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对色彩的认知心理

儿童对色彩的认知心理

儿童对色彩的认知心理

..

儿童对色彩的认知心理

年龄与色彩

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年龄为2~3 岁的幼儿期儿童喜爱艳丽明快的颜色,尤其是对比明显的颜色,有部分孩子对新鲜颜色

的偏爱程度会持续整个儿童阶段。因此,为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做设计时, 应更多地使用明度高与纯度高的色彩。实践证明, 儿童在红、橙、黄、绿、蓝、紫、棕、黑、白、灰等10 种颜色中,儿童更多地偏爱红、黄、绿色,较少偏爱黑、灰、棕色。儿童在1~5 岁期间,对颜色爱好的差异并不显著,但6 岁之后,还表现出性别差异。男性最喜爱黄、蓝两色,其次是红、绿两色; 女性则最喜爱红、黄两色,其次是橙、白、蓝三色。充满童趣的女孩们钟情于浅色调,而男孩们认为深色或稳重色调较适合他们。据丁秀玲研究儿童色彩感受结果表明: 65% 的4 岁儿童能感受到色彩的冷暖性。随年龄增长, 5 ~6 岁儿童色彩感受度

己达到74%和77%,但就整个学前阶段儿童而言,儿童普遍表现为喜欢暖色调。儿童从 4 岁开始就己具有相当明显的先天直

觉美感,因而对色彩均衡和谐也有较好的感觉,其百分比为4、5、6 岁儿童分别为78%、61%、70%,从中不难看出 4 岁儿童比5、6 岁儿童具有更强的审美感受。另外,儿童的审美趣味会伴随年龄增长表现为由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向协调、柔和方

向转变。因而,为年龄大一些的儿童作设计时色彩对比应有所调整[2] 。1. 2 儿童对玩具包装图形的识别能力儿童的内心世界是相当丰富精彩的,他们具备超乎常规的想象力,他们对万物充满了好奇,哪怕是一块斑斓的色彩、一个古怪的图形、一根弯曲的线条,都会令他们驻足半晌,想象联翩。研究表明: 6~7 岁儿童的空间知觉一般己有所发展, 在形状知觉方面,他们一般都能辨认正方形、长方形、圆形、菱形、三角形等等。当儿童接触到产品自身或包装上的图形时,总是和具体事物联系在

一起来认识,他们常把不熟悉的抽象图形与具体实物联系在一起认知。如果是熟知或熟悉的图形,他们马上会迷上一段时间

去观察和想象其情景内容[3] 。现在市场上儿童食品包装从食品本身固有的颜色出发,对其色彩进行提炼与升华,看上去更

加五彩缤纷、生动活泼,很能吸引儿童的视线。在色彩设计上。儿童食品就大多采用鲜红、嫩黄、金色、苹果绿、淡紫或玫

瑰色等。因为三原色、对比色搭配比较适合儿童的视觉心理,也能影响到儿童的色彩记忆。每种色彩都会给人不同的味觉暗示,关于色彩的感觉,日本色彩学家内藤耕次郎通过实验得出甜是黄、白、桃红,酸是绿色,苦是茶、灰、黑,咸是白、蓝、

茶、青色。色彩学家埃斯比尔克的实验结果为:甜是橙红,酸是绿色、蓝绿色,苦是黑色,咸是蓝色。哥林支的实验结果为:甜味是粉红,酸味是绿,苦味是蓝紫色,咸味是蓝色。包装色彩直接影响到儿童对食品口味的选择,因而要在理解色彩味觉

特点的基础上进行色彩设计。答案补充

有人作过统计:儿童大多喜爱极鲜艳的颜色。婴儿喜爱红色和黄色,4~9 岁儿童最喜爱红色,9 岁的儿童又喜爱绿色,

7~15 岁的小学生中男生的色彩爱好次序是绿、红、青、黄、白、黑;女生的爱好次序是绿、红、白、青、黄、黑。随着年

龄的增长,人们的色彩喜好逐渐向复色过渡,向黑色靠近。也就是说,年龄愈近成熟,所喜爱色彩愈倾向成熟。这是因为儿

童刚走入这个大千世界,脑子思维一片空白,什么都是新鲜的,需要简单的、新鲜的、强烈刺激的色彩,他们神经细胞产生

得快,补充得快,对一切都有新鲜感。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也增长,脑神经记忆库已经被其他刺激占去了许多,色彩感觉

相应就成熟和柔和些。2.色彩心理与职业有关体力劳动者喜爱鲜艳色彩,脑力劳动者喜爱调和色彩;农牧区喜爱极鲜艳

的,成补色关系的色彩;高级知识分子则喜爱复色、淡雅色、黑色等较成熟的色彩。

性别与色彩

一般来说,男性多用稳重沉着的色彩,色彩变化不大;女性则多用华美鲜艳的色彩,色彩变化万千。女性多少有些幻

想气质,罗曼蒂克的色彩,往往最能触动她们善感的神经。女性的优雅与柔媚,需要梦幻般的色调来表现。最常用的色彩有

苍白、浅色和带浅灰的色调,常用的色彩有清晰的粉红、带黄的粉红,这是表达甜美的梦;奶油色和柠檬黄,表达女性的肌

肤和柔媚的性情。还有一些多彩的苍白色调,如稍黯淡的绿色、浅青色、淡紫色,这适合表达五彩斑斓的梦境。还有透明感

的灰褐色、银灰色,表达透明的知性美。但是近些年来男女服装用色的距离越来越接近,女装男性化和男装女性化的情况经

常可以看到。

地域与色彩

在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同样体现在传统的色彩文化上。“天有六气,发有五色”。“五色”是色彩的本原之色,是一

切色彩的基本元素。《周礼·考工记》曰:“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西方谓之白,南方谓之赤,北方谓之黑,天谓

之玄,地谓之黄。”在战国时期,五色被认为可与五行、五时、五声、五态互相对应,相互转化,而这里的五气指寒、热、

风、燥、湿,五时指冬、夏、春、秋、长夏,由此可见,古人已经把色彩和自然气候联系起来,把它们看作一个可以相互转

换、彼此依存的整体。

;..

儿童绘画心理学

儿童绘画心理学 儿童绘画心理学 (一)通过孩子的画走进孩子的内心想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那得先读懂孩子的画。孩子感知了外部世界,会产生表达的欲望,他看见什么都想“说”出来。但是因为年龄的限制,孩 子可能不擅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绘画作品,反映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以及他们头脑中的所思所想。孩子的画,是我们走进孩子内心的一扇窗户。绘画是孩子的一种特殊“语言”,具有内在的逻辑和表现形式。线条、色彩、图形、人物、环境、布局,显示着孩子的性格、气质、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当时的情绪特征等等。我们要学会倾听这种“语言”。(二)线条与心理线条清晰、力度适中:正常,情绪稳定。线条模糊、细到看不清:缺乏安全感、胆小、自我压抑。过于强劲、甚至把纸戳破:具有攻击性,发泄愤怒。断断续续总是改变方向:犹豫,焦虑,想要隐藏自我。(三)色彩与心理6岁前只用红色正常,6 岁后过度频繁使用,有暴力倾向,对感情自控力差。5岁前偏好蓝色,表示有分寸,6岁后大量使用,表示适应力好,但过度使用,表示孩子过于自我约束。偏爱暖色:活泼,热

情,精力充沛,心情愉快。偏爱冷色:安静,思考,严谨,悲伤,心情烦闷。喜欢很强烈的颜色:做事有激情,有领导才能,但属于易怒型,缺乏耐性。喜欢阴郁的颜色:被动,含蓄,焦虑,多愁善感。喜欢多种颜色搭配在一起:开朗,乐观,人缘好,受欢迎,但容易浮躁。只用一两种颜色:冷静,谦让,不喜欢与人交往,不容易接受挑战。(四)人物与心理(1)画谁:孩子经常画的那个人,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孩子在对他表达强烈的爱和依恋。孩子为人物画的细节(帽子,腰带,头饰,鞋子等)越多,表明对那个人的关注程度越高,感情越强烈。(2)手臂和手:孩子三、四岁以前,不画手的居多,其原因是此时期的幼儿还未完全确立自我。逐渐长大之后,开始画手。如果手臂向上举开,表示快活、得意,对自己所要求的都能获得满足。手代表对环境的支配,伸得越开支配力越强。若手臂部分画的比较大,是属于好打架、占有欲强的孩子。把手放下,贴近身体是比较温顺的孩子,另外也有可能是受欺负、胆小畏缩的孩子,经常有挫败感,需要引起注意。(3)耳朵:孩子不画耳朵,可能有逆反心理,不喜欢听家长罗嗦。画大耳朵,如果不是卡通形象,那么可能孩子比较敏感;(4)牙齿:愤怒的孩子,经常会在画中画出夸张的牙齿,说明有情绪、言语攻击性。(5)眼睛:眼睛画得太大的人,比较敏感、多疑、偏执;画睫毛的人,对美比较关注;不画瞳孔的人,在人际

色彩的心理暗示

用色彩解读孩子的个性 你孩子最喜欢的颜色是? ?最喜欢紫色、黄绿色等中间色 ?最喜欢蓝色 ?最喜欢橙色 ?最喜欢绿色 ?最喜欢黄色 ?最喜欢粉红色 ?最喜欢红 最喜欢紫色、黄绿色等中间色 紫色——高贵、典型、华丽、优雅、神秘、丁香、玫瑰。 喜欢紫色的孩子,容易沉溺在自恋的状态中,他们有着艺术气质。喜爱紫色的男孩比女孩子还多,这或许可以解释两个事实:第一,为什么有成就的艺术家男多于女;第二,为什么“生闷气”的怪男孩屡见不鲜。敏感的女孩会用眼泪来释压,男孩从小被教育“不许哭!要坚强!”男孩子就只剩下“闹别扭”一种表达方式了。若发现热爱紫色的小男孩在“闹别扭”,千万别呵斥他,想一想如何有效地安抚他那颗“容易受伤的心”吧! 除此色外,对喜欢榄绿、蓝绿色、黄绿色等中间色系的小孩须留意,以探究其心理背景。根据色彩心理学家表示,喜爱橄榄绿者,大多属于被压抑者,个性较乖张别扭,而且,有倾向“歇斯底里症”的趋势。 最喜欢蓝色 蓝色——秀白、清新、宁静、平静、永恒、理智、深远、海洋、天空、水。 喜欢蓝色的孩子很讲究礼貌,为人也很谦虚谨慎,责任感较重,处事态度细心周全,内向而不善言辞,他们绝不是头脑冲动的人,在行动前会思考。喜欢天蓝、水蓝等明亮蓝色的孩子,一般非常感性,能够自如表达心中的想法。喜欢藏青色等深蓝色的孩子,一般比较理性,喜欢凌驾于他人之上。 但喜欢蓝色的孩子有时候可能会比较固执己见,他们会压抑自己、委曲求全,根本不会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最喜欢橙色 橙色——兴奋、喜悦、活泼、华美、温和、欢喜、灯火、秋色。 喜爱橙色者,个性上较外向活泼,喜爱说话而且人缘很好,有趣的是,幼小就喜欢橙色的人,会从一而终地喜欢到成年,虽然有时人暂时喜欢其他颜色,但仍会再度重返橙色的怀抱。 此类型者,具有丰富的创造性,但有点自我中心,不懂得体谅别人,较粗枝大叶,很单纯,容易相信他人。 最喜欢绿色 绿色——青春、和平、朝气。 喜爱绿色的孩子,个性上较随和开朗,没什么心机,具有包容宽恕的心胸及强烈的好奇心,而且颇有求知的上进心。 此类型者,充满爱心,凡事先为别人着想。他们以付出为乐,但情况常常是:不管别人是否真的需要,他们往往还是会一味地付出。结果,他们不是满足了别人的需要,而是满足自己“想付出”的需要。 成人后的他们是稳当而公平的,他们宽容歧义,他们具有令人羡慕的平衡力量,接纳任何其他色彩的性格。但是他们往往不积极主动,不善于争取,所以会失去一些机会。 最喜欢黄色 黄色——光明、快活、希望、金光。 喜爱黄色的孩子,有天才的一面,对于智慧的需求比任何人都来得强烈,更渴望追求理想,虽然外事态度较不踏实,但是他的脑筋灵敏、反应敏捷。 可是此类型者,不容易保持到成年。如果您的子女长大成人,仍然深爱黄色的话,那么,他是所谓“理想家的类型”,同时,他(她)亦会是个重感情、讲义气并深得他人信任的人。 但是,他们往往还有依赖他人的倾向,其中有人缺乏自立心。在心理上,他们比较孩子气,喜欢自由自在,害怕受到束缚。 最喜欢粉红色 如果您所爱的小女儿喜欢粉红色的话,表示您的家庭氛围非常温馨,而且,也象征着父母爱心的充分表现。在爱心的保护下,女孩子多具备“高度审美观”、“细心体贴”,“优雅”,“柔顺”的物质,亦正是吸引人之处。

色彩心理学

第1章前言做个“色”达人 前言做个“色”达人 色彩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色彩与人的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息息相关。蓝色的天空,纯白的云朵,翠绿的树木,火红的花朵……没有色彩,世界不会这么绚丽,生活不会如此多彩。 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第一次睁开双眼,就与色彩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不断的成长中,色彩更是与我们息息相关,吃穿住行,都需要色彩心理学,学习色彩心理学,能了解很多常见现象的原因,会给生活增添不少便利。 例如在餐饮业中,很好地利用色彩,便能使得商家财源滚滚。餐厅选用红色和黄色作为装饰色彩,能引发顾客的食欲,让前来用餐的顾客有个好胃口。厨师做菜时也需要注意颜色的搭配,在绿色的芹菜上搭配雪白的银耳,在红色的红烧鱼上点缀碧绿的香菜。红遍大江南北的水煮鱼,更是用大把火红的辣椒挑起食客的食欲,受到广泛的欢迎。 服装行业也对色彩格外关注。一件服装,不仅要重视质地与剪裁,还要主意颜色的搭配。人们在穿着服装时,对色彩是否能衬托自己的肤色、彰显个人气质也格外重视。近些年来颇为流行的职业“色彩顾问”,就是由经验丰富的色彩专家为顾客选择适合的色彩。一些人为了穿衣

服总是选择万无一失的黑色,沉闷单调,经过色彩专家的指点,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色彩,整个人立刻有焕然一新的感觉。本书中有章节专门讲述“四季色彩理论”,把亚洲人的基本肤色进行了分类分析,看过后能让你成为自己的“色彩顾问”。 房子如何才能住得舒服,色彩的知识必须了解。不同的色彩带来截然不同的装修效果。朝阳的房间温度高,到了夏天更显闷热,可选择蓝色或绿色涂料粉刷房间,让人满眼清凉,省去不少开空调的费用。朝向阴面的房间气温较低,用暖色涂染墙面,能营造温暖的感觉,使阴冷的冬季不再难熬。 还有生活中其他细节里,色彩也是十分重要。例如在化妆中,色彩的搭配,掌控就十分重要。本书对这方面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化妆师一双妙手调和各种色彩,能使脸庞焕发出惊人魅力。女孩子经常揽镜自照,对自己的脸感觉并不满意,鼻子不够高挺、脸颊不够红润、眼睛肿胀不够明亮有神、嘴唇颜色暗淡……在化妆师眼中,这些都不是问题。一点儿银白的高光和棕色的鼻影就能打造出挺拔的鼻子,一道纤细的眼线就能使双眼电力十足。 色彩不仅装点了我们的生活,影响人对事物的认识,更对人的心理有多方面的影响。不同的色彩带给人不同的感受,纯正的红色使人充满激情,浅淡的蓝色让人感觉淡

儿童绘画心理学--读后感

儿童绘画心理学读后感 阅读这本书后,进一步深化了我对儿童绘画和儿童心里发展的认识,我相信渴望了解儿童绘画和热天心里发展的朋友读过这本书后也会和我有同感。 1、人人都需要游戏,人人都喜欢游戏。不管是大人,还是小人。 婴幼儿最初的画,都是无意识的。他会拿着工具,在纸上,在墙壁上涂涂,点点,他会惊异自己创造的东西,而且会非常的兴奋;再大点,他会反映生活了,一个圆加上一个梯形可能就是爸爸,圆上加两根线可能就是妈妈;他会画一些乱七八糟的线条,给亲人解释、述说,或者在画的时候念念有词。在这个时候,性急的、望子成龙的父母往往迫不及待的把孩子送进了绘画培训班——他们以为孩子是天生的热爱艺术。殊不知,孩子仅仅是把绘画当成了游戏而已,就像人需要吃饭一样:这只是一种本能需要而已!而某些不正规的少儿美术培训机构,往往大多侧重于绘画枯燥的技法,没有照顾孩子心理,对孩子的这种本能需要置之不理!所以,我们的孩子往往有进了培训机构,反而对绘画失去了兴趣。 在幼儿园美术课堂中,如何让孩子对美术感兴趣?有资深美术专家说,不要让你的课堂看上去像上课的样子,尽情陪孩子玩,可能你的美术课就成功了。所以,关键是这个“玩”的方法,真的值得我们投入一生去研究呢。 2、孩子的绘画游戏里有秘密 从孩子的角度,去感知孩子的世界,你会发现,孩子的世界真丰富啊,孩子的内心也有不为人知的痛苦、欢乐。此本书里有大量的实例分析,让我们明白:任何人的涂鸦活动中都会透露一些信息,只要我们去仔细研究它。六岁的哈斯娜画的小人总是上肢有很多的手指,下肢总是一笔带过。对这样的画,你会洞悉出什么呢?原来,哈斯娜下肢瘫痪,平时都是靠上肢爬行,所以她的画想告诉大家:尽管瘫痪了,但是凭借上肢,她也能够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身体健康的孩子画出的图画通常色彩都是艳丽的,身染疾病的孩子正好相反,一个患白血病的孩子画的画,色彩出奇的暗淡,死气沉沉,其中一幅画的森林,歪七扭八的就像是交错的血管,大部分用了暗红的血色。这个孩子每周都要去医院化疗,他的画正是痛苦煎熬的表现。 所以说,孩子的绘画(当然我这里指的是原生态绘画,没有大人的干涉,纯粹无意识下画的画)中真的有秘密,他们通过绘画,表达家庭的幸福,述说心中

儿童色彩心理学书籍介绍

儿童色彩心理学书籍介绍 导读:本文是关于儿童色彩心理学书籍介绍,希望能帮助到您! 儿童色彩心理学:色彩与孩子的心理及情绪,有着相当的关联性,是项灵敏的指示器,色彩偏好与性格有很大关系,孩子对色彩的选择,甚至可以透露出他当时的情绪是快乐还是忧伤。 对颜色的无意识选择有可能说出了孩子的内心秘密:他的深层个性与旗帜特征;孩子极端地热爱某一种颜色,他的个性往往越突出,这种个性常常是他优点和缺点的“爆发点”,这是儿童色彩心理学的发现,学者通过大量总结和研究解读了色彩是如何揭示儿童内心的. 儿童心理学家阿尔修勒博士,曾就一百五十名二至五岁的孩子,进行一年有关儿童色彩的追踪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对孩子来说,色彩与线条各有其固定的意义,例如二种具有不同颜色的线条重叠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上,即代表孩子内心有二种不同的愿望、感情相互纠结着。 酷爱黄色的孩子,表示依赖心较强,宁愿一辈子扮演小孩子的角色, 爱好蓝色则具有老大或自私欲的意思; 喜欢红色意味性格较为刚烈、喜欢惹是生非,且感情丰富; 粉红色嘛!除了象征着充满爱心之外也意味这个孩子具有高度的审美观、幽雅、柔顺及体贴。

儿童色彩心理学 紫色是爽朗的代名词,个性上较随和,没有什么心机,具有包容、宽恕的胸怀及强烈的好奇心与上进心。 喜欢橙色的孩子,多半较为活泼外向,人缘很好,但有点自我中心,不懂得体谅别人及粗枝大叶的缺点。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的小孩子酷爱紫色、黑色、橄榄绿、墨蓝等深色系列时,就得探究其心理背景了,因为其中有很多是属于心理疾病患者。 孩子对于色彩的偏好与执着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有时可能是被父母塑形的结果,有的则是因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所致。这无疑是项警钟。警醒我们,应该对于孩子的色彩世界,有更一步的关心,甚至在为孩子选择玩具、家具、图画书时,都应多做考量,如此才能给孩子一个缤纷且健康的色彩世界。 色彩与孩子的心理及情绪,有着相当的关联性,是项灵敏的指示器。下面看看儿童色彩心理学的研究总结:软件工程师李嘉有一对中加混血的小孩,作为一名细致的妈妈,她发现了这一奇特的现象:每个孩子似乎都有自己无意识的色彩偏好,孩子们玩的24色橡皮泥、36色绘画水笔,总有一两种色彩早早需要“补仓”;去童装柜台买衣服,款式再怎么新颖可爱,售货小姐也无法说服孩子接受他“意料之外”的颜色。比如李嘉的女儿,特别归避红橙色,连橙色的袜子也不肯穿,她喜欢的颜色,第一是绿色,第二是紫色。李嘉的朋友提醒李嘉说,孩子将来可能成为一名与世无争的环保主义者,或者非实用类的艺术家。

2015教资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指导:幼儿美术活动心理一

2015教资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指导:幼儿美术活动心理一 幼儿的美术活动包括绘画、粘土造型(泥工)和纸工造型(折纸和剪纸)。 美术是视觉艺术,它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同时又需充分利用双手和脑的协同活动。只有美术,才有那么多的机会让孩子充分地动手动脑,才有那么多有趣、新奇的刺激,激发着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性。 美术活动可帮助幼儿表达情绪及感受,及时宣泄被压抑的情绪;由于所有的美术活动都没有固定的标准,只要教师处理得当,幼儿就会感到自己努力的成果经常被老师和同伴接纳和欣赏,因此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就会充满信心,并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培养起对美的感受能力。 因此,正确理解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心理、能力和特征,进一步充分认识美术活动在幼儿生活中所具有的意义,并依此来大力培养幼儿的美术能力,这对于幼儿教师和孩子的父母来说,无疑是极其重要的。 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 1.学前儿童绘画发展可分哪几个阶段? 2.各阶段的绘画心理有哪些特点? 3.幼儿在粘土造型和纸工造型活动中表现出哪些心理发展特点? 儿童绘画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发展阶段不可能严格地划分出明确的界限。但在迅速变化的时期,儿童绘画中总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差异特征,因而可以相对地划分出一定的阶段。每一阶段均以不同的速度从前一阶段中产生出来,又预示着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儿童绘画发展中有几个明显的阶段: 第二种是有控制的涂鸦。2岁左右,当孩子经过练习掌握了一定的使用纸、笔的经验后,他就开始逐步学习控制手的动作,并注意手、眼之间的联系,以至能在纸上画出上、下、寿、右有一定规则的线条,并会在纸上重复地画圆圈,且能交替使用两种不同的颜色笔。这种控制动作的经验,显示出向更复杂动作的意志行动发展的倾向。

色彩心理学-测试题

色彩心理学 导读:这不是一个娱乐测试,而是一个严肃的心理学测试,这个测试的初级目的是以数据方式真正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分布,高级目的是准确识别他人性格,与不同性格交往的秘笈,和如何将自己的性格优势修炼到极致。 这些题目是在研讨会上使用的一套极为专业的版本。(请注意:所有问题没有好坏或对错之分,因此请一定要选择你“最自然的”反应,而不是你认为“最好的”或“最适合的”。最后说一句,题目略长,共30题,请分前后15题来做,耐心完成! 1、关于人生观,我的内心其实是: A、希望能有各种各样的人生体验,所以想法极其多样化。 B、在合理的基础上,谨慎确定目标,一旦确定会坚定不移地去做。 C、更加在乎取得一切有可能的成就。 D、毫不喜欢风险,喜欢享受稳定或现状。 2、如果爬山旅游,大多数状况下,在下山回来的路线我最可能: A、好玩有趣,所以宁愿新路线回巢。 B、安全稳妥,所以宁愿原路线返回。 C、挑战困难,所以宁愿新路线回巢。 D、方便省心,所以宁愿原路线返回。 3、说话时,我更看重: A、感觉效果。有时可能会略显得夸张。 B、描述精确。有时可能略过冗长。 C、达成结果。有时可能过于直接让别人不高兴。 D、人际感受。有时可能会不愿讲真话。 4、在大多数时候,我的内心更想要: A、刺激。经常冒出新点子,想做就做,喜欢与众不同。

B、安全。头脑冷静,不易冲动。 C、挑战。生命中竞赛随处可见,有强烈的“赢”的欲望。 D、稳定。满足自己所拥有的,很少羡慕别人。 5、我认为自己在情感上的基本特点是: A、情绪多变,经常波动。 B、外表自我抑制强,但内心感情起伏大,一旦挫伤难以平复。 C、感情不拖泥带水,只是一旦不稳定,容易发怒。 D、天性情绪四平八稳。 6、我认为自己除了工作外,在控制欲上面,我: A、没有控制欲,只有感染带动他人的欲望,但自控能力不算强。 B、用规则来保持我对自己的控制和对他人的要求。 C、内心是有控制欲和希望别人服从我的。 D、没兴趣影响别人,也不愿别人来控制我。 7、当与情人交往时,我最希望对方: A、经常赞美我,让我享受开心、被关怀且又有一定自由。 B、可随时默契到我内心所想,对我的需求极其敏感。 C、得到对方的认可,我是正确的并且我对其是有价值的。 D、尊重并且相处静谧的。 8、在人际交往时,我: A、本质上还是认为与人交往比长时间独处是有乐趣的。 B、非常审慎缓慢地进入,常会被人认为容易有距离感。 C、希望在人际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D、顺其自然,不温不火,相对被动。 9. 我做事情,经常: A、缺少长性,不喜欢长期做相同无变化的事情。

儿童绘画与心理状态

儿童绘画与心理 儿童喜欢画画,这是出自儿童自身生理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需要。我们从事儿童美术教育,必须研究儿童绘画的心理与特点,否则,就不能正确地评价儿童画,也就难于辅导儿童绘画。小学阶段应按儿童的年龄分为三个时期来研究:图式期6——8岁、写实倾向期9—11岁、写实期12岁以后(相对而言,有的会提前或退后)。美术教师应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绘画的心理与特点,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一、图式期 6、7岁儿童处于幼儿期向儿童期转变的阶段,大脑的发育已达成年人的90%,但在心理方面却仍保留着幼儿期的状态,想象力十分发达。他们把画画看成是一种游戏常把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东西混淆在一起。一过7岁,幼儿的这种特征就逐渐减少或削弱,渐渐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客观世界,在想象的同时,能按照自己所熟悉的那样去画。随着他们参加社会活动增多和知识面的不断扩大,绘画创作达到高潮,进入儿童绘画创作的黄金时代。他们依靠直觉,加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想象,根据头脑中对物象特征形成的概念,凭自己的记忆表达心绪和意象,造型的模式是这一阶段儿童画的一般特征,故称之为图式期。这个时期,特别要求教师和家长千万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儿童画作品,也不能让儿童一味地去模仿成人的作品或技法,要顺其自然充分给孩子自由,让儿童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画自己喜欢画的内容,这样才不会把儿童喜欢画画的天性给扼杀了。 图式期儿童画的特点主要有: 1、X光线式的透明画法:常把看不到的内部和外部一块画出来,如同用X光线透视过一样。 2、感觉的强调与夸张:常把外界给自己的强烈感受,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出来。 3、非凡的想象力:把可能发生的与目前不可能发生的事随意组合,使他们的绘画具有非凡的想象力。 4、随心所欲的色彩表现:儿童画色彩是不受物体固有色限制的,喜欢用鲜艳的色彩抒发情感。

色彩心理学的实践-孩子与色彩心理学-儿童绘画中的秘密

色彩心理学的实践-孩子与色彩心理学 --儿童绘画中的秘密 之前,我们大体了解了色彩以理学的相关理论,那么该如何将之应用于实践中呢?别着急,W"往下看。我先来为大家揭晓儿童绘画中的秘密。孩子画的画其实是反映他们心理状态的一面镜子。现在,有很多学者利用色釉以理学,通过孩子的绘画来判断他们的性格、分析他们的自理状态。 孩子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并不‘定会如实描绘自己看到的一切。他们也许不会画青山和碧海,而是画出红色的山哀绿色的海。总之,孩子会自由地发挥想象力,运用丰富的色彩描绘自己的世界。然而,如果把太阳画成灰色,把人的脸涂成紫色或者黑色,则说明孩予自中可能隐藏着‘些问题。大部分孩子都会恐创青投射至ii绘画中人物的肤色和太阳的颜色上。孩子如何使用颜色和如何涂鸦对研究孩子的自理Al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很多孩子喜欢橙色、红色和黄色等暖色,他们用明快的颜色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心情。然而,在严格的家教下,长期受到压抑的孩子则倾向于使用冷色系的颜色。当然,如果孩子对橙色、红色和黄色等暖色的使用方法比较极端,那也未必是好事。过度使用红色,是充满敌意或者缺乏关爱的孩子身上常见的现象。过度使用黄色,同样也是缺乏关爱的表现。此外,黑色和紫色使用不当的话,则说明孩子有可能

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或者身体上感到不适。如果这些颜色在孩子的画中频繁出现,家长可要注意了,要多花些时间陪陪孩子,尽早发现他们身心上的问题,以避免问题进一步加剧。 其实,孩子使用什么颜色并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使用颜色。孩子的想象力丰富,感性思维活跃。因此,即使他们画画时使用的颜色与平日稍有不同,做父母的也不必祀人忧天。只要不出现极端的做法,父母最好尊重孩子自由的天性。

儿童绘画心理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研究

儿童绘画心理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研 究 【摘要】本文阐述了儿童绘画心理的发展状况,笔者观察儿童绘画中所蕴涵的思想,以及怎样通过儿童绘画帮助小学生建立一个生机勃勃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儿童绘画心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学生的绘画作品也是孩子们心灵的窗户。对于孩子来说,由于心理意识状态的不完善,会毫无遮掩的表述自身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状态;加上孩子语言表述的匮乏,他们会自然的涂鸦于纸上,就此产生了儿童绘画。儿童绘画有自己的内在逻辑和表达方式,蕴含着孩子们的思想与活动,是学生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于是有人提出了儿童绘画心理。 一、儿童绘画心理的概述 (一)儿童绘画心理研究的历史 心理学家在二十世纪初就注意到儿童绘画能力与儿童自身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儿童绘画除了可显示儿童的心智发展年龄,更是人格物质与动作发展的关系指标,有着丰富的心理内涵。得益于当时儿童心理学的发展以及S.弗洛伊德(S.Freud)和荣格(Jung)对艺术作品、象征物和人格之间的内部联系表现出的兴趣。

(二)儿童绘画心理的发展状况 儿童绘画心理有着它自身的特殊性,它不仅由心理发展的阶段性所决定,而且儿童绘画的发展状况同样也是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我们根据儿童小学阶段的心理发展状况,把儿童绘画心理分成三个阶段: 1、初级阶段(1-2年级) 这个阶段儿童的学习方式是以游戏为主的,转为以正规教育为主的学习生 活的开始。这个阶段的儿童刚进入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对正规的学习方法感到新鲜好奇,想要得到教师的认可。因而教师在辅导时应以正面鼓励和耐心细致的引导为主。如果因授课方法不当,激发不了儿童的学习热情,或是指责过度,这无疑会中断他们绘画的兴趣,给以后的学习带来困难,并且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 2、中级阶段(3-4年级) 这个阶段被人们称作儿童绘画的转变期或过度期。这时期的儿童基本上能看 出作品的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所以他们的绘画水平是不稳定的。 他们无法解决物体的结构、比例、色彩等问题,因而作画的兴趣下降,缺乏以前的那种热情和信心,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显然是儿童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度

34儿童绘画是儿童表达情绪

绘画是儿童情绪的表达 儿童绘画是儿童表达情绪、情感和对事物理解的一种方式,它反映着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程度,儿童绘画与他们的心理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绘画对儿童有着一种天然的吸引力,而借助色彩也可以有效释放调节疏导儿童的心理作用。一笔一画乃至颜色的选择,可以将孩子内心深处难以用言语表达的焦虑、喜悦、愤怒、愿望等在绘画作品中投射出来,而隐藏或被压抑的心理情绪也就自然释放出来。 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通过对他们绘画作品的分析来加以了解,可以收到理想的效果。因为绘画是儿童最普遍、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儿童绘画作品天真烂漫、万紫千红,通过美术作品,我们可以感受童贞,并和儿童亲密交流。 一、儿童绘画的内容展示出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 根据多年的研究,我们发现儿童绘画的内容和其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儿童会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想象和情感以造型的形式表达出来。画面就是孩子心灵的窗户,是孩子性格的自然流露。通过绘画作品,我们可以洞察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如在一年级

上册《我爱我家》时,发现有一张作品画面上出现了爸爸、妈妈、还有他,爸爸画的很细致,脸上带着慈祥的笑脸,可是妈妈的形象却是头发凌乱、张着血盆大口,用色上多选择黑、灰等比较暗淡的色彩,看到这张画,我们猜想他和母亲的关系可能比较紧张,为此我们向班主任打听,果然证实了这一点,他父母离异,他跟父亲一起住,对母亲的印象是母亲经常批评、责骂他。 二、儿童绘画作品的构图、色彩告诉我们儿童的性格特点 后逐一展开,任由自己的思绪象空中的小鸟,自由地翱翔,全无整体可言。尽管如此,他们完成后的作品却依旧生动。他们的构图别出心裁,他们的色彩为成人所不及。儿童绘画与儿童的性格特点有密切的联系。观察孩子的画画表现的是热忱、喜欢还是谨慎保守,有没有不断克服困难的勇气等等,是否充满自信还有害羞胆小。

解读儿童画的十个心理学技巧

解读儿童画的十个心理学技巧 孩子用画来表达自己构想的世界,同时也透露出他们的心情和心智。孩子的画,对爱他们的人来说,是神奇的礼物----在孩子的画里,暗藏着他们的心灵秘密。 想知道孩子有多爱你吗?想知道他们是不是健康快乐舒展吗?好好体会一下孩子的画吧。 下面是心理学家给出的解读儿童画的一些原则,供好奇的家长们参考: 1,画中人---孩子爱你的独特方式。 孩子经常画的那个人,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孩子在对他(她)表达强烈的爱和依恋!孩子为人物画的细节(帽子,腰带,头饰,鞋子等等)越多,表明他对那个人的关注程度越高,感情越强烈。 2,通过画画来满足自己的愿望。 孩子如果要求什么东西遭到拒绝,他们会把那个东西画在画里,自己给自己一个礼物。 3,为什么孩子爱画小人? 孩子用稚嫩的线条画小人,为小人画上辫子,四肢,甚至肚脐,这说明孩子的身心发育不错,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并努力想表现这种感受。 4,线条的强度。 不自信和过于谨慎的孩子,线条比较细,甚至细到看不清楚。相反,快乐的孩子画画的笔触、线条往往是粗而有力的。 5,画的大小和位置。 身心平衡的孩子会把画画在纸张的正中,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喜欢画满纸,心理有障碍的孩子,通常会画得太高或者太低。 6,颜色。 如果一个一岁半的孩子,自发地用不同的颜色在纸上画出活跃的线条,这是孩子身心健康的表征之一,当然晚一点也没关系。 小孩运用颜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模仿大自然,比如天空是蓝的,云是白的。另一种方式是自己为画里的东西赋予他们的“心灵色彩”。通常意义上,明快温暖的暖色调是孩子身心平衡健康的提示。如果孩子6岁以后,画画只选择棕灰黑等颜色的话,家长要引起警觉,这通常提示孩子有心理障碍,或者是色盲症患者。 7,在儿童画的世界里,花朵是敏感和温柔的指示物。

儿童色彩心理学备课讲稿

儿童色彩心理学:色彩与孩子的心理及情绪,有着相当的关联性,是项灵敏的指示器,色彩偏好与性格有很大关系,孩子对色彩的选择,甚至可以透露出他当时的情绪是快乐还是忧伤。 对颜色的无意识选择有可能说出了孩子的内心秘密:他的深层个性与旗帜特征:孩子极端地热爱某一种颜色,他的个性往往越突出,这种个性常常是他优点和缺点的“爆发点”,这是儿童色彩心理学的发现,学者通过大量总结和研究解读了色彩是如何揭示儿童内心的。 儿童心理学家阿尔修勒博士,曾就一百五十名二至五岁的孩子,进行一年有关儿童色彩的追踪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对孩子来说,色彩与线条各有其固定的意义,例如二种具有不同颜色的线条重叠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上,即代表孩子内心有二种不同的愿望、感情相互纠结着。 酷爱黄色的孩子,表示依赖心较强,宁愿一辈子扮演小孩子的角色, 爱好蓝色则具有老大或自私欲的意思; 喜欢红色意味性格较为刚烈、喜欢惹是生非,且感情丰富; 粉红色嘛!除了象征着充满爱心之外也意味这个孩子具有高度的审美观、幽雅、柔顺及体贴。 紫色是爽朗的代名词,个性上较随和,没有什么心机,具有包容、宽恕的胸怀及强烈的好奇心与上进心。 喜欢橙色的孩子,多半较为活泼外向,人缘很好,但有点自我中心,不懂得体谅别人及粗枝大叶的缺点。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的小孩子酷爱紫色、黑色、橄榄绿、墨蓝等深色系列时,就得探究其心理背景了,因为其中有很多是属于心理疾病患者。 孩子对于色彩的偏好与执着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有时可能是被父母塑形的结果,有的则是因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所致。 这无疑是项警钟。警醒我们,应该对于孩子的色彩世界,有更一步的关心,甚至在为孩子选择玩具、家具、图画书时,都应多做考量,如此才能给孩子一个缤纷且健康的色彩世界。 色彩与孩子的心理及情绪,有着相当的关联性,是项灵敏的指示器。下面看看儿童色彩心理学的研究总结: 软件工程师李嘉有一对中加混血的小孩,作为一名细致的妈妈,她发现了这一奇特的现象:每个孩子似乎都有自己无意识的色彩偏好,孩子们玩的24色橡皮泥、36色绘画水笔,总有一两种颜色早早需要“补仓”;去童装柜台买衣服,款式再怎么新颖可爱,售货小姐也无法说服孩子接受他“意料之外”的颜色,第一是绿色,第二是紫色。李嘉的朋友提醒李嘉说,孩子将来可能成为一名与世无争的环保主义者,或者非实用类的艺术家。 对颜色的无意识选择有可能说出了孩子的内心秘密:他的深层个性与旗帜特征;孩子极端地热爱某一种颜色,他的个性往往越突出,这种个性常常是他优点和缺点的“爆发点”。找准了这个“爆发点”,父母对孩子的引导可以更加有的放矢。既然颜色说出了孩子的秘密,我们可以运用简洁有效的“颜色疗法”,来对孩子的某些“极端个性”加以矫正。 发现之一:依附性特别强 有超过30%的小女孩特别偏爱粉红色,父母或许认为这是“女孩子的天性”,但事实上在4~6岁的女孩中,也有特别讨厌粉红色的人。粉红是这样一种颜色,讨厌它的人特别讨厌,而追捧它的人,连枕头和漱口杯都要买“粉红色,上面有五瓣小花”的。大量的证据表明,热爱粉红的女孩与父母的亲子关系特别黏糊,在心理上特别依赖父母,大小事希望大人替她拿主意,站在前面替她做“挡箭牌”。如果父母拒绝当这个“挡箭牌”,让她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她的眼泪马上就像开了闸的水龙头,关也关不住。蓉蓉就是一个例子,她的一切用品都是粉红色,人又胖,外号“粉红小猪”,但就是这么个高胖女孩,连同伴错拿了她的皮球回家,她都不肯去“交涉”,非要拖着妈妈去跟对方小朋友说。 妈妈常常叹气:这一朵温室小花,将来还能够移栽到野地里去吗? 发现之二:讨厌竞争 热爱绿色和蓝色的小朋友都有回避竞争的倾向,绿色尤甚。连小三轮自行车也要选择“青草绿”的卓珊,

儿童绘画与心理解读心得

儿童绘画与心里解读心得 画一幅画时,儿童需要去选择、转译和安排各种线条、形状、颜色,需要去综合绘画的内容、风格、形式和构图等大量要素,从而表达思想、情感、事件和感受到的事物。对于儿童来说,绘画是他们综合许多例外经验,创造出新的、个性化的、独到的事物的过程。由于儿童绘画中整合了多种例外的要素和经验,所以我们不大可能对儿童的创造性工作做出简单的解释。过两天就是母亲节了,我在大班和小朋友谈话,了解妈妈的职业,小朋友都各抒己见,证明着大凡都在父母身边的小朋友心里是感觉安全的,内心填塞了色彩。小朋友在画画的时候填塞热情。 随着一步步的深入接触才发现,就像笔记分析或沙盘游戏一样,绘画分析也是投射测验的一种方式。 绘画是把人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以图像化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一种方法,它是表达我们潜意识的直接工具,因为人们在画画时,会把自己的性格倾向、心理需要、心理问题投射到图画中。通过绘画分析我们可以确定一个人的情绪和人格特征、内部心理现实,而且还能看出绘画者的人生经历。 绘画分析能够很好的为咨询师打开一扇通往来访者内心世界的门,尤其在儿童咨询方面,除了能够很好的诊断鉴别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当下狐疑外,还能够在咨询中起到内心疗愈的作用,儿童及青少年群体恰巧是我咨询接待的对象。 儿童艺术能力的成长可以与儿童组织思维的过程和认知能力的发展相对应。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艺术能力是儿童在运动、知觉、语言、符号形成、感觉意识、空间定向等方面发展中某种能力出现的指标。 在一些书籍上了解到:罗恩菲尔德描述了绘画发展的六个阶段: 1.涂鸦期(2-4岁):基于肌肉运动的最早的图画,随后成为心理活动的表征;各种各样的涂鸦包括无序乱图、纵向乱图和画圈;这个时期的后期,儿童可为自己的涂鸦命名。

色彩对儿童心理的影响-儿童心理与颜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c15339241.html, 色彩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作者:冉丛荣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05期 摘要:儿童对色彩的感觉是非常直观的,他(她)们认识色彩没有任何理论的依据,靠 的是感觉,常常凭着第一感觉来认识色彩,就象孩子们画的太阳,想把太阳画得凉快点一样,就画一个绿色在太阳。这样的太阳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没有的,可在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是一个很正常的,因为没有任何思想束缚他(她)想象思维的翅膀, 关键词:色彩;心理影响;个性发展 有一次和朋友喝茶闲聊,他的老婆向我请教了一个问题,她读一年级的儿子在一次绘画中画了一个绿色的太阳,她感觉很奇怪,太阳怎么会是绿色的?就问孩子:“你是不是颜色上错了,太阳怎么会是绿色的呢?一般太阳是红色、橙色或黄色嘛,幺儿你画错了”。“妈妈我没有画错”儿子肯定地说,“怎么会是绿色的呢?”“绿色的太阳凉快嘛!所以我画了一个绿色的太阳。”“哦!哦!”当时我太惊呀了!“儿子对色彩世界是这样的理解,是不是色彩对孩子的心理有影响。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不良的影响,该如何纠正孩子正确认识色彩世界?”我们就从这里探讨色彩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无时无刻充满美丽多彩的色彩,没有色彩就没有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色彩不仅影响我们的生活,也影响我们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对儿童的心理影响犹为巨大。儿童对色彩的感觉是非常直观的,他(她)们认识色彩没有任何理论的依据,靠的是感觉,常常凭着第一感觉来认识色彩,就象孩子们画的太阳,想把太阳画得凉快点一样,就画一个绿色的太阳。这样的太阳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没有的,可在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是一个很正常的,因为没有任何思想束缚他(她)想象思维的翅膀, 儿童心理学家阿尔修勒博士,曾就一百五十名二至五岁的孩子,进行一年有关儿童色彩的追踪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色彩有其固定的意义。例如二种具有不同颜色的线条重叠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上,即代表孩子内心有二种不同的愿望、感情相互纠结着。酷爱黄色的孩子,表示依赖心较强,宁愿一辈子扮演小孩子的角色,爱好蓝色则具有老大或自私欲的意思;喜欢红色意味性格较为刚烈、喜欢惹是生非,且感情丰富;至于粉红色嘛!除了象征着充满爱心之外也意味这个孩子具有高度的审美观、幽雅、柔顺及体贴。紫色是爽朗的代名词,个性上较随和,没有什么心机,具有包容、宽恕的胸怀及强烈的好奇心与上进心。喜欢橙色的孩子,多半较为活泼外向,人缘很好,但有点自我中心,不懂得体谅别人及粗枝大叶的缺点。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的小孩子酷爱紫色、黑色、橄榄绿、墨蓝等深色系列时,就得探究其心理背景。 孩子对于色彩的偏好与执着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有时可能是被父母塑形的结果,有的则是因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所致。这无疑是项警钟。警醒我们,应该对于孩子的色彩世界,有更进一步的关心,甚至在为孩子选择玩具、家具、图画书时,都应多做考虑,如此

色彩心理学是十分重要的

色彩心理学是十分重要的学科,在自然欣赏、社会活动方面,色彩在客观上是对人们的一种刺激和象征;在主观上又是一种反应与行为。色彩心理透过视觉开始,从知觉、感情而到记忆、思想、意志、象征等,其反应与变化是极为复杂的。色彩的应用,很重视这种因果关系,即由对色彩的经验积累而变成对色彩的心理规范,当受到什么刺激后能产生什么反应,都是色彩心理所要探讨的内容。 色彩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而产生色感时,必然导致人产生某种带有情感的心理活动。事实上,色彩生理和色彩心理过程是同时交叉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在有一定的生理变化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活动;在有一定的心理活动时,也会产生一定的生理变化。比如,红色能使人生理上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心理上具有温暖的感觉。长时间红光的刺激,会使人心理上产生烦躁不安,在生理上欲求相应的绿色来补充平衡。因此色彩的美感与生理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快感有关。 1.色彩心理与年龄有关根据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人随着年龄上的变化,生理结构也发生变化,色彩所产生的心理影响随之有别。有人作过统计:儿童大多喜爱极鲜艳的颜色。婴儿喜爱红色和黄色,4~9岁儿童最喜爱红色,9岁的儿童又喜爱绿色,7~15岁的小学生中男生的色彩爱好次序是绿、红、青、黄、白、黑;女生的爱好次序是绿、红、白、青、黄、黑。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色彩喜好逐渐向复色过渡,向黑色靠近。也就是说,年龄愈近成熟,所喜爱色彩愈倾向成熟。这是因为儿童刚走入这个大千世界,脑子思维一片空白,什么都是新鲜的,需要简单的、新鲜的、强烈刺激的色彩,他们神经细胞产生得快,补充得快,对一切都有新鲜感。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也增长,脑神经记忆库已经被其他刺激占去了许多,色彩感觉相应就成熟和柔和些。 2.色彩心理与职业有关体力劳动者喜爱鲜艳色彩,脑力劳动者喜爱调和色彩;农牧区喜爱极鲜艳的,成补色关系的色彩;高级知识分子则喜爱复色、淡雅色、黑色等较成熟的色彩。 3.色彩心理与社会心理有关由于不同时代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感受也不同。古典时代认为不和谐的配色在现代却被认为是新颖的美的配色。所谓反传统的配色在装饰色彩史上的例子是举不胜举的。一个时期的色彩的审美心理受社会心理的影响很大,所谓“流行色”就是社会心理的一种产物,时代的潮流,现代科技的新成果,新的艺术流派的产生,甚至自然界某种异常现象所引起的社会心理都可能对色彩心理发生作用。当一些色彩被赋予时代精神的象征意义,符合了人们的认识、理想、兴趣、爱好、欲望时,那么这些具有特殊感染力的色彩会流行开来。比如,60年代初,宇宙飞船的上天,给人类开拓了进入新的宇宙空间的新纪元,这个标志着新的科学时代的重大事件曾轰动过世界,各国人民都期待着宇航员从太空中带回新的趣闻。色彩研究家抓住了人们的心理,发布了所谓“流行宇宙色”,结果在一个时期内流行于全世界。这种宇宙色的特点是浅淡明快的高短调,抽象,无复色。不到一年,又开始流行低长调、成熟色,暗中透亮,几何形的格子花布。但一年后,又开始流行低短调,复色抽象,形象模糊,似是而非的时代色。这就是动态平衡的审美欣赏的循环。现代世界上,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产生了空气环境的污染等问题,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科学研究上的生态学理论兴起。以此为背景,许多国家利用人们要保持生态平衡的心理,提出将流行自然色调的理论。后来由于霸权主义的威胁,经济萧条,政治局势不定,社会上又产生恐惧战争心理,国际流行色协会又发布了卡其色(即

儿童画绘画心理学知识

儿童画绘画心理学知识 一、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1)涂鸦期(自我表现最初阶段2-4岁),涂鸦是视觉经验和身体、手指肌肉动作协调的一种产品,反映其身心状态。 (2)样式化前期(再现的最初阶段4-7岁),儿童尝试用绘画语言与外界沟通;在对外界的探索中不断寻求新的观念,所以使用的象征符号经常改变。 (3)样式化期(形态概念的成立7-9岁),这一时期的儿童终于发展出种种令自己满意的符号象征,这些符号会反复出现2~3年,称之为样式!。 (4)写实倾向的萌芽诞生(9-12岁),这一时期的儿童力图去发现自己与周围事物之间的真实联系。 在绘画中,他们开始打破惯用的形式,并注意到周围事物的细微变化20世纪80年代,美国艺术教育家、心理学家加登纳提出的 U型曲线发展模式。他认为儿童早期的绘画表现处于 U型的左高峰,之后跌到 U型的谷底,这时若持续努力,就有可能达到 U型的右高峰,成就完整的 U型发展,但是一般人都只是 L型的发展。这两种学说都与心理学家皮亚杰所主张的儿童绘画能力单一发展路线理论相一致。 二、儿童画反映其独特的心理状态 儿童绘画是引领我们进入儿童心理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绘画所表现出来的儿童身心发展状态,如对空间的表现与智力、知觉、人格的发展有关,而图画的色彩则与情感情绪成长有密切关系,。有研究表明,线条的品质与作者的情感相关。每个儿童的不同绘画阶段,无论是在造型、用色或空间表现上均有特定的概念,综合各种见解,我们可以归纳从以下几方面来对儿童画进行理解 第一、儿童绘画显示出的特点随年龄的提高,其复杂程度与作品的整体性也跟着提高;

第二、儿童偏向于夸张或省略作品中最有意义的内容,他们的作品反映出其生活经验与情感世界; 第三、学龄前后几年的儿童绘画强调样式化表现,后来逐渐发展到写实具象表现; 第四、儿童绘画反映出他们的生理发展,比如画中细节的详细程度与他们知觉上的成熟度相关,涂鸦期的线条也与他们的骨胳肌肉、手眼协调等发展相关; 第五、不同的内容与绘画方法可以让儿童有不同的目的驱使,比如描绘便于表达想法,而彩色绘制则便于情感抒发; 第六、儿童所用颜色、构图、样式等与他们的人格和社交相关; 第七、环境仍是影响学习的要素,但不同背景中的儿童,他们的创作视觉样式也大体相近; 第八、在绘画的成长过程中,存在着个性差别; 第九、儿童绘画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是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视觉语言的一个过程。我们要用严谨的态度来看待儿童画,在解释儿童画之前,要先了解他们的社会、家庭、学校中的一些情况,综合判断,就可以很好的通过绘画来了解儿童的心理状态。 三、儿童画中的无意识心理状态在儿童画中,儿童有一种奇妙的能力,所进行的独特创作是不可小看的,以为它是独一无二的,这种能力就是先天存在的无意识。通过绘画和原始艺术可以得到证明,原始艺术与儿童艺术都有一种简略性,其共同心理是无意识。儿童用眼睛看世界,以想象代替思维,把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只表现自己的无意识的心理感受(快乐),而忘记表达的技巧。这份淳朴,这份自然,赋予了儿童创作的幻觉性以及自主的冲动创作、激情创作和美感创作。而这一切都是无意识。 第一、隐藏的神秘性。无意识现象,古人称灵感!,近代美术学称为直觉!,在研究中发现,曼荼罗是最典型的图案,它反复出现在人类所有的艺术造型之中,我们可以在

心理语言与认知过程描述

第二章写作心理语言与认知过程描述 本章学习目标 1. 明确认知主义理论的内涵 2. 了解建构主义的主要内容 3. 掌握人本主义的相关知识 本章概述 当前,认知主义一词频繁出现在教育学各个学科的讨论中。然而,这些领域之间以及各个领域内部的不同思想流派对认知主义一词的定义各不相同,并从不同角度用其阐述诸如科学知识的形成、学生知识的发展以及知识和现实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也经常根据认知主义的具体概念提出课堂策略。 “认知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个体对事物经过个体本身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所接受到的是思维方式,也就是认知心理学领域所说的认知结构”(汪凤炎燕良轼2006:6)。在写作教学过程中个体运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去认识、辨别和理解每个刺激之间的关系,不断积累经验,从而扩大或提升个体的认识结构。在认知主义者看来,学习过程是内发的、主动的和整体的。与行为主义不同的是,认知主义理论着重研究学习者对环境刺激的内部加工过程和机制,不局限于外显的刺激与反应。同时也研究人是如何形成概念、理解事物以及进行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认知主义者强调,写作教学与学习是主动的心智活动,是内在的认知表征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是简单的行为习惯的加强和改变。认知主义教学理论同其他理论一样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心理语言与认知过程调查问卷 同学们,为了了解你们的写作学习过程与心理状态,请参与本次调查。你的回答只反映你对相关问题的基本看法或做法,没有好坏对错之分。谢谢合作! 问卷共有20个描述,每个描述有四个选项供选择。四个选项分别代表四个分值,1等于1分,2等于2分,依次类推。请认真阅读每一个描述,选择与你的认识或情况最接近的一个选项,将对应的数字填在后面的括号中。 1=完全同意(或完全符合) 2=部分同意(或部分符合) 3=不太同意(或不太符合) 4=完全不同意(或完全不符合) 1.你学习英语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在将来工作中有用。() 2.你学习英语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出国或者在国外生活中有用。() 3.出色的英语写作技巧使你感到很有成就感。() 4.在学习的过程中你能够认识到自己某方面需要提高。() 5.在学习的过程中你能够知道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6.你知道用不同的技巧去改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7.学习过程中能够及时进行反思,适时地予以调整。() 8.遇到困难不完全依赖老师,而是在老师的辅助下,主动解决问题。() 9.在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时,可以适当鼓励自己或奖励自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