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

名词解释

1、杂剧是一种以北曲演唱的戏剧。北曲是在大曲、诸宫调等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又吸收北方的民歌俚曲以及少数民族的歌曲而形成的。

2、南戏:南曲戏文的简称。是在浙江温州(永嘉)一带流行的地方戏温州杂剧”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最早产生于北宋宣和年间到南宋末期。

3、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特征:单片只曲,调短字少。

4、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特征: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联缀而生,各曲同押一部韵,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尾声〕。

5、苏州派:明末清初,在苏州出现的以李玉为首的平民剧作家,他们关注社会现实,关心民众疾苦,以当时的社会时事为主要题材,创作了一出出感人肺腑、慷慨激昂的传奇剧目。戏曲史上称他们为苏州作家群或苏州派。

6、章回小说:在宋元讲史等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特色: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

7、神魔小说: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地编织了神怪形象系列,并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其主要特征是尚奇”贵幻”。

8、世情小说:即写世态人情为主的小说。虽然世态指的是整个社会状况和各种社会矛盾冲突,人情包括人的思想、情感、心理、愿望和理想等整个精神世界,但明请时代的世情小说则是以婚姻家庭为主要题材的章回小说。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起,一般称之为世情小说。

9、拟话本”: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

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一些新的小说。这类白话短篇小说有人称之为拟话本”。从鲁迅起,一般又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属于拟话本”一类。

10、台阁体:台阁主要指明初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为“馆阁”。“台阁体”是以当时馆阁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题材上“颂圣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

11、公安派:晚明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因他们都是公安人,所以人称公安派。提倡性灵说”——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12、竟陵派:继公安派之后,以锺惺、谭元春为代表。两人均为湖北竟陵人,因名竟陵派。重真诗”,重性灵”,追求幽深奇僻、孤往独来的文学审美情趣。

13、桐城派:在康熙年间由安徽桐城人方苞开创,同乡刘大(木魁KUI)、姚鼐等继承发展,成为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派别。他们以‘义法’为宗旨。

与其异趣的是袁枚、郑燮等桐城之外的散文。

14、汤沈之争::汤是指汤显祖,沈是指沈璟。明代,沈璟将《牡丹亭》改为《同梦记》,引起汤的不满,故引发汤沈之争”。因两人主张不同,汤强调“至情”论,而沈强调声律。

15、三言”二拍”:三言”指明代冯梦龙所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的总称。“二拍”指崇祯年间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由于三言”二'拍”两者的编著年代、内容、形式比较相似,后人将其合并,称为“三言” “二拍”是我

国古代颇为流传的白话短篇小说集

简答题

1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1、“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的实际演出经验,杂

剧创作具有鲜明的剧场性,是名副其实的场上之曲”;

2、关汉卿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

3、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

4、擅于设置悬念,是关汉卿注重剧场性的另一个特点。

5、关汉卿的戏剧语言,向以本色当行著称。

2、南戏与北杂剧在体制上的主要区别:

1、北杂剧一本四折,有楔子;南戏长达数十出,无楔子。

2、北杂剧以正末(正旦)一人主唱;南戏以生旦为主,各色皆可以分唱。

3、北杂剧每折一韵到底;南戏一出中可以换韵。

4、北杂剧用北曲,多刚劲粗犷;南戏用南曲,多柔婉缠绵。

5、北杂剧每折用同一宫调的曲子组成套曲;南戏一出中可变宫调。

6、北杂剧动作提示叫科”;南戏曰介”。

3、《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1)人物塑造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在心理刻画方面尤为突出。(蔡伯喈形象, 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格和复杂心理;这种软弱性格与他恪守礼教伦理观念紧密联

系,不过也有请有欲。赵五娘形象善良朴素、刻苦耐劳,在饥荒年岁,典尽衣衫,自食糟糠,独力奉养公婆,后又营葬筑坟,忍受了常人无法承受的磨难。)

(2)情节结构上富于匠心:双线结构,用双线索交错发展。一条写蔡伯喈离家后的件件遭遇;一条写赵五娘在家中的种种苦难。

(3)人物语言个性化。即能配合人物不同的处境以及两条戏剧线索的开展,运用两种不同风格的语言,并且富于动作性。

4、散曲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

1)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与词一样采用长短句句式,但更加灵活多变,采用特有的“衬字”方式。

2)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

3)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5、袁宏道:《四声猿》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

1)贯穿着一种狂傲”的叛逆精神。

2)曲词艺术上,本色而高华爽俊、秾丽奇伟,堪称曲中豪放派。

3)在杂剧形式上的突破:

一是结构体制,或一出,或二出,或五出,使元杂剧的规矩荡然无存;

二是曲调体式,或用北曲,或用南曲,有时自出机杼,自由运用,别开生面。

6、汤显祖的至情”论:

1)从宏观上看,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

2)从程度上看,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牡丹亭》便是“至情”的演绎

3)从途径上看,最有效的至情”感悟方式是借戏剧之道来表达。

元明清文学史复习资料(二)

第八章明代拟话本小说

名词解释

拟话本

一、从明代开始随着小说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印刷手段的进步,使话本小说的性质发生

了重要变化,岀现了大批以阅读为编写和岀版目的的短篇小说,这就是“拟话本”。

二、拟话本的体制,它和话本的区别不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题目。一般上主人公的名字,早期话本题目只有三四个字。

2、篇首。话本小说常用一首诗或词作为开头。

3、入话。入话是篇首诗词之后加上一番解释,引岀正文。

4、头回。入话之后再插入一段故事。

5、正话。故事主体。

6、篇尾。往往有诗词或题目。

三、拟话本体制的特点。拟话本主要从历史旧籍中挖掘材料加以改制,因而市民生活

气息淡化,情节上也开始趋于复杂。拟话本小说也具有雅俗共赏的性质。

四、代表拟话本小说最高成就的是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濛初的《二拍》。

---- .—

三言

一、《三言》是明代作家冯梦龙编撰的三部拟话本小说集的总称,包括《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其中包括作者整理的宋元话本,其余为明代作品,包括冯梦龙本人的作品。

二、《三言》主要描写的是市民生活的生动画面,即将普通市民及其生活作为自己的主要表现对象。主要表现的思想有:

1、对“重农抑商”传统观念的反动。

2、以个性自由为基础的爱情观念。

3、市民眼中的社会黑暗面。

三、艺术上追求“雅俗共赏”。

二拍

《二拍》是明代作家凌濛初拟话本小说集《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一、 《二拍》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

2、 爱情题材的新突破

3、 超前的社会批判精神

二、 《二拍》的出现是拟话本小说在体制上定型的标志,它对拟话本小说体制的贡献 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二拍》中的头回在思想内容上与正文取得了统一。

2、 在韵语的使用上,自创诗词韵语。

3、 《二拍》中对人物性格刻画的考究,对细节真实的追求,都表现岀文人个人创作的 鲜明文学

风格。

简述《三言》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冯梦龙的文学思想

冯梦龙受到明末先进思潮代表人物很大影响,是明末宣传进步的社会文学思潮的健将 之一。在

《三言》中体现了他的一些文学思想:

1、 尚“真”主“情”的文学思想。“情”指的是“男女之情”,“情”与代表封建社 会意志的"

理”相对峙和抗衡。

2、 “适俗”的思想。即“通俗易懂”

3、 从时代发展、文学进化的角度阐述通俗文学。

简述《三言》的艺术追求

由于拟话本的性质与话本有了很大的区别,所以在艺术是也呈现岀新的追求。

是比宋元话本雅,而比文人传奇小说俗的新型通俗小说形态,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追求。 其具

体手法是:

1、 在编织故事方面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其情节结构或是单线式的纵向发展,故事脉 络分明。

2、 在人物塑造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杜十娘 等。即使

是同一类型,也很少雷同。其主要方法有:一是将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二是 通过富于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三是心理描写,四是白描手法,五是运用对比。

3、 语言使用方面更能体现其雅俗共赏的特征。小说基本上使用的是通俗晓畅的白话, 也掺杂文

言,或半文半白,显得比较典雅而又不失其通俗。

简述《二拍》对拟话本小说体制发展的贡献

《二拍》是明代作家凌濛初的个人独创,它的岀现就是拟话本小说在体制上定性的标 志。它对

拟话本小说体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二拍》中的头回在思想内容上与正文取得了统一。《二拍》中头回成了拟话本小 说的有机

组成部分,对于正话的主题起着阐释、反衬、类比的作用。

2、 在韵语的使用上,自创诗词韵语。

3、 《二拍》中对人物性格刻画的考究,对细节真实的追求,都表现岀文人个人创作的 鲜明文学

风格。

第九章汤显祖

简述《牡丹亭》的取材来源和主题提炼

《牡丹亭》是明代作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一部传奇。这部传奇在社会上影响最 大,并奠

定了作者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的地位。它的取材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汉睢阳王、李仲文、冯孝将,三人的女儿都是钟情于男子,自由结合,争取还魂。还有话本 小说《杜丽娘记》,都是《牡丹亭》的故事来源。

2、 作者对题材改造和主题的提炼。经过作者的一番改造和提炼,传统的还魂故事具备了强烈的 时代气息, --- 、 -- i —* 《三

突岀了明代后期人性解放的鲜明旗帜,反映了当时意识形态领域“情”与“理”的尖锐冲突。主要体现在:首先,有意强调了双方门第的差异;再次,小说里的杜丽娘是个典型的大家闺秀,作者在剧中则淡化这种淑女色彩,突岀她的叛逆性格,并与杜宝和陈最良的卫道士形象形成鲜明对照,以强化反抗礼教、歌颂爱情自由的中心主旨;第三,作者有意营造和描绘自由爱情现实的艰难历程。

试述《牡丹亭》中杜丽娘的艺术形象

《牡丹亭》是明代作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一部传奇,作品奠定了作者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的地位。剧中的杜丽娘是第一主角,是中国古代爱情文学人物画廊中难得的典型形象。

1、她出生名门,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她如同笼中的鸟,强烈渴望冲出牢笼。她为此精神苦闷、忧郁。老师对于《诗经》“后妃之德”的解释,并没有得到她的认同,反而激发了她青春的觉醒。在“游园”中她第一次发现了自己的美好青春与明媚春光的吻合,萌发了对幸福人生的憧憬和对理想异性的渴望。

2、在生存环境没能给她的理想的实现提供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她只能到梦中寻找自己的理想。然而寻梦的失败使她由梦境的喜悦而徒然转为无限的悲怆,但她又不甘心就此死去,死前将自己的画像放在太湖石上等待梦中情人。

3、进入鬼蜮的杜丽娘,由于离开了封建礼教的管束而显得更为大胆、痴情。她不满足以幽魂的身份和情人聚会,她能为爱情而死,更情愿为爱情而生。她毫无顾忌的与阴间的判官据理力争,使自己还魂。她还一鼓作气,让自己的非法叛逆婚姻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

在杜丽娘对于爱情坚持追求中,可以看到作者讴歌爱情强大力量的用心。爱情的力量可以让死者复生,能够征服封建礼教。生动的表现岀作者关于本剧“理之所必无”,然而“情之所必有”的主题思想。

试述《牡丹亭》浪漫主义的艺术成就

《牡丹亭》是明代作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一部传奇,作品奠定了作者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的地位。《牡丹亭》在艺术上呈现岀浪漫主义的绚丽色彩,这既是作品本身理想化提的必然要求,也是作家本人抒情诗人气质的流露。

1、作者为作品勾画的“理之必无”而“情之必有”的理想世界的题材和主题本身,决

定了它必然采用充满理想色彩的艺术手法。情节结构上充满了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如“惊梦”“冥判”等只能在幻想当中才能岀现的事物,然而在作者的笔下却似经过脱胎换骨一般,成为表现“情之必有”这一理想境界的有效手段。如杜丽娘死前将自己的画像放在太湖石上,而拾画者恰恰就是她从未见过的梦中幽会的情人。

2、全剧具有浓郁的抒情诗的色彩,充满诗意。居忡许多曲词能够将抒情、写景和人物

塑造融为一体。如“惊梦”中[皂罗袍]一曲,写自然,暗写人生,在清秀婉丽的语言中蕴涵着

深切动人的意境。这是杜丽娘由喜转悲、由叹为怨的转折点,写得哀婉缠绵,情景交融。

名词解释

临川四梦

1、明代作家汤显祖的传奇有《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南柯梦记》《邯郸梦记》,代表了作者戏剧创作的全貌,其中又均与梦有关,故而合称“临川四梦”。

2、“临川四梦”是作者以戏剧形式表现岀自己对人性、人生极其意义的思考。汤显祖所重的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真情”,二是“矫情”。“临川四梦”中的前二梦写的上男女青年的爱情,表现“真情”的力量;后二梦则写士人仕途生涯和宦海沉浮,意在劝戒世人超越对“矫情”的贪恋。

3、《牡丹亭》是“临川四梦”影响最大,并奠定了作者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地位的一部传奇。

第八编清代文学第一章清代诗歌

名词解释

神韵说

1、清代入仕诗人从“南施北宋”开始,民族意识所造成的沉重心态,已经逐渐淡化,他们的诗歌已经开始以新的面貌来与现政权取得和谐的相处。王士禛的神韵说,则是这种转变的根本完成。

2、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消遣娱乐功能。

格调说

1、清代随着王士禛的去世,诗歌领域相对统一的时代结束了,各种诗歌流派纷争由此热闹起来。以沈德潜为代表的宗法唐人的“格调说”便是其中的重要角色。

2、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实际上是让诗歌为封建政治和

伦理道德服务。为达此目的,沈德潜认为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这种意图落到实处。

肌理说

1、清代作家翁方纲认为王士禛的“神韵说”的问题在于空泛,沈德潜的“格调说”毛病在于食古不化,所以他提岀“肌理说”。

2、所谓肌理说包括以儒学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翁方纲的肌理说实际上就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

性灵说

1、清朝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他对清代以来的各种诗歌理论观点予以全面排斥。他的这种反传统、求创新的特点,是对于清代以来道统文学观的强大权威的挑战。

2、性灵派的成就主要为诗歌,其中七绝和七律尤佳。如《春日杂诗》于恬淡宁静中透出轻松活泼的生活气息,十分舒畅自然;《马嵬》命意新颖,感情倾向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堪称为人民代言的诗歌。

第二章清代词

名词解释

阳羡派

1、清代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词风。如《点绛唇》上片奇幻小想象,下片在上片营造的气势上以今怀古,透露出作者悲凉慷慨的心境。

2、陈维崧属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属于这一词派的作家还有蒋士铨等。

浙西派

1、清代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作品,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最高标准。这种观点实际上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词风醇雅清丽。

2、朱彝尊的论词主张和词作受到浙西词家的认同,许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标榜的姜夔和

张炎为楷模,一时此风大盛。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的等及他本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3、厉鹗继承了以朱彝尊为的主张,认为以周邦彦、姜夔为代表的清婉秀丽词风胜过以辛弃疾为代表的慷慨豪放词风。与朱彝尊所不同的是,他的词中孤寂冷峭的情调更为突岀。

常州派

1、乾嘉时期,以朴学为代表的求实风气笼罩了整个社会,文学领域的重实倾向也成为这个时期审美的重要价值取向,受到此风气影响,这时期的词坛中注重质实的风格取代了清初词坛的感伤和激情风格。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崛起,便是这种差异的表现。

2、张惠言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寄托比兴,主要还是表现个人生活和遭遇的曲折吐露,他所提岀的恢复风骚传统的愿望很难从根本上实现。他的词气势雄健,风格俊逸。词风较为质实,但其内容范围仍然比较狭窄。

第三章清代散文与骈文

桐城派

1、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

2、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

3、方苞将自己的散文理论核心概括为“义法”二字,“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刘大櫆是方苞的弟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姚鼐对古文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对前人的学说进行了融合和总结,使之更加具体化。他强调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还提出“八要” 来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融合落到实处;将多种文风归结为“阳刚”和“阴柔”两种。

4、姚鼐不仅发展了桐城派的散文理论,而且还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桐城派散文体系。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号称“四大弟子”。

第四章清代小说

弹词

1、弹词是流行于南方的用琵琶、三弦伴奏的讲唱文学形式,是清代讲唱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流传作品最多的一种。

2、弹词在语言上有“国音”(普通话),代表作《天雨花》《再生缘》《笔生花》:

“土音”(方言),以吴语为多,代表作《义妖传》《三笑姻缘》。

第五章《聊斋志异》

试述《聊斋》兼具志怪、传奇手法的特点

1、六朝志怪小说大都形制短小、情节简单,缺少细腻感人的艺术魅力。唐传奇在次基础上有了发展,除内容的变化外,结构上从六朝“粗陈梗概”发展到有头有尾、情节丰富曲折的完整故事。艺术上主要通过“尽设幻语”的虚构手法,完成优美动人的故事。《聊斋志异》

以志怪反映现实,且使用传奇手法,兼具志怪、传奇二体的特点,以至成为成熟的短篇小说。

2、如《连城》一篇,内容上,突破“一见钟情”的框框,提岀了互为“知己”的观点;在恋爱观上,继承了明代主情浪漫思潮。作者岀色地运用传奇手法,具体描写了二人爱情的曲折发展过程,抨击了封建婚姻制度。

简述《聊斋》对传奇手法的超越

蒲松龄的文言小说《聊斋志异》不仅继承了唐传奇的手法,而且还超越了它。具体表现是:

1、从故事体到人物体。《聊斋志异》在人物描写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性格复杂,它已经从唐传奇以叙述故事为主,发展到刻画人物为主。如《婴宁》中描写

的美丽少女婴宁,爱花爱笑,天真无邪的清纯。

2、环境描写。唐传奇中的描写比较少。《聊斋志异》发展了环境描写,并使之与刻画人物相互表里。如《婴宁》风景美丽的山上,住着同样美丽的少女婴宁。

3、心理描写。唐传奇中像《红线》写红线取金盒归来的喜悦心情是唐传奇中少见的心理描写。《聊斋志异》中去不乏见到。如《聂小倩》写男主人公宁采臣对鬼魂聂小倩在几个不同场合相遇,所产生的不同想法和心理变化,表现了他们关系的进展等,都较好地以心理描写的方面达到了艺术表现的目的。

第六章《儒林外史》

试述《儒林外史》两组对立人物及其意义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写岀了与魏晋风度相似和对立的两组人物:

1、一类以牺牲自我与个性为代表追求功名富贵的利禄之徒。作者以悲愤和辛酸的笔触,写岀了儒林群丑在人格意识方面的扭曲与堕落。如范进中举后变疯,写岀了士子因迷恋举业而

完全被动地失去了自我。作者对这一类人物的描写,是为了抨击和彻底否定封建科举制度。

2、另一类是保持独立人格,讲究文行岀处的潇洒人士。《儒林外史》中与魏晋风度相似的文人

中国古代文学史填空题

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历史小说是《三国志演义》。现存最早的刊本是 明嘉靖壬午年(1522)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后世最通行的版本是清代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的评点本。 2、《三国志演义》塑造人物是特征化的典型,有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三绝”之称。 3、《三国志演义》处理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关系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 4、《三国志演义》的语言风格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5、继《三国志演义》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历史演义小说是余邵鱼著的《列国志传》,这部书在清代乾隆年间以冯梦龙的名义刊印,更名为《东周列国志》。《隋场帝艳史》和《隋史遗文》标志着说唐故事由历史演义向英雄传奇转化。 1、现存讲说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见于宋元之际的《大宋宣和遗事》。 2、宋元之际画家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画赞》最早完整地披露了宋 4、“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典故出自《卖柑者言》,作者是刘基。 5、有明一代最擅长八股制义的作家,前数王鏊、钱福,后推归有光、唐顺之、胡友信。 1、明初宫廷派杂剧作家以朱权、朱有燉为代表,把杂剧当作歌舞升平的工具。 2、王九思的《杜甫游春》、康海的《中山狼》两部杂剧,创作倾向趋于社会伦理批判,使明代中叶的杂剧创作开始转型。 3、明代杂剧创作成就最高的作家是徐渭,其代表作是《四声猿》。 4、《南词叙录》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研究南戏的专著 1、明初伦理教化传奇的代表作是邱濬的《五伦全备记》和邵璨的《香囊记》。 2、明代中叶“三大传奇”是指《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作者分别是李开先、梁辰鱼、王世贞。 3、明代传奇演唱的四大声腔是昆山腔、海盐腔、弋阳腔、余姚腔。 4、明代最著名的戏剧流派是以梁辰鱼为首的昆山派,以沈璟为首的吴江派和以汤显祖为首的临川派。 5、吴江派以沈璟为首,包括吕天成、冯梦龙、范文若等知名作家。 6、宗奉临川派创作风格的剧作家主要有吴炳、阮大铖、孟称舜等。 7、《玉簪记》的作者是高濂,《东郭记》的作者是孙钟龄,《红梅记》的作者是 周朝俊。 8、孟称舜的代表作是《娇红记》,有“古今一部怨谱”之盛誉 1、“临川四梦” 又名“玉茗堂四梦”,明代剧作家汤显祖所著四种传奇剧本的合称,即《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其中以《牡丹亭》的成就最高。因作者是江西临川人,所居书斋名玉茗堂,四剧中都有描写梦境的情节而得名 2、《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出现,标志着取经故事由历史真实向神话传说过渡的完成。 3、孙悟空形象的原型,鲁迅认为是国产货,即淮涡水怪无支祁,胡适认为是印度经典《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 4、取经故事在元代趋于定型,一师三徒的取经队伍正式固定下来。 5、《西游记》现存最早刻本是万历二十年的金陵世德堂刊本。 6、《西游记》的人物塑造,具有物性、神性与人性三位一体的特点。 7、《西游记》之后影响最大的神魔小说是《封神演义》。 现存最早的话本小说集是嘉靖年间洪楩编印的《清平山堂话本》。

古代文学元明清部分真题

古代文学元明清部分真题 扬州大学试题纸 ( 2004 -2005 学年第一学期)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8.元杂剧的结构形式,一般是____________,有的杂剧外加____________的开端或过场。9.“西厢”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_______________(人名)的传奇小说《____________》,而金代_____________(人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王实甫《西厢记》打下基础。 二、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3.被推为“南戏之祖”的是:() ①《荆钗记》②《琵琶记》③《白兔记》④《杀狗记》 4.元代写水浒戏最多的是:() ①高文秀②康进之③白朴④马致远 三、词语解释(每题1分,共10分) 7.社长排门告示 ....。 8.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 .... 9.乱荒荒不丰稔 ...的年岁。 10皂衣 ..旁午下乡来 五、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3.南戏 4.宾白 六、问答(任选2题,每题15分,共30分) 2.郑光祖《倩女离魂》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 扬州大学古代文学试卷(A)参考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8.四折、楔子;9.元稹、莺莺传、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二、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3.② 4.① 三、词语解释(每题1分,共10分) 7.挨户通知;8.用东汉梁鸿与孟光典,指夫妇间互敬互爱;9.荒欠年景;10.黑衣,指官府衙役; 五、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3.是南曲戏文的简称。是宋室南渡之际产生于浙江温州一带,在北宋杂剧基础上吸收诸宫调、唱赚,结合地方俗曲俚调、歌舞而逐渐形成的戏曲形式。唱南曲,剧本体制、演唱形式与北杂剧都不一样。 4.古代戏曲剧本中的说白部分,因古人认为戏曲曲辞重要,为主,说白为辅,故称宾白。 六、问答(任选2题,每题15分,共30分) 2.《倩女离魂》是郑光祖表现才子佳人缠绵爱情的代表作。此剧根据唐人传奇《离魂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第一编先秦文学 《诗经》是按、、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毛诗正义》是西汉传,东汉笺, 一、熟读《晋公子重耳之亡》、《勾践灭吴》、《苏秦始将连横》,并分析其结构和艺术特色。 二、解释:1、叙事散文2、《左传》3、《国语》4、《战国策》 三、填空 1、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是。

2、反映我国早期记事记言的文字由简到繁的发展标志是。 3、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的是。 4、被司马迁称为“礼义之大宗”的是。 5、《左传》记事起于年,止于年。 6、《左传》描写的重大战争有、、、、。7、叙事散文中以记言为主的著作是。 三、简答 1、《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体现于哪几个方面? 2、怎样理解《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3、《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各有什么特色? 四、论述 试论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一、熟读并讲析《离骚》(力争背诵);默写并赏析《国殇》。 二、解释:1、《楚辞》2、《离骚》 三、填空 汉时,王逸则写出了《》的研究著作。 3、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和。 4、曾令淮南王刘安为《》一书作注解,其宾客还集体创作了《》一书。 5、汉代、、等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已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6、言“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的人是,则说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后者选自《》。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元明清)部分

一、元代名词解释 1、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于北宋末年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称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它以南方民间曲调和方言来演唱,改折为出,改末为生,一出之中不限一个宫调和一韵,不必一人独唱到底。以管乐伴奏,曲调轻柔婉转,曾因受到元杂剧的冲击,一度衰落,后复兴,为明清传奇的产生提供了艺术基础。 2、元杂剧: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艺术样式而形成的戏曲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词曲和讲唱文学的基础上,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3、散曲: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同,经过长期酝酿,到宋金时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间流行的曲词和少数民族的乐曲,于是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金元时在北方流行,故散曲又称北曲。它包括小令、套数两种主要形式。 4、关汉卿:字汉卿,号已斋叟。是元杂剧最优秀的代表作家。他亲自参加戏剧演出实践,并以毕生精力从事杂剧创作,写出大量符合戏剧艺术特征的典范作品;不仅在一剧四折、一人主唱等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而且在戏剧的布置结构、情节安排和语言运用方面意匠经营,在草创阶段为杂剧体制的完备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代表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现存18部。 5、四大南戏(荆拜刘杀):是元末明初南戏的代表作,简称“荆、刘、拜、杀”。是《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四部南戏

的合称。这四部戏体现着南戏的发展变化,“四大南戏”中的三个剧本都有传说中的作者,表明文人在南戏写定过程的作用。这些剧本既贴近民间,又显示出文人对南戏写作的渗透,提高了南戏在曲坛的地位,尤其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对后来的南戏、传奇创作影响深远。与《琵琶记》一起,提高了南戏在曲坛的地位,彰显着南曲创作的生命力。 6、元诗四大家:“元诗四大家”是指元代中期活跃于诗坛的四位诗人,他们是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的诗歌创作,在题材内容上大致相同,艺术上也比较相近。皆雄浑流丽,多模往局,少创新规。“四大家”的艺术风格同中有异,各人也还有一些自己的特征。其中最优秀的诗人是虞集。擅长律诗,意境浑融,风格深沉。 7、话本话本小说是反映一般市民生活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市民文学,又由于它源于“说话”,所以在小说体制、叙述方式和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了很明显的艺术特色。 ①话本小说的体制形式是结合市民听众的要求而创造出来的。一般由题目、篇首、入话、回头、正话和篇尾六个部分组成。篇首、篇尾多采用诗词,起到点明大意、烘托气氛、概括主旨、总结全篇作用。入话起由开场诗导入本事的作用。较长的正话,表演时还分回,一般是在情节发展的紧要关头,用两句收场诗作结。这种方法为后来的章回小说所采用,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结构方式。 ②话本小说的叙述方式符合一般大众的欣赏习惯,即连贯叙述,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带有悬念和巧合。 ③话本小说是语体文。使用大众能理解的白话进行演说,以生活化的语言代替书面语言,这是小说文体上的重大变革。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部分考试复习材料分析

1.明代的思想文化对文学的影响 以嘉靖时期为界,文学史分为前后两期,前期除了三国水浒,宋濂刘基等人的诗文之外,在理学和八股文的禁锢下长期发展缓慢。后期王阳明“心学”、泰州学派、李贽童心说在反对程朱理学的传统束缚、启发人民大胆思想、发展个性及活跃文化文化文学界的积极作用。1 主张文学要表现真性情,反对假文学2反对摹古,主张文学应随着时代发展而独具面貌。3重视并提倡通俗文学,特别推重戏曲和小说。 2.明代文学 1)诗文:宋濂刘基, 前后七子(主要成员:李梦阳、何景明,李攀龙,王世贞) 唐宋派(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主张文章取法唐宋古文的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唐 宋八大家文钞)归有光《项脊轩志》)、 公安派: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提出性灵说,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 主要成就在散文,特别是一些游记尺牍随笔等小品文。袁宏道《徐文长传》刻画人物生动鲜明。 竟陵派(钟惺谭元春,性灵说,但强调从古人诗中求性灵,再是稳重开眼界,与公安派的性灵 说有明显不同。审美风格为幽深孤峭。 晚明复社作家 2)小说:长篇章回体小说:四大奇书:《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短篇拟话本: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二拍(初 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3)戏曲传奇:梁辰鱼《浣纱记》,沈璟及吴江派,汤显祖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 南柯记) 杂记:徐渭《四声猿》 4)散曲和民歌 散曲略第⑦讲 民歌:不问南北,不问男女,不问老幼良贱,人人习之,人人喜听之。 我明一绝 现存民歌集《新编四季五更驻云飞》《新编题西厢记咏十二月赛驻云飞》 情歌—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 3.章回体小说: 四大题材: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世情小说 分章叙事,标明回目 章回小说史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 由单句目录发展为两句回目;由参差不齐的双句回目发展为对仗工整的双句回目。 4.三国演义 著名版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毛纶毛宗岗父子《绣像三国演义第一才子书》 思想内容:圣君贤相的政治思想,拥刘反曹的传统倾向, 艺术特色:七分实事,三分虚构 人物造型形象鲜明:渲染、夸张、烘托手法。但个别人物夸过其理: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吸收了传记文学和说唱文学的成就:语言浅近,雅俗共赏。 影响:桃园三结义:结义的传统 开创了讲史小说的先河:其后有大量演义体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宋代文学

第五编宋代文学 绪论 一、填空 1、“四大书院”指、、和。 2、提出“以俗为雅”命题的有、、。 3、叶夑《原诗》说:“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皆愈之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 二、简答 1、简述宋代的“文以载道”说。 2、简述宋代古文对唐代古文的继承与革新。 3、简述宋诗对唐诗的因革通变。 4、简述宋词的突出艺术成就。 第一章宋初文学 一、填空 1、宋初诗歌三体指、和。

2、晚唐体的盟主是。 3、《山园小梅》的作者是,其中“、”一联被称为咏梅绝唱。 4、王禹偁散文代表作有、和等。 二、简答 1、什么是白体? 2、王禹偁诗的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晚唐体?晚唐体有哪些主要诗人? 4、什么是西昆体? 三、论述 1、简述宋初散文复古的思潮。 2、简述西昆体主要艺术特征及缺陷。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词风前期的演变 一、背诵篇目: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二、填空

2、在宋代词史上,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其最能体现清新明畅的风格。 3、欧阳修词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即词既可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抒发作者,如着名的《朝中措·平山堂》。 4、成为后来豪放派滥觞的词人是,其代表作是《》()。 5、“张三中”得名是因写“,,”;“张三影”得名是因写“”、“”和“”。 6、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视张先词为“”。 7、王安石的怀古、咏史词是《》、《》。 8、近人夏敬观指出慢词“始盛于,大成于。” 9、清人冯熙说欧阳修词“疏俊开,深婉开。” 10、“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出自的《》()。 三、简答 1、欧阳修词的开拓。 2、张先词新变的主要方向。 3、柳词对慢词的贡献与影响。

袁行霈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试题和答案集锦2

汉魏六朝文学 试题部分: 一、填空 1.吕不韦门客集体撰写的《____________》成书于秦王政八年(前239),这部著作体系完整,广泛吸收诸子百家的观点,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2.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____________),他的《谏逐客书》铺陈排比,纵横议论,逻辑性强,富有文采。 3.记载秦始皇巡游封禅的刻石铭文多出自(____________)之手,除《琅邪台》铭文外,都是三句一韵的特殊诗体,质实雄壮,对后世碑铭文有影响。 4.文坛在经历了秦代和汉初的沉寂之后,到西汉(____________)时期作家群体再度生成,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生不已,人才辈出。 5.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以讲授儒家经典(____________)为主,其中就有《诗经》这部文学作品。 6.西汉时期,解读(《》)是一种专门学问,例如武帝时的朱买臣、淮南王刘安都擅长此学,宣帝亦修武帝故事,深推重之。 7.汉宣帝时,宫中曾经用诵读奇文及自己作品的方法为宣帝的太子、亦即后来的元帝治病解闷的方法,这种精神疗法效果明显,不但太子得以康复,而且经他倡导在后宫形成了诵读()的风气。 8.诵读()在汉代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是士人文化素养的标志。 9.因擅长文章辞赋而被录用的著名作家,武帝朝有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宣帝朝有王褒,成帝朝有()等。 10.自武帝起,许多高官显宦都参与其间,成为西汉朝廷一大雅事的是创作辞赋,由此形成了向天子()的制度。 11.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吴王刘濞、梁孝王刘武、()。 12.西汉武、宣、元、成诸帝都是文学爱好者,其中()还有诗赋传世。 13.淮南王群臣不但著书立说,而且还是一个从事()创作的群体。 14.东汉后期,长期把持政权身居显位的(),大量招纳宾客,东汉许多著名作家都当过他们的幕僚。 15.“妄自菲薄”、“作奸犯科”出自(《》)。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部分复习提要2016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要 2016、7、5 一、名词解释题 1、戏曲:①原指戏中之曲,为一种韵文样式,又称“剧曲”,后人用此专指中国传统戏剧剧本,就是一种综合运用曲词、念白与科介等表现手法展开故事情节与塑造人物形象的文学体裁。 ②元明清三代就是古代戏曲的全盛期,其时的戏曲主要有三大类:南戏、杂剧与传奇。③二十世纪初,王国维首先运用“戏曲”一词来指为演剧而写的剧本,认为应具有两个特征:其一就是敷衍一个故事;其二就是代言体。也注意到其综合性的特点,即“以歌舞演故事也”,点明了戏曲的基本特征:综合运用歌舞等手法展开故事情节。 2、元杂剧:①又称北杂剧,就是在诸宫调与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②主要特点: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她角色都不唱,只用宾白。③金、元之交,北杂剧的创作就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其前期创作呈现出繁荣的局面,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黄金时代。④代表作家作品有:白朴的《墙头马上》、马致远的《汉宫秋》。 3、南戏:①又称“永嘉杂剧”、“南词”、“南曲戏文”。产生于南宋初年的浙江永嘉一带,在东南地区广泛流行。它的故事题材与演唱艺术受到北杂剧的影响,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戏剧样式,也成为明清传奇的开山之祖。②艺术特点:就是我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它用南方方音演唱,音乐采取不太严格与规范的曲牌联套体,主要角色就是生、旦,另有净、丑等,各种角色都可歌唱,形式比较自由。③《张协状元》就是今存南戏最早的一种,其她的代表作品还有:号称“荆刘拜杀”四大传奇的《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以及高明的《琵琶记》。 4、散曲:①元人称其为“乐府”或“今乐府”,就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其名最早见于明初朱有燉《诚斋乐府》。②散曲的分为小令、套数两种形式。③散曲的特点主要有:内容多样;句式灵活多变;多衬字;语言风格口语化、散文化自然酣畅。④作为一种起源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散曲具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成为当时极为流行的雅俗共赏的新诗体。⑤代表作家作品有: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5、台阁体:①指明初永乐至成化年间馆阁文臣所倡扬的一种诗文创作风格,代表文人就是杨士奇、杨荣、杨溥,皆为台阁重臣。②风格上以平正典丽为本,重视诗文的形式与技巧,讲究诗的声律辞采之美,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其泛滥就是明代文坛发展之逆流;题材上以应制、题赠、酬应为主,“颂圣德,歌太平”,内容空洞贫乏,缺乏慷慨激情与雄杰之气。③影响:萎弱冗沓的文风垄断了当时的文坛,但至成化以后渐为时代所不容,革除其流弊的呼声愈来愈高。在复古论的冲击之下,台阁体逐渐失去了往昔的地位。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魏晋南北朝文学答案版本

魏晋南北朝文学测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文学自觉: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称魏晋是“文学的自觉时代”。随着社会思想的演变,文学日益改变了为宣扬儒家政教而强寓训勉的面貌,越来越多地被用来表现作家个人的思想感情和美的追求。表现在三个方面: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其地位得到空前的提高。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和认识。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比如说四声的发现并运用,诗歌中讲究用事、对偶等等,证明人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 2. 文学家族:魏晋时期政治上采取官位世袭和“九品中正制”,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家族观念不断加强。加之两汉时期,当权者重视经学,世族为迎合政治需要,逐渐垄断了以经学为中心的文化活动。经学的传播由师传变成了家传,平民基本接触到这些,也没有门路。长此以往,世家大族在文化上形成了极高的声望,文化素养成为门第高低的评判标准,世族顺应时代潮流,迎合社会价值取向,大力提高族中子弟素养,形成良好家风,维持家族声誉和影响,经过不断积累就形成了一个个文学家族。如:“三曹”即曹操、曹丕、曹植,东晋谢氏家族。 3、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汉魏风骨,是指建安诗人继承《诗经》、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一方面在诗篇中真实地描写汉末的大动乱、大分裂,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又在诗歌中抒发统一

天下、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诗歌的情感基调慷慨悲凉,语言自然明白十分流畅,成为后世诗歌创作推崇的榜样。 4、志怪小说:兴起和繁荣于魏晋。所谓“志怪”,就是记录鬼神怪异,其积极意义是,借助神异题材,反映广大劳动群众的善良愿望。如干宝《搜神记》等。 二、填空 1、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第一,独立的艺术门类。第二,对文学的体裁有了细致的区分。第三,对 2、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的 》始,有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萧统的《文选》、徐陵的《玉台新咏》等。 3、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创 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它们是 4、“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是___《蒿里行》__中的名句。 5、.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_《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_。 6、“魏晋风度”、“名士风流”在轶事小说《世说新语》中有大量记载。 7、南朝民歌的代表作是_____《西洲曲》______。 8、史称陶渊明不事权贵的性格表现是_ _不为五斗米折腰__。 9、魏晋南北朝小说可分志怪小说和_志人小说___两大类。 10、被人称为“八斗”之才的诗人是曹植 。 三、简答

(完整word版)古代文学史填空题

1、先秦文学是我国文学的源头,指的是秦代以前漫长历史时期的文学。我国最早的文学类型是歌谣_和_神话故事_。 2、上古歌谣艺术上的特点是诗、歌、舞三位一体。我国远古神话主要保存在《_山海经》、《淮南子》、《楚辞》等典籍。保存神话最多的是《__山海经_》。 4、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305_篇诗歌,《诗经》“六义”指的是_风、雅、颂、赋、比、兴_,“四书”分别是《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鲁齐韩毛四家,其中三家先后失传,保存至今的是毛诗。《诗经》的第一篇是《关雎》,《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保存在《诗经?大雅》中,被视为西周民族的古老史诗。“溯洄从之,道阻且跻”中“跻”的意思是地势越来越高,行走费力。《论语》中对《诗经》的名篇《关雎》的评价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5、先秦散文主要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我国最早的一部散文集是《尚书》。《周易》每卦由卦象、卦辞、爻辞三部分组成 孔子编订《春秋》,通过一字一词暗寓褒贬,后世称这种写法为春秋笔法。《左传》与《谷梁传》、《公羊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的历史著作,《冯谖客孟尝君》选自《战国策》。 6、在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者为儒、墨、道、法、纵横五家。“九流十家”中的“十家”,除这五家外,还有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除小说家之外,称为九流。“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出自《孟子·滕文公上》。诸子散文中被鲁迅先生称赞为“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的是《逍遥游》《庄子》。韩非是法家集大成者,他认为君主应以“法”、“术”、“势”来治理国家,代表作为《五蠹》,韵文作品《_成相》为后世“弹词之祖”。 7、“楚辞”既是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也是一种新诗体的名称。《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湘夫人》和《湘君》是屈原《九歌》中的姊妹篇。《九歌》中的《国殇》与其他诗篇风格不同,它是一篇以悲壮激越的情感悼念楚国阵亡将士的挽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修”的意思是_修长。《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屈原开创了诗歌由_民间集体_创作到诗人个人创作的新时代。现今能见到的最早的《楚辞》注本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 8、汉代的政论散文以西汉初期最为发达,贾谊的《过秦论》是其中的杰作,“过”的意思是过失。.最早以“赋”来名篇的作品是荀子的《赋篇》。标志着汉赋体制正式确立的第一篇赋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 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 1.元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戏剧形式,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包括曲词、宾白、科介。主要特点是: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折里用同一宫调;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在表演上由正旦或正末一人主唱。角色有旦、末、净。元杂剧的前期创作呈现出繁荣的局面。代表作有《窦娥冤》、《汉宫秋》、《倩女离魂》、《梧桐雨》等。 2.散曲: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体制。小令又叫“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有单片支曲或联章体。套数又称套曲,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连缀而成,各曲压同一部韵,结尾部分有“尾声”。散曲句式灵活,语言口语化、散文化,具有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3.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指在明代《永乐大典》中收录的三种宋元戏文。《张协状元》写书生张协中举后婚变负心的故事,《宦门子弟错立身》歌颂豪门出身的士子与江湖艺人之间的坚贞爱情,《小孙屠》写孙必贵为兄复仇的故事。这三种戏文基本保持了宋元南戏的旧貌,简素无华,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当然,从三种戏文前后的发展中,也多少显示了杂剧对南戏的影响,比如曲辞的逐渐诗化雅化。 4.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剧作《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的合称。因作家是江西临川人,且四部作品皆以梦境来展开故事情节,故此得名;或以作者书斋名合称“玉茗堂四梦”。《紫钗记》和《牡丹亭》是儿女风情戏,《南柯记》、《邯郸记》是政治问题戏。前者寄寓作者对人生的期望和肯定,后者表现了对整个生存环境无可救药的痛心疾首。其中《牡丹亭》成就最大,它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5.汤沈之争:指明代戏曲作家汤显祖与沈璟围绕“曲律”的争论。汤显祖注重“意”、“趣”、“神”、“色”,要求格律要服从文辞,服从内容;沈璟则注重严守音律,认为文辞、内容要服从格律。汤显祖是从文学对社会的功用角度出发.提出重立意、才情,而沈璟则致力于戏曲艺术内部规律的探讨。二者的争论同时把许多曲论家卷入讨论,这就是汤沈之争。 6.唐宋派:是出现于明代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他们因主张唐宋文风,故被称为“唐宋派”。在创作主张上,注重文以明道,但他们创作中较为成功的作品倒不是那些注重发明“圣贤之道”的文字,而是富有文学意味的篇章。唐宋派文人中文学成就较高的首推归有光,他在提倡道的同时,还特别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 7.童心说:晚明思想家李贽在《童心说》篇提出的文学主张。“童心”就是真心,“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他人文“至文”应该是作者本然情感和欲望的真实展现。他反对把文学作为阐发孔孟之道的工具,批评复古主义。他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 8.八股文:八股文也称“时文”、“时艺”、“制艺”、“八比文”。股有对偶的意思,八股文有固定的写作格式,题目取自四书五经,文章论述内容根据《四书章句集注》展开,不能随意发挥。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也有一定的限制。开始两句破题,进而承题,后转入起讲议论,再分起股、中股、后股、束股两排对偶文字,一共八股。八股文是明清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就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关于神话的产生,一向比较通行的解释有两种:一种就是劳动说,另一种就是( ) A、宗教说 B、游戏说 C、模仿说 D、宣泄说 2、《诗经》的传统分类就是( ) A、南、风、雅 B、风、雅、颂 C、雅、颂、南 D、颂、南、风 3、《尚书》内容所属的类别就是( ) A、哲学散文集 B、历史散文集 C、文学散文集 D、艺术散文集 4、《左传》内容反映的历史时期就是( ) A、先秦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5、《庄子》散文运用的主要手法就是( ) A、重言 B、卮言 C、寓言 D、杂言 6、《离骚》在诗歌形式上所属的全式就是( ) A、四言体 B、五言体 C、七言体 D、杂言体 7、以《谏逐客书》为代表的李斯散文最鲜明的特色就是( ) A、流畅谐偶 B、铺陈排比 C、质实无华 D、诙谐反讽 8、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就是( ) A、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B、发于天籁,本乎人情 C、婉转附物,怊怅切情 D、凭空模拟,文法极奇 9、《史记》的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就是( ) A、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 B、记述特殊人物或集团的事迹 C、记述重要人物的家族兴衰 D、记述王侯各国的史实与状况 10、《汉书》所属的历史编自体例就是( ) A、编年史 B、纪传体通史 C、断代史 D、国别史 11、枚乘的《七发》所标志的赋体发展阶段就是( ) A、骚体赋的终结 B、抒情小赋的开端 C、骈赋的开端 D、大赋文体的形成 12、形制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的时期就是( ) A、西汉中期 B、西汉末期 C、东汉前期 D、东汉末期 13、代表曹操悲凉沉雄诗风的名句就是( ) A、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B、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C、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D、遗荣荣在,外身身全。卓哉先师,修德就闲 14、刘桢诗歌的风格就是( ) A、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B、文多兼善,辞少瑕累 C、真骨凌霜,高风跨俗 D、怀文抱质,语气低婉 15、历史上对阮籍好酒性格的描述就是( ) A、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B、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C、造饮辄尽,期在心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D、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A 2、B 3、B 4、C 5、C 6、D 7、B 8、C 9、D 10、C 11、D 12、C 13、B 14、C 15、A 16、东晋诗坛主流诗歌的创作倾向就是( ) A、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B、寄言上德,托意玄珠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以记言为主,所载史事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 2、郭茂倩《》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十二大类。 3、南北朝作家把经、史、诸子划在文学之外,又区分文学范围内的作品为“有韵”的“文”和____。 4、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__。 5、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___”。 6、在韩孟诗派中,以瘦硬奇警为诗风特点,直接影响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是____。 7、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是____。 8、元杂剧一般是一本_____折。 9、公安派提出的主要主张是“_____,____”。 10、晚清道、咸时期,与龚自珍齐名的作家是____。 二、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来划分的。 ①不同的地域②不同的时期③音乐的性质④篇幅的长短 2、“兼爱”是() ①孔子的中心思想②墨子的中心思想③孟子的中心思想④庄子的中心思想 3、()是西汉作家王褒所写的咏物赋。 ①《鹦鹉赋》②《洞萧赋》③《归田赋》④《芜城赋》 4、(因故缺失) 5、《文心雕龙》所说“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指的是() ①斑固②张衡③左恩④庾信 6,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一著名观点的作家是() ①李白②杜甫③韩愈④白居易 7、韦庄写有一首涉及黄巢起义的长篇叙事诗,题目叫做() ①《秦中吟》②《秦妇吟》③《古离别》④《乌衣巷》 8、在晚唐诗人中,专攻近体而使律诗通俗化的是() ①杜牧②李商隐③温庭筠④杜荀鹤 9、被后人评为“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北宋作家是() ①晏殊②欧阳修③柳永④张先 10、提出“以适用为本”的文学主张,诗文创作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文学家是() ①苏舜钦②王安石③苏洵④苏轼 11、在元散曲作家中,()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①关汉卿②白朴③马致远④张可久 12、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 ①唐宋派②竟陵派③公安派④茶陵诗派 13、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著()

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试题及答案

韩山师范学院2006 学年度第二学期 考试试题(A 卷) 一、填空题(每空0.5 分,共10 分)1.《水浒传》的全书结构是。2.明初杂剧作家40 多人,以、为代表3.首用魏良辅改进后的昆腔演唱的传奇是梁辰鱼的4.吴江派代表人物沈璟作有传奇17 种,合称5.全面而系统地论述戏曲创作和表演的第一人是6.《窦娥冤》以东海孝妇为原型,东海孝妇的故事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卷五之《贵德》7.《桃花扇》的主题是: 8.《红楼梦》的版本分为“脂本” 与两大系统。 9.元杂剧的文学要素分为与两部分10.红楼梦的研究学派大致有小说批评派、、三派11《三国演义》所根据之史书是陈寿的《三国志》与的12.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是:13.“小说”这一名称最早见于的篇二、选择题(每题1 分,共10 分,单选多选不定) 1.《三国演义》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然而历史上对曹刘双方的倾向却常有变化。下列哪些作品与《三国演义》同样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A. 陈寿《三国志》 B. 习凿齿《汉晋春秋》 C. 朱熹《通鉴纲目》 D.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2.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关汉卿的公案剧:() A.《窦娥冤》B《蝴蝶梦》C.《鲁 斋郎》D. 《哭存孝》

3.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古南戏当中的负心戏:() A.《赵贞女》 B.《王魁》 C.《状元张叶传》 D. 《张协状元》4.《三国演义》版本众多,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是:A《雌木兰》B.《狂鼓史》C.《玉禅师》D. 《女状元》 9.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河北作家群的创作() A《看钱奴B.《柳毅传书》C.《张 生煮海》D. 《老生儿》 A. 嘉靖壬午本 B. 万历至天启年间的诸本 C. 毛宗岗本 D. 崇祯本 10.清初各类小说中,数量最多的 是()1.论崔莺莺 2.试论《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5.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明末清初的白话短篇小说() A.《石点头》B《欢喜冤家》C《西 湖二集》D. 《六十家小说》A. 才子佳人小说B. 历史演义小说 C. 英雄传奇小说 D. 世情小说 三、名词解释(共10 分) 6.小山乐府是()的作品 A. 贯云石 B. 张养浩 C. 乔吉 D. 张可久 7.王士禛倡导() A. 神韵说 B. 格调说 C. 性灵说D. 肌理说8 .《四声猿》最能代表徐渭的杂剧艺术成就其中()当属四部之冠1.拟话本2 .戏曲3 .明 传奇 四、简答题(每题10 分,共40 分) 1 .简述简述元杂剧剧本的形式 2 .简述《牡丹亭》的戏剧冲突 3.简述《三国演义》的战争艺术 4.简述《西游记》幽默讽刺与诙谐有趣的风格 五、论述题(共30)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超全名词解释考试必考

杂剧: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早的戏曲种类。以其发展衍变地域和时期的不同,又可分为宋杂剧、金院本和元杂剧。元杂剧一般采取一本四折形式,有宾白、唱词、科介三部分组成。角色分旦、末、净、杂四类。 南戏: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12~14世纪200年间在中国南方最早兴起的戏曲剧种,我国戏剧的最早成熟形式之一。南戏有多种异名,南方称之为戏文,又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鹘伶声嗽﹑南曲戏文等名称,明清间亦称为传奇。南戏在体制上较元杂剧自由。 四大南戏:元末明初出现的着名南戏《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记》,被称为“四大传奇”,简称荆、刘、拜、杀。 四大声腔: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的概念随历史发展有所变化,如明初时指昆山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地方戏兴起后的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系统。 花雅之争:花雅之争是清代中叶以来戏曲花部和雅部之间的竞争。一般认为,雅部就是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黄调,统谓之乱弹。所谓雅,就是正的意思,即奉昆曲为雅乐正声;所谓花,就是杂的意思,言其声腔花杂不纯,多为野调俗曲。故花部诸腔戏,又有“乱弹”的称谓,曾长期受到上层社会、士大夫的歧视而登不了“大雅之堂”。雅部与花部的划分,对戏曲声腔有明显的褒贬评价,是古代封建正统的“雅”、“俗”观念对戏曲认识上的具体表现,所以戏曲史中把此时期“花部”诸腔和昆曲争夺剧坛地位的历史称为“花雅之争”。 楔子:元杂剧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独立段落。篇幅短小。一般放在剧首,有时也用在两折之间,衔接剧情,类似现代戏曲中的过场戏。 散曲:剧曲相对而言,与科白情节无关,可以独立存在的文体。其特性有三点:一是他在语言方面,即需要注意一定格律,又吸收了口语自由灵活的特点,因此往往会呈现口语化以及曲体某一部分音节散漫化的状态。二是在艺术表现方面,他比近体诗和词更多的采用“赋”的方式,加以铺陈叙述。三是散曲的押韵比较灵活,可以平仄通压,句中还可以衬字。 小令、套曲:小令又称"叶儿",一般是独立的单只曲子。套曲也称"套数"、"散套",由同宫调的三支以上只曲组成,也可"借宫",一般套末应有尾声,全套必须一韵到底。散套有北套、南套、南北合套三种形式。 曲词:曲词也就是曲辞。古代戏曲语言;曲词是元曲的文字部分或者说是戏剧人物的语言,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首先,曲词具有充分地展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特征。其次,曲词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宾白:宾白为古代戏曲剧本中的说白。中国戏曲艺术以唱为主,所以把说白叫做宾白。明徐渭《南词叙录》:“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一说“两人对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 科介:也称“科范”,古代戏曲创作与表演中,用于表达人物动作、表情以及舞台效果的提示。科多用于杂剧,介多用于南戏。 末本戏、旦本戏:元杂剧一般分别由男主角或女主角一人主唱,由男主角演唱的杂剧称为末本戏,由女主角演唱的杂剧为旦本戏。 诸宫调: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流行的说唱体文学形式之一,它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以说唱长篇故事,因此称为“诸宫调”或“诸般宫调”。又因为它用琵琶等乐器伴奏,故又称“弹词”或“弦索”。 曲状元:指的是元代曲作家马致远。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因而有“曲状元”之誉。其代表剧作有《汉宫秋》、《青衫泪》、《陈抟高卧》等以及小令《天净沙·秋思》。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四位元曲作家在元曲创作中地位最为突出,故称。 元曲四大悲剧: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指: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关汉卿:是元杂剧最优秀的代表作家。他亲自参加戏剧演出实践,并以毕生精力从事杂剧创作,写出大量符合戏剧艺术特征的典范作品;不仅在一剧四折、一人主唱等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而且在戏剧的布置结构、情节安排和语言运用方面意匠经营,在草创阶段为杂剧体制的完备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代表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现存18部。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七) 第七编明代文学 第一章 《三国志演义》 一、解释:1、《三国志演义》2、历史演义 二、填空 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历史小说就是 。现存最早的刊本就是 ,后世最通行的版本就是清代康熙年间 的评点本。 2、《三国志演义》塑造人物就是特征化的典型,有 、 、 “三绝”之称。 3、《三国志演义》处理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关系就是 。 4、《三国志演义》的语言风格就是 。 5、继《三国志演义》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历史演义小说就是 著的 ,这部书在清代乾隆年间以

的名义刊印,更名为 。 6. 标志着说唐故事由历史演义向英雄传奇转化。 三、简答 1、简述《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与主要版本。 2、怎样认识“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四、论述 1、以曹操、诸葛亮、关羽为例分析《三国志演义》的人物塑造。 2、分析《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3、《三国志演义》为什么被称为“全景式战争小说”? 第二章 《水浒传》 一、解释:1、《水浒传》2、英雄传奇 二、填空 1、现存讲说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见于宋元之际的 。 2、宋元之际画家 的《宋江三十六人画赞》最早完整地披露了宋江等36人的姓名绰号。 3、《水浒传》的版本主要有

回、 回、 回三种。 腰斩《水浒传》,删掉大聚义以后的内容,成为最流行的版本。 4、将杨家将故事定型化的英雄传奇小说就是 ,叙岳飞抗金故事的英雄传奇小说就是 。 三、简答 1、简述《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与主要版本。 2、怎样认识《水浒传》的“忠义”思想与招安结局? 四、论述 1、分析《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2、以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为例分析《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方法。 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 一、解释:1、“吴中四杰”2、《郁离子》 3、台阁体 4、茶陵派 5、八股文 二、填空 1、“吴中四杰”就是指 、 、

古代文学史填空选择复习

古代文学史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先秦称为《诗》,或举其整数称《诗三百》 《诗经》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多年的作品。约公元前6世纪编定成书 《诗经》按音乐分类:风、雅、颂 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保存在西汉刘安的《淮南子》中 《山海经》是我国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其余散见于经、史、子、集等各类中 四大传说:牛郎织女、梁祝、孟姜女、白蛇传 在原始艺术中,更接近文学的品类是原始歌谣和神话 《弹歌》、《候人歌》、《蜡辞》 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著名的研究甲骨文的学者 1、罗振玉(号雪堂), 2、王国维(号观堂), 3、董作宾(字彦堂), 4、郭沫若(字鼎堂)饶宗颐(字选堂) 《淮南子》具有明显的道家倾向,有鲜明的浪漫色彩 出土资料和文献资料(36页) 出土资料:大量的神形刻绘 一、“三家诗”—今文经学 1、齐诗—齐人辕固,亡于魏 2、鲁诗—鲁人申培,传于孔安国,亡于西晋

3、韩诗—燕人韩婴,亡于宋,唯存《韩诗外传》 二、四家诗:齐、鲁、韩、毛 《齐诗》、《鲁诗》、《韩诗》、《毛诗》 三、《毛诗》:六国时鲁人毛亨写的《毛诗故训传》,现存最早的完整的《诗经》 毛诗—鲁人毛亨—西汉赵人毛苌 四、农业生活诗:七月 《豳风—七月》是《诗经》农事诗中最优秀的作品。全诗共8章88句,380字,是“国风”中最长的一篇。 五、简答题 《诗经》的艺术特点(68页) 1、赋比兴的手法 2、句式和章法 3、语言特点 《诗经》的文学成就 六、《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73页) 七、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 八、《尚书》用散文写成,按朝代编排,分成《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尚书》以记言为主,《尚书》中的六种文体:典、谟、训、诰、誓、命 九、《尚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