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英语课标解读

初中英语课标解读

初中英语课标解读
初中英语课标解读

初中英语《新课标》解读

一、设计理念生本化

《新标准》在设计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由浅入深,逐步过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结构。课本中有更多的生动的插图,更多的看图说话,更多的让学生开口的机会。初一的学生刚从小学升上来,直观思维为主,表现欲望较强,这样的内容容易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有效地体现了从小学到中学过渡和衔接。例如:初一下册的My Favorite Pet 和My Favorite Music两个单元,画面生动、形象、直观,学生很容易看懂,学起来根本不成问题,而且图文并茂,学生记忆深刻,不易忘记。这部分的设计是为了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实质上是相当于对课文的复述,而图片成了重要的辅助工具。图片能给学生以直观提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初二、初三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学习策略方面的培养。

相同的话题,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侧重点也不同。随着学生的知识不断丰富,学习内容的难度广度也相应加大。初一以语音为主,包括元音音素,辅音音素,读音规则等,由元音到辅音,由单个字母到字母组合,由单音节到多音节,由单词到简单句子慢慢过渡。而初二则注重语调、连读、重读及意群、停顿等等,由浅及深,层层递进,不仅符合教学规律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二、文本内容生活化

语言在生活中产生,又回到生活中去。《新标准》初中英语文本内容生活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题话题化

《新标准》初中英语课程中,美四个单元一个话题,每个单元又由几个模块组成,这几个模块又都是为一个话题服务的。众所周知,话题是构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日常生活中少不了话题。它的这种设计充分体现了现代英语教学的主流:学习外语是为了更好地交流,交换信息以及获取信息以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标》明确列出话题细目表,包括个人信息,家庭、朋友与周围的人,学校生活,兴趣爱好,个人情感,人际关系, 健康,文娱与体育,节假日活动,世界与环保,语言学习,社会,历史与地理等25项。《新标准》把这些话题落到了实处,这些话题涉及人物故事,运动健康,生态环保,历史古迹,人口,节日休闲,慈善事业,文化,安全教育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常常碰到中或谈及的话题。

2、语言地道化

对比以前的教材,《新标准》的语言表达更加地道化,例如以前的教材中会出现这样的对话进行人物介绍:

A: Li Lei, this is my father. Dad, this is Li Lei.

B: How do you do? Li Lei, nice to meet you.

C: How do you do? Nice to meet you, too.

这样的语言显然是不地道的,“How do you do?”一般是成年之间初次见面时用,而成年人与小孩间的初次见面常说:“How are you”。另外,“How do you do”与“Nice to meet you”一般不会同时出现。在看《新标准》初一英语上册Module 2 Unit 1 Activity 3 的对话:Miss Li: Please welcome Betty and Tony to our school. They are from Beijing International School. This is Betty.

Betty: Hello. My name is Betty…This is Tony. He’s my friend.

Tony: Hello….

这样的语言显然地道多了,在同龄小孩间介绍完了之后的招呼应该是简单的,随意的,非正式的。学生在地道的输入环境中学习,语感会更强,语言表达会更地道。

3、渗透文化意识

语言来源于生活,语言是丰富文化的载体。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学习外语不仅要学习其语言形式,更要学习其文化;了解彼此不同的文化差异,有利于外语的学习.那么《新标准》初中英语是如何在文本中渗透文化意识的呢?

1) 话题蕴藏文化

综观《新课标》的每个模块不难发现模块中蕴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不用看每个模块的具体内容,单从画面上就已经让人感觉到文化的存在。

2) Passage 体现文化

除了从Topic 嗅到文化的气息,不同的问段体现着不同的文化差异。例如初一下册Module 1 Unit 2 They’re going to the opera. 同一世界,不同国家的生活及不同的生活方式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世界;初一下册Module 8 Unit 2 I was born in Quincy. 让学生了解美国城镇及历史人物;Module 10 Unit 2 The life of William Shakespeare. 让学生了解英国的大文豪William Shakespeare 的生平和著作,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方法,以趣促学;初二上册Module 5 Unit 2 Vienna is the centre of European classical music, 初二上册Module 12 Unit 2 Advice for visitors: traditional life in England; 初三上册Module 7 Unit2 The camel that I rode had a bad temper等等。学生能体会到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

3) 帮助学生领略异域风情

《新标准》初中英语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个模块最后都有让学生谈论异国文化这一部分。这一部分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是课外知识的拓展,让学生开阔视野,领略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其中包括娱乐休闲,异国文化,英雄人物,世界奇观等等。

三、语言教学任务化

以任务为主的语言教学,是近些年来语言教学发展的新趋势。所谓以任务为主的语言教学,就是以学习者完成某些人物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活动。语言教学中的任务指学习者在理解、处理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完成的活动或执行的行为。比如:一边听录音一边根据录音内容画图;一边听指令一边根据指令进行操作或做动作就是任务。

首先每个模块的设计都有一个task。不仅在大课题下面明确标出来,还在每个模块的Unit 3 具体安排操作改任务。例如初二上册Module 2, 它的任务是:Doing a questionnaire about experiences。这是一个确确实实的要完成的任务,具体步骤分五步:1) write a question about life experiences for each of the topic,这一步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2)work in groups of four, decide the best question for each topic, 这一步体现合作学习,也是现代教育所提倡的。3) write a questionnaire asking about the experiences,把这些问题设计成问卷形式。4) move around the classroom and ask other students the questions, write their answers on the questionnaire,这一步体现生生互动,必须互动才能完成问卷。5) return to your group and report your answers to the questionnaire。这一过程通过学生参与一系列的活动,如写,讨论,问答,总结来完成这一任务。

再看每个模块的Unit 1 的Warm Up 和Listening部分。这一部分显然是以任务为主来编写的,要么要求学生听然后match,要么就是看然后match,接着Listen and check。再看Unit 2,也是一任务为主贯穿整个单元,例如初二上册Module 8 Unit 2 The London Eye is on your right,要求读完全文然后在地图上标出地方。这是典型的以语言来做事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虽然在现实中不一定有这样的要求,但正如程晓棠先生说的那样,任务是类似现实中语言使用情况的语言学习形式,学习毕竟是学习,语言学习中的任务不可能是真正的语言实践活动。

四、语法项目系统化

传统的教材以语法为纲,并且在很长的时间里占很统治地位。随着交际法的兴起与传播,语法教学受到了抨击甚至唾弃,曾一度消失于语言教学中。这实际是违背了语言教学原则的,语法能使语言更加规范。《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习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五个方面。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新标准》初中英语的语法由浅入深,依据《新课标》的五级语法有序编排。

初一要学习的语法项目有:名词、代词、形容词、介词、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将来时以及一般过去时。

初二要学习的语法项目有:情态动词、系动词、现在完成时、过去进行时、反意疑问句、动词不定式、简单句的基本句型、宾语从句、状语从句、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初三上册要学习的语法项目有:被动语态、构词法、定语从句以及冠词等。

初四两册纯粹是复习,系统地复习前面六册的语法项目,没有新的语法项目出现。不难发现,本册书的Unit1, Unit2对语法的复习高度集中。例如Module5 Rules and suggestion,主要复习情态动词,其中在Unit1中,对话不长,但含有情态动词的句子达13个之多,出现的情态动词有:can, can’t, must, mustn’t, have to, might, should, shouldn’t, may,集中复习的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在每个模块的Unit3中,语法练习题目针对性非常强,比如Module 4复习的是介词,在Unit3中,Activity1要求配对,巩固动词与介词的固定搭配,Activity2要求替换,用所给介词替换划线部分,检查学生对介词运用的熟悉程度。几乎每个Unit3都是这样,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

五、不足与缺点

所有的东西都不可能做到完美,《新标准》同样有它的不足之处。例如小学与初中语法衔接中会出现重复或脱节现象,还没有做到小学到中学的一条龙教学,这样就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加之教学经验欠缺,对《新标准》的认识一定还存在许多不足,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初中英语教学的基本课型与教学模式

初中英语教学的基本课型与教学模式 听说课 一、教学流程 听说课以听说为主,读写结合,重在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若干段听力素材和一段对话素材,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对这些素材深入研究和挖掘,灵活运用,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流程图 二、环节解读 课前预习 (一)预习词汇布置学生预习词汇,能够根据音标读出并了解汉语意思即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词汇的习惯。单词学生能做到课前读译即可,更高的要求需要视学生水平而定。预习内容不要过多、过难;有布置,一定有检查。 (二)课前朗读朗读本课新单词、短语等,同时巩固预习效果。建议注重内容、形式的多样性和实用性,并持之以恒。 (三)每日播报建议每节课前安排一名学生准备2分钟左右的展示内容,可以独自也可与他人合作,以讲、演、唱等形式,轮流进行,人人参与。每日播报贵在坚持,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树立学生信心。 课上探究 (一)新课导入

1.检查词汇预习:有布置有检查,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对词汇的预习情况,可以采取学生结对、小组互查等形式; 2.展示新句型: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本课的新句型; 3.专项练习:结合本课新单词对新句型进行专项练习,并为后面教学环节的展开扫清障碍。可采取学生个人、结对、小组合作等形式,以机械性操练为主,遵循单句、问答、对话,低起点、多层次,由易到难的原则。对新句型的专项练习,要充分利用本课新词汇,让学生理解词的意义和用法。本部分如果不需要成为独立部分,可以与三、3.的读后学部分结合起来。 (二)听力训练 教师先简要介绍听力素材的相关信息,如:人物、背景等。 1.多层听:根据听力素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深入挖掘素材,活用素材,设计由易到难,多层次的听力练习,使学生得到扎实有效的听力训练; 听力练习除了常用的判断、选择、连线等尽量设计有听后写的形式。本环节需要根据听力素材的难易度和学生水平进行合理设计和运用。 2.听后说:根据听力素材的内容和相关信息,结合本课的新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说的训练,可采取造句、对话等形式进一步巩固对新知识的掌握并为对话学习做好铺垫。本环节根据听力素材设计,可以没有。 (三)对话处理 1.读前听:根据对话素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深入挖掘素材,活用素材,设计由易到难,多层次的听力练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对话的主要内容并能得到相应的听力训练;本环节要求同上。如果本对话确实难度较大,作为听力素材有困难,可以跳过。 2.听后读(阅读):学生默读对话,进一步理解对话内容。可以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一.英语课程分级目标结构表 7-9年级分别完成三,四,五级目标 二.目标总体描述 级别目标内容 三级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和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如学校,家庭生活)交换信息。能读懂小故事及其他文体的简单的书面材料。能参照范例或借助图片写出简单的句子。能参与简单的角色扮演等活动。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能意识到语言交际中存在文化差异。 四级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目标,对英语学习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心。能在所社曰常交际情景中听懂对话和小故事。能就熟悉的生活话题交流信息和简单的意见。能读懂短片故事。能写便条和简单的书信。能尝试使用不同的教育资源,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扩展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并描述结果。能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克服困难。能合理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和曰常交际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差异。 五级 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听懂教师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参与讨论。能就曰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

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能读懂供7-9年级学生阅读 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 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能根据提示起草和修改小作文。 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 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总结学习方法。能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进行学习。进一步增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认识。 三.语言技能分级描述 级别技能目标描述 三级听 1.能识别不同句式的语调,如陈述句,疑问句和指令 等。 2.能根据语调变化,判断句子意义的变化。 3.能辨认歌谣中的韵律。 4.能识别语段中句子间的联系。 5.能听懂学习活动中连续的指令和问题,并做出适当 反应。 6.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 7.能借助提示听懂教师讲述的故事。 说 1.能在课堂活动中用简短的英语进行交际。 2.能就熟悉的话题进行简单的交流。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简单的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 4.能利用所给提示(图片,幻灯片,实物,文字等)

最新初中英语三种课型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英语新授课:“学、研、评、展”合作学习模式的结构流程及操作程序 流程线 教师线 学生线 “学、研、评、展”合作学习模式包含自主学习、合作研讨、展示点评、总结反馈四个基本常规环节,从教师组织线索来看可分为指导预习、组织讨论、精讲点拨、归纳提升四个环节,从学生学习线索来看可分为自主预习、交流讨论、展示评价、感悟应用四个环节。 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自主学习环节既包括学生的自主预习、复习,也包括在课堂对预设的和生成的问题的自主学习。自主预习主要通过导学案引领。课前教师备课考虑学生自学中会遇到的问题,考虑预习的高效,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有自学提纲的导学案,具体内容包括:①学什么,让学生明确自学的内容。②怎么学,让学生明确自学的方式,如看书、做笔记、观察图、查资料、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等。③学多长时间,让学生控制好自学的进度。④学到什么程度,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标,如识记词汇、复述概念、运用原理解释现象等。教师在课前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学生自学的疑难。课堂自主学习的内容一方面来自教师课前的预设,另一方面来自课堂新生成的问题。在合作研讨之前,学生根据教师提示的内容、要求与方式先独立地思考、阅读、体会。在此基础上再在教师的引领下再进入第二环节合作研讨。 合作研讨的一般流程如下:检查自学、组内质疑、组内解惑、汇总问题。这一环节中以组内合作研讨为主,也包括教师参与的方式。一般来说,在学生遇到问题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讨论效果最好。组内交流由组长组织,要求同学先陈述自己自主学习(或者实验操作过程)中发现并记录下来的问题,再通过“兵教兵”的方式进行答疑,不能解决的则生成小组共性疑惑。组间交流时,教师先让各组提出本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接着组织其它组进行解答。所有小组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将由老师进行精讲点拨,这在“展示点评”环节完成。 展示点评的一般流程是:展示成果、点评完善、交流问题、释疑解惑、延伸拓展。实施点评完善、释疑解惑环节时坚持先学生后教师的原则。展示点评有组内展示点评,也有全班的展示点评。这里的“展示点评”主要是指全班范围的展示点评,既包括学生的展示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以及其成果、提出问题以及其他同学和小组对其的解释和点评,也包括教师的精讲点拨。教师精讲点拨注重讲清概念、讲清联系、讲清作用,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实现知识的迁移。点拨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要害与关键,在思路、原理、方法方面有的放矢,以四 两拨千斤的效果获得问题的突破性解决。精讲点拨要求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进程中进行随机备

初中英语新课标解读

初中英语新课标解读 初中英语新课标是以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力求帮助学生转变单纯的接受式学习方式,掌握自主式、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使其成为懂得如何处理问题的学习者。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课标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从课程性质上说,义务阶段的英语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质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发展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英语课程的工具性确定了课程目标的技能目标,即每堂课都要凸显出听说读写的重要性,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与他人沟通,所以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对英语的听说读写做到融会贯通。英语课程的工具性还确定了课程目标的语言目标,学生通过课堂需要掌握的语言知识包含有语音知识、词汇、基本的语法,功能和日常的话题。对于每个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语言知识又有不同的要求。就人文性而言,通过英语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英语课程的人文性确定了英语课程的情感态度目标、学习策略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情感态度目标是指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祖国意识、合作精神、自信意志以及兴趣动机。文化意识目标是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文化理解以及文化知识。学习策略是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交际策略、资源策略、调控策略以及认知策略。 通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我们可以了解到英语课程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对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学习形成

初中英语的几种课型

初中英语的几种课型、基本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 一、课型分类 英语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它是语言学科,但又有别于语文课,鉴于其特殊性,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研究几种基本课型及其教学方法是势在必行的。 课型:1、对话课(基本句型课) 2、词汇课3、语法课4、试卷讲解课5、阅读课 二、各课型的教学主要目的及教学基本环节 1.对话课(基本句型课):目的:操练句型,以达到熟练。 教学基本环节:①句型呈现②机械操练:听说③创设情景应用句型④巩固练习主要教学方法:机械操练为主 基本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2.词汇课:目的:记住单词的音、形、义 教学基本环节:①词的读音②词的拼写形式③词的释义 主要教学方法:音、形、义相结合,初期利用直观教学法 基本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3.语法课:目的: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区别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 教学基本环节①基本结构②分析语法的重、难点 ③利用直观手段讲解语④语法教学与句型教学相结合 主要教学方法:比较法 基本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4.试卷讲解课:目的:对某一单元或某一段教与学的总结. 教学基本环节: ①总体评价学生的答题情况 :总结、反思 ②分析某一部分的答题情况 ③进步的学生 ④重点讲解 5.阅读课:目的:训练阅读技能,培养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基本环节①预学②导学③听读④设疑⑤复述⑥解难⑦查测 主要教学方法:听、读、写 基本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初中英语应充分结合这些课型以及调配好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学生为主题,认真上好英语课。

初中英语基本课型分类研究 一、背景分析 自2006年9月开题以来,甘井子进修学校按照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进行了要素分析和课型分类,在分类研究的过程中,骨干教师和课题研究点校的全体基础学科教师急需在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 二. 课型研究的意义 课型是课的类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符合该课型的特征和教学的基本规律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新课程的推行和社会发展对英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上应进行以下转变:教育思想上变“以英语为本”为“以人为本”;教育目标上变“以掌握知识为主”为“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主”;教育原则上变“以教师为主”为“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模式上变“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 三.研究目的 课型,一是指课的“类型”。它是在对各种课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产生的。二是指“模型”。它是在对各类课在教材、教法方面的共同特征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深入研究各类课型的结构和特征有助于广大教师从整体上把握好每一单元,区别对待和处理每一个课型,以保证教学工作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从而努力做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划分学科基本类型是教师的事情,别人不能包办代替。为了保证课型分类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应该组织教师对自己任教的学科进行分类,然后组织同学科教师进行研讨,最终确定本学科的课型。 教师对本学科的教学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基本了解了本学科教学的基本特点、任务,然后,选取自己最擅长的类型课进行科学、系统的设计,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改进,就能够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初中英语基本课型分类标准 (一)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分为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 (二)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技能培养,分为新授课、巩固课、阅读课和复习课。(三)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分为讲练课、巩固课、复习课、阅读课和语法课。 (四)根据语言知识目标,分为语音课、语法课、词汇课; (五)根据技能培养目标,分为听力课、说话课、阅读课、写作课、翻译课; (六)根据教学过程,分为讲练课、巩固课、复习课、测验课、测验分析课。 结合上述分类情况,初中英语课型分类汇总表如下:

初中英语课标解读

初中英语课标解读 亲爱的领导、老师们,借助学校名师工作室这个平台,我有了更多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共同提高,在此,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参与。 新课标实施以来,我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新课标学习,我学到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结合自己所教学科,我进一步了研读了《英语课程标准》,收益匪浅,今天借此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初中英语新课标将教材按知识划块的方法编写,组成英语的各项能力要求。这种编排体系体现了划整为零的思想,同时也更便于操作,有利于分步学习,同时还提供了一种选择,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步步为营,稳打稳扎地逐步学好英语。无形中,也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解读《英语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课标新变化 一、课程性质的变化 在此次《标准》修订中,明确界定英语课程的性质,将会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本次修订在课程性质中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的性质明确地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

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关于英语课程理念的变化 修订前的课标理念 (1)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2)分级课程体系,保证课程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3)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 (4)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思想,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 (5)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建立了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 (6)强调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作用 修订后的课标理念 (1)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2)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 (3)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4)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上海市初中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解读

上海市初中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解读 一.总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 较为熟练的语言技能,比较丰富的语言知识,学习过程的体验,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乐于接受世界优秀文化的开放意识; 持久的学习积极性,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1.基本素材 Changes and development (变化与发展) Cities and countries (城市和国家) Cultures and customs (文化与习俗) Earth and space (地球与太空) Famous people (名人) Features (人与事物的特征) Food and drinks (饮食) Historical events (历史事件) Holidays and festivals (假日与节日) Illness and festivals (疾病与健康) Interests and hobbies (兴趣与爱好) Jobs and employment (工作与就业) Literature and art (文学与艺术) Man and nature

Mass media Natural world Neighbourhood and surroundings Personal information Public plac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bjects Recreation and sports Social communication Social relationships Transportation Trips and journeys 2.呈现形式Advertisements Chants Dialogues Fables Famous sayings Guides Letters News Notes Passages Plays Poems Proverbs Reports Songs Stories Surveys 3.功能意念 Ability and inability Advice 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 Apology Arguing Blame Boredom Certainty and uncertainty Comparison Complaint Concern Confidence Congratulations

初中英语课型及基本教学模式

初中英语课型及基本教 学模式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听说课 适用于每单元的Section A 1a—Grammar focus 和Section B 1a—2d两部分教学 (一)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 (二)任务活动暨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语言 (Task-based teaching activities):Language Goal: Task one: Target language 目标语言: Task two: … (三)教学准备(Teaching materials): Teacher: 教师在课前需要做哪些工作,准备哪些教具,上课所需要的示范物。 Students: 学生需要为本节课准备哪些物品 (四)教学程序设计 (Teaching procedures): Module 1 热身(Warm-up) Step 1. 话题交流(Free talk or daily English) 结合本单元的中心话题,师生或者生生进行互动,开展口语交流活动, Step 2. 复习/头脑风暴(Revision or Brain storm) 针对本单元所涉及的中心话题,联系学生以往所学的有关内容,进行旧知识复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复习与话题有关的单词、短语,创设适当的语境,复习句式和时态等语法知识。也可以开展头脑风暴活动,联想与话题有关的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旧带新,拓展知识,为新课做知识储备。 Module 2 中心任务活动(Main tasks) Task one: 任务1应该是本单元话题中最简单的任务,所用的语言应是本课时最基础的语言,基本采用第一和第二人称,目标语言主要使用的是1a—1c部分。 Step 1. 1a 学习目标语 1. Speaking: Take about the picture in 1a进行图画描述 教师引导学生就1a的图画进行自由表述(这是培养学生英语思维重要的、也是必要的过程),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问题提示,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采用问答式,例如: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picture What are they doing…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进行口语表述。 2.Study new language:教学1a 通过图片谈论导入新语言知识的学习,学习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目标词汇、句式等,再在1a图片所提供的情景或者创设新的语境来进行交际练习,体会、使用语言。 Step 2.1b 听力训练 1. Listen and do 1b: 教学1b, 完成1b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要求,并且给出一定的听力方法指导。放录音时,第一遍录音只听,不做练习,放第二遍录音时,完成练习。 2.Listen and complete the materials:听力材料的再利用 新教材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听力内容在课本中不出现文字,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容易被忽略,但是它们又是每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对此,教师可以采取漏词填空或者将

初中英语课型解读

初中英语课型解读 一、教材分析 我们在备课中首要考虑的两个因素:教材、学生。这也是我们上课的两条主线:备课:眼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上课: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 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我们才能确定本节课的授课方法,即教法。 这便是我们备课、上课的三要素: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备教材,要从大处着手,从细处着眼。整体把握教材的同时,还要把握到位,注意知识的综合性。在处理教材时,更要注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提高。基于以上原则,以及对新标准英语教材的分析和研究,我们确定了模块教学方式:即初中英语的五课型授课模式。那么,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新标准英语教材的框架结构:教材结构 Module1 How to learn English Words and expressions Unit 1 Try not to translate every word Unit 2 Please help me (with my English) Unit 3 Language in use Module2 Experiences(经历、经验) Words and expressions Unit 1 Have you ever entered a competition? Unit 2 Wei Ming has been all over China by plane Unit 3 Language in use Module3 Journey to space Words and expressions Unit 1 Has it arrived yet? Unit 2 We haven't found any life on other planets yet. Unit 3 Language in use Module4 Education Words and expressions Unit 1 How long have you studied English? Unit 2 Project Hope has built many schools Unit 3 Language in use 7 / 1 模块结构Module

初中英语基本课型分类及标准

初中英语基本课型分类研究 一. 课型研究的意义 课型是课的类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符合该课型的特征和教学的基本规律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新课程的推行和社会发展对英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上应进行以下转变:教育思想上变“以英语为本”为“以人为本”;教育目标上变“以掌握知识为主”为“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主”;教育原则上变“以教师为主”为“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模式上变“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 二..研究目的 课型,一是指课的“类型”。它是在对各种课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产生的。二是指“模型”。它是在对各类课在教材、教法方面的共同特征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深入研究各类课型的结构和特征有助于广大教师从整体上把握好每一单元,区别对待和处理每一个课型,以保证教学工作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从而努力做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划分学科基本类型是教师的事情,别人不能包办代替。为了保证课型分类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应该组织教师对自己任教的学科进行分类,然后组织同学科教师进行研讨,最终确定本学科的课型。 教师对本学科的教学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基本了解了本学科教学的基本特点、任务,然后,选取自己最擅长的类型课进行科学、系统的设计,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改进,就能够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初中英语基本课型分类标准 (一)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分为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 (二)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技能培养,分为新授课、巩固课、阅读课和复习课。 (三)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分为讲练课、巩固课、复习课、阅读课和语法课。 (四)根据语言知识目标,分为语音课、语法课、词汇课; (五)根据技能培养目标,分为听力课、说话课、阅读课、写作课、翻译课; (六)根据教学过程,分为讲练课、巩固课、复习课、测验课、测验分析课。 结合上述分类情况,初中英语课型分类如下:

初中英语新课标解读

新课标解读: 一、课程性质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课程标准(2011年版)》首次明确提出了外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理念,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三、仅仅让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符号系统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学习、积累、应用英语、丰富情感,发展英语语言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品质。 教学建议: 1.建议学生坚持不懈,从不间断。每天至少看15-20 分钟的英语,早晨和晚上是学英语的最好时间。

2.方法要灵活多样。一种方式学厌了,可以变换其他的方式,以便学而不厌。 3.上下相连,从不孤立。记忆英语要结合上下文,不要孤立的记单词和短语,要把握句中的用法。 4.熟记常用语,确保准确无误。把常用的交际用语背熟,熟能生巧。5.尽量用第一人称来记忆习惯用语和句型,以便记忆牢固。 6.多方位多角度来学英语。经常读报、听广播、看外语电影、听外语讲座、读课本和别人交谈等方式来练习英语。 7.敢于开口说英语,不要怕说错。只要敢说,就一定能学好。8.要创设情景,加强交际训练。语言的运用离不开场景的强化训练,只有交际,才能学好。 9.勤奋和持续坚持。.多背,课文范例,背得越多越好,越熟越好;大多数人学不好英语根本的原因是懒惰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10.把英语当成一门声音而不是文字来学。英语首先是一门声音,敢说,加入英语学习,天天说,大胆说,大声说,不怕错,错了及时纠正。 总之: 英语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发展英语语言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及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英语语言运用素质。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人格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营造一个能进行交际实践的学习环境,并

(完整word版)初中英语课型模式(详细)

语法课 前置语法课 课前朗读 朗读学过的单词、短语、对话、课文等或预习的新单词等 一、情景导入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课要学习的新语法知识,展示句型结构,引导学生观察、总结,使学生对该语法知识的结构和运用有初步了解。 二、精讲规则 教师在学生初步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点拨和补充,简要介绍语法规则,突出本语法的主要特征,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并对该语法知识形成进一步明确的认识。 三、专项练习 1.针对语法规则和句型结构,设计专项练习,重点、难点各个击破,并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并能运用。 2.专项练习可采取先说后写的形式。说的练习建议以学生个人、结对、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写的练习可以设计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练习,可以先由学生自主完成再结对互评或小组互评。 3.通过学生小组内交流发现问题,先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由教师点拨、指导。 四、综合运用 1.在专项强化训练的基础上,设计综合练习,使学生将本课学习的语法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达到掌握和学以致用的目的。 2.可以采用先由学生自主完成再结对互评或小组互评等形式。通过学生小组内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 外研社《新标准英语》初二上册 Module 6 A famous story 前置语法课:过去进行时 教学设计: 教材及学情分析:第六模块的语言结构重点和难点是过去进行时。以前学生从未接触过的一个语法项目。是一节前置语法课。学生对现在进行时已经比较熟悉,过去进行时的结构和用法与之较为相似。 我在重难点突破方面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情景导入:练习现在进行时态,为过去进行时学习铺路搭桥 与学习重点关系最密切的时态是现在进行时,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猜动作”环节进行练习。我准备了六张小纸条,上面用英语写着“打乒乓球,弹吉他,打鼓,开汽车,放风筝,切蛋糕”。请一名学生到前面,从教师手中抽取一张纸条,照上面所写表演一动作,其他学

初中英语课型及基本教学模式

听说课 适用于每单元的Section A 1a—Grammar focus 和Section B 1a—2d两部分教学 (一)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 (二)任务活动暨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语言(Task-based teaching activities): Language Goal: Task one: Target language 目标语言: Task two: … (三)教学准备(Teaching materials): Teacher: 教师在课前需要做哪些工作,准备哪些教具,上课所需要的示范物。 Students: 学生需要为本节课准备哪些物品 (四)教学程序设计(Teaching procedures): Module 1 热身(Warm-up) Step 1. 话题交流(Free talk or daily English) 结合本单元的中心话题,师生或者生生进行互动,开展口语交流活动, Step 2. 复习/头脑风暴(Revision or Brain storm) 针对本单元所涉及的中心话题,联系学生以往所学的有关内容,进行旧知识复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复习与话题有关的单词、短语,创设适当的语境,复习句式和时态等语法知识。也可以开展头脑风暴活动,联想与话题有关的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旧带新,拓展知识,为新课做知识储备。Module 2 中心任务活动(Main tasks) Task one: 任务1应该是本单元话题中最简单的任务,所用的语言应是本课时最基础的语言,基本采用第一和第二人称,目标语言主要使用的是1a—1c部分。 Step 1. 1a 学习目标语 1. Speaking: Take about the picture in 1a进行图画描述 教师引导学生就1a的图画进行自由表述(这是培养学生英语思维重要的、也是必要的过程),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问题提示,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采用问答式,例如: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picture? What are they doing?…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进行口语表述。 2.Study new language:教学1a 通过图片谈论导入新语言知识的学习,学习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目标词汇、句式等,再在1a图片所提供的情景或者创设新的语境来进行交际练习,体会、使用语言。 Step 2.1b 听力训练 1. Listen and do 1b: 教学1b, 完成1b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要求,并且给出一定的听力方法指导。放录音时,第一遍录音只听,不做练习,放第二遍录音时,完成练习。 2.Listen and complete the materials:听力材料的再利用 新教材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听力内容在课本中不出现文字,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容易被忽略,但是它们又是每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对此,教师可以采取漏词填空或者将对话打乱顺序重排的方法,将听力材料不完整地呈现给学生,学生根据上下文和已有信息将材料补充完整,亦可进行听写、补写或者排序训练。

初中英语新课标解读

初中英语新课标解读 一、课程性质: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课程标准(2011年版)》首次明确提出了外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理念,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三、仅仅让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符号系统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学习、积累、应用英语、丰富情感,发展英语语言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品质。 教学建议: 1.建议学生坚持不懈,从不间断。每天至少看15-20 分钟的英语,早晨和晚上是学英语的最好时间。 2.方法要灵活多样。一种方式学厌了,可以变换其他的方式,以便

学而不厌。 3.上下相连,从不孤立。记忆英语要结合上下文,不要孤立的记单词和短语,要把握句中的用法。 4.熟记常用语,确保准确无误。把常用的交际用语背熟,熟能生巧。5.尽量用第一人称来记忆习惯用语和句型,以便记忆牢固。 6.多方位多角度来学英语。经常读报、听广播、看外语电影、听外语讲座、读课本和别人交谈等方式来练习英语。 7.敢于开口说英语,不要怕说错。只要敢说,就一定能学好。8.要创设情景,加强交际训练。语言的运用离不开场景的强化训练,只有交际,才能学好。 9.勤奋和持续坚持。.多背,课文范例,背得越多越好,越熟越好;大多数人学不好英语根本的原因是懒惰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10.把英语当成一门声音而不是文字来学。英语首先是一门声音,敢说,加入英语学习,天天说,大胆说,大声说,不怕错,错了及时纠正。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基本解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基本解读 前言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和大调整的变革时期,呈现出世界多极化和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作为一个和平发展的大国,中国承担着重 要的历史使命和国际责任与义务。 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 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学习和使用英语对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借鉴 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增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能够为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素养,培养 具有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 国民的国际交流能力奠定基础。 解读 英语课程的国家价值。 今天的中国不再是1840年以前的中国。 改革开放是基本国策。改革与开放都离不开外语教育。 中国的改革远比开放成功。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我们的开放程度。而这需要全民的外语/外文教育。 中国有必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因为义务教育是面向全面的教育。 英语教育对于中国发展方向的巨大意义就在于此。这也是英语教育的历史使命,是千百年不可能再有的使命。如果英语教育没有起到促进中国进一步开放的作用,我们将愧作中国英语教师。 英语不只是单词、语法!

我们英语教师应该认真思考,我们如何提高国民的这样素养和能力?我们真的有能力去提高培养这样素养和能力?我们自己具有这些素养和能力?或者我们指导如何培养这些素养和能力吗? 1)学习英语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 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他们与各国青少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 还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2)学习英语能帮助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 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 的人文素养。 3)学习英语能够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储备能力, 也能为他们未来更好地适应世界的多极化、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的 信息化奠定基础。 解读 英语课程的个人价值 1)英语课程对个人的工具性价值 会英语,可以工作、生活得更好,打工、种地、当和尚都需要英语。不会英语肯定可以生活在中国,但肯定不如会英语的活得好、活得明白。这是课程标准非常现实、非常实在的一面。 对于英语学习存在困难、导致几乎要放弃的学生,要用具体示例说明学习英语对他们个人发展的作用。 2)英语课程对个人的人文性价值 这说明英语教育对于个人的人文价值。我国大量愤青的存在,说明开放、包容的心态还没有成为我国国民的主流心态。

初中英语三种课型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英语三种课型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英语新授课:“学、研、评、展”合作学习模式的结构流程及操作程序 流 程线 教师线 学生线 “学、研、评、展”合作学习模式包含自主学 习、合作研讨、展示点评、总结反馈四个基本常规环节,从教师组织线索来看可分为指导预习、组织讨论、精讲点拨、归纳提升四个环节,从学生学习初中英语新授课教学模式 自主合作展示总结指导组织精进归纳自主交流展示感悟

线索来看可分为自主预习、交流讨论、展示评价、感悟应用四个环节。 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自主学习环节既包括学生的自主预习、复习,也包括在课堂对预设的和生成的问题的自主学习。自主预习主要通过导学案引领。课前教师备课考虑学生自学中会遇到的问题,考虑预习的高效,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有自学提纲的导学案,具体内容包括:①学什么,让学生明确自学的内容。②怎么学,让学生明确自学的方式,如看书、做笔记、观察图、查资料、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等。③学多长时间,让学生控制好自学的进度。④学到什么程度,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标,如识记词汇、复述概念、运用原理解释现象等。教师在课前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学生自学的疑难。课堂自主学习的内容一方面来自教师课前的预设,另一方面来自课堂新生成的问题。在合作研讨之前,学生根据教师提示的内容、要求与方式先独立地思考、阅读、体会。在此基础上再在教师的引领下再进入第二环节合作研讨。 合作研讨的一般流程如下:检查自学、组内质疑、组内解惑、汇总问题。这一环节中以组内合作

研讨为主,也包括教师参与的方式。一般来说,在学生遇到问题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讨论效果最好。组内交流由组长组织,要求同学先陈述自己自主学习(或者实验操作过程)中发现并记录下来的问题,再通过“兵教兵”的方式进行答疑,不能解决的则生成小组共性疑惑。组间交流时,教师先让各组提出本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接着组织其它组进行解答。所有小组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将由老师进行精讲点拨,这在“展示点评”环节完成。 展示点评的一般流程是:展示成果、点评完善、交流问题、释疑解惑、延伸拓展。实施点评完善、释疑解惑环节时坚持先学生后教师的原则。展示点评有组内展示点评,也有全班的展示点评。这里的“展示点评”主要是指全班范围的展示点评,既包括学生的展示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以及其成果、提出问题以及其他同学和小组对其的解释和点评,也包括教师的精讲点拨。教师精讲点拨注重讲清概念、讲清联系、讲清作用,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实现知识的迁移。点拨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要害与关键,在思路、原理、方法方面有的放矢,以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获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课课例评析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课课例评析 亳州市利辛中学刘武杨保坤张玲玲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当今世界各国教育都在聚焦对人的核心素养的培养(顾明远,2015)。“核心素养”是21世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对人才培养的时代呼唤,它已成为 各个国家争占人才战略制高点的基础工程(褚宏启,2016)。我国也已经明确提 出英语学科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程晓堂、赵思 奇,2016)。 语言能力是指学生能在听、说、读、写多模态语言输入和输出活动中,培养语言的感知与领悟能力,形成正确的音感和语感。在输入活动中,把外显的语言 符号内化整合到个体知识经验体系中,产生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在语言理解中, 解析语言现象,阐释语用价值,提高表达技能;在输出活动中,分享个人看法, 倾听他人见解,创生观点,说服他人,形成语言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文化品格融合了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两个要素的内容。它不仅仅指了解一些文化现象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还包括评价语篇反映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现象,比较和归纳语篇反映的文化,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和态度、文化认同感和文化鉴 别能力(程晓堂、赵思奇,2016)。英语课程发展文化品格需要精选阅读材料, 合理设置活动任务,引导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积累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在 多元文化的浸染和熏陶中提高国际理解、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人 文修养。 思维品质是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一个人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水平和特点。英语学科素养中的思维品质包含思维能力和 思维人格特质两方面内涵。前者是认知因素或称智力因素,包括分析、评价、创 造等技能;后者是非认知因素,包括好奇、开放、自信、正直、坚毅等特质(沈 子菲,2013)。发展思维品质旨在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 生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具备初步多元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学习能力是指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主动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意识、品质和潜能。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和课堂生态的改造,学生能确立正确的学习观, 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能主动拓宽学习资源渠道, 有效规划学习时间;能正确运用学习策略,选择读书笔记、心得分享、网络微博 等学习方法,自我约束,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觉监控,反思、调整学习策略 和学习内容,形成自觉学习、主动进取的习惯和能力。 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和目标陈述来看,无论是语言能力的发展还是学习策略的调控,无论是思维品质的培养还是文化品格的塑造,阅读是实现这 些目标最有效的途径。 二.课例背景及文本选择 本课例是2016年11月份在马鞍山举办的安徽省优质课大赛的一节参赛课。 教学文本选择人教版Go for it!七年级下册Unit 5 Let’s Save the Elephants的一篇 文章。该课由亳州市利辛中学张玲玲老师执教,施教对象为初二学生,课型定位 为阅读课。本节课因教学步骤流畅、教学课件设计新颖、学生表现踊跃、师生配 合良好获得评委和观摩教师的一致好评,获得大赛一等奖。在课后专家点评过程 中,一位专家指出,阅读过程是思维和语言交互作用的过程,如果活动设计巧妙,

(word完整版)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解读 【摘要】2011年12月,教育部正式公布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2001年公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作了不少修改。初中英语新课标凸显了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及工具性等特点,它引领着初中英语教学方式及理念的转变。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来对初中英语新课标进行解读,主要概述了新课标的改革方向,初中英语新课标存在的一些弊端,并且提出了教师如何顺应初中英语新课标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新课标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117-02 在新课程标准颁布之前,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就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的安排,主要是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英语学习效率,获取更多的知识。教师作为这场改革的实施者,必须要不断地

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而学生作为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实行者,教师必须加以引导鼓励,增强他们对自己学习的信心,并积极地配合老师的指导去学习。 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方向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注重发展学生的学习技能和语言交际运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初中英语教学单纯的听和说的技巧训练,从理念、目标、内容、模式等方面进行较大的改进和改革。 (一)教材设计方面 课程标准的实施主要是以教材为载体,教材在教育工作中具有中心地位、基础地位的作用,是课程标准的代言人。我国近代教育家陆费逵在《中华书局宣言》一书中明确提出了教科书革命的口号,他说“国立根本在于教育,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不管是我校目前采用的《仁爱版初中英语》,还是其他地区的人教版,这些教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教学有如地图对探险,是一种指导和引领。初中英语新课改注意到了不同学生的不同认知能力以及不同学生的 不同身心发展水平,所以它在教材设计上选择了在实际日常生活中贴切选材,以求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快乐学习。教材的知识排版采取了层层递进式,由浅入深,从简入繁,层次性教学,这种阶梯式教育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主动学习的氛围,迫使他们养成一种循序渐进的良好习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