车电子智能安全 1 汽车GPS技术的应用 GPS (GlobL pilot system)全球导航系统也称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它是依靠地球周围的24颗定位卫星,不断的对地面发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的电子信息,然后通过地球上安装的相应的接收设备接收到这些信息,并用中转帧继续设备进行分析,从而判定发射提供信息的物体所处方位的一种定位系统。GPS的主要功能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实时显示汽车在预先制定的电子地图中的位置、行驶速度,以及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输入目的地后自动生成一条去目的地的最佳行驶路线,并在转弯时用语言提醒用户,使用户去任何地方都不用问路,便可直接到达。 随时可查询沿途的酒店、商店、加油站、修理厂、车站、码头等,为用户提供方便。可在汽车遭遇抢劫后,在指定范围内停止发动机的运行,并把汽车所处的位置报告警察。停车后可用其播放音乐或VCD。汽车GPS导航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安装在原车上的GPS接收机和显示设备组成;另一部分是由计算机控制中心组成。两者之间通过定位卫星进行联系。 2 汽车智能避撞系统 汽车避撞技术首先解决的问题是汽车之间的安全距离。汽车与汽车之间超过了这个安全距离,就应该能自动报警,并采取制动措施。

目前测定汽车之间安全距离的方法有三种:超声波测距、微波雷达测距和激光测距。超声波测距就是利用其反射特性。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40KHz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产生反射波,超声波接收器接收到发射波信号,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微波雷达测距就是利用目标对电磁波反射来发现目标并测定其位置。激光测距的工作原理与微波雷达测距相似具体的测距方式有连继波和脉冲波两种。 超声波汽车倒车避撞报警器是利用超声波回声测距的原理,测量车后一定距离内的物体,这种新型避撞报警器可以及时显示车后障碍物的距离和方位,显示范围为0.5m-9.9m,当距离大于2m时显示车后障碍物的位;当距离小于2m时,除了显示其方位外,还可按照三段距离分别给出三种报警信号,以警示司机三种不同程度的紧急状态,使司机据此作出相应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汽车避撞雷达是通过对电磁波发射后遇到障碍物反射的回波进行不断检测和计算,经过分析判断,对构成危险的目标按程度不同进行报警,控制车辆自动减速,直到自动刹车。 汽车避撞雷达的主要功能有:测速测距;对前方100m内危险目标提供声光报警;兼备汽车黑匣子功能;自动巡航系统;紧急情况下自动刹车。装有避撞雷达的汽车上了高速公路以后,驾驶员就可以启动车上的撞避雷达。雷达选定好跟随的汽车以后,被跟随的汽车就成了后面汽车的“目标车”,无论是加速、减退,还是停车、启动,后面的汽车都能在瞬间之内予以模仿。如果前面的汽车在行驶一段时间之后,不再适合于自己的“目标车”,驾驶员可以重新选择另一辆“目标车”。 激光雷达避撞装置是防追尾碰撞激光报警装置,该装置结构包括发光部、受光部、计算车间距离的激光雷达、信号处理电路、显示装置、车速传感器等组成。激光镜头使脉冲的红外激光束向前方照射,并利用汽车后部分反光镜的反射光通过受光装置检测其距离,使用汽车反光镜,检测距离约为100m,最大检测宽度3.5m以上。控制部分微机进行下列运算:本车车速、前方行驶车辆车速和车间距离、根据车间距离和安全车间距离的比较发出警报声和报警灯闪烁,显示装置可在仪表盘上进行距离显示。 最早的前方用激光雷达都是发出多股激光光束,并依靠前行车反光镜的反射时间来测定其距离。但是由于要对前方车辆进行辨别,因此开始采用扫描式激光雷达。这样不但可测出前方车的距离,而且其横向位置也可以检测出来。随着此

交互式电子手册—IETM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IETM 1.概述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Interactive Electrical Technical Manual,IETM)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与信息化战争的军事需求牵引下产生与发展起来的一项重要的装备保障信息化的新技术,自从提出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了。这20多年里,在飞速发展的现代技术信息的推动下,IETM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技术日趋成熟,已经成为装备保障信息化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IETM在降低装备保障费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装备的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因此成为目前装备保障信息化研究和应用的热点之一。 1.1IETM概念 IETM是在现代信息与电子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一种装备综合保障技术和手段。IETM 通过对装备的大量书面技术资料进行数字化, 形成电子化文档, 将装备信息数字化, 并划分成许多信息对象, 将其作为基本信息单元存储在数据库中, 相互关联的信息数据按照一定的结构存储。存储时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规定的中性格式, 不依赖于某个特定装备。用户使用时, 信息数据可以文字、表格、图像、图纸、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表现, 用户可以与计算机交互作用, 信息数据相互参引, 具有多种查询和导航功能查询所需要的信息, 显示样式遵循统一标准。 IETM 技术是数据存储与处理、信息分析和决策支持等多种手段的集成, 是一个具有辅助维修、资料查询、信息浏览等多种功能的综合应用信息系统。它具有数据格式统一、内容功能多样、交互丰富生动、存储多样灵活、网络分布管理、用户灵活多样等特点, 可以提高技术资料准备、处理、维护及使用的及时性和便捷性, 提高数据准确性, 改善装备故障诊断维修的精确度, 增强数据互操作性、传递与使用的实时性和共享性, 从而有效提高装备保障能力和可靠性, 并降低资料制作、管理和维护的各项费用。 1.2IETM基本功用 1、辅助维修功能 IETM能按装备层次结构形象地描述出各组成的系统、分系统、设备部件等分解结构及技术原理;能按照装备维修大纲和维修规程,制定预防性维修计划、维修范围;给出故障查找程序、分析故障原因、指导故障检测、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分解与更换零部件、在组装、调校、检测及修复损坏原件的整个维修作业过程,以及对维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给予必要的警告和提示;指导战场抢救抢修和提供远程维修支援;给出图解零部件目录、器材库存目录及零部件信息,指导器材管理和供应保障;给出保障设备、工具清单,指导其正确使用等,还可以系统集成的方式,记录装备动用、故障、零部件更换、维护和修理的信息等。 2、辅助训练功能 IETM能按照装备训练大纲和要求,制定课程培训计划;能将IETM公共源数据库中的数据模块、插入及多媒体模块自动生成装备结构原理、使用操作、维修等内容的课件,并以文字、表格图形、及虚拟现实等形式试试交互式教学或远程教学;能利用IETM浏览器跟踪学员的学习,进行在线交流与在线考核,以及能实时进行教学总结与效果评定。 3、辅助技术资料管理功能 IETM能存储和管理产品技术说明书、产品图样、维修规程、维修手册、图解零部件目录等用户技术资料,能对这些技术资料进行录入、浏览、检索、查询、更新、下载与归档和进行有效的版本管理和更改管理等。 1.3 IETM特点

关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综述报告.asd

关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综述报告 摘要:电力电子技术是能源技术、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三大领域的交叉,是利用电力电子器件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新兴学科。与传统的电子技术相比,为它能够通过大电流和承受高电压,而且要考虑在大功率情况下,器件发热、运行效率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从五个方面讲述了电力电子技术的主要应用;以及对电力电子发展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做了总结性的阐述。 关键字:电力电子内容应用发展趋势 一、电力电子技术研究的内容 电力电子技术研究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电力电子器件、变换器主电路和控制电路。 1、电力电子器件 电力电子器件是电力电子技术的基础。电力电子器件用于大功率变换和控制时,与信息处理用器件不同:一是必须具有承受高电压、大电流的能力;二是以开关方式运行。按照开通、关断的控制可分为3类:不控型、半控型和全控型。 2、电力电子变换器的主电路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就是变换器主电路的拓扑优化。拓扑优化可以理解为:在变换器设计中,合理选择确定网络中各元件的位置,以便实现功能和性能指标要求且最经济。拓扑优化的目标为高频化、高效率、高功率因数和低变换损耗。高频化加软开关技术和PWM控制方式,既可以减少变换器体积、重量和开关损耗,又能提高波形质量、功率因数和变换效率。 3、电力电子电路的控制 控制电路的主要作用是:为变换器中的功率开关器件提供控制极驱动信号。故电力电子电路的控制也是研究内容之一。控制电路应该包括时序控制、保护电路、电气隔离和功率放大等电路。 二、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 电力电子技术是以功率和变换为主要对象的现代工业电子技术,当代工、农业等各个领域都离不开电能,离不开表征电能的电压、电流、频率、波形和相位等基本参数的控制和转换,而电力电子技术可以对这些参数进行精确的控制和高效的处理,所以电子技术是实现电气工程现代化的重要基础。电力电子技术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国防、工业、交通运输、能源、通信系统、电力系统、计算机系统、新能源系统以及家用电器等无不渗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成果。 1、一般工业电机调速 工业中大量应用各种交、直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具有良好的调速性能,为其供电的可控整流电源或直流折波电源都是电力电子装置。近年来,由于电力电子变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交流电动机的调速性能可与直流电动机相媲美。因此,交流调速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中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综述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中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综述 1引言电力电子技术是研究应用电力半导体器件实现电能变换和控制的学科,它是一门由电子、电力半导体器件和控制三者相互交叉而出现的新兴边缘学科。它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电力半导体器件、磁性材料、电力电子电路、控制集成电路以及由其组成的电力变换装置。目前,电力电子学研究的主要方向是[1> : (1)电力半导体器件的设计、测试、模型分析、工艺及仿真等; (2)电力开关变换器的电路拓扑、建模、仿真、控制和应用; (3)电力逆变技术及其在电气传动、电力系统等工业领域中的应用等。 电动汽车(EV作为清洁、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工具,既对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又对日益严重的石油危机提供了解决方法;同时,电动汽车作为电力电子技术的一个新的应用领域,涵盖了DCZDC和DCZAC的全部变换,是实用价值非常高的运用领域[2>。 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简介当前世界汽车产业正处于技术革命和产业大调整的发展时期,安全、环保、节能和智能化成为汽车界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为了使人类社会和汽车工业持续发展,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在研究各种新技术来改善汽车和环境的协调性。 电动汽车作为21 世纪汽车工业改造和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已从实验室开发试验阶段过渡到商品性试生产阶段,世界上许多知名汽车厂家都推出了具有高科技水平的安全或环保型概念车,目的是为了引导世界汽车技术的潮流。 2.1 各种类型电动汽车特点及其发展根据所使用的动力源不同,电动汽车大致可分为三类:蓄电池电动汽车或纯电动汽车(Battery Electric Vehicle)、以氢气为能源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 )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 )。纯电动汽车是单独依靠蓄电池供电的,但目前动力电池的性能和价格还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因此,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具有能量转化率高、不污染环境、使用寿命长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由于目前燃料电池技术和研究还没有取得重大突破,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发展也受到了限制;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同时采用了电动机和发动机作为其动力装置,通过先进的控制系统使两种动力装置有机协调配合,实现最佳能量分配,达到低能耗、低污染和高度自动化的新型汽车。自1995 年以来,世界各大汽车生产商已将研究的重点转向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研究和开发,日本、美国和德国的大型汽车公司均开发了包括轿车、面包车、货车在内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以作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研发前沿的丰田汽车公司为例,所开发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已达到实用化水平, 自1997 年所推出的世界上第一款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rius 开始,其后又在2002 年推出了混合动力面包车,该车混合动力系统采用了世纪首次批量生产的电动四轮驱动及四轮驱动力/ 制动力综合控制系统。2003 年,丰田又推出了新一代Prius ,也被称为“新时代丰田混合动力系统统——THSII ”(见图1),节能效果可达到100km油耗不足3L。从2004年开始,丰田公司向欧洲市场推出了一款新的Lexus RX型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