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配位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配位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配位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配位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配位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Course Outline

备注说明:

1.带*内容为必填项。

2.课程简介字数为300-500字;课程大纲以表述清楚教学安排为宜,字数不限。

配位化学试题

配位化学试题 1. 利用Pt (Ⅱ)配合物中的反位效应,试说明如何以 K 2PtCl 为原料制备 :(1) [ PtPyNH 3Cl ] 所有可能的异构体,(2)下列配合物: Pt Cl NH 3H 3N Py Pt Cl Py H 3N H 3N Pt Cl NH 3C 2H 4Cl 2. 下列各组中,哪种配位体与同一中心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稳定性高,为什么? C l -,F -和AL 3+;I -,Br --和Hg 2+;2CH 3NH 2,en 和Cu 2+ 3. 从常数手册上查出 [Cu (gly )2 ] 的lgk 1=9.76,lgk 2=2.47。测定条件是: T=25℃,[ NaClO 4 ]=1.0 mol/L ,此常数代表什么意义?具有什么性质?如测定 的方法是pH 法,叙述此方法的原理以及测定过程(gly :甘氨酸)。 4. 解释下列各胺与 Cu (Ⅱ)形成配离子稳定性的差别: 配体 lgk 1(25℃,I=0.1) 乙二胺 1055 1,2—二氨基丙烷 10.65 1,3—二氨基丙烷 9.98 1,2,3—三氨基丙烷 11.1 5. 下列二组试剂与同一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时,估计lgk 大小次序: M(en)3M(Pn)3M(dien)2(1), ,,(2)N OH Cl N OH N OH CH 3N OH CH(CH 3)2 6、试为制备下列各化合物写出适合的配平方程式,并给出大致的反应条件。 (1)以 [Ir(NH 3)5H 2O]3+ 为原料,制备 [Ir(NH 3)5ONO]2+ (2)以 K 2PtCl 4 为原料,制备 [Pt(NH 3)4Cl 2] (3)以 CoBr 2·6H 2O 为原料,制备 [Co(NH 3)5Br]Br 2 (4)以 [Co(NH 3)5Cl]Cl 2 为原料,制备 [Co(en) 3]Cl 3 (5)以 [Pt(NH 3)4SO 4 为原料,制备 trans-[Pt(NH 3)4(OH)2]SO 4 7、何谓配位场谱项?它是如何产生的? 8、为什么Mn(NO 3)2的水溶液是很淡的粉红色?请解释。

配位化学课程论文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摘要:化学键理论在配位化学中有着重要的运用,它现在主要有三大流派。本文就回顾化学键的发展历程,并对三大化学键理论做出仔细的阐述。 关键字:化学键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晶体场理论配位场理论 十八世纪后半叶,欧洲的化学家开始了定量的化学实验的研究。法国化学家普劳斯特通过测定部分化合物的重量组成而提出了定组成定律即一个化合物不管它是天然的还是人工合成的组成该化合物的各元素的重量百分比是固定不变的这一定律促使人们进一步研究化合物是怎样组成的和靠什么力结合在一起的。化合物的定组成结构和性质有什么关系。由此化学键理论产生和逐步发展起来。 1 化学键的发展历程 最早化学家假设原子和原子之间是用一个神秘的钩钩住的,这种设想至今仍留下痕迹,化学键的“键”字就有钩的意思。 1916年,德国科学家柯塞尔考察大量的事实后得出结论:任何元素的原子都要使最外层满足8 电子稳定结构。柯塞尔的理论能解释许多离子化合物的形成,但无法解释非离子型化合物。1923 年,美国化学家路易斯发展了柯塞尔的理论,提出共价键的电子理论:两种元素的原子可以相互共用一对或多对电子,以便达到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结构,这样形成的化学健叫做共价健。 柯塞尔和路易斯的理论常叫原子价电子理论。它只能定性地描述分子的形成,化学家更需要对化学键做定量阐述。 1927 年,海特勒和伦敦用量子力学处理氢分子,用近似方法计算出氢分子体系的波函数和能量获得成功,这是用量子力学解决共价键问题的首例。1930 年,鲍林更提出原子成键的杂化理论(杂化轨道理论)。1932 年,洪德把单键、多键分成δ和∏键两类。δ健是指在沿着连接两个原子核的直线(对称轴)上电子云有最大重叠的共价键,这种键比较稳定。∏键是指沿电子云垂直于这条直线方向上结合而成的键,这种键比较活泼。这就使价键理论进一步系统化,使经典的化合价和化学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 由于上述的价键理论对共扼分子、氧气分子的顺磁性等事实不能有效解释,因此本世纪30 年代后又产生一种新的理论——分子轨道理论。 分子轨道理论在1932 年首先由美国化学家马利肯提出。他用的方法跟经典化学相距很远,一时不被化学界接受,后经密立根、洪德、休克尔、伦纳德等人努力,使分子轨道理论得到充实和完善。它把分子看作一个整体,原子化合成分子时,由原子轨道组合成分子轨道,

传热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杨世铭-陶文铨)]

第一章 思考题 1. 试用简练的语言说明导热、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三种热传递方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答:导热和对流的区别在于:物体内部依靠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称为导热;对流则是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宏观相对位移及冷热流体的相互掺混。联系是:在发生对流换热的同时必然伴生有导热。 导热、对流这两种热量传递方式,只有在物质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而辐射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辐射换热时不仅有能 量的转移还伴有能量形式的转换。 2. 以热流密度表示的傅立叶定律、牛顿冷却公式及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是应当熟记的传热学公式。试 写出这三个公式并说明其中每一个符号及其意义。 答:① 傅立叶定律: dx dt q λ-=,其中,q -热流密度;λ-导热系数;dx dt -沿x 方向的温度变化率,“-”表示热量传递的方向是沿着温度降低的方向。 ② 牛顿冷却公式: )(f w t t h q -=,其中,q -热流密度;h -表面传热系数;w t -固体表面温度;f t -流体的温度。 ③ 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4T q σ=,其中,q -热流密度;σ-斯忒藩-玻耳兹曼常数;T -辐射物体的热力学温度。 3. 导热系数、表面传热系数及传热系数的单位各是什么?哪些是物性参数,哪些与过程有关? 答:① 导热系数的单位是:W/(m.K);② 表面传热系数的单位是:W/(m 2.K);③ 传热系数的单位是:W/(m 2.K)。这三个参数中,只有导热系数是物性参数,其它均与过程有关。 4. 当热量从壁面一侧的流体穿过壁面传给另一侧的流体时,冷、热流体之间的换热量可以通过其中任何 一个环节来计算(过程是稳态的),但本章中又引入了传热方程式,并说它是“换热器热工计算的基本公式”。试分析引入传热方程式的工程实用意义。 答:因为在许多工业换热设备中,进行热量交换的冷、热流体也常处于固体壁面的两侧,是工程技术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典型热量传递过程。 5. 用铝制的水壶烧开水时,尽管炉火很旺,但水壶仍然安然无恙。而一旦壶内的水烧干后,水壶很快就 烧坏。试从传热学的观点分析这一现象。 答:当壶内有水时,可以对壶底进行很好的冷却(水对壶底的对流换热系数大),壶底的热量被很快传走而不至于温度升得很高;当没有水时,和壶底发生对流换热的是气体,因为气体发生对流换热的表面换热系数小,壶底的热量不能很快被传走,故此壶底升温很快,容易被烧坏。 6. 用一只手握住盛有热水的杯子,另一只手用筷子快速搅拌热水,握杯子的手会显著地感到热。试分析 其原因。 答:当没有搅拌时,杯内的水的流速几乎为零,杯内的水和杯壁之间为自然对流换热,自热对流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小,当快速搅拌时,杯内的水和杯壁之间为强制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大,热水有更多的热量被传递到杯壁的外侧,因此会显著地感觉到热。 7. 什么是串联热阻叠加原则,它在什么前提下成立?以固体中的导热为例,试讨论有哪些情况可能使热 量传递方向上不同截面的热流量不相等。 答:在一个串联的热量传递过程中,如果通过每个环节的热流量都相同,则各串联环节的总热阻等于各串联环节热阻的和。例如:三块无限大平板叠加构成的平壁。例如通过圆筒壁,对于各个传热环节的传热面积不相等,可能造成热量传递方向上不同截面的热流量不相等。 8.有两个外形相同的保温杯A 与B ,注入同样温度、同样体积的热水后不久,A 杯的外表面就可以感觉到热,而B 杯的外表面则感觉不到温度的变化,试问哪个保温杯的质量较好? 答:B:杯子的保温质量好。因为保温好的杯子热量从杯子内部传出的热量少,经外部散热以后,温度变化很小,因此几乎感觉不到热。 第二章 思考题 1 试写出导热傅里叶定律的一般形式,并说明其中各个符号的意义。 答:傅立叶定律的一般形式为:n x t gradt q ??-=λλ=-,其中:gradt 为空间某点的温度梯度;n 是通过该点的等温线上的法向单位矢量,指向温度升高的方向;q 为该处的热流密度矢量。

配位化学考试复习资料

分裂能: 中心离子的d轨道的简并能级因配位场的影响而分裂成不同组能级之间的能量差。晶体场稳定化能:在配体静电场的作用下, 中心金属离子的d轨道能级发生分裂, 其上的电子一部分进入分裂后的低能级轨道, 一部分进入高能级轨道。进入低能级轨道使体系能量下降, 进入高能级轨道使体系能量上升。根据能量最低原理, 体系中的电子优先进入低能级。如果下降的能量多于上升的能量, 则体系的总能量将下降。这样获得的能量称为晶体场稳定化能。光谱项:配位场光谱是指配合物中心离子的电子光谱。这种光谱是由d电子在d电子组态衍生出来的能级间跃迁产生的, 所以又称为d-d跃迁光谱或电子光谱。求某一电子组态的能级, 就是推导其光谱项, 实质上就是推算该电子组态的不同L和S的组合。空穴规则:在多于半满的壳层中, 根据静电观点, “空穴”可理解成正电子, 正电子也象电子那样会产生相互排斥作用。 二、命名结构式 1、[Co(NH3)6]Cl3 2、顺-二氯·二氨合铂(II) 反-二氯·二氨合铂(II) 顺-四氯·二氨合铂(Ⅳ) 反-四氯·二氨合铂(Ⅳ) 面-三氯·三氨合钴(III ) 经-三氯·三氨合钴(III ) 3、二(μ- 氯) ·四氯合二铁(III) 二(μ- 氯) ·二(二氯合铁(III)) 4、[(CO)5Mn-Mn(CO)5] 二(五羰基合锰) 5、二茂铁

三、简答 1.异构体异构现象是配合物的重要性质之一。所谓配合物的异构现象是指分子式(或实验式)相同,而原子的连接方式或空间排列方式不同的情况。化学结构异构(构造异构)结构异构是因为配合物分子中原子与原子间成键的顺序不同而造成的, 常见的结构异构包括电离异构, 键合异构, 配位体异构和聚合异构电离异构:在溶液中产生不同离子的异构体。[Co(NH3)5Br]SO4紫红色和[Co(NH3)5SO4]Br(红色), 它们在溶液中分别能产生SO42-和Br-。键合异构有些单齿配体可通过不同的配位原子与金属结合, 得到不同键合方式的异构体, 这种现象称为键合异构。配位异构在阳离子和阴离子都是配离子的化合物中, 配体的分布是可以变化的, 这种异构现象叫配位异构。配位体异构这是由于配位体本身存在异构体, 导致配合单元互为异构。立体异构实验式相同,成键原子的联结方式也相同,但其空间排列不同,由此而引起的异构称为立体异构体一般分为非对映异构体(或几何异构)和对映异构体(或旋光异构)两类 2.配合物稳定性、软硬酸碱理论、举例说明、应用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是指配离子或分子在溶液中解离为水合金属离子和配体达到平衡时,其解离程度的大小。稳定性是配合物在溶液中的一个重要性质,通常用相应的稳定常数来衡量。软酸或软碱是其价电子容易被极化或容易失去的酸或碱,而硬酸或硬碱则是其价电子与原子核结合紧密且不容易被极化或不容易失去的酸或碱。或者说,软酸、软碱之所以称为软,是形象地表明他们较易变形,硬酸、硬碱之所以称为硬,是形象地表明他们不易变形。举例:硬酸中接受电子的原子较小、正电荷高,其价电子轨道不易变形(用一句话说就是硬酸是受体原子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强的酸)。像Al3+离子以及BF3之类的化合物都是硬酸的例子。软酸中接受电子的原子较大、正电荷数目低或者为0, 以易变形的价电子轨道去接受电子(也用一句话说就是软酸是受体原子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弱的酸)。金属原子、Hg2+离子及InCl3之类化合物即是典型的软酸。硬碱中的价电子结合紧密(半径小),软碱中的价电子容易被极化(半径大)。典型的硬碱是一些较小的阴离子如F-离子,对称的含氧酸阴离子, 如ClO4-, 以及具有小的给予体原子的分子如NH3等。典型的软碱是一些较大的阴离子如I-、H-,或者含有较大的给予体原子的分子。应用:软硬酸碱原则在无机化学中有许多定性的应用:①由于一种元素的硬度通常随着其氧化态的增大而增大,氧化态越高硬度越大。因此,为了使一种处于高氧化态的元素稳定,就必须使之与硬碱如O2-、OH-或F-配位:如Fe(VI)和Pt(VI)这样的高价态能够分别在化合物 K2FeO4和PtF6中得到。相反,为了使一种元素处于低氧化态,则必须用软碱如CO或PR3与元素配位。如Na[Co-1(CO)4]和Pt0[P(CH3)3]4这样的化合物中可以见到Co(-1)和Pt(0)。 ②软硬酸碱原理还用来判断离子性盐在水中的溶解度。 3.价键理论、配位场理论、分子轨道理论优缺点价键理论提出配位共价模型,考虑了中心原子和配体的结构,能较好地说明许多配合物的配位数、几何构型、磁性质和一些反应活性等问题。但这个价键理论只能说明配合物在基态时的性质,而不能说明与激发态有关的性质(如配合物的各种颜色和光谱),也不能说明同一过渡金属系列中不同配合物的相对稳定性等。配位场理论人们在晶体场理论的基础上, 吸收了价键理论的若干成果, 既适当考虑中心原子与配体化学键的共价性, 又仍然采用晶体场理论的计算方法, 发展成为一种改进了的晶体场理论, 特称为配体场理论。分子轨道理论用于说明双原子分子和芳香烃的结构。1935年Van Vleck首先用分子轨道理论方法来处理配合物的化学键问题,遵循成键三原则:能量近似、最大重叠和对称性匹配原则。在理论上比晶体场理论等方法更为严谨,所得的结果常用来补充晶体场理论的不足。晶体场理论晶体场理论是一种静电理论, 它把配合物中中心原子与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看作类似于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但配体的加入, 使得中心原子五重简并的 d 轨道(见图)失去了简并性。在一定对称性的配体静电场作用下, 五重简并的d轨道将解除简并, 分裂为两组或更多的能级组, 这种分裂将对配合物的性质产生重。

配位化学小论文

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 配位化学 课程学期论文 专 业 化 学 年 级 2010 级 姓 名 胡 * * 论文题目 稀土铕配合物红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2012 年 5月 31 日 学号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1稀土铕配合物的发光原理 (2) 2稀土铕配合物的配体 (3) 2.1第一配体 (3) 2.1.1β—二酮类配体 (3) 2.1.2羧酸及羧酸盐类 (3) 2.2第二配体( 中性配体) (4) 结语 (4) 参考文献 (5)

稀土铕配合物红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学生姓名:胡** 学号:20100000085 理工系化学专业 摘要:稀土铕配合物是一种兼具有机化合物高发光量子效率和无机化合物良好稳定性的红色荧光材料,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概述了铕配合物的配体和发光机理,讨论了分子结构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研究设想。 关键词:红色荧光材料;铕配合物;有机配体 Abstract:Europium complex as one of red fluorescent materials possesses the high luminescence quantum efficiency and good stability. It is a type of promising luminous materials. In this paper , the liginds and light2emitting mechanism of europium complexes and the effect of molecular structure on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s are discussed. The proposal is suggested based on the questions existed at present. Key words:Red fluorescent materials;Europium complex ;Organic ligands 引言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 OLED) 被誉为21 世纪的平板显示技术。要实现全色平板显示,需要高色纯度的红、绿、蓝三色光。然而,大多数有机材料的电致发光光谱较宽,不利于全色显示的实现。1991 年, Kido 等。首次将稀土有机配合物用于有机电致发光的研究,得到了特征Eu( Ⅲ) 离子电致发光器件。自此,这方面的研究很快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目前在有机红、绿、蓝三基色显示材料中,红色发光材料被认为是最薄弱的一环。主要是因为对应于红色发光的跃迁都是能隙很小的跃迁,很难与载流子传输层的能量匹配,不能有效地使电子和

《服装美学》网上考试题库

《服装美学》网上课程考试题库 一、单选题。 1.服装的美指的是(D) A.色彩的美 B. 样式的美 C. 料子的美 D. 着装形象的 美 2.采用希腊式长裙作为女装的时代是( C ) A.巴洛克时期 B. 洛可可时期 C. 新古典主义 D. 浪漫主义 3.黑格尔认为最具有艺术性的服饰是( A ) A. 希腊人的服饰 B. 罗马人的服饰 C. 德国人的服饰 D. 基督教的服饰 4. 温克尔所写的关于古希腊艺术的著作是( A ) A.《古代艺术史》 B. 《美学》 C. 《艺术哲学》 D. 《希腊艺术史》 5. 伊甸园的故事表明了服装起源于( A ) A. 羞耻 B. 保护 C. 装饰 D. 自我实现 6. 中世纪的欧洲影响人们的主要思想观念是( A ) A. 基督教 B. 伊斯兰教 C. 佛教 D. 希腊思想 7. 基督教对于服装美的评价依据的标准是( C ) A. 性感 B. 装饰说 C. 遮蔽 D. 表现体型 8. 唐代服装出现暴露的现象主要是因为( B ) A. 受西方的影响 B. 受胡人的影响

C. 受日本的影响 D. 宗教思想的影响 9. 西方服装观念变化的标志是() A. 缠裹式服装的出现 B. 剪裁式服装的出现 C. 披挂式服装的出现 D. 裙装的出现 10. 下面能称为服装的是( C ) A. 纹身 B. 画眉 C. 衬衫 D. 医疗手术做的双眼皮 11. 路易十四戴假发是( C ) A. 为了美观 B. 增加威严 C. 掩饰缺陷 D. 引领时尚 12. 有闲阶层服饰的重要特点是( D ) A. 华丽 B. 奢侈 C. 简洁 D. 不方便 13. 具有简洁风格的女装是( C ) A. 巴洛克时期 B. 洛可可时期 C. 新古典主义时期 D. 浪漫主义时期 14. 在等级社会中时尚传递的方式是( B ) A.自下而上 B. 自上而下 C. 从边缘到中心 D. 集体选择 15. 中国出现时尚的时代是( D ) A. 唐 B. 春秋 C. 明晚期 D. 民国时期 16. 西方社会出现时尚的时代是( B ) A. 中世纪 B. 文艺复兴 C. 17世纪 D. 18世纪 17. 青年亚文化出现于( A ) A. 一战之后 B. 二战之后

配位化学翻译

锆—吡咯基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对吡咯基配体配位方式影响因素的计算分析 □文/Joseph M.Tanski,Gerard Parkin*(约瑟.坦斯基,杰拉德.帕金)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学院,纽约10027 摘要:具有η1和η5吡咯基配 位方式的锆配合物的一系列 结构特点已有初步研究报道。 确切的说,2,5 - 二芳基-吡 咯[pyr Ar2]配体(Ar= 苯基, 2,4 –二甲苯基)已经被用 来制备 [pyr Ar2]Zr(NMe 2) 3 (NMe 2 H), [pyr Ar2]Zr(NMe 2) 3, , [pyr Ar2]Zr(NMe 2)I 2 和 [η5-pyr Ar2] 2ZrCl 2 .。密度泛 函计算结果表明,各种配位方 式相对的稳定性可以被立体 因素及金属中心的路易斯酸 性所影响。 毫无疑问,环戊二 烯配体,在有机过渡金 属化学的发展中起到了 关键作用。通过和环戊 邻二苯基比较,相关等 电子杂环吡咯配体,[pyr Rn],1已不大适用于过渡金属化学。2关于锆化学,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一些吡咯配合物的结构已经得到认证,观察到吡咯配体和戊二烯配体相似,只能通过氮原子结合η1-模式,3而不是η5-模式。在本文中,我们报道了一系列单一和二度(吡咯)锆配合物的合成和结构特征在吡咯配体的η5-配位中起重要的作用,而且计算分析研究致力于找到影响吡咯配体于这些衍生物中η5和η1对抗配位方式的因素。 吡咯配体芳基的2 - 5位取代以前未应用于早期的过渡金属化学。然而,我们认为这样的取代基会提供有助于像[η5-pyr Ar2] 2 二卤化锆类型的二茂锆化合物的类似物的稳定的合成和隔 离。确实,[pyr Ar2] 2ZrCl 2 (Ar= 苯基,2,4 –二甲苯基)可能是由四氯化锆和[pyr Ar2]Li4(方 案1)反应得到的。因此提供吡咯相对物到已知的弯曲插入的环戊二烯基复合物,(CP R) 2-ZrCl 2 。 同样,易得到的半插入锆吡咯配合物是由 Zr(NMe 2) 4 和[pyr Ar2]H反应得到[pyr Ar2]Zr(NMe 2 ) 3 的, 通过二甲胺加成[pyr Ar2]Zr(NMe 2) 3 (NMe 2 H)。[pyr Ar2]Zr(NMe 2 ) 3 是其他锆吡咯配合物的前体。因此, [pyr Ar2]Zr(NMe 2) 3 和2当量的Me 3 SiI合成二碘化物[pyr Ar2]Zr(NMe 2 )I 2 ,然而和3当量的会导致配 体重新分配,形成[pyr Ar2] 2ZrI 2 (Ar= 苯基)。因此,二氯化合物[pyr Ar2] 2 ZrCl 2 可以由 [pyr Ar2]Zr(NMe 2) 3 和过量的Me 3 SiCl反应得到。(Me=甲基,pyh=吡咯基,注释中有,下文不再赘 述)。 吡咯基配合物配位方式的最终确定需要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来鉴定(图1-3)。6值得注意的是一 个η5吡咯配位方式在苯基取代的吡咯配合物[pyr Ar2]Zr(NMe 2) 3 ,[pyr Ar2]Zr(NMe 2 )I 2 ,[pyr Ar2] 2 ZrX 2 (X=Cl,I 、Ar= 苯基、pyr=吡咯基)和对二甲苯基取代取代的吡咯配合物[pyr Xyl 2 ]合锆(氮- 二甲基)二碘(Xyl=对二甲苯基)和[pyr Xyl 2] 2 -ZrCl 2. 中被找到。鉴于尽管试图具体合成符合η5

2010级《配位化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泰山学院课程考试专用 泰山学院化学化工学院2010级化学专业本科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配位化学》试卷A (试卷共6页,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请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 1、关于影响配位数的主要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论何种配体,中心离子的电荷越高、半径越小,配位数越大 ; B. 不论何种中心原子,配体的体积都是对配位数影响最大的因素 ; C. 讨论配位数的大小要从外部条件、中心离子、配体等方面考虑 ; D. 中心离子的电荷与半径,决定了形成配合物的配位数高低 ; 2、下面关于中心离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Nb(V)、La(III)、Co(III) 为外层具有9-17电子结构的过渡金属离子; B. Cu(I)、Sn(II)、Hg(II) 为外层具有18 电子结构的离子 ; C. Ge(II)、Sn(II)、Pb(II) 为外层具有18+2电子结构的离子 ; D. Al(III)、Si(IV)、Ti(III) 为外层具有8电子结构的离子; 3、说明Zn 2+,Cd 2+,Hg 2+形成配合物的稳定性顺序,错误的是( ) A. [ZnI 4]2- > [HgI 4]2- ; B. [ZnCl 4]2- < [CdCl 4]2- ;

C. [CdF4]2-< [HgF4]2-; D. [CdF4]2-< [ZnF4]2-; 4、下列光谱化学序列中配体强弱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en > NO2-; B. F-< C2O42-; C. NH3> en ; D. OH-> CN-; 5、下列有关配合物的立体结构与配位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配位数为3的配合物,有平面三角形和三角锥型两种构型; B. 一维无限链式结构的Cs[CuCl3]n的配位数为4 ; C. 具有角锥形结构的[SnCl3]-配位数为3 ; D. 配合物[(Ph3P)3Cu2Cl2]中铜(I)的配位数有3、4两种模式; 6、下列有关配位数与配合物的结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配离子[PdCl4]2-和[AuCl4]-都具有平面四方形结构; B. 配合物[VO(acac)2] 和[Cu(NH3)4]SO4·H2O都具有四方锥结构; C. 配离子[Ni(CN)5]3-和[CdCl5]3-都具有三角双锥构型; D. 配离子Cd(CN)4]2-和[Cu(CN)4]2-都具有四面体结构; 7、下列关于配合物几何异构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配合物[Co(NO2)3(NH3)3] ,有2种几何异构体; B. 配离子[Co(en)2Cl2]+,有5种几何异构体; C. 配离子[Co(NH3)2(H2O)2(Py)2]3+,共有6种几何异构体; D. 配合物[Cr(gly)3] ,有4种几何异构体; 8、外文期刊Angew.Chem.Int.Ed可从哪个数据库网址中查得?() A. https://www.doczj.com/doc/bb5530559.html, ; B. https://www.doczj.com/doc/bb5530559.html, ; C. https://www.doczj.com/doc/bb5530559.html, ;

配位化学练习题

配位化学习题 1.命名下列配合物的配离子(任选4个) (1)(NH4)3[SbCl6]; (2) [Co(en)3] Cl3; (3)[Co(NO2)6]3-; (4)[Cr(H2O)4Br2] Br·2H2O; (5) [Cr(Py)2 (H2O) Cl3] ; (6)NH4[Cr(SCN)4(NH3)2] 答案:(1) 六氯合锑(III)酸铵; (2) 三氯化三(乙二胺)合钴(III); (3)六硝基合钴(III)配阴离子; (4)二水合溴化二溴·四水合铬(III); (5)三氯·水·二吡啶合铬(III); (6)四硫氰根·二氨合铬(III)酸铵 2. 根据下列配合物和配离子的名称写出其化学式(任选4个) (1)四氯合铂(II)酸六氨合铂(II); (2)四氢合铝(III)酸锂; (3)氯化二氯·四水合钴(III);(4)羟基·水·草酸根·乙二胺合铬(III); (5)氯·硝基·四氨合钴(III)配阳离子;(6)二氨·草酸根合镍(II) 答案: 3.叙述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对无机合成的指导作用。 避免和减少合成工作的盲目性,必须掌握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

1化学热力学作用: 1)能否发生,2)极限如何。 2. 化学动力学作用: 1)反应速度。反应有多快,2)反应机理。如何进行反应, 3. 理论指导 通过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分析,预测能否反应和反应多快,制定相应的实验方案度。 4.根据学习经验,说明配合物合成后需要进行的表征手段有那些? 答案:(1) 熔点的测定;(2)红外光谱;(3)元素分析;(4) 核磁共振;(5)差热及热重分析;(6)X-射线粉末衍射; (7)扫描电子显微镜; (8)透射电子显微镜; (9)气体吸附实验分析。 5. 有两种钴(III)配合物组成均为Co(NH3)5Cl(SO4),但分别只与AgNO3和BaCl2发生沉淀反应。写出两个配合物的化学结构式,并指出他们属于哪一类异构现象? 答案:前者与AgNO3反应生成AgCl沉淀者,Cl-为外界,化学结构式为[CoSO4(NH3)5] Cl;能与BaCl2反应生成BaSO4沉淀者外界为SO2-4,化学结构式为[CoCl(NH3)5] SO4,二个配合物之间属解离异构关系。 6.向Hg2+溶液中加入KI溶液时有红色HgI2生成,继续加入过量的KI溶液时HgI2溶解得无色的HgI2-4配离子。请说明HgI2有颜色而HgI2-4无色的原因。

配位化学论文1

姓名:刘乐班级:应用化学071 学号:0604200137 本学期学习了《配位化学》这门课,感觉这门课很实用,跟各个学科的联系也很紧密,老师讲课也很风趣幽默。学习完这门课也学到好多知识,我通过找资料,上网,看参考书等方式完成了以下一篇论文。 对配合物中配体间的弱相互作用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化学界的重视,正在形成一个新的领域。比如:配体间作用的氢键的定向作用已开辟了有关生物活性、分子识别和晶体工程研究的新领域。金属桥联配合物分子间氢键作用,使模型化合物具有特殊的光、磁、电性质及新的生物效应等等。而且研究人员强调指出,正是这些配体间的弱相互作用架设了由配位化学通向超分子化学的桥梁。他们也正在研究向摸拟膜表面配合物的形成和超分子化学领域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配体间的弱相互作用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超分子化学以分子间由非共价的弱相互作用结合而成的多分子体系为研究对象,是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扩展,使化学由专门研究共价键和由此形成的多原子集聚体拓展到研究共价键与非共价弱相互作用(包括静电作用、氢键、疏水缔合、芳环堆砌等)共存时的复杂体系它不仅淡化了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的界限,而且实际上已经成为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的一个交叉前沿领域。诺贝尔奖获得者法国著名化学家J.-M. Lehn?曾多次指出,在某种意义上说,超分子化学可以被看作是推广了的配位化学。l 配体间作用的重要性与主要作用类型 在金属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及功能研究中,长期以来比较集中在研究金属-配体间的结合方式、强度及其对配合物性能的影响等方面,而对配合物中配体问的相互作用则研究较少事实上,在配合物,特别是在混配配合物中,由于二种或更多的配体同时配位在一个金属离子上,同时它们在空间上彼此靠近,因而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相互作用。研究混配配合物中配体问的弱相互作用,不仅对理解金属离子如何参与生命过程有实际意义,也是由配位化合物形成超分子体系的决定因素配体间的弱相互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1.1 配体间通过中心离子的电子转移效应 Sigel发现Cu(bipy)2+等N,N配位的∏酸二元配合物在形成三元配合物时,第二配体的配位原子类型对配合物稳定性影响十分显著。 1.2 空间的配体-配体相互作用 空间的配体问相互作用可分为配合物分子内配体间相互作用和配合物分子问的配体间相互作用。 1.2.1 配合物分子内的配体间相互作用 1.2.1.1 空问阻碍效应位阻效应指形成三元配合物时,那些含有较大侧基或多余配点的二元配合物总是优先选择体积或位阻小的第二配体。如三齿配体Ida形成配合时,由于空余的配点常存在这种效应[2]。在生物配体(氨基酸,肽)配合物中空问阻碍效应也十分常见,因而很难在生物体内找到含有两个较大侧基的混配配合物,即所谓生物配体间的立体选择性。 1.2.1.2 静电作用静电作用包括起稳定化作用的正负离子问的吸引作用、氢键作用和去稳定化作用的阴离子。阴离子作用其中尤以氢键作用最为重要,氢键作用常增加配合物稳定性,它亦可视为一种静电作用。I.2.1.3 芳环堆砌与疏水缔合作用 Sigel[3]等人研究混配配合物Cu(bipy)2+(A即)中的电荷转移作用时,首次发现配合物中存在有联吡啶环和嘌呤环间的重叠,称为芳环堆砌作用。正是选种堆砌作用给三元配合物带来相当大的额外稳定性(△logK从0.91增到6.96>,芳环堆砌作用也受到了广泛关注。与此相似,当具有较大脂肪侧链的有机

级《配位化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级《配位化学》期末考试试题(A 卷)

————————————————————————————————作者:————————————————————————————————日期: 2

泰山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系2007级化学系各专业本科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配位化学》试卷 A (试卷共6页,答题时间12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统分人 复核人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请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 1、中心原子具有18+2电子结构的是( ) A. Al(III); B. Zn(II); C. Pb(II); D. Fe(III); 2、下列关于配合物几何异构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o(NO 2)3(NH 3)3]配合物有3种几何异构体; B.平面四边形配合物[M(abcd)]型配合物,只有1种几何异构体 ; C. [M(a 2b 2b 2]型的八面体配合物存在5种几何异构体; D.八面体[M(ab)3]配合物,不存在几何异构体; 3、配合物晶体场稳定化能的计算结果,错误的是( ) A. [Fe(H 2O)6]2+ 的CFSE=-0.4Δo B. [Mn(H 2O)6]2+ 的CFSE=-2.0Δo 得分 阅卷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Ni(H2O)6]2+的CFSE=-1.2Δo D. [Cu(H2O)6]2+的CFSE=-0.6Δo 4、指出下列配体的光谱化学序列中错误的排列顺序( ) A. en < NO2-; B. SCN- > CN-; C. NH3 < en ; D. H2O > C2O42-; 5、配合物荷移跃迁能排列顺序存在错误的是:() A. [OsCl6]2- > [OsBr6]2- > [OsI6]2- B. [Ru III Cl6]3- > [Ru IV Cl6]2- C. VO43 > CrO42- > MnO4- D. HgCl42- < HgBr42- < HgI42- 6、期刊https://www.doczj.com/doc/bb5530559.html,mun.主要收录在哪个数据库网址中?() A. https://www.doczj.com/doc/bb5530559.html, ; B. https://www.doczj.com/doc/bb5530559.html, ; C. https://www.doczj.com/doc/bb5530559.html, ; D. https://www.doczj.com/doc/bb5530559.html, ; 7、找出有关d n组态自由离子基谱项,错误的是:( ) A. d1组态的自由离子基谱项是2D ; B. d2组态的自由离子基谱项是1P; C. d3组态的自由离子基谱项是4F; D. d4组态的自由离子基谱项是5D; 8、配合物的立体结构与配位数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Ag(NH3)2]+的配位数为2; B. 配位数为4的配合物,主要有四面体和平面四边形两种构型; C. 配位数为3的配合物只有平面三角形结构; 2 / 8

配位化学教材全文版

第1章配位化学导论 配位化学(coordination chemistry)是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配位化合物(coordination compounds)(有时称络合物complex)是无机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配位化学的研究虽有近二百年的历史,但仅在近几十年来,由于现代分离技术、配位催化及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等方面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配位化学的发展。它已广泛渗透到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催化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而且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以及医学等其他科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目前,配位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国防和航天等领域。 配位化学发展简史 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配合物是普鲁士蓝。它是1704年由柏林的普鲁士人迪斯巴赫(Diesbach)制得,它是一种无机颜料,其化学组成为Fe4[Fe(CN)6]3·nH2O。但是对配位化学的了解和研究的开始一般认为是1798年法国化学家塔萨厄尔()报道的化合物CoCl3·6NH3,他随后又发现了CoCl3·5NH3、CoCl3·5NH3·H2O、CoCl3·4NH3以及其他铬、铁、钴、镍、铂等元素的其他许多配合物,这些化合物的形成,在当时难于理解。因为根据经典的化合价理论,两个独立存在而且都稳定的分子化合物CoCl3和NH3为什么可以按一定的比例相互结合生成更为稳定的“复杂化合物”无法解释,于是科学家们先后提出多种理论,例如,布隆斯特兰德()在1869年、约尔更生()在1885年分别对“复杂化合物”的结构提出了不同的假设(如“链式理论”等),但由于这些假设均不能圆满地说明实验事实而失败。 1893年,年仅27岁的瑞士科学家维尔纳()发表了一篇研究分子加合物的论文“关于无机化合物的结构问题”,改变了此前人们一直从平面角度认识配合物结构的思路,首次从立体角度系统地分析了配合物的结构,提出了配位学说,常称Werner配位理论,其基本要点如下: (1) 大多数元素表现有两种形式的价,即主价和副价; (2) 每一元素倾向于既要满足它的主价又要满足它的副价;

2016年下学期《中国文化地理》网上课程考试题库

《中国文化地理》网上课程考试题库 (标绿色为新增试题) 一、单选题 1.说起文明的起源,最为重要的就是?C A人类的起源B文化的起源C 农业的起源D社会的起源 2.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是?B A都在热带B都在东半球C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D都最先种植了水稻 3.四大文明中哪一个文明与其他三个文明不在同一纬度上呢?B A古埃及B中国C巴比伦D印度4.中国早期农业的主要作物是?A A小米B小麦C水稻D玉米 5.以下属于小米生长范围的是?A A小米生长范围很广泛大都地区都可以B山坡C河流边D平原 6.真正出现将水稻转换成农业的地方是在?A A长江流域B海南C广东D西北 7.中国早期北方的文明出现在哪个区域?A A黄河流域B西部地区C东北地区D长江流域 8.中国历史的早期,现在称为先秦时期,可以划分为皇、帝、王、和哪个时代?AA 霸B君C主D诸侯9.三皇是指天皇、帝皇和?B A海皇B人皇C世皇D皇帝10.五帝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尧?B A炎帝B舜C水帝D冥帝11.

有位历史学家叫顾继刚,他写了一篇文章,解释一个学说是?A A递层演进说B历史进化说C帝皇演进说D传位演进说 12.中国古代传说故事大概是从以下哪个时期传诵而来的呢?D A夏朝B商朝C秦朝D春秋战国时期13我们所说的中国文明到底有多少年的历史?C A五千年B三千年C四-五千年D一万年14.世界文明的起源大概在?B A公元前1500年B公元前1600年C公元前400年D公元前2000年第 15.我国在什么时候兴起了白话文运动?A A清朝末年B唐朝末年C秦朝末年D宋朝末年16.我国在什么时候统一了文字?DA清朝B 唐朝C宋朝D秦朝17汉语属于哪个语系?C A阿拉伯语系B印欧语系C汉藏语系D阿尔泰语系18我国哪一地区首先出现的文字?C A西部地区B东部地区C中部地区D南部地区19.相比较而言,哪种方言最为复杂?D A赣语B湘语C粤语D闽语20下列不属于北京的别称有?D A北平B燕京C蓟D都城21我国的文字最早出现在哪里?C A南方B北方C黄河流域D长江流域 2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近几十年北方饮食的变化的是?C A水稻的出现B小米的减少C紫薯的引进D玉米的发展 23.北方菜偏重于以下哪种口味?A A咸B甜C辣D酸

配位化学作业

对配位化学的认识 一学期的配位化学课,我对配位化学从所知甚少到有较深了解,进而产生一定的兴趣。在这个不但学习的过程中,觉得自己学到了不少东西。 配位化合物的发现和配位化学的研究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发现并使用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配合物是普鲁士蓝,它是十八世纪初普鲁士人在染料作坊中为寻找蓝色染料,在铁锅中将兽皮、兽血同碳酸钠混合后强烈煮沸而得到的。但是化学文献中所记载的最早的有关配合物的研究是1798年法国化学家Tassaert所报道的橙黄色盐CoCl3·6NH3。它是由CoCl2盐在NH4Cl和NH3水溶液中制得的: 4 CoCl2 + 2 NH3 + 4NH4Cl + O 2 →[Co(NH3)6]Cl3 + H2O CoCl3·6NH3是一种新型化合物,其性质与NH3和CoCl2截然不同。这引起了许多无机化学家的重视和深入研究,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氨不仅与钴盐形成CoCl3·5NH3、CoCl3·4NH3、CoCl3·5NH3·H2O等多种配合物,且与铜、钯、铂等金属的盐类皆可形成大量的此类配合物。除NH3外,当时还发现Cl-、CN-、NCS-、H2O、NO等离子或分子也可与金属离子或原子形成配合物,于是便开始了配位化学的早期探索。 我对配位化学的兴趣最早就产生于它多彩斑斓的颜色:最早的普鲁士蓝,后来学习到的还有:黄色的[Co(NH3)6]3+;橙色的[Co(NH3)5 NCS ]2+;红色的[Co(NH3)5 H2O]3+;紫色的[Co(NH3)5Cl]2+;绿色的[Co(NH3)6 Cl 2]+…… 通过后来的学习,我了解到,物质能否显色,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要有适当的能级间隔;要有较大的跃迁几率。而能够产生颜色的跃迁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①过渡金属内部的d-d跃迁 (如配位化合物);②化合物中电子从一个离子转移到另一个离子上的荷移跃迁(称C-T跃迁);③有机分子中的π→π*跃迁,n →π跃迁,n→σ*跃迁等(如染料);④半导体中电子在带隙间跃迁;⑤与晶体缺陷有关的电子跃迁。 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才了解到其实配位化合物无处不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例子,比如:分析实验中经常用到的试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为螯合物,具有环状配位结构;血液中起贮存氧和输送氧作用的血红素,是铁元素与卟

创新创业课程试题库

单选什么类型的项目不适合寻求风险投资? A.资金充足的项目 B.自盈利且运转良好的项目 C.前景光明的项目 D.团队成员足够多的项目 2 多选成功创业者的共同特质: A.前瞻性 B.意志力 C.凝聚力 D.理性思考的能力 3 多选没经验的创业者提高成功率的方法有: A.选择创新模式 B.准备充足的资金 C.不怕失败 D.与有经验者合作 4 多选理性应对失败应该做到: A.调整好心态? B.对未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C.一个人躲起来发泄 D.面对失败时理性从容 5 多选正确的创业心态首先要做到: A.认清自己是否适合创业 B.对自身进行冷静理性的评估 C.对心态、性格、志趣、能力等方面要有超强的准备和训练 D.倾家荡产也要创业 多选 产品初期吸引精准用户的基本手段包括 A.借助大平台 B.使用具有创意的推广方式 C.针对目标用户选择有效的沟通方式 D.花钱买用户 2 多选企业的不同阶段需要设定的不同目标包括 A.战术目标 B.经济目标 C.愿景目标 D.战略目标

A.有 B.没有 2 单选根据统计学规律,创始人为__________人时,初创公司成功概率较大? 个及以上 3 单选创始人需要在企业初创期订立股东协议吗? A.需要 B.不需要 4 单选两个创始人的股份比例分配为以下哪种情况时,相对来说更有利于公司的决策与未来发展? :5 :7 5 单选公司在以下哪个阶段引入具有专业技能的“雇佣军”会比较适宜? A.初创期 轮融资后 6 单选对公司前景的宣传应重点面向: A.公司外部人员 B.公司内部人员 7 单选合伙人在管理职能和股权比例两方面的关系最好是: A.对等的 B.不对等的 8 单选公司初创期,创始人和CEO最好由: A.同一个人担任 B.不同人担任 9多选董事会必须披露的内容包括: A.经营细节 B.财务数据 C.重大发展战略 10 单选监管机制更适用于: A.初创公司 B.较为成熟的大型公司 11 单选根据统计学规律,创始人为__________人时,初创公司成功概率较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