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进孩子心灵世界

走进孩子心灵世界

走进孩子心灵世界
走进孩子心灵世界

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张锦洪

各位家长:下午好!

今天,我首先是以一个家长的身份,与大家一起共同商讨,如何去了解我们孩子的心灵世界,从而有针对性地去引导他们快乐地学习和生活;其次,是以一个教师的身份,把你们孩子进中学以来的一些苦恼,向各位家长诉说,替我们的学生“伸冤”,说几句公道的话。

平时,在工作中,我经常听一些家长讲,今天的孩子真难管,真不知他们要干什么;我也经常听我们的老师讲,今天的学生真难教,真不知他们在想什么。虽然,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他们是幸福的,而在心理需要的满足上,他们是不幸的,甚至有许多的烦恼。为了了解他们的烦恼,我们在学生中进行了两次全面的调查,并让每个学生写了两篇周记:一篇是关于与家长之间的逆反心理或沟通方面的;另一篇是我心目中的理想家长。也许这些内容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所以,他们都觉得有许多心里话可说,并且说得也很在理。他们中有感谢的、有诉苦的、有困惑的、有期望的、也有求助的。他们无拘无束地向我们倾诉了与父母之间存在着的许多矛盾以及对父母的希望。说实话,看到孩子们发自内心的话语,我深深地感到,今天我们要教育好孩子确实很难。从孩子们的话语中,我也深深地感到,孩子的心灵深处是一个千变万化、博奥精深的世界,要想接近它、了解它,就必须捧出教育者的心来作通行证,以心换心地去交流、沟通,放下架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今天,我以《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为题,就是想让各位家长和我们一起,共同来探讨孩子们的心灵世界。

下面先请大家听听两个孩子所说的心里话:

“我希望我和我的父母从10月份开始把心收一收,不要再玩了。从暑假开始,我经常和父母、叔叔、阿姨打球,每次都弄得很晚才回家。然后,他们打牌,我就和弟弟玩电脑,而且每一次都要玩到凌晨一两点,上了学后也不例外。每周六,我家总是大人玩,小孩也玩。尽管他们让我们做作业,但是他们在外边玩,我们那有心思做作业呢?好几个周末了,我就是看电视,玩电脑,作业也不好好做。尽管玩得十分的开心,但是也十分的疲倦,加上最近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连

自己都无法忍受,我不想再这样了。我希望父母也和我一样,不要再这样疯了,收收心,不要每到周末就开这样的‘家庭聚会’。”

——这是一个孩子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呐喊。

“有人说,十七岁是花季,十六岁是雨季,那十五岁是什么?不是鲜花烂漫,也不是阴雨绵绵,它是属于叛逆的年龄,是值得深思的岁月。

十五岁的我们摆脱了儿时的稚气和那份“小小少年不知愁”的天真,有了新的自我认识,新的世界观,新的人生观……所有新的东西,包括叛逆。日有阴晴,月有圆缺,叛逆也是有两面性的。一方面,叛逆是每个人的弊病,它严重阻碍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交流,而往往缺少与父母沟通的孩子会误入歧途,贻害终生。或许电视、生活中那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已经不言而喻。另一方面,叛逆并非忤逆,它是一个青少年的正常表现,它能使人建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有自己的思维和见解。如果使用恰当、准确,也将会给自己的人生抹上一笔绚丽的彩虹。而我,更偏信服于后一种。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见解都没有,试问:那他何以在社会立足?何以面对错误?我国的著名诗人艾青,摆脱了家族中世代经商的老例,来到法国,用自己的诗篇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这位中国近代文学的‘常青树’毅然叛逆了自己的封建家族,成为一名伟大的文学巨匠。

叛逆,十五岁的叛逆,值得深思的叛逆……”

——这是一个学生从内心深处道出的深思。

以上虽然只是个别的现象,但我认为这也代表了一些学生的想法和愿望,更是你们孩子心灵的表白和倾诉。而我下面要说的却是从我们年级的大多数学生的周记中提炼、概括出来的普遍的心理感受,或者说,是对我们家长管教的不满以及他们对家长的期望。

首先说说他们对家长不满的方面:

第一、父母的溺爱,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让干。

“虽然有首歌唱得好:‘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可是,我要说,我的妈妈对我也不赖,不过,总觉得妈妈对我的爱似乎太多了一些,因为他总是对我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我真的受不了。”“在我生活中,父母很关心我,吃好的穿好的,一样也不会落下,俨然把我当作‘皇帝’伺候。但这种日子,我并不喜欢,反而我非常痛恨他们。我认为,就是这样的日子,让我养成了懒惰的习性,凡事依赖人,作业也懒得做,心里总有‘躲一天算一天’的想法,导致我的成绩一落千丈”。“有些我们能做的事,就应该让我们自己去做,每次帮父母做事的时候,他们总是不肯,让我去学习。这样对我们的成长不利,会使我们逐步有了依赖性,没有生活能力,没有自主能力,以后不能独立。所以,才造成了我严重的大小姐脾气,这可好,长大了,改也改不掉。”

“父母一天到晚嘴上就是要学习,成绩更是他们挂在嘴边的家常话。”“在大人眼里,你是学生,就只应该学习,除了学习,你们没什么事好干了。不能看电视,不能玩儿,上完学校的5天半还不够,外面还有一天在向你招手。”“父母总是希望我们满足他们的愿望,可他们什么时候满足过我们,每逢有什么事我们不愿意或他们不愿意,他们就会亮出家长这个牌子,因为晚辈不可对长辈无礼,就这样,我们每次都以失败而告终。如果说我们是家中的‘小太阳’,那他们就是世上的后羿,一下就把我们射‘死’。”

第二、父母的要求太高,老拿自己和别人比。

“当我拿回考试的试卷时,他们总是一样的不满意,无论是高分还是低分,无论是进步还是退步,他们给我的总是一声声地责备,从来不和我分析原因,没有一句安慰的话。要说的话,就是与好的同学比较。”“有一次,我考得有些进步,

满以为可以得到家长的赞扬,但他们还是说我考得太差。并责问我:‘人家能考第一名,你为什么就不能呢?这也叫有进步吗?’我顿时感到十分的委屈,甚至觉得他们太无理,也太无情了。为什么他们对我的要求总是那么高,从来不知道满足。而对我平常所做的一切努力都视而不见,我真想对他们说:‘你的孩子,不是天才,更不是奇才’。”

“在老师和同学眼里,我还算得上是一个好孩子,但我不明白,为什么家长把我逼得那么紧呢?即使我偶尔考了不好,也应该鼓励我才对呀。”“每次不管考试难易程度怎样,他们都要求考90分甚至95分以上,要是考不到90或95分以上那就死定了。”“有一次,我语文考了91分,是班上第一名,那次90分的只有2个。回家后,高兴地告诉妈妈,她还没等我讲完就说,才这么一点点?我觉得妈妈太武断了。”

“最让我讨厌的就是我妈老喜欢拿我去和XXX比,XXX学习那么好,XXX 天天睡得很晚,XXX多懂事啊……比得我自信心全无,平时,对我的赞扬却是惜字如金。”“我在想,既然别人这么好,那你干嘛生我?一句一句的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好。如果我说别人家的父母怎么怎么好,那你心里又是什么感受呢?”

“星期天,我就像一个囚犯,被关在书房里做我父母买的各种辅导资料上的题目,有的题目重复好几次,他们还要我做,说是打基础、熟能生巧,实际上浪费了我多少时间。除了上厕所,吃饭,一出来,就要挨骂。这样做下去,脑子都变笨了,人也吃不消。直到现在,问题还没有解决,他们还是经常去书城去买书,天天催我做,像个催命‘鬼’似的。”

第三、父母总爱否定孩子,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学习不好,就是上课没有认真听,作业没有认真做,心思不在学习上。这

些话不仅没有使我从精神上解脱,反而使我更加痛苦,让我对生活充满绝望。事情发生在上学期不久,当我拿着不及格的试卷给母亲看时,她脸上立刻显出一种凶恶,对我简直是恨之入骨。她说:‘你没戏了,几次考试都只有七、八十分,这次又考出了不及格,我对你彻底失望了。’‘我下次一定考好,请给我一次机会。’‘没有下次,你已经是第几个下次了,我已经记不清了,别用这一套来骗我,你已是掉进悬崖的人了,还说什么东山再起?’看到母亲那双充满绝望的眼睛,我真的很无奈,我真的想放弃。”

“有一次考试,不知怎么的我考得很不好,在回家的路上,我骑车骑得很慢很慢,真希望这条回家的路永远都走不完,可这次老师偏偏要家长签字,而我便不敢拿给父母看。等把作业做完了才把卷子拿出来放到爸爸面前。‘怎么考得这么点分数’,爸爸严厉地问我。这时妈妈也过来了,看到分数,脸色立即难看起来问到:‘班上最多考多少分?’我小声地回答出来。‘看你还好意思说,你说说,别人能考这么多分,你怎么就不能,是吃的不如别人,还是穿的不如别人?’‘一中是你要上的,我们花了那么多钱,平时又是那么辛苦的供你上学,你就拿这么点分数来报答我,你怎么这么不懂事,怎么就不用心呢?将来怎么办呢?’父母的话让我无地自容……”

“我也知道父母说的这些话,也是为我好,但是他们有时候说的话未免太尖酸、太刻薄了,甚至像一根钢针直插入我的心里,使我的心灵受到创伤。这样,我就常常会有一种消极心理,‘你看看你,啊!这次考了什么分数?你在同学面前怎么把头抬起来,我怎么向我的同事夸耀你!还是班上的堂堂一个人物,你这几天是在做梦吧!’妈妈的话如同机关枪一发不可收,吓得我面色煞白。看着早在妈妈的手掌之下揉成纸团的试卷,我想,这时妈妈希望她手中揉的不是试卷,

而是我吧。”

第四、父母总爱唠叨。

“我讨厌妈妈的唠叨:比如说,我做错了一点儿小事,她就能唠唠叨叨个没完,一唠叨起来就是几个钟头,她唠叨也可以呀,总得来得新花样吧。永远是那么几句话:‘儿子啊,你要认真学习啊,否则以后没饭吃呀!’我都听腻了。我要是有所反驳,必然爆发家庭战争,最后投降的固然是我。久而久之,我只好少言寡语,变得深沉了。每天一到家,赶紧吃完饭,就将自己关在房间里,一头扎进作业堆。以至平时我与父母很少交流,现在已发展到与大人甚至与同学也很少有话可说了,这也有可能是我上课不举手发言的缘故吧!我真希望这样的深沉不要再继续下去了。”

“现在不是你玩的时候,等你有了工作以后,随便怎么玩。”“我妈妈的唠叨,就像一台录音机,昼夜地运行着,每天重复着差不多的话,我都能背下来了。”“我想妈妈的话说一遍就行了,为什么要说那么多遍呢?有些事情,我们也是可以好好谈的吗,就像在心灵之桥上难免有堵车现象,只要善于疏通引导,仍可畅通无阻。”

“一次又一次的旧事重提。每当父母经常提出那些陈年旧事的时候,我就觉得烦透了。”“我是个情绪化的人,心中一烦,加上母亲不断地唠叨,火就一下子上来了。所以常常和父母闹矛盾。那时心中只有一个感觉,不要听他们说话,而且偏不改。”

第五、父母强迫孩子做他们不想做的事情,过度的干涉、担心,管得太严。

“父母从来不让我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做什么他们都要管。比如说,我和同学出去玩,他们总要问和谁去玩,到那里去玩,玩什么,什么时候回来等等。

我似乎就像一个小孩,赤裸裸地站在他们面前,没有自己的一点儿秘密。”“我感到自己只是一只木偶,似乎只有离开家,才可以获得我想得到的一点点自由。有时,我哪怕是到外边转一圈,自己也觉得比呆在家中的好。”

“我父母不准我听流行的歌曲,并把买的、借的CD、VCD全部毁了。对此,我十分的不理解。”“平时,父母不准我听音乐,不准我看小说,只准看作文书。不管做什么,父母都给孩子框定了圈子。”

“我妈老是不尊重我,喜欢翻我抽屉、书包,乱动我的东西,私拆我的信件,偷听我与同学的电话,侵犯我的隐私权,总之我被管得不要不要的。”“还有就是特封建,每次我和他们谈起班上的某个同学,刚刚开了个头,他们便追问是男是女,如果平时有同学打电话来问作业或上课时间,我必然逃不了一场审讯:叫什么名字?打电话干吗?成绩好不好?住哪儿等等。最后,还加上一句,他怎么不打给别人,偏打给你?他为什么要打给我,我怎么知道,又不是我让他打的。那个冤哪,要在六月肯定下大雪。”“有些家长,一听是孩子的同学来了电话,他们也就来了劲:‘你叫什么名字,男的女的,你学习怎样,你找他有什么事,不要说得太长……’好像是来找他们的。”

“我妈妈有一个特大的坏毛病,就是喜欢乱猜疑和瞎联想,看到电视里的,听到人家说的,就会不厌其烦的叮咛:‘不要和什么人交往,不要和什么人说话,不许要好看,不许说什么时新的话……’我也知道这是妈妈在为子女好,在为子女担心,可老是这样,我又怎么受得了呢?”“这样的妈妈我好不喜欢,我讨厌妈妈的不信任,我是她的女儿,她应该比任何人相信我才对呀!我想念我儿时的那个妈妈。她不会对我有那么多的不信任,不会那么莫名其妙。难道我长大了,妈妈就变了吗?”

第六、父母管得太少,没有时间陪自己。

“平时父母忙里忙外的,根本不关心我的学习。”

“我妈是一位生意人,经常为了赚钱而不管我,我以前觉得这是件好事,但现在才发觉再糊涂下去,我的前途就要毁了。”

“家长赚钱是必不可少的,但不能整天脑子里就是钱,要多花点时间与我们交流。”“不能只顾赚钱而丢下自己的孩子不管呀?”

第七、父母不高兴时总拿孩子出气,骂孩子,甚至打孩子。

“我讨厌妈妈的性格和她难以捉摸的心情,实在受不了妈妈把在单位里的不好的心情带回家,发一些无名火,有时我觉得好委屈,只好用眼泪来充当灭火器。”“我的父亲脾气太暴躁,平时就喜欢大骂。”“有些家长骂起来孩子来,总是你去跳楼,你去死吧?虽然是气话,但我听了心里很难受。死自然不能解决问题,但活着却有些痛苦。”“还有在吃饭时老是批评我,好几次我都是含泪下了餐桌。”

“有时候,我觉得父母的话有些伤人或很霸道,或许他们是无心的,可我仍然很不适应他们的长篇大论;有的时候,父母总是认为他们说的话都是对的,我必须按他们的意愿行事,偶尔反驳一下,总会被他们骂得狗血喷头。”

“我讨厌父母动手打我,尤其是父亲,因为他下手很重。往往是自己考得不好的时候,或做错了事情的时候,或是理论不过自己的时候,就大打出手了,向来都是以武力迫使我听从。”“在我与父母发生冲突时,父母经常用武力来解决,这不仅使我的身体受到了伤害,更可怕的是,给我心理上带来阴影,长此下去,我就会转变为恨。”

“当父母骂我或要打我的时候,我心中都会默念咒语: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我总结了一条规律,父母心情好,我们就好;父母心情差,我

们就差。”

第八、父母不与孩子沟通,高高在上。

“不知从何时起,我和父母都渐渐疏远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与他们在对人对事的看法上无法沟通,也许这就是代沟吧。”

“我和家长之间的不一致太多了,我要往东,他们偏要往西;他们说一,我偏说二。在教育方面,他们总是以老一代的方法来管我,我实在觉得他们太土了,叫我怎么跟他们沟通呢?”“与家长沟通,我认为很困难。”“他们老是以家长自居,说一不二,高高在上。”“我爸爸在单位里是领导,我妈妈在家里是领导,在两个领导下面生活,别提多难了!”“这几天,我又与爸爸闹翻了。而且闹得很厉害,连续几天都没有说话。我有好几次想与爸爸和好,但总没有这个勇气……”“我真希望父母能跟我有所沟通。”

“父母与我朝夕相处,但不亲近。我的心窝里藏有很多事情,久而久之憋得慌,我是个活泼健谈的人,心事多不吐不快,可却从未告诉过父母,总觉得父母不是朋友,不会侃侃而谈,更不会捣心挖肺。”

以上所列举的八个方面的不满是比较集中的,是我把许许多多的孩子们的话拼凑合成的。另外还有少数孩子对家长平时的一些不良习惯也表示了他们的不满。如:父母从来不承认自己的错误;重男轻女的思想;生起气来,总爱骂脏话;父母离婚;父母不和,总吵架;父母和邻居吵架;父母不孝敬老人;爱说慌;没礼貌;还有抽烟、酗酒、赌博、迷恋上网、相信迷信,甚至不顾自己的家去找情人等等。

有位学生说得好:“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都爱自己的父母。然而,在我们眼中,父母并不完美,他们身上也有缺点。”所以,在我所看的学生们的周记里,就有许多学生向我们发出了求救:“望老师能帮我父母改变这种观念,thank you very much!”

面对孩子们的这么多不满,我们的家长能不能反思一下,是不是我们盼望孩

子成才的心情急躁了些,平时对孩子的要求高了些,在教育孩子的方法简单了些。其实,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能取代的地位和作用。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起点和基础。从孩子们对家长的诸多不满中,可以看出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着很多的弊端,正是这些不合理和不合情的家庭教育,使部分学生心理出现了异常,产生了逆反,形成了代沟。大家知道,在如此激烈竞争的现实社会中,对子女的教育比过去任何历史时代更加吸引了千万个父母的关注,也成为家长们的焦虑和困惑。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变动,为子女的未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无限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带来了极其严峻的挑战。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善于应对,争取最好的前途,不能不使家长们牵肠挂肚。现在,绝大多数家庭就只有一个孩子,而人的成长又不能重来,不是做试验,失败了可以重来。而教育孩子却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万一失败,代价就太大了。新的历史时期,新事物扑面而来,孩子在不同于前人的新的环境中生活,他们面临的矛盾、问题也常常超出了家长们已有的经验,于是许多父母因此十分的苦恼。他们常常为自己在孩子身上的期望不能实现,为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奏效,甚至得到相反的结果而感到困惑不解。

面对孩子们的这么多不满,我们做家长的是否觉得我们平时为孩子所做的一切大多数都是在做无用功。虽然辛苦,但却不能让孩子理解,甚至还产生了怨恨,真是好心没好报。但我要说的是,教育毕竟是一门复杂的科学,有精心的投入未必有理想的回报。孩子们的不满,其实也是他们的烦恼,他们的郁闷,他们的困惑。怎么说呢?孩子毕竟长大了,已经发育成人了,虽然他们的心理发育还不成熟,还处于幼稚和不成熟时期,一时还不能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但他们有自尊、有人格。也许你们终日忙碌,却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心已远离了你们;也许你们所说的话是不经意的,可他们却是很在意的;也许你们说过的话早就忘掉了,可他们却时时忘不了;也许你们平时所做的事情,确实是不对的,但他们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他们还需要你们的呵护和引导,更需要你们的理解和支持。而你们老是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好的孩子攀比,经常唠叨个没完没了,要么提一些过高的要求,甚至动不动就是骂或打,看起来这也是在教育孩子,其实这只会伤害孩子纯洁的心灵,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导致亲子关系的僵化。这种缺乏情感的做法必然使我们的教育显得苍白无力。古人说得好:“感人先者,莫先乎情。”如果家长能从情感上打开突破口,以情动人,寓情于理,才能与孩子形成一种真诚相待、水乳交融的亲子关系。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一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是心与心的沟通,是情与情的交流,是爱与爱的感受。这样的教育,孩子们的心里才能够接受。比如,你的孩子做了一件好的事情,或者学习有了一点进步,您是否真心诚意地赞扬或鼓励过他。要知道,人人都渴望得到别

人的赞扬和鼓励,中学生尤其如此,恰如其分的评价可以使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赞扬和鼓励是当今孩子们进取的巨大动力,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核反应堆”。因此,家长们一定要掌握和利用好这一“核反应堆”,以达到激励孩子不断上进的目的。

下面再来说说孩子心目中的理想家长:

孩子们说:“看到这个题目,脑海中就浮现出一大片幻想,有太多的话想说。其实,我理想的家长也很简单:一要民主;二要守信用;三要相信我们;四要给我们适当的自由。”

“我心目中的家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唠叨。默默地支持、关心自己的孩子;他们应该十分的通情达理,孩子做对了事,应表示赞扬,孩子做错了事,应表示理解。”“在我学习时,他们至少不可吃喝玩乐,与朋友谈天说地;教导说话时要温和,要了解我们学生的一些娱乐,这样就可以多沟通沟通,否则话不投机半句多。”“在生活方面,我不要他们把什么都省给我吃,自己不吃,这样我心里根本就吃得不开心。”因为,“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关怀,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

“我心中的家长要有素质,对我疼爱而不宠爱,对我关心而不包办,对我像兄妹但不迁就。”“家长对孩子严格要求,并且适当地对孩子所提出的合理要求给予满足,能够了解孩子内心深处的世界,对孩子进行合理教育,不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能力。”“家长应该是很民主的,不会强迫我去做这做那,在学习和生活上都积极帮助我,配合我。假期里,让我自己安排时间,不用总管着我,让我有足够的秘密,不要追根挖底。应该让我有一点自己的空间。”“比方说每周六下午,让我和同学一起去打球,给我自觉地学习,不要处处监视我,还有就是不能翻我的书包和抽屉。”

“作为一个好家长,应该处处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来教育我们,而不是他们自己都不能做好的事情,反而来教育我们。”“要发现自己的不足,不能只会从孩子身上挑毛病。”“父母最好没有太多的坏习惯。我不仅学习你们告诉我好的东西,还在学习你们表现出来的坏习惯。”

“我理想中的父母应该是一对好搭档,生活中的搭档,工作上的搭档。妈妈多一点宽容包涵,爸爸多一点幽默智慧,生活中多一点情趣。大家和睦相处,生活得快快乐乐。”“他们不应该经常吵架,而要使这个家庭充满欢声笑语。”

“我理想的家长,首先是平等的,有好脾气,有耐心。这样的家长能给我们真正的包容,批评,表扬和爱。”在“心理上关心孩子,有分寸的教育子女,呵护他们的心灵。”平时要“多和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要有固定的和孩子交流的时间,尽量为孩子放弃过多的工作、生意上的应酬。”“家长不能为了工作而忽略我,没时间管我。在孩子面前少谈一些生意方面的事,多给孩子一些笑容和问候,让孩子不感到孤独。”

“我理想的家长,应该比较入时,甚至可以非常前卫。”“不是‘变色龙’式的家长,孩子成绩好时,就买这买那,成绩不好了,就骂就打。”“自己心情不好就拿其当出气筒,这样的家长实在恐怖。”

“我心目中的父母是事业成功的,家长要努力工作,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不管他们做什么工作,只要他们努力过,付出过,都是我心目中事业有成的家长。”

“我心目中的父母是孝敬老人的,他们不好好赡养老人,这不仅使老人寒心,也使我们寒心,更使社会寒心。”

下面是孩子对家长提出了许许多多的“不要……”

“不要总和我谈小时侯的艰苦生活,老骂我身在福中不知福。”“不要(n+1)

次地告诉我某事该怎么做,不要强迫我按你们的模式生活,不要拿我当你们战争的牺牲品,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过去的错误扩大化。”“不要在别人面前说我的坏话让我难堪,不要偷看我的信件,作文,日记。”“不要动不动就冤枉我。”“不要动不动就劈头盖脸的臭骂,甚至是男女混合双打。”“打骂可以,但不要过度伤孩子的心,以免孩子会做出傻事。”

“不要罗哩罗嗦,把任何一件事情都与学习扯上关系。”“不要过多地购买课外辅导书,请家教,过多的课业会使孩子喘不过气来。”“不要老买资料,让我生活在资料堆里。”“在我的考试成绩出来之后,无论好与不好,不要给我增加压力。”“不要因我一次考试不理想,就否定我的一切。”要“多多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多考虑孩子们的感受。”“不要把成绩排在第一位,其余的一概不管。”“考试前,家长应该抱有一颗平常心,对我们的期望不要太高,更不能每天给我们施加压力。这样不利于孩子正常的发挥,因为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不要那种只在乎考试结果而忽略我在考试中所付出的努力。”“不要只顾分数,而忽略能力的培养。”“不要认为我们只能学习,其他事情都与我们无关。”

“不要老让我在家吃方便面。”“不要只顾自己的生意而忽略子女的家长。”“不要什么都为我们作主。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我的身上,不要逼我去做我不想做的事。”“不要干涉我们的兴趣爱好。”“不要对孩子冷言冷语,不要在我难过的时候再泼一盆冷水。”“平时和老师之间也要联系,但不要过多。”“下班要准时回来,不要半夜才回家。”

下面是孩子们对家长提出的希望:

“希望我爸爸不在晚上打牌,看电视不要把声音开大,休息日常常陪我,少在家抽烟,少带朋友到家里玩,尽可能少喝些酒,这对身体不好。”“希望我妈

妈少串门,多关心我的学业,少偷看我的日记,早饭不要天天一样,老让我自己买。”

“希望他们平时抽点时间陪我出去走走、看看,增长见识。假日里带我去远足或旅游,让我放松放松。”

“希望能让我听听流行音乐,别把我闷成一个对音乐一窍不通的古董。”“我希望我的家长是特别通情达理的那一种。比如学校布置的作业很多时或在学校里挨了批评,能给我几句安慰的话,或拍拍我给我以鼓励就足够了。”“如果我取得了好成绩,也不要向亲戚朋友大夸海口,把我吹上了天,这样,我会承受面子上的巨大压力。”

“希望父母能和自己高高兴兴地生活,每天都有生机,而不是沉闷。”“希望我的父母感情好,不要经常吵架,骂脏话。”

“我希望父母不要给我太大的压力,有时候,我连上学的勇气都没有了。”“在考试失利的时候,我希望家长不要过多的责怪,应多多给予鼓励。”“如果我是桂花,请别指望我在春天开花;如果我是杨树,请别指望从我身上摘下松子。”

“我希望他们既是父母又是我的好朋友、好知己,能和我聊天谈笑。在我有心事的时候,能坐下来听我倾吐诉说,帮我排忧解难。”“我多么希望父母能从我的角度来想一想,多了解我的心情,像我最好的朋友一样了解我,在我最无助的时候鼓励我克服一切。”

“如果和孩子的心灵进行零距离的对话,你就会听到他们在一次又一次地强烈呼喊:‘理解万岁!’”

“这就是我理想中的父母,我非常希望他们可以听取我的建议,哪怕是一条也好,这样,或许我们的关系会更加亲近,而不是越来越疏远。”“我觉得我对父

母的要求一点儿都不过分,真希望他们尽全力去做。”

“我爱做梦,因为梦中常梦见我的父母似乎是十全十美的……”“梦醒了,一切都恢复了,梦想成真的日子还有多远。”“多希望一个梦醒过来,父母已经变成了我理想中的家长。”“要是这能成真,我就是全天下最幸福的人了。”“看看现实中的爸爸妈妈,离幻想并不遥远,加油,爸爸妈妈。”

孩子们的这些要求可能对有些家长太高,甚至太苛刻。也许有的家长认为,我工作那么辛苦,回来又那么忙碌,忙里忙外,还要向我提要求,这到底有没有搞错,谁是家长啊!怎么说呢?现在的孩子不是我们那个年代的自己了,社会发展了,民主化的程度提高了,他们的想象丰富了,理想化的要求当然就高了,这是令人欣喜的进步。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者要尊重未成年状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这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我们反思,平时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还缺少一种对主体的认识,缺少一种全面、立体的建构。对照孩子们心目中的理想家长,他们对家长的认识和期望已经是一种全面、立体的建构了。在这方面,我们的思想、行为与孩子的要求相比已经显得落伍了。然而,只要我们静心地想一想,孩子的这些要求,不就是来自家长对他们管教的不满而提出来的吧,他们也是为了家庭的和谐、为了自己美好的未来而提出来的啊!可以说这完全是合情合理的,也是他们发自内心深处的。当然,孩子心目中的理想家长是完美的、立体的,但也是全面的、实在的。我相信我们的家长是可以做得到的,而且可以做得很好。今天,当听到自己的孩子所提出的要求时,我们的家长是否觉得你的孩子已经长大了,是否觉得你所谓的教育方法已经过时了,是否觉得我也应该可以满足孩子的一些愿望呢?比如,孩子要求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你至少应该把属于孩子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做,家长不要包办代替。你是否可以考虑利用假日,放手让他们学会采购、学会炒菜、做饭、洗衣,搞好家庭卫生,做一天的家庭小主人。通过这些活动中的角色体验,让孩子真切的感受到父母对家庭、对自己的付出,真实的体会到自己的幸福生活是怎么得来的,从而以感恩的心态对待父母,以负责的姿态对待家庭,进而养成自我责任感。再比如,孩子期望你与他交流,你就可以选一个宽裕的时间,找一个宽松的环境,创造一个和谐的气氛,这样才能多一份坦诚的情感沟通,增几分实际的效果。通过交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贴心人,关心和爱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今天,我把孩子的话都如实地向家长们作了传达,可能孩子的话是事实,也可能有些夸张,甚至是杜撰的。但不管是真是假,是对是错,至少是他们的心理宣泄,是他们的真情流露。因为孩子天天和家长生活在一起,他们的感觉是最天然也是最敏锐的,一个负责任的家长应该也必须能够用学生的心灵来批判自己、反思自己、校正自己。我想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家长,您是否能从这些孩子的想象中领悟到自己过去的一些想法不太对;您是否能从这些孩子的诉说中感受到自己过去的说法不太妥;您是否能从这些孩子的体验中感触到自己以前的做法不太当;您是否觉得我们平时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还存在着不少的误区。在孩子们的成长的道路上,我们的家长应该好好地反思自己到底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各位家长们,请放下你们的架子好吗?孩子毕竟是自己的,何况就这么一个,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即使在这个孩子身上教育失误或成功了,也没有办法用来改进对第二个孩子的教育。因此,务必请我们的家长平时抽些时间,找个机会,与自己的孩子好好谈谈,沟通沟通,化解矛盾,消除误会,一旦你们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您在孩子心中的威望仍然是崇高的,您才能成为孩子心目中的理想家长,您才会真正地拥有属于自己控制的孩子。而作为家长,一旦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孩子,我想比什么都好,即使平时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因为那才是我们做家长的最幸福的感受。

今天,孩子们的心里话我已经如数讲了,孩子理想中的家长我也如数说了,今后怎么做,就靠自己拿主意了。在此,我想提些我的看法:第一,为孩子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家庭环境和氛围。父母在教育孩子的看法上要经常交流,既要有分工,也要有合作,双方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发现问题及时与孩子沟通,父母与孩子如果不能沟通,实际上会完全丧失教育的权力和能力,肯定会降低教育孩子的效果。第二,要讲究教育的方法,一个好的教育方法,将使孩子受益终身。家长要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性格、爱好去启发引导,教育过程中,不要超之过激,允许反复,教育中不要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以朋友的口气与之交流。第三,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以实际行动做给孩子看,比如不玩牌,不吃喝玩乐等等。我相信父母是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有一句民间俗语非常有道理:如果你想知道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你只要去看看他的父母。可见,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以身示范,无时无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我认为,行为的作用胜过千言万语,父母的行为将会成为刻在孩子心中的丰碑。第四,要主动多和老师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经常与老师交换意见,从而有针对性对孩子进行教育。最后,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做家长的也要与时俱进,不仅要多读书,多看报,掌握新知识,了解新观念,尤其要读一些教育孩子方面的好的文章和书籍,并在阅读中进行反思。同时要注意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同成长。

今天,我把孩子们埋藏在他们心底多久的而又没有勇气向你们诉说的心里话都说了出来,而且说得比较多,甚至很罗嗦,但我也是真心诚意的。在此,我要说明的是:我不是要借用孩子的话来教育我们的家长,其中绝对没有任何责怪家长的意图;也不是来教训我们的家长;更不是以此否定我们家长对孩子所做的一切。而是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家长学校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与大家一起商量和研究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可喜的是,从今天各位家长的表情中、笑声里,我感到了我们之间也需要这样的交流和沟通,我也感到了我们老师有责任和义务做好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中介人。当然,我也不会担心家长们今天回去之后,马上就开始教训自己的孩子。因为大会以后还得回到各班去开小会,班主任还有许多话要对你们说,有的甚至也要在你们面前告告状,还有就是要把这学期你们孩子的单元成绩和这次基本功大赛的分数给你。拿了分数,无论是好是差,对我们家长就是一个考验,也是一张很好的考卷。回去怎么做,“考官”就是你自己的孩子。在此,我还是要奉劝你们,多想想孩子的苦衷吧!难道他不想考好吗?当然,我相信,我们的家长至少会经得住今天的考验,并且一定能回答好今天的这份试卷。

今天,我说孩子妈妈不好的比较多,似乎让做爸爸轻松了许多,好人也让他占了。我认为,这并不是妈妈不好,更不是妈妈的过错,而恰恰是妈妈平时对孩子关心得多,照顾得多,是妈妈对家庭、对孩子极端负责的体现,更是母爱伟大的体现。在此,我代你们的孩子们道一声:“谢谢在座的以及没有来的所有的母亲!衷心地感谢你们!”其实,在我们这次调查过程中,虽然孩子们对父母的一些做法不太满意,但字里行间却是充满了他们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最后,我还是要谢谢你们的孩子,是他们给了我这么多的素材,也要谢谢你们孩子的班主任,是他们认真挑选了这么好的事例,更要谢谢我们的家长,是你们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听我讲话。如有不当之处,敬请谅解。虽然我们的职业不同,但我们在教育子女的目标上是一致的,那就是要通过我们的共同教育和配合,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使他们成为一个身体健壮身心健康的人,成为一个将来有良心有孝心的人,成为一个将来有责任心有事业心的人,成为一个将来有作为有前途的人,成为一个将来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我的讲话完了,再次谢谢大家!

2004年10月16日于初二年级家长大会

走进孩子的心灵

走进孩子的心灵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作者:孙水仙“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 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这是《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话。在很多人的眼里,教师是一份轻松的职业,事实上教师肩负着神圣的使命,不容许有半点的闪失。如果说医生是在拯救人的生命,那么教师就是在铸就人的灵魂。一个弱小生命成长的机会只有一次,不像花花草草可以重来,作为孩子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我们都希望把强大和美好种进孩子的心灵,那么我们就应该把作最好的老师作为我们的人生目标。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老师》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一、拿着爱的法宝走进孩子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去的人都能幸福一生。”这句话也是李老师的最好印证。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学习李老师那种关爱,让学生在关爱中学习、成长,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快乐。同时作为班主任,我们

更应该让整个班集体洋溢着爱的芬芳,使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爱的存在。因为爱是打开孩子心门的钥匙! 1、用爱激励学生。 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手势,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在孩子的心里都会掀起狂风暴雨。所以教师应当用自己言行、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爱学生不能仅仅凭个人的感情只爱那些自己认为可以的学生,爱学生意味着一种责任,要把欣赏与赞美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包括那些与班级纪律要求格格不入的孩子;爱学生就更要么善待每个学生的不足之处 2、用爱温暖学生。 太阳是最公正无私了,它会把每一米阳光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芳草凄凄的草坪还是阴暗潮湿的墙角,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偏僻的山村,无论是车水马龙的柏油大道还是坎坷崎岖的羊肠小路……阳光都毫不吝惜绝无偏袒的一一照顾。班主任就是一轮太阳,要把爱肆意汪洋的洒在每个孩子的身上,只有让每个孩子真切的感受到爱的存在和温暖,他们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3、用爱鞭策学生。 人都是有自尊的,老师要像呵护荷叶上晶莹的露珠一样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要公平,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差、相貌的美丑、经济条件的好差而对学生另眼相看。对学生要始终表现出关注和热情,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批评。批评的艺术应是理性与人性的圆满结合。特别是对屡犯错误的孩子,要让他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格引导,而且是似春雨润物细无声的小心爱护!

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模板

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从成都52中的实践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德育再次成为教育界内外关注的焦点。近日,本报记者收集到来自学校和教育界关于德育的各种声音,就德育存在的问题、德育工作者正在进行的思考与实践进行了近距离的观察和理性的思考。诚实是德育的基础,德育如何更诚实?成都52中是一所工读学校,一所具备优质教育资源的特殊教育学校,有很多被认定的“坏”孩子。可是,校长马海军说:“他们不是坏孩子,他们受到过太多不诚实、不公正的待遇。”老师不让交作业,他就不交;老师说出去,不准上课,他就逃学;老师说不准考试,他就不去学校。最后,老师又说,这孩子没救,他就自暴自弃;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父亲严格管教,同时又有求必应。一个月他也见不到父亲几面,但钱一直有。于是,摆阔,旷课,打架。最后父亲说,你天生就是造孽的。……在一些德育工作者不恰当地对待他们的同时,另一方面,应该看到未成年人的道德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成人社会的映照。成都华西中学德育处副主任李原松举例说明——学校坐车春游,车来了,尚未停稳。男生、女生全都朝着车子疯跑,抢位子,占地盘。成人社会,这事不鲜见;有学生在校园骑车,护卫队阻拦。3分钟后,“110”来了,学生打说“有人侵犯我的人身权利”。这种事,报上多得是;……“教育者、家长、成年人,都不是德育的权威,更不是道德的化身。诚实是德育的前提,没有人是完美的,社会也不完美。”这一观点,成了成都52中许多教师的共识。他们认为,诚实是德育的基础,未成年人不是“被教育者”,而应该是校园事件、社会情景中的一分子;应该把未成年人当成“社会人”,应该让他们知道每天经历的都是真实的人生,要让他们从小就诚实做人。成都52中做了一些“重塑”诚实的工作。以抽烟为例。好多到52中的学生都有吸烟的历史。“就算一个孩子24小时不间断吸烟。也并不能代表他‘坏’。”马海军说,“吸烟的孩子就一定是坏孩子”,这个观点是谁的?成人的。实际上,成人有压力,孩子也有压力。本来,孩子可以不采用这种形式减压,但是,当问题已经出现,是夺了烟骂一顿有效,还是缓和疏通有效?成人容易把硬性规则强加给孩子,德育如何更真实?很多孩子都有“编作文”的经历:学雷锋,扶老奶奶过马路;

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爸爸妈妈都希望了解孩子一天在幼儿园的情况。所以接园的时候会问:“今天吃什么啦?”“今天老师教什么啦?”“今天乖不乖?”然而很多时候,孩子的回答是:“不知道。”或者很不耐烦地敷衍两句。幼儿园的孩子还好一点,等孩子小学、初中了以后,很多孩子基本上不跟父母讲自己的情况了。袋鼠妈妈遇到的很多大孩子的家长每次都是从别人的口中才能够了解到自己孩子的情况。有的家长心急的时候还会对孩子说:“到底有什么事,你说嘛。?”家长越急,孩子就越说不出来。 作为父母想了解孩子的情况,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然而那些问题真能帮助我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吗?除了问问题还有别的方法吗? 星期一早晨,喜乐一起床就说:“妈妈我不想去幼儿园。”袋鼠妈妈说:“哦,你不想去幼儿园。说说看,我很想听。”喜乐就说XXX和XXX会打她,又说XXX不跟她玩。袋鼠妈妈听着,然后抱着她说:“XXX和XXX打你了,XXX 不和你玩。你有什么感受呢?”喜乐说:“我不高兴。”袋鼠妈妈说:“我明白了。其实你不是不喜欢幼儿园,而是害怕XXX打你。你也希望和XXX一起玩,对吗?”喜乐点点头,说“是的。”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她从妈妈的怀抱里跳了起来,然后该做什么做什么,准备好以后我送她去了幼儿园。 上周有一天傍晚,袋鼠妈妈接了喜乐出来,她一见到妈妈就说:“我今天闯祸了。袋鼠妈妈蹲下来问她发生了什么,喜乐说中午把饭菜全部撒地上了,下午吃午点,牛奶也撒裙子上了。我抱着她问:“你感觉怎么样?”喜乐说:“我觉得很难受,裙子弄脏了,有股味道。”我们两个人就蹲在路边谈论这件事。袋鼠妈妈告诉喜乐她回家可以换上干净的衣服。然后我就抱着她,什么都没说。喜

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关注孩子的心理,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才能很好地促成孩子情智的发展。今天在钢城二小开的家长会,我感受特别深刻,特别是听了张荣华老师生动幽默又发人深省的讲座,更是让我感慨万分。 有教育家曾说:“多蹲下来听孩子说话,你看到的将是一个纯真无邪的世界。”也就是说,父母只有放下成人的架子,与孩子形成情感共鸣,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也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有很多父母经常会有这样的抱怨:“我的孩子什么事情都不愿和我们讲。”而孩子却诉苦说:“爸爸妈妈不理解我的需要,他们想对我说的时候就说个没完,可是我想说的时候,他们却心不在焉。”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其实,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有许多事情、感受和小秘密,他们很希望爸爸妈妈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小世界里的所有欢乐和烦忧。当父母对他们的小世界漠不关心的时候,孩子就会很失望,甚至出现一些问题行为。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他会折射出家庭教育成功的一面,也能折射出家庭教育失败的一面。 认真倾听孩子讲话。 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应表现出热情、有兴趣的神情;父母应当高高兴兴地与孩子交谈,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语,正确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当孩子讲话的时候,父母不要打断他、不要指责他,并能从孩子的立场去理解他说话的内容,使孩子觉得他是被理解、被重视和被接纳的……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对父母敞开心扉。 经常和孩子交流思想。 父母与孩子间多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不仅可以让父母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与内心世界,也可以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苦衷,逐步学会为父母排忧解难,学会主动承担家庭责任。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言为心声”。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话态、动作或多或少都可以反映出孩子的内心此界,家长应注意在乎常的一言一行中观察自己的孩子,了解他的喜怒哀乐。同时,孩子的作业本、笔记本上的小小涂鸦也是他们心灵独白的一部分,从中也可以了解到不少信息,父母们也可从这些地方人手了解自己的孩子。但最值得强调的一点是,观察孩子最重要的是父母应该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来看待。 营造聆听的氛围,做孩子的忠实听众。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应该营造聆听的氛围,和蔼地倾听孩子的讲话。在孩子遇到困难或者挫折的时候,父母亲切地留在孩子身边,温和地抚摩或搂住他,倾听他的诉说,讲几句关心的话。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父母敞开心廓,主动把心事告诉父母的。 让孩子学会乐观面对,淡看生活挫折。 学习和生活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生活中没有常胜将军,谁都会遇到困难与挫折,如何去面对,父母们既是学生也是老师。既要强大自己的内心,还要在孩子面前做好表率,引导孩子学会保持乐观的心态,进而能独立思考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哭哭啼啼。 今天的家长会更像是一个课堂,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们家长受益匪浅。以上就是我个人浅薄的体会,并且十分感谢钢城二小能提供这样的平台,让我们家长有机会学会如何做一个合格的高明的家长,也希望学校能经常举行这样的专题讲座,谢谢学校,谢谢老师们,您们辛苦了!

爱让我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心得体会

爱让我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 ——读《魔法岁月0-6岁孩子精神世界》有感 一个和孩子常年在一起的人,他的心灵永远像清泉; 一个热情培育小苗的人,他会欣赏到它生长的风烟; 一个忘我劳动的人,他的形象在别人的记忆中活鲜; 一个用心温暖别人的人,他自己的心必然感到温暖. 爱是打开沟通大门的钥匙,没有爱就没有沟通。”爱是一个生命喜欢另一个生命的感情。师生之间的爱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无条件的,我们对学生要倾其自己全部的爱去付出;老师对学生的爱还是一份整体的接纳,我们要爱学生的全部,包括他们所有的优点和缺点。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我们可以直接去告诉孩子老师爱你,希望与你成为朋友,用老师那份充满爱意的言语去叩击学生的心门,以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纳。同时,我们也可以把对学生的这份爱幻化成挂在嘴边甜甜的笑容,用那份柔和的言语和微笑来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事情应该怎样去做。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的同时,孩子也会渐渐的向你敞开心扉。 有了爱,我们还需要无条件地去接纳孩子。一个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必须得到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接纳,他才能找到成长的动力。这个接纳本身就是无条件的。对我们来说即使班上的孩子是先天畸形,作为老师的我们也要无条件的去爱他,把他当成自己的心肝宝贝。很多老师只喜欢班上聪明、伶俐、懂事的孩子,但是世界上尚且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何况是活生生的孩子,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孩子都优秀。据心理学研究:一个孩子是自信还是自

卑,都来自于孩子童年的经历。因为儿童是通过成人的眼睛来看自己的,也就是说孩子对自己的评价来自于父母或对他重要的人的评价,这其中当然也包括老师。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推想,如果一个孩子坚信老师是无条件的喜欢他的,那么他从小就会成为一个非常自信的人。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者的使命,就是使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而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个学生个性的尊重。”这也就要求教育者能够无条件地去尊重每一位孩子,平等地对待班上的每一个孩子。只有你真正的尊重他,理解他,他才会把自己心灵的大门向你敞开,作为老师的我们才能够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有时我们还要学会做孩子们秘密的守护者。拥有秘密是每个人寻求稳定心理的一种行为,也是一个人正常的防卫本能。如果自己的秘密被别人发现了,他就会觉得像是自己的宝物被别人抢夺走了一样,当然就会对抢走自己宝物的人产生憎恨,以使自己达到心理平衡。在孩子们心中,理想的老师应该是他们的朋友,应该是能够为他们保守秘密的朋友。相信一个能够答应孩子们替他们保守秘密的老师一定是一位能够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好老师。 最后,试着去学会倾听吧,你会让孩子更加喜欢你。倾听孩子决不意味着纵容孩子。倾听是帮助孩子更好的摆脱负面情绪的一种最好的方式。倾听能够帮助他们恢复正常思维的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老师正确的意见和建议。更重要的,倾听也是一种从精神和感情上关怀孩子的重要方式。相信老师的用心倾听一定会换来孩子们对老师的信任和认可,也一定会换来那一把开启孩子们心门的钥匙。

走进孩子心灵的世界

走进孩子心灵的世界 唐汉枝 我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曾指出:“教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教育后一代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质的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一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内容都不同,我们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象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这个共和进行加工,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德育的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丰富语文学习的内涵,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呢?我认为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思想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知识无阶级性,而教育则是有阶级性的,教育从来都是从属于一个阶级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而现行教材的编写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刚入学就学习古诗《锄禾》又继续学习了《英雄黄继光》、《白杨》、《长征》、《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等等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它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根基。 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如:我在教《群鸟学艺》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我让儿童有意注意使其进入角色,组织学生扮演学艺的群鸟,创造性地加上了学艺的小燕子给没学到艺的那几只鸟说几句安慰的话的这样一个表演内容,教育开导这些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之外,就一定能学到真本领。这样,就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明白了要做好一件事,必须不怕吃苦、不怕挫折,才会成功的道理。 在语文教学中掌握儿童心理特征,激发兴趣十分重要,学生虽然年幼,可心灵十分纯洁,他们都希望表扬,表扬会使他们加自尊自荣。为此,我常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批语,在班里表扬。然而对于犯有一点错误的学生,一般他们也总不想失面子,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我处理这类问题十分慎重。一次考试后,我让同学们把语文卷子重新做一遍,结果一位同学让其他同学给自己复写了一遍。当时,我看了卷子真生气,真想在班里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可我想到了他的心理特点,就保留了他的面子,过后和他交谈,晓之以理,使他流出了悔改的眼泪。我在同学面前,不但不批评他,还表扬了他,后来进步了。这样,更坚定了他克服困难决心和信心,后来,他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还主动担任全校的厕所卫生员,被评为文明学生。 三、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把握好阶段性,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同样是教育的主体,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

让艺术走进孩子的心灵

让艺术走进孩子的心灵 让艺术走进孩子的心灵毫无疑问,你一定听说过古典音乐能促进大脑发育的理论。而且接触音乐、舞蹈、以及其他任何类型的艺术,都能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弹钢琴、听音乐能给孩子一个情绪发泄的出口,这是孩子表达对自己、对世界的感受的一种有创造性的方法。这种感觉来自于他对艺术的感受过程,无论是他在学钢琴,还是参加幼儿园的演出,都能让孩子觉得他是优秀的。微笑对孩子微笑能让孩子感到更舒服。这是在用最快的方法对孩子说:“我爱你!”在孩子身边的时候,一定要拥抱他。有专家说:拥抱就像一个人的营养,每天给一个人4次拥抱,仅是生存需要。给他8次拥抱,他能保持好的状态,给他16次拥抱,他才会成长。而且,你要记住,每次拥抱和微笑对你和孩子都是有好处的。聆听。没有什么比你能专心听孩子讲话对他更重要了。这是在表示你很关注他。想做一个更好的聆听者吗?不要似听非听,如果孩子和你讲话的时候,你正在兑帐、在做家务,请你停下来,把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无论你在做什么,都不要打断他,让他把话说完或者直接说出他表达的意思,即使这些话你以前已经听过了。适时地让步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但有时当孩子做得不是很好,你想纠正或者完善他的时候,,却在不经意间破坏了孩子的信心。如果孩子擦过的地板,你再去重新擦,你是在告诉孩子他做得不

够好。如果你下一次还想纠正孩子做过的事,请你问自己几个问题: 1、这会影响健康和安全吗? 2、这件事会从现在开始影响你10年吗?如果答案是不,那就顺其自然吧。当然,让孩子获得生活技能是养育孩子的一部分,但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你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比关心餐桌上刀叉是不是放在正确的位置更重要。教他解决问题。从系鞋带到安全地过马路,孩子掌握每一种技能,就向独立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其实知道问题解决了,就能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棒。当孩子遇到障碍,被同伴笑话或者问题让他迷惑不解的时候,你可以通过以下几步帮助他: 1、告诉他问题是什么。 2、让他描述一下他希望得到的结果。 3、告诉他什么样的步骤能实现这样的结果。 4、判断他是否能通过自己的能力达到目的,或者需要帮助。 5、如果他需要帮助,要让他相信它随时可以得到帮助。给孩子展现自己的机会每个孩子都在某个方面有天才般的本领,为什么不让他展现一下呢?他喜欢书吗?你做饭的时候让他读给你听。他对数字很敏感吗?购物的时候,让他帮你挑选价格最合适的商品。当你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并展现出你对他的表现很满意,你就有开辟了另一条让孩子更自信的小路。幸福,有一扇门幸福感是跟着情绪走的,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对待自己、如何拥抱生活。如果你家里的成员能将快乐和幸福的感受分给每个人,你的孩子也会觉得很幸福。学习能力的好坏有50%是遗

走进孩子的心灵读后感

《走进孩子的心灵》读后感 ————郭胜男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这句话给了我深深的启迪。人们常说,给孩子讲一大堆道理,还不如实实在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对此我表示深深的认同,与其强制的给孩子们灌输一些大道理,不如让孩子们自己意识到问题产生的影响和对他们的人生意义。 一堂小学生的作文课堂展示课开始了:内容是描写热爱的四季,当说到冬天时,孩子们纷纷表达对冬天的喜爱。只有安锐怯怯地举起手:“老师,我可以不爱吗? 我可以不爱秋天,不爱冬天吗?”看到这,我心中的疑惑更深了,他为什么这么说呢,也许有他的原因吧。 此时,课堂差不多已经要顺利结束了,老师可以圆满结束课堂,可以婉转地绕过孩子的问题结束活动。但是这位老师给了孩子发言的机会,而这个机会让安锐在今后的日子里:一直感谢老师曾经允许他的不爱,让他今后的岁月里,能够从容地去爱。当我看明白:不爱秋天,那是因为“妈妈是清洁工,到了秋天,落叶扫也扫不尽,要是被人踩碎,被车碾碎,就更难扫了,妈妈总累得气管炎都犯了”;不爱冬天,那是因为“冬天一下雪,我和妈妈半夜就得起来扫雪。要是车碾过,人踏过,雪就成了冰石头,我们只能一小块一小块地砸,妈妈的两只手都生了冻疮,整天流血。”我的内心被深深震撼了,一个多么天真无邪的孩子,一个对妈妈充满了爱的孩子,一个知道心疼妈妈的孩子,差一点就成了大家眼中的不爱妈妈,不爱秋天、冬天的“怪”孩子。 幸亏是老师的“允许”,让安锐说出了心中的话:“我爱妈妈的眼睛,她的右眼生了白内障,什么都看不见了,左眼老是流泪,晚上她就流着眼泪,给我织毛衣,给爸爸煎药。我爱妈妈的手,她的手是紫黑色的,可妈妈说,这双手养活了我们全家。”接着老师的哽咽、老师的点头,然后郑重举起右手的那种赞同,感动了所有人,老师的引领让同学们、听课的老师们走进了安锐的内心世界,读懂了他的画,原来他没有故意捣乱,他的画就是他的内心的真实写照。 班级里有一个问题学生,他厌学,和同学吵架时,用脚踩同学的头,曾经几次想跳楼……开学接手这个班级,他第一时间进入了我的眼帘,他身着一身黑,黑色的衬衫上面绣着一条龙,俨然一副小混混的打算。有时他上课要去踩旁边同学的脚,回家作业交不上来,做题错题连篇……于是常常课后找他聊聊天,问问他最近有什么开心的事情,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开始时他有戒心,他会说:“没有什么啊,你问这些做什么?”后来看到其余的同学可以和老师像朋

教师怎样走进孩子的的内心世界

教师怎样走进孩子的的内心世界 爱是打开沟通大门的钥匙,没有爱就没有沟通。爱是一个生命喜欢另一个生命的感情。师生之间的爱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无条件的,我们对学生要倾其自己全部的爱去付出;老师对学生的爱还是一份整体的接纳,我们要爱学生的全部,包括他们所有的优点和缺点。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我们可以直接去告诉孩子老师爱你,希望与你成为朋友,用老师那份充满爱意的言语去叩击学生的心门,以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纳。同时,我们也可以把对学生的这份爱幻化成挂在嘴边甜甜的笑容,用那份柔和的言语和微笑来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事情应该怎样去做。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的同时,孩子也会渐渐的向你敞开心扉。“ 有了爱,我们还需要无条件地去接纳孩子。一个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必须得到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接纳,他才能找到成长的动力。这个接纳本身就是无条件的。对我们来说即使班上的孩子是先天畸形,作为老师的我们也要无条件的去爱他,把他当成自己的心肝宝贝。很多老师只喜欢班上聪明、伶俐、懂事的孩子,但是世界上尚且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何况是活生生的孩子,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孩子都优秀。据心理学研究:一个孩子是自信还是自卑,都来自于孩子童年的经历。因为儿童是通过成人的眼睛来看自己的,也就是说孩子对自己的评价来自于父母或对他重要的人的评价,这其中当然也包括老师。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推想,如果一个孩子坚信老师是无条件的喜欢他的,那么他从小就会成为一个非常自信的人。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者的使命,就是使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而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个学生个性的尊重。”这也就要求教育者能够无条件地去尊重每一位孩子,平等地对待班上的每一个孩子。只有你真正的尊重他,理解他,他才会把自己心灵的大门向你敞开,作为老师的我们才能够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让爱走进心灵作文550字

让爱走进心灵作文550字 让爱走进心灵550字 -----题记母亲的唠叨是浓缩了爱的精华,母亲的惦记是无法用天平去撑得重量,母亲对我的爱缢满了她的整个心灵。母爱,一个深沉的词语。前不久,我去补习数学,本来应该3点放学,而老师却加了半个小时。半个小时里,我安安稳稳地坐着听老师讲课,汲取知识的氧分,对外发生的事毫无所知,下了课,在回家的路上,我打开手机,却有无数的重量在我手中,而我的手不时的往下落。 3:10短信:孩子,放学了吗?赶快回家。 3:20一个未接电话。 3:21一个未接电话。 3:22短信:你在哪?快回个电话!别让妈担心了。 3:23一个未接电话。 3:25短信:孩子,你没事吧,出事了吗?妈妈好担心。 3:29一个未接电话。在这短短的30分钟里,竟然有了4个未接电话,3条短信。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深藏着母亲对我的担心,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母亲用苍老的手,按着手机里的键,给我发短信。我又何曾看到了?而我是怎麽对她的呢?生气时,她是我的出气相,高兴时,和她笑笑,当她错怪我时,我变成了魔鬼,对她大哄大叫,甚至几天不和她说话。面对屏幕上的文字,泪水悄然泪下:妈妈我回来了,你别担心。爱是阳光,照亮我们的心灵。爱是雨露,一棵棵滴入我的心灵。爱是彼此的,爱是双方的,让感激的爱走进心灵,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让爱走进心灵作文550字

爱,其实是微不足道的,它会悄悄地走进你的身边。所以,我们要倘开心灵,让爱走进去吧!雨中的伞一天放学,忽然下起狂风大雨,而我只能无奈地等雨停后再回家。这时调皮蛋小钟走了过来说:哎呦,两位大小姐,怎么没带雨伞?要不我遮你们回家吧。小蓝,别理他,说不定等一下他又会想什么诡计耍我们。还没等小花说完,他就硬把雨伞塞了给我们,而他伟大的身影,渐渐地消失在雨中,此时我感动了! 风凌中的被子记得那个冷冰冰的晚上,我被冻醒了。听着风铃叮叮咚咚地响个不停。这时,熟悉的脚步声走了过来,那是妈妈。她轻轻地拿了一张被子盖在我身上。她的脚步声消失在这风铃之中。此时,我热泪盈眶了!温暖之冰凉饭菜那一天,我有几道化学题不会做。于是,我就去问老师。老师见我去,马上把饭收好。她亲切地问我:小蓝,有事吗?有问题想问我吗?额额,对啊,但老师你还没吃完饭呢,我迟点再来吧!没事,我稍后再吃。不知不觉,半小时过去了,我走了,而老师就在寒冷的冬天吃着他那冰冷的饭。此时,我落泪了。爱,就如一杯温暖的绿茶,温暖你那颗冰冷的心;就如在沙漠中的一股泉水,滋润那片枯干的绿洲;就如冬天的一道烈火,燃烧你的心窝!这就是爱。同学们,倘开你的胸怀,让爱走进你的心灵吧! 初三:841580804 让爱走进心灵作文550字

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父母经常会有这样的抱怨:“我的孩子什么事情都不愿和我们讲。”而孩子却诉苦说:“爸爸妈妈不理解我的需要,他们想对我说的时候就说个没完,可是我想说的时候,他们却心不在焉。”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启思维教育曾接过这样一个案例,一对母子关系很僵,妈妈觉得自己管不了这个孩子,同时想让孩子习得一些好习惯,于是把孩子送进一家寄宿家庭,希望借助外力管教孩子。 这个孩子每个星期只回家两天,即使只有两天,妈妈也想跟孩子说说话。但是孩子排斥着、拒绝着,并对妈妈发脾气。妈妈很痛苦,她没想到,花了那么多心血,花了那么多钱“爱”孩子,可孩子连正脸都不看一眼。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着过去不恰当的教养方式,现在孩子对抗妈妈,连说话的机会都不给,妈妈很想走进孩子的内心却找不到方法。 其实,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有许多事情、感受和小秘密,他们很希望爸爸妈妈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小世界里的所有欢乐和烦忧。当父母对他们的小世界漠不关心的时候,孩子其实会很失望的。

所以如何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心灵,做到与孩子心与心地交流?启思维家庭教育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多用正面的语气和孩子说话 孩子都特别喜欢表现自己,父母应该多给孩子正面的鼓励,不要对孩子的表现冷嘲热讽、视而不见,这样孩子会更容易对你敞开心扉,也会变得乐于表现自己。

要尽量避免用负面的语气对孩子说话,因为父母的语气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心理暗示,如果父母总用负面的语气对孩子说话,孩子的思想也会比较接近负面。 父母要时刻记得,爱和鼓励永远是打开孩子心扉大门的钥匙。 2、避免趁机批评,要耐心倾听 父母都比较喜欢趁机教育孩子,比如孩子犯了错,父母就会借机告诉孩子这么做是错的,并且让孩子做保证以后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这好像没什么毛病。但是有些家长喜欢趁机批评、絮絮叨叨频繁教育,其实这对孩子来说相当于无效沟通,起不到太大的效果。 面对孩子犯错,父母要耐心倾听他内心的想法,另外要做到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批评指责、重复唠叨,尽量听孩子把话说完,之后你再告诉孩子你内心的想法,这样的说话方式能帮助你走进孩子内心。 3、多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和孩子说话 父母可能都会有所感觉,当你在向对方倾诉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对方用“如果我是你,我也会这样做/这样想/……”这样的说话方式,你会感觉自己很安慰,其实这是因为对方懂得站在你的立场上为你考虑问题,才会让你有这种感觉。

走进学生的心灵

走进学生的心灵 ——学会倾听 教育是雕塑心灵的艺术,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地倾听开始的,不会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绝对成不了一个合格的教育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就是在互相倾听中通过沟通和了解建立起来的。真正的倾听,不是简单的听学生把话说完,而是心与心默默地靠近,是情与情悄悄地对流;是一颗心去感受另一颗心的跳动,一种爱去共鸣另一种爱的真情。 一、学会分享忧与乐,走进学生的心灵。 学生终归是学生。他们难免有一些天真的想法,有一些单纯的怪异的感受,更有许多自己独特的欢乐与忧愁。用学生的眼睛看世界,才会与他们产生共鸣。教师在倾听学生谈话或回答时,首先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让自己变成学生,不要摆出一副严肃、庄重的姿态。完全可以放松自己的情绪,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同喜同乐、同悲同愤。要用平等的眼光注视学生,用平等的心态接纳学生,而不是把他们当成不懂事的学生置于自己的对立面。在倾听时,还要做出一些积极的反应,有时可以用面部表情,有时可以用各种手势。许多时候要做出一些青春孩子特有的夸张的语气、动作或感情,比如,哇塞地大叫、哈哈的大笑、竖起大拇指、OK的手势,等等。这些都是可以把认可、接纳和关心的信息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真正的感到教师是他们中的一员,从而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二、学会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乐意把心里话对你诉说。 少年人的很多烦恼与忧愁,其实在于他们的心情和心情得不到成人的理解。有人把“课堂倾听”贴切地称为“师生的心灵之约”。新课程新理念下的教师,更不应当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指挥者,而应是学生的朋友,而且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多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人生的态度、对未来的向往,也了解对教材的、对教师的看法。善于倾听的教师,在学习上是学生们佩服崇拜但可以共同探讨协商的偶像,在生活中是学生可以求助、可以信赖、可以交心的大朋友。教师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主动和学生交朋友,积极参与或赞许学生的一些建议、意见。教师要经常有意做个求助者,向学生征求意见或寻求帮助,让学生深切地感到你真心把他当朋友,你就是他情趣相投、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样他就可以向你敞开心扉。在课余和学生单独交谈时,要注意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可以先和学生拉拉家常,随便聊聊班级和家庭的情况,也可以设计一些学生兴趣的浅自问题,如“老师这样讲课,你能适应吗?”“我想组织一次文娱活动,你有什么好建议?”等引导学生把真实想法、看法告诉你,在友善、温情的气氛中,逐渐做深入的交流。学生只有在把你当成知心朋友时,才愿意对你说心里话。 倾听,并不单纯指声音,倾听心声才是更深的层次。写信,也是倾听的一种有效方式,学生心中许多当面不好讲的话,都可以在信中自然流露。网络聊天、手机聊天,其实也是一种更新的倾听方式。网上交流,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自然而亲切,正日益受到年轻教师的重视。师生之间的许多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地沟通和解决。 三、学会做个忠实的“听众”,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 “风流不在谈锋健,袖手无言味正长。”倾听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即使你没有给对方什么指点或帮助,但有了倾听,你便在心灵上给予了他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课堂上随时都可以出现学生的反驳、争论,这一切更需要教师学会倾听,全身心地听学生说,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在回答问题时,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无论是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无论是说的清楚明白还是语无伦次,教师都要专注的倾听,不轻易批评对方,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能有半点不耐烦。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老师,不会武断地制止学生偏题的发言,他会给学生留足表达的时间;

谈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幼儿教师毫无疑问是这个重要工程中的重要一员,在铸造灵魂的这一伟大工程中,幼儿教师担当了打下坚实基础的这一至关重要的任务。从我的孩提时代到我真正成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对幼儿教师的认识在不断的改变、更新,也在不断的深入、丰富。心中的幼儿教师形象也在不断的完善,日趋成熟起来。 作为教师首先要平等、真诚的去爱孩子。教师个人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之大,是不可言喻的。一件小小的事情,可能都会使孩子不停的想:为什么老师喜欢她不喜欢我?老师让他参加为什么不要我?为什么老师给他不给我?……每个孩子都渴望老师的关心和关注,并不是外表聪明可爱的孩子就要老师多一点爱,外表平平的孩子就不需要爱,他们的内心都需要老师爱的浇灌。 一、细微之处见真情 我们班有个叫王鹏飞的小朋友,在园时上课注意力总是不能很好的集中,游戏时不是乱跑,就是抱着别的小朋友的头打闹,每次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他都能很“诚恳”地承认错误,并表示今后一定改正,但就是改不掉毛病。经过对孩子的了解,发现王鹏飞的爸爸妈妈工作都很忙,无暇照顾他,只好把他放在爷爷家。而老人对孩子又过分的溺爱,只要吃好玩好就行。我根据孩子的情况采取了很多措施,也进行了不少的说服教育,到效果不大。后来我通过观察抓住机会改掉了王鹏飞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有一次家长开放活动,当王鹏飞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我首先告诉他刚才又做错了,他马上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表现的很难过。这时我就用和蔼的语气问:"飞飞,刚才为什么又走神了呢?"他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我就猜测说:"是不是想让爸爸看看自己的表现呢?"他点点头。于是我就抓住机会说:那你可要好好做,不管爸爸什么时候来了,都会看到你最好的表现。"王鹏飞点了点头。从这次以后,王鹏飞果然改变了许多,有时他上课稍有走神,一发现苗头,我马上通过眼神或动作及时给予暗示,这时候王鹏飞就像和我有了某种默契,他会冲着我耸耸肩膀或伸出舌头做一个调皮的鬼脸,当然,他也马上就集中精力了。 面对孩子,我们也许会说,我教给了孩子许多的知识,我教给了孩子许多道理,而我们是否真正的关注过孩子的内心,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应当抓住孩子内心的细微之处,用我们心去爱每一个孩子。 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孩子,正处于敏感期:好奇、好模仿、个性强。他们需要爱,因为爱能使儿童以一种敏感和热情的方式去观察他所处环境中的那些特征。这个阶段的幼儿正处于自我实现阶段,需要我们为他们敞开大门,他们需要自我创造,从不存在到存在;从潜在能力到实际行动的过程中,他们是简单的。他们不会装腔作势。因而我们应为他们创设一个不受约束、适宜他们的环境,这样,他们就会自然得到发展,并提示自己的内心秘密。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会为孩子的一些言行而发怒,可能有时还会觉得发得理直气壮,这也许就是缺少对儿童的细微的观察,缺乏对他们需求的了解所至吧,有这样一句话值得我们深思:教育者必须摒弃暴虐,去除内心的傲慢与怒火。 二、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张迅哲是我班的调皮大王,他有一双不大却很有神的眼睛,一身黝黑的健康肤色。别人不敢做的事,他都敢做:洗手能把全身弄湿,用手掐小朋友……他的种种行为,对我来说真的无从下手。我一天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他身上,但他的表现还是有些令我失望。 早上进班级时,他会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闯进教室,既不问老师好,也不去吃饭;玩积木时,他会把所有的积木都仍在地上;小朋友正聚精会神的听讲,他却手拿玩具,啊啊大叫;做操时他不是抠泥巴,就是趁你不注意一溜烟就跑了…… 他的这些举动真的让我很头疼,但我又不愿放弃他。于是我开始认真的观察他,针对他的行为我采取了一些措施。每天早晨我总会在教室门口迎接他,主动和他说一句:“张迅哲你好”。我会手把手的领着他洗手、拿饭。针对他进餐不好这一问题,我根据他争强好胜的性格,引导他和别人比赛;做操时多给他带高帽子;如果发现他有一点点的进步,就给他发小粘贴作为奖励。

幼儿园走进孩子的心灵教师演讲稿

幼儿园走进孩子的心灵教师演讲稿 幼儿园走进孩子的心灵教师演讲稿一 如果你选择舒坦、安逸的生活,在平地上走一辈子,那您临终时依然在平地上;而如果您不畏艰险在高峰上攀行,尽管您只攀援了半步,但您已经站在的平地的高处了。带着创造一个激情生活的梦想,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之情,带着想成为一名理想幼儿教师的 豪情,我踏入了××幼儿园,从此与幼教事业、与民办教育事业结 下了不解之缘。 选择这一职业,我无怨无悔,我用我的真心,换回孩子们的爱心。我用自己真诚的爱待他们,用真善美来哺育那一颗颗水晶般的童心。每当我读到那句教育名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为 了孩子的一切。”时我总忍不住感叹这是何等之高的教育境界啊!俗 话说:“爱自己的孩子,是出于一种本能,但是像母亲一样爱别人 的孩子,却是圣人的行为。”老师不是圣人,但特殊的职业却要求 我们像母亲一样爱每一个孩子,因为他们都是每个家庭的宝贝,因 为他们都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我想这种爱已经超越了责任,它更是 为人师者的一种幸福的奉献啊。 我会用我的爱心去了解关注每一个孩子。因为爱是走进童心世界的前提。我知道,了解理解孩子是走进童心世界的基础,也只有这样,我才能用自己的爱留住孩子们的心。孩子从熟悉的家庭来到了 陌生的幼儿园,他们离开了亲爱的爸爸妈妈,离开了最亲的亲人, 来到了陌生的幼儿园,来到了陌生的老师的跟前,要和原先不相识 的小伙伴们在一起,这是多么大的变化啊。你们说,孩子们能不生 分离感和焦躁情绪吗“因此,只有用我的爱来改变他们的不安心态,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会亲手把孩子们从妈妈 手中接过来,不断地用最亲切的语言与他们交谈、沟通,使他们感 觉到我的可亲可爱。我会带领全体孩子玩一个个精彩有趣的小游戏,使他们感觉到幼儿园比家里更热闹更好玩;我会搭一个简易的木偶台,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从心教育孩子》之读书心得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从心教育孩子》之 读书心得 新星慈航小学龙燕飞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从心教育孩子》一书分为三大章节,分别提供了幼儿期、青春期、青年初期的素材,该书理论联系实际,文字通俗易懂,对于广大青少年在成长中遇到的为人处事、心理生理等问题具有指导作用,也为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了解青少年成长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历程提供了真实素材。读了本书后,对于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这一问题更是受益匪浅。 我的女儿现在正读高中二年级,我常为女儿在生活中表现出的种种让人束手无策的事发愁,自从读了这本书我的心里顿时明朗了许多。下面我就谈谈自己读完后收获:教育家陶行知说的:“解放孩子们的手,让他们尽情去玩;解放孩子们的脚,让他们到处去跑;解放孩子们的脑,让他们自由去想。”孩子的世界是天真的,丰富多彩的,千万不要被大人的束缚变得暗淡无光。现在大多数的孩子都依恋长辈,自理能力差,行为习惯不好,这样的孩子一旦长大走出社会,在很多方面都不能独立,甚至会影响工作能力,原因就是家长代劳得太多。爱孩子,就要爱得有分寸,爱孩子,就要大胆地放手,让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去描绘出自己丰

富多彩的世界。女儿现在虽然读高中二年级了,但是每当她假日回来我总爱唠叨她两句,她听了总是很不耐烦地说:“妈妈,您还没老呢!怎么这么啰嗦,叨叨个没完!”我当时总是很生气地回应她说:“你以为我喜欢叨叨呀?我这可是关心你、爱护你!” 家长代劳、家长越位这一常见的现象说到底是家长放不下自己。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总是孩子,还太小,还不会之类的理由不停地在耳边回荡。想让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那么,我们就要放下自己,克服自己焦虑的倾向。 有时候,我会和爱人经常带女儿朋友家作客,女儿也是极不愿意前往。我担心她会有陌生感,就一直在旁边为她加油,给她自信。久而久之,孩子觉得与人相处是安全的,有趣的,恐惧心理自然没有了。还有孩子会与同学约好去哪里哪里玩,我总是战战兢兢,不舍得让她去接触外面的世界就怕她会沾染一些社会陋习等。 就在我读了《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从心教育孩子》一书后,我真正懂得了:放下家长的架子,放手也是一种爱。 这一过程是漫长的,也是艰辛的,但只要家长能放下自己,相信孩子,总会成功的。 现在的家长都忙,忙着上班赚钱,几乎忘了和他们心爱的孩子说说话,了解他们长大了多少,了解他们最需要的是

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周晓芹 都说班主任的工作是美丽的,但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交朋友,尊重他们,理解他们,想他们之所想,才是称职的班主任。当班主任很辛苦,但苦中有乐,乐中有趣,却不是谁都能体会得到的。明代学者章溢曾经说过:“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 班主任的工作很琐碎,整天都围着学生转,从早读到检查作业,再到学生的行为规范……如此披星戴月比一般任课老师辛苦多了。但这何尝不是班主任特有的幸福源泉之一呢?与学生朝夕相伴,师生感情就更为深厚;与学生促膝谈心之时,师生心灵便更加贴近。 【案例1】接班第一课,我给学生作完自我介绍后说:“天底下最难得的是知心朋友,培根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份快乐;你把忧愁告诉一个朋友,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我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们能够成为可以共享快乐,共担忧愁的朋友。”掌声四起。我接着说:“因为咱们还不太熟悉,同学们还不了解我,还不一定敢当着我的面说心里话,因此我公布我的电子邮箱地址和我的三人行网址,欢迎大家随时随地给我发‘伊妹儿’,加入我创建的三人行网络班级,在三人行上留言、发表言论、发帖子、交流资料……”。我的话立竿见影,当天晚上,很多学生都申请加入我的三人行网络班级并申请加我为好友,我很开心,并一一通过。现在我的三人行网络班级班级成员总数已达到138人,(有些还是其他班的学生)。网页点击率达到10946 次,班级论坛总贴数为429 个。在网页上我和学生可以开心的聊天,谈班里发生的事情,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谈生活,和他们一起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引导学生合理的利用网络交流资料,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利用三人行网络班级加深对学生的了解,班主任工作变得更主动了、更顺畅了。 【反思】现在的学生喜欢上网,但是怎么去引导学生正确的运用网络功能是我们必须落实的问题。社会在进步,我们也不可以用以前的老方法去教育学生,学生会很难接受。因此我在网络班级中进行德育教育,既做到寓教于乐,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德育工作过于严肃的话,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压抑感,而苦口婆心的说教又容易使学生两耳生茧,产生厌烦心理。但是学生学习时间紧,要充分保证这些活动的开展,难度较大。利用电脑网页,结合学生的爱好、兴趣,开展道德实践,收到的效果很明显,既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也便于德育教育。 【案例2】张某,个性倔强的叛逆女生,由于从小被寄养在保姆家中,一直到上小学才回家,跟父母有隔阂,难以沟通,看问题比较偏执,看似较一般同学来得成熟、深刻,其实内心很脆弱,喜欢跟父母唱对台戏,在老师同学面前装酷,组织纪律性淡薄,我行我素。记得刚接班第一天,她就违反课堂纪律挨了批评,她很不服气,给我写了一张字条,大概的意思是她的行为没什么,以前的老师从不跟她计较,说我小题大做,当众批评她,让她很没面子……最后一句是:老师,我恨你!看了字条,我很震撼!反思了自己的教育行为,也许哪个地方我做得不够或不到位。我没有掉以轻心,赶紧找到她,了解她这样做的原因。一进办公室,她就装作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我让她坐在我旁边,她愣了一下,忐忑不安地坐下了。当我心平气和地和她促膝谈心以后,她心里的防线崩塌了,原来因学习任务的加重,成绩不如人意,思想就越来越偏激,老师、家长一次又一次的教育疏导在他眼里却都扭曲成了对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