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科学性和当代性

试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科学性和当代性

试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科学性和当代性

马克思主义文论它从属于总的历史科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将历史的观点和美学的观点有机的集合起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包含了人学理论、关于内部的理论以及美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它反映了社会变革和历史的发展趋势,并且促进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的发展。

马克思文艺理论的形成分为三个时期:形成期(1944年——1946年),发展期(1946年——19世纪70年代)。深化期(19世纪70年代——1895年),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同样,马克思文艺理论的诞生和发展也有着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和思想基础。马克思文艺理论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制度和无产阶级兴起的基础之上的,是当时社会的一种客观反映。其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产生是对人类先进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马克思文艺理论吸收了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自然说”到费尔巴哈的“艺术以人为对象”、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等学说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而有批判了否定他们学说中的“合目论”、“自然人论”以及形而上学的因素,真正做到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马克思文艺理论在对待美学理论,特别是以康德、黑格尔为带表的德国古典美学,他们重视把发展观和矛盾观引入德国古典美学,并且在美学领域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最高思维方式,彻底批判和否定了古典美学复活唯心主义。并且吸取了古典经济和空想社会主义中宝贵的材料。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

义,它是马克思文艺理论的哲学基础,这就使马克思文艺理论体系建立在主体对客体历史的,现实的和完整的分析研究之上,从而具有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主要则体现在人类对它的继承和发展,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和西欧掀起的马克思主义复兴运动,当时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滞胀”。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A·萨缪尔森和威廉·D·诺德豪斯合著的、影响巨大的《经济学》,在1979年出版的第10版中,借助伊赛亚.柏林的话承认:“19世纪的思想家,没有一个像马克思那样对人类产生如此直接、深思熟虑和巨大的影响。”他们写道:“……同我们所概略考察过的大多数早期的理论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在今天仍具有生命力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几十年西方批判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学的基础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兴起为马克思文艺理论注入了新鲜血液,现代西方国家中一种反对列宁主义但又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它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最初是共产国际内部一种“左”倾思潮,在受到共产国际的批判后,在党外发展起来。这股思潮在开始时没有自称或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企图把马克思主义同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些流派结合起来,在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和对社会主义的展望上,在革命的战略和策略上,提出了同列宁主义相对立的见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趋向和流派,在分析研究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情况

和新现象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痼疾和问题,探索了西方革命的途径,并且批评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和缺陷。但是,由于它们脱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没有能够为现代西方社会指出一条摆脱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2009级汉语言文学班:李里

学号:2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