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省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云南省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云南省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云南省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编制说明

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关于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的通知》、《云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云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以及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云南省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云国土资[2002]19号)等法规、规章,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引用和参考的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GB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

●ZB D 14001-89《工程地质编图规范(1:50~1:100万)》;

●ZB D 14002-89《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1:20万)》;

●ZB D 14003-89《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1:5万)》;

●GB/T14158-93《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

万)》;

●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本技术要求规定矿山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各项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主要内容包括:适用范围、定义、总则、工作程序、精度要求、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单位: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昆明煤炭设计研究院、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云南地质工程勘查设计研究院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人:武军、黄玉、任坚、吴煜、赵永宁、李长才、曹国献、刘志军、张黎明、杨纯东

本技术要求由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负责解释。

云南省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试行)

1.适用范围

1.1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矿山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不同阶段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

1.2本技术要求适用于一切新建矿山、改扩建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3 本技术要求规定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可替代矿山建设工程各个阶段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勘察或有关的评价工作。

2.定义

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

2.1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或人为诱发的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

2.2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2.3 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区。

2.4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是指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

2.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指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和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的估量。

3.总则

3.1 矿山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矿山建设审批、采矿许可证办理、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的技术工作依据。

3.2 矿山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以及矿坑涌水、井巷道变形破坏等与矿业活动有关的地质灾害。

3.3 矿山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区范围不能局限于矿山建设用地面积之内,应依据矿山开发利用方案和地质环境条件,将矿业活动可能产生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作为评估区范围。

3.3.1 单个矿山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区应以计划采矿用地或最终用地范围为基础。

3.3.2 矿区(多个矿山)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区,不仅依据单个矿山的矿业活动影响范围,还应根据矿区(多个矿山)矿业活动对周围环境的整体影响,确定评估区范围。

3.4 矿山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内容包括:评估区地质灾害及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发育现状;矿业活动可能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危险性;矿业活动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危险性;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3.5 矿山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进行,原则上按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与矿山建设规模划分为三级(见表3—1)。

矿山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表3—1

复杂程度

复杂中等简单

建设规模

大型一级一级二级

中型一级二级三级

小型二级三级三级

3.5.1 矿山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分类见表3—2。

3.5.2 矿山建设规模分类依据原地质矿产部文件地发[1998]47号的规定(见附录A)。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表3—2

复杂中等简单

1.矿山地质灾害及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多,发育强烈、危害大。1.矿山地质灾害及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类型较多,发育中等、危害中等。

1.矿山地质灾害及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类型单一,一般不发育、危害小。

2.地貌类型复杂、地形起伏变化大、相对高差大,地形坡度≥30o;年均降水量大、降水集中强度大、气温温差大,不利于自然排水。2.地貌类型较复杂、地形起伏变化不

大,地形坡度30o-15o;年均降水量

中等、降水较集中、气温温差变化较

大,自然排水条件一般。

2.地貌类型单一、地形简单,较平缓,

地形坡度<15o;年均降水量小、气温

温差变化小,有利于自然排水。

3.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构造破碎带发育,矿层(体)和围岩产状变化大、地层岩性复杂或松散软弱层厚、分布广。地震基本烈度≥9o。3.地质构造较复杂,断裂较发育,矿

层(体)和围岩产状不稳定、地层岩

性较复杂。地震基本烈度9o-7o

3.地质构造简单,断裂不发育,矿层

(体)和围岩产状稳定、地层岩性单

一。地震基本烈度≤7o。

4.主要矿层(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水性强,补给条件好,具有较高水压,与区域含水层或地表水沟通,水文地质边界复杂。4.主要矿层(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

面以上,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

水性中等,补给条件较好;或主要矿

层(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

附近地表水体联系差,第四系覆盖层

薄、面积小,水文地质边界较复杂。

4.主要矿层(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

面以上,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

水性弱至中等;或主要矿层(体)位

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附近无地表

水体,基本无第四系覆盖,水文地质

边界简单。

5.矿床围岩岩体以碎裂结构,散体结构为主,岩石风化强烈,节理裂隙极发育;岩溶发育;存在饱水岩层或松散软弱岩层,含水砂层多、分布广,稳固性差。5.矿床围岩岩石风化中等,节理裂隙

较发育;岩溶发育中等;或有软弱夹

层;局部存在饱水的软弱岩层和松散

层,稳固性差。

5.矿床围岩岩体以块状、厚层状结构

为主,岩石风化程度低;节理裂隙发

育程度低;岩溶不发育;岩石强度高,

稳固性好。

6.开采不合理,开采方式不规范,多次重复开采。破坏矿山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强烈。6.开采方式欠规范,重复开采。破坏

矿山地质环境的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

较强烈。

6.开采合理,开采方式规范,无重复

开采。破坏矿山地质环境的的人类工

程经济活动一般。

注:每类六项条件中,有一项符合较复杂条件者,即划为较复杂类型。

4 .工作程序

工作程序见图4-1。

5.危险性评估的基本要求

5.1危险性评估包括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对于受自然因素影响的地质灾害,评估时应考虑自然因素周期性的影响;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见表5—1。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表5—1

稳定要素

危险性分级

稳定状态危害对象损失情况

危险性大差(地质灾害严重,已发生过

中型以上地质灾害,矿山建设

必然会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

城镇、主体建筑物、主

要采矿设施

大(受威胁人数≥100

人,财产≥500万元)

危险性中等中等(地质灾害较轻,已发生

过小型地质灾害,矿山建设可

能会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

居民点、主体建筑物、

附属采矿设施。

中(受威胁人数10-100

人,财产100-500万元)

危险性小好(地质环境条件好,未发生

过地质灾害,矿山建设一般不

会诱发地质灾害)

临时性采矿设施、建筑

物等

小(受威胁人数<10

人,财产<100万元=

5.2 现状评估是指对已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任务是根据评估区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分布、稳定状态、危害对象进行危险性评价;对稳定性及危险性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作较深入的分析,判定其性质、变化、危害对象和损失情况。

图4-1 工作程序框图

接受评估委托

建设项目初步分析及现场踏勘

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划分评价级别、确定评估范围

地质灾害调查

地质灾害类型确定及评估要素选取

现状评估预测评估

综合评估

保护对策与防治措施

5.3 预测评估是指对矿业活动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任务是依据矿山工程项目类型、采掘工程布置情况、开采方案、矿山开采历史等,预测矿山工程项目(重点是露采边坡、采空区、固体废弃物及尾矿堆放场)在建设期、生产期、闭坑后对地质环境的改变及影响,评价是否会诱发或加剧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矿坑涌水、井巷道变形破坏等地质灾害以及灾害的范围、危害对象、危害程度等。

5.4 综合评估的任务是根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情况,采取定性、半定量的方法,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对采掘工程布置情况、开采方案的可行性作出评估,最终对矿山建设的适宜性作出评估,并提出保护地质环境,防治或避让地质灾害建议。

6.各级别评估技术要求

6.1 一级评估

6.1.1必须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地质灾害是否危害矿山建设项目安全、矿山建设项目是否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因治理地质灾害增大的项目建设成本等进行全面的评估。

6.1.2 现状评估

1详细查明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包括评估区内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条件,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植被发育状况,地震及区域稳定性,植被发育状况,人类工程活动状况等。

2滑坡:查明滑坡构成要素及变形的空间组合特征,确定其规模、类型、主要诱发因素,预测发展趋势,评价其对矿山工程项目的危害,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3泥石流:查明泥石流形成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水流条件、植被发育状况、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确定泥石流的形成条件、规模、活动特征、侵蚀方式、破坏方式及程度,预测泥石流的发展趋势及对矿山工程项目的危害,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4崩塌:查明与斜坡崩塌相关的岩性组合、坡体结构、高陡临空面发育状况、降雨情况、地震、植被发育情况、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确定崩塌的类型、规模、运动机制、危害等,预测崩塌的发展趋势、危害等,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5地面塌陷:查明形成地面塌陷的地质环境条件,确定地面塌陷的成因类型、分布、危害、形态特征,分析重力和荷载作用、震动作用、地下水及地表水作用、人类工程活动等对塌陷形成的影响,预测地面塌陷的发展趋势,提出拟采取防治措施。

6地裂缝:查明地裂缝的分布、组合特征、成因类型及动态变化。对多因素产生的地裂缝,应判明控制性因素及诱发因素,评价地裂缝对矿山工程建设及矿山生产的危害及影响,并提出防治措施。

除地震成因的地裂缝外,对其它诱发因素产生的地裂缝应分析过量开采地下水、人工蓄水以及不良土体地区农灌地表水入渗;松散土类分布区潜蚀、冲刷作用、地面沉降、滑坡等作用的影响。特别是地裂缝展布与地下采空区变形的关系,地裂缝生成与与采矿大面积疏排地下水的关系、与爆破振动的关系等。

7地面沉降:查明评估区所处区域地面沉降区的位置、沉降量、沉降速率及沉降发展趋势,形成原因(重点是地面沉降区与采矿大面积疏排地下水的关系、地面沉降区与采空区的关系,以及构造沉降等),评价地面沉降对矿山生产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6.1.3预测评估

1露天开采

(1)预测采掘场边坡在开采过程中和达到最终境界后,对地质环境的改变和影响,评价是否会诱发滑坡、崩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以及影响范围、危害程度,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对采掘场边坡的稳定性应作为重点评价。(2)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类型(简单、中等、复杂),评价矿山疏干排水可能诱发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范围、危害程度,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3)根据排土(石)场、尾矿库的地质、地形条件,拦渣坝、尾矿坝的构筑方式、体量特征,弃土(石)、渣的堆存方式、堆存量等,评价其场地的稳定性,以及诱发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2地下开采

(1)根据矿层(体)产状、厚度、分布特征,围岩条件,开采方法,计算并确定充分采动后所形成采空区的面积、跨落带及裂缝带的最大高度,分析确定地表移动和变形的主要参数,计算最大下沉量、最大水平移动带,预计移动盆地主断面、移动盆地边界,从而预测评价采矿活动可能诱发地面塌陷、崩塌、采动滑坡、采动滑移的范围和危害程度,并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2)查明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活动、巷道矿压显现的一般规律,预测评价矿山压力显现可能诱发顶板冒落、片帮、底鼓等灾害类型及危险性,并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3)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类型(简单、中等、复杂)、矿坑涌水条件(矿坑充水方式、水源,矿坑涌水通道、影响矿坑涌水量的因素),评价矿坑涌水对矿山工程建设及生产的影响和危害;评价采空区积水对相邻矿山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危害。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4)根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预测矿山疏干排水可能诱发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范围、危害程度。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5)根据排土(石)场、尾矿库的地质、地形条件,拦渣坝、尾矿坝的构筑方式、体量特征,弃土(石)、渣的堆存方式、堆存量等,评价其场地的稳定性,以及诱发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6.1.3综合评估

在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综合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程度,分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确定其等级,对矿山建设的适宜性及可行性作出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或矿山单体工程项目另选场地的建议。

6.2 二级评估

二级评估应将地质灾害对矿山建设项目的影响或危害以及矿山建设项目是否会诱发地质灾害进行分析或专项分析。基本查明评估区内存在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模对矿山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危害及影响。预测评价矿山工程建设、生产过程及达到最终采矿境界后可能诱发的灾害类型及危险性。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对评估区重大地质灾害应参照一级评价要求进行评价。

6.3 三级评估

三级评估可以从简,对评估区范围内是否存在地质灾害及其危险性进行定性分析确定。初步查明评估区内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矿山工程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危害以及对评估区地质环境的影响。

7.评估工作手段与方法

7.1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调查和收集已有资料为主,对于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矿区,当基础资料不足时,一、二级评估可按排少量的钻探、物探、槽探、触探等实物工作量。

7.2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收集资料主要包括: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形地貌、地震、气象水文、植被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其中需要重

点收集的资料是:矿区地质勘查、矿山开发利用方案。

7.3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调查以环境工程地质测绘为主,采用穿越法、追索法及剖面测绘等方法进行。对灾害点及典型环境地质现象必须进行定点观察、测量,绘制素描图或拍摄照片。调查工作底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5000~1:25000,最小不能超过1:50000。

8成果提交

8.1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一、二级评估提交危险性评估报告书,三级评估提交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8.2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按照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编制内容要求的通知》(云国土资环[2003]3号)文要求编制(见附录B)。

8.3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内容参照评估报告书的编制内容而定。

附录A

矿山建设规模分类一览表

矿种类别

矿山开采规模级别

备注计量单位/年大型中型小型

煤原煤万吨>90 90-30 <30

石油原油万吨>50 49-10 <10 在部登记油页岩矿石万吨>200 200-50 <50

烃类天燃气亿立方米>5 4.9-1 <1 在部登记二氧化碳气亿立方米>5 4.9-1 <1 在部登记煤成(层)气亿立方米>5 4.9-1 <1 在部登记地热(热水)万立方米>20 20-10 <10

地热(热气)万立方米>10 10-5 <5

放射性矿产矿石万吨>10 10-5 <5 在部登记金(岩金)矿石万吨>15 15-6 <6

金(砂金船采)矿石万立方米>210 210-60 <60

金(砂金机采)矿石万立方米>80 80-20 <20 银矿石万吨>30 30-20 <20 其他贵金属矿石万吨>10 10-5 <5 铁矿石万吨>200 200-60 <60

锰矿石万吨>10 10-5 <5 铬、钛、钒矿石万吨>10 10-5 <5 铜矿石万吨>100 100-30 <30

铅矿石万吨>100 100-30 <30

锌矿石万吨>100 100-30 <30

钨矿石万吨>100 100-30 <30

锡矿石万吨>100 100-30 <30

锑矿石万吨>100 100-30 <30 铝土矿矿石万吨>100 100-30 <30 钼矿石万吨>100 100-30 <30

镍矿石万吨>100 100-30 <30

钴矿石万吨>100 100-30 <30

镁矿石万吨>100 100-30 <30

铋矿石万吨>100 100-30 <30

汞矿石万吨>100 100-30 <30 稀土、稀有金属矿石万吨>100 100-30 <30

矿种类别

矿山开采规模级别

备注计量单位/年大型中型小型

石灰岩矿石万吨>100 100-50 <50

硅石矿石万吨>20 20-10 <10 在部登记

白云岩矿石万吨>50 50-30 <30

耐火粘土矿石万吨>20 20-10 <10 在部登记萤石矿石万吨>10 10-5 <5

硫铁矿矿石万吨>50 50-20 <20

自然硫矿石万吨>30 30-10 <10

磷矿矿石万吨>100 100-50 <50

蛇纹岩矿石万吨>30 30-10 <10

硼矿矿石万吨>10 10-5 <5 岩盐、井盐矿石万吨>20 20-10 <10

湖盐矿石万吨>20 20-10 <10

钾盐K2O或KCl万吨>10 10-3 <3

芒硝矿石万吨>50 50-10 <10

碘矿石万吨按小型矿山归类砷、雌黄、雄黄、

矿石万吨按小型矿山归类毒砂

金刚石万克拉>10 10-3 <3

宝石发证权限按中型划分、矿山规模按小型归类

云母工业云母按小型矿山归类

石棉石棉万吨>1 1-0.1 <0.1

重晶石矿石万吨>10 10-5 <5

石膏矿石万吨>30 30-10 <10

滑石矿石万吨>10 10-5 <5

长石矿石万吨>20 20-10 <10

高岭土、瓷土等矿石万吨>10 10-3 <3

膨润土矿石万吨>10 10-5 <5

叶腊石矿石万吨>10 10-5 <5

沸石矿石万吨>100 100-50 <50

石墨石墨万吨>1 1-0.3 <0.3 玻璃用砂、砂岩矿石万吨>30 30-20 <20 建筑石料石料万立方米>10 10-50 <5 建筑用砂、砖瓦粘

万立方米>100 100-5 <50土

矿泉水万吨>10 10-5 <5

附录B

云南省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

评估报告编制内容要求

(试行)

1 前言

1.1 任务由来

1.2 评估工作目的、方法与技术标准

1.3 评估范围

1.4 评估级别的确定

1.5 评估工作概述

2 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

2.1 地理位置

2.2 水文、气象、植被特征

2.3 地形地貌特征

2.4 地层岩性与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2.5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2.6 水文地质条件

2.7 地质环境条件小结

3 评估区社会经济状况

3.1 人口、聚落、经济状况

3.2 评估区土地利用状况

3.3 评估区内地质遗迹及保护区建设情况

3.4 评估区人类工程活动

4 评估区矿床地质特征及开发利用

4.1 矿区概况

4.2 矿床类型、矿石类型

4.3 采矿历史及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4.4 采矿工程及其辅助设施布置情况

4.5 开采方案、采矿工程分析

4.6 采矿工程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形式及程度

5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5.1 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包括突变类型、缓变类型)5.2 其它环境地质问题

5.3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小结

6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6.1 矿山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威胁目标

6.2 矿山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6.3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小结

7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7.1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

7.2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

7.3 小结

8 评估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8.1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8.2 地质环境恢复方案及措施

8.3 尾矿库、渣库运行和管理措施

9 结论与建议

9.1 结论

9.2 建议

云南省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试行)

二○○三年七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