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元达标检测试卷1

单元达标检测试卷1

单元达标检测试卷1
单元达标检测试卷1

第一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得分:________

一、积累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C)

A.嘹.亮(liáo)窠.巢(guǒ)宛.转(wǎn)人才济.济(jǐ)

B.竦峙.(zhì)菜畦.(wā)澄.清(chéng)咄.咄逼人(duō)

C.烘.托(hōng)慈.善(cí)酝酿.(niànɡ)头晕.目眩(yūn)

D.薄.雪(bó)吝.啬(lìn)静谧.(mì)脉.脉含情(mò)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D)

A.镶嵌酝酿嘹亮抖擞

B.诱惑发髻莅临贮蓄

C.萧瑟水藻静谧干涩

D.粗旷喉咙吝啬烘托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B)

A.一个善于思考、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

....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B.初一四班班长人品好,学习好,工作好,在班级中德高望重

....。

C.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

....。

D.无论是个人技术,还是团队协作能力,中国队都略胜一筹

....。

4.下列各个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是(2分)(B)

A.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校长,使她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修改:删掉“使”。

B.观测结果表明,在距地面1500~2000米处,水汽含量跟地面相比降低了一倍。

修改:将“降低”改为“减少”。

C.难道我们能否认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不是中国人的骄傲吗?

修改:删掉“不”。

D.两国元首同意巩固并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

修改:将“巩固”和“建立”互换位置。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B)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②①③B.②③①

C.③②①D.③①②

6.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C)

A.老舍,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

C.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风婉约,代表作有《观沧海》等。

D.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春》《背影》等。

7.名句默写。(8分)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星汉灿烂__,__若出其里__。(曹操《观沧海》)

(2)__我寄愁心与明月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乡书何处达?__归雁洛阳边__。(王湾《次北固山下》)

(4)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中与崔颢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所表达的心情相似的句子是:__夕阳西下__,__断肠人在天涯__。

(5)《次北固山下》中说明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名句是:__海日生残夜__,__江春入旧年__。

二、拓展表达(8分)

8.综合性学习。(8分)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我们的生活因四季的变更而显得异常精彩美丽。班级举行以“感受自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设计环节】请你仿照例子为此次活动再设计两个环节。(2分)

第一环节:绘四季美景第二环节:__诵四季诗文__

第三环节:唱四季歌曲第四环节:__写四季美文__

(2)【吟咏四季】历代文人墨客向来毫不吝啬对四季的描绘,请你补出描写夏和秋的诗句。(2分)

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夏:__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___

秋:__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__

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自然启示】根据画线句子仿写。(4分)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__辛勤的蜜蜂在采蜜__,__那是在启示我们要勤奋__;__奔腾的江水向前流__,__那是在启示我们要奋进__。

三、阅读理解(3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9.这首小诗的一、二句描写了哪两种景致?(2分)

__雨前花蕊初现、雨后花落春残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致。__

10.这首小诗的最后一句可谓神来之笔,尤其是“疑”字,用得极妙,请简析该字的表达效果。(2分)

__“疑”是“怀疑”之意,诗人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而产生奇妙的联想:春色真的“有脚”,它跑到邻家去了。“疑”字极有分寸地表达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惜春之情。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5分)

杨继盛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刻厉。

贬狄道典史①。其地杂番②,俗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聘三经师教之。鬻③所乘马,出妇服装,市田资诸生。县有煤山,为番人所据。民仰④薪二百里外。继盛召番人谕之,咸服曰:“杨公即须我曹⑤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

(选自《明史》卷二百九,有删节)【注释】①典史:知县下属最低级官吏。②杂番:指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③鬻(yù):卖。④仰:依赖、依靠。⑤我曹:我们。

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分)

(1)心好.之(爱好、喜欢)(2)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选拔、挑选)

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

__于是告诉了哥哥,请求让自己也能够跟着私塾老师一起学习。__

13.“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可见杨继盛在番民心中很有威望。请写出番民“信爱”杨继盛的原因。(2分)

__兴办教育,聘请塾师,教化子弟,资助学生。__

(三)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回答问题。(10分)

(甲)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乙)春在田畴,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发,展现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机;渠水欢唱,如母爱的乳汁,与土地和麦苗的血液水乳交融。春在河畔,碧波清荡,鱼虾畅游,蛙鼓抑扬弄喉嗓,柳丝婆娑舞倩影,阳光水波交相辉映,洒落捧捧金和银。春在天空,燕语呢喃,蝴蝶翩跹,风筝高飞,浓浓春意弥漫洁白的云朵间,甜甜笑声穿梭浩渺九天。春在果园,红杏流火,桃花漫霞,梨树飞雪,蜂蝶追逐喧嚷,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

14.甲文描绘了春草图和春花图两幅春天的画面;乙文描绘了四幅春天的画面,分别是:田畴春图、__河畔春图__、天空春图、__果园春图__。(2分)

15.对下面句子中加点部分进行简要赏析。(2分)

小草偷偷地

...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__加点词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草萌发的景象,表现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儿和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草的喜爱之情。__

16.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蜂蝶追逐喧嚷

..,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

__“喧嚷”的原意是喧闹吵嚷,在句子中指蜂蝶因为春天来到而四处飞舞,热闹非凡。__

17.甲文与乙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__都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__

18.想想看,春天还是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力,仿写一个形式相同的句子。(2分)

春天是一缕轻轻吟唱的暖风,和着声声婉转的鸟语;春天是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吻着馥郁醉人的花香;春天是__一股清凉澄澈的山泉__,__伴着悠扬动听的琴音__。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读秋

徐海蛟

①我还是小学生时,读到过这样的句子:“稻子笑弯了腰,高粱笑红了脸。”那是小时候我对秋天的印象。在小小心灵里,秋天是喜滋滋的,有点暖烘烘的甜味,连空气里都流动着作物成熟的气息。后来我才知道“春耕秋收”,这是我们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习惯。因了成熟与收获的期许,我们觉得秋天是一个有内涵的季节。春华秋实既是对季节的礼赞,更是对生命完满的向往,一个生命在春天的萌发和夏天的绽放后,一定要在秋天结出果实,才不会失于轻飘,才不会虚于此行。

②长大以后,我开始看到秋天的美,这样的美逐渐清晰起来。

③其实,漫长的少年时代,我也隐约感觉到了秋天的美丽,我时常在暮色四起的田野里游荡,收割后的田野空空荡荡的,夕阳像薄纱一样。那时,能闻见一种稻禾的气味,混着空气里衰草的香。那样的气息总是让心变得空落起来,变得忧伤起来,像一个山谷,里面储满了寂静。我知道这是秋天的况味,许多年后,这样的味道被我封存在记忆里了,看到“秋天”这个词语,或者一阵阵微凉的风开始在大地上跑动,它们就氤氲开来,缭绕在心里。现在,听过春天华丽的喧响,看过夏天盛大的热情,我能深切体会到秋天的美。秋天的美是收敛的,沉静的,不事张扬的,像一个艺术家,有宽广的内心,却在眉眼间藏着那么些让人琢磨不透的忧郁。

④如果你有时间凝视一棵树,你会看到我说的静美,它在秋天里呈现出一种历经风雨和青涩后的祥和,它的叶慢慢变黄,那些叶很从容地落下来,没有一丝慌乱的感觉。同样,这样的祥和经了秋天的传达,呈现在许多事物上面。天空突然高远,夕阳变得彤红,像枝头丰盈的柿子,仿佛随时都流出香甜的汁来。岸边的苇丛,此刻有了花白的芦花,在秋风里摇曳,它们也是不急不躁的,一茎芦苇,就是一个悄然独立的思想者。河水不再暴涨了,一条河度过夏天就恢复了冷静,它有了一种舒缓的节奏,有了处变不惊的阅历,像柴可夫斯基琴键下流淌出来的音乐,像马友友的大提琴独奏曲。

⑤这是时间上的秋天,她以一个季节的形式出现,从九月的眸光里开始。

⑥秋天有更多内涵。有时她在一张古琴的弦上荡漾,像夕阳下的水波那样,有着一圈又一圈丝绸般的涟漪;有时,她又以几朵白菊的形象落到一盏茶里,那是一个白瓷杯,在一张原木的茶几上独自入定。这么说秋天并不仅仅是时间上的,现在我更倾向于认为“秋天”是一个关乎文化和心灵的词汇。真正的秋天,在时间的远方,在古老的典籍里,在脆薄的纸页间。从屈原写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开始,从庾信写下“树树秋声,山山寒色”开始,从马致远写下那首著名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开始,秋天就有了另外一种形式。她不仅仅是时间的概念,我们古老中国的秋天,其实住在诗行里,住在文字里,住在游子绵长的乡愁里。

⑦现在,在我看来秋天已是一种气象了,像一条流到开阔处的大河,像一座到了深秋的寒山,“白云生处有人家”。秋天也是一个放下成见的人,不再愤怒不再计较不再轻易害怕未知的人生。在秋天里,我愿意将心安放下来,将那些生命里的烦扰理清。我要只留下爱和深思,秋天到来的时候,我愿意是一棵落尽繁花的树。

19.第②段和第⑤段在文章的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2分)

__第②段领起第③、④段。第⑤段总括第③、④段。__

20.解释“我们古老中国的秋天,其实住在诗行里,住在文字里,住在游子绵长的乡愁里”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2分)

__“秋天”是中国古代文人伤感的季节,他们把秋天写进诗文里,抒发自己的悲凉情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