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汽车平行进口政策及自贸区试点政策研究

中国汽车平行进口政策及自贸区试点政策研究

中国汽车平行进口政策及自贸区试点政策研究
中国汽车平行进口政策及自贸区试点政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b838374.html,

中国汽车平行进口政策及自贸区试点政策研究

作者:齐振伟

来源:《经营者》2016年第22期

摘要本文对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的各项汽车平行进口有关政策进行了整理,并对目前各自贸区内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办法进行了归纳与对比,系统性地展示了当前汽车平行进口行业的政策环境。

关键词平行进口汽车自贸区

平行进口汽车,是指未经汽车品牌厂商授权,由贸易商从海外市场购买后在中国市场进行销售的汽车。由于《汽车品牌管理办法》(2005年)中规定了境外汽车境内销售的总经销商

制度,为了控制价格、实现利润,大多数总经销商都是厂家本身或与其关联的企业。由于政策限制和厂家打压,平行进口车一直处于灰色地带。总经销商制度对汽车品牌管理及售后保障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是造成国内进口车价格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

为打破垄断,政府密集发布了系列汽车平行进口相关政策法规,并在各大自贸区开展试点。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国家层面出台的汽车平行进口相关政策及当前各自贸区试点的管理办法,展示了新形势下我国发展汽车平行进口的政策环境。

一、近年来我国汽车平行进口相关政策变迁

2014年8月,国家工商总局发布《关于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

案工作的公告》:“从2014年10月1日起,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的相关备案工作。”平行进口车经销商不再受备案制度的限制。

2015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部署实施积极的进口促进战略,推进贸易便利化,改善贸易环境,促进进出口稳定平衡发展;并明确要加紧在上海自贸区开展汽车平行进口试点。

2016年1月,商务部发布《汽车品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新的《汽车销售管理

办法》打破了品牌授权,且名称中隐去了“品牌”两字,并在第九条中明确指出:“经销商出售未经供应商授权销售的汽车,或者未经境外汽车生产企业授权销售的进口汽车,应当以书面形式向消费者作出特别明示和提醒,并明确告知消费者责任主体。”这意味着经销商可以销售未经供应商授权的汽车,同时也为平行进口车的合法地位做了背书。

2019中国汽车发展现状分析

2019中国汽车发展现状分析 1、2019年H1中国汽车产销量均超1200万辆 自2018年5月起,车辆销售迎来了28年来首次下滑。而中国车市持续陷入了持续12个月的低迷状态,乘用车市场历月销量与往年相比持续下滑。今年六月,我国乘用车市场销量迎来了增长,而商用车却在继续下降。 近日,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6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89.5万辆和205.6万辆,比上月环比增长2.5%和7.5%,比上年同比下降17.3%和9.6%。其中,乘用车产销的环比增速高于全行业。 累计方面,2019年1-6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213.2万辆和1232.3万辆,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3.7%和12.4%,产量降幅比1-5月扩大0.7个百分点,销量降幅收窄0.6个百分点。 据了解,此次汽车市场的止跌回暖,正好恰逢国五与国六切换季(6月份尾气排放标准升级),自6月初开始的厂家协同经销商开展大规模的有针对性的促销,利用一切渠道最终实现国六的“硬着陆”,从而激发了乘用车市场零售由负转正,这为6月份汽车销售的增长做了很大贡献。 然而,近六个月部分国产自主企业的汽车销量同比增长,有的甚至同比大幅暴增。6月奇瑞汽车销售46496辆,同比增长6.8%;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7253辆,同比增长14.2%。除此之外,一汽红旗在6月的销量成绩极为抢眼,突破8000辆,同比增幅167%,一举刷新

历史纪录,实现连续16个月同比增长。 此外,我国部分省市正值国六标准刚刚实施,部分车企也已经升级改款,而另一部分还没有符合国六标准的车型也将在改款来临前失去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而消费者也可能在目前的阶段出现持币观望的态度,因此,如果在这之后没有新利好政策出台的话,7月汽车市场上的销量可能会迎来断崖式的下滑也未可知。 据业内人士表示,国内整体汽车市场并没有发生本质性销售增幅变化,“跌跌不休”的车市只是被全行业大力度清理库存而被按下了暂停键,但本已步履维艰的经销商感受到的并非如释重负而是雪上加霜,行业翘首期盼的车市回暖还遥遥无期。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预测:今年的汽车销售或将负增长。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情况分析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情况分析 站在历史的坐标上回望,我国的“汽车大国”的梦想一度那么遥不可及。我国成立之初,汽车工业一无资金、二无技术,起步格外艰难。随着改革开放,我国汽车工业开始走上与国外汽车企业合作、引进消化外国先进技术的发展道路,国内的自主品牌汽车也逐渐成熟壮大,并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的中流砥柱。但国外汽车企业毕竟只是为了从巨大的我国市场上获取利润,“市场换技术”可以帮助我国汽车企业获得发展,但却也会扼杀我国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丢掉自主品牌,使我国的汽车企业仅仅成为国外汽车企业在我国的装配工厂。因此,我国的汽车企业必须自主创新、自主开发,掌握属于自己的汽车关键、核心、前沿技术,拥有真正的自主品牌,才能使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壮大。 1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的发展 1.1 创建成长阶段 我国刚一成立就决定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隆重举行奠基典礼,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建设自己的汽车厂,标志着我国汽车工业起步;1958年5月,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部东风牌轿车,奠定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迈出了它艰难但却坚毅的第一步。虽然新中国自力更生制造出的汽车填补了我国工业的空白,使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从此进入一个新阶段,但随后的20多年由于国家不开放,汽车工业与世界隔绝,失去了交流提高的机会,逐渐地被现代化的世界汽车工业抛在后面,轿车工业技术水平更是由于政策导向问题长期处于极为幼稚的状态。 1.2 初级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轿车的需求越来越强,我国落后的轿车工业根本无法满足这种需求。一时间,外国轿车洪水般涌入我国。1984年至1987年,我国进口轿车64万辆,耗资266亿元。为了迅速提高我国轿车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我国汽车工业开始走上与国外汽车企业合作、引进消化外国先进技术的发展道路。 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汽车行业与国际上各大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商建立了600多家中外合资汽车企业,积累资本200多亿美元,占全国汽车工业资本总额的40%以上;同时,我国已经从国外引进了1000多项汽车技术,这些技术大多与国外处于同等水平。由于外资的进入,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生产、产品开发技术,还带动了汽车工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世界一些著名的整车、零部件跨国公司均加大了合资企业的科研开发投入和人才培训工作,并已将在华的合资企业发展纳入全球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1.3 高速发展阶段 中共十四大和人大八届四次会议确定将汽车工业列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为汽车工业结构升级、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我国汽车工业在1992-2002的10年内平均年增长15%,是同期世界汽车年均增长率的10倍,2000年我国汽车产量更是首次超过200万辆,2002年产量居世界第5位,2009年我国更是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国,汽车产销1379.1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8.30%和46.15%。轿车产销量为1038.38万辆和1033.13万辆,同比增长54.11%和52.93%。而且基础工业的技术进步使我国生产的主要汽车产品技术、性能与国际市场产品几乎没有区别,可以说此时的我国汽车工业资本已经是世界汽车工业

开展平行进口汽车试点的工作方案

开展平行进口汽车试点的工作方案 篇一:上海自贸区开展平行进口车试点方案 上海自贸区开展平行进口车试点方案 近期,平行进口车再次成为了汽车行业内的热点话题,这一切源于最近的2个方案公告,一个是《工商总局停止汽车总经销商和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公告》,另一个则是本文要提到的《上海自贸区开展平行进口车试点方案》。 据了解该试点方案于今年的4月份已递交工商局审核,有望通过。以下就是试点方案的主要内容: 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平行进口汽车试点的工作方案为充分发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试验田的示范带动作用,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结合子贸试验区的创新实践,秉持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强化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营造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使进口汽车价格更趋合理,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在子贸试验区开展平行进口汽车试点。为此,特制定本方案。 一、上海开展平行进口汽车试点的创新优势和基础优势 (一)创新优势 近年来,上海仅仅抓住“四个中心”建设特别是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契机,不断优化外贸结构,提升进口贸易功能。

XX年在商务部支持下,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进口贸易创新示范区,进口结构进一步优化,高能级贸易主体大量集聚。XX年9月29日,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全面推动制度创新、功能拓展和产业升级,其“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科学监管模式和优良的营商环境,将会更有利于进口汽车贸易在上海发展。 (二)基础优势 上海地处亚太经济走廊的重点,对内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广阔的经济腹地,拥有良好的港口条件和基础设施,是我国重要的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目前,上海汽车年进口量约占全国进口总量的30%;原上海综合保税区进出口额占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总量的五成以上,其中汽车及零部件的进口功能是重要特色。各类贸易主体和功能机构的高度聚集,使上海具备了成为汽车进口中心城市的诸多要素。 二、在自贸试验区内开展平行进口汽车试点的主要内容 自贸试验区挂牌启动之后,相关部门在原来研讨的基础上,进一步筹划平行进口汽车事宜,着重在汽车销售流通渠道创新产业链,力争通过改革创新,优化贸易结构,提高上海进口贸易质量和水平。 (一)组织框架

保税区与自贸区区别

保税区与自贸区区别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中国此前已经建立了与自贸区类似的六类特殊经济园区,包括保税区、保税物流区、保税港区等,但上海自贸区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 上海自由贸易区意义重大,包括先行先试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开放,并逐步实现可自由兑换等金融创新。 什么是自贸区? 自贸区分为两种,一种是广义的自贸区,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通过签署自贸协定(FT-Agreement),在WTO最惠国待遇基础上,相互进一步开放市场,分阶段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改善服务业市场准入条件,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从而形成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大区”(FT-Area)。? 中国近年来积极推动的中日韩自贸区,即是广义自贸区。? 另一种是狭义的自贸区,1973年国际海关理事会签订的《京都公约》将其定义如下:“指一国的部分领土,在这部分领土内运入的任何货物就进口关税及其他各税而言,被认为在关境以外,并免于实施惯常的海关监管制度。”? 上海自贸区,即是狭义自由贸易园区。

自由贸易区(freetradezone)通常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开放投资,从而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有时它也用来形容一国国内,指一个或多个消除了关税和贸易配额、并且对经济的行政干预较小的区域。保税区(BondedArea;thelow-tax;tariff-freezone;tax-protectedzone)亦称保税仓库区。这是一国海关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受海关监督和管理的可以较长时间存储商品的区域。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海关实施特殊监管的经济区域。物流园区(logisticspark)是指在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也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的集结点。保税物流园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在保税区规划面积或者毗邻保税区的特定港区内设立的、专门发展现代国际物流业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国内各类保税区不同的是,自由贸易区的最大特色是“境内关外”的特殊海关监管制度,即“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所谓“一线”,是指自由贸易区与国境外的通道口,“一线放开”是指境外的货物可以自由地、不受海关监管地自由进入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内的货物也可以自由地、不受海关监管地自由运出境外;所谓“二线”,则是指自由贸易区与海关境内的通道口,“二线管住”,是指货物从自由贸易区进入国内非自由贸易区、或货物从国内非自由贸易区进入自由贸易区时,海关必须依据本国海关法的规定,征收相应的税收。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全球的新趋势。 目前我国的财税体制已不能完全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做出政策的全方位调整,通过综合运用各项财税杠杆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加强资源能源的循环高效利用,激励企业低碳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加大对绿色环保产业的扶持,建立起自觉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 标签:低碳经济;财政政策;税收 为积极参与“世界低碳经济革命”,实现本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世界各国正积极采取多种管理手段和政策工具减少碳排放。由于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几十年内不易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将会导致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被锁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所以为了保证我国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同时实现我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的承诺,即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必须在我国采取合理的财税政策体系,用税收杠杆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从而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降低碳排放。 1 健全财政投入、财政补贴政策,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 健全财政投入政策,加大财政预算资金投入是促进发展低碳经济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资料显示,日本2009年4月公布的财政支出达15.4万亿日元的《经济危机对策》划,提出要扩大绿色经济市场,创造绿色产业就业机会。我国应在财政预算中,建立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形成稳定的多元化资金投入,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从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继续加大对节能减排方面的投入,加大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力度,支持低碳技术的研发,支持新能源产业和低能耗产业的发展。 政府对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生产者或经济行为给予补贴,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经济手段。可以对企业技术改造进行补贴、对使用清洁能源实行价格补贴。对清洁生产、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废物综合利用等项目进行贷款贴息。 2 加强财税政策的激励作用 在激励性财税政策方面,许多国家制定了鼓励低碳发展的税收、补贴、价格和贷款等政策。例如,美国等鼓励发展清洁能源的补贴和贷款优惠政策,意大利出台了—系列推动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措施,部分国家实施了碳税政策等。低碳与节能技术的研发及技改设备投入成本较高,企业往往缺乏改造动力。目前我国的财政补贴仅限于少数几项间接补贴,对相关企业的鼓励与支持效果不明显。应借鉴国际经验,构建经常性的直接财政补贴支持政策,通过资金补助或贷款贴息,激发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热情。

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字体大小:大- 中- 小yangyan88618发布于2010-08-12 阅读(876) 目前国内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较多,如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信息化落后,财务预算流于形式,财务管理制度与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等,造成企业财务数据失真,财务核算不准确,财务舞弊现象多,资金利用效率低,无内部稽核程序,财务管理混乱。企业各部门存在的主要问题、舞弊现象及原因如下: (一)采购部门存在的问题及舞弊现象: 1、采购行为不透明,肆意拿回扣; 2、以次充好,贪污采购款; 3、采购商品质次价高,从中捞取回扣; 4、利用职权私自采购、积压库存; 5、与供应商串通坑害公司等。 (二)仓管部门存在问题及舞弊现象: 1、利用库房混乱、账目不清晰,变卖侵占材料或产品; 2、虽然库房账目清晰,与财务也账账相符,但由于财务管理不到位,打时间差、制度差、空间差进行作弊;

3、由于盘点人员不专业或不认真,使仓管员得以将残次物资冒充合格物资,用其他物品顶替盘点物品; 4、由于库管员职责不落实,不能提供真实的库存量,造成库存原材料和产成品积压或短缺,直接影响到公司的采购、生产和销售; 5、由于没有严格的领用消耗控制,库管员和采购人员与供应商串通,虚假出、入库,套取企业资金; 6、由于对退回的商品,没有严格执行验收入库制度,造成其他公司的商品冒充本公司商品退回,使企业成为其他公司商品的买单者,既造成浪费,又给企业增加负担。 (三)财务部门存在的问题及舞弊现象: 1、截留收入: (1)收款不及时入账,私自挪用; (2)收款不入账,私自侵吞; (3)截留单位的各种罚没收入,中饱私囊; (4)私自开设个人账户,截留收入和利息; (5)截留销售账外资产收入、销售废品收入、劳务收入等。 2、财务制度疏漏导致的问题及舞弊:

对中国平行进口问题的新思考

对中国平行进口问题的新思考 摘要:分析平行进口的不同原则,以及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平行进口的规定,提出应在中国现行立法中确立平行进口的合法性,可以通过对暇知识产权法》和《对外贸易法》的修改来完善中国平行进口问题,并给出具体修改建议。 关键词:平行进口知识产权国际贸易侵权合法 知识产权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的特征,因此,知识产权人可以通过知识产权来垄断产品所带来的利益,这与目前国际贸易中的货物自由流通的要求是相矛盾的。平行进口作为这个矛盾的典型问题,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越来越受到各国家和地区的关注。在知识产权贸易不断扩大,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作为贸易大国的中国,应当重视国际贸易中的平行进口问题。与此同时,应当对平行进口进行准确定位,通过国内立法的完善,来应对所面临的平行进口问题。本文在分析平行进口的不同原则以及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平行进口的规定的基础上,研究中国应如何对待平行进口问题。 一、对平行进口的不同原则 平行进口,又称灰色市场进口,是指某一特定知识产权(专利权、商标权或版权)在一国已经获得法律保护,但该国未经授权的进口商,从另一国购得该知识产权人或经过其同意制造或复制、发行或销售的相同正宗商品(非假冒伪劣商品),输人该进口国投放于市场的行为。简单说,平行进口就是一国的进口商未经本国知识产权人的许可而将国外合法销售并获得知识产权保护的知识产权产品进口到本国进行销售的行为。 关于平行进口的侵权与否,理论界有很大的分歧,各国之间也存在很大的不一致。《巴黎公约》《伯尔尼公约》,TRIPS协议等与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重要国际公约对平行进口问题都未做出确定性的规定,主要是采取了不置可否的态度。因此,各国都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和贸易政策出发,对平行进口持有各自不同的态度。有的国家认为平行进口侵犯了知识产权而予以禁止;有的国家则认为没有侵犯知识产权而允许平行进口。对于平行进口问题产生的这种争议,主要归结为两种理论的对抗,即知识产权权利穷竭原则和地域性原则之间的冲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地域性原则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随着国际贸易的一体化和自由化的发展,权利穷竭原则的价值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为各国所重视。

自贸区和保税区

目录 目录 (1) 自由贸易区 (1) 定义 (1) 基本功能 (1) 优惠政策 (1) 保税区 (5) 定义 (5) 基本功能 (5) 优惠政策 (5) 自贸区与保税区的联系和区别 (7)

自由贸易区 定义 自由贸易区是指由国家指定的交易贸易区,比世贸组织相关规定更加优惠的贸易安排;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内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实质上是采取自由港政策的关税隔离区。狭义仅指提供区内加工出口所需原料等货物的进口豁免关税的地区,类似出口加工区。广义还包括自由港和转口贸易区。 基本功能 自由贸易区除了具有自由港(外国商品进出港口时除免交关税外,还可在港内自由改装、加工、长期储存或销售)的大部分特点外,还可以吸引外资设厂,发展出口加工企业,允许和鼓励外资设立大的商业企业、金融机构等促进区内经济综合、全面地发展。 自由贸易区内允许外国船舶自由进出,外国货物免税进口,取消对进口货物的配额管制,也是自由港的进一步延伸,是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的一种特殊的功能区域。 优惠政策 促进投资的两项政策是: (1)注册在试验区内的企业或个人股东,因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资产重组行为而产生的资产评估增值部分,可在不超过5年时间内分期交纳所得税,简称为“非货币形资产投资政策”。 (2)对试验区的企业以股份或出租比例等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奖励,实行已经在中关村等地区试点的股权激励所得税纳税的政策,也简称为“股权激励政策”。 促进贸易的政策具体包括: 1

(1)将在试验区内注册的融资租赁企业或金融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项目子公司,纳入融资租赁出口退税试点范围 (2)对试验区内注册的国内租赁公司或租赁公司设立项目子公司,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从境外购买的空载在25吨以上的给航空公司使用的飞机,享受相关进口环节的增值税政策 (3)对设立在试验区内的生产企业加工的货物,根据企业的申请,试行对内销货物,按照对应的关税政策,简称为“选择性征税政策” (4)在现行的政策框架下,对试验区内的生产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企业,进口所需的机器设备等货物予以免税,但生活性的服务企业进口的货物,以及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明确不以免税的政策除外 (5)完善起运港退税的政策 2

供给侧改革的财税政策研究

供给侧改革的财税政策研究 摘要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2015年11月的财经小组十一次会议上,中央提出推进供给侧改革,并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定为供给侧改革的五大目标。 供给侧改革是从调整供给结构入手,通过改革增加有效需求,引导生产要素合理配置。财 税政策影响商品价格,影响资源配置、技术进步,因此在支持供给侧改革上能够发挥较大 作用。本文以供给侧改革为背景,通过分析了已实施的财税政策的问题,指出了对供给侧 改革的财税政策认识不深入、财税政策的实施缺乏动力、财税关系不合理阻碍了供给侧改 革的深入、财税政策刺激效果减弱等问题,并进一步对供给侧改革的财税政策展开实证分 析,从而规避供给侧改革的负面效应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助力供给侧改革的财税政策建 议。将总需求管理政策视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并且通过加快货币政策从数量型向价格 型转变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等举措提高总需求管理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财税政策;转型发展 装 订 线

Research on Fiscal Policy of Supply Side Reform ABSTRACT Faced with the grim economic situation, the eleven meeting of the central financial group in November 2015, put forward the supply side reforms, and will "go to production, inventory, deleveraging, reduce costs, make up the short board" as the five major goals of supply side reform. Supply side reform is to adjust the supply structure from the start, through the reform to increase effective demand, and guide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production factors. Fiscal policy affects commodity prices, affecting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therefore can play a greater role in supporting the supply side reform.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supply side reforms, fiscal policy has been implement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nd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fiscal policy on the supply side reform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financial policy, lack of power, unreasonable fiscal relations hindered the supply side reform and fiscal policy stimulating effect of weakening, and further to supply the reform of the fiscal policy side of empirical analysis, so as to avoid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supply side reform is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tax policy recommendations, power supply side reform. The total demand management policy is regarded as the main means of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otal demand management policy is improved by 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from quantity to price and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fiscal and taxation system. Key words: Supply Side Reform; fiscal policy;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装 订 线

浅谈我国当前财税体制面临的问题与改革出路

浅谈我国当前财税体制面临的问题与改革出路 刘华光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20) LiuHuaGuang (GuangDong polytechnic college, Guangdong guangzhou, 510520) 作者简介: 刘华光(1976—),男,汉族,广东广州人,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税务 摘要: 自1994年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初步建立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财税体制框架,增强了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了财政税收的稳定 增长。然而,由于现行财税体制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致使其在执行过程中面临 一些矛盾和问题,难以满足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不利于我国财税体制 的科学发展。为此,进一步深化我国当前财税体制改革迫在眉睫。本文在分析我 国当前财税体制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对财税体制深化改革的出路进行探析。 关键词:财税体制;分税制;税制改革 一、我国当前财税体制面临的问题 (一)分税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分税制改革的目标是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然而其 在执行的过程仍然存在以下问题:其一,上下级政府之间呈现出事权模糊不清的 现状,导致财政与事权不相匹配。虽然分税制财政体制在原则上明确了中央与地 方地府的事权和财权,但是在执行中两者矛盾依然突出;其二,尚未规范划分财 政收入预算级次,国地税的收征管不协调,同时在地方税收方面,其税收权利被 严重弱化,财政收入空间一再被积压;其三,税收立法滞后,中央政府没有赋予 地方政府足够的税权,并且其自身的税收管理制度也尚未健全;其四,转移支付 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二)宏观税负不合理 这里的宏观代表的是一个国家,而宏观税负则可通过国家一定时期政府获得收入总量占同期GDP的比重来反映。政府获得收入总量的表示方法有以下几种:

多项政策门槛放宽 平行进口车利好频至

多项政策门槛放宽平行进口车利好频至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保守地说,这个月的销量也会是去年同期的一倍。”1月26日,位于五方桥的一家庞大集团经销商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透露,去年1月尝试增售平行进口车业务的当月,单店平行进口车销量就已达到20辆,而在今年1月则预计超过40辆。 这只是庞大集团试水平行进口一 年来,80余家开展平行进口车业务的经销商其中之一。褪去灰色外衣的平行进口车在开年大涨之后,又接二连三地迎来政策红利。 今年1月1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此前发布的《国家认监委关于自贸区平行进口汽车CCC认证试点措施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正式实施。紧随其后,1月中旬公布草稿并计划于今

年5月出台的《汽车反垄断指南》和现阶段正在征求意见的《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亦对平行进口车销售和售后两大关键领域新增诸多有利条件。 准入环节松绑 岁末年初,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出的一纸公告,为久未发声的平行进口车再掀一轮热潮。 《公告》显示,从2016年1月1日开始,自贸区内开展平行进口汽车试点业务的企业,在已建立了完善的“三包”和召回体系情况下进行CCC认证申请时,可放宽提供原厂授权文件的相关要求。这则意味着,长期以来只有通过原厂授权的平行进口车才能通过3C认证的门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放开,而这对于平行进口车业而言,意义十分重大。 “上海自贸区真正意义上按照平行进口规则引入的平行进口车只有50辆。”1月26日,位于上海自贸区平行进口车交易市场的内部人士透露,自2015

年初启动试点工作后,真正严格符合平行进口车规则的车型数量并不多。而在去年3月中旬,上海平行进口车试点运行月余之时,20辆总成交量中,真正意义的平行进口车也仅为2辆。 而这“真正意义”和“符合规则”的2辆平行进口车,在彼时则几乎是平行进口车业发展以来的唯一“2辆”。在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浦东新区副区长简大年看来,真正意义的平行进口车规模非常之小,行之,关键瓶颈就在于3C认证的原厂授权。“汽车品牌的原厂授权很难拿到,而为了旗下品牌授权经销商,绝大多数汽车制造商都是不可能为平行进口车提供原厂授权的,大多平行进口车都是从国外经销商引入,自己去做小3C认证。”亦有从事平行进口车行业的相关人士曾对本报记者透露。 业内通称的小3C认证,指的是平行进口车商自行通过改装厂改装到车辆检测符合中国标准的程度,自行送检从而得到的认证标识。尽管同样合理,但诸如认

自贸区、综保区、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分别是什么

自贸区、自贸试验区、保税区、保税港区如何区分 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简称自贸区,传统的自贸区是Free Trade Area(英文简称FTA),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根据WTO相关规则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所形成的区域,不仅包括货物贸易自由化,还涉及服务贸易、投资、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等更多领域的相互承诺,是一个国家实施多双边合作战略的手段。自贸区的生产、贸易和投资活动适用的关税、审批和管理政策灵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就是FTA类型。另一种自贸区是Free Trade Zone,(英文简称FTZ),指某一国或地区在己方境内划出一个特定区域,单方自主给予特殊优惠税收和监管政策。 中国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自由贸易区是指在我国境内关外设立的,以优惠税收和海关特殊监管政策为主要手段,以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主要目的的多功能经济性特区。中国自由贸易区是政府全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举动,其核心是营造一个符合国际惯例的,对内外资的投资都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商业环境。2013年9月27日,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首个自由贸易园区,同时也是我国第一批设在境内关外的自贸区。 2013年9月至2019年8月,中国已经分多批次批准了18个自贸试验区,已经初步形成了“1+3+7+1+6”的基本格局,形成了东西南北中协调、陆海统筹的开放态势,推动形成了我国新一轮全面开放格局。

图片来源:广西日报 保税区:保税区又称保税仓库区,是一国海关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受海关监督和管理的可以较长时间存储商品的区域。中国最早是没有保税区的,货物过关入境是需要缴税的,直至1990年,上海外高桥有了中国的第一个保税区。运入保税区的货物可以进行储存、改装、分类、混合、展览,以及加工制造。外国货物可以在保税区与境外之间自由进出,但如果要进入关境就需交纳关税了。在自贸试验区出现之前,保税区就是境内最开放的地方。就地理位置而言,自贸试验区是现有保税区的合并;从政策上来讲,自贸试验区就是现有保税区的全方位升级,自贸试验区实行“境内关外”政策,保税区实行“境内关内”政策。 保税港区:保税港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在港口作业区和与之相连的特定区域内,集港口作业、物流和加工为一体,具有口岸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区”与“保税港区”,虽一字之差,但内

绿色财税政策研究-最新范文

绿色财税政策研究 一、我国现行财税政策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不足(一)有关环境保护的税收政策力度不够。1.缺少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这样就限制了税收对环境污染的调控力度,也难以形成专门的用于环境保护的税收收入来源,弱化了税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如:在企业所得税中仅有一条对企业利用“三废”(废气、废水、废渣)进行生产的税收优惠措施。而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则几乎没有有关环境保护的条款。除了资源税外,专门针对环境问题的征税根本不存在。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我国即将加入WTO,外来的环境污染叠加在自制的环境污染上,会使我国企业在当今世界重视环境保护的经济圈中因绿色贸易壁垒而失去竞争力。2.现有税种中有关环保的规定不健全。如消费税虽然将鞭炮、焰火、汽油、摩托车、小汽车等污染环境的消费品纳入课税范围,而且对小汽车按排气量大小确定了差别税率,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控制污染的作用,但未对无铅汽油与含铅汽油市无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加以区别,从而降低了税收对污染应有的控制作用,对“白色污染”制品等有害消费品未纳入征管范围。资源税仅对矿产品和盐类资源课税,征收范围过窄,基本上只属于矿藏资源占用税,这与我国资源短缺、利用率低、浪费现象严重的情况极不相称。对土地课征的税种,如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等,自成体系,相对独立,没有相互协调配合形成一定体系,不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作用也显得相当有限。3.考虑环境保护因素的税收优惠措施单一,缺乏针对性、灵活

性,影响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效果。国际上通用的加速折旧、再投资退税。延期纳税等方式均可应用于环保税收政策中以增加税收政策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而我国几乎没有这方面的内容。(二)收费政策方面存在问题。1.收费政策不合理。(1)征收排污费的依据落后。经济发展带来了污染的多元性,而收费仍是按单因子收费,即在同一排污口含两种以上有害物质时,按含量最高的一种计算排污量,这种收费依据不仅起不到促进企业治理污染的刺激作用,反而给企业一种规避高收费的方法。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是多因子收费,即按排污成分及各自排污量来收费,能有效地遏制企业的污染行为。(2)收费标准低。我国至今仍采用的是1988年环保。物价部门协同制定的收费标准。废气、废水的排污量仍是按几分钱一公斤来计算,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超标排放的收费每公斤仅4分钱。(3)实行超额征收制。只有超标排放才收费,而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只要有排污就收费。2.现行收费制度对企业的治污积极性无激励作用,且收费成本高、随意性强,使企业对于环境污染收费如同其他收费项目一样,能想办法采取其他方式(如给环保部门回扣或贿赂地方政府)以达到少交或不交的目的,只计算交费与行贿的成本大小,而对治污成本与收费多少的比较漠不关心,这样不仅使收费的激励作用根本失效,而且加大了收费的行政成本支出,加之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反而增加部门间协调费用。二、国际经验对我国实行绿色财税政策的启示在欧洲,许多国家已实行了绿色财税政策,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一是对废气、废物排放征收环境税。瑞典1991年在所得税大幅度削减的基础上,通过对

中国汽车市场现状分析

通过对我国汽车市场营销历程及目前营销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参考国外汽车市场营销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我们认为国内汽车市场营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汽车产业,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从解放初引进苏联技术到改革开放后引进欧美生产线,从八十年代初大量依赖进口到九十年末国产车成为市场主流,前后经历了五十多年的时间。1999年年底,我国汽车生产能力超过250万辆,汽车产量从1980年22万辆快速增长到1999年的183.2万辆,居世界第9位,到2005年我国全年汽车产量累计570.77万辆。 与汽车产量快速提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汽车市场营销的相对滞后。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汽车作为特殊物资,销售被国家控制,销售渠道单一,基本不存在事实意义上的营销,直接造成了我国汽车市场营销发展的先天不足。 一、我国汽车市场发展历程 在1994 年以前,汽车作为国家重要的“一类物资”之一,与钢材、粮食等一起,按国家的既定计划进行生产、调拨规格和数量完全由国家来定;中汽贸、中汽销两个主要的汽车销售渠道也完全由政府控制,汽车生产和消费在严格的数字约束下进行;当时政府官员对来年汽车产销量的‘预测’发言总是及其准确,因为产销量是早就在规划定好的,根本不是由市场决定。所以,这个阶段根本谈不上营销。 在1984、1985 年间,国家实行计划、市场双轨制,允许企业超产部分汽车自销。此时,‘中间人’出现了。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以计划价格购进,再以很高的市场价卖出,把价格炒到最高。“中间人”们利用权利掌控资源,在“倒买倒卖”中赚取高额利润并带动了汽车投资热,造成了畸形的“市场繁荣”;与此相反,“汽车市场营销”的萌芽被遏制。 中国汽车销售体系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在1994 年,国务院颁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在“销售与价格政策”中明确指出“鼓励汽车工业企业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原则和模式自行建立产品销售系统和售后服务系统”。1996 年开始,汽车市场基本放开,汽车价格开始下跌,红旗、桑塔纳大幅降价,给整个车坛带来强烈震荡,第一次价格战开始。 汽车市场营销的标志性事件应该是1998 年通用、本田等公司带来了品牌专卖的模式。在此以前,上汽大众厂家、商家共同出资,按照4S 店的标准建立品牌专卖店,但是这个模式下厂家的投资太大,而且基本没有代理的概念,所以推行不下去。 此后,汽车生产企业的自主的销售体系逐渐壮大,并成为中国汽车销售的主渠道。2001 年以后,品牌专卖成了主流,几乎所有的厂家都搞4S店,一些简单的销售服务、营销策略开始应用和发展。直到2002年全国轿车产产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全年轿车产销量持续高增长,几乎没有淡旺季之分,汽车销售形势似乎一片大好,近一两年来年,汽车市场产品极大丰富、降价史无前例,但车市并没有像预期那样火暴起来,多数消费者对购车仍报以观望的态度。车市陷入低迷状态。2006年中国汽车需求将增长15%-20%,产能将增长20%,预计汽车业产能过剩状况有可能进一步加剧,2006年仍将属于买方市场,巨大市场需求背后是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汽车作为一个复杂的工业品和大件消费品,其营销也有更多的变化,更加复杂。

税务相关论文选题汇总大全讲解

税务相关论文选题汇总大全 1.促进我国创业板市场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研究 2.我国偷税问题的研究 3.避税与反避税的关系探讨 4.流转税税收筹划的风险探讨 5.所得税税收筹划的探究 6.关于政府税收筹划的探讨 7.跨国企业转让定价税制的国际比较 8.促进我国预约定价安排制度的探讨 9.转让定价中关税与所得税的协调探讨 10. 转让定价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11.上市公司薪酬激励与经理人税收筹划努力的研究 12.我国企业“走出去”税收筹划研究 13.企业合并、分立的税收筹划研究 14.我国企业资产重组税收筹划方法研究 15.非居民企业税收筹划思考 16.新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空间研究 17.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研究

18.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筹划探讨 19.2011年完善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探讨 20.我国2011年财政政策趋势分析 21.酒类企业后转让定价时期的税收筹划方法探讨 22.我国地方税制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 23.印花税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24.所得税的归属问题探讨 25.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问题探讨 26.后农业税时代农民的增收问题研究 27.中国可税GDP与税收收入增长的关系探究 28.我国个人所得税公平性探讨 30.公共物品私人提供问题探讨 31.提高某某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财政思考 3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制度浅析 33.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财税政策研究 34.农村基础设施供给效率问题探讨 35.我国教育支出效率探讨 36.我国政府采购市场开放问题探讨 37.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探讨

38.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问题探讨 39.构建我国城乡统一税制的若干思考 40.中西部县乡财政困境与对策 41.两型社会建设中长株潭农村基层财政运行状况分析 42.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问题探讨 43.完善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若干思考 44.我国目前财政监督的状况、问题及完善对策 45.关于教育财政的研究 46.关于我国试点地方债的探讨 47.国债适度规模及风险探讨 48.构建我国新型农村公共财政体制的思考 49.政府采购透明度问题探讨 50.购买性财政支出透明度问题探讨 51.地方教育支出财政效率问题探讨 52.关于土地财政问题的研究 53.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 54.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改革问题探讨 55.我国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合理性的探讨 56. ***税(如燃油税/遗产与赠与税等)税制改革问题探讨

中国汽车市场营销现状分析(一)

中国汽车市场营销现状分析(一) 我国的汽车产业,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从解放初引进苏联技术到改革开放后引进欧美生产线,从八十年代初大量依赖进口到九十年末国产车成为市场主流,前后经历了五十多年的时间。1999年年底,我国汽车生产能力超过250万辆,汽车产量从1980年22万辆快速增长到1999年的183.2万辆,居世界第9位,到2005年我国全年汽车产量累计570.77万辆。 与汽车产量快速提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汽车市场营销的相对滞后。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汽车作为特殊物资,销售被国家控制,销售渠道单一,基本不存在事实意义上的营销,直接造成了我国汽车市场营销发展的先天不足。 一、我国汽车市场营销发展历程 在1994年以前,汽车作为国家重要的“一类物资”之一,与钢材、粮食等一起,按国家的既定计划进行生产、调拨规格和数量完全由国家来定;中汽贸、中汽销两个主要的汽车销售渠道也完全由政府控制,汽车生产和消费在严格的数字约束下进行;当时政府官员对来年汽车产销量的‘预测’发言总是及其准确,因为产销量是早就在规划定好的,根

本不是由市场决定。所以,这个阶段根本谈不上营销。 在1984、1985年间,国家实行计划、市场双轨制,允许企业超产部分汽车自销。此时,‘中间人’出现了。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以计划价格购进,再以很高的市场价卖出,把价格炒到最高。“中间人”们利用权利掌控资源,在“倒买倒卖”中赚取高额利润并带动了汽车投资热,造成了畸形的“市场繁荣”;与此相反,“汽车市场营销”的萌芽被遏制。 中国汽车销售体系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在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在“销售与价格政策”中明确指出“鼓励汽车工业企业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原则和模式自行建立产品销售系统和售后服务系统”。1996年开始,汽车市场基本放开,汽车价格开始下跌,红旗、桑塔纳大幅降价,给整个车坛带来强烈震荡,第一次价格战开始。 汽车市场营销的标志性事件应该是1998年通用、本田等公司带来了品牌专卖的模式。在此以前,上汽大众厂家、商家共同出资,按照4S店的标准建立品牌专卖店,但是这个模式下厂家的投资太大,而且基本没有代理的概念,所以推行不下去。 此后,汽车生产企业的自主的销售体系逐渐壮大,并成为中国汽车销售的主渠道。2001年以后,品牌专卖成了主流,几乎所有的厂家都搞

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崛起的原因分析

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崛起的原因分析 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上打下了一片江山,同时还积极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这些企业的崛起引来了众多的目光。探析了自主品牌汽车的崛起的原因,认为这并不能归功于汽车产业政策,而是由以下三个因素决定的: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利益的博弈、国内和国际市场对中低档汽车的需求、企业领 导者的企业家精神。 标签:汽车;自主品牌;产业政策 0 前言 2006年9月,法兰克福车展上首次出现了中国汽车的身影,鲜艳的五星红旗也飘扬在法兰克福车展上空。担当升旗手的是在国际市场上名不见经传的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同年,11月18日举办的中央电视台2007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会现场,奇瑞汽车频频出手,连连中得多个标的物,中标总额达到1.232亿,成为汽车行业中标额最高的企业。2007年7月4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奇瑞董事长尹同耀与汤姆·莱索达的手握在了一起,由此,奇瑞和克莱斯勒正式开始他们长达25年的联姻。在这个被称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战略合作棋式里,奇瑞为克莱斯勒进行贴牌生产。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薛旭认为,奇瑞在央视的 中标可以看作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崛起。 1 自主品牌汽车的现状 以奇瑞、吉利、哈飞、华晨等为主要标志的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起步和发展,再到本世纪的全面爆发,不仅在国内市场上打下了一片江山,同时还积极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自主品牌汽车的崛起已经成为国内和 国际市场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2006年是自主品牌汽车厚积薄发的一年,市场份额稳步提升。该年,国内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98.28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5.67%,与2004年市场占有率21.54%相比,增幅提高4.13个百分点,而与2001年的5%相比,提高了5倍。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7年1-10月,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自主品牌轿车依次为:QQ、夏利、福美来、旗云、F3、骏捷、自由舰、A520、奔奔和吉利金刚。1-10月,上述10个品牌共销售75.32万辆,占自主品牌轿车销售总量的73%,由此可以推算,自主品牌轿车的销量在110万辆左右,约占整个轿车销 量的三分之一,销量排前10位的自主品牌汽车是奇瑞、华晨、哈飞和吉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