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主讲教师:余一凡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及经验研究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产生及历史意义研究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原因探析

4.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进程、经验及教训研究

5.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研究

6.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关系研究

7.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成果及经验教训研究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研究

9.社会主义新时代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关系研究

10.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及其历史贡献

11.“中国梦”的提出及其历史意义

12.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基本经验研究

1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历史意义及时代价值研究

14.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15.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条件下的社会建设问题研究

16.新时代论断的科学内涵及时代意义研究

17.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启示

18.中国新兴阶层的兴起及其作用研究

19.全面从严治党的原因、原则及路径分析

20.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研究

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的各个方面和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时隔五年,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可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中,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好家园是十分重要的。

一、什么是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利用又同时主动保护自然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而具有几个鲜明的特征:首先生态文明体现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人与自然作为地球的共同成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生态保护意识逐渐成为了大众文化。生态文明的价值观从以前的“征服自然”“改变自然为人类服务”,向“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保护自然,恢复生态”转变。其次从目标看,生态文明的目标是推动社会走向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随着环境污染侵害事件的逐年上升,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二、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自然生态的变迁也同时决定着决定着人类文明的兴衰。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选择。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升至全球第2位,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面对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的严峻形势,十八大又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位置,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标志着我国开始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也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加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宽广。

三、建设生态文明的建议

(一)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顶层设计

抓紧制定实施生态文明目标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按照国务院的部署,环境保护部正在抓紧制订生态文明目标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目前已完成初稿,正在书面征求地方意见。必须切实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制度,纳入地方党委政府绩效考核,努力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积极创新环境经济政策,推进现有税制的绿色化,研究开征环境税。完善环保收费制度,提高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收费标准。改革环境价格政策,鼓励环境友好的技术开发利用。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平衡区域的协调发展。建立基于主体功能区和主要生态功能区的发展和生态环境政策、差别化的产业准入标准、生态补偿机制、多元化的环保投入机制、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