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章 计算机系统

第2章 计算机系统

第2章  计算机系统
第2章  计算机系统

第2章计算机系统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及软件系统两大部分构成,如图2-1所示。硬件系统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实际装置,是构成计算机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部件,它是计算机的“躯壳”;软件系统是指计算机所需的各种程序及有关资料,它是计算机的“灵魂”。

图2-1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1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硬件是计算机的物质基础,没有硬件就不能称其为计算机。尽管各种计算机在性能、用途和规模上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结构都遵循冯?诺依曼体系结构,人们称符合这种设计的计算机是冯?诺依曼计算机。它由存储、运算、控制、输入和输出五个部分组成,其体系结构如图2-2所示。

图2-2 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核心思想是“程序存储、程序控制”,即以存储器为核心,内部采用二进制。

(1)计算机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五大部分通过总线连接。控制器和运算器合在一起称为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

(2)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表示数据和指令。

(3)计算机运行通过程序存储、程序控制实现,即将程序事先存入主存储器中,计算机在能在不需操作人员干预的情况下,自动逐条取出指令并加以执行。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同人们处理日常问题时的惯用规则和方法相同。这种方法把整个过程按照一定的规则,一步一步地分解,这些分解出来的步骤就是一些基本的操作,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执行这些基本的操作就可以完成整个操作。

计算机完成某个操作所发出的命令称为指令,使用者根据解决某一问题的步骤,选用一条条的指令进行有序的排列,计算机执行了这一指令序列,便可完成预定的任务。这一指令序列就称为程序。

比如,从输入设备输入两个数2和8,要求计算机进行相加处理。并将结果10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微型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如图2-3所示:

1.CPU访问输入输出接口:在微机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中已存储了控制程序,它

能指挥计算机正常工作。开机后,CPU自动从ROM中取出已存入的指令,做扫描键盘、访问

I/O接口等工作。

2.读入数据并运行:CPU扫描键盘,当按下2和8键,则CPU就将键入的两个数2和8

经数据总线送到运算器中,并根据键入的“相加”要求,完成2+8=10的运算,得到和数10。

3.暂存结果:将两个数之和10暂存在CPU中(比如存于累加器),也可以转存在其它

存储器中(如RAM随机存储器)。

4.输出结果:CPU根据预先编制好的程序,将结果10送出,经过译码,把二进制数10

转换成ASCII码。执行时,CPU可根据此程序指挥计算机的有关部件按要求工作,将10送至

输出设备显示器,最后就在显示器上显示结果数10。

图2-3 计算机程序执行过程

2.1.1中央处理器

由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的中央处理单元(CPU),也称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完成计算机的运算和控制功能,CPU的内部结构如图2-4所示。

图2-4 CPU内部结构图

1.运算器

运算器主要负责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它不断地从存储器中得到要加工的数据,对其进行加、减、乘、除及各种逻辑运算,因此也称算术逻辑部件(ALU)。并将最后的结果送回存储器中,整个过程在控制器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运算器主要由算术逻辑单元、累加器、状态寄存器、通用寄存器等组成,如图2-5所示。

图2-5 运算器示意图

2.控制器

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中枢,主要作用是使计算机能够自动地执行命令,控制器由指令指针寄存器、指令寄存器、控制逻辑电路和时钟控制电路等组成。其中指令指针寄存器(IP)用于产生及

存放一条待取指令的地址;指令寄存器用于存放指令,指令从内存取出后放入指令寄存器。

指令由CPU通过发出,让计算机识别并执行,如ADD AH,78。指令分为操作码和地址码两种;计算机的寻址方式可以分为立即寻址、直接寻址、间接寻址、相对寻址、变址寻址、寄存器直接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等。

3.CPU主要的性能指标

CPU主要性能指标有主频、前端总线频率、字长、缓存、制造工艺等。

主频:也叫时钟频率,单位是MHz(或GHz),用来表示CPU的运算、处理数据的速度。主频=外频×倍频系数。

缓存:缓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缓存的结构和大小对CPU速度的影响非常大,CPU内缓存的运行频率极高,一般是和处理器同频运作,工作效率远远大于系统内存和硬盘。实际工作时,CPU往往需要重复读取同样的数据块,而缓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CPU内部读取数据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内存或者硬盘上寻找,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制造工艺:制造工艺主要是指芯片内电路与电路之间的距离。制造工艺的趋势是向密集度愈高的方向发展,密度愈高的芯片电路设计,意味着在同样大小面积的芯片中,可以拥有密度更高、功能更复杂的电路设计。目前主流芯片制造工艺可达到32纳米以内。

4.CPU的发展历程

1971年,世界上第一款微处理器Intel 4004芯片诞生,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如今的CPU体积不断变小,而性能却不断增强。目前CPU的生产厂家主要有Intel、AMD和VIA公司等,其中Intel 公司占据全球大部分市场,其奔腾系列CPU的发展历程如表2-1所示。

表2-1 Intel公司奔腾CPU发展历程

2.1.2 存储器

存储器由内存储器(主存)和外存储器(辅存)组成,存储器的介质材料主要有半导体存储器、磁表面存储器、光存储器等,存储系统分层结构如图2-6所示。

图2-6 存储系统示意图

1.主存储器(内存)

主存储器,简称主存,又称内存,主要用于存放当前工作中正在运行的程序、数据等,它可以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和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三种。

(1)随机存储器(RAM),用户可以更改信息,可随机地读出或写入,一旦关机(断电)后,信息不再保存;RAM又可分为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和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两种,计算机内存条就是DRAM,如图2-7所示;相对于DRAM,SRAM具有存取速度快、集成度低、功能大、价格高等特点。

图2-7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

(2)只读存储器(ROM),存储内容由厂家事先确定,一般用来存放自检程序、配置信息等;通常只能读出而不能写入,断电后信息不会丢失,通常主板上CMOS芯片就是ROM,常用的只读存储器有PROM和EPROM等。

可编程程序只读内存(PROM)内部有行列式的镕丝,是需要利用电流将其烧断,写入所需的资料,但仅能写录一次。 PROM在出厂时,存储的内容全为1,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将其中的某些单元写入数据0,以实现对其“编程”的目的。

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内存(EPROM)可利用高电压将资料编程写入,擦除时将线路曝光于紫外线下,资料被清空,并且可重复使用;通常在封装外壳上会预留一个石英透明窗以方便曝光。

(3)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即CPU的缓存,一般用SRAM芯片实现,它作为CPU与的RAM 之间的缓冲,用于提高CPU“读写”程序、数据的速度,从而提高计算机整体的工作速度;一般来说,CPU上的缓存(特别是二级缓存或三级缓存)越高,其处理速度就越快,当然体格也更高。

在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主存储器存取速度一直比CPU操作速度慢得多,使CPU的高速处理能力不能充分发挥,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效率受到影响。有很多方法可用来缓和中央处理器和主存储器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如采用多个通用寄存器、多存储体交叉存取等,在存储层次上采用高速缓冲存储器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容量一般只有主存储器的几百分之一,但它的存取速度能与中央处理器相匹配。根据程序局部性原理,正在使用的主存储器某一单元邻近的那些单元将被用到的可能性很大。因而,当中央处理器存取主存储器某一单元时,计算机硬件就自动地将包括该单元在内的那一组单元内容调入高速缓冲存储器,中央处理器即将存取的主存储器单元很可能就在刚刚调入到高速缓冲存储器的那一组单元内。于是,中央处理器就可以直接对高速缓冲存储器进行存取。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如果中央处理器绝大多数存取主存储器的操作能为存取高速缓冲存储器所代替,计算机系统

处理速度就能显著提高。

2.辅助存储器(外存)

辅助存储器,简称辅存,又称外存,主要用来存储大量暂时不参加运算或处理的数据和程序,是主存的后备和补充,它一般容量大,但存取速度相对较低。常用的外存主要有硬盘、软盘、光盘、优盘、USB移动硬盘等,如图2-8所示。

图2-8 常见外存储器

(1)硬盘

硬盘( Hard Disk)是微型计算机上最重要的外部存储设备。它是由磁盘片、读写控制电路和驱动机构组成。硬盘具有容量大、存取速度快等优点,操作系统、可运行的程序文件和用户的数据文件一般都保存在硬盘上。

一个硬盘内部包含多个盘片,这些盘片被安装在一个同心轴上,每个盘片有上下两个盘面,每个盘面被划分为磁道和扇区。磁盘的读写物理单位是按扇区进行读写。硬盘的每个盘面有一个读写磁头,所有磁头保持同步工作状态,即在任何时刻所有的磁头都保持在不同盘面的同一磁道。硬盘读写数据时,磁头与磁盘表面始终保持一个很小的间隙,实现非接触式读写。维持这种微小的间隙,靠的不是驱动器的控制电路,而是硬盘高速旋转时带动的气流,由于磁头很轻,硬盘旋转时,气流使磁头漂浮在磁盘表面。硬盘内部结构如图2-9所示,它将盘片、磁头、电机驱动部件乃至读/写

电路等做成一个不可随意拆卸的整体并密封起来,所以,硬盘的防尘性能好、可靠性高,对环境要求不高。

图2-9 硬盘内部结构

硬盘存储容量大,目前常见的硬盘一般可达到250GB、500GB、1TB、2TB左右;硬盘相对于优盘、光盘等外存储器,“读写”速度快,成本低,因此使用十分广泛,是计算机的标准配置。决定硬盘性能的关键参数有转速、平均寻道时间等。

转速:指硬盘电机主轴的旋转速度,转速是决定硬盘内部传输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它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硬盘的速度,同时转速的快慢也是区分硬盘档次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主流硬盘转速一般为7200rpm以上。

平均寻道时间:指硬盘在盘面上移动读写头至指定磁道寻找相应目标数据所用的时间,它描述硬盘读取数据的能力,单位为毫秒。当单碟片容量增大时,磁头的寻道动作和移动距离减少,从而使平均寻道时间减少,数据读取速度加快。

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指磁头至硬盘缓存间的最大数据传输率,一般取决于硬盘的盘片转速和盘片数据线密度(指同一磁道上的数据间隔度)。

(2)优盘

优盘(U盘)是一种新型的移动存储产品,又称为闪速存储器(flash),主要用于存储较小的数据文件,以便在电脑之间方便地交换文件。优盘不需要物理驱动器,也不需外接电源,可热插拔,使用简单方便。优盘体积很小,重量轻,可抗震防潮,特别适合随身携带,是移动办公及文件交换理想的存储产品。优盘通过USB接口与计算机连接,USB l.1接口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2Mb/s,USB 2.0接口达到480 Mb/s,目前常用的USB 3.O则达到了5.0Gb/s。

随着数码产品的高速普及,近年来与优盘工作原理相同的各类闪存卡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相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上都能使用闪存卡。闪存卡有很多种类,常见的有CF卡、SD卡、MMC卡、记忆棒、SM卡、Micro SD卡等。

(3)光盘存储器

光盘存储器是利用光学原理进行信息读写的存储器。。光盘存储器主要由光盘、光盘驱动器(即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精品资料

第三章处理机调度与死锁 1,高级调度与低级调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为什么要引入中级调度? 【解】(1)高级调度主要任务是用于决定把外存上处于后备队列中的那些 作业调入内存,并为它们创建进程,分配必要的资源,然后再将新创建的进程排在 就绪队列上,准备执行。(2)低级调度主要任务是决定就绪队列中的哪个进程 将获得处理机,然后由分派程序执行把处理机分配给该进程的操作。(3)引入中级调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内存的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为此,应使那些暂时不能运行的进程不再占用宝贵的内存空间,而将它们调至外存上去等待,称此时的进程状态为就绪驻外存状态或挂起状态。当这些进程重又具备运行条件,且内存又稍有空闲时,由中级调度决定,将外存上的那些重又具备运行条件的就绪进程重新 调入内存,并修改其状态为就绪状态,挂在就绪队列上,等待进程调度。 3、何谓作业、作业步和作业流? 【解】作业包含通常的程序和数据,还配有作业说明书。系统根据该说明书对 程序的运行进行控制。批处理系统中是以作业为基本单位从外存调入内存。 作业步是指每个作业运行期间都必须经过若干个相对独立相互关联的顺序加工的 步骤。 作业流是指若干个作业进入系统后依次存放在外存上形成的输入作业流;在操作系统的控制下,逐个作业进程处理,于是形成了处理作业流。 4、在什么情冴下需要使用作业控制块JCB?其中包含了哪些内容? 【解】每当作业进入系统时,系统便为每个作业建立一个作业控制块JCB,根据作业类型将它插入到相应的后备队列中。 JCB 包含的内容通常有:1) 作业标识2)用户名称3)用户账户4)作业类型(CPU 繁忙型、I/O芳名型、批量型、终端型)5)作业状态6)调度信息(优先级、作业已 运行)7)资源要求8)进入系统时间9) 开始处理时间10) 作业完成时间11) 作业退出时间12) 资源使用情况等 5.在作业调度中应如何确定接纳多少个作业和接纳哪些作业? 【解】作业调度每次接纳进入内存的作业数,取决于多道程序度。应将哪些作 业从外存调入内存,取决于采用的调度算法。最简单的是先来服务调度算法,较常 用的是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和基于作业优先级的调度算法。 7.试说明低级调度的主要功能。 【解】(1)保存处理机的现场信息(2)按某种算法选取进程(3)把处理机分配给进程。8、在抢占调度方式中,抢占的原则是什么? 【解】剥夺原则有:(1)时间片原则各进程按时间片运行,当一个时 间片用完后,便停止该进程的执行而重新进行调度。这种原则适用于分时系统、大多数实时系统,以及要求较高的批处理系统。(2)优先权原则通常是对一些重要的和紧急的作业赋予较高的优先权。当这种作业到达时,如果其优先权比正在执行进程的优先权高,便停止正在执行的进程,将处理机分配给优先权高的进程, 使之执行。(3)短作业(进程)优先原则当新到达的作业(进程)比正在执 行的作业(进程)明显地短时,将剥夺长作业(进程)的执行,将处理机分配给短 作业(进程),使之优先执行。 9、选择调度方式和调度算法时,应遵循的准则是什么? 【解】应遵循的准则有(1)面向用户的准则:周转时间短,响应时间快, 截止时间的保证,优先权准则。(2)面向系统的准则:系统吞吐量高,处理机 利用率好,各类资源的平衡利用。 10、在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中,各采用哪几种进程(作业)调度算法? 【解】批处理系统:FCFS算法、最小优先数优先算法、抢占式最小优先数优先算法分时系统:可剥夺调度、轮转调度实时系统: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非抢占优先权调度算法、基于时钟中断抢占的优先权调度算法、立即抢占的优先权调度。 11、何谓静态和动态优先权?确定静态优先权的依据是什么? 【解】静态优先权是在创建进程时确定的,且在进程的整个运行期间保持不 变。动态优先权是指,在创建进程时所赋予的优先权,是可以随进程的推进或随其 等待时间的增加而改变的,以便获得更好的调度性能。确定静态优先权的依据是:(1)进程类型,通常系统进程的优先权高于一般用户进程的优先权。(2)进程对资源的需要。(3)用户要求,用户进程的紧迫程度及用户所付费用的多少来 确定优先权的。 12、试比较FCFS和SPF两种进程调度算法。 【解】FCFS算法按照作业提交或进程变为就绪状态的先后次序,分派CPU。当前作业或进程占有CPU,直到执行完或阻塞,才让出CPU。在作业或进程唤醒后,并不立即恢复执行,通常等到当前作业或进程让出CPU。FCFS比较有利于长作业,而不利于短作业;有利于CPU繁忙的作业,而不利于I/O繁忙的作业。SPF有利于短进程调度,是从就绪队列中选出一估计运行时间最短的进程,将处理机分配给它,使它立即执行并一直执行到完成,或发生某事件而被阻塞放弃处理机时,再重 新调度。比FCFS改善了平均周转时间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缩短了作业的等待时

第二章 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及答案

第二章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在计算机运行时,把程序和数据一样存放在内存中,这是1946年由________________所领导的研究小组正式提出并论证的。 A. 图灵 B.布尔 C.冯·诺依曼 D.爱因斯坦 2.计算机中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控制计算机的运行 B.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C.分析指令并执行 D.负责存取存储器中的数据 3.计算机的CPU每执行一个_____________,就完成一步基本运算或判断。 A. 语句 B.指令 C.程序 D.软件 4.计算机能按照人们的意图自动、高速地进行操作,是因为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程序存储在内存 B.高性能的CPU C.高级语言 D.机器语言 5.磁盘驱动器属于_____________设备。 A. 输入 B.输出 C.输入和输出 D.以上均不是 6.以下描述_____________不正确。 A.内存与外存的区别在于内存是临时性的,而外存是永久性的 B.内存与外存的区别在于外存是临时性的,而内存是永久性的 C.平时说的内存是指RAM D.从输入设备输入的数据直接存放在内存 7.计算机的主机指的是_____________。 A. 计算机的主机箱B.CPU和内存储器 C.运算器和控制器 D.运算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8.下面关于ROM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CPU不能向ROM随机写入数据 B.ROM中的内容在断电后不会消失 C.ROM是只读存储器的英文缩写 D.ROM是只读的,所以它不是内存而是外存 9.微型计算机中的总线通常分为()三种。 A. 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B. 数据总线、信息总线和传输总线 C. 地址总线、运算总线和逻辑总线 D. 逻辑总线、传输总线和通信总线 10.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可分为_____________。 A.程序和数据 B.程序、数据和文档 C.操作系统与语言处理程序 D.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 11.计算机应由5个基本部分组成,下面各项,_____________不属于这5个基本组成。 A. 运算器 B.控制器 C.总线 D.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12.外存与内存有许多不同之处,外存相对于内存来说,以下叙述_____________不正确。 A. 外存不怕停电,信息可长期保存 B.外存的容量比内存大得多,甚至可以说是海量的 C.外存速度慢,内存速度快 D.内存和外存都是由半导体器件构成 13._____________不属于计算机的外部存储器。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第一章 1.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1)有效性(2)方便性(3)可扩充性(4)开放性 2.OS的作用可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2)OS 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3)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3.为什么说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答:OS首先在裸机上覆盖一层I/O设备管理软件,实现了对计算机硬件操作的第一层次抽象;在第一层软件上再覆盖文件管理软件,实现了对硬件资源操作的第二层次抽象。OS 通过在计算机硬件上安装多层系统软件,增强了系统功能,隐藏了对硬件操作的细节,由它们共同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4.试说明推劢多道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収展的主要劢力是什么答:主要动力来源于四个方面的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1)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2)方便用户;(3)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5.何谓脱机I/O和联机I/O 答:脱机I/O 是指事先将装有用户程序和数据的纸带或卡片装入纸带输入机或卡片机,在外围机的控制下,把纸带或卡片上的数据或程序输入到磁带上。该方式下的输入输出由外围机控制完成,是在脱离主机的情况下进行的。而联机I/O 方式是指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输出都是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进行的。 6.试说明推劢分时系统形成和収展的主要劢力是什么

答: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主要表现在:CPU 的分时使用缩短了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人机交互能力使用户能直接控制自己的作业;主机的共享使多用户能同时使用同一台计算机,独立地处理自己的作业。 7.实现分时系统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解决 答:关键问题是当用户在自己的终端上键入命令时,系统应能及时接收并及时处理该命令,在用户能接受的时延内将结果返回给用户。解决方法:针对及时接收问题,可以在系统中设臵多路卡,使主机能同时接收用户从各个终端上输入的数据;为每个终端配臵缓冲区,暂存用户键入的命令或数据。针对及时处理问题,应使所有的用户作业都直接进入内存,并且为每个作业分配一个时间片,允许作业只在自己的时间片内运行,这样在不长的时间内,能使每个作业都运行一次。 8.为什么要引入实时OS 答:实时操作系统是指系统能及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地运行。引入实时OS 是为了满足应用的需求,更好地满足实时控制领域和实时信息处理领域的需要。 9.什么是硬实时任务和软实时任务试举例说明。 答:硬实时任务是指系统必须满足任务对截止时间的要求,否则可能出现难以预测的结果。举例来说,运载火箭的控制等。软实时任务是指它的截止时间并不严格,偶尔错过了任务的截止时间,对系统产生的影响不大。举例:网页内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答案 2 / 47 容的更新、火车售票系统。10.试从交互性、及时性以及可靠性方面,将分时系统不实时系统迚行比较。答:(1)及时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与分时系统类似,都是以人所能接受的等待时间来确定;而实时控制系统的及时性,是以控制对象所要求的开始截止时间或完成截止时间来确定的,一般为秒级到毫秒级,甚至

操作系统-第七章 设备管理习题(有答案)

第七章设备管理习题 一. 选择最合适的答案 1.在下面的I/O控制方式中,需要CPU干预最少的方式是()。 (A)程序I/O方式 (B)中断驱动I/O控制方式 (C)直接存储器访问DMA控制方式 (D)I/O通道控制方式 2.某操作系统中,采用中断驱动I/O控制方式,设中断时,CPU用1ms来处理中断请求,其它时间CPU完全用来计算,若系统时钟中断频率为100H Z,则,CPU的利用率为()。 (A)60% (B)70% (C)80% (D)90% 3.下列哪一条不是磁盘设备的特点()。 (A)传输速率较高,以数据块为传输单位 (B)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用户(进程)访问 (C)I/O控制方式常采用DMA方式 (D)可以寻址,随机地读/写任意数据块 4.利用通道实现了()之间数据的快速传输。 (A)CPU和外设(B)内存和CPU (C)内存和外设(D)外设和外设 5.假脱机技术中,对打印机的操作实际上是用对磁盘存储实现的,用以替代打印机的部分是指()。 (A)共享设备(B)独占设备 (C)虚拟设备(D)物理设备 6.设从磁盘将一块数据传送到缓冲区所用时间为80μs,将缓冲区中数据传送到用户区所用时间为40μs,CPU处理数据所用时间为30μs,则处理该数据,采用单缓冲传送某磁盘数据,系统所用总时间为()。 (A)120μs (B)110μs (C)150μs (D)70μs 7.对于速率为9.6KB/s的数据通信来说,如果说设置一个具有8位的缓冲寄存器,则CPU中断时间和响应时间大约分别为()。 (A)0.8ms,0.8ms (B)8ms,1ms (C)0.8ms,0.1ms (D)0.1ms,0.1ms 8.在调试程序时,可以先把所有输出送屏幕显示而不必正式输出到打印设备,其运用了()。

计算机应用基础 第二章 Windows 7操作系统 试题

第二章 Windows 7操作系统 一、选择题 1.Windows7系统中的“桌面”是指()。 A.整个频幕 B.某个窗口 C.当前窗口 D.全部窗口 2.下列属于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是()。 A.Windows 7 B.Linux C.UNIX D.以上全部 3.在Windows 7中,打开一个菜单后,其中某菜单项会出现与之对应的级联菜单的标识是()。 A.菜单项右侧有一组英文提示 B.菜单项右侧有一个黑色三角形 C.菜单项左侧有一个黑色圆点 D.菜单项左侧有一个“√”符号 4.在Windows 7中,能弹出对话框的操作是()。 A.选择了带三角形箭头的菜单项 B.运行了与对话框对应的应用程序 C.选择了颜色变灰的菜单项 D.选择了带省略号的菜单项 5.把Windows 7的窗口和对话框作一比较,窗口可以移动和改变大小,而对话框()。 A.既不能移动,也不能改变大小 B.仅可以移动,不能改变大小 C.仅可以改变大小,不能移动 D.既能移动,也能改变大小 6.Windows 7操作系统中,显示3D桌面效果的快捷键是()。 A.Alt+Tab B.Win+shift C.Ctrl+Tab D.Win+Tab 7.在Windows 7操作系统中,进行窗口切换的快捷键是()。 A.Alt+W B.Alt+Tab C.Alt+F D.Alt+N 8.剪贴板的作用是()。 A.临时存放剪切或复制的信息 B.作为资源管理器管理的工作区 C.长期保存信息的存储区 D.在使用Dos 时,划给的临时区域 9.在Windows 7中,剪贴板是程序和文件间用来传递信息的临时存储区,此存储区是()。 A.回收站的一部分 B.硬盘的一部分 C.软盘的一部分 D.内存的一部分 10.Windows 7中,若要选定当前文件夹中的全部文件和文件夹对象,可使用的组合键是()。 A.Ctrl+V B.Ctrl+A C.Ctrl+X D.Ctrl+D 11.在Windows中连续进行了多次剪切操作后,“剪贴板”中存放的是()。 A.空白 B.最后一次剪切的内容 C.第一次剪切的内容 D.所有剪切过的内容 12.用鼠标直接运行带有图标的Windows程序,所要用的操作是()。 A.双击 B.单击 C.拖动 D.选中 13.更改Windows 7主题主要包括()。 A.更改桌面背景 B.更改窗口颜色 C.更改声音和屏幕保护程序 D.以上都对 14.如果某个程序窗口被最小化,则程序将()。 A.终止运行 B.暂停运行 C.转入后台运行 D.继续前台运行 15.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如果想一次选定多个连续的文件,正确的操作是()。 A.单击第一个文件,按住Shift键,单击最后一个文件 B.单击第一个文件,按住Ctrl键,单击最后一个文件 C.按住Ctrl键,按住鼠标右键逐个选取 D.按住Shift键,按住鼠标左键逐个选取 16.在Windows 7的“资源管理器”中,已选定文件夹后,下列操作中不能删除该文件夹的操作是()。 A.在键盘上按Delete键 B.用鼠标左键双击该文件夹 C.在“文件”菜单中选择“删除”命令 D.右击该文件夹,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删除”命令 17.在Windows7“资源管理器”中,进行文件复制可以先右击文件图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复制”命令,再右击目标文件夹或磁盘,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命令。 A.粘贴 B.移动 C .拷贝 D.全选 18.下面“不合法”的文件名是()。 A.12345678?.TXT B.WIN_PROG.EXE C.FILE.DAT D.35768.TXT 19.关于Windows7中窗口的说法,以下()是正确的。 A.屏幕上只能出现一个窗口,这就是活动窗口 B.屏幕上可以出现多个窗口,但只有一个是活动窗口 C.屏幕上可以可以出现多个窗口,但不止一个是活动窗口 D.屏幕上出现的全部是活动窗口 20.在Windows7“资源管理器”的工作区中,已选定了若干个文件,若想取消其中几个选定文件,需要执行的操作是()。 A.按住Ctrl键,然后依次单击要取消的文件 B.按住Shift键,然后依次单击要取消的文件 C.按住Ctrl键,然后用鼠标右键依次单击要取消的文件 D.按住Shift键,然后用鼠标右键依次单击要取消的文件 21.Windows 7操作系统是()。 A.单用户单任务系统 B.单用户多任务系统 C.多用户单任务系统 D.多用户多任务系统 22.当窗口不能将所有的信息行显示在一屏内时,窗口中一定会出现()。 A.滚动条 B.状态栏 C.提示信息窗口 D.警告信息窗口 23.打开快捷菜单的操作为()。 A.单击 B.右击 C.双击 D.三击 24.在Windows7操作系统中,能安全关闭计算机的操作是()。 A.在文件未保存的情况下,单击“开始”按钮→“关闭”计算机 B.在保存文件并关闭所有运行的程序后,单击“开始”按钮→“关闭”计算机 C.直接按主机面板上的电源按钮 D.直接拔掉电源关闭计算机 25.将鼠标指针移至()上拖曳,既可移动窗口位置。 A.标题栏 B.格式栏 C.状态栏 D.菜单栏 26.以下输入法中属于键盘输入法的有()。 A.光电输入法 B.手写输入法 C.语音识别输入法 D.搜狗拼音输入法 27.在Windows 7操作系统中,切换输入法的快捷键默认是()。 A.Alt+Enter B.Ctrl+Alt C.Ctrl+Shift D.Alt+Shift 28.下列()文件是压缩文件。 A.财务.doc B.财务.exe C.财务.zip D.财务.txt 29.在Windows7的“资源管理器”中,关于文件扩展名的显示,以下正确的是()。 A.所有文件的扩展名始终显示,与设置无关 B.所有文件的扩展名始终不显示,是隐藏的,与设置无关 C.不可以更改扩展名是否显示的设置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课后答案第一,二,三章

第一章 1.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1)有效性(2)方便性(3)可扩充性(4)开放性 2.OS的作用可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2)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3)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3.为什么说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答:OS首先在裸机上覆盖一层I/O设备管理软件,实现了对计算机硬件操作的第一层次抽象;在第一层软件上再覆盖文件管理软件,实现了对硬件资源操作的第二层次抽象。OS 通过在计算机硬件上安装多层系统软件,增强了系统功能,隐藏了对硬件操作的细节,由它们共同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4.试说明推劢多道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収展的主要劢力是什么? 答:主要动力来源于四个方面的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1)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2)方便用户;(3)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5.何谓脱机I/O和联机I/O? 答:脱机I/O 是指事先将装有用户程序和数据的纸带或卡片装入纸带输入机或卡片机,在外围机的控制下,把纸带或卡片上的数据或程序输入到磁带上。该方式下的输入输出由外围机控制完成,是在脱离主机的情况下进行的。而联机I/O方式是指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输出都是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进行的。 6.试说明推劢分时系统形成和収展的主要劢力是什么? 答: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主要表现在:CPU 的分时使用缩短了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人机交互能力使用户能直接控制自己的作业;主机的共享使多用户能同时使用同一台计算机,独立地处理自己的作业。 7.实现分时系统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解决? 答:关键问题是当用户在自己的终端上键入命令时,系统应能及时接收并及时处理该命令,在用户能接受的时延内将结果返回给用户。解决方法:针对及时接收问题,可以在系统中设臵多路卡,使主机能同时接收用户从各个终端上输入的数据;为每个终端配臵缓冲区,暂存用户键入的命令或数据。针对及时处理问题,应使所有的用户作业都直接进入内存,并且为每个作业分配一个时间片,允许作业只在自己的时间片内运行,这样在不长的时间内,能使每个作业都运行一次。 8.为什么要引入实时OS? 答:实时操作系统是指系统能及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地运行。引入实时OS 是为了满足应用的需求,更好地满足实时控制领域和实时信息处理领域的需要。 9.什么是硬实时任务和软实时任务?试举例说明。 答:硬实时任务是指系统必须满足任务对截止时间的要求,否则可能出现难以预测的结果。举例来说,运载火箭的控制等。软实时任务是指它的截止时间并不严格,偶尔错过了任务的截止时间,对系统产生的影响不大。举例:网页内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答案 2 / 47 容的更新、火车售票系统。 10.试从交互性、及时性以及可靠性方面,将分时系统不实时系统迚行比较。答:(1)及时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与分时系统类似,都是以人所能接受的等待时间来确定;而实时控制系统的及时性,是以控制对象所要求的开始截止时间或完成截止时间来确定的,一般为秒级到毫秒级,甚至有的要低于100微妙。(2)交互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具有交互性,但人与系统的交互仅限于访问系统中某些特定的专用服务程序。不像分时系统那样能向终端用户提供数据和资源共享等服务。(3)可靠性:分时系统也要求系统可靠,但相比之下,实时系统则要求系统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因为任何差错都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灾难性后果,所以在实时系统中,往往都采取了多级容错措施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及数据的安全性。 11.OS有哪几大特征?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 答: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和异步性四个基本特征;最基本的特征是并发性。14.是什么原因使操作系统具有异步性特征? 答:操作系统的异步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进程的异步性,进程以人们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二是程序的不可再现性,即程序执行的结果有时是不确定的,三是程序执行时间的不可预知性,即每个程序何时执行,执行顺序以及完成时间是不确定的。15.处理机管理有哪些主要功能?它们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处理机管理的主要功能是:进程管理、进程同步、进程通信和处理机调度;进程管理:为作业创建进程,撤销已结束进程,控制进程在运行过程中的状态转换。进程同步:为多个进程(含线程)的运行进行协调。通信:用来实现在相互合作的进程之间的信息交换。处理机调度:(1)作业调度。从后备队里按照一定的算法,选出若干个作业,为他们分配运行所需的资源(首选是分配内存)。(2)进程调度:从进程的就绪队列中,按照一定算法选出一个进程,把处理机分配给它,并设臵运行现场,使进程投入执行。 16.内存管理有哪些主要功能?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内存管理的主要功能有:内存分配、内存保护、地址映射和内存扩充。内存分配:为每道程序分配内存。内存保护:确保每道用户程序都只在自己的内存空间运行,彼此互不干扰。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答案 3 / 47 地址映射:将地址空间的逻辑地址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1章练习题

第1章引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操作系统是对(C )进行管理的软件。 A. 软件 B. 硬件 C. 计算机资源 D. 应用程序 2. 如果分时操作系统的时间片一定,那么(B),则响应时间越长。 A. 用户数越少 B. 用户数越多 C. 内存越少 D. 内存越多 3. 操作系统是一种(B)。 A. 应用软件 B. 系统软件 C. 通用软件 D. 工具软件 4. 操作系统的(D)管理部分负责对进程进行调度。 A. 存储器 B. 设备 C. 文件 D. 处理机 5. (A)要保证系统有较高的吞吐能力。 A. 批处理系统 B. 分时系统 C. 网络操作系统 D. 分布式操作系统 6. 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主要有(C ) A. 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和多任务系统 B. 单用户系统、多用户系统和批处理系统 C. 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及实时操作系统 D. 实时系统、分时系统和多用户系统 7. 所谓(B )是指将一个以上的作业放入内存,并且同时处于运行状态,这些作业共享处理机和外围设备等其他资源。 A. 多重处理 B. 多道程序设计 C. 实时处理 D. 共同执行 8. 下面关于操作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 A. 批处理作业必须具有作业控制信息 B. 分时系统不一定都具有人机交互能力 C. 从响应时间的角度看,实时系统与分时系统差不多 D. 由于采用了分时技术,用户可以独占计算机的资源 9. 分时操作系统通常采用(C )策略为用户服务。 A. 时间片加权分配 B. 短作业优先 C. 时间片轮转 D. 可靠性和灵活性 10. 若把操作系统看作计算机资源的管理者,下列的(D )不属于操作系统所管理的资源。 A. 磁盘 B. 内存 C. CPU D. 中断 11. 在下列的操作系统的各个功能组成部分中,(A )不需要硬件支持。 A. 进程调度 B. 时钟管理 C. 地址映射 D. 中断系统 12. 在指令系统中只能由操作系统使用的指令称为(D )。 A. 系统指令 B. 设备指令 C. 非特权指令 D. 特权指令 1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 A. 操作系统是一种软件 B. 计算机是资源的集合体,包括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 C. 计算机硬件是操作系统工作的实体,操作系统的运行离不开硬件的支持 D. 操作系统是独立于计算机系统的,它不属于计算机系统 14. 分时系统的及时性是相对(B )而言。 A. 周转时间 B. 响应时间 C. 延迟时间 D. A、B和C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七章作业及答案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七章 作业及答案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5、为什么在大多数OS中都引入了“打开”这一文件系统调用?打开的含义是什么? 当用户要求对一个文件实施多次读/写或其它操作时,每次都要从检索目录开始,浪费时间,低效。为了避免多次重复地检索目录,在大多数OS中都引入了“打开”这一文件系统调用。 当用户第一次请求对某文件进行操作时,先利用“打开”系统调用将该文件打开,磁盘索引结点被拷贝到内存中,后面的目录检索都在内存中进行。 7、按文件的组织方式可将文件分为哪几种类型? 从逻辑结构可以将文件分为两大类:有结构的记录式文件和无结构的流式文件。按文件的组织方式,可以将有结构的文件分为三类: (1) 顺序文件,指由一系列记录按某种顺序排列所形成的文件,其中的记录可以是定长记录或变长记录; (2) 索引文件,指为变长记录建立一张索引表,为每个记录设置一个表项,以加快对记录检索的速度。 (3) 索引顺序文件,这是顺序文件和索引文件相结合的产物。它为文件建立一张索引表,为每一组记录中的第一个记录设置一个表项,以缩短索引表的长度,而记录检索的速度也不很慢。 16、目前广泛采用的目录结构是哪种?它有什么优点? 广泛采用的目录结构是树型目录结构,它的主要优点是:层次结构清晰,便于文件管理和保护;有利于文件分类;解决重名问题;提高文件检索速度;能进行存取权限的控制。 23、基于符号链的文件共享方式有何优点?

只是文件主才拥有指向其索引结点的指针;而共享该文件的其他用户,则只有该文件的路径名,并不拥有指向其索引结点的指针。当文件的拥有者把一个共享文件删除后,其他用户试图通过符号链去访问一个已被删除的共享文件时,会因系统找不到该文件而使访问失败,于是用户再将符号链删除,因此不存在文件删除问题/指针悬空问题。 补充题、 文件系统中,保护域简称为“域”。保护域是进程对一组对象访问权的集合,进程只能在指定域内执行操作。 进程和域之间可以是一对多的关系,即一个进程可以动态地联系多个域。可以将进程的运行分为若干个阶段,一个阶段联系一个域。这样可以根据运行的实际需要来规定进程运行的每个阶段中所能访问的对象。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二章Windows7操作系统试题

第二章Windows 7操作系统 以上全部 3. 在Windows 7中,打开一个菜单后,其中某 菜单项会出现与之对应的级联菜单的标识是( A. 菜单项右 侧有一组英文提示 B. C. 菜单项左 侧有一个黑色圆点 D. 4. 在Windows 7中,能弹出对话框的操作 是( A. 选择 了带三角形箭头的菜单项 B. C.选择了颜色变灰的菜单项 D. 5. 把Windows 7的窗口和对话框作一比 较, A. 既不能移动,也不能改变大小 B. C.仅可以改变大小,不能移动 D. B. 作为资源管理器管理的工作区 D.在使用Dos时,划给的临时区域 9. 在Windows 7中,剪贴板是程序和文件间用来传递 信息的临时存储区,此存储区是( A. 回收站的 一部分 B.硬盘的一部分 C.软盘的一部分 D.内存的 一部分 10. Windows 7中,若要选定当前文件夹中的全部文件 和文件夹对象,可使用的组合键是( D . Ctrl+D “剪贴板”中存放的是(第一次剪切的内容所要用的操作是( 转入后台运行 D. 继续前台运行 15. 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如果想一次选定多个连续的文件,正确的操作是(A. 单击第一个文件,按住Shift键,单击最后一个文件 B. 单击第一个文件,按住Ctrl键,单击最后一个文件 C. 按住Ctrl键,按住鼠标右键逐个选取 D. 按住Shift键,按住鼠标左键逐个选取 16. 在Windows 7的“资源管理器”中,已选定文件夹后,下列操作中不能删除该文件夹的操作是 ( A. 在键盘上按Delete键 B. 用鼠标左键双击该文件夹 C.在“文件”菜单中选择“删除”命令 D.右击该文件夹,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删除”命令 17. 在Windows7“资源管理器”中,进行文件复制可以先右击文件图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复制”命令,再右击目标文件夹或磁盘,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命令。 A. 粘贴 B. 移动C . 拷贝D. 全选 18. 下面“不合法”的文件名是( A.12345678 ? .TXT B.WIN_PROG.EXE C.FILE.DAT D.35768.TXT 19. 关于Windows7中窗口的说法,以下()是正确的。 A. 屏幕上只能出现一个窗口,这就是活动窗口 B. 屏幕上可以出现多个窗口,但只有一个是活动窗口 C. 屏幕上可以可以出现多个窗口,但不止一个是活动窗口 D. 屏幕上出现的全部是活动窗口 20. 在Windows7“资源管理器”的工作区中,已选定了若干个文件,若想取消其中几个选定文件,需要执行的操作是()° A. 按住Ctrl键,然后依次单击要取消的文件 B. 按住Shift键,然后依次单击要取消的文件 C. 按住Ctrl键,然后用鼠标右键依次单击要取消的文件 D. 按住Shift键,然后用鼠标右键依次单击要取消的文件 21. Windows 7操作系统是()° A.单用户单任务系统 B.单用户多任务系统 C.多用户单任务系统 D.多用户多任务系统 22. 当窗口不能将所有的信息行显示在一屏内时,窗口中一定会出现()° A.滚动条 B. 状态栏 C. 提示信息窗口 D. 警告信息窗口 23. 打开快捷菜单的操作为()° A.单击 B. 右击 C. 双击 D. 三击 24. 在Windows7操作系统中,能安全关闭计算机的操作是( A. 在文件未保存的情况下,单击“开始”按钮关闭”计算机 B. 在保存文件并关闭所有运行的程序后,单击“开始”按钮关闭”计算机 C. 直接按主机面板上的电源按钮 D. 直接拔掉电源关闭计算机 25. 将鼠标指针移至()上拖曳,既可移动窗口位置。 A.标题栏 B. 格式栏 C. 状态栏 D. 菜单栏 26. 以下输入法中属于键盘输入法的有()° A.光电输入法 B. 手写输入法 C. 语音识别输入法 D. 搜狗拼音输入法 27. 在Windows 7操作系统中,切换输入法的快捷键默认是()° A.Alt+E nter B.Ctrl+Alt C.Ctrl+Shift D.Alt+Shift 一、选择题 1. Windows7 系统中的“桌面”是指()° A.整个频幕 B. 某个窗口 C. 当前窗口 2. 下列属于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是()° D. 全部窗口 菜单项右侧有一个黑色三角形 菜单项左侧有一个“V”符号 )° 运行了与对话框对应的应用程序 选择了带省略号的菜单项 窗口可以移动和改变大小,而对话框 (仅可以移动,不能改变大小既能 移动,也能改变大小 6. Windows 7操作系统中,显示3D桌面效果的快捷键是( A.Alt+Tab B.Wi n+shift C.Ctrl+Tab D.Wi n+Tab 7. 在Windows 7操作系统中,进行窗口切换的快捷键是( A.Alt+W B.Alt+Tab C.Alt+F 8. 剪贴板的作用是()° A.临时存放剪切或复制的信息 C.长期保存信息的存储区 D. Alt+N A . Ctrl+V B . Ctrl+A C . Ctrl+X 11. 在Windows中连续进行了多次剪切操作后, A.空白 B. 最后一次剪切的内容 C. 12. 用鼠标直接运行带有图标的Windows程序, A.双击 B.单击 C.拖动 D.选中 13. 更改Windows 7主题主要包括( A.更改桌面背景 B.更改窗口颜色 14. 如果某个程序窗口被最小化,则程序将 A.终止运行 B. 暂停运行 C. D. 所有剪切过的内容 )° C. 更改声音和屏幕保护程序 )° D. 以上都对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1-8章 课后答案(全)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 1.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答:方便性,开放性,有效性,可扩充性 2.OS的作用可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的管理者;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3.为什么说操作系统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答:OS首先在裸机上覆盖一层1/0设备管理软件,实现了对计算机硬件操作的第一层次抽象;在第一层软件上再覆盖文件管理软件,实现了对硬件资源操作的第二层次抽象。0s通过在计算机硬件上安装多层系统软件,增强了系统功能,隐藏了对硬件操作的细节,由它们共同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4·说明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答:主要动力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里,为了满足用户对人一机交互的需求和共享主机。 5.何谓脱机I/O和联机I/O?答:脱机1/0是指事先将装有用户程序和数据的纸带或卡片装入纸带输入机或卡片机,在外围机的控制下,把纸带或一片上的数据或程序输入到殖带上。该方式下的输入输出由外围机控制完成,是在脱离主机的情况下进行的。而耽机1/0方式是指程序和数据的輸入输出都是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进行的。 6.试说明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答: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主要表现在:CPU的分时使用缩短了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人机交互能力使用户能直接控制自己的作业;主机的共享使多用户能同时使用同一台计算机,独立地处理自己的作业。 7.实现分时系统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解决?答:关键问题是当用户在自己的终端上键入命令时,系统应能及寸接收并及时处理该命令,在用户能接受的时采内将结果返回给用户。解决方法:针对及时接收问题,可以在系统中设路多路卡,健主机能同时接收用户从各个终端上轮入的数据;为每个终端配路缓冲区,暂存用户捷入的命令或教据。针对反时处理问题,应便所有的用户作业都直接进入内存,并且为每个作业分配一个时间片,允许作业只在自己的时间片内运行,这样在不长的时间内,能使每个作业都运行一次。 8.为什么要引入实时OS?答:实时操作系统是指系统能及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地运行。引入实时OS是为了满足应用的需求,熏好地满足实时控制领域和实时信息处涯领域的需要。 9.什么是硬实时任务和款实时任务?试举例说明。答:硬实时任务是指系统必须满足任务对截止时间的要求,否则可能出现难以预测的结是。举例来说,运载火箭的控制等。软实时任务是指它的截止时间并不严格,偶尔错过了任务的截止时间,对系统产生的影响不大。举例:网页内容的更新、火车售票系统。 10.试从交互性、及时性以及可靠性方面,将分时系统与实时系统进行比较。答:(1)及时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与分时系统类似,都是以人所能受的等待时间来确定;而实时控制系统的及时性,是以控制对象所要求的开始截止时间或完成截止时间来确定的,一般为秒级到毫秒级,甚至有的要低于100微妙。(2)交互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具有交互性,但人与系统的交互仅限于访问系统中某些特定的专用服务程序。不像分时系统那样能向终端用户提供数据和资源共享等服务。(3)可靠性:分时系统也要求系统可靠,但相比之下,实时系统则要求系统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因为任何差错都可能带未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灾难性后,,所以在实时系统中,往往都采取了

第二章 计算机系统练习

第二章计算机系统练习 1.单选(2分) 下列不可能是机器字长的是()。 A. 16位 B. 32位 C. 18位 D. 8位 2.单选(2分) 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进行()。 A. 算术、逻辑运算 B. 函数运算 C. 逻辑运算 D. 算术运算 3.单选(2分) 微型计算机中存储数据的基本单位是()。 A. 字 B. 字节 C. 字长 D. 位 4.单选(2分) 关于CMOS芯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关机或系统掉电CMOS信息会丢失 B. CMOS芯片是微机主板上的一块ROM芯片 C. 通过BIOS设置程序可以对CMOS参数进行设置 D. CMOS ROM是系统参数存放的地方 5.单选(2分) 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是()。 A. 存储器 B. 运算器 C. 控制器 D. 微处理器 6.单选(2分) 存储器中的信息可以是指令,也可以是数据,计算机是靠()来判别的。 A. CPU执行程序的过程 B. ASCII码表? C. 存储单元的地址? D. 最高位是0还是1? 7.单选(2分) 关于CPU,下面叙述错误的是()。 A. CPU能直接从Cache中读取数据? B. CPU是决定计算机性能的主要部件? C. CPU能直接从内存储器中读取数据? D. CPU能直接从外存中读取数据 8.单选(2分) 计算机能直接识别的语言是()。 A. 汇编语言? B. 机器语言? C. 高级语言? D. 数据库语言

9.单选(2分) 通常所说的32位机,指的是这种计算机的CPU()。 A. 是由32个运算器组成的 B. 一共有32个运算器和控制器 C. 包含有32个寄存器 D. 能够同时处理32位二进制数据 10.多选(2分) 关于存储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外存可以与内存交换信息 B. 内存的容量小、存取速度快 C. 外存的容量大、存取速度慢 D. 必须将程序和数据调入内存中才能执行程序 11.多选(2分)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主机部分包括()。 A. 外部存储器 B. 控制器 C. 运算器 D. 内部存储器 12.7多选(2分) 能直接与CPU进行数据传输的存储器是()。 A. 辅助存储器 B. CD-ROM C. Cache D. 主存储器 13.多选(2分) 下列属于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核心思想的是()。 A. 指令按地址访问、以顺序的方式执行 B. 指令和数据分别存储在不同的存储器中 C. 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组成 D. 采用二进制表示数据和程序 14.判断(1分) 人们根据特定的需要预先为计算机编制的指令序列称为程序。 15.判断(1分) 由一台微型计算机的CPU的性能大致可以看出它所配置的那台微机的性能和 档次。 16.判断(1分) 缓存是CPU的重要指标之一,其结构和大小对CPU速度的影响很大。 17.判断(1分) 流水线技术是通过增加计算机硬件来实现的。 18.判断(1分) PCI-E是一种新型总线标准,采用并行传输方式,具有更高的速度。 14判断(1分) 总线的工作频率越高则总线工作速度越快,总线带宽越宽。 19.判断(1分) 计算机能够识别机器语言,因此针对一台计算机所编写的机器语言程序一定 能在另一台计算机上运行。

计算机应用基础 第二章 操作系统

第二章操作系统 一、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在Windows桌面的任务栏中,显示的是所有已打开的窗口图标。 A **2.Windows不允许用户进行系统(Config)配置。 B *3.通常,没有操作系统的计算机是不能工作的。 A *4.在Windows中按Shift+空格键,可以启动或关闭中文输入法。 B *5.Windows提供了复制活动窗口中的图像到剪贴板的功能。 A *6.在Windows中,单击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与按回车键的作用是一样的。 B *7.Windows资源管理器窗口的标题名是不会改变的。 A **8.Windows具有多媒体功能,但不支持Plug and Play(即插即用)。 B *9.在Windows中可以为应用程序建立快捷图标。 A *10.操作系统属于系统软件范畴。 A *11.Windows中,可以在"任务栏"内进行桌面图标的排列。 B *12.Windows中,"我的电脑"不仅可以进行文件管理,还可以进行磁盘管理。A *13.Windows的剪贴板只能存放文本信息。 B *14.在Windows中所有菜单只能通过鼠标才能打开。 B *15.Windows的任务栏在缺省的情况下位于屏幕的底部。 A **16.Windows中的快捷方式是由系统自动提供的,用户不能修改。 B **17.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可以用键盘来执行菜单命令。 A **18.在Windows资源管理器窗口中创建的子目录,创建后立刻就可以在文件夹窗口中看到。A *19.在"写字板"窗口中按F1键会显示"帮助主题"对话框。 A *20.当选定文件或文件夹后,欲改变其属性设置,可以用鼠标右键,然后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 A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二章课后答案(完整版)

第二章 1. 什么是前趋图?为什么要引入前趋图? 答:前趋图(Precedence Graph)是一个有向无循环图,记为DAG(Directed Acyclic Graph),用于描述进程之间执行的前后关系。 2. 画出下面四条语句的前趋图: S1=a:=x+y; S2=b:=z+1; S3=c:=a – b; S4=w:=c+1; 答:其前趋图为: 3. 什么程序并发执行会产生间断性特征? 答:程序在并发执行时,由于它们共享系统资源,为完成同一项任务需要相互合作,致使这些并发执行的进程之间,形成了相互制约关系,从而使得进程在执行期间出现间断性。4.程序并发执行时为什么会失去封闭性和可再现性? 答:程序并发执行时,多个程序共享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因而这些资源的状态由多个程序改变,致使程序运行失去了封闭性,也会导致其失去可再现性。 5.在操作系统中为什么要引入进程概念?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答:为了使程序在多道程序环境下能并发执行,并对并发执行的程序加以控制和描述,在操作系统中引入了进程概念。 影响: 使程序的并发执行得以实行。 6.试从动态性,并发性和独立性上比较进程和程序? 答:(1)动态性是进程最基本的特性,表现为由创建而产生,由调度而执行,因得不到资源而暂停执行,由撤销而消亡。进程有一定的生命期,而程序只是一组有序的指令集合,是静态实体。 (2)并发性是进程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OS 的重要特征。引入进程的目的正是为了使 其程序能和其它进程的程序并发执行,而程序是不能并发执行的。 (3)独立性是指进程实体是一个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也是系统中独立获得资源和独 立调度的基本单位。对于未建立任何进程的程序,不能作为独立单位参加运行。 7.试说明PCB 的作用,为什么说PCB 是进程存在的惟一标志? 答:PCB 是进程实体的一部分,是操作系统中最重要的记录型数据结构。作用是使一个在多道程序环境下不能独立运行的程序,成为一个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成为能与其它进程并发执行的进程。OS是根据PCB对并发执行的进程进行控制和管理的。 8.试说明进程在三个基本状态之间转换的典型原因。 答:(1)就绪状态→执行状态:进程分配到CPU资源 (2)执行状态→就绪状态:时间片用完 (3)执行状态→阻塞状态:I/O请求 (4)阻塞状态→就绪状态:I/O完成 9.为什么要引入挂起状态?该状态有哪些性质? 答:引入挂起状态处于五种不同的需要: 终端用户需要,父进程需要,操作系统需要,对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5/48 《计算机操作系统》习题参考答案余有明与计07和计G09的同学们编著 5/48 需要和负荷调节需要。处于挂起状态的进程不能接收处理机调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